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课外达标示范性申报自查报告(共)
宁波市广济中心小学“自评达标”报告
广济中心小学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广济街47号。2001年在联丰世纪苑设立学校实验校区。学校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是浙江省首批文明单位,浙江省书法教育研究会实验基地,浙江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宁波市首批行为规范达标学校,宁波市卫生先进单位,宁波市首批特色学校、宁波市红旗雏鹰大队、宁波市示范家长学校、宁波市群众体育先进集体。2003年我校被定为宁波市首批艺术特色项目学校,2005年被宁波市体育局、教育局定为市田径业余训练点,获得2002-2007年度宁波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06年获海曙区第四届中小学生科技节开幕式科技作品展示评比中获优秀展示奖,2008年宁波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训练点)田径比赛团体(小学组)第四名,2008年10月宁波市田径传统项目学校比赛团体第四名和体育道德风尚奖,2009年5月宁波市第一届科技体育运动会获得团体第四名并获得精神文明运动队,„„
近几年来,学校坚定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始终牢记“为学生终身发展而奠基”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潜能开发、个性张扬、特长培养的特色教育模式。艺术、体育特色教育取得的显著成果更是不甚枚举。
一、抓住发展机遇,再跃新的台阶。
艺术方面:学校始建于1964年。1976年时组建并成立了“广济小红花艺术团”。1984年,为进一步加强文艺特色教育,创办了“文艺班”,后发展成立了“红领巾艺术学校”,实行二块牌子,一套班子。”(1994年被香港孔爱菊女士相中从学校分离改名为宁波市爱菊艺术学校)。1999年在新校舍落成之际,在传承了原艺术特色教育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把重点转移到书画上,又附设了“哲英书画学校”。在前人的努力下,学校已经积淀了丰厚的艺术涵养。近二年来,学校集团化办学取得了初步成功,现代教育制度研究作为国家级课题在我校蓬勃开展。社会、家长参与学校的事务也日益频繁,在这一背景下,我校把握机遇,积极借社会力量来提升学校的艺术教育,并摸索出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为广济艺术教育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打下基础。首先,作为省写字教学实验基地,在宁波市书法教学研究会的指导下,继续推行课堂作业准确率与书写水平并重的“双分制”,实行写字年段过关制,促进了学生书写水平的提高,并且在实验校区,写字教学作为本校的校本课程进入课堂,并自编了部分写字校本练习册。其次,借助社会力量及先进的书法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积极培养书法苗子,使我校的书法教学水平大为提高。目前,学校的书画教育形成了“普及——提高——冒尖”三个层次互补的特色。2010年再次被评为“宁波市书法教育先进单位”。1
另外,宁波市电视台七色花艺术专修学校在我校设立教学点,我校学生可以优先享受
他们高水平的培训教学,同时在拍摄七色花节目时,我校作为一个重要基地。这一举措极大的激发了我校艺术特长生的积极性,提升了我校的艺术教学层次。学校还经常有目的,有计
划地开展艺术系列活动,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拓展了学生艺术活动的层面,极大地推
动了我校艺术教学的飞跃发展。
体育方面:由于学校地处市中心,体育活动场地狭小,制约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
2001年,学校尝试集团化办学并取得了成功,在宁波联丰世纪苑设立了我校的实验校区,解决了体育训练的场地问题,这对我校体育工作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学校在抓好群众
体育的基础上决定从田径训练为切入口,积极发展体育竞技项目。在场地能基本解决的前
提下,我们积极引进市少体校的高级教练来校进行训练指导,并进行了科学训练的探索。
2005年我校由区体育局推荐,被定为宁波市田径市级训练点学校,学校体育工作进入一个
新的高峰时期。在海曙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连续四年获得大校组团体总分第一。宁波市
田径传统项目比赛第三名。宁波市青少年田径比赛获得8金8银的成绩。在2009年起开设了
短式网球训练。(短式网球训练是在世界网球运动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国际网坛突出地表
现“启蒙小,成长早”大趋势的情况下,针对儿童身心发育特点和负荷能力,依循网球原理
而产生的一种儿童网球运动。我校开展网球社团不但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还可以提高学
生身体素质,网球的一些礼仪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素养;推广短式网球还能及时发现好的运动员,为市里选送网球苗子,培养网球人才。)
二、加强体、艺师资队伍建设,为课外文体活动的发展增加动力。
我校共有18位体艺专业教师,他们绝大多数是科班出身,有较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具有对各类特长生辅导培训的水平和能力。每位老师首先立足于课堂教
学,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以保证学生群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他
们又根据自身的特长带不同的社团活动和课余活动,以促进学生特长的发展。由于他们的努力,既促进了学校的体艺工作,也不断提高了他们自身的素质。获得的许多论文在各级
各类比赛中获奖或发表。音乐张越琼老师是海曙区音乐骨干教师,美术斯小玲、施寒央获
得市教坛新秀称号,王芳获得区教坛新秀称号。体育鲍海航老师获区十佳青年教师,华亮
宏老师出色完成贵州支教工作。许维冰老师获海曙区教坛新秀一等奖、宁波市优质课二等
奖、海曙区优质课二等奖、基本功二等奖、海曙区优秀青年团员,连续三年获海曙区业余
训练先进个人。其中四位老师还走上了学校领导岗位。这一切极大地推动了学校体艺教育
事业的稳步发展。
三、营造浓郁的艺术教育氛围,形成校园体艺特色。
“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你都能得到艺术的熏陶”,这是每一个来我校参观过的客人留
下的最多的一句话。特别是我校的“书画展示厅”更是让客人留连忘返。40年的艺术教育
留下了浓浓的校园艺术氛围。这几年,为了更进一步充实校园艺术氛围,学校成立了铜管乐
队、合唱队、简易机器人编程、航模制作、色彩、书画、田径队、色彩、国画、计算机等诸
