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共5篇)

时间:2019-05-12 04:09: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第一篇: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依靠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和谐社会的战略选择。“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已经成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手段。中国近二十年的实践表明,科技企业孵化器(也称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作为连接知识创新源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桥梁,作为培育自主创新企业和企业家的平台,已成为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成为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重要载体;成为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强大支撑力量;成为现代高新技术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火炬计划的指引下,我国孵化器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孵化器大力弘扬创业精神和创业文化,以人为本,在将科技资源迅速高效地转变为社会生产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企业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辉煌成就。

为推动我国孵化器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制定本纲要。

一、“十五”期间的发展与目前存在的问题

“十五”期间,我国孵化器事业高速发展,新建的孵化器超过过去10年的总和,数量显著增加,孵化能力显著增强,孵化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显著体现。目前,全国已拥有各类孵化器500余家,其中经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创业中心137家、软件园24家;经科技部、教育部、人事部、国家外专局共同认定的留学人员创业园21家;经科技部、教育部共同认定的大学科技园50家。

“十五”期间,孵化器使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超常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我国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和质量,已经成为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吸引和集聚科技人才的重要载体和培育中小科技企业的主要力量。2005年根据对上报的534家孵化器的统计,各类孵化器孵化场地总面积达1969.9万平方米,正在孵化着39491家企业,占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的1/3左右;在孵企业申请专利17225项,其中发明专利6028项,获批准专利10926项,其中发明专利3949项;在孵企业年技工贸总收入实现1625.4亿元,创造直接就业机会71万多个;已累计毕业企业15815家,已培养出境内外上市公司50余家。

“十五”期间,政府引导下的孵化器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趋势,涌现出一批适应各类创新创业主体需要、富有特色、形式多样的孵化器;孵化器网络和协会组织向地区、省市等层次纵深发展,专业性研究机构、媒体等行业服务机构破土而出,形成了现代科技服务行业雏形;国际企业孵化器、海外科技创业园为我国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新舞台,国际培训、交流日趋活跃,开始进入人才跨国培养、企业跨国孵化、对外输出管理的合作阶段。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孵化器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对孵化器的政策扶持与引导体系尚未健全和完善;缺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创新措施;数量和质量尚不能满足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与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与创新源头的大学与科研院所结合不够紧密,基础设施功能还有待完善,链接与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不足,特别是融资能力有待加强;部分管理者对孵化器支持科技创新和创业本质的认识不够充分。核心问题是对企业的服务急需从物业、政策为主的基础性常规服务向创业企业成长为核心的孵化服务提升,增强以孵育为主的核心能力。这些问题需要在“十一五”期间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发展机遇与挑战

当今世界,全球性科技革命蓬勃发展,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速度加快,高新技术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国家综合国力得以形成和发挥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必须着重解决经济社会进步、科技进步与创新、引进消化吸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以及促进增长方式转变等关键问题。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由于历史的原因,虽然我国科技创业活动日益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不够活跃,也还没有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创业文化和企业家精神。科技型创业企业在资金筹措、技术开发和管理组织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存活率较低,成功率更低。总体上讲,我国中小企业支持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孵化器以促进最活跃的技术创新主体---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为使命,并作为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的基础性服务机构,面临着巨大的社会需求,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成长性企业群体的历史责任。发展孵化器事业是国家利益不断拓展的重要保证。

三、指导思想、发展原则与目标

“十一五”期间孵化器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为目标,以制度创新、组织创新为突破,坚持“支持创新、鼓励创业、优化环境、拓展功能”的总要求,进一步从整体规模上推动我国孵化器的发展,突出特色化与专业化,强化技术与资金服务能力,推进“创业导师+专业孵化”的孵育模式,打造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孵化服务能力,提高孵化质量与水平,推动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多样化、组织体系网络化、创业服务专业化、服务平台标准化、服务内容国际化,形成孵化器可持续发展机制,打造国际一流的孵化器群体,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健康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贡献。

“十一五”期间,孵化器的建设和发展要坚持以下六个原则。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原则,同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把孵化器建设作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二是坚持分类指导原则,鼓励多元投资、多种形式和体制运营以及多区域层次发展;三是坚持质、量并重原则,在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努力提高孵化能力和服务水平、拓展服务领域、实现服务质量的跨越;四是坚持自主创新原则,要紧密与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培养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企业和科技企业家;五是坚持广泛发动原则,进一步拓展孵

化器的社会基础,根据创业者和市场的需求,扩大创业服务的受益群体范围;六是坚持行业推进原则,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规范服务,搭建共享平台,培养核心竞争力。

“十一五”期间是全面提升我国孵化器孵化功能和形成大规模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总体目标是:通过扩大总体规模,增加孵化器数量,以扩大创业服务的受益群体范围;通过拓展和强化服务,把服务延伸到从企业初创到毕业全过程,以提高创业服务的质量;通过建设专业技术孵化器,以及国际企业孵化器、留学人员创业园、海外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基地等,突出对特色产业集群和创新集群的基础性孵育作用,并建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平、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孵化器,把我国的创业服务事业提高到新水平。具体目标是:到2010年,全国各类孵化器数量要达到1000家,其中国家级300家,孵化场地总面积2500万平方米以上,绝大多数孵化器具备完善的技术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平台,孵化资金总额30亿元以上,形成职业化孵化服务队伍;当年在孵企业5万家以上,毕业企业累计1.5万家以上,创造就业机会达到100万个,每年培养出800家以上绩效优异的快速成长型科技企业,并聚集一批高水平的创业企业家,转化一批高水平自主创新成果,孵化一批具有高成长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孵育体系,迈入世界企业孵化器强国行列。

