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强调:总结经验 坚定信心 再接再厉 狠抓落实 努力实现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强调:总结经验 坚定信心 再接再厉 狠抓落实 努力实现全省安
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本报3月24日讯(记者齐作权)今天,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在并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全省安全生产工作,部署2010年工作。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君出席并作重要讲话。省委常委、副省长李小鹏主持会议,副省长陈川平、张建欣出席。
会议指出,2009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多措并举抓安全,实现了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的明显好转,各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大幅下降,完成了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一年来,各地各部门在安全生产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一是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安全发展理念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二是强化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三是安全生产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四是扎实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安全生产秩序进一步好转;五是大力推进煤炭等行业的结构调整,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六是严肃对待事故、严格责任追究,各级干部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心进一步增强;七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安全生产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八是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安全生产的社会基础进一步巩固。实践证明,山西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是有能力、有水平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
会议指出,在去年经济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我省既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又实现了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成绩来之不易,经验更加可贵。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提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必须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必须加强安全监管,既要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又要发挥政府部门的监管作用;必须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保证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人的素质提高,从根本上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必须严肃对待事故,严格责任追究,促进各级领导干部责任心的增强;必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群策群治。
会议指出,目前我省安全生产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还是初步的、阶段性的,距离党中央、国务院的希望,距离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距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确立安全发展理念,探索和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坚持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安全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由明显好转向稳定好转转变,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会议强调,2010年安全生产工作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着力强化安全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把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崇高事业,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切实做到安全与发展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把发展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安全生产状况持续改善、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有效保障的基础上,统筹经济建设与安全生产协调发展。
二是要着力强化事故防范,努力把握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权。要不断完善并严格执行事故防范制度和措施,继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坚决打击“三非”、杜绝“三违”、治理“三超”等非法违法及不严格执行规程规定的生产经营行为。要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危险源动态监控,实行隐患排查分级管理,挂牌督办,限期整改。要继续加大安全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安全生产措施和要求落实到位。
三是要着力强化安全监管,切实抓好以煤矿为重点的安全生产工作。要进一步明
确和落实煤矿安全监管责任,形成条块结合、监管有效的安全监管网络。要严格矿井复工复产程序和标准,合格一个,验收一个,生产一个;加强在建矿井和技改矿井的安全管理,达不到安全标准不能生产。要继续开展以瓦斯、水患等为重点的隐患排查治理,对列入关闭范围的小煤矿,严格按标准关死关实,依法打击私挖滥采和死灰复燃的现象。同时加强其他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工作。
四是要着力强化治本措施,不断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继续落实好现有安全生产 “十项制度”,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制定新制度,促进安全生产工作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要继续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加大企业的安全技术改造力度,不断提升安全技术保障能力。要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切实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
五是要着力强化责任落实,严肃对待事故,严格责任追究。要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的安全监管责任。发生事故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格追究事故直接责任者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工作中不能全面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对非法违法生产打击不力、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的地区、部门和企业主要负责人,要视同发生安全生产事故进行严肃处理,追究责任。
