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运输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精选)

时间:2019-05-12 04:57: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运输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运输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精选)》。

第一篇: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运输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精选)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运输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运输

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各市、州运管处: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以下简称《通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川府发电〔2010〕59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川交函〔2010〕786号,以下简称《意见》)精神,结合我省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的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全省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抓好宣传贯彻工作

(一)切实增强抓好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国务院下发《通知》后,省政府、省交通运输厅就贯彻落实《通知》精神分别下发了实施意见,这是党和国家在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践安全发展理念,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对安全生产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安全生产这项社会事业、民生工程的极大关注和高度重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提高思想认识,清醒认识当前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两个主体责任”落实,开拓创新、克难攻坚,坚决执行《通知》、《实施意见》和《意见》,解决突出问题,全力实现全省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和根本好转。

(二)切实抓好学习落实宣传工作。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将学习宣传贯彻落实《通知》、《实施意见》、《意见》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抓好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任务,采取多种形式,组织运政人员学习《通知》、《实施意见》、《意见》精神,并向企业、社会广泛宣传,使企业真正熟悉掌握国务院、省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对安全生产工

作的新要求和新规定,努力构建一个社会高度关注、关爱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二、全面落实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三)严格执行安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规定。道路运输企业应严格按照省政府《四川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规定》(第216号)(以下简称“省政府令第216号”)的规定,单独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足额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客运、货物运输企业及下属分公司要单独设置安全生产管理专职机构,不得与其它部门合并设置;要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最低不得少于3名。客运、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分公司应按每20辆车1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标准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一、二级汽车客运站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专职机构,按规定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一级汽车客运站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不少于3名,二级汽车客运站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不少于2名,三级汽车客运站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不少于1名,四级以下汽车客运站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机动车维修企业、驾驶员培训机构要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按照3‰的标准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少于2人;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四)严格按标准提取安全经费。按照国家财政部、安监总局《关于印发高危行业

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企〔2006〕478号)的规定,提取安全经费,专项管理,严格按规定范围安排使用。

(五)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一是道路运输企业要下大力解决制度不完善和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按照省政府令第216号和行业安全评估标准,结合法规修改、各级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新要求和安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对已有的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安全生产发展的良好机制。二是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将安全制度责任分解落实到领导班子每个成员、所有内设机构和所有管理人员、全体操作岗位的每一个工作环节,严格考核,逗硬奖惩。

(六)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动态考核规定。按照《四川省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动态考核办法》(川交函〔2008〕944号),各道路运输客运企业要建立落实安全生产动态考核的措施、方法,确定专人负责,每月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进行全面风险分析,每季度对安全生产动态自查一次,重点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驾驶员教育培训管理制度、营运车辆管理制度、营运线路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自查。有分公司的由分公司自查,并向总公司上报自查结果,总公司要及时收集汇总,完整填写自查表,并建立自查档案。安全生产动态考核要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及分公司落实安全生产各项制度的全过程情况。

(七)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会议制度。客、货运输企业和一、二级汽车客运站要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明确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按要求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例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委会。召开的安委会、安全例会有会议议程、时间、地点、主持人、参会人员、会议记录、会议签到册及议定事项等。

(八)加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道路运输企业要严格执行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相关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按照不同类型从业人员制定教育培训制度,并严格按制度规定,突出以春运、节假日、汛期、冬季等重点阶段的安全生产为重点,制定年度教育培训计划,确保全年度道路运输生产安全。

1、管理人员教育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安监部门开展的安全培训考核,持培训合格证上岗。

2、驾驶员教育培训。道路运输企业要把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着重围绕增强安全意识和提高操作技能展开培训,特别针对急弯、沿河道公路、山区公路、滑坡飞石路段和汛期、冰雪、大雾等特殊路段、气候,以及遇特殊情况如何紧急避险展开培训。全体驾驶员应到场参训,不能替代培训。培训后要经过考试,对试题中答错题,企业要及时对其纠错教育,并要有相应记录。

3、其他人员教育培训。按照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规定,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在熟练掌握和应用本岗位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技能后,方能上岗。

(九)加强营运驾驶员管理。客、货运输企业要按照《劳动合同法》,完善驾驶员招聘合同,合同必须由企业与驾驶员双方签订,其内容合法、双方各自的责任与权利清楚。

(十)强化营运车辆技术管理。客运企业、危货运输企业、驾驶员培训机构要设立车辆技术管理部门,加强车辆技术管理,达不到相应技术等级或技术性能不合格的车辆不得参与运输生产。

客运企业要建立和完善车辆安全检查、维护制度,落实专人负责车辆技术管理工作,定期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查,特别要加强包车、旅游车的技术管理,发车前企业应检查其车辆技术状况,合格后才能开出《派车通知单》。要与具有相应资质的机动车维修企业签订维修合同,监督其对所属车辆二级维护,并建立健全《车辆技术档案》,做到一车一档。客运企业车辆部门要提前提醒驾驶员进行二级维护,对不按期进行二级维护或维护不到

位的,客运企业应严肃处理。

危货运输企业要将其车辆安排到具有资质的维修企业进行维护。

驾驶员培训机构要建立教练车辆档案,制订教练车二级维护计划,按计划进行二级维护。

承担客、货运输车辆二级维护作业的机动车维修企业应在核定的经营范围内,按照

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二级维护作业,发放《维修合格证》,并建立《车辆维修档案》。

(十一)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道路旅客运输企业、汽车客运站、货物运输企业、机动车维修企业、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要制订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

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旅客运输企业安全隐患排查内容:重点排查是否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作业规程等相关规定及时修改本单位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专职机构建立情况;专职安全生产人员配备情况;驾驶员聘用及持证情况;驾驶员按企业规定与所驾驶客车是否相符情况;驾驶员学习、培训、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客车技术状况、车辆技术档案情况;客车是否按企业规定维修情况。

道路货运企业安全隐患排查内容:重点排查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制度建立情况;安全专职机构设置及安全专职人员配备情况;危险品货物运输企业按规定配备押运员、运行线路安全防范措施等情况;大件运输企业大件运输组织方案制订、专家论证及落实情况。

汽车客运站安全隐患排查内容:重点排查安全生产制度建立情况;安全生产管理专职机构设置情况;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情况;是否按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作业规程等相关规定及时修改本单位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三不进站、五不出站”规定执行情况。

汽车维修企业安全隐患排查内容:重点排查安全生产制度建立情况;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情况;维修人员获得从业资格证情况;机动车维修档案建立情况;二级维护竣工出厂合格证发放情况;是否存在超范围经营情况。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安全隐患排查内容:重点排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建立情况;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情况;车辆技术管理人员的配备情况;教练车二级维护情况;计时培训系统执行情况;按规定教学大纲施教情况;教练场地安全设施设置情况;从业人员资格培训情况。

三、加强道路运输源头安全监管

(十二)完善安全监管内设机构。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设立安全管理机构,充实安全专职工作人员,落实职责,切实解决安全监管力量不足、监管职责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十三)落实安全监管保障经费。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制定财务预算中要确定安全管理专项经费,确保安全管理、宣传教育、隐患排查、安全设施设备、安全技术进步、市场整治、应急管理等所需费用。

(十四)认真履行源头安全监管职责。围绕“三关一监督”安全工作职责,把客运企业、货物运输企业、汽车客运站、维修企业、机动驾驶员培训机构的安全生产状况,作为完善道路运输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的核心内容和主要依据,将企业每年的安全生产动态考核结果与企业的行政许可、客运线路招投标和服务质量信誉考核挂钩,把安全生产与企业生存发展结合起来,切实加强监督管理。

严格执行安全管理目标考核和通报制度。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层层签订《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把全年安全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及本单位各部门。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例会、每季度要召开一次安委会,及时通报安全生产动态情况。

严格客运企业、汽车客运站安全生产条件,企业因兼并、重组等原因,安全生产条件达不到原许可条件的,要督促其按现有安全生产条件重新申请许可,确定经营范围。

(十五)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一方面要不定期对本单位开展生产安全隐患排查,重点排查内容:各项安全监管制度建立及落实情况;年度安全督查计划制定及执行情况;各业务部门安全基础资料收集、建档情况,包括安全管理档案,许可管理档案,学员培训档案、教练员档案、教练车档案、从业人员培训考试档案,车辆管理档案。另一方面要督促企业开展隐患排查,对隐患排查实行挂牌督办,对挂牌督办的隐患要跟踪督促整改。省政府安委会挂牌涉及道路运输的重大安全隐患,由省局挂牌督办,各市、州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落实。各市、州政府安委会挂牌涉及道路运输的重大安全隐患,由各市、州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挂牌督办。日常安全督查发现的安全隐患,由安全隐患企业、汽车客运站所在的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督办整改。

(十六)严格道路运输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按照事故调查“四不放过”和“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依法严格事故责任追究。

1、凡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运输行车事故的,事故发生后,督促客运企业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在政府事故调查报告出台后,属负主要责任或全部责任的,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由车属企业所在市、州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客运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整改并验收。

2、凡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运输行车事故的,在事故发生后至责任未确定前,暂停车属客运企业新增客运班线(旅游企业新增车辆)业务。

