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宜宾县2013年度十大环保事件
宜宾县2013年度
十大环保事件
4月11日,中国农工民主党调研组到我县境内金沙江三块石,岷江月波水质自动监测站视察,为5月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刘晓峰调研宜宾生态环保工作作准备。月波站于2004年12月建成投运,系全省自动监测系统岷江流域子站,从2012年7月起至今担负着岷江水质乐山交帐断面监测和每月一次三方(省环监总站、犍为县站、宜宾县站)生态补偿手工监测断面任务。三块石站于2013年1月正式投运,系省环保厅直管站,担负着下游宜宾中心城市和县城柏溪金沙江地表集中式水饮用水源预警监测及云南省交帐断面水质监测任务。
12月22日,宜宾县环保局在省环保厅培训会上作“抓机制建设,促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书面经验交流,在省环保厅印发培训学员手中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资料汇编”中,累计共收入各市州县出台的14个农村环保工作文件,仅宜宾县就占5个,内容涉及乡镇部门党政“一把手”环保责任目标,环保和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资金,乡镇生活污水治理、乡镇生活垃圾处臵和有机农业等方面。这是之前12月3日,省环保厅农村环保处长陈维果率队深入我县泥南、柳嘉等乡镇调研和11月28日—29日省环保
厅农村环保处调研员魏庆林率队现场开展李场等8个创省级生态乡镇技术核查或考核验收的结果。
11月25日,中共宜宾县委书记王光柱在县委七次全会上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突出抓好城镇、工业、农村“三大”污染源整治,确保省级生态县创建成功。若是出现重大环境污染哉生态破坏事故等情况,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之前7月5日县委召开的六次全会,王光柱书记要求加快建设绿色宜宾县,切实做好绿色食品、绿色产业、绿色城镇三篇文章,建设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1月4日县委依照五次全会决议印发的《2013年工作要点》又把“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突破”列为2013年九大新突破目标之一。中共宜宾县委连续三次全会形成的生态环保工作决议足以表明重视程度空前。
3月12日,宜宾县人民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宜宾县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宜宾县创建省级生态县目标考核办法》和《宜宾县创建省级生态县攻坚工作方案》。前一个办法随后被省市环保网站全文转发并配编者按予以充分肯定,《中国环境报》等国家级媒体也作报道。之前1月16日县政府出台了《宜宾县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规定每年征收的排污费县级留存部分的40%用于环保能力建设,年内县财政在保障环保事业正常工作经费的基础上,累计追加环保专项资金达280万元,这也是省级以下政府高度重视基层环保部门能力建设的重大举措。配之以已经实施的《宜宾县环境保护实绩
考核奖惩实施办法》,足以表明宜宾县在建立健全环保投入长效机制和考核奖惩机制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4月17日,宜宾县向家坝工业集中区高捷园规划环评被省环保厅批准,标志着伊力PVC、中核建中、威力化工和重啤宜这公司整体搬迁等重大项目顺利入园获得“门票”。年内,县内重大项目蟠龙湖水库、安边防洪堤、横江防洪堤、城北新区至喜捷一级公路,成中住宅产业化、观音污水处理厂更改工艺等12个环评文件最快建设通过省市环保部门审批,总投资近57亿元,县内依法审批253个项目(其中学校138佣)环评,总投资1.35亿元,依法审批78个“三同时”验收,总投资1.35亿元。同时,严守生态环保底线,劝退生物炼油、土法炼铝等4个重污染项目。10个低COD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量达13亿元,占全县GDP的7.06%,环保局服务重大建设项目环评,促进低碳绿色发展成效明显。
8月2日,宜宾县43个城(集)镇生活污水处理站建设项目成功招标,中国金山环保集团、四川科学城天人环保公司分别成为A、B标段20个、23个城(集)镇生活污水处理站中标投资人。这是县委、县政府认真分析全县“十二五”总量减排形式甘拜下风作出的重大决策创新,5月28日出台《关于统一城(集)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营管理机制的通知》,采取“统一招商、分项签约、分项建设、市场运作”和“BT方式+委托运营管理”模式,三年内将累计投入2亿元以上,日处理乡镇生活污水总量
2.5成吨以上,并按污染减排核查要求稳定达到一级A标排放。
年内第一批13个城(集)镇生活污水处理站已实现开工建设,日处理环境规模达5400吨,共投入资金1700万元。年初实施的古罗、古柏、泥溪月波3个生活污水处理站升级改造工程于9月底通过市级验收。
2月26日,有网友愿出万元请环保局长到黑河游泳,全县多条小流域及屠宰行业环境问题先后受到媒体关注。2013年和受国内大环境影响,各类媒体对宜宾县环保工作的关注度在春节假之后呈上升趋势,我县新闻、环保等相关部门沉着应对,正确引导、变压力为动力,相继部署开展了越溪河、黑河、通关河、黄沙河、白节子河以及木桥沟水库和集中工饮用水源保护区、屠宰行业污染治理,县城扬尘整治、噪声扰民等一系列专项执法整治行动,取得了排污口规范、垃圾清运、养殖场(点)取缔等明显成效。同时,李场、泥南生态乡镇通过省级验收,泥溪等6个生态乡镇创建通过省级技术核查,有96个村、61964户通过生态村,生态家园创建命名,天堂、兴旺、金国、永全等4个小煤矿成功关闭,有效改善了全县小流域水环境质量。
10月16日,县政府作出对县城道路限制部分货运(含三轮汽车、拖拉机)机动车辆通行的决定,对改善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从2012年12月投入试运行的县城空气自动监测站数据足以估证,2012年12月达标率为58%,2013年12月达标率71%,净增13个百分点,PM10日均值浓度下降18.24%。这是基于9月17日县政府印发《宜宾县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重污
源应急预案》之后,在全力打好创卫攻坚之战,认真分析县城冬季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和交通状况而慎重决策的,充分表明县委、县政府“治环境、为民生”的执政决心和态度。该《预案》要求当县城环境空气质量指数持续3天达201—300范围时,报请应急领导小组批准启动重度污染应急工作,及时向公众发布信息,提醒公众采取适当的健康防护措施,号召社会各界自觉采取建设性污染控制措施。各成员单位启动强制性污染控制措施。
