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积极探索安全生产规律牢牢把握安全生产主线
文章标题:积极探索安全生产规律牢牢把握安全生产主线
积极探索安全生产规律牢牢把握安全生产主线
有人说:安全生产毫无规律可循,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随机性,因而安全生产工作比较难做,难就难在不知道事故会何时何地发生,发生的方式如何,其影响和后果难以预料。因为我们斗争的对象是一种无形的东西,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安全生产的主要工作就是开展安全大检查,做到“别人生病(事故),我要吃药(预防)”,或者置身于事故后的查找分析原因、进行事故通报、深入责任追究、做好举一反三等等。其实这些反映的只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部分内容,也是对安全生产的一种不完全认识。其实,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挑战性,需要大量的基础工作和科学的方法作支撑。安全生产工作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所以不能求急、求快。无论是开展日常安全生产检查还是各种特定时期和特定条件下的大检查,做好举一反三工作,这固然是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要求之一,但却不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全部内容。这需要我们不断地理清整体思路,认真进行分析研究,找准工作方法,提高整体工作水平。安全生产事故之间似乎看上去好像没有必然的联系,单个事故的发生极具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但是若突破微观的局限性,跳出事故本身,从宏观领域进行思考,则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着某种数理统计规律。这种规律像一只无形的大手,自始至终在主导着我们的全部安全生产工作。
一、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总是呈“浴盆曲线”分布所谓的“浴盆曲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故障或者事故发生的概率,呈现出“两头高(陡),中间低(平)”的分布特点,反映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这种表现形式总体相同,具体形状略有差异。由于这种概率分布形状如侧视的“浴盆”,故称“浴盆曲线”。安全生产的规律究竟是什么?没有人能说得清,因为事故的发生往往难以预料。但是无论从政府宏观安全管理还是从企业微观安全层面上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分布总是呈“浴盆曲线”,这数理统计规律已经有专家提出。其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政府是若干企业的数理叠加(不是简单相加),因此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处。如果能从数理统计的观点,用“浴盆曲线”这一来描述安全生产的整个过程,分析和解释安全生产中的各种现象,应当更为确切。按照“浴盆曲线”的有关表述,就是说在某地或者某企业,从其设计投产初期,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理论值较大,即事故存在间隔短、次数高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法律法规、安全规程、操作培训、防范措施、人员教育等工作逐项落实,事故发生的概率呈显著下降趋势,这段时间就是“浴盆曲线”的前期——曲线的下降沿。到了“浴盆曲线”的“盆底”平坦阶段,由于相应的安全设施已经运转良好、岗位安全规程已经得到制定和完善、操作人员专业技能进一步加强,同时经过试运行、试生产阶段后,人和设备已经渡过磨合期,各种安全注意事项已经得到有效掌握和控制,因而事故发生的概率较低,并将在此后一定的时间内保持平稳的态势。其间即使发生了事故,姑且抛开事故伤亡大小,从宏观上讲不具有普遍性,只能看作是偶然因素和个案而已。当时间进入到“盆底”的某个转折点,由于设施设备等逐步进入故障多发期,设备故障率的增加导致安全风险增加,于是事故发生的概率呈现出急剧上升的态势,这阶段就是“浴盆曲线”的后期——曲线的上升沿,事故再次进入高发期。“浴盆曲线”基本上反映了安全生产的全部过程,具体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其宏观和微观表现形式大同小异而已。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只是一种数理统计值,是一种概率分布,并不是说理论值越大,就一定会发生事故,理论值越小事故就一定不可能发生。
二、积极探索安全生产规律,牢牢把握安全生产主线既然安全生产在宏观和微观上共同存在着数理统计的某个特点,那么我们的工作就应紧紧围绕其中心主线来开展,否则我们只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面对忙乱无序的工作,陷入矛盾和压力之中。
(一)健全安全法规,完善安全规程,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三同时”工作。从理论上讲,项目建设初期,安全生产便处于“浴盆曲线”的前期——下降沿。为了能够有效扼制事故的发生,企业就必须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认真执行相关安全规程或规范,加强内部管理,全面开展安全生产“三同时”工作。政府的管理职责就是加紧制定和完善不同行业间的安全规程,修订出台国家的行业安全强制标准,并对企业的贯彻落实情况加以检查督促。这样才能有助于发现和解决建设初期及其以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因素和不安全因素,使得我们一开始就能够加强对事故和风险的防范。当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行业之间交叉发展、交替发展、跨越发展已经比较普遍。一些原有的行业安全规程或者规范是在体制改革前,由当时的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在特
第二篇:把握规律,积极探索,加强管理,保证安全
把握规律,积极探索 加强管理,保证安全 二系一队 董俊喜
基层正规化管理是一项打基础、管长远、保中心、固安全的具体工作,是加强部队全面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始终把握这条规律,积极探索,坚持不懈地加强基层正规化管理,在落实制度上求规范,在解决问题上求实效,促进了安全工作落实。
一、把握规律,树立意识,掌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
把握规律,在实践中探索;明确责任,在实践中运用,这是牢牢掌握安全工作主动权的基础。
1、统一思想,树立意识。抓管理和保安全是辩证的关系,在工作中探索规律,牢固树立管理意识,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党委一班人不把他的事故当作故事来讲,而是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得出了只有加强正规化管理,才能促进安全工作的落实这条明理;在兄弟单位惨痛的教训面前,深刻认识到,放松管理,安全工作毫无保障;要抓好安全工作,保证部队安全稳定,就必须掌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把正规化管理工作始终贯穿于部队的方方面面,来促进安全工作落实。
