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842普通物理学和物理教材教法考试大纲
842普通物理和物理教材教法考试大纲
(教育硕士专业适用)
一、力学(40%)
1、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2、机械能守恒定律
质心运动定理;保守力、势能、功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3、振动与波
简谐振动;一维简谐振动的合成。
4、牛顿运动定律及应用,万有引力
二.电磁学(35%)
1、静电场 导体和电介质
库仑定律、电场、电势(差)、电势迭加原理;电势与场强的微分关系;空腔导体的静电平衡、静电屏蔽;电容器的储能;电介质的极化强度和电位移矢量;电场的能量密度
2、稳恒磁场
磁感应强度;洛伦兹力和安培力
3、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定律;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与感生电场
4、电磁波谱;电磁场的能量密度和能流密度
5、光的电磁波性质、波动性和粒子性
三.中学物理教材分析(25%)
1、基本物理问题分析、课堂教案
第二篇:教材教法大纲
淮 南 师 范 学 院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_ 物理教学法______ 课程编号:___ ____0601212____________ 学科专业:___ 物 理 学______________ 所属系: 物 理 系
系主任: 杜建明 制订日期:___2011__年 __9__月 ___18__日
淮南师范学院教务处编制
《中学物理教材教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601212 总学时: 54 总学分: 3 开课学期: 7 适用专业 物理学 大纲执笔人: 郑庆华 大纲审核人: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门课程是体现高师物理学本科专业师范性的核心主干课程。在编写中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和课改精神,对原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重构,增设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下的基础教育改革的内容。在课程的教育目标,课程的基本要求等都进行了相关的调整。
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开设本门课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物理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进行教学技能(包括实验技能)的初步训练,为顺利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中学物理教师奠定坚定的基础。
2.课程的教学目标
根据社会教育与中学物理教育的双向要求,针对中学物理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需要,以创新型教师知识,能力和素养为起点,面向基础教育及全新的教学理念,在重视物理教学理论知识、技能与方法教育的同时,重视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3.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明确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任务,初步掌握中学物理教与学的基本理论和中学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和处理中学物理教材,选择教法的能力,以及进行物理教育测量和评价的能力,教学科研能力等,训练学生的教学基本功,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实际教学能力,为开展中学物理教学及教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第一编
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1.理解物理课程、物理课程标准。
2.理解中学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
3.了解物理教学方法论。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比较,会综合应用。
4.了解物理教学测量与评价。
第二编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形式
了解中学教学过程的有关概念和各过程的特点、作用。掌握各教学过程。
第三编
中学物理教学技能训练
1.了解各种教学技能的作用。
2.理解教学设计的内容、方法和原则。会写物理设计方案。
3.了解微格教学。
4.理解说课的概念、意义和内容。会写说课稿,会说课。
5.了解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6.了解中学物理教学研究的有关环节。知道如何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编 中学教学物理的基本理论问题(10课时)
第一章 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1.物理课程 2.物理教学大纲
3.物理课程标准
4.物理教材
第二章 物理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
1.物理教学过程 2.中学物理教学原则
第三章 物理教学方法论
1.教学方法概论
2.近代教育史中教学方法的两大流派
3.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4.各种教学方法的比较和综合运用
5.改革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启发式
第四章 物理教学测量与评价
1.测量的概念和教学测量的特点
2.常用的教学测量方法
3.物理测验的编制
4.数理统计的几个基本概念
5.物理测验的评价
6.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
7.评价学生学业成就
说明:
1.物理课程标准是本编重点,它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依据。要让学生有较深刻的理解。
2.本编难点是教学方法的运用。
第二编 中学物理过程的基本形式(26课时)
第五章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1.物理实验的意义、分类及各类实验的作用 2.演示实验教学 3.学生分组实验教学
第六章 物理概念教学
1.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2.物理概念的特点
3.重点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求
4.物理概念教学
第七章 物理规律教学
1.物理规律教学的重要性
2.物理规律的特点
3.重点物理规律的教学要求 4.中学物理规律教学
第八章 物理练习教学
1.物理练习的作用和作业的形式 2.解答计算题的正确思路和基本程序 3.物理习题课教学
第九章 物理复习教学
1.物理复习的意义 2.复习的种类和方法
第十章 中学物理课外实践活动
1.中学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特点和作用
2.中学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要求、活动内容极其指导 3.中学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的指导
说明:
本编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各教学环节的实践过程。可结合后面的教学技能学习让学生进行教学实践。
第三编 中学物理教学技能训练(18课时)
第十一章 中学物理教学手段与教学技能
1.板书、板画、挂图和模型的运用 2.幻灯、投影、电视和录像的运用 3.多媒体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 4.物理教师的教学技能
第十二章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概述
2.教学设计的内容、方法与原则 3.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与案例
