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中特演讲稿字体要求
附录3
思想政治理论课成果(调查报告、论文、读书报告)
模版
题目(黑体 四号 居中)
——副标题(宋体 小四号 居中,有则写,可以空缺)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宋体 五号 居中)
摘要:200-300字(宋体 五号)
关键词:3-5个(宋体 五号 各词之间空一格)
正文(宋体 小四号行距1.5倍,上下左右页边距2.5厘米)
参考文献:(宋体五号)
[1]作者姓名.《文献名称》,《文献出处》,出版单位,出版时间或期号。(宋体五号)
第二篇:毛中特范文
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3、邓小平理论的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形势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动。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为我国一心一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提供了良好机遇。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地分析了失误产生的原因,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使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和巨大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依据。
4、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则,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实力。”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同样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因此,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样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6、中国无产阶级的基本有点和自身特点:
7、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依据①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②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地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③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④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又包含4小点)a近代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间隙b农村革命根据地有较好的群众基础c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使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d相当力量红军的存在和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8、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9、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度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10、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村阶级政策);贫农和下中农一起,约占农村人口的60%到70%,都是党在农村的依靠力量,从而解决了农村依靠农民大多数和建立无产阶级优势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党制定并贯彻执行了依靠贫下中农(包括原来是贫农而在土地改革后变成的下中农以及老中农的下中农),巩固地团结其他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
11、(为什么?)发展才是硬道理:①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②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20多年时间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得不尽如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能切实将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③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带全球性的战略性问题。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是维护和平和稳定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12、(为什么?)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①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②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因为不论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都要靠发展。③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无论国内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正确坚持和贯彻发展的思想,我们党就能够从容应对挑战,克服困难,不断前进。
13、(每一点后要结合实际解释说明)(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①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经济领域,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②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主要推动力量。科学技术自身不但直接体现为生产力,而且它作用于其他生产要素,使生产力的各个要素的质量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从而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③科学技术使管理日益现代化。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科学技术与管理的结合,使社会生产力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4、中国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南方谈话):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①一是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②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③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16、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发展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排除了个人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来无偿地占有他人劳动成果。每一个劳动者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为社会提供劳动,社会根据每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收入分配。