2、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工作中,始终坚持“党委总体抓,主官亲自抓,基层主动抓”的工作思路,明确职责,严格实行主管负全责、主官负主责;当事人员直接责任的分级负责制。切实把责任定细,人员定位,奖惩定严,措施定实,并逐级签订《正规化管理责任合同书》,使各级各类人员明确责任,形成了机关、基层、干部战士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3、常抓不懈,形成规律。把握部队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突出重点,瞄准薄弱环节,从点滴入手,常抓常管,持之以恒,使抓正规化管理、促安全工作落实形成规律。如,在新兵集训期间,成立主管小组,重点抓好封闭式管理;外出学习、探亲、住院、出差,实行电话、书信间接管理;重点抓好对外出人员的管理;新兵下队后,结合条令月学习活动,进行作风纪律整顿,重点抓好“四个秩序”的落实;老兵退伍前组织军事训练汇操、开展站好最后一班岗等活动,重点抓好一日生活制度的落实,年年坚持,形成制度。
二、落实制度,规范秩序,坚决堵塞漏洞。
建章立制,重点规范,强化“三个结合”,是堵塞安全漏洞的“杀手锏”。
1、建章立制,明确职责。针对部队在正规化管理中出现的标准不统一、职责不明确、规定不具体等问题。坚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建立完善管理制度,依据条令条例,先后建立了条令学习制度、形势分析制度、考核评比制度、机关干部蹲点指导制度、车辆使用制度、枪支弹药管理制度、经费使用管理制度等各种制度、规定,使正规化管理的各个方面、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
2、重点规范,全面落实。在用制度促管理、以管理促安全上,重点突出了规范人的思想、组织、行为这个重点,实现“三个不失控“的目标。一是落实思想教育制度,在深入持久地搞好“四个教育”的同时,坚持抓好形势教育、法纪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忠诚卫士教育,切实打牢官兵的思想基础;二是落实“三互”小组的作用,并且连每周、营每月、团每季度组织评比先进“三互”小组活动,把“三互”管理做为一项经常性活动开展好,切实管住战士的行为。三是严格落实跟踪管理制度,对住院、出差、学习、探亲等外出人员,发给“自律卡”,并要求他们以打电话、写信等形式,汇报在外情况,实施跟踪管理,使他们时刻处在管理之中。
3、强化“三个结合”,为推进基层的全面发展,建立正规的“四个秩序”。下大力狠抓“三个结合”。一是抓管理与教育的结合,坚定不移地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大教育力度,提高管兵的思想觉悟,增强官兵的自我约束力,以教育的有效性保证管理工作的持久性。二是抓训练与管理的结合,坚持训中有管、管中有训,把大量经常性、基础性的管理工作寓于严格的训练之中,做到严格训练标准,严格训练制度,培养官兵良好的素质。三是抓好形式与内容的结合,把主要精力的放在实实在在的内容上,建立正规的“四个秩序”,夯实部队正规化管理的基础。
三、解决问题,加强防范,超前消除事故隐患。
超前的防范措施和经常性的检查督导工作是消除事故隐患的根本。
1、超前预测,积极防范。根据各个时期的任务、特点和工作要求,结合部队实际,经常在工作开展前对管理中容易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积极防范,把问题想在前,把措施定在前,把问题解决在前。一是实行层层预测。从党委机关、各个部门、各个股到营、连、排、班,都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进行分析预测。二是实行重点预。在部队任务转换时节、执行重要临时任务时节、成员时节、季节性变化时节、事故案件易发时节以及重点人员、重要部位实施重点预测。三是做到时时处处预测,对落实正规化管理的各个方面、各项工作都及时进行预测,保持积极预防的持续性。
2、督导检查,防患未然。一是团采取定期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的办法,经常组织工作组到基层检查正规化管理落实情况。既查人员在位情况,又查哨位执勤情况;既查干部,又查战士,在全面细致的检查督导中发现问题。二是单位相互查。采取部门之间、各股(室)之间、营连之间、班排之间,经常组织相互检查,相互发现问题。三是发动群众查。一般情况下每周组织干部战士人人参与,对照职责、制度,要求查问题,在部 队中出现不良苗头、问题时,组织官兵小中见大,举一反三找问题,把兄弟单位发生的事故案件当做自己的教训来吸取,本着“防患未然”的思想来解决存在的问题,借题发挥,解决敏感部位的问题时“小题大做”。如在零散人员,车辆枪弹等管理问题上,问题在小也不放过,不彻底解决不撒手;解决带倾向性能问题时“小题大做”,在禁止制定“土章法”,杜绝干部战士不假外出的问题上,不讲客观,坚决纠正;在解决关键时期的问题时“小题大做”。如对在新训、老兵退伍、站岗执勤时发生的问题,从快解决,从严处理,刹住苗头,消除隐患。
第三篇:安全生产:提高认识 把握规律 理清思路 推动工作
安全生产:提高认识 把握规律 理清思路 推动工作
时间:2009年08月12日 14时19分来源:《求是》作者:李毅中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我要评论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体学习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系统、科学精辟地回答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指导原则、基本方针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温家宝同志在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也作了重要讲话。这些重要精神,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明晰安全生产工作思路,统一思想,转变作风,尽快扭转煤矿等重点行业领域事故多发状况,推动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明显好转,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深刻领会、自觉坚持“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和指导原则
胡锦涛同志指出,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是我们党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安全发展体现了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反映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发展应当具有持久和后续能力,既不能以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同时,努力建设安全保障型社会。
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前提和保障,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安全生产状况持续改善、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障的基础上,做到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安全生产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加强安全生产应当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只有从根本上改善安全状况,大幅度减少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对社会造成的创伤和震荡,国家才能富强安宁,百姓才能平安幸福,社会才能和谐安定。
