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个体工商户地方税收知识问答
个体工商户地方税收知识问答
一、如何办理开业税务登记?
纳税人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三十日内持下列有关证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1)营业执照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
(2)有关合同、章程、协议书。(3)银行账号证明。(4)居民身份证、护照、或其他合法证件。(5)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
(6)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有关证件、资料。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提供的资料和填写的税务登记表进行审核合格后发给税务登记证正、副本。
二、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应向地税机关缴纳的主要税费有哪些?
营业税、城建税、资源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教育费附加和教育地方附加费。
三、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具体包括哪些?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具体包括:(1)个体工商户从事工业、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以及其他行业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2)个人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取得执照,从事办学、医疗、咨询以及其他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3)其他个人从事个体工商业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4)上述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取得的生产、经营有关的各项应纳税所得;(5)个体工商户或者个人专营种植业、养殖业、饲养业、捕捞业,其经营项目不属于农业税、牧业税征收范围的,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
四、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服务的方式有哪些?
(1)可以到办税服务厅的咨询窗口了解有关税收政策和办税流程;(2)可以通过税务公告了解新的政策规定和办税事项;(3)可以通过咨询电话了解一些简要事项的处理;(3)可以通过税务网站详细了解有关税收政策和操作流程等;(5)可以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的税收宣传栏目了解有关税收动态;(6)可以通过参加税收培训班或税收政策发布会等形式了解有关税收政策情况;(7)可以通过向主管税务机关的负责人反映有关情况,提出有关建议,或与有关税务人员进行约谈;(8)按法律程序申请解决一些涉税争议。
五、地税机关常用的征收方式主要有哪几种?怎样确定?
目前,地税机关常用的征收方式主要有查账征收和定期定额征收,税务机关对财务制度比较健全、能如实反映经营情况的私营企业采取查账征收的征收方式;对生产规模小,无记账能力或账证不全的个体工商户主要采取定期定额的征收方式。
六、定期定额的核定方法有哪些?
地税机关对定期定额的核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参照当地同类行业或者类似行业中经营规模和收入水平相近的纳税人的收入额和利润率核定。
按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核定。
按照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推算或者测算核定。按照其他合理的方法核定。
七、定期定额的核定程序是怎样的?
我省地税机关对定期定额采取“业主自报、典型调查、定额核定、下达定额”的核定程序。
业主自报是指定期定额户按规定将生产经营情况、应纳税经营额、所得额及相关的凭证、材料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并填写《定期定额户生产经营情况自报表》交主管税务机关。
典型调查是指税务机关按行业、地段、规模等选择有代表性的若干典型户作为样本,对其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分行业制定定期定额等级划分标准表。
定额核定是指主管税务机关根据市、县地税机关下发的分行业定期定额等级划分标准表,结合业户自报材料和日常检查所掌握的资料,对本辖区内的定期定额户进行分级定位,并按照规定的定额测算方法确定其相应定额。定额核定由分局定额核定小组集体研究,并报县地税局审批。
下达定额是指各分局根据市、县地税局的《税收定额核定分行业汇总审批表》,填写《定期定额户税款核定通知书》下达定期定额户执行。
八、纳税人实际营业额超过定额的应如何处理?
实行定期定额征收的纳税人,如实际营业额(所得额)超过定额20%以上,应及时向主管地税机关申报补税,主管地税机关应及时调整定额。凡不申报的,一经查出,按偷税处理。
九、个人出租房屋如何缴纳有关税金?
对个人按市场价格出租的居民住房,用于生产经营的,营业税按5%缴纳,房产税按12%缴纳,个人所得税按20%缴纳;用于居住的,应缴纳的营业税暂减按3%的税率征收,房产税暂减按4%的税
率征收,出租房屋取得的所得暂减按10%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
十、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哪些权利?
(1)知情权。(2)陈述权、申辩权。(3)请求保密权。(4)依法申请减税、免税、退税权。(5)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权。(6)依法提起行政诉讼权。(7)依法请求国家赔偿权。(8)监督权。
十一、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哪些义务?
(1)按时缴纳或解缴税款的义务。(2)代扣、代收税款的义务。(3)依法办理税务登记的义务。(4)依法设置账簿、进行核算并保管账簿和有关资料的义务。(5)按规定开具、使用、取得发票的义务。(6)按照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的义务。(7)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义务。(8)向税务机关提供税务信息的义务。(9)接受税务检查的义务。
十二、违反日常税收管理的违法行为主要有哪几种?应承担什么责任?
违反日常税收管理的违法行为主要有:(1)未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或者注销登记的;(2)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或者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和有关资料的;(3)未按规定设置、保管账簿或者保管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的;(4)未按规定将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报送税务机关备查的;(5)未按规定将全部银行账号向税务机关报告的;(6)未按规定安装和使用税控装置,或者损毁或者擅自改动税控装置。有以上行为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十三、税务机关可以采取哪些强制执行措施?
税务机关可以依法采取下列执行措施:书面通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其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以拍卖或者变卖所得低缴税款。
十四、违反发票管理法规、未构成犯罪的,应承担什么责任?对于没有按照规定印制发票,没有按照规定领购发票,没有按照规定开具发票,没有按照规定取得发票,没有按照规定保管发票,没有按照规定接受税务机关检查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罚款。有上述两种以上的,可以分别处罚。其中,非法印制发票的,由税务机关销毁非法印制的发票。
第二篇:个体工商户地方税收征管规定
一、纳税义务人
(一)从事工业、手工业、商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以及其他行业的个体工商业户。
(二)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取得执照,从事办学、医疗、咨询以及其他有偿服务活动的个体工商业户。
二、税务登记的办理
(一)个体工商业户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应自领取执照之日起三十日内,持有关证件,向税务机关申请办理税务登记。
(二)个体工商户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应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之日起三十日内或者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注销登记之前,持有关证件向税务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税务登记。
三、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及如何办理纳税申报
个体工商户一经取得经营收入即发生了纳税义务,纳税人必须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申报期限、申报内容如实办理纳税申报,报送纳税申报表。个体工商户应于发生纳税义务次月七日内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纳税人可直接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也可申请在银行设立税款账户委托银行划转税款纳税。
四、个体工商户应缴纳的税种及计算方法
个体工商户向地方税务机关缴纳的税种包括: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防洪工程维护费、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等。