7月26日,宜宾县举办环境污染刑事案件“两高”最新司法解释专题培训,邀请县法院、县检察院、县监察局、县环保局领导或专家授课,近230名乡镇、部门、企业负责人参加了培训。这是6月19日“两高”司法解释将非法处臵危险废物3吨以上,超标准排放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三倍以上,致使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取水中断12个小时以上,致使5亩以上基本农田,防护林地基本功能丧失等提高“入罪”门槛导致生态环境监管压力空前而实施的。9月17日,县政府还配套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责任的通知》,再次明确21个县级部门环保“一岗双责”,进一步健全落实部门环保分管领导和专兼职环保员,每年工作述职、考核以及部门联动的长效机制。
6月28日,宜宾县环保局在环境兴县活动中向社会作出“六心六率”公开承诺。即用心服务发展、提高优质率,明心改善民生、提高满意率,悉心保护环境、提高达标率,匠心治理污染、提高减排率,铁心监管执法、提高查处率,齐心宣导文明、提高
覆盖率。通过近半年全县环保工作者、志愿者的共同努力,在环评服务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污染源限期治理、环境监管执法,环境质量改善,确保环境安全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并成功妥善处臵11起突发环境接警事件、全县环保系统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县环保局窗口被评为“2013年端正政风行风、优化发展环境最佳窗口”,233名县政协委员对全县环保工作和环保局民主测评满意率达97%以上。
第二篇:年终盘点:2017环保领域十大焦点事件
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相关利好政策密集出台,环保产业已站上风口。2017年,环保领域发生了很多大事:臭氧污染治理、洋垃圾进口禁令、中央环保督查、全国土壤详查以及污染防治攻坚战等。为了更好地回顾2017,相关媒体整理出2017环保十大焦点。
年终盘点:2017环保领域十大焦点事件
即将结束的2017年在中国环保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这一年里,环保领域发生了太多的大事:从“臭氧污染治理”到“洋垃圾进口禁令”,从“各地环保警察”到“中央环保督查”,从“全国土壤详查”到“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从“国家环保标准‘十三五’规划”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污染防治攻坚战”,从“美丽中国”的蓝图到“雾霾爽约”的蓝天„„在广泛争取专家、读者意见基础上,我们整理出2017环保十大焦点。
治理臭氧污染
事件:
3月,环保部印发《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标准传递管理规定(试行)》,明确臭氧一级、二级和三级标准传递机构的定位和职责,初步构建了我国环境空气臭氧自动监测量值传递和溯源体系。
11月,环保部同时印发《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臭氧标准传递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以及包括《环境空气臭氧一级校准作业指导书(试行)》在内的4项作业书。点评:
近年来,部分地方臭氧浓度在逐渐升高,已经引起环保部门高度关注。臭氧污染,是目前包括发达国家在内,仍然还没有完全解决的大气污染问题。
环保部环境监测司司长刘志全表示,《实施方案》和4项作业指导书健全了臭氧监测质量控制工作层面的运行机制,统一了全国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和运维机构的臭氧传递标准和工作标准,使环境空气臭氧标准传递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国家环保标准“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布
事件:
4月,为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对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的积极作用,在总结“十二五”环境保护标准工作基础上,环保部印发《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三五”发展规划》。点评:
该规划是落实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重要手段,是支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司长邹首民表示,环保标准是改善环境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和防范环境风险的重要抓手,是环境管理和监督执法的重要依据。
禁止洋垃圾进口
事件:
4月,我国审议通过《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要以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核心,完善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分行业、分种类制定禁止固体废物进口的时间表。
7月20日,环保部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已经向WTO进行通报,2017年底开始不再进口包括废弃塑胶、纸类、钒渣、纺织品等24类固体废物。点评:
环保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郭敬介绍说,在过去特定的发展阶段,有一部分进口原料的固体废物在弥补国内资源短缺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暴露出不少问题,污染了环境,损害了群众的身体健康。“尤其是洋垃圾问题,已经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
因此,环保部禁止进口环境污染风险较高,群众反映十分强烈的未经分拣废纸、废纺织原料、钒渣等24类固体废物。
中央环保督查
事件:
5月,环保部表示,从今年二季度开始将对2016年督查目标省(区)的整改工作进行“回头看”复查。
8月,第三批7个中央环境保护督查组陆续向天津、山西、辽宁、安徽、福建、湖南、贵州等省(市)反馈督查意见。共交办环境问题31457件、约谈6657人、问责4660人。
8月,第四批中央环境保护督查全面启动,8个督查组分别对吉林、浙江、山东、海南、四川、西藏、青海、新疆(含兵团)开展督查进驻工作。截至9月15日,第四批督查组完成督查工作,在此期间,8省(区)因环境问题约谈4210人,问责5763人。点评:
专家认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环保党政同责”,法律文件里这些新字眼让百姓对环境质量改善寄予极高期望。但是,对这些责任落实情况有无考核,谁来督察,是法律政策能否落到实处的重要推手。中央环保督查制度的建立,是改革现有环保监管机制、推动环保责任落实的重要举措。
全国土壤详查
事件:
7月31日,环保部、国土部、农业部、财政部、卫生计生委等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动员部署会议,计划于2020年底前摸清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污染状况。点评:
2017年是“土十条”的落地之年。环保部土壤环境管理司司长邱启文表示,土壤污染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的方针。他认为,目前国内土壤修复行业才刚刚起步,需要从环境评估、环境调查、风险管控等环节,构建和完善整个产业链条,需要形成若干综合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一批有活力的中小企业来推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据环保部对“土十条”影响做的预测评估,土壤修复市场带动的投资规模将超过5.7万亿元。
国务院批复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事件:
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6-2020年)》(简称《规划》),为各地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指南。《规划》将“水十条”水质目标分解到各流域,明确了各流域污染防治重点方向和京津冀区域、长江经济带水环境保护重点,第一次形成覆盖全国范围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规划》提出了优先控制单元主要防治任务,实施分级分类精细化管理。点评:
环保部水环境管理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此次《规划》出台,是第一次形成全国地表水环境“一盘棋”管理,对于促进“水十条”实施、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水环境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规划》立足水污染长期防治,全面落实“水十条”,首次形成覆盖全国范围的工作规划。受此影响,全国范围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将加速推进。
治理秋冬大气污染攻坚行动
事件:
9月,环保部等10部门联合京津冀、山东、山西、河南等6省市政府公布了“1+6”的治理秋冬大气污染“组合拳”方案,包括《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和强化督查、巡查、专项督察等6个配套方案。
方案提出,“2+26”城市将实施更加严格的措施,包括燃煤、工业、机动车、扬尘、重污染天气应对等方面共11大项、32小项措施。点评:
环保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表示,与往年相比,这是我国首次针对秋冬季制定专门的治理方案,并第一次提出秋冬季大气质量改善目标,即“2+26”城市PM2.5平均浓度和重污染天数双双同比下降15%以上;第一次为“2+26”城市“量身定做”了量化任务,以往任务是原则性的多,这次量化具体到区、县层面,有利于抓好贯彻实施。
十九大报告描绘美丽中国新画卷
事件: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近年来,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中国坚持贯彻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努力绘就一幅绿水青山、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中国新画卷,赢得国际社会积极评价。点评:
环保行业专家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浓墨重彩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这些新理念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新时代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对环保系统而言,最重要的是把党的十九大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路线图落实为施工图,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在环保系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雾霾“爽约”
事件:
11月3日,北京、天津和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部分城市陆续发布了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并从4日零时起启动了II级应急响应。预警发出后,环保部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切实落实各项减排措施,缓解重污染天气影响。截至6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总体为良-轻度污染。人们普遍觉得,此次预警中的“雾霾”天气并没有出现。点评: 针对此次雾霾“爽约”事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自发分析指出,“提前采取应急管控措施,在污染累积前就把排放强度降下去,是重污染天气应急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王自发表示,多家科研机构的研究都表明,提前1-2天采取应急减排措施,能够更有效地降低PM2.5峰值浓度。