要运用“安全发展”的理念,加深对安全生产发展规律的认识。研究表明,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其安全生产大致都经历了从事故多发到逐步稳定和下降、然后根本好转的发展周期;同时发现,安全生产除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相关外,还与政府的安全监管、安全法制建设、科技发展水平和安全投入、社会福利政策、教育普及程度、安全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建国50多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生产活动规模的急剧扩大,全国事故起数和死亡总人数较长时间里保持上升态势。通过政府监管、法律约束、政策引导、社会监督等,反映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互关系的一些相对指标,如工矿商贸企业10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等,已呈现持续下降趋势。随着安全法制逐步健全、政府监管力度加大,事故总量逐年上升势头也开始得到控制。当前,我们既要认清安全生产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做好攻坚克难、长期努力的思想准备;同时又要看到坚持安全发展、实现安全状况的逐步好转,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进一步增强信心。
要贯彻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做好安全规划,明确奋斗目标。2004年初国务院作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明确了我国安全生产分阶段的中长期奋斗目标。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安全生产列为专
节,设置了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事故死亡率和工矿商贸企业十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规划“十一五”期间分别下降35%和25%。目前,这两个指标和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百万吨煤炭死亡率,已列入国家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公报。2005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国务院确定了煤矿安全工作的两个阶段性目标: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使煤矿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解决小煤矿问题。上述规划和目标,体现了党和政府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安全科技发展规划、煤炭工业安全发展规划等,也都将陆续出台。各地政府在制定地方发展规划中,也都设置了相应的安全指标,与国家“十一五”规划相衔接,明确了奋斗目标和保障措施。通过层层制定安全规划,保证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协调发展。
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丰富发展了党的安全生产方针
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完整的统一体。坚持安全第一,必须以预防为主,实施综合治理;只有认真治理隐患,有效防范事故,才能把“安全第一”落到实处。事故发生后组织开展抢险救灾,依法追究事故责任,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固然十分重要,但对于生命个体来说,伤亡一旦发生,就不再有改变的可能。事故源于隐患,重特大事故往往是重大隐患长期存在、恶性发作的结果。防范事故的有效办法,就是要主动排查、综合治理各类隐患,把工作做在事故发生之前,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能等到付出了生命代价、有了血的教训之后再去改进工作。综合治理是安全生产方针的基石,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心所在。
贯彻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必须把预防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性任务,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治理隐患上来,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掌握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权。鉴于我国煤矿自然灾害严重、重特大事故多发的现状,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把煤矿安全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继续打好瓦斯治理、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条件和非法煤矿两个攻坚战。其他事故多发、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工矿商贸、交通运输行业和领域,也都要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措施深入开展安全专项整治活动,认真排查和治理事故隐患。
贯彻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必须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安全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公共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造成目前重点行业领域重特大事故多发、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浅层次因素,也有深层次矛盾;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必须坚持标本兼治,在采取断然措施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同时,探寻和采取治本之策,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从发展规划、行业管理、安全投入、科技进步、经济政策、教育培训、安全立法、激励约束、企业管理、监管体制、社会监督以及追究事故责任、查处违法违纪等着手,抓紧解决影响制约安全生产的历史性、深层次问题,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三、强化两个主体,落实两个责任制,加强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