四、主要任务与工作重点

1.加强领导,确立孵化器建设与发展在科技与经济工作中的地位。各级政府和科技主管部门要深刻认识孵化器在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保证国家利益的重要基础性作用;深刻认识孵化器作为国家公共基础设施,在产业化服务平台建设中的重要位置;深刻认识孵化器对满足科技创业需求和发展创新创业文化的重要意义,把孵化器工作作为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列入“十一五”政府工作计划和科技发展规划,制订并切实落实鼓励科技创业、支持孵化器发展的具体政策法规以及相关的扶持政策。要把孵化器建设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落实地方的孵化器组织、管理和物质资源,形成多层次的管理体系。国家高新区必须把孵化器的建设与发展作为实施“二次创业”战略的重中之重和建设“创新创业园”的重大标志性任务,下功夫办好。

2.增加投入,总体规划,合理布局,进一步扩大孵化器的整体规模。要进一步促进我国孵化器的整体规模上台阶,在完善已建孵化器功能的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施地、县孵化器创建工程。各地应把孵化器工作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当地资源、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最大限度地整合已有的科技和产业资源,建立更多适宜当地需要的特色产业孵化器,发挥对特色产业集群的孵育功能,扩大创业服务的受益群体范围,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创业企业发展的需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

3.拓展功能,强化孵化器的孵化、抚育能力。要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契机,建设并运行好共享孵化设施,强化孵化、抚育能力,为造就大批优质、健康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应积极探索将孵化活动延伸至研发阶段,实施预孵化,关注有望实现技术突破和形成产业的“种子”,促进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要注重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的引入,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要注重创业文化与氛围的营造,开展弘扬创业精神,培育创业意识,营造创业氛围的活动,使政府与社会各界了解、关注和支持科技创业;要根据孵化企业的实际需求,开展企业成长促进服务,协助企业提高能力和水平,加强对企业提高战略发展和日常操作能力的培训,并做好各种交流与合作的服务,成为企业成长的促进员和良师益友。

4.突出重点,强化孵化器的“天使投资人”角色。在我国种子期企业的金融育成环境仍有待改善的情况下,孵化器要勇于承担起“天使投资人”的责任,有效地提升投融资服务功能。对于所孵化的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且具有高成长性的技术项目或初创企业,开展早期的、直接的权益资本投资,协助具有专门技术或独特概念而缺少自有资金的创业者创业,提供对于创业企业有价值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市场渠道等辅导型增值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紧密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开展与银行、投资及咨询机构等相关部门以及天使资本等的合作,全面强化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抚育能力。

5.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孵化器在区域和产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各地区的发展不可能长期建立在以土地、能源、资金等要素为载体的粗放型模式上,必须更加重视依靠科技创新,从根本上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要充分发挥孵化器在调整区域产业结构、落实区域和产业政策、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引导、辐射和带动作用。经济发达地区要突出政府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孵化器的社会化促进机制,努力办出一批服务手段先进、孵化绩效优异的国内外知名孵化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要配合国家发展战略,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孵化器更加有力的支持,努力办出一批孵化设施完善、孵化作用突出的孵化器,更好地推动区域创新,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6.促进合作,重点加快孵化器产学研合作体系的建设。“十一五”期间,孵化器要特别强化与自主创新源头的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紧密结合,注重与科技资源的聚集地建立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合作关系,与一家以上的大专院校或科研院所开展系统、紧密的合作。同时,要将孵化功能延伸到大学和科研院所,形成科技自主创新成果转化的便捷通道,方便科技人员创业,源源不断地吸收大学和科研院所的自主创新成果,促进以大学和科研院所创新成果为基础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提高自主创新成果的转化率,在研发机构和高新区形成梯级孵化关系。此外,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应取长补短,加强合作,通过建设孵化器合作平台,共享技术、信息、市场等资源。

7.完善组织,促进孵化器的多元化、专业化、网络化、标准化和国际化。要提高服务素质与水平,以日常操作的职业性、行业性、规范性区别于其他组织,同时注重我国急需发展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优势行业,建设更多的专业孵化器,重点要完善和建立各专业孵化器的共享技术服务平台;要建立孵化器行业协会和网络组织,搭建全国性、地区性和地方共享孵化平台,以市场规则为主导,以孵化资金、创业投资为支撑,以信息网络和投融资网络为纽带,集成、整合科技产业化所必需的各种资源,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科技创新孵育体系;要注重配合国家整体对外战略,引导有条件的孵化器面向海外,探索、实践和完善国际企业孵化器、留学人员创业园和海外科技园等各种合作模式,支持和鼓励孵化器及孵化企业走出国门,在项目和企业层面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按照国际标准创建高水平的孵化组织。要在相关地区和国际组织中发挥积极作用,倡导成立国际性孵化器合作组织,形成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和渠道,确立中国在国际孵化器领域的形象和地位。

五、保证措施

1.加快孵化器的法制化建设步伐,制订相关政策。“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将加强孵化器发展战略研究,提出进一步促进我国孵化器发展的意见,落实国务院制定的《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中的孵化器税收扶持政策,并积极开展孵化器立法研究,以早日实现将孵化器纳入相关法律框架。各地应制定本地区的孵化器管理办法,并可根据地方实际,先行制定地方法规和政策,包括吸引科技人才的政策、支持孵化器发展的优惠政策、孵化企业的优惠政策等,特别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政府采购孵化服务的机制,从政策体系上支持孵化器持续健康发展。科技部将汇编各地的相关法规政策及实施情况,编制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报告,供各地交流、参考。

