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教法

时间:2019-05-15 04:47: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物理教学教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物理教学教法》。

第一篇:物理教学教法

物理教学教法

尧国邦

“新基础教育”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应树立课程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的观念;教学要从单一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实现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以学习方式改变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课程的整合,促进课程各要素间的有机联系。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应用研究性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启发式教学为核心的,以学生“乐学、会学、主动地学”为标志的“学生为主体、教学为主导”的课程教育思想,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启发引导,学生自己研究探索、积极思考的教学方法。

一、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我经常告诉我的学生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哪怕是错误的,对你还是其他同学都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提高机会。在《从原子到星系》一章里完成教学后我们利用“五.一”长假,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小课题:探索“原子”或“星系”或“原子星系”的奥秘的课题研究。情况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学生材料充分、详实,排版科学,有的同学的内容比教材都好。后来我想这一部分内容从幼儿园到小学自然科学,到丰富多彩的科普电视节目,科普杂志,同学们确实掌握了解得很充分,这时教师就可以放开胆子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利用各种渠道去搜集材料,整理知识,这比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他们综合地掌握知识,灵活地利用知识的能力。受到启发第二轮教学时我干脆不上了!让同学们分成四人一组的课题组完成关于《从原子到星系》的项目设计课题,但我告诉他们完成这个课题研究(如下表)。

(一)、准备阶段

主题(应展开哪些具体活动?)

工作分配(谁负责哪些方面?为了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地锻炼必须人人有任务?哪组有包办行为成绩将降一等级。)

时间(此课题活动应持续多久?)

目的(此课题活动最终达到什么结果?)报告形式(如小报,招贴画,幻灯……)

(二)、内容展示:(小报形式,ppt形式,招贴画形式……)

在完成这一切后推举三、四组同学来象老师一样给同学上课,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全班展览,各班优秀小组全校展览并评奖予以鼓励。通过一星期的资料查找,归纳整理,结题报告,汇报演讲,评定等第后,发现今年这一章的测试比前一届的成绩没有差异,我的心终于放下了。而这部分作业评价与其他应试成绩等同,学生反响热烈,作业完成质量高,我终于明白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真的很必要。

从此以后无任我还是我的学生在物理小课题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中一发而不可收拾,越来越得心应手。记得初二时在学习了《声音》后,活动卡上有一个拓展内容——土电话的研究,这个内容教学上是不作要求的,但为了培养学生动手和探究的能力,记得第一届学生我是做给他们看的,分析给他们听的,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得出,实验中需要运用控制变量法。今年在课堂上我作了分析,同学们通过讨论分析知道这里要用到控制变量法,我很高兴,他们与第一届学生相比有了“很大进步”。而这个进步是我“放权”后的成果。像上次一样我作了布置,还是一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报告。同学选取了不同材料的纸杯、塑料杯、易拉罐、牛奶盒;棉线、细铜丝、塑料线等,而线呢采用松些或紧些,运用控制变量法做了好多组实验,并用详实的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论,出乎我的意料。要知道我的第一份实验报告是在大学中完成的!我想第三轮的教学中我会考虑不作任何评讲让学生自由发挥。即使出现错误也很正常,因为在探究中他们获得的错误的经历和体验,也是一种财富,有利于提升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关注学生的体验、感悟和实践经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

在以后的教学中无任我还是我的学生在物理小课题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中一发而不可收拾,越来越得心应手。记得初二时在学习了《声音》后,活动卡上有一个拓展内容——土电话的研究,这个内容教学上是不作要求的,但为了培养学生动手和探究的能力,记得第一届学生我是做给他们看的,分析给他们听的,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得出,实验中需要运用控制变量法。今年在课堂上我作了分析,同学们通过讨论分析知道这里要用到控制变量法,我很高兴,他们与第一届学生相比有了“很大进步”。而这个进步是我“放权”后的成果。象上次一样我作了布置,还是一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报告。同学选取了不同材料的纸杯、塑料杯、易拉罐、牛奶盒;棉线、细铜丝、塑料线等,而线呢采用松些或紧些,运用控制变量法做了好多组实验,并用详实的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论,出乎我的意料。要知道我的第一份实验报告是在大学中完成的!我想第三轮的教学中我会考虑不作任何评讲让学生自由发挥。即使出现错误也很正常,因为在探究中他们才获得的错误的经历和体验,也是一种财富,有利于提升他们获取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接受和体验、研究、发现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质凝,敢于实践,敢于创新,追求卓越。

在“新基础教育”的理论学习中,我们知道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充分体现教学最优化的思想,中学教学方法很多,各种教学方法都有长处和短处。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并非只有一种教学方法,而是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组合,这就是“教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般来说,课堂教学过程我认为要体现①与以学生为主体相统一的原则,②与以实验为基础相统一的原则,③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原则,④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我认为只要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把握住上述几个原则,那么这节课应该说是非常成功的。例如,在“压力与重力的区别”这一知识点,可以分别采用三种教学方法,①讨论分析,②实验分析,③练习分析。这些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动笔练、动脑想、动眼看,可以充分体现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的“四动”精神。再如“摩擦力”一节,如果如果能以游戏的形式引入课题,由全班同学推选力气大的和力气小的同学各一名进行夺瓶比赛,比赛中力气大的同学抓住涂有油脂的一端,力气小的同学抓住另一端,结果力气大的同学反而没有把瓶拉过来。从这一生动的现象入手,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始料不及的结果的原因,或许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要改变单一的个体学习方式,倡导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那么小课题的研究方法就能很好地改变传统教学和学习模式,提倡同学间相互合作,分工协作的能力。最后我们也要注意加强态度与价值观、过程能力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之间的有机联系,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意的同步发展。

我想只要我们想学新的教学理念,想改变旧的教学方法,心里想着学生,我想新基础理论的学习对我们是个契机,我们物理教学一定会取得新的成绩,成为新的亮点。

四.对物理教学中创新教法的几点思考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理念在教育教学中不断为我们所理解而接受。在这种教育素质改革的新形势下,作为教师我们深刻的意识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要求我们把自己作为学生的服务者;教师不再仅仅是教书,更主要是育人,要帮助学生成长,创造完美的人生。从我校学生的实际状况看,要在目前形势下做到这点,任务还是十分艰巨的!如何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改善双方关系,让学生对你的教育教学感兴趣,就物理学科来看寻找创新教法,改变教学手段是值得我们探索的。我在进行高一物理“伽利略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上作出了一些尝试,教后感触颇多!

