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6月月考答案

时间:2019-05-12 05:34: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6月月考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6月月考答案》。

第一篇:高中6月月考答案

2013----2014学年度(下)沈阳市第二十八中学月质量监测

高二语文答案

1.【试题答案】A【试题解析】解答概念题,要特别注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本题主要在概念的内涵上设置选项。A项是 “原本”内涵的正确的表述。B项据原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进展,原本逐步地被认为是具有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信仰性质的东西而为群体所接受,成为凝聚群体的力量,这样,原本也就逐步地形成为传统”可知,B项表达的是原本形成的传统的内涵。C项把原本的属性搞错了。C项的表述简化为“原本是过程”,据原文“传统逐步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远离原本的过程。这里所说的远离,是指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成为过去”可知,“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成为过去的过程”是传统的形成过程,而非原本是过程。D项 原文是“原本是传统的始发言行”,传统是原本的丰富、更新和壮大。D项的表述曲解了原文的意思。

2.【试题答案】D【试题解析】对于“原因、根据、证据”这样字眼的题干,特别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D选项中,新参照系的作用有两种:一是摩擦,二是抗拒摩擦。摩擦作用使传统更新”,因而是“传统远离原本”的原因;但是传统“抗拒摩擦,力图使自身永恒化”使得传统力图保持原本的最初本质特征,尽可能的不远离原本。

3D

4.A(3分)【解析】“则”是“就”的意思。

5.C(3分)【解析】①是说古人对宝物的认识与今人是有区别的;⑥是说人们的智慧越精深,所取的东西就越珍贵。(④是说天地何所不为却毫无所求,即天地“以不受为宝”。)

6.D(3分)【解析】本文为古代议论文,所以“夹叙夹议”这种说法不当。选文第1段提出作者“古之人……所宝者异也”的见解,并用孙叔敖的例子进行论证。第4段的评论“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是对作者观点的升华。第2、3三两段分别用江上丈人和子罕的事例来证明作者见解的正确。

7.(10分)①(5分)知道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好的,这就是明智的人与世俗的人不同的地方。②(5分)名字不可能让人知道,身影不可能被人看见,难道只是江上的老人吗?【解析】①注意“之所以”固定结构,“异乎俗”介词结构后置;②注意“得”,“其”,反问句式。参考译文:古代的人不是没有宝物,只是他们看作宝物的东西与今人不同。孙叔敖病了,临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富饶的土地。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寝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十分凶险。楚人畏惧鬼,而越人迷信鬼神和灾祥。所以,能够长久占有的封地,恐怕只有这块土地了。”孙叔敖死 后,楚王果然把肥沃的土地赐给他的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请求赐给寝丘,所以这块土地至今没有被他人占有。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就是有道之人之所以不同于世俗的原因。

伍员逃亡,楚国紧急追捕他。他登上太行山,遥望郑国说:“这个国家,地势险要而人民多有智慧;但是它的国君是个凡庸的君主,不足以跟他谋划大事。”伍员 离开郑

1高二语文共10 页第 页

国,到了许国,拜见许公并询问自己宜去的国家。许公不回答,向东南方吐了一口唾沫。伍员拜了两次,接受赐教说;“我知道该去的国家了。”于是往吴国 进发,路过楚国,到了长江岸边,想要渡江。他看到一位老人,撑着小船,正要打鱼,于是走过去请求老人送他过江。老人把他送过江去。伍员问老人的姓名,老人 却不肯告诉他。伍员解下自己的宝剑送给老人,说:“这是价值千金的宝剑,我愿意把它送给您。”老人不肯接受,说;“按照楚国的法令,捉到伍员的,授予执圭 爵位,享受万石俸禄,赐给黄金千镒。从前伍子胥从这里经过,我尚且不捉他去领赏,如今我接受你的价值千金的宝剑做什么呢?”伍员到了吴国,派人到江边去寻 找老人,却无法找到了。伍员每次吃饭一定要祭祀那位老人,祝告说;“江上的老人!”天地之德大到极点了,养育万物多到极点了,天地何所不为?却毫无所求。人世间,做了有利于别人的事,却毫无所求,名字无法得知,身影无法得见,达到这种境界的恐怕只有江边的老人吧!

宋国一个农夫耕地得到了一块玉,把它献给司城子罕,子罕不接受。农夫请求说:“这是我的宝物,希望相国赏小人脸而把它收下。”于罕说;“你把玉当作宝物,我把不接受别人的赠物当作宝物。”所以宋国德高望重的人说;“子罕不是没有宝物,只是他当作宝物的东西与别人不同啊!”

假如现在把百金和黄米饭团摆在小孩的面前,小孩一定去抓黄米饭团;把和氏之壁和百金摆在鄙陋无知的人面前,鄙陋无知的人一定拿走百金。把和氏之壁和关于道 德的至理名言摆在贤人面前,贤人一定听取至理名言。他们的智慧越精深,所取的东西就越珍贵;他们的智慧越低下,所取的东西就越粗陋。

8.答案: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3分)

9.答案: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2分)

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

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2分)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2分)

10略

11(1)答案: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

解析:A项彭先生的爱情故事是悲喜剧,不是生动曲折,张医师让彭先生讲故事是为了劝大家验血型。E、这篇小说的内容是关于外省人彭先生与台湾小姐的爱情故事。小说带有浓郁的台湾风情,对话风趣而又细腻。B、“不惜牺牲亲情,以至于以死抗争”错,秀鸾说过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的话,但没有这样做,也没有牺牲亲情。

(2)答:①表明乘凉会上的人们的外省人身份;②提示小说主题的解读路径;③照应下文出现的各种方言。解析:本题考查细节的作用,应考虑细节本身的内容,细节与上下文的关系,细节与主题的关系。(3)答:①有担当,明大义: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得信任;②执著隐忍;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不莽撞行事,捍卫了自己的爱情;③幽默乐观: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事能有良好的心态。解析: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4)答案:观点一: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不合适。①“血”这个词可让人联想到“血脉”、“血缘”、“血性”等多种含义,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题意就显得单一了;②外省人和台湾人血脉同源,这是“血般的故事” ③彭先生的恋爱故事,实质上折射了外省人与台湾人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小说表达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观点二: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合适。①“血”有类型之别,而语言有“南腔北调”之分,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彰显作者的巧思;②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与内容更吻合;③可显示“验血型”在文中的重要性,也与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不相冲突。