政府是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建立、落实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两个主体、两个负责制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基本责任制度。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发展经济是政绩,安全生产也是政绩。作为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
第一责任人,省、市、县、乡镇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要把安全生产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体系,逐级抓好落实;要对管辖范围内各类企业安全生产实施监管,重大隐患要胸中有数,重大问题要亲自动手抓。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行业管理等部门是政府监管主体的组成部分,必须认真贯彻各级党委、政府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坚持从严执法、公正执法、廉洁执法,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坚决纠正执法不严、工作不实的弊端,切实履行好监管监察、行业管理等职责。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直接掌握生产经营决策权的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必须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总责。企业领导人和经营管理者要自觉接受政府的依法监管、行业部门的有效指导和社会的广泛监督,确保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令在本企业的贯彻落实;要依法依规,自觉保证和增加安全投入,改善安全条件,加强改进安全基础管理,搞好安全教育培训,排查和治理隐患,创建安全型企业;坚决纠正忽视安全、放松管理的错误倾向,切实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
安全生产工作要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能力,直接反映了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正确把握工业化进程中安全生产的规律特点,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在安全生产工作上的科学决策、指导协调、监督保证水平,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主要体现在大政方针、法制建设、工作格局、运行机制、舆论导向、政治保证等方面。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明确支持两个责任制的落实,纳入政府政绩、企业业绩内容,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加强监督考核,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四、坚持依法治安、重典治乱,建立规范完善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安全生产法》为基本法,由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规范性文件,部门规章、行业标准规程、地方性法规等所组成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全社会安全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安全生产执法环境逐步改善。企业、行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是安全法制的延伸,也日趋健全。但是,安全生产法治方面,仍然存在着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社会各界反映强烈。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用重典治理安全生产领域的混乱现象,尽快建立规范完善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
必须严刑厉法。一些不法分子无视法律,无视监管,无视生命,酿成重特大事故,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有的性质恶劣,民愤极大,必须严厉打击,绳之以法。在各方面的支持下,《刑法》和《矿山安全法》、《煤炭法》等法律的修改和司法解释工作正在积极推动。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分组审议,委员们普遍赞同加大对安全事故责任人的刑事处罚力度,尤其要严惩事故瞒报行为,以震慑犯罪,有效维护国家法律尊严、政府监管权威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权益。同时,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违法违规组织生产并导致事故发生的企业及其负责人,要加大处罚,惩一儆百。
必须建立联合执法机制。2005年以来煤矿安全联合执法的实践表明,建立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可以增强合力,提高执法权威和执法效率。在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爆器材等企业的整顿关闭,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中,联合执法也取得了成效。
必须严惩事故背后的腐败。不仅要依法惩治造成事故的直接责任者,还要严肃查处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等腐败问题,坚决打掉非法业主的“保护伞”。严肃查处失职渎职,对不认真履行执法职责的部门和人员,要追究其责任。2005年以来,中纪委牵头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投资入股煤矿问题进行了清理纠正,取得了一定成效。近日中纪委牵头,高检、高法、监察部、司法部、安监总局等参加,对近两年来重特大事故责任追究落实情况开展督察。要把揭露和查处事故背后的腐败问题,纳入安全监管监察、事故调查的重要内容,出台《关于严肃查处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的暂行规定》,建立预防和惩治腐败的长效工作机制。
五、依靠人民群众,加强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动员全社会更加关心支持安全生产工作
