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育活动图片文字说明
酿溪四小“心存感恩、健康成长”德育活动文字说明
一、雅致的校园
01、校门上贴着的感恩教育对联“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乐学精神永在,感恩家庭感恩学校感恩祖国感恩之花常开”
02、小巧雅致的校园
03、酿溪四小本着“教育为人的一生幸福服务”的办学思想,开创进取,立德育人。04、05、“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孩子们从小立志成材,报效祖国。
06、“莲”洁而尊,廉洁文化进校园板报07、08略
09、学校编印的“爱,与我同行——我的教育小故事”一书,倡导“人淡如菊,言芬若兰;甘为人梯,乐以奉献”的教师精神。
10、学校编印的《青苹果、红苹果学生成长日记》引导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11、学校制做的“心存感恩、健康成长”感恩教育榜样生标志
12、教育局领导来校指导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特色工作
二、“心存感恩、健康成长”启动仪式
01、略
02、“心存感恩、健康成长”倡议书
03、学校工会主席与教师在“感恩是心灵绽放的花朵”签名幅上郑重签名承诺 04、学校副校长与教师在“感恩是心灵绽放的花朵”签名幅上郑重签名承诺
05、新邵电视台记者在拍摄学生签名现场
06、孩子们怀着感恩之心在签名条幅上认真地写上自己的名字
07、孩子们怀着感恩之心在签名条幅上认真地写上自己的名字
08、孩子们在高唱《感恩的心》,用歌声和手语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心存感恩、健康成长”感恩教育活动颁奖典礼
01、学校副校长在向孩子们诠释榜样生标志的内涵(标志的含义:徽章的主体图案由“栗山学校”(酿溪四小的前身)四个字的首个字母“L、S、X、X”四个字母变形组合而成。“L”变形为黄色的“人”形,象征我校“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黄色代表土地;“S”变形为两个绿色的月牙组合,亦象征着我们学校的孩子们像绿色的小苗在栗山学校这片黄土地上茁壮成长;两个“X”变形为两颗闪亮的红星,这是我们老师对孩子们的希望,希望孩子们长大后成为国家的栋梁,成为建设祖国的一颗颗明星;主体图案的上方为“☆☆榜样”,下方为“新邵县酿溪镇栗山完全小学”十二个字,再下方的三条绿色水纹,象征着奔流不息的资江河。)
02、学校教师亲手为榜样生佩戴标志
03——08、榜样生合影
四、“感恩情、寸草心”校园艺术节
01、孩子们在“感恩情、寸草心”校园艺术节升国旗仪式上仰望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 02——08、孩子们在为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献歌献舞,共度欢乐的节日
五、“感恩的心”校园合唱比赛
01、学校校长与副校长致开幕词并为孩子们献歌
02——07、孩子们用真诚的歌声和优美的手语操抒发感恩情怀
08、学校老师为孩子们献舞
六、“我的祖国”诵读比赛活动
01——04、孩子们用纯真、童稚的语言歌颂祖国
05——08、孩子们齐声高歌繁荣盛世,心中涌动着浓浓的爱国热流 09——
12、老师们在热情洋溢地“诵美文、歌祖国”
七、“心存感恩、奉献爱心”活动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老师和孩子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大爱无疆”
01、孩子们真诚地为灾区人民祈福
02、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在大会上发出倡议03、04、学生代表上台捐献爱心款
八、“心存感恩、缅怀烈士”红领巾远征暨清明祭扫活动
01、老师和孩子们为“新邵七子”和除冰英雄默哀
02、远征
03、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孩子们在烈士墓前庄严宣誓
04、孩子们为烈士擦拭墓碑
05、各中队开展“心存感恩、缅怀烈士”活动
06、少先队大队长与学校领导交流
07、各中队开展“心存感恩、缅怀烈士”活动
08、邵阳电视台与邵阳晚报记者在采访我校学生
九、“运动、快乐,健康成长”学生趣味运动会
01、“球儿是小猪,我们赶着跑”
02、“腾空而起,我心飞扬”
03、“让我们抱着心爱的球儿飞奔终点”
04、“头顶着书本,真的有点‘行路难’”
05、“使劲,往后拉,决不松懈”
06、“看呆了吧,溜溜球在我们手里多乖”
07、“我们准备好了,发口令吧”
08、“我们一起跳,多开心”
09、“上下舞动的踺儿,是我快乐的童年”
十、快乐的建队日庆祝活动
少先队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
01、在激扬的鼓号声中,出旗。
02、学校校长致辞
03、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讲话
04、老队员为新队员佩戴红领巾
05、新队员宣誓
06、学校少先队大队干部诵读《我们是光荣的少先队员》
07——
12、老师教孩子们佩戴红领巾
08——
15、老师教孩子们行标准队礼
16、少先队大队长领唱《感恩的心》
第二篇:图片说明六年级
图片说明:
白富安,高级教师,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82年9月参加工作,担任村小学校长,负责
村小学全面工作;主教四年级数学等学科,任四年级班主任和中队辅导员。
罗有顺,一级教师,本科学历,1991年12月参加工作,担任村小学教研组长,协助村校长
抓好学校工作,负责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主教一年级语文等学科。
李晓海,一级教师,本科学历,中共党员,1999年7月参加工作,担任村小学少先队大队
辅导员,负责学校德育、三生教育,少先队工作,主教六年级语文等学科。
陈永才,二级教师。本科学历,1997年7月参加工作,负责学校安全专管和国旗班的队列
训练,主教六年级数学等学科。任六年级班主任和中队辅导员。兼学校工会小组长。
罗凤仙,一级教师,大专学历,1984年3月参加工作,主教一年级数学等学科,任一年级
班主任和中队辅导员。兼“一补”管理工作。
刀孝美,一级教师,本科学历,1976年7月参加工作,主教二、三年级语文等学科。任二
年级班主任和中队辅导员,兼村小学妇女小组长、学校女生指导员、图书室、家校管理等。
董文慧,二级教师,本科学历,1999年7月参加工作,主教二、三年级数学等学科,任三
年级班主任和中队辅导员。
雷发安,二级教师,大专学历,1996年11月参加工作,主教四、五年级语文等学科,任五
年级班主任和中队辅导员。兼教仪室管理和学生营养餐管理“一补”管理。
杨忠勇,二级教师,大专学历,1984年9月参加工作,负责村小学后勤服务工作及“三免
一补”经费管理工作,主教五年级语文等学科。
刀绍兴,临时工,初中学历,主要从事食堂烹饪工作。
刀绍安,临时工,初中学历,主要从事食堂烹饪工作。
第三篇:改进图片说明词
改进图片说明词
新闻图片是现代报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宣传教育、传递信息和娱乐欣赏等多种功能。特别是不断掀起的报业大战,使不少报刊采用图片的数量越来越多、篇幅越来越大。而这些照片,却从未跳出过其背后的那只“手”———文字说明的“乾坤”。这是因为,“没有文字说明的照片一钱不值”,“文字说明承载着图片不被曲解和历史不被歪曲的重要作用”,“文字说明扮演着提升图片新闻价值的角色”,“文字说明还承担着解释图片所示不明和补充图片所示不全”的重任。
从我国新闻报刊近年刊用的图片来看,图片的视觉冲击力、信息承受量虽然不断进步,但它的新闻性和文字说明,确实令人不敢恭维。相当数量的图片和文字说明根本没有新闻性可言。特别是文字说明,疏失之处随处可见。有的表述不清,有的逻辑混乱,有的缺少新闻要素,有的甚至“驴唇不对马嘴”等等。
笔者对常看到的一些报刊上图片的说明写作作了一些粗浅的分析研究,目的仅在于提醒从事新闻摄影的同志抓住背后那只“手”,让图片的新闻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图片说明的结构
图片说明的结构,从大的方面可粗分为单幅式结构和多幅式(即成组图片式)结构。但随着我国报刊事业的发展和读者阅读信息出现的多元化需要,又可将图片说明细分为以下3种结构:一是文配图,以图为主以文为辅结构;二是图配文,以文为主以图为辅结构;三是图文并重,可合可分结构。
