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书香安宁”公共阅读服务点建设情况汇报
为着力展示祥和安宁的形象,提升安宁对外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和强化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激发广大市民爱读书、读好书的热情,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朝阳后山社区党总支根据中共安宁委、安宁市人民政府下发的《“祥和安宁”城市形象宣传点建设安排意见》和《“书香安宁”公共阅读服务点建设安排意见》要求,结合实际,认真做好宣传、建设工作。
[图]
朝阳后山社区召开大会,进行宣传动员,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小组成员、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祥和安宁”城市形象宣传点建设和“书香安宁”公共阅读服务点建设活动中来。在安宁市广电旅游局的帮助下,社区成立了农村书屋。提供了大量书籍,增加了社区图书储量,满足了社区居民的阅读。
[图]
在社区为民服务大厅设立了“书香飘流”,扩大市民的阅读范围,激发了社区居民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社区文艺队联系和演唱了特色经典歌曲《安宁民歌》、《我爱你 安宁》、《密马龙 我的家》、《云南美》、《小河淌水》、《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图]
“阅读促和谐发展,书香飘进千万家”。我们相信,一个书香飘溢的社区必然是和谐、团结、幸福的社区。
第二篇:村级公共服务文化体系建设汇报
***综合文化站及农家书屋建设运行情况汇报
***位于***区以北**公里处,距省城*****公里。总流域面积***平方公里,耕地***万亩,退耕还林***万亩。现辖***个村**个村民小组、***户***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国道和连霍高速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历来商贾云集,贸易繁荣,有着悠久和灿烂的文化,境内古迹丰富,人文荟萃,现存有百余处汉墓群和安西城遗址,曾出土国家级文物“新莽权衡”。全镇建有综合文化站*处,农家书屋**间。
今年以来,我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区“****”的战略部署,按照“*****”的总体思路,镇党委、镇政府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加大投入、创建载体、发挥精神文明阵地作用。
**综合文化站始建于**年***月,相继在***年*月、***年**月经两次改建成集活动室、多功能室、阅览室、展览室、广播电视室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中心楼一栋,建筑面积为***多平方米,有露天剧场一个,现有工作人员*名,业余剧团*个,秧歌社火对***家,业余书画家**人,文学创作者*人,摄影师**人,剪纸、刺绣等民间爱好者***多人。每年举办美术、摄影、音乐、书画培训班,并配合农技部门举办科技讲座,组织全镇范围内篮球、武术、象棋竞赛,举办书画、剪纸、民间刺绣等展览。同时组织安排春节期间社火演出,并历年在全区社火汇演中取得一等奖的好成绩。***年***月,在党委政府的积极推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下,全面启动《**志》的编纂工作。目前,《**志》初稿已经完成,负责人员正在抓紧完善修订,预计年内就可问世,届时将会对我镇包括文化在内的各项工作起到极大的宣传和推动作用,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全新的**将会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安定人民面前。**文化站自创建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使群众文化事业大
力发展,同时得到了上级部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各业务部门的积极指导,充分发挥精神文明阵地作用。
二、规范化管理、制度化建设,发掘农家书屋的服务功能。全镇农家书屋建设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农民的文化建设,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制度,按照“政府组织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创新机制发展”的思路组织实施,整合现有资源,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我们把村级文化阵地规范化建设作为文化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全镇建成农家书屋18间,覆盖率达到了100%。近年来,区文广局和各帮扶单位为我镇农家书屋共计赠送各类书籍2万余册,并配套赠送了书架套、桌椅等设备,每年借阅图书的农民群众累计达到1.2万人(次),使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得以充实,接受教育的视野进一步开阔,新农村建设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同时,坚持“自主管理、无偿借阅”的原则,鼓励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在图书流通上,采取流动交换阅读的方式,实行免费借阅;在运行费用上,由村委会负担,管理人员由村干部兼任,无报酬。全镇各村农家书屋都制定了具体的管理措施,规定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必须由村文书负责。此外,还制定了登记制度。这些制度的制定,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看书、爱书的积极性,使农家书屋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增长智慧的有效途径。
三、点面结合、全面开花,带领全镇文化事业快速发展。
我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加大文化建设力度,在推进移风易俗的同时,组织具有独有特色的文娱活动,村文化开展得十分火热,“多点开花”使得文明新风吹遍**辖区各个角落,从而实现社会文明的健康发展和进步。除了传统民间文艺得到良好传承外,我镇还举办多场“重量级”比赛,其中为纪念七一建党节,举办了篮球比赛,为村民奉上丰盛的文化飨宴,同时也为农村文化带
来一股“热”风,统筹兼顾文化事业的发展,辖区内村文化“多点开花”,为***迈向新台阶打下夯实基础,同时也让**农村文化迎来新风气,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乡风文明的进步,在全镇各村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进一步弘扬了文明风尚。
四、依托资源、拓宽渠道,发挥文化事业辐射带动作用。我镇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坚持设计与功能配套相结合,使用与管理相结合,办公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从建设上强化功能,从使用上拓展服务,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打造成为党员群众的活动平台、农民致富的信息平台、农村人才的培训平台、便民利民的服务平台、教育群众的文化平台、参政议政的管理平台。各村结合实际,分别在村活动场所内设置了计划生育服务室、民事纠纷调解室、卫生室、图书室、文体活动室、远程教育站点等。同时,我们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产业,按照“围绕发展黄土风情游,规划建设富有地域特色、具有较高接待能力的农家乐”的要求,以“吃农家饭、体验农家生活”为特色,大力发展农家乐产业,进一步促进了农村餐饮文化繁荣发展、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和转变了生活方式,改善了当地村容村貌、促进了乡风文明、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虽然我镇文化站及农家书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经费投入较少。全镇年文化活动经费支出在50万元左右,没有专门的经费来源,只能从政府经费里挤、企业捐赠和群众自筹的办法解决。
二是人才队伍匮乏。大多数村的图书管理员和文化专干由村文书兼任,同时,培训力度不够,服务人员技术水平有限。
三是阵地建设滞后。大多数村没有固定的文化活动场所,文化活动设施配备不齐全。
意见建议:1.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经费的投入力度;2.加快农村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3.建设配套完善、功能健全、文化及
设备齐全的村级办公活动场所。
设想:1.举办美术、摄影、音乐、书画培训班,组织全镇范围内篮球、武术、象棋竞赛、书画、剪纸、民间刺绣等展览,活跃群众文化活动;2.依托我镇现有文物古迹、宗教名刹、流域治理、新农村建设和农家乐建设等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3.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为契机,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为文化活动顺利开展提供资金保障;4.依托农村信息平台、农村电影放映和农家书屋等现有资源,做好各项惠农政策和致富信息的宣传。