12.(1).(5分)A、E(2).(6分)①罗兰痴迷于音乐,音乐是他的生命。德国的音乐充满艺术魅力,滋润了罗兰的心灵。②他开始接触德国音乐的时候,还没有在现实生活中接触过德国人,也不了解“德国”一词意味着什么。(3).(6分)①音乐的天才,杰出的文学家。②真理的寻求者,时代的圣人,理想人格的化身。(4).(8分)①一个人应该转益多师。罗兰在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英雄”。莫扎特与贝多芬奠定了罗兰的艺术基础;莎士比亚拓展了罗兰的艺术世界;托尔斯泰为他树立了人生的榜样。②要选择真正的“英雄”。罗兰的“英雄”莫扎特、贝多芬、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都是世界性的先圣与时贤,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丰碑。③在“英雄”的影响下,自身还应不懈地努力。罗兰在坚持不懈并经尝种种精神的苦痛后,才逐步被世界认识与接受。(联系现实略。此题考生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正常评分)

13、B(3分)

14、B(3分)[解析] A项中途易辙,可将“经过”移到“四川灾区人民”之前。C项缺少宾语中心语,在“科研”后加“实践活动”。D项“令人堪忧”重复赘余。

15.B.(3分)

16.(8分)参考答案:移开地宫口的巨石露出盖板,清理盖板并绘图,撬开盖板打开地宫。评分标准:“移开地宫口的巨石露出盖板”、“清理盖板”、“绘图”、“撬开盖板打开地宫”四个要点各占2分,每超出3个字扣1分。

17、(3分)内容合理,给1分;比喻贴切,给1分;句式相同,给1分。

六.写作

18.材料中给了5个人的观点各有不同各有侧重,但实际上都提到了一个问题,就是明星做代言,这其中涉及到了明星承担的社会责任及诚信等问题,但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不可能只针对一个人的观点谈起,如材料中“甲”的观点,考生可提炼出明星做代言人是由于商家考虑到明星的社会角色,他们的社会影响力,出于这样的角色,和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明星做代言人就更需要谨慎不应该随便说话。再如材料中“丁”的观点,很多明

星代言的产品出了问题以后明星则以“不知情、受害人”等说辞推脱责任,这就反映了责任诚信等社会热点问题。最后,材料中“戊”的观点中又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在明星代言方面立法、执法方面还存在漏洞。总之,考生只要结合五段材料抓住关键词,找准立意,跑题的可能性不大。这是对学生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的考察。

作文评分标准

第二篇:月考答案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月考答案(2012年4月)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D(A食不果腹信笺jiānB不胫而走心怀叵.pǒ测C砝码莅lì临)

2.D(洛阳纸贵: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A项罪不容诛指罪大恶极,即使杀了他也抵不了他的罪。B项鱼龙混杂指好人坏人掺杂在一起,这里的语境应用“鱼目混珠”。C项天伦之乐:天伦:兄先弟后,天然伦次,故称兄弟为天伦。后泛指父子、夫妻、兄弟等为天伦。谓家人亲密团聚的乐趣。)3.B(A句中的关联词“虽然”使用不当,根据上下语意,应改为表假设关系的词语,如“如果”;C此句中的“开展”与“途径”搭配不当,应把“开展”改为“开辟”; D“再次重返”赘余)4.D(考查语句的连贯,应从陈述对象保持一致的角度去分析。)5.C(《蜀道难》是李白的。)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6.D(备,防备,防人之心)

7.A(A项:连词,于是,就。B项:①连词,于是;②介词,凭借。C项:①介词,给,替;②动词,做。D项:①指示代词,那里的;②语气副词,加强反问语气。)8.C(官军或者朝廷讨伐叛军不力,而非裴度。)

9.A(裴寰并没有痛骂小使的丑恶行径,是小使诬陷裴寰狂言侮辱朝廷。)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10.(5分)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 隋主好自专庶务/ 不任群臣/ 群臣恐惧/ 唯知禀受奉行而已/ 莫之敢违/ 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 借使得失相半/ 乖谬已多/ 下谀上蔽/ 不亡何待!【句读文段参考译文】

皇上(唐太宗)听说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的大名,便召见他,问他为政之道,张玄素答道:“隋朝皇帝喜好自己独揽各种政务(的决定权),而不委任给群臣;群臣恐惧,只知道禀承旨意加以执行,没有人敢违背君命。凭一个人的智慧决断天下事务,即使得失参半,乖谬失误之处已经很多,(加上)臣下阿谀皇上受蒙蔽,国家不灭亡更待何时!” 11.(每空1分)

(1)艰难苦恨繁霜鬓(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3)小乔初嫁了(4)诚既勇兮又以武(5)复得返自然(6)别有幽愁暗恨生(7)波上寒烟翠(8)梧桐更兼细雨(9)泪痕红浥鲛绡透(10)江晚正愁予

12.(1)(3分)B(心生“苍茫寥廓之感”是对“苍苍”的误解,根据情境可知,此处“苍苍”应该是对日暮时分作者眼前所见色彩的客观描述)

(2)(4分)(本题综合考查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

诗人白天游山,山中的美景令人神怡;日暮投宿,田家的恬静令人称羡;主客畅饮,忘机的欢快令人沉醉。

(评分标准:共3个要点,答出1点,1分;答出2点,2分;答出3点,4分。意思对即可)13.(10分)答案标准:明确认识2分;结合诗句解释2分;联系体验与思考分析4分;语言表达2分。认同哪一种理解都可以。只是都需要有对原诗诗句的分析理解来支持。至于体验与思考,可以联系李白作品,也可以联系更广泛的作家作品。解题指导:

(1)延伸要点要明确。首先明确认识。是斛斯山人与诗人相携,还是月与诗人相携?二者必选其一。但就这首诗来说,选月与诗人相携更有优势,更容易展开后面的联想。

(2)选用材料得当。结合诗句进行解释。“山月随人归”是月与诗人相携的重要依据,“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是斛斯山人与诗人相携的重要依据。

