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暑期(遂宁市)通知
安居片名额分配(艾局长要求:原则上分管德育的领导要参加):
安居小学2人;安居一中2人;明德学校1人;安居二小1人;安平小学1人; 同盟小学1人;聚贤小学1人;聚贤初中1人;会龙初中1人;保山初中1人。遂宁市安居区教育局关于参加“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者与班主任专业成长经验交流研讨会”的通知
各相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班主任及德育工作者日常管理能力、心理咨询辅导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增强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感,推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国教师杂志社培训部定于2014年暑期在遂宁市举办“全国中小学(含职校)德育工作者与班主任专业成长经验交流研讨会”,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时间地点:
时间: 2014年7月5日—6日地点: 遂宁市东辰荣兴国际学校(地址:遂宁市工业园区明星大道48号即原二中新校区)
二、培训对象:
分管德育副校长、主任、班主任
四、费用:
培训费480元/人(含资料费),食宿费自理,费用回单位报销
五、名额分配:
安居片12人、东禅片10人、白马片10人、横山片10人、三家片10人、西眉片9人、拦江片9人
六、注意事项:
1、请片区教育专干将本片区参培人员基本情况统计表(见附件1)填写完整后,于2014年7月3日前12点发至人事师培股邮箱(342836509@qq.com)
2、请各片区安排一名人员负责本片区培训人员的联系、报到等相关事宜。
3、因会务组报到时间为7月4日,为避免老师们往返劳顿,请各片区培训负责人于7月5日上午8:00—8:20收齐本片区培训人员费用,在局人事股古艳春老师处统一领取入场证和发票。
4、请各参培教师准时参培并注意培训纪律,局人事股将对本次培训工作不定时进行抽查。
5、请参加培训的人员注意安全。
安居区教育局2014年7月2日
附件1:
参培人员基本情况统计表
第二篇:遂宁市环境保护局
遂宁市环境保护局
关于2011年上半年环境监测工作绩效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自查报告
省环境保护厅:
上半年,我市环境监测工作在省厅的指导和帮助下,紧紧围绕全局中心工作,以推进实施 “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深入贯彻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减排监测体系建设、健全环境监测网络,严格对照2011年环境监测工作要点,精心组织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服务性监测和各项专项监测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的各项监测工作目标,为遂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
我局高度重视“三年行动计划”,成立了以分管副局长为组长、环评科科长和监测站站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行动计划的组织实施,明确了建管科为主管科室,监测站分管领导、质控室主任在内的4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日常事务工作。为了确保行动计划达到预期效果,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遂宁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实施细则》和各工作计划,明确了行动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为《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
2、强化工作措施,提升监测能力
一是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加强了制度建设,强化了日常管理,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实验室管理制度、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实施细则、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及与质量管理相关的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强化了对质量手册运行情况的内审监督机制,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和做法,营造出按章办事、有规可循、制度管人的工作氛围。
二是加大经费投入、夯实硬件基础。对照标准找差距,认真做好专题汇报,积极争取省、市财政的支持,利用省厅安排的专项资金,购臵了一批骨干监测设备。一是投资217万元购臵了3套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完成了市城区两个大气自动站的升级与改造;二是利用灾后重建资金,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大安水质自动站和渠河饮用水源水质预警站的建设工作。三是利用灾后重建资金490余万元,新配备了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自动顶空进样器、吹扫捕集浓缩系统、全自动热解析分析仪、三级四级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等大型骨干设备,为即将开展的有机物监测分析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在专项经费的使用过程中,加强了项目资金的监管,严格项目资金的审批程序,分账核算,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做到了手续完备、账目清楚、核算准确、监督有力,确保了项目资金安全、合理的使用。
三是大力引进专业人才,壮大环境监测队伍。我局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契机,不断加强能力建设,2010年,市编委在人员编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市站增加财政全额拨款的专项编制22个,用于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现已引进环保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9人。近三年,全市新增监测人员21人,全市在岗监测人员总数为66人(其中,市站有在岗人员33人)。
为了充分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我局在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岗位设臵方案,并获政府人事部门的批准(在市站的岗位设臵方案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数量占岗位总数的30%,中级专业技术岗位数量占岗位总数的50%)。通过岗位设臵和聘用,不仅解决了原有的4名高级职称、6名中级职称专业技术岗位聘用问题,而且各职级都有充足的空缺岗位数,为后阶段人员的职务晋升和岗位聘用预留了充分的发展空间,促进了监测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我局将行动计划的实施作为加强环境监测队伍建设和提高人员素质的重要契机,加大了环境监测技术培训力度。近年来,我市选派技术骨干参加国家及省级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先后有45人参加了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种专业技术培训,有12人参加了大型仪器设备及新方法培训,有3人参加了上级部门组织的质量管理培训,有2人参加省厅组织的环境统计及污染源动态更新培训,有11人参加了继续教育培训、有2人上派省站学习锻炼;组织全市范围的技术交流和现场练兵活动2次,参训人员94人次,有力地促进了整体监测技术的提高。
同时、市站还积极选派技术骨干对辖区内监测站进行技术指导,取得了明显成效。2009年9月开始,通过上挂锻炼的方式对船山区环境监测站的4名监测人员进行了为期一年的集中培训; 2010年10月,选派市站的技术骨干对大英县环境监测站进行业务指导,为其顺利通过四川省质监局组织的计量认证审查创造了条件;2011年4月初,组织以市站为主的资质评审员对射洪站的资质复审作全面的技术指导,对蓬溪站的资质申请进行了现场预评审;2011年5月,市站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分5批22人次对蓬溪站监测人员进行了现场指导,为其通过资质审查现场评审奠定了基础。通过对区县环境监测站的业务指导,基层环境监测能力得到了普遍提升,服务环境管理的能力得到加强。
五是重视标准规范的收集,增强工作的规范性。为增强监测人员操作的规范性,我市落实专人加强了标准和规范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积极与环境科学出版社联系,购买了大量的新版环保专业书籍;二是从省厅科标处购得适用性较强环境标准工作手册,做到了人手1册;三是通过网络收集环境标准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建立了规范标准的电子文档数据库。
3、加强质量管理,保障数据质量
一是认真贯彻《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严格按照持证项目开展工作。2009年,我市辖区通过资质审查和计量认证的环境监测站只有遂宁市站和射洪站,其余区县监测站都不具备环境监测资质和计量认证资质,其辖区内的环境监测工作均由市站和射洪站承担。为加强监测数据质量管理、提高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水平,我局加大了对区、县站的指导和培训力度,制定了辖区监测站的资质审查和计量认证工作计划、并按计划组织了对遂宁市站、射洪站、大英站和蓬溪站资质审查的预审。大英站、蓬溪站分别于2009年5月和2011年6月先后获得了省厅授予的环境监测资质(大英县站并于2010年10月通过四川省质监局组织的计量认证审查);市站分别于2009年12月和2010年12月相继通过计量认证复审和环境监测资质复;射洪站计量认证资质2010年9月到期,但由于实验室建设未完工、射洪站向省厅提交了资质复审延期的申请。截止2011年5月,除了2010年10月以后的新进人员外,我市监测人员全部持证上岗,新进人员均在持证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没有无证或超资质证范围出具监测数据的现象发生。