第三篇:地名公共服务汇报
加快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努力开拓地名管理工作新局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汇报
(2011年3月15日)
自民政部2005年《关于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通知》[民函(2005)122号]文件颁布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统筹规划、有序开展、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扎实有效的推进全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开展。五年来全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下,“四个专项”事务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我区地名工作基本形成了以地名档案为基础,地名信息为平台,地名标准为核心,地名文化为支撑,城乡地名标志为载体的覆盖全疆的地名公共服务工程体系,为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根据民政部的安排,今年初自治区对全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自检自查工作,现将五年来我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概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祖国西北部,面积约166万平方千米,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周边与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8个国家接壤,边境线达5500公里。全区共辖5个自治州、7个地区、2个地级市、19个县级市、68个县(其中6个民族自治县)、11个市辖区、162个街道、237个镇、621个乡(其中43个民族乡)、1879个社区、8721个村委会。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 居的地区,主要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等40多个民族,至2010年底全疆总人口达2200多万。
二、自治区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情况:
根据国家民政部《关于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通知》精神,为了做好我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自治区人民政府于2006年7月召开了全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会议,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及自治区副主席贾帕尔·阿比不拉在会上都作了重要讲话,会议明确了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重要意义及目标,安排部署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四个专项”事务的具体任务和工作要求。为了切实落实好此项工作,自治区成立了由政府主管民政工作的副主席任组长、自治区民政厅、财政厅、公安厅、建设厅等21个部门组成的自治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专人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全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日常工作。五年来我区从实际出发,精心组织、统筹安排,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使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为了全面推动自治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的开展,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实施方案》(新政办发[2006]97号),为自治区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提供了可靠的政策和依据。为了提高我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水平,切实完成好“四个专项”事务,我区自2006年至今先后在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举办了四次全疆地名工作业务培训班,邀请 民政部地名研究所、总参测绘院、自治区建设厅、自治区档案局和自治区地名标准化中心有关人员,就地名业务、地名规划、地名数据库、地名档案等专业知识进行了培训,使全疆受训人员累计达500余人。此外为了学习外地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的先进经验,我区还先后5次安排各地州地名干部共50余人次参加了由民政部举办的地名规划、地名数据库、地名译写及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等培训班,使全疆地名干部基本掌握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政策法规、原则和有关操作规程,为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四个专项”事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指导和推动作用。
1、地名规范水平明显提高
健全政策法规、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是推进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五年来我区在地名规范化建设中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对现行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名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现已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制办列入了《自治区人民政府2010年立法工作计划》,有望今年上半年颁布实施。二是通过编纂辞典、志书等专业书籍,对全区各类地名进行规范化处理,最终达到全疆地名标准化的目标。目前《新疆地名大词典》和《新疆通志·地名志》已进入最后编审阶段,计划今年上半年出版发行。此外,我区阿勒泰地区出版了《阿勒泰地区标准地名录》、和田地区出版了新版《和田地区地名图志》,《乌鲁木齐市地名词典》也在积极编纂之中。三是开展了全疆行政区划挂图地名审定和审字读音标准化处理工作,全疆共清理出多音字706个、生僻字1个,次生僻字25个,一字多音字3037个,为实现地名标准化提供了规范。四是结合各地实际规范了地名命名更名管理程序,清理整顿了一大批低级庸俗、贪大求洋的不规范地名,净化了地名环境。此外各地州也相应制定出台和完善了一系列有关规范地名管理工作的政策、制度、实施意见和绩效考核等办法,加大了地名管理行政执法力度。五年来自治区共制定有关地名规范文件 件,地州市制定出台的地方性地名规范文件共计 余件,地名规范文件的出台,使我区地名管理法规及相关技术标准进一步完善,地名命名更名更加规范,地名标准化水平明显提高。
2、地名规划有序推进。地名规划是加强地名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重要内容。根据民政部、建设部《关于开展城市地名规划工作的通知》精神,自治区民政厅与建设厅及时出台了《关于在我区开展城市地名规划工作的通知》,根据这一通知要求,我区各地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其中克拉玛依市在全疆率先完成了《地名规划》文本,起到了示范作用,为此自治区在克拉玛依市召开了全疆地名规划工作推进会,通过以点带面,有力地推动了全疆各主要城市的地名规划工作。目前除克拉玛依市外,乌鲁木齐、石河子、库尔勒、阿勒泰、图木舒克等城市的《地名规划》文本已经完成,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之中,此外库车、若羌等县的《地名规划》文本正在编制之中。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之后,由于内地19个省市开展了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致使我区部分城市的地名规划跟不上城 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故阿克苏、喀什、和田等城市的地名规划需要重新进行修改完善。截止2010年底,全疆共有 个城市已经完成了《地名规划》文本,另有 个县市正在积极编制之中。通过编制地名规划,有力的提升了我区地域文化特色,提高了地名管理科学化水平,推动了我区地名工作的健康发展。
