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与货币:马克思主义的官僚理论第三章读书笔记

时间:2019-05-12 05:22: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权力与货币:马克思主义的官僚理论第三章读书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权力与货币:马克思主义的官僚理论第三章读书笔记》。

第一篇:权力与货币:马克思主义的官僚理论第三章读书笔记

要做到“非资本主义方式代替官僚政制”,首先必须恢复民主制度,恢复民主自由的选举,恢复民主集中制。列宁极力主张委派制、集中制及一长制。工人反对派、民主集中派反对委派制、集中制和一长制,多次提出要恢复民主自由选举,恢复民主集中制、恢复集体民主管理、恢复党内批评自由;可是,这些建议被党代表大会以列宁为首的多数派所否决。曼德尔指出,在战争胜利后,却限制了民主,“在我们看来,对列宁和整个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悲剧性错误,托洛茨基在这方面也难辞其咎。”

l.包办替代主义的根源

为了巩固对组织的拜物教,提出了一整套原则,这些原则形成了一套或多或少成体系的偏见和诡辩,官僚头子们的行为以此为基础,他们还企图把这套原则作为一般规范强加于官僚机构的成员。它们可以归结为以下七点:

① 强化传统的群众性组织(工会和社会民主党)是工人阶级解放的绝对条件。

② 实现这一点只能通过无条件地尊重法律(“游戏规则”),以及把选举、议会行动、与雇主进行集体谈判作为可选择的手段,偶尔辅之以合法的罢工行动

③ 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在本质上应该是二元的。政治活动实际上是以竟选为目的的政党的特权,工会则限于就工资和工作条件与雇主进行集体谈判。

④ 把令人满意的选举结果和对(资产阶级)合法性的尊重置于绝对优先地位,意味着对(资产阶级)国家持基本肯定的态度。接受“国家利益”意味着接受“民族利益”,并将其凌驾于工人阶级利益之上。进而便是支持警察和军队、支持“国防”、支持对外战争(包括那些维护其殖民地的战争)。

⑤ 对于加强工人阶级组织来说,团结和纪律是绝对重要的,必要时不惜以报复冒犯者强行实现这一点。

⑥ 对于加强工人阶级组织来说,领导的权威是十分重要的,并要不惜代价予以维护,包括制裁或开除那些以“人身攻击”的方式贬损领导权威的人(或破坏所谓的“社会主义友爱”的人)。

⑦ 对这些规则构成威胁甚至质疑的任何实践,包括群众性活动在内,将动用一切必要手段予以反对,即使这会在工人阶级内部造成深刻的分裂。这类实践活动包括群众性政治罢工、对资产阶级国家建立的法律秩序的公开挑战以及建立工人委员会或人民委员会

共产党员和工人以受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统治或“客观上”为其所驱使为由,而遭到大规模的镇压。镇压工人事实上意味着镇压资产阶级。这样,“党=工人阶级”这一公理就产生出这样的结论:在某种条件下,“现实存在的工人阶级=资产阶级”。

二战结束时,包办替代主义的政治前提实际上导致以军事——警察力量自上而下地在东欧(南斯拉夫除外)强制推行苏联模式,这一模式与桀骜不驯(若非完全持敌意)的群众是相对立的。

2.马克思主义对包办替代主义的意识形态和实践的批判

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包办替代主义的那些原理和“逻辑”在理论上全都毫无根据,在政治上则完全服从于官僚的利益。很明显,它们不应该被视为官僚专政的根源:并非斯大林集团的头头们所运用的马列主义版本使官僚专政得以在苏联建立起来,并进而推广到东欧 工人阶级的解放意味着自我解放和自治,而这要求由广大群众选举出来的机关直接掌握权力——也就是说,党和国家要严格分离开来。先锋队党不是借助于行政或压迫性手段,而是通过正确的纲领去说服多数群众,以实现在国家权力机关的领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自我组织和先锋队党之间的相互辩证关系的思想,与斯大林主义***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向社会主义和无阶级社会迈进,不能与现实存在的工人意志相违背而强加于他们;从长期来看,这些统治手段只能帮助和安慰阶级敌人。它们是敌对阶级力量的表现,是拥有特权的工人官僚的利益的表现。

一个先锋队党不仅能一贯地为工人阶级的直接利益而斗争,而且能最好地代表工人阶级的历史性利益。但是,若要充分实现这种潜能,那么这个党就必须牢固地根植于工人阶级、将工人阶级主要阶层的实际经验集中起来、通过对不断变化的现实进行科学分析批判性地评价自己的纲领和原则。不迷信“领导”、思想具有批判性、能独立判断各种政策和政治纷争,是成为一个“出色的社会主义者或共产主义者”的主要条件。党内形成派别的权利和公开争论的自由是多党制的必然结果。

一般来说,把社会进步的基本机制转交给代议制间接民主机关的战略,对于广大群众会产生涣散斗志、对政治漠不关心的后果。当他们的自助力和自信心减弱时,当他们求助于资本家的“恩赐”并依靠政府对“增长的果实”重新加以分配时,他们融于民主运动就越来越困难了。

3.列宁是包办替代主义的根源吗?

