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生局调研员林志雄来自安阳口村的民情日记

时间:2019-05-12 05:1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卫生局调研员林志雄来自安阳口村的民情日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卫生局调研员林志雄来自安阳口村的民情日记》。

第一篇:市卫生局调研员林志雄来自安阳口村的民情日记

来自安阳口村的民情日记

十堰市卫生局调研员 林志雄

2011年4月13日星期三 晴

“最爱郊居四月初,庭前橘发两三株。风吹南亩秧波绿,时有蛙声到小庐。”这个美丽的四月,我们干部的脚印在基层,在乡村,在田间地头,在农户家里。我局““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工作队近期正在开展入户问卷调查和特殊群体访谈。今天一大早,我和单位温科长、小李一起来到郧县安阳口村二组和三组走访农户。

根据前期掌握的情况,我们在村会计张从伟的陪同下来到二组困难户谭周明的家里。这是一个典型的因病致贫的家庭,老谭今年46岁,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但却患有重性精神疾病,几年来看病花费几万元,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家里生活十分艰难。据老谭的爱人讲,她家里本来生活还比较宽裕,但是自老谭生病以来,重活没人干了,又借债6万余元,现在种田都全靠她一个人。听说我们都是市卫生局的干部,她拿出医药费报销单据对我们说:“最近一次看病花了7000多块钱,新农合当时就给报销了3000多,真是谢谢你们!”我对她说:“我们过一段时间会专门抽出时间来慰问你们,希望你们坚强一些,好好养病,要相信困难总会过去。”因病致贫,一方面是因为农民家庭经济基础薄弱,无力负担较高的医疗费用,虽然“新 1

农合”已经普及,但农民患了大病还是很难就近就医,“新农合”报销的金额和额度也很有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疾病夺走了家庭成员的劳动能力,尤其是家里的男人患病以后,整个家庭就陷入了生产生活举步维艰的境地。如何有效解决农村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还需要我们认真探索研究。

从老谭家出来我们来到农户李茂国家里,这是一个农村留守妇女家庭。老李在镇上干建筑活,经常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女儿出嫁到外地,儿子在十堰城区打工,平时只有老李爱人一个人在家。我们一进门就看到堆在墙角的六袋化肥,大家吃惊地问她怎么把这些化肥运到田里去,老李的爱人说:“一次扛半袋没问题!现在家里的几亩田全靠我一个人弄,春耕秋收的时候每天都忙不过来。”我们问她为什么不让老李在家帮着种田,她说种田不赚钱,还是到外面打工收入高一些。我们又问她经常一个人在家有什么感受,她说就是孤单了点,不过忙起来也习惯了。农村留守妇女,是一群丈夫不在身边的农村女人,她们既要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又要料理家务,有的还要照顾年迈的老人,教育未成年的孩子,在一天的辛苦之余还要面对孤独。从她们身上我们看到经过多年独当一面的生活磨砺的留守妇女们的可塑性和创造性,看到她们努力改善生存状况的主体意识和坚强毅力。我们应该更多地关心和关注她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为她们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条件,提高她们的幸福感。

中午我们就在李茂国家吃的饭,简单的几个菜清香可口,饱

含了老乡的热情和淳朴。吃过午饭,我们穿过金黄色的油菜田走下山坡,越过一条弯弯的小河,爬上开满桃花的对面山坡,来到安阳口村三组。

按照问卷调查的抽样结果,我们直接来到农户刘富军的家里,不料老乡不在家,在热心村民的指引下,我们终于找到了正在小溪边上洗衣服的刘富军的爱人,她热情招呼我们到家里坐下喝茶。谈到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她拿出“一折通”跟我们讲,现在党和政府很关心她们,各种补贴都及时足额发到帐户,他们的生活感觉很舒心。谈到目前最关注的问题,她说安全饮水和养老保障是一个大问题。安阳口村属丘陵地带,基本靠天吃饭,目前村民生活用水主要是井水,大部分水井旱季长期干涸,汛期浑浊污染。同时很多村民居住分散,人畜饮水十分困难。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是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一个难题,有的老人没有收入来源,有的老人没有子女照顾。