个体工商户按综合负担率计算缴纳税款。综合负担率包括的税种: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防洪工程维护费。税率为:
①从事夜总会、歌厅、舞厅、射击、狩猎、跑马、游戏、高尔夫球、保龄球、台球等娱乐行为的个体户,对其经营收入按有证23%、无证24%的综合负担率计税。②从事交通运输行为的个体户,对其经营收入按6.63%综合负担率计税。
③从事建筑安装、装饰、修缮、文化体育、邮电通讯、金融保险、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等活动的个体户,对其经营收入按有证8%、无证9%的综合负担率计税。④从事商品生产批发、零售、工业性加工、修理、修配等活动的个体户,对其经营收入除按规定由国家税务局征收增值税、消费税外,地方税务局对其经营收入按有证4%、无证5%的综合负担率计税。
五、法律责任及处罚
1.未按规定的期限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或注销登记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不办税务登记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经税务机关提请,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
2.未按规定期限进行纳税申报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3.不进行纳税申报造成不缴或少缴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少缴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罚款。
4.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进行虚假申报,造成不缴或少缴税款的,是偷税。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少缴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是抗税。除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拒缴的税款,滞纳金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未构成犯罪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拒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
6.在规定期限以内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税务机关可采取强制措施追缴其不缴或少缴的税款,并可处不缴或少缴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罚款。
7.逃避、拒绝或者以其他方式阻挠税务机关检查的,由税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8.税务机关有根据认为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的行为的可以在规定的纳税期前,责令限期缴纳应纳税款;在限期内发现纳税人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者应纳税收入迹象的,税务机关可责成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如果纳税人不能提供担保,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可采取下列税收保全措施:
①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冻结纳税人的金额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
②扣押、查封纳税人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
税收保全期满仍未缴纳税款的,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从其被冻结的存款中扣缴税款,或依法拍卖或变卖所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以拍卖或变卖所得抵缴税款。
9.纳税人未按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采取下列强制执行措施:
①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
②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其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以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
税务机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纳税人未缴纳的滞纳金同时强制执行。
10.税务机关对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以前纳税期的纳税情况进行检查时,发现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并有明显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应纳税收入迹象的也可按税收征管法规定的批准权限采取税收保全或强制执行措施。
第三篇:个体工商户税收
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办法[2006] 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6号
颁布时间:2006-8-30发文单位:国家税务总局
《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办法》已经2006年6月28日第2次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
二○○六年八月三十日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以下简称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公平税负,保护个体工商户合法权益,促进个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是指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本办法的规定,对个体工商户在一定经营地点、一定经营时期、一定经营范围内的应纳税经营额(包括经营数量)或所得额(以下简称定额)进行核定,并以此为计税依据,确定其应纳税额的一种征收方式。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经主管税务机关认定和县以上税务机关(含县级,下同)批准的生产、经营规模小,达不到《个体工商户建账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设置账簿标准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定期定额户)的税收征收管理。
第四条 税务机关负责组织定额的核定工作。
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征管范围,分别核定其所管辖税种的定额。
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应当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制定联系制度,保证信息渠道畅通。
第五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将定期定额户进行分类,在内按行业、区域选择一定数量并具有代表性的定期定额户,对其经营、所得情况进行典型调查,做出调查分析,填制有关表格。
典型调查户数应当占该行业、区域总户数的5%以上。具体比例由省级税务机关确定。
第六条 定额执行期的具体期限由省级税务机关确定,但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定额执行期是指税务机关核定后执行的第一个纳税期至最后一个纳税期。
第七条 税务机关应当根据定期定额户的经营规模、经营区域、经营内容、行业特点、管理水平等因素核定定额,可以采用下列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核定:
(一)按照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推算或者测算核定;
(二)按照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的方法核定;
(三)按照盘点库存情况推算或者测算核定;
(四)按照发票和相关凭据核定;
(五)按照银行经营账户资金往来情况测算核定;
(六)参照同类行业或类似行业中同规模、同区域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核定;
(七)按照其他合理方法核定。
税务机关应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核定定额,增强核定工作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第八条 税务机关核定定额程序:
(一)自行申报。定期定额户要按照税务机关规定的申报期限、申报内容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填写有关申报文书。申报内容应包括经营行业、营业面积、雇佣人数和每月经营额、所得额以及税务机关需要的其他申报项目。
本项所称经营额、所得额为预估数。
(二)核定定额。主管税务机关根据定期定额户自行申报情况,参考典型调查结果,采取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核定方法核定定额,并计算应纳税额。
(三)定额公示。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将核定定额的初步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期限为五个工作日。
公示地点、范围、形式应当按照便于定期定额户及社会各界了解、监督的原则,由主管税务机关确定。
(四)上级核准。主管税务机关根据公示意见结果修改定额,并将核定情况报经县以上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填制《核定定额通知书》。
(五)下达定额。将《核定定额通知书》送达定期定额户执行。
(六)公布定额。主管税务机关将最终确定的定额和应纳税额情况在原公示范围内进行公布。
第九条 定期定额户应当建立收支凭证粘贴簿、进销货登记簿,完整保存有关纳税资料,并接受税务机关的检查。