列宁与孟什维克的最初斗争围绕的是如何在非法条件下加强党的组织,从而使党能够维护并发展工人阶级相对于资产阶级的政治自主性。

列宁与工人阶级解放的包办替代主义思想相去甚远,他的关于这些问题的主要著作《国家与革命》根本没有提及“党的领导作用”。

官僚集中制和未经选举、不受控制的全能机关的统治,非但远未保证“党的领导作用”,反而使党成了官僚制的囚徒,根本无法在真正的意义上行使任何“领导作用”。

4.1920—1921年:列宁和托洛茨基的黑暗岁月

政府在战争条件下曾努力维持最大限度的民主,但是战争胜利后却不再这样做了。在我们看来,对列宁和整个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悲剧性错误。托洛茨基在这方面也难辞其咎,他在生命最后关头以明显自我批评的口吻写道:“对反对党的禁绝造成对党内派别的禁绝。对党内派别的禁绝最终禁绝了与自诩一贯正确的领导不同的思想。以警察方式制造的一党专制导致官僚特权,而这是一切淫奢和腐败的根源。”

在越来越多的限制和由机关统治的氛围里,这样的政治复苏是不可能发生的;这样的复苏绝对需要拓展苏维埃和党内民主。因此,不可否认的是,布尔什维克领导在1920-1921年采取的措施,通过对工人阶级自我能动性水平所产生的影响,起到了巩固官僚化过程的作用。

托洛茨基使用的是“暂时摇摆”这个词,而列宁谈的则是工人阶级的长期分裂和腐化,但是不管怎样,托洛茨基对包办替代主义的认同与这一时期列宁的观点是相似的:权力事实上由党的领导所垄断。

列宁简直是作为斯大林官僚机器的囚徒而死去的,他作为一个政治领袖——甚至政治人物——在党内行动的可能性遭到拒斥。

俄国革命的真正悲剧在于,布尔什维克的主要干部的确逐渐理解了斯大林式的波拿巴主义和专制主义的危险,但是不是在一起并同时理解到这一点,这种理解毋宁说是迟到的理解,此时斯大林的波拿巴主义和专制主义已无法制止并在30年代发展到极端。从根本上说这种迟到源于未曾理解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即拥有特权的官僚在工人国家掌握了权力。几乎所有那些干部都以生命为这种迟到的理解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5.其他马克思主义流派中的包办替代主义

包办替代主义同样存在于两位主要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奥托•鲍威尔和安东尼奥•葛兰西的思想中。

鲍威尔从不合法条件(安全性、秘密性、密谋性等)所产生的党的组织问题出发,在理论上论述了一种民主集中制形式,在这种形式下地方组织没有任何自主性,没有广泛的民主过程,但也没有那种会导致“个人独裁”的过分的集权主义。他意识到国家工业的管理有官僚主义化的危险,并且批评苏联的工厂经理们拥有过度的权力。但是他坚持“社会主义工厂”内双重职能的必要性:一方面有生产者,另一方面有管理者。“工业管理”只应采取共同管理的形式,而非工人自治。倘若由工人自己来管理工厂,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工厂自我本位主义”(工联主义),并加剧工人阶级的内部分化、竞争和矛盾。经济管理是对工人阶级中彼此不同的利益进行“仲裁”的必要工具。

葛兰西没有鲍威尔走得那么远,但在其《狱中笔记》中同样堕入了各种形式的包办替代主义,这与他早期在《新秩序》中提出的立场明显矛盾。他认为党还须“执行警察的职能”,这种职能不仅针对反革命阶级,而且甚至针对群众的落后部分。葛兰西在“阵地战”(与考茨基的疲劳战略相似)和包办替代主义之间建立了联系。

在鲍威尔和葛兰西的思想中,群众运动的暂时退却被利用来提出一种战略,这一战略排除了群众运动新的高涨的可能性,以及群众按照自身直接利益发挥出广泛的自我能动性和进行自我组织的可能性。

作为这种战略基础的,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而非唯物主义的党的概念。鲍威尔的例子尤为令人吃惊,他是第一批谴责对党的概念作这样一种歪曲的人之一。注意到下面这一点是有趣的,鲍威尔通过其粗俗的机械唯物主义倾向滑向包办替代主义,而葛兰西则由于以唯意志论方式宣布理论和实践的同一性走上了歧途,理论和实践之间潜在的和真正的矛盾在此被否定了

6.现实政治与包办替代主义

改变社会中力量关系的问题,获取“权力份额”的问题,是一切政治问题的核心。保守主义政策趋于维持这些权力关系,革命政策趋于彻底改造它们,改良主义政策趋于搞局部调整而不从根本上改变它。这种变化在短期到中期内是否可能,极大地决定了政治选择。

