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LINUX专业委员会LINUX操作员认证模拟试题1[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2 05:12: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省LINUX专业委员会LINUX操作员认证模拟试题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省LINUX专业委员会LINUX操作员认证模拟试题1》。

第一篇:浙江省LINUX专业委员会LINUX操作员认证模拟试题1

浙江省LINUX专业委员会LINUX操作员认证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那一个选项不是Linux支持的(B)

A.多用户B.超线程C.多任务D.多进程

2.注销虚拟控制台的命令(A)

A.[Ctrl]-[D]

B.[Ctrl]-[C] [杀死当前任务]

C.[Ctrl]-[V]

D.[Ctrl]-[A]

3.虚拟控制台关闭时在 shell 提示下键入(C)命令

A.QUITB.EXITC.HALTD.CLOSE

4.哪个不是与LS命令常用的选项(D)

A.A[显示除“.”和“..”外的所有文件]

B.L[显示出链接文件名而不是链接到的文件]

C.R[显示出所有子目录的文件]

D.W

5.与head[查看文件的头几行内容,而不必浏览整个文件]命令相反的命令是(B)

A.cat[可以显示文件的内容(经常和more搭配使用),或将多个文件合并成一个文件]

B.tail[输出文件的结尾]

C.locate [可用于查找文件,且比find命令的搜索速度快]

D.cd[改变工作目录]

6.下列哪一个命令是用来查找指定字串(A)

A.grep

B.clear [清除屏幕上的信息]

C.tail[输出文件的结尾]

D.ls[list的简写,其功能为列出目录的内容]

7.在字符界面环境下注销LINUX,可用(c)

A.xit或quitB.quit或ctrl+DC.exit或ctrl+DD.以上都可

8.在RedHat Linux安装的界面上,可选择的安装方式有:(A)

A、本模式安装与图形模式安装B、键安装与图形模式安装C、键安装与文本模式安装

9.使用命令chmod的数字设置,可以改变(c)

A、文件的访问特权B、目录的访问特权C、文件/目录的访问特权

10.主机通过局域网直接接入Internet,应该配置(d)

A、IP地址B、子网掩码C、默认网关和DNS服务器的IP地址D.以上选项都是

11.LINUX安装过程中,根分区的大小最佳在(B)

A、1MBB、5GBC、3GBD、2GB

12.RedHat Linux安装过程中,如果以图形化模式安装可按(a)键。

A、回车键B、输入:“linux text”C、选择3

13.RedHat Linux的安装过程中磁盘分区选项中不包括(C)

A、自动分区B、Disk Druid来手工分区C.选择分区

14.安装程序提供了两个引导装载程序(C)

A.GROUP和LLTOB.DIR和COIDC.GRUB和LILO

15.命令CP与DOS下什么命令等同(B)

A.CUPB.COPYC.CCPD.CORP

16.CAT命令经常和什么命令搭配(D)

A.MUCHB.VERYC.EASYD.MORE

17.CAT命令是下面哪一个单词的缩写(B)

A.CONTB.CONCATENATEC.COPYD.CID

18.CLEAR命令的作用(A)

A.清除终端窗口B.关闭终端窗口C.打开终端窗口D.调整窗口大小

19.以下不是文件或目录访问的权限的是(C)

A.RB.WC.GD.X

20.以下是MV命令[用户可以使用mv命令来为文件或目录改名或将文件由一个目录移入另一个目录中。该命令如同MS-DOS下的ren 和 move 的组合]常见选项(D)

A.P

B.G

C.J

D.I [交互方式操作。如果mv操作将导致对已存在的目标文件的覆盖,此时系统询问是否重写,要求用户回答y或n,这样可以避免误覆盖文件]

21.面那一组命令是用于压缩或解压缩文件(B)

A.compress,uncompressB.gzip,gunzipC.ppt,ftpD.haccp,file

22.下面那一组命令是用于压缩或解压缩数据(C)

A.haccp,fileB.gzip,gunzipC.compress,uncompress D.ppt,ftp

23.下面不是NETSTAT命令[显示网络连接、路由表和网络接口信息,用户可以知道目前那些网络连接正在运行]参数的是(B)

A.C

B.X

C.R-r 打印路由选择表

D.N-n 打印实际地址,而不是对地址的解释或者显示主机,网络名之类的符号

24.RedHat Linux安装界面上有3个选项供用户选择,其中不含(D)。

A如果以图形化模式安装或升级Linux,按Enter键。

B如果以文本模式安装或升级Linux,输入:“Linux text”,然后按Enter键。

C用列出的功能键来获取更多的信息。

DSetup图标。

25.RedHat Linux的安装过程中需要网络配置的“安装类型”的选项是(D)。

A.工作站B.人桌面C.定制D.服务器

二、判断题

1.在安装RedHat Linux时要以图形化模式安装,直接按Enter。(y)

2.RedHat LINUX安装时自动创建了根用户(y)

3.虚拟控制台登陆就是使用文本方式登陆(y)

4.在LINUX中用户的帐号名必须是唯一的(y)

5.在RedHat LINUX的安装过程中可进行网络配置(y)

6.根用户登陆可使用户对系统有完全的控制权(y)

7.LINUX的文件系统是一个目录树(y)

8.LINUX中的超级用户为root,登陆时不需要口令(n)

9.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DNS地址等参数只有静态手工配置方法(n)

10.在Windows分区中是能看到Linux分区的(n)

11.Linux不可以与MS-DOS、OS/

2、Windows等其他操作系统共存于同一台机器上。(n)

12.Linux与其他操作系统的区别在于Linux是一种开放、免费的操作系统。(y)

13.RedHat Linux安装的安装过程中不需要语言选择、键盘选择、鼠标配置。(n)

14.RedHat Linux安装的安装过程中如果安装程序在用户的计算机上检测到以前安装有Red Hat Linux 系统,不会自动出现“升级检查”对话框(n)

16.RedHat Linux “安装类型”的选项有“个人桌面”、“工作站”、“服务器”和“定制”(y)

17.RedHat Linux安装的安装过程中自动分区选项:“删除系统内所有的Linux分区”,将会删

18.除以前安装Linux时创建的分区,但不会影响磁盘上的其他分区(y)

19.硬盘图形化表示中的某一字段上单击来突出显示硬盘状态,双击来编辑某个分区或从空闲空间20.中创建分区(y)

21.RedHat Linux安装的安装过程中如果计算机没有配置网络设备,用户还是能看到网络配置对话框。(n)

22.RedHat Linux安装的安装过程中如果有网络设备,但还没有配置联网,将需要进行网络配置。(y)

23.如果网络设备有一个主机,用户可以选择使用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自动检测它,或者在提供的文本框中输入主机名。(y)

24.在网络配置时如果输入了IP地址和子网掩码信息,还需要输入网关、主要、次要和第三DNS地址信息。(y)

25.防火墙配置中如果选择了「高级」选项,系统还会接受没有被用户具体指定的连接(n)

26.非根帐号登陆的用户也可以对系统有完全的控制权(n)

27.根口令没有字符长短的的限制,但是必须把口令输入两次;如果两次输入的口令不一样,安装程序将会提示用户重新输入口令。(n)

28.登录系统的方式有两种:图形化登录和虚拟控制台登录。(y)

29.RedHat Linux 安装程序不会提供一个视频卡列表,要用户自己输入视频卡的名称。

2.简述进程的启动、终止的方式以及如何进行进程的查看。

参考答案:

在linux中启动一个进程有手工启动和调度启动两种方式:

(1)手工启动

用户在输入端发出命令,直接启动一个进程的启动方式。可以分为:

①前台启动:直接在shell中输入命令进行启动。

②后台启动:启动一个目前并不紧急的进程,如打印进程。

(2)调度启动

系统管理员根据系统资源和进程占用资源的情况,事先进行调度安排,指定任务运行的时间和场合,到时候系统会自动完成该任务。

经常使用的进程调度命令为:at、batch、crontab。

3.简述dns进行域名解析的过程。

参考答案:

首先,客户端发出dns请求翻译ip地址或主机名。dns服务器在收到客户机的请求后:

(1)检查dns服务器的缓存,若查到请求的地址或名字,即向客户机发出应答信息;

(2)若没有查到,则在数据库中查找,若查到请求的地址或名字,即向客户机发出应答信息;

(3)若没有查到,则将请求发给根域dns服务器,并依序从根域查找顶级域,由顶级查找二级域,二级域查找三级,直至找到要解析的地址或名字,即向客户机所在网络的dns服务器发出应答信息,dns服务器收到应答后现在缓存中存储,然后,将解析结果发给客户机。

(4)若没有找到,则返回错误信息。

4.系统管理员的职责包括那些?管理的对象是什么?

参考答案:

系统管理员的职责是进行系统资源管理、设备管理、系统性能管理、安全管理和系统性能监测。管理的对象是服务器、用户、服务器的进程及系统的各种资源等。

5.简述安装slackware linux系统的过程。

参考答案:

(1)对硬盘重新分区。(2)启动linux系统(用光盘、软盘等)。

(3)建立linux主分区和交换分区。(4)用setup命令安装linux系统。

(5)格式化linux主分区和交换分区(6)安装linux软件包

(7)安装完毕,建立从硬盘启动linux系统的lilo启动程序,或者制作一张启动linux系统的软盘。重新启动linux系统。

6.什么是静态路由,其特点是什么?什么是动态路由,其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静态路由是由系统管理员设计与构建的路由表规定的路由。适用于网关数量有限的场合,且网络拓朴结构不经常变化的网络。其缺点是不能动态地适用网络状况的变化,当网络状况变化后必须由网络管理员修改路由表。

动态路由是由路由选择协议而动态构建的,路由协议之间通过交换各自所拥有的路由信息实时更新路由表的内容。动态路由可以自动学习网络的拓朴结构,并更新路由表。其缺点是路由广播更新信息将占据大量的网络带宽。

87.进程的查看和调度分别使用什么命令?

参考答案:

进程查看的命令是ps和top。

进程调度的命令有at,crontab,batch,kill。

8.当文件系统受到破坏时,如何检查和修复系统?

参考答案:

成功修复文件系统的前提是要有两个以上的主文件系统,并保证在修复之前首先卸载将被修复的文件系统。

使用命令fsck对受到破坏的文件系统进行修复。fsck检查文件系统分为5步,每一步检查系统不同部分的连接特性并对上一步进行验证和修改。在执行fsck命令时,检查首先从超级块开始,然后是分配的磁盘块、路径名、目录的连接性、链接数目以及空闲块链表、i-node。

9.解释i节点在文件系统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在linux文件系统中,是以块为单位存储信息的,为了找到某一个文件在存储空间中存放的位置,用i节点对一个文件进行索引。i节点包含了描述一个文件所必须的全部信息。所以i节点是文件系统管理的一个数据结构。

10.什么是符号链接,什么是硬链接?符号链接与硬链接的区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链接分硬链接和符号链接。

符号链接可以建立对于文件和目录的链接。符号链接可以跨文件系统,即可以跨磁盘分区。符号链接的文件类型位是l,链接文件具有新的i节点。

硬链接不可以跨文件系统。它只能建立对文件的链接,硬链接的文件类型位是-,且硬链接文件的i节点同被链接文件的i节点相同。

11.在对linux系统分区进行格式化时需要对磁盘簇(或i节点密度)的大小进行选择,请说明选择的原则。参考答案:

磁盘簇(或i节点密度)是文件系统调度文件的基本单元。磁盘簇的大小,直接影响系统调度磁盘空间效

率。当磁盘分区较大时,磁盘簇也应选得大些;当分区较小时,磁盘簇应选得小些。通常使用经验值。

12.简述网络文件系统nfs,并说明其作用。

参考答案:

网络文件系统是应用层的一种应用服务,它主要应用于linux和linux系统、linux和unix系统之间的文件或目录的共享。对于用户而言可以通过nfs方便的访问远地的文件系统,使之成为本地文件系统的一部分。采用nfs之后省去了登录的过程,方便了用户访问系统资源。

第二篇:2011浙江省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中学)复习题模拟试题

*本资料系温州大学及温州各地区考前培训心理学(中学)的资料*系本人各方收集。但其中第六章智力及第十一章毕生发展没有找到选择题题目,只有其他题型。有相关资料的欢迎在百度文库补充

第一章:概论知识考点 P3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属于(C)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B)的规律的科学。

A.心理过程 B.心理活动 C.认识过程 D.个性心理 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B)的科学。

A.心理活动的规律 B.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C.生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 D.行为活动的规律 4.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A)年。

A.1879 B.1897 C.1789 D.1798 5.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德国学者冯特(B)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的。

A.1798 B.1879 C.1789 D.1897 6..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在哪一年?(B)A.1789年 B.1879年 C.1890年 D.1897年

7.下列哪一个事件是心理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A)

A.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B.1890年美国学者詹姆斯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

C.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 D.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条件反射学说

8.第一个建立心理实验室,使之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人是(A)A.冯特 B.詹姆斯 C.桑代克 D.亚里士多德 9.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B)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10.机能心理学的创始人是(B)A.冯特 B.詹姆斯 C.华生 D.魏太默 11.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C)。

A.苛勒 B.斯金纳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12..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D)。A.霍尔 B.马斯洛 C.魏太默 D.华生

13..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研究,强调心理学应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学派为(D)。

A.人本主义学派 B.格式塔学派 C.行为主义学派 D.精神分析学派

14.认为心理学研究内容主要是意识体验,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心理、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机械总和。这一派别称为(B)

A.行为主义 B.格式塔心理学 C.机能主义 D.人本主义 15.哪一个心理学理论流派强调心理学应该要研究意识的功能?(B)A.行为主义心理学 B.机能主义心理学 C.人本主义心理学 D.精神分析心理学 16.下面哪位学者是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D)A.华生 B.杜威 C.铁钦纳 D.詹姆斯 17.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B)A.考夫卡 B.华生 C.罗杰斯 D.荣格

18.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以发现其心理活动变化的方法是(B)A.调查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测验法

19.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称为(D)A.观察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调查法 D.自然实验法

20.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研究方法称为(D)A.实验法 B.测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21.能在比较自然的情境下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保证了研究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这种研究方法是(A)

A.观察法 B.测验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22.在控制的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是(C)。A.观察法 B.测验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23.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D)A.测量法 B.观察法 C.实验室实验法 D.实验法

24.以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称为(B)。A.实验法

B.测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25.认知心理学家在研究推理、决策、问题解决等复杂认知过程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主要原因是采取了(D)手段。A.统计分析 B.测验 C.调查研究

D.口语报告

26.研究者根据预先拟定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在面对面的一问一答中搜集资料,然后对群体的心理特点及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推测,这种心理学研究方法属于(C)。A.测量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作品分析法

27..采用预先拟定好的问题表,由被试自行填写来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C)A.观察法 B.测量法 C.调查法 D.自然实验法

28.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是(B)A.观察法 B.测验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29.针对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称为(C)A.实验法 B.测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二、多项选择题

1.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在于(AB)。

A.调整行为 B.控制行为 C.改变生活 D.防病治病 E.放松自己 2.(BCE)属于心理学的理论研究领域。A.工业心理学 B.生理心理学 C.心理测量学 D.教育心理学 E.实验心理学 3.以下属于心理学应用领域的有(ADE)A.法律与犯罪心理学 B.实验与认知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教育与学校心理学 E.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4._________属于心理学的应用领域。(ACD)A.工业心理学 B.实验心理学 C.学校心理学 D.法律与犯罪心理学 E.发展心理学

三、名词解释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2.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3.意识流:机能主义代表人物詹姆斯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意识是一种整体的经验,具有连续性,是一种川流不息的状态,像水流一样,他称之为“意识流”。

4.现场实验法也叫自然实验,是指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四、简答题

1.简述观察法的主要优点和不足。

优点:能收集到被观察者客观、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不足:(1)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2)观察结果难于重复。

(3)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

2.列举出心理学的流派。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由于心理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心理学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出现了各种心理学流派,主要有:

(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2)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斯

(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斯金纳

(4)格式塔心理学:魏太默、考夫卡、苛勒(5)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7)认知心理学:皮亚杰等

3.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的三类变量是什么? 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的三类变量是:(1)自变量:即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或实验条件。

(2)因变量:即反应变量。它是实验者所要测定和研究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是实验者要研究的真正对象。

(3)控制变量:即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知识考点 P21

一、单项选择题:

1.注意有两个明显的特点:指向性与(B)。

A.选择性 B.集中性 C.兴奋性 D.不随意性 2.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3.有预定目的,但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C)。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4.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B)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5.学生在课堂上能根据老师的要求思考问题,并能够克服干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种注意状态属于(B)

A.不随意注意 B.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6.我们在听课做笔记时,写字处于(B)意识状态。

