第一篇: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作者:单旺
来源:《农业知识·瓜果菜》2012年第11期
近日,国家标准委将山东省安丘市确定为创建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这在全国是唯一一个。近年来,安丘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安丘模式”,切实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安丘创建为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将进一步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引领现代农业持续发展。
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筑牢“食品安全防火墙”。该市通过13家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吸引农户参与,扩大规模化种植面积。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形式,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种植,发展蔬菜、瓜果、粮油、桑蚕、畜牧等标准化种植和养殖基地,创建农产品安全生产示范园区34处。基地内实行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指导、组织生产、质量检测、收购销售“五统一”管理,土壤和水质检测、种子选择、肥料农药使用、农残检测、收获等各个环节都有据可依、有档可查。今明两年该市将发展100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100个规模养殖基地,发展超过100家潍坊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培植100家示范合作社,培育100个农业知名品牌,通过“五个一百”工程,推进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创建,加快农业由特变强。
加强农资市场整治,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该市针对农药、兽药、化肥、饲料、添加剂等农业化学投入品,探索建立了“核准备案、网上交易、连锁经营、集中监管”的有效机制。今年3月开始,进行为期8个月的农资市场集中整治行动,进行拉网式执法检查。截至目前,已检查农资经营户2464家次、养殖场382个次、种植基地298个次、农产品加工企业265家次,取缔违法经营户116家,罚没违禁农药4.8吨、兽药饲料及添加剂2吨、假劣化肥66.6吨、假劣种子0.145吨,立案25起,打击了各类违法行为,净化了农资市场。
以“国际标准”打造安全农产品“金招牌”,以品牌化开拓多元化市场。该市对照欧美等食品安全标准,结合省良好农业规范(GAP),既满足国际市场生产标准,又遵循国内有关要求,按国际化标准生产安全农产品。通过扶持奖励、绿色认证、加大宣传等手段,在打造“安丘品牌”上下工夫。目前,已建成大姜、芦笋、大樱桃、草莓4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拥有安丘大姜、安丘大葱、柘山花生、安丘蜜桃、安丘两河大蒜、石埠子樱桃、辉渠望海山小米等7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拥有中国名牌“鲁丰”罐头、省著名商标“万鑫”蔬菜,注册农产品商标200多个。“安丘牌”农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还出口到韩国、美国和欧盟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头7个月农产品出口创汇达1.32亿美元。
第二篇:加大标准化建设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大标准化建设力度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产品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求广大农户和涉农企业按照国家、行业和地方规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的种养技术和方法组织进行生产,使产出的农产品能够完全达到绿色、无公害要求,可以直接进入国际国内市场销售。当前,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对于各地的生产者、管理者和消费者来讲,意义非常重大。为了探寻丘陵地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之路,笔者近期对南充市嘉陵区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建设的有关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工作成效
近年来,南充市嘉陵区委、区政府为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建设,要求各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制定了本地特色农产品和大宗农产品生产标准,加大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招引和培育力度,狠抓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使全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工作有了良好开端。
一是标准体系初步建立。为使全区农业生产有标可依、有章可循,嘉陵区质监局参考借鉴大量先进种植技术标准,制订了《无公害高淀粉甘薯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食品芥菜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食品南充冬菜生产技术规程》等3项地方生产标准和《甘薯淀粉加工规程》、《白家甘薯粉丝加工》2项企业加工标准,为该区特色农产品实行规模化生产建立了标准体系。嘉陵区农业局在指导全区农业生产过程中,立足本区实际,制定了无公害水稻、油菜、甘薯、大豆、花生、柑桔、蔬菜、水果等12项生产技术规程,以及《无公害农产品农药使用准则》、《无公害农产品肥料使用准则》等14项农业投入品使用标准,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有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嘉陵区畜牧局在新建的大中型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都修建 了消毒室、兽医室,配备了诊疗设备,全面推行了标准化养殖。