文配图,以文为辅结构。这类图片留给说明的空间非常狭小,大则容纳一两百字,小则几十个字,说明通常只写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告诉读者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第二层意思是向读者介绍新闻背景或综合情况。例如:“5月2日,一位墨西哥农民在不断喷发水蒸气的波波卡特佩特火山脚下驾驶拖拉机耕地。今年年初以来,距墨西哥城以东65公里处的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喷发急剧增多,白天以水蒸气为主,夜晚则常以砂石和火山灰大量喷出”(据1999年5月26日《解放军报》)。使用这种结构时,一般不能颠倒次序,一定要先说图片上是什么或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然后再介绍它的背景。
图配文,以文为主结构。这类图片说明的文字可长可短,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图片配通讯、配消息、配报告文学等等,它的结构一般更为简单,即在配文发表时,在其下方注明“这是什么”或补充一下文字中未涉及的视觉信息即可,一般不需再交待背景,因为大量的新闻信息都在文章中交待了。如《深圳商报》2000年3月4日一版通讯《鹏城刮起保尔旋风》所配照片:“昨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剧组来到大家乐舞台与鹏城观众见面,乌克兰演员被万分热情的鹏城人紧紧围住,纷纷请他们签名留念”。
文图并重,可合可分结构。这类图片说明的特点是文图合璧,锦上添花。它的文字一般较长,内容丰富,变化较多,且要求有一定思想深度,既需要表层的材料,更需要深层的探索,常见于几张或者几十张为一组或一主题的组照。它的结构一般由标题、总说明和分说明组成,标题统领思想,总说明统领分说明。标题要求简洁、新颖、信息涵盖面大,新闻性强,富有感染力。如《“微笑列车”送来微笑》(《中国青年报》2000年3月3日三版)、《“点子大王”何阳被捕》(《中国青年报》2000年2月16日一版)。总说明词的种类也相当多,写法主要依赖个人的才能。可以将其写成一篇倒金字塔式的标准新闻,也可以将其写成严谨的介绍性文字;还可以将其写成自由活泼的散文、报告文学、新闻综述等。分说明服从服务于总说明,也必须从细化、深化总说明的角度简要说明总说明中涉及到的新闻要素,而且不能重复总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无论哪种结构的图片说明,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应依照服务对象的需求而变化。
图片说明的语言
在某种程度上,图片新闻价值的大小,一半取决于画面语言,另一半取决于文字语言。文字报道可以没有图片,但图片报道不可以没有文字语言。出色的图片说明,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不但能增强图片的新闻性、可读性,把读者的思想牵引到新闻发生的地域,而且能增强它的新闻价值和艺术感染力,使图片落版生翼,自由飞翔于编辑和读者的视野里。
一些本来不错的新闻照片之所以错过发表的机会,除了新闻时效性差之外,主要存在着一些语言表述方面的问题:
一是内容空洞。如:“某单位紧密联系实际,采取有力措施狠抓‘三讲’教育,取得了可喜成绩,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图为„„”“连续两年被集团军表彰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的某部根据现代化战争特点,不断探索新的训练方法。这是„„”读了这样的说明,会给读者留下什么呢?无论图片拍得多么出众,留给读者的只能是一片空白。
二是拖泥带水。有些摄影者写说明喜欢绕弯子、戴帽子,生怕说漏了荣誉。如“驻XX高原,曾在XX战斗中攻下了XX高地,被XXX授予XX称号的某部”如何如何,又取得了哪些成绩,受到了哪里表扬等,洋洋洒洒写了数百字,把图片上有的和没有的都不厌其烦地说了一遍,让人看了感到既累又乏味。
三是时态混乱。有些照片说明不是用现在时态直接写照片中最明显的动作,而是先交待背景,后表述正在发生什么,如:“在前天举行军事演习中,‘红军’部队正在向‘蓝军’阵地发起进攻。”看了这样的说明,会让人反问:既然是“前天”举行的演习,怎么又是“正在”发起进攻呢?
四是画蛇添足。有些报刊发表的图片其文字说明中倾向性很强的用词和描写观点性的语言是比较多的。如“这位美丽的姑娘微笑着说„„”“杀人犯XXX在上海被捕„„”姑娘长得美不美,微笑还是悲哀,读者从画面上一眼就会看出来,不需要再用语言重复;还没有经过法庭审判,你怎么知道他就是杀人犯呢?直观画面表达的内容,还是留给读者自己去完成为好。
其实,图片说明的语言风格和表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表述形式有:导语式,即像写消息导语那样,简要告诉读者某时某地发生了什么,结果如何。设问式,这种形式一般是故意向读者卖关子,问照片上的人是谁,干什么的或者能干什么等,然后再作回答,以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如“整天操枪弄炮的战士能跳交际舞吗?”;悬念式,即先给读者一个疑问,然后层层“剥笋”,解开开始留给读者的疑团。记录式,即将摄影者所见所闻原原本本记录下来,不作任何分析和评价。还有故事式、散文式、通讯式、综述式等常用于专题组照的说明等等。无论用哪种表述形式,语言都得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要真实准确。不能单纯为追求生动、典型而夸大其辞歪曲事实,更不能脱离图片而另说一套。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写图片说明必须如实叙述拍摄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新闻背景等,必须一是一,二是二,不能“假传圣旨”和“谎报军情”,不仅人名、地名要准确无误,所报之事也必须有根有据。另外,用词也必须准确无误,如党纪与政纪、法律与纪律、罪犯与被告、国外与海外、第一与之
一、个人利益与个人主义等,如果不加斟酌就用上,就会严重损害新闻照片的真实性。
其次要生动活泼。生动的目的是为了吸引读者,感染读者,变抽象为具体,化繁琐为简明,给新闻图片注入永久生命力,使读者对图片上的人和事过目不忘。1992年《中国青年报》刊登的一幅皈依佛门的小僧人的照片之所以让人记忆犹新,正是因为那生动的说明语言:“这张照片从定影盘中还没捞出来,就被我女儿问住了:‘这小孩是庙里的吧,他想爸爸妈妈吗?他想回家吗?’女儿与照片上的小僧人年龄不差上下,还不懂什么是宗教信仰,更不晓佛门法事,只有一颗纯洁无暇、不可泯灭的童心”。看完这段只有91字的说明,再看看图中小僧人那无可奈何的神情和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作者与读者的感受便在瞬间沟通,并产生强烈共鸣。另外,生动的说明语言还会“救活”一些因种种原因造成不理想的新闻图片。1989年秋天,我随徒步拉练部队采访时拍摄了这样一个镜头:前景是一个写有“野营十不准”字样的军用背包,背景是汗水浸透了衣服的士兵在小憩。由于当时天阴、环境杂乱,拍出来的画面很不理想,严格地讲,根本不符合报纸制版的要求,可是我不甘心,就在说明词上开动脑筋。几经琢磨,依据实际情况写出这样的说明词:“口渴了,想伸手去摘一只路边随处可见的柿子;脚打泡了,想躺在群众的麦草垛上美美地睡上一觉„„不行哎!背包上写着呢!”最后,又给照片说明配了个题目:《背包提个醒》。这张照片不但被《解放军报》在显著位置刊用,图片说明的语言风格还在全军新闻摄影研讨会上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和推广。
三是要精炼明快。必须高度概括,力戒空话废话,不拖泥带水。既要炼意,在内容上下功夫,又要炼句、炼字,尽量做到“篇无累句,句无累字”。如美联社报道我国国庆50周年大典阅兵的一幅照片说明:“空中加油—天安门前进行国庆阅兵。图为由“轰六”改装的空中加油机和两架歼八2型战机飞过天安门上空的情景。”48个字包含了很多信息量,一字难去。
四是客观公正。新闻摄影大都是关心社会、关心人的命运的,重在揭示“事件对人的影响”及“人们的现实生活环境”的全面性和深刻性,所以,如何遣词造句都得细细推敲,摄影者绝不能把自己的偏见和错误判断强加其中。应该以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客观公正地讲述事件及其人物及其消息的来源。
图片说明的细节
图片说明,除了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解释图片拍摄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背景等基本内容外,还应有一些生动有意义的细节。因为细节是揭示图片深刻思想内涵的桥梁和纽带。图片说明有了生动的细节,往往会使之产生意想不到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因为鲜活的文字细节,能够适应读者、取悦读者、打动读者。《北京青年报》曾委托调查公司对现代报纸发表的新闻照片作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读者喜爱“动感强,细节多”的新闻照片。其中的“动感强”主要靠画面来表现,而“细节多”恐怕还得辅以文采飞扬的文字说明来表现。
那么,图片说明的细节来自哪里?