访谈结束后我们又在村里四处走走实地察看了村民的生活用水和用电情况。总的来说,电网年久失修尚未改造导致用电价格偏高和安全饮水问题是目前安阳口村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于群众存在的种种困难,我也思考了很久,我想:对于群众所反映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尽快帮助解决。对暂时不具备条件和能力解决的问题,也要耐心向群众解释清楚。通过走访入户我们发现,做好当前的群众工作,不是单纯的财力问题,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干部作风问题、是对农民的感情问题。

第二篇:来自安阳口村的民情日记

4月13日星期三 晴

“最爱郊居四月初,庭前橘发两三株。风吹南亩秧波绿,时有蛙声到小庐。”这个美丽的四月,我们干部的脚印在基层,在乡村,在田间地头,在农户家里。市卫生局“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工作队近期正在开展入户问卷调查和特殊群体访谈,我想下去跟大家一起走访几天,重点了解一下农户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特殊群体的生产生活现状。今天一大早,我来到郧县安阳镇安阳口村与驻村工作队员一起前往二组和三组走访农户。

根据前期掌握的情况,我们在村会计张从伟的陪同下来到二组困难户谭周明的家里。这是一个典型的因病致贫的家庭,老谭今年46岁,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但却患有重性精神疾病,几年来看病花费几万元,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家里生活十分艰难。据老谭的爱人讲,她家里本来生活还比较宽裕,但是自老谭生病以来,重活没人干了,又借债6万余元,现在种田都全靠她一个人。听说我们都是市卫生局的干部,她拿出医药费报销单据对我们说:“最近一次看病花了7000多块钱,新农合当时就给报销了3000多,真是谢谢你们!”我对她说:“我们过一段时间会专门抽出时间来慰问你们,希望你们坚强一些,好好养病,要相信困难总会过去。”因病致贫,一方面是因为农民家庭经济基础薄弱,无力负担较高的医疗费用,虽然“新农合”已经普及,但农民患了大病还是很难就近就医,“新农合”报销的金额和额度也有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疾病夺走了家庭成员的劳动能力,尤其是家里的男人患病以后,整个家庭就陷入了生产生活举步维艰的境地。如何有效解决农村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还需要我们认真探索研究。

从老谭家出来我们来到农户李茂国家里,这是一个农村留守妇女家庭。老李在镇上干建筑活,经常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女儿出嫁到外地,儿子在十堰城区打工,平时只有老李爱人一个人在家。我们一进门就看到堆在墙角的六袋化肥,大家吃惊地问她怎么把这些化肥运到田里去,老李的爱人说:“一次扛半袋没问题!现在家里的几亩田全靠我一个人弄,春耕秋收的时候每天都忙不过来。”我们问她为什么不让老李在家帮着种田,她说种田不赚钱,还是到外面打工收入高一些。我们又问她经常一个人在家有什么感受,她说就是孤单了点,不过忙起来也习惯了。农村留守妇女,是一群丈夫不在身边的农村女人,她们既要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又要料理家务,有的还要照顾年迈的老人,教育未成年的孩子,在一天的辛苦之余还要面对孤独。从她们身上我们看到经过多年独当一面的生活磨砺的留守妇女们的可塑性和创造性,看到她们努力改善生存状况的主体意识和坚强毅力。我们应该更多地关心和关注她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为她们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条件,提高她们的幸福感。

吃过午饭,我们穿过金黄色的油菜田走下山坡,越过一条弯弯的小河,爬上开满桃花的对面山坡,来到安阳口村三组。

按照问卷调查的抽样结果,我们直接来到农户刘富军的家里,不料老乡不在家,在热心村民的指引下,我们终于找到了正在小溪边上洗衣服的刘富军的爱人,她热情招呼我们到家里坐下喝茶。谈到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她拿出“一折通”跟我们讲,现在党和政府很关心她们,各种补贴都及时足额发到帐户,他们的生活感觉很舒心。谈到目前最关注的问题,她说安全饮水和养老保障是一个大问题。安阳口村属丘陵地带,基本靠天吃饭,目前村民生活用水主要是井水,大部分水井旱季长期干涸,汛期浑浊污染。同时很多村民居住分散,人畜饮水十分困难。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是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一个难题,有的老人没有收入来源,有的老人没有子女照顾。

