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想的谱系》读后感
《思想的谱系》读后感
在感谢佩里•安德森写出这样一本全面考察当代思想领域的各种变化的好书的同时,更要感谢的是袁银传等翻译组的教授们,没有他们的辛苦工作,我们不可能接触这本书,不可能更好的理解这本书,本书中对我们个人的思想甚至是社会的影响都不可能传播开来。可以肯定,佩里·安德森的《思想的谱系:西方思潮左与右》是中国2010年最重要的学术译介之一。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中最活跃的人物,新左派的主将,佩里·安德森的所思所想值得重点关注。我认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将在他的著作里寻到知音;一个严肃的自由主义者须要回应他的挑战方称得上货真价实;认真的学者们都会安静地阅读这本书。佩里•安德森出生于1938年,英裔爱尔兰人,家境富裕,在英国读的是有名的伊顿公学,后来上牛津大学。他是英国当代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新左派理论家,同时也是国际左翼核心刊物《新左翼评论》(《新左翼评论》创刊于1959年,是上世纪50年代末兴起的社会主义人权运动的一面旗帜,到了六十年代初,英国的“第一次新左运动”衰落了,其标志就是《新左翼评论》陷入了巨大的代际分歧。两代左派斗争与妥协的结果就是,让更年轻的第三代做杂志的编辑。于是1962年,24岁的佩里•安德森坐上了《新左翼评论》主编的位子,一干就是二三十年。)的主编和灵魂人物。迄今为止佩里•安德森已经发表了大量的著作,例如《后现代性的起源》、《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等,对英国马克思主义者重新评价自己的政治战略和理论遗产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文化批评家泰勒•伊格尔顿称他为“不列颠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当阅读大师的这本著作时一直怀着崇拜和敬仰的心情,但是本人对政治、历史、哲学等领域的学识仅限于从小接受的课堂的教育,这方面学识十分有限,对于书中的阐述难免感到生疏难懂,也深刻感受到袁银传等翻译组的教授们专业知识功底的深厚以及翻译过程的艰辛和不易。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脑中冒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谱系?什么又是思想的谱系?在前言中,作者开宗明义,称“本书是一部有关当代思潮史的著作。可以把它看做一份对于特殊知识景观的全景指南。本书所关注的这些思想家和作家们,分属于政治领域中的左、中、右三派,虽然一直以来这些派别之间的定位和边界比较模糊,但他们显然仍坚守着各自的阵地。这正是标题所提及的谱系。” 纵览全书,安德森结合著作文本,较全面地考察了西方20世纪主要的右翼、中间派和左翼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对各种思想之间复杂的关系,同异,发生和转换的原因进行描摹和分析,几乎是全景式、又颇具细节感地呈现出西方当代思想领域的各种鲜明冲突和微妙变化。谱系学这一概念源于尼采的《道德的谱系》,但在法国哲学家福柯的哲学研究中,它成了福柯分析和解构西方早期的现代性和整个西方形而上学的基本前提,是福柯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福柯创造性的谱系学研究方法也随着福柯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而在社会科学研究为更多学者所采用。在《思想的谱系》一书中,谱系学研究的方式几乎无处不在。从更便于理解的层次上来,多角度、多层面的比较方法的运用使得这本书的谱系学研究方法特色得到强化和彰显。