来自深入采访。图片说明一般都是由摄影者自己完成,因为他们是图片所反映事实的目击者,最了解画面的内容,所以,摄影者在运用好构图、用光等摄影技术的同时,必须对新闻事件中的人物、背景及事物的来龙去脉进行深入细致的采访,不能因为“抢镜头”而忽视了现场采访和搜集必要的、用以形成文字的详细资料。
据《中国摄影》杂志介绍,美国的摄影记者对图片说明的细节异常着迷,运用时常常不惜工本,不像我们的一些摄影记者,快门一摁就走人,疏于挖掘照片背后的故事。人家把图片说明也当艺术来创作,鲜活的细节随处可见。如报道夏威夷火山爆发的图片说明在描写火山灰之多时说:“在不到一个小时里,乔丹已经是第五次用吸尘器清理飘落在房间里的火山灰了„„”又如揭露养老院不善待老人的新闻图片说明中的一个细节:“老人们有时不得不吃因时间太久而变硬的面包,面包渣儿掉在木质地板上时能听到相撞的声音。”试问,如果没有深入细致地采访和观察,能有这些流动的形象和生动的细节吗?
来自深入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只有体验过被摄人物的生活,才会拍出有思想见解的照片,写出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细节,特别是专题摄影,如果不能深入观察体验事件所涉及人物的生活及思想感情,是不可能写出鲜活细节的。如《解放军画报》报道徐洪刚的专题《热血正气化春风》总说明中的一个细节:“罪恶的魔爪伸向纤弱女子,徐洪刚挺身而出,同4名歹徒殊死搏斗,身上连中14刀,肠子流出体外50多厘米,但他仍用双手死死抱住歹徒的腿不放„„”;又如《人民摄影报》1999年10月13日第六版,报道国庆阅兵背后专题《五十年等一回》总说明中有两个细节:“刚进阅兵村时,有不少女兵吃不下饭,可一周训练下来,一个个狼吞虎咽,有天晚上吃包子,最多的一人吃了12个„„”;“在这个‘村’里,大约有100多人的妻子在‘十一’前后临产,可她们的丈夫无暇顾及自己的小家,更无法陪伴爱妻度过痛苦而难忘的时刻,只能把全部情感寄托在为孩子起什么名字上„„大伙相约:如果生女孩,就叫国庆,生男孩就叫阅兵。”前一个细节表现出训练强度大,后一个细节表现了训练间隙军人丰富的感情世界。来自勤学苦练。“梅花香自苦寒来”。不勤学习,不勤练笔,是写不出让人“眼睛一亮”、“心头一动”的好细节的。“文字是指向照片背后的语言手指”,缺乏细节的图片说明是苍白的,因为它没有完全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感情,就得钻钻文学艺术的殿堂,感悟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意大利杰出的艺术家米开朗琪罗为他的一幅睡觉人的雕刻作品配上了这样的说明:“只要世人还有苦难和羞辱,睡眠就是甜蜜的,要能成为顽石,那就更好。一无所见,便是我的福气;因此别惊醒我。啊!说话轻些吧!”这样的说明,似乎写活了他那幅睡觉人的作品。我想,艺术都是相通的,我们写图片说明,也应该学学艺术家的语言,多写让人“眼前一亮”、“心头一震”的语言。如《人民摄影报》2000年3月1日第12版《为了笑容更轻松》摄影报道中文字说明的几句话:“落落笑着,搂着婆婆的脖子,让人觉得有说不出的灿烂”;“这孩子给村子里添了生气,‘落落’‘落落’被叫得满村都是”;“婆婆哭得撕心裂肺:‘他哪怕是片落叶,落到我的窝窝里,就不能让别人拿去’”等等,正是这些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打动了读者。
另外,写图片说明,还有一个细节需要注意,即在介绍图片上的一般人物时,要在姓名后面加上括号,括号里再写“左几”、“右几”、“几排左起第几”等。当然,如果是著名人物和只有一个人时,这种介绍就显得多余了。
第四篇:拓展训练项目操作及图片说明
拓展训练项目操作及图片说明
穿越电网
穿越电网项目介绍:
一个团队站在一个蜘蛛网绳的一面,通过数量有限、大小不一的网口,在不能触网的规则下,通过网口将团队所有人员输送到网的另一面 穿越电网项目目的:
充分体现团队的领导力,沟通协调能力,工作的计划与严谨性时间与效率的控制,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具备在规定时间内调动各种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
踏笼飞渡
项目介绍:
此项目由连绵起伏的浮箱和摇晃不定的竹笼组成,极大地考验训队员的体能和意志,参训队员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坚定不移,才能顺利通过。项目目的:
此项目极大的考验参训队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勇往直前、挑战自我的坚定信念和互相支持、相互配合的团队协作精神!