在事故中负同等及以下责任的,在公安交警部门责任认定书下达后,即可恢复暂停业务。

在事故中负主要责任或者全部责任的,按照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道路客运安全工作的通知》(交运发〔2010〕210号)的规定,发生一次死亡3至9人道路交通事故的,所属客运企业1年内(发生事故之日算起,下同)不得新增客运班线(旅游企业1年内不得新增车辆);1年内发生两次及以上死亡3至9人道路交通事故的,或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的,所属客运企业3年内(第一次发生事故之日算起)不得新增客运班线(旅游企业3年内不得新增车辆),并依法吊销其事故车辆的经营许可和驾驶从业资格证(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吊销时间:较大事故为3年;重大以上事故终身不得申办)。

3、凡1年内发生负主要责任或全部责任两次以上较大或一次重大以上道路运输事故的,其所在市州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和企业法定代表人到省局述职和约谈。(十七)加强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证管理。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加强从业资格的培训、考试、发证管理工作,坚持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由驾驶员驾驶证核发公安机关所在地来进行培训、考试、发证。凡培训机构违规受理驾驶员从业资格培训的,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一律不得受理考试申请。对被公安部门注销或者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的驾驶员,要依法吊销其从业资格。从业资格证被吊销的,3年内不得重新参加从业资格考试。

加强事故驾驶员从业资格责任倒查。对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运输交通事故负有主要以上责任的驾驶员,各级运管机构要会同安监、公安、监察等部门对事故驾驶员的培训、考试和发证过程进行责任倒查。

(十八)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要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公共事件和道路交通事故,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的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指挥机构,落实应急人员、装备和经费,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锻炼应急队伍,确保应急时拉得出、用得上,最大限度减少降低各种损失。

(十九)加强农村客运安全工作。在“县管、乡包、村落实”的原则下,按照相关规定,指导当地乡(镇)政府实施农村客运安全监管,督促农村客运企业落实源头安全管理规定。

四、强化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二十)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建立完善安全会议、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客运企业安全生产动态考核、“一岗双责”规定、事故档案管理等制度,并建立相对应的管理台帐。

(二十一)加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针对自身和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强的问题,采取自学、专家授课、外出培训等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培训,不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

(二十二)认真收集整理安全资料。对开展的安全工作要落实专人负责收集整理资料,做到收集及时、整理有序、记录完整,归档管理严格。

(二十三)加强事故档案管理。按“一案一档”要求建立事故档案。事故档案主要包括:事故简要概述,事故快报表,《行驶证》、《道路运输证》、《驾驶员从业资格证》、二级维护竣工出厂合格证复印件,事故现场有关照片及隐患排查、企业整改、验收等情况的光盘,事故责任认定书,政府下发的《事故调查报告》及责任追究落实有关文件,开展隐患排查整改及验收合格报告等。

五、强化安全生产动态监管

(二十四)按要求安装使用卫星定位装置。全省所有旅游客运包车和三类以上班线客运车辆及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要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安装工作于2012年年底前完成。凡未按要求安装的,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不予核发道路运输证。同时,道路运输企业要同步建立完善监控平台管理制度,配足管理人员,充分发挥其实时监管功能。

(二十五)加大监控违规行为处罚力度。对监控的超速、超载、超时,以及乘客举报核实的不按规定站点上下旅客、途中倒客甩客、有意屏蔽卫星定位装置、打手机等严重违规行为的,督促企业按相关规定从严处罚。

六、依法查处非法营运

(二十六)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向当地政府汇报,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按照“一牵头三联动”(政府牵头,部门联动、区域联动、媒体联动)的工作机制,积极做好打击非法营运的各项工作,确保道路运输市场秩序良好。

二O一O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第二篇: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运输管理局文件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运输管理局文件

川运函„2010‟252号

关于编制市州道路运输业

“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市、州运管处:

“十二五”期将是我省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发展的攻坚阶段,也

是加快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十二五”期间道路运输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积极推进现代道路运输业发展,促进各地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请各市、州按照“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支撑综合运输体系、促进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坚持快速、1高效、安全、绿色发展方针,认真研究和编制好各市、州道路运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于2010年12月31日前报省局财务与规划统计处。

联系人:张建华;电话:028-86626761。

Email:。

附件:******市道路运输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二O一O年十一月三日

主题词:道路运输规划通知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运管局办公室2010年11月3日印发(共印15份)

附件

******市道路运输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经济社会及交通运输发展评价

第三章 “十一五”末道路运输发展现状分析

3.1 客运发展现状

3.2 货运发展现状

…………

第四章 需求分析与需求预测

4.1 道路运输需求分析

4.2 道路旅客运输需求预测

4.3 道路货物运输需求预测

第五章 “十二五”道路运输业规划

5.1 “十二五”道路运输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5.2 “十二五”道路运输业发展总体目标

5.3道路旅客运输规划目标

5.4道路货物运输规划目标

第六章 主要工作任务

第七章 保障措施

第三篇:四川省交通运输厅道路运输管理局关于加强第三方安全监测平台应用提升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水平的通知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道路运输管理局关于加强第三方安全监测平台应用提升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水平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18-01-15 各市(州)运管处(局),成都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总队、攀枝花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眉山市公路路政管理支队:

按照交通运输部《关于强化联网联控系统应用提升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水平的通知》(交运明电〔2017〕9号)要求,厅运管局积极借鉴上海、江苏等地引入第三方动态监控平台及保险新机制的成功做法,利用第三方社会专业力量参与“两客一危”车辆动态监控。2017年12月29日,四川省道路运输第三方安全监测平台已正式启用。为进一步加强第三方安全监测平台应用,提升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水平,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强化运行监测,明确第三方安全监测平台的工作任务

省道路运输第三方安全监测平台是由厅运管局委托第三方建设、营运、维护、升级的卫星定位监测社会化服务平台,主要任务是对我省道路运输“两客一危”营运车辆、总质量为12吨及以上重型货运车辆进行动态监测,运用监测结果对企业进行实时警示,为管理部门提供分析研判和决策支持。第三方安全监测平台的运营遵循“部门指导监督、第三方保障运行、企业贯彻落实”的运行机制,不改变企业监控平台的监控职责,也不改变行业平台的监督(监管)职责。第三方安全监测平台将按照规定的监测项目和标准进行监测,对重要活动、重要节假日、应急处突等特定要求事项进行定向监测。根据实时监测的报警情况及时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通知到运输企业安全责任人,提醒企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即时纠正违法行为;并以月报、年报形式向省级运管部门汇报统计分析内容;以日报、周报、月报、年报形式向地市级运管部门报送实时监测情况和分析报告,必要时及时向市级运管部门报告。通过监测结果分析,可对卫星定位营运商系统及终端的服务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出考核意见。

下一步,待运输企业车载视频监控数据和车辆维护信息系统接入后,第三方安全监测平台将承担对平台监测报警数据、四川道路运输“安全与服务”微信公众平台乘客投诉、举报信息的及时核查工作,以及车辆维护信息监测工作。

二、运用监测结果,强化安全管理工作力度

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督促运输企业依据第三方安全监测平台的监测情况,对各类违法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和督促整改,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隐患。道路运输企业收到报警信息后,应及时对第三方平台推送的报警信息进行核实和处理。对存在问题的驾驶员应当及时纠正其违规行为,对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还应当按照“六严禁”规定进行惩戒。

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收到第三方安全监测平台报送的监测报告2日内,应对经复核确认的违法企业下发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督促企业落实整改。要督促运输企业加强车辆车载终端完好性维护,对离线、离线位移、不按线路行驶、疑似异地经营等违规行为进行查验并落实整改;对超速、疲劳驾驶、凌晨2-5点禁行等违法行为依照“六严禁”规定进行处理,并实施记分、停运、整改等措施。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可通过厅运管局向第三方安全监测平台提出“两客一危”车辆需要重点监测的重点企业、重点车辆、重点线路,由第三方安全监测平台根据各地的实际需要,按照约定的监测对象、监测项目和标准开展有针对性的监测,并定期制作实时监测报告,向上一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定期报送。

目前,第三方安全监测平台处于测试和试运行阶段,对“两客一危”车辆运政基础数据进行清理和比对,监测项目和标准也在逐步完善。各地在收到监测报告后,应督促企业运用卫星定位企业监控平台进行回放核实,并运用卫星定位政府监管平台进行比对,确属“六严禁”违法行为的,要严格按照规定严肃处理。厅运管局将统一和完善违法行为监测项目和标准,各地要督促运输企业按照统一的项目和标准进行卫星定位监控设置。

三、强化考核,规范第三方安全监测平台管理

厅运管局将制定第三方安全监测平台的工作规范和考核办法,督促其设立具备满足监控要求的独立监控室,按要求配备管理人员、监控人员及维护保障人员,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具备24小时监控的能力;并定期对监测工作进行考核,确保数据和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坚决禁止违规向运输企业销售相关产品等行为。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将责令第三方安全监测平台服务商退出监控服务。

附件:1.四川省道路运输第三方安全监测平台管理工作规范(试行)

2.四川省道路运输第三方安全监测平台服务商考核办法(试行)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道路运输管理局