多的社团组织。每个星期都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定时进行一次活动,渲染了整个校园的艺术
氛围,使一大批特长生脱颖而出。
四、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艺活动,展示体艺教育风采。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艺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年一度的校田径运动会是我校体育工作展示的最重要舞台,从筹备到运动会召开的1个多
月时间,每天都能看到学生在学校操场训练的影子。还有面向全体的各类单项体育比赛,更
是让95%大部分学生得到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在艺术方面,每年的大合唱是学校每个学生都
参加的一次盛会,在学生自己的节日“六一”展示着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班级的艺术才华,艺术组还积极和学校大队部配合,联合搞各种艺术活动,如组织结合传统文化的服饰设计展
示,参加省中小学书画比赛。参加市、区建队节60周年的庆祝活动的部分文艺演出和市电
视台少儿频道的开播晚会的演出,还参与了多次“校园艺术接力棒工程”活动等,通过一系
列的活动,不但使学生得到了才艺的展示,还向外界传达了广济艺术的风采。学校的“小太
阳”节活动已策划第5期,成了孩子心中自己的节日。
五、改革评价机制。为特长生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机制。
体艺特长生有强烈的成就需要,除了为他们成功创设各种实践平台和展示平台(网络)
外。改革评价机制也是一个极为有效的方法。一是严格执行区评定“三好学生”标准,体育
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不准评为“三好学生”,由大队部严格把关。通过这一关,一批文化成绩好的学生也积极的加入到体育锻炼的行列中来。二是引入星级评价制度,通过对星级班级
评定,一批有体艺特长的学生如雨后春笋成长起来,让他们也获得被肯定,被重视的成功体
验。三是通过多渠道的向上级输送人才,高一级的学校每年都有我校特长生的保送,这为推
动学校体艺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机制。宁波外事近两年在我校招生的生源比较优秀。
第二篇:示范性自查报告
灵宝市教师进修学校
创建河南省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自评报告
灵宝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豫秦晋三省交界处,是连接中西部的桥梁和纽带。全市国土总面积3011平方公里,辖10镇5乡,总人口73万。现有各类学校307所,其中小学256所,初中37所,高中10所,职业学校2所,特殊教育、教师进修学校各1所,在校学生12.67万人,教职工8003人,全市有106所独立设置幼儿园,在园幼儿1.66万人。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教育厅[2008]158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推动我市教师培训机构和教师培训工作发展,我校对照《河南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标准》进行了认真自评,经过自评,应得分为100分,实得分98.5分。现将自评结果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
长期以来,灵宝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优先发展教育,特别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发展县域经济,提高人口素质、推动社会进步的奠基工程来抓,把教师学习与进修学校学校建设作为基础教育发展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市委、市政府和市教体局对学校建设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资源整合、办学模式改革、校本培训模式创新以及推进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对进修学校、教研室、电大站、电教馆等进行机构和资源整合,构成了四位一体的大进修新格局,实现资源共享、人才共用,提高了各类资源的综合利用;出台优惠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从政策、财政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为进修学校的发展制定出五年规划:五年之内把学校发展成为全市的教师研
训中心、教育行政干部研训中心、图书资料信息中心、现代信息技术中心、教育教学交流中心、教育科研中心,争创省级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
灵宝市教师进修学校是我市唯一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教师培训机构。成立于1978年,当时名称为灵宝县教师进修校部,1983年4月与灵宝师范学校合并,1985年3月河南省人民政府重新备案。2003年灵宝师范撤销后,教师进修学校成为独立法人机构(副科级单位),师范学校的校产部分移交进修学校。学校现任学校领导班子由6人组成,校长1人、书记1人、副校长1 人、教务主任1人、办公室主任1人、总务主任1人。班子成员中,本科学历5人,研究生学历1人,高级职称6人 ,平均年龄45岁。学校领导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懂得教育规律,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富有改革创新精神,能够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依法治校,依法执教,职责明确,团结协作,具有极强的进取心和凝聚力。
应得分10分,实得分10分。
二、功能定位
为切实加强教师教育工作,2008年3月,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电大站、电教馆四机构进行整合成立教师培训中心,实现了资源共享、人才共用。同时采取上联东北师范大学、湖北长江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联合合作办学,下挂市一中、实验小学、教体局幼儿园等中小学校作为实践基地的办学机制,承担全市教师培训的组织、协调、指导、管理和服务,形成了组织严密,协调一致,管理规范的“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现代教师培训体系;配合市教体