极速时限
极速时限 小组成员通过集体的沟通与协作,在最短的时间内按顺序拍完圈内(15~20M围成圈,3M直径)1—30数字卡(1寸正方形)上的数字。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教练会不断加大难度与变化挑战规则。(本科目让学员明白竞争的残酷,要有信心、勇气,敢于面对社会现实残酷压力)
五环滚木
项目介绍:
本项目属于毅力类项目,由翻板、滑竿、360度旋转的滚木和水中吊环组成四重障碍,是笑翻天乐园水上乐园的难度项目,也是园区里较高难度项目之一,需要有坚强的毅力、良好的胆识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才能过关,准备好了吗?出发吧!项目意义:
考验队员的坚强毅力,良好的胆识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安全事项:
小心脚下360度旋转的滚木,吊环锻炼人的臂力。如不小心落水,请立即从水中站立,切勿蹲着或者躺着,以防溺水。限制条件:
方向限制,请勿同时从两个不同方向游玩。难度指数:★★★★
孤岛求生
情侣桥/同心桥
情侣桥项目介绍:
此项目由两条长约50米的铁链组成,参训两队员各站一条铁链,携手并进,要用两人在思想、肢体、心理的多重配合协作下才能完成。项目目的:
我们日常的许多工作没有办法独立完成,需要别人的帮助,资源的利用。获取别人帮助的前提是要拥有足够的信任,相信自已和相信别人同等重要。这个项目要两个人配合好,相互扶持,以保平衡,合作通过。
S桥
项目介绍:此桥呈现S形,倾斜可达60度。只要顺利从桥上通过,就算完成该项目。项目目的:.锻炼控制身体的能力和你应变的能力,还有你大无畏的勇敢精神。
看到这么多落水镜头,是不是感到有点害怕,有点畏惧这个项目,是不是在怀疑自己过不去。这个项目不难,只要你掌握其中的技巧,在加上自己的勇气和信心,就一定能够成功。要充分相信自己能够完成这个项目。
红军桥
项目介绍:本项目由8根铁链组成,晃度很强,稍有不慎就会踩空掉到水里。难度指数:★★★★
项目意义:考验队员的坚强毅力,同时也体验当年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的精神。
安全事项: 小心脚下踩空。人数限制:10人
挑战桶
项目介绍:本项目由8根铁链组成,晃度很强,稍有不慎就会踩空掉到水里。难度指数:★★★★
项目意义:考验队员的坚强毅力,同时也体验当年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的精神。
安全事项: 小心脚下踩空。人数限制:10人
水上秋千
项目介绍:本项目属于方法类项目,由摇摆的秋千组成,只要方法得当,你会享受水中秋千别样的感受。难度指数:★★★
项目意义:考验队员在艰难中不断总结寻找更好方法的重要性。安全事项:注意撞头 人数限制:5人
时来运转
项目介绍:本项目是由两人配合站在桶上共同完成的项目,两人有一个不配合是很难完成的。难度指数:★★★★★ 项目意义:考验队员的协作配合精神。安全事项:禁脱鞋,防对撞,绳抓紧.人数限制:2人
第五篇:新闻图片说明的写作艺术
新闻摄影写作常识与技巧
(新闻知识汇编)
县委宣传部 石峰 2011年3月 新闻图片说明的写作艺术
图片的自我评价
看到一幅作品的第一眼时,注意体会一下你的注意力落到画面的那个角落。这需要一些训练。非常值得训练训练。同时问自己几个问题:
1.吸引我的第一注意力的,是不是照片的主体? 2.吸引我眼神的是什么?
3.我的眼睛下一步要看什么?为什么?
4.主体聚焦和曝光正确吗?如果不是,有没有理由要虚焦,在这幅照片里这样做是否有必要?
5.背景聚焦清楚吗?曝光正确吗?如果没有,对这幅作品时有利还是不利?
6.主体和背景的颜色看上去自然吗?如果不自然,对照片有利还是不利? 7.照片看上去很平还是有些(景)深度?真实吗?不真实的话,对照片有利还是不利?
8.主体在照片中的位臵是不是特别吸引人,或者这样构图分散了你的注意力?总的来说,这样构图对照片有什么样的影响?
9.图片所要表达的或是要冲击的表现出来了吗?
10.照片剪裁的宽些或者紧些有没有帮助?拍摄角度不同会不会有帮助
新闻图片说明的写作艺术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文字说明:‚某地十分重视某项工作,自什么时间开始做,至今已取得多少成果,图为某项工作的现场。‛从深层讲,这不是新闻意义上的图片说明,只是‚看图说话‛。那么图片说明如何才能符合新闻规律,做到生动形象、回味无穷呢?
文字说明必须加深新闻图片的意义
文字说明要围绕图片展开,不能离图万里,同时,又要图文并茂,忌讳就图论图。要做到这一点,从文字上说,有三个方面:
a、对图片内容的延伸。也就是弥补形象语言的不足。如两人谈话的图片,谈什么,就要用文字补充介绍。又如,一张打电话的图片,如果不用文字交待其新闻意义,就不成其为新闻图片。如典型人物的事迹和简历非文字代替不可。
b、对图片内容的强调。也就是用带有感情色彩的文字重复形象语言,使图 片更具冲击力。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我3位新闻工作者牺牲,在反映悼念活动的照片中,《湖北日报》‚烛光悼念‛这幅照片(载1999年5月13日),不仅画面悲壮,且文字说明中运用‚自发‛、‚隆重‛等形容词,提升了同仇敌忾的气氛,使照片增色不少。(在一些特殊的新闻事件发生时,用带有感情色彩的文字重复形象语言,能使图片更具冲击力。但这一般只适用于能引发民族情感的重大事件,如果在日常新闻中动辄使用,会使以报道事实为己任的新闻失去其公允性。)
c、对图片内容的评论。也就是阐述图片的意义。这有两个方面:一是现实意义,如《湖北日报》1999年6月14日的组照‚种田还得讲科学‛文字说明中,有这样几句:‚同样的地,由于种子的科技含量不一样,产量竟相差200公斤,收入也相差200多元,由此可见种田还得讲科学。‛这就是对图片反映的现象的评论,也表明编辑发这张图片的目的。二是展望式评论,如有一张题为‚木偶戏表演‛的照片(见《黑镜头》第六集)描述孩子们看演出时的兴奋表情,文字说明为:‚他们那一双双眼睛简直是奇迹,是他们代表了巴黎,他们才是巴黎的象征和希望。‛把图片上的形象意义和未来用文字联系在一起,升华了照片主题。
说明文字与图片相比,要具有不可替代性 具体表现在:
a、事件过程,也就是新闻中的‚五个W‛,这是图片画面无法描述必须用文字表达的。但与文字新闻不同的是,图片说明必须简炼,突出与图片相关的内容,用白描手法简要勾勒,舍弃繁杂的主题和无关的枝节。
b、背景说明,是使图片立起来的关键,有新闻意义的背景,可使图片在相同主题中脱颖而出,背景还可强化图片的故事性、对比性,使其丰满起来。c、意义阐述,用来深化画面,升华主题,使图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得到充分体现,图片也可由平面走向立体,赋予更深的含义,由此也更具感召力。
d、画面交待,也就是指代画面和解释画面。指代画面,即平常的方位提示(某某位于左二)。解释画面,是对画面上的某些读者不了解的物体进行说明,如新产品、新工艺的特性,也用于对黑白图片的颜色说明等,总之,是在不违背新闻事实的前提下,让读者更好地欣赏图片。
贵在画龙点睛,力避画蛇添足
图片说明文字较短,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准确地表述,是一门艺术。图片说明写得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写得不好便是画蛇添足。写好图片说明要做到: a、深入采访,这是摄影记者的基本功。现在有些摄影记者很注重画面艺术,讲取景、讲用光,这无疑是对的,但是只会用镜头讲话,不会用笔头讲话的摄影记者,不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摄影记者。只有深入采访,尽量占用材料,才能在提炼主题、选择角度等方面游刃有余。
b、求短求实。这是写作的基本要求。要写好一二百字的说明,不很容易,要求突出主要事实,语言简洁明快,内在逻辑严密,文法通顺达意,叙述生动有趣。突出主要事实,要做到围绕照片所反映的事实进行阐述,对与照片无关的事实予以舍弃,对照片已经体现的事实略而不写,着笔于能丰富照片内容的 c、语言简洁明快,就是要求照片文字说明简练,多用短句,少用定语、状语、补语过多的句子,不用生造的词句,尽量不用需要在文内注释的缩略词语,如交通建设上‚四纵四横‛项目等。只要图文及义就可,不必叙述跨度太大。
d、照片文字虽短,但必须逻辑严密,文法通畅。目前,在照片说明中逻辑方面的错误有:前后自相矛盾,文图内容不符,主体中途转换,造成照片说明不通,影响效果。照片说明的文法必须通畅,才能使人读得下去。现今****上常见的错误有:缺少主、谓、宾语,错打标点符号,用词夸张失当等。
e、图片说明要生动有趣,要使画面跳跃起来,活起来。杜绝图片说明中的八股模式,尽量少用或不用‚图为‛、‚体现了‛、‚表示‛、‚这是‛之类的苍白词语。《湖北日报》上有一幅李铁映考察我省的照片,说明很有特色,其中有这样一段:‚李铁映亲切地说:‘只你一个人,够累的。你不要拍我。看,祖国的山河多壮丽,真漂亮啊!应把大好河山拍个够!来,给我———’于是,他接过电视台记者肩上的摄像机,拍摄起来……‛这段图片说明,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与画面相互辉映,令人为之动情。
总之,写好图片说明,做到画龙点睛,比文字报道要求还高,因为要在百余字内达到文脉清晰、文字优美、准确和意思完整等要求,的确是不容易的。正如一位外国新闻工作者所说,图片说明在某种程度上,是我们每天写的最重要的文章。虽然难,但每个摄影记者必须时刻为之努力,才能使新闻图片在报纸版面上具备应有的感召力和冲击力!