3、地名标志设置成效显著。地名标志设置工作的目标是建立城乡一体的地名标志导向体系,确保全疆城乡都有符合标准、数量足够、布点合理、便于公众使用的地名标志。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区在2005年基本完成城市地名设标的基础上,启动了乡镇地名标志设置工作。为了严格规范地名标志牌收费标准,自治区民政厅和财政厅联合制定出台了《关于我区城乡地名标牌收费标准的通知》,要求全疆各地严格按照文件规定的地名标志规格标准收费,杜绝了各类违规收费现象的发生。为了确保标牌质量,自治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人员数次深入全疆各地,检查督促指导地名设标工作,并从源头上严把地名拼写译写关、生产厂家资质关、地名标牌质量关、安装设置标准关,确保了全疆地名标志标准符合国家《地名标志·城乡》的规定要求。截止2010年底,全疆21个城市全都完成了街路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并基本完成了大小门牌的制作安装,在全疆68个县中,已有67个县基本完成了县驻地镇的街、路、巷地名标志设置工作,除喀什地区和个别县外绝大部分县安装了大小门牌。据初步统计,五年来我区各地州共设置街路巷地名标志牌 万 余块、大小门牌 万块,全疆共投入地名标志设置资金达 余万元。地名标志的设置暨起到了指位功能,又增加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美化了环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4、数字地名进展迅速。数字地名是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重点,也是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成果的集中展示。近年来,我区各地按照边建库边服务的思路,积极开展地名信息化服务工作。根据民政部的要求,我区所有地州市及县市区均开展了地名数据库建设工作,并陆续报送至自治区地名标准化中心,进行了统一汇总,初步建立了自治区级地名数据库建设系统。同时我们还将积极与各地州加强联系,不断收集各地最新的数据库资料,进一步充实国家地名数据库。目前我区已开通了新疆地名信息网、克拉玛依地名信息网、昌吉区划地名网、巴州地名网等地州市级地名网站。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市还分别开通了电话问路服务和触摸屏地名查询服务,伊犁州电子地图服务工作也初具规模,阿勒泰地区的布尔津县率先在全疆开通了县级地名网,该地区其他县网站正在积极建设之中。自治区区划、地名、界线“三合一”管理系统已经建成,全疆4520幅1:5万比例尺地图矢量数据及地名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建设规划工作已完成,全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信息网正在调试阶段,即将问世。截止2010年底,我区三级地名数据库共录入各类地名数据约 万余条,已汇总至3.0版国家地名数据库中。全疆共开通地名网站 个,设立地名问讯电话 部,安装地名查询电子触摸屏 台。通过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大 大方便了人民群众的出行和经济社会活动交往,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5、地名档案规范化逐步加强
地名档案规范化是做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根据民政部《地名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为规范我区地名档案规范化、标准化工作。2007年自治区民政厅与档案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地名勘界档案规范化建设活动的通知》,要求全疆各地州市必须按照民政部《地名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地名档案进行一次彻底的收集、整理、归档。为此2007年10月,自治区民政厅与档案局组成了联合检查组对全疆地名档案规范化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通过检查,使我区地名档案规范化工作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地名档案分类明确、图、文、表、卡归档合理,保管妥当。此外各地都相应制定了地名档案管理制度,使地名档案装具、管理设备及存放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目前全疆已有70%的县市设立了地名专业档案室,极大的提高了地名档案规范化服务水平,也为今年开展的地名普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的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经费落实
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实施五年来,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各地州市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使我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工作中,自治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协调会议,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尤其是在帮助各地协调解决经费问题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基本保证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经费的落实。为了督促各地尽快完成工作,自2007年至今,自治区民政厅与各地州民政局都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并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纳入到了年终目标考核中,同其他民政工作一同进行量化考核。为了解决我区部分贫困县地名设标工作经费,在自治区有关领导和部门的大力协调下,自治区财政拨出专款150万元,为我区30个贫困县各补助5万元用于地名设标工作,有力的支持和推动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开展。此外为了做好地名数据库建设,自治区地名主管部门还为各地州配备了电脑等电子设备,以改善基层的办公条件。因此我们认为,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并发挥作用,是完成此项工作的基本保障。
2、创新机制,扎实工作
在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中,由于投入经费大,各地都结合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工作,特别是在地名设标工作中,有些地区采取了“以牌养牌”的方法,通过商业运作,广告招标的形式,为地名标志的维护开辟了新途径,有些县市将设置完成的路牌统一交到市政管理处进行维护管理,减轻了民政部门的压力,有些地方将设标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天山杯”验收标准相结合,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五年来,自治区先后派出7 8 个检查小组共计18人次,深入全疆各地州市对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四个专项”事务进行检查指导,有力的推动了工作的开展。此外广大地名干部扎实工作、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也为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密切配合、相互协作
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是政府为社会提供的一项社会公益服务事业,服务对象是全社会,因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由于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综合性强,牵扯面广,因此特别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财政、公安、城建、质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实践证明,凡是领导重视,领导小组充分发挥作用的地区,各部门之间就配合密切,相互协作,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任务就开展的好,因此只有充分发挥社会各部门的力量,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其作用才能发挥的更加突出。
4、营造氛围、加强宣传
为了使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深入人心,我区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地名网站、《地名简报》等宣传媒体,在社会上广泛宣传地名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五年来,我区共在上述媒体中做客电台直播间2次,电视新闻3次,报道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消息3篇,编发《地名简报》22期。此外有些地方还通过发放宣传单,为广大居民宣传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四个专项’的具体内容,使这项工作家喻户晓,并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从而顺利完成了全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