局统一组织实施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以及中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培训及培训管理工作,圆满地完成教师教育培训的各项任务。积极参加和推动中小学开展教师教学研究活动和教改实验,为全市小学开展教师校本研修提供指导和服务;配合教体局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帮助中小学教师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开展自主学习,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提供支持和服务, 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掌握和熟悉我市中小学、幼儿教师队伍情况,能够开展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为教体局提供相关政策咨询服务。
应得分8分,实得分8分。
三、规划管理
学校狠抓规章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师岗位责任制。学校制定了教师岗位目标责任制、量化考核细则、教师进修学习制度、教师奖励制度等一系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
1、领导班子是确定并组织实施目标的关键因素。在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及校本培训的管理与实施中,学校根据领导成员的知识结构、工作经历及经验,从学科以及科研课题的研究方向上进行分工。责权明确,层次分明,既各有侧重,又相互协调,优势互补。
2、建立并落实一系列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规划和管理机制,对教师队伍实行动态管理。学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注重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先后多次送专任教师到上海、郑州、西安等地学习、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邀请魏书生、窦桂梅、王敏勤、高金英、任民、刘力梅、雷玲等十余位教育教学专家、名师到校讲学,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
3、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师资培训规划。(1)在中小学师资
培训工作中,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以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基础教育质量为目标,启动实施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新技术培训中,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高级培训考核工作,参加培训教师6833人,其中5128人经过考核并取得高级信息技术合格证书;共组织新课程培训培训11期,培训教师6127人;送训下乡对全市5400名教师进行了培训;对全市高中1193名任课教师,初中2227名教师,小学3124名教师进行了培训并组织考试,形成了以考促训的培训模式,达到以考促训的目的;采取集中培训的模式对全市2397名班主任和483名小学英语教师进行了培训。2009年暑假,培训初中各学科及小学体音美教师 1500余名;09年8月,根据教体局安排,对新考录的80名特岗教师进行了岗前培训,150名考录教师进行了任职培训,2010年3月,又组织特岗教师进行第二次提高培训,通过培训考核,使特岗教师和考录教师们对教育教学有了一个初步了解,树立了投身教育事业的坚强信念,使他们信心百倍的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2)“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多年来,学校坚持基地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不断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及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近年来,举办骨干教师培训班3期,培训教师312人;在学历提高培训中,共有162人获得电大本科学历,60人获得电大专科学历。2009年11月,灵宝市教师学习与考试服务中心顺利通过批复,使我校又增加了一项功能,同时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义务教育专业”报名中我校组织教师报名310人,目前学员正在按照学业目标进行学业进修。
(3)提高管理水平,做好小学校长、幼儿园长任职资格培训工作。2008年以来,进修学校举办了两期小学校长培提高训班,对全市312名小学校长进行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管理方法的培训;举办了两期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使101名新任小学校长取得任职资格证书。举办了两期幼儿园长任职资格培训班,经过考核,116人取得幼儿园长任职资格证书。同时,我校组织举办了全市首届校长论坛,邀请王文湛、钱志亮等教育专家、学者,对我市教育管理干部1100余人进行培训。2008年11月,举办首期小学教务、政教主任培训班,215人参加了为期半月的培训。2009年3—5月,举办了“十一五”第二期小学校长提高培训班,培训校长76人;4月份,邀请郑培军教授到我市讲学,对我市中小学校长及管理层1100余人进行心理健康培训。2009年12月,我们举办了第三期全市幼儿园长任职资格培训班,通过培训、考核,58位幼儿园长顺利取得了任职资格证书。2010年3月至4月份,我们举办了灵宝市首届初中教务、政教主任培训班,培训初中主任100人。在培训过程中,严格按照河南省教育干部培训要求安排培训内容,既有教育理论、管理理论的学习,又有教育实践、拓宽视野的安排,最后进行总结、反思、提高,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
4、培训管理规范,学员满意度高。
学校有完善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制度、质量监控体系、保障、激励和考核评估制度,做到了教师培训工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确保培训质量的不断提高,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学员的好评。从历次培训调查问卷统计结果看,学员满意率达97—98.5%;学校工作受到领导的表扬,多次被教体局授予培训组织奖。
应得分6分,实得分6分。
四、基础条件
灵宝市教师进修学校占地 20亩,建筑面积11604.9平方米,拥有多媒体教室 2 个,微机室 1 个,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档案资料室各一个,培训教室20个,宿舍102间,能同时承担600人以上的学员培训、食宿。学校整体布局和谐美观,教学设备先进,配套齐全,校园环境绿化、硬化、美化,文化气息浓厚。