第十三章 中学物理教学研究
1.教学研究过程概述 2.教学研究课题的选择 3.教学研究的方法 4.教学研究结果的分析 5.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
说明:
重点在于如何将教学技能运用于教学实践。实践过程可与第二编结合进行。根据目前教学形势增加说课和微格教学的内容。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门课是一门由物理科学、教育科学、心理学、哲学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边缘学科,是高师物理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主要研究中学物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六、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考试;闭卷;平时50%,期末50%。(说明:注重平时教学技能的训练)
考核要求:见考试大纲。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阎金铎、田世昆编《中学物理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教学参考用书
[1] 阎金铎、郭玉英 编《中学物理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2]乔际平等,《物理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3]安忠,刘炳升等编,《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 [4]许国梁主编,《中学物理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5]阎金铎等编,《中学物理教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八、有关说明(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和教学技能的实践可在理论、概念学过后结合进行。
第三篇:生物双语教材教法课程大纲
双语教材教法课程(生物)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双语教材教法课程(生物)学
时:30 适用专业:生物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生物双语教材教法课程是生物科学双语学生的一门教育必修课程。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事中学生物双语教育工作所必备的一些专业技能和持续发展自身的专业素养的基本能力。
在该课程中,学生主要学习与生物学教学相关的基本理论、生物专业词汇、课堂基本教学技能,通过微格教学方式进行课堂基本教学技能训练,帮助本专业学生克服初为人师的困难,尽快适应和胜任中学生物双语教学工作,初步具备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及管理基本能力。
二、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一定的英语基础,并掌握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的教育学理论。与生命科学、教育科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专业英语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
三、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建议
本课程为一学期的课程,主要讲授相关理论,相关的生物专业词汇,并结合若干课堂教学技能类型适当进行随堂练习如导入技能、演示技能等。
四、考核办法
考核方式:本课程属于考试课程。
考试方式: 笔试及完整的生物双语教学设计。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
双语教学介绍(4学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双语教学的概念、国内外双语教学的现状。2.了解当前我国双语教学的三种主要模式。3.理解一名生物双语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
二、教学内容: 1.双语教学的定义 2.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 3.国内外双语教学的现状 4.双语教学的模式
(指导学生进行双语教学模式的转换,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考虑英语运用的百分比。同时,指导学生在经后进入实习学校后,具体应该如何去实施和推广双语教学,特别是对一些想开展而又未开展双语教学的学校。)
5.合格的中学生物双语教师应具备的条件(1)一般教师的基本素养;(2)较强的英语听、说、写能力;(3)扎实的专业学科基础;
(特别介绍我校三维立体式的双语师资培养模式)第二章 生物学专业词汇(8学时)
一、教学要求:
能够掌握和熟练运用中学生物教学中常用的专业词汇(1000左右)
二、教学内容: 1.初中生物学专业词汇 2.高中生物学专业词汇
(在借鉴现有生物学科双语教材的基础上,整理人教版中学生物教材中所涉及到的生物专业词汇。特别是初中生物教材中所涉及到词汇是学生必须掌握的。)
第三章 课堂基本教学技能(18学时)
一、教学要求:
学生要结合自己选择的教学内容运用上述技能脱稿练习,初步掌握其运用方法。
二、教学内容:
(一)课堂基本教学技能 1.导入技能 2.语言技能 3.提问技能 4.演示技能 5.变化技能 6.板书技能 7.教学组织管理技能 8.结课技能
(每项技能结合双语教学的特点进行讲解,并把各项技能的评价标准印发给学生,指导学生不仅能实践操作,而且将实践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从而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模式下,不断地取长补短。)
(二)课前教学技能——教学策略设计技能 1.备课的意义及依据 2.备课的内容及程序 3.规范教案的编写
(通过多个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指导学生进行教学设计,并播放往届学生优秀教学视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课堂教学能力)
(三)说课技能 1.说课与讲课的异同点 2.说课的内容
(指导学生书写说课稿,播放往届学生优秀说课视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训练学生说课的能力)
双语生物教学技能训练(8*17=136学时)教学要求:
1.通过微格训练学生各项教师技能。
2.分组模拟教学并录课,最终每人保存15—20分钟的录课。
3.分组练习说课,最终能完成一个完整课的说课,时间为8分钟左右。教学内容:
一、微格训练(4*17=68学时)
1.印发十大技能的评价标准给各小组,让学生进行各项技能的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同组学生互相听、互相评,让大家在这种互听互评的氛围中不断地得到提高。
2.学生进行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并印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让学生在标准的要求下,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不断地完善自己。
3.学生配合自己所设计的课程,完成说课稿,并练习说课。
二、会课
让学生准备15分钟左右的一个微型课,与全校的双语教师和学生在一起交流。会课的过程中,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学习其他专业同学的长处,听取指导教师的建议,弥补生物专业学生的不足。
三、个别辅导
利用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空余时间,让学生到自习室。
1.教师准备一些英语视频,给学生提供一种学习英语的氛围。2.组织本专业的学生进行英语角活动。
3.让学生把本人教学设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专业词与其他同学共同分享。4.学生用英语对话,特别是练习一些课堂组织用语。5.练习讲课。
也可以是学生单独找指导教师进行语法、教学设计辅导。
第三部分 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一、建议教材 自编讲义