二是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确保仪器设备完好并处于备用状态。一是有计划地对原子吸收、气相色谱、原子荧光光度计等老旧设备进行了更换;二是定期对在用大型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预防性检修;三是落实专人负责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定了仪器设备检定计划,对即将到期的在用计量仪器设备及其它强检非计量仪器及时送检;四是建立了完善监测仪器管理制度,编制了仪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做好维护维修记录、期间核查和实验条件记录。五是严格了仪器设备的验收程序,由设备管理员和设备使用人员共同负责新购仪器的开箱验收工作,新购仪器经质控样考试合格方可验收通过。六是及时收集将新购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书、使用和维护记录等文件资料并定期归档,建立了完整的仪器设备档案。通过以上措施,夯实了仪器设备基础,确保了仪器设备完好率在100%以上。
三是积极开展监测技术大比武,切实提高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为促进我市环境监测站实验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强化环境监测的基础,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我局认真贯彻省厅文件精神,积极开展环境监测技术大练兵活动。制定了遂宁市2010年环境监测技术大比武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环境监测技能竞赛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组织了辖区内监测站岗位练兵和技能培训,通过竞赛方式选拔出优胜者1名人员代表我市参加了全省环境监测技能竞赛,通过广泛开展监测技术大比武活动,激发了监测人员的学习热情,切实提高了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
四是严格执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认真开展监测数据质量自查工作。针对省厅2009年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专项检查提出的问题,市站召开专门会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分析原因、制定了整改计划、明确了整改事项和完成时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将整改事项逐一分解,落实到人头,逗硬考核。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由监测室牵头,组织所有持证人员对近年来的监测报告进行了全面核查和清理,对于监测人员未持证而出据监测数据的情况,要求持证人员对数据进行指导和审核,并签字认可;对原始记录更改不规范的问题,要求分析人员按原始记录更改要求进行整改,并在错误修改处加盖分析人员私章。二是要求广大职工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资质认证和计量认证通过的项目开展工作,不具资质的分包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监测出具数据。三是要求质控室将质控样品与实际样品统一编码,同步发放,要求监测人员同步分析,并明确了数据报送时限。四是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分类工作,加强了数据审核,确保了质控样与实验样品同步分析。通过以上措施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五是强化质量控制措施的落实,确保监测数据质量。鉴于新进人员比较多的实际情况,市站加强了质量控制制度的落实和人员的技术培训,强化了职工的质量保证意识,实现了监测工作全程序的质量控制。质控人员经常用标准密码样品对全体分析人员进行操作考核,并深入监测一线,对监测人员的采样、分析、数据处理,报告编制进行现场检查;监测人员在样品测定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平行样、加标样和质控样测定,并对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进行控制;相关签字人员严格坚持监测报告的双三审制度,确保了监测工作质量。2009年10月,参加省厅对我市新进人员的上岗考核和老职工换证考试中,所有考核项目全部合格;2010年5月,在省站组织的实验室间比对考核中,我市参考项目共计28项,考核合格样品为27项(其中24项为优秀),样品优秀率为85.7%。2010年12月,在省厅组织的资质复审中,所有考核项目全部合格,而且多数为优秀。2011年市站参加全省市州监测站实验室间比对38项次,合格率为100%(其中优良率为84.2%)。
4、精心组织实施,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以说清环境质量为目标,精心组织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组织完成了7个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监测工作,完成了市城区四个点位的大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工作,完成了三个点位的降尘、硫酸盐化速率监测工作,完成了两个点的酸雨监测工作,完成了市城区7个点位的功能区噪声监测、53个点位的交通干线噪声监测和208个点位的区域环境噪声普查工作。严格按照《环境监测报告制度》和省厅的各项要求,及时、完整、准确地向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报送各类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建立了完善的例行监测数据库和完整的例行监测数据报表。
二是开展工业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说清楚了辖区内主要污染源的排放状况。为了确保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达到预期效果,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遂宁市重点工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实施方案》,严格按照相关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对辖区内的10家国控工业污染源、3家省控重点废水污染源的废水排放进行了每季度1次的监测,对3家国控废气重点污染源的废气排放进行了每季度1次的监测;对境内的7家重点污染源在线设施进行了每季度1次的比对监测;对6家沿江、沿河化工企业、8家排入城镇污水系统企业污水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进行了每季度1次的监测,监测项目涉及省局文件要求的各项指标,及时上报了监测结果、建立了完整的重点工业污染源监测数据库。
三是开展服务性监测、提高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效能。三年来,我市坚持“诚信、科学、公正、准确、满意”的质量方针,严把建设项目环评、验收监测质量关,开展了服务性监测,完成了130余个新建项目的环评本底监测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监测并及时出据了监测报告,为项目的开工建设节省了时间。完成了80余个三同时项目的竣工验收监测任务,为新建项目完善环保审批手续奠定基础。
四是加强自动站的运行、维护管理,确保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我市严格按照相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管理办法的要求,组织开展了辖区类4个大气自动站,2个水质自动站的维护与管理工作。为了确保自动站的有效运行,实施了自动站数据传输系统改造工程,积极与当地电信部门协调、加大了通讯线路的检修频次,确保了通讯畅通;加强了自动站的日常巡检、维护保养、预防性检修,明确了管理人员的职责;自动站管理人员每天从网上进行数据查询,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到现场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对自身不能排除的故障,及时联系仪器厂商进行维修;对一些不易购买,容易出现老化的易损件进行适量的储备,并力求自主更换,确保系统连续、可靠、稳定运行。2010年3月,老池水质自动站接受了省站的现场比对考核(共18批次54个样品),考核样品合格率为100%;2010年7月和10月,空气自动站分别接受并通过了省专家组的现场检查和标准气考核。
五是加强应急管理物质储备和管理,确保应急监测的快速反应。落实专人负责应急物资的管理,及时更新应急资源及应急专家信息,健全了应急物资管理的相关制度,建立了完整的应急资源数据库;投资10余万元配臵了直读式流速仪和手持气象参数仪等便携式设备,进一步充实了应急资源设备库。建立了完善的应急资源设备台账;加强了应急仪器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建立确保了仪器完好并随时处于待用状态。
六是开展环境风险源和危险源的排查工作,确保区域环境安全。一是开展了整治重金属污染行业专项行动和境内沿江、沿河化工石化企业的环境隐患排查,增加了涉重电子企业的调查范围,加大了辖沿河化工企业的监测频次。二是实施上下联动,有效开展了涪江白色漂浮物事件的调查监测工作,出据应急监测报告15份,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撑,确保了饮用水环境质量安全。三是及时开展了泥石流灾害饮用水源地应急监测,并及时上报监测结果,为环境管理提供了依据。四是积极配合主管部门加强了放射源的监管。先后对市人民医院等10余家企业的“伴生放射性污染源”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臵进行了调查监测,弄清了放射源的分布状况及排放剂量,确保了辐射环境安全。