2.支持孵化器孵化、抚育能力的提高。“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将实施孵化器“能力建设工程”,每年投入2000万元,引导地方投入1亿元以上,着力搭建全国性综合孵化信息服务平台,以及相互连接的各大区分平台以及覆盖每个国家级创业中心的子平台。同时,科技部将重点支持技术含量高、产业特色明显的专业孵化器的建设发展,每年投入4000万元引导资金,引导地方投入2亿元以上,重点支持以创新集群为基础、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至2010年,支持每个国家级创业中心建成各具专业特色的专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科技部还将建立2亿元规模以上的母基金,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为引导,结合国家开发银行小额贷款试点工作,推动“科技型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实施,鼓励和支持构建科技企业商业融资平台,扩大投资补贴类创业项目的试点工作,支持有条件的孵化器建立天使孵化资金,引导更多的孵化器成为“天使投资人”,推动成立全国性天使网络组织,并鼓励地方创业投资、专业孵化器和天使投资网络紧密合作。各地主管部门和高新区要相应设立等额以上的支持资金,特别要为孵化器设立专项孵化资金(种子资金),并逐步增加数额。

3.支持建立孵化器行业组织和操作规范,健全考核体系。科技部将在中国高新区协会创业中心专业委员会的基础上,建立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科技部还将在总结全国孵化经验与知识的基础上推出指导性的孵化器手册和信息网站,研究制定孵化器考核指标体系,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实施“标杆管理工程”,推动孵化器开展ISO系列服务标准认证等多项活动,定期对国家创业服务中心进行考核,从而树立一批孵化绩效优异的国家级创业中心典型,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科技部还将支持建设一批区域性孵化网络。各地主管政府部门应大力支持孵化器协会的创建,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发挥其专业特长,建立自律性行业规范,培养孵化器的核心孵育能力。同时,各孵化器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及时传递相关信息,交流孵化经验,共同提高孵化器建设水平。

4.鼓励各种形式的孵化器发展,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将结合国际先进经验和我国的具体实际,提出对各类孵化器发展分类指导的意见,鼓励体制与机制的创新探索,并选择部分城市试点。在坚持孵化器核心本质不变的前提下,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加入到孵化器建设和发展的事业中来,创建各种不同性质的孵化器,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孵化器探索各种有益的发展道路。各地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和高新区要抓好孵化器体制、机制的创新,推动其健康发展。科技部将以运行经费后补贴等形式,支持各类孵化器坚持孵育核心能力的提高,引导和加强各类孵化器为科技创业企业提供创业服务。

5.重视孵化器管理人才培养,提高服务水平。各地要选择熟悉科技研发,懂得投融资业务,拥有企业管理实践经验,具备改革创新服务意识,对孵化器事业发展充满信心和历史责任感的优秀人才担任孵化器负责人;选择具备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团队精神的专业化的高素质人才组成管理服务团队。孵化器投资主体和管理机构应把握孵化器发展方向,大胆放权,赋予孵化器体制与机制改革、人事、财务、运营的权益,建立与孵化绩效挂钩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孵化器管理和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科技部将实施“人才跨越”培训计划,认定并资助若干符合要求的专业化、社会化培训机构为孵化器管理人员培训中心,并加

强与国际创业培训组织的合作,编制系列培训教材,健全工作队伍,多层次地培训孵化器管理人员、创业服务人员,提高孵化器管理队伍素质。

6.拓宽社会基础,创造更加宽松的创新创业环境。“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将实施“科技型企业家培养”战略,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如计划、财政、教育、人事、经贸、劳动等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合作,充分调动和运用社会资源,为“创新型科技企业家社会”的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各级政府应表彰做出突出贡献的孵化器和科技企业家,努力提高孵化器和科技创业者的政治与社会地位,使社会各界了解、关注和支持科技创业,发挥科技创业企业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全社会支持、鼓励科技创业的氛围,建立和谐的科技型企业家成长环境,从而带动更多的科技创业者,培养更多的科技企业家。(科学技术部)

第二篇: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专家论证会在京召开 科技部门户网站2011年06月22日来源:科技部

近日,高新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技术市场科技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专家论证会,高新司、火炬中心、高技术中心、遥感中心等单位的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了此次论证会。《规划》起草小组介绍了编制过程和规划文本的主要内容,与会专家对《规划》进行了深入讨论,充分肯定了《规划》的内容,并形成了论证意见。

专家组认为,《规划》全面总结了“十一五”技术市场的发展成就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系统分析了技术市场发展的趋势、面临的发展机遇及存在的问题,重点阐述了技术市场“十二五”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体现了科技部“十二五”期间推动技术市场发展的部署和要求,对全国技术市场建设、加速技术市场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组建议,在《规划》中进一步体现技术市场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的战略地位,建立健全技术市场的立法和管理体系,根据各方面意见修改完善后,按程序报批。

《技术市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专家论证会在京召开

科技部门户网站2011年06月20日来源:科技部

近日,高新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技术市场科技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专家论证会,高新司、火炬中心、高技术中心、遥感中心等单位的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了此次论证会。《规划》起草小组介绍了编制过程和规划文本的主要内容,与会专家对《规划》进行了深入讨论,充分肯定了《规划》的内容,并形成了论证意见。