二、主要参考书与期刊
1.王永胜《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2003.7第一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周美珍《生物教育学》1999 浙江教育出版社 3.《生物学通报》北京师范大学 主办 4.《生物学教学》华东师范大学 主办 5.《中学生物学教学》陕西师范大学 主办 6.《中学生物学》南京师范大学 主办 7.生物学教学有关网站
8.郑庆生等《教学工作技能训练》1997.6第一版 华东师大出版社 9.高艳《现代教学基本技能》2000.1第一版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10.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2003.8第一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执笔人:杨燕平时间:2008年6月
第四篇:教材教法(模版)
一、当代国内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情景教学法
代表人物:李吉林
核心:激发学生的情感
关键:创设情境
特点:设置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
(二)尝试教学法
代表人物:邱学华
【单选】基本观点:“先练后讲” “先尝试后讲解”
◆【多选】尝试教学法五个步骤: 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 学习讨论; 教师讲解。【简答、多选】尝试教学法的优点
1、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
2、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课外作业负担;
3、有利于中差生的提高;
4、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三)赏识教学法
代表人物:周宏
【多选】赏识教学法的原则:
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激励学生、宽容学生、提醒学生。
(四)成功教学法
代表人物:刘京海
【多选】基本理念:
1、人人都可以成功,都可以成为成功者;
2、成功是多方面的,不应局限于少数方面;
3、在教学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形成学习内部动力机制作为教育目标 【多选】三个基本要素:
1、积极的期望要求;
2、成功的机会;
3、鼓励性评价。【多选】三个阶段:
1、教师帮助学生成功;
2、学生尝试成功;
3、学生自己争取成功
(五)愉快教学法
代表人物:倪谷音
基本观点: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感到快乐而不是压抑。
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儿童;为了一切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
二、当代教学方法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特点【多选、简答】 1.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2.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3.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
4.注重教学中学生知情智力的统一 5.教学方法的模式化
三、教学设计的模式、内容和方法
(一)教学设计的常用模式【多选、单选】
1、系统分析模式
借鉴工程管理学原理
教学过程看作输入——产出的系统过程 “输入”的是学生;“产出”的是受过教育的人。
2、目标模式——系统方法模式(美)迪克、科里 直线型设计
3、过程模式
(美)肯普 非直线型设计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多选、简答】
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起点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时间设计;教学措施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设计。
1、教学目标设计
【多选】 教学目标分层依次包括:
教学总目标;学校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 课时目标。
【多选】学校总目标(教学目的)包括:实质性目标、发展性目标、教育性目标 【单选、多选】教学目标分类
布鲁姆: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三领域
四、【简答、论述】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方法(一)主体参与型教学的方法
◆主体参与型教学的基本要求【多选、简答】
1、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2、要留给学生思考和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
3、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尽量多地把学习的时空留给学生。
4、要不断的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
(二)合作学习型教学的方法
【多选】合作学习型教学的实施程序四环节
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2、独立学习,自主尝试
3、小组研讨,集体交流
4、教师总结,反馈评价
【多选、简答】合作学习型教学的基本要求
1、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2、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监控
3、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
(三)研究学习型教学的方法
【多选】研究学习型教学的一般程序
1、开展科普讲座,参观访问
2、指导选题
3、组织课题组,制定研究计划
4、实施研究
5、处理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6、组织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讨
【多选】研究学习型教学运用过程中需要把握的关键点
1、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
2、问题意识和问题知识
3、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
4、学会学习与教会学习
五、【论述、简答、单选、判断】当前班级授课组织形式的改革
(一)适当缩小班级规模,使教学单位趋向合理化
(二)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
(三)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
◆传统秧田型:适合集体讲授;封闭性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马蹄形(U型):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
◆圆形:从空间上消除了座位主次之分,有利于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能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间的社会交往活动;
【注】马蹄形和圆形的座位排列要求班级规模不超过20—25名学生,多于25名的要采用双矩形、同心圆和双马蹄形的形式。
◆模块型:有利于小组活动或个别学习
(四)探索个别化教学
六、教案的分类和基本结构【多选】
(一)教案的分类
条目式教案;表格式教案;详细教案;简要教案
(二)教案的基本结构【多选】
1、条目式教案的基本结构
课题名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难点;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材教具准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