社会各界关心安全生产,各类媒体积极反映安全生产问题,这是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力支持和促进。一些伤亡事故、重大隐患以及事故背后隐藏的腐败问题,常常是新闻媒体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做出反映和揭露。建立强有力的舆论监督、社会监督机制,不仅可以揭露问题,抨击丑恶,使安全生产领域的非法违法行为、事故背后的腐败问题无处躲避,使不法分子、腐败分子无处藏身,而且可以匡扶正气,表扬先进,激励各级干部自觉遵循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更加高度重视、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保障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维护职工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把安全生产作为“厂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发动职工群众举报违法违规行为,监督企业经营者贯彻执行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要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弘扬“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主旋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安全监管监察系统要建立适应新形势的安全信息处置工作机制,对媒体揭露的事故要灵敏反应,快速查清。要保证群众举报信息渠道的畅通,对群众举报的问题及时核查处置。倡导安全文化,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全民的安全意识。把安全状况的改善和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建立在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的坚实基础之上。
安全生产工作的大政方针、政策措施已经确定,千万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会议上和文件上,务必落到实处。安全生产工作事关人的生命,不能有任何疏漏闪失。粗枝大叶、马马虎虎,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大敌,必须认清危害、坚决克服;必须自觉遵循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养成真抓实干、严密细致的工作作风,把工作抓细、抓实、抓好。
第四篇:牢牢把握党建主线加强党的建设的思考
牢牢把握党建主线加强党的建设的思考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 徐同华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党的建设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这是对党的建设主线的丰富和发展,抓住了党的建设的关键。牢牢把握党建主线,加强党的建设,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务的根本保证,也是应对发生深刻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的必然要求。
牢牢把握党建主线加强党的建设,这是新形势下党的工作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党的十八大对全面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提出了一系列政治主张,中央政治局最近又作出“八项规定”,都向外界释放出党和政府加强自身执政能力建设的强烈信号。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各方面建设,最终都应该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体现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坚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改革和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抓紧解决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才能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牢牢把握党建主线加强党的建设,是党适应环境变化的迫切需要。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的多样化和多样性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使得各国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相互尊重、取长补短的基础上,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和新的形式的发展,使得世界的矛盾和斗争十分激烈;各国经济受到国际经济运行的影响更加广泛,竞争更加激烈,需要各国抓紧调整发展战略产业结构,积极投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实现自身发展。从国内环境看,我们党正面临着市场化的挑战。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制度创新,能否在这场社会变革中,解决和克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与运行中出现的一切矛盾、难题,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这对于党执政而言,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正因为如此,党要应对这些挑战,就必须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把自身建设好。
牢牢把握党建主线加强党的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务的根本保证。目前,我国已进入了加快推进社会 1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确定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样的奋斗目标,是未来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蓝图,也是新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党的历史任务的变化,必然要求党的领导水平发生相应的变化。
怎样在社会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根据党的十八大要求,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第一、必须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善于学习。密切注视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变化,善于在世界的普遍联系中把握世界发展的大局,从事物的不断变化中掌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科学回答具有时代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敏锐地把握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大趋势,紧跟世界发展的形势,勇立时代潮头,努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