学校音像阅览室有音像播放设备,拥有录像带、录音带、光盘、软盘等教学资料1100余小时,有专职人员管理。图书阅览室现有图书 3万余册,报刊杂志50余种;学校每年都购入图书、音像资料等,三年内补充更新率达10%。学校图书资源针对性强,管理规范,利用率高。学校依托实验小学和实验中学为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开展了教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等实践活动,使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学校成立了全市教育网络中心,建有与382个校园网相通的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建立了国家教育资源网和地方教育资源网,实现了宽带上网、办公自动化;开发了灵宝教育网、灵宝教研网、枫叶教育网,开设了为教育教研和技术交流提供平台的教育论坛和名师博客。学校采用双光纤接入技术开通了校园网,百兆网络接入各办公室、教研组及各培训教室;教体局投资40余万元建起了远程教育资源中心机房,为全市远程教育网络提供支持,投资50余万元建起了配备80台配置为CPUC2.1G、256M内存、40G硬盘的能联网的多媒体计算机、有大屏幕视频投影仪、双向视频教学系统、不间断电源等设备的符合远程教学要求的多媒体网络教室。专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均参加过省、市专业培训,能保证远程教育教学和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转。
应得分19分,实得分18.5分。
五、经费投入
灵宝市委、政府认真落实 “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的保障机制,不断加大对教师教育的投入,现已建立了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的教师教育保障机制。人员经费能做到按人、按时足额拨付到位。每年政府财政拨付的教师培训经费能满足培训需要。
应得10分,实得10分。
六、队伍建设
进修学校的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现有教职工30人,平均年龄 42 岁。专任教师 21人,占教师总数的 70% ;其中大学专科毕业1人,大学本科毕业20人,中、高级职称 21人。学校将专职教师的管理纳入中小学教师管理体系,实行教师队伍动态管理。专职教师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熟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规律,熟悉基础教育,善于开展和组织中小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教学活动,积极参与和指导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经教体局研究,学校20余位专任教师到农村学校下乡蹲点,挂职调研,同时,根据培训任务的需要,聘请名校校长、省、市级骨干教师、专家型教育行政干部及我市教研员等23人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2010年经教体局党委研究,又聘请教育教学名师120人作为我校的兼职教师,对兼职教师的管理上,签聘用合同,颁发聘书,明确兼职教师的工作任务和内容,每次培训都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和要求,过程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学员评教
和学员要求适当进行调整。
应得12分,实得11.5分。
七、功能发挥
学校掌握和熟悉中小学教师队伍情况,已成为我市教育系统干部和教师的研训中心、资源中心、信息中心、科研中心。
(1)积极发挥全市教师教育培训的组织、协调、指导、管理和服务功能,积极参加和推动中小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和教改实验,为全市中小学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提供指导和服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了增强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制定出台了《灵宝市教师校本研修管理办法》、《校本研修考评细则》等相关的管理制度,并选定1所初中、1 所小学、1 所幼儿园作为“校本研修示范校”,定期派专职教师到示范校和基地进行调查研究,参与并指导校本研修工作。校领导和专职教师每学年深入基地都在50个工作日以上。
(2)开展教师队伍建设调查研究,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有关政策咨询服务。从2008年2月起,学校对全市所有的委直学校、乡镇学校进行调研,向教体局提交《关于缩小城乡教育差别的几点看法》、《建立任课教师业务进修档案的建议》和《关于加强城乡学校对口支援工作的建议》等建议报告23份,其中11项被教体局采纳。
(3)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立足本市实际开展各类教师岗位培训,认真完成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任务,以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2008年以来,共举办小学英语、初中英语、数学、理化生等专项培训15期,培训教师9760人次,有力支持了我市的基础教育工作。在新教师培训、教师资格认定、教师学历达标方面,组织新教师岗位培
训3期,培训教师450人;组织教师资格认定培训3期,使771人经过考核取得教师资格证。
(4)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课题研究项目。学校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的教科研论文45篇,承担省级课题研究立项3项。
(5)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增强办学实力。学校主动与长江大学、河南省教育学院等高校建立业务联系,多次聘请专家和教授到校进行讲座;2008年3月,教体局又拨专项培训经费60余万元,选派136名初中理化生教师到河南省教育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脱产进修;学校还根据教学需要,邀请教育专家魏书生、全国十佳班主任高金英老师、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教授、河南教育学院任民教授等教育专家来校讲学,并选派专职教师到相关高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增强办学实力,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应得29分,实得29分。