2018年1月15日

附件1

四川省道路运输第三方安全监测平台管理工作规范(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四川省道路运输第三方安全监测平台”(以下简称“第三方平台”)应用和管理,根据《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16年第55号令)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等文件要求,结合我省工作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的第三方平台是指由省级交通运输部门同意,委托第三方机构建设、运营、维护和升级的,对道路运输车辆运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为管理部门提供分析研判和决策支持,并根据监测结果,按照管理部门的要求向道路运输企业发出实时警示、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监控主体责任的社会化服务平台;第三方平台的运营不改变企业平台的监控职责,也不改变政府平台的监督(监管)职责。

第三条 第三方平台数据来源为交通运输部门掌握的相关数据。

第四条 本规范所称道路运输企业,包括道路旅客运输企业、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单位)和拥有50辆及以上半挂牵引车或重型载货汽车(总质量为12吨及以上的普通货物运输车辆,下同)的道路货物运输企业等。

第五条 本规范所称道路运输车辆不仅限于四川省籍用于公路营运的载客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半挂牵引车以及重型载货汽车,未来将根据情况逐步拓展至在四川省境内运行的外省籍营运的载客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等。

第二章 职责划分

第六条 第三方平台遵循“部门指导监督、第三方保障运行、运输企业贯彻落实”的运行机制。

第七条 第三方机构的职责:

(一)技术要求应符合《道路运输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和平台标准符合性技术审查工作规范》(交办运〔2017〕19号)、《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技术要求》(JT/T 796)等技术规范标准。

(二)建立健全完善的平台管理规章制度和平台操作规程,强化平台服务队伍建设,配备足够的专职动态监测人员,保障平台良好运行。定期实现平台报警功能升级、平台智能化升级。

(三)建立平台运行突发情况应急保障措施,及时解决因断电、数据传输等因素导致平台实时监测中断以及其他问题。

(四)对道路运输车辆开展不间断的实时监测,并将报警数据通过APP客户端、手机短信、电话等方式及时推送给道路运输企业。

(五)协助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不断优化、完善监测指标和报警阀值的设定;对监测结果定期进行汇总分析形成监测报告,以日报、月报、年报等形式报送管理部门,同时根据职责分工和属地管理原则,实现信息的分类定向推送。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加强风险防范、优化安全管理措施提出合理化建议。

(六)根据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需要,协助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车辆技术管理等内容进行监测。协助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完成对重要活动、重要节假日等事项特定要求的定向监测工作。

(七)接受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服务质量及服务水平的考核,并按照要求积极开展整改,逐步提升服务质量。

(八)其他事项。

第八条 道路运输企业的职责:

(一)企业平台和车辆终端技术要求应符合《道路运输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和平台标准符合性技术审查工作规范》(交办运〔2017〕19号)、《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终端技术要求》(JT/T 794)、《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技术要求》(JT/T 796)、《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终端通讯协议及数据格式》(JT/T 808)、《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数据交换》(JT/T 809)等技术规范标准,且必须在交通运输部公示的有效批次内,确保车辆行驶数据完整、准确、及时上传。

(二)建立健全动态监控管理相关制度,包括但不限于系统平台的建设、维护及管理制度,车载终端安装、使用及维护制度,监控人员岗位职责及管理制度,第三方报警信息处理和统计分析制度。

(三)及时处置第三方平台推送的各类报警信息;及时完善企业自建平台功能或更换社会化监控平台考核不合格的运营商。

(四)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责任人员、监控人员等联系方式发生变化的,要及时逐级上报至设区市管理部门,设区市管理部门定期抄送第三方平台。

(五)协助管理部门不断优化、完善监测指标和报警阀值的设定。

第九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职责:

(一)指导第三方平台优化平台建设和日常运行,定期对其开展服务质量及服务水平的考核。

(二)及时将道路运输相关数据与第三方平台进行共享,并根据需要协调其他部门掌握的相关数据接入第三方平台,同时要做好数据质量维护。

(三)根据第三方平台报送的监测报告,按照职责督促各级运管机构和企业落实整改。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督促运输企业加强车辆车载终端完好性维护,对离线、离线位移、不按线路行驶、疑似异地经营等违规行为进行查验并落实整改;对超速、疲劳驾驶、凌晨2-5点禁行等违法行为依照“六严禁”规定进行处理,实施记分、停运、整改等措施。

(四)督促第三方平台可依照规定和工作需要,为安监、公安等其它部门和单位提供数据监测报告,实现道路运输管理的综合协同应用。

第三章平台运行和应用

第十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第三方平台监测对象、监测指标和报警阀值进行设定和修订。第三方平台每日24小时通过系统和人工相结合进行实时监控,监控指标及阀值可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第三方平台根据接入数据情况及实际需求确定。日常监控主要有如下工作:

(一)实时监控:第三方平台通过科学合理的人员排班安排,实现全年365天24小时实时监控服务。监控人员通过标准流程化上岗培训,按照平台报警操作流程,对系统实时自动报警数据人工轨迹数据回放,匹配报警阀值,实现报警数据精确化。

(二)数据核实:对于平台报警数据多层次数据核实,确保提供数据的准确性,为行业管理部门精准执法提供科学精确的数据支持。

(三)告警提示:第三方平台实时监控人员通过轨迹数据回放确实车辆违规情况,根据实时监测的报警情况及时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通知到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责任人和企业监控人员,提醒企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从而促使车辆合规运营,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第十一条 第三方平台应当对道路运输车辆的报警信息通过APP或手机短信等形式推送至车辆所在的道路运输企业及动态监控人员。

第三方平台可按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要求,通过APP或手机短信向企业推送行业管理动态和通知公告等信息。

第十二条 道路运输企业收到报警信息后,应及时对第三方平台推送的报警信息进行核实和处理。对存在问题的驾驶员应当及时纠正其违规行为,对问题较为突出的,还应当在事后给予相应惩戒。

第十三条 道路运输企业通过核实发现报警信息属于误报情形的,运输企业应在自收到报警信息后24小时内通过申诉系统(网站或APP)或手机短信向第三方平台提出申诉。

第三方平台接到运输企业申诉后24小时内对申诉的误报信息进行处理,并及时调整企业报警信息考核数据和对应的平台报警条件;同时将调整情况电话通知申诉人,并在下一期监测报告中予以说明。

因社会化监控平台及其所属车载终端原因导致第三方平台监测数据误报的,由道路运输企业督促其运营商及时维护平台及终端质量、解决数据误报问题;若因相同问题导致监测数据误报的,下一周期的考核结果由道路运输企业承担。

第十四条 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可向第三方平台提出“两客一危”车辆需要重点监测的重点企业、重点车辆、重点线路,对重点抽查“两客一危”车辆至少应包括上线率、轨迹完整率、超速报警、疲劳驾驶报警等指标;抽查情况应纳入月度监测报告。第三方平台根据省、市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工作需要,按照约定的监测对象、监测项目和标准定期制作实时监测报告,向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定期报送。

第十五条 第三方平台基于卫星定位数据实时自动研判,并匹配人工数据核查,通过对数据的汇总处理生成行业管理部门所需数据报表,具体报表内容及样式第三方平台可按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求实现。以下为第三方平台报表分类:

日监测报告:统计每日监控车辆的详细违规明细,并按照区域、类别分类显示,提供完整的车辆违规基础数据。

周监测报告:统计区域内监控车辆一周内违规情况汇总,通过数据分析查找企业及车辆违规规律,并通过多形式数据排名,提供行业管理部门一周内区域内重点安全隐患车辆及企业。

月监测报告:按所属企业汇总统计当月严重违规车辆及行为,并按违法违章率排名;梳理车辆违规典型案例,对行业安全作出约谈、通报等行业管理数据提示。

监测报告:按所属企业汇总统计全年严重违规车辆及行为,并按违法违章率排名; 对全行业安全运营数据统计和动态分析。

重点时段报告:配合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求完成相关特定报表需求,完成特定时间、特定区域、特定营运公司、特定车辆等重点监控服务。此工作存在突发性、时效性以及监控级别的特殊要求。例如:G20峰会响应服务、春运40天重点监控、国庆监测报告、重点违规企业车辆监控等。

第十六条 第三方平台要保障报告中数据和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要如实制作报表,不得篡改数据记录。若出现因篡改数据导致管理工作误差的,将依据法律法规、合同对第三方机构及其相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可利用卫星定位监控企业平台、省级联网联控监管平台及其他系统平台与“第三方平台”进行比对,核查第三方平台发布数据的真实性。

第十七条 建立第三方平台运行情况定期评估机制,根据交通事故、交通违法、运输违章等数据变化,以及管理部门及运输企业反馈情况,对第三方平台运行成效进行评估,优化平台功能设置,提高平台应用成效。

第四章 附则

第十八条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2

四川省道路运输第三方安全监测平台服务商考核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控,提高监控数据质量和在线率,保障我省道路运输车辆第三方安全监测平台(以下简称“第三方平台”)可靠、有效运行,依据《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交通运输部 公安部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2016年令第55号),“四川省道路运输第三方安全监测平台委托框架协议”,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道路运输车辆第三方安全监测服务商(以下简称“服务商”)的考核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服务商,是指为我省道路运输车辆提供第三方卫星定位动态监测相关服务的市场主体。

第三条 服务商应与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签订道路运输第三方安全监测服务协议,并按照协议确定的权利与义务,为行业管理部门提供车辆卫星定位监测服务。不得参与卫星定位监控终端、设备、系统的服务商业务。