A.可控制的 B.自动化的 C.白日梦状态 D.不自觉的

7.在(A)意识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地去完成一件事情。

A.可控制的 B.白日梦 C.自动化的 D.睡眠 8.学生上课时“走神”现象属于(C)。

A.意识失控状态 B.自动化的意识 C.白日梦状态 D.半睡眠状态 9.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属于______意识状态。(C)A.自动化的 B.集中的 C.可控制的 D.自觉的

10.学生在听老师讲课时,听着听着就走神了,只知道老师在讲课,但是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这种意识状态属于(C)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C.白日梦状态 D.睡眠状态 11.有的人因生活程序突然改变而影响睡眠,这属于(C)失眠。A.假性 B.情景性 C.失律性 D.功能性 12.明天要考试,今晚难以入睡,属于(A)失眠。

A.情景性 B.假性 C.失律性 D.兴奋性

13.睡觉前喝了咖啡、茶或者可乐之类的饮料,常常导致兴奋,出现失眠现象。这种失眠属于(D)。

A.假性失眠 B.情境性失眠 C.失律性失眠 D.药物性失眠

14.一个人在考试的前夜出现了失眠现象,这种失眠属于什么类型的失眠?(D)A.失律性失眠 B.假性失眠 C.药物性失眠 D.情境性失眠 15.有些人状态好、睡眠少,认为自己失眠。这是______失眠。(C)A.情景性 B.新奇性 C.假性 D.正常性 16.梦是一种(D)。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C.白日梦状态 D.无意识的心理活动 17.下面哪一种不是心理促动药物?(D)A.兴奋剂 B.镇静剂 C.迷幻剂 D.葡萄糖

18.正常清醒时,能思考,能灵敏地解决问题,这种状态下的脑电波是(A)。

A.β波 B.δ波 C.θ波 D.α波

19.睡眠的第三四阶段为沉睡期,以(A)为主,它的频率很慢而振幅极大。

A.δ波 B.β波 C.θ波 D.α波

20.睡眠的过渡期阶段的脑波为______,频率较慢但振幅较大。(B)

A.β波 B.α波 C.δ波 D.θ波 21.催眠诱导常会使个体出现什么样的心理状况?(B)A.反应性升高 B.反应性降低 C.注意范围变广 D.幻觉减少

二、多项选择题

1.注意的功能有(ABC)。

A.选择功能 B.维持功能 C.调节功能 D.启动功能 E.适应功能 注意的功能有(ABD)A.调节功能 B.维持功能 C.抑制功能 D.选择功能 E.启动功能 2.注意的特点主要有(AB)A.指向性 B.集中性 C.有意性 D.无意性 E.稳定性

3.人的行为与时间循环相联系,构成人的生物节律的时间有(ABC)。

A.1年 B.28天 C.90分钟 D.一个月 E.一星期

4.在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还有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如血压、排尿、荷尔蒙分泌等,这属于(BCD)。

A.注意的起伏现象 B.生物节律现象 C.机体“生物钟”的表现 D.日节律现象 E.知觉节律现象 5.人在睡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是(CD)A.静止 B.紊乱 C.感觉麻痹 D.解除抑制 E.轻松 6.催眠状态是一种(AB)。

A.特殊的意识状态 B.意识恍惚状态 C.睡眠状态 D.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E.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7.常见的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有(ACD)

A.解除抑制 B.深度睡眠 C.幻觉 D.感觉麻痹 E.感觉剥夺 8.以下哪些方面为意识活动的内容?(ABCDE)

A.对内部刺激的觉知 B.对环境中人的觉知 C.对外部事物的觉知

D.对自身的觉知 E.对自己情感活动的觉知 9.睡眠的最后一个阶段的特点有(ADE)

A.人做梦主要是在这个阶段 B.呼吸和心跳开始变慢 C.梦游、尿床等现象多在此时出现

D.快速眼动 E.肌肉完全瘫痪

三、名词解释

1.意识:意识是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2.日节律:在人和动物都存在,它的主要表现为睡和醒周期性循环。还有一些生理方面节律变化。如血压,排尿,荷尔蒙分泌等。

3.情境性失眠:是指由生活情境的改变造成的失眠。生活情境的改变主要涉及一些造成个体心理压力的事件,如亲人去世、面临重大人生抉择等。

4.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200310)1.随意后注意是指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

四、简答题

1.注意具有哪些功能?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具有:(1)选择功能(2)维持功能(3)调节功能

2.简述注意与意识的关系。

(1)区别:注意不等同于意识。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

(2)联系:注意又和意识密不可分。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的不同,显示了个体处在什么样的意识状态。

五、论述题

1.请你结合课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引起失眠的可能原因。答案要点:

失眠现象看似简单,但原因却很复杂,主要的原因有:

(1)情境性失眠:由于生活情境的改变而造成的,生活情境的改变主要涉及一些造成个体心理压力的事件,如亲人去世、离婚、考试到来、面临重大人生抉择等等。

(2)假性失眠:认为睡眠时间短就是失眠而造成的,没有认识到睡眠存在着个体差异。(3)失律性失眠:生活程序突然改变,习惯性的生物钟无法在短时间作出调整。(4)药物性失眠:睡觉前喝了咖啡、茶、可乐等等导致精神兴奋

(以上各点需要结合实际展开说明)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知识考点 P42

一、单项选择题:

1.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A)属性的反映。

A.个别

B.整体

C.外部

D.本质 2.感受身体运动与肌肉和关节的位置的肌动觉属于(D)

A.远距离感觉 B.外部感觉 C.近距离感觉 D.内部感觉 3.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第一步是(C)。

A.视觉 B.听觉 C.感觉 D.知觉

4.产生感觉的第一步是(B)。

A.转换

B.收集信息 C.神经传导 D.中枢加工

5.人眼的可见光,其波长约为(D)毫微米。

A.500—600 B.0—1000 C.380—1280 D.400—750 6.由暗处到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体。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B)。

A.暗适应 B.明适应 C.不适应 D.知觉适应

7.从亮处到暗处,人眼开始时看不见周围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区分出物体,人眼这种感受性逐渐提高的过程叫(C)。

A.明适应 B.光适应 C.暗适应 D.不适应

8.白天进入电影院,开始看不见座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能加以分辨,这个过程是(C)。

A.漂白过程 B.明适应 C.暗适应 D.感觉后效 9.味觉属于(C)。

A.内部感觉 B.远距离感觉 C.近距离感觉 D.本体感觉 10.“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11.人耳所能接受的振动频率是多少赫兹?(C)A.20—2000 B.200—2000 C.20—20000 D.200—20000 12.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叫(B)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想像 13.看电影时,人们的知觉活动主要是(C)A.视知觉 B.听知觉 C.视、听知觉 D.视、感知觉 14.双眼视差是(B)知觉的重要线索。

A.时间 B.深度 C.运动 D.所有

15.看见一面红旗时,人们立刻能认识它的心理活动是(C)A.视觉 B.色觉 C.知觉 D.感觉

16.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B)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7.下列不属于知觉基本特性的是(C)。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主观性 D.知觉的恒常性 18.在“万绿丛中一点红”中,绿草更易被归为一组,这是知觉的(A)。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9.看到一朵红花,这时的心理活动为(B).A.感觉 B.知觉 C.视觉 D.色觉 20.双关图是____________中的现象。(A).A.知觉选择性 B.知觉整体性 C.知觉恒常性 D.知觉理解性

21.把煤放在日光照射下,把白粉笔放在阴影里,尽管前者反射的光比后者更多,但看起来依然是煤较黑,粉笔较亮,这是(C)

A.知觉的理解性 B.知觉的选择性 C.颜色恒常性 D.知觉的组织性 22.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用感受性的______来说明的。(D)A.强弱 B.高低 C.轻重 D.大小

23.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常用什么概念来表示?(A)A.感受性 B.刺激强度 C.知觉 D.感觉

24.当一个人在森林里迷路时,是否看得出四周远处有微弱光亮借以辨别方向,反映了这个人的______的高低。(C)

A.视觉适应力 B.视觉差别感受性 C.视觉感受性 D.视知觉

25.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D)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26.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称为(D)。

A.感受性 B.绝对感觉阈限 C.绝对感受性 D.感觉阈限

27.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C)。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28.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可觉差异称为(D)。

A.感受性 B.绝对感觉阈限C.差别感觉阈限 D.最小可觉差 29.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叫(A)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30.绝对感觉阈限是指(C)A.人的一般感觉能力 B.最大可觉察的刺激量 C.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D.差异觉察能力 31.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C)关系。

A.正比 B.同比 C.反比 D.对比

32.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的大小(D)

A.成正比例关系 B.成正相关关系 C.无关 D.成反比例关系 33.重量感觉阈限值的大小与相应的重量感受性高低之间的关系成(B)

A.正比例关系 B.反比例关系 C.常数关系 D.对数关系 34.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B)关系。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D.成准比例 35.在一个颜色中,起主导作用的波长越强,则该颜色的(C)越大。

A.色调 B.亮度 C.饱和度 D.强度 36.颜色的基本特征或表现,称为(A)。

A.色调 B.亮度 C.饱和度 D.中和色 37.位置学说不能解释(C)。

A.高频声音的编码 B.中等频率的声音的编码 C.频率最低的声音的编码 D.频率最高的声音的编码 38.声音的质量特征称为(C)。

A.音强 B.音高 C.音色 D.音波

39.如果掩蔽音和被掩蔽音都是纯音,那么两个声音(A),掩蔽作用越大。

A.频率越接近B.强度越接近C.频率相差越大 D.音色相差越大

40.如果两个声音强度相差较大,则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较强的声音,这种现象叫做(C)(200610)A.声音的混合 B.声音的起伏 C.声音的掩蔽 D.拍音 41.音高指声音的高低,由______决定。(A)

A.声波的频率 B.声音振动的大小 C.声音的组成形式 D.声波的起伏 42._________指构成该颜色的全部光波的总强度。(B)

A.色调 B.亮度 C.中和度 D.饱和度 43.三原色理论中的三原色是指哪三种颜色?(B)A.红绿黄 B.蓝绿红 C.蓝白绿 D.红黄蓝

44.如果掩蔽音和被掩蔽音都是纯音,下面哪一种说法是不正确的?(B)(200904)

A.声音的掩蔽受频率和强度的影响。B.二个声音频率越接近,掩蔽作用越小。

C.掩蔽音强度提高,掩蔽作用增加,覆盖的频率范围也增加。D.低频音对高频音的掩蔽作用比高频音对低频音的掩蔽作用大。45.音高指声音的高低,由______决定。(C)A.声音振动的大小 B.声波的起伏 C.声波的频率 D.声音的组成方式 46.社会认知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子过程:搜集、选择信息过程和(B)。

A.比较信息过程 B.整合信息过程 C.组织信息过程 D.概括信息过程 47.通常人们觉得北方人是粗犷爽朗的,而南方人则是温和细腻的,这是(D)

A.近因效应 B.第一印象 C.晕轮效应 D.刻板效应 48.“一好百好”,“一坏百坏”,这种社会认知效应称为(C)。

A.刻板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49.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这是(A)A.社会刻板印象 B.印刻 C.社会知觉过程 D.从众

50.人们通常认为北方人直爽,南方人机警、圆滑;男人富有刚性,女人富有柔性。这种对一类人产生较为固定看法的现象,心理学称之为(D)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效应

二、多项选择题

1.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直接反映的心理现象是(AB)A.感觉 B.知觉 C.注意 D.思维 E.意识 2.皮肤觉通常包括(BCD)A.感觉 B.触觉 C.痛觉 D.温度觉 E.痒觉 3.锥体细胞(ADE)。

A.能够反应颜色 B.对光的强度反应强 C.不能分辨颜色 D.能够反应光的波长 E.对光的强度反应差 4.棒体细胞(ACE)

A.不能分辨颜色 B.反应光的波长 C.对光的强度起反应 D.集中于网膜中心 E.对微弱光线敏感 5.黑林的拮抗理论认为构成颜色对比(或互补)的是(BCD)。A.红与蓝 B.黑与白 C.红与绿 D.黄与蓝 E.红与黑 6.知觉的特性包括(ABCE)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间接性 E.理解性 7.知觉的恒常性包括(CDE)。

A.气味恒常性 B.温度恒常性 C.大小恒常性 D.颜色恒常性 E.形状恒常性 8.知觉的恒常性一般表现为(BCD)等方面的恒常性。A.温度 B.大小 C.形状 D.颜色 E.空间

9.在深度知觉中,来自视觉线索本身的深度线索有(AD).A.双眼视差 B.视野中的高度 C.线性透视 D.眼肌的调节与幅合 E.阴影 10.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包括(ACD)。A.个体的兴趣和情绪 B.调节与幅合 C.感觉通道的性质

D.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 E.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性质 11.在一定时间内,_________,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BCE)A.事件性质越复杂 B.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少 C.对不喜欢的事情

D.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 E.事件性质越简单

12.信息呈现的顺序会对社会认知产生影响,这种现象是(AB)。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社会刻板效应 E.远近效应

三、名词解释

1.超感知觉:简称ESP,指通过不同于正常人类感官而获得有关外部世界、其他人或未来的信息的可能性。

2.感觉适应:指的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3.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用来表明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它是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是个临界值。

4.双眼视差:由于两个眼睛位置油,同一物体投射到两眼的图像明差异的,距离越远,差异越小,是大脑把两个不同的信息结合起来使人们知觉到一个具有深度的立体。

5.韦伯定律:感觉的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表现为一定的规律性,用数学公式来表示这种关系——K=△I/I(I是原来的刺激量;△I指刚能引起较强感觉的刺激增加量;K是一个常数),这就是著名的韦伯定律。

6.社会知觉: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7.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8.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来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9.社会刻板效应是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四、简答题

1.简述感觉产生的过程。

不同感觉虽然收集的信息不同,产生它的机构不同,但作为一个加工系统,它的活动基本上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收集信息

(2)转换,即把进入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这是产生感觉的关键环节,其机构称为感受器。(3)将感受器传出的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的传导,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

(4)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区域,被加工为人们所体验到的具有各种不同性质和强度的感觉。

2.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1)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①反映的内容不同: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则是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属性、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反映。

②分析器数量不同: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则比感觉要复杂,它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对复杂刺激物或刺激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综合的结果。

③知识、经验参与程度的不同: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一般知识经验对感觉的产生影响不大;而知觉则是以生理机制为基础的纯粹的心理活动,它以知识经验为基础,是知觉产生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2)联系:感觉和知觉是紧密联系的心理活动过程。

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进一步发展

②感觉和知觉都具有直接性,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3.深度知觉中来自刺激方面的深度线索主要有哪些? 距离知觉也称深度知觉。深度知觉中来自刺激方面的深度线索主要有两个方面:

(1)是以刺激物的特性作为线索:常使用的深度线索有大小、视野中的高度、遮挡、线性透视、纹理变化、光照与阴影等

(2)产生于视觉系统本身的特性:眼肌的调节与幅合、双眼视差等

4.简述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及其关系。

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用感受性的大小来说明的。

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称感觉阈限,是个临界值。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

5.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知觉的基本特征有:

(1)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2)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客观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3)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

(4)知觉的恒常性:是指人的知觉映象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特性的过程。它包括大小恒常、形状恒常、颜色恒常

6.简述社会认知过程。

社会认知过程实质上就是人们如何根据对周围环境中的社会信息进行推理。

这一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子过程:(1)搜集、选择信息过程

(2)整合信息过程:A、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B、晕轮效应;C、社会刻板效应

7.社会知觉具有哪些独特性?