访谈结束后我们又在村里四处走走实地察看了村民的生活用水和用电情况。总的来说,电网年久失修尚未改造导致用电价格偏高和安全饮水问题是目前安阳口村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步行返回工作队驻地的路上,我详细了解了工作队员的工作生活情况,鼓励大家要再接再厉,出色地完成任务。

关于群众存在的种种困难,我也思考了很久,我想:对于群众所反映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尽快帮助解决。对暂时不具备条件和能力解决的问题,也要耐心向群众解释清楚。通过走访入户我们发现,做好当前的群众工作,不是单纯的财力问题,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干部作风问题、是对农民的感情问题。(作者系市卫生局调研员 林志雄)

第三篇:来自市卫生局驻点村的民情日记

2011年4月20日星期三 晴

四月的安阳,春风拂面,桃红柳绿,春草如丝。今天,市卫生局领导班子成员来到我局“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驻点郧县安阳镇西堰村、小河村、陈营村、安阳口村。车行驶在平坦的通乡油路上,看到路两边青葱的麦田与碧绿的山野掩映下的漂亮民居,心情格外畅快怡然。

8:50,我们在安阳镇卫生院开展大型义诊活动。组织大型义诊是按照市委市政府“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为群众办实事”的要求,结合卫生系统特点专长所开展的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由市妇幼保健医院和市铁路医院组成的义诊专家队顶着烈日,在一张张条桌组成的诊台上紧张忙碌着,以切实行动增进与农民群众的感情。为使广大群众得到更好、更有效的医疗服务,两家医院安排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检验科、体检中心等多个专业科室参与,以满足群众不同的医疗服务需求,并选派医院最知名的医生参加诊治,以确保医疗质量。义诊后,举办了十堰妇幼保健医疗技术联盟成员单位揭牌仪式,安阳镇卫生院正式成为十堰妇幼保健医疗技术联盟成员。该院将得到市妇幼保健院在医疗、管理、技能、设备、人才等方面给予的全方位扶植,这样就会让基层百姓感受到医改所带来的好处,让这里的患者得到资深专家的亲自会诊、远程会诊,在家门口享受到优势的医疗资源和便捷的医疗服务。

9:30,我们来到西堰村五组实地查看被水冲毁的小桥。这座小桥是五组500余村民生产生活的必经之路,2010年被洪水冲毁后给村民带来极大不便。市卫生局工作队在了解情况后就建议重建这座小桥。我与大家初步商议决定,由郧县副县长刘建明同志负责协商有关单位开展技术设计,由市卫生局和县镇财政共同出资重建这座小桥。我再三嘱咐我们的驻村工作队员,一定要以对农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继续加大办好事办实事的工作力度,千方百计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9:50,我们步行几公里乡间小路来到西堰村七组郭学英的家里开展慰问活动。她的丈夫过世多年,大女儿已经出嫁,小女儿患有重性精神疾病,家里生活举步维艰。当我递上慰问金和“家庭包”的时候,郭学英禁不住留下了热泪,她握着我的手再三感谢我们,感谢党和政府的温暖。看了她家里的各个房间,我的内心被深深触动了,我们工作队一定要加大帮扶困难群众的工作力度,想方设法为

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为他们彻底脱贫创造条件。

10:20,我们来到安阳镇政府会议室召开工作座谈会。听了市卫生局驻村工作队长林志雄同志的工作汇报和县镇党委政府、西堰村主要干部的发言,我有几点感触和想法:一是我们市卫生局工作队第一阶段工作成效显著,全体工作队员能够牢记宗旨,扎实开展工作;二是要带着感情深入到农户家中,不断增进同农民群众的感情,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时刻把农民群众的柴米油盐、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三是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在与群众的深入接触中调查研究,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四是要充分发挥卫生系统的优势,在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的同时加强调研分析,全面掌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努力改进农村卫生工作,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五是要将对口帮扶与“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结合起来,强化工作目标,形成长效机制;六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好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意义和工作队的成绩与亮点,突出特色,形成氛围;七是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克难攻坚,出色完成“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各项任务。

(作者系市政协副主席、市卫生局局长 黄剑云)