当现实政治行动与广大群众的利益相矛盾时,就不得不违背群众的意志予以贯彻。事实上,由于现实政治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对现状——对广大群众来说这种现状具有剥削和压迫性质——的维护,所以这种矛盾近乎不可避免。某些包办替代主义的做法,即便不是十足的包办替代主义,也由此与机会主义的现实政治不可避免地联系在一起。

现实政治绝不应该与争取改良的斗争混淆起来。为直接可实现的改良而坚决斗争与系统的反资本主义教育和宣传,这两者是完全可以结合起来的。全然不可能的是把这种教育和宣传与共识政策——即维护统治阶级并与统治阶级分享权力——结合起来。

为改良而斗争以及为根本改造社会这一最终目标而斗争,显然是以辩证方式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这意味着,宗派主义放弃甚至拒绝为眼前利益而斗争,同机会主义的现实政治一样对社会主义事业是有害的。

7.包办替代主义的心理学方面

官僚化的组织体制,更不必说官僚独裁,产生出一种干部遴选的逆向选择机制,使得提拔那些缺乏性格、缺乏意志力、缺乏独立判断和抵抗压力的能力、甚至表现出奴性和惟命是从这些低下动机的人,成为不可避免。但是,不管涉及什么样的心理机制,官僚化和斯大林主义化的过程基本上是一个社会现象。

当威尔海姆•赖希还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时,他探索了下述问题的答案:为什么人们最终的行动与其原来接受的思想、价值和规范完全相矛盾?为什么部分工人阶级同意服从于最恶毒的敌人的利益?恩费尔德与赖希提出了三种答案。首先,他们指出了许多群众行为方式的机械性特征。心理分析学家认为官僚为强迫症所控制,这种疾病的最初症状在无数个人身上都存在,但是官僚体制(制度)将这种症状制度化了。第二,在人的行为中有着非理性的方面,它似乎滥觞于裸猿人化的最初阶段,它意味着某种形式的反叛或个体对与文明相伴而生的社会行为规则的拒斥。第三,为发展阶级意识和阶级政治而斗争不只是为一个具体的纲领和路线而斗争。

8.包办替代主义与政策选择:布哈林和老布尔什维克的悲剧

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官僚的产生源于社会分工的需要。工人阶级为了维护其利益,就要强化工人组织。这样工人官僚也就孕育而生。工人官僚处于普通工人和资产阶级的过渡地带。其自身利益呈现矛盾性的特点,这也就造成了工人官僚出卖工人阶级的可能。第二国际的分裂就证明了这一点。以后工人国家的官僚统治也是建立在普通工人与工人官僚分工这一传统的基础上的。

工人国家官僚统治产生呈现更加复杂的特点。由于工人官僚掌握着国家的权力和物质资源,其维护自身的统治也就成为可能。物质贫乏必然导致物质资源的掠夺,这样也都导致了国家职能的强化,这是官僚制存在的根本原因。再有就是传统专制文化的影响。

从其建立之初的具体环境来看,官僚统治是为了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需要。但是由于禁止反对派一系列的措施的影响促使了部分统治阶层的官僚化。计划经济体制也为官僚化提供了温床。不科学的经济决策促使国内矛盾的计划,也就致使国家暴力机关的强化,促使统

治阶层的不断官僚化。

布哈林所犯的悲剧性错误根源于此,当时他先是与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一起同斯大林结成联盟,然后又反对他们——这个错误最终使他付出了生命,因为这个错误工人阶级和苏联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造成布哈林摇摆的最深刻的理由(甚至在1927年他再度承认苏联发生热月政变的可能性之后),在于他把官僚僭取并行使权力错误地归结为党内现象,而不是整个国家社会政治上的倒退。

在布哈林灵活的策略背后,是在错误的理论概念基础上形成的政治幻觉,是对党的领导和党的机关的社会性质的错误判断。

政治战线上的主要演员是斯大林主义集团,即官僚。这是在半个世纪内决定苏联命运的力量。苏维埃热月是由于官僚独裁而出现的,并不是富农夺取政权或资本主义复辟的结果。

罗莎•卢森堡坚定地继承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传统,她临终前曾就这个问题说道:“随着在全国对政治生活的压制,苏维埃的生活必然同样会变得越来越残缺不全。没有普选、没有不受限制的新闻和集会自由、没有自由的意见交锋,每一个公共机关都会失去生机,徒有生命的外表,其中只有官僚是积极的要素。

点: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自我组织和先锋队党之间的相互辩证关系的思想,与斯大林主义***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向社会主义和无阶级社会迈进,不能与现实存在的工人意志相违背而强加于他们;从长期来看,这些统治手段只能帮助和安慰阶级敌人。它们是敌对阶级力量的表现,是拥有特权的工人官僚的利益的表现。

在目前所处的这样的革命时代,党在理论上的任何错误和策略上的任何偏差,都要受到实际生活本身的最无情的批评,而实际生活正在以空前的速度启发和教育工人阶级。在这样的时期内,每一个社会民主党人的职责,就是力求使党内关于理论和策略问题的思想斗争尽可能公开、广泛和自由地进行,但是,决不能使这种思想斗争破坏和妨碍社会民主主义无产阶级的革命行动的统一。