2、表格式教案的基本结构
教学准备;教学目标; 教学程序(过程来看:激发动机、教学新内容、总结、应用。
活动结构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资源运用、时间分配)
七、现代教学评价方法
(一)测试
(二)档案袋评价
是一种综合性的过程性评价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某个目的所收集的相关资料的有组织呈现,通过资料和材料展示事情的进展过程或个人的成长经历。【多选、简答】档案袋评价的特点:
1、基本成分是学生作品,数量较多
2、作品的收集是有目的的而非随意的,与教育目的相适应
3、学生是档案袋内容的主要决策者
4、档案袋应提供给学生发表意见和对作品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机会和能力
第五篇:教材教法 整理
一、1、人的素质结构有三个相对独立的基本要素是(品德素质、才智素质、身体素质。)
2、语文教学的基础能力是由
(听、说、读、写)四个要素构成的。
3、语文教育理论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超前性、人文性、综合性)
4、1904年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 》使语文最终从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教育中分化出来,而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5、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重新认定了语文课的特性,纠正了(重道轻文)和(文道分离)的错误倾向。
6、语文能力即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它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
7、中学语文教育的内容的三个构成要素是(语文训练、智力发展、情思审美教育)。
8、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力求做到(精要)、好懂、有用。
9、作文指导应从(审题、开源、立意、谋篇
四个方面入手。
10、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主要有(制约性、瞬逝性)、敏捷性、适应性、灵活性和通俗性。
11、相对于文学作品而言常用文体指的是
记叙文、说明文、论说文。
12、小说的三要素是是 人物、情节、环境。
13、“新课程”提倡的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14、情境教学法是江苏南通特级教师李吉林创立的教学方法。李吉林提出了以情境为核心的四环节教学程序:创设情境——感知体验——引导理解——深化情感15、1904年颁布并推行的《奏定学堂章程》,标志着我国现代“学科”含义上的语文教育正式成立。
16、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17、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20、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2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22、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23、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24、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25、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26、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27、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
28、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29、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30、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31、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
3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33、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34、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35、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
36、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7、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38、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的途径是(学校教育)。
39、学校精神文化可分为如下四种基本成分:(一是认知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价值成分,四是理想成分。40、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认知和意向)两个方面的发展
41、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创新精神。
42、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43、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44、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无差别原则。
45、一般来说,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括:服务者角色。
46、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47、教师职业从性质上来说属于(专门)职业。
48、教师所需具备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
49、在教师的聘用上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教师资格制度)。50、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与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51、师生在人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52、根据课程的制定者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53、学科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教学大纲。
54、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55、课程目标有五个方面的规定性,它们是: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和指导性。
56、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被称为(课程类型)。
57、基础型课程是一种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
58、从课程任务的角度,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种类型。