第二、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及时研究和解决改革和建设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对如何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的特点、发展规律及趋势的认识还不成熟,还缺乏经验,需要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实践中不断提高。必须全面认识市场经济的特点,努力掌握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自觉运用市场经济的规则和要求来规范经济行为。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济社会生活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重要基础和根本途径。
第三、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的利益关系。要始终坚持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科学分析人民内部矛盾新的表现形式、特点和发展趋势,妥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努力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引导群众自觉地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德,共同推动改革和发展。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强大合力。
第四、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和法律,就必须带头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要牢固树立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念,权力必须接受人民和法律的监督与制约的观念,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违犯法律就应受到法律制裁的观念,自觉而坚定地做遵守法律,执行法律,维护法律的模范。要善于从党的历史方位和时代任务出发,把执政的方式纳入法制的轨道,把党的主张经过法律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从法律和制度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
第五、立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无论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无论遇到多大风险和困难,都要牢牢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机制,规范各方面关系,支持各方面认真负责、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既要全面认真地贯彻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要清醒地认识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基础、优势条件、制约因素等,切实做好“结合”的文章。要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善于把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置于国内外宏观形势和全国工作的大局中来思考,来谋划。
总之,牢牢把握党建主线加强党的建设,必须以理论学习为先导,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指导,用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协调的观点,分析和处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奉献精神和利益原则、党的事业和个人价值、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之间的关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坚持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坚持以大局为重,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自觉在大局下行动。切实做到把握时代性,掌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来创新党的工作,有的放矢地围绕适应形势任务,解决改革和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的利益关系。增强法制观念,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萧山区安监局:牢牢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
构筑“1234”事故防控体系,给生命一份庄严承诺
区安监局:牢牢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我区经济的飞速发展,离不开稳固的安全生产体系。多年来,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区安监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着力构建“一主线、两分法、三对策、四保障”的“1234”事故防控体系,确保了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
据了解,2009年以来我区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连续三年实现呈现“三个负增长”态势。也正是基于此,该局先后获得政府工作目标考核优秀单位、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监管监察先进集体等荣誉。尤为称道的是,我区实现了从08年下半年以来工矿领域无3人以上较大事故发生的可喜成效,企业中更是出现了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从被动检查到主动预约体检的可喜转变。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萧山作为杭州的工业经济强区,工矿企业超万家,纺织、机械、化工、矿山等行业门类齐全,监管任务一直十分繁重。如何重塑安监新形象,最为有效地遏事故减伤亡,已不仅仅是担在安监部门肩头的重责,更是每一个安监人对全区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一份庄严承诺。
“防”字诀:责任体系健全完善
2011年,副省长毛光烈及时任市委常委、副市长沈坚做出重要批示,对我区事故防控举措予以充分肯定。时任市委常委、副市长沈坚更是坦言:萧山区工矿企业多、经济规模大、经济活动频繁,安全生产监管任务繁重,要做到三年无发生较大以上事故实属不易。