1.结合实际,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形象生动地展示抽象知识

物理知识给学生的感觉大多是一堆堆抽象的公式、概念和符号,不易理解和掌握。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切实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外,在教学过程中应力争运用形象的语言将抽象的公式讲清,并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那些抽象的物理知识和问题用形象生动的模拟展示出来;用贴近学生周围物理世界和实际生活的事例来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知识。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精心制作了PowerPoint课件,选择诸多动态的图片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进行伽利略理想实验讲解中,因为该实验是从抽象思维中创造出来的实验过程,现实生活中不存在,为使学生能理解,我设法用多媒体将该实验仿真出来,学生可以很直观的看清实验的过程。教师加以引导就可以得出实验结果,实践证明,效果确实不错!另外,在讲述惯性现象在生活中的体现时,学生一时无法想到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体现了惯性,我就利用电脑视频让学生观看了两段录象:一个是榔头松了如何紧固;另一个是人在奔跑时遇绊会向前倒,通过直观、具体的荧屏图象吸引了同学的注意力,也从中体会了惯性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这种生动地反映真实物理情景的课件运用,让学生感到亲切、真实,让科普讲座不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知识传承,让课本上的文字变成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实践感受!

2.纵横贯通,让物理学史渗透课堂单课教学

物理学史是绽放在自然科学中一朵奇葩,是蕴涵着巨大精神财富的一块宝地。通过对物理学史的学习、交流,我们可以了解物理学认识发展的规律,有助于加深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正确认识科学与哲学的联系,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在这节课教学中,我注意渗透物理学史的介绍,我引领学生从两千年前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结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出发,让学生根据现有知识水平分析该结论的正确与否,大部分学生认为是对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它是一位科学家提出的又被世人所认可的结论。借此我引入了伽利略的想法,从中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时,我引入了牛顿的墓志铭:“如果说我比别人看的更远的话,那是因为我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孩子。”以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为人谦虚,学习的目的就是要从历史的进程中得到启示和借鉴等,让学生了解到科学研究并不是那么深不可测、高不可攀,只要恰当运用知识,抓住机遇,就有成功的可能。

通过实践,在物理教学中适当增加物理学史的内容,可激发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美好情操,从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来看,对他们日后的成长是有益的。

3.营造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营造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品尝欢乐,让课堂呈现活力,是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条件之一。物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知识的总结,不免带着一种严谨的姿态出现,让不少学生感到枯燥、无趣,若能在教学中辅助以精心设计的幽默、陈述,为学生勾勒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物理“漫画”,会在教学中达到一种落在情理之中,超出想象之外的效果。例如:我在讲述用惯性解释生活现象的内容时,适当的引入了一个小幽默:老师在上惯性这一课,一个学生在下面讲话。老师暗示了他一眼,可他仍是我行我素。老师:我刚才讲了什么内容?学

生:惯性.老师:请你举个实例

学生:刚才我在下面讲话,虽然您暗示了我一眼,但我没法马上停住,这就是惯性。短短的小幽默结合学生上课实况,可以引起不同的反响,学生在会心一小之余也会反思这其中的真实与道理,可谓事半功倍。

要调动起课堂的活跃气氛,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可用之处,也就是物理教学过程要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了解到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在本节课结束时,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一辆公共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车上坐满了人。当一位站着的男生掏钱买车票时,一不留神撞到了前面一位站着的女士身上,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当女士向男生骂了一句“真没德行”,车上的乘客都看着他,他应该如何为自己被误会辩护,脱离窘境?

学生看完后笑了,接着思索着生活中确实会碰到这种情况,而且很多次,学生们开始纷纷用刚刚所学知识来进行解释,不知不觉中师生在信息交流中达到了共识,使知识得到了升华。

中学物理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只是诱导者。作为我们新一代的教师,在认真领会了新课程标准的情况下,应当更深层次的研究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立足于学生,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未来,扎根于素质教育,以达到中学物理教育的求知功能、应用功能、教育功能与发展功能的有机结合与深刻体现,真正达到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中国的基础教育的调查研究显示:国内的学生普遍素质不全、动手能力较差、心理素质及心理承受能力差、创新能力差,缺乏问题意识,但中国的教师工作非常努力,有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学生的学习勤奋,对知识的学习很系统、扎实。这就提醒我们,我们现行的教育体系和教育观念也应该跟时代的发展相适应;在原有的教育理念中,教师们着重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也只是机械的吸收前人累积的知识,在具体的教和学中,却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因而我们所面临的是教育应该如何改革,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发展各种能力,江总书记在全国第三次全教会上强调:“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其中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摆在了基础教育的重要位置,这也为我们的教育改革指明了的方向。

到2005年,中国的基础教育要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下的课程体系,国家教育

部相应出台了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因而一场轰轰烈烈的教育革新在即,专家、学者、教师们都争相参与到这一变革中来,这就需要我们总结以前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及时更新教育观念,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和实践,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索,以找到更适应新课程体系下的教育模式和方法。

五.对新《物理课程标准》的认识和思考:

新的课程标准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作为培养的目标,从课程的基 本理念上讲,要求:

一、注重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二、从生活走

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三、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四、注重

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五、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及早从原由的教育观念中走出来,及时改变教育理念,从原来的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转变为要求学生能力的发展,重点使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其课程的内容主要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方面,打破了原有的章节体系,大量增加了观察、实践、社会调查、相互交流等活动,改变了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改变了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改变了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注重对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而物理课的教学应该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过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得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而现有的教学经念、教学方法和模式已经不适应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而找到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问题,也成为我们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探索和改革的重点。2.对现在主要采用的教法和学法的调查: 2.1学生主要以接受学习为主:

为了使实践更具有针对性,了解现行义务教育环境下学校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所掌握的学习方式,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法对本校的353名初二学生和320名初三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如右表所示),从中可以看出,现在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一面,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的机会却很少,整堂课是被教师的灌输所占。2.2教师以讲授为主进行教学:

现行的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很少有以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尤其是初二和初三的区别很大,由于初三学生面临中考升学的负担,大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而赶时间,在课堂内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滔滔不绝、面面俱到的讲授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一面,而学生自己的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过程完全被教师所代替;对课外作业的调查表明(如下图所示),教师常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背和抄一些识记知识,而很少布置诸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这一类的实践性作业。

2.3教师的学生观:

在现行的教学体系中,是教师完全把学生看作是接受知识的一只容器,在具体的教学中,忽略了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的感受和想法,正是这种观念,使我们的学生从原来有许多问题而变得没有了问题,学生的学习只能沿这教师的设计进行,也就决定了传统的教法和学法。

上述调查都显示,在学校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还是以讲授法为主要教学方法,而学生的学习以被动接受为特征,教学中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如何去获得知识的过程,而正是在他们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培养能力,才能发现问题而激起富有创新的思维,才能真正掌握终身学习的技能。新课程所倡导的科学探究正是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3.实践探索

针对上述的调查情况,由于教师机械的讲授促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地

位,也束缚了的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而课后所布置的作业也大多在复习、巩固前人所积累的知识,学生也不会对已有的知识产生怀疑、提出问题,缺少亲身去观察、体验的经历,我们也应该清楚,从事任何精神创造的基本因素是什么,因而应该为此提供怎样的条件:一是“神圣的好奇心”,也即探究未知事物的强烈兴趣,以及在这探究过程中获得的喜悦和满足感。另一是“内在的自由”,即在不受权力和社会的偏见的限制,也不受未经审察的常规和习惯的羁绊,而能进行独立的思考。所以,学校教育的主要使命就是提供一个自由的环境,对两者都给予鼓励,最低限度是不要去扼杀他们;为了探索《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科学探究方式的具体环节及作用,我们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在初三一个班级中进行了尝试,并与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平行班级进行了比较。在初三第14章第7节变阻器(沪科版《物理》第二册)的教学中,采用学生主动探究的授课方式进行,在每一实验桌上放有:电源(3V)、小灯泡(2.5V 0.3A)、开关、滑动变阻器(20

Ω 1A)各一个,导线若干。学生进入实验室,首先摆弄桌上的实验器材,发现在原先实验的基础上多了一样实验器材,学生一下对这一器材(滑动变阻器)产生了兴趣,然后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一器材,包括它的名称、结构,每一小组把观察到的结论作小组之间的汇报;对滑动变阻器的名称,有的小组在滑片的铭牌上找到,有的小组在说明书上找到,对变阻器的结构通过学生不断观察和各小组的逐步补充,学 生也基本上掌握了,有三个的小组的学生把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归纳成如右所示;按照所观察的顺序对滑动变阻器的结构表达的非常简洁明了;有的小组提出在滑动变阻器的铭牌上有数据(20Ω 1A),还有的小组通过书本了解到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和它在电路图的符号,并分别由他们到黑板上来表达或板画出来,这种从问题的提出,经过学生的观察、小组的讨论、小组汇报到统一认识同样也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但这种知识的获得是由学生自己的努力所得到的,要比学生单一地从教师的讲授中获得要直接、深刻的多,学生的兴趣、学习热情比原来高涨的多。学生通过观察了解了变阻器的结构,下面就提出如何来研究变阻器的作用,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来探究,在把变阻器接入电路的过程中,有的小组事先画出的电路图,有的小组则直接连接电路,有的小组先把变阻器的四个接线柱的连接情况分别列出,然后接入电路;但大多的小组还是通过书本完成的实验,在最后的小组汇报中,学生基本上都得出了变阻器的作用。

在课后练习测试的对比中,虽然就一节课没有占多大的优势,但在期末总复习中,学生们还记忆犹新,对知识的掌握很牢固。美国科学家对人脑学习知识与手段的遗忘率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

看电影 参观展 演示 讨论 讲话 生动制 实施

览 作 计 划

90% 80% 70% 60% 50% 50% 30% 30% 10% 10%

如上表所示,从中可看出,生动制作和实施计划的遗忘率是最低,也表示当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事是他印象最深刻的;探究过程是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自主探求的过程;它不仅只追求一个结论,它更是一种经历,也包括经历挫折与失败,要让学生亲身体念、感知学习与认知的过程。正如一位成功的教师所说的:“对人的创造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那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比他所能够记忆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他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死记硬背,既不会使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使一个人变得聪明。”通过实践证明,学生的许多发现是极具发散性和创造性的,而这种发散性、创造性正是学生身上所体现的最为可贵的思维方式。我们的教学正是要给学生充分创设这种探究的情景和环境,科学探究恰好可以弥补我们教学中的误区,它的基本要素包括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收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其框图可表示成右图所示,从中可以看出,科学探究注重学生探究的过程,在学生的参与、观察、实验、交流中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进一部激发学生的创造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由于我国基础教育长期以来习惯于分科课程和“讲解式教学”、“接受式学习”,教师往往把教学理解为讲解知识、技能、概念、原理,学生往往把学习理解为习诵、模仿和做题,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所谓的双边活动,也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一问一答的形式;而“研究性学习”作为科学学习中具体的一种学习活动,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这无疑在我们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研究新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它是指在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它是与“接受式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在初三学习了第14章电流、电压、电阻三个基本概念之后,在第15章第一节欧姆定律一课的内容进行了尝试。实验桌上分别放了小灯泡(2.5V 0.3A)、滑动变阻器(20Ω 1A)、电流表(0—0.6A—3A)、电压表(0—3V—15V)、开关各一只、电阻器(5Ω、10Ω、20Ω)三只、干电池三节、导线若干,课的开始先让学生观察实验桌上的实验器材,了解每一器材的规格和作用,然后要求学生连接成一个电路来改变小灯泡中的电流,有的学生采用增加或减少电池的节数,有的学生采用串联滑动变阻器的方法,有的学生采用再串联一个电阻器的方法,都达到了目的,接着教师引导在实验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许多小组又重新做了一边,有的小组得出加的电压越大,灯中电流越大,有的小组得出接入电阻阅读 听讲 看图

大,而流过灯的电流小,再经过了多次的实验观察和验证才统一认识,得到小灯中的电流与所加的电压及电阻有关系的的结论,这一内容就用了一课时,下一课时就研究电流I、电压U、电阻R三者之间的关系,但课前已经要求学生在课后思考该怎么研究,当下一课由学生交流研究的方案时,学生们由看书本、问学过的学生、查阅资料等方法基本上找到了研究的思路,有的小组还上台展示了其研究的的过程,并作详细的介绍和说明,在课后学生交的实验报告中,每一小组的实验都非常成功,学生的实验过程也用了一课时,第三课时就让每一实验小组交流说明实验的思路、方法、数据等,最后由学生通过实验的数据分析得出欧姆定律的内容;这一内容的教学用了三课时,比原来的以讲授为主的方法多了二课时,但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状态;在课后的练习比较中,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要比采用讲授为主的学生深刻的多,并有许多独得的见解和答案。