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与思考分析。可以联系李白写月的作品,如:“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月是李白寄情达意的对象,体现李白浪漫情怀。也可以联系更广泛的作家作品,月与古代文人的情愫。

(3)分析思考有力。思考分析要更上层楼,从诗歌美学的角度具体分析。或借明月意象,或用拟人手法,渲染或幽静或朦胧或温馨或柔和或清寒的环境氛围;或表现人物或纯净澄清或恬然自适或浪漫多情的内心世界;或展示其对生活情趣生命意义的理性感悟。

(4)答题思路清晰。观点——结合文本诗句进行解释——联系阅读体验——分析明月作用——三者结合总结回扣。

答题示例:

(1)我认为是月亮与诗人相携。(明确认识)在诗的前四句,诗人描写了日暮之时自己下山,见到山谷中的清月与自己相随的景象,而诗人所走过的小径,皆是一派苍翠、空寂。直至第六句诗人交待自己到达“田家”词见到斛斯山人,前几句是着力在写山中的空旷幽静之景,因此与诗人相伴的应是月亮。(结合诗句解释)李白的诗风一向是俊逸而浪漫,他曾写“举杯邀明月”,可见他对月亮保有朦胧而美好的情愫,好似能与之心灵相通。(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此诗中,李白又营造了一个清冷却不失浪漫气息的场景,将诗句理解为月亮与诗人相携符合这种氛围,在那般空寂的山路上有月相伴,减了几分寂寞,添了几分浪漫,更将诗人夜行访友的快然心情借此番乐景传达得十分巧妙。(三者结合思考分析,回扣)

(2)我认为是“与月相携”。(明确认识)前文已然交待过“山月随人归”,所以在这里诗人与月相携更为合理。并且我们看到诗人是在到了“田家”之后才开始“欢言”的,若是一路上与山人相携而互不讲话无疑不合情理。(结合诗句解释)另外,“月”正是李白常用的意象,正如“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诗人的浪漫豪情与丰富想象使他常常将月当作一位真实的朋友来对待。(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而在此处,与月相携更营造了一种浪漫而和谐的氛围,人与月下走,月随人影动,仿佛我与月相携;也表达了作者自得、闲适的心境,为后文与山人的畅快欢颜对饮、长歌共醉做了很好的氛围铺垫。(三者结合思考分析,回扣)

(3)我更愿意理解为月与诗人相携。(明确认识)首联描写道:日暮之时,月亮与人同行,相伴回家。到第三联继而又写人月相携,与前文形成勾连、呼应,有较强的整体性。并且本诗展现的景物有唯美、清新爽丽的特点,若将此句解读为人月相携,更符合“绿竹入幽径”等句表现的清新宁谧。(结合诗句解释)另外,古诗中也常把月亮拟人化,如李白的“对影成三人”将月亮赋予人的行为、姿态,更为诗文增添了生动、浪漫的气质,与李白的诗风十分吻合。(联

系自己的阅读体验)“人月相携”的解读既与诗文内容、景物特点相符合,又表现了李白惯有的浪漫,所以我更倾向于人月相携的解读。(三者结合思考分析,回扣)

(4)我认为诗中的“相携”是月与诗人相携。首先,诗人在诗题中的一个“过”字透露了他只是途经斛斯山人家,一时兴起摆放这位世外高人,因此两人相携并不合理,而与月相携则与前文中的“山月随人归”呼应,增强了诗作的整体性。况且,与月相携相伴本就体现了一种属于文人的浪漫情怀,承载了诗作的快乐、幸福、忧伤。苏子泛舟于赤壁之下,吟“抱明月而长终”,白居易送友人之时慨叹“别时茫茫江浸月”。这时的李白,于一片静谧之中走向隐者的田园,生性浪漫的他也定会择月为伴,与之相携相拥,沉醉于自然的光和影。相比于伴月的洒脱,让李白与斛斯山人同行则会因过于写实而淡化了诗的浪漫与李白的个人气质。所以李白,还是与月相携吧。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4.C(3分)15.(5分)【答案要点】①增稠剂本身就是常规的食品原料。②增稠剂可被消化吸收提供能量或提供健康功能。③使用增稠剂可以降低脂肪的含量,有利于心血管健康。④不提供或只提供较少的热量,有助于控制体重。【评分参考】要点②答对得2分,其他要点各1分,照抄原文作答要点②得1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16.C E(4分)【4分。共两项,每项2分。】

17.(7分)(1)文中第①段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将先前昙花无生无息的六年蛰伏与后文的华丽盛开形成了对比,文脉有了起伏变化,也引出下文作者对昙花的描绘和礼赞,使作者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3分。手法,1分;结构,1分;内容,1分。】

(2)昙花的开放是一种辉煌与死亡几乎同时到达的壮烈和凄婉之美,所以让作者触目惊心;昙花的怒放转瞬即逝,作者只能无奈的面对昙花的凋敝,感受着辉煌消失后的孤寂,所以怅然若失。【4分。“触目惊心”,2分;“怅然若失”,2分。】 18.(4分)作者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盛开的昙花比喻为“一位美妙绝伦的白衣少女”,少女“赤着脚从云中翩然而至”“抖开了素洁的衣裙”和“开始舞蹈”将昙花盛开的过程和美丽的形态生动象的表现出来,从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昙花的热情赞美。【4分。表现手法,1分;结合具体语句赏析,2分;语言表达,1分】 19.(10分)答案示例:

生命是有限的、短暂的,瞬息即逝,但是如果让生命活出质量、活出意义,有限的生命便获得了永恒。正如文中的昙花,虽然它绽放的过程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随即便凋谢闭合,身后是长久的孤独与寂寞,但是当其怒放时,却倾其所有,让生命焕发出炫目的光彩,定格为永恒的美丽。人也是这样,只有“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生命的价值便会获得永恒。雷锋的生命是短暂的,只活了短短二十三年。但他却用短暂的生命阐释了无私奉献的人生追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生命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致。所以说,生命的价值不在长度,而在质量。让生命活出质量,瞬息即是永恒。

【l0分。对“瞬息与永恒”的理解,2分:联系文本进行阐释,2分;联系生活实际或阅读体验进行阐释,4分;行文思路、语言表达,2分;字数不足,酌情扣分。】

其他人物:

(1)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他生活于满汉融合的时期,其贵族家庭之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他虽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这一特殊的生活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一富于意境的佳作,是其众多的代表作之一。

(2)田维是《花田半亩》的作者。网络上继陆幼青、子尤后另一个敢于直面死亡的人。1986年4月5日出生于北京海淀区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2001年入高中部学习,2004届高三毕业生,考入北京语言大学语文系。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发现得了白血病。但她仍坚持学习。于2007年8月13日逝世,葬于北京西山脚下一个叫温泉的墓园下,在小小的墓碑前,常年放着一束龙胆花,这是田维生前最钟爱的一种花。

(3)吴子尤,少年作家,北京北达资源中学学生。8岁开始写作,主要是小说、散文、现代诗、古体诗、杂文、话剧、小品、相声等。曾是鲁迅文学院少年作家班学员。2002年,从小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北达资源中学读初中。2004年3月24日,吴子尤感到身体不适,并检查出患有纵隔恶性肿瘤,住进北京大学校医院治疗,接受过纵隔肿瘤和右肺上叶切除手术。手术、化疗伤害了他的骨髓造血功能。2005年7月10日,吴子尤给李敖写去一封信。2005年9月,李敖在神州文化之旅特意安排看望过吴子尤。2005年9月21日,李敖在北京大学进行完演讲后,前往北京大学医院看望吴子尤,并赠送了他一本书。吴子尤回赠了自己写的一本书《谁的青春有我狂》,赠语是:“你也曾青春似我,我也会快意如你。谁敢说虽千万人吾往矣,谁又将两亿年握在手里。”。2005年11月,他被邀请参加了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节目。2006年9月,子尤病情恶化,血液各项指标全面下降。2006年10月22日凌晨2时50分,子尤在北京市复兴医院去世。子尤的朋友们在他的Blog上向所有关心子尤的人发布了这一消息。(4)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1890年7月29日,梵高终因精神疾病的困扰,在美丽的法国瓦兹河畔结束了其年轻的生命,是年他才37岁。

(5)刘胡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现已更名为刘胡兰村)。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1946年12月21日,刘胡兰参与暗杀云周西村村长石佩怀的行动。当时的山西省国民政府主席阎锡山派军于1947年1月12日将刘胡兰逮捕,因为拒绝投降,被铡死在铡刀之下,时年15岁。随后,刘胡兰被中共晋绥分局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毛泽东当年为其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6)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父亲王福畴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由于王

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公元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公元672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或三年(公元676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

(7)谭嗣同(1865—1898),汉族,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世称“戊戌六君子”之一。(8)黄舸:18岁的黄舸看上去像个十一二岁的孩子。7岁时,他被确诊为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据专家介绍,同类患者最长生命纪录仅为18岁。黄舸的生命也许就要走到尽头,但是为了能面对帮助过他的人说声谢谢,2003年,15岁的黄舸和父亲用一辆三轮摩托车踏上了“感恩之旅”,开始在全国寻访素未谋面的恩人。如今,父子俩已经走过了82个城市,行程1.3万多公里,向30多位当年给他们寄过钱的恩人当面道了谢。父子俩一路上感受着感动,也传播着感动。黄舸说:“到好心人的家门口说声谢谢,送上一束鲜花表达深深的谢意,是我最大的心愿。”这个心愿一直支持着他走到今天。如果有一天离开人世,黄舸希望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给需要的人。2009年11月7日,黄舸走了,但这位阳光少年延续着生命延续着光明。他的眼角膜被成功移植,今年30岁左眼失明11年的常德临澧人黄晶晶成为了幸运儿。患有先天性角膜皮样瘤、等待了10年之久的北川孩子唐城,成为第二位接受黄舸捐赠的幸运儿。

据黄舸的父亲黄晓勇回忆,去年5月12日发生地震之后,黄舸就一直很想到灾区看看,但碍于自己的身体情况,黄舸只是让他陪着去参加了募捐。之后不久,黄舸觉得自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便让父亲帮忙联系了当地的眼库,签下了角膜捐献同意书。当时,就特别提到了要把其中的一只眼角膜捐赠给四川灾区的同龄人。

黄舸去世的消息传开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昨日,获评“长沙市最美人生后花园”的潇湘陵园作出决定,免费为黄舸提供墓地。

“你存在的价值,是一种精神的存在;你离开的结果,是让这种精神延续。天堂里,车来车往,而载着你的那辆车,依旧那样醒目,爱在,精神在,爱永恒,精神永恒!坚强的孩子,一路走好!举头望星空,我知道,那颗闪亮的星星一定就是你!”黄舸博客上,网友的缅怀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

一个人没有办法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它的宽度。黄舸走了,短暂的生命被他用阳光的心态、坚强的意志、善良的情怀写满了精彩,不仅给别人留下了光明看世界,而且也使得感恩和回报社会的精神长久地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

黄舸所选的,是活法不是姿态。“感动中国”颁奖时,白岩松说,“一个四肢无力的孩子,每天都在和死神赛跑,跋山涉水,万里迢迢。就像一小截被命运丢弃的蜡烛,善良的人点亮他,他就欢快地燃烧起来,藏起眼泪,还给人们光明和希望。”“你怎么面对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便怎么面对你。”生活似乎把黄舸锻造成了哲学家:“放在历史长河看,每个人都只为自己,就什么都白做了。但若为人类做,你没了,你存在的意义还在那里。”

名人名言: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古诗十九首)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晋〃陶渊明)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霞。(三国〃曹植)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白日何短短,百年若易海。(唐〃李白)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宋〃朱熹)为了解人生有多么短暂,一个人必须走过漫长的生活道路。(叔本华)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意大利)

我们全都是短命人,回忆者和被回忆者全都一样。(马可〃奥勒留)

附:参考译文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贞元初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因严词奏论皇帝宠信的权臣(违逆君心),被调出朝廷任河南府功曹。