二是基地建设初显成效。在种植业方面,该区河西乡无公害胡萝卜基地、木老乡无公害水果基地、凤垭山无公害水果基地和文峰、李渡等地的无公害冬菜基地已初具规模,总面积达10万亩。其中,河西乡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的蔬菜,已远销成都、重庆、香港等地。2010年,该区还将10万亩甘薯、2万亩广柑、10万亩优质大米生产基地,打捆向上申报了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在养殖业方面,全区已建成以四川天兆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南充裕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大型生猪标准化养殖场12个,以南充市荣祥禽业有限公司和嘉陵区狮子坡蛋鸡场为代表的禽业标准化养殖场5个,以桥龙乡黑山羊养殖协会为代表的山羊标准化养殖小区4个,并向省、市成功申报了9个无公害畜产品。
三是龙头企业带动力强。嘉陵工业园区近年来招引的燕京啤酒、汇源果汁、广轻鹰金钱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区内多年来培育的23户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标准化生产带动作用非常强。这些企业通过外连市场、内连农户,实行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极大地提升了基地农户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
二、存在问题
1、部分干部群众认识有待提高。由于该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起步较晚,目前工作还处于上热下冷状态,部分乡镇干部对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乡镇党委、政府还没有把此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一些村组干部和农民群众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内容都不了解,自然就无法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去组织和进行生产。
2、标准化生产推广难度较大。该区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目前仍然以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为主,大面积难以按照统一的标准来组织进行生产。加之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呈弱化趋势,农技服务中心从事专业技术推广的人员较少,农村留守在家从事种养业的多数是老、弱、病、残、妇等人员,这些人文化知识欠缺、劳动技能偏低,接受并掌握标准化生产技能的难度很大,这就决定了该区的农产品标准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监管体系还不健全。截止2010年8月,该区对此项工作还未设置专门的工作机构、配备专职的工作人员。而此项工作涉及到农业、畜牧、工商、质监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若区政府不出面牵头揽总,各部门就没有主心骨,工作统一开展起来难度很大。同时由于该区财政困难、政府投入不足,区上还缺乏必要的农产品监测和检测仪器,造成了监督、检测的缺位,导致同一市场上还时常出现优质农产品与劣质农产品混区经营的现象。
4、投入品监管不够严。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要求运用无害化洁净生产技术,生产投入品必须是无公害、低毒、低残留物品,但由于多种原因,目前高毒、高残留农药在一些地方仍在使用,大面积的农业生产投入品难以完全达到无害化要求。
三、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区、乡镇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一定要充分利用广播、电台、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南充市和嘉陵区人民政府已出台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政策,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意识,引导他们在生产中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农业生产资料,并严格按照规定标准生产和加工农产品。与此同时,要结合实施涉农项目,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和中青年农民的标准化生产技能培训,并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来逐步扩大实施范围。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逗硬奖惩。为确保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嘉陵区委、区政府应尽快成立农产品标准化建设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及时落实编制和人员,使事情有人做、工作有人管。同时,应把此项工作纳入区级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党委、政府的目标考核内容,把任务直接下达到区级相关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把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头上,并尽快制定出台切实可行的奖惩激励措施,组织专门力量对此项工作经常进行检查督促,做到责任落实、监督到位、赏罚分明、奖惩逗硬。
3、建好基地扶持龙头搞好典型引路。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应按照区上已制定的“百加十”产业发展规划,加强生猪、柑橘、蚕桑、粮油和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扩大全区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在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过程中,要进一步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大力招引有实力、有技术、懂管理的业主和企业投身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通过大户的规模发展、示范带动,逐步扩大全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范围。