平时,我们在讲授知识点时,怕学生这儿理解不清,那儿会出错误,教学中总是不厌其烦的例题分析、错例讲解,正是这种强化的习惯势必成为研究性学习有效渗透的强大阻力。一个的学习方式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也将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因而我们的“讲解式教学”及“接受式学习”只能使学生掌握前人积累的知识,而不会去怀疑、题出问题,体会不到获得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步的减少,学生缺少了独立思考和发表自己看法和见解的机会,也更不会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我们所面临的学生个性很强,但在学习中却缺少合理方法,不会自主学习;由于受家庭或环境的影响,很少接触社会,这就决定了他们在物理的学习中,缺少了许多生活经验和感性知识,有的甚至就学习的物理现象都没有见过,更谈不上善于去观察和研究。而科学探究及研究性学习却可以弥补学生的那种不足,激发和保持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延长或深化学习过程,使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加丰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与教是互动且不可分割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只有相互适应,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科学探究及研究性学习正是充分体现了这种双边活动中师生的互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将继续努力的探索和实践。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同时还指出:科学探究既是一种教学目标,又是一种教学手段。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实施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创能力呢?本文拟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六、实施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教学策略。

科学探究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的物理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考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和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科学的教与学组织形式。科学探究活动以学生的智力发展为本,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科学探究包括七个方面的基本要素,教师在实施科学探究过程中,应注意从如下方面进行操作。

1、提出问题,教师要巧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疑惑感,矛盾感与好奇心,提示分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明确探究问题的重点,使学生通过思考和感知能顺利进入问题的核心。如:在研究电磁铁时,一辆汽车因司机酒后驾驶掉入水中,你能否想办法使人不入水中,就能让吊车将汽车挂住吊起呢?由于学生有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着磁场的知识,很快想到了将螺线管用到生活实际问题中,同时通过学生共同探讨也提出了有研究价值的新问题:如何增加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呢?教师让学生自我探究。这样从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诱发了学生科学探究问题的学习动机,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学生在疑中生问,收到很好的效果。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还应告诉学生常见的提出问题的方法,如:逆向思维法、归纳法、反问法、类比联想法等。

2、猜想与假设,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直觉对所提问题的预测有根据地提出合理的假设,引导学生把个人假设转化到团体的共同假设;给予多方面让学生思考的发问,起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作用。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建立起探究问题中具有决定作用的雏形框架。如:研

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的有关因素时,提出问题后,让学生猜想。若学生产生困惑,教师可以给予引导性提问:电流的有无对螺线管的磁性有何影响?一根直导线和将直导线绕成螺线管通过相同的电流时,入在他们旁边的小磁针怎样?看到的现象有何异同?由上述现象你想到了什么呢?启发学生通过类比推理,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大胆猜测。此时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猜想热情。如告诉学生: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你想成为发明家吗?请大胆猜测。这样,可燃起学生的激情,使他们的思维处于亢奋状态。但是,教师此时对学生的猜想,不宜加以甄别对错,应让学生自我去验证。

3、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教师要提示学生如何做好实验计划的制定与安排,提示验证的必要条件,提供足够的实验器材,提示学生注意变量的控制和科学方法的运用,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教师要注意发问技巧,同时对学生设计的探究问题的方案应让学生交流讨论,并予以肯定。如:在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及铁芯粗细的关系时,教师先让学生自行设计。若出现困惑时,教师可让学生思考:本实验可采用什么方法探究,怎样控制变量,如何设计具体实验方案,还需要哪些器材,桌面上有吗,如何利用桌面上的器材实验呢等。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不同组间客串参与,但其任何行为均不能干扰和抑制学生的探究精神。对困难的小组可进行引导和提示,同时由于小组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可允许组与组间交流,取长补短,但同时又要提倡同学们应有独创精神。

4、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教师要指导学生能按实验步骤有序进行实验,引导学生能严格按所选器材的说明书正确地操作,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现象,抓住主要矛盾,同时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科学、客观地收集数据的能力。如:在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时,实验开始时,教师没有必要对实验方案面面俱到地讲解实验步骤,可以通过任务单的形式,对学生绕制的线圈匝数不能太少进行适当提示,如要达到40匝、80匝数之多较好等,然后放手让学生选择器材,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点,帮助学困生。

5、分析、论证与评估,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他们对所收集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和综合,最终获得结论。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比较,告诉学生常见的分析处理数据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归纳出有效的结论;初步建立不同层次的实验结论。评估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一下所假设的内容,看是否与实验结论吻合,有何差异。若出现一些猜想以外的现象,要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些意外现象产生的原因,能否发现一些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根据分析和评价的结果对实验的方案进行改进和调整。如:在研究电功的大小与U、I、T的关系时,课堂上同学们应用教材中演示实验的方法探究,虽然得出了U、I越大,电流做功越多,通电时间越长,电流通过电动机做功越多的结论。但是,他们发现在探究的过程中,难以对U、I分别控制。后来,在教师的共同参与下,同学们课外研究,对此方案进行改进,通过研究电能转化为内能来研究电流做功的多少与U、I、T的关系,设计出了将两个电阻不等的电阻丝串联,分别放入两个完全相同的装有等质量的煤油瓶的上部空气中,并将瓶口密封,插入玻璃管吹气,使两管煤油柱在相同高度,通电加热,附助其他器材,实验效果明显,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

6、交流与合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写出简单实验报告,并在组内推举中心发言人在班内交流。注意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同时,为学生选择适当的地点和器材,对学生研究的成果进行展示,为他们创设展示自我的知识平台。

总之,在科学探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且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七、实施科学探究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

1、教师要注意订准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彻底摒弃过去那种过分强调知识和能力目标落实的现象,强调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在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实施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实的同时,让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对探究的结论的得出与否并不重要。科学探究的教学旨在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学习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只有订准了教学目标,教学才会有正确的方向,才不会走入过去的为了知识的传承,而追求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的完成的老路。

2、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的角色转换,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实施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是激励学生思考,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当好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