第四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定期对第三方安全监测服务商服务质量进行考核,对服务商的考核指标包括车辆上线率、轨迹完整率、平台连通率、数据合格率等相应指标。

第五条 对服务商的服务水平考核内容包括:

(一)基础工作,制度建设情况,包括:管理制度、监控制度、24小时值班制度、技术维护制度、应急方案;

(二)人员配备情况,包括:管理人员、技术支撑人员、监测客户服务人员;

(三)硬件设备及办公环境情况,包括:办公场所、监测室、监测大屏、值班热线电话、通讯链路;

(四)运营服务情况,包括:日常监测报表、监测提醒服务、其他附加服务功能,定期升级改造监测技术;

(五)其他情况,包括:配合监管部门工作情况、应急突发情况监测服务等情况。

第六条 考核周期分为季度、,季度考核按自然季度进行,考核周期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年季度考核的平均值为考核评分。考核采取系统自动统计分析为主、现场情况勘察为辅的形式。

第七条 考核实行计分制,满分100分,60分为合格。

第八条 服务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核记为不合格:

(一)使用不符合标准规范要求的监控平台的;

(二)伪造、篡改、删除车辆动态监控数据的;

(三)提供虚假监控报告的;

(四)一年内累计两个季度及以上考核不合格的;

(五)未遵守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有关规定,平台数据丢失或擅自向第三方转让、提供的;

(六)利用平台监测数据,违规向运输企业销售相关产品等行为的;

(七)未严格履行“协议”的权利义务的;

(八)其他严重违反动态监控规章制度的。

第九条 季度评价不合格的,应进行整改,整改期不少于一个月;评价不合格的,应进行整改,整改期不少于三个月。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责令服务商退出监控服务。

第十条 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组织考核管理工作,并定期将考核结果向行业公告。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四川省道路运输客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

四川省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

目前言 1 目的 2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术语和定义 5 基本原则 6 核心要求

6.1 机构及人员、职责 6.2 安全生产制度、规程、档案6.3 安全投入、会议、目标 6.4 驾驶员管理 6.5 客运车辆管理 6.6 客运线路运行 6.7 动态监控

6.8 教育培训与安全宣传 6.9 隐患排查和治理 7 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 8 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

四川省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

1.为加强和规范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提高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全面落实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预防和减少道路运输行车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四川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四川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道路旅客运输行业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2.本标准适用于在我省境内取得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许可、进行了工商税务登记、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经营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不适用于道路客运个体经营业户、客运站、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出租汽车客运以及轨道客运经营者。

3.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AQ/T 9006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交通部令 2005年第10号 《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 交通部令 2006年第9号《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 四川省政府令2007年第210号《四川省机动车维修管理办法》 四川省政府令2007年第211号《四川省道路旅客运输管理办法》 四川省政府令2007年第216号《四川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规定》 交通运输部、安监总局、公安部《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试行)》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管理办法和达标考评指标的通知》

财政部、安监总局《关于印发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4.本标准所称“安全生产”:是指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在运输生产经营活动中,为避免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障从业人员、乘客及第三人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生产及管理活动。

本标准所称“客运车辆”:是指以企业名称登记,取得行驶证、道路运输证,从事旅客运输的营运客车

本标准所称“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指经安监部门安全生产考核合格取得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专门从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从业人员。包括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人及其管理人员。

本标准所称“分公司”:是指企业依法设置,办理了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进行了工商注册,以母公司名义具体从事道路旅客运输业务的分支机构。

本标准所称“公司化经营”:由企业出资购买车辆,企业自主经营,承担经营风险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

本标准所称“公司化管理”:企业吸纳社会资金,以企业名义购买车辆,通过承包经营、目标管理、合作经营等形式开展经营活动,由企业承担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

本标准所称 “四不放过”原则:是指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职工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本标准所称“安全隐患”:是指企业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安全隐患按照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分为一般安全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一般

安全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安全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企业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5.基本原则

5.1 企业是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的主体,应当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贯彻执行国家及四川省有关安全生产、道路运输的法律、法规,明确安全生产目标和职责,落实安全基础保障,完善安全生产条件,建立安全生产各项制度,制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加强从业人员管理、客运车辆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持续改进和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5.2企业应在许可的经营范围内,依法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生产经营活动,实行公司化经营或公司化管理。

5.3企业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5.4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应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的模式,依据本标准的要求,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建立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5.5企业应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原则,依据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制定企业安全生产的相关政策、规定、制度、要求,督促、指导、监督下级单位执行和落实。6

核心要求 6.1 机构及人员、职责

6.1.1企业应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成立相应的内部管理职能部门,建立健全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至少应单独成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车辆技术管理机构,设立相应的工作岗位,配备相关从业人员。6.1.1.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

企业应当按规定建立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6.1.1.1.1安全生产领导机构的设立

企业及其分公司应成立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企业的安全生产组织领导工作。

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应建立常设机构,具体负责落实安全生产领导机构的各项工作要求。

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由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其他负责人、分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以及运输经营、安全管理、车辆管理、从业人员管理等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组成。

分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应由分公司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其他负责人、车队或班组负责人,以及运输经营、安全管理、车辆管理、从业人员管理等分公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组成。6.1.1.1.2专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立

企业及其分公司应当分别单独设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组成,具有固定的办公场所,配备车辆、照相、摄像器材、电脑等相应的办公设备。6.1.1.1.3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条件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道路客运行业3年以上从业经历,掌握道路旅客运输管理专业知识,掌握道路旅客运输安全生产相

关政策和法规,经过安监部门组织的培训且考试合格,持证上岗。6.1.1.1.4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

企业应配备与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相适应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无分公司的企业,按照每20辆客运车辆1人的标准配备(车辆数不足20辆的按20辆计),至少应配备3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设有分公司的,企业至少应配备3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分公司按照每20辆客运车辆1人的标准配备(车辆数不足20辆的按20辆计),至少应配备2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6.1.1.2车辆技术管理机构及人员

企业应当按规定建立专职车辆技术管理机构,配备专职车辆技术管理人员。6.1.1.2.1车辆技术管理机构的设立

企业及其分公司应分别单独设置专职车辆技术管理机构。专职车辆技术管理机构应由专职车辆技术管理人员组成,具有固定的办公场所,配备相应的办公设备。

6.1.1.2.2专职车辆技术管理人员的条件

专职车辆技术管理人员应是具有初级(含)以上技术职称或高级技师,或汽车或机械专业毕业的技术人员,或从事车辆技术管理工作5年以上的人员。6.1.1.2.3专职车辆技术管理人员的配备

企业应配备与本单位车辆技术管理工作相适应的专职车辆技术管理人员。无分公司的企业,按照每60辆客运车辆1人的标准配备(车辆数不足60辆的按60辆计),至少应配备2名专职车辆技术管理人员。

设有分公司的,企业至少应配备1名专职车辆技术管理人员;分公司按照每60-80辆客运车辆1人的标准配备(车辆数不足的按60辆计),至少应配备2

名专职车辆技术管理人员。6.1.2安全生产职责

6.1.2.1企业安全生产实行分级负责、一岗双责的管理体制。

企业主要负责人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并履行安全生产义务,为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组织实施和综合管理监督责任,为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二责任人。其他负责人对各自职责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管理责任。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负责人全面实施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单位内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为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三责任人。

企业各职能部门、各岗位人员在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的安全生产职责,对本部门、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负岗位职责。

6.1.2.2企业应建立和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制定明确的安全生产职责

企业应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以及安全生产领导机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安全生产职责。

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建立其他负责人、其他职能部门及其负责人、其他工作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设立了分公司的,其分公司也要按照上述要求建立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制定分公司相应主要负责人、机构、部门、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

6.1.2.3

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及领导机构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标准,组织落实相关管理

部门的工作部署和要求;

(二)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审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监督和督促第一、二、三责任人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和其他分管领导、部门、岗位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

(三)定期分析研判安全生产形势,制定企业安全管理的重大的方针政策,研究安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部署重点工作。

(四)检查和督促安全生产领导机构会议决定事项的执行和落实情况,组织全面的安全大检查和隐患排查,督促检查各项工作和措施的落实情况

(五)制定企业本安全生产考核目标,分配工作任务,对考核目标和工作指标进行组织考核。

(六)组织安排重、特大道路运输安全生产行车事故的应急救援、善后、赔偿等工作。

(七)指导、督促、监督下级、基层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开展工作。6.1.2.4

企业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一)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标准,组织落实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部署和要求;

(二)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并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驾驶员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车辆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三)依法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确定符合条件的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四)按规定足额提取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五)督促、检查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六)组织开展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

(七)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八)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九)定期组织召开安全会议,分析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十)按规定报告道路旅客运输行车事故,制定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肃处理事故责任人,落实生产安全事故处理的有关工作;

(十一)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定期公布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认真听取和积极采纳工会、职工关于安全生产的合理化建议和要求。

6.1.2.5

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标准,负责组织实施有关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和要求,开展安全生产综合管理及监督;

(三)负责建立健全和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驾驶员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车辆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三)督促、指导、监督专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全面开展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四)督促按规定足额提取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督促落实安全生产管理经费的投入;

(五)督促、指导和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六)组织开展和督促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