污染防治攻坚战
事件: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把污染防治作为今后3年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加大节能力度和考核,调整运输结构。点评:
专家认为,相比2017年,2018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对“污染防治、生态文明”的论述篇幅较多,谈得很具体,超出预期。“污染防治”被列为2018年三大攻坚战之一,足见中央宏观调控部门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未来几年,严格的环保政策很可能将成为新常态,这将改变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并继续限制上游产业的生产,特别是供暖季高污染行业的生产。
第三篇:2016十大教育事件
2016十大教育事件
走在2017年1月的时间里,我们回首2016年的中国教育,哪些事件让你心潮澎湃,哪些热词引发社会热议,哪些人物让我们感悟教育的真善美,哪些书目拨动你阅读的心弦?从今天起,中国教育新闻网将推出盘点系列。教育小新将为您解读2016年重大教育事件,给您汇聚2016年最热教育词汇,带您走近2016教育人物,和您分享2016年教师书单。
每一项事件,都值得载入史册;每一个热词,都牵动人心;每一个人物,都将丰盈你我心灵;每一份书单,都充满着知识的气息。
在这里,读懂中国教育;在这里,我们迎接2017。
2016十大教育事件
2016年,教育有很多热点事件。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到城乡统筹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再到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获通过„„每一件,都与教育工作者息息相关。
1.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全国高校思政工作召开后,总书记讲话在教育系统引起强烈反响。
2.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 促进教育公平
2016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和“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到2020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基本消除,义务教育与城镇化发展基本协调;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大班额基本消除,乡村完全小学、初中或九年一贯制学校、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乡村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达到相应要求;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乡村教师待遇稳步提高、岗位吸引力大幅增强,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教育脱贫任务全面完成。义务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
3.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获通过——对民办教育实行分类管理
11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决定》。修订后的法案明确对民办学校实施“分类管理”的要求: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可以自主选择设立非营利性或者营利性民办学校。但是,不得设立实施义务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举办者不得取得办学收益,学校的办学结余全部用于办学。新建、扩建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人民政府应按照与公办学校同等原则,以划拨等方式给予用地优惠。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还可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税收优惠政策。
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修改决定公布前设立的民办学校,选择登记为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根据依照决定修改后的学校章程继续办学,终止时,民办学校的财产依照本法规定进行清偿后有剩余的,根据出资者的申请,综合考虑在决定施行前的出资、取得合理回报的情况以及办学效益等因素,给予出资者相应的补偿或者奖励,其余财产继续用于其他非营利性学校办学;选择登记为营利性民办学校的,应当进行财务清算,依法明确财产权属,并缴纳相关税费,重新登记,继续办学。
4.教育部印发指导意见推进中考改革——2020年中考基本结束唯分数论
2016年9月19日,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意见》提出五大改革任务: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纳入考试范围,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充分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改革招生录取办法,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给有条件的高中阶段学校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推动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加强考试招生管理,完善招生计划编制办法,按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根据区域内学校布局、适宜的学校规模和班额以及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原则核定招生计划并严格执行。
5.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全面推开——统一职称系统,对农村和偏远地区教师倾斜