佩里•安德森的这本书《思想的谱系(Spectrum: From Right to Left in the World of Ideas)》原出版于2005年,在这本书里全面考察了当代思想领域的各种变化,从极右派、自由主义中间派到马克思主义左派,从保守思想、自由思想到激进思想,其独特的视角至今罕见。本书一共收录了他从1992年到2005年的15篇论文,这不是一本探讨西方左右思潮的专著,而是按其评论对象在政治谱系中的相对位置(右、中、左)来编辑的文集。内容涵盖了当代政治思想从右到中间派和左翼的整个谱系。在对这些思想的批判分析中,佩里•安德森重建了它们的内在逻辑,推演了它们的知识和社会背景,揭示了它们的矛盾和疏忽。20
世纪的主要思想家和他们的贡献——进入佩里•安德森的视野,包括著名右翼思想家施米特、施特劳斯和哈耶克,自由派哲学家罗尔斯、哈贝马斯和博比奥,以及左翼文化中的重要人物,如历史学家汤普森、布伦纳和霍布斯鲍姆,古典学者廷帕纳罗、社会学家瑟伯恩和小说家马尔克斯等。他在“前沿”中说:“本书所关注的这些思想家和作家,分属于政治领域中得左、中、右三派,虽然一直以来这些派别之间的定位和边界比较模糊,但他们显然仍坚守着各自的阵地。”本书以英美两大主要知识分子刊物《伦敦书评》和《纽约书评》的比较及作者本人的家族史片段作为结尾,为我们了解两大期刊和作者打开了又一扇窗户。照其编排顺序:先是评论右派的三篇;再就是针对中派的四篇;然后是涉及左派的六篇;另有两篇叫做“文债”,分别是关于《伦敦书评》以及佩里•安德森父亲的中国经历。《泰晤士文学增刊》 对这本书的评价是:“十分让人高兴„„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政治、历史和哲学论集。”《共和》认为它“令人眼花缭乱乱,欲罢不能„„佩里•安德森仍然不失为激动人心的典范。”《大西洋月刊》说她是“当下只是最渊博、思想最深刻的评论家的力作。”也有人评价他在这本书中“文字流畅犀利、才气焕发,时而尖酸刻薄、得理不饶人”。
正本书中作者观点最鲜明、政治火力最强的几篇,特别是针对阿什、罗尔斯、哈贝马斯、博比奥、霍布斯鲍姆的攻击,都是与佩里•安德森反美国霸权的问题意识密切相关联。今天回头来看,2003年的伊战是否真巩固了美帝霸权,实不无疑问。金砖四国的经济表现,特别是中国的经济崛起,也尚不在《谱系》的视野范围内。就此而言,这本文集多少反映出一些时代的局限。
在《谱系》论右派的三篇当中,篇幅最短的是《顽固的右翼:奥克肖特、施特劳斯、施米特与哈耶克》;最长的是《中欧之梦:蒂莫西·加顿·阿什》;居中的是《宪政舞台:费迪南特·芒特》。芒特是英国政坛和文坛的保守派老将;阿什是英国的东欧通。对英国读者来说,佩里•安德森对这两位名人的嘲讽想必大有看头。对“右派”阿什,佩里•安德森可谓极尽嘲讽之能事。他嘲笑阿什是冷战斗士,是肤浅的政策知识分子,满脑子想把“中欧”给西方化、美国化。阿什是东欧通,80年代结交了不少东欧异议分子;而后者要的正是代议民主与市场资本主义,并且亲西方、亲美。可以说,佩里•安德森对阿什的百般嘲讽,也正是在嘲讽东欧(或“中欧”)投向美国怀抱。但问题在于:为什么阿什式的自由民主在东欧有市场,而革命左派的理念却乏人问津?这真是因为美国资本主义霸权的威力太大?还是说,革命左派对苏联和东欧的分析,太过偏离了苏东的现实?