第十条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定期定额户负有纳税申报义务。
实行简易申报的定期定额户,应当在税务机关规定的期限内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缴清应纳税款,当期(指纳税期,下同)可以不办理申报手续。
第十一条 采用数据电文申报、邮寄申报、简易申报等方式的,经税务机关认可后方可执行。经确定的纳税申报方式在定额执行期内不予更改。
第十二条 定期定额户可以委托经税务机关认定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办理税款划缴。
凡委托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办理税款划缴的定期定额户,应当向税务机关书面报告开户银行及账号。其账户内存款应当足以按期缴纳当期税款。其存款余额低于当期应纳税款,致使当期税款不能按期入库的,税务机关按逾期缴纳税款处理;对实行简易申报的,按逾期办理纳税申报和逾期缴纳税款处理。
第十三条 定期定额户发生下列情形,应当向税务机关办理相关纳税事宜:
(一)定额与发票开具金额或税控收款机记录数据比对后,超过定额的经营额、所得额所应缴纳的税款;
(二)在税务机关核定定额的经营地点以外从事经营活动所应缴纳的税款。
第十四条 税务机关可以根据保证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方便纳税人、降低税收成本的原则,采用简化的税款征收方式,具体方式由省级税务机关确定。
第十五条 县以上税务机关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依法委托有关单位代征税款。税务机关与代征单位必须签订委托代征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应当承担的责任,并向代征单位颁发委托代征证书。
第十六条 定期定额户经营地点偏远、缴纳税款数额较小,或者税务机关征收税款有困难的,税务机关可以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简并征期。但简并征期最长不得超过一个定额执行期。
简并征期的税款征收时间为最后一个纳税期。
第十七条 通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划缴税款的,其完税凭证可以到税务机关领取,或到税务机关委托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领取;税务机关也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邮寄送达,或委托有关单位送达。
第十八条 定期定额户在定额执行期结束后,应当以该期每月实际发生的经营额、所得额向税务机关申报,申报额超过定额的,按申报额缴纳税款;申报额低于定额的,按定额缴纳税款。具体申报期限由省级税务机关确定。
定期定额户当期发生的经营额、所得额超过定额一定幅度的,应当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申报期限内向税务机关进行申报并缴清税款。具体幅度由省级税务机关确定。
第十九条 定期定额户的经营额、所得额连续纳税期超过或低于税务机关核定的定额,应当提请税务机关重新核定定额,税务机关应当根据本办法规定的核定方法和程序重新核定定额。具体期限由省级税务机关确定。
第二十条 经税务机关检查发现定期定额户在以前定额执行期发生的经营额、所得额超过定额,或者当期发生的经营额、所得额超过定额一定幅度而未向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及结清应纳税款的,税务机关应当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予以处理。其经营额、所得额连续纳税期超过定额,税务机关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九条的规定重新核定其定额。
第二十一条 定期定额户发生停业的,应当在停业前向税务机关书面提出停业报告;提前恢复经营的,应当在恢复经营前向税务机关书面提出复业报告;需延长停业时间的,应当在停业期满前向税务机关提出书面的延长停业报告。
第二十二条 税务机关停止定期定额户实行定期定额征收方式,应当书面通知定期定额户。
第二十三条 定期定额户对税务机关核定的定额有争议的,可以在接到《核定定额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重新核定定额申请,并提供足以说明其生产、经营真实情况的证据,主管税务机关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书面答复。
定期定额户也可以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直接向上一级税务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定期定额户在未接到重新核定定额通知、行政复议决定书或人民法院判决书前,仍按原定额缴纳税款。
第二十四条 税务机关应当严格执行核定定额程序,遵守回避制度。税务人员个人不得擅自确定或更改定额。
税务人员徇私舞弊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国家税收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五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六条 个人独资企业的税款征收管理比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7年 1月 1 日起施行。1997年6月19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这是一组很深的问题,简单回答不了.说少了不明白.真是难答.1、投资主体不同。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投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
2、法律形式不同。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属于法定的民事主体,具有法人资格;而个人独资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
3、设立条件不同。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10万元,股东应当一次缴纳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额;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并没有法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的限制,只需出资人申报出资即可。另外,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30%,而个人独资企业对出资形式未做出任何强制性规定。
4、税收征缴规定不同。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按照税法规定,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而个人独资企业不需要交纳企业所得税,只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国务院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规定,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从2000年1月1日起,停止征收企业所得税,比照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5、投资者责任承担不同。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认缴的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仅有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情况下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投资人在申请企业设立登记时明确以其家庭共有财产作为个人出资的,应当依法以家庭共有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6、财务核算要求不同。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终了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个人独资企业则只需依法设置会计帐簿来进行会计核算,无需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股份有限公司从公司治理制度设计方面要比有限责任公司规范和严格,而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无论从立法取向还是内部治理要求都明显严于个人独资企业。因此我们可以下一个这样的结论:从最低级的市场竞争主体个体工商户开始,市场竞争主体的发展趋向是一个由小到大、公司治理制度由任意到严格的进化链。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都是公司的低级形态。随着资本的积累,企业类型和组织形式都在向规模化方向和更高层次发展。笔者现将这条市场竞争主体进化链展示如下:
个体工商户(个人经营、家庭经营)→个人独资企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 股份有限公司 ↗
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 合伙企业→ 有限责
