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论牛顿三定律的关系》有感
读《论牛顿三定律的关系》有感
在高中阶段,我就曾学过牛顿三定律。到了大学,再一次接触到牛顿三定律,我对它也有了新的认识。正如《论牛顿三定律的关系》这篇文章中所讲,牛顿三定律是一个有逻辑联系的整体。第一定律是基础,第二定律是核心,第三定律是对第一、二定律的必要补充。牛顿三定律是整个力学的基础。
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对第一定律的陈述是:“所有物体在受力作用而改变其状态之前,继续保持其静止或沿直线作匀速运动的状态。”我认为第一定律可以理解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第一定律的核心在于正确解释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科学地说明了力和惯性这两个概念,以及“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这一普遍的客观规律。在我们中学时就已经知道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所以第一定律它为整个力学体系选定了一种特殊的参考系——惯性参考系。《论牛顿三定律的关系》认为只有在惯性参考系中,各种动力学规律包括牛顿第二定律才成立。因此,牛顿第一定律是研究动力学的出发点,是确立牛顿第二定律及其他动力学规律的基础。
在《论牛顿三定律的关系》一文中,点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的不足之处——没有说明力是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而牛顿第二定律则是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确定了力、质量和加速度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牛顿第二定律把物体的受力和物体的运动情况结合起来,所以力学的主要内容都是以第二定律为中心展开的。同时,牛顿第二定律还做出了质量的科学定义——在给定作用力下跟物体的加速度成反比的物理量。牛顿第二定律将动力学、静力学和运动学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可见第二定律的应用十分广泛。以前,我只知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去解题,却没有像文章的作者想的那么多,也不知道简单的一句话竟然包含了这么多的道理。
而牛顿第三定律说明了引起物体机械运动状态变化的作用力具有相互作用的本质,并指出相互作用力之间的定量关系。因此,它是对牛顿第一、二定律的必要补充。由于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中的“物体”都是对质点而言的,即它只适用于质点的运动。而牛顿第三定律则适用于一般物体或质点系统,弥补了第一、第二定律的不足。在看完这篇文章,我想对牛顿三定律的应用,我一定会有新的认识。文章也只出了牛顿三大定律的局限性——只适用于宏观低速物体。但有一点无需否认,牛顿三大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本规律。
牛顿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成就,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物理学在诸位先贤的努力下,不断完善,他们的成就将一直被人们所铭记。
第二篇:读《论十大关系》有感
读《论十大关系》有感
院系:金融学院
专业:金融学(国际金融)
姓名:王忆加
学号:3201311008
1读《论十大关系》有感
本学期,我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通过老师的介绍与布置的作业,我研读了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读完之后受益颇多,并且自己也有了一些感受。我发现,《论十大关系》不仅仅在当时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的改造有十分重要的贡献,同时有助于我们系统全面地理解和把握我国现阶段的发展,对解决当今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有所启示。通过学习运用十大关系的思路解决当今问题是我本次的最大感受,此外通过读《论十大关系》使我领略了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的个人品格和魅力。
1956年,毛泽东在其著名的《论十大关系》讲话中,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结合我国国情和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提出要调动国内外一切直接和间接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这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初探索。
这十大关系分别是: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如何面对这些关系,解决其中蕴含的矛盾,并不只是建国初期的问题,而是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长期存在的问题。《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根据我国自身的特点概括所得,适合于我国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因而我们应该参照其中为我们指明的基本方向,谋求中国更大的发展。
论十大关系对当今中国的启示:
建国初期与当今中国的社会现实背景大有不同。建国初期,因为国内的生产力的落后,国外列强的排挤和压迫,学习和模仿苏联的经济模式来进行国家建设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刚刚完成的时候,中国的政治经济模式都受到苏联的很大影响。但是中国不是苏联,马克思主义也并非僵化的教条主义,为了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探索真正适合中国的发展方式,1956年,毛泽东听取中央政府34部门的工作汇报后,从中国实际出发,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探索了当时中国与苏联的不同,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做了题为《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当今中国发展的总体形势十分良好,GDP逐年高速增长,至2010年止,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收入不断攀升,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高;法制建设不断健全,公民权利得到保障;教育投入不断增多,教育水平持续改善;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国家安全不断巩固。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目前的发展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日益增大、城乡差距不断拉大、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房价飙升、百姓看病难、大学生就业难、产业结构倾向低端化等等。