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判断党的决策和政策——从而最终判断党的性质——的决定性标准,是它们对阶级斗争所产生的实际后果。这在革命前动荡的环境中和革命起义中尤为如此。

一直到现在,党应用了由斯大林倡导的规范和原则:首先,在党的组织结构上,机关拥有绝对的权力,而大多数党员完全丧失了权利;第二,我们这个时代的共产党员的品格,流行着惟命是从、在思想和行动上不愿展现任何独立性;首创性和公民的勇气消失了,没有能力采取勇敢的行动。结果是:党成了它所创造的制度的奴隶;而一旦党的行政职能与自身脱离之后,制度则证明无法按正常方式运转。

点:官僚集中制和未经选举、不受控制的全能机关的统治,非但远未保证“党的领导作用”,反而使党成了官僚制的囚徒,根本无法在真正的意义上行使任何“领导作用”。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实践之读书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第六章和第七章在教师指导下,由学

生选择一个思考题目,在阅读相关参考书目后完成一篇读书报告,作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学内容之一。

参考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

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法兰西内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

版社1995年版。

4、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

出版社1995年版。

5、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

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恩格斯:《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9、列宁:《国家与革命》,《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10、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容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

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12、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思考问题:

1、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

2、如何理解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3、如何理解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划时代意义?

4、《共产党宣言》主要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那些基本理论?

5、你对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是如何理解的?

6、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早产论”?

7、如何理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所遭受的挫折?

8、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区别?

9、既然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又要人们去努力追求?既然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又说“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请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给予正确理解。

10、怎样理解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之间的关系?

11、怎样理解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1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事业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3、有人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能讲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不应该提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否则就是脱离实际。”请用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的关系来分析评论这一观点。

14、在当今时代,科学社会主义主要面临哪些挑战,应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15、列宁的一国胜利论和马克思的多国胜利论是否矛盾,为什么?

16、如何理解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重大意义?

17、社会主义诞生至今已有160年的历史,这期间既有高潮也有低谷,你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的前途?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哪些重大发展? 具体要求:

1、结合思考题,读书报告题目自拟;

2、字数:2000-2500,稿纸手写;

3、结课后两周内各班级收齐后统一交给任课教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

第三篇:《权力论》读书笔记

组织设计与发展期末作业

《权力论》读书笔记

学号:201005002385

姓名:彭霞

班级:管理10-2班

学院:商学院

《权力论》读书笔记

书名:《权力论》作者:伯特兰●罗素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阅读时间:2013年12月11日-2013年12月22日

摘要:本文主要从权力的产生,权力的形态、分类,权力来源的信条,权力行使通过的组织,权力与个人组织政体间的关系,权力的道德哲学伦理准则以及对权力的节制等这几个方面来阐述关于权力的观点。全文分为十八个章节,分别是:权力欲的冲动、领袖和追随者、权力的形态、教权、王权、暴力、革命的权力、经济权力、支配舆论的权力、作为权力来源的信条、组织的生物学、权力和政体、组织和个人、竞争、权力和道德准则、权力的哲学、关于权力的伦理学、对权力的节制。

人和动物的区别,属于感情方面的主要区别是,人类的某些欲望跟动物的欲望不同,是根本无止境的,是不能得到完全满足的。在各种无限的欲望中,主要是权力欲和荣誉欲。两者虽有密切联系,但并不等同。大体说来,荣誉欲所导致的行动与权力欲所导致的相同,因此在实际意义上这两个的动机可以看成是一个。权力欲的冲动有两种形态:在领袖身上是明显的;在追随领袖的人身上是隐含的。当人们甘心做一个追随者的时候,其目的是依仗这个领袖所控制的集团来获得他们感到领袖的胜利也就是他们自身的胜利。在社会科学上,权力是基本概念,犹如在物理学上能是基本概念一样。权力和能一样,具有许多形态,例如财富、武装力量、民政当局以及影响舆论的势力。在这些形态中,没有一种能被认为是从属于其他任何一种的,也没有一种形态是派生所有其他的根源。权力和能一样,必须被看作是不断从一个形态向另一个形态转变,而求出这种转变的规律,是社会科学的任务。想把任何一种形态的权力,特别是经济权力这一形态孤立起来的企图,一向是而且任然是许多具有重大实际意义的错误根源。就权力而言,不同的社会在许多方面是有区别的。

首先,在个人或组织所享有的权力的程度上,各社会是不同的。例如,由于组织的增强,今天国家的权力显然比以前更大。其次,就任何组织最占势力这一点来说,军事专制国家、神权国家、财阀统治国家都是很不相同的类型。第三,在获取权力所用的方法上,世袭的王权产生一种重要的人物,高级教士所具备的各种条件又产生另一种显要人物,民主政治产生第三种,战争又产生第四种。拒不承认个人权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在伟大征服者的身上最为明显,但其中有些因素也可以在一切人的身上发现。这是由于这种情形,社会合作不易实现。每个人都喜欢把社会合作看成是上帝和信徒之间的那样的合作,而以上帝自居。因此产生了竞争,需要妥协与统治,产生了反抗的冲动以及随之而生的动荡不安和某一时期的暴力行为。因此就需要道德来对目无政府、坚持自己权力的人加以抑制。