位帮助学生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教师可以在不同组间指导探究,参与探究,但无论以什么方式参与,都一定要以学生为主。即使遇到探究已走入死胡同的小组也不能越俎代庖,而应想法给予提示信息去帮助学生探究,让他们有“豁然开朗”之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教师的地位应与学生平等,教师只是平等地位中的“首席”。师生之间是一种人道的、和谐的、平等的新型关系。教师要相信学生,信任学生,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不是接受知识的机器和考试的工具,在人格上与教师完全平等。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活动,去思考,对学生活动的过程给予及时肯定或指出改进方面。决不能做好框架让学生去钻,而制约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面对某个学生,关注的不应该是这个学生是否聪明,而应该是这个学生哪些方面聪明。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

3、教师要注意科学探究并不只是唯一的教学方式,教学中要将传承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有机的相结合。探究式的教学也不仅只是实验探究,原理证明、类比推理、科学联想等也属于探究式的教学范畴,教师要灵活运用。如: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焦耳定律等内容时,在学生猜想后,有的学生不是设计的实验探究方案,而是设计的原理证明,推理来探究猜想的正确性。有的学生通过观察牵牛花的生长方向,缠绕方式及人手握拳情形、通电螺线管绕线方式及南北极等展开类比联想,探究得出了安培定则。这些都是科学探究的好例证。

总之,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是当今课改的一个重要方面。以上仅是笔者在近几年学习新课标及有关课改精神后,在教学中的一点做法和体会,定有不足之处还有待改进。至于如何实施科学探究,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们的求知乐园,还有待我们教育工作者去进一步探讨。

第二篇:中学物理教法物理教学论期末复习提纲

1感觉:是客体的个别特性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反应。

2知觉:是运用大脑的功能,综合对某种客体的各种感觉而产生的、关于该客体的整体反应。

3表象:是在大脑的记忆中再现出作用于感觉器官的认识对象。

4课程:是学校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向学生提供的所有学习经验的总和和结果。5素质:指个人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所获得的基本品质,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

6科学素养:指了解和深谙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事务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

7兴趣:是指一个人为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活动的意识倾向。这种意识倾向发展结果是向往和爱好。

8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9动机:是在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

10意志: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与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11能力 :1)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条件的心理特征的总和。2)能力包括智力因素和技能因素。3)每个人的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即存在个体差异。

12概念:指的是具有共同特征(或关键属性)的物体、符号或事件的标记系统。13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事物, 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全部对象。表明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有哪些” 概念的外延,是用划分的方法确定 14概念的内涵: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称概念的含义;内涵是概念的质的规定性,它表明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什么”

15同化:利用已有的概念来处理新的现象

16顺化:要用新的概念取代原有的中心概 念。这是彻底的概念转变。

17物理实验: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创造或纯化某些物理过程,使之按预期的进程发展,同时在进行定性的或定量的观察和研究,以探求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变化规律的一种科学活动,也是检验物理学理论正误的标准。18思维:是一个心理过程,是有意识的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人类大脑受外界刺激而引起的一种高级神经活动。19教学原则: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人们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

20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既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手段,办法的总称。21判断:是运用概念对事物现象做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的思维形式。22推理:由一个判断或一些判断推出另一个(些)判断的思维形式。

23观察能力:指通过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观察从而区别它们特征的一种能力。24实验能力:创造观察条件,动手做实验的能力。25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判断推出一般性判断的思维形式。归纳推理可分为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科学归纳推理。

26演绎推理:是一种从一般性的判断推出个别性判断的思维形式。27类比推理:是由一个个别性判断推出另一个个别性判断的推理。

28.教学大纲: 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是由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关于中学物理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9国家课程标准:是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30记忆:所谓记忆就是学习的保持和再认,再现等,这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再现等

*31分析综合:在认识中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和把部分重新结合为整体的过程和方法 32教学设计包括六个方面 1)教学任务分析2)教学对象分析3)教学目标设计4)教学策略设计5)教学媒体设计6)教学评价设计

33说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专家,领导,口头阐述自己课堂教学方案,并与听众共同研讨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案的教学研究过程

简答

(1)物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各是什么? 中学物理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物理教学的全过程

中教法的学科性质:中学物理教学法是以中学物理教学的全过程为研究对象,以认识论,系统论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物理学、教育学、心理学、哲学及其它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来研究物理课程和教学,揭示物理教学规律、指导教学实践的,具有独立体系的理论兼应用学科。1.综合性 2.独立性

(2)简述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科学素养:社会公民和消费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对于科学技术的理解。

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科学知识和技能

科学探究(科学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行为与习惯

(3)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应从哪三个维度制定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简述观察的品质包括几个方面p73 观察的目的性、敏锐性、准确性、持久性、全面性和创造性。(6)简述中学生记忆的特点p75

一 中学生的有意记忆占重要地位,但无意记忆还较明显。

二、中学生的机械记忆逐渐为意义记忆所代替。

三、中学生的抽象记忆虽有发展,但还是不如形象记忆好。(7)简述课堂上学生参加教学活动的心理因素主要有哪两种?

一种是认知因素或者叫智力因素,主要有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要素;另一种是情感因素或者叫非智力因素,主要由动机、兴趣、情感、一直等要素著称。

(8)简述物理学的特点。

(一)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科学,是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二)物理学是一门严谨的、精密的定量科学,与数学密切相关。

(1)物理概念既有它质的规定性,有是可以测量和计算的 物理量。

(2)所有的物理规律和定律都可以用数学来表达。(三)物理学是应用广泛的基础科学,与哲学关系密切。

(9)中学物理教学方法中有哪几种基本教学方法,其特点是什么?

口述式教学法: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特点:利用语言作为工具来传递交流信息 实践式教学法:实验方法、自学方法、练习方法。特点:没找到

(10)简述探究式教学的操作程序。

1)提出问题(学生能发现并提出问题,或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进行猜想和假设);

(3)设计实验或制定计划(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制定实验方案,考虑实验的变量及其控制方法,尝试选择实验的装置与器材);

(4)进行实验或集数据(通过实验如实记录实验数据,或通过公共信息资源收集材料、数据);

(5)分析与论证(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尝试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描述);

(6)评估与反思(尝试分析猜想与假设跟实验结果之间的差异,吸取经验教训,改进探究方案,或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问题,并写出实验探究报告。

(7)表达与交流(学生能用语言、文字、数据、图表等方式表述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能倾听和尊重他人提出的不同观点和评议,并交换意见)。(11)简述教材的含义。

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需要为师生应用编写的教学用书,它提供了教与学的材料,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主要教学手段。

(12)从物理学发展史举例说明物理概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亚里士多德提出物体质量越大下落越快。伽利略证明了物体下落速度取决于下落时间长短,与质量无关。牛顿修正了物体下落的原因。爱因斯坦作了补充。(13)物理规律的特点。客观性 真理性 普遍性 因果性 必然性