社会知觉具有以下一些独特性:(1)认知对象的独特性

(2)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3)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

8.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常见效应有哪些? 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常见效应主要有:(1)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2)晕轮效应(3)社会刻板效应

9.晕轮效应在教育过程中有何不良影响? 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来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品行评价不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是受学生的外貌、衣着、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影响,就不能公正地对待学生,给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10.简要说明社会刻板效应在教育过程中的不良影响

社会刻板印象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它对教育的不良影响体现在容易使人形成“先入为主”的偏见,造成社会认知的偏差,阻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的交往。

五、论述题

1.请你论述一下什么是知觉以及它具有哪些特性。答案要点: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2)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客观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3)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

(4)知觉的恒常性:是指人的知觉映象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特性的过程。它包括大小恒常、形状恒常、颜色恒常

(以上各点需要展开说明)

第四章:记忆与学习知识考点 P79

一、单项选择题:

1.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它们是(A)、保持和提取。

A.编码 B.回忆 C.再认 D.遗忘 2.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编码、(C)、提取。

A.识记

B.回忆 C.保持

D.再认 3.哪一种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B)A.感觉记忆 B.工作记忆 C.长时记忆 D.语义记忆 4.在感觉记忆中,信息主要以(D)形式存储。

A.语义 B.概念体系 C.图式 D.视象和声象 5.感觉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是()

A.视像和声像 B.声音代码 C.语音代码 D.语义代码 6.瞬时记忆属于(A)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工作记忆 7.在短时记忆中,一遍遍地机械地重复识记材料是(D)A.有效复述 B.无效复述 C.精细复述 D.保持性复述 8.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B)秒钟。

A.1~2 B.20~40 C.60~70 D.70~80 9.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保持(B)秒钟。

A.5 B.20—30 C.60 D.120 10.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C)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11.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D)个组块。

A.6±2 B.6±1 C.7±1 D.7±2 12.短时记忆的容量为(A)个组块。

A.7±2 B.5±2 C.8±2 D.9±2 13.短时记忆的容量为多少?(C)A.7加减2个音节 B.7加减2个单元 C.7加减2个组块 D.7加减2个数字 14.在短时记忆中,将识记的材料与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建立起联系是(C)。

A.机械复述 B.无效复述 C.精细复述 D.保持性复述 15.短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B)形式存储。

A.视象代码 B.声象代码 C.语义代码

D.图式 16.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重要条件是(A)A.复述 B.视觉编码 C.声音编码 D.感觉寄存 17.短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储?(A)A.声象代码 B.视像代码 C.语义代码 D.图式

18.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在记忆中储存时间的长短和编码方式的不同,一般可把记忆分为三个系统,即(B)、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A.语义记忆 B.感觉记忆 C.工作记忆 D.情绪记忆

19.对事实类信息,如词汇、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的记忆是(B)。

A.程序性记忆 B.陈述性记忆 C.长时记忆 D.技能记忆 20.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C)。

A.长时记忆 B.情境依存性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工作记忆 21.对练字过程中的手部动作的把握,是储存在(B)中的。

A.情景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语义记忆 D.陈述性记忆 22.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C)。

A.长时记忆 B.情境依存性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工作记忆

23.练书法时,我们所知道的规则和方法是储存在_________中的。(A)

A.陈述性记忆 B.情景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感觉记忆

24.对概念、命题的学习属于(D)

A.社会规范的学习 B.机械学习C.技能学习 D.知识学习25.在复习过的教室里参加考试,会对考试有帮助,这种现象称为(B)

A.情绪依存性记忆 B.情境依存性记忆 C.状态依存性记忆 D.地点依存性记忆 26.走迷宫是一种(A)A.发现学习B.意义学习C.接受学习D.知识学习

27.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为划分标准,一般可以把学习分为哪三类?(D)A.知识学习、意义学习和命题学习 B.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C.命题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D.技能学习、知识学习和社会规范学习

28.学生将老师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加以内化和组织,变成自己的知识,且在必要时加以再现或运用,这种学习形式属于(A)

A.接受学习B.机械学习C.发现学习D.意义学习29.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属于(B)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双重干扰 D.新旧干扰 30.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叫(A)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31.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遗忘规律所用方法为(D).A.群集法 B.地点法 C.计算法 D.节省法 32.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D)A.时快时慢 B.不快不慢 C.先慢后快 D.先快后慢 33.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B)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34.已学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称为(D)

A.相似干扰 B.后摄干扰 C.接近干扰 D.前摄干扰 35.一般而言,过度学习的程度达(C)时记忆效果较好。

A.30% B.40% C.50% D.80% 36.以下哪一类不属于组织策略?(C)A.群集 B.摘录 C.过度学习D.列提纲

37.人们常常利用顺口溜、歌诀等来帮助自己记忆一些材料,这种记忆方法是(B)A.地点法 B.韵律法 C.记笔记法 D.特征法 38.将电话号码8585582编成“拨我拨我我帮尔”,以帮助记忆,这种复述称为(B)

A.语义复述 B.精细复述 C.保持性复述 D.情景性复述

39.由于没有复习,先前学习的内容在头脑中逐渐淡忘,直至最后全部遗忘。这种遗忘的原因主要是(D)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情绪干扰 D.痕迹消退

40.依据语义网络,当想到一个单词时,很容易地会想起与之有联系的其他各词,这个过程在理论上叫做(D)

A.相似联想 B.激活 C.接近联想 D.扩散激活

二、多项选择题

1.记忆的基本过程有(ABD)。

A.编码 B.保持 C.整理 D.提取 E.系统化

2.记忆的三存储模型把记忆加工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它们分别是(ACD)。

A.感觉记忆 B.暂时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E.永久记忆 3.长时记忆中的主要编码形式为(BE)。

A.声音代码 B.语义代码 C.动作代码 D.直接代码 E.视觉代码 4.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ABCD)A.字词 B.人名 C.时间 D.观念 E.怎样骑车 5.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ADE)。

A.知识学习 B.发现学习C.机械学习D.技能学习E.社会规范学习6.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ADE)。

A.知识学习 B.发现学习C.机械学习D.技能学习E.社会规范学习

三、名词解释

1.记忆: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2.编码: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

3.接受学习:是指将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所学习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传授者传授的,无需自己去独立发现。学习者将传授者呈现的材料加以内化和组织,以便在必要的时候再现或加以利用。

4.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即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程序性记忆:又称技能记忆,记忆程序性知识,如怎样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术,通常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既有多个动作间的序列联系,也包括在同一瞬间同时进行的动作间的横向联系。

5.有意遗忘:有意识地不使某些信息再现的记忆效应称为有意遗忘。

6.学习:是指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

四、简答题

1.简述记忆的涵义与基本过程。

(1)记忆的涵义: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2)记忆的基本过程:信息进入记忆系统—编码,信息在记忆中储存—保持,信息从记忆中提取出来—提取。

①编码: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它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需要注意的参与。

②保持:也称储存,已经编码的信息必须在头脑中得到保存,在一定时间后才可能被提取。

③提取:保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只有提取出来加以应用,才是有意义的。提取表现方式:回忆和再认。

2.试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解释记忆的基本过程。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的基本过程:信息进入记忆系统—编码,信息在记忆中储存—保持,信息从记忆中提取出来—提取。

①编码: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它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需要注意的参与。

②保持:也称储存,已经编码的信息必须在头脑中得到保存,在一定时间后才可能被提取。

③提取:保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只有提取出来加以应用,才是有意义的。提取表现方式:回忆和再认。

3.简述长时记忆的储存模型。

记忆并不是信息的被动接收与保存,它的储存是一个对信息的建构过程。

(1)语义网络:包含了表征各种概念的节点和彼此相联系的连线,连线的长短代表着联系的密切程度。(2)扩散激活:依据语义网络,当你想到一个单词的时候,很容易地想起与之有联系的其他各词的过程。

通过上述几种组织方式,人的各种知识经验就在长时记忆中,构成一个比较稳定的网络,在心理学中称为图式。它表示各种知识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人们利用现有的知识组织新的信息,并将新的信息和原有的图式结合起来,不断地建构和发展着庞大而有序的记忆系统。

4.简述遗忘的原因。

对遗忘的原因一般有两种解释:

(1)消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

(2)干扰理论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

5.简述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1)地点法:又称位置法,是一种传统的记忆术。地点法的原理是将一组熟悉的地点与要记的东西之间建立起联系,主要利用视觉表象,以地点位置作为以后的提取线索。

(2)韵律法:也称口诀法,对一些纯语言的材料,最明显有效的记忆方法是靠韵律去记忆内容。有意识地利用口诀和押韵,可以大大提高记忆效果。

(3)记笔记:记笔记是学生最为常用的记忆术。记笔记的最好方法是对所听到的内容进行思考,找出各种材料间的关联,清晰准确地总结主要的观点和例证。

五、论述题

1.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特征与区别。答案要点:

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在记忆中信储存的时间长短和编码方式的不同,一般可以把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记忆系统。

(1)感觉记忆又称感觉寄存器或瞬时记忆,是指感觉性刺激作用后仍在脑中继续短暂保持其映象的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印象。感觉记忆的信息尚未经任何加工,是以感觉痕迹的形式被登记下来的,它具有以下基本以特点:

①进入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完全依据它所具有的物理特征编码,并以感知的顺序被登记,具有印鲜明的形象性。

②进入感觉记忆的信息保持时间很短暂。几十到几百毫秒 ③感觉记忆的记忆容量由感受器的解剖特点所决定,几乎进入感官的信息都能被登记。只有当被登记了的信息受到特别的注意,才能转入短时记忆。

(2)短时记忆是指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加工编码的记忆。它与感觉记忆的区别是,感觉记忆中的信息是无意识的,未经加工的感觉痕迹;而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来自于感觉记忆并对其进行操作、加工,是正在操作的、活动的记忆,只有当那些被加工、处理和编码后的信息才能被转入长时记忆中存储,否则就会遗忘。可见,短时记忆是信息在感觉记忆之后的高一级加工水平阶段,它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①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的保持时间在无复述的情况下,一般只有5——20秒,最长也不超过1分钟。

②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

③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编码主要是采用了言语听觉形式编码。

(3)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在人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又称为永久性记忆。它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①长时记忆的容量无限,它可以贮存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库。

②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长久,它能够按时、日、月、年及至终身计算,在理论上被认为是永久存在的。

③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编码方式以意义编码为主。意义编码有语义编码和表象编码两种形式,它们又被称为信息的双重编码。

2.试述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一、遗忘的原因的两种解释:

(1)消退说: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2)干扰说:遗忘是由于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它刺激的干扰。

二、影响因素:不能回忆主要是缺少提取信息的线索。一个线索对提取的有效性主要依赖于以下因素(条件):

(1)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2)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3)情绪的作用。

3.结合实际谈谈复习的策略。答题要点:

复习策略的主要目的在于使信息在头脑中牢固保持。根据遗忘的规律,采取适当的复习策略来克服遗忘,使信息得以保持。

(1)复习的时间:①及时复习

②系统的复习

③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2)复习的次数:过度学习,一般而言,过度学习的程度达50%时效果最好。(3)复习的方法:注意选择有效的复习方法,①阅读与背诵相结合

②动员多种感官参与记忆

③充分理解材料的内在意义: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理解的信息更易于记忆并长久保持。因此,复习时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同时还应该与其他的学习策略协同作用,这样才更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以上各点可以通过例子展开论述。)

4.根据遗忘发生的规律,谈谈怎样复习才能有效避免遗忘。答题要点:

(1)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2)复习策略:复习策略的主要目的在于使信息在头脑中牢固保持。根据遗忘的规律,采取适当的复习策略来克服遗忘,使信息得以保持。

复习的时间:①及时复习

②系统的复习

③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复习的次数:过度学习,一般而言,过度学习的程度达50%时效果最好。复习的方法:注意选择有效的复习方法,①阅读与背诵相结合

②动员多种感官参与记忆

③充分理解材料的内在意义: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理解的信息更易于记忆并长久保持。因此,复习时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同时还应该与其他的学习策略协同作用,这样才更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3)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应用组织策略可以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加工,进而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它侧重于对学习材料的内在联系的建构,更适用于那些需要深入理解与思考才能把握内在深层意义的学习材料。几种常用的组织策略有:

①群集:即归类,通过对零散、个别的项目、单元进行分类与排列,可以加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助于形成简明有序的结构,使学习者易于理解与记忆。

②摘录、划线、写标题、做笔记、列提纲等等学习策略的基本原理是概括、抽取学习内容的要义,建构所学内容的组织与结构。

对学习材料中的重点部分进行划线、用自己的语言以写小标题的形式、将所学材料列个提纲(列提纲时,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次要观点。所列出的提纲要具有概括性和条理性。)逻辑清晰概括重点,都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于重点内容上,并促进理解与记忆。

5.请你结合实际来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 答题要点:

艾宾浩斯首先系统地对长时记忆和遗忘进行了研究。

他自已做被试又做主试。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用节省法绘制了不同时间间隔的记忆节省图,通称之为保持曲线或遗忘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

从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中可以看到,节省量随着初学与再学时间间隔的加长而减少,即遗忘的数量逐渐增多。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变量和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后遗忘逐渐减慢,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

(以上需要结合实际进行说明)

6.试述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及如何防止遗忘? 答题要点:

(1)艾宾浩斯首先系统地对长时记忆和遗忘进行了研究。

他自已做被试又做主试。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用节省法绘制了不同时间间隔的记忆节省图,通称之为保持曲线或遗忘的曲线。从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中可以看到,节省量随着初学与再学时间间隔的加长而减少,即遗忘的数量逐渐增多。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变量和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后遗忘逐渐减慢,这就是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

(2)复习策略:复习策略的主要目的在于使信息在头脑中牢固保持。根据遗忘的规律,可以采取适当的复习策略来克服遗忘,即在遗忘尚未产生之前,通过复习来避免遗忘。

复习的时间:①及时复习

②系统的复习

③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复习的次数:过度学习,一般而言,过度学习的程度达50%时效果最好。复习的方法:注意选择有效的复习方法,①阅读与背诵相结合

②动员多种感官参与记忆

③充分理解材料的内在意义: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理解的信息更易于记忆并长久保持。因此,复习时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同时还应该与其他的学习策略协同作用,这样才更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3)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应用组织策略可以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加工,进而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它侧重于对学习材料的内在联系的建构,更适用于那些需要深入理解与思考才能把握内在深层意义的学习材料。

几种常用的组织策略有:

①群集:即归类,通过对零散、个别的项目、单元进行分类与排列,可以加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助于形成简明有序的结构,使学习者易于理解与记忆。

②摘录、划线、写标题、做笔记、列提纲等等学习策略的基本原理是概括、抽取学习内容的要义,建构所学内容的组织与结构。

对学习材料中的重点部分进行划线、用自己的语言以写小标题的形式、将所学材料列个提纲(列提纲时,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次要观点。所列出的提纲要具有概括性和条理性。)逻辑清晰概括重点,都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于重点内容上,并促进理解与记忆。

7.结合实例谈谈学习中的组织策略。答题要点:

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应用组织策略可以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加工,进而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它侧重于对学习材料的内在联系的建构,更适用于那些需要深入理解与思考才能把握内在深层意义的学习材料。几种常用的组织策略有:

(1)群集:即归类,通过对零散、个别的项目、单元进行分类与排列,可以加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助于形成简明有序的结构,使学习者易于理解与记忆。

(2)摘录、划线、写标题、做笔记、列提纲等等学习策略的基本原理是概括、抽取学习内容的要义,建构所学内容的组织与结构。

对学习材料中的重点部分进行划线、用自己的语言以写小标题的形式、将所学材料列个提纲(列提纲时,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次要观点。所列出的提纲要具有概括性和条理性。)逻辑清晰概括重点,都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于重点内容上,并促进理解与记忆。

(以上各点需要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8.常用的学习策略有哪些?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运用学习策略进行有效学习? 答题要点:

(1)常用的学习策略有:复习策略、组织策略

(2)为了更好的有效学习,应该恰当运用学习策略。

①复习策略:主要目的在于使信息在头脑中牢固保持。根据遗忘的规律,可以采取适当的复习策略来克服遗忘,即在遗忘尚未产生之前,通过复习来避免遗忘。

复习的时间:及时复习

系统的复习

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复习的次数:过度学习,一般而言,过度学习的程度达50%时效果最好。复习的方法:注意选择有效的复习方法。

阅读与背诵相结合

动员多种感官参与记忆

充分理解材料的内在意义: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理解的信息更易于记忆并长久保持。因此,复习时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同时还应该与其他的学习策略协同作用,这样才更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②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应用组织策略可以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加工,进而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它侧重于对学习材料的内在联系的建构,更适用于那些需要深入理解与思考才能把握内在深层意义的学习材料。几种常用的组织策略有:

(1)群集:即归类,通过对零散、个别的项目、单元进行分类与排列,可以加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助于形成简明有序的结构,使学习者易于理解与记忆。

(2)摘录、划线、写标题、做笔记、列提纲等等学习策略的基本原理是概括、抽取学习内容的要义,建构所学内容的组织与结构。

对学习材料中的重点部分进行划线、用自己的语言以写小标题的形式、将所学材料列个提纲(列提纲时,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次要观点。所列出的提纲要具有概括性和条理性。)逻辑清晰概括重点,都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于重点内容上,并促进理解与记忆。

(以上各点结合实际展开论述)

六、案例题

1.学生小王总是在快要考试时才会花很多时间看书,平时几乎从不花时间来复习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在复习时,小王常常是课本上有什么内容就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前就先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后就后看什么内容,以致学习成绩不理想。请你结合有关心理学学习的策略与方法方面的内容来给小王提出一些有效的学习建议。答题要点: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在本案例中,小王需要改变考前突击复习的不良习惯,为了更好的有效学习,应该恰当运用学习策略与方法:

①复习策略:主要目的在于使信息在头脑中牢固保持。根据遗忘的规律,可以采取适当的复习策略来克服遗忘,即在遗忘尚未产生之前,通过复习来避免遗忘。

复习的时间:及时复习

系统的复习

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复习的次数:过度学习,一般而言,过度学习的程度达50%时效果最好。复习的方法:注意选择有效的复习方法。