七是加强环境科研、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三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环境科研工作,积极组织技术骨干开展环境科研和专项环境监测工作调研组织完成科研课题5个,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12篇,完成调研报告6个、获环保部科学技术三等奖1个、省环保厅三等奖2个、遂宁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个。充分发挥了监测数据的利用效率、提高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水平。
八是认真贯彻落实了环境质量例会制度。定期在遂宁新闻网和遂宁日报等主流媒体上发布了环境质量公告、及时报送了各类环境信息,实现了市城区空气环境质量日报在遂宁电台、电视台、遂宁环保公众信息网及重要广场大屏幕滚动播出。每年共发布环境质量月报12期、环境质量季报4期,年报1期,撰写环保简报30余篇,为圆满完成全年的信息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2011年减排监测体系建设情况
1、减排监测体系建设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根据省环保厅关于印发《四川省2011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计划》的要求,我局于2011年6月23日下发了《遂宁市2010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计划及工作方案》(遂环办发[2011]30号),对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频次以及质量控制、数据报送均做了具体要求。开展了污染源监测管理培训和技术培训,组织辖区内国、省控企业的环保科长参加了省厅的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培训;按照计划要求,对全市22家国、省控企业开展了监督性监测,对16台自动监控设备进行了比对监测,并及时、完整、准确地向省站报送了监测结果。
2、监督性监测完成情况
(1)监测指标完成情况。上半年,我们严格按照相关监测技术规范和省局文件的要求,对辖区内的21家国控重点污染源(其中:废水污染源14家(含城镇污水处理厂5家)、废气污染源7家)、1家省控重点源的废水排放进行了每季度1次的监测;监测项目涉及省厅文件要求的各项指标。为了确保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和工作质量,我们安排市站承担全市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并充分发挥内部潜力。科学安排、合理调配监测时间,除停产(因政策和市场因素1季度停产3家、2季度停产1家)企业外,国省控重点污染源监测完成率为100%。
(2)监督性监测报告编制情况。上半年,我市组织站内技术骨干严格按照《重点污染源监测数据填报规定》和《污染源监测数据文件命名及传输规定》的要求,完成了1、2季度的国省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报告的编制工作,及时、完整、准确地向省站综合室报送了监测结果,建立了完整的重点污染源监测性监测数据库和完善的数据报表。并通过环保公众信息网及时对外发布了监测结果。
(3)质量保证和控制措施实施情况。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比性,我市严格按照国家监技术规范的要求和省厅的有关规定,制定了国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实施方案,从任务下达、现场采样、样品流转、实验室分析到数据审核与报出各个环节都提出了质量管理要求,强化了对监测各环节的监督和内部审核,做到监测前有抽查,监测中有监督,监测后有检查,重点对质控方案和措施的执行情况、原始记录、数据处理和汇总等进行全面审查和审核。在每季度监督性监测工作完成后,组织编写了污染源监督性监测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报告及在线比对监测报告,对质量管理、数据质控措施落实情况、监测过程支撑记录和数据录入等方面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分析和整改,有效地规范了全市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
3、有效性审核工作完成情况
(1)自控监控系统安装并通过验收率
上半年,我市22家国省控重点污染源中,15家废水污染源均安装了自动在线监测设备,七家废气污染源中仅有1家安装了烟气自动在线监测设备(其余废气污染源不具备安装条件),我市已安装的自控监控系统安装全部通过验收,验收合格率为100%。
(2)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及使用情况
上半年,我局共对16家国省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进行了现场比对监测,合格率100%。通过有效性审核的自动监测数据尚未在排污收费、污染源信息发布等方面使用,主要用于总量核算。
4、监督性监测运行费拨付和使用情况
(1)资金计划及到位。按照川财建[2010]124号文件,2010年上级拨付市站国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运行费共计40万元。该经费于2010年12月拨付到位,项目资金到位率100%,资金到位后,我们及时建立了监督性监测运行费专帐。
(2)地方配套资金落实情况。按照国家专项资金使用要求,西部地区按5%予以配套,按国家补助经费40万元计算,我市地方财政应配套2.1万元。我局已向市财政提出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配套资金申请,地方配套资金正在落实中。
(3)资金使用情况。2010年,我市国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运行费到位后我们及时建立了资金专帐。至2011年7月,实际支出为24.19万元,完成资金使用计划的60.5%,剩余资金15.81万元正在按计划实施。本项目资金支出主要包括以下费用:车辆交通费、野外采样费、药品试剂费用、数据质量控制费、电费、数据通讯费等方面。为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在经费使用过程中,我们加强了资金监管,严格项目资金的审批程序,分账核算,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做到了手续完备、账目清楚、核算准确、监督有力,确保了项目资金合理的使用。
5、监测站达标建设推动情况
(1)监测站达标情况。遂宁市辖蓬溪县、射洪县、大英县三县和船山、安居两区,现有国家环境监测网络二级站1个(市监测站)、三级站5个(县区站)。除射洪县监测站在人员编制、监测用房、监测经费、仪器设备、监测项目等方面基本具备达标验收的条件外,其余监测站(市站主要在人员编制、实验用房、监测经费方面还存在差距,)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尚不具备达标验收条件。
(2)监测设备投入情况。2010年,我市对照标准找差距,认真做好专题汇报,积极争取省、市财政的支持,利用省厅安排的专项资金,购臵了一批骨干监测设备。一是投资230万元购臵了3套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含1套备用系统),完成了市城区两个大气自动站的升级与改造,实现了在用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两用1备;二是利用灾后重建资金,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大安水质自动站和渠河饮用水源水质预警站的建设工作。三是利用灾后重建资金和2010年能力建设资金490.3余万元,新配备了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自动顶空进样器、吹扫捕集浓缩系统、全自动热解析分析仪、三级四级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等大型骨干设备,为即将开展的有机物监测分析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三)2008年以来中、省资金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情况
1、高度重视 加强项目管理。市、县两级环保局高度重视监测能力建设工作,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确保我市中央、省级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加强与同级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项目配套资金。在监测能力建设项目自行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政纪律的相关要求,纪检监察部门全程介入实施监管。所有项目按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规范的财务账目,做到专项资金专户管理,按规开支,结余资金全部用于相关项目配套建设,确保了项目资金安全。
2、环境监测能力项目(2008年—2010年)实施情况。2008至2009年,我市共获得中央资金建设项目共3个,下拨建设资金741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6万元,共计757万元。省级资金建设项目共13个,下拨建设资金768.7945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20万元,共计888.7945万元(见附表1)。其中市本级有中央资金建设项目2个,省级资金建设项目9个;射红县有省级资金建设项目1个;蓬溪县有省级资金建设项目1个;大英县有中央资金建设项目1个,省级资金建设项目1个;船山区有省级资金建设项目1个;安居区有省级资金建设项目1个;除中、省监测能力建设项目支持外,积极争取同级财政的项目支持力度。市环保局争取财政资金60万元用于市城区大气自动站改造项目,形成了两用一备的大气自动站运行格局;射洪、蓬溪、大英县环保局均争取到同级财政资金对各自监测站实验室进行了改造;安居区环保局争取到400平方米实验用房的固定资产投入。目前除市本级2008年中央减排资金项目尚未实施完成外,其余项目已实施完成,均形成工作能力。