17、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18、为什么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①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我国经济体制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额大幅度增加,推动着消费结构升级,形成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必要的市场供求格局和重要的体制性基础,使我国有条件提出又好又快发展理念②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由于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再加上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等问题,因此我们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好”中求“快”,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③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由于我国基本国情没变,社会矛盾没变。现代化建设任务艰巨,要解决好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等问题,我们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19、如何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①提高自主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④统筹区域发展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①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②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形成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到2020年进人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
21、三个转变(多选):①促进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③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2、资源节约型社会:①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
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②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③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④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23、基本民主自治体系: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24、依法治国的意义:①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③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④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5、中特文化地位和作用: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要内容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主题,树立共同理想;精髓,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基础,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28、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①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③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9、如何发展文化产业?①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的建设,培育文化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②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改革中贯彻“创新为主、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方针,调动社会力量,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文化产业。3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因依据:①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②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③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实现执政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
31、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相帮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3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③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3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略)
34、加快改善民生建设的原因:(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社会和谐社会。
35、优先发展教育,建立资源强国:①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②优化教育结构③推进教育改革创新④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36、为什么要发展就业?(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就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这是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有利条件。①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坚持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互动,积极发展经济和调整结构,以发展促进就业,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②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大方针③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要统筹城市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
37、深化收入体制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②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第三篇:《毛中特》调研报告参考题目及要求
黄淮学院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参考选题
(仅供同学们参考,也可自定社会实践调研题目)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的重要过程。它既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学生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全面检验。一方面可以加强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3号)精神,为不断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使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我们要求学生根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所学理论,结合当前社会问题,进行社会调研,并撰写《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1、关于XXX市(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调查与分析
2、关于XXX市(县、乡、村)近年来取得的显著成就及其经验的调查与分析
3、关于XXX市(县、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思路、新举措的情况调查与分析
4、关于XXX市(县、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5、关于XXX市(县、乡)农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6、关于XXX市(县、乡)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所取得的成效、经验及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7、关于XXX市(县、乡、村)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8、阻碍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原因的调查与分析
9、XXX市(地区)下岗职工家庭生活状况与生存策略调查