阅读与背诵相结合 动员多种感官参与记忆

充分理解材料的内在意义: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理解的信息更易于记忆并长久保持。因此,复习时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同时还应该与其他的学习策略协同作用,这样才更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②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应用组织策略可以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加工,进而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它侧重于对学习材料的内在联系的建构,更适用于那些需要深入理解与思考才能把握内在深层意义的学习材料。几种常用的组织策略有:

(1)群集:即归类,通过对零散、个别的项目、单元进行分类与排列,可以加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助于形成简明有序的结构,使学习者易于理解与记忆。

(2)摘录、划线、写标题、做笔记、列提纲等等学习策略的基本原理是概括、抽取学习内容的要义,建构所学内容的组织与结构。

对学习材料中的重点部分进行划线、用自己的语言以写小标题的形式、将所学材料列个提纲(列提纲时,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次要观点。所列出的提纲要具有概括性和条理性。)逻辑清晰概括重点,都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于重点内容上,并促进理解与记忆。

(注意结合案例进行阐述)

2.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一般觉得记忆手机号码要比记忆固定电话号码更难,请你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有效记忆手机号码的建议。答题要点:

(1)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2)记忆的基本过程:信息进入记忆系统—编码,信息在记忆中储存—保持,信息从记忆中提取出来—提取。

(3)遗忘的原因:

①消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

②干扰理论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消退、干扰。

(4)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①地点法:又称位置法,是一种传统的记忆术。地点法的原理是将一组熟悉的地点与要记的东西之间建立起联系,主要利用视觉表象,以地点位置作为以后的提取线索。

②韵律法:也称口诀法,对一些纯语言的材料,最明显有效的记忆方法是靠韵律去记忆内容。有意识地利用口诀和押韵,可以大大提高记忆效果。

③记笔记:记笔记是学生最为常用的记忆术。记笔记的最好方法是对所听到的内容进行思考,找出各种材料间的关联,清晰准确地总结主要的观点和例证。

(注意结合案例进行阐述)

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性知识考点 P105

一、单项选择题:

1.客观事物在人脑中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是(D)A.想象 B.联想 C.表象 D.思维 2.思维的主要特征为(A)。

A.间接性和概括性 B.分析性和概括性 C.间接性和整合性 D.分析性和整合性 3.看到月亮的边上有一圈光晕,就推知将要刮风,这是(B)

A.知觉 B.思维 C.想象 D.遗觉像 4.下面哪一种属性是思维的特点?(C)A.直观性 B.直接性 C.概括性 D.整体性 5.下面哪一点说的不是思维的特点?(A)

A.直观性 B.与语言有密切关系 C.间接性 D.概括性

6.早上起来,推开窗子发现地面全都湿了,你推断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这是思维的(B)。

A.概括性 B.间接性 C.合理性 D.整体性

7.“一题多解”体现的是(D)。

A.常规思维 B.聚合思维 C.直觉思维 D.发散思维

8.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中寻找最佳答案的思维方式是(B)。

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 C.抽象思维 D.发散思维

9.解几何题时,需要做辅助线,我们就在头脑中设想出一张图,做了辅助线之后会如何,这样的思维就是(B)。A.直觉动作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求异思维

10.根据思维过程所凭借的中介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划分为直观动作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和(D)。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创造性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

11.曹冲称象主要反映出的是(D)

A.抽象逻辑思维 B.聚合思维 C.动作思维 D.发散思维 12.什么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B)A.形象思维 B.发散思维 C.直觉思维 D.常规思维

13.提问者要求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可能的答案是:作建筑材料、当打人的武器、代替尺子划线等。这种寻找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是(D)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 C.抽象思维 D.发散思维

14.将一个句子的结构分解成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这种思维过程是(C)A.抽象 B.概括 C.分析 D.综合

15.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C)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6.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是(B)。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7.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A)。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8.“水罐问题”(即陆钦斯量水实验)说明________对问题解决的影响。(A)A.心向(或心理定势)B.功能固着性 C.无关信息的干扰 D.问题表征的方式

1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C)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20.每个概念都包含两个方面,它们是内涵和(B)。

A.例证 B.外延 C.名称 D.属性

21.布鲁纳的人工概念实验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什么过程?(A)A.假设检验过程 B.自然形成过程 C.分析综合过程 D.样例组织过程

22.沃森的四卡实验主要说明了什么?(A)A.人们倾向于证实 B.人们倾向于证伪 C.人们倾向于推理 D.人们倾向于选择 23.想象要处理的信息主要是什么类的?(D)A.符号类 B.字词类 C.操作类 D.表象类

24、梦属于(B)。

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25.所有的A都是B,所有的B都是C,因此,所有的A都是C。这种思维形式是(B)(201010)

A.概念 B.推理 C.判断 D.问题解决

二、多项选择题

1.思维的主要特征是(AB)。

A.间接性 B.概括性 C.抽象性 D.想象性 E.目标性 2.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特征(ACE)

A.独创性 B.活动性 C.敏感性 D.定义性 E.洞察性 3.创造性的影响因素是(BCDE)。

A.机遇因素 B.智力因素 C.人格因素 D.环境因素 E.动机因素 4.具有高创造性个体的人格特征有(ABCD)。)

A.独立性 B.自信 C.对复杂问题感兴趣 D.冒险精神 E.易怒 5.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特征(BCD)。

A.常规性 B.独创性 C.再定义性 D.灵活性 E.现实性 6.问题解决的特征为(ACE)。

A.认知性操作 B.操作复杂性 C.目标指向性 D.问题空间性 E.操作系列性 7.有些儿童认为圆就是圆溜溜的东西,包括皮球、弹珠等,这是一种(BDE)。

A.明确概念 B.日常概念 C.科学概念 D.模糊概念 E.前科学概念 8.以下活动属于问题解决的有(BE))A.走楼梯 B.研究登山路线 C.回忆办公室门号 D.慢跑 E.走象棋 9.想像的基本特征有(AE)A.新颖性 B.离奇性 C.生动性 D.现实性 E.形象性 10.想像的基本特征有(AE)。A.新颖性 B.离奇性 C.生动性 D.现实性 E.形象性

三、名词解释

1.思维: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2.创造性思维:是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3.算法式:就是依照正规的、机械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具体做法是将各种可能达到目标的方法都算出来,再一一尝试,确定哪一种为正确答案。

4.爬山法:是指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

5.功能固着:是指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称为功能固着性。6.想像:是指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7.概念: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号,就是词的形式来表现。

8.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

四、简答题

1.思维的过程是什么?

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操作实现的,这些思维操作主要有:

(1)分析和综合(2)比较

(3)抽象和概括(4)具体化

2.创造性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创造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1)智力因素:高创造力者必有高智力,高智力却不能保证有高创造力

(2)人格因素:高创造力个体经常具有某些典型的人格特征,如独立性、自信等

(3)环境因素:宽松的外部环境和正确的激励促使内部动机发挥作用

(4)动机因素:当人们被完成工作本身所获得的满足感和挑战性激发,才表现得归具创造性

3.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问题表征的方式、无关信息的干扰、功能固着性、心向等,其中心理因素有:

(1)功能固着性: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

(2)心向:也称心理定势,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问题解决是指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1)问题表征的方式(2)对无关信息的注意(3)功能固着性(4)心向

5.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策略中的手段——目的分析法.手段—目的分析法: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少这个差异。(再举例说明)

五、论述题

1.如何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结合实际分析如何培养创造能力.)答题要点:

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水平主要可以通过下面的途径:

(1)建立目标与意向。创造性思维训练之初,就要使参与者了解训练的目的,就是使其最终表现出更多的创造性行为。

(2)训练基本的技巧。创造性活动中所需要的基本技巧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模型倾向于不同的技巧。创造性,思维训练中要注意对基本技巧的训练

(3)鼓励个体取得某领域的具体知识。某领域的具体知识并不一定导致创造性行为的出现,但它是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

(4)刺激和鼓励好奇心。把一切都视为理所当然,会扼杀自己创造性活动的可能,对事物的好奇心是创造性行为的种子

(5)建立动机,特别是内部动机。缺乏强烈的动机,个体的创造性潜能也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实现。建立动机主要是要使参与者获得成就感

(6)建立自信,鼓励冒险精神。在这个环节中要掌握一个度的问题。自信和傲慢之间往往一线之隔。培养儿童的冒险精神更要慎重。

(7)强调掌握和自我竞争。向参与者展示他们前后的进步,会使得个体更愿意参与训练,在遇到困难时也更能坚持。在训练任务中,应更多地进行纵向的而不是横向的对比

(8)培养有关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信念。要使儿童相信创造性思维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动机和努力的影响,还要知道杰出的创造性表现需要多年的艰辛努力

(9)提供选择和发现的机会。要给儿童多个活动供其选择,在活动过程中给其探索的机会

(10)促进自我管理技巧。创造性活动需要调动多种认知资源和外部资源,个体要实现其创造性潜能,必须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也就是元认知技巧。

(11)传授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与技术。这些策略和技术包括上面提到的爬山法、启发式问题解决等。在创造性思维训练中,可以使儿童掌握这类方法中的一些,达到提高其创造性思维水平的目的(12)运用例子。运用例子更容易向儿童传送创造性的信仰和价值观

2.结合实例,说明几种主要的启发式问题解决策略。答题要点:

问题解决是指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在新的情况下,个体根据获得的有关知识,对发现的新问题采用新的策略寻求问题答案的心理活动。

启发式方法是指能够通过观察发现当前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的相似关系,利用经验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启发式问题解决策略的方法有:

(1)手段—目的分析法: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少这个差异。其核心:将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几个较简单的子问题。

(2)爬山法: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

(3)逆向工作法:目标递归策略,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

(以上各点需要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3.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答题要点:

问题解决是指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在新的情况下,个体根据获得的有关知识,对发现的新问题采用新的策略寻求问题答案的心理活动。问题解决的策略方法有:

(1)算法式:就是依照正规的,机械性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做法是将各种可能达到目标的方法都算出来,再一一尝试,确定哪一种为正确答案。缺点:费时、费力,缺乏效率。

(2)启发式:是指能够通过观察发现当前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的相似关系,利用经验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启发式问题解决策略的方法有:

①手段—目的分析法: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少这个差异。其核心:将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几个较简单的子问题。

②爬山法: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

③逆向工作法:目标递归策略,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

(以上各点需要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4.论创造性的影响因素 答题要点:

创造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1)智力因素。表现在高创造力必有高智力、高智力却不能保证有高创造力。

(2)人格因素。通过比较高低创造性个体发现:高创造性个体经常是具有某些典型的人格特征,如独立,自信,对复杂问题感兴趣,审美取向和冒险精神等。

(3)环境因素。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活动动机起作用。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宽松的外部环境和正确的激励促使内部动机发挥作用。不适当的外在行为会使内部动机下降,只靠高水平的外在动机,反而会使创造力遭到扼杀。

(4)动机因素。人类的任何行为、活动的产生和维持都离不开动机,创造性活动同样需要动机的维持与激发,内在动机更有利于个体创造性活动的产生和创造力的发挥与发展。

(以上各点需要展开说明)第六章:智力知识考点 P128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 3-5 ACD 6-10DCCBB 11-15CBBCD 16-20BCDAA 21-25ABBAB 26-30ACCAA 31-35DBABC 36-38CBB 1. ABC 2. BCD 3. ABE 4. ABCDE 5. AB 6. ACE 7. ABD 8. ABCDE 9. AD 10. BDE 1.智力:是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等。2.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3.智商:即智力商数,表示一个人的智力水平,简称智商。斯坦福-比内量表首次采用智商来说明智力,其计算公式是心理年龄除以生理年龄,所得商数再乘以100,也被称为比率智商,后来,智力测验中更新了智商概念,采用离差智商。

4.个别智力测验:是指那种在同一时间内主试者只能对一个受测者进行施测的测验。6.信度:即可靠性,是指多次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7.常模:是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由总体测量结果的统计平均值表示。8.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量的特性准确测量的程度。

(1)智商,即智力商数,表示一个人的智力水平,简称智商。斯坦福-比内量表首次采用智商来说明智力,其计算公式是心理年龄除以生理年龄,所得商数再乘以100,也被称为比率智商,后来,智力测验中更新了智商概念,采用离差智商。

(2)比率智商是用智力年龄除以实足年龄的商数乘以100而求得的,如果二者相待,比值为1,只适用于儿童。其优点是可使不同年龄者的智力水平相互比较。它的不足之处在于当人发展到一定的年龄后,智力并不随着年龄增长,老年时甚至有下降的现象,使用心理年龄做计算将不符合实际情况。2.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

智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

(1)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极其不同。

(2)智力的结构差异,即组成方式上有所不同。另外,人的智力发展有早晚差异。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

3.简述智力发展的特征。

(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在人的一生中,智力水平随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一般分三个阶段:增长阶段、稳定阶段、衰退阶段。

(2)智力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人的智力是相对稳定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

4.学校教育对智力有何影响? 学校教育是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学生通过系统地接受教育,不仅掌握了知识和技能,而且也发展能力和其他心理品质。(1)斯腾伯格认为,智力的内部构成涉及思维的三种成分,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

元成分指控制行为表现和知识获得的过程,它负责行为的计划、策略与监控。

操作成分是指接收刺激,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比较刺激,从长时记忆提取信息,以及做出判断反应的过程。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于80年代提出的智力三元理论。在智力的三元理论中,智力的内部构成成分涉及思维的三种成分:

(1)元成分:控制行为表现和知识获得的过程,负责行为的计划、策略、监控,如确定问题的性质,选择解题步骤。元成分起着最重要的核心作用,决定人们解决问题时使用的策略。

(2)操作成分:接收刺激,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比较刺激,从长时记忆提取信息,以及做出反应的过程,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

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于80年代提出的智力三元理论。他认为:大多数的智力理论是不完备的,他们只从某个特定的角度解释智力。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对智力三个方面予以说明:

(1)智力的内部构成成分:涉及思维的三种成分。元成分:控制行为表现和知识获得的过程,负责行为的计划、策略、监控,如确定问题的性质,选择解题步骤。元成分起着最重要的核心作用,决定人们解决问题时使用的策略。操作成分:接收刺激,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比较刺激,从长时记忆提取信息,以及做出反应的过程,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知识获得成分: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负责新信息的编码与存贮。

(2)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即内部成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根据经验调整所运用的成分从而获益的能力,或称经验性智力。

(3)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日常生活中,智力是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这方面特点又称情境智力(实践智力)。答题要点:

智力测验是心理测验的一种,心理测验本身所具有的性质,智力测验都具有,其基本性质有:

(1)心理测量的对象是心理特质

心理测量中作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属性,称心理特质,智力测验所测量的智力也是一种心理特质。心理特质指的是使一个人对于较广泛的一类情景稳定地做出同一反应的心理特点,它是建立在对人类大量相似行为进行观察的基础之上的一种科学构想,它是心理学家用以描述或解释行为的工具,不是客观事物。

(2)对心理特质的测量是间接的

心理特质作为一种科学构想本身是抽象的,不可能直接观察到,因而对它的测量只能是间接的,即从行为样例中推理得出。

(3)心理测量具有误差

任何测量,无论是物理的抑或心理的都会出现误差。心理测量的误差尤为突出。因为心理测量是从对一个行为样本的观察中获得数据,再去推论得出结果,从部分推论整体,用以解释一个人的心理特质,自然不会百分之百的准确。同时,这有限的观察数据又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获得的,引起误差的因素多种多样,即便采取措施也不可能完全避免,从对心理特质的理论说明到计分、评分和结果解释各个环节上,都会有误差出现。

(4)心理测量工具的适用性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

2.论智力的影响因素。答题要点:

影响人的智力因素很多。主要有:

一、遗传因素:通过家庭谱系与双生子的研究发现,家庭间环境的影响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小,相反,遗传的影响却随年龄的增加而越来越大。由此说明,遗传对智力具有一定的影响。

二、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儿童的智力发展。丰富的环境刺激以及早期干预有利于儿童能力的发展。

三、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学生通过系统地接受教育,不仅掌握了知识和技能,而且也发展能力和其他心理品质。

四、社会实践: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和发展的,智力当然也不例外。离开了实践活动,即使有良好的素质、环境和教育,能力和智力也难以形成和发展起来。答题要点: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他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系统间可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

(1)言语智力:包括阅读,写文章或小说,及日常会话的能力。(2)逻辑—数学智力:包括数学运算与逻辑思维能力。

(3)空间智力:包括导航,认识环境,辨别方面的能力。如:绘画,查地图。(4)音乐智力:包括对声音的辨别与韵律表达的能力。(5)身体运动智力:包括支配肢体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6)人际智力:包括与人交往且能和睦相处的能力。答题要点: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他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系统间可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

(1)言语智力:包括阅读,写文章或小说,及日常会话的能力。(2)逻辑—数学智力:包括数学运算与逻辑思维能力。

(3)空间智力:包括导航,认识环境,辨别方面的能力。如:绘画,查地图。(4)音乐智力:包括对声音的辨别与韵律表达的能力。(5)身体运动智力:包括支配肢体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6)人际智力:包括与人交往且能和睦相处的能力。