很久之后,裴度升任御史中丞。宣徽院的五坊小使,(每年)秋季要(到京城附近的地区)校阅鹰犬。所到之处,骚扰官吏理事,得到厚礼馈赠后才离去。下邽县令裴寰是一个有才能的官员,他没有赠送礼物,小使们就诬陷裴寰狂言侮辱朝廷,皇帝下诏将其拘捕入狱,打算以“大不敬”罪处臵他。宰相武元衡委婉地劝解,宪宗很生气,不予理睬。裴度到延英殿进见,陈述裴寰无罪。宪宗恼怒地说:“(如果)裴寰确实无罪,就杖责五坊小使;如果小使们无罪,就将杖责裴寰。”裴度回答说:“(若论)责罚,您说的本来合理。只是裴寰作为县令, 顾惜陛下的子民,怎么可以加罪于他呢?”宪宗怒色立消,便下令释放了裴寰。

元和十年,皇帝下旨紧急征讨吴元济,王承宗、李师道想缓解蔡州叛军(被攻打)的压力,便派遣刺客埋伏在京城,(寻机)刺杀掌握朝政的大臣,已经刺杀了宰相武元衡,又刺杀裴度。裴度(受伤)跌进沟里,刺客以为裴度已死,于是罢手离去。议事者想罢免裴度,来安定王承宗、李师道二藩的犹疑之心,宪宗大怒说:“裴度的命能保全,是天意啊!如果罢免了裴度,这恰是让贼计得逞,我依仗裴度一人,足以击败这三个叛贼。”

在这个时候,朝廷多次讨伐吴元济也没有成效。大臣们争相请求停止讨伐,只有裴度请求亲自督战,(朝议之后)皇帝唯独使眼色示意裴度留下,问道:“卿果真能替朕出征吗?”裴度伏地流泪说:“臣誓不与此贼共存!”于是立即任命裴度为门下侍郎、彰义军节度、淮西宣慰招讨处臵使(出征)。裴度驻军郾城,慰劳诸军,宣告皇帝厚意,军士勇气十足。当时,各路军队都由宦官监军督阵,他们常自主军队的进退。裴度到行营后,奏请朝廷将所有的监军宦官一并撤掉,兵权由主将掌握,号令统一,士气倍增。

没过多久,(唐邓节度使)李愬趁夜攻入蔡州,活捉了吴元济来报。裴度派遣马总先入蔡州城(安抚),第二天他亲自带领洄曲投降的万名士兵、手持朝廷的节杖徐徐进入蔡州,稳定那里的百姓。裴度处理政务,下令只有盗贼、致人死命者依法惩处,其余的全部免于治罪。百姓往来不限昼夜,老百姓才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他还用蔡州的降卒做帐下侍从,有人对裴度说:他们的犹疑之心还没有安定,不可以去除防备之心。裴度笑着说:我现在是彰义节度使了,既然已经捉住了元凶,那么这里的百姓也是朝廷的百姓了。(蔡州)人听了感动得落泪。

开成三年,裴度因病请求返回东都,七十六岁逝世。

第三篇:高中月考总结

高中月考总结

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之间开学的第一次月考已经结束了,然而,留给我得却是无法挽回的时间。前一个月过得真是很舒心,认为高中生活原来是这样的。可是月考结束后,问题就暴露出来了。面对这一张张优而不尖和“绊脚石”看看一道道不该错的题目被打上大大的叉时,心底里感到无限地自责……这样的分数令我不禁陷入沉思;真是不考不知道,一考吓一跳。平时认为自己学得还可以,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可是一上考场,那都原形毕露了,平日的学习真是不行。睁眼一瞅卷子,哎,当我静下来时,再仔细地浏览多一次试卷时,才发现原来自己是多么地粗心、急躁。当一拿到题目是便马上动笔写,还有,虽然口中老说:“这些题目老师根本就没有讲到……”其实,到现在一回想起来,才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可笑、多么的无知!“没讲到”原以为这理由就竟能把一切错误掩盖住,现在一想,不如该自己没有做到平时按时定量的复习、预习罢了。如果说,自己平时有做到复习、预习的话,那么即使老师讲到没讲到又有什么巨大关系呢?现在的责任只能推回自己身上,预习是一个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要求,如果我们不做到课前预习,那么就会令自己的学习大打折扣了。

这道题做过,那道题也见过,老师也讲过,可是自己真正做起来,什么也不行。这就是差距,眼高手低。虽然有差距,但我相信自己。同样一起学习,一起奋斗,我不认为我比别人差,我始终相信勤能补拙。只要自己付出,我相信自己能行。

知识是靠日积月累的,人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大量的学习内容灌输入到大脑里去。“饥一顿饱一顿”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只会事半功倍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到定时定量学习。

虽然这次没考好,但是我并不因此而难过,因为这似乎是我意料之中的,因为这一个月以来,我的努力和态度似乎还不够,也可能高中生活需要适应吧!我就当这是体验、适应高中生活啦!往后,我一定要努力加倍学习,让学习与努力伴我三年,我不想以后别人会说我:“白头方知悔”、“少壮不努力”。机会现在就把握在我的手里,前行的船由我自己来掌舵,我为什么要驶入一个小小的港湾,而不去翱翔大海呢?再者,我是一个地道朴实的农村的孩子,如果不努力,我相信,也是我父母不愿意看到的。作为一个农村的孩子,我没有理由再彷徨,也没有理由去亵渎。奋斗将会是一个光明的、灿烂的出山阶梯!

所以我应该要做到必须每天的知识积累,每天复习,而且要做到专心致志学习才行,学习是要靠积累,学习是要靠努力;机会仅有一次,不能放过任何一次考试!