(七)组织开展和督促落实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八)定期主持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参加分析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督促落实安全生产领导机构的相关决议,并组织实施;

(九)组织制订并督促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和健全应急救援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十)按规定报告道路旅客运输行车事故,按照事故等级及时启动应急处置预案,组织善后处理工作。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落实生产安全事故处理的有关工作;

(十一)督促专职安全生产机构和人员按规定报告道路运输行车事故,做好事故分析和统计工作;

(十二)督促开展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建立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体系,层层分解、落实安全生产目标,定期组织考核并公布考核结果及奖惩情况。

(十三)指导、督促、监督下级、基层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工作。

6.1.2.6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综合管理机构,也是单位内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安全生产职责,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督促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参与企业安全生产决策;

(二)制定安全运营各项规章制度、关键岗位操作规程以及安全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督促贯彻执行;

(三)制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计划,组织实施考核工作,参与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参与企业营运车辆的选型和客运驾驶人的招聘等安全运营工作;

(四)制定企业安全生产经费投入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组织实施或监督相关部门实施,建立使用安全信息台账;

(五)组织开展企业的安全生产检查,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及其他安全问题应当督促相关部门立即处理,情况严重的,责令停止生产活动,并立即上报。对

相关部门抄告、通报的车辆和驾驶员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及时处理;

(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总结和推广安全生产工作的先进经验;

(七)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及时报告相关部门;组织参与道路运输行车事故的调查处理,制定隐患排查方案,拟定事故防范措施;承担道路运输行车事故统计和分析工作。

(八)指导、督促、监督下级、基层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工作。

6.1.2.7

专职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监督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及时传达贯彻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指示、指令、决定,严格监督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参与企业安全生产决策;

(二)组织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驾驶员和车辆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和相关技术规范,制定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督促贯彻执行;

(三)组织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计划,明确考核指标,组织实施考核工作,定期考核并公布考核结果及奖惩情况;

(四)组织实施和指导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五)组织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参与企业营运车辆的选型和客运驾驶人的招聘等安全运营工作;

(六)组织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经费投入计划,督促落实实施;

(七)组织开展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检查,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及其他安全问题应当督促相关部门立即处理,情况严重的,责令停止生产活动,并立即上报。

(八)组织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总结和推广安全生产工作 的先进经验;

(九)做好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等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协调各基层单位的安全生产,对分公司安全生产实施监督,指导和服务。组织参加各类安全生产会议,掌握企业安全生产动态。

(十)按规定及时报告道路运输行车事故;组织或者参与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牵头落实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和分析工作;

(十一)指导、督促、监督下级、基层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工作。6.1.2.8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监督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及时传达贯彻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指示、指令、决定,严格监督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协助专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人的工作;

(二)督促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驾驶员和车辆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和相关技术规范,制定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督促贯彻执行;

(三)督促落实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计划,明确考核指标,组织实施考核工作,定期考核并公布考核结果及奖惩情况;

(四)落实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规划及方案,按照规划逐年组织实施和落实;

(五)协助、参加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参与企业营运车辆的选型和驾驶员的招聘等安全运营工作;参与开展线路风险评估;

(六)按照安全生产经费投入计划,督促实施;

(七)督促落实各项安全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并跟踪复查整改落实情况。

(八)组织落实开展职工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和教育,制定

和实施安全培训制度,抓好从业人员的安全学习、教育、培训、管理工作。

(九)拟写各种安全文件、制度、报告、简报,积极筹备各类安全会议,定期做好各阶段的工作总结并及时收集、统计、整理有关安全生产资料,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

(十)建立完善各种安全生产基础资料档案、台帐和各种安全会议、培训教育记录,并及时如实填写和更新。

(十一)按规定及时上报事故情况,根据需要及时赶赴事故现场,积极协助负责人组织参与本单位道路运输行车事故的调查处理,承担道路运输行车事故统计和分析工作。

(十二)指导、督促、监督下级、基层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工作。6.1.2.9

企业应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职责。6.2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程、档案

企业应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健全安全生产档案,保障各项工作职责落实,规范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作业行为。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应形成文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定期进行更新。

分公司应在企业建立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细化分公司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各项要求。

6.2.1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至少应包含: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驾驶员安全管理制度、营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卫星定位装置及监控平台的安装使用管理制度、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客运车辆保险制度、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制度、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安全生产会议制度、安全生产基础档案制度、道路运输行车事故报告制度、道路运输行车事故调查和处理制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等制度。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至少对安全生产第一、二、三责任人的职责,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职责,其他分管领导、其他行政职责部门、其他工作岗位安全生产的“一岗双责”,下级、基层单位安全生产职责,以及各机构、各岗位人员发生变化时的调整等内容进行规定。

(二)驾驶员安全管理制度:至少应对驾驶员招聘、岗前培训、安全教育培训及考核、继续教育、从业行为管理、信息档案管理、调离和辞退、职业健康和劳动保护等内容进行规定。(“九统一”管理制度)

1)驾驶员聘用制度:至少应对驾驶员聘用的条件,招聘录用程序、部门工作职责、试用期等内容进行规定。

2)驾驶员岗前培训制度;至少应对驾驶员岗前培训的程序、内容、方法、时间、考核要求等内容进行规定。

3)驾驶员日常教育培训及考核制度:至少应对驾驶员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方式、学时、周期和要求,考核的形式、方法、奖惩机制等内容进行规定。4)驾驶员继续教育制度:至少应对驾驶员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组织和实施、工作要求等内容进行规定。

5)驾驶员从业行为管理制度:至少应对驾驶员从业行为管理的标准、指标、周期、程序、方法、奖惩机制等内容进行规定。

6)驾驶员信息档案管理制度:至少应对有关驾驶员信息档案的内容、形式、项目、存放、查阅管理、工作要求等内容进行规定。

7)驾驶员调离和辞退制度:至少应对驾驶员被调离和辞退的条件、处理方法、工作程序、要求等内容进行规定。

8)驾驶员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至少应对客运驾驶员职业健康的内容要求、工作措施、监督落实等相关内容进行规定。

9)驾驶员劳动保护制度:至少应对驾驶员劳动保护的内容、方式、措施等相关内容进行规定。

(三)营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至少应对车辆选配、车辆技术档案管理,车辆维护管理,车辆检测和审验、检验,车辆退出等内容进行规定。

1)车辆选配制度:至少应对车辆选配的方式、程序、要求、监督执行等内容进行规定。

2)车辆技术档案制度:至少应对档案管理规定的内容、事项、要求等进行规定。

3)车辆维护制度:至少应对车辆维护规定、维护计划、监督执行、责任落实、处理措施等内容进行规定。

4)车辆检测和审验、检验制度:至少应对车辆技术状况检测和综合性能检测、参加审验、企业日常检验规定的内容、要求、落实责任、监督执行等内容进行规定。

5)车辆日常检查制度:至少应对车辆日常检查的内容、项目、要求、监督执行方式等内容进行规定。

6)车辆退出制度:至少应对车辆退出营运市场的条件、范围、程序、要求、责任落实等内容进行规定。

7)车辆技术等级评定及类型划分制度:至少应对车辆技术等级评定及类型划分的条件、方法、形式等内容进行规定。

(四)卫星定位装置及监控平台的安装、使用管理制度:至少应对卫星定位装

置及监控平台的选择、安装使用,日常管理,异常情况的处理等内容进行规定。1)系统平台、终端的建设、维护及管理制度:至少应对卫星定位装置及监控平台的建设、使用检查和维护的规定和要求、安装范围、接入规定和要求等内容进行规定。

2)监控人员岗位职责及管理制度;

至少应对卫星定位装置及监控平台监控管理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及职责、管理及考核、监控操作规程等内容进行规定。

3)交通违法动态信息处理和统计分析制度:至少应对监控交通违法信息的处理规定及要求,监控管理情况统计分析等内容进行规定。

(五)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至少应对安全生产隐患的重点要素和主要环节,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的条件、方式、原则和要求,安全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工作职责和统计分析,治理整改追踪的具体要求等内容进行规定。

(六)车辆保险制度:至少应对车辆投保的范围、险种、标准、要求等及理赔工作程序等内容进行规定。

(七)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制度:至少应对开展宣传教育培训的对象、范围、内容、计划、方式、要求等内容进行规定。

(八)安全生产奖惩制度:至少应对安全生产奖惩的目的、标准、对象、原则、结果运用等内容进行规定。

(九)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至少应对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体系、目标的分解、目标考核方法、奖惩机制、日常监督等内容进行规定。

(十)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至少应对安全生产经费提取标准、开支使用范围、管理办法等内容进行规定。

(十一)安全生产会议制度:至少包括应对安全生产会议的形式、内容、时间

安排、议题、参加范围、会议要求等内容进行规定

(十二)安全生产基础档案制度:至少应对安全生产基础档案的内容、范围、管理方法、工作要求等内容进行规定。

(十三)道路运输行车事故报告制度:至少应对事故类别,报告原则,报告单位,报告时限,报告事项、报告要求、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等内容进行规定。

(十四)道路运输行车事故调查和处理制度:至少应对进行事故调查处理的原则、职责与权限、调查事故特点和原因,提出针对性的事故预防措施,接受和配合政府调查,妥善处理事故的规定及要求等内容进行规定。