漫谈新闻图片说明词的写作
新闻摄影是形象与文字的报道形式,新闻图片主要依靠形象说话,但是,形象语言也有不能完全表达事物意义的局限,这就需要通过简短的文字说明加以补充。新闻图片文字说明的作用,不是重复受众已经目击到的画面形象,也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更非喧宾夺主地‚自我表现‛。随着新闻图片越来越受到报刊的重视,图片文字说明的写作也受到更多的关注。许多抓住要领,特色鲜明的文字说明成为优秀新闻图片不可缺少的点睛之笔,但也有许多报道员因没掌握文字说明的写作要领,导致说明词含糊不清,从而影响了新闻图片的质量,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四点问题:
一是空洞乏味,令人生厌。
些说明词洋洋洒洒一大段,可其中除了单位是具体实在之外,其余文字要么是****口号,豪言壮语,要么是‚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大力度,严格管理……‛等等,空洞的说教让人厌烦;有的文字说明没有紧扣图片,而是讲一打通大道理,绕半天弯子,最后才介绍‚图为……‛,让人如雾里看花,似懂非懂,反而对图片的真实性产生怀疑。说明词写得如此空洞乏味,究其原因不外乎是文字功底薄弱,平时写文章空话套话说惯了,试问空话里怎么会有新闻呢,可想而知此类稿件肯定要惨遭淘汰。
二是乱贴标签,缺乏说服力。
有的图片说明与新闻图片没有内在联系,纯粹是贴上去的标签。这使人想起儿童画中的一个名词——‚儿童画的自白‛。小孩子在画画时尽管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是由于没有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力不从心,只得一边画,一边说,借助语言来表达他想画的内容。这种现象被研究儿童画的专家称为‚儿童画的自白‛。打个不妥当的比喻,我们有些新闻图片的说明,很像‚儿童画的自白‛。图片表现不出作者想要表现的深刻的思想内容,于是只好用‚自白‛的方式去解释。此外,我们有些报道员往往习惯于一种‚精神‛下来了,图片马上跟上去,作上面‚精神‛的‚实证‛。这种‚口号、数字加图像‛的印证、图解式‚新闻摄影‛统治报道员已经多年。如果不踏踏实实地在基层调查研究,发现现象,而指望带着某个精神下去‚按图索骥‛,那就非常容易落入图解式的窠臼,在拍摄方法上陷于观念出发的摆布,在文字说明写作上也就少不了乱贴标签。
三是张冠李戴,弄虚作假。
有的报道员上稿心切,造假有方,手法多变。有的拿旧照片填上新内容,在时间、地点上动歪脑筋,把年前说成‚日前‛,把彼地说成此地。有的张冠李戴,弄虚作假,明明是一个镇发生的事,偏偏无限扩大说成一个县、市的做法。更有甚者移花接木,运用电脑修改图片,企图借助高科技的制作技巧坑蒙编辑和读者。对于此类行为我们应坚决站出来‚打假‛,每个报道员都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不写不拍假新闻。
四是模式化,表达不够生动。
翻翻报纸,现在有的新闻图片的文字说明太干瘪,八股味太浓,许多说明词大都是一副‚老面孔‛:‚XX单位怎么怎么,取得什么什么,图为X月X日他 们在做什么‛。
当然,新闻要素齐全的文字说明是必不可少的,但应该穿插一些灵活多变的文体格式,甚至要大胆创新,比如有些图片说明能否和‚图为……‛告别,直奔主题,让读者一目了然。优秀新闻图片的说明往往就是这样。有一张《我打掉了你三架》的新闻图片,画面上,空军司令员王海微笑着伸出三个指头,对来访的美国加里布埃尔上将说着什么,流露出极自信的神情。照片的说明是:‚1985年10月4日,我空军司令员王海欢迎美国的加里布埃尔上将访华。他们两人在50年代美国侵略战争中曾是对手,此时相见,加里布埃尔说:‘当时我打掉了你们两架飞机。’王海说:‘当时我打掉了你们三架。’‛这张图片的主体人物只有两个,图片说明只有90多个字,但是它反映的地域跨度是中国、美国、朝鲜;反映的时间跨度是1950年到1985年。这么大的信息量,被浓缩在一张简洁的新闻照片和90多个字的图片说明之中。这样的作品,才有可能对读者产生较强的吸引力。
实践证明,改进新闻图片说明词写作已势在必行,虽说‚文无定势‛,但从实际出发,针对上述常见问题,写好新闻图片说明起码要注意两点:
一是尽可能短、简洁。图片说明就像是文字新闻的导语,要求以最少的字数突出图片记录的最重要的事情,包含必要的新闻要素。这就要求作者有较强的新闻敏感和较高的表达技巧,能紧紧抓住新闻事实的特点,像写新闻导语一样,言简意明,一针见血。我们在写图片说明时,要尽量斟词酌句,摒弃废话。好的新闻导语就是一则独立的新闻,图片说明词也应力求独立成篇。‚1939年10月,八路军在河北省涞源县孙家庄附近进行战斗,白求恩医疗站设在离火线不到5公里的小庙里。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在前线抢救中国伤员。‛从这段简短的说明词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依托图片内容,把新闻要素——5个W交代清楚,既是提出把说明词独立成篇的关键,也是写好说明词的关键。
二是图片的说明要用事实说话。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在撰写图片的文字说明中,必须实事求是,不可虚张声势。切忌在说明中大发议论或玩弄空洞无用的形容词。即使修饰,也应学会用事实来修饰,那会比美丽的辞藻更生动、有说服力。
图片说明中的事实主要包含两部分:今日新闻加新闻背景。一张新闻图片抓住的往往是新闻发生的一瞬间,现实生活的一个断面。在文字说明中补以必要的新闻背景,对增加新闻的可读性、拓深拓广新闻内涵有着极重要的作用。试看一条布达拉宫开始修缮的图片说明:‚世界海拔最高的古建筑群——西藏布达拉宫维修工程动工。这是这座1300多年前建造的巨庙第一次全面修缮。国家为此拨款千万元。‛由于说明中加入布达拉宫的地理位臵、建筑年代、耗资情况 等背景材料,使图片的新闻信息更加丰富。
此外,新闻图片文字说明还可以大胆创新,像人物对话、画外音、诗配图、一句话新闻等等形式,均可采用。要精选角度,挖掘深度,文字活泼,切实诠释出图片的深刻内涵。新闻图片文字写作如何改进还需要广大报道员群策群力,共同探讨,总之,准确、精炼、生动、有背景,是写作新闻图片文字说明的一般准则。
图片说明的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重点是图片,其次是说明。但是,如果为同一张图片写上不同的说明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美国加州大学**的试验表明,不同的说明会导致读者对同一张图片作出不同的理解,甚至完全相反的理解。可见,说明对图片意义的界定是决定性的,没有说明,一张图片可能会毫无用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说明和图片同等重要。