二合伙债务纠纷在合伙纠纷案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各类案件的最终处理结果都同合伙债务承担及清偿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合伙债务是指在合伙关系存续期间,合伙以其全体合伙成员的名义在与第三人发生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时形成的债务。合伙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其本身并不能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因此,合伙债务,要么是合伙成员代表合伙在合伙经营活动中形成,要么是合伙代表人或代理人代表合伙在合伙经营活动中形成,要么是合伙成员或代表人在代表合伙进行民事活动时侵犯第三人的合法权利而形成。合伙的债权人,通常是合伙人以外的第三人,包括公民、法人和另一合伙组织,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是合伙中的某一人〔①a〕。但是,无论基于什么原因形成的合伙债务,在最终表现形态上,都可以表现为营业债务和清算债务。营业债务是指合伙成员在共同经营中根据合伙业务需要而发生的债务;清算债务是指合伙解散时尚未清偿或合伙资不抵债时所发生的债务。我国法律只是笼统地规定了合伙债务,而未对合伙债务进行分类。对合伙债务作形态上的分割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一般而言,营业债务,多发生在合伙经营过程中,用合伙财产就可以清偿,而且营业债务的清偿,也不会导致合伙的解散;清算债务发生在合伙解散或合伙资不抵债时,这一债务,不仅需要用合伙财产清偿,还需要用合伙人个人财产清偿。合伙债务这种质的分割表明,由于用以清偿营业债务和清算债务的财产来源不同,必然导致合伙债务清偿责任以及合伙财产和合伙人个人财产清偿合伙债务的顺序等问题,对这些问题加以探讨,无疑会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一、合伙债务的清偿责任
合伙债务的清偿责任,是合伙债务中的一个根本问题,法律对合伙债务清偿责任的价值取向,直接决定合伙人如何承担和清偿合伙债务,直接关系到债权人的债权能否充分实现。从世界各国对合伙债务清偿责任的规定看,各国均从保护债权人债权的角度出发,规定合伙债务,不仅要以合伙财产,而且要以合伙人个人财产承担清偿责任,即通常所说的合伙债务清偿的无限责任。无限责任的规定,扩大了清偿合伙债务的财产范围,把合伙人个人财产作为合伙债务清偿的担保,这种加重责任的规定,对债权人债权的充分实现是有利的。但是,我们深入考察外国立法会发现,无限责任的规定,只是解决了合伙人个人财产对合伙债务承担无限清偿责任的问题,由于合伙人个人财产的有限性,必然会发生合伙人个人财产不足以清偿自己应承担的合伙债务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其它合伙人是否有义务以个人财产代替其他合伙人清偿合伙债务,即合伙人以个人财产为其他合伙人所应承担的合伙债务是否承担清偿责任,对这个问题,各国的规定不同,反映在立法上,就有分担主义和连带主义。
分担主义,就是合伙的债权人求偿债权时,对于每一个合伙人仅能按其出资比例或损益分配比例请求清偿,要求其承担无限责任。实行分担主义的国家,主要是日本和法国,日本民法规定合伙 4 人对合伙债务按损益分配比例分担清偿责任,同时还规定,合伙的债权人在其债权发生当时,不知合伙人损益分担比例的,对各个合伙人得就同等部分行使其权利。
连带主义,就是合伙的债权人,对于合伙债务,可以对合伙人中的一人或数人或其全体成员,同时或先后请求清偿全部或一部,合伙人中的一人如果被请求清偿全部合伙债务时,即应清偿全部债务,不得以有其他合伙人为由主张按其各自分担部分清偿。规定连带主义的国家主要是德国、瑞士、美国及我国台湾地区,德国民法典第427条规定:“数人因契约对同一可分的给付负有共同责任者,在发生疑问时,作为连带债务人负其责任。”
分担主义最早由英美法所确定,其优点在于:由于合伙债权人为了使自己的债权得以充分实现,须依照法律对全体合伙人提起诉讼,法官可对合伙债务纠纷一案处理,使每个合伙人无一例外地按照合伙合同约定的份额承担清偿责任。这会使全部责任的承担一步到位,保护债权人的债权,同时,法官对全体合伙人的债务清偿纠纷一案处理,使每个合伙人均按合伙合同约定的份额承担清偿责任,对其它合伙人所负的债务不承担连带责任,合伙人之间互相没有代位求偿权,这样就不会发生连带责任人之间的代位求偿问题,合伙人间也就不会再提起代位求偿的追偿之诉,因此会减少诉讼程序和不必要的诉累。另外,由于分担主义按合伙合同约定的份额承担债务清偿责任,客观上会促使合伙人事先把责任承担份额划分清楚,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预防纠纷的发生。我国立法对合伙债务的承担虽然规定了连带主义,但实践中合伙债务清偿纠纷却是按分担主义处理的原因,就是因为分担主义具有上述优点。但是,如果把分担主义同连带主义作以比较,我们会发现分担主义存在着许多弊端:
首先,合伙是作为一个整体与债权人发生债权债务关系,在交易过程中,债权人所关心的,只是合伙的信誉和财产数额及履约能力,至于合伙财产的构成、合伙人的出资比例和损益分配比例,都是由合伙合同规定的。由于合伙合同所调整的是合伙内部关系,债权人不是合伙合同的当事人,他与合伙发生的是外部合同关系,因此,债权人对与己无关的合伙合同的内容包括出资比例及损益分配比例,无从知晓而且也没有必要知晓。换言之,知道和了解合伙人的出资比例和损益分配比例,不是债权人的法定义务或约定义务。因此,在债权人不知道合伙人出资比例或损益分配比例的情况下,分担主义却要求债权人按合伙人出资比例或损益分配比例向合伙人分别求偿债权,实际上是要求债权人承担举证义务,即用证据证明合伙人间的出资比例或损益分配比例,而且债权人只能按出资比例或损益分配比例向合伙人求偿债权,如果债权人不能举证,其债权将得不到法律的保护。但是,由于出资比例及损益分配比例只有合伙人知道,一旦发生合伙债务,合伙人往往互相串通,隐匿证据,债权人很难收集到这些证据,因此,这种举证义务难以履行。由此可见,分担主义加重了债权人的举证责任,债权人常会因为无力举证而无法向合伙人求偿,这对债权人债权的保护是不利的,既使允许债权人在不知道合伙人出资比例和损益分配比例的情况下对各个合伙人可以以均等份额求偿债权,由于合伙人出资比例和损益分配比例不相同,有的出资多,有的出资少,采取等额方法求偿,那么,出资份额低于均等份额的债务人,必然会替出资份额高于均等份额的合伙人多承担合伙债务,实际上这是出资少的合伙人替出资多的合伙人承担连带责任,只不过这种连带责任是在平均份额限度以内承担而已,这与立法上规定分担主义相矛盾。相反,连带主义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第一、由于各国均强调合伙的人合因素,同公司相比,法律对合伙的要求相当宽松,法律并不要求合伙向公司那样必须具备最低的资本限额以作为债务清偿的担保,甚至合伙不必申报注册资金,而且合伙盈利后,法律也不要求合伙必须提留部分盈利作为企业的储备基金,这都导致合伙财产作为一种变量而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合伙承担财产责任的程度大大降低,而且合伙人的出资,可以是有形财产,也可以是无形财产,无形财产虽然可以作价评估,作为合伙财产的出资,但却不能用作债权的担保,不能用来清偿合伙债务。可见,合伙财产对交易的担保是不牢靠的,法律规定合伙人以自己所有或经营管理的合伙组织以外的财产对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无疑是对债权人债权提供了履行担保,但这种担保是非常有限的,因为每一个合伙人所拥有财产的数量,债 5 权人是无从知道的,而且每个合伙人个人财产的数量是有限的,并且多寡不均,拥有个人财产较少的合伙人对债务的担保责任是十分有限的,一旦个人财产不足清偿,其他合伙人不负连带清偿责任,势必导致债权人债权不能全面实现,有鉴于此,为了保护交易安全和债权人的合法利益,法律有必要在规定合伙无限责任的同时,还要规定连带责任,如果说无限责任是合伙以自己的财产为合伙债务提供了履行担保,那么连带责任则是各个合伙人以自己的全部财产为其他合伙人的债务份额提供了担保,这种双重担保加重责任,大大提高了合伙的信誉,既完全彻底地保护了债权人的债权,同时也促使合伙人精诚团结,精心经营,从而促进合伙的发展。
第二、连带主义更符合合伙的法律性质,合伙是基于人合因素而形成的人和财产的集合,作为经济组织,合伙本身不能从事民事活动,只能由合伙人对合伙事业共同经营、共享利益,每个合伙人以合伙名义从事的行为,都是全体合伙人的行为,其以合伙名义与债权人在经济交往中所产生的一切债务,自然应是合伙债务,每一个合伙人为合伙取得的利益,是全体合伙人的利益,由合伙人共享,同样,每一个合伙人因经营不善而为合伙招至的损失,应由全体合伙人共担,基于合伙行为的共同性和经济上的牵连,只有规定合伙人对债务承担的连带责任,才能加强合伙人的责任心,防止其相互推诿责任,以体现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切实公平地维护合伙债权人的利益,稳定社会经济秩序。
其次,采用分担主义,不可避免地对债权人产生不利的法律后果。实践中,债权人通常是采用诉讼的方式向合伙人求偿债权,由于并不是全部合伙都具有民事诉讼主体资格,因此,对于不具备民事诉讼主体资格的合伙,债权人起诉时,只能把全体合伙人作为共同被告起诉,法院审理这类案件,也必须传齐全体合伙人,一并作出判决,而且只有在全体合伙人都到庭应诉且都具有与自己承担的债务数额相适应的偿还能力的条件下,债权人的债权才能得以满足,一旦有的被告失踪、躲债藏匿,债权人的这部分债权将得不到实现,这是因为,根据合伙规则,任何一个合伙人都可以对其它合伙人的民事行为享有异议权,没有参加合伙纠纷共同诉讼的合伙人有权不承认判决的效力,而且法院判决的效力,只及于参加诉讼的当事人,除非缺席判决,法院不能对因故不参加诉讼的当事人作出判决。因此,这种判决的效力不能及于未参加诉讼的合伙人。此外,按照分担主义,合伙人间相互不负有以个人财产代替他人偿还债务的责任,债权人债权失去了合伙人以个人财产互相为他人债务负清偿责任的担保,合伙人中一旦有人资不抵债无力偿还其对债权人所承担的这部分债务,债权人的债权将无法实现。尤为重要的是,实行分担主义,还会为合伙人恶意串通、逃避债务提供便利条件。实行分担主义,一旦合伙事业亏损,合伙人为逃避债务,可能互相恶意串通,修改合伙出资比例或损益分配比例,约定由无力偿还债务的合伙人承担比较大的合伙出资比例或损益分配比例而由有能力偿还债务的合伙人承担比较小的出资比例或损益分配比例,通过合伙出资比例或损益分配比例的修改,合伙人可以将合伙债务转嫁给无力偿还债务的合伙人,从而逃避合伙债务。例如:甲、乙、丙三人合伙经营,按7∶2∶1的比例出资,盈亏均按出资比例分配,后因经营不善,发生亏损,用合伙财产清偿后尚有10000元债务,如果按分担主义规定,甲、乙、丙应分别用个人财产承担7000元、2000元、1000元的债务。但是,三个合伙人中,丙没有个人财产,无力还债,于是甲、乙、丙合谋,修改合伙协议,约定出资比例为1∶1∶8,出资比例修改后,债权人将向甲、乙、丙分别求偿1000元、1000元、8000元,因丙无偿还能力,按分担主义,甲、乙对丙的债务没有代偿义务,导致债权人的8000元债权无法实现,而甲、乙、丙却达到了逃避债务的目的。采用连带主义,则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
依据连带主义,在合伙财产不足清偿合伙债务时,债权人可以选择合伙人中的一人或数人甚至全体起诉,被起诉的合伙人须作为被告应诉,而且不得以尚有其他债务人或有出资比例为由作为不履行全部清偿义务的抗辩,债务人中的一人清偿全部债务,就免除了其他债务人的债务,减少了债权人的诉累,即使债务人中有人无力还债或失踪、躲债藏匿,由于有其他合伙人的个人财产作担保,债权人的债权仍然可以实现,况且,连带主义规定每个合伙人都负有清偿全部债务的义务,6 合伙合同中关于责任承担份额的约定对债权人不发生法律效力。因此,合伙人已无修改合同约定的责任承担份额的必要,而由于合同约定的责任承担份额在合伙人内部仍然有效,并且同合伙人的个人利益紧密相关,修改责任承担份额,无疑是加重自己的责任,这也使责任承担份额的修改成为不可能。
回答者: 叫醒你的耳朵 | 五级 | 2007-3-12 12:37
公司和个体户就是规模上的区别
表面上为公司具备较大规模 相对专业性比较强 用演进的方式说 个体户是初级形态 公司则是进化
个体户对刚创业者相对容易 优点为需要资金少 同样可以做和公司一样的业务
公司的费用大 优点是可以做巨额资金的业务
个体工商户不是经营实体 而公司是;