安全监管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防范于未然,有效地遏事故减伤亡,而责任的明确与落实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我区通过加强领导、健全机制、严格问责,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监管、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监管格局,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
责任落实具体化。自2010年以来,每年全区召开的第一个大会就是安全生产大会,第一份责任书就是安全生产责任书,77家责任单位与区政府签订安全责任书。之后,全区各镇街(场)、管委会与辖区内村(社区)、企业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安全生产目标责任。
各级责任明确化。我区及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全区安全生产责任规定的意见》,明确各级领导、政府职能部门、基层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构建政府主导、部门监管、企业主体的安全责任体系;出台了《萧山区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规定》,详细规定安委会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分工,形成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工作氛围。
目标考核严格化。通过多次调研、修改,区安监局出台了《杭州市萧山区安全生产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该《办法》对责任单位实行定性、定量和分类考核,内容具体、任务明确、措施得力、责任细化。同时,严格实施“一票否决”制,考核奖惩与考核结果直接挂钩。
“建”字诀:固本强基力推基建
今年6月初,我区被列为全省安全生产标准化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区),自此,杭州市萧山区、宁波市鄞州区、湖州市长兴县先行一步树立标杆示范全省。这一成绩的取得,与我区积极推动安全基层基础工作密不可分。
基层基础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是推动安全形势稳定好转的基石。区安监局按照“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要求,以建立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为目标,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积极促进我区安全生产状况持续好转。尤其是今年,区安监局将安全信息化建设、安全标准化达标和安全示范村(社区)创建,作为今年推动安全基层基础工作的三大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
启动安全信息化建设。今年年初,区安监局就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建设进行调研,对接发改部门进行信息化建设立项,努力建设成一个集企业信息数据库、行政审批、行政执法、重大危险源管理、事故上报、办公自动化、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等七大功能为一体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强化镇街平台建设、实现区级管理、镇街管理、企业管理三级管理体系,从根本上提高基层整体安全生产监管水平和监管效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创建出了“智慧安监”新模式。目前,已将北干街道列为全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试点镇街,并召开了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数据库建设动员暨培训会议,对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
开展安全标准化试点建设。我区通过“达标进企业”活动,积极促进企业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实施。目前,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实现了区级安全标准化达标,其中国二级标准的有19家,国三级标准的有66家。今年4月,副省长毛光烈对《萧山区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显成效》作出重要批示,表示充分肯定。成为全省安全生产标准化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区)之后,全区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更是得到了快速推进,成为我区安全生产监管的亮点工作。
推动安全示范村(社区)创建。2011年,全区共创建了11个示范镇街和111家示范企业。今年示范创建活动由镇(街)向村(社区)延伸,计划用3年时间创建30个安全生产示范村(社区)。今年,区安监局确定了11家首批示范村(社区)开展创建活动。按照安全生产示范创建“五个一”标准,该局专门成立了7个指导小组,并由局领导亲自带队,按照“四步走”的方法,坚持“走进一家企业、开展一堂宣讲、排查一次隐患、组织一次整改、安排一次培训”的示范创建工作方式,及时编印《萧山区安全生产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工作手册》、《镇(街)、村(社区)安全员工作手册》等宣传资料,深入村(社区)、企业一线,分层次、分类型、分批次对村(社区)所有企业员工进行全员安全培训,对创建单位进行服务指导,并定期向局督导组汇报创建工作的进展情况。
此外,多年来,我区大力实施“安监队伍建设工程”,基本建立了区、镇街、村三级监管机构,形成了区、镇街、村、企业的四级监管网络;同时,积极开展分类监管,与镇街、部门一起分批、对口、上门进行工作指导,从规范制度、完善台帐、加强现场管理等方面入手,全面铺开了ABCD分类评估工作(即根据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对企业进行安全生产评估,评定为A、B、C、D四类)。
“管”字诀:打防结合强化监管
今年中秋、国庆双节前夕,区安监局会同萧山消防大队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联合检查小组,先后深入东片和南片的化工、印染等行业,开展了安全大检查行动,从而确保让市民群众共度一个平安、欢乐、祥和的节日。
这是我区排查隐患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区安监局坚持把“强监管、治隐患”作为防控事故的着力点,精心设计载体,积极探索方法,扎实推进执法监督工作,整治和消除了一批隐患,有效遏制了各类事故的发生。今年以来,区安监局立足防范,打防结合,各项举措更加有力,全区安全监管水平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执法监督更强。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今年区安监局出台了《行政执法分析通报制度(试行)》、《事故调查处理追踪制度》。每季度通报各科室行政执法情况,并对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结果进行全面追踪,督促事故单位及所在镇街吸取教训、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今年以来,该局共监督监察生产经营单位740家,累计946次,对23家生产经营单位和12名主要负责人实施了行政处罚,实际收缴经济处罚罚款394.73万元。