第四篇:来自安阳镇槐树村民情日记

3月25日 星期五晴

早晨8:00,终于再次踏上前往安阳镇槐树村的路。一路春光明媚,一路思绪万千。熟悉的房屋、熟悉的公路、熟悉的风景、熟悉的气息。2009年根据市委、市政府新农村建设帮建工作安排,槐树村正式成为我局联系点,该村乡风民风淳朴,村民奋发向上、勤劳团结。这几年,局里采取“送温暖”、“三下乡”、修桥建路、结对帮扶等方式方法,帮助解决村民生产、生活、文化、娱乐等软硬件建设问题,得到了村民的肯定与赞扬。根据市“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领导小组活动安排,我局负责安阳镇四个村——槐树村、前湾村、余咀村和藨湖村,工作队已于3月7日进村。

9:30,经过一路急驶,到达槐树村。遇见在该村三组郭学伟家中走访队员,虽然戴起了太阳帽,仍遮不住“黑了”、“瘦了”的直观感受,但她却精神抖擞,正兴致勃勃地与几位村民拉家常。郭学伟的妻子搬来板凳、倒上茶水、拉我坐下,很热情地向我介绍:家里5口人,7亩多地,主种小麦、油菜、玉米等作物,农忙时在十堰打工的丈夫郭学伟会回来帮忙“突击”一阵儿,打工与种地交替,挣双份钱;3个小孩,两个女儿均在十堰上班,儿子在读小学。她说:“新农村建设,使我们开阔了视野,转变了思想,日子过得轻松、舒坦了……”,从她的语气里听得出满意,从她的笑容里看得出幸福。当问及有哪些诉求时,村民白胜梅接起话儿说,大家都很支持村里集镇化建设,但由于征地程序、补偿尚不明确,项目规划、建设仍不清晰等问题,心存疑虑。针对这一状况,我从便利生活、供给市场、集约资源等方面向大家介绍了集镇化、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与价值。同时,与村支书罗万保取得联系,要求村委会扮演好上传下达角色,将各项惠农政策及时、准确地传达给村民;村干部要带着感“情”听心声,客观、真实反馈诉求;党员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借集镇化建设之东风,齐心协力建设好新农村。

10:00,我们来到赵久荣家,2层2间的新楼房在周边土屋的衬托下显得分外突出,家里摆着崭新的冰箱、彩电等家用电器。现年43岁的她,铜色脸上不乏俊俏,布满皱纹的双手不缺麻利,她微笑着招呼我们坐下。门口银灰色牌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上面赫然刻着“科技示范户”、“项目:西瓜”、“资金:4000元”等字样。还未等我们开口,赵久荣就打开话匣子,“丈夫在福建隧道建筑工程上,大约4000元/月;儿子在三峡大学念书;6亩多土地,犁田耙地都靠自己一个人……”,脸上洋溢着自豪。她指着“科技示范户”牌子说,“我们赶上了好时代!种地不但不要钱,还奖钱(指科技示范项目补助),干活更有劲儿了……”,村民们不约而同地点头。我告诉大家,种地是一门艺术,要讲技术,更要讲科学;要因时、因地、因市场制宜,坚持标准化、无害化生产;采用良种,发展特色化、规模化基地,创建优质、示范品牌;要请在外打工的家人返村建设,通过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加工业等方式,实现农村“科技+企业+基地+农户和生产、加工、包装、品牌、营销一体化”的产业开发格局,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这样,既能就地就业,避免背井离乡,又能解决农产品销路、出路问题,更能彻底改变农村面貌。

转眼到了中午11:00,我们沿着崎岖的山路,徒步走了约半个小时来到前湾村王斗学家中。队员介绍,王斗学今年64岁,无子女,老两口相依为命,身体不好,生活困难,是村里的低保户,3间昏暗破旧的砖木矮房是他们的唯一住所。3月13日凌晨,因邻居废弃的房屋电线短路起火而被殃及,半间屋被烧成危房。火灾第二天,正巧被市政协副主席、科技局局长严炳洲了解到这一情况,他亲自带队前往,送去慰问金,并要求村委会及驻村队员迅速行动,组织人力物力,帮助重建家园。得知我要来前湾村,严主席再三叮嘱一定要到王斗学家中察看善后情况。让我们放心的是——房屋已修缮。新铺屋顶上还有木炭痕迹,门前草丛中扔着被烧的衣物。我们的到来使王斗学老两口激动、感动不已,他们用颤巍巍的双手紧紧握住我,声音哽塞地念叨“工作组好啊!“三万”活动好啊!……”。当我告诉他们“国家政策