有一张著名的新闻图片,表现的事邓小平会见以为女外宾,画面上宾主及陪同开怀大笑,气氛极为轻松愉快,这就是读者从图片本身能得到的所有信息了。这张照片的说明是:1986年,82岁的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回家芬兰总理**,当翻译误将82岁译成28岁时,宾主开怀大笑。说明的标题为:“翻译口误,宾主开怀”。如果没用这则图片说明,读者就无从知道当小品与谁会见、何时在何处会见这样的基本事实,更无从知道宾主如此开怀大笑的原因,也不会在了解原因后发出会心的一笑。没有这些一因素,就会形成信息传播中的盲点,造成信息链的断裂和理解的误差。
这个例子说明图片说明有三大作用:
1.提供画面不能提供的基本事实,如时间、地点、姓名、单位、作者等。署明作者姓名和单位,是为了说明图片的来源,向读者负责,是读者信任程度的参照因素
2提供画面不能提供的背景资料,如为什么、怎么样、意义何在、性质如何等。提供画面不能提供的趣味点和理解、欣赏的角度,为图片增色添彩。
图片说明的写作基本方法:
写作类型
在动笔之前,我们必须弄清一个根本的全局性的问题;读者对象,写作时间,用途。
读者对象,是青年、老年,是知识分子、普通百姓,是党政机关单位工作人员、普通市民,还是体育爱好者,等等。不同的读者对象决定了兴趣点和接受形式的不同,也决定了信息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
写作时间,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高潮、结束的过程。在时间发生时和在结束时写作,其内容、着眼点、表述和深度都不一样。在事件发生时写作则更多强调事件本身;在事件结束时写作,则要分析原因,提供背景资料。
用途。同一则说明,供报纸要简明,供杂志要深入,供电视要口语化,供展览要突出个性。
单张报道结构
单张报道图片说明一般只有2句话:第一句讲画面上正在发生什么事情,第二句讲与正在发生的事情相关的背景材料或做情况介绍。例如,“2003年12月25日,巴基斯坦警察正在拉瓦尔品第发生针对穆沙拉夫总统的爆炸事件的现场警戒。在一天的时间里,巴基斯坦发生了亮起针对总统的爆炸事件,造成30多人伤亡,但穆沙拉夫总统安然无恙。”这种两句话结构经过长期使用后已经被固定下来成为公式,连次序都很少颠倒。时态
第一个句子一定要用现在时态,讲明正在发生什么事,如上例中的“正在警戒”。第二个句子一般用过去时态,因为讲的是背景材料或已经发生的事,如例句中的“发生了”。除了为资料照片写说明时少用“因为”、“这张档案照片显示的是”这样的结构外,一定要避免使用“这是”、“图为”等字样。解释
图片中容易被读者注意到的东西原则上都应给予解释,不应让读者猜测。解释要尽量放在句子中,如某年某月某日,科学家正在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太阳黑子。其中“天文望远镜”就是对画面中物体的解释。如果物体是重要的新闻因素,就可以单独放在第二个句子中作为背景进行介绍,如这台天文望远镜直径达1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对一些读者不易察觉却有事重要或有趣的细节,也要指出来以引导读者阅读理解。有一张照片表现了一位公职竞选人因为忙于竞选而磨破了鞋底,这个细节就需要明确指出来。位臵
一般用“左起”而不用“从左至右”来表示方向,有时也在姓名后面加上“左”、“右”。原则上要点出画面中每位重要人物的姓名,有时也支点处相关新闻人物的姓名。尽量避免使用括弧,且在括弧中点出人名,地名,官职等,不然句子会显得破碎,文气不通畅,要在句子中恰到好处地提供类似的信息。描写
不要对观点或十分明显的情景进行描写,如美丽、迷人、微笑、巨大、苍老等。要直接写出事实,如直径10厘米的气球、85岁的老人等。不要低估读者的理解力,他们知道画面中的形象是否美丽、是否巨大,或是否在微笑。一些判断性、倾向性的词语同样应该避免,如好、坏等,表达倾向性不是图片说明的任务,图片说明的功能只是告诉读者正在发生什么及其相关的背景。
成组图片
成组图片由几张或几十张照片按一定的逻辑编排而成,其中每张图片都需要一条简明通畅的分说明,而在最前面则需要一则统领所有图片的总说明。成组图片的说明需要对总说明与图片的关系、总说明与分说明的关系以及角度选择和结构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总说明与图片的关系
总说明与图片之间存在着三种关系:一是图配文,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二是文配图;三是图文并茂,图文相互配合又相对独立,合则两全齐美,分则各受其害。
总说明与分说明的关系
成组图片的分说明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总说明,必须从总说明的角度来写。分说明与总说明的关系是服从、配合、深化的关系。分说明传达的信息不仅要与总说明一只,不能有任何矛盾,而且还不能重复总说明已经说过的内容。一般来说,分说明只要点明人物、场景和正在发生什么就行,深入的解释或仔细的描写是总说明的任务。但将所有好材料都集中在总说明中也不是一致的提倡的做法,这样会导致分说明空洞无物。分说明也需要适当的实质性内容,提供某些新闻要素。文配图时,分说明应充实些;图配文时,分说明应简明些;图文并重时,则应灵活分配。总说明的角度选择
成组图片说的角度大体上有三种:第一种是比较单纯、直接的,即只有一个角度,这类大多数新闻性是动态性的,比如“中国发现石阶上最小的甲龙”、“上海南浦大桥建成通车”等。这类稿件的角度就是事件本身,不可能有其他 角度。第二中包括在事件中,即这个事件有多个侧面,其中一个才是最好的。例如广州建成了一个区域气象中心,这个事件有这样几个侧面:
一、它是我国第三个区域气象中心;
二、它的设备很先进;
三、它可以随时为港、澳、台地区和整个东南亚(包括航行在这个区域气息中心上的船只)提供气象服务。这三个侧面都可以作为写作角度。如果你的读者在东南亚,就应该选择第三个侧面作为说明写作的角度,只有这一些和他们的关系最密切。第三个角度是,由于事情本身太太小,不能直接作为写作角度,二是需要把它放入一个更大到背景中,用更大的背景村托其新闻价值。例如辽宁九门口长城修复开放这一新闻,由于这段长城并不出名,加上这几年长城修复开放的报道太多,从修复开放的角度报道,效果不会太好。但是,这处长城位于我国的黄金旅游区——辽西走廊旅游区内,从举世闻名的辽西旅游区又增新景点这个角度写作,效果会更好。照片还是这些照片,但说明角度一边,内容就显得不那么单薄了。这三种角度选择形式可归纳为直接法、对多个侧面分析的比较法和放入更大背景中的映衬联系法。
总说明的结构
成组图片报道的可以分成三类:一是新闻性的(或者说动态性、事件性的),二是介绍性的(或背景性的),三是图片论文。
以报道西班牙斗牛为例,如果报道一场重大比赛,就是动态性的。如果以比赛为引子报道斗牛传统、斗牛士的培养和牛的挑选等,就是介绍性的;如果从动物保护角度批评斗牛对动物的残害,就是主观色彩更浓的图片论文。第一类动态性的图片说明可以用标准的新闻消息的写法——倒金字塔结构,即首先确定最新、最重要的东西并把它放在第一段导语里,然后按照重要程度依次排列,在中间或最后安排背景材料。第二类介绍性的图片说明,多用叙述结构。叙述结构有两条线索,一是事件线索,比如介绍一个地方,可以什么时候建成、什么时候发展、现在怎样来展开。另一个是空间线索,从事件最有趣、最有意义的点开始。第三类图片论文,是对倒金字塔结构的叙述结构的综合运用,可以统称为混合结构。