六是要着力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扎实开展“安全乡村(社区)创建活动”。各地、各部门要把开展“安全乡村(社区)创建活动”作为全年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重要抓手,着力解决基层安全生产观念淡薄、安全生产监管不力、安全生产制度措施落实不够及安全生产秩序混乱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夯实安全基层基础工作,促进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会上,陈川平通报了2009年度全省安全生产控制目标考核兑现情况,省有关部门做了表态发言。会议还对2009年度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
省直各部门负责人,各市市长、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市长,有关中央驻晋单位和省属重点企业负责人,各市市长安全生产助理、市有关部门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第二篇: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
国发 „2011‟ 40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形象和声誉。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安全发展,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是对安全生产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多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安全发展,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十一五”期间,事故总量和重特大事故大幅度下降,全国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年均减少约1万人,反映安全生产状况的各项指标显著改善,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实践表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是对新时期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必然选择。
(二)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是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处于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高峰期,安全基础仍然比较薄弱,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屡禁不止,安全责任不落实、防范和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在一些地方和企业还比较突出。安全生产工作既要解决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和区域性问题,又要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要把这一重要思想和理念落实到生产经营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使之成为衡量各行业领域、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标准,自觉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实现安全与发展的有机统一。
(三)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全社会对安全生产的期待不断提高,广大从业人员“体面劳动”意识不断增强,对加强安全监管监察、改善作业环境、保障职业安全健康权益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经济社会发展重中之重的位置,自觉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把安全真正作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使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障的基础之上,确保人民群众平安幸福地享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四)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自觉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坚持速度、质量、效益与安全的有机统一,以强化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重点,以事故预防为主攻方向,以规范生产为保障,以科技进步为支撑,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措施,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促进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五)基本原则。——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与速度质量效益的关系,坚持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促进区域、行业领域的科学、安全、可持续发展。——依法治安,综合治理。健全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度标准体系,严格安全生产执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推动安全生产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开展。——突出预防,落实责任。加大安全投入,严格安全准入,深化隐患排查治理,筑牢安全生产基础,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政府及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加快安全科技研发应用,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培养,创新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
(六)健全完善安全生产法律制度体系。加快推进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制定工作。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要求,制定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大型桥梁隧道、超高层建筑、城市轨道交通和地下管网等建设、运行、管理方面的安全法规规章。根据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需要,抓紧修订完善国家和行业安全技术标准,尽快健全覆盖各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进一步建立完善安全生产激励约束、督促检查、行政问责、区域联动等制度,形成规范有力的制度保障体系。
(七)加大安全生产普法执法力度。加强安全生产法制教育,普及安全生产法律知识,提高全民安全法制意识,增强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自觉性。加强安全生产日常执法、重点执法和跟踪执法,强化相关部门及与司法机关的联合执法,确保执法实效。继续依法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切实落实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严格问责的惩治措施。强化地方人民政府特别是县乡级人民政府责任,对打击非法生产不力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八)依法严肃查处各类事故。严格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认真调查处理每一起事故,查明原因,依法严肃追究事故单位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严厉查处事故背后的腐败行为,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进展和处理结果。认真落实事故查处分级挂牌督办、跟踪督办、警示通报、诫勉约谈和现场分析制度,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查找安全漏洞,完善相关管理措施,切实改进安全生产工作。