专家组认为,《规划》全面总结了“十一五”技术市场的发展成就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系统分析了技术市场发展的趋势、面临的发展机遇及存在的问题,重点阐述了技术市场“十二五”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体现了科技部“十二五”期间推动技术市场发展的部署和要求,对全国技术市场建设、加速技术市场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组建议,在《规划》中进一步体现技术市场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的战略地位,建立健全技术市场的立法和管理体系,根据各方面意见修改完善后,按程序报批。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专家论证会在京召

科技部门户网站2011年06月17日来源:科技部

近日,科技部高新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专家论证会。与会专家在听取汇报的基础上,经过质询和讨论,一致同意通过论证。

专家组认为,《规划纲要》结合国家高新区“十一五”的发展基础和国内外宏观环境的变化,分析了国家高新区面临的战略机遇,提出了国家高新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定位准确、导向明确,具有较强的前瞻性。《规划纲要》围绕新时期国家高新区的使命责任,结合所具备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孵化加速体系等方面的重点任务,具有较强的指导性与可行性。

专家组建议对《规划纲要》进行必要补充完善后,按程序呈报审批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发展规划》通过专家咨询论证

科技部门户网站2011年05月30日来源:科技部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科技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于2011年5月17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发展规划》咨询论证会,咨询论证专家组由重大专项相关领域的高层技术专家、管理专家和经济学家组成,组长由徐冠华院士担任。

实施重大专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一项重要任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重大专项规划工作,刘延东国务委员多次对规划战略研究和制定工作做出重要指示。科技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于2009年9月启动了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工作,组织专门力量深入开展战略研究、专题研讨和实地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历时一年九个月,集中修改30余次,十易其稿,形成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发展规划》(论证稿)。各专项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单位和专项总体组全力配合、积极参与了发展规划的研究制定工作,发展规划研究编制过程也是各有关方面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

重大专项发展规划围绕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加快解决重大民生问题,抢占未来国际科技竞争制高点、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科技经济有机结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十二五”重大专项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需求,提出了新时期重大专项实施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十二五”阶段目标和任务重点,制定了各专项技术路线图,提出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关键领域应取得的重大突破和预期重大标志性成果。通过重大专项组织实施,引领和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咨询论证专家组对重大专项“十二五”发展思路、发展目标、重大任务部署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同意规划内容,并提出了实施中要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落实专项间的衔接互动以及与其他科技计划衔接集成、加大人才支持力度等建议。

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财政部教科文司负责同志,各专项领导小组办公室、实施管理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各专项总体组组长或副组长,发展规划编制组专家等80余人参加了会议。

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十二五”发展规划专家论证会在北京召开

科技部门户网站2011年05月27日来源:科技部

5月6日,科技部农村司在北京组织专家对《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十二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进行了论证。科技部农村司王喆副司长出席会议并对论证工作提出了明确部署。他要求规划要站在加快县(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高度,突出前瞻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

来自科研单位、地方基层的科技管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知名专家组成的论证专家组听取了专项规划编写组的汇报,论证专家经认真审议后认为规划总体思路正确、目标明确、重点任务具体、保障措施针对性强,符合基层实际,具有可操作性,一致通过了规划论证。

第三篇:无锡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网络发送

锡办发[2006]45号

中共锡山区委办公室

锡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锡山区十一五科技发展

规划纲要的通知

开发区及东区党工委、管委会,各镇党委、政府,区各部委办局,区各人民团体,区直各单位,驻区各条线单位:

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将《锡山区“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锡山区委办 公 室

锡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6年6月7日

出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地位不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的发展态势,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我区经济发展、质态提升的先导性产业。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2001年的14.6亿元增长至2005年的16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从2001年的4亿元增长至2005年的32亿元。全区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新材料为主要特色,光机电一体化、能源与环保、生物医药产业为补充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群。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从2001年的13家增加到2005年的64家,其中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从4家增至13家。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骨干企业从最初的8家增加到12家,基地成员企业从36家增加到50家。2005年,锡山新材料产业基地(按基地成员企业口径)实现销售额达125亿元,利税12亿元,分别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29%、31%,新材料产业已成为锡山三大支柱产业之首,其对地方经济的贡献份额日益突出。

(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十五”期间,全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5年,全区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63%,超过了全市的平均水平,专利申请量增长势头强劲。2001年至2005年的5年间,全区专利申请量分别为99件、224件、301件、468件和917件。全区专利产业化产品占全区专利申请量的75%左右。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承担了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至2005年底,全区共实施1项国家“863”计划引导项目、10项江苏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70项省级以上火炬计划项目(其中国家级46项)、省级以上星火

“十五”期间,我区人才环境建设进一步优化,引才引智步伐进一步加快,人才服务领域进一步延伸,人才培育力度进一步加大。人才基本充足,专业门类比较齐全,层次结构也逐步优化,初步建成了一支素质较高、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的人才队伍。到2005年底,全区共有各类人才4.6万人,每万人中人才占有量达到1200人,占从业人员比重(人才密度)21.89%。

(四)创新载体建设取得突破。

“十五”期间,我区加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重点建设了无锡三江科技创业园、无锡清华同方科技创业园,建设总面积达14000平方米。与此同时,清华大学无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得到顺利推进,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全市首家专家服务中心在我区诞生。