千万不要从关节处裁剪
画面中有人存在的时候,最考验图片编辑对照片的感觉。你可以切掉一部分身体,但不要从肘部或是膝盖这样的关节处进行裁剪。如果确实有必要把头部从画面中裁剪出来,应该保留一些肩部图像,这样头部有一个支撑点。同样的道理,裁剪也可以在面部进行,但不能单独剩下一只眼睛或是半边嘴。
不可不学的摄影技巧.3--摄影小窍门
一、区别风景、人像模式 拍出想要的效果
我们平时总觉得用风景模式和人像模式照相没多大区别,它们究竟区别在哪儿呢?其实它们的区别主要在背景上,如果你在光线充足,长焦距时会发现用人像模式照出来的照片景深变浅了,远处的景物变得模糊起来,而焦点附近的人物却很清晰,因此,有点摄影经验的摄手常利用这一特点来虚化背景,把人物从杂乱的背景中剥离出来。光圈越大、焦距越长、人离背景越远虚化效果就越好;而风景模式则没有这一情况,无论是近处还是远景都很清晰,因此特别适合拍有特定记念意义需要背景清晰的旅游景点照。
二、用好长焦相机 用背景虚化来突出主体
杂乱的背景往往影响画面的美感,利用景深的控制可以较好的虚化背景。对数码相机来说,虚化背景的能力较差,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最长焦距”+“最大光圈”+“最远主体与背景距离”+“最近摄影距离”的组合来实现最大虚化效果。另外,户外拍摄人像模特还需要采用反光板在必要的时候进行补光,这样模特脸部和服饰就不会限于阴影之中了。
风景模式深景深(小光圈F4.7 焦距:10.4)
背景虚化后的效果(大光圈F2.0 焦距:100)
当然,如果你的相机是3倍变焦或更小,那你就不必费心了,照出的照片虚化效果肯定不会很明显。
三、半按快门对焦平移镜头构图 避免人像模糊
通常出现在摄影者不是把主体放在相片正中的时候,有脸部对焦功能的相机没这一现象,但为了保证主体清晰,最好还是分两步,即先半按快门对焦后彻底按下快门完成拍摄。
方法:
1.先向主体半按快门对焦,直至屏幕上方出现「色点」提示,不要放手。
2.再把镜头水平式移向左或右,直至你满意主体位臵,再按余下的「半快门」拍照。
四、让旅游照做到人景两全
大部分朋友拍的到此一游相片,人像总是小得不得了,一般情况下,在旅游人像摄影中,景点约占画面的三分之二,而人物约占画面的三分之一。
技巧:用同一背景,叫主体向前走两步,拍个半身照片便成。
五、用好闪光灯 拍摄更真实
拍摄夜景 要强制关闭闪光灯
一般人拍夜景都会用自动模式,但拍出的夜景总是近处一片白,远处黑乎乎,噪点惨不忍睹。
这是因为一般家用消费级数码相机的闪光灯功率有限,如果你想让它把夜晚远、近景物都照亮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在拍夜景时要把闪光灯强制关闭,通过长时间曝光拍出色彩艳丽、清晰的夜景来。
技巧:
1、如果没有经验且不熟悉相机的操作,暂且使用夜景模式吧。
2、采用最低ISO感光值,保证画面足够细腻,尤其是对于小DC而言,这点特别重要。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用提高ISO感光值的方法提高快门速度,一般ISO值不要调到超过200,过高的感光值会使画面增加很多噪点,使画面变得惨不忍睹。
3、白平衡一般采用自动即可,而如果画面过分偏红,则宜采用日光白平衡。
4、NR(降噪)功能虽然可能降低存储速度,但是依然需要打开(多数相机可能没有此功能)。
5、闪光灯,别拿它当探照灯用,多数情况下,要记得把它关闭。
6、相机必须放在三脚架上,没有三脚架的时候可以因地制宜地选取路边的栏杆或者半人高的围墙作固定相机之用,拍摄时相机千万不能震动,否则会出现恐怖的重影。
7、自拍模式可代替快门线用于防止按快门时产生震动,有遥控操作的相机,用遥控操作是不错的选择。
关于曝光:
一般采用手动模式拍摄。为了保证画面具有足够的景深和锐度,并且避免紫边的产生,一般使用F5.6(千万要记住数值越大光圈越小)以上的小光圈(针对普通数码相机而言);而快门速度则根据当时的光线而定,既可以通过屏幕直接判断,也可以根据直方图来精确调节。
相同曝光量,不同光圈与快门的组合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要根据拍摄题材而定。一般来说,拍摄静止的建筑时,光圈不宜过小,一来过小的光圈会产生衍射,影响成像,二来光圈小了,快门速度必然减慢,更容易产生噪点。而如果拍摄的是车河,要记录更长的车辆轨迹,势必采用较小的光圈和长时间的曝光。
不妨一试:
尽管前面都说拍摄夜景宜使用小光圈,但是如果以夜色为背景拍摄微距,霓虹虚化成光斑,别有一番味道。
后帘同步闪灯 避免「人清境淡」、「人淡景清」
这是结合夜景曝光和人像闪灯方法,避免「人清境淡」或「人淡景清」的情况。
技巧:
1.调至「后帘同步闪灯」模式。
2.把相机放在三脚架(如没有三脚架,可放在附近栏杆、墩柱上),对好主体。
3.告诉被拍者:拍摄时保持姿势,给予相机足够时间曝光加闪灯(约2-3秒),闪灯后才叫做完成。
4.按下快门,等候相机完成拍摄。
这些情况下可打开「强制闪光」,替主体补光(多数相机都有此功能)。
虽然相机闪光灯对拍夜景没什么帮助,但我们利用它来补光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为了避免补光过强或过弱,一般要求需补光的主体距相机1至2米较合适。
1、逆光补光:旅行时看见漂亮风光,想拍人像才发现是背光(逆光),照出来的照片真的是“脸上无光”。
2、高亮背景补光:雪地背景太亮,如果让主体变亮,北景将会白茫茫一片,毫无层次。
3、阴影补光:夏天阳光普照,人的面部肤色会不均匀,拍出来会一边亮一边暗。
六、用好快门 拍出流水的动感
在拍水流、瀑布,快门在1——1/4秒就可以有不错的丝绸感。如果水流速度慢,可以适当提高快门速度。
不同快门速度和光圈下的拍摄效果
快门速度:1/50s;光圈:F3.0
快门速度:1/10s;光圈:F5.3 快门速度:1/33s;光圈:F2.6
快门速度:1/8s;光圈:F7.5
要用好快门,还要到实际生活中实践,多拍拍就有感受了,反正DC不会浪费胶卷!要注意的是,如果要实现某种效果,还要注意DC的测光值,否则水流可能会变成白花花的一片,运动的物体会变得一片漆黑。
还有就是安全快门——快门速度1/60是手持拍摄的极限,超过这个速度,就要用三脚架帮忙了,要不照片就糊了。小结:
1.家里照人像用人像模式,如如果你的是长焦(5倍以上)相机,可尝试背景虚化。
拍景点照纪念照用风景模式。
2.半按快门对焦,平移镜头构图,避免人像模糊。
3.拍夜景,别相信闪光灯。如果不请自来,就要将它强制关闭。
ISO不是什么好东西,用它提高亮度是用牺牲画质换来的(噪点增多),我们不要轻易提高它。
固定好相机,不让它移动这也是拍夜景成败的关键所在。
4.闪光灯并非一无事处,用它在强光背景下给主体补光是很有效的。
5.要拍出流水的动感,就要用慢速快门(150--1秒)。
让编辑喜欢你的文章的十四条技巧
一、电子邮件投稿应该用什么格式? 主题:投稿栏目、文章名、发表笔名。内容:文章的全部内容。
落款:作者、作者单位(可有可无)、联系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
二、为什么不欢迎使用附件?