《谱系》最猛烈的攻击火力,系针对三位所谓的中派论者,即罗尔斯、哈贝马斯、博比奥。佩里•安德森谴责他们是美帝同路人,并暗示此种属性早在他们年轻时即已被决定:“一个在美国收复太平洋地区的战争中服过役,一个在纳粹德国度过童年,一个从事过反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地下抵抗运动。如果这三种独特的经历在亲历者的著作中无迹可循的话,那会令人吃惊的。”此外,佩里•安德森还暗示他们所主张的左翼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自由社会主义,都跟“爱美国”关系密切。佩里•安德森对所谓“中派”的反感,其来有自。他的批判很难不让人想起列宁对“叛徒考茨基”的谴责,以及列宁主义者对社会民主(“社会法西斯主义”)的诋毁。苏联瓦解后,佩里•安德森仿佛陷入了严重的“历史终结”焦虑,于是到处发现别人都“爱美国”到了骨子里去。
在《谱系》的左派部分,佩里•安德森的评论对象包括了著名作家马尔克斯,以及汤普森、廷帕纳罗、瑟伯恩、布伦纳、霍布斯鲍姆。其中写汤普森的纪念文字,并未充分呈现出佩里•安德森和汤普森的长期争议。语言学家廷帕纳罗是佩里•安德森的老友,一位所谓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社会学家瑟伯恩也是佩里•安德森的老友;但他早已转向社会民主主义,照说也应该被打成“反革命的中派”才对。布伦纳对英国内战和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分析,以及佩里•安德森的深度评论和提问,皆具高度启发性,不容错过。但我认为最值得我们细细品读的或许是《被征服的左翼: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因为这篇文字集中折射出佩里•
安德森自己的思想状况。佩里•安德森批评霍布斯鲍姆是“被征服的左翼”;照此说法,霍布斯鲍姆其实也应该被驱逐出“左派”才对。在80年代,霍布斯鲍姆大力鼓吹英国工党向中间靠拢;到了90年代,他也还是不看好德国社民党内的左翼。佩里•安德森说,这是因为在霍布斯鲍姆的思想中,有两条路线一直在打架。一个是对十月革命以及苏联的忠诚;另一个是苏联施加于西方共产党的“人民阵线”。佩里•安德森表示:支持苏联是对的,但支持苏联就不能接受“人民阵线”这种错误路线,因其误以为资本主义民主(西方)与社会主义(苏联)可以和平共存。而霍布斯鲍姆之所以主张工党右转,正是出于对“人民阵线”的幻想。霍布斯鲍姆瞧不起代议民主,并从“治理性危机”的角度提出批评。但佩里•安德森说:这是保守派的批评,而不是激进左派的批评。激进左派对代议民主的批评,是说代议民主还不够民主,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平等与民主,而不是要缩限民主以方便治理。他表示:扩张中的美国资本主义霸权,正是民主空洞化的头号罪犯。唯有直面资本主义胜利的现实,坚定地对抗美国霸权,才是“不被征服”的左派该走的道路。
总的说来,无论佩里•安德森在本书中体现出个个人立场是正确或者悖谬,《思想的谱系》所展现出来的深度与广度都是极具诱惑力的。我觉得,在左翼思潮逐渐退却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找个安静的环境,在自己内心也安静的时候细细的品读这本著作。
第二篇:思想的谱系读后感
佩里·安德森(Perry Anderson)是英国当代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新左派理论家,他曾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和社会学教授,国际左翼核心刊物《新左翼评论》的主编和灵魂人物,其发表大量了著述,如《后现代性的起源》、《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等,对英国马克思主义者重新评价自己的政治战略和理论遗产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文化批评家泰勒·伊格尔顿称他为“不列颠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其著作Spectrum——From Right to Left in the World of Ideas,由袁银传、曹荣湘译为中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10出版,名为《思想的谱系——西方思潮左与右》。正如《大西洋月刊》所评:“当下知识最渊博、思想最深刻的评论家的力作”,《思想的谱系》一书一面世,就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
那《思想的谱系》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为什么名之为“谱系”?在前言中,作者开宗明义,称“本书是一部有关当代思潮史的著作。可以把它看作一份对于特殊知识景观的全景指南。本书所关注的这些思想家和作家们,分属于政治领域中的左、中、右三派,虽然一直以来这些派别之间的定位和边界比较模糊,但他们显然仍坚守着各自的阵地。这正是标题所提及的谱系。”纵览全书,佩里·安德森结合著作文本,较全面地考察了西方20世纪主要的右翼、中间派和左翼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对各种思想之间复杂的关系,同异,发生和转换的原因进行描摹和分析,几乎是全景式、又颇具细节感地呈现出西方当代思想领域的各种鲜明冲突和微妙变化。谱系学研究的特色十分鲜明。
坦白地说,《思想的谱系》是一本比较难读的书,说它难读,并不是说它有多么晦涩难懂,事实上恰恰相反,该书的语言十分流畅、思路清晰、布局合理。在每一篇文章的开头,作者佩里·安德森就可以用三言两语引人入胜,然后又会不着痕迹地进行过渡,到结尾处又会高度总结,整篇文章深入浅出,所以每一篇看下来都会觉得很有趣、很有吸引力。但是它又确实很难读。这是因为该书包容了太多的内容,光看看这书里评论的这些人的名字就可以知道这本书的容量有多大:奥克肖特、施米特、哈耶克、约翰·罗尔斯、哈贝马斯、诺贝尔托·博比奥、爱德华·汤谱森、霍布斯鲍姆,甚至还有加西亚·马尔克斯和略萨。这些人里的很多人都被当今的大学者、大作家视为精神导师或学术领袖。而即使是对这些人
不甚了解的人来说,他们的名字依然如雷贯耳。而这些人的名字同时出现在一本书里,而且这本书还对这些名字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和深入的分析,换句话说,你可以在一本书里了解这么多的大师的生命历程、生活轨迹、思想观点、学术成就及所属阵营,那么这本书有多难啃自然是可想而知了。
全书是在一个最根本的比较基础上展开的,即所有纳入考察视野的思想家及其著作,都“分属政治领域中的左、中、右三派”,“政治”是安德森的谱系分析的基础,安德森所以在该书《前言》中说:“作为全书红线的政治谱系,同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书的话题范围。”在此基础上,全书的四个构成部分,“政治学”、“哲学”、“历史学”、“文债”,实质上都是基于“政治”的话题而展开。第一部分考察的是右翼思想家及其文献,第二部分考察的是温和左翼的政治哲学家及其著作,第三部分考察的是左翼思想家及其著作,这三部分大体上分属左、中、右三个阵营,第四部分对《伦敦书评》的描述以及关于安德森父亲在中国的一段历史的记录,并没有离开政治的背景。因此,所谓“思想谱系”,在这本书里,即是“政治思想谱系”。在此基础上,安德森比较分属不同阵营的思想家们与政治有关的思想,如右翼思想家奥克肖特、施米特、施特劳斯和哈耶克,自由派阵营中的罗尔斯、哈贝马斯和博比奥,以及左翼阵营中的人物如历史学家汤普森、布伦纳和霍布斯鲍姆,古典学者廷帕纳罗、社会学家瑟伯恩和小说家马尔克斯等。