治理力度更大。充分发挥牵头、协调职能,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在发现问题上动真格,在治理问题上求实效,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全区11家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单位予以挂牌督办,目前已经全部验收销号。今年1-9月,全区已排查5082家企业(处),排查一般隐患14609条,已整改14550条,整改率达99.6%。
打非治违更严。今年是第三年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我区采取持续高压态势,严密组织,合力出击,有的放矢,形成了执法监督的强大声势,有力打击了安全生产领域的非法违法行为。同时,因时就势抓深化,通过下发文件、召开专题会议等形式,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活动。9月底,区四套班子领导带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的督查行动。截至今年9月20日,全区共组织检查组2842个,打击非法违法、治理纠正违规违章行为251656起,警告621次,责令改正、限期整改、停止违法行为6773,责令停产、停业、停止建设60家,关闭非法违法企业39家,行政拘留95人,移送追究刑事责任19人,处罚罚款2668万元。
“造”字诀: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安全生产,企业和个人是主体,调动企业和个人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才是遏事故减伤亡的根本性举措。为真正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在历年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之上,区安监局今年以来积极创新教育培训思路,大力开展安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杜绝各类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掀起“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高潮。以第十一个“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协调新闻媒体,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纸等主流媒体开展安全生产公益性宣传。并推出大型广场咨询活动日、事故警示图版展示、悬挂横幅、电子屏宣传及矿山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等44项活动,将传统宣传方式推向纵深化,拓展宣传阵地,演绎“创新曲目”,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安全教育活动,在全区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舆论氛围。
构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体系。全面实施“百万员工大培训”计划,利用各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全员安全培训体系。今年以来,区安监局已相继组织开展了矿山企业全部职工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及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培训班。自此,2010年推出的“安全生产万人教育培训工程”初见成效,到目前为止,共培训人员74517人,其中培训企业负责人5966人、安全管理人员16555人、特种作业人员51996人,大大提升了全区的安全生产基础水平。注重监管人员的执法培训。面对监管队伍调整频繁、政策业务水平急需提高的现状,区安监局积极组织镇街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和安全监管执法人员参加专业性执法监察培训,全区共组织28名镇街分管领导及镇街安监员参加省安监局举办的安全生产执法培训。同时,十分注重发挥传帮带作用,促进执法监察人员尽快成长。与镇街及村(社区)安监员联合执法,增强基层执法经验,使其基本掌握安全执法监察的工作程序、检查的重点部位等。
“新”字诀:创新驱动队伍建设
日前,区安监局在市级参选的28卷行政处罚案卷中有1卷被评为全市安全监管系统2012“十佳行政处罚案卷”,这也是该局连续第四年获此殊荣。
这一荣誉是区安监局创新举措加强自身队伍建设结出的硕果。加强机关建设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是全面实现目标任务的重要保证。该局在多年来深入开展思想作风建设、机关效能建设、创先争优等系列活动的基础上,从今年开始,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全面树立起局机关的新风正气。
加强制度管理不松劲。今年以来,区安监局以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为抓手,先后制定了《萧山区安监局信访处理工作办法》、《萧山区安监局值班制度》等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和规范性文件,严明各项纪律;在危化、矿山、烟花爆竹等审批环节,通过办事服务进中心、网上审批等形式,有效避免了对许可、审核、审批工作的干预,做到谁受理、谁审批、谁负责。同时,进一步开展行政职权清理和规范工作。截至目前,共清理权力事项242项,其中行政处罚221项,行政许可6项,非行政许可5项,行政监管3项,行政强制 4 项,其它事项4项。
加强读书活动不松劲。该局机关建立了三个读书班,分别是新入伍干部读书班、青年干部读书班和资深干部读书班。以读书班为载体,推出了专题思想大讨论、读后感分析交流、专题讲课、演讲比赛、走进企业开展现场学习活动,在全局上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力促进了机关作风建设,树立安监干部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加强廉洁建设不松劲。该局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一同计划、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落实,推动了反腐败重点工作的落实。及时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和作风效能会议及文件精神,制定全年党风廉政工作计划。3月份,局领导干部、中层干部及机关干部分别签订了党风廉政和机关效能建设责任书、承诺书,进一步细化了党风廉政和机关效能建设的目标和责任。10月份,开展了“网上公述民评”活动,根据统一安排部署,对该局五名评议对象进行了网上评议。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喜迎十八大之际,区安监局将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以标准化建设为契机,以示范创建为抓手,以教育培训为手段,不断规范安全管理工作,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水平,做到“常规工作抓深入、基础工作上台阶、创新工作求突破”,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