(14)简述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1.物理实验教学能为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提供符合认知规律的环境。

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原理和定理的理解。2.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助欲望。唤起直觉兴趣

实验是一种目的性操作行为

3.实验是发展学生能力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4.有利于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方法、研究方法,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作风和道德素养。

遵守纪律、爱护仪器的优良品质。

(15)演示实验设计和操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明确目的,根据教学要求设计演示实验 2.安全可靠,确保演示成功

(1)演示成功的首要条件是掌握实验原理(2)坚持科学性原则,不得弄虚作假(3)为了确保演示成功,课前必须充分准备并进行试做 3.简易方便。(演示实验要求简易方便,包括仪器结构简单;操作简单;由演示现象导出结论时,解说推理简单)4.现象清楚、明显、直观

5.配合讲解,指导观察,思考要有启发性

实验要与思维相结合

(16)简述物理复习课的常用教学方法。

1对比复习法 2提纲复习法3复现复习法4组题复习法5实验复习法6归类复习法7知识结构复习法P308

(17)试述物理复习课的作用和设计要求。

要求:1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适当运用变式2复习的安排应适时3题目要精选复习内容要有一定难度4复习要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5复习要认真制定计划精心设计复习方案6复习要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P310(18)简述教学设计的内容。

1教学任务分析2教学对象分析3教学目标设计4教学策略设计5教学媒体设计6教学评价设计P177

(19)简述物理教师的基本素养。P389

一、道德素养

(一)、热爱教育事业,喜爱教师职业。

(二)、关爱所有学生,平等对待他们

(三)、具有团队意识,善于互助协作。

(四)、坚持严谨治学,不断学习钻研。

二、知识素养

(一)、科学观与物理教学观知识 1科学观知识

(1)对于科学本质有自己的认识(2)明确科学的发展性(3)了解科学理论的多元性(4)承认科学的价值 2物理教学观知识

(二)、物理课程与教材知识 1物理课程知识 2物理教材知识

(1)正确理解物理教材的含义(2)正确认识物理教材的价值(3)正确处理物理教材的知识

(三)、学生物理学习的知识

1了解学生物理学习前概念的知识 2了解对学生物理学习有影响的因素(1)认知发展阶段对物理学习的影响(2)认知能力对物理学习的影响 3了解学生物理学习的方法

(四)物理教学设计知识

(五)物理教学策略知识

(六)物理课程资源知识 1物理实验知识 2现代教育技术知识 3其他物理课程资源

(七)物理教育评价知识

(八)物理教育研究知识

三、信息素养

四、能力素养

(一)、常规能力 1敏锐的观察力 2准确的语言表达 3恰当的身体语言 4板书板画能力 5教学组织能力

(二)、物理实验能力

(三)、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了解学生能力

(六)、交往与合作能力

(七)、教育科研能力

(八)应用信息技术能力

(20)说课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要说清“教什么”——说教材(1)说清本教材的内容,与前后教材的逻辑关系(2)说清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疑点和课时安排

2、要说清“怎样教”。这是实现集体监督相互交流的主要内容。

——说教法(1)说清教材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理论依据。

(2)说清教学思路、教学结构、板书设计、作业训练要针对重点、难点等项目。

3、要说清“怎样学”——说学法

4、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1)突出一个“新”字(2)体现“美”字(3)体现“说”字(4)说课要选准“说法”(5)说课要找准“说点”(6)说课要把话说活(21)简述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哪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 2教学方法3教学态度4教学效果P379

3.论述

(1)谈谈你对“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的理解。第一,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第二,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第三,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第四,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2)谈谈你对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理念的理解。(3)试析物理课程的作用。

(4)请你对中学生物理学习的思维障碍进行分析。(5)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6)谈谈物理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7)教学过程的特殊性。(8)试论中学物理教学原则。

(9)物理教学过程的特点,谈谈你的看法和体会。

(10)物理教学常用的有几种教学方法?在运用过程中的要注意什么问题?(11)选择物理教材的原则是什么?

(12)物理规律课的教学过程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3)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形式及基本要求。

第三篇:初中物理教法与学法

初中物理教法与学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的过程,所以教师要重视教法,也要注意学生学法指导,而教师的教只有通过调动学生主动性,才能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也就是要使学生学好物理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21世纪的新教学模式有所变换,在全面实施二期课改的同时,真正体现“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主”的理念,使教学双边活动生动活泼起来,教学内容丰富起来,教学方法更科学化、人性化,使我们的学生乐于学,勤于学,在乐中求学,在学中求乐。近年来,尤其是实施二期课改以来,我就初中物理教学的教法和指导学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

一、采用形式多样的基本概念“六问”法

初中物理是以概念教学为主,如何搞好概念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而枯燥乏味的概念教学,方法不是很多,其中基本概念“六问”法值得一试。所谓基本概念“六问”法,就是对基本概念的编排意图、方法、思路捉摸透彻,即在教学中搞清以下六个问题:(1)物理学中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2)是怎样引入这个概念的?(3)它的定义是什么?(4)单位是什么?(5)物理意义是什么?(6)这个物理量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这六个问题搞清楚了,一般说来,学生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也达到了比较清楚的程度。下面就“匀速直线运动与速度”一节为例来谈谈我的做法:

1、我们在讲物体运动时,要比较哪个运动得快,哪个运动得慢,我们又是怎样来表示的?怎样来比较的呢?