本书中佩里.安德森将马尔克斯与略萨放在一起,从两人的自传《为小说而生》和《水中鱼》入手,对两人做了全面的对比评价。两位作家早年的经历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的回忆录也同样以悲剧收尾,因为在他们了解到国内某些鲜为人知的内幕后很快都离开了他们的母国,再也没有回国定居。马尔克斯对祖国有一种“永恒不变的爱”,而在略萨那里,他与自己出生的国家的关系总是“紧张而模糊不清”。在写作上,略萨的大部分著作是以秘鲁的现实生活为背景,而马尔克斯,没有一部重要的小说是反映他在其中成长为一名作家的时代,他要进入“魔幻”才能将实力尽情地展现出来。在政治色彩上,马尔克斯是卡斯特罗的朋友,而略萨则是撒切尔夫人的粉丝,他们代表的普通左翼和自由的右翼。
政治及思想界左翼与右翼的对立由来已久。我们通常将激进的、革命的定义为左派,而将保守的、温和的定义为右派。然而随着形势发展的不同,左翼与右
翼所蕴含的具体内容经常地变换,有时甚至相互对换。而且时至今日,从和谐的观点出发,左与右的对立日益被淡化、忽略甚至遭到拒斥。这即是诺贝尔托.博比奥的《左翼与右翼》的出发点。他认为,左右的区分仍然是有意义的,自由不是左翼与右翼的分水岭,左与右之间的差别在于对待平等的不同态度。——“一边是那些认为人的平等多于不平等的人,另一边则是那些认为人的不平等多于平等的人。”这是左翼与右翼之间永恒的、根本的对立。左翼相信大多数的不平等是社会性的并且可以消除,右翼则认为大多数的不平等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对左翼而言,平等是一种理想;对右翼则不是。佩里.安德森从来也不讳言自己的左翼立场。英国新左派的主要阵地就是由佩里主持的《新左翼评论》,正是佩里成为新左派的核心人物后,他开始撰写一系列论战文章,想重拾新左派的信心,收回新左派的阵地,重新使新左派发挥现实的作用。了解这些背景才能明白佩里在《思想的谱系》一中并非简单地对左右中三派人物作出“批判性的赞赏”这一姿态,而是通过这种书评和人物评论的方式找寻一种新的经验。
佩里在书的第十三章“被征服的左翼:艾瑞克•霍布斯鲍姆”中引述了一位历史学家的“惊世名言”显得意味深长:“胜利的一方的历史学家总喜欢根据长期的事后的目的论来解释短期的胜利。失败的一方则不是。他们最主要的体验是:凡事总有意料不到和超出计划的时候。他们更希望弄清楚为什么意外会发生„„从短时间来看,历史也许是由胜利者来书写。但从长时间看,人们从历史解释中得到的收获都来自失败者。”被征服并非意味着被打败,我们总能从失败者中汲取经验,从而可以翻土重来。这种想法对这位新左派思想家来说,与其说是鼓励,倒不如说是自我安慰。正如无论从距离我们较为遥远的国际形势,还是从我们身边发生的左右之争来看,左派的发展都不容乐观。用哈贝马斯评价中国新左派的那个八卦段子来看,如果中国新左派有这种为极权和专制服务的倾向,自然会不得人心。根据佩里的说法,在那些发展资本主义体制比较完备国家,比如美国,左翼和右翼的区分在公开话语和大众话语中实际上已经没有了市场,最多在学术文献中保留着有限的作用,这是因为“这个国家两个政党之间的差异极小,不时互换的准确反映”。换句话说,只有左翼和右翼不但要互相斗争,同样是互相依附才能生存,但是现在的情势来看,左右之间已经悬殊立显,他们之间的差异日益缩小,最终会在一种苦苦寻求得来的的共识中烟消云散。
本书收编的文章有11 篇来自《伦敦书评》和《新左翼评论》,所以,这部作品大致可以视作一部评论集。与另一部著作《交锋地带》中带有赞赏性的批判态度相比,本书中的佩里笔锋愈加犀利,文笔之辛辣、批判之彻底,足以让对手胆寒、令读者大快朵颐。佩里已在书中预设了“任何复杂的观念都已在制造这些念的特定作者的详尽的作品中得到了最好的研究”,易言之,作品中的观点能够完整地反映作者的思想,所以对作品的评价和批判就是对作者本人的思想的评价和批评。然而,佩里基本不对对手作品的内容进行概述(霍布斯鲍姆的《趣味横生的时代》除外),理论体系的欠缺和不足(如罗尔斯、哈贝马斯等)也不是关注的重点,他直接从对方的结论或者论证逻辑入手,展开鞭辟入里的分析和批驳。奥克肖特、施特劳斯、施米特、哈耶克,费迪南德·芒特、加顿·阿什,这些在西方学界响当当的右翼人物均被他批判得体无完肤;至于罗尔斯、哈贝马斯、博比奥三位政治哲学的领军人物,佩里对他们不敢触碰现实,仅仅知道用构造的理论去规范事实、谋求所谓的“共识”和“价值”的迁就型举措痛加鞑伐;即使是同道如爱德华·汤普森、霍布斯鲍姆等,他也对他们在资本主义胜利面前或“被征服”或“在想象力中培养幻觉”的表现予以讥讽和抨击,毫不留情。尽管作者在书中低调地说,“论述别人的文章经常会暗中提出论述者本人的观点”,但总体来看,这本集子由书评变成了论战檄文,继而成为佩里直抒胸臆、表达自我观点的场所。因而,与其说《思想的谱系》大致勾勒了西方从右到左的思想景观,还不如说是佩里个人思想自画像的直接展示。顺带说一句,我对于作者在其父亲的回忆录中表现出的非批判立场感到诧异。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中,佩里将把持中国海关50 年之久的英国人赫德以及梅乐和、詹姆士·安德森等人描写成为了旧中国的税收而奔走劳顿、殚尽竭力的国际主义者,作为对这段历史略知一二的中国人,我委实难以接受。在这个资本逻辑主宰一切、生活被商品全面殖民的时代,总有些人不愿被主流社会所收编,为追求自己的理想而置身于假面舞会之外,坚持自由思想与独立人格,不知变通而直面残酷的世事人生,纵这种坚持毫无胜算可言,也至死不悔。可正是这种坚守为世界拒绝沉沦带来一丝希望。佩里·安德森就是这样的守望者,而且一守就是半个多世纪,怎能不让人景仰和钦佩。
安德森卓越的比较分析能力,使这一部关于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政治思想谱系的描述与分析极为精彩,引人入胜。译著既忠实于原著,又尽量照顾了中文
读者的阅读习惯。总之,这是一部足以让任何一个读者增广视野,开卷有益的好书。而要完全读懂它,甚至能够对本书的各种观点进行批判,又尤其需要具备较广阔的知识背景和深厚的专业涵养。书中被写到的思想者有他们的立场,作者也有自己的立场,读者当然也有读者的立场。这就是思想,思想属于世界,却又只属于每一个个人。对于我个人来说,《思想的谱系》是一本宏大的、智慧的好书,以后我可能还会再读它。
第三篇:张艺谋创作谱系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刘宏球,在一次《张艺谋在中国电影中的地位》的采访中回答道:
张艺谋的整个创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悲剧性的红色传奇,这其中以《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这三部电影为代表。这个阶段张艺谋在关注影像的同时,也注重了叙事,符合影像美学这一电影最根本的东西。这些电影都在展示中国传统的东西,具有强烈的动感。在这些电影里,我们能看到的是时代统统被虚幻了,旨在谴责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以及表现出对这种女性命运的思考。
第二阶段则注重了纪实性,这阶段以《活着》、《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三部电影为代表。比如《活着》对生活的流程抱有一种纪实的精神,是张艺谋表现得最为深刻的一部电影;《秋菊打官司》一半的场景是用偷拍的方式完成的,更能呈现实际的生活状态;《一个都不能少》用的全部都是非职业的演员,张艺谋撇开了之前启用大明星、大投资的制作方式。张艺谋展现出的纪实是一种极端的纪实,具有明确的时代概念,而故事背后也承载着深刻的寓意。
第三阶段以《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十面埋伏》等影片为代表。我认为他这时期的创作,形式大于内容,失去了他原先作品应有的张力,没有了深刻的内涵。这时候的张艺谋开始关注票房,他拍的是一种景观电影。比如《满城尽带黄金甲》中有一个画面遍地都是菊花,但这只是一场视觉盛宴,让观众有那么一瞬间的震撼,在叙事方面,却显出了单薄。