第四篇:2012-3月考答案

初四月考参考答案-阅读

(一)1、略

2、“马头琴的黄昏”既是实指,又是隐喻(一语双关)(1分)。既点明作者所写的是聆听马头琴演奏时大草原的黄昏景色,又暗示他要表现的其实是拉马头琴的巴音图老阿爸这样的草原老人的精神风貌(1分)。

3、渲染了“听琴”前草原上悲寂的气氛和“我”此时的惆怅心情(1分),与听琴后感受到草原的美丽和享受生命的快乐形成对比(2分)。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1分)。

4、⑴大草原的特点:①宽广;②沉沉的、重重的、凉殷殷的;③美丽(3分)⑵琴声的特点:①具有形象性(能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②粗犷而悠扬,豪放而恬润,有节奏,震撼人心;③迸发着情感、力量、向往;④自由而欢快。(3分;一点1分,答对三点即可)

5、这是全文的主旨句(中心句)(1分),点明了写作此文的目的(1分)。本文主人公巴音图老阿爸就是一位充分享受生命的人(1分)。他的琴声不仅驱散了草原黄昏悲伤的气氛,让人尽情享受了草原的美丽(1分);而且充分展示了他顽强的生命、乐观的精神和博大的胸襟(1分),让身边的人都受到感染和鼓舞。(1分)。

《学会宽容》

1.我们需要学会宽容;通过曼德拉的名言引出。2.事例:科学家普鲁斯特感谢他的论敌贝索勒;作用:用实例证明了宽容需要修身养性,需要换位思考。3.示例:宽容如波浪滚滚的大河,荡涤着以邻为壑的污泥浊水。4.严于律己、与人为善。5.示例:怨恨、嫉妒只能最终让自己一无所获,而学会了宽容,就会使自己生存的天地一片宽广。

(三)1、略2.引出说明对象(1分),形象说明堰塞湖的形成过程及危害(或“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3.第②段举例在丁-说明堰塞湖形成的原因和类型(2分),第③段举例在于说明“稳定的堰塞湖对人类一般不会构成威胁”,同时引出下文,说明不稳定的堰塞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2分,每点l分)。

4.“不稳定”体现在:堰塞湖的堵塞物会因冲刷、侵蚀、溶解而崩塌;堆积体以松散士为主的堰塞湖相对容易溃决。(2分,每点l分)

5.“大体”这里是大致、大概的意思,说明通过遥感技术、对比分析测定的数据还是比较准确的(或“不十分精确”)。(2分,对词语的理解和陈述的理由各1分)

6.准确判断堰塞湖的性质;测定堰塞湖的相关数据;实施控制性泄洪;制定下游危险区的临灾预案。(4分,每点l分,答到要点即可)

第五篇:11月月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从而”强加因果逻辑。B.“着眼于产业发展的浮浅层面,不及经济政策上的保护主义”无中生有。D.原文“几乎可以运用于所有商品而无往不利”,混淆必然与或然。

2.【答案】D 【解析】直接考查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是2017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中出现的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长久以来,高中阅读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阅读的这种最基础的能力——梳理概括能力,由此,学生在写作文时出现眉目不清、条理不明的问题也是理所当然的了。2017年高考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回归了对这一能力的直接考查,充分强调了“梳理概括”能力在阅读中的基础地位,这是一个良好的导向。

分析文章的论述思路,需要在把握每一段的中心内容的基础上,再把握文章整体内容,然后对内容相类的段落进行归并、整合,对文章进行分层。本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其内容分别是:首先,由抵制韩流现象引出“消费型民族主义”的概念;其次,将“消费型民族主义”和抵制日货、韩国政策保护主义相比,分析“消费型民族主义”的两方面特点(两个方面的特点分别是:①“消费型民族主义”是一种感情直觉,要求以抵制某产品的方式直接表达爱国情怀;②它着眼的不是产业发展问题,它只不过是一种浮浅的情绪表达和标签。);最后,指出“消费型民族主义” 的出现是建立在两种逻辑的基础上。

第一段为第一层,开头写抵制韩流现象,由这一现象引出一股更大的潮流,即“消费型民族主义”;第二、三段为第二层,第二段分析“消费型民族主义”和“抵制日货” 的区别,第三段指出“消费型民族主义”和韩国政策保护主义的区别;第四、五、六段为第三层,第四段分析“消费型民族主义”基于的逻辑之一,即民族主义本身的空洞,第五段分析其基于的另一逻辑,即市场营销的文化转向,最后一段是对四、五两段内容的进一步分析。

各选项分析如下:A.文章第一段为第一层,开头写抵制韩流现象,由这一现象引出后面的“一股更大的潮流”,即“消费型民族主义”,随后分析其特点和作为基础的两种逻辑。

B.C.第二段将“消费型民族主义”与抵制日货作比,指出它是一种感情直觉,要求以抵制某产品的方式直接表达爱国情怀。第三段使用举例论证的方法,用韩国硬性规定电影院播放韩国影片的做法说明“消费型民族主义”不同于经济政策上的保护主义,韩国的这种做法着眼于深层次的产业发展问题,与“消费型民族主义”的着眼点形成对比,指出“消费型民族主义”是一种浮浅的情绪表达和标签。论述过程体现了作者的理性思考。

D.“单独作为一个论述层次”错误。第四、五、六段为一个论述层次,第四段分析“消费型民族主义”基于的逻辑之一,即民族主义本身的空洞,第五段分析其基于的另一逻辑,即市场营销的文化转向,第六段是对四、五两段内容的进一步分析。

3.【答案】A 【解析】A.原文“罢买日货可以打击日本商界然后日本企业会抱怨日本政府外交政策”只是抵制日货的人搬出的推理,抵制日货的人不等于“消费型民族主义者”,据第二段可知。

B.原文“它(民族主义)之所以强大,之所以能把一切事物都纳在民族旗号下,照研究民族主义的人类学家安德森的说法,正是因为它的内涵是空的”。“它的内涵是空的”是民族主义“能够把一切事物都纳在民族旗号下”的必要条件,B项是其否命题,故成立。

C.原文“如今的市场营销越来越强调感性和文化,怎样将一件产品从市场上芸芸竞争者中区分出来,靠的不一定是价廉,也未必是物美”。

D.原文“诉诸感情直觉,要大家以抵制某产品的方式,直接表达爱国情怀”“它总是呼唤大家的身份认同,要求大家团结,叫大家‘是中国人的就得看中国片’‘是中国人的就得抽中国烟’‘是中国人的就要穿中国内裤’”。

【答案】4.A 5.①默默承受:二十五年来在远离省城的县立中学做名普通中学教师,住宿条件差;分居多年的妻子才熬到身边却病瘫,他默默承受。②朴实、善良。易知足、懂感恩:汪副局长来探望,答应帮助解决妻子医药费报销问题,他很激动,并一口应允为其女辅导。③为人耿介、正直、真诚:他对局领导有关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工作提出了意见:端正认识,不弄虚假,落到实处。一针见血,针砭时弊。