2、一个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通过的路程长短,能否确定它的运动快慢?如果只看物体运动所用时间的长短,能否判定它的运动快慢?因此,我们必须考虑两个因素,即路程和时间,以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大小来作比较,或以通过相等路程所用时间的长短来作比较,由此来引入概念。

3、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用公式表示即v=s/t,由此可以看出,速度在数值上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

4、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的单位来定的,在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时间的单位是秒,则速度的单位是“米/秒”,读作“米每秒”。

5、速度是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快慢程度的物理量。如某物体的速度为“10米/秒”,表示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1秒内所通过的路程为10米。

6、这个新引进的物理量“速度”可以用哪些物理量来量度呢?它的大小由什么来决定呢?这个比值仅用来量度运动物体的运动快慢,而不是决定速度大小的原因。

事实证明,通过该教法的实施,所任教班级中的学生对速度的概念理解透彻,解题得心应手,方法多,正确率又高,而且同学们也很喜欢这样的教法,层次分明,主题明确,学习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学习成绩当然有了保证。

然而在具体实施该教法的过程中,老师的诱导和启发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为学生铺设符合知识规律的思维轨道和合理的思维坡度。以求指导在点子上,使每一个演示、每一个设问、每一个实验都成为学生寻根究源、主动求知的媒介物,使新知识的获得成为学生思维的必然结果。作为老师切不可把现成的答案或思路和盘托出、强行灌输,而应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自求而得之”。所以,在实施“六问”法时一定要熟悉学生的思维特征,遵循思维规律,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因势利导,及时评价学生的思维过程,同时,我们的教学过程应面向大多数学生,使教学的进度、深度和广度在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能够接受。

二、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1、复习:一般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复习觉得最困难,常常因概念多,公式多,单位多而不知所措。针对这一现状,老师要具体指导:首先把初中物理学大致划分为光学、力学、声学、热学、电学和原子物理学六大块,将题型按填空、选择、作图、实验、计算、简答六类来复习;然后将每一知识块的章节标题、主要内容、公式、定律串成一条主线,并罗列成表格;并把各部分的重点知识详细展开出来,配上例题示范,再根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开设专题性讲座,并采用个别辅导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们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最后将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计算、综合应用,结合六类题型充实到位,构成一幅物理知识框架图。为使学生有条理、分重点地理解消化,老师还应结合教材和考纲要求将知识具体化,生动有趣地讲授,注重实验的演示,并创设良好的情景,插入一些艺术性、趣味性、幽默感的语言,使知识框架宛如一部“物理电影片”,学生很容易将其中的每一个“情节”重现出来,从而知识也就牢固地掌握了。此外,在听课感受“情节”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融入“情节”中,参与活动,使知识更牢固地为学生所掌握。我把这一方法定名为“电影”重现法。

在复习阶段,巩固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切不可搞题海战术,而应精选习题,并做到讲深、讲透,要求学生做到深刻理解知识后,再做习题,切不可仿抄例题。要搞一些记忆复习,注重基本技能训练,同时还要及时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使广大学生把知识梳理通畅,灵活运用,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2、解题:在解题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的是:(1)一题多解。物理学中,有些习题有多种解法。教师要启发学生多方位地去思考问题,真正理解各已知条件的意图,善于挖掘隐含条件和排除多余条件,做到解题灵活多变。(2)一题多变。教师在做例题或示范解题时,要把题目讲活,可以把题中的已知条件改为求,而把求改为已知条件;或是将物理条件改换;还可以是题型变换,这样把旧题变为“新题”,方能给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引起学习的兴趣,活跃学生的解题思路。

三、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教给学生是教师在考虑教法和学法时必须注意的。

1、由个别到一般。初中物理中这一方法的应用较为普遍。

2、抓矛盾主要方面。有些是问题的核心而有些是可以略去不计的,如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知识解授时,我们要抓住的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而不考虑玻璃泡本身的热胀冷缩。

3、“一分为二”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初中物理中的任何一个现象都有它的二重性,既对立又统一,有对人们有益的一面,也有对人们不利的一面。如摩擦这一现象,消耗了大量的能量,但若没有摩擦,世界又将不成其现在的世界。

4、类比法。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对原来不易理解的物理现象或规律变得容易掌握,如学习电压概念时,用学生熟悉的水压作比较,来成功地引入电压;又如在学习电荷间相互作用和磁极间相互作用时,采用类比法也可以形象地把知识进行归纳,帮助学生更容易掌握。

5、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如列方程组、列表、画图象、控制变量法等。这些方法能准确、简洁、明了和直观地表示物理的变化规律,也有利于帮助学生记忆。我设计了几个例题:例1:一轻质均匀直杆长1.2米,左端挂20牛的重物,右端挂40牛的重物,要使杠杆水平位置平衡,支点应距左端多少米处?例2:在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节,用列表格和画图象会很明了,又有利于学生记忆。例3: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学中用得很多,如在“欧姆定律”一节学习时,采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即当导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它的电阻成反比,最后归纳得出欧姆定律I=U/R。(解题过程略)

以上介绍了初中物理教与学的一些方法,那么怎样把这些方法教给学生,将老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呢?我的体会是这样的:

1、强化。对上述介绍的教学方法要进行反复强化。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学会了这些方法的重要性,直至使我们的学生主动来向老师征求科学的学习方法。

2、同化。在教学实际过程中,老师应反复回顾运用过的各种方法,及时地让学生回忆什么时候用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对这种方法牢固地掌握,为自己的学习所实用,既起到复习作用,又达到概念的同化,使新知识很快地被理解、消化。

3、深化。对介绍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反复应用,不断深化,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从而使学习更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双边活动,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觉得学习是有规律可循的,从此不再惧怕物理,而是酷爱物理学,对学习物理充满激情,去感悟物理学的真谛。只有这样,我们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既教会了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又教会了学生自我寻找答案、自我学习的学习方法,真正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理念。

4、感化。在教学过程中,应提倡师生感情交流,发扬教学民主,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老师要允许而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说出不同的见解,善于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并要注意老师向学生学习,使“三人行,必有吾师”在新时代发扬光大,只有这样,学生就会心情舒畅,认真钻研老师的提问,积极开动脑筋,整个教学进程也就会在紧张、愉快、生动、活泼、亲近的气氛下进行,学生在自愿、愉快、主动的心态下求知,师生间的感情才能达到和谐,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共鸣,我们的教学就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回顾近几年来的教学经历,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科学方法是获取成功的最好途径,尤其是在二期课改期间,我坚持采用以上的学习方法,同我的爱生们一起学习、一起研讨、一起生活,几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认为物理老师上课新颖别致,讲授清晰,生动有趣,善于引导学生思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学习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这些年来,有效利用每一堂课,并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使每位学生懂得怎样学好物理,所教班级中不及格人数越来越少,平均分、优秀率越来越高,在历届中考中平均分均名列区前茅。

3、自身的教学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经过多年的磨练,使我的教学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也由一名普通的教师成为一名学科的带头人,成为一名物理学科区中心组成员。

第四篇:初中物理教法第四章重点知识

第四章

1、物理教学资源:指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能够用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种条件的总称。

2、教学资源分类:按教学资源的功能特点分为:素材性资源、条件性资源;按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分为:文本类资源、实物类资源,多媒体类资源;按物理学科的内容特点分为:学史类资源、实验类资源、理论类资源、环境类资源;按教学资源的存在形式分为:显性资源、隐性资源;按教学资源的空间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