通过市场和政府资源的有效配置,各类企业日益成为科技投入、转化与应用科技成果、吸纳与集聚科技人才的主体。以骨干企业为主体,相继建成和完善了一批工程技术中心。至2005年底,我区建成了2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0家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五)科技对农业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科技进步从工业向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延伸。“十五”以来,我区以大学和科研机构为支撑,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扶持优质水稻、奶牛、水产、花卉苗木、林果茶等新品种的引育工程,加强农业生态环保技术的攻关

件;授权专利272件,其中发明专利28件;新增销售收入36亿元,累计实现利税4.5亿元。

“十五”期间,我区科技事业发展虽然成效显著,但仍然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1、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相对不足。虽然全区科技研发投入逐年增加,但与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仍显得相对不足,特别是骨干企业的研发投入不平衡性较大。科技经费投入增长速度不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2、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有待加快。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水平仍然不高,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还不快,纺织、车辆、轻工业等传统产业改造的任务还非常艰巨,支撑传统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有待于进一步加大应用和创新的力度。

3、科技基础设施平台建设滞后。对科技基础设施平台建设的投入不足,无法满足创新主体在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各个环节的需要,创新资源有待进一步集成。

4、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高科技人才、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和具有较高水准的科技管理人才严重缺乏,不能满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的人才需求。

二、“十一五”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

“十一五”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大力实施“科教

4、基本形成发展规模化、服务专业化、运行规范化的现代科技服务体系。

5、合理配置科技人力资源要素,提高科技人力资源在实施科技发展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科技人力资源在创新中的核心作用。人才总量达到6万人。

6、深入实施“五十百千”工程。建设清华同方科技创业园、台商科技工业园、电子信息科技园、新材料产业园和农业高科技创业园五大重点创新园区,同时加快50万平方米“三创”载体建设;至少与10家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建立长期、稳定并富有成效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新增100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至少1000家企业有科研成果转化。

四、“十一五”科技发展的主要任务

“十一五”期间,我区科技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我区建设“两个率先”新锡山的要求,围绕新型工业化的标准,营造适宜科技创新的优良环境,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全面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推动我区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增强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发展特色高新技术产业。

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和环保等高新技术领域,积极培育新兴高新技术产业,以重点骨干高科

车载电子产品、全钢半钢子午线轮胎、铝合金汽车轮彀、液压与传动元件等汽车关键零部件产品、高档摩托车及其配件、沙滩车、锂电池电动车、高效热交换器、大型路桥工程用减震支座等。

此外在生物医药、新能源和环保等高新技术领域,依托无锡晶海氨基酸有限公司、无锡医用仪表有限公司、江苏新世纪机车有限公司、无锡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无锡瑞通电源有限公司、无锡金源环保有限公司、江苏聚慧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重点发展以下产品:系列氨基酸原料药、工业酶制剂及功能性保健饮料、医疗器械及其相关产品、半导体照明、家用中央空调等节能技术和产品、锂电池、太阳能并网发电等新能源技术和产品以及大型污水处理、火电脱硫装置、污泥固化等技术和产品。

要加强产业协作,培育拉长产业链,营造特色产业集聚高地。依托锡山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引科的良好势头,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发展高地。开放集成,借力发展,聚焦创新,二次创业,从招商引资、招商引科转向招研引智、创业、孵化,突出抓好电子信息科技园和台商科技工业园,实现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有机结合,在发展层次上与国家高新区接轨。同时以重点突破、整体提高、引领产业发展为原则,加强锡山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建设。实施新材料产业创新示范工程,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打响基地品牌,使锡山新材料产业基地成为全国电子信息材料及元器件企业创业的首选之地,并引领锡山其他产业的创新发展。

1带头作用,集聚各镇产业优势,整合全区科技创新资源,加快三江科技创业园、江苏晶石科技研发中心、江苏大为科技智能交通研发中心、锡山经济开发区软件园等载体建设,尽快在锡山城区范围内形成一块相对集中的科技研发孵化区域。

加快创业载体建设,充分发挥锡山产业特色,在开发区东部规划2000~3000亩地,建设以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为主的创业孵化区,引入“863”成果和其他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并加紧建设台商科技工业园、电子信息科技园和农业高科技创业园等重点创新园区。引导和推动7个镇按照本镇主要产业特色,利用已建或在建的标准厂房,有选择地转向建设为本镇特色的科技创业园区,如新材料产业配套创业园、安镇现代机车科技创业园、鹅湖彩印包装创业园(城)等。

(三)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围绕“高效、开放、生态”农业的建设,以推动农业产业化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主线,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重点围绕我区优势特色产业技术领域,突出抓好种养业品种选育、标准化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和安全生产技术等研究开发和转化应用,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建设。

制定农业产业布局规划,综合利用现有各类资源,加强优势产业的整合、扶持和延伸发展,构建全区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的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实施“品种、技术、知识”三大更新工程。依

(四)加强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围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改善生活环境,在生态环境、人口与健康、循环经济、人居环境、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坚持关键技术攻关、技术集成和工程示范相结合,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项目,加快实施社会发展科技示范工程。一是围绕人口问题,重点在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公共卫生安全、人口与健康等方面加强研究,建设多层次、现代化的社会安全防控保障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二是针对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废弃物和污染物控制以及提高环境容量或承载能力的紧迫需要,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为目标,开展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和技术集成研究,有重点地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研究节能技术和能源高效、清洁、安全开发与利用技术。选择重点产业和典型园区或区域,组织实施清洁生产技术、绿色工业技术应用示范,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示范模式。三是围绕环境问题,重点在环境污染治理、经济运行环境等方面加强研究,大力引进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限制高耗能项目的进入,重点支持节能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低能耗、高附加值产品在工业中的比重。四是围绕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关键技术的集成研究和科技工程示范,加强城乡居民住宅新能源利用与建筑节能关键技术、城镇和农村生