(7)内省智力:对自身内部世界的状态和能力具有较高的敏感水平,包括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

加德纳认为,上述七种智力是相互独立的,而且,七种智力都具有相同的价值,无论学生具有哪种一种智力,都应该获得平等的评价。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5.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曾根据名家传记和其它方面的材料,选取了包括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画家、音乐家在内的977位名人作为研究对象,他把对这些名人的调查结果同一般人的家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些名人的家属中,出名的父亲有89人,儿子129人,兄弟114人,共332人,而4000名一般人组中出名的亲属只有1人。因此,高尔顿认为人的智能高低是由遗传决定的。他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题要点:

他的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1)他从遗传决定的观点出发,创立了优生学。他设立了实验室,利用仪器作人类学测量及心理测量,在研究心理遗传时,创造了一种数学统计方法;在研究个别差异时又进一步用相关系数来表示遗传对心理差异的影响。他不仅是英国实验心理学的先驱,也是差异心理学的创始人。但是由于他片面夸大了遗传的作用,大肆宣扬天才遗传论,结果成了法西斯进行种族主义统治的理论工具。

(2)影响人的智力因素很多。主要有:

①遗传因素:通过家庭谱系与双生子的研究发现,家庭间环境的影响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小,相反,遗传的影响却随年龄的增加而越来越大。由此说明,遗传对智力具有一定的影响。

②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儿童的智力发展。丰富的环境刺激以及早期干预有利于儿童能力的发展。

③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学生通过系统地接受教育,不仅掌握了知识和技能,而且也发展能力和其他心理品质。

④社会实践: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和发展的,智力当然也不例外。离开了实践活动,即使有良好的素质、环境和教育,能力和智力也难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总之,智力一方面受个人先天的生物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也受个人的后天因素影响,这些先天和后天的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智力的发展过程与水平差异。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知识考点 P162

一、单项选择题:

1.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二种成分:(C)和回避失败的倾向。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追求刺激的倾向 C.追求成功的倾向 D.回避困难的倾向 2.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B)A.追求利益的倾向 B.回避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 3.为了获得某种奖励而产生的动机,属于(A)动机。

A.外在 B.内在 C.主导 D.社会

4.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属于(B)动机。

A.外在 B.内在 C.自然 D.从属

5.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是______动机。(D)A.生理性 B.社会性 C.主导 D.成就

6.美国心理学家(C)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

A.斯腾伯格 B.斯金纳 C.马斯洛 D.华生

7.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并被其他成员所认可。这种动机属于(C)。

A.工作动机 B.成就动机 C.交往动机 D.生理动机 8.一般说来,由(C)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A.交往动机 B.外在动机 C.内在动机 D.无意识动机

9.________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B)

A.动机 B.需要 C.诱因 D.目标 10.有机体活动的动力是(C)A.动机 B.诱因 C.需要 D.目标

11.动机产生依赖于需要,请问下列哪项属于需要?(B)

A.水 B.饥渴 C.寻求水源 D.喝水

12.口渴会促使个体作出觅水的活动,这是动机的(B)。

A.导向功能 B.激活功能 C.调节与维持的功能 D.强化功能 13.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的是(C)强度的动机。

A.高 B.低 C.中等 D.无

14.在活动难度较大时,动机强度越强,工作效率会(A)。

A.较低 B.中等 C.较高 D.不变

15.根据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原理,要想获得最佳的工作效率,需要(C)

A.较低强度动机 B.较高强度的动机 C.中等强度的动机 D.很高强度的动机 16.在_________中,最佳动机水平偏高。(B)

A.中等难度的活动 B.简单容易的活动 C.难度较大的活动 D.复杂程度高的活动 17.在活动任务较容易时,要想工作效率较高,动机水平应该怎样?(A)A.较高 B.中等 C.较低 D.任意强度

18.根据_________,在工作激励中,应创造一个自由的工作环境,让工作者有充分的空间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满足他们对工作的内在需求。(D)

A.X理论 B.Z理论 C.V理论 D.Y理论 19.按认知与期待理论,(A)

A.动机力量=效价×期待 B.动机力量=抱负×期待,C.动机力量=效价×目标 D.动机力量=抱负×目标 20.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情绪与情感的差异,(A)。

A.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 B.情绪发生晚,情感产生早 C.情绪情感同时产生 D.情绪情感都是与生俱来的 21.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B)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22.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是(B)。

A.表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23.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表现了(C)状态。

A.表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24.急中生智是一种_________状态。(C)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信号

25.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情绪反应是(D)。

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26.美感属于(B)A.情绪 B.情感 C.心境 D.都不是 27.手足无措表现了哪种情绪状态?(D)A.表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28.气急败坏表现了哪种情绪状态?(B)A.表情 B.激情 C.心境 D.应激 29.请问下列哪项动机属于社会性动机?(D)A.繁衍后代 B.获取食物 C.逃避危险 D.参与交往 30.激情是一种______状态。(D)A.情感 B.表情 C.心境 D.情绪

31.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是(C)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二、多项选择题

1.一般认为,动机具有以下几种功能(BCD)A.选择功能 B.激活功能 C.指向功能 D.调节与维持功能 E.集中功能 2.动机具有(CDE)功能。

A.社会 B.成就 C.激活 D.指向 E.维持 3.社会性动机包括(ABC)。

A.交往动机 B.成就动机 C.工作动机 D.权力动机 E.归属动机 4.根据需要的不同性质,可以将动机分为(CD)。

A.内在动机 B.外在动机 C.生理性动机 D.社会性动机 E.主导动机 5.一般来讲,成就动机水平较高者具有以下特征(ABC)。

A.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 B.具有坚定信念 C.能够正确归因 D.计较个人得失 E.不打无把握之仗 6.(ABCD)属于社会性动机。

A.工作动机 B.交往动机 C.成就动机 D.成长动机 E.进食动机 7.Y理论把人看作是(BD)。

A.为钱而工作 B.负责任的 C.为自身价值观而工作 D.有创造力的 E.有协调性的 8.V理论把人看作是(BC)A.为钱而工作 B.在工作中寻求实现和证明 C.为自身价值观而工作 D.有创造力的E.有协调性的 9.人类具有四种基本情绪(BCDE)。

A.嫉妒 B.快乐 C.愤怒 D.恐惧 E.悲哀 10.人的表情可以分为三类(ABC)。

A.面部表情 B.身段表情 C.语调表情 D.动作姿势 E.腺体变化 11.情绪情感的构成包括(ADE)。

A.生理唤醒 B.对事物的反映 C.态度 D.主观体验 E.外部行为 12.情绪与情感的反映特点不同,情绪具有(ABCDE)A.情境性 B.激动性 C.暂时性 D.表浅性 E.外显性

13.情感是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高级的主观体验,概括地说,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ABC)。(200310)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幸福感 E.紧张感 14.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AE)A.需要分为不同的层次

B.需求层次的等级是绝对的 C.较低层次的需要占有主导地位

D.人类动机来自对事实的解释 E.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

三、名词解释

1.动机:是指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2.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3.需要:是指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4.内在动机:是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

5.成长动机:是被高级需要所驱使的动机,是个体试图超过他以往成就的动机。

6.成就动机: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会努力去克服困难,尽力达成目标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7.交往动机:是指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

8.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四、简答题

1.动机具有哪些功能?

动机具有以下功能:

(1)激活功能(2)指向功能(3)调节与维持功能

2.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生理性动机是由个体的生理需要所驱动而产生的动机。它以个体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社会性动机是人类所特有的,它是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

(2)社会性动机比生理性动机出现得晚。

3.简述成就动机的成分。

(1)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会努力去克服困难,尽力达成目标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2)结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的倾向。一般认为,成就动机较高的人喜欢选择富于挑战性的任务,其追求成功的倾向大于失败的倾向,成就动机水平较低的人则因为害怕失败而回避困难的任务。

4.成就动机有何特征? 成就动机是一种后天习得的动机,它也是决定个体努力程度的动力因素,人与人之间的成就动机存在个体差异。一般来讲,成就动机水平较高者具有以下特征:

(1)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2)具有坚定信念(3)正确的归因方式

5.举例说明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

(1)动机的产生受内外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外在环境则作为诱因,引导个体趋向于特定的目标。

(2)需要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可举例说明)

(3)环境刺激是动机产生的诱因。(可举例说明)

(4)在动机中,需要与诱因是紧密相连的。需要推动人们去活动,并使活动朝向外界的诱因,从而使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

6.简述成就动机的涵义和结构。

(1)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会努力去克服困难,尽力达成目标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2)结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的倾向。

7.一般来讲,成就动机水平较高者具有哪些特征? 一般来讲,成就动机水平较高者具有的特征有:(1)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2)具有坚定信念(3)正确的归因方式。

8.简要说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

动机对于提高活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证明,各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动机过强或不足,都会使工作或学习效率降低,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动机的最佳水平随活动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简单容易的活动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当活动难度加大时,动机强度要降低。

9.简述表情的种类。

(1)面部表情:由面部肌肉和腺体变化来表现情绪的,是由眉眼鼻嘴的不同组合构成的。是人类的基本沟通方式,也是情绪表达的基本方式。有泛文化性。

(2)身段表情:由人的身体姿态、动作变化来表达情绪。不具跨文化性,受不同文化的影响。(3)语调表情:通过声调、节奏变化来表达情绪的,也是一种副语言现象。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语调表情相互配合,成为情绪的有效表达方式。

10.简要说明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1)从需要的角度看差异。情绪更多地是与人的物质或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情感更多地与人的精神或社会需要相联系。

(2)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差异。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而情感是人所特有的,是随着儿童的社会化过程而逐渐形成的。

(3)从反映特点看差异。情绪与情感的反映特点不同。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表浅性与外显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

五、论述题

1.试述马斯洛的动机理论。答题要点:

(1)马斯洛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匮乏动机是„„;成长动机是„„。在成长动机的驱使下,人们愿意承受不确定性、紧张乃至痛苦,以使自身的潜能得以实现。(2)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基础是需要层次理论。

①需要的五种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②各层次的关系及作用:

a.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

b.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动机。一旦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一层的需要便会占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

2.试论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答题要点:

(1)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分为基本的需要和成长性需要两大类。基本需要和人的本能相联系,与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有关,缺少它会引起疾病。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成长性需要不受本能所支配,不受人的直接欲望所左右,以发挥自我潜能为动力,这类需要的满足会使人产生最大程度的快乐。包括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人类的需要具有层次性,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

(3)各层次的关系及作用: a.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

b.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动机。一旦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一层的需要便会占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应用。但也具有局限性,如他忽视或否定了人类基本需要的社会性,混淆了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之间的界限等等。

3.根据成就动机理论,说明提高学生成就动机的途径。答题要点: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成两类:一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一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的动机,即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避免失败的动机,即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在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提高学生成就动机的途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培养学生具有挑战精神与创造性(2)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信念

(3)进行归因训练,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

(以上各点需要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4.结合实际谈谈情绪情感的功能。

(试述情绪情感功能在生活中的应用。)答题要点:

情绪情感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情绪与动机的关系十分密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情绪具有激励作用:情绪能以一种与生理性动机或社会性动机相同的方式激发和引导行为。从情绪的动力性特征分:快乐、热爱、自信等积极增力的情绪会提高人们的活动能力。恐惧、痛苦、自卑等消极减力的情绪则会降低人们活动的积极性。有些同时兼具增力和减力,如悲痛可使人消沉,也可使人化悲痛为力量。

(2)情绪被视为动机的指标:情绪也可能与动机引发的行为同时出现,情绪的表达能直接反映个体内在动机的强度与方向。所以,情绪也被视为动机潜力分析的指标,即对动机的认识可通过对情绪的辨别与分析来实现。

动机潜力在具有挑战性环境下所表现出的行为变化能力。当面对应激场面时,个体的情绪会发生生理的、体验的、行为的三方面变化,变化会告诉我们个体在应激场合动机潜力的方向和强度。

二、情绪情感的调控功能:情绪的好坏与唤醒水平会影响到人们的认知操作效能。

(1)促进功能:良好的情绪情感会提高大脑活动的效率,提高认知操作的速度与质量。耶尔克斯—道森定律说明情绪与认知操作效率的关系,不同情绪水平与不同难度的操作任务有相关联系。活动任务越复杂,情绪的最佳唤醒水平也越低。

(2)瓦解作用:情绪对认知操作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不良情绪对认知活动功能的瓦解上。如考试压力越大,考砸可能性越大。中等程度紧张是考试的最佳情绪状态。悲哀会影响工作或学习状态。

三、情绪情感的健康功能:人对社会的适应是通过调节情绪来进行的,情绪调控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身心健康。一般人的情绪生活中,常是苦多于乐。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消极的情绪会引起人的各种疾病。

四、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情绪的外部表现是表情,表情具有信号传递作用,属于一种非言语性交际,被视为人际关系的纽带。人们可凭借一定的表情来传递情感信息和思想愿望。表情是比言语产生更早的心理现象。表情比语言更具生动性、表现力、神秘性、敏感性。对言语有补充作用,可通过表情准确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也可通过表情辨认对方的态度的内心世界

第八章:人格知识考点 P184

一、单项选择题:

1.“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话体现了人格的(B)A.社会性 B.独特性 C.稳定性 D.整体性 2.“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是指人格的(A)。A.独立性 B.稳定性 C.统合性 D.复杂性

3.人格除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复杂性、功能性的本质特征外,还包括下面哪一特征?(C)A.两极性 B.动力性

C.统合性

D.遗传性 4.在人格特征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成分是(C)。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认知方式

5.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这是人格的(C)。A.复杂性

B.独特性 C.功能性 D.统合性 6.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以(D)为核心。A.潜意识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意识 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人格系统?(B)A.气质与性格 B.认知方式 C.心理过程 D.心理状态

8.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A)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制 9.脾气急躁、行为勇敢有力的人属于(A)气质。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0.安静稳重、自制力强的人一般属于(C)气质。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1.某学生待人直率热情,但脾气急躁,易冲动,他的气质类型比较符合(B)。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2.某学生喜欢与人交往,到了一个新环境很快就能适应,从气质类型看,他属于(A)。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3.《水浒》一书中的林冲应该属于什么气质类型?(A)A.粘液质 B.抑郁质 C.胆汁质 D.多血质 14.下列哪项特征不属于人格的本质特征?(B)A.稳定性 B.易变性 C.功能性 D.复杂性 15.多愁善感的人一般属于______气质。(D)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6.某学生做事很有耐心,是一个自制力很强的人,但在理解问题时常比别人慢些,由此判断他的气质类型比较符合(C)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7.《三国演义》中张飞脾气暴躁、思想简单、行为冒失,为人耿直、忠义烈性。张飞的气质类型是(B)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8.助人为乐、廉洁奉公,反映性格的(D)特征。A.理智 B.情绪 C.意志 D.态度

19.人在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方面的特征属于(D)特征。

A.态度 B.意志 C.情绪 D.理智

20.自觉调节自己,克服困难是属于性格的______特征。(B)A.态度 B.意志 C.情绪 D.理智

21.气质与性格的区别主要体现在(D)方面。

A.特性与共性 B.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C.能力与人格 D.生理与社会

22.被试本人对自己的人格特征予以评价的方法是(A)。

A.自陈量表法 B.主题统觉测验 C.罗夏克墨迹测验 D.句子完成法

23.投射法测量了人格(B)层面的内容。

A.意识 B.无意识 C.客观 D.自然 24.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是一种(C)。

A.教育测验 B.投射测验 C.自陈量表 D.性向测验 25.主题统觉测验属于(C)

A.自陈测验 B.纸笔测验 C.投射测验 D.特质测验 26.(D)人格特征的人,往往追求刺激、新奇,好冒险。

A.T-型

B.少阴型 C.少阳型 D.T+型

27.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根源特质,他用因素分析方法提出了(C)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

A.10 B.12 C.16 D.24 28.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D)。

A.表面特质 B.共同特质 C.中心特质 D.根源特质

29.想像、审美、情感丰富、求异、智能等表现,属于现代“五因素”特质理论中的(B)。

A.外向性人格特质 B.开放性人格特质 C.随和性人格特质 D.情绪稳定性人格特质 30.____特征的人竞争意识强,工作努力奋斗,争强好胜,时间紧迫感强,成天忙忙碌碌。(D)A.B型性格 B.C型性格 C.D型性格 D.A型性格 31.在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中,______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A)

A.中心特质 B.次要特质 C.首要特质 D.主要特质 32.______的学生在信息加工上多采用整体加工方式。(C)

A.系列型 B.沉思型 C.冲动型 D.场独立型

33.在信息加工时依据内在参照的认知方式,这属于下列哪种风格?(B)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沉思型 D.系列型 34.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问题,小李还没有完全思考清楚就急于举手回答,小李的认知方式属于(A)A.冲动型 B.沉思型 C.系列型 D.同时型