59、从课程制定者角度,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种类型。60、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一般称为(教育目的)。61、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主要有三方面,即(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对学科的研究)。62、从狭义上理解,制定某个学程的具体过程是(课程设计)。63、影响学生学习特点的因素是(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64、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四个方面,分别是(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和灵活性)。65、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66、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孔子。67、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68、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是:赫尔巴特。69、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间接性。70、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洛克。白板说 71、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72、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73、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要求在教学法中贯彻:启发性原则。74、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巩固性原则。129、《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130、《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下列哪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循序渐进原则。131、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132、《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循序渐进原则。133、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谈话法。134、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动称为(教学)。135、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136、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这是最早的关于教学过程思想。137、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138、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交往性)等方面。139、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140、实质教育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141、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智力)。14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143、根据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叫(教学原则)。144、直观手段一般可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145、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讲授法)。146、考试的核心环节是:命题。147、一个测验能够正确地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称为测验的:效度。148、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就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区分度。149、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证的是:夸美纽斯。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年代是1862年 150、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克伯屈。151、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班级授课。152、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道尔顿制。153、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教学组织形式。154、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教学策略。155、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就是:形式型策略。156、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有(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157、备课的内容包括:(了解学生、钻研教材和制定教学计划。)158、常见的教案有(讲义式、提纲式和综合式)三种。
159、根据教学任务可将课的类型划分为(单一课、综合课)两类。
160、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称为(课的结构)。
161、综合课由(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部分组成。
162、考试的方式有(口试和笔试)两种。
163、考试命题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难度。
164、学业成绩的评定可以彩(记分和评语)两种形式。
165、常用的记分法有(百分制和等级制)两种
166、等级制记分法包括(文字等级记分法和数字等级记分法)。
167、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集体上课。
168、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清政府于1862年高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
169、外部分组包括(能力分组和兴趣分组)两种。
170、外部分组是指打破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改由按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兴趣)来编班。171、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172、教学策略按构成因素可分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性)。173、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的是: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17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下列哪二者之间的矛盾?: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175、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反映了德育的:疏导原则。176、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了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177、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是:陶冶法。178、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品德评价法。