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近期工作 根据民政部的安排部署,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已告一段落,由于种种原因我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四个专项”事务尚未全部完成,为此自治区已作出安排,将在近期内开展以下工作,力求全面完成此项工作。
1、大力推进地名规范化建设。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在国家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尚未出台之前,抓紧督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名管理办法》尽快出台。同时要求各地要结合实际,继续制定、完善地名管理的措施和办法,适应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的需要。特别是在国家地名数据库更新维护、地名标志设置、地名档案管理等方面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二是要规范管理。保持地名的相对稳定,对含有生僻字、异体字、自造字的地名,一地多名、一名多写、重名重音等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对专名含义不合规定、通名使用不相匹配的地名进行清理,对违法使用的地名要抓住典型事例予以曝光,净化地名环境,推进地名的标准化,为社会提供规范的地名信息。三是要重视成果应用。加强行政区划图、地名录和地名简册等地名出版物的出版、修订工作,加大地名理论创新力度,拓宽理论研究领域,进一步提高我区地名工作的理论水平。
2、加快推进城市地名规划工作。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全疆对口支援新疆的有力条件,切实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地名规划方案,积极协调建设规划部门抓好落实,加快全省地名规划编制步伐。通过科学的地名规划,达到既要遵循名副其实、规范有序、雅俗共赏、好找易记的基本方针,又要体现地名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同步、规范通名与优化专名相协调等编制原则,建立健全专家论证和地名规划听证制度,提高城市地名规划科学性和权威性,以及地名规划工作透明度和群众参与度。
3、进一步推进乡镇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在巩固现有城乡设标成果的同时,认真开展地名标志设置“回头看”,查漏补缺,做到设标与管理并重,制定完善地名标志设置维护管理办法和长效管理机制。要积极采取措施,对于尚未开展设标工作的乡镇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工作方法,成熟一个,开展一个,力争早日完成我区乡镇设标任务。
4、不断完善地名数据库内容,提高地名信息服务水平地名数据库建设和信息化服务工作是一项任务重,业务新、技术含量高的工作,为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我区将采取措施,加大对地名数据库的工作力度,通过对基层地名干部的不断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尤其是通过即将开展的地名普查工作,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地名数据库内容。在地名信息化服务上,我区与民政部地名研究所数据库维护中心联合搭建了全疆地名信息公共服务网站,为地名信息化服务提供了平台,下一步我们将开通全疆各县市接口,开通多项地名服务,如网上地名查询、电子地图查询、网上测距、网上地名公告、网上报表 等功能,不断提高地名信息化服务能力。
附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进展情况统计表
第四篇:书香校园建设汇报材料
泾川一中书香校园建设汇报材料
(2011年7月12日)
一、学校基本情况
泾川一中创建于1940年,占地120亩,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学校有教学班58个,在校学生3656名,教职工235名。学校先后被甘肃省教育厅命名为“甘肃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交通便利,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功能完善,是一个读书学习的好场所。近年来,我校以建设“书香校园”为主题,以培养师生良好阅读习惯为目的,提高师生的阅读兴趣,营造人人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氛围,努力打造“书香校园”。
二、具体做法:
(一)积极谋划,科学决策,将书香校园的建设工作融入学校的办学理念之中。
学校作为普通学校的现实情况,使学校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对我校的重要意义。明确了开展读书活动对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引领作用。为此,将书香校园的建设工作融入学校的办学理念之中。鲜明地提出“读优秀古典文章,明理睿智;读当代优秀名篇,促学增能”的理念。每年安排学校工作计划时都将读书活动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之中加以落实。
(二)成立组织、加强领导,使书香校园的活动有序、正规。近年来,我校把书香校园的创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加以实施,为此,专门成立了由教务主任为组长,年级组长为副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学校书香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具体指导书香校园活动的有序、正规的开展。以确保将“创建书香校园”的各项活动落实到点、贯彻到面。
(三)大力宣传、广泛发动,为书香校园活动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
1、精心设计每一处景点,强化育人效果。
学校聘请专业园林人员,精心设计草坪花园,实现了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和诗化,体现出活力朝气,让广大师生生活在校园里感受到朝气蓬勃,心旷神怡。通过合理种植花草树木,竖立以名人名言为主的书画牌匾,书写大方醒目的办学目标,给学生以享受、以警示、以激励、以醒悟、以勇气。
2、精心布置校园环境,营造育人氛围。
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是学生阅读的活页:各楼层“文化墙”展示了学生们的智慧;为学生公寓楼分别命以“梧桐阁”(取“凤栖梧桐”之意)、“聚贤居”(取“聚天下贤才教育之”之意)等名字,餐饮中心命名为“毕至轩”(取“群贤毕至”之意),倾注了对学生的殷殷希望;利用学习园地及宣传栏展示学生作品,在校园草坪、石头上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
(四)以身立教,率先垂范,做好学生阅读的引路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全体教师身居教学第一线,理所应当成为学生心目中是一本活生生的大书、好书,成为阅读的旗舰、知识的海洋、生活的楷模、精神的支柱、理想的火炬。
学校要求教师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教学专著,强教学实践;读教育理论,悟学生心理;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通过阅读,提高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地利用好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效益,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让教师明确,读书是事业的需要。我们积极倡导“与书为伴”思想,学校要求每年每位教师必须认真阅读1-2本以上教育专著。诵经典、品名著,使老师们走近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重温鲁宾逊、格列佛。这既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也应该是我们追求和引领的一种时尚。
2、让教师体验,随笔是成长的足迹。新课程呼唤教师的反思行为,我们对教师提出“四勤”——“勤读、勤做、勤思、2 勤写”。学校要求教师积极撰写教学随笔,包括教后感,读书笔记等等,促使教师对自己每天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生活感悟、学生成长进行反思。在写随笔的过程中,教师们体验生活,反思自己,超越自我。
3、让教师感受,论坛是灵动的平台。思维的撞击能发出灿烂的光芒。教师平时忙于上课、批作业,多数是“办公室—教室”两点一线,校园里缺少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我们尝试组织教师通过网络平台互动交流,建立了“一中牧星人”QQ群、高一级新课改QQ群和教师博客群。我们组织教师把读书体会、教学反思都上传在教师个人网上博客之中,引导教师们积极阅读他人心得体会和反思材料,积极回帖参与讨论,品味教育教学百味,从教师的博文中吸取精华,积极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4、让教师感悟,活动是发展的空间。我们积极开展教师基本功训练活动。我们精心组织开展了“同上一节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年轻教师上汇报课等教学活动,每周利用例会开展教育教学大讲坛,促使教师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收集新信息,为实施新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立足课程,强化教学,引领学生走向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