二、多项选择题

1.人格的本质特征有(ABCDE)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综合性 D.复杂性 E.功能性

2.以下哪几种人格特质包含在现代“五因素”特质理论中?(ABE)A.开放性 B.情绪稳定性 C.自律性 D.幻想性 E.随和性

3.同时型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BC)。

A.链状推导 B.采取宽视野的方式 C.兼顾到各种可能性 D.左脑优势 E.言语操作性强

4.权威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ABDE)的人格特征。

A.消极 B.依赖 C.惟我独尊 D.懦弱 E.不诚实

5.权威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往往具有如下特点(ABD)A.服从 B.懦弱 C.幼稚 D.消极 E.自私

6.放纵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往往具有如下特点()。A.任性 B.懦弱 C.幼稚 D.思想活跃 E.蛮横胡闹 7.场独立性的人(ACE)。

A.善于抽象思维

B.多采用细节性加工方式 C.对自然科学知识更感兴趣

D.对社会定向的知识更感兴趣

E.依据内在标准加工信息

8.现在用于人格测量的著名投射测验是(AD)。

A.罗夏克墨渍测验 B.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 C.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 D.主题统觉测验 E.16PF

三、名词解释

1.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气质:是指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3.自我调控系统: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包括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4.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认知风格。

5.投射法:也称投射测验,是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人格理论为依据,如果给被试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被试可任加解释,他的无意识欲望有可能通过这些问题投射出来,然后由主试将其反应加以分析,推出若干人格特性。

四、简答题

1.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人格结构包括:

(1)知——情——意系统。(2)心理状态系统。(3)人格动力系统。(4)心理特征系统。(5)自我调控系统。关系:以上五种人格系统之间并非完全独立,相互之间会有重合,这种重合使各成分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人格具有哪些本质特征?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其本质特征有:(1)独特性(2)稳定性(3)统合性(4)复杂性(5)功能性

3.简要说明人格结构的自我调控系统。

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它的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属于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

(1)自我认识: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2)自我体验: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3)自我控制: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

4.气质与性格有何不同? 气质与性格的不同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1)从起源上看,气质受先天的因素影响大,性格主要是在后天形成的,具有社会性。

(2)从可塑性上看,气质的变化较慢,可塑性较小,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明显。

(3)气质无好坏之分,气质是行为的动力特征,与行为内容无关。而性格主要是指行为的内容,它表现为个体与环境的关系,所以有好坏善恶之分。

5.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各自的优势是什么?(1)场独立性的优势:

①处理问题比较灵活,善于抽象思维,自学能力较强 ②对自然科学知识更感兴趣

③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加工信息(2)场依存性的优势:

①善于体察别人,与人相处亲切融合 ②更喜欢社会定向的学科与知识 ③依据外在参照加工信息

6.简述冲动型与沉思型认知方式的特点。

冲动型与沉思型是两种特点迥然不同的认知风格。不同人对问题的思考速度存在着非常显著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冲动型与沉思型的区别。

(1)冲动型认知方式:特点是反应快,精确性差。面对问题时,急于求成,不能全面分析,不管对错急于表达出来。信息加工策略多使用整体加工方式。

(2)沉思型认知方式:反应慢,精确性高。总把问题考虑周全后,再作反应,看重的是解决问题的质量,而不是速度。信息加工策略多采用细节性加工方式。

7.简述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于1937年首次提出了人格特质理论。他把人格特质分为共性和个性两类:

共性特质是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质。

个性特质是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个性特质又分为三种: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他认为,人格是一种网状的、相互牵连的、重叠的特质结构。一种特质对另一些特质仅是相对独立的,它们之间的区分没有固定的界线。

五、论述题

1.试述冲动型与沉思型两种认知方式的特点及其优势。

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认知风格。冲动型与沉思型是两种特点迥然不同的认知风格。不同人对问题的思考速度存在着非常显著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冲动型与沉思型的区别。

(1)冲动型认知方式:特点是反应快,精确性差。面对问题时,急于求成,不能全面分析,不管对错急于表达出来。信息加工策略使用的多是整体加工方式。

(2)沉思型认知方式:反应慢,精确性高。总把问题考虑周全后,再作反应,看重的是解决问题的质量,而不是速度。信息加工策略多采用细节性加工方式。

2.试述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结合实例说明人格的成因。)(试论述影响人格形成的主要因素。)答题要点: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一、生物遗传因素

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②遗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遗传因素较为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较为紧密的特征上,后天环境因素更重要。

③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人格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影响人格发展方向及难易。

二、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征,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三、家庭环境因素

①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它对人格具有强大的塑造力。②父母的教养方式的恰当性,会直接决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

③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自己的人格,并有意无意地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形成家庭中的“社会遗传性”。

四、早期童年经验 ①人格发展的确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但二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②早期儿童经验是否对人格造成永久性影响因人而异。③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它与其他因素共同决定着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五、自然物理因素

自然环境对人格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但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人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

六、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对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学校是人格社会化的主要场所。教师对学生人格发展具有导向作用,而同伴群体对人格发展具有“弃恶扬善”的作用。

综上所述,人格是先天后天的“合金”,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

(以上各点需要展开论述。)

3.在人格发展与调节中,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答题要点: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一、生物遗传因素

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②遗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遗传因素较为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较为紧密的特征上,后天环境因素更重要。

③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人格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影响人格发展方向及难易。

二、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征,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三、家庭环境因素

①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它对人格具有强大的塑造力。②父母的教养方式的恰当性,会直接决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③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自己的人格,并有意无意地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形成家庭中的“社会遗传性”。

四、早期童年经验

①人格发展的确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但二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②早期儿童经验是否对人格造成永久性影响因人而异。③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它与其他因素共同决定着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五、自然物理因素

自然环境对人格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但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人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

六、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对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学校是人格社会化的主要场所。教师对学生人格发展具有导向作用,而同伴群体对人格发展具有“弃恶扬善”的作用。

综上所述,人格是先天后天的“合金”,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遗传是我们不可改变的,我们所应把握的就是环境的因素。父母和社会共同塑造下一代良好的人格。同时,可以说这些因素体现的是人格培养的外因,而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发展的内部因素。人格调控系统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方面。它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与和谐。在人格发展与调节中,我们应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进行合理的调控,以使人格得到健全的发展。

具有自知的人,能够客观地分析自己,会有效地利用个人资源,发挥个人长处,努力地改善自己和完善自我,这些就是健康人格的四步曲。人是在发展中求生存的。自我调控具有创造的功能,它可以变革自我、塑造自我,不断完善自己,将自我价值扩展到社会中去,并在对社会的贡献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把实现自我的个人价值变为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人的自我塑造伴随着人的一生,需要一个人不懈地努力去完成。

4.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在教育中如何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特征?请举例说明。)(在教育中如何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特征?)答题要点: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一、生物遗传因素

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②遗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遗传因素较为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较为紧密的特征上,后天环境因素更重要。

③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人格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影响人格发展方向及难易。

二、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征,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三、家庭环境因素

①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它对人格具有强大的塑造力。②父母的教养方式的恰当性,会直接决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

③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自己的人格,并有意无意地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形成家庭中的“社会遗传性”。

四、早期童年经验

①人格发展的确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但二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②早期儿童经验是否对人格造成永久性影响因人而异。③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它与其他因素共同决定着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五、自然物理因素

自然环境对人格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但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人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

综上所述,人格是先天后天的“合金”,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

在教育中,学校教育对学生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学校是人格社会化的主要场所。教师对学生人格发展具有导向作用,而同伴群体对人格发展具有“弃恶扬善”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课堂内外、校内校外的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完善其人格。

(需要举例说明)

第九章: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知识考点 P211

一、单项选择题:

1.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是(B)A.信息传播 B.人际沟通 C.人际吸引 D.人际关系 2.群体规范的基本作用是对成员具有____________的作用。(B)A.吸引 B.比较和评价 C.助长 D.凝聚 3.下列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C)A.去个体化理论是由费斯廷格等人提出的。

B.当个体处于去个体化状态时,个人的行为就较少受自己的个性和意识支配,而倾向于依从整个群体的状态。

C.群体规模越小,气氛越强烈,越易于引发人的去个体化状态。D.匿名性是导致去个体化的主要原因之一。4.从众行为的原因之一是(A)A.行为参照 B.省力 C.服从 D.强迫

5.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叫(B)。

A.服从 B.从众 C.信任 D.接受

6.“人曰亦曰”属于______现象。(C)A.沟通 B.服从 C.从众 D.暗示

7.小王经常会放弃自己原有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而随大流,接受大多数人的观点和主张。小王的这种现象社会心理学称之为(A)

A.从众 B.服从 C.去个体化 D.群体化 8.以下(C)是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条件之一。

A.规范性 B.社会性 C.接近性 D.合群性 9.“酒逢知己千杯少”,反映了人际吸引中的(D)条件。

A.互补性

B.接近性 C.熟悉性 D.相似性

10.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条件有相似性与互补性、接近性与熟悉性以及(A)A.个人品质 B.社会地位 C.经济条件 D.学历层次 11.在相似性的诸多因素中,_________是最主要的因素。(D)

A.性别 B.社会背景 C.教育水平D.态度 12.有关社会助长的研究最早是由谁进行的?(A)A.特瑞普里特 B.谢里夫 C.费里德曼 D.阿希 13.“三个和尚没水喝”,反映了(A)作用。

A.社会惰化 B.社会干扰 C.去个体化 D.从众

14.当人处在群体中时,有时会作出平时不会作的破坏性行动,这是(C)。

A.从众现象 B.社会干扰现象 C.去个体化现象 D.群体极化现象 15.社会测量法由心理学家(B)所首创。

A.加德纳 B.莫雷诺 C.斯金纳 D.比纳

16.社会测量法是由心理学家____________所首创的。(C)A.费斯廷格 B.沙赫特 C.莫雷诺 D.库利

17.个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着三种基本的需要,它们分别是什么?(C)A.生理需要、支配需要和尊重需要 B.胜任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和尊重需要 C.支配需要、包容需要和情感需要 D.尊重需要、包容需要和情感需要

二、多项选择题

1.群体的主要功能有:(AE)。

A.使成员获得社会性支持 B.认知功能 C.角色功能 D.目标功能 E.使成员具有认同感 2.群体凝聚力的正性力量包括以下含义(ACD)。A.成员间较多的情感联系

B.制约成员的思想和行为 C.成员间彼此喜欢

D.使成员留在群体中的动机 E.调节成员的思想和行为

3.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条件有(ACDE)。

A.相似性与互补性 B.社会地位 C.个人品质 D.接近性 E.熟悉性 4.非言语沟通中的身体语言包括以下几类(BCD)A.目标靶 B.象征 C.说明 D.情感表露 E.信息译码 5.舒茨提出人际交往需要的三维理论,内容是(BCD)A.成就 B.包容 C.情感 D.支配 E.生存

6.舒茨提出人际交往需要的三维理论,认为基本的需要包括(BCD)。

A.成就 B.包容 C.情感 D.支配 E.生存

7.舒茨提出的人际行为倾向中,包括以下几种(BDE)。

A.期待他人的公正 B.主动与他人交往 C.对人宽容 D.主动表示友好 E.期待他人支配

三、名词解释

1.人际沟通:是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沟通的双方彼此交流各种思想、情感、观念、态度和意见,从而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

2.社会助长:是指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

3.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4.群体极化:是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通过群体的作用而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水平的现象。

5.从众:指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像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6.去个体化:是由费斯廷格等人提出的。他们认为,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湮没在群体之中,于是个人的意识和理解评价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自制力变得极低,结果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这种现象叫做去个体化。

四、简答题

1.人际吸引的条件有哪些? 人际吸引的条件主要有:(1)相似性与互补性(2)个人品质

(3)接近性与熟悉性

2.非言语沟通的类型主要有哪几种?

非言语沟通的类型主要有:

(1)表情(2)眼行为(3)身体语言或身体动作(4)服饰(5)讲话风格(6)人际空间

3.简要说明舒茨提出的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

①包容需要: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②支配需要: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是个体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

③情感需要:个体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联系的需要。

4.简述去个体化的涵义与主要原因。

去个体化是由费斯廷格等人提出的。他们认为,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湮没在群体之中,于是个人的意识和理解评价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自制力变得极低,结果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这种现象叫做去个体化。主要原因:(1)匿名性;(2)个体处于群体中,会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使自己的注意高度集中于他人的反应以及周围所发生的戏剧性事件,或者由于药物、酒精、催眠等的作用,使个体进入极端的自我卷入,从而降低了自我意识。5.简述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

从众是指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像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1)行为参照。(2)个体对他人的信任和群体对个体的吸引力。(3)害怕与众不同的心理状态。

6.试比较舒茨的人际需要三维理论和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的异同。答案要点:

(1)角度不同,舒茨的三维理论的基础是人际交往的需要,从人际需要的角度系统地说明了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的许多现象;霍曼斯交换理论的基础是人际交往行为的认知评估,认为人的社会行为也是有赖于相互强化而得以持续的。

(2)解释的对象不同,三维理论主要解释人们为什么要与他人交往,如何与他人交往,认为每个人都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它们像生物需要调节着有机体与物理环境的关系一样,决定着个体与人类环境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人本身的内在需要决定了人的社会行为;交换理论主要解释交往是否继续的条件,人和动物都有寻求最大奖赏、快乐并尽量少付出代价、避免痛苦的倾向,人的行为受到的奖励越多,就越容易表现这种行为,也就是说,外在的奖励、惩罚决定了人的社会行为。

(3)两种理论都对人的社会行为进行了论述,涉及人际交往过程的个体心理需要满足方面。

五、论述题

1.结合实例,说明人际吸引的主要条件。试论述人与人之间产生人际吸引的条件。答题要点:

(1)相似性与互补性(2)个人品质

(3)接近性与熟悉性

以上各点需要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第十章:心理健康知识考点 P249

一、单项选择题:

1.健康的概念是指(D)。

A.身体健康 B.生理无残疾 C.心理健康 D.身心健康

2.1978年9月,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发表了有关身心健康的什么宣言?(D)A.《巴黎宣言》 B.《北京宣言》 C.《开罗宣言》 D.《阿拉木图宣言》

3.科学的健康观认为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和________二个方面。(B)A.思想健康 B.心理健康 C.行为健康 D.精神健康

4.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是(C)。

A.积极的 B.消极的 C.具有二重性的 D.无效的

5.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B)A.否认 B.文饰到 C.投射 D.幻想

6.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B)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转移

7.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采用了下列哪种心理防御方法?(C)

A.文饰 B.转移 C.投射 D.幻想

8.把失恋的挫折感转化为发奋学习的动力,这种心理防御方法称为(A)。

A.升华 B.转移 C.文饰 D.压抑

9.一位内向、缺乏魅力的男青年恋爱受挫后,想象自己是一个英俊的小伙,成为很多少女心中的偶像,陶醉在幻想的世界中获得心理满足。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D)。A.反向 B.投射 C.压抑 D.幻想 10.欲盖弥彰,属于心理防御机制中的(D)

A.投射 B.文饰 C.否认 D.反向

11.有些酗酒者认为“喝酒伤身”没有科学根据,照样喝酒,这是心理防御机制中的(B)A.文饰 B.否认 C.投射 D.反向

12.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称为(B)。

A.转移 B.文饰 C.反向 D.退行

13.下列哪种反应是对挫折的积极应对反应?(A)A.升华 B.投射 C.退行 D.幻想 14.明明内心自卑感很重,觉得事事不如别人,却有意表现出自高自大,傲慢不羁,这是哪种心理防御方法的表现?(C)A.升华 B.文饰 C.反向 D.转移

15.一些吸烟者认为“吸烟有害健康”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依然继续吸烟如故。这其实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这种心理防御机制是(D)A.反向 B.文饰 C.升华 D.否认 16.恐惧症来自于(B)。

A.挫折 B.焦虑 C.压力 D.幻想

17.体验到突然的、强烈的、不断出现的并且常常是无法预测的焦虑行为的袭击,焦虑可持续几秒钟,也可能是几小时或几天,而后消失,又在不经意间重新出现。这是(C)A.广泛性焦虑障碍 B.恐惧症 C.恐慌障碍 D.创伤后应激症 18.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影响压力的因素?(B)A.准备状态 B.行为方式 C.经验 D.性格特征

19.有的人被他自己的思想或行为所控制,常常没有理由地重复某种思想或某种行为或某一系列行为,这是________的表现。(C)A.应激症 B.恐惧症 C.强迫症 D.抑郁症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等级(ACD)A.一般常态心理 B.人格障碍心理 C.轻度失调心理 D.严重病态心理 E.精神病 2.心理健康的标准有(ABDE)。

A.智力正常 B.了解并接受自己 C.身强力壮 D.适应环境 E.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3.以下属于退行的有(BC)A.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B.考试不及格就在老师面前哭闹撒娇 C.因不满弟妹的出生而尿床 D.求爱不成,则说对方本来就不可爱 E.恋爱受挫后,想像自己是个英俊的小伙 4.压力(ACE)A.也叫应激 B.是一种心理防卫机制 C.是一个过程 D.是一种广泛性焦虑 E.是一种身心反应 5.同样的刺激,不同的人压力感不同,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ABCDE)。

A.经验 B.准备状态 C.认知 D.性格 E.环境 6.(ABE)等属于压力应对策略中的减轻不适感。

A.放松 B.歪曲现实 C.攻击 D.逃避 E.幻想 7._________属于压力应对策略中的处理困扰。(BCE)

A.放松 B.商讨 C.妥协 D.使用药物 E.攻击 8.影响压力的因素有(BCDE)A.心情 B.经验 C.准备状态 D.认知 E.家庭 9.克服焦虑的原则有(CDE)。A.运用想象 B.放松自己 C.认清焦虑状况 D.不回避 E.正面迎战

三、名词解释

1.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表现为个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2.压力:也叫应激,是由加拿大著名的生理心理学家汉斯提出。他认为压力是表现出某种特殊症状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由生理系统中因对刺激的反应所引起的非特定性变化所组成的。

3.社会性压力源:主要指造成个人生活方式上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做出调整和适应的情境与事件。4.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的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

四、简答题

1.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1)有正常的智力水平。(2)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3)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4)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5)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2.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表现为个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有正常的智力水平;(2)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3)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4)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5)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3.人们遇到挫折后,会引起什么反应?