8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开。一是将分设的中学、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统一为初、中、高级。二是修订评价标准,注重师德、实绩和实践经历,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倾向,并对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三是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评价机制,并公示结果、接受监督。四是坚持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相结合,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9月,人保部、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此次改革统一了自1986年以来一直施行的中、小学两大职称系列,首次设置了正高级职称,从制度框架、评审标准、评价机制等方面对中小学职称制度进行了整体设计。
6.《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发布——“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2016年6月23日,《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发布,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支撑作用和对教育创新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的提升作用;基本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
7.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9月14日,教育部委托课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该研究成果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充分反映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具体阐述,将从多个途径引导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各教育环节的变革。
8.留守儿童有了顶层制度设计——合力监护,相伴成长
2016年2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颁布。这是中央政府第一次发布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系统性顶层制度设计。
《意见》抓住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监护缺乏监督指导、关爱服务体系不完善、救助保护机制不健全三个薄弱环节,提出坚持家庭尽责、政府主导、全民关爱、标本兼治的四项基本原则。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等组织了全国范围内留守儿童摸底排查,精确锁定“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十六周岁农村户籍未成年人”共计902万人。为进一步的政策干预提供了实证依据。经国务院批准,2016年11月至2017年年底,民政部、中央综治办、教育部等8部门将在全国联合开展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为主题的农村儿童关爱保护专项行动。
9.专项治理“校园欺凌”——国务院也管小孩打架
两会期间,“校园欺凌”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教育部表示坚持防范“校园欺凌。4月底5月初,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11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教育预防、依法惩戒和综合治理,切实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意见指出,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中小学生必须依法依规采取适当的矫治措施予以教育惩戒。12月初,中关村二小发生疑似校园霸凌事件,12月中旬,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推动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提高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10.教育部颁布相关办法整治高校学术不端——“亮剑”遏制学术造假顽疾
9月1日起,《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正式在全国各高校施行。这是教育部首次以部门规章形式对高校预防和处理学术不端做出规定。
《办法》将六类行为认定为学术不端,包括剽窃、抄袭、侵占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他人研究成果;伪造科研数据、资料、文献、注释或捏造事实、编造虚假研究成果;未参加研究或创作而在研究成果、学术论文上署名等;买卖论文、由他人代写或者为他人代写论文等。
《办法》还对学术不端案件的举报受理机制予以明确。高校应确定具体部门负责受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对于那些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或线索明确的匿名举报,或者媒体公开报道的案件,以及其他学术机构或者社会组织主动披露的涉及本校人员的学术不端行为,高校应当主动进行调查处理。
第四篇:2006十大宪法事件
2006中国十大宪法事例
我们的宪法权利就在身边 ——2006中国十大宪法事例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北京市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了“2006中国十大宪法事例”,并召开了学术研讨会。