(十五)道路运输行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至少应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分析事故原因,根据责任认定,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落实处罚措施和事故预防,开展事故通报教育等内容进行规定。

(十六)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制度:至少应对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组织体系、救援机构、职责和责任、救援预案、应急演练等内容进行规定。

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管理需要,制定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分公司还应结合实际,具体细化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提高操作性。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应进行定期修订完善。根据国家、省的相关新规定、新要求,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进行梳理,不断进行修订完善。6.2.3

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企业应根据关键岗位的特点,分类制定安全生产岗位操作规程,发放到相关岗位,监督员工严格执行,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业。

安全生产岗位操作规程至少应包括:驾驶员岗位操作规程、乘务员岗位操作规程、安检员岗位操作规程、车辆管理员岗位操作规程、卫星定位装置监控人员岗位操作规程。

驾驶员岗位操作规程应包括:车辆开车前、行驶中、收车后的操作规程,高速公路、特殊路段、恶劣天气下及夜间行车注意事项,应急处置方法及内容,进出客运站注意事项,制止和报告在行驶途中危及安全行车的行为等内容。

乘务员岗位操作规程应至少包括:引导旅客安全乘车,宣传安全乘车知识和安全提示,值乘工作规范,检查乘客安全带,制止和报告在行驶过程中危及安全行车的行为,车辆行驶中相关信息报送,途中发生突发事件时组织旅客疏散与换乘等内容。

安检员岗位操作规程的内容应至少包括:轮胎、制动、转向、灯光、仪表、螺母等安全部件、卫星定位装置的检查要求和检查程序,安检不合格车辆返修及复检程序等。

车辆技术管理员岗位操作规程的内容应至少包括:新车购置流程、车辆维护流程、车辆年审流程、车辆技术等级及类型等级评定流程、车辆技术改造流程、车辆下线及报废流程等。

卫星定位装置监控人员岗位操作规程应包括:卫星定位装置安装、使用、参数设置、检修和维护要求,监控信息采集、分析、处理规范和流程、违章信息统计、报送及处理要求及程序,监控信息保存要求和程序等。6.2.4 安全档案管理

企业应建立主要安全生产过程、事件、活动、检查的安全记录档案,并加强对安全记录的有效管理。企业及分公司应建立驾驶员档案、车辆档案、安全管理档案、卫星定位监控档案、客运线路管理档案、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档案、行车事故档案等档案。

(一)驾驶员档案

驾驶员档案至少应包括驾驶员人员基本信息、教育与培训、继续教育、诚

信考核、奖惩记录、违法记录查询、体检及适应性检测等相关记录或内容。

(二)客运车辆档案

客运车辆档案至少应包括客运车辆技术管理记录、客运车辆维护保养记录等内容。

(三)安全生产管理档案

安全管理档案至少应包括安全管理人员、安全会议、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安全生产宣传、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安全生产动态考核、安全生产奖惩等子档案。

安全管理人员档案至少应包括安全管理人员的基本信息、上岗证书复印件、参加培训的证明材料、培训学时、个人奖惩情况等记录或内容。

安全会议记录档案至少应包括会议记录、会议纪要、签名列表等记录或内容。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档案至少应包括安全目标责任书、安全目标考核表、安全目标考核结果等记录或内容。

安全生产宣传档案至少应包括安全宣传计划、宣传简要内容、大型宣传录音录像、通报或总结等记录或内容。

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档案至少应包括安全培训教育计划、教育培训通知文件、培训签到表、现场培训录音录像或照片、通报或总结等记录或内容。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档案至少应包括安全检查计划、检查通知、参加人员登记表、现场检查录音录像或照片、通报或总结等记录或内容。

安全生产动态考核档案至少应包括企业自评工作方案、自评结果,行业主管部门动态考核的结论,安全等级、公示、确认文件等记录或内容。

安全生产奖惩档案至少应包括记录表彰奖励或批评处罚的事项、依据、时间和相关人员等记录或内容。

(四)卫星定位监控档案

卫星定位监控档案至少应包括监控日志、违章处理、统计报表、监控人员培训等记录或内容。

(五)客运线路管理档案

客运线路管理档案至少应包括线路实际考察报告、线路许可决定书、变更许可内容的批准文件、分段限速情况、线路安全防范措施等内容。

(六)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档案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档案至少应包括开展隐患排查的部署文件、参加人员登记表、现场检查录音录像或照片、隐患登记表、跟踪治理情况,工作总结等内容。

(七)道路运输行车事故档案

道路运输行车事故档案至少应包括行车事故情况、政府组织的事故调查报告、企业处理决定、道路运输行车事故统计报表等记录或内容。

以上档案按进行分类管理,实行“一案一档”。安全档案资料必须真实、完整、规范。档案保存期限不少于3年。6.3 安全生产投入、安全会议、安全生产目标

6.3.1 企业应按规定比例提取安全费用和明确用途,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实行预决算管理,建立安全生产费用使用专项费用台账。6.3.2 安全会议

企业及分公司应当定期召开安全生产领导机构会议和安全例会,分析安全形势,安排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领导机构会议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例会至少每月召开一次。特别是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后,应及时召开安全分析通报会。

安全生产领导机构会议应由安全生产领导机构负责人主持,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安全例会应由分管安全的负责人主持,各成员单位负责人或派员参加,具体落实安委会会议议定事项。会议应有会议记录,安委会还应有会议纪要。6.3.3

安全生产目标

6.3.3.1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总体和安全生产目标。按照部门和分公司在生产经营中的职能,确定安全生产指标和考核办法。6.3.3.2 企业应将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各岗位,明确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其他管理部门负责人、其他部门及岗位人员、分支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其他管理部门负责人、车队队长、岗位从业人员等的安全生产责任目标,明确责任人员、责任内容和考核奖惩要求。

6.3.3.3 企业应当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制定明确的考核指标,定期考核并公布考核结果及奖惩情况。

6.3.3.4

安全生产目标应至少包括道路交通责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财产损失、万车公里事故起数、万车公里伤亡人数等指标。

6.4

驾驶员管理

企业应实现对驾驶员招聘、岗前培训、安全教育、培训及考核、继续教育、从业行为管理、信息档案管理、调离和辞退、职业健康和劳动保护等内容进行全过程管理。

6.4.1 驾驶员条件与聘用

驾驶员应具有与驾驶车辆相应的驾驶证、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同时具备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安全驾驶经历。企业不得聘用有以下情况的驾驶员(以公安交警部门查询证明为准):

三年内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且负同等以上责任的,交通违法记分有满分记录,有吸食注射毒品行为,酒后驾驶、超员20%、超速50%(高速公路超速20%)或12个月内有三次以上超速违法记录及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企业应按照客运驾驶员聘用要求,严格审查录用条件,统一录用程序,对拟聘用驾驶员的从业经历、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进行当面审核和现场测试,考核合格后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与驾驶员签订劳动合同,明确新录用驾驶员的试用期。

驾驶员的录用应当经过企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审核同意。6.4.2

驾驶员教育培训

6.4.2.1 企业应严格实施对驾驶员进行岗前培训。客运驾驶员岗前培训理论培训学时不少于12学时,实际操作知识及跟车实习培训学时不少于30学时,提前熟悉客运车辆性能和客运线路情况。

6.4.2.2

企业应每月对客运驾驶员组织开展学习教育培训,并对重要时段的教育培训学习效果进行考评。

驾驶员每月安全教育培训学习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教育培训学习内容应当包括:安全基本常识、安全规章制度、安全行车经验、岗位操作技能、安全救援措施、职业道德、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等。

6.4.2.3 企业应当按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向社会公布的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和安排,组织和督促本单位的道路运输驾驶员参加继续教育,保证道路运输

驾驶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

道路运输驾驶员继续教育周期为2年。道路运输驾驶员在每个周期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应不少于24学时。

6.4.2.4 企业应当每3个月对驾驶员从业行为进行考核,从业行为定期考核的结果应与企业安全生产奖惩制度挂钩,统一奖惩。6.4.3

驾驶员从业行为管理

6.4.3.1 企业应制定详细的线路运行方案,按规定安排营运线路驾驶员,运用卫星定位装置监控车辆运行状态,加强对驾驶员的运行管理。

6.4.3.2

企业应当每月到交警部门查询一次驾驶员的违法和事故信息,建立各类违章查询和处理台账,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处理。

发现有交通违法记分有满分记录的,有吸食注射毒品行为的,以及有酒后驾驶、超员20%、超速50%(高速公路超速20%)或12个月内有三次以上超速违法记录的,发生致人死亡且负同等以上责任事故要及时进行调离和辞退。6.4.4

职业健康

企业应每两年应组织驾驶员到卫生部门认定的体检机构进行一次全面身体检查,确保驾驶员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如发现驾驶员有器质性心脏病、癫痫病、美尼尔氏症、眩晕症、癔病、震颤麻痹、精神病、痴呆以及影响肢体活动的神经系统疾病等妨碍安全驾驶疾病的,要立即将其调离驾驶工作岗位。6.4.5 劳动保护

企业应为公司化经营的驾驶员统一购买劳动保险,保障驾驶员的合法权益。实行统一工资发放制度,推行员工化管理。

6.5

客运车辆管理

企业应坚持安全、节能、经济相结合的原则,对客运车辆实行择优选配、正确使用、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适时更新和报废的全过程综合管