因此通过论十大关系来看当今中国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其有两点贡献,论十大关系的第一大贡献是,它正确地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方针和必须解决的基本矛盾,即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以及中外关系等十大基本矛盾问题。半个世纪的实践证明, 毛泽东提出的这十大关系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必然遇到的关键性问题。
论十大关系的第二大贡献是,正确地确立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别国经验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和其他谈话中客观而中肯地批评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错误做法。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最后指出:这十种关系,都是矛盾。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继承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一贯思想,立足全局,丰富了对发展的认识,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新理念。这一新理念的根源就体现在论十大关系这篇著作之中。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五个统筹指出了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五大矛盾和这些矛盾的主要方面。统筹城乡发展是要解决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统筹区域发展是要解决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是要解决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环境约束问题;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要立足国内发展,以国内发展促进对外开放,以对外开放带动国内发展,以解决好利用两种资源、两种市场的关系问题。
之所以说论十大关系是科学发展观的基石,是因为科学发展观正是基于论十大关系的思路,系统地考虑了我国社会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并针对矛盾的解决而提出的。
论十大关系对中国现阶段发展的启示:一是要统筹全国各名族、各地区、各行业的均衡发展,任何一块短板都可能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二是要协调各行业的发展,促进我国产业从生产低端产品向生产高科技、高知识产权的产品转型。三是要协调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这一矛盾一直都存在,且目前有恶化的趋势,如何改善工人、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其社会地位是党必须重视的任务。四是持续建设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良好关系,这是根据我国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民族平等这一主要政策是我国应该永远遵循的,汉族要发挥其特长,帮助各少数民族,促进他们的发展。
《论十大关系》在新中国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指路明灯。虽然毛泽东做出这一报告是在较早的1956年,但其理论和实践意义并未过时:许多《论十大关系》中提到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当今发展的主要矛盾,而针对矛盾的解决思路也仍然是统筹大局,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经过数十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和探索,我国社会已经与1956时大不相同,矛盾的表现形式和原因都有了一些转变,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通过把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在实践中探索解决之路。
毛泽东的个人品格与魅力
关于毛泽东的个人品格和思想的魅力,可以从讲述中看出。毛泽东善于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以此为鉴,科学的对待,学其长,避其短,辩证地学习,改正其错误更好地发展自己。在处理农轻工业与重工业上避免苏联的只重视重工轻视农业的错误做法,在处理国家与农民关系上注意照顾农民利益,避免了苏联模式对农民的挖苦。在处理中央与地方上不能学苏联将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的死死的,一点机动权都没有的做法,主张学习西方一些资本主义的制度经验,注重发挥地地方的积极性,不能将地方框得太死。在处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上主张各民族平等友好相处,团结互助,纠正苏联不正常的民族关系。在论述中国与外国的关系,提倡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要反对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
照搬。可见毛泽东对学习的看重和他弃其糟粕,存其精华的辩证科学的学习方略。
毛泽东长期致力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虽然在探索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挫折, 但也得出了许多重要成果。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改革都就吸取了毛泽东的有益成果。《论十大关系》体现了坚持从实际出发,辩证的看待和处理中国面临的十大重要关系,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指导性意义,为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石。
我想我学关习论十大系所感受到的毛主席的强烈的辩证思维深深的打动了我,教育了我。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通过十个关系,高度地阐述了社会的主要矛盾,以辩证的方法解决复杂问题是我要向毛主席所要学习的。
关于这十大关系问题的研读,不仅仅是在国家政策的方向上,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里面的很多道理,都是可以引申和扩展的。自身要敢于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发展壮大自己,我们对待别人犯的错误就应该客观公正的对待,并积极帮助别人改正,自己也能从中获益不少。同时不要对那些反对你的人耿耿于怀,有反对,才能让自己更加谨慎、反省,才能更加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进而改正和加强自己。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今读了《论十大关系》一文,受益良多,感受颇深。
第三篇:读《论十大关系》有感
读《论十大关系》有感