5推进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根据我区高新技术产业优势领域,合理布局,分类推进,集成支持,在磁性材料、药用氨基酸、化工添加剂、高性能微机、人工环境等方面重点培育一批省、市、区三级工程技术中心。加强政策引导,大力吸引外资研发机构落户锡山,推进外资企业研发活动的本土化,实现外资在产业转移的同时做到技术转移。

按照“整合、集成、共享、提升”的思路,进一步加强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和新材料电子信息平台、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为我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培训、咨询、文献检索、认证、维权代理、项目申报等现代中介服务。面向中小企业发展和科技创业需求,按照“业务特色化、服务规范化、机制市场化”的思路,鼓励发展科技评估、科技咨询、知识产权、成果推广等现代科技中介服务业。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通过招商引智、产学研合作等各种形式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我区创新创业,加强专技人才的继续教育。特别是根据我区产业特点,重点培养各类专业适用人才,为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六)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为重点,从舆论导向、政策激励、资金扶持等方面引导创新主体把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纳入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生产经营、市场运作和资产管理

72、贯彻落实有关政策,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扶持科技创新与人才建设的政策法规,深化落实我区《关于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推进科技进步的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锡山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示范工程实施意台见》等科技创新政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吸引人才来锡山创新创业;建立与财政收入相应增长的科技投入机制,加大政府对科技的投入。进一步优化政府科技经费投向,把投入重点转向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重大科技专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攻关。

(二)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加强产学研合作。大力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校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实施“借脑工程”,开辟“绿色通道”。

1、加强校企合作与交流。放大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牵引作用,以“一院七校”为重点,加强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为代表的拥有雄厚科技实力的科研院所、知名大学的合作,探索共建基地园区、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新型产学研合作形式。加快建设清华大学无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积极开展无锡锡山—上海科技“直通车”活动,开展与上海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全面合作。开展主题招商引科活动,组织好科企合作洽谈会,搭建科企合作交流平台。鼓励校企双方合作办教育。同时有组织、有计划征集区内重点规模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的技术难题,以我区专家服务中心专家为核心,定期组织专家“门诊”。加大对优秀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奖励力度,鼓励和引导企

9和配套服务,努力为“三创”载体建设提供更加优良的发展条件和创业投资环境,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构建完善信息化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快区镇两级信息化工程建设,加快企业信息化改造步伐,培育建设一批制造业信息化示范镇、示范企业,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企业资源计划管理、制造装备数字化等单元技术及适用的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帮助规模以上企业进行信息化流程改造,加强现代服务业信息化工程建设。三是构建完善科技咨询服务平台。加快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机制,拓展服务内容,帮助企业策划、申报各类科技项目、产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促进产学研联合。进一步发挥锡山专家服务中心、清华大学无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服务平台的联系纽带作用,为企业的科技咨询和技术服务打开常年绿色通道。四是构建完善人才开发平台。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念,深化落实相关文件精神,让人才特别是企业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鼓励现有重点企业加强对研发技术人员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并引导企业间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五是构建完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采取有效措施,开展知识产权“黎明行动”,帮助企业构筑保护创新成果的“防火墙”,营造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尊重和维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形成“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保护自己知识产权”的良好社会氛围。在群众中开展知识产权的宣传和法制教育,增强群众的知识产权意识;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12、建立科技创新决策顾问制度。组建由技术专家、企业家和政府领导等组成的科技创新决策咨询专家组,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进行技术可行性和应用前景的评估;发挥行业协会资源共享、维权自律和创新发展的作用,实行重大科技项目招投标制,改革计划项目的经费管理制度,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机制,建立科学的科技评估制度,积极扶持中介科技评估机构,逐步建立科研项目承担单位的信用制度。

3、加强全民科学普及。完善科普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科技、教育、大众传媒之间的协作,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创新文化,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科普投入机制,加强科普场所建设与管理。加强各级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技培训,抓好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的科学普及工作。充分发挥传播媒体的作用,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推广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形成“四尊四创”的良好社会氛围。

主题词:科技工作

规划纲要

通知

中共锡山区委办公室

2006年6月8日印发

(共印210份)

第四篇:中国观赏石协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中国观赏石协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中国观赏石协会是经民政部批准的全国性社团组织,起着联系政府与观赏石企业、事业单位和爱好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在全面分析我国观赏石文化事业发展现状和国际观赏石文化发展的未来走向,结合中国观赏石协会实际,制定中国观赏石协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中国观赏石协会的一切工作和活动,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自主创新、合理继承、科学弘扬、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把弘扬赏石文化、发展壮大组织、加强交流合作、推进市场繁荣、合理开发与保护观赏石资源,摆在整个观赏石协会工作的核心地位,为观赏石的展示、展销、收藏和鉴评,提供理论依据、技术支撑和法律保障,实现中国观赏石事业的健康有序跨越式发展。

中国观赏石事业发展要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发展壮大队伍,培育观赏石文化理念,全面提升观赏石业内人员和爱好者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促进中国观赏石事业可持续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坚持合理继承和自主创新,大力推动观赏石基础理论研究,形成一批重要创新成果,为中国观赏石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先导。