(四)环境监测行政管理软件使用情况 环境监测行政管理是对环境监测业务的有效管理,是环境监测能力不断提升的基础保证。为提升环境监测行政管理水平,我市积极选派技术骨干参加省站组织的环境监测行政管理软件使用培训、认真学习和领会软件的安装、录入、编辑、数据处理和报表制作方法,熟练地掌握了软件的使用技巧。对环境监测行政管理的使用工作,市监测站高度重视,召开站务会议对此项工作进行部署,明确由站办公室牵头,相关部门协助,指定专人负责该站系统软件的填报、县区站软件填报的技术指导、全市数据的审核和汇总上报工作。市监测站克服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的困难,按照全市的统一安排,分别对行政管理信息(行政许可、监测报告、收发文管理、计量认证和人员信息)和监测业务信息(监测点、污染源、仪器设备、监测用房、监测经费、建设项目环保验收)等内容进行如实填报。按规定内容和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了2010的全市环境监测行政管理软件的填报工作。并从2011年1月开始在监测管理中全面使用环境监测行政管理系统软件。通过环境监测行政管理软件的使用将我市环境监测设备、环境监测人员、财务状况以及环境监测制度有机地结合,我市环境监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实现了环境监测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环境监测工作在监测能力建设、机构队伍建设、基础技术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改善,但就全市工业发展速度和我市环境监测整体发展水平而言,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尚存在机构不全、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技术力量薄弱、经费紧张、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等现实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标准化能力建设仍有较大差距
一是人员编制不够。依据环保部《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环发[2007]56号),西部二级环境监测站最低人员编制数为70人,目前市站实有全额拨款的事业编制人数为45人,编制数与国家标准还有25人的差距。因而进一步增加编制数、提高现有批复编制的使用,解决站内存在的超编情况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任务。
二是仪器设备运行经费保障能力有待加强。随着监测工作任务量、工作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仪器设备运行保障性支出显著增加。由于我市地方财力困难,仪器设备运行费、维护费等尚未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地方财政投入主要保障人员工资,工作运行保障主要依赖于国家、省级环保部门拨付的专项工作经费和自身创收弥补。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将监测站的财政预算做好做实,从根本上解决运行保障能力。
三是现有监测用房无法满足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目前,射洪、蓬溪、大英等区县站业务用房保障情况较好,尤其是蓬溪站争取到了国家站房建设的资金支持。市站现有业务用房1080平方米,与国家3000平方米的建设标准还有较大差距(四川省标准3705平方米),监测用房的不足制约了新监测能力的形成,阻碍了下一步能力建设的发展。为此,必须促进工作用房拨付的进度,加快新监测能力的形成进程。
(二)业务能力与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是监测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拓展。近年来,我市的监测能力得到较大的发展,基本监测能力有所增强,但应急监测、生态监测、土壤监测、辐射监测等整体综合监测能力水平还比较低,尚不具备开展地表水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特定项目的分析能力,还不能适应监测技术发展形式和环保重点工作的要求。
二是需要加强人员培训、岗位练兵,形成培有所学、学有所用的工作局面。目前,我市的监测项目基本实现了常规项目的全覆盖,但有机监测、生态监测、辐射环境监测能力还很薄弱,为适应新项目的拓展要求,我市引进了一批高学历的环保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理论和实践之间尚存在差距,对新进人员的技术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通过几年的努力,争取形成一批关键技术岗位核心人才,促进整体监测技术能力的提升。
三是尚未形成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我市虽然成立了负责监测质量管理的科室与专职人员,但尚未在人事部门审批的“三定”方案中进一步明确监测质量管理职责,其日常管理还没有形成长效机制。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是要解决对区县监测站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和监管较为薄弱的局面,进一步加强全市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促进整体业务能力的提升。
(三)辖区环境监测机构发展还不平衡
目前遂宁市三县两区,环境监测站有6家。具有开展监测工作资质的仅仅只有3家。其他区县环境监测机构因受机构设臵、人员编制等原因,尚未取得资质。企业环境监测机构也因受经济实力、技术人才、发展水平等原因,尚不具备成立自身环境监测站的能力。我市环境监测机构整体发展相对滞后,且不平衡,环境监测工作还不能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不仅增加了现有环境监测站的业务工作量,也制约着新的监测项目开展和新的监测领域拓展。
(四)环境监测行政管理系统还存在针对性不强,系统分类不全等缺陷,有待进一步完善 该系统提供了对环境监测仪器、人员、点位、用房、经费等的情况录入和统计分析,并能将各个统计结果导入导出,方便用户维护信息,提升了环境管理水平。然而,该系统本身还存在针对性不强,系统分类不全等缺陷,尚待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存在系统分类不细化、查阅和录入不方便等问题。如所有环境监测点位均归为一大类,没有按实际监测类别进行分类(如按地表水、污染源、饮用水、酸雨、环境空气等进行分类),数据录入和查阅较为繁琐。二是监测报告项存在信息不全、内容部具体等问题。作为环境监测站的重要数据发布方式,应增加报告信息量,并细化报告分类。三是该模块使用条件要求严格,需格式完全对应,不方便导入和导出。常常出现一个标点或者一个字的格式问题就无法导入和导出。
(五)项目实施进度有待进一步加快
一是部分项目配套资金尚未到落实。由于地方财力所限,我市市本级2008年中央减排资金项目未获得市财政项目配套建设资金。二是部分项目尚未实施完成。我市市本级2008年中央减排资金项目由于配套资金未到位,项目所要求的实施计划不能按要求全部完成,必须进行项目调规。三是部分实施的项目尚未发挥应有作用。由于原定于2010年2月拨付给监测站使用的环保局大楼一楼至今未能腾出,导致新购入的监测设备无法安装、调试、验收,影响了项目的实施效果。下一步的主要工作是将市本级2008年中央减排资金项目和我市灾后监测能力恢复建设项目相结合,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效益。同时加紧协调市粮食监测站尽快完成搬迁工作,为环境监测设备安装提供条件。计划于9月底前完成实验室改造,10月底前完成各类监测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形成工作能力。同时,积极争取地方财政落实配套资金。
第三篇:遂宁市财政局
遂宁市财政局
二OO五年工作总结及二OO六年
工作的初步打算
2005年,全市财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财政厅的指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和各部门的关心支持、配合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以党员先进教育为契机,以效能革命为动力,认真贯彻中、省‚做大一个蛋糕,用活两大存量,推进三项改革,完善四项制度‛的精神;充分发挥财政‚生财、聚财、用财‛的职能作用,深入推动‚三个转变‛,不断促进‚五个统筹‛;深化财政改革,坚持依法行政,科学理财,把发展经济、增植财源、做大财政收入‚蛋糕‛作为全休财政干部的第一要务;努力做好增收节支工作,有力地推进了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全市今年预计完成地方财政收入(含基金)5.3亿元,为年初预算的109.4%,同比增长28.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预计4.6亿元,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3.6%,全省排名为第十二名。上划中央‚两税‛收入预计完成3.36亿元,为年初预算的101%,同比增长13%。财政支出预计完成22.6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一般预算支出预计完成21.4亿元,比上年增长8.6%。2005年的财政各项目标任务,可以全面超额完成。今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大力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深化财政改革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随着财政收支规模的不断扩大,要求进行相应配套改革必须相适应。为此,我们针对‚全市财政供需矛盾突出‛的实际,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一是狠抓改革的基础性工作,积极开展了部门预算基础数据调整、分析和整理,为部门预算奠定了基础。二是部门支出预算按‚零基预算的项目‛的方法编制。三是细化预算,实行专项经费项目预算及政府采购,按照‚公平、透明、规范、高效‛的预算编制制度和‚厉行节约,量入为出,调整结构,保证重点,收支统管,综合平衡‛的原则,强化了预算管理,解决了预算编制粗、批复迟、约束力不强的问题。四是及时调整了乡镇财政体制,实行了‚核定基数、定收定支、超收全留、超支不补‛的预算管理体制,财力向区县、乡镇倾斜,确保了乡镇政权正常运转。五是加快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和会计集中核算的改革步伐。市本级、射洪县、船山区、安居区、财政国库制度改革已通过省、市验收运转正常,蓬溪、大英县也正在搞方案设臵上报审批,全市的财政国库改革正向纵深发展。2005年,市本级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对市级201户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集中支付、统一核算;共办理各项收支69,500万元,实现了支出由财政直接拨付。通过会计集中核算以及集中办理各预算单位财政性资金的收付业务,全面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提 高了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六是抓《政府采购法》的贯彻落实,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坚持政府采购的‚阳光‛操作,效果明显。2005年,市本级政府采购招标138次,采购预算资金6,134.85万元,实际完成采购金额5,153.27万元,其中:预算内资金345.47万元,预算外及自筹资金4,807.8万元。节约资金981.58万元,节约率为16%。市级各部门600余辆公务用车招标前自行投保,保险费约276万元,统一定点保险后保费138万元,节约资金138万元,使投保车辆保优费率达到50%。