四、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九)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与技术标准,依法依规加强安全生产,加大安全投入,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加强班组安全建设,保持安全设备设施完好有效。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要切实承担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带头执行现场带班制度,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强化企业技术负责人技术决策和指挥权,注重发挥注册安全工程师对企业安全状况诊断、评估、整改方面的作用。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一律经严格考核、持证上岗。企业用工要严格依照劳动合同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职工必须全部经培训合格后上岗。
(十)强化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监管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作为衡量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文明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对辖区内各类企业包括中央、省属企业实施严格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管理。严格落实地方行政首长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建立健全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省、市、县级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定期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组织解决安全生产重点难点问题。
(十一)切实履行部门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职责。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管,全面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的专业监管、行业管理和指导职责。相关部门、境内投资主体和派出企业要切实加强对境外中资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和管理。要不断探索创新与经济运行、社会管理相适应的安全监管模式,建立健全与企业信誉、项目核准、用地审批、证券融资、银行贷款等方面相挂钩的安全生产约束机制。
五、着力强化安全生产基础
(十二)严格安全生产准入条件。要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和产业政策,严格技术和安全质量标准,严把行业安全准入关。强化建设项目安全核准,把安全生产条件作为高危行业建设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未通过安全评估的不准立项;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要依法取缔。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制度。制定和实施高危行业从业人员资格标准。加强对安全生产专业服务机构管理,实行严格的资格认证制度,确保其评价、检测结果的专业性和客观性。
(十三)加强安全生产风险监控管理。充分运用科技和信息手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强化监测监控、预报预警,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企业要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分析,重大隐患要及时报安全监管监察和行业主管部门备案。各级政府要对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确保监控、整改、防范等措施落实到位。各地区要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实施动态全程监控。
(十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在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行业领域普遍开展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建设,对在规定期限内未实现达标的企业,要依据有关规定暂扣其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对整改逾期仍未达标的,要依法予以关闭。加强安全标准化分级考核评价,将评价结果向银行、证券、保险、担保等主管部门通报,作为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依据。
(十五)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要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治法,认真实施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深入落实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切实抓好煤(矽)尘、热害、高毒物质等职业危害防范治理。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严格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预评价报告未经审核同意的,一律不得批准建设;对职业病危害防控措施不到位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其整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予以关闭。切实做好职业病诊断、鉴定和治疗,保障职工安全健康权益。
六、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
(十六)深入推进煤矿瓦斯防治和整合技改。加快建设“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完善落实瓦斯抽采利用扶持政策,推进瓦斯防治技术创新。严格控制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建设项目审批。建立完善煤矿瓦斯防治能力评估制度,对不具备防治能力的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要严格按规定停产整改、重组或依法关闭。继续运用中央预算内投资扶持煤矿安全技术改造,支持煤矿整顿关闭和兼并重组。加强对整合技改煤矿的安全管理,加快推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系统建设和小煤矿机械化改造。
(十七)加大交通运输安全综合治理力度。加强道路长途客运安全管理,修订完善长途客运车辆安全技术标准,逐步淘汰安全性能差的运营车型。强化交通运输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禁止客运车辆挂靠运营,禁止非法改装车辆从事旅客运输。严格长途客运、危险品车辆驾驶人资格准入,研究建立长途客车驾驶人强制休息制度,持续严厉整治超载、超限、超速、酒后驾驶、高速公路违规停车等违法行为。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严格按规定强制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并实行联网联控。提高道路建设质量,完善安全防护设施,加强桥梁、隧道、码头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加强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安全管理。继续强化民航、农村和山区交通、水上交通的安全监管,特别要抓紧完善校车安全法规和标准,依法强化校车安全监管。
(十八)严格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全面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现状普查评估,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科学规划化工园区,优化化工企业布局,严格控制城镇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各地区要积极研究制定鼓励支持政策,加快城区高风险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搬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开展地下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设施安全整治,加强和规范城镇地面开挖作业管理。继续推进化工装置自动控制系统改造。切实加强烟花爆竹和民用爆炸物品的安全监管,深入开展“三超一改”(超范围、超定员、超药量和擅自改变工房用途)和礼花弹等高危产品专项治理。