(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6.①推动情节发展:文中四次写到女秘书的声音和表情,从“低柔”到“清脆”再到着急催促,乃至“蹙眉代替了笑靥”,层层蓄势,将情节推向高潮。②衬托人物形象:以女秘书发话时察看汪副局长的脸色以及她的恭维话,来衬托汪副局长的官僚做派。③突出主题思想:以女秘书的声音和表情的变化,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知识分子政策落实不力的现实症状。引人深思。(每答出一点给2分,任答出三点给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4.试题分析:A“渲染了隆重庄严的氛围”这一分析欠当,应是“渲染了沉闷、乏味的气氛”,“起到欲扬先抑的作用”这一分析也不准确,从下文情节着,这样开头是为下文主人翁思茂的出场作了铺垫,同时也设置了悬念。

5.试题分析:考查欣赏作品形象,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应把握住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人物形象结合文本用形容词概括出来。

6.试题分析:这是关于语言和表情细节描写作用的考查,一般可以从小说的几大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思想等角度去具体分析其作用。

7.B(根据统计示意图可知,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数最少的年份应是2014年,当年脱贫人数是1232万,而2016年脱贫人数是1240万。)

8.BE(A项,遗漏信息,还应有“我国坚持分类施策原则”及具体解决问题的措施。C项,不止两个方面,国家发改委主任接受提问时是从四个方面谈我国现在的经济形势的,即经济平稳增长、新增千万就业岗位、12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深度进展。D项,“不加任何主观评价”错,新闻里可以也允许有所评价,但要公平公正、不偏不倚,这也是新闻的客观性。选文中“扶贫必扶智”“有目标、有思路、有举措,在这场世界范围内的脱贫战争中,中国成绩斐然”“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这么快、这么大规模的减贫”等语句就体现了新闻记者的观点态度。)(评分建议:选对一个得3分,选对两个得5分。)

9.示例:①国家确立脱贫攻坚目标,逐步推进计划落实(政府有决心和担当同,从中央到地方出台系列减贫、扶贫政策)。②坚持分类施策原则和“五个一批”脱贫手段,保障多种措施共同发力。③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增加就业,精准扶贫。④教育部等部门启动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每点1分,共4分。大意如此即可。)

10.C寻迁太子洗马/母忧去职/兄锡罢临海郡还/送故及奉禄百万以上/僧达一夕令奴辇取/无复所余/ 11.A(在本文中是晓谕的意思)

12.D(派遣主簿顾旷带人劫持竺法瑶)13.(1)王僧达请求回京参加防卫,被朝廷允许,敌人退走,又任宣城太守。不久,再转任义兴太守。(见、除、顷之、徙,每字1分,句义1分。)

(2)王僧达多次上奏,坚持自己的请求,孝武帝很不高兴。一年之内,五次贬官,僧达更加不得意。(启、说、期岁、弥,每字1分,句义1分。)14.CD(C项,“孤寡妇人向我诉苦也是敏感多心,自己多事”理解有误。这两句诗意思是:她本来就是提心吊胆的,吴郎不该还插上篱笆防范她。D项,“借景抒情”错,应该是“缘事议论”或“即事抒情”。)(评分建议:选对一个得3分,选对两个得5分)

15.示例:①同情弱小,悲天悯人。诗人即使自己穷困潦倒,依然任凭孤苦无依的西邻妇人到院内来打枣,体现出诗人对广大穷苦百姓的深切同情。②劝告亲戚,与人为善。得知亲戚吴郎插上篱笆不让邻居打枣,诗人特意写诗劝告吴郎要将心比心、善待邻居。③关注社会,忧国忧民。诗人由一件扑枣的生活小事联想到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由一个妇人的生活困苦想到天下百姓的贫苦艰难,以至于伤心地流泪。④评议时政,反对战乱。诗人借邻妇生活困窘的现状,揭示了当时百姓贫苦的根源,表达了诗人对于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任意答对其中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只有观点评价而无具体分析,酌情扣分。)[赏析] 清人卢德水说:“杜诗温柔敦厚,其慈祥恺悌之衷,往往溢于言表。确实,本诗以打枣这件小事入手,表达了诗人杜甫对穷困人民的深切同情。前四句一气贯串,是诗人自叙以前的事情,目的在于启发吴郎。第一句开门见山,从诗人自己过去怎样对待邻妇扑枣说起,似乎是对吴郎说:“对于这样一个无依无靠的穷苦妇人,我们能不让她打点枣儿吗?”三四两句紧接一二句,说明杜甫十分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五六两句上下一气,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补充。“防”的主语是寡妇。下句“插”字的主语是吴郎。这两句诗言外之意是:这不能怪她多心,倒是吴郎有点太不体贴人。她本来就是提心吊胆的,吴郎不特别表示亲善,也就够了,却不该还要插上篱笆。这两句诗,措词十分委婉含蓄。最后两句是全诗结穴,也是全诗的顶点。上下句之间由近及远,由小到大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上句,杜甫借寡妇的诉苦,指出了寡妇的、同时也是当时广大人民困穷的社会根源。这就是官吏们的剥削,也就是诗中所谓“征求”,使她穷到了极点。这也就为寡妇扑枣行为作了进一步的解脱。下句说得更远、更大、更深刻,指出了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又一社会根源。这就是“安史之乱”以来持续了十多年的战乱(戎马)。这一方面固然是他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也是点醒、开导吴郎的题中之义。16.(1)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2)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

17.D(①惩前毖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②望其项背: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多用于否定句。此处宜用“望尘莫及”。③拭目以待: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件一定会出现。此处可以用“严阵以待”。④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⑤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作用的事物。⑥无出其右:指在某方面居领先地位,没有人能胜过他。用错对象。此处可用“无以复加”。)18.【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项,句式杂糅,“旨在”和“为了„„”杂糅。C项的错误是重复累赘或句式杂糅,可以删去“导致的”;或者将最后一个分句改为“‘能识不能写’这一尴尬局面是由触屏操控和电子输入方式导致的”。)

D项,不合逻辑,“所以”前后并不构成因果关系。

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A“旨在”和“为了„„”两个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19.【答案】D 【解析】A项,“光临”是敬辞,用于对来客所说的话,敬称他人的来访,客人的来临。B项,对联的内容不适合此处情境,临近高考,对联中的话“逆境”“捶打”“烈火”“焚烧”之类只会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C,百忙中应该指对方