1、落实课外阅读课时计划,保证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为了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规定各班由语文教师负责,每周必须开设一节阅览课,教务处在课程表中明确标示。
2、认真上好课外阅读课,提高阅读的实效性。由于课外阅读的主题比较宽泛,我校要求学生阅览的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悦读”为出发点,设计阅读的内容。各个班级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由语文教师负责,阅览室老师配合,让阅览课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催化剂和交流共进的舞台。
3、开展课外阅读研讨活动,探寻有效教学之路。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性,我校采用以研促教的方式,在校内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讨活动。我们的活动形式主要有课外阅读课型的研讨,探讨课外阅读课的教学形式;有经典诵读活动形式的研讨,探讨经典的文章如何真正走近学生的心灵;有课外学生自主阅读的研讨,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将阅读变成学生一种自觉的学习方式。
4、做好课内向课外的拓展延伸,引领学生坚持课外阅读。语文课内的阅读,必须向课外拓展。如何有效地拓展呢?我们的共识是课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交给阅读的方法,提供课外阅读的书目。如果课内教学某个作家的作品,课外可以拓展阅读作家的其他作品,达到进一步对作家作品的深入认识;也可以是与课内文章的相似的篇目,达到比较与欣赏的目的;还可以是课内文章的其他章节,达到完整阅读一部作品的目的。课内向课外的拓展性阅读,成为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的也是十分有效的方式。
(六)搭建平台,丰富活动,让学生徜徉在美好的阅读生活中。
1、学校组织开展了读书小报的制作、课外阅读知识的竞答、美文诵读、演讲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平台,达到促进学生阅读,锻炼综合素质提高的目的。从2010年10月至今,相继涌现出如晨鸣文学社、最时代文学社、花雨文学社、THINK文学社、VOICE文学社等优秀文学社团,他们的创作体裁包括散文、诗歌、小小说、小评论、调查采访等,内容涉及人生、世态、历史、文学等方面,语言顺畅,富有文采,内容清新活泼,文章富于生气,并且有较强的思想性。
2、学校坚持开展“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演讲比赛”、“诵读比赛”等活动,传递学生健康成长的声音。“国旗下讲话”,每周一晨会时进行,近三年来,举行100多次;“校园广播”,每天举行,近三年来,举行700多次;学校每学期开展普通话演讲比赛2次,累计开展12次;学校每学期举行美文朗诵活动 4 1次,三年来,共计举行6次。学校开展“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两次,200多人参赛,邀请全国著名诗人、作家参加,在全县范围内,邀请优秀选手参加。
七、加大投入,科学管理,提高图书馆使用的效率。
近年来,我校图书馆投入经费727000多元,目前拥有图书29种,132051册。为了发挥图书馆的阅读引导作用,我校图书馆的老师作了大量的工作。
1、做好师生杂志的订阅工作。我校认真筛选报刊杂志,保证学生的阅读需要。2010年,我校教师类报刊杂志近60种,学生类杂志近30种。由于杂志品类齐全,我校的阅览室是教师学生平时阅读的好去处。
2、加大资金投入,定期购置新书。为了保证学校图书馆图书的数量和质量,每学期学校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添置新书。近两年来,我校累计投入资金20万元,新购图书 1万册。
3、宣传发动,提高图书借阅频率。为了提高图书的使用效率,各位班主任老师在班级宣传发动,鼓励学生多到图书馆借阅,图书馆每周5天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到图书馆借阅。
三、取得的效果
1、通过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努力营造“书香校园”,走内涵发展之路,从而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储备、不断提升整体综合素质为重点;
2、通过倡导读书学习的文明风尚,培养广大师生“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营造知书明理、好学求进的书香校园氛围,为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书山有路勤为径”,打造书香校园,让我们在“书山”之路上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今后,我们还将继续稳健地走下去……因为我们坚信: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
第五篇:书香校园建设汇报材料
八肯中小学 书香校园创建活动总结
近一学期来,我校积极响应总校的号召,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构建书香校园”的实践活动。因此我们积极营造 “书香校园”氛围,提倡师生多读书,读好书。以“阅读优秀书籍”为途径,全方位、立体化、持续性地开展读书活动。让师生亲近书籍,在阅读中实现与大师的对话,为学生精神的成长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使阅读成为学生最为自然的生活状态,用阅读让学生的精神亮丽起来,在校园里掀起了读书热潮。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下小结:
一、确立目标:
成立“一把手”的工程,打造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引导学生读大量的书,读各方面的书,用教师教给的方法及自己的方法进行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学生喜欢读书,有效读书。尽量的或超量完成《 课标 》的要求。
二、注重学习与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成为研究型教师,必须从扎扎实实的读书学习、认认真真的反思感悟做起。为了推进教师的读书活动,我们主要采取了三条措施:①利用校有图书室书本资源,加上订阅的报刊,采用借阅的方式,由全校教师自由选择自己所喜好的书本。②全天开放校阅览室,教师利用空课时间进行学习相关教育理论。③作好相关的读书摘录,并写出读书体会。
三、以创书香班级为重点,全面推进书香校园建设
在校园里,处处都有提示师生读书的名言或警句,文化墙写上古诗
词,师生时时背诵。办公室布置更是充满文化气息。
在活动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要营造真正的书香校园,关键在教师,基础在班级。因此,我校在注重教师学习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建设书香班级,开辟书源、保证时间、适当指导、激发兴趣也是深入开展读书活动的关键。我们制定了读书读书活动具体要求,有计划的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我们开展的活动有:
1、学生读书活动
①营造书香环境: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以及教室墙壁,布置一些读书的名言,也可是自创的格言,营造教室的书香氛围;
②每个班级开设小小读书角。每个学生至少提供一本好书,到本班班主任老师处登记,所有的书籍登记后供全班调配,互相借阅。
③开放学校阅览室,学生可以直接在阅览室自由阅读。
④一、二年级每周安排一节课作为“读书时间”,三、四年级每周安排两节课作为“读书时间”,内容为自由选择。
⑤设定“三读”时间。
2、认真组织举行“读书手抄报”活动。学校举行了“读书手抄报”活动。
3、抓好经典诵读,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经典诵读教育是我校的一大特色,自活动以来已经取得良好效果。主要经典为:《 三字经 》、《 百家姓 》、《 爱莲说 》、《 陋室名 》、《岳阳楼记》等,具体操作有:
学校在文化墙粉刷名家名篇,供师生随时阅读。发动全体家长的支持,让学生人人购买图书,全校学生保证每天的集体诵读活动。为了使学生学习古诗文不枯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语文课堂上安排演讲
活动,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通过学习古诗文,让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成为提醒学生们珍异时间的警句……让会背古诗文成为学校学生中的一种时尚,会引用古诗文中的名句成为学生们最引以为豪的行为。但我们主张重鼓励,不强求。
四、开展了师生读书展示活动。
在六月份,我校开展了朗读、背诵、演讲等活动。在整个活动中,我们看出,各班切实把读书活动作为重点,落实到位,使得师生的展示获得较好的成绩。
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多纬度、全方位的浸泡书香,创设文化氛围。活动以来,不仅使学生拓宽了知识面、提升了水平,而且使学生孕育了文化气质、提升了综合素养,促进了学生的品德。
四、我们的困惑
1、教师主动阅读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2、师生的阅读习惯有待于进一步养成。
打造书香校园,是我校一个美好的理想追求。我们努力着,引领阅读文化;我们期待着,书海中走出奇迹;我们企盼着,阅读幸福一生!