(十九)深化非煤矿山安全整治。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常态化管理机制,制定实施非煤矿山主要矿种最小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标准。研究制定充填开采标准和规定。积极推行尾矿库一次性筑坝、在线监测技术,搞好尾矿综合利用。全面加强矿井安全避险系统建设,组织实施非煤矿山采空区监测监控等科技示范工程。加强陆地和海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的安全管理,重点防范井喷失控、硫化氢中毒、海上溢油等事故。
(二十)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按照“谁发证、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建筑工程招投标、资质审批、施工许可、现场作业等各环节安全监管责任。强化建筑工程参建各方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密排查治理起重机、吊罐、脚手架等设施设备安全隐患。建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健全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信用体系,完善失信惩戒制度。建立完善铁路、公路、水利、核电等重点工程项目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严厉打击超越资质范围承揽工程、违法分包转包工程等不法行为。
(二十一)加强消防、冶金等其他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消防规划纳入当地城乡规划,切实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落实建设项目消防安全设计审核、验收和备案抽查制度,严禁使用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装修装饰材料和建筑外保温材料。严格落实人员密集场所、大型集会活动等安全责任制,严防拥挤踩踏事故。加强冶金、有色等其他工贸行业企业安全专项治理,严格执行压力容器、电梯、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电力、农机和渔船安全管理。
七、大力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二十二)持续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探索建立中央、地方、企业和社会共同承担的安全生产长效投入机制,加大对贫困地区和高危行业领域倾斜。完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财政、税收、信贷政策,强化政府投资对安全生产投入的引导和带动作用。企业在财务预算中必须确定必要的安全投入,提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用。完善落实工伤保险制度,积极稳妥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发挥保险机制的预防和促进作用。
(二十三)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整合安全科技优势资源,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安全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安全生产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在事故预防预警、防治控制、抢险处置等方面尽快推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积极推广应用安全性能可靠、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企业必须加快国家规定的各项安全系统和装备建设,提高生产安全防护水平。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信息科技支撑服务体系。
(二十四)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加大高危行业企业重组力度,进一步整合浪费资源、安全保障低的落后产能,加快淘汰不符合安全标准、职业危害严重、危及安全生产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遏制安全水平低、保障能力差的项目的建设和延续。对存在落后技术设备、构成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要予以公布,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依法予以关闭。把安全产业纳入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产业,积极发展安全装备融资租赁业务,促进企业加快提升安全装备水平。
(二十五)加强安全人才和监管监察队伍建设。加强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办好安全工程类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中高级安全工程与管理人才。鼓励高等院校、职业学校进一步落实完善校企合作办学、对口单招、订单式培养等政策,加快培养高危行业专业人才和生产一线急需技能型人才。加快建设专业化的安全监管监察队伍,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的能力评价体系,加强在岗人员业务培训。进一步充实基层监管力量,改善监管监察装备和条件,创新安全监管监察机制,切实做到严格、公正、廉洁、文明执法。
八、建设更加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
(二十六)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和基地建设。抓紧7个国家级、14个区域性矿山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加快推进重点行业领域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结合实际,整合应急资源,依托大型企业、公安消防等救援力量,加强本地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紧急医学救援体系,提升事故医疗救治能力。建立救援队伍社会化服务补偿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
(二十七)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和基础条件。健全省、市、县及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加快建设应急平台,完善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报预警联合处置机制,加强安监、气象、地震、海洋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严防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建设,强化应急物资和紧急运输能力储备,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二十八)加强预案管理和应急演练。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动态修订完善。落实省、市、县三级安全生产预案报备制度,加强企业预案与政府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切实提高事故救援实战能力。企业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要按照预案规定,立即组织停产撤人。