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莫于川教授介绍说,此次参与候选的有20个宪法事例,通过给专家学者寄函、在中国宪政网以及相关网站进行投票,根据各事例的入选票数评选出了10个事例。
据了解,本次评选遵循三大原则:有影响力,要是广大民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有学理性,要与宪法、行政法相关,有探讨空间;有典型性,要在类似的事件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这些事件分别是: 1《监督法》获得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从起草、审议到2006年8月27日表决通过,历经20年。
为保障人大常委会监督不失职、不越权,《监督法》既有监督权力的规定,又有监督程序的规定,确定了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的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备案审查、询问和质询等制度,并对一些传统制度和程序作了具体化的规定。
《监督法》总共9章、48条,已于今年1月1日施行。[入选理由]
在从中央到地方的国家权力体系中,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是绝对的,其他国家机关必须服从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是主从关系,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其他国家机关的权力不得超越和凌驾于人民代表大会之上。
然而,随着公关管理高效化的需求,经常走入公众视野的往往是政府权力。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人大的监督职能往往难以落到实处,这也使得人大一度被称作“橡皮图章”。因此,《监督法》中有关人大各项监督权力的规定被寄予厚望,希望人大能借此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评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陈云生曾参加《监督法》的第一次论证会,“当时有很多人反对。”他说,主要原因是,草案中除部分条款外,绝大多数内容现行法律都有规定。
宪法监督是宪法学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陈云生认为,就宪法监督的现行体制而言,制定部门法,明确人大监督权力的范围和履行权力的程序,使得监督工作具有可操作性,是《监督法》的积极意义所在。
但是,陈云生也认为,《监督法》在宪法监督方面并不是尽善尽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刘茂林坦言,对《监督法》不能寄予太多希望。“一部法律要有罚则。如果‘一府两院’不履行义务、滥用权力,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他说,“《监督法》对此并未明确。”
2西部教育免费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存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够完善、教育质量和师资水平偏低、学生辍学率较高等问题,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的任务十分艰巨。
2005年12月24日,国务院发出《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承诺确保2006年,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2007年,这一免费政策扩展到中部和东部地区,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入选理由]
自1919年的德国《魏玛宪法》开创性地制定了公民受教育权这一内容后,很多国家的宪法、法律中都对此有了详细规定。我国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但是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教育经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一系列困难使得农村学生辍学率偏高,这些孩子的受教育权难以得到实现。西部义务教育免费事件,引起了人们关注一项公民的基本权利——受教育权。
[评析]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飞认为,这一事件体现了宪法规定的平等权。受教育权中的平等主要包括性别平等、地区平等、城乡平等以及民族平等几个方面。“对不同群体有必要区别对待,”刘飞说,“否则,就会构成不平等。”
受教育权的实现,现实地依赖于国家与政府积极地履行义务,但经济是基础,一切义务的履行都归结在“钱”的问题上。因此,公民受教育权实现的现实途径是国家及政府财政投入的不断增加。从西部义务教育免费到中部、东部义务教育免费,需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承担资金支持,这很好地体现了国家履行保障国民受教育权的义务。
3死刑核准权的收回
我国死刑核准权经历了一个从逐步下放到全部回收的过程。
1980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对杀人、强奸、抢劫、爆炸、放火等犯有严重罪行,应当判处死刑的案件,高法可以授权高级法院核准。
2006年10月31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人民法院组织法〉的决定》,将《人民法院组织法》的第十三条修改为:“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今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所有死刑案件的核准权。[入选理由]
2004年,我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众所周知,没有生命就没有一切,生命权是第一人权、是最基本的人权。
随着佘祥林“杀妻”、聂树斌“强奸杀人”等一系列冤错案的曝光,死刑核准权下放等问题饱受人们诟病,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收回死刑核准权,可以在制度上保证死刑的公正,对判决死刑的人的权利进行救济,体现对生命权的终极关怀和尊重。
[评析]