二、充分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管理 财政监督管理是财政工作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因此,各级财政部门都很重视此项工作:一是按照上级的要求,认真做好党政领导干部拖欠公款的清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止11月底已收回拖欠公款212万元。二是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管理,对市级行政事业单位的643万元专项资金按要求进行双重审核,核减金额139万元。三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中小学‚一费制‛标准的落实工作,定期不定期对财政投入教育的专项资金进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四是加强对农发项目资金的管理。2005年,市农发办委托中兴会计师事务所对各区、县2002、2003年的农发资金进行了审计,针对市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各区、县及时整改,规范了农发资金的管理。五是配合市纪委、农业局先后十余次开展全市粮食直补专项检查,对粮食直补工作‚五到位‛、‚六不准‛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通过明查暗访,及时纠正了粮食直补工作中的问题。六是严格把关,做好增值税的退付审核工作。为维护增值税‚先征后返‛、‚即征即返‛等政策的严肃性,严把退税计算关,健全了退付、审核制度,2005年办理增值税退库金额达229万元。七是开展了退税资金使用的检查。对射洪县新华书店、射洪银华公司和遂宁日报2004退税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纠正和处理。从而对净化经济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三、加大对农业资金的投入,努力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各级财政部门,围绕加速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认真抓好中、省‚三农‛政策的落实;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农业投入的力度,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大力支持优势农产品基地和特色农业的发展;进一步扶强扶大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2005年,一是已上报高金、美宁、颐康、齐全、松涛5个产业化项目,其中:高金公司无公害优质猪冷鲜肉加工项目、颐康公司鸡肉精深加工项目已由省农发办立项批复,该项目计划投资1.86亿元,其中财政参股投资2,800万元;土地治理项目、大中型专用基地项目等争取中、省投资4,031.5万元,比去年增加565.4万元,增长16.31%。二是积极筹集资金,增加农业资金投入。在预算安排上,把农业放在重要位臵给予保障,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政府都相应增加农业投入,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导 向作用,通过各种渠道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在财政支农资金专项调度,加快了支农资金执行进度,保证了支农资金的及时拨付。三是优化支农支出结构,保证重点项目资金需要。按照集中资金办大事的原则,重点支持了以水利、抗旱救灾、防洪、红层找水、扶贫工程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了农业品质结构,用高新技术引导农户,促进农民增收;加快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种养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猪、羊、牛为重点的养殖业;以渔业为重点的水产业,以名优水果为重点的林果业;支持以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项目的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四是进一步做好项目的争取和政策,加快农业发展步伐。积极主动配合有关部门,按国家、省投资动向为符合支农政策的项目申报立项工作,2005年向省争取支农专项资金、小型农田水利、产粮大县渠系配套等项目68个,争取专项资金4,686万元。支持和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效明显。
四、加大对工业、旅游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努力推进三个转变
2005年,各级财政部门为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旅游兴市、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加大对工业、旅游业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扶持力度,努力推进三个转变。一是抓企业乱收费的治理,净化企业发展软环境。编制收费目录,规范涉企收费行为,凡未列入收费目录的收费,企业均可拒交,并可向财政和物价部门举报,同时调整了行政性收费统筹比例,由2004年的50%上调为80%。二是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宏观调控和激励作用,助推工业经济发展;市本级建立了企业发展资金,初始规模为600万元,重点用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贷款贴息补助;进一步完善了对金融企业机构增加信贷融资的奖励办法,有利于激励银行贷款,从而缓解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千方百计积极争取中省资金支持,截止目前已争取到中、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补助资金1000多万元,破产改制补助1000万元,包装行业技改补助100万元。三是抓好为企业的服务,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各级财政部门针对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积极向市政府提出了《关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意见》得到了分管副市长的肯定;同时利用政府信用为企业融资担保,目前,全市共有16户发展势头好,盈利能力增强的中小企业获得了农发行贷款25,170万元。四是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投入,2005年市本级共为旅游业筹措宣传、工作等专项经费达100万元,并加强了监督管理,支持了旅游业的发展。五是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2005年,千方百计做工作,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扶持1,700万元,其中:南强防洪堤600万元、市自来水管网工程改造400万元(含国债转贷200万元)、市级垃圾处理厂200万元、西山片区污染综合治理500万元;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国债及专项资金的规定,督促建设单位,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并派驻财政监督管理员,进行现场监督、管理,及时准确掌握项目单位的进度和质量,确保了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为加速推 进全市三个转变作出了积极贡献。
五、大力调整支出结构,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今年以来,各级财政部门按照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加大了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度,保证重点支出的需要。一是强化部门综合预算约束,严格控制支出。全面推行了部门综合预算和绩效预算,进一步规范了预算编制和日常执行工作,使支出更加公开、透明、客观,项目更加具体,内容更加全面,信息更加真实,并且资金使用和科目使用更加规范;继续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严格控制超预算追加,对确实需要开支又没有纳入预算的经费,预算与归口管理的科室一道,到单位进行调研,了解申报项目的相关情况,给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二是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实行干部职工工资直付的精神,全市实行了公、教人员工资财政统管,银行发放的办法。在预算安排上,各级财政部门做到了‚预算足额安排、不留硬缺口‛。积极筹措资金,确保了全市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三是加强了社会保障支出的管理工作。按照《社会保障稽查办法》严格审核社保经办机构的基金征收方案;严格执行社保基金收支两条线财政专户管理;协助社保部门做好清欠扩面工作;严把基金支出关,逗硬实行领导审批;狠抓下岗失业人员培训经费的监督管理,严把审核关,确保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兑现落实。