九、积极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二十九)加强安全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加强安全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电视、互联网、报纸、广播等多种形式和手段普及安全常识,增强全社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思想意识。在中小学广泛普及安全基础教育,加强防灾避险演练。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和职业健康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努力提升全民安全素质。大力开展企业全员安全培训,重点强化高危行业和中小企业一线员工安全培训。完善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过程中的安全教育培训机制。建立完善安全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大型企业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加强地方政府安全生产分管领导干部的安全培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三十)推动安全文化发展繁荣。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市场机制,培育发展安全文化产业,打造安全文化精品,促进安全文化市场繁荣。加强安全公益宣传,大力倡导“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主题公园、主题街道和安全社区,创建若干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和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推进安全文化理论和建设手段创新,构建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安全文化建设水平,切实发挥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
(三十一)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各地区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形成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合力。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指导协调作用,落实各成员单位工作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依法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监管体系,安全生产任务较重的乡镇要加强安全监管力量建设,确保事有人做、责有人负。
(三十二)加强安全生产绩效考核。把安全生产考核控制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大各级领导干部政绩业绩考核中安全生产的权重和考核力度。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系之中。制定完善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对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以适当形式予以表扬和奖励,对违法违规、失职渎职的,依法严格追究责任。
(三十三)发挥社会公众的参与监督作用。推进安全生产政务公开,健全行政许可网上申请、受理、审批制度。落实安全生产新闻发布制度和救援工作报道机制,完善隐患、事故举报奖励制度,加强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支持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监督和隐患排查,落实职工岗位安全责任,推进群防群治。
国务院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第三篇:促进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强化煤矿安全培训
促进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彭建勋
2007年9月28日
同志们:
刚才华山同志就杭州会议以来全国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下一步安全培训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和要求。大家要认真学习华山同志的讲话,并深入贯彻落实。下面,我就煤矿安全培训工作再强调几点。
一、创新手段,严格准入,煤矿安全培训工作彰显成效
2005年以来,国家煤监局高度重视煤矿安全培训工作,先后在青岛、天津召开
了全国煤矿安全培训工作座谈会和全国煤矿安全培训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会,及时总结经验,加强指导和部署,推动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不断深入。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煤矿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和一系列决策部署,始终把安全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安全基础工作来抓,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严格准入标准,提高整体素质。为全面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技术素质,强化安全基础工作,我们前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煤矿安全培训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提高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准入标准的通知》,推动和指导各地开展全员培训和严格安全资格准入。山西、河南、贵州、辽宁、江苏、湖南、四川等有关部门积极出台政策和措施,引导和支持煤矿企业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办学,利用高校资源,选送有基层工作经验、热爱矿山事业、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基层管理人员和先进模范人物到大专院校脱产学习,解决人才短缺问题。据统计,近两年为各类煤矿企业培养大、中专人才8846名(其中:山西1100人,江西680人,河南400人,湖南220人等);明年上半年还将有5085名管理人员获得大、中专文凭。大同、开滦、肥城、淄博、萍乡、右江等大型煤矿集团(公司)积极实行变招工为招生制度,从事井下工作的新工人必须接受技工学校至少一年的正规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上岗后与老工人签订至少一年一对一的师徒合同,发挥老工人的技术“传、帮、带”作用。许多大中型煤矿企业全员素质得到普遍提高。2005、2007年分别在山西焦煤集团、河北开滦集团举行了两次全国煤矿职业技能大赛,对推动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提高操作工人的安全技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另外,许多小煤矿在提高人员素质方面也做了有益地探索。贵州盘县红果镇银河煤矿先后高薪引进32名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河南登封市蹬槽集团等企业与煤矿高等院校合作,把高校请进来,在矿上开办煤矿专业基础知识大专函授班,现培养90名学员,为提高矿井安全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
(二)煤矿安全培训支撑体系进一步健全。去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加大了支撑体系的建设,全面细化了安全培训管理工作,加强了培训基地建设。目前,全国已建立煤矿安全培训机构1397家,其中,取得一级资质的8家,二级资质51家,三级资质555家,四级资质783家,煤矿培训基地网络基本形成,为开展各类人员的安全培训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此基础上,各级培训机构不断加强基础教学设施建设,改善教学条件,强化师资培训,两年来,全国共培训一、二级机构教师189名,三、四级教师6000余名,构建了一支水平较高、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同时,我们组织编写了全国露天煤矿安全培训系列教材,填补了露天煤矿培训教材的空白;部分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也结合本辖区内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灾害特点,组织编写了特色鲜明、针对性强的培训教材,为提高煤矿安全培训质量奠定了基础。天津会议交流了煤矿安全培训信息化建设经验,加快了建立信息化技术支撑平台的步伐,促进煤矿安全培训的技术含量、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培训质量全面提高。