20.(6分)①更因为英雄身上闪亮的精神光芒

②却可以历经时间的冲刷而凝为不朽 ③看清前行的方向

21.② 不是大学毕业后不愿创业,找工作一味求稳,就一定严重影响自己将来的前途。③不是大学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人多,中国的经济就一定会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22.参照2017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写作提示】本题属于名言哲理类材料作文,要求考生从六则名句中选取两三可来确定立意,写作空间更大,更易散发考生的个性思维。分析材料,我们需要分别确定六则名句对生命的见解:①生命的价值大于生命本身;②生命太短暂;③美德在我们生命中的崇高地位;④生命的不可重复性;⑤强调生命丰富的意义;⑥生命在于对时光的珍惜。据此,可从中选取两到三句,依据其中的共性或联系来行文即可。立意提示;①生命不可重复,要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②生命太短暂,但美德使生命延长;③生命太短暂,要珍惜一点一滴的时光。等等。文言文译文:

王僧达,琅邪郡临沂人,是太保王弘的小儿子。他哥哥王锡朴实无华。文帝听说僧达早熟,在德阳殿召见了他,问他的书法,读过的书和家庭等事。王僧达回答得从容闲雅,文帝非常喜欢,让他娶了临川王刘义庆的女儿。

僧达少年时代喜欢读书,很善写文章,年纪不到二十被选为始兴王刘浚后军参军,再升太子舍人。僧达和他哥哥王锡关系不好,对皇上说自己家庭非常贫困,要求当一郡太守。文帝想让他当秦郡太守,吏部郎庾炳之说:“王弘的儿子不宜当郡太守,王僧达也不能治理人民。”这事便作罢了。不久升任太子洗马,母亲去世离职了一段时间,他哥哥王锡从临海郡罢官回来,当地对旧太守的赠送以及俸禄共有一百多万钱。王僧达一天夜晚叫奴婢们用车子装走,一点也没有剩下。为母亲守孝三年结束,又当宣城太守,他喜欢游览和打猎,因为郡里没有什么事,僧达便任意驰骋,东游西逛,有时三五天不回郡,接受百姓的诉讼多半在打猎的地方,有时与他不认识的老百姓相遇,百姓问他太守在哪儿,王僧达说:“很近,就在后面。”元嘉二十八年(451)年春,魏军侵略宋国,首都面临危险,王僧达请求回京参加防卫,被朝廷允许,敌人退走,又任宣城太守。不久,再转任义兴太守。

文帝三十年(453),刘邵杀了文帝,孝武帝回军讨伐,向各州各郡普遍下了檄文,又下兵符命各郡发兵。王僧达不知道应该站在哪一边,他手下的一个谋士说:“当今刘邵杀文帝,罪恶滔天,古来没有第二件的,为太守您作考虑,可以选择部分忠诚的部下,谨慎选择水上陆地的途径,亲自回到南边。”僧达于是从山间小路投身南方,在鹊头遇上孝武帝,孝武帝马上叫他当长史,加号征虏将军。

孝武做皇帝,让他当尚书右仆射,不久又外出为使持节,南蛮校尉,加号征虏将军。王僧达凭着他的家庭出身和自己的才能,认为自己当世无双。孝武刚当皇帝,他便居高位,只过一二年,便想当宰相。等到只当护军将军,王僧达非常不高兴,于是他请调任徐州当刺史,写了一篇上奏,孝武帝又不同意,王僧达多次上奏,坚持自己的请求,孝武帝很不高兴。一年之内,五次贬官,僧达更加不得意。

吴郡城西西台寺里面有很多很富的和尚,王僧达向他们索要财物没有满足需求,于是派主簿顾旷带手下门生、义徒拦劫寺里的和尚竺法瑶,搞到了几百万。荆州和江州反叛时,孝武帝命王僧达在吴郡加置佐领兵, 原本下令置兵一千人,但王僧达却建立三十个小队,每队八十人。又在吴郡建立自己的豪华住宅,多次使用当地公家壮丁。因此事被免官。

下载高中6月月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6月月考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月考答案

    选择题 1—5 ABCDC6—10 CBABA11—15 CDDBC16—20 BADBD21—22 CC 非选择题 23.这个观点是片面的。 ① 我国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是为人民服务的......

    月考语文答案

    1.C (理:善于治理;坐,被判处;制度,规模。) 2.D (②是济北相滕延与侯览作斗争;④是侯览兄侯参的罪行;⑤是侯览母亲的罪行。④⑤间接表明侯览的罪行) 3.A (京兆尹袁逢只是清点了赃物,不能说......

    综合高中2013月考二

    综合高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月考二 29.(8分) … … … … … … 线 … … …… … … ○ … 学… … … … … 封 … … 名… 姓… … … ○ … … … …级… 班…......

    高中班主任月考总结

    高中班主任月考总结 月考已经过去了,成绩也出来了,在月考中有些同学考的很不错,也有些考失手了.但不管如何,我们始终要成不骄,败不馁.每个人在自己人生中都不会一帆风顺,都......

    高中月考语文反思[范文大全]

    考试考得不理想没关系,但是要学会从考试的试卷中反思,那么关于高中月考语文反思该如何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月考语文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月考语文反思......

    高中第一次月考总结

    高中第一次月考总结 转眼间,一个月就这样匆匆而过了。 从我的指间,溜向那笔头,然后再溜向那欢笑声中,在阳光的抚摸下,化散于空气之中。 反过来看着一个月的行事,有可圈可点的,也有......

    东北某高中2012至2013学年度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答案

    1.C(偷换概念,因为“食物极其匮乏”) 2.D(“竞争性宴饮”和“礼仪性宴饮”在各自历史时期都及其重要,是与当时食物匮乏密切相关的) 3.B(“盛大的宴饮活动是部落贵族们在内进行权......

    《高中教师月工作总结》

    《高中教师月工作总结》 一转眼高一新生已经入学两个多月了,“新”这个字再用都过时了,但是到现在才总结这段的工作。这是因为一天天自己睁开眼就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面对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