八肯中小学 师生读书活动总结
一学期来,我校积极响应总校的号召,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构建书香校园”的实践活动。因此我们积极营造 “书香校园”氛围,提倡师生多读书,读好书。以“阅读”为途径,全方位、立体化、持续性地开展读书活动。让师生亲近书籍,在阅读中实现与大师的对话,为师生精神的成长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使阅读成为师生最为自然的生活状态,用阅读让师生的精神亮丽起来,在校园里掀起了读书热潮。-3-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下小结:
一、确立目标: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一把手”工程,打造一个充满浓厚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引导并督促师生读大量的书,读各方面的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师生喜欢读书,有效读书。
二、注重读书的“四个”结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成为研究型教师,必须从扎扎实实的读书学习、认认真真的反思感悟做起。为了推进教师的读书活动,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利用校有图书室书本资源,加上订阅的报刊,采用借阅的方式,由全校教师自由选择自己所喜好的书本。②、教师利用阅读课时间进行学习相关教育理论,不断提升自己。③、作好的读书摘录,并写出读书体会。④、教师读书做到“四个”结合,即读写、读研、读教、读思相结合。我校教师撰写的反思、案例、叙事、日记等累计达十余篇,并成功的举办了一次读书论坛活动,一次读书交流会,效果非常好。
三、以创书香班级为重点,全面推进书香校园建设
在校园里,板报、橱窗、办公室、教室等处处都有提示师生读书的名言或警句,充满文化气息。
在活动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要营造真正的书香校园,关键在教师,基础在班级。因此,我校在注重教师学习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建设书香班级,开辟书源、保证时间、适当指导、激发兴趣也是深入开展读书活动的关键。我们制定了读书读书活动具体要求,有计划的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我们开展的活动有:
1、学生读书活动
①营造书香环境: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以及教室墙壁,布置一些读书的名言,也可是自创的格言,营造教室的书香氛围;
②每个班级开设快乐读书角。每个学生至少提供两本好书,到班主任老师处登-4-
记,所有的书籍登记后供全班调配,互相借阅,做到资源共享。
③开放学校阅览室,学生可以直接在阅览室自由阅读。
④一、二年级每周安排一节课作为“读书时间”,三、四年级每周安排两节课作为“读书时间”,内容为教师推荐或自由选择。
⑤设定“三读”时间,确保学生阅读时间。实行“三读”(早读、午读、晚读),大力开展阅读活动。即早间诵读读,内容是古诗词和文言文经典作品。午间自由读,内容是现代文阅读。晚间休闲读,内容自选。
2、加强读书交流。
(1).低年级的读书笔记以摘抄为主,中高年级的读书笔记以写心得体会为主,教师定期进行检查指导,对于好的读书笔记在班级进行交流。各班语文课尽量安排课前演讲,让学生介绍自己读过的书,一方面检验了学生的读书效果,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
(2).学校对学生的读书作具体的安排,读书活动以学生自主管理、自主锻炼、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指导思想,课内外互动、读评讲写结合,让校园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乐园。
3、认真组织举行“读书手抄报”活动。学校举行了“读书手抄报”活动。利用礼拜天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家长和孩子共同填写亲子共读卡,学生和家长共同阅读,共同成长。让阅读成为学校、家庭、社会的一种良好风气。
3、抓好经典诵读,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经典诵读教育是我校的一大特色,自活动以来已经取得良好效果。主要经典为:《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三字经 》、《 百家姓 》、《素读》、《经典文言文》等,具体操作有:
学校积极配合总校的号召,发动全体家长的支持,让学生人人购买图书,全校学生保证每天的集体诵读活动。为了使学生学习古诗文不枯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5-
极性,语文课堂上安排演讲活动,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通过学习古诗文,让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成为提醒学生们珍异时间的警句„„让会背古诗文成为学校学生中的一种时尚,会引用古诗文中的名句成为学生们最引以为豪的行为。但我们主张重鼓励,不强求。
四、开展了师生读书展示活动。
在四月份,我校开展了朗读、背诵、演讲等活动。在整个活动中,我们看出,各班切实把读书活动作为重点,落实到位,使得师生的展示获得较好的成绩。八月份开展《走进魏书生》的教师读书论坛活动,充分展示教师的读书所得,学习所获。九月份开展了以《学做这样的教师》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会,教师交流在读书中的所感所悟所获。
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多纬度、全方位的浸泡书香,创设文化氛围。活动以来,不仅使学生拓宽了知识面、提升了水平,而且使学生孕育了文化气质、提升了综合素养,促进了学生的品德。
四、我们的困惑
1、教师主动阅读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2、师生的阅读习惯有待于进一步养成。
五、下步工作:
1、学校应多方筹集资金购买图书,解决师生的书源。
2、继续上好师生的阅读课,有组织,建立健全评比制度。
3、以查促读,以评促写,深入落实读书的四个结合。
4、积极搭建师生的交流展示的平台,以读书论坛、读书交流,经典诵读、征文等活动,督促师生读书。
打造书香校园,是我校一个美好的理想追求。我们努力着,引领阅读文化;我们期待着,书海中走出奇迹;我们企盼着,阅读幸福一生!