理。

6.5.1 客运车辆应符合《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和《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等有关规定,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证照齐全有效。

6.5.2 企业车辆技术管理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6.5.3

客运车辆维护保养

6.5.3.1

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技术规范以及企业的相关规定对客运车辆进行维护保养。

6.5.3.2

客运车辆日常维护应按照《四川省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的要求,在每日发车前、行车中和收车后进行,由驾驶员负责实施,对车辆进行清洁、补给和安全视检。

6.5.3.3

企业应当建立客运车辆维护制度,制定客运车辆维护计划,严格按照维护周期执行维护。一级维护、二级维护应交由具备资质条件的车辆维修企业执行。企业应对二级维护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

6.5.3.4

达到国家报废标准规定的客运车辆,应按时办理报废、注销登记,并及时交售给报废汽车回收企业回收解体。6.5.4

客运车辆安全管理设备管理

6.5.4.1 客运车辆应按规定配备安全带、三角木、安全应急锤、灭火器、故障车警告标志等,安全设施设备应齐全有效;安全出口通道畅通,应急门、应急顶窗开启装置有效,开启顺畅。行驶冰雪、泥泞等易滑道路的客车应配备防滑链、沙、铲等。

6.5.4.2

企业应当在车厢内明显位置粘贴安全承诺标贴,在车门位置明显标示客运车辆核定载客人数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投诉举报电话。

6.5.5

企业应制定客运车辆停放管理规定,有条件的企业可对营运客车进行统一停放管理。

6.6

客运线路运行管理

6.6.1 企业应当对客运线路进行实地线路考察,加强班线的安全适应性评估,完善运行方案,合理确定运行线路、车型和时段。建立每一条客运线路的道路状况、限速情况、气候环境、沿线安全隐患路段情况等信息台账,针对事故易发、多发路段和危险路段强化安全防范措施,指导和监督驾驶员安全驾驶。6.6.2

企业应针对春运、黄金周、汛期等重要时段,雨、雾、冰冻等极端天气,建立和完善安全运行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不具备安全通行条件的,应及时申请停班或调整线路。

6.6.3

企业对超过800公里的长途客运线路应制定途中服务站安全管理措施,指定中途休息点、司机交接班点和车辆安全检查点,加强长途班车中途休息管理。

6.6.4 企业应按规定督促超长客运、旅游客车、包车客运驾驶员认真填写行车日志,并进行定期审核和统计分析处理。驾驶员要严格按照运行方案的要求,自觉遵守和落实行车规定,保障安全驾驶。

6.6.5

企业应当规范运输生产经营行为,督促驾驶员严格按照许可的线路、班次、站点运行,在规定的停靠站点上下旅客,不得随意改变行驶线路,不得站外上客或沿途揽客,客运包车不得搭乘合同外的旅客,严禁客运包车途中上下客。

6.6.6

企业应当在旅游客运和包车客运车辆淡季停运时,收回相关牌证统一管理。

6.7

卫星定位动态监控

6.7.1 企业应当按相关规定,为其客运车辆安装符合行业标准的卫星定位装置,建立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企业监控平台,接入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管理部门监控平台或监控端,并有效接入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

卧铺客车应安装符合标准且具有视频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有条件的企业也可在其他客运车辆安装具有视频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道路运输企业应当在监控平台中完整、准确地录入所属道路运输车辆和驾驶人员的基础资料等信息,并及时更新。

6.7.2

企业及其分公司均应设立专门的卫星定位系统监控部门,建立多级监控平台,配备或聘请足额的专职人员负责实时监控客运车辆行驶动态。按100辆车设1人的标准配备,最低不少于2人。

监控人员应当掌握国家相关法规和政策,经运输企业组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

企业应明确各级监控部门的工作职责及监控人员的岗位职责,落实GPS监控责任制,确保对车辆运行状况实现全过程、全时段的监控。

6.7.3 企业应规范平台设置,完善监控人员的操作规程,强化对车载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制定违章处罚规定,履行监控主体责任。

6.7.4 企业应对客运车辆运输生产过程运行状态进行全程监控,对超长客运车辆进行24小时监控。

企业应当在监控平台中完整、准确地录入所属道路运输车辆和驾驶人员的基础资料等信息,并及时更新。

企业应当根据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以及车辆行驶道路的实际情况、核定运营线路区域、疲劳驾驶、夜间行驶时间等条件和限值,设置监控指标,对车辆运行期间车辆和驾驶员的超速行驶、超范围行驶、超时间驾驶等各类行为进行实

时监控和管理。

6.7.5

企业应利用平台设置的监控限值,自动提醒监控人员发现和纠正驾驶员超速行驶、不按规定线路行驶、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

监控人员应当实时分析、处理车辆行驶动态信息,及时提醒驾驶员纠正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并记录存档至动态监控台账;对经提醒仍然继续违法驾驶的驾驶员,应当及时向企业报告,立即采取措施制止、纠正和处理。

6.7.6

企业应当确保卫星定位装置正常使用,保持车辆运行实时在线。

卫星定位装置出现故障不能保持在线的道路运输车辆,企业不得安排其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

6.7.7

企业应加强卫星定位装置监控部门与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车辆技术管理部门、生产营运部门的相关衔接,预防和处理各类违规行为。

6.6.8

企业应建立动态监控工作台账、工作日志和交接记录,完善监控记录,每月应对监控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报告。

6.7.9

企业应积极探索和采用先进的动态监控技术,不断完善和提高监控系统的功能,提高安全管理和运输经营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6.8

教育培训与安全宣传

企业应确定安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按规定及岗位需要,定期分析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实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

应做好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实施分级管理,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6.8.1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教育培训

企业主要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按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安全培训,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企业主要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每年接受的培训不少于1次,学时不低于24学时。6.8.2

岗位人员教育培训

企业应对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使其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确认其能力符合岗位要求。未经安全教育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企业岗位人员教育培训一年不低于1次,由企业自主培训为主。培训内容应当包括:安全生产新知识、新技术;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事故案例等。

6.8.3

企业应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宣传,促进安全生产工作。企业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引导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逐步形成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共同遵守、带有本单位特点的安全价值观,实现法律和政府监管要求之上的安全自我约束,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持续提高。

企业应当按要求组织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定期更新宣传、教育的内容。

6.9

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

当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发生变更或有新的公布,企业发生道路运输行车事故,相关方进入、撤出或变更,企业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重点时段来临之前的,应及时组织安全隐患排查,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6.9.1

排查范围

企业应重点针对驾驶员的不安全行为、客运车辆的不安全的状态,安全生产管理上的缺陷等重点方面进行排查。

包括企业建立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工作职责、操作规程等的建立、完善等方面的排查;以及对客运车辆、驾驶员、客运线路、运营过程等安全生产各环节,以及各部门、各岗位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职责、规程等情况的排查。

6.9.2

排查方法

企业应组织开展道路运输行车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对隐患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隐患类型和等级,登记建档,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企业在开展隐患排查前应制定工作计划排查方案,明确排查的目的、范围,选择合适的排查方法。

企业可采取日常排查、定期排查;综合排查、专项排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等多种形式开展隐患排查和安全检查,企业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每年至少参与4次安全检查,第二责任者每年至少参与6次安全检查,第三责任者每年至少参与12次安全检查。6.9.3 隐患治理

6.9.3.1 企业应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和性质,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及时消除隐患。对于一般安全隐患,由单位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对于不能当场整改排除的重大安全隐患,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上级单位发现下级单位存在安全隐患,要下发“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按照“谁检查、谁负责、谁督办、谁跟踪治理”的原则,督促进行隐患整改。

6.9.3.2

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

重大安全隐患报相关部门备案,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6.9.3.3

隐患治理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

治理完成后,应对治理结果进行检查验收,写出隐患整改验收报告或总结。6.9.3.4

企业应当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台账,应当每季、每年对进行统计汇总分析,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和上报。

6.9.3.5

企业应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举报奖惩制度,鼓励从业人员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鼓励社会公众举报。对发现、排除安全隐患的有功人员给予奖励和表彰,对瞒报安全隐患或者排查治理不力的从业人员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 7.1 事故报告

企业发生道路运输行车事故后,应按规定及时向上级单位、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并妥善保护事故现场及有关证据。必要时向相关单位和人员通报。7.2 道路运输行车事故应急处置

企业应建立专兼职救援队伍,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完善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措施,加强从业人员应急培训,组织开展演练,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企业应根据事故性质和等级,及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听从当地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应急救援指令,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抢救遇险人员,杜绝盲

目施救,防止事态扩大。

企业应积极与保险公司联系,及时进行相关保险赔付,做好善后处置工作。7.3

事故调查和处理

9.3.1

发生较大以上事故后,企业应配合政府或上级部门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

发生一般事故后,企业应按规定成立事故调查组,明确其职责与权限,严格进行事故调查。

7.3.2

事故调查应查明事故发生的时间、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等。

企业事故调查组应根据有关证据、资料,分析事故的直接、间接原因和事故责任,提出整改措施和处理建议,编制事故调查报告。

7.3.3

企业应当按照道路运输行车事故责任倒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要求,依照“四不放过”的原则,根据事故调查报告,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对全体员工开展宣传教育。