——坚持着眼当前,放眼长远。分轻重缓急地解决好当前中国观赏石业内存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增强发展后劲。

二、发展目标

中国观赏石协会“十一五”发展目标:

——把中国观赏石协会建设成具有相当规模的、运转有序的、广大会员与观赏石爱好者可以信赖的家园。

——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框架内,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行业自律准则,以石展为重点,合理规范观赏石的展示、展览、展销、拍卖活动,坚决杜绝造假和欺骗活动,丰富文化内涵,真正做到情趣收藏、公平销售,引导观赏石市场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普及观赏石文化知识,弘扬观赏石文化,培养造就一支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文化底蕴的观赏石队伍。

——建立观赏石鉴评标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文化、科学、道德素质高的鉴评师队伍。

——积极推进中外交流与合作,开展国际学术和赏石交流,扩大中国观赏石文化的国际影响,提高中国观赏石协会的地位。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观赏石基础理论研究

中国观赏石文化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融合中国传统儒、道和佛的文化精髓,是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创建观赏石理论体系,不是上述文化一般意义上的简单的继承和弘扬,而是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化和重塑,是从内涵到外延的不断创造和更新,树立新理念。

为了扬弃 旧义,探索新知,以创新的勇气直面难题,拟在“十一五”期间,就业内亟待解决的基础理论问题,如观赏石概念、观赏石的含义、观赏石的分类、观赏石的鉴赏和观赏石的价值观及其市场的未来走向等,通过举办专题论坛、网上研讨、报刊专栏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基础理论探索,力求形成一批创新性成果,为建立观赏石理论体系奠定基础。

(二)开展观赏石鉴评标准研究

观赏石鉴评标准研究事关观赏石鉴评科学化和规范观赏石市场的大事。协会将集各家于一体,组成专门的研究小组,对鉴评标准进行专题研究,制定中国观赏石鉴评标准体系。

第五篇:农发行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农发行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农发行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农发行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加快有效发展,构建和谐银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编制《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

一、面临的形势

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我行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支持和保护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产物。11年来,在艰难中起步,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经历了由综合性到单一性,再向综合性方向发展的支农历程。建行初期,完善了组织机构体系,基本实现了业务自营,在支

持粮棉油购销、支持国家扶贫攻坚和农村开发方面作了大量工作。1998年以来,坚持以收购信贷资金封闭管理为中心,认真执行政策,切实加强管理,初步实现了保本微利经营,比较好地履行了国务院赋予的职责,有效遏制了收购信贷资金被大量挤占挪用的势头,解决了多年来困扰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的“打白条”问题,推动了粮棉流通体制改革,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发挥了农业政策性银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7月份以来,按照中央的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以贯彻落实国务院第57次常务会议精神为主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行各项工作,明确了按现代银行要求打造农发行的思路,全面推进内部综合改革,把支持粮棉收购作为重中之重,审慎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等新业务,初步扭转了业务萎缩局面,信贷支农有了新贡献,体制机制有了新框架,风险防控有了新水平,经营效益有了新提高,队伍建设有了新进展,各项工作迈上了

新台阶,履行职能能力进一步提高。这些都为未来五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有利的发展环境。党中央明确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上升通道,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国民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政策性银行体制改革,建设现代政策性银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步伐将加快。粮棉购销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客户基础进一步改善,国内外市场联系更加紧密,影响市场不稳定因素增加,国家加强对粮棉市场的宏观调控。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加速,金融创新、引进与合作步伐加快,外部经营环境继续好转。总体上看,宏观环境和外部条件对我行发展有利。

发展中也面临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我行正处于并将继续处于战略转型阶段,当前业务范围比较窄,支农功能还不完善;现代银行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影响发展的体制性因素仍然突出;管理不够精细,基础管理和基层行管理仍存在薄弱环节;外部政策环境仍不宽松,企业改革滞后,客户资源整体素质不高,执行政策与防范风险的矛盾仍然突出;科技支撑体系比较薄弱,服务手段单一,金融创新能力不高,人才资源不足,人员素质和结构不尽适应发展需要,可持续发展能力还不强。

发展的关键时期。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行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今后五年是打造现代银行体制机制、实现科学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五年。我行必须增强使命感、紧

迫感和忧患意识,牢牢把握机遇,着力解决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突破发展的瓶颈制约和体制障碍,开创农业政策性银行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为今后的顺利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我行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立足科学发展,完善体制机制,构建和谐银行,不断提高我行的执行政策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和金融服务质量,全面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指导方针与主要目标

指导方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国务院第57次常务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策性银行办行方向,着力拓展发展空间,着力打造现代银行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实施科技兴行和人才强行战略,着力提高业务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有效发展,促进构建和谐银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行发展全局,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把发展作为治行理政的第一要务;坚持支农为本,把支农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有效发展的观念,确立科学发展的模式,努力走出一条速度较快、质量较高、效益较好的可持续的发展路子。必须把握以下原则:

——立足支持“三农”谋发展。要把扩大对“三农”支持作为业务发展的基点,围绕支持新农村建设,加大支持力度,优化支持结构,促进业务全面发展。

——立足集约经营快发展。要把有效防控风险作为业务发展的前提,注重发展质量,提高发展效益,坚持内涵与外延相结合、速度质量效益并重,推动经营模式向集约型转变,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立足市场运作图发展。要在贯彻国家政策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运用市场