章节之间的联系:

人类的无限欲望,直接体现在权力欲和荣誉欲这两个方面,大体说来,荣誉欲所导致的行动与权力欲所导致的相同,因此在实际意义上这两个的动机可以看成是

一个。对人的权力可以根据权力对个人发生影响的方式或根据与权力有关的组织的类型来分类。个人方面体现为:权力的领导者和追随者。按组织类型分类权力,体现在:军队和警察的权力,宣传的权力和教育的权力等方面,因不同的组织而异。另外,权力还可以分为组织的权力和个人的权力。例如:教权、王权、暴力、革命的权力、经济权力、支配舆论的权力等。因为专断权力十分危险,所以采用竞争这一方式进行某种程度上的抑制。“权力和道德准则、”“权力的哲学”、“关于权力的伦理学”这三章主要讨论权力与他们的彼此影响以及之间的关联。最后一章,“对权力的节制”主题是:怎样保证政治不如老虎凶猛,即怎么有效的节制权力。个人认为应该是本书的重点。

个人感想:

对于我们这个年龄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来看,对权力还没有足够深刻的认知和体验。它或许仅仅只是一个名词而已。我对书中提出的各种观点论断,看过之外仅存脑袋的思考是:权力的实际体现是什么?王权,教权,革命权,这些是我耳熟的字眼却不是能详的历史,毕竟它们的时代,离我们太过遥远。很多人,提到权力这个词,就是抨击不满,似乎它早已是腐败堕落的代名词。当代的权力,我们没有最深刻的体验,毕竟草根一族是大众化的,但是有最深刻的视觉听闻,权力似乎和“拼爹”画上了等号。若要真的问我,权力是什么?我苍白的言语,笨拙的思维,给不出一个合理的注解,但是我可以给出最真实的例子。权力是“恨爹不成刚”的嘲讽;是李天一的护身符,是“干爹”比亲爹好的事实;是富二代的优先发展权;是官二代的直接晋升权;是和你一起站在起跑线,你拉牛车,人家却乘着飞机向前的现状。权力的节制,是要防止苛政猛于虎,那是历史。现在不是苛政,是乱权。要不了人命,却十足毁了人心。面对现状,我们的抱怨起不了多少作用,我们愤怒积怨没有任何意义,那只叫做权力的手我们看得见却摸不着,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握紧自己的手,命运还在自己手里。罗师说,节制权力要从政治、经济、宣传、心里和教育条件等方面来分析,现在这种乱权的现象还能存在,说明节制权力天时地利人和的时机还没有到来。

第四篇:读书笔记——《货币战争》

读书笔记——《货币战争》

这是我第二次读《货币战争》,与上次所不同的是,这次我现在豆瓣上浏览了相关的评论,带着他人的见解去读,也许能有更多的收获。读第一遍时,我只感到金融的强大和不可思议,相比之下,读第二遍,我有些陷入作者的“阴谋论”中了,还好最后还是坚持了自己最初的看法。这第二遍,使我了解了金融的大致发展史,金本位制,一些精英俱乐部,私有的美联储,凯恩斯的“廉价货币”,石油美元,一些金融危机等,当然更主要是人性的贪婪,以及由此带来的深深地思考。

一、关于“阴谋论”

书中,作者关于罗斯查尔德家族的“大道无形”的世界首富让我惊叹不已,那些超级富豪们总是“大隐于市”的。但是,关于其保守估计的50万亿美元财富,及19世纪初统治金融界至今,是我万万所不能接受的,经济与政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经济不可能高于政治。关于美联储的私有,我确实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货币发行局是私有的,但其肯定是受控于政府的。我个人认为,没有哪一个人能在二百年前就规划好一个庞大的金融帝国,并毫无差错地一代一代执行下去,世界上没有这么邪恶的人,也不可能有这么个“大智慧”的人。关于美国总统的被刺杀,自然与其当时的政治、经济利益有关,不过这只是当时那个时代的一些人的贪婪,肯定不是银行家们为建立金融帝国而一手操作的。人性都是贪婪的,作者只是巧妙的将这些贪婪者所各自独立做的事串联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二百多年的“大阴谋”。退一步讲,假设这个金融帝国是存在的,像《黑客帝国》一样,统治者人类世界,即使各国政要都是其内部人员,你又怎么能保证那千千万万的人民受其控制而不反抗、革命?金融再强大,最多控制政客,凌驾于政治之上、人民的权力之上,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有相关文章说,这本书并不是作者一个人完成的,他们是一个团队,由此看来,这个团队是打着“大阴谋”的旗号搞他们的“小阴谋”,增加了本书的卖点。如果非要说“阴谋”,那么我认为其背后的操纵者应该是人的思想,是长久以来形成的那种不满足、贪婪的邪恶思想。