1956年毛泽东就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也就是他在中央政治局听了中央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后,用敏锐的政治眼光,从这些工作汇报中整理出一些有关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十大问题,也叫十大关系。何为十大关系?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明确的指出,十大关系包括: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并且他也说明这十大关系的重要性,必须好好处理这十大关系。他指出:正确处理这些关系,是为了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我想不仅是当时的处理好这十大关系,现在也必须处理好这些关系。
从文章中看,十大关系着重从经济工作各个方面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第四、五条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实际上开始涉及到经济体制的改革。十大关系的后五条,讲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都属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
其实,这既是十大关系,也是十大矛盾。既然是十大矛盾,那就需要用心去解决,用心去关注,毛泽东也做到了这一点。他用矛盾的相关理论来指导实践,尊重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从外在到内在去分析则会十大关系,全面顾及,不偏废其一,也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抓住了这十大关系中的重点,顾全大局,不失小局。
毛泽东在文章中指出,应该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他说明重工业还是为主,还是投资的重点,但是,农业、轻工业投资的比例要加重一点。他还强调加重农业和轻工业可以更好地供给人民生活的需要,也可以更快地增加资金的积累,因而可以更多更好地发展重工业。还有,他建议,要大力
发展沿海老工业,还得加强内地工业的建设,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老底子,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大力发展经济,以经济的发展来带动国防建设的发展;国家和工厂,国家和工人,工厂和工人,国家和合作社,国家和农民,合作社和农民,都必须兼顾;在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他主张提倡顾全大局,互助互让。其实这五大关系之间也存在着联系,它们都涉及了经济体制的改革,也都强调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另外,在讨论党和非党的关系时,毛泽东提出了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处理党内矛盾方面,重申延安以来实行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不赞成“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上,提出了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这也是他“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主张的最好体现。
我不得不佩服毛泽东这位政治家眼光的敏锐,他将那个时代的问题与解决方法跃然纸上,他将我国与苏联对比,吸取以前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且在几十年的发展中,针对这些问题所提出的措施也收效颇大。
不仅如此,现阶段也存在经济或政治上的敏感问题,都需要谨慎处理。比如说,最近出现的钓鱼岛问题就涉及到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几年之前出现的疆独问题就涉及到民族问题,等等。我想,在现阶段,我们也应该遵从论十大关系的原则,在原则的基础上稍作改变,处理好各种矛盾。
第四篇:读《论十大关系》有感
读《论十大关系》有感
姓名:唐梦玲
班级:2011级环境艺术设计二班
学号:201130150421
首先惭愧的是,如果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作业,也许我不会自觉去找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这篇文章读。但是在读完《论十大关系》一万多字之后,深深感受到了一代伟人身上的人格魅力和学习了领袖心系国家安危与发展的长远之见。
《论十大关系》是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写成的,当时我国经济文化十分落后、各地发展极不平衡,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面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选择了苏联模式,这也是难以避免的,但是,苏联模式本身存在着一些弊端,并且这一模式也未必适合中国。所以,1955年2月,毛泽东用一个半月的时间,找了34个中央部委同志谈话,对我国经济建设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经过中央政治局多次讨论,在集体总结经验的基础上,4月25日,毛泽东在有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参加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接着,又在5月2日的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论十大关系》正式提出了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任务。
毛泽东提出十大关系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寻找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报告论述的十个问题,一方面是从研究和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问题中提出来的,一方面是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提出来的。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带有全局性的十个问题,即十大关系:(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7)党和非党的关系;(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9)是非关系;(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这就是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而 1
十大关系主要针对当时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和国家安全等方面,可谓是涉及全面,见解到位。