(三)煤矿安全培训法规标准进一步完善。依据《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和《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对“三项岗位”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安全培训、考核和安全资格认定工作进行了全面规范。先后发布了《煤矿安全培训监督检查办法(试行)》、《关于提高煤矿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准入标准的通知》(以下简称《安全资格准入标准》)、《关于加强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若干意见》等安全培训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为依法开展煤矿安全培训工作,提高煤矿人员素质,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出台了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瓦斯检查工、安全检查工等6种工种的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也即将出台;抽调150余名培训专家,对山西、江苏、山东、黑龙江等8个省已有的考试题库进行筛选、增添、完善,建成了国家级考试题库。同时,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辖区实际情况,也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江苏、河南、山东、黑龙江、贵州、新疆等省(区)分别制定了《煤矿安全培训考核管理办法》、《煤矿安全培训管理实施细则》、《煤矿安全技术培训监察管理规定》等,有力地推动了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加大了煤矿安全培训监督监察力度。根据《特别规定》,我们及时制定了《煤矿安全培训监督监察办法(试行)》,为各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开展工作提供了依据。为推动培训监管监察工作正规化、制度化,2005、2006、2007已连续三年在全国组织开展了煤矿安全培训专项监察。2007年,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把煤矿安全培训监察列入 “三项监察”和日常监察计划中。全国共安排安全培训日常监察计划7120个工作日,占总日常监察工作日的5.61%。
2007年5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煤矿安监局联合在全国组织开展了煤矿安全培训专项督察和调研。此次活动共监察煤矿企业39个。分别从黑龙江、山西、山东、河北等抽调20余名业务骨干,组成6个督查调研组,对12个省(区、市)进行了安全培训专项督查调研,各省(区)主管部门也开展了积极的调研和专项督查。发现了
一些典型经验,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为推动安全培训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了依据。
(五)煤矿安全培训成效明显。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煤矿安全培训机构以及广大煤矿企业把国家的统一部署与各自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培训工作中创造了一些很好的经验。如江苏煤矿安全监察局开发了信息管理系统和考务软件,管理更规范、运行更高效,并增加了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考核,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江西煤矿安全监察局从健全培训网络体系和强化专项监察两个方面入手,形成了责权统一、各负其责的煤矿安全培训工作格局,提高了安全培训质量;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运用系统工程原理抓安全培训;山西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实行在线教考分离;开滦集团塑造本质安全型职工等。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都有力地推动了煤矿安全培训工作,应该充分肯定和积极推广。
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全国煤矿安全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据统计,从2005年到今年的上半年,全国共培训煤矿企业负责人5.5万人次,培训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5.1万人次;培训煤矿特种作业人员135.1万人次。从去年以来,国家煤矿安监局委托中国矿业大学,举办了3期国有重点煤矿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班,共培训221人。另外,企业全员培训特别是农民工安全培训工作也得到加强,煤矿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所提升,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三违”现象有所下降。今年1—8月份,全国煤矿事故起数下降17.1%,死亡人数下降15.7%,和培训工作也是分不开的。两年来,各级地方政府及煤矿安全有关部门对培训工作大力支持和帮助,充分发挥企业主体责任,不断加大安全培训投入;各级培训机构注重培训质量、严密组织教学;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依法组织开展培训、严格监督管理;广大煤矿安全培训工作者认真履行职责、辛勤工作。在此,我代表国家煤矿安监局,向为煤矿安全培训工作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提高认识,坚定信心,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紧抓不放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做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确立了“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提出了“十一五”安全生产的奋斗目标;国务院多次召开常务会议和专题会议研究煤矿安全工作;出台了安全生产一系列重要文件;连续几年安排了30亿元国债资金支持国有重点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强化安全生产“落实年”、“攻坚年”各项工作措施,深入开展煤矿安全两个攻坚战和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强化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落实各项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之策,推动了安全生产工作。
但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形势,认识到当前的培训工作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实际需求仍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市县和企业对安全培训重要性认识不足,责任不落实。一些产煤市县没有把安全培训纳入安全生产总体工作部署,没有培训规划和措施;一些企业安全培训责任不明确,无培训基地和师资,培训有名无实,流于形式,应付检查。特别是部分安全生产条件差的小煤矿,职工安全培训得不到保障,有的小煤矿对新入矿工人不培训,致使井下工人没有基本安全知识,冒险作业,酿成事故。
(二)培训的针对性不强,质量不高。部分煤矿职工的岗位技能水平与实际岗位操作技能要求有差距。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和井下工人的实际操作技能,与所从事高危险作业岗位的要求不适应。部分矿工特别是农民工的安全培训不够,一些小煤矿的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今年5月对煤矿安全培训的督察调研,发现部分培训机构培训教学走过场,考试把关不严格,考试答卷有雷同现象;特种作业人员侧重理论知识培训、考核,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内容较少,考核手段落后。
(三)无证上岗现象仍然存在。根据今年对“三项岗位”人员培训情况的调查,全国煤矿主要负责人培训持证率约95.7%,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持证率约94.1%,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持证率约96.2%。仍然有一部分人员无证上岗。
(四)部分地区四级培训机构覆盖面不够。四级培训机构是煤矿开展全员安全培训的基础,目前,全国已有783家。但各地发展不平衡,有些地区四级培训机构设置较少,甚至没有。另外,还存在着一些煤矿企业对“三项岗位人员”送培数量不足、不及时,对企业全员培训的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这些都要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当前,煤炭工业的发展和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为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进度,提高质量,取得实效。