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及合伙企业 只交个人所得税,而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法人实体,要交企业所得税 然后个人从公司分得的所得再交个人所得税,另外,个体工商户是在当年计划经济条件下现在小商小贩私有制下的产物,极具中国特色,而公司制企业是国际通用的名词
还有个体工商户一般是会计制度不健全,税务部门多采用核定征收的方式征税,而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制企业一般会计制度健全 多采用查账征收的方式交税,显然,要做大做强还是公司制,个体工商户一般是小打小闹,要注册什么样的组织制度要考虑自身好多因素,当然经营过程中的税收支出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注册个体工商户,个别地区如果没盈利可以不交税。公司不管你是否盈利,必须缴纳企业所得税。
注册个体户,如果要承担民事责任是以个人家庭全部资产承担 公司只是以出资额来赔偿不会涉及个人财产
第四篇:河南省地方税务局个体工商户税收管理办法(暂行)(xiexiebang推荐)
河南省地方税务局个体工商户税收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个体工商户税收管理,促进纳税人自主申报,提高税法遵从,强化风险管理,规范税收执法,优化纳税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办法》等税收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河南省范围内由各级地方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管理的个体工商户纳税人(以下简称纳税人)。第二章 税务登记管理
第三条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按照《税务登记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2003年第7号)规定,向生产、经营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设立登记、变更登记、停业复业登记、注销登记等相关事宜。
(一)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领取工商营业执照(含临时工商营业执照)的,应当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核发税务登记证及副本(纳税人领取临时工商营业执照的,税务机关核发临时税务登记证及副本);
(二)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未办理工商营业执照但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应当自有关部门批准设立之日起30日内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核发税务登记证及副本;
(三)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办而未办工商营业执照,或不需办理工商营业执照而需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但未经有关部门批准的(简称无照户纳税人),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对无照户纳税人核发临时税务登记证及副本。无照户纳税人已领取营业执照或已经有关部门批准的,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或自有关部门批准设立之日起30日内,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核发税务登记证及副本;已领取临时税务登记证及副本的,税务机关应当同时收回并做作废处理;
(四)国、地税共管户联合办理税务登记证。纳税人填报税务登记表并提交附报资料齐全的,受理税务机关审核后,对符合规定的,发放加盖双方税务机关印章的税务登记证件。
第四条 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需如实提供以下资料:
(一)工商营业执照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及复印件;
(二)有关合同、章程、协议书及复印件;
(三)业主的居民身份证、护照或者其他合法证件及复印件;
(四)经营场所证明及复印件;
(五)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纳税人在申报办理税务登记时,应当如实填写《税务登记表》。
第五条 纳税人提交的证件和资料齐全且税务登记表的填写内容符合规定的,税务机关应及时发放税务登记证件;纳税人提交的证件和资料不齐全或税务登记表的填写内容不符合规定的,税务机关应将资料当场退回纳税人,并一次性告知纳税人补正或重新填报的资料,可分类填制《税务事项通知书》;纳税人提交的证件和资料明显有疑点的,税务机关应进行实地调查,核准后予以发放税务登记证件。
第六条 纳税人办理变更税务登记。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应当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一)纳税人已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的,应当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变更登记之日起30日内,向原税务登记机关如实提供下列证件、资料,申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1、《变更税务登记申请表》;
2、工商登记变更登记表(复印件)及工商营业执照;
3、纳税人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
4、场地使用证明;
5、税务机关发放的原税务登记证件(登记证正、副本);
6、变更登记内容的决议及有关证明文件及复印件。
(二)纳税人按照规定不需要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或者其变更登记的内容与工商登记内容无关的,应当自税务登记内容实际发生变化之日起30日内,或者自有关机关批准或者宣布变更之日起30日内,持下列证件到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1、纳税人变更登记内容的有关证明文件;
2、税务机关发放的原税务登记证件(登记证正、副本);
3、其他有关资料。
(三)纳税人提交的有关变更登记的证件、资料齐全的,应如实填写税务登记变更表,经税务机关审核,符合规定的,税务机关应及时办理;不符合规定的,税务机关应将资料当场退回纳税人,并一次性告知纳税人补正或重新填报的资料。
(四)税务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审核办理变更税务登记。纳税人税务登记表和税务登记证中的内容都发生变更的,税务机关按变更后的内容重新核发税务登记证件;纳税人税务登记表的内容发生变更而税务登记证中的内容未发生变更的,税务机关不重新核发税务登记证件。
(五)纳税人是国、地税共管户,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更的,应当向发证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变更登记,经审核后由发证税务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并将信息传递到另一家税务机关。先到国税机关办理变更登记的,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在《变更税务登记申请表》上注明税务登记证件国税已收缴。
第七条 纳税人办理停业、复业税务登记。纳税人需要停业的,应当在停业前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停业登记。纳税人的停业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一)纳税人在申报办理停业登记时,应当如实填写《停业复业(提前复业)报告书》,说明停业理由、停业期限、停业前的纳税情况和发票的领、用、存情况,并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罚款。税务机关应收存其税务登记证件及副本、发票领购簿、未使用完的发票和其他税务证件。
(二)纳税人停业未按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停业登记的,应视为未停止生产经营;纳税人在批准的停业期间进行正常经营的,应按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并缴纳税款。未按规定办理的,按照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三)纳税人应当于恢复生产经营之前,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复业登记,如实填写《停业复业(提前复业)报告书》,领回并启用税务登记证件、发票领购薄及其停业前领购的发票。
(四)纳税人停业期满不能及时恢复生产经营的,应当在停业期满前向税务机关提出延长停业登记申请,并如实填写《停业复业(提前复业)报告书》。
(五)纳税人停业期满未按期复业又不申请延长停业的,税务机关应当视为已恢复生产经营,实施正常的税收管理。纳税人停业期满不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复业登记而复业的,主管税务机关经查实,责令限期改正,并按照税收征管法第六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处理。
第八条 纳税人办理注销税务登记。纳税人发生解散、破产、撤销以及其他情形,依法终止纳税义务的,应当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前,持有关证件和资料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按规定不需要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机关办理注册登记的,应当自有关机关批准或者宣告终止之日起15日内,持有关证件和资料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纳税人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被其他机关予以撤销登记的,应当自营业执照被吊销或者被撤销登记之日起15日内,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一)纳税人因住所、经营地点变动,涉及改变税务登记机关的,应当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注销登记前,或者住所、经营地点变动前,持有关证件和资料,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并自注销税务登记之日起30日内向迁达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二)纳税人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前,应当向税务机关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和资料,结清应纳税款、多退(免)税款、滞纳金和罚款,缴销发票、税务登记证件和其他税务证件,经税务机关核准后,办理注销税务登记手续。