第四篇:社会结构谱系调查报告
2011年中国社会结构谱系调查报告
第一产业:
国有: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
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
中国林业集团公司
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
中国盐业总公司
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
中国林业集团公司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私营:
大连华农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产业:
国有: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中钢集团公司
第五篇: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程,生动展现出共产党人舍身取义、忠肝义胆的英雄壮举,诠释出革命先辈顽强奋斗、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和精神境界,书写出人民英雄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构筑和赓续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无数革命先烈、仁人志士、英雄模范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红色资源和红色血脉。它具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革命本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底色,秉持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体现出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精神气概和磅礴伟力,是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和鲜亮特色。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有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其来源与生成、构筑与赓续、精髓与实质,是读懂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的必然要求。党员、干部要从学习党的百年历史中,全面把握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传荣和优良作风,深刻理解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等一系列弥足珍贵的伟大精神,牢记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蓄满精神力量,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气、底气和锐气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辉煌。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五四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
——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红船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始终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潮头
南湖红船点燃的星星之火,形成了中国革命的燎原之势,使四海翻腾,五岳震荡。我们党从这里走向井冈山,走向延安,走向西柏坡,由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矢志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
当初,党的“一大”会议在白色恐怖中召开,由上海转至嘉兴,在南湖红船上完成缔造中国共产党的使命,靠的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之后,我们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历经曲折而不畏艰险,屡受考验而不变初衷,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靠的还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为根本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一个政党的显著标志。依水行舟,忠诚为民,成为贯穿中国革命和建设全过程的一条红线,也是“红船精神”的本质所在。
井冈山精神
“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
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培育和形成的革命精神。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和升华,是值得全国人民珍视的精神瑰宝,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苏区精神
“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
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这一精神既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又显示了苏区时期的特色和个性,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也是我们今天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来源。
——2011年11月4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长征精神
“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Ø
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Ø
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Ø