二、关于美国国债

诚然,美元是世界货币,是国际支付和外汇交易中的基础货币、主要货币,但不是最安全的货币,最安全的应该是自己所实实在在拥有的东西,自己所掌握、所控制的东西,我国不应该持有美国国债达2万亿之巨。“截止2006年,美国联邦国债总量已高达8.6万亿元,并以每天25.5亿元的速度增加着。美国联邦政府的利息支出已在政府开支中高居第三位,仅次于医疗健康和国防,每年高达近4000亿美元,占其总收入的17%。”[1]美国透支了自己人民和外国人民的未来财富。赤字财政的提出是为了解决1929年到1932年的三年“大萧条”,不是不可用,只是不能过度,凡事都有个度,物极必反。包括联邦政府国债、州与地方政府债务、国际债务、私人债务的总债务已高达44万亿美元。[2]如此庞大的债务,换作任何国家都会头痛不已。我在想,会不会有那么一天,美国政府偿付不了债务利息,政府是破产、耍懒皮?还是靠通货膨胀这一“财富收割机”来没收人民的财富?或者用新债去偿还老债和利息,以维持美元这一“经济永动机”?但这不是赤裸裸的庞氏骗局吗?以债养债,这个循环终究会破裂的。

中国不应该持有太多美国国债,不然就被其“绑架”了,保持适量即可。多余的资金可用于投资国家基础建设、科教文卫、扩大内需,以弥补仅靠出口拉动这一单一经济增长型的国民经济,多样化增长,才能禁得住风浪。当有一天,美元真正出现危机时,人们疯狂的伸手去抓房产、石油、黄金、白银、大宗商品这些救命稻草,美国国债也将会成为垃圾债券,到时候谁也逃不了了。我们可以相信美元,但不能没有忧患意识。

三、自我感受

我最喜欢的两位经济学家是亚当·斯密和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两位经济学界的支柱人物。前者提出了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理论,是个遗腹子,终生未婚;后者提出政府这一“看得见的手”和“廉价货币”理论,挽救了美国的三年“大萧条”,他本人也是个投资高手。但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当市场这一“看得见的手”无法解释三年“大萧条”时,当政府这一“看得见的手”无法解决滞涨及高财政赤字时,必然有新的理论出现,来解决这些问题,事物是向前发展的,经济学也是,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就长久而言,我们都会死。”(凯恩斯)

资本都是逐利的,人性都是贪婪的。2006年,中国加入WTO已经五年,金

融开始对外开放。虽然我国经济近几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是关于金融市场的开放,还是要加强监管,稳步发展,不能操之过急。亚洲金融风暴、日本二十年的停滞都是我们的前车之鉴,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时间短,本来就存在各种缺陷,如果监管再出现大的漏洞,国外资本必定会一拥而入,套取巨额利润,到时候自然是我们吃大亏。这次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不正是其监管不到位而导致的吗?

“M”型社会,这是我在一篇文章上看到的,是一日本经济学者提出的,指的是中产阶级的没落,贫富的两极分化,大多数人越来越贫穷,而只有极少数的人越来越富有。每一次金融危机的爆发,都是那些金融市场中的贪婪者造成的,受伤害的总是中下阶级,上层阶级们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更加富有。

关于金融衍生品市场,这是一个新生事物,包括远期、期权、期货、掉期等多种产品。凡新生事物,初期必然是强大的,所带来的利益和风险也是不可预测的。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很大程度上由于政府没有对其进行有力监管。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出现,增大了金融市场的活跃度、投机性、风险性,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因它而破产、被收购,当然主要是他们太贪婪了,而高盛、摩根士丹利逃过一劫且获利颇丰。我们不能确定金融衍生品市场是好还是坏,但是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政府应该加强对其监管。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当你站在金融市场之外时,它很小,运作很简单;当你处在金融市场之中时,它很大,很复杂,甚至你都不明白它是怎么运作的。我想,真正的投资高手应该是站在金融市场之外观看的,所以才能看的透彻,有全局意识。正如一个国家的治理,国家领导人应该把各省、直辖市、行政区缩小到足够小来治理,各省、直辖市、行政区把各自所拥有的市、县、区缩小到足够小来治理,这样层层缩小,总是站在事物之外观察,不就好操作多了。

在看《货币战争》的同时,我把纪录片《监守自盗》也看了第二遍,两者揭示了共同的一点:人性都是贪婪的,贪婪往往酿成大祸。他们吸毒、嫖娼,追逐豪宅、名车、私人游艇、私人飞机,为了个人的享受,可以昧着良心做事,欺骗广大人民。在金融市场这个大赌场中,他们贪得无厌、永不满足,他们以为自己是上帝的宠儿,然而只是恶魔撒旦的弃儿。他们以为自己可以赢得一切,然而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只有庄家赢钱,大多数人则倾家荡产。