好了,日子只会一天比一天好,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老人们已泪流满面。这让我们真切体会到“三万”活动的初衷与意义,是他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架起了城乡之间的桥梁,赢得了群众的支持、拥护与青睐。

春耕的时节,更是播种的时节;春暖花开的季节,更是情谊融融的季节。返回的路上,我要求队员一定要继续发扬吃苦耐劳精神,牢记宗旨、谨记使命,真正与老百姓打成一片,脚踏实地做好调查、研究,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科技部门,我们要充分利用科技资源与优势,邀请土壤、种植、养殖专家亲临指导,帮助村民建设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发展特色产业,探出一条致富之道;作为内安复建地区,我们要积极做好新型建筑材料、新能源如太阳能等推介工作,实现新农村建设的节能、环保与绿色化;作为南水北调生态经济示范区,我们要加大宣传与指导力度,引导村民养成科学化、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如集中养殖家禽——共建沼气池——共享沼气等,保证“一江清水送北京”。同时,在向上争取政策、项目、资金上牵好线、搭好桥,真正为帮建点的长远、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最后,与同志们分享了我今天的感受:吐真情、诉抱怨意味着信任,信任面前一定要铭恩前行;提意见、表诉求意味着责任,责任之下一定要全力以赴。(作者系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李馥秀)

第五篇:来自石鼓村民情日记

5月25日 星期三 晴

今天一大早,我带领局机关工作人员从十堰出发,驱车前往我局 “三万”活动驻点村——丹江口市石鼓镇石鼓村。

10点整,我们来到汉江以北、丹江口水库旁边的石鼓村。一下车,村党支部书记王金朝和 “三万”工作队员蒋军成一边给我们引路,一边介绍村里的情况。石鼓村现有474户1767人,耕地3500亩,土壤贫瘠。近几年来,该村利用地理条件和资源禀赋,发展以仁用杏、核桃为主的经济林1500亩;养殖猪、牛、兔、羊;兴办山野菜加工厂,吸引外来资金建立养鸡场,种植烟叶800亩,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在村里开了一个座谈会后,我们前往石鼓村三组烟叶基地。石鼓镇常务副镇长林廷锐介绍:“去冬今春,我们这里遇到了60年一遇的干旱灾情,农民生活用水困难,农业灌溉不便。今年小麦减产80%,油菜歉收75%。”石鼓镇农技站站长温太斌指着近处田间的烟苗说:“这些绿油油的烟苗是最近刚种植的,因为长期干旱已经晚了十多天了,多亏了市气象局、地震局„三万‟活动工作组在我们这设立炮台,实施人工增雨,田里才有了墒,我们才能把烟苗种下去!”看到村民们正将一盘盘烟苗搬运到田间,浇水栽种烟苗,我和他们打过招呼,就带领着局机关干部们挽起裤腿,在温站长的指导下帮助栽种烟苗。不一会儿,我们就把近处的耕地插上了烟苗,田间顿时绿意盎然。随后,我们来到两公里以外的标准化烟叶育苗基地,察看了烟叶育苗温室大棚,并和林廷锐等人一起探讨了如何发展规模化烟叶种植。

不知不觉已是下午1点50分了,我们来到了石鼓村三组特困户陈太增家。陈太增,今年58岁,家中4口人,父亲陈正明长期患病,惟一的儿子陈青峰今年25岁,从小就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病,至今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专人照料。他妻子身体也长期不好,3亩地全靠陈太增一个人耕种。家里居住的一间平房,还是村委会帮忙搭建的。为了解决他家的生活窘境,村委会为他儿子申请了一级残废证,发放了低保金,缓解了他们的生活压力。了解到他家的遭遇后,我深感揪心,立即掏出300元钱递给陈太增,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增强信心,自力更生。走在路上,我了解到,目前丹江口市低保救助范围有限,标准较低。石鼓村有几十户困难群众需要救助,但只有21户低保名额,许多贫困边缘户难以得到