(三)申请办理注销登记的纳税人,需提供下列资料:
1、《注销税务登记申请审批表》;
2、税务登记证件正本、副本;
3、营业执照被吊销的应提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出的吊销决定及复印件;
4、发票领购薄和结存发票,发票专用章;
5、《税务事项通知书》原件及复印件(国税先办理注销登记业务的提供);
6、其他有关证明文件及资料
(四)国、地税共管户办理注销税务登记的,纳税人向发证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由发证税务机关将信息传递到另一家税务机关,两家共同办理。或持发证税务机关出具的注销登记资料,到另一家税务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第九条 纳税人到外县(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在外出生产经营以前,持税务登记证等资料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按照《河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完善<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有关事项的公告》(河南省地方税务局公告2011年第6号)管理。
第十条 非正常户纳税人管理。已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申报纳税,经税务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后,逾期不改正的,税务机关应当实地检查,查无下落并且无法强制其履行纳税义务的,由检查人员制作《非正常户认定书》,存入纳税人档案,税务机关暂停其税务登记证件、发票领购簿和发票的使用。
(一)纳税人被列入非正常户超过三个月的,税务机关可以宣布其税务登记证件失效,应当制作《宣告证件失效表》,同时制作 《失效税务证件公告》,进行非正常户公告。其应纳税款的追征仍按《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
(二)严格非正常户认定管理,及时进行非正常户公告。对没有欠税且没有未缴销发票的纳税人,认定为非正常户超过两年的,税务机关可以注销其税务登记证件。
(三)实施非正常户追踪管理,税务机关发现非正常户纳税人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的,应及时督促其到税务机关办理相关手续。在补缴税款、滞纳金以及罚款后,填制《非正常户解除申请审批表》、《重新税务登记申请表》转办正式的税务登记。
(四)加强异地协作、信息交换。对非正常户纳税人申报办理新的税务登记的,税务机关核发临时税务登记证及副本;税务机关发现纳税人在异地为非正常户的,应通知其回原税务机关办理相关涉税事宜后,方可申报转办正式的税务登记。
第十一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定期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取得其办理执照、变更以及注销的相关信息,开展工商登记与税务登记之间的数据比对,及时发现和清理漏征、漏管户。
第十二条 有条件的税务机关,纳税人不需填写《税务登记表》、《非正常户解除申请审批表》等表证单书,由税务登记窗口录入征管系统,打印后交纳税人签字确认。
第三章 征收方式管理
第十三条 凡从事生产、经营并有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纳税人,都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设置、使用和保管账簿及凭证,并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核算。税务机关对符合条件的建账户采取查账征收方式征收税款但依法经县级以上税务机关批准可以不设置账簿或暂缓建账的个体工商户除外。
第十四条 对达不到建账标准的个体工商户或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或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税务机关依照相关法律规范及本办法的规定,对在一定经营地点、一定经营时期、一定经营范围内的应纳税经营额(包括经营数量)或所得额(以下简称定额)进行核定,并以此为计税依据,确定其应纳税额实行定期定额征收。
第四章 纳税申报管理
第十五条 实行查账征收的纳税人应按月如实申报纳税,填制《河南省地方税(费)综合申报表》。提倡采取网络申报方式。
第十六条 实行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的纳税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向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申报。
(一)实行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的纳税人按《核定定额通知书》采取简易申报。凡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期限或者在税务机关依 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期限内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视同申报,纳税人不再单独填报纳税申报表。
(二)定额执行期结束后,纳税人应当将上一个定额执行期每月实际发生的经营额、所得额如实向税务机关申报(以下简称分月汇总申报),填制《定期定额纳税人分月汇总申报表》,申报额超过定额的,税务机关按照申报额所应缴纳的税款减去已缴纳税款的差额补缴税款;申报额低于定额的,按定额缴纳税款。
(三)定期定额纳税人当期发生的经营额、所得额超过定额30%的,应当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申报期限内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申报并缴清税款。
(四)定期定额纳税人在定额执行期届满分月汇总申报时,月申报额高于定额又低于30%超额申报幅度的应纳税款,在规定的期限内申报纳税不加收滞纳金。
(五)按月缴纳税款的定期定额纳税人的经营额、所得额连续三个纳税期或者按季缴纳税款的连续两个纳税期超过或低于税务机关核定的定额30%时,应当填写《定期定额纳税人自行申报(定额变更申请)表》,提请税务机关重新核定定额。
(六)定期定额纳税人注销税务登记,应当向税务机关进行分月汇总申报并缴清税款。第十七条 采取数据电文申报、邮寄申报、简易申报等多元化申报纳税方式的定期定额纳税人,按主管税务机关认可的方式进行纳税申报。纳税申报方式一经确定的在定额执行期内不予变更。
第十八条 对未达起征点定期定额纳税人的管理。
(一)税务机关应当按照核定程序核定其定额。对未达起征点的定期定额纳税人,税务机关应当送达《核定定额通知书》、《未达起征点通知书》。
(二)未达起征点的定期定额纳税人月实际经营额达到起征点的,应当在纳税期限内办理纳税申报手续,并缴纳税款。
(三)未达起征点定期定额纳税人其实际经营额连续三个月超过起征点的,应主动向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申报,提请重新核定定额。由主管税务机关重新核定定额后,下达《核定定额通知书》。
(四)未达起征点的定期定额纳税人应按半年向主管税务机关如实申报其与纳税有关的生产、经营情况,填制《定期定额纳税人分月汇总申报表》。
第十九条 新开业的纳税人,在未接到税务机关送达的《核定定额通知书》前,应当根据经营情况依法向税务机关自行办理纳税申报,并缴纳税款。
第五章 定额核定管理 第二十条 实行定期定额的纳税人,由各省辖市地方税务机关负责组织定期定额税源调查、定额核定并逐步统一制定下达分行业、分类定额幅度标准。典型调查应按行业、区域选择一定数量并具有代表性的定期定额纳税人,对其一个内经营、所得情况做出调查分析,填制《XX行业定期定额典型调查信息采集表》。
第二十一条 税务机关在采取典型调查方式核定纳税人应税销售额和应纳税额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典型调查比例。典型调查户数,省辖市区应当占该行业、该区域总户数的5%以上;县(区)应当不低于该行业、区域总数的10%。
(二)典型调查范围适用于所有实行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缴纳税款的纳税人。
(三)典型调查时间。典型调查工作应于纳税人定额执行期限届满之前进行。
第二十二条 实行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缴纳税款的,核定定额的执行期限为一年。
第二十三条 税务机关应当根据定期定额纳税人的经营规模、经营区域、经营内容、行业特点、管理水平等因素核定定额,可以采用下列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核定:
(一)按照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推算或者测算核定;
(二)按照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的方法核定;
(三)按照盘点库存情况推算或者测算核定;
(四)按照发票和相关凭据核定;
(五)按照银行经营账户资金往来情况测算核定;
(六)参照同类行业或类似行业中同规模、同区域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核定;
(七)按照其他合理方法核定。
税务机关应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核定定额,增强核定工作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第二十四条 核定定额程序:
(一)自行申报。定期定额纳税人要按照税务机关规定的申报期限、申报内容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填写《定期定额纳税人自行申报(定额变更申请)表》。纳税人未按规定期限自行申报的,税务机关可以不经过自行申报程序,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方法核定其定额。