人们遇到挫折后,会引起以下各种可能的反应。

(1)攻击行为

(2)冷漠

(3)幻想

(4)心理防御机制

4.简述挫折的应对策略。

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1)正确认识挫折。(2)改变不合理观念。(3)加强修养,勇于实践。(4)优化自身人格品质。

5.简要说明克服焦虑的三个原则。(1)不回避

(2)正面迎战(3)做记录

6.焦虑障碍主要包括哪几种类型?

焦虑障碍就是指受不合乎现实或不合乎理性的害怕所困扰的状态,它所表现出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极度焦虑的体验。

焦虑障碍包括五种类型:

(1)广泛性焦虑障碍(2)恐慌障碍(3)恐惧症(4)强迫症(5)创伤后应激症

7.简述压力的影响因素。

压力是由刺激引起的。影响不同的人压力感有很大的差异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经验

(2)准备状态(3)认知(4)性格(5)环境

五、论述题

1.试述处理压力的方法。答题要点:

压力处理是指当压力对我们可能造成伤害时,用一些方法与技巧去应对,以减低压力带来的消极影响。

认识压力的作用及其可能导致的后果,对可能出现的过度压力有心理准备。主动学习处理压力的方法,就可有效地控制压力。常用的方法如下:

(1)了解自己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2)劳逸结合,积极休息,培养业余兴趣爱好。(3)加强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4)建立和扩展良好社会支持系统,拥有朋友。

(5)积极面对人生,自信豁达,知足常乐,笑口常开。(6)改变不合理观念。

2.试论述人在受到挫折后可能产生的反应并提出应对挫折的一些建议。答题要点:

人们受到挫折后会引起以下各种可能反应:

(1)攻击行为(2)冷漠(3)幻想(4)心理防御机制。挫折的应对策略:

(2)正确认识挫折(2)改变不合理观念(3)加强修养,勇于实践(4)优化自身人格品质(以上各点需要展开论述)

3.请你结合课本内容谈谈你是如何认识并应对焦虑的? 答题要点:

(1)认清焦虑状况。克服焦虑的第一步,要先认识焦虑症状,以及会带来什么影响。注意身体、思维、心理出现的异常症状,及时掌握状况;(2)克服焦虑的三个原则:不回避;正面迎战;做记录。(3)学会放松自己(4)运用想像减轻焦虑(5)进行理性思考(6)接受专业治疗

(以上各点需要根据实际展开阐述)

第十一章:毕生发展知识考点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BADBB 6-10.CACAB 11-15.CDCAC 16-20.ADCDB

二、多项选择题

1.ACE 2.ABE 3.ABCE 4.ABE

三、名词解释

1.横断研究法:是指在同一时间里研究不同年龄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

2.纵向研究法:也叫跟踪研究,主要指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所选取的被试进行追踪研究,对其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观察、记录,目的是考察某些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质的变化规律。

3.关键期:最初是从动物心理试验研究提出来的。在个体在早期发展过程中,某一反应或一组反应在某个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易于获得和形成,如果错过这一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的好时机。这个关键阶段也就是所谓的关键期。

4.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个体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内的特殊矛盾或质的特点,而其主要表现在个体不同时期的主导活动、智力水平和个性特征,以及生理发展和言语发展上。也即是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在身心发展方面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5.自我意识:指个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机体及其状态的意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意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

6.中年危机:中年期是一个从成年到老年的过渡时期,它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转折和冲突。来自于自身生理变化方面、家庭生活变化方面和事业变化方面的压力构成了中年危机。

四、简答题

1.简述青少年时期个性的发展。

(简述青少年个体个性发展的主要特点。)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情绪的发展和人际关系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其个性发展的特点。

(1)自我意识的发展:青春期阶段,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了解自己的意识越来越强烈,进入主观化自我阶段。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

(2)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特点:典型的特点是强烈、狂暴与温和细腻共存,情绪的可变性与固执性共存,内向性与表现性共存。

(3)人际关系发展的新特点:对友谊非常看重。独立与依赖的矛盾造成亲子之间的冲突。开始意识到了性别问题,并对异性产生兴趣。

2.概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在一定的社会影响下,在一定的教育条件下,个体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等特征。

青少年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在智力发展和个性发展方面。(1)智力的发展:进入到形式运算阶段

(2)个性发展: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情绪的发展和人际关系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其个性发展的特点。

①自我意识的发展:青春期阶段,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了解自己的意识越来越强烈,进入主观化自我阶段。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

②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特点:典型的特点是强烈、狂暴与温和细腻共存,情绪的可变性与固执性共存,内向性与表现性共存。

③人际关系发展的新特点:对友谊非常看重。独立与依赖的矛盾造成亲子之间的冲突。开始意识到了性别问题,并对异性产生兴趣。

3.简述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简述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并说明各发展阶段儿童所处的年龄段。(20100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

五、案例题

1、王显凤出生在辽宁省台安县高力房镇锅柽子村一个特殊的家庭中。她的母亲因早年患大脑炎而导致痴呆,属中度残疾;她的父亲是聋哑人。小显凤出生后,父亲忙于每天的生活,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她,小显凤整天饥一顿饱一顿的,经常饿得哇哇大哭。当王显凤会爬以后,为了能够填饱肚子,便开始摸摸索索地四处找东西吃。有一天她从炕上摔下来,不分东南西北的小显凤不知不觉爬进一窝刚出生不久的猪崽儿中间,她本能地与小猪崽儿一起拱在母猪肚皮下吃起奶来。老母猪似乎并不讨厌这个外来的“孩子”。小显凤吃饱喝足后,和小猪崽儿一起,偎在母猪的怀抱中睡着了。就这样,王显凤正式开始了她与猪为伴的生活。11年关键的生长发育期都是在与猪为伴的极为特殊的环境里度过,造成了她心理的严重畸形。据测量表明,她的智商为39。尽管如此,大家没有灰心,全国教育系统先进教师姜云香把王显凤领回自己的家中,采用特殊引导的教育方法帮助“猪孩”王显凤认字、念诗,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7年后,经过全面科学的测定:王显凤的智力相当于小学二、三年级水平;她的智商也从39的重度智残达到69;而她的社会交往能力基本达到了正常人水平。

——试运用有关的心理学原理对此案例进行分析。答题要点:

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遗传、环境,其中社会环境对心理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在案例中“猪孩”王显凤由于亲生父母都是残疾人,幼年时缺少关爱,11年关键的生长发育期都是在与猪为伍,造成了她心理的严重畸形,感知世界混沌一片,既没有人的感觉能力,也没有人的理性思维能力,甚至个人情绪表现也极为简单。这从正面说明,离开了社会现实、社会实践的“温床”就不可能产生人的正常心理。后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帮助下,在教育专家的精心呵护下,逐渐摆脱了动物的心理,恢复了人的意识,重新回到了人类的怀抱,通过教育,智商也得到了提高。这又从反面再次证明心理,尤其是人的高级心理—意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在心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这个案例说明个体先天的遗传的素质仅仅为个体提供了心理发展的可能性,个体只有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够使先天的素质得以正常发展。先天的因素与后天的因素、遗传的因素与环境的因素是在相辅相成中发生作用的。

2.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发现了二个“狼孩”,这两个“狼孩”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还给他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在孤儿院里,人们首先对他们进行了身体检查,发现他们身体的生物系统是正常的,虽然营养不良。人们还发现这两个狼孩虽然长得与人一样,但行为举止却完全和狼一样,他们白天睡觉,夜晚活动,常常像狼那样嚎叫,他们用四肢爬着走路,用手直接抓食物送到嘴边吃。于是研究者就在人类的正常社会环境里对其进行训练,教他们识字,教他们学习人类的基本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然而,其中阿玛拉不幸死亡,卡玛拉在四年之后(大约十一二岁)才开始能够讲一点点话,智力水平也才相当于一个普通的婴儿的智力水平。

——试用有关的心理学原理对此案例进行分析。

答题要点:

(1)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社会实践。

(2)遗传提供了心理发展的可能性。“狼孩”具有人的遗传素质,具有心理发展的可能性,但这仅仅是可能。

(3)环境决定了心理发展的现实性。“狼孩”由于脱离了社会环境,心理反而极其低下。同样,由于脱离了具有主导作用的学校教育和起决定作用的社会实践,“狼孩”尽管进行训练,因为错过了言语、智力等关键期,最终心理水平低下。(注意结合案例进行阐述)

第三篇:2016年浙江省模拟试题(本站推荐)

2016年浙江省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男,30岁,肛门口圆形紫色硬结2天,疼痛剧烈,最好的治疗方法为 A.坐浴 B.局部封闭 C.应用抗生素

D.局部注射硬化剂 E.血栓外痔剥离术

2、甲亢病人在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后出现呼吸困难最常见的原因 A.双侧喉上神经外侧支损伤 B.一侧喉返神经损伤

C.甲状腺功能低下致颈前粘液性水肿 D.甲状腺危象

E.伤口内出血或喉头水肿

3、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表现不包括____ A.血压升高

B.移植肾部位有压痛

C.血红蛋白升高

D.体温升高

E.全身肌肉酸痛

4、下列有关甲状腺结节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多发结节多为良性结节 B.甲状腺癌均为冷结节

C.儿童时期出现的甲状腺结节有50%是恶性的 D.所有囊性结节均为良性结节 E.热结节常为高功能腺瘤

5、女性,55岁,腹痛腹胀停止排便排气2天,3年前有胃大部切除术史,初步诊断为

A.急性阑尾炎 B.溃疡性结肠炎 C.粘连性肠梗阻 D.消化道穿孔 E.急性胆囊炎

6、最可能的诊断是

A.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B.急性胃肠炎 C.急性胆囊炎 D.肠蛔虫症 E.急性胰腺炎

7、有关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手术治疗,以下正确的是 A.如确认为单发性甲状旁腺腺瘤可切除此腺瘤

B.如为多发性腺瘤不必都切除,应保留部分腺瘤以维持甲状旁腺功能 C.术中发现甲状旁腺腺瘤,切除该腺瘤后可不必探查其余甲状旁腺 D.术中病理证实为甲状旁腺增生,应切除全部4个甲状旁腺 E.术中病理证实为甲状旁腺增生,应保留至少2个甲状旁腺

8、心内直视手术时,心内暗红色血液回流异常增多,应考虑存在 A.动脉导管未闭 B.主动脉瓣反流 C.肺静脉畸形引流 D.肺动脉闭锁 E.永存左上腔静脉

9、关于甲亢手术治疗,下列哪项叙述是正确的__ A.通常需切除双侧腺体的60%~70% B.处理甲状腺上血管时应远离甲状腺上极

C.结扎甲状腺下动脉要尽量离开腺体背面靠近颈总动脉处 D.甲状腺峡部应予保留

E.止血充分时,术野可不放置引流

10、女性,40岁,因右侧甲状腺单发肿物施行甲状腺肿物切除术,术中探查颈部淋巴结无肿大,病理报告为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术后5天拆线,拆线后还应对病人作如下哪种处理 A.颈部放射治疗 B.口服甲状腺片

C.再次手术将患侧腺体连同峡部全切除加长期口服甲状腺素片 D.再次手术清除患侧淋巴结 E.口服碘剂

11、腹股沟管的内环位于 A.陷窝韧带内侧 B.腹壁下动脉内侧 C.陷窝韧带外侧 D.股静脉内侧 E.腹壁下动脉外侧

12、目前首要的处理是 A.抗生素治疗 B.穿刺引流 C.退热

D.切开引流 E.止痛

13、临床上最常见的肠套叠类型是 A.空肠套入回肠

B.回肠套入回肠

C.回肠套入结肠

D.盲肠套入回肠

E.结肠套入结肠

14、男性,43岁,右上腹疼痛不适,无畏寒、发热、黄疸。B超检查时右肝有一直径3.5cm占位病变。AFP1000IU/L。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 A.免疫治疗 B.手术切除 C.肝移植 D.放疗 E.化疗

15、甲亢病人的手术禁忌证为 A.继发性甲亢

B.妊娠中期的重度甲亢 C.青少年甲亢

D.胸骨后甲状腺并发甲亢 E.高功能腺瘤

16、皮下气肿是气腹的常见并发症,其主要原因是 A.皮肤切口过大

B.腹腔内CO2气压高

C.气腹针置入筋膜前皮下组织内 D.气腹针置入后腹膜 E.气腹针置入圆韧带内

17、男性,64岁,无痛性进行性黄疸1个月,体重减轻。查体:巩膜黄染,血清总胆红素为70μmol/L,Courvoisier征阳性,此病人首先考虑诊断为 A.胆总管结石 B.胆囊结石 C.胆囊癌

D.肝门部胆管癌 E.下段胆管癌

18、关于乳腺囊性增生症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

B.0~50岁妇女多见

C.常见于两侧乳房

D.乳房疼痛多在月经前和月经期加重

E.可见腺体组织的增生、萎缩、化生等病变

19、女性,75岁,股骨颈骨折,GardenⅣ型,首选的治疗方法是 A.人工髋关节置换 B.加压空心钉内固定 C.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D.三翼钉内固定术 E.保守治疗

20、有关甲状腺癌以下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 A.同位素扫描均为“冷结节” B.颈部放射治疗量大于2000rads才可致甲状腺癌 C.出现可切除的淋巴结转移不影响乳头状癌的预后 D.髓样癌的预后最好

E.滤泡状癌是恶性度最高的病理类型

21、对于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下列何种情况不宜行脾切除术 A.伴有黄疸 B.小于4岁

C.伴有下肢溃疡 D.脾肿大不严重 E.贫血

22、下列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的是 A.阿糖胞苷 B.羟基脲 C.长春新碱 D.丝裂霉素 E.氟尿嘧啶

23、女性,40岁,教师,右下肢静脉迂曲扩张15年,长时间站立有酸胀感,近2年右小腿胫前皮肤颜色加深,可凹性水肿,Trendelenburg试验(+),Perthes试验(一),诊断可能是

A.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 B.动静脉瘘

C.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E.血栓性浅静脉炎

24、原发性肝癌早期转移途径为 A.肺内转移 B.淋巴转移

C.直接浸润转移 D.肝内血行转移 E.骨转移

25、腹部闭合性损伤手术探查指征不包括 A.出现休克征象 B.明显腹膜刺激征 C.膈下游离气体

D.腹部透视胃泡明显扩大 E.肠鸣音消失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女性,28岁,主诉:右下腹疼痛伴恶心呕吐24小时。查体:体温38.4℃,右下腹有腹膜刺激征。剖腹探查发现一盲肠憩室,已经发生穿孔,炎症尚局限。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盲肠憩室是获得性疾病 B.盲肠憩室通常为多发性

C.盲肠憩室为盲肠黏膜层经固有肌层疝出所致

D.该患者应行憩室切除、盲肠缺损关闭和阑尾切除术 E.即使炎症局限也应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2、产生该并发症的原因 A.胃肠减压效果差 B.胃切除过多 C.胃十二指肠残端处理有误 D.腹腔未置引流 E.未用有效抗生素

3、患者,女,18岁,未婚。月经初潮1年,每于经行小腹绵绵作痛,经净渐除,经量少、质稀,腰疫腿软,舌苔薄白,脉细弱。其治法是 A.益气止痛 B.补血止痛 C.滋阴止痛