7.3.4

发生较大以上道路运输行车事故时,应立即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针对事故初步原因进行整改。

在政府事故调查处理结论下发后,企业应针对事故调查的直接原因及管理原因,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对象及时限,落实整改措施,上报整改报告。7.4

事故统计分析

企业应定期开展事故统计分析工作,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完善事故统计分析基础台账和报表,对事故总体情况、事故特点和规律,安全形势研判以及拟采取的对策措施等进行全面分析总结。8 动态考核和持续改进

8.1

安全生产状况评估和动态考核

企业应按规定进行安全生产状况评估,取得安全生产状况等级。

企业每年至少一次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动态考核自查,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工作职责、操作规程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实行考核。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企业动态考核采用定期考核方式,企业设置有分公司的,应由企业对各分公司分别进行考核,分公司要对关键岗位进行考核。

动态考核工作应形成正式文件,并将结果向所有部门、所属单位和从业人员通报。8.2持续改进

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状况评估和安全生产动态考核的结果,对安全生产目标、指标、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进行修改完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安全绩效。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

(2011年12月28日)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镇安全生产工作,有效地控制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总量,预防和遏制较大事故的发生,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根据xx发[2011]13号文的指示精神,现结合我镇的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1、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施四大发展战略和推进五大提速工程的重要保障,是建设幸福化州的迫切需要。各镇区街道各部门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进一步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领导,依靠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解决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增创社会和谐新优势。

2、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实行更加严格的企业安全管理,实施更加有力的安全监管,制定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建设更加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落实更加严格的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建立适应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模式。

3、安全生产工作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力争全镇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明显下降,安全生产各项相对指标处于全省领先水平,较大以上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全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实现安全发展。

二、实行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

4、实行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一岗”是指领导干部职务对应的岗位;“双责”是指领导干部既要履行岗位业务工作职责,又要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是党政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认真履行本辖区、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切实做到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对本辖区、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副职领导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全体党政领导干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5、强化党委、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要对本地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对本地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负重要领导责任。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地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并对本地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控制负重要领导责任;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负责本地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协调指导,对分管行业的安全生工作领导责任,原则上由同级党委、政府党务副职兼任;其他分管负责人是分管事故领域的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对分管领域内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负重要领导责任。各级党委常委会议每年要听取一次以上安全生产形势分析,研究解决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各级党委负责同志特别是“一把手”要亲自过问安全生产工作,积极支持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的管理监督职责。

6、加大党委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支持和监督力度。党委各工作部门要把安全生产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之中,积极支持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共同推进安全发展。组织部门要配齐配强安全监管部门领导班子,对长期工作在安全监管一线并作出积极贡献的同志在教育培训、评先评优、选拔任用等方面要优先考虑。宣传部门要完善安全事故新闻发布机制,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加强对安全生产宣传论的正确引导;协调新闻媒体加强对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和安全生产工作举措、先进典型、经验等的公益宣传。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责任追究力度,督促有关部门查处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行为,严肃查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背后的腐败问题。

7、明确政府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各镇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应严把安全生产准入条件,加强涉及安全生产事项行政审批管理,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实施严格监管和有效指导,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负有行业管理职能部门,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坚持“抓生产经营必须抓安全”的原则,把安全生产纳入行业管理的内容,督促指导本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工作。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作全面负责;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原则上必须由班子成员担任,具体负责抓好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的落实;分管其他工作的副职,对分管领域内安全生产工作负具体责任。

8、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考核表彰奖励机制。镇委、镇政府每两年组织一次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考核镇直有关部门和各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履职情况,并根据考核结果,对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领导干部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等次,记三等功一次。具体考核表彰奖励办法由镇安监局会同镇委组织部、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镇财政局研究制定。各级组织、人事、宣传、监察、机关工委、综治、精神文明办、工会等部门,在单位或个人评选先进、优秀、劳模以及干部职务晋升之前,应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履行情况作为考量指标之一。

9、实行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工作“一票否决”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不合格,连续两年突破死亡人数控制指标或较大以上事故控制指标,或者一年内镇发生一宗较大以上事故的,发生较大以上事故后隐瞒不报、组织救援不力,致使损失扩大或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所在党委、政府及部门、团体、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当年不得参加评选各类荣誉称号及表彰奖励,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直接责任人或相关负责人当年不得提拔任用、晋升奖励工资,干部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对经事故调查发现涉嫌失职渎职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镇安全监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对各镇和镇直有关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生产安全责任事故问责机制,督促有关部门责任追究落实到位。

三、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10、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关通知精神,确保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在本企业的贯彻落实,保障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职业健康。企业领导班子要全面实行“一岗双责”制度,建立严密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按规定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存储风险抵押金,依法为企业全部职工参加工伤保险,鼓励购买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保证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的资金投入。按照企业分类分级,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专项监督的职能作用,由政府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对规模以上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考核,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

11、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企业要依法依规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设置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和应急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加强全员安全生产培训,未经培训考核或考核不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深入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层层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健全隐患治理长效机制。加强粉尘、高毒等职业危害的防治工作,控制职业病发病率。生产经营的条件、场所、设备或设施、环境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坚持不安全不生产。

12、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企业要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开展安全生产达标活动。安全监管部门、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以及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安全标准化分级考核评价,实行分类分级达标管理。企业安全标准化评价结果应向社会公开,并作为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担保业或其他机关团体对企业信用评级、授信、授荣、上镇的重要参考依据。

13加大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企业及其负责人的处罚和责任追究力度。依法加大对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并负主要责任的企业以及存在重大隐患整改不力的企业处罚力度,将其纳入“黑名单”予以公布。对发生死亡事故并负有责任的企业主要负责人等有关人员要依法追究责任,并执行“终身禁入”有关规定。对出具虚假报告,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安全生产中介机构,除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外,严格实行镇场禁入制度。

四、加强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建设

14、坚持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部体布局。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安全生产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同步编制安全生产专项规划。各部门、各单位在制定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中应同步把安全生产纳入规划或计划。各镇要把安生生产贯穿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中统筹考虑,整体实施,同步推进。尤其在转型升级中要坚持把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作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检查。全镇各类产业园区在规划和建设的不同阶段,均要把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一并纳入,新建园区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国家和省有关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规定。

15、完善安全生产法规、规章和标准体系。镇直有关部门要结合全镇安全生产形势和特点,加快制定、修订完善安全生产地方性规章,重点推进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严格企业安全准入、加强职业健康监管、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强化中介机构安全监管等方面的制度建设。落实安全生产依法行政各项规定,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科学执法和廉洁执法。

16、加强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协调、指导和监督作用,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指标控制制度、责任考核制度、事故查处制度、监督检查制度、执法联合行动制度以及应急管理制度等,加强对本级政府相关部门、镇级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督促相关部门和镇级政府履行安全管理职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充分发挥各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强化各行业安全监督管理,形成安全生产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17、保障对安全生产的有效投入。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结合实际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安全生产宣传培训、生产安全事故技术鉴定、安全生产检查督查、重大事故隐患整治、生产安全事故技术鉴定、安全生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先进技术推广与应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及执法装备、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等方面的投入。全面落实工伤保险条例,按规定提取、使用工伤预防费。认真实施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风险抵押金制度。

18、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舆论监督。对各级政府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干部、安全监管机构负责人和执法人员以及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要全面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开展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加强安全生产文化建设,办好“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大力宣传普及安全知识,努力提高全民安全生产意识和事故防范能力。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组织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依法参与和监督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奖励举报生产安全事故和隐患制度,提高职工维权意识。支持新闻单位对严重忽视安全生产的典型事例、重大安全隐患予以暴光。

五、切实提升安全监管水平

19、重视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依法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要保证镇、镇两级监管能力不被削弱,安全监管队伍相对稳定并得到加强。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建设,乡镇可结合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通过设置乡镇综合办事机构、创新管理服务机制或探索委托代理等方式加强安全监管工作,完善委托乡镇实施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村(居)委会进行协管等形式,在村(居)委会建立安全生产协管制度,大力推动安全生产监管“关口前移、重心下移”。

20、切实提高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构建高效顺畅、协调运转的应急救援体系。强化应急预案编制、评审、备案、演练,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加快安全生产应急资源整合,建立健全应急资源共享、统一调度机制和紧急情况下社会应急队伍、救援物资、救援装备及运输工具等征用和补偿机制。加强应急管理法制建设,强化普法和执法工作。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建立有关部门互联、互通、应急资源共享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体系。加强消防综合救援力量以及矿山、危险化学品等各种专业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推动生产经营单位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建立健全安生产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储备体系。加强安全生产事故预测预警和现场救援工作。

21、切实提高安全生产科技支撑能力。要以科技引导我镇安全生产科学管理、企业本质安全和产业整体安全水平的提升。积极推广安全科技先进成果,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推进安全生产监测监控、安全防护、职业危害预防控制、应急救援等重点领域的技术、装备的产业化。加强安全生产与职业危害评价、咨询、培训、检测检验等专业服务机构以及专家组的管理,充分发挥安全专业服务机构和专家的作用。

各村(居)委会和镇直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精神,抓紧研究制度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具体措施,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

下载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运输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运输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