在一个五光十色热闹非凡的巨大赌场之中,人们都在聚精会神地赌着,此时,尚未喝醉的头脑清醒的人已经开始看到赌场的角落开始冒烟了,他们此时悄悄地尽可能平静地走向赌场狭窄的出口。这时火苗已经依稀可见,人们还浑然不觉,只是有更多的人闻到了烟味,他们四下张望,有人开始小声议论。赌场老板生怕大家发现已经出现的火苗,于是大声吆喝并摆出更加惊险刺激的赌局,大多数人又被重新吸引到赌桌旁。火苗终于渐渐成了火焰,更多人的开始骚动,有人开始奔跑,大多数人则不知所措。赌场老板开始喊话,说有一些火苗和烟雾是正常的,能够刺激赌场生意,而且火苗是完全(通胀)可控的,喊话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于是人们继续赌钱。只不过,越来越多的人挤向出口方向。此时最怕的就是一声尖叫„„[3]“就目前而言,尽情地在(欲望盛宴的)晚会上狂欢吧,但是,别喝得太多,要站在出口附近。”(罗伯特·清崎《债务的欲望》)

读《货币战争》,我们可以明白金融市场的重要性,了解相关的金融知识,明白人性的贪婪,知道要有风险意识。看书,“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我们不应该只是看热闹,而真正要做的是学会思考。思考使人视野开阔,思维活跃。

参考文献

[1]、[2]、[3]《货币战争》

2012年11月

第五篇:货币论读书笔记

凯恩斯的货币观

——读《货币论》有感

查阅凯恩斯的百度百科词条,可以发现,直到上世纪20年代末,凯恩斯依旧信奉自由贸易理论,反对对国内的经济繁荣与就业增长一无可取的保护主义。1930年,他的《货币论》出版,他的行政干预思想初现端倪。1936年其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出版时,凯恩斯一反过去的立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其中提到设置贸易壁垒等保护措施来扩大贸易顺差,以利于提高投资水平和扩大就业。这正是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基础。

在《货币论》一书中,第一篇“货币的性质”里就提及因为中央银行创造的存款总数可能是由法律或者惯例决定的,而法律或惯例由一些严格的法规规定,不受央行的控制。这样的话,会员银行之间的联动不断增强,央行就很难抵制整个银行体系中内在的不稳定性。上述内容,表现了凯恩斯行政干预法规建立以防止会员银行联动带来的难以控制的思想。

凯恩斯在本书的序言里说到,“我的目的是找到一种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描述静态均衡和失衡状态时的各种特点,并且能够发现制约着货币体系从一个均衡位置向另一个位置转移的动态规则”。这些描述即是货币纯理论的核心内容。

谈到货币,首先需要给货币下一个定义,所谓货币(Money),也称货币供给,是在商品或服务支付以及债务偿还中被广泛接受的东西。而我们平常说的“钱”,在经济学角度被叫做“通货”(Currency),我们常说的通货膨胀,即指钱超发了。米尔顿·弗里德曼说,无论何时何地,通胀都是货币现象。这跟凯恩斯对通货下的定义是差不多的,他说,通货是国家货币和银行票据的总和。

我们日常广泛接受的货币功能有三种,分别是:1,交易媒介;2,记账单位;3,价值储藏。其中交易媒介指的是货币被用来购买商品和劳务,记账单位制的是作为经济社会中价值衡量的手段,价值储藏则是指跨越时间段购买力的储藏。凯恩斯在货币价值一章中谈到,持有货币的人需要的不是货币的单位数量,而是货币的购买力。在阐述货币购买力或消费标准中,凯恩斯富有远见的提出了“随着经济条件的逐渐提高,人们也把越来越多的收入消费在了服务中”的观点。但是对于消费指数的编制,他也表示“存在巨大的实践困难”,因为存在关税和运输成本已经其他因素的影响。

在谈到物价水平的扩散中,首先,以货币为表现形式的上涨或者降低了的购买力,试图在真正的购买行为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进入或者退出市场的时候,其上涨或者下降幅度在不同消费者身上的扩散影响困难并不均衡也不成比例。其次,有许多货币合同、货币赋税和货币协议书在特定时间段内是确定不变动的,这进一步导致了在某一货币体系下,相对价值(也就是价格)即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不能自由变动。

综上所述,我们最后还是牢记次级物价水平的多重性已经决定物价水平相当于一般购买力的波动不同影响力;而将某一物价水平脱离一致性运动这一现象看作是暂时性的不正常,很快就能够自愈的想法是不可取的。