要进一步发展壮大河西蔬菜、凤垭山水果等已有一定品牌效益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新建“10万亩柑橘、柠檬”标准化生产基地,积极为燕京啤酒、汇源果汁等以特色农产品为原料的品牌生产企业提供加工原料,以不断增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品牌龙头企业对全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各级要层层抓点示范,搞好典型引路。在种植业方面,区上每年要建设不少于1000亩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各乡镇每年要建设不少于100亩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片,有条件的村社也要建设小面积的示范点,通过层层抓点示范,让广大农民群众看有现场、学有模式、做有参照。在养殖业方面,要继续加大畜禽标准化建设力度,着重利用生猪标准化养殖建设项目,引导散养农户规范养殖行为,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搞好规范化养殖,在养殖中严禁使用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等违禁药品,确保养殖生产出来的畜禽产品质量都安全达标。
4、加大对农产品标准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在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区、乡镇政府应设立农产品标准化建设专项基金,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切实解决农产品标准质量检测监督、地方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申报认定、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农产品质量标准检测仪器维护、农产品市场准入和农业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必要经费,以确保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向前推进。
5、认真搞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区政府应有计划地组织农业、畜牧、工商、质监等部门,加大对高毒、高残留农药生产经营企业的排查清理整顿力度,严肃查处农业投入品的违规生产、违规经营、违规使用行为。当前特别要加大对“甲胺磷”等五种禁用农药的查处打击力度,严禁高毒有害的农业投入品流入生产使用环节。同时,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要建立健全其农产品生产经营管理档案,详细记录生产投入品进货渠道、使用剂量和方法以及农产品销售去向等,使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都有据可查。要组织专门力量,对出产地的农产品和进入批发市场及超市销售的农产品进行检测,对质量安全不达标的要坚决不准销售、令其退出市场。只有加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才能真正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让广大消费者吃得放心。
(南充市嘉陵区政协常委、经济委主任 余培发)
第三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建设(本站推荐)
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建设篇
(黄冈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为积极适应绿色消费需求,增强我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展我市农产品销售市场,增创黄冈农业发展新优势,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办好示范,循序渐进的发展方针,结合我市各地实情,特制定创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路
坚持以县市为单元,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科技体系为支撑、以振兴我市农业为动力,突出我市农业地域优势和农业产业特色,唱响“大别山绿色农产品”品牌,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创建一批与农业板块经济、特色经济相对接、技术创新与转化应用、具有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群,树立大别山绿色农产品的市场地位和放心消费信誉,重塑居民对食品安全的信任感,为全省、全国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二、工作步骤和建设内容
创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要因地制宜,分层分带开发,分段分步实施:
第一阶段是“抓大放小”、“扶优兼弱”,创建布局合理、重点突出、产业聚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群。
重点抓好有品牌、有基础、有规模的农产品及其生产基地,加大对重点产业的开发力度,整改或是兼并生产条件差、经营管理乱的基地,培植龙头企业,逐步建立起一批与农业板块经济、特色经济相对接、技术创新与转化应用、具有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群、带,为大面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技术支撑和示范品牌。
(一)优势及特色农作物质量安全生产示范基地
1、优质水稻科技示范基地:黄梅
2、双低油菜科技示范基地:浠水、龙感湖
3、花生科技示范基地:红安县
4、优质棉花科技示范基地:麻城、黄梅
(二)特色瓜果蔬菜林木安全生产示范基地
1、优质板栗无公害种植及加工示范基地:
2、莲藕高效绿色生产示范基地:浠水巴河莲藕
3、藜蒿高效绿色生产示范基地:浠水散花藜蒿
(三)优势及特色畜禽质量安全生产示范基地
1、奶牛规模化养殖及奶品加工示范基地:黄冈伊利、太子奶乳业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
2、羊规模化养殖及加工示范基地:麻城市地处鄂东北大别山南麓,拥有南北兼具的气候特点,有利各种植物的生长,植被覆盖率高,为当地麻城黑山羊的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和环境......(四)名特水产质量安全生产示范基地
虾、蟹、鱼等种繁及养殖示范基地:黄梅青虾、龙感湖的鲤、鳊、鲢、青等鱼;浠水茅山螃蟹.......(五)其它特色质量安全的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