机制,增强市场意识、创新意识、经营意识,按照市场规律运作,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确保取得良好的市场业绩,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国家政策意图和我行发展目标。

——立足因地制宜求发展。要根据东中西部各地经济金融发展状况、产业布局、自然资源和客户条件,制定符合各地实际需要和自身情况的发展战略,突出发展重点,扩展优势业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优先发展。

——立足改革创新促发展。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动力,革除影响发展的体制性因素,实现向现代银行经营管理体制的转变,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主要目标。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遵循政策性银行发展规律,按照金融体制改革要求,“十一五”期间要把我行建设成为符合市场经济需要、财务上可持续、具有一定竞争性的现代农业和农村开发性金融机构。建立和完善

发展空间合理、治理结构科学、体制机制健全、经营管理规范、操作手段先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政策性银行框架。着力提升我行的开发性金融功能,强化政策性金融职能,把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政策性、扶持性、引导性功能,提升到农村开发性金融的政策性、开发性、制度创新、战略导向、引领合力功能的新阶段和较高层次,把我行建设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和农村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平台。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管理模式,实行国家指定项目与自主经营的开发性项目分账管理、专项核算。要力争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业务有效发展。贷款领域、贷款对象、贷款品种更加多元化,贷款结构不断优化,支农功能完备,在执行政策、防范风险、提高效益的基础上,贷款规模稳步增长,到2010年,全行贷款月均余额达到9000/110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率/%左右。自主筹资功能进一步增强,融资渠道不断拓宽,融资品种更

加丰富,筹资和负债结构更趋合理,负债成本较低,到2010年金融债券发行余额达到3600/5250亿元,占负债总额的40/47%以上。

——效益明显提高。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确保实现国家政策目标。自主经营项目比重不断提高,经营利润明显增加,2010年达到36/47亿元,在加大计提拨备和消化历史包袱的基础上,每年实现一定的净利润。力争通过自主经营项目发展增加利润,弥补新增国家指定项目的亏损,尽量避免产生新的政策性亏损挂账。

——资产质量持续改善。风险防范化解能力不断提高,全行不良贷款总额与不良贷款比例逐年下降,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有所提高。

——机构队伍不断优化。机构数量基本保持稳定,机构布局更趋合理,二级分行经营管理基础平台作用进一步增强。员工队伍规模基本稳定,结构进一

步优化,建设一支综合素质较高、学习能力较强、富有经营活力与开拓精神、适应我行业务发展需要的员工队伍。

——构建和谐银行成效显著。人际环境和谐,工作机制顺畅,外部环境良好,基本形成“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绩优”的局面。

三、推动业务有效发展

推动业务发展转入科学轨道。我行业务发展,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既追求总量增长,更注重结构优化,既强调加快发展,又坚持量力而行,速度质量效益并重。在作好粮棉油收购信贷业务的基础上,近期以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企业贷款等业务发展为新增长点,中长期主要依增加农村开发性质的中长期项目贷款推动业务增长,逐步把农业产业化贷款和农村开发贷款整合为农业和农村开发性贷款业务,统筹考虑,稳健发展,努力确立我行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主导性地位。

坚持办好粮棉油购销储贷款业务。

解决粮棉油收购信贷资金是当前我行首要的政策任务。要准确把握粮棉油信贷业务的基础性地位,坚持把其作为业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国家粮棉油储备、最低收购价收购和调控性粮食收购等国家指定贷款业务,严格按照国家政策保证资金供给,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和保障粮食安全等作用。努力把国家指定收购贷款纳入国家账户实行封闭管理,专项核算。对自主经营的粮棉流转贷款,要根据企业风险承受能力择优积极支持。对没有符合贷款条件企业的县域或地,要通过支持政府指定企业,扩大流转贷款覆盖面。

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粮油加工企业贷款等业务发展。要把粮棉油加工贷款向农产品加工领域延伸,审慎积极地扩大市场份额和贷款比重。准确把握农业产业化、加工企业等贷款领域,及时把符合条件的贷款主体纳入支持范围。重点解决企业在原料收购、订单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短期流动资金需要,对技术改造、仓储设施和生产基地建设等所需的中长期资金,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支持。择优支持其他粮食企业发展。积极稳妥发展化肥、食糖、农膜等专项储备贷款业务。努力开办农产品进出口信贷业务,积极发展外汇信贷和国际结算业务。

努力拓展农村开发性信贷业务。要根据新农村1 2 下一页

下载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安徽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一五”发展实施方案(5篇材料)

    安徽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一五”发展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发展原则 “十一五”期间孵化器发展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及中国科技企业......

    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中广网北京4月4日消息 国务院2月9日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确定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背景与基础分析、战略选择、专项规划选择、制定行动计划、项目具体细节与举措、规划的准备实施与管理. 1.背景原则1.1规则编制背景1.2规则编制原则1.3规......

    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发展0000;立足于以中药与天然药物为主导的生产、经营、研发业务......

    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发展战略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发展0000;立足于以中......

    河南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河南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草案) “十一五”期间科技工作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以调整......

    科技企业孵化器工作汇报

    科技企业孵化器工作汇报 一、 航光科技企业孵化器基本情况(一)建设目的和意义一是积级响应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摇篮行动的号召,在“经营科技,孵化明天”的理念指引下,加大公共服务平......

    湖北省“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

    湖北省“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旅游产品转型、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体制创新的关键时期。为培植新兴支柱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