八、社会影响
近年来,进修学校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73期(班),累计培训教师42271人次,充分发挥了进修学校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作用,各项工作得到政府及教体局的表彰:先后荣获“灵宝市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组织奖”、“灵宝市班主任培训组织奖”、“全国教师进修学校协会会员单位”,2008年9月,被灵宝市人民政府评为“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6月,学校通过三门峡市标准化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验收,11月,学校顺利通过了河南省标准化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专家评估验收;2009年6月,在三门峡市教育局举办的首届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优质课比赛中,教师进修学校获三门峡市优秀组织奖;8月份张秋梅、张英敏代表三门峡市参加河南省首届县级教师培训机
构优质课赛讲并获语文组一、二等奖,教师进修学校获河南省优秀组织奖。
应得4分,实得4分。
九、特色创新
进修学校秉承“敬业务实求真创新”的校风,坚持“以人为本抓管理,锐意进取提素质,创新思路求发展”的思路,在教师培训工作中,走出了一条具有灵宝特色的道路,得到社会各界普遍好评。
应得2分,得分1.5分。本次自评共得分98.5分。存在的问题:
通过自评,我校还存在以下问题:
1、专业教师结构不是很合理,知识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2、办学条件还不能完全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
3、创新办学理念有待进一步提高。整改措施:
针对存在问题,我们的整改措施是:
1、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拓宽教师视野,更新教师知识结合,提高教师素质。
2、充分利用培训经费,真正使培训工作发挥有效作用。
3、创新办学理念,提高办学层次。
通过这次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的评估,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成绩,同时也更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全体教职工决心在上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扬长避短,不断创新,使学校各项工作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以上报告,敬请评估。
灵宝市教师进修学校
二〇一零年十一月十四日
第三篇:申报省示范性进修学校反馈总结
至此,景东进校的评估工作按计划完成了全部议程。景东进校创办于1979年3月。在30年的岁月中,景东进校经历了教材教法研究、中小学教师学历补偿教育、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等几个重大历程,见证了教师进修学校发展的艰辛与辉煌。
30年来,景东进校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较好地完成了各个时期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任务,为边疆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为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特别在近几年的工作中,进校紧紧围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这一工作重点,在新教师培训、教师履职晋级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教育科研、新课程改革等方面,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于自身发展的新路子。在市教育局的指导下,较好地完成了省教育厅布置的各种项目的教师培训任务。对申报省级示范教师进修学校的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在市县教育局的指导下,学校的申报材料按照要求,准备得充分、细致、完整,真实地反映了学校近几年扎实工作的情况,是我在历次考评工作中,看到的最完整、最真实的材料,使我们对进校的办学成绩和办学特点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为我们公正评价进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刚才,李辉教授代表评估组进行了意见反馈。对进校的办学成效和特点给予了充分肯定,对进一步搞好进校的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张副局长在补充发言中评价和建议,我完全赞成。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整体上进入到达更加注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前段时期,在实施西部贫困地区发展战略规划的过程中,国家对我省有效实施了教育惠民政策和教育惠民工程,“两免一补”较好地解决了我省边疆、民族、山区“上学难”的问题。在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办学规模得到极大提高,全国真正意义上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历史任务即将完成之际,党的十七大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这一宏伟目标的实施,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是我国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高精尖人才的基础工程,是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这一系统工程十分浩大,其中涉及到的各项工作都十分重要,但在众多的重点工作中,依据科学发展观,支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党和国家把教育放在首位,特别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而教育兴旺的关键和希望是教师。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教育工作的突出位置,把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作为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举措。