四是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监督,进一步规范、强化了‚按 项目投放资金、按项目管理资金‛的支农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坚持管理跟随资金走,资金跟随项目走,全面推行支农资金县级报帐制,充分发挥了财政的监督管理力度,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了农业财务管理,完善了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规定,增强了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分配,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来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性,约束资金安排使用过程中的随意性,进一步提高了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整体效益;狠抓了农业项目前期论证工作,坚持事前把关,把漏洞堵塞在立项前,对不可行的项目坚决不立项;狠抓了支农资金的监督检查,对各区、县2004财政支农资金进行了检查,加大了对产粮大县渠道配套资金、集雨节灌资金、扶贫资金、红层找水打井资金、水利资金、防汛资金等重点检查的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纠正,保证了专款专用。从而使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六、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005年,各级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千方百计做工作,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一是加强与省厅的联系,积极向上争取资金。2005年共调入各项资金147,01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5,987万元,增长46%,保证了全市各项重点支出的资金需要;二是积极做好企业军队转业干部的维稳工作,积极争取省厅给我市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达1,020万元;三是用好、用足国家政策,积极向上级争取农村信用社保值储蓄津贴居全省之首,达 2,193万元;四是认真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积极争取省厅补助资金达
万元;五是积极做好高金公司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3,500万美元,四川美丰三聚氰胺有限责任公司利用法国援助贷款3,000欧元,市过军渡水利枢纽工程利用日元贷款6,000万美元等项目的前期申报工作;同时做好市消防支队利用法国政府贷款450万美元项目、市疾控中心中德合作卫生项目60万欧元、市开发区利用世界银行贷款3,000万美元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加快大英县西部地区基础教育项目世行贷款60万美元的提款报帐;六是2005年1-11月,想方设法向省厅争取和筹集各种资金147,01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5,987万元,增长46%,从而支持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七、加强非税收入管理,规范财政资金收支行为
一是加大改革力度,严格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代市政府起草了《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遂府发[2005]24号),6月6日发至各县区及市级各部门执行,从而增加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规范了政府收入分配秩序,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了腐败行为的滋生。二是积极组织非税收入,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管理,量入为出,先收后支,加强监管‛的原则,对预算外收入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缴入财政专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做到了‚量入为出,足额统筹,收支平衡‛。在收费项目减少的情况下,2005年非税收入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增长。全年完成非税收入(含地出让收入)15,60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66%。三是加强国有土地收入的管理。对国有土地收入的帐务处理、成本核算作了进一步规范,2005年缴入财政专户管理的国有土地收入达36,90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0,529万元,增长125.34%,同时与三园区、市土地储备中心、方兴公司等相关部门及时办理了资金结算,保证了市城区城市开发建设的顺利进行。根据相关政策,截止2005年11月份已取得一级市场的土地净收益达4,878万元,出让金业务费达738万元,专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达226万元,三项共计5,842万元。四是加强了车辆通行费的管理。组织有关人员对我市现有13个收费公路着眼点的通行费收入、债务、经费及人员等情况进一步进行了清理核实。通过实地认真核实,从严控制,在去年基础上核减超规定收费人员298人,核减不合理经费开支463.79万元,对其今年的还本付息、日常经费等支出计划进行了审核,督促其加大收费还贷力度。截止2005年11月份通行费收入为4,93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88万元,增长8%,支出4,66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98万元,增长21%,其中支付工程贷款及利息3,56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48万元,增长31%。五是精心组织,密切配合,搞好年检。组织相关人员与物价、监察等部门共同组织检查组,历时近两个月,对行政事业单位2004年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了检查。六是做好票据管理,从源头控制资金的流失。严格实行‚统一管理,凭证领购,限量供应,以旧领新,结票结款,票据核查‛,做到了收费票据领、缴、用、核、查销会计专人专管,并实行收费登记制度,单位对结票金额必须纳入专户,然后进行政府统筹,将事后监督变为事中控制,理顺了收费票据管理工作中财政与部门之间的关系。
通过上述措施使非税收收入管理做到了‚量入为出,足额统筹,收支平衡‛,形成了一个科学、规范、全面的预算外资金管理体系。从而,不但加强了预算外资金的监督管理,而且还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为规范财政资金收支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
八、认真贯彻各项法律法规,依法理财的意识明显增强 今年以来,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市委关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的决定,积极推进依法理财,取得了新的成效。一是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法治意识。各级财政部门在宣传学习《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等公共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还结合财政工作实际,专题学习了《预算法》、《会计法》、《行政许可法》等专业法律法规,增强了财政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做到了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二是广泛深入宣传《会计法》,出动宣传车22辆次,书写标语30余幅,设立街头宣传站30个,广播、电视反复播送《会计法》,大造宣传落实《会计法》的声势。三是继续开展《会计法》执行情况检查。重点检查了各单位会计准则、制度执行情况,内部控制制度及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情况。四是抓好建章立制。通过《会计法》执行情况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做到了依法处理,并督促被检查单位抓好了建章立制的的整改工作。五是抓好企业会计制度、村集体经济民间非盈利组织等会计制度的执行工作,加大了宣传、培训力度。六是认真开展各种专项检查,防止财政收入流失,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重点检查了预算外资金、社保资金、支农资金和国债转贷资金,通过检查,有力地强化了对财政收支活动的跟踪监控,确保了财政收支活动依法进行。七是在加强财政监管的同时,各级财政还主动邀请、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虚心听取审计意见,认真纠正问题,不断改进工作,使财政分配和预算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的目标不断迈进。