救助。这些困难家庭大多是因残致贫或因病返贫,低保户平均每月每人只有50元至80元左右的补助,在物价高的情形下只能维持生活。而且,这些家庭普遍缺乏自身的“造血功能”,仅靠简单的“外部输血”,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脱贫的问题。如何才能使他们摆脱困境呢?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

一声汽笛把我从沉思中拉了回来。原来,王金朝来到我们面前,指着远处山坡上郁郁葱葱的树苗说:“那里是我们200亩核桃基地和300亩仁用杏基地!”站在一旁的林廷锐说:“这些年来,王金朝带领村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栽种苍树100亩、连翘300亩、烟叶800亩,种植核桃树200亩、白杨树800亩、仁用杏300亩。他还多方筹资,引进先进技术,建设150模式养猪小区,创办山野菜加工厂,还引资上千万创建金汇源养鸡场,夯实了集体经济的基础。”

“来的路上,我看到了4A级旅游景区太极峡就在你们村旁边。它刚刚开业,潜力很大,你们还可以好好利用这个资源,壮大集体经济。”我建议道。“是啊,我们正在规划中,准备修复老石鼓村留下的的大石鼓,再利用先民留下的老街、天然的蛤蟆石、特有的丹霞地貌,以及靠近太极峡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旅游业。当前就是还有6公里的道路没有硬化。”我听后十分高兴,和他们一起探讨如何打破交通瓶颈,怎样将石鼓村的旅游资源与太极峡连成一片,吸引游客,同时让村里的山野菜、核桃等特产销售出去。随后,我代表局党组向石鼓村捐资5000元,用于支持该村产业开发和经济建设,并鼓励村镇干部再接再厉,共创美好的未来。

(作者系市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清甫)

下载市卫生局调研员林志雄来自安阳口村的民情日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卫生局调研员林志雄来自安阳口村的民情日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来自王家村民情日记

    5月8日 星期日 阴天 十堰日报社“三万”活动工作组带着铺盖行李进驻茅箭区茅塔乡王家村,转眼两个多月了。来的时候,报社党委把我们召集到一起,提出了很高要求,一定要达到“机关......

    来自小河村民情日记

    3月21日星期二小雨白浪街办小河村是我区重点打造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这个村在集体经济发展、新村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搞得有声有色。下午2点,我前往小河村,想看看村里的搬......

    来自桥儿沟村民情日记

    3月23日 星期三 多云 “三万”活动动员会召开后,我就打算好好利用这次难得机会,下乡进村看看村庄变化,听听村民的意见呼声。今天,我终于抽出空儿来,决定先到城郊的村去走一走,看一......

    来自津城村民情日记

    3月18日 星期五 晴 郧西县上津镇是旅游名镇,津城村就在镇中心,我为能在古城开展“三万”工作而颇感欣喜。 不过两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就从十堰到了上津镇。这座镶嵌在大山深处的......

    来自韩溪河村民情日记

    3月24日星期四晴 开展“三万”活动,竹山县委办联系的宝丰镇韩溪河村,是潘口水电站移民搬迁安置大村。作为一名曾经的移民乡镇干部,我亲身感受了移民群众故土难离的不舍、顾全大......

    来自廖河村民情日记

    3月17日 星期四 晴 今天是我们驻房县五台山林场廖河村“三万”活动工作组走访乡亲的第三天。一大早,我们翻香炉崖,穿冷水沟,过干坝子水库,下锦鸡坪,进东西二沟,一天下来走访乡亲近......

    来自伍家沟村民情日记

    5月10日 星期二 晴 在“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我决定今天去我局“三万”活动联系点——丹江口市六里坪镇伍家沟村看看。 一大早我们一行5人就出发了......

    来自安坪村民情日记

    5月9日 星期一 阴转晴 竹山县楼台乡安坪村是我们 “三万”活动联系点,位于竹山县的最北端,是典型的地广人稀的高山区,下辖5个组350户1458人,有党员42人,五保户23户,低保户47户,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