文章第一点就着重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毛泽东那一代领导人,正确把握了我国是以农村人口居多的实际国情,从没有忽略农业发展的问题,在当国家太平时,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三者之间,毛泽东始终强调的是比例问题,并没有放下任何一方面,结合当时国家的发展程度,设想了重点发展重工业和重点发展轻工业、农业可能带来的结果:“加重重工业的结果,一可以更好地供给人民生活的需要,二可以更快地增加资金的积累,因而可以更多更好地发展重工业。重工业也可以积累,但是,在我们现有的经济条件下,轻工业、农业积累得更多更快些。”站在“几十年后”的长远立场上,毛泽东提出了“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和“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发展重工业的两种办法,并且结论“从长远观点来看,前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少些和慢些,至少基础不那么稳固,几十年后算总账是划不来的。后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而且由于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会使它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
文章体现出来的国家领导人的忧思熟虑,让我看到了独领风骚一时代的伟人身上的睿智,其实这恰恰是当今我国发展方式所欠缺的,当今我国发展经济大多是以牺牲环境、以自然资源换取来的,我们没有一个长远看问题的思维,我们是在消耗着下一代人的资源来过活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同时,在现在的发展中,我们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策鼓励农民进行粮食生产,我来自农村,在我看到的情况的是身边更多的人选择进入城市打工,而家里大多的田地是处于荒废的状态。这不禁也让我更加疑问“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
文章在论述“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时说:“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在解决国家和工厂、合作社的关系,工厂、合作社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这两种关系都要处理好时,毛泽东做出肯定的结论:“军民兼顾”、“公私兼顾”。同时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在其中说到要给地方更多自由权,并且要关注工人和农民,采取措施提高工人和农民的积极性。然而,在现今的时代对工人和农民的尊重也是不够的,农民工进城遭到了很多城市人的嘲笑轻视,并且生活水平
很难得到一定的保障,农民在城市干着最脏最累的活,仍然过着最苦最差的生活。
在说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时,文章很好的理清了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的关系,在中央和地方关系上要很好的协调,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地方和地方的关系上要提倡顾全大局,互助互让。这种方法论不管是集体的管理,还是个人的处世原则都有很大的启示。在集体中,领导人就是要懂得协调各集体中各个部分,不紧不慢掌握管理节奏,而对个人来说,首先要懂得以集体利益为先,要和集体中的成员相亲相爱。
在阐明是非关系时,“对于犯了错误的同志,有人说要看他们改不改。我说单是看还不行,还要帮助他们改。这就是说,一要看,二要帮。”这一点很让人感动,这体现出了一个国家领导人心中的人文情怀。而对我们现在来说,我们国民身上体现出来的冷漠让人心寒,小悦悦躺在血泊中十八位路人无视经过,老人跌倒该不该扶这个问题也要经过国民大讨论,甚至大学生同住一个宿舍,因为一点事情竟然会演变为投毒事件,生活在这个世界,我们的爱心,我们的爱,都被什么磨灭了?我们究竟为什么会如此冷血?别说去接纳一个犯过错误的人,我们一直在无视身边的世界,身边的人,我们把自己一个一个都变成了一个单体,在我们身上看不到建国初期人身上的热情,也变得没有那么快乐,因为我们怕,我们不愿意接纳,根本不愿意向这个世界敞开心怀。
文章在讨论“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时,提出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 这一点很明显在我们国家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实践,从经济上来说尽管几乎全世界的商品上都印着“Made in China”,但是我们自己的品牌却真的是屈指可数,甚至还有数不清的、别人品牌的“双胞胎”,如“漂柔”、“雪霸”、“汰洁”.......从艺术上来说,我们中国的综艺节目真是将我们国家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缺点体现得淋漓尽致,自从有了从法国引进的《我们约会吧》,不久就有了《非诚勿扰》、《百里挑一》、《爱情连连看》等等一系列相亲节目,毫不留情将他国的节目创意本土化,自从从美国引进的《中国好声音》火了之后,《中国最强音》就出现了,甚至因此在中国什么都得跟“中国”一词
有关“中国星跳跃”、“舞动中国”、“中国好室友”......从韩国引进的《我是歌手》红遍全国之后,自然《我为歌狂》就来了,还一点都不改节目的形式,存心恶心观众吧?这就是赤裸裸的抄袭节目创意,最痛心的是,如果你稍稍一注意,觉得哪个综艺节目有点意思,基本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这不得让人感叹我们十三亿中国人思想竟然是如此枯竭!我们是向别人学了,可似乎只记得学了,盲目的学,说的难听就是盗窃,我们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不得不惊呼我们名族的未来在哪里?
通篇都下来,多次在文章看到毛泽东强调“不要照搬苏联模式”,这是一个有创新思维的领袖,尽管遗憾的是,毛泽东在后来的实践中没有把握这些有益的探索和突破惯例下去和一一深入,在“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中重新陷入过去传统地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并且日益僵化。但是如毛泽东在文章中指出的看待斯大林的功过一样:三分错误,七分成绩。我们也需要辩证的看待毛泽东的功过。
读过《论十大关系》是受益匪浅的,能让一个大学生更深层次去看问题,也深深懂得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结合自己实际、走自己的路的重要性。
第五篇:读《牛顿传》有感
读《牛顿传》有感
依撒克·牛顿,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一生成就无数,献身于科学。
很多人都觉得牛顿这个人和苹果脱不了关系,幻想着:要是砸牛顿的不是苹果,而是一个榴莲,一下把他给砸死了,那么发现万有引力的就是我了!
不!并不是的,因为你要有一颗细心、善于发现的眼睛。我猜,你要被砸了,想到的应该不是苹果为什么向下掉,而是,竟敢砸我,看我不吃了你!
书中最令我感动的,其实不是牛顿发现什么,拿到什么,成为了什么,而是他决心学习的那一刻。书中说他一天被学校里的人打了,污辱他是一位无父无母的孤儿,而牛顿受不了如此污辱,当机立断的给了他一拳,然后将他摁在地上,死命地打,而周围围观的孩子们都为牛顿叫好,而牛顿领悟到了——只有事事超越别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于是,牛顿从一位敲敲打打的小木匠变成了一位热爱学习的人,目的就是为了博得老师的尊重。
牛顿原来也只不过是一位热爱动手不动脑的小孩,可他却能超越别人,后来居上,为什么呢?真相永远只有一个!自尊和爱好,牛顿正是有一颗强烈的自尊心才开始学习,而正是他尝到学习的“美味”才能发现那么多。然而牛顿和许多伟大的人一样谦虚。
他说:“我就像一位在海滩上玩耍的小孩,为偶而拾得的美丽贝壳而欢呼雀跃,而真理的大海,我却一点儿也没注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