三、落实责任,扎实工作,煤矿安全培训工作再上台阶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华建敏国务委员在9月20日的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上指出,“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使各级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生产知识,切实提高安全操作技能”。
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和总局党组的工作部署,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煤矿安全培训工作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落实责任,完善机制,推进煤矿安全培训。煤矿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也是安全培训的责任主体。要制定煤矿安全培训长远规划和计划,落实培训资金;有条件的要建立培训基地,不具备条件的要与有资质的培训机构签订协议,按规定组织实施对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并及时选送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参加培训;要严格执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煤矿安监局《关于加强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若干意见》,确保全员培训质量。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人员,不得安排从事井下作业。
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办发[2004]79号文件,承担起国家赋予的监管职责,把煤矿企业全员安全培训作为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监督检查的实施细则,并认真组织实施,切实搞好对煤矿企业井下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的监督检查。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做好“三项岗位”人员的安全培训、考核和发证,以及持证上岗的监督检查工作。
煤矿安全培训机构具体承担煤矿企业各类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必须取得相应资质,并严格按照规定范围开展培训。要根据自身实际,每半年向社会公布一次培训计划,为企业选送培训人员提供方便。要敞开培训之门,随时接纳企业参加培训人员报名,及时开班组织培训。要按照统一大纲要求,结合培训对象的实际和需求,确定教学科目,组织教学活动,保证培训质量。
(二)进一步完善煤矿安全培训网络。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掌握本辖区内培训对象的总量、分布位置,根据培训对象的数量和特点,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特色鲜明、优势互补,与安全生产需求相适应的原则,有计划地加强培训机构资质的认定工作,重点要加强四级培训机构的建设,使煤矿安全培训覆盖到每一个矿,落实到每一个人,形成从一级到四级呈宝塔型的网络体系,满足各类人员的培训。要加强三、四级培训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实习场所和设施,注重针对性、知识性和技能性,提高实效性。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渠道解决三、四级培训机构师资力量不足现状,按照专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动态管理的原则,优化师资配置。要严格规范安全培训机构的资质管理,通过定期检查评估,促进培训机构加强内部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培训内容,改进培训的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三)统一考核标准,强化教考分离,提高培训质量。推行“三项岗位”人员教考分离,严把出口关,是切实提高培训质量的有效途径。全国许多省(市、区)前期已经开展了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国家煤矿安监局也一直在推动这项工作的进展,开发的国家题库已经向全国公布,截至明年7月1号,各地区必须全部使用。与之配套的考试管理软件,正在8个省搞试点工作,成熟后推向全国。逐步达到统一题库、统一标准、机上考试、机上判卷,严把考核质量关。各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机构要按照国家局的总体部署,结合实际,切实推进这项工作的开展。
(四)推进安全培训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煤矿安全培训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是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内在要求。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安全培训信息化建设,推广江苏煤矿安全监察局、开滦集团公司等单位的先进经验,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推动煤矿安全培训信息化建设工作落实到位,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煤矿安全培训信息化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实现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全生产培训“十一五”规划》要求,全面提高煤矿安全培训的技术含量、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培训质量。
(五)严把人员准入关,提高素质。七部委联合下发的国有重点煤矿和小煤矿关于加强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以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煤矿安监局下发的《安全资格准入标准》,提高了管理人员和井下从业人员准入标准,对学历、从事煤矿工作时间和安全管理工作年限做出了明确规定。这是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的客观需求,也是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严格按照规定标准和程序,做好《安全资格证书》的颁发、更换工作,保证新、旧资
格证的过渡和统一。要严格审核申请人员的学历证明、工作简历证明等材料,确保其学历和能力与其所应当承担的岗位职责相匹配。煤矿企业要通过落实《安全资格准入标准》的要求,推动管理人员素质提高,使一批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从事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提高煤矿安全技术管理水平。
(六)加强监察,促进煤矿安全培训取得实效。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认真履行监察职责,将安全培训纳入监察执法的重要内容,列入每年监察计划中。重点加强对“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的监督检查。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煤矿安全培训专项监察,对监察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通报给煤矿企业和地方政府。对监察情况及时分析总结,研究改进措施,将煤矿安全培训的监察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对其培训资质、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时间、质量进行严格监察,对培训工作不符合要求的机构,要责令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依法暂扣或吊销相应资质。