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Ø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Ø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红2、红6军团(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25军相继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进行战略大转移。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冲破国民党上百万兵力的围追堵截,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激战腊子口,翻越终年积雪的崇山峻岭,穿过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克服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等错误,纵横十余省,行程二万五千里,胜利到达陕甘宁地区,实现了红军主力的大会师。这场惊心动魄的远征,历时之长,行程之远,敌我力量之悬殊,自然环境之恶劣,在人类战争史上是罕见的红军长征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弘扬伟大革命精神的胜利。
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长征永远在路上。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遵义会议精神
“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民主团结”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历尽千辛万苦、艰难险阻,转战进入贵州。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奠定了红军长征和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领导中国革命的先河,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征程,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没有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干预下,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身在路线、方针、政策上面临的突出问题。大家掏心见胆、揭短亮丑,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创造性地在军事路线等方面进行调整,实行符合实际的战略策略,翻开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新篇章。
抗联精神
“坚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伟大的牺牲精神”
抗联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联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格,是人类献身正义事业百折不挠的传奇和典范,是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精神的彪炳彰显,是伟大抗战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抗联精神主要表现为坚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伟大的牺牲精神。
抗联精神昭示我们,中国人民拥有誓死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气概、决心和能力。
抗联精神是中国人民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斗争中凝结而成的精神财富,它向世人庄严宣告:中华民族是追求正义、永不屈服、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拥有誓死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气概、决心和能力。
弘扬伟大的抗联精神,要求我们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决不允许否认和歪曲侵略历史,决不允许军国主义卷土重来,决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弘扬伟大的抗联精神,也要求我们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不懈努力。
抗联精神昭示我们,坚定信仰和崇高追求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
坚定信仰和崇高追求是壮丽人生的基石,也是民族振兴的魂魄。首先,有理想信念才有灵魂。对国家和民族来说,理想信念是不断发展、实现振兴的精神动力。其次,有崇高目标才能凝聚人心。目标是旗帜,也是方向。再次,有过硬作风才能率先垂范。东北抗联之所以能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长期坚持斗争,关键在于拥有过硬的作风。
抗联精神昭示我们,必须把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在国家和民族危亡之际,抗联将士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联系起来,无限深情地热爱祖国,奋不顾身地捍卫祖国,他们的英雄业绩和赤子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把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首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其次要弘扬奉献精神。无数抗联将士血洒沙场直至献出宝贵生命,这种彻底的奉献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价值引领。
延安精神
l
灵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l
思想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l
本质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l
显著特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彻底的革命精神、是升华了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时代精神、是展示中国共产党人形象的群体精神。作为一种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是贯穿于党的理论与思想中的精神气质,是内化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中的灵魂。
延安精神内涵丰富,它的原生形态主要是延安时期形成的抗大精神、延安整风精神、南泥湾精神、张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和劳模精神等。延安精神是各个原生形态精神的总汇,各个原生形态精神是延安精神的生动体现,是原汁原味的延安精神。
抗大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
白求恩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