1、优质茶叶示范基地:以鄂东北大别山区的“英山云雾茶”为主打品牌,湖北省红安县华河镇老君山等地的老君眉茶,.......2、优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优势产区主要包括鄂东大别山区罗田、英山等地生产的茯苓等药材.....3、蚕茧规范化养殖示范基地:蚕桑产区以英山、罗田、麻城等鄂东地区为主.....总之,要把握重点地区,把山水资源作为重点,把中高山地区作为重中之重。高山地区直接开发有机食品;中低山及库区先开发绿色食品,并逐步向有机食品转化;城郊、路边地区重点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并逐步向绿色、有机食品转化,并逐步打造重点品牌,切实利用好“大别山”这个独特无形资产,为唱响“大别山”农业绿色牌、有机牌做好基础。
第二阶段是提升标准、唱响品牌,创建有标准、有特色、有品牌、有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
生产的目的在开发和销售,因此在生产过程当中,积极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抓好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运作,全面开发现代有机农业,完善技术质量标准;壮大基地规模,培植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深度系列开发;健全配套体系,优化生态环境,步入有机化生产,市场化运作,法制化管理,产业化开发,国际化合作,全程化控制的绿色有机农业发展轨道。切实地把“大别山”农业绿色牌、有机牌所有潜能挖掘好、利用好。
第三阶段是科学监管、“齐头并进”,创建有科技体系支撑、有产业集聚效应、有持久发展动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
把农产品生产当成一个产业来做,实行企业化的监管模式,则可以得以持久永续发展,在实现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要想将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科学化的管理制度落实到位。在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的时代,依靠散乱的经营是远远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和企业的发展,“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制定农产品生产、研发、加工、贮藏、销售、检验等一系列的配套管理设施和制度才能为农业产业做大做强提供可靠地保障。
第二,不断注入新的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即便是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如果没有科技人才来从事和指导农业生产,没有新的科技成果运用于农业生产当中,那么农业生产将会受到严重制约,不可能形成产业化。
第三,要形成研产销多位一体的产业链条。一个企业的发展势头很到程度上是靠发展的后续动力决定的,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实现产品的研产销一体化,只有这样才能为农业产业化的实现提供发展动力的源泉。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示范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强化管理。
一是要建立示范基地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农业行政部门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主要负责示范基地建设的统筹协调。二是要建立专家委员会和领域专家指导组。从全局角度,对示范基地的总体规划、选点布局、政策措施等提出咨询建议;领域专家指导组主要负责本领域示范建设的指导,参与本领域示范基地的立项咨询、中期检查及验收等有关工作。三是要制定相关制度和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对基地的指导和监督,对其建设和管理实施动态跟踪与一定程度上的滚动调整,确保基地建设收到实效。
(二)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强龙头企业创新能力。
一是积极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示范基地,通过合作创新,依托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培养和孵化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带头人,形成与实践相结合的高水平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育机制,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可持续发展。二是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建设示范基地的机制,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基地建设模式,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示范基地为平台,以板块和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农业新技术创新、示范推广体系,推动形成“企业带基地促产业”的发展格局,促进区域特色、板块经济快速发展。三是积极支持具有实力的企业争取上市。
(三)建立激励机制,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利用资源之路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获得省级以上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品牌的企业和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技术推广和管
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或奖励。凡是获得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要给予优先自主出口权,促进出口创汇。对从事绿色--有机食品开发、生产、销售的企业和个人,要按环保产业和高科技产业落实优惠政策。对鲜活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要减免收费,开辟农产品绿色通道。
第四篇: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2012
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为了贯彻实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办法》的有关规定,加强行业自律,规范流通领域的农产品经营行为,倡导诚信和公平竞争社会意识,营造放心消费环境,保障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本基地作出以下承诺:
一、严格落实责任和追究制度,统筹安排组织、协调、督促等监管工作。