10、关于落后文化在农村的现状及其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11、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12、XXX乡(镇)教师工作与生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13、关于XXX市(地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14、关于XXX市(地区、县)农村干部及群众法律意识的调查与分析
15、关于农村人口流动的调查与分析
16、电视广告对人们消费观念的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17、关于XXX市(县、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调查与分析
18、关于XXX市(县、乡)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调查与研究
19、关于XXX市(县、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行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20、关于XXX市(县、乡)村民(居民)自治组织选举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21、关于XXX市(县、乡)农村义务教育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22、关于XXX市(县、乡)农民医疗保障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23、关于XXX市(县、乡)基层党组织建设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24、关于XXX市(县、乡)农民工问题调查与分析
25、关于XXX市(县、乡)农村社会治安状况调查与分析
26、ⅩⅩⅩ市(地区、县)农村火葬普及情况调查报告
27、ⅩⅩⅩ市(地区、县)农村消费结构调查报告
28、ⅩⅩⅩ市(地区、县)农村文化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29、城乡居民防火意识调查与思考
30、关于农村家庭暴力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31、大学生消费状况与农村家庭承受力调查与分析
32、XXX大学生校外租房问题的调查
33、XXX 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与分析
34、关于XXX高校贫困生现状与需求调查
35、关于大学生创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36、XXX高校学生社团(学生团体)状况调查与分析
37、XXX大学生勤工助学调查与分析
38、关于家长和学生对教育高消费看法的调查与分析
39、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40、大学生理财能力调查与分析
41、大学生入党动机与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42、大学生宿舍文化(或流行文化)现象调查与分析
43、黄淮学院学生上网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44、黄淮学院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45、黄淮学院贫困生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46、黄淮学院学生学习状况调查与分析
47、黄淮学院学生择业就业观念调查与分析
48、黄淮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
49、黄淮学院学生婚恋观调查与分析
50、黄淮学院女大学生婚恋观及恋爱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51、大学生休闲与精神养成52、大学生休闲方式问题调查研究
53、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大学生休闲问题研究
54、工业社会、生态文明与大学生休闲
55、多元文化交织图景下的大学生友好交往问题研究
56、公共管理中公民参与问题研究
57、农村养老模式研究
58、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训研究
59、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调查分析
60、河南农村收入水平状况及分析
61、反思精神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62、校园文化建设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反思精神
63、大陆因素对台湾大选的影响
64、反思精神与创新型国家建设
65、中原经济区建设如何借鉴海西经济区的经验
66、关于大学生网络生活的调查报告(以黄淮学院为例)
67、关于和谐校园建设的研究(以黄淮学院为例)
68、黄淮学院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69、黄淮学院服务于驻马店地方经济建设研究
70、黄淮学院基础文明建设的措施和方法研究
黄淮学院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写作和评阅要求
1.调研报告选题要求:学生要根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所学理论,结合当前社会问题,进行社会调研。学生选题可根据教师提出的实践调研参考选题,也可自定社会实践调研题目。调研报告题目应该用简短、明确的文字写成,通过标题把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概括出来。
2.调研报告内容要求:主题突出,内容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语言流畅,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论证充分。
3.调研报告的字数要求:不少于3000字。
4.调研报告结构要求:一份调研报告有封面和正文。封面上显示有题目和作者个人信息;正文包括有题目、内容、参考文献等。
5.调研报告格式要求:封面格式严格按照老师提供的模板(见下页附件一供学生使用);正文格式要求字体为宋体小四号,行距为1.5倍,边距均为2.5,统一用A4纸打印,左侧装订。
6.任课教师要对学生提交的调研报告进行认真评阅,评阅要有批语、签名、日期、成绩等项内容。教师在评定成绩时,可先按百分制打分,最后按比例折合,计入总分。具体评分标准是:观点正确,内容充实,层次清晰,有一定的创新性或推广应用价值,可在81—100分的范围内给分;观点正确,内容较充实,层次较清晰,可在60—80分的范围内给分;观点不正确,内容较简单,层次不明晰,可在60分以下给分;不提交调研报告或论文者,实践教学环节成绩按零分计。
7.任课教师评阅工作结束后,要严格按照系别、专业进行整理打捆,每捆上面要放有供教师使用的调研报告封面格式(见附件二)
附件一:调研报告封面格式(供学生使用)
黄淮学院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社会实践调研报告(3号宋体、加粗、居中)
题目:
(3号宋体、加粗、居中)
系别:年级、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2013年 3 月
附件二:调研报告封面格式(供教师使用)
黄淮学院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社会实践调研报告(3号宋体、加粗、居中)
系别、专业、年级、班级:
任课教师:
2013年 6 月
第四篇:2013《毛中特》调研报告参考题目及要求
黄淮学院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题目:关于家长和学生对
系别:年级、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2013年 5月
关于家长和学生对教育高消费看法调查与分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的消费也日益增长,教育高消费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性问题,面对教育的高消费,家长和学生们的态度虽有不满,但还是表示愿意投入,并期待回报。
一、调查背景
十年前,“消费”这个字眼只是意味着花钱购买衣、食、住、行的方便,尽管我们已经不再有“国家办教育,上学不花钱”的概念,但教育费用增长的速度和幅度还是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从1998年起,我们国家开始实行自费上大学的政策,中国的教育逐步进入了市场化的轨道,知识的价值开始越来越多地用金钱的方式体现。不经意间,教育消费就像一匹黑马,冲到了家庭消费支出的前列,教育的高消费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性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作为当事人的的家长和学生们对教育高消费的态度,而且,我们认为当代大学生及其家长在这方面的发言更具有代表性,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利用假期,在我校展开了主题为“家长及学生对教育高消费的态度调查”的调查活动。