(七)做好《矿长资格证书》的培训发证工作。今年4月中、下旬,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煤矿安监局会同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和工商总局,分别对河北、山西、吉林三省煤矿有关证照管理工作进行了调研,并召开了5部门座谈会,研讨改进煤矿证照管理工作。矿长安全资格证和矿长资格证的培训和颁发,大家都很关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相互协商、配合,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共同制定培训大纲和培训内容,联合发文,同时培训、分别颁证,以此做到既要严格许可、又能方便企业。对于大家以各种形式对煤矿安全培训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同志们,煤矿安全培训工作事关煤矿职工的生命安全,事关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的大局,责任重大,任重道远。我们要按照总局党组的总体部署,把握时机,落实责任,同心协力搞好煤矿安全培训工作,全面提升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提高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水平,为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做出应有的贡献,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祝愿煤矿安全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祝愿同志们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第四篇: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实施方案
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实施意见》(吉政发„2012‟号)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环境安全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和社会稳定,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紧紧保障环境安全主线,自觉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以强化和落实企业主体为重点,以事故预防为主攻方向,以科技进步为支撑,认真落实环境安全各项要求,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突发环境事故,确保环境安全,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环境保障。
二、主要任务
(一)认真落实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各地要明确环境安全责任主体为企业,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环境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与技术标准,依法依规加强环境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与技术标准,依法依规加强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加大环境安全投入,健全环境安全管理机构,确保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设施完好有效。要求企业必须按要求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评审,报环保部门备案。企业法人,主要负责人是企业环境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现场管理。强化企业环境应急人员决策和指挥能力,注重发挥专业人员对企业环境安全状况评估、整改和事件处置方面的作用。
(二)深入开展各项环保专项行动。一是开展“执法效能年活动”开展“打超标、抓偷排、保达标”的环境执法效能年活动,全面推进污染减排任务的落实。建立重点流域环境质量达标倒逼机制,突出解决出省界断面水质超标问题,严厉打击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部稳定等环境违法行为,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环境难点热点问题,提高各级环保部门执法能力和水平,树立执法权威,确保环境安全。二是开展环境安全百日大检查活动。按照安委会有关要求,结合环保部活动安排,开展环境安全百日大检查活动,重点对化学品检查中被评估重大环境风险单位的企业、化工园区和各市确定的示范城市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安全情况进行检查。督促相关企业先期自查,对涉及重大环境风险的,督促及时整改并组织评估。三是开展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强化对引用水源保护区的环境监管,组织开展后督促,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四是加大对松花江、辽河等重点流域及伊通河、饮马河、辉发河、条子河、招苏台河等重要支流违法排污的整治力度。落实属地监管责任,采取行政处罚、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停产整顿、取缔关闭等措施,避免发生因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擅自停用、恶意偷排等环境违法行为导致的突发环境事件。
(三)加强对相关行业规划环评审查。落实“十二五”规划环评要求,严格《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落实,强化对规划环评审查监管力度。把环境安全作为环评审批的重要内容,对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按有关条件开展环境安全评价。符合环境安全作为高危行业建设项目建设项目进行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有效发挥规划环评从决策源头上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作用。
(四)继续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一是不断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各地要进一步加强环境应急机构建设,按国家要求开展应急机构标准化建设,力争在市本级和辖区环境风险隐患突出的各县设立专职的环境应急管理机构,解决基层环境应急管理力量不足等问题。二是加强环境信息标准化建设。要建立环境信息化平台,逐步加强环境管理信息化,切实提高环境保护科学管理水平。
三、组织领导
为保障《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实施方案》落实,我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办公室设在省环境应急指挥中心,主任由省环境应急指挥中心主任孙伟义副巡视员兼任。
四、措施要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结合相关工作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进度、工作内容和具体要求,突出重点,落实责任,保障环境安全,确保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是加大查处力度。严格履行监管职责,强化监管措施,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加大对各项专项行动的开展力度,做到检查到位、查处到位、整改到位。
三是强化责任追究。要将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群众健康、造成流域区域严重污染的环境风险企业作为查处重点,加强监督检查,严肃责任追究。对不依法履行职责,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将实行责任“双追究”。
四是做好绩效考核。进一步加强环境安全绩效考核,省厅将环境安全作为各地环保局工作考核重点,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对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对违法违规、失职渎职的依法严格追究责任。对发生重大及以上级别突发环境事件负有责任的地区环保部门,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第五篇:以人为本 警钟长鸣 安全生产 狠抓落实
以人为本 警钟长鸣 安全生产 狠抓落实
自进入7月雨季以来,随着降雨量的增加,汛期安全生产工作已成为各种工作的重中之重。
芦葭站领导班子根据简安办〔2012〕39号文件精神以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充分认识到汛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