在书香中成就高雅人生
——灵台县蒲窝中学书香校园创建工作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灵台县蒲窝中学始建于1968年。学校占地面积10864平方米,建筑面积3464平方米,现有1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62名,教职工38名。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按照“以德治校、民主理校、改革治校、特色立校、教研兴校、质量强校”的总体办学思路,以“创特色,争一流,建名校,育新人”为办学目标。科学管理,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各项工作进展顺利。连续五年教育教学质量位居全县前列,2006 年、2008年、2010年分别被灵台县委、县政府授予“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功能完善,是一个读书学习的好场所。多年的办学经验让我们深知:一个崇尚读书的民族必定是理性优秀的民族,一个崇尚读书的社会必定是充满希望的社会,而一个崇尚读书的校园必定是健康而充满生机的校园。学校是读书的家园,就应该飘荡出浓浓的书香。把学校打造成办学有特色、内涵有发展、培养有质量的知识乐园、精神家园、人文校园,让学生在浓浓的书香中成就高雅人生,才是一个高质量的学校永远追求的方向。为此,近年来,我校坚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幸福,为学生的美好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以“文化立校、书香育人”为宗旨,大力开展校园读书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书香氛围,引领全校师生形成“人人多读书,个个读好书”
-7-的求学新风,努力形成自己校园之魂的“书香校园”创建工程在蒲窝中学拉开了帷幕。
二、具体做法:
“书香校园”工程启动后,学校随即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语文教研组长、各班主任、图书管理员为成员的“书香校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了责任分工,在全校迅速掀起“魅力书香,重温经典”读书热潮。认真务实地将“创建书香校园”的各项活动落实到点、贯彻到面。
1、利用国旗下讲话,向师生提出“读好书,好读书”的倡议,积极宣传“创建书香校园”活动的目的意义。倡导全体师生参与读书、快乐自己。
2、在教学楼门厅LED显示屏滚动显示意味隽永的名言警句,在教学楼正对的平房后墙开辟读书提升智慧,知识改写人生、与名人对话、与圣贤交流、与经典同行的读书活动专栏,在教室、实验室、走廊的墙壁上悬挂名人画像,在宣传橱窗张贴了《弟子规》、《三字经》、礼义仁智信等经典诗词长卷等,使整个校园弥漫着优秀的文化气息和浓浓的读书味。这些措施的实施,唱响了蒲窝中学“书香校园”创建活动的主旋律,营造出一种浓郁的读书氛围。
3、加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1)学校先后投资4〃5万万元购臵图书、订阅各类报刊,丰富图书种类,满足广大师生的阅读需求;(2)投资3〃8万多元建成电子阅览室,为师生阅览电子书籍提供便利,实现了与信息时代的接轨;(3)投资2万多元为班级购买了图书柜,全天向学生开放阅览,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设了良好的条
件;(4)计划投资12〃8万元安装交互电子白板四套,提升教学现代化水平(正在实施中)。目前,学校图书室现有藏书11000多册,生均达到23本。藏书有古典的也有现代的,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青少版)优秀作品集,时代性强,囊括文史、社会和自然科学等。图书室、阅览室有专职老师和图书管理员负责,做到书橱专用,整洁卫生,图书摆放整齐美观,制度健全,并设有定期“图书推借”专栏。
4、设立班级图书角,学校给各班统一购买了图书柜,孩子们将自己喜爱的书籍带到学校,进行图书换读,让其他同学分享书籍的美妙,感受读书的乐趣,并成立图书自管小组和读书社,在图书室集体整套大量借阅图书方便学生阅读,等于把图书室搬到了教室。每班的图书达人手至少4册,促使班级读书活动有效开展。
5、扎扎实实地实施了“一诵三读”活动。即坚持做到课前背诵;早读、午读、晚读。一是确定读书内容。由语文教研组自编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背古诗词、古文、增广贤文、名人名言等为主要内容的教材。二确定读的时间。学校规定早读半小时、午读半小时、晚读半小时。每个时间段均安排老师做指导,每天有值日行政、值日组长督察各班读书情况并记录,据此每周评出了“周书香班级”并在周一进行表彰。三是读的形式。结合班级实际要求学生每天背诵一首古诗或一句名人名言;每周五开一次“班级读书会”活动,组织学生展示汇报一周来的阅读收获;学校一学期开展一次美文诵读比赛、读书演讲(讲故事)比赛、读书心得方法交流等各类读书活动和“阅读之星”、“书香班级”评选表彰活动。通过诵名诗、读名篇、看名著,引导全体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传承民族精华,争当文明少年”。
6、开展了“和书香做伴,与文明同行”的亲子阅读活动。为了让学
生好好利用晚上的阅读时间,我们学校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全体学生家长发出了指导、督促孩子读书的倡议及提供适合各年龄段阅读的课外书目指南,并向学生印发“课外阅读活动评比表”,通过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表格,让家长反馈与子女在家一起读书的情况。这种做法得到了家长的一致认可,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家庭溢满书香。
7、纳入课程计划,强化阅读指导
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采用指导阅读和自主阅读相结合的形式。强化“三读”阅读效能,措施落实,在学生阅读时间,教师进教室陪同读书,巡视指导。每周在地方课中还开设一堂课外阅读指导课,由语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领略中外名著,吟咏古今诗文,读自己的摘抄本等,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在实践中,教师不断地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思路,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型。组织老师定期检查学生摘录笔记——“词语采集本”、“读书笔记”。语文老师能每天为学生朗读5—10分钟,以此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学生们渐渐地养成了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8、为了推进“书香校园”创建,四月份开展了“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为主题“读书月”活动。引导全校师生以书为友,努力营造校园浓厚读书氛围,激发师生读书兴趣,让师生与好书做伴,与大师对话,通过阅读增长知识,提高修养,塑造美化心灵,打好人生底色,不断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开展“大家读好书”和“好书大家读”好书推介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好书推荐给大家。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好书,并学会怎样有选择地去读书。
(2)、开展以“书中的阳光”和“品味书香”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活动。分别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进行了表彰,同时从学生作品中择优向《百灵鸟》校报、《蒲苑春》校刊推荐刊登。
(3)、讲故事、演讲比赛。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班级级为单位,围绕读书这个主题,分别在初一、二年级开展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通过这项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而且通过这种互动形式进一步掀起了读书的热潮。
(4)、快乐诗文诵读活动。各班开展内容丰富的诗文诵读活动,如有古诗词的朗诵、现代诗文朗诵(如余光中、冰心、鲁迅等人的诗)、系列诗文朗诵(如同是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同是以物喻人的诗,同是表达送别之情的诗)、诗文欣赏(教师准备好诗文与学生共同欣赏)、诗迷竞猜(主要是根据诗句猜成语)等。形式灵活多样。如比赛(小组对抗赛、两人赛、男女赛、师生赛……),背诵(接龙背、限时背、抢答背、配乐背……),情境表演等,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真正让学生在快乐活动之中享受到诗文之美,提高学生的诗文的鉴赏能力,激起学生爱诗的热情。