(二)信息采集。主管税务机关根据定期定额纳税人自行申报情况,到纳税人经营场所进行核查,采集经营基础信息数据和发票、申报征收等相关信息,填写《纳税定额核定信息采集表》,为实现计算机定税做好基础性工作。
各单位要加强信息采集工作的管理,在采集有关数据时,必须由2名(含)以上税务人员实地核查,《纳税定额核定信息采集表》必须由纳税人、现场所有税务人员签字,以保证信息采集的真实性。
(三)核定定额。税务机关根据定期定额纳税人自行申报和信息采集情况,参考典型调查结果,采取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核定方法,生成分行业、分区域、分规模、分税种的拟核定定额。
(四)定额初审。税务机关可以成立评议定税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定额评定的调查研究、测算核定,以及对特殊定期定额纳税人应纳税营业额或其他重大问题的评定。
(五)定额公示。主管税务机关根据核定定额的初步结果制作《定期定额公示清册》,进行公示。
1、定额公示范围。对新办纳税人核定的定额、对定额执行期限届满纳税人重新核定的定额进行公示;对发票开具金额超过税务机关核定定额而重新调整的定额,以及定期定额纳税人申报的当期发生的经营额超过税务机关核定定额而重新调整的定额,不进行公示。
2、定额公示机关。纳税人定额公示由税务所(分局)或县(市、区)地方税务局实施。
3、定额公示地点。定额公示地点为办税服务厅或业户相对集中的经营场所。
4、定额公示形式。定额公示可采取张贴形式进行,也可利用电子显示屏或电子触摸屏进行。
5、公示期限。公示期限为五个工作日。
(六)定额核准。主管税务机关根据公示意见结果修改定额,生成《纳税定额核定表》或《定期定额核定审批清册》,报经县以上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填制《核定定额通知书》。
(七)下达定额。主管税务机关将《核定定额通知书》送达定期定额纳税人执行,并制成《定期定额核定审批清册》。
(八)公布定额。主管税务机关根据最终确定的定额和应纳税额情况,制作《定期定额公示清册》,在原公示范围内进行公布。
第二十五条 定期定额纳税人发生下列情形,应当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相关纳税事宜:
(一)定额与发票开具金额或纳税人生产经营记录数据比对后,超过定额的经营额所应缴纳的税款;
(二)在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定额的经营地点以外从事经营活动所应缴纳的税款。第二十六条 定期定额纳税人在接到《核定定额通知书》后对税务机关核定的定额有争议的,可以在接到《核定定额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重新核定定额申请,并提供足以说明其生产、经营真实情况的证据,主管税务机关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书面答复。
定期定额纳税人也可以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直接向上一级税务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定期定额纳税人在未接到重新核定定额通知、行政复议决定书或人民法院判决书前,仍按原定额缴纳税款。
第二十七条 定期定额纳税人的经营额连续三个月超过或低于税务机关核定的定额30%的,税务机关应当根据本办法规定的核定方法和程序重新核定定额,下达《核定定额通知书》或《不予变更纳税定额通知书》。
第二十八条 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征管范围,核定其所管辖税种的定额,加强与国家税务局对共管户定额的协调,确保对纳税户定额的统一。税务机关不得委托其他单位核定定额。第六章 日常管理
第二十九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建立对纳税人的日常巡查制度,科 学确定巡查重点、巡查范围和巡查次数,做好巡查记录,确保巡查效果。特别要加强对新办户、停歇业户、未达起征点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纳税人、非正常户纳税人的巡查。
第三十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通过日常巡查,提高对纳税人基础信息的采集质量,并及时更新系统数据。
第三十一条 各省辖市地方税务局每年可选择部分行业制定行业最低税负标准,确定参数,进行量化管理,并报省局备案。各级税务机关根据确定的行业参数,通过实地巡查等手段发现纳税异常户,并采取后续措施对其进行规范管理。
第三十二条 对应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生产经营管理的纳税人,应按照主管税务机关的要求定期报送其记录的生产经营数据。
第三十三条 各单位要加强内部监督制约,严格履行内部管理程序。加强对未达起征点纳税人的认定,实施有效地动态监管,通过发票使用等相关信息反馈及时掌握未达起征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状况,并做好与国税、工商部门的信息交换与共享,确保未达起征点纳税人在达到起征点后能及时纳入正常的税收管理。
第三十四条 主管税务机关每月应在办税场所或纳税人集中经营场所公告当期停业情况,包括业户名称、税务登记证号、生产经营地址、停业起止时间及举报、监督电话等内容。第三十五条 县(市)级以上地方税务局可结合本单位实际,按照河南省地方税务局《委托代征税款管理办法》的规定对个体税收(个体重点税源、建账征收的纳税人除外)采取委托代征的征收方式。
第三十六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协作,逐步建立政府领导、税务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税长效机制,健全协税护税体系,形成综合治税合力。第七章 发票管理
第三十七条 积极推行纳税人使用网络发票,可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定额发票或税务机关代开发票。
第三十八条 对未达营业税起征点的纳税人和领取临时税务登记的纳税人,要严格控制定额发票领购数量,各省辖市地方税务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供票量。
第三十九条 未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需要临时使用发票的,应按规定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代开发票。
第四十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加大对发票使用情况的日常管理,特别是对未达营业税起征点纳税人使用情况的监管,防止虚开、转借、转让、倒卖发票等行为的发生。
第八章 违法违章处理 第四十一条 对违反个体税收管理相关规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法律规定依法处理。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个人独资企业、个人合伙企业的税款征收管理比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河南省地方税务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管理办法〉〈关于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印发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征收管理文书的通知〉的通知》(豫地税函〔2007〕34号)中我局补充规定同时废止;《河南省地方税务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规范未达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的个体工商户税收征收管理的通知》(豫地税函〔2005〕197号)中我局补充规定同时废止。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由河南省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五篇:个体工商户常见税收问题解答
1、个体工商户取得营业执照之后多少日内办理税务登记证?办理时需要提供的资料?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9号)规定,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以下统称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三十日内,持有关证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报之日起三十日内审核并发给税务登记证件。
纳税人申请所需资料:
⑴工商营业执照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原件及复印件;
⑵业主居民身份证、护照或其他证明身份的合法证件原件及其复印件(其中:个体道路运输户所持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中地址为“流动”且居民身份证上注明的地址不在大连行政区划范围内的,需提供住址为大连行政区划内的合法身份证件);
⑶房产证明(产权证、租赁协议)原件及其复印件;如为自有房产,请提供产权证或买卖契约等合法的产权证明原件及其复印件;如为租赁的场所,请提供租赁协议原件及其复印件,出租人为自然人的还须提供产权证明的复印件。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中地址为“流动”的个体道路运输户不须提供;
⑷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个体加油站及已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的个体工商户)。
2、个体工商户如何办理停业?办理停业了还需要交税吗?办理时需要提供的资料?
答:《大连市国家税务局关于贯彻国家税务总局16号令、17号令有关问题的通知》(大国税发〔2007〕119号)规定,实行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的个体工商户在规定经营期限内需要停业的,应当在停业前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停业登记申请,如实填写《停业复业(提前复业)报告书》,经核准停业的个体工商户,主管税务机关应当按照实际停业天数相应调整定额征收税款。
申请停业登记的个体工商户当月应纳税额按照下列公式计算:停业当月应纳税额=定额÷30天×开业天数×征收率。如当月开具发票的应纳税额小于当月经计算的应纳税额,按计算的应纳税额缴纳税款;如当月开具发票的应纳税额大于当月经计算的应纳税额,按开具发票额缴纳税款。
纳税人申请所需资料:
⑴税务登记证正、副本;
⑵发票领购簿;
⑶未交验的发票;
⑷填写《停业复业(提前复业)报告书》。
3、个体工商户如何办理复业?办理时需要提供的资料?