179、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180、“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181、马卡连柯提出的“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182、狭义的学校德育即指(道德教育)。183、学校德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继承性与世界性)等特点。184、德育内容主要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构成。185、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化)的统一过程。186、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187、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自我品德教育和发展的(主体)。188、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189、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190、为达到德育目的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者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德育方法)。191、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德育方法是(说服教育法)。192、说服法包括运用(语言)进行说服的方式和运用(事实)进行说服的方式。193、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和学生中的好榜样)。194、陶冶主要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熏陶)等。
195、品德评价法通常包括(表扬奖励、批评处分和操行评定)等能力构成。196、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197、“润物细无声”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法)。19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199、在德育认知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且两者不可兼行的情境或问题中做(两难问题)。200、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二、1、入境:就是要把学生引入作品所描写的特定的意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所历,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通过自己的体悟,深入认识作品的思想底蕴和美学价值,从心里说出一个“好”字,一个“美”字。
2、一体两翼:是语文教学组织形形式的改革的主要表现主张。一体指的是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体,两翼分别指语文学习环境和语文课外活动。
三、1、如何优化自己的语文教育观念?我们必须从多方面体察时代的需求,优化自己的语文教育观念:① 要根据时代需要,正确对待语文教育观念。凡是对语文教育现代化有用的,就要继承发扬,反之,必须否定、摒弃。② 要根据时代的要求,重新审视现代语文教育观念,从当前语文教学实际出发,不断更替与完善。③展望未来,勾画语文教育的走向,构建超前规范性的语文教育观念。
2、语文学科的属性有哪些?①基础工具性 ②思想教育性 ③社会实践性 ④文学性 ⑤知识性
3、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①说明语文科的性质和地位。②规定语文教学的目标。③说明教学内容。④提示教学应当重视的问题 ⑤规定了基本篇目
4、如何抓住文章的思路教学记叙文?①研究结构 ②把握线索 ③概括主题 ④语言训练 ⑤读写结合
四、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贯彻“渗透审美教育”的原则。
1、美读——让学生领受情感美。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而美读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获得作品美感的基本途径。它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把储存的信息的符号载体还原成作者所要传达的真情实感,使作品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使学生进入角色,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直接受到作品感染熏陶。
2、遵路——让学生体察文思美。就是让学生体品作者写作时的思路布局谋篇,以便开拓文章的思想内涵及艺术匠心、美学趣味。
3、入境——让学生理解意蕴美。入境就是要把学生引入作品所描写的特定的意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所历,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通过自己的体悟,深入认识作品的思想底蕴和美学价值,从心里说出一个“好”字,一个“美”字。入境不仅使学生对美的事物从直觉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稳定的情感、意志、性格,并使他们所获得的审美经验进而转化为行为的技能技巧乃至理念、信仰、世界观。
4、悟文——让学生感悟语言美。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品味炼字的贴切和用语的精妙,可以使学生既受到语言美的熏陶,又从作家文笔之中吸取语言滋养,逐步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5、勤笔——让学生借鉴文学美。就是引导学生自己拿起笔来从作品中借鉴美、模仿美、表现美、创造美。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审美教育,是课程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加强德育渗透,提高未来劳动者素质的必要举措。
五、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 C 】A.纯应用学科B.理论学科 C.应用理论学科D.纯知识学科2.为了疏通学生的思路而设计的搭台阶性质的问题,这种提问形式是【 B 】A.启发式提问B.疏导式提问C.质疑式提问D.探究式提问3.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人是【A】A.孔子B.孟子C.苟子D.子思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A】A.信息传递的过程B.人格构建的过程C.特殊的认识过程 D.美感体验的过程5.把各种感知对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是【 C】A.分析
B.综合C.比较
D.抽象6.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感知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称之为【 D 】A.观察力 B.记忆力C.想象力D.思维力7.在一般了解所学内容后,展开充分的联想,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学习方法称为【 C 】A.快速读书法 B.提纲挈领法 C.联想求异法 D.SQ3R学习法8.教师以默读和朗读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 A 】A.阅读法 B.讲授法 C.议论法 D.练习法9.优秀的散文总是在描绘客观事物之中融注作者的【 C 】,从而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A.主观想象 B.综合评估 C.主观情感 D.客观分析l0.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整体测试评定的考试是【
B 】A.随时测试 B.综合测试
C.阶段测试 D.选拔测试
12、“新课程”提倡的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