3、物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开放性原则、优先性原则、经济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个性原则。

1、物理教科书:亦称物理课本,是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物理教学大纲)编定的系统反应物理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1、生活与社会教学资源的特点:广泛性、生活性、趣味性、体验性、便捷性。

2、生活与社会教学资源的开发:自制器具、自组物件、借用器具开展物理实验、用人体获得亲身感受、用手学物理。

第十章

1、复习的种类:平时复习(包括:引入新课的复习、巩固新课的复习、课后复习)、阶段复习、总复习见P210

第五篇: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实施物理教法改革(推荐)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实施物理教法改革

在高中物理课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分为动机、领会、获得、保持、回忆、概括、动作和反馈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是分别以学习者在学习中所发生的心理活动过程为依据的,相应的八种心理过程为:期待、注意、编码、储存、检索、迁移、反应和强化。从学习动机的确立到学习结果的反馈,就是从学习愿望的产生到愿望的满足,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既然如此,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把教学活动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输系统,系统中的每一阶段都要为学习者安排外部教学情境,以支持他们每一阶段的学习。下面谈谈我是如何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实施物理教法改革的。

一、明确教学目标,实施有效学习

整个高中物理课教学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将它有效地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有了明确的目的,而当一个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它来推动自己的学习时,这种学习的目的就成为一种有力的动机。

学生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有意义接受学习。学生学习是以间接知识为主,学校教育的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人类的知识财产。而接受法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大量知识,避免走很多弯路。但是,我们要求的是进行有意义接受,而不是机械接受。有意义接受,不仅可以迅速地接受知识,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二、完善认知结构,注意训练反馈

一切新的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在有意义学习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始终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整体及其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不断完善和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在高中物理课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课上都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记忆所学知识。记忆周期的最有效方式为即时记忆。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刚刚学习新知识的较短时间内对知识有个印象,利于学生掌握新学到的知识。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随堂记忆的运用。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也更轻松。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教材中的习题全都在课内完成,学生可以免交作业,可指导学生对课堂练习以“互查法”判阅。鼓励和建议学生选做课外习题,只要通过适当措施,学生会主动积极地做更多的习题,并且也会做得更好。每单元教学结束后,通过测验及时了解学生“掌握学习”的情况,不使问题积压成堆,变换讲解的方式。

三、遵循教育规律,科学设计课堂

在高中物理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也是信息的摄取、加工、贮存和反馈的过程,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为这一过程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1.自主探究

每上一节课,教师事先拟发自学提纲,提供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接着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组织学生自学教材、观看演示、动手做实验、展开讨论等。教师巡视指导,启发质疑,收集学生中的各种问题。这一阶段,是知觉选择的过程。学生对教师讲授的教材内容,引起注意,有意识、有选择地运用视听知觉进行感知,定向地摄取知识,获得感性认识,但对教材的意义尚未真正理解。

2.重点讲解

针对学生自学探究的情况,教师进行重点讲解,澄清模糊观念,解答疑难问题,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特别要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串联精讲,纵向串讲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横向串讲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讲清易错易混处,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这一阶段是在知觉选择的基础上领会和理解教材。领会是明白、知晓知识的意义及结构、规律,在领会过程中,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释新知,并把新知纳入旧的认知结构中。理解是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在理解的过程中,将个别事物、个别现象类化、概括为普遍的原理;或者将一般原理具体化,用一般规律解释个别事物或个别现象。理解领会是知识获得的重要环节。

3.整理吸收

教师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出要掌握的几个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指出学生运用这些概念和规律时经常出现的错误并分析其原因。接着,创造安静环境,让学生默记本节所学知识。经过理解领会,知识就进入记忆阶段,通过记忆,保持知识,习得知识,实现学习知识的期望。为了保持知识,就必须根据遗忘规律,指导学生同遗忘作斗争。

4.练习巩固

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提出各种类型的有一定梯度的典型习题,让学生当堂练习。根据学生反馈出来的信息,教师予以必要的矫正和辅导。学生已获得的知识,要经过练习作业才能巩固,它是检查学习结果,提高、充实和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巩固知识的途径,一般是通过练习形式去强化知识。同时根据练习作业的水平,了解知识学习的结果,为教师和学生本人提供学习反馈。

(作者单位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第一中学)

下载物理教学教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物理教学教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842普通物理学和物理教材教法考试大纲

    842普通物理和物理教材教法考试大纲 (教育硕士专业适用)一、力学(40%) 1、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2、机械能守恒定律 质心运动定理;保守力、势能、功能定......

    汉语拼音教学的几种教法

    汉语拼音教学的几种教法 、抓特点,激情趣 刚入学的学生年龄小,乐于动,有意注意时间短。如果只把一个个干巴巴的字母教给他们,他们会感到没有兴趣。在第一课的引题中,可以设计这样......

    儿童水粉画教学与教法

    儿童水粉画教学与教法 我想教儿童水粉画首先要能明确水粉媒材的特质,一开始就是水与粉,他们是可以做很多文章的,水是置于纸上,还是置于色中有不一样的效果,说到粉,颜料是粉,粉笔也......

    五下单元教学教法分析

    第二部分 教学教法分析 一、关于阅读教学 (一)阅读教材内容分析 阅读课文是单元的主体。以叙事性作品为主:包括写人、记事、状物、写景四类。 叙事性作品教学的个性要求。 1.引......

    中学地理教学教法试题

    中学地理教学资料 中学地理教学教法试题(二) 一、填空题(20分) 1、地理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研究的任务是揭示,具体一点说,就是要解决地理这个学科。2、初中地理课的地理的知识为主,......

    初中物理优秀教师说课案例 教法和学法

    教法和学法 初中物理优秀教师说课案例 教法和学法 说课案例 初中物理 :TagsT |字号:T )5初中物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集锦( 第五部分:教法和学法 :《透镜》1案例 过渡语:继教......

    音乐教法

    (题型:判断题、分析题、解答题、论述题) 1、奥尔夫声势教学: 女高——捻指,女中——拍手,男高——拍腿,男低——跺脚 2、奥尔夫乐器的划分(重点) 一、打击乐: 金属类:指釵、撞钟、三......

    作文教法

    第一次课 写好作文之最关键——学写事情 写事情就有事情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第一部分的写法:六要素的前四点,可以总结为时间?谁?在哪里?干什么? 第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