延安整风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批评与自我批评。
南泥湾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
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不怕困难、克服困难,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和群众打成一片。
张思德精神: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和为人民利益不怕牺牲。
延安劳模精神:以身作则、大公无私、勇于创新、埋头苦干。
党的七大精神:团结、民主、批评与自我批评。
抗战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抗战胜利意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抗战胜利原因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进程中,苏联、美国、英国等反法西斯盟国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宝贵的人力物力支持。
西柏坡精神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精神。
西柏坡时期,党所面临的革命形势是即将最后夺取全国政权以建立新中国,党的工作重心将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党的主要任务是由革命战争向和平建设转变;党所面临的全新课题是由革命党和局部执政向掌握全国政权的执政党转变。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我们党形成了西柏坡精神。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他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因此“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指出,党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学会在城市中向帝国主义者、国民党、资产阶级作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文化斗争,并向帝国主义者作外交斗争。他号召全党要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化,学会一切不懂的东西,并激励全党克服困难,为建设自己的美好国家而付出艰辛与努力。也就是要用事实回击国内外敌对势力所谓的共产党只会打仗、不会搞建设的预言。这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是我们党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法宝。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精神。
1948年9月,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进一步讨论了发扬党内民主的问题。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认真地团结全体工人阶级、全体农民阶级和广大的革命知识分子,同时“团结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中国共产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的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精神。这是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重要原因。
红岩精神
解放战争时期,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种种酷刑折磨,不折不挠、宁死不屈,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凝结成“红岩精神”。
——2019年4月17日在重庆考察时的讲话
“两弹一星”精神
50年前,“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我在陕北梁家河听到这一消息十分激动。当年,你们发愤图强、埋头苦干,创造了令全国各族人民自豪的非凡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老一代航天人的功勋已经牢牢铭刻在新中国史册上。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
——2020年4月23日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的回信
抗美援朝精神
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习近平2020年10月19日在参观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时的讲话
焦裕禄精神
“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
亲民爱民: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艰苦创业,“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
科学求实: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
迎难而上:不怕困难、不惧风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大无畏精神;
无私奉献: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雷锋精神
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
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
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特区精神
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激励干部群众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
——2020年10月14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抗震救灾精神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广大军民支持帮助下,唐山人民以顽强拼搏的精神投入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在中华民族奋斗史上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在同地震灾害斗争的过程中,唐山人民铸就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2016年7月28日在河北省唐山市考察时的讲话
伟大抗疫精神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