答:《税务登记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7号)规定,纳税人应当于恢复生产经营之前,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复业登记,如实填写《停、复业报告书》,领回并启用税务登记证件、发票领购簿及其停业前领购的发票。
《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6号)规定,定期定额户发生停业的,应当在停业前向税务机关书面提出停业报告;提前恢复经营的,应当在恢复经营前向税务机关书面提出复业报告;需延长停业时间的,应当在停业期满前向税务机关提出书面的延长停业报告。
相关政策——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7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体工商户建账管理暂行办法》
纳税人申请所需资料:
⑴原《停业复业(提前复业)报告书》;
⑵负责人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护照、军官证、文职干部证等)。
4、个体工商户如何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办理时需要提供的资料?
答:《大连市国家税务局关于贯彻国家税务总局16号令、17号令有关问题的通知》(大国税发〔2007〕119号)规定,个体工商户依法终止纳税义务或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涉及改变主管税务机关和负责人的,应当先到主管税务机关领取《注销税务登记申请审批表》,定期定额户注销税务登记,应当填报《定期定额个体工商户____税纳税分月汇总申报表》,向原主管税务机关进行汇总申报并缴清税款。原主管税务机关对其实施纳税检查,结清税款、缴销发票、收回发票领购簿、税务登记证件,由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税务事项通知书》。
申请注销登记的个体工商户当月应纳税款按照下列公式计算:注销当月应纳税额=定额÷30天×开业天数×征收率。如当月开具发票额应纳税额小于当月经计算的应纳税额,按计算的应纳税额缴纳税款;如当月开具发票额应纳税额大于当月经计算的应纳税额,按开具发票额缴纳税款。
纳税人申请所需资料:
⑴税务登记证件(正、副本);
⑵发票领购簿;
⑶未交验的发票;
⑷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应提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放的吊销决定。
5、主管局对我实行定额征税,请问核定期一般多长时间?
答:《大连市国家税务局关于贯彻国家税务总局16号令、17号令有关问题的通知》(大国税发〔2007〕119号)规定,主管税务机关根据不同行业、区域定期定额户经营变化情况和分类管理的实际要求,可按季、半年或一年确定定额执行期,但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定额执行期是指税务机关核定后执行的第一个纳税期至最后一个纳税期。”
6、我是一个体户,先前每月都到主管局作了申报并交了定额税,现在主管局还要求我作一个汇总申报,这是怎么回事?
答:《大连市国家税务局关于贯彻国家税务总局16号令、17号令有关问题的通知》(大国税发〔2007〕119号)规定,定期定额户应当在定额执行期结束后30日内将该期每月实际发生经营额向税务机关申报,填制《定期定额个体工商户纳税分月汇总申报表》。申报额超过定额的,税务机关按照汇总申报额所应缴纳的税款减去已缴纳税款的差额补缴税款;申报额低于定额的,按定额缴纳税款。
定期定额户当期发生的经营额超过定额30%以上的,应当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申报期限内向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申报并缴清税款。”
7、我是一个体工商户,听说月销售额不达2万元是免税的,请问具体是如何规定的?
答:《辽宁省财政厅辽宁省国家税务局 辽宁省地方税务局〈关于调整全省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的通知》(辽财税[2011]942号)规定,为进一步减轻纳税人负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自2011年11月1日起,对全省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进行调整。
增值税起征点调整为:销售货物的,为月销售额20000元;销售应税劳务的,为月销售额20000元;按次纳税的,为每次(日)销售额500元。”
8、我是个体户,专管员给我核定每月需要缴税600元,请问这个税是根据什么核定的?我觉得这个税定的有点高了,是否可以向上级部门反映?
答:《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6号)规定,税务机关应当根据定期定额户的经营规模、经营区域、经营内容、行业特点、管理水平等因素核定定额,可以采用下列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核定:
(一)按照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推算或者测算核定;
(二)按照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的方法核定;
(三)按照盘点库存情况推算或者测算核定;
(四)按照发票和相关凭据核定;
(五)按照银行经营账户资金往来情况测算核定;
(六)参照同类行业或类似行业中同规模、同区域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核定;
(七)按照其他合理方法核定。
定期定额户对税务机关核定的定额有争议的,可以在接到《核定定额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重新核定定额申请的,并提供足以说明其生产、经营真实情况的证据,主管税务机关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书面答复。
9、所有的个体工商户都是定期定额征收税款吗?
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体工商户建账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7号)规定,凡从事生产、经营并有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个体工商户,都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设置、使用和保管账簿及凭证,并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核算。
《大连市国家税务局关于贯彻国家税务总局16号令、17号令有关问题的通知》(大国税发〔2007〕119号)规定,定期定额征收方式适用于经主管税务机关认定和县以上税务机关(含县级,下同)批准的生产、经营规模小,达不到《个体工商户建账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设置账簿标准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定期定额户)的税收征收管理。
10、听朋友说现在个体工商户也需要建立账簿,具体是如何规定的?
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体工商户建账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7号)规定,凡从事生产、经营并有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个体工商户,都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设置、使用和保管账簿及凭证, 并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核算。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个体工商户,应当设置复式账:
(一)注册资金在20万元以上的。?
(二)销售增值税应税劳务的纳税人或营业税纳税人月销售(营业)额在40000元以上;从事货物生产的增值税纳税人月销售额在60000元以上;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的增值税纳税人月销售额在80000元以上的。?
(三)省级税务机关确定应设置复式账的其他情形。?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个体工商户,应当设置简易账,并积极创造条件设置复式账:?
(一)注册资金在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
(二)销售增值税应税劳务的纳税人或营业税纳税人月销售(营业)额在15000元至40000元;从事货物生产的增值税纳税人月销售额在30000元至60000元;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的增值税纳税人月销售额在40000元至80000元的。?
(三)省级税务机关确定应当设置简易账的其他情形。?
上述所称纳税人月销售额或月营业额,是指个体工商户上一个纳税月平均销售额或营业额;新办的个体工商户为业户预估的当经营期月平均销售额或营业额。
达不到上述建账标准的个体工商户,经县以上税务机关批准,可按照税收征管法的规定,建立收支凭证粘贴簿、进货销货登记簿或者使用税控装置。”
11、新成立的个体工商户,现在还未接到主管局下发的《核定定额通知书》,请问在这期间我应该如何缴税?
答:《大连市国家税务局关于贯彻国家税务总局16号令、17号令有关问题的通知》(大国税发〔2007〕119号)规定,新开业的个体工商户,在未接到税务机关送达的《核定定额通知书》前,应当按月向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并缴纳税款。
12、个体户到外地经营还需要办理什么手续吗?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362号)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到外县(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必须持税务登记副本和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填开的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向营业地税务机关报验登记,接受税务管理。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外出经营,在同一地累计超过180天的,应当在营业地办理税务登记手续。
13、未达到起征点的个体户,请问如果当月销售额超过2万元,还需要补税吗?连续几个月超过定额,主管局会对我重新进行核定?
答:《国家税务局关于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183号)规定,未达到起点的定期定额户月实际经营额达到起征点,应当在纳税期限内办理纳税申报手续,并缴纳税款。
未达到起征点的定期定额户连续三个月达到起征点,应当向税务机关申报,提请重新核定定额。税务机关应当按照《办法》有关规定重新核定定额,并下达《核定定额通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