九、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财政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今年以来,我们在抓好各项业务工作的同时,首先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抓好以‚依法行政,为民理财‛为重点的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动员、学习、写心得笔记、解剖分析、查找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等措施,使我局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多次受到了市督导组的肯定和表扬。其次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积极开展效能革命大讨论,激发了干部职工的革命热情,效能革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再次是抓反腐倡廉的宣传教育,树立正确的为民理财观。采取各种形式向全体职工宣传学习《实施纲要》的重要意义,组织干部收看中纪委副书记刘峰岩同志对《实施纲要》的辅导报告;与时同进,组织职工收看电教片《扭曲的人生》——李真贪污受贿案剖析。通过这些活生生的正反典型教育,警醒了每位干部职工。四是坚持‚四抓‛,狠抓党风廉政责任制的 落实,即:抓责任制分解;抓责任制落实;抓责任制考核;抓责任制追究。五是抓法能法规的宣传教育,树立正确的为民理财观,组织全局党员干部形式多样地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党纪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党纪党规和党课警示教育,从而使我局思想政治工作、廉政建设、财政管理等长效机制建设成效明显。
2005年,全局获省厅奖7项次,被市政府评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先进集体;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三优一学‛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集体、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2004年重点建设等先进集体;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优质服务的事迹被市效能办推荐到遂宁电视台进行了播放,并被省工会、省委宣传部、省国资委、省科风办和省文明办授予‚四川省第九届(2005)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单位‛。
2006年全市财政工作的初步打算:
2006年是实施 ‚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全市财政工作要以邓小平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继续贯彻中、省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以‚着力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保‘三农’、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就业、科学、公共卫生、生态和保障保护等重点支出需要;积极支持深化投资、金融、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体制改革和创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指导思想。2006年地方财政收 入的一般预算收入计划比2005年实际增长12%。
2006年,全市财政要做好以下七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贯彻市委、市政府发展经济的部署和各项政策措施,调整收支结构,增加对工业招商引资、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做大财政收入‚蛋糕‛;二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化解乡村债务试点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三是完善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业机械购臵补贴的‚三补贴‛政策,积极探索建立农民种粮收益综合补贴制度,继续落实和完善对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四是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力度,改进支农资金使用方法,积极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五是完善测土配方施肥补贴政策,加大对农业科技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支持力度;六是推动和促进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支持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七是继续以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以‚效能革命‛为动力,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职工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自觉性。
二OO五年十二月一日
第四篇:暑期工作通知
关于做好暑假工作的通知
各镇街宣传教育办,各中学、中心小学,市直属学校和幼儿园: 本学期即将结束,为了做好学期结束前和暑假期间的工作,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要严格执行校历规定的放假时间。本学年中小学暑假从7月15日开始,共七周,新学年在9月3日正式上课。各中等职业学校和幼儿园可参照全日制中小学校历执行。各校要严格执行校历,不能提前或推迟放假。
二、要安排好教职工的政治业务学习。各学校要认真学习张德江同志在中共广东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的报告和刘志庚同志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结合正在进行的全市普教系统行风评议活动,统一教职员工的思想,干净干事,振奋精神,推进我市教育的内涵发展。各学校要安排好教师假期的读书活动,引导教师利用假期开展读书活动,特别是充分利用《现代教师读本》等优秀读物,引导教师自觉读书,提升品位。
三、要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指导学生过好假期生活。
1、要搞好“三个一”工作,加强假期校外教育和管理。一是要在放假前,各校召开一次全校师生大会,布置假期工
—1— 作。要结合当前形势,邀请公安、交警等部门领导,加强法制和交通安全教育,防止假期出现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及交通安全事故。二是要写好一封《给家长的公开信》或开好一次家长会,使家长明确学生假期活动的内容和有关要求,认真抓好家庭教育。特别是结合当前雨水季节和东莞河网众多的特点,要求家长加强学生假期外出游泳等活动的监管。三是要设计好一份学生假期学习生活鉴定表,由学生和家长自评鉴定,开学前交回学校,以便学校掌握学生假期的活动情况,加强对学生假期生活的监督。
2、要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健康有益的假期活动。鼓励各学校在做好安全措施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所在镇街、社区组织的文化体育和艺术活动、志愿者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要切实抓好安全教育工作,减少和遏制事故发生。
1、各学校要切实做好暑假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要在暑假前对课室、实验室、功能室、饭堂、器械场等设施设备进行清点归类,上好门锁,按要求切断电源;要安排并明确保安人员的值班工作和要求,确保校园24小时有人值班,同时要安排并明确好值日行政、值日教师、值日学生的工作职责;要利用假期对学校的校车进行保养,没有完成校车外观喷涂工作的镇街和学校,要按市的要求抓紧完成。
2、大力加强安全教育工作。要加强学生假期安全教育,—2— 特别是交通、饮食、游泳等方面的安全教育,要加强与公安、交警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加强对学生假期安全的教育和监控,特别是在禁止学生假期骑摩托车和防范学生溺水方面,要争取交警部门和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各学校在假期结束前要专门召开一次法制教育报告会,邀请法制副校长或政法部门领导作专题报告,要召开一次家长会或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明确学校的放假时间和要求等内容;要提高教师的安全意识,特别是提高返乡探亲和外出旅游教师的安全意识,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3、切实落实安全信息报送制度。各镇街宣教办和学校要按照我局的文件精神,切实落实安全信息的报送制度,负责安全工作的领导外出要落实请假制度,并落实其它领导交接工作。
4、主动联系,加强监管。各学校在假期要定期与社区、公安政法等部门沟通,主动联系,加强对学生校外活动的监管。
五、采取措施,抓好“普九”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巩固提高工作。各镇街宣传教育办和中小学要认真执行省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意见》(粤府办[1997]43号)的通知精神,切实做好防止中小学生流失的工作,发现有学生流失的苗头,要及时做好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动员学生复学。小学、初中不得以任何理由强迫后进生停学、退学及留级。要通过宣教办和学校的努力,争取实现小学非正常流生为零,初中非正常流失率不超过0.4%,—3— 高中非正常流失率不超过2%。按照全市普及高中教育的目标,2007年秋季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要达95%以上。各初中学校要做好毕业生升学的跟踪工作,对一些已被录取而不办理注册入学的学生,要及时会同当地村(居)委会、镇街宣教办做好学生及家长的教育工作,动员初中毕业生继续升学,确保今年高中入学率目标的完成。各镇街宣教办要认真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加强对各类民办教育机构的管理,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的办学行为,对跨层次招生的民办学校要责令其做好非招生层次学生的分流,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重视抓好幼儿教育的发展工作。要实行3周岁入园,6周岁入学,切实保证幼小年龄衔接,学制规范化。各镇街宣教办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严把招生关,坚决取消小学和幼儿园的学前班,确保我市今年秋季前全部取消学前班工作的顺利完成。