在说到储蓄与投资时,凯恩斯说储蓄与货币单位有关,并且是个人货币收入及其用于当前消费所支付的货币费用直接的差额。投资与商品单位有关,是企业家行为。而储蓄是单独的消费者的行为,指的是消费者明天把当前全部的收入用于消费的消极行为。对此,我个人有一些疑问。众所周知,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对于国家总体经济而言,一国的全部产品只有两种用途,要么被消费,要么被投资。我国拥有高储蓄率,这样的话,存在银行的钱越多,就越鼓励投资。同时政府也可以加强基础建设,拉动GDP,解决就业,促进经济繁荣。深入研究高储蓄率的原因,我从网上找到一篇文章,文中说到,我国高储蓄率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高经济增长,高储蓄率和高经济增长率总是结伴同行的。高储蓄率的第二个原因可能在于我国资本劳动间要素收入分配的极大不平等。第三,我国高储蓄可能同大家的短视性预期和对未来缺乏信心有关。最后,政府高税收和政府主宰的高投资也是我国高储蓄率的原因之一。凯恩斯提到储蓄是消极行为,并称“储蓄使储蓄者变得更加富有,其财富增加额就等于他们的储蓄额度”,但是消费商品的生产者销售其当前产出的价格低于没有储蓄产生时的销售价格,因此变穷了,其财富减少的额度就等于储蓄者财富增加的额度。所以,储蓄本身并不能保证资本商品的总量也会相应增加。这跟我当下能够接受的经济理论是互相冲突的,也不符合凯恩斯主义鼓吹的理论,对此,我只能片面的解释为当时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思想正处在转型期,正如他自己说到的,“本文中有些部分并不是完全彼此协调的”。

从高储蓄率过渡到银行利率与货币数量之间的关系,银行货币的数量必然与产出的总量、收益率、不同种类的存款的流动速度,以及对金融流通的需求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银行利率的变化在最初或者随后都会对上述因素产生影响。特别是在提到金融流通时,凯恩斯说到银行利率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影响金融流通,其一是当存款储蓄的利率主要受银行利率的控制的时候,前者是总额有时候会随着后者水平的波动而增加或者降低;其二是投资繁荣很可能伴随着在金融流通的最初阶段中对货币需求的减少,但是在后来阶段中对于货币的需求又会增加。在凯恩斯看来,货币流通速度是不可预测的,因为利率的大幅波动将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货币流通速度。而且,人们对正常利率水平的预期发生变动,货币需求也将随之变动,这是无法预测的。

以上理论,跟传统的古典经济学派的货币理论是相互冲突的。

费雪在《货币购买力》一书中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由经济中影响个体交易方式的制度决定的,由于经济体中的制度和技术特征,只有在较长时间里才会对流通速度产生影响,所以正常情况下,短期内货币流通速度相当稳定。对于古典经济学家来说,货币数量论提供了对价格水平变动的一种解释:价格水平的变动仅仅源于货币数量的变动。费雪得出上述结论是因为他相信人们持有货币仅仅是为了进行交易,而没有多大的自由来选择其所希望持有的货币数量。与此同时,以费雷德·马歇尔和A.C.庇古为代表的剑桥古典学派经济学家则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原因是出于货币的两个属性:交易媒介和价值储藏。二者的差别在于,费雪强调了技术上的因素,并排除了短期内利率对货币需求的任何可能的影响,而剑桥学派的理论却强调个体选择,没有排除利率的影响。他们无一不同意货币流通速度是个常数的结论。

凯恩斯则在流动性偏好理论中假定货币需求背后是三个动机:1,交易动机;2,预防动机;3,投机动机。虽然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的交易性部分和预防性部分与收入成比例,但他认为货币需求投机部分与利率水平负向相关。即,货币流通速度并非常量,而与波动剧烈的利率正向相关。

《货币论》一书中提到费雪已经马歇尔和庇古的理论比较,因为我暂时还没读过弗里德曼的《美国货币史》,所以对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不甚了解。

下载权力与货币:马克思主义的官僚理论第三章读书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权力与货币:马克思主义的官僚理论第三章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货币战争读书笔记

    课题:《货币战争》读书笔记《货币战争》读书笔记第一次让我略微领略到金融魅力的,是电影《窃听风云》,但真正引领我逐步走向金融世界,让我建立起对金融世界的框架与对金融世界产......

    《货币战争》读书笔记

    读《货币战争》有感 ——国贸3班 王发民学号 : 2011010322 对《货币战争》一书中涉及到的许多具体史实,争议是比较大的,我现有的知识积累还不允许我对其真伪做出判断。对此,可能......

    货币战争 读书笔记

    货币战争读书笔记 阅读本书的最深刻的感受: 这个世界的财富往往被不创造财富的人把持和拥有,而其中的主力是:金融巨头(他们在永远存在的资金需求中获取实际财富涨落产生的差价)、......

    《货币战争》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货币战争 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订法律。 我不在乎什么样的英格兰傀儡被放在王位上来统治这个庞大的日不落帝国。谁控制着大英帝国的货币供......

    《就业、利息与货币理论》读后感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后感 会计1116王佳玲1203110121 有人说:“如果不读凯恩斯的著作,就没有资格谈论经济学。”大一大二的时候分别修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这两门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读书笔记[合集]

    核心提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为资本主义辩护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之一

    读书笔记之一 ---《马克思传》关于叙述和回忆伟大导师马克思的书的不少,如李卜克内西的《回忆马克思》,梅林的《马克思传》,我看的这本是1988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和当代世界出......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读书笔记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读书笔记 我们小组本次的读书笔记的主题是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展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