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新时期的教育工作中,“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有好的教师,才能有好的教育,反之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能高质量的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成败,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这一理念,已经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共识。党和国家和地方各级党政部门在巩固“普九”成果,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的基础上,把办好教育的希望寄托在教师身上。这就给我们教师队伍的建设带来了新机遇。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的情形下,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更加突出。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对教师的尊重,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能实实在在感受到。如在以职业名称命名的节日中,只有“教师节”是国家性质的节日。每年的教师节,中央政治局的常委都要隆重看望教师代表,间隔2—3年,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还要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其他行业难以享受到的待遇。同时,党和国家积极采取措施,千方百计地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如当前正在实施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特岗教师制度”、教师安居工程,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力度等,这些有力的措施,就是要建设起一支师德优良、业务精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并使之逐渐成为社会上最受尊敬、最受羡慕的职业。教师职业是永恒的、神圣的,教育事业是值得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
党和国家对教师赋予了殷切的希望,时代赋予广大教师新的历史使命,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师在现代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显突出。
景东县委、县政府把握住教育发展的脉搏,在进一步巩固、完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昨天看到的银生中学)的基础上,紧紧抓住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教师队伍建设这一本质,提出“办好教育在教师,提高教师素质在进修学校”的指导思想,并表态将进校的发展摆上县委的议事日程(第一次)。以创建省级示范教师进修学校,作为提高全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切入点,继续推动民族、山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反映出县委、县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对教育事业发展所具有的战略远光,令人感动,增加压力。县委、县教育局、进校和市教育局的表态,使我由衷的感此次评估工作切实达到了“以评促进”目的
今天,我们在这里,不仅是对景东进校进行评估,更重要的是与县领导,教育行政人员和广大教师一起探索在现代教育的理念下,怎样做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工作,怎样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991年,教师培训的工作开始由学历补偿教育向继续教育转变。12月,原国家教委印发的《关于开展小学教师继续的意见》(教师[1991]8号)文件,提出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任务是:面向全体教师,通过教育教学实践与培训,使每个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并成长出一批教学骨干,其中部分逐步成为教育教学专家,形成一支忠诚教育事业、思想品德高尚、学科结构合理、业务素质优良的中小学教师队伍。逐步建立教师定期进修制度。有计划地培养跨世纪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目前,我们仍然处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阶段,而且这个阶段还有很长的路子要走,因为全国至今没有探索出一条十分有效和规范的路子,继续教育的目标任务还没有完成。提高整个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养一批教育教学骨干,涌现一些高精尖专家甚至是教育家,仍然是我们当前研究的重大问题和为之而努力工作的奋斗目标。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积极探索一条中小学教师现代化培训模式、多形式竞争机制、高规格嘉奖体制,形成一套体系,来促进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目的教育内涵式发展,以此来加快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根本性转变的进程。
为构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体系,省教育厅作了积极的探索。经省政府批准,由我厅组织实施的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5122工程”就是一种主动的探索形式。“5122工程”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创建50所省级示范教师进修学校。主要有以下三点考虑:
一、其目的是以“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强和巩固这一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平台。所依据的《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达标晋级评估方案(修订)的通知》(云教师[2011]6号)文件中的40项指标进行考核,主要是引导各教师进修学校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方向,为大规模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打好基础。