六、认真做好期末结束和下学期开学准备工作。1、学校的各项工作总结要在学期结束前完成。中学(含联办中学)、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的全校性工作总结和新学期工作计划,于开学后两周内交基础教育科。教学专题总结及中学期末教学质量自查成绩统计表、试卷质量分析表于放假前交市教研室。
2、要严格按规定办理新学期注册收费。根据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各镇街宣教办要继续做好九年免费义务教育的有关工作,核准各中小学九年免费义务教育的学生名单,做 —4— 好建档工作,及时下拨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杂费所需的补助经费。同时,各民办中小学以及公办高(职)中要按规定办理新学期注册收费工作,不得跨学期提前收费。
3、要继续抓好校产和校园“三化”管理以及加强安全保卫等工作。学校在暑假前要对校产进行清点和回收,并妥善保管。在暑假期间要对教学设施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为下学期开学做好准备。要安排好人员值班,负责搞好学校的保卫和校园“三化”工作。
4、要切实抓好中小学、幼儿园校舍危房隐患的检查工作。各镇街宣教办和学校要组织人力对学校(幼儿园)的校(园)舍进行检查,发现校(园)舍有存在安全隐患的,要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利用暑假期间进行维修和加固,及时消除学校和幼儿园校舍的危房隐患,确保师生安全。
5、认真开展教师的业务培训。今年暑假我市教师的培训任务比较繁重,主要有:中学新任教师见习期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项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主讲教师培训;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赴英培训;英语、艺术学科骨干教师参加省暑期培训;小学语文教研组长培训;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教育硕士及其他院校本科、专科的学历进修面授培训等。各镇街宣教办、中小学要妥善安排好并督促教师依时参加相关的培训班。
6、要关心教师生活。教师的工资、岗位责任奖和上级规定的各种福利待遇,尤其是外聘教师的工资、补贴等,在
—5— 放假前要全部兑现。要保证教师在假期内不少于38天休息时间。各镇街和学校教育工会可在假期内组织教职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教师过一个愉快的暑假。
7、做好新学期开学的准备工作。在假期内,各镇街宣教办和学校领导应制订出新学期工作计划。教师应制订好教学和班主任等工作计划。全体教师均应在8月31日回校,利用开学前几天的时间做好开学各项准备工作,迎接新学年的开学。
二○○七年六月二十八日 主题词:学校 放假 通知
2007年6月28日印发
(共印200份)
—6—
第五篇:2013暑期社会实践通知
中国海洋大学关于开展2013年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各院(系)团委、相关单位: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团中央等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我校将继续组织开展2013年大学生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2013年大学生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青年学生从国情考察、社会调查、科技服务、教育帮扶、文化宣传、生态环保、政策宣讲、就业体验等方面深入实践,并切实从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现将活动开展的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整体活动计划
2013年大学生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主题为:实践激扬青春志,奋斗成就中国梦。今年将重点资助100支实践团队,继续打造“百名博士服务团助力蓝色经济发展”活动,在“自主申报、自由组队、评审立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实践团队资助办法,健全社会实践活动评奖评优机制,推进社会实践工作深入有序开展。
二、重点活动内容
(一)“践行十八大,服务走基层”活动
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学习和广泛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领会习总书记五四讲话的精神内涵,深入农村、社区、企业一线,积极开展民生走访、政策宣讲、社会调查、环保宣传、就业体验等实践活动,在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二)“美丽中国梦”主题系列活动
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圆梦中国,公益我先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倡导广大公众关注社会公益,传递社会正能量;组织学生分赴基层、农村和生产一线,采集基层人民群众的平实梦想及其追寻梦想的奋斗过程,展现个人理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密切联系,用心体验“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的丰富内涵,激发青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昂扬斗志。
(三)学生骨干暑期训练营暨赴港澳台学习交流活动 组织优秀学生骨干赴井冈山革命老区开展“增强党性修养,锤炼优良作风”暑期训练营活动,在红色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学生干部培训班成果,打牢学生干部思想基础。选拔优秀学生骨干赴港澳台地区部分高校开展走访交流和学习考察活动,扩展视野,开拓思路,促进团学工作开展。
(四)“百名博士团助力青岛蓝色经济发展”活动
组建百名博士实践团队,发挥海洋学科优势,深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基层一线,广泛开展主题调研、科技帮扶、就业体验活动,为青岛及半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为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生态坏境保护、海洋强国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
(五)“传递梦想、共筑希望”爱心支教活动
组织青年学生前往偏远山区、城乡结合区域以及农民工子弟学校,面向山区中小学生、留守儿童、城市农民工子女以及特殊儿童开展爱心支教和相关知识宣讲活动,为孩子们普及知识、打开眼界、筑起希望。同时青年学生在基层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六)“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
组织青年学生精心编排主题积极向上、贴近基层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多样性文艺节目,深入农村、社区、企业一线进行演出,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基层群众的精神品位。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开展医药卫生常识、食品安全知识、生态文明建设和法律法规常识等的宣传工作,通过开展基层走访、读书交流活动及文明新风宣传等,倡导社会文明和健康生活方式。
(七)“调研山东”主题活动
围绕社会热点和基层人民切实生产生活问题,通过多种渠道、多样化调研方式广泛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以反映山东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情况,增进对社会的观察了解,为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建言献策,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我爱我家,携手共进”班团支部同行活动
以班级团支部为单位,深入基层一线,设计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主题团日教育实践活动,鼓励支部成员
与群众同吃同住,在深入实践中凝聚集体智慧、团结集体力量,增进集体感情,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以上为我校2013年大学生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将重点开展的几项活动内容,各单位要结合学科和工作特色,紧密围绕活动主题,精心组队、加强指导,创新形式,完成好今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工作。
三、工作要求
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影响力度大,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对实践团队的指导和支持力度,扎实做好宣传动员、安全管理、过程指导、成果宣传、总结考评等各项组织工作。
(一)安全第一原则。必须始终将安全管理放在社会实践组织工作的首位。所有项目必须配备带队老师,各单位要从前期的选题指导,到项目计划书、个人安全责任书的填写,再到安全应急预案的制定、安全管理联络员等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等多方面入手,做实今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安全管理工作。
(二)全程指导原则。各院(系)团委及相关指导单位要切实发挥指导作用,全程关注实践团队的活动进展,做好实践团队的咨询指导和管理服务,同时协助团委做好相关宣传、组织工作。
(三)巩固成果原则。各单位要在活动中及时总结,深入挖掘亮点,对社会实践过程中涌现出的典型团队、典型个人事迹进行及时宣传推广,做好活动的整体宣传和深度报道。积极
培育优秀调研项目,做好活动指导,为“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工作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