D.益肾养肝止痛 E.疏肝止痛

4、下列哪项不是肝硬化的超声表现 A.肝表面凸凹不平B.肝静脉变细 C.肝门静脉增宽

D.肝内回声低、均匀 E.肝内回声增强、不均匀

5、男性。54岁,全麻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术后6小时突然发热39℃,最可能的诊断为

A.切口感染 B.切口裂开 C.肺不张

D.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E.吻合口瘘

6、肾移植后超急性排斥反应的主要机制是由于 A.循环抗体 B.细胞免疫 C.术后感染

D.术后低血容量

E.主要HLA配型不当

7、初步诊断是 A.气管损伤 B.神经损伤 C.甲状腺损伤 D.血管损伤 E.胸导管损伤

8、患者男性,30岁。因上消化道大出血入院,经非手术治疗病情稳定,无活动性出血征象,为明确出血病因,首选的检查是 A.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 B.纤维胃镜检查 C.CT D.B超 E.钡剂检查

9、某青壮年膝半月板损伤,反复疼痛,关节肿胀,最合理的治疗方法为 A.半月板切除术 B.固定、制动、止痛药 C.局部封闭

D.关节镜下半月板切余 E.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

10、男性,36岁,化脓性扁桃腺炎1周,左下颌下痛性肿物1天。查体:体温39℃,左下颌下可及-2cm×2.5cm的椭圆形肿物,压痛明显,皮肤红肿。考虑诊断是

A.颈深部化脓性蜂窝织炎 B.淋巴结结核 C.项痈

D.口底化脓性蜂窝织炎 E.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11、下列哪种并发症不可能发生于骨折晚期 A.骨化性肌炎 B.创伤性关节炎 C.关节僵硬 D.脂肪栓塞 E.骨不连

12、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是指抬高角度小于 A.20° B.30° C.40° D.50° E.60°

13、关于胰源性溃疡,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是胰腺非B细胞瘤

B.部分是由胰岛和胃窦部G细胞增生引起 C.胰岛细胞瘤大部分是良性的

D.大多数病人BAO>15mmol/h,BAO和MAO差别缩小 E.夜间胃液量超过1L,酸量超过100mmol有诊断意义

14、肝外阻塞性黄疸原因不明时,应行 A.胆囊造瘘术

B.胆总管探查及引流术 C.肝叶切除术

D.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E.胆囊切除

15、阑尾动脉来源于 A.右结肠动脉 B.中结肠动脉 C.肠系膜下动脉 D.肠系膜上动脉 E.回结肠动脉

16、治疗方法应选择 A.巴西尼(Bassin法 B.麦克凡(McVa法 C.佛格逊(Ferguso法

D.单纯疝囊切除和高位结扎术 E.棉线束带法

17、继发性腹膜炎有休克表现,应首选哪种治疗方法 A.积极抗休克,如休克不能纠正,不考虑手术 B.积极抗休克,如休克纠正,则用非手术治疗 C.积极抗休克的同时进行手术 D.立即手术

E.积极抗休克,如休克不能纠正,应延缓手术

18、细菌性肝脓肿出现下列哪一体征表示预后不良 A.体温持续不降 B.黄疸逐渐加深

C.胸腔积液吸收缓慢 D.肝大触痛明显 E.局部皮肤水肿

19、男,32岁,腹外伤,休克。经抗休克治疗好转。24小时后发生休克,最可能的原因是 A.肝破裂 B.气胸 C.脾破裂

D.感染性休克 E.消化道出血

20、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排空障碍最常见的原因 A.吻合口开口过小 B.吻合口水肿

C.胃肠壁翻入过多

D.空肠逆行套叠堵塞吻合口 E.功能性梗阻

21、下列哪项检查阳性有确定诊断意义 A.B型超声

B.放射性核素肝扫描 C.CT检查

D.X线上消化道造影检查 E.肝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 22、50岁男性,今晨起床后,突然觉得上唇瘙痒、灼热痛、随之发生肿胀。午后,肿胀逐渐消退。查体:唇部未见肿胀,扪诊质软,临床诊断最有可能是 A.慢性非特性性唇炎 B.血管神经性水肿 C.腺性唇炎 D.灼口综合征 E.口腔扁平苔藓

23、此时最合适的处理是 A.大量抗生素治疗 B.立即行切开引流 C.穿刺后局部物理疗法 D.切开后脓液作细菌培养

E.切开引流并作结核菌素试验,加用卡那霉素

24、长骨干骨折的临床愈合一般需要 A.3周 B.4周 C.5周 D.6周 E.8~12周

25、男性,42岁,6小时前于饱餐后上腹剧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后腹痛更剧烈,如刀割样,注射阿托品,止痛无效。查体:脉搏124次/分,血压80/50mmHg,痛苦容貌,腹胀,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上腹部为主重,肠鸣音消失,肝浊音界存在,右下腹穿刺抽出淡红色血性液,白细胞12×10 9/L,血清淀粉酶4000U/L,血钙1.5mmol/L,经3小时治疗观察,病情无好转,诊断应考虑为

A.溃疡病穿孔,弥漫性腹膜炎 B.胆囊穿孔,弥漫性腹膜炎 C.急性胃炎

D.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E.急性绞窄性肠梗阻

第四篇:哈工大专业认证试题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测试题

(学生A卷)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

1、什么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我国为什么要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3、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什么基本特点?

4、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5、什么是《华盛顿协议》?

6、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有什么积极意义?

7、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8、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

9、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是什么?

10、对学生的宣传培养目标的渠道和方法是什么?

1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要求是什么?

12、为什么产出导向是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

13、如何理解专业课程计划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14、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在四年学习期间将完成教学计划中的哪些类课程?

15、作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你是如何利用图书和网络资源促进培养目标达成的?

第五篇:2017年浙江省材料员专业管理实务模拟试题

2017年浙江省材料员专业管理实务模拟试题

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 题,每题 2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石膏适合做建筑装饰制品是因为其在硬化过程中体积__。

A.收缩

B.不变

C.微膨胀

D.膨胀很大

2、试拌调整混凝土时,发现拌和物的保水性较差,应采用__措施。

A.增加砂率

B.减少砂率

C.增加水泥

D.增加用水量

3、自应力型膨胀水泥中,自应力水泥砂浆或混凝土膨胀变形稳定后的自应力值不小于__MPa。

A.10 B.20 C.30 D.40

4、预应力混凝土所选用的外加剂的氯离子含量应限制在__。

A.0.02kg/m3以下

B.0.02~0.2kg/m3 C.0.2~0.6kg/m3 D.0.6kg/m3以上

5、计算普通混凝土配合比时,一些大型水利工程,常以__的骨料为基准。

A.饱和面干状态

B.干燥状态

C.润湿状态

D.风干状态

6、工程成本按其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有三种表现形式,即__、计划成本、实际成本。

A.预算成本

B.概算成本

C.企业成本

D.财务成本

7、潮湿房间或地下建筑,宜选择__砌筑。

A.水泥砂浆

B.混合砂浆

C.石灰砂浆

D.石膏砂浆

8、粉煤灰的细度用__筛的筛余百分率表示。A.0.080mm圆孔

B.0.080mm方孔

C.0.045mm圆孔

D.0.045mm方孔

9、砌筑1m3烧结普通砖砖砌体,理论上所需砖块数为__。

A.512块

B.532块

C.540块

D.596块

10、计算普通混凝土配合比时,一般以__的骨料为基准。

A.干燥状态

B.风干状态

C.饱和面干状态

D.润湿状态

11、烧结多孔砖、空心砖砌体的砂浆稠度为__。

A.30~50mm B.50~70mm C.60~80mm D.70~90mm

12、下列树脂中,透明度最高的是__。

A.聚乙烯

B.聚苯乙烯

C.聚苯烯

D.聚氯乙烯

13、某砂的细度模数为2.0,则此砂属于__。

A.粗砂

B.中砂

C.细砂

D.特细砂

14、对耐磨性要求较高的混凝土.其强度等级最低应为__级。

A.C20 B.C30 C.C40 D.C50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入库材料进行验收的作用的是__。

A.区分责任

B.维护企业权益

C.为保管提供依据

D.为填制单据提供依据

16、按照《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 107—1987)的规定,普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按其__可划分为12个等级。

A.立方体抗压强度

B.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

C.轴心抗压强度 D.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17、外门窗的水密性能分级分为__级。

A.6 B.7 C.8 D.9

18、轻混凝土是指干表观密度小于__的混凝土。

A.2400kg/m3 B.2100kg/m3 C.1800kg/m3 D.1950kg/m3

19、石油沥青的牌号主要根据其针入度、延伸度和软化点等质量指标划分,以__值表示。

A.针入度

B.延伸率

C.软化点

D.黏滞度

20、铸铁制品、卫生陶瓷、散热器、石材制品等应入__保管。

A.库房

B.库棚

C.料场

D.特殊库房

21、下列选项中,关于混凝土合理砂率的选择,说法不正确的是__。

A.用细砂时,其砂率应比选用中砂时小

B.混凝土的W/C较大时,砂率应较大

C.当选用卵石时,其砂率应比选用碎石时小一些

D.当选用单粒级粗骨料时,其砂率应较小

22、属于烧结普通砖石灰爆裂一等品的规定是:爆裂区域的最大破坏尺寸为__,每组砖样不得多于15处。

A.大于2mm且小于等于10mm B.大于2mm且小于等于15mm C.大于10mm D.大于15mm

23、混凝土的标准养护是指混凝土试件在温度为__和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潮湿环境或水中(标准条件)养护28d。

A.(20±2)℃

B.(20±3)℃

C.(20±5)℃

D.(20±4)℃

24、材料依__可分为无机、有机及复合建材。

A.用途

B.化学成分

C.力学性能

D.工艺性能

25、石灰的保管期不宜超过__。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6年

二、多项选择题(共 25 题,每题 2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下列选项中,关于石膏空心板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__。

A.生产时不用纸,不用胶

B.安装墙体时不用龙骨

C.质量轻,比强度高

D.隔热,隔声,防火,可加工性好

E.适用于相对湿度大于75%的环境

2、定质是对建筑工程或产品所需材料的__,做出正确的选择,务必达到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合理和采购供应上可能。

A.损耗

B.品种

C.规格

D.废品

E.质量

3、密度等级范围小于等于1100kg/m3的烧结空心砖的强度等级为__。

A.MU2.5 B.MU3.5 C.MU5.0 D.MU7.5 E.MU10.0

4、砂浆稠度为50~70mm的砌筑砂浆有__。

A.烧结普通砖平拱式过梁

B.空斗墙、筒拱

C.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

D.烧结普通砖砌体

E.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

5、下列选项中,属于非烧结砖的是__。

A.粉煤灰砖

B.碳化砖

C.页岩砖

D.炉渣砖

E.灰砂砖

6、型号为CA—60的铝酸盐水泥经试验28d最终结果为:抗压强度为__,抗折强度为__。

A.50MPa,6.5MPa B.85MPa,10.0MPa C.510MPa,5.5MPa D.75MPa,8.0MPa

7、建筑材料采购工作内容包括__。

A.编制材料采购计划

B.确定材料采购批量

C.确定采购方式

D.采购计划实施

E.材料的运输、储存

8、在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中加入合成鱼鳞粉,并配以各种颜料,经浇筑聚合而成的有机玻璃是__。

A.珠光有机玻璃板

B.无色透明有机玻璃

C.半透明有色有机玻璃

D.透明有色有机玻璃

9、生产资料市场及物资贸易中心的建立、发展及其市场占有率.国家有关生产资料市场的政策等属于材料采购信息中的__。

A.供应信息

B.市场信息

C.资源信息

D.政策信息

10、如果水泥中氧化镁的含量(质量分数)大于__时,需进行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并合格。

A.6.0% B.5% C.4% D.3%

11、白色硅酸盐水泥的代号为__。

A.CA B.P·F C.P·W D.M

12、在石油沥青中加入SBS改性材料后,可以使沥青__。

A.耐热性明显提高,低温柔性稍有改善

B.耐热性明显提高,低温柔性明显改善

C.耐热性稍有提高,低温柔性稍有改善

D.耐热性稍有提高,低温柔性明显改善

13、在下列各种室内装饰材料中,计量单位正确的有__。

A.实材以m3为单位

B.板材以片为单位

C.片材以m2为单位

D.型材以根为单位

E.线材以m为单位

14、下列选项中,密度最小的是__。

A.钢材

B.铝 C.混凝土

D.塑料

15、下图表示的不合理的运输方式为()

A.对流运输

B.重复运输

C.迂回运输

D.过远运输

16、对于调往项目以外其他部门或其他项目的材料,凭施工项目材料主管人签发或上级主管部门签发、项目材料主管人员核准的__调拨材料。

A.工程暂设用料申请单

B.工程暂供用料单

C.限额领料单

D.材料调拨单

17、运输部门在运输危险品材料时,必须按公安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颁发的危险品材料规则办理。应该做好的工作有__。

A.托运人在填写材料运单时,可以填写材料的正式名称、土名、俗名

B.在材料包装物或挂牌上,必须按国家标准规定,标印“危险品货物包装标志”

C.要有良好的包装和容器(如铁桶、罐瓶),不能有渗漏,装运时应事先做好检查

D.要做好防火工作,禁止吸烟,禁止使用蜡烛、汽灯等

E.装卸危险品时,要轻搬轻放,防止摩擦、碰撞、撞击和翻滚,码垛不能过高

18、纤维饱和点随树种而异,一般在__之间。

A.15%~20% B.25%~35% C.30%~40% D.45%~50%

19、天然花岗岩板材按其表面加工程度可分为__。

A.细面板材

B.普通型板材

C.镜面板材

D.粗面板材

E.异形板材

20、配制混凝土时,水灰比(W/C)过大会引起混凝土变化,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此种变化的是__。

A.和易性改善

B.强度提高

C.耐久性下降

D.拌和物的黏聚性变差

E.拌和物的保水性变差

21、粉煤灰砖优等品和一等品的干燥收缩值应不大于__。

A.0.85mm/m B.0.75mm/m C.0.65mm/m D.0.55mm/m

22、材料出库应遵循的原则为__。

A.“先进先出”

B.及时、准确

C.面向生产、为生产服务

D.保证生产进行

E.“后进先出”

23、材料消耗定额按用途可分为__。

A.主要材料(结构件)消耗定额

B.材料消耗概(预)算定额

C.材料消耗施工定额

D.材料消耗估算指标

E.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消耗定额

24、下列选项中,关于石灰特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_。

A.石灰水化时放出大量的热

B.石灰是气硬性胶凝材料

C.石灰水化时体积膨胀

D.石灰凝结快、强度高

25、当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时,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分别在拌成后__内使用完毕。

A.2h,3h B.3h,4h C.2h,4h D.3h,5h

下载浙江省LINUX专业委员会LINUX操作员认证模拟试题1[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省LINUX专业委员会LINUX操作员认证模拟试题1[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代维认证模拟试题

    基站(室分)代维人员认证考试试题B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 CDMA系统的全网同步的定时基准是由__________提供。 2. 在CDMA2000 1x系统呼叫过程中,移动台支持的切换过程有_......

    2009年加油站操作员初级模拟试题一

    二OO八年初级工鉴定理论部分 模拟试题(一) 姓名_________ 单位________ 一、判断题 1. 石油具有固定的物理常数。 ( ) 2. 原油是没有经过炼制的石油。( ) 3. 石油产品是经过加......

    2009年加油站操作员高级模拟试题一

    二OO八年高级工鉴定模拟试题(一) 姓名_________ 单位________ 一、判断题 1、国际上通用的产品不良项共分为三级( ) 2、汽油蒸发速度若太快,说明汽油中轻质组分多,汽油在使用过......

    浙江省2017年材料员模拟试题

    浙江省2017年材料员模拟试题 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 题,每题 2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掺入......

    AO2011资格认证考试模拟试题(推荐)

    2011年,A审计局对某地进行排污费征收管理使用情况及重点项目污染防治效益情况专项审计调查。请按题目要求,逐步完成审计工作。第1题(4分)请按如下要求,在AO中创建对应的人员: (1)添......

    浙江省会计电算化模拟试题1

    会计电算化模拟试题(一) 一.单选题 1. 一个字节(BYTE)占____________个二进制位。 A. 8 B. 16 C. 32 D.64 2. 在计算机中,_________个字节称为一个KB。 A.1000 B.1024 C.100 D.1......

    浙江省会计电算化模拟试题2

    会计电算化模拟试题(二) 一、选择题 1、 高级语言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的翻译程序称为____________。 A、编译程序 B、汇编程序 C、应用程序 D、可执行程序 2、 在计算机域名......

    浙江省2016年司法考试《司法制度》模拟试题

    浙江省2016年司法考试《司法制度》模拟试题 提示:本试卷为选择题,由计算机阅读。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勿在卷面上直接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