目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增加,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学生超前、过度消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身心的正常、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对中学生的消费教育和消费引导成为当务之急。从某某市中学生消费透视当前学生的过度消费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学生的消费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从居民的抽样调查显示,中学生的消费也随着提高了很多,出现了当前的过度消费,从这个问题我我们不得不进一步思考一下他们的目前的状况,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当前的过度消费。调查显示,目前晋城市中学生的过度消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搭伴用餐成风、零食天天要吃。越来越多中学生频频聚餐,有些中学生效仿成年人喝啤酒和高档饮料。据统计,2006年上半年晋城市居民家庭中有在校中学生的家庭平均在外饮食消费支出356.0元,占食品支出的20.6%,高于百户居民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零食花费月平均为30-40元,比100户城市居民的其他食品支出高2至3倍。
二、通信工具随身带。晋城市拥有手机的中学生占到
30%以上,2006年上半年100户城市居民家庭中有在校中学生的家庭平均通信服务费支出186.7元,高于总体平均水平。
三、不是品牌不上身。有48.6%的中学生明确表示喜欢自己购买服装。大多数学生表示自己注重服装的品牌,认为服装的品牌比较重要的学生占到58.8%。据调查,一个中学生上半年的服装及鞋子消费支出大约460元,相当于城市居民消费支出的4.5%,比城市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还高1个百分点。
四、从头到脚显“气派”。问及要购买名牌服装和鞋子的原因,认为品牌服装、鞋子质量比普通的好,穿着显得气派的占75.6%;8.2%的学生是因为看到别人都买品牌产品,自己也不能掉价;13.5%的中学生感到不穿品牌产品会被人瞧不起;只有2.7%的学生回答是因为家中有钱消费得起。
显而易见,部分中学生高消费的出发点在于仿效富裕人群的生活。中学生高消费的三大原因家长纵容近几年城市居民的收入不断提高,家庭条件日渐宽裕,晋城市城镇居民的收入平均以10%以上的幅度递增。许多家长极力满足孩子的购买欲,纵容孩子追求物质享受。加上中学生活动量大、爱惜度差,他们的消费品易损坏等特点,人们更趋向于选择高档的消费品。因此在调查问及学生们购买服装的经济来源时,有62.2%的学生回答是父母主动给的;24.3%的学生是自己向父母要的;还有16.2%学生是使用自己平时积攒的压岁钱等购买,有2.7%的学生是通过亲戚朋友的赞助来购买的。从众消费中学生自身思想的偏差、从众心理、摆阔心理、攀比心理和享乐心理,是导致中学生过度消费的又一主要原因。他们在一起探讨学业、交流时事的时间少,谈论明星、流行歌曲和时尚品牌的时间多。一些中学生理想信念淡薄,片面追求时髦和时尚,扮“酷”扮靓,超前享受。消费教育滞后目前,学校和家庭对学生消费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一些教师和家长甚至无形中助长了学生高消费。一些家长给孩子办理银行卡,定期为其存钱,有的则鼓励孩子“要买就买好的”。不少学生还有自己积攒的“小金库”,可以购买自己想买的东西。
此外,一些影视作品和文娱作秀以及促销活动的推波助澜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从三方面着手合理引导中学生消费随着中学生高消费趋势日益凸现,学校和家庭的消费和理财教育显得更为重要。这不但关乎学生的行为习惯,还关乎其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因此,要合理引导中学生消费,使其形成合理、文明、健康和理性节约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首先,增强中学生的消费观教育。
应把消费观纳入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品德、健康的人格和远大的理想抱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金钱观。要运用各种灵活的教学和教育方式,把中学生塑造成有爱心、有理想的人,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加强消费意识教育。学校可结合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开展消费、理财方面的专题讲座和讨论,广泛倡导健康、文明、勤俭节约的消费理念,提倡适度消费。同时,教师应及时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纠正其错误的消费行为。最后,家庭学校教育两强化。网络时代信息源的多样化使得学生对各种信息的选择性增强,各种信息对学生的影响又有内隐性,学生接触、认可、吸收什么不容易从表面看出,因此,学校家庭应注重引导和教育相结合。教师和家长在“言传”的同时,更应注重“身教”,以简朴实用的消费习惯对孩子进行引导,潜移默化中塑造孩子的消费习惯。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我们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网络调查等方式,调查范围为我校法学院和商学院的学生和家长。据我们调查,目前一个大学生一年的学费平均为5000元,在教育消费的帐单上,除了不断增长的学费之外,等着家长们掏腰包的地方还很多。学生们上学期间不断水涨船高的生活费就是其中之一。学生自己也算过,平均每天仅住宿和吃就要花50块钱。有的家里供一个小孩已属勉强支撑,再多就不行了。63%的接受调查的家长认为目前中国的教育消费过高,34%的受访家长认为子女教育消费合理,3%的家长则认为子女的教育消费处于较低水平。学生们的观点和家长大同小异,65%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就读高校收费过高,30%的学生认为目前自己的教育消费处于合理状态,5%的学生觉得教育消费可以更高。尽管有超过60%的家长和学生都认为当前教育消费过高,但是还是有超过93%的受调查学生认为这样的消费的对自己的学业来说是值得的,剩下的7%的学生则抱怨自己的教育高消费没能享受到应有的教育水平。
有平均64%的人认为目前的教育花费过高了,然而,家长当中的63.1%同时表明,教育消费再高也要花。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尽管面对高投入的教育消费,大部分家庭多会拿出“我愿意”的态度,期待对子女教育高消费的投入后的高回报,依这种情况看,可能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学而优则仕”始终影响不小。这不禁让我们感慨“教育消费”这冷冰冰的字眼和“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暖洋洋的成语何尝又不是一回事呢?不过,话又说回来,谁都不希望花冤枉钱。
三、结论
显然,我们的调查显示家长和学生们对教育高消费的态度虽然有不满,但还是表示对教育消费的回报表示期待。如果请一些老大学生回去参观大学时代的母校,他们大概都会发出这样的慨叹:“如今的校园可不再是当年的旧摸样”。而日益增长的教育高消费也让人感慨。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高的学费和生活费并没有让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知难而退。在家长的心里,孩子现在所接受的全方位的教育与未来成才之间必然是正比关系。
最近一两年流行着一个新名词——“知本家”,一个个真实的发家故事十人们认同了一条真理:知识会给一个人创造不可计数的价值。既然这两者间存在着转化关系,那么为获取知识而接受教育是否也是一种对未来的投资呢?教育的高消费是否意味着就能得到足够高的回报呢?我们的调查不能作出回答,但是我们的调查也可以引起人们对教育高消费投入产出比的思考。
说到这里,我们忍不住要重新打量“教育消费”这四个字。教育事关我们的精神世界,教育不仅仅是投资,教育更不仅仅是消费。
参考文献:《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基本理论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百度文库》
第五篇:《毛中特》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实施要求(本站推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
会实践调查报告基本要求
一、调研选题,可自拟题目。
1、农村基层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途径、方法和效果;
2、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状况;
3、个体经济发展的主要经验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4、私营或民营经济发展中主要经验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效果
6、各社会阶层最关注的民生问题和具体解决状况
7、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状况和成效
8、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的途径探索(个案分析)
9、农村教育发展状况调查
10、高校学生关注的主要问题个案分析
11、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状况调查报告
二、5人一组,也可单独完成。
三、调查报告正文字数在3000字左右。
四、撰写报名应严格按照格式标准完成,报告格式不符合要求者不能获得本门课程实践教学成绩。
五、报告完成后由学习委员收齐按学号排序,第十五周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