二、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农业部门规定的技术操作进行生产。
三、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的使用规定,不使用违禁的农药、抗生素和食品添加剂等投入品,做好生产管理记录并保存两年以上。
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制,加强对农产品抽查检测力度,实施产地准出制度。全面开展产中、产后、售前农产品开展质量检测工作,确保流入市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建立检测记录档案,并保存两年以上,五、严格贯彻落实农产品报告召回制度。一经发现不合格农产品,立即停止销售,并及时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对已出售的农产品实行召回。
六、具备包装条件的农产品,在包装、标识等方面符合国家或行业有关农产品质量标志管理规定。
七、积极配合市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本基地的监督检查工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理,并接受农业部门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人员的依法监管。
八、加强生产基地硬件和软件建设,注重农产品质量、提升竞争力、加大对从业人员知识培训、宣传教育的力度。
九、因产品质量问题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后果,本基地依法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
承诺单位:
监管单位:年月日
第五篇: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为加强农产品投入品的监管和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内乡县农业局有效整合了种子、农药、化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植物新品种保护、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等执法力量,成立了内乡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从农业系统选配15名精干人员充实到综合执法大队,并延伸拓展服务功能,从全县8个乡镇农技推广区域站推选32名责任心强、有知识、有能力、有担当的年轻干部充实到农业执法队伍中来,负责本辖区内农资生产经营单位的日常监督巡查,农业局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拿出10万余元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配备电脑台、打印机、摄像机、照相机、执法纪录仪等执法装备30余台(套),确保综合执法有经费、有装备、有人员,为推动服务型农业行政执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创新执法服务措施,完善服务型行政执法机制
在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过程中,农业局把服务型行政执法的基本要求与农业综合执法实际相结合,大胆创新,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探索农业行政执法新模式,保证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做出实效。
一是构建农业局系统大执法格局。为延伸农业综合执法服务链条,解决执法人员不足,服务缺位的问题,农业局创新工作举措,拓展乡镇农技推广区域站的业务职能,从乡镇农技推广区域站的人员中选拔年轻干部充实到农业执法队伍中来,作为专职农
资市场监督员,分包所辖相关乡镇开展农资市场监督巡查工作,发现案件线索报执法大队依法查处,同时将此项工作纳入区域站的目标任务进行考核。构建一个以农业执法大队的专业执法为基础,以相关二级单位的管理职能为辅助,以各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为补充的全系统齐抓共管,全局上下联动的农业综合执法大格局。
二是构建“互联网+”农业执法服务平台。我们在全市乃至全省率先创建了“内乡农业执法”微信服务平台,在服务平台上建立了“法律法规、农业科技、备案管理、网上举报、行政处罚曝光台、执法动态”等栏目,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布有关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最新的政策动态;传播识别真假农资的技术和先进农业科技;动态发布最新农资备案情况,让农资生产经营单位(门店)及农民群众及时了解和掌握进入我县的经过备案审查的合格的农资产品;实时发布农资打假工作动态,曝光农资违法案事件;各农资生产经营单位(门店)也可以足不出户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实时动态申请备案所经营的农资产品;广大群众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投诉举报农资违法案事件;农民朋友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上传农资产品图片或信息,由相关专业人员帮助其鉴别假冒伪劣等不合格农资。自上线以来,微信公众平台整体运行良好,业务办理有序,达到了与取得效果,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三是构建农资经营场所及农产品生产基地巡查监督制度。我
们建立了农资经营场所巡查监督制度,进行网格化管理,实现“网定格、格定人、人定责”。对每一个农资生产经营单位(门店)及农产品生产基地都明确1名执法人员为监管责任人,负责对所分包农资生产经营单位(门店)及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法律法规宣传,定期不定期开展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早提醒;对每一个乡镇都明确一位副队长负总责,建立“队长负责全县、副队长负责乡镇、执法队员负责经营户、农业局分管领导负责全县检查督导”的网格化监管服务责任体系;推行“农业执法巡查监督卡”,悬挂在农资生产经营单位(门店),执法人员每巡查一次,都要如实在巡查监督卡上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是构建农资产品市场准入备案制度。我们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行农资备案制度,要求所有进入内乡农资市场销售农资产品的生产企业和代理商,必须将其生产经营的农资产品及有关手续提交农业执法大队备案,经执法大队查验手续及包装合格后方可进入市场销售,从源头上制止了假冒伪劣、不合格农资产品流入市场,对经查验不合格的农资产品及时告知备案申请人,对没有流入市场销售、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按规定进行报废或退货处理,不进行行政处罚,充分体现了“柔性”执法、“人性化”执法的服务型行政执法宗旨。截至目前,全县已备案企业和代理商38家,备案种子、农药、肥料品种共410个。