第一,附件容易传输病毒,这让编辑们不喜欢;第二,附件来稿格式或者版本不同,经常无法正常打开,所以文字稿应该直接贴在电子邮件正文;第三,图片则必须放在附件,放在文档里不好拿出来。不要拿附件来考验编辑的耐性。
三、来稿之前知道自己的文字适合什么栏目吗? 投稿之前,必须确定自己的文章适合哪个栏目,最好能在邮件的主题里列出来,这样也有更强的目的性。这里要注意,投稿甚至是写作之前,就要看栏目都用什么文章,别投错了!投对了就事半功倍了!
四、一个月来几篇稿子比较适合?
看你是发什么稿件,如果是新闻稿件,每天发一篇都没问题,因为这个天天都有版面,有时两篇都可以,但不是特别的话最好不要这样。如果是大稿,则隔几天才发,我想报纸不会天天发你的大稿的,最好是看到之前发的刊发了之后再发另外一篇,另外,也要注意时间性。如果是比较少的版面,就要看他每周出几版,有些一周两版,有些一周就一个版面,有些可能还会因为广告或者专版隔周才出一次,尽量不要让编辑手上同时有两篇你的好稿,版面安排得来不要紧,安排不过来时效性又有要求的他可能就会选用一篇了,这种情况下你可以选择其他合适的版面,真的不行应该尽量和编辑沟通,征求他们的意见。
五、截稿时间是什么样的概念?
截稿时间各种媒体有不同,像右江日报的新闻版,记得一般性稿件是当晚九点截稿(当然等领导的除外),其他版面有些可以这周就划定下周的版面了。像广西日报的新闻快递,有个报社说过,这种小稿件是值班室定的,值班室要晚上才有人,但是又说下午四点之前传过去也行。这种其实不要紧,但是不是特别的稿件不能说我晚上十一点才发过去,一旦过了时间,就没必要再投稿了。因为时间一过立即定稿,就算你写得再好,也不会用。
六、字数要求的含义是什么?
简单点来说,能少就不要多。规定多少字那你就写多少字,不可以任性多写几百一千字让编辑删,除非编辑约稿时有说明。毕竟,你字少了,只要文章不错,我空出来的版面还可以安排其他一些东西;但是,你字多了,虽然你文章很漂亮,万一我懒得删了,多出来的字数放哪里,万一编辑不用不是惨?
七、为什么不能有错别字? 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应该错别字会影响到编辑的心情。比如一篇大稿过来,看见标题都错了,还会往下看吗?有些编辑和我说过,说要是看到有三个错别字了就不会再往下看了,直接丢稿!所以我们要很注意。发稿之前,至少将文章读三遍,没必要用错别字来考核编辑的改错字能力。另外,有些报社会规定,印刷后发现一个错别字要扣多少奖金,你想想看,你要是害编辑扣几笔奖金了,下次还会不会用你的稿件?
八、编辑是否有义务给作者回信?
常理来说应该回每一封信,但是,做起来不现实。因为编辑的工作重点是在编稿子和做栏目上。不回信也不是不尊重你的劳动,是编辑实在太忙,我们作者必须得理解。所以,有些邮箱设臵了自动回复,收到这个说明编辑收到稿件了,会看,用不用就看你的稿件合不合咯!
九、留用是否代表一定发表?
留用和发表是两个概念。编辑拿了你的稿子,是觉得你这篇稿件还不错。但是,编辑发稿都是好中选优的,难保下一期会有比你更好的稿件就不用你的了,也正常。是否发表,要等定稿划版后才知道。一般来说要是一个月都没通知,那就意味着稿子被毙了,赶快给别家吧。
十、是好文章就一定可以发表吗?
不一定。好文章也要有适合的媒体来发布。比如有些稿件深度很好,写得很动情,很深入,编辑都认为是很好的稿件,但是他不能用你的稿子,因为这种稿子他没地方用,就如一些深入报道、敏感话题,右江日报和广西日报不一定就用,但是说不定当代广西、百色工作或者广西工人报之类的就用了,这点作者要明白。
十一、一稿多投的概念是什么?
严格的定义:一篇文章给两家以上的媒体。这种媒体是比较在意的。谁都希望自己报纸杂志上刊登出来的是独家新闻,但是作者就喜欢多处发稿。当然我个人认为,一篇文章发右江日报和发广西日报不算冲突,发两个不同媒体是可以理解的,一般编辑也不会太在意。但是心里可能会不好受,会责怪。所以我告诉大家一个诀窍,就是一个事件拍多一点图片,用不同的图片来投不同的媒体,注意文字表达方式也合理修改变动,这样就不会有问题了。还有一点务必深深记住:同一篇稿件千万不要投给同一个媒体的两个不同邮箱,不然你会吃不了兜着走!
十二、可以和编辑成为文章之外的朋友吗?
可以。编辑也是人,很多时候,适当地和编辑聊聊文章之外的话题,能彼此更好地沟通,而且有些编辑也是喜欢交朋友的,如和作者读者交流等等。但是要记住一点:要是编辑在工作时间,最好别随便打搅。
十三、直接给主编邮箱发稿好不好?
不好。一般主编都不亲自参加组稿,所以,除非你是主编私交非常好的朋友,否则,最好别发,因为,发了也等于白发。最好是发报纸杂志上公布的投稿邮箱,这样编辑才会看到。
十四、有问题直接打电话找编辑谈好不好?
这个可以。作者应该多主动和编辑交流,不少编辑也是喜欢与作者交流的。但是千万要注意:别有事没事打电话给编辑,编辑都比较忙。我个人认为:除非是领导交代的或者比较重要的大稿,久不见发了应该和编辑联系外,一些小豆腐块就没必要打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