二、教育教学质量的竞争,逐渐反映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竞争上来,谁重视了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工作,谁就在教育发展的进程中掌握了主动权。“5122”工程要建设好50所省级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就是要巩固、发挥好这一传统的教师培训基地,为广大中小学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继续教育平台。(李科长说:放弃了这一阵地,就是放弃了教师)
三、评估的过程也是调研、探讨的过程。进校在风风雨雨的发展历程中,对教育事业发展发挥过极大作用,但由于他毕竟是上世纪70年代的产物,当时定义的办学性质、目标、任务、模式和方法等,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模式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必须进行深入调研,大胆改革,重新对教师进修学校在新时期的功能进行定位,明确发展方向,才能在新时期更好地发挥进校应有的作用。
现在,我结合景东进校的评估工作,以及工作中对进校的一点思考,提出以下几点想法,供你们思考:一、提高进校的办学层次。近几年中小学教师的准入条件是专科以上学历层次,加上多年来学历教育的培训,我省中小学教师专科以上的学历率不断提高。进修学校的办学层次最高只相当于中等师范学校,显然不具有培训专科以上学历的资质。进校自身的条件又难以吸引高层次的人才,现有的教师由于历史的多种原因,大都年龄偏大,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知识老化,难以承担现代教育的培训任务。所以进校要依托外界的力量,加强与高校的联合,聘请省内外专家、名师、名教授,吸收本地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教科人员和社会上专门人才参与,组成相对稳定的专家团队,来提高进校培训的能力,增强发展的活力。
二、优化资源配置。进入21世纪后,教育部不在使用教师进修学校这一名词,而是换成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并在XX年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求:进校应与教研、教科研和电教进行整合或合作,建成新型的现代教师培训机构。这一文件的出台,导致教师进修学校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继续使用教师进修的名称,把教育科研和电教整合进来或进行合作,强化以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的培训功能;二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进校、教研、教科研和电教的整合,成立教育中心,进校、教研和电教相对独立,地位平等,强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功能。另外还有进校与党校、进校与职中合作或合并的模式。我个人比较倾向第一种模式。因为教师进修学校这一名称已经写在《教师法》中,具有法律性,我们评估工作使用的名称和对象是教师进修学校,而评估整合后的教育中心,并授予云南省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形式上感觉对不上口。
景东进校是一所具有独立法人和独立建制的办学实体,虽然没有形式上整合与合作,但实际已经行使着师训一体的职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建议今后还是要注重与教研、电教等部门的联合与合作,形成合力。更要加强与办学条件好的中小学学校的合作,租用他们的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和管理人员来培训我们农村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因为重点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装备在教育系统中是比较强的,更新的速度也是快的。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我们不求所有,只求能用。
第四篇:档案达标自查报告
乡档案室在乡党委、政府和市、县档案局的关怀与重视下,自xxxx年晋升省二级以来,更加认真开展了档案管理达标复查各项准备工作,强化了管理体系,加强了业务建设和自身建设,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管理体制、机构、人员
1、已有独立体制、机构、人员
2、领导重视、能及时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
3、成立了档案室,配备了一名专业档案人员,领导干部符合四化的要求。
4、基本配齐了素质较高,能适应档案工作需要的干部。
5、现有专业干部都达到中专以上文化水平。
6、现有干部都受过专业培训,熟悉和掌握本专业技能。
7、专业技术岗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适应工作需要。
二、业务建设
(一)建立和健全了岗位责任制度。制定了档案的收集、统计、鉴定制度,库房管理制度,利用查阅制度、保密制度等八项制度,而且执行效果良好。
(二)管理条件
1、档案室建筑基本符合《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实行了办公室、阅览室,库房、荣誉室分开。
2、配备了通风设备。
3、全部实行了国家统一标准的案卷格式和档案装具用品。
4、配有“八防”设备和订有“八防”措施。
5、库房的温湿度得到适当控制,霉菌季节因楼层高、能保持相对的湿度。
(三)业务工作
1、室藏较为丰富,具有多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
2、室藏进行了科学整理,案卷进行了分类,排列案卷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3、案卷全部进行了编目,配有案卷目录,卷内目录、全引目录,并准确划定保管期,装订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4、定期进行档案鉴定工作,按照国家规定将超过保管期限和无保管价值的档案进行销毁。
5、档案统计工作,按照县档案局要求,及时准确上报。
6、库房整洁、卫生,案卷存放整齐、美观、安全,有存放指南。
7、对破损、褪变的档案能及时进行补救。
三、开发利用
1、建立了4种检索工具。
2、具备较好的查阅条件,有专用阅览室。
3、能主动地开展利用工作、查全、查准率达90%以上。
4、建立信息反馈工作,收编利用效果7例。
5、编研工作有《xxx乡领导班子组织沿革》、《xxx乡大事记》等。