五是构建“分权服务”农业执法新模式。我县建立了管理、执法和服务三位一体的服务型行政执法模式。即:农业局行使督
查督办权,巡回检查全县农业服务型执法及农资市场总体情况,下发督办单;执法中队行使调查取证权,负责日常巡查和督查督办案件的调查取证等一线执法工作;执法大队、案件审理小组、局领导共同行使处罚决定权,全面审查农业综合执法案件,并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形成处罚决定,保证案件处罚的公正、公平。
三、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服务型行政执法行为
内乡县农业执法大队自年初成立以来,先后制定了6大类46项586条规章制度,分别是廉政建设制度体系、人员管理制度体系、执法服务制度体系、执法工作制度体系、执法监督制度体系,从执法人员规范着装、文明用语、接待规范到执法过程、处罚程序、执法监督等农业执法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实现了管理制度化、行为规范化、服务标准化。
四、加强市场监管执法,规范农资生产经营秩序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强化农资打假力度,县政府以农业局为牵头单位,建立了以主管农业副县长为总召集人,农业、公安、检察、法院、工商、质监、县工信、供销、畜牧、农机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内乡县农资打假联席办公会议制度,联席办公会议下设办公室,负责农资打假全面工作。认真落实“例会议事制度、执法制度、督导通报制度、清单管理制度”,围绕重点季节、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市场,开展农资打假联合执法行动,协同查处大案要案,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
二是强化舆论宣传。制定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农资打
假工作力度的通告》及《关于禁限用农药管理工作的通告》,利用电视、内乡亲民网、内乡在线等媒体宣传报道农业综合执法活动20余次;结合县综法宣传日活动,“3.15”消法宣传活动,采取组织宣传车,制作宣传版面、散发宣传单等形式宣传农业法律、法规知识,出动农业综合执法宣传车120辆次,印发农业法律法规宣传材料3.2万份,新制作板面26块,悬挂横幅250条,通过大力宣传,进一步增强了农资生产经营者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制意识,有效遏制和杜绝了假冒伪劣农资滋生环境,净化了农资市场。
三是建立约谈机制。为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建立了事先约谈机制。今年年初,玉米种子上市前对县内种子生产经营单位、代理商进行了集中约谈会上讲解了种子销售应注意的问题及相关法律知识,会后并与种子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签订了《农资诚信经营承诺书》,约谈会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是提升办案质量。我们组织有文书制作经验的执法人员,参照有关农业法律法规、文书制作规范和全国农业行政处罚优秀案卷,制作了在农业行政执法中常用的9种行政处罚案件模板,编写了“农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组织执法人员系统学习文书制作知识,并在实践中活学活用,确保农业行政处罚程序合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据准确、处罚得当,使农业行政处罚更加规范化。
五是创新监管理念。今年以来,我们先后对5起重大行政处
罚案件进行了事前行政指导,达到了消除违法的目的;对1起种子质量纠纷案件运用行政指导,经过1个星期取证调解过程,采取调查(走访)、约谈、劝导、告诫等多种指导方式,成功调解一起因消费者购买涉嫌未审甜玉米种子引起的纠纷案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5万元。
五、重点监管开展“三次专项行动”
一是农资打假各部门联动专项整治。充分发挥农资打假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全年共组织两次农资专项治理行动。组织农业、质检、工商部门统一行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开展集中联合检查活动3次30天,深入全县16个乡镇120个重点村、重点企业、重点门店,开展拉网式检查。农业、工商、质检等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1800多人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企业232家次,农资经营门店1653家次,查处违法案件32起,结案32起。县工商局要求所属各工商所与农资经营业户签定了农资产品质量责任状,要求经营户承诺确保农资产品质量;县公安局做到了及时出警,特别是对每次异地扣押的较大数量的农资产品,公安干警做到了随叫随到,确保了收缴、扣押整治行动的顺利进行。通过专项打假和检查,依法规范了经营户的经营行为,促进了农资市场经营秩序的好转。
二是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专项检查。组织开展了农产品生产基地专项整治,突出以蔬菜、水果等食用农产品和认证农产品为重点;检查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认证农产品生产
基地是否按要求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是否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查处蔬菜、水果等食用农产品种植环节使用禁限用农药等行为。全年共检查农民专业合作社121家次,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51份,并对改正情况进行了跟踪回访,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三是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专项检查。全年组织两次农业转基因神武安全管理专项检查。一是重点对超市、商场经营的桶装、散装转基因大豆油、菜籽油和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用油和油的标识情况进行检查,共检查超市10家,小型经营门店32家,检查大豆油、菜籽油8个品种,只有金龙鱼标注有加工原料为转基因大豆、转基因菜籽;福临门标注加工原料为转基因大豆,其他均标注为非转基因。二是检查种子门店76家,检查玉米、棉花、大豆、油菜品种65个,没有发现标注有转基因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