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习近平2020年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脱贫攻坚精神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习近平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伟大建党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总结、概括、提炼了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这就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伟大建党精神,思想精辟、内涵丰富,意义重大、意境深远,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特质,是我们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一把金钥匙。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我们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伟大建党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是什么?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伟大建党精神,一直激励全党为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而奋斗。这两大历史任务,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提出来的。为了实现民族复兴,挽救中国于危难之中,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毅然肩负起近代以来中国其他阶级及其政治力量不能肩负的这两大历史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继续奋斗。经过新中国成立后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持续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伟大建党精神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流和本质。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流和本质是什么?就是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不懈奋斗史,就是10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不怕牺牲史,就是100年来我们党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怕牺牲的历史;理论探索史,就是100年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理论探索的历史;为民造福史,就是100年来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为民造福的历史;自身建设史,就是100年来我们党为了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勇于推进自我革命,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伟大建党精神,在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得以铸造和不断弘扬。不懈奋斗史,始终激励全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不怕牺牲史,始终激励全党坚持理想信念;理论探索史,始终激励全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为民造福史,始终激励全党坚持光荣革命传统;自身建设史,始终激励全党坚持推进自我革命。
伟大建党精神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性贡献。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作出的伟大历史性贡献,主要体现在对国家、对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对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进步事业等方面。我们党对国家的伟大历史性贡献,就是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国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悲惨命运,使国家日益走向繁荣富强;我们党对中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贡献,就是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境地,使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我们党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性贡献,就是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任人宰割、任人欺凌的历史,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党对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进步事业的伟大历史性贡献,就是深刻改变了世界的发展趋势和格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为建设美好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性贡献,是伟大建党精神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
结
语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像基因一样,深深融入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血脉之中,成为当代中国人精神结构中最为鲜明的精神气质和特色。它是构筑当代中国人理想人格的内在组成部分,它引导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的构建,决定着当代中国人的灵魂归属。我们要不断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构筑起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精神品质和完整人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鼓足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