四、自身建设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模范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努力实施《档案法》。
2、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了勤政廉政。
3、较好地完成目标管理,受到县档案局的好评。
4、档案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5、坚持学习制度,提高政治思想觉悟,订有一报一刊档案杂志,积极开展业务学习。
6、档案工作人员遵纪守法,无任违纪违法事件。
第五篇:体质达标自查报告(范文模版)
学生体质达标情况自查报告书
**县***实验小学 2016年9月7日
学生体质达标情况自查报告
为全面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的精神,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专项督查的通知》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学生体质达标情况专项督查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2016】32号)的安排,学校依据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对我校学生体质达标情况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强化学校体育工作机制情况
学校明确体育分工管理和组织工作,形成以高庆军校长为组长,分管体育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年级体育老师为组员的体育教育工作小组的管理机制。管理小组主要工作如下: 1.负责学校的体育教学和教科研等各项工作。
2.深入教学一线,协调和处理教学工作中的矛盾,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
3.负责组织制定教学工作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种考评办法,并组织实施。
4.制定、落实、开展体育活动。5.积极参与体育课堂听课、评课、指导。
二、学校体育办学条件建设情况
**实验小学从2016年4月26日迁入新的校址。目前,学校体育用地能满足学校所需田径场(含环形跑道和直跑道),篮(排)球、乒乓球、体育器械等运动场地,以及课间操和课外活动场地所需用地。并且还设有附带环形跑道的田径场地及球类场地,田径场为南北方向。田径场内设足球场和2个沙坑。每6个班设置一个篮排球场,篮排球场设置比例为2:1,且不设在田径场内。体育专用教学设备包括能满足体操、田径、球类等课程教学所需要的运动器械,测量、计时工具和挂图、教学软件等,能满足学生的正常体育学习需要。
三、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情况。
学校每学期认真制订阳光体育活动计划,对体育课外活动进行总体安排,体育场地器材管理员合理规划活动场地、提前调配和准备器材。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加强跟班管理和指导,体育课外活动内容丰富、指导到位、安全有序、规范高效,从时间、质量上确实保证了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体育锻炼。内容生动活泼、主要是以我校的体育特色形式展现,绳操,广播体操等,我们实实在在的为学生铺设了活动的平台,使学生的身体得到了充实的健康发展。
四、学校体育体育竞赛活动开展情况
我校每年定期召开运动会,并做到每月或间月为学生组织一次单项比赛,例如:跳绳、踢毽子、拔河等等。在平常体育课上,经常会举行男女子足球友谊赛,这样做不但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生活,更主要的是使孩子们热爱体育、享受体育、关心体育、参与体育、终身体育的兴趣得到了体现。
五、学生体质达标情况
严格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实施细则》要求,每学年组织一次测试和等级评定,并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全面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2015年学校参加体育健康测试的学生,优秀率为80%,及格率为98%。全部测试完成后,各体育教师根据原始资料测试得到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和整理,按要求如实输入计算机。然后再由体育组长安排专人对数据进行检查、核对,确保测试所得的数据与输入计算机的数据一致。最后,在国家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上报工作。
六、学生体育安全风险防范情况
我们学校将“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放在的首位,让体育运动安全防范意识渗透到每一位学生的思想,指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注意安全防范。定期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安全防范常识培训,以此增强学生的安全认识、自律意识。学校体育器材设施严格按照安装要求,由供应商负责完成安装,安装完成后学校应当进行签收,签收结果记录在体育器材设施与场地安全台帐中。学校家长会等进行体育安全宣传教育,普及体育安全知识,宣讲体育运动风险防控要求和措施,引导学生和家长重视理解体育运动风险防范。
七、学校体育评价机制建设情况
1.建立体育考试制度:我校进行新生入学体质测试,并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测试和体育课考核,建立学生体育合格卡,并计入我校学生档案。
2.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测试:我校严格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实施细则》要求,每学年组织一次测试和等级评定,并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全面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3.建立新生入学体质查验制度:入学新生100﹪查验预防接种证,实施新生入学体质测试。对入学新生的体质健康进行了全面测试,并将测试结果记录学生档案。
八、存在问题
1、学校器材添置不足,师资配置欠合理,专业教师力量不足。
2、宣传体育,开展体育活动的能力还有待于加强和提高。
3、确实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开展好大课间、两操和课外体育活动,真正落实好每天锻炼一小时。
****实验小学
201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