(5)、开展读书手抄报展评活动。在初一初二年级组织“我阅读,我快乐”、“书香之旅”为主题的手抄报评比展出活动。让广大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交流读书方法,推荐优秀读书,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同学们的文字组织和美术设计的综合能力。手抄报的展出让学生享受了一次次读书写作后的快乐,感悟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真谛。也是学生读书成果的一个体现。
(6)、“书之声”读书成果汇报演出。汇报演出是学生读书成果展示的另一种形式。在历经一个月的读书活动后,学生把自己对文学作品的
理解感悟以及再创作通过朗诵、课本剧的形式在舞台上再现出来。
(7)、开展“名师人文校园行”活动。全体语文政治史地生老师紧密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认真开展“名师人文大讲堂”即精品文化进课堂活动(开展诗文诵读、名著名篇赏析、文化思考、历史话题、科学观察、学习交流、方法指导、习惯培养等讲座)
(8)、开展师生经典诵读、读书报告、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展评和百科知识竞赛活动(内容涵盖政史地生、文学常识、安全国防、体育健康、学生守则规范、五星评选以及学校办学思想理念、办学宗旨目标、校训校风学风等)。
(9)、开展“阅读之星”“博览之星”、“书香班级”、“书香年级”评选表彰活动。在“读书月”活动中,涌现出一批读书积极分子。结合读书习惯好、读书兴趣浓、借书购书多、阅读量多、参加活动积极、百科知识竞赛成绩等条件,各班评选出了“博览之星”等“读书月”活动积极分子,学校进行了表彰奖励。
9、以身立教,率先垂范,教学相长育书香。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全体教师身居教学第一线,“理应成为学生心目中一本活生生的大书、好书”。为此,学校在全体教师中广泛开展了“走近名师我发展”、“读教育名著,学教育名人”活动,大力倡导教师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求教师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教学专著,强教学实践;读教育理论,悟学生心理;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在读书中提高业务水平,增长才干,完善自我,以广博深厚的学识感染学生,以教和学的点滴影响学生,以儒雅高尚的人格为学生建一方仰之弥高的精神领地。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读书心得交流活动,并通过自办刊物《百灵鸟》、《蒲苑春》展示老师们的读书
心得,为课堂改革提供理论支撑。教师率先垂范,与名著同行,悟书香真谛,并努力将传统经典文化融于课堂教学之中,不仅使教学相长的纯正学风在课内外一脉相承,而且以书香的高雅气质,带给学生一生受益的精神财富。
1.让教师明确,读书是事业的需要。我们积极倡导“与书为伴”思想,今年学校为每位教师购书两本(图书目录学校提供,书籍老师自选,均为教育理论、新课程改革、优秀教学案例、名师成长足迹等专著),统一读书笔记,要求老师制订具体的可行的读书计划,积极撰写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诵经典、品名著,使老师们走近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重温鲁宾逊、格列佛。这既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也应该是我们追求和引领的一种时尚。
2.让教师体验,随笔是成长的足迹。新课程呼唤教师的反思行为,我们对教师提出“四勤”——“勤读、勤做、勤思、勤写”。学校要求教师积极撰写教学随笔,包括教后感,读书笔记等等,将教学反思作为教案备写的一个必须环节,促使教师对自己每天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生活感悟、学生成长进行反思。在写随笔的过程中,教师们体验生活,反思自己,超越自我。
3.让教师感受,论坛是灵动的平台。思维的撞击能发出灿烂的光芒。教师平时忙于上课、批作业,多数是“办公室—教室”两点一线,校园里缺少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我们尝试组织教师通过网络平台互动交流,建立了“蒲中人”QQ群。我们组织教师把读书体会、教学反思都上传在教师个人网上博客之中,引导教师们积极阅读他人心得体会和反思材料,积极回帖参与讨论,品味教育教学百味,从教师的博文中吸取精华,积极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同时,我们还利用
校本培训的机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业务论坛活动,交流学习心得,总结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促进教师的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本期已经举行五次(内容涵盖我理解的精细化、学生良好习惯培养、新课标下的高效课堂、五星学生评选的实践与思考、细化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4.让教师感悟,活动是发展的空间。我们积极开展教师基本功训练和“六个一”活动(读一本教育专著、备一份优秀教案、上一节优质课、说一节精品课、评一节示范课、写一篇论文)。每周利用例会开展教育教学大讲坛,促使教师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收集新信息,为实施新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0、突出特色活动,张扬学生个性,让学生徜徉在美好的阅读生活中。学校不断创设条件和机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活动,努力把学生推向展示个性特长的舞台。给学生提供一个机会,让学生获得一份自信,让校园真正成为学生展示个性丰采、绽放青春魅力、培养书香品格的沃土。学校每年都要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读书月”等活动,每学期定期举办书画大赛,五一五
四、国庆、元旦等重大节日期间,举行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演讲比赛、情景剧表演、才艺展示等活动。坚持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日一记(语文、英语课每天写一篇日记);每周一歌(音乐课每周学习一首好歌曲);两周一报(挑选学生优秀习作每两周办一次手抄报);每月一谈(每月进行一次优秀学生谈学法、图书经验心得交流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增强了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了良好的道德风尚,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了整体教学质量提高。使学生在一天天、一点点的读书生活中,磨砺意志,修炼品德,学做真人。
三、取得的效果
书香校园的创建,大大推动了学校教研、教学的发展,在“书香校园读书组织”的带领下,学校读书、研讨、教书、写作已经成为师生不懈的追求。近年来,蒲窝中学教师在全国、省、市、县级杂志上发表教育随笔、教学论文30多篇,充分显示了“创建书香校园”活动的丰厚成果。同时,学校每学年将教师的论文、学生佳作辑录刊印,为师生们提供借鉴的实例。今年成功创办了校报校刊,成立了“百灵鸟”、“蒲苑春”两个文学社,五星合唱团、快乐舞蹈团、梦想器乐队以及希望、阅开心、心语、博文、励志、智慧读书社和书法、绘画、剪纸、科学、田径、乒乓球、篮球、跆拳道兴趣小组等二十多个社团组织。这既是师生交流学习的平台,也是我们创建书香校园的心血成果。
书香校园的创建,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学生的见闻明显开阔了,素养得到了提升,性情得到了陶冶。以国旗下讲话、黑板报、广播站、宣传栏、读书组织、读书活动等为载体的宏大读书网络已经全面铺开,以读书促和谐校园、文化校园的理念正在被师生认同。
“要创造爱书和尊重书的气氛,要对书怀有崇敬的感情——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就在于此。一所学校可能具有一切设施,但是,如果没有书,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书,或者,如果大家都不爱书,对书无动于衷,那么它就还不能成为学校。”这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一段话。我们相信,读书能够启智,读书让人明理,读书使人充实,读书促进发展,读书能让孩子们健康成长。我们更相信,有上级领导的关心,有全体老师的努力,蒲窝中学一定能让书香弥漫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能让书香沁入每一个孩子的心脾。在书香中成就高雅人生。
2012年5月 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