苏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上官丕亮说,死刑又称生命刑,实际上就是国家对罪犯生命权的剥夺。许多国家的宪法在规定人人享有生命权的同时明确规定废除死刑。在保留死刑的国家,则严格控制死刑。上官丕亮表示,只有用于惩罚故意致人死亡等极其严重的犯罪适用死刑,才不算侵犯宪法上的生命权
4《物权法(草案)》合宪性学术争议
2005年8月12日,北京大学法学院法理学教授巩献田在网上发表了一封公开信——《一部违背宪法和背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物权法〉草案》,称这部草案的基本原则违背了宪法,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开历史倒车,需要经过原则性修改才能通过。
之后,《物权法(草案)》偏离了预定的立法轨道,没有在2005年12月底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如期接受“五审”,也未被列入2006年3月全国人大的审议议程。
这场《物权法(草案)》合宪性问题的**从此愈演愈烈,民法学界的诸多知名学者包括曾经参与过《物权法(草案)》起草的中国人民大学著名民法学教授王利明、北京大学著名民法学教授尹田等人纷纷对巩献田的观点予以反驳。
2006年12月25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对物权法草案进行分组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普遍认为,《物权法(草案)》通过多次审议,已经越来越成熟,赞成提交2007年3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
至此,这场旷日持久《物权法(草案)》合宪性的学术争议暂时画上了句号。[入选理由]
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重要法律,是涉及所有人切身权益的法律。物权法在草拟过程中出现的曲折让很多人始料未及。《物权法(草案)》的合宪性之争,是部门法与宪法之间关系的争论。
[评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莫纪宏认为,物权法不仅仅是民法问题,而是涉及行政法问题乃至整个法学界。但他认为,双方争议焦点集中在合宪性问题上,并未触及问题本质。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对此表示赞同,“这场争议本身的宪法涵义并不多,由此引发的一些宪法问题更值得深思。”张千帆说,任何一部法律都是对宪法基本权利的细化。如,《物权法(草案)》中规定国家征收土地,应当给予合理补偿。但究竟是否属于公共利益的需要、是否给予合理补偿、谁来判断合理等问题,却并未明确
5深圳“卖淫女示众”事件
2006年11月24日开始,福田公安局在区内进行为期60天的大扫黄,全面查封违法、违规场所,全面打击皮条客、灯头(容留吸毒的组织者)、鸡头、妈咪、保护伞及黑帮势力。
11月29日,福田区公安分局挂出“福田公安分局打击整治涉黄违法犯罪公开处理大会”的横幅,将连日大扫黄中逮捕的167人押到色情场所集中的“三沙”(上沙、下沙和沙嘴)地区游街示众。这些人全部戴上口罩,面部几乎全部遮住,仅留一双眼睛。警方在众人围观下分别读出他们的姓名及籍贯,宣判各人行政拘留15天。
此事一经报道,社会反响强烈,12月1日,上海普若律师事务所律师姚建国给全国人大写了一封公开信,称“这样的活动本身是违法的。”而且,“有必要对这种公开示众的做法以立法的形式予以明令禁止。”
[入选理由]
人格尊严是公民权利的基础,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第38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在现代宪法理论上,人格尊严是宪法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宪法权利的核心内容。
[评析]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公安部就强调对于犯罪嫌疑人不能游街示众,不能挂牌子。但是这样侵犯公民人格尊严的事件还是时有发生。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田思源认为,在这一事件中,要思考的是“为什么这件事会发生在改革开放起步早、民主法制相对更健全的深圳?”
国家行政学院博士赵永伟进一步指出,在法制建设进程中,要防止3种不良倾向:一是以道德评判取代法律判断,这是公权力行使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二是以公共管理创新为名突破法律底线。三是在公共执法中,以对个人隐私的公开掩饰政务不公开。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律系教授齐小力说,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要注重维持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间的平衡。“公权力如何保障相对人的权利和人格尊严,是这一事件带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
6福建漳州“纳税大户子女中考加分”事件
2006年,福建省漳州市出台的一项规定引起了广泛争议,即“经漳州市政府办审核公布的2005漳州市民营企业前100名的纳税大户的控股企业主的子女(外商子女也参照本规定执行),可享受加20分(课改县13分)的照顾。”
漳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骆沙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是市委市政府的决定,主要考虑到漳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工业立市进程缓慢,此举是为了鼓励民营企业,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 制定政策的当地部门表示,民营企业将会成为推动漳州市经济发展的最大推动力。既然纳税大户为社会作出了很大贡献,社会为何不能投桃报李?
[入选理由]
平等权是宪法规定的一项基本权利,当然包括公民在受教育方面的平等。对纳税大户子女的差别待遇意味着侵害其他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
[评析]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教授马岭认为,在受教育权方面,差别情况要差别对待,但是需要有正当理由。漳州市的加分政策是基于纳税大户对当地经济的贡献,从而对纳税大户的子女中考加分。“这个差别待遇的理由不但不成立,反而破坏了受教育权的平等性。”马岭说,对这些人在经济上的贡献,社会可以从其他途径给予回馈,应该奖励其本人而非其子女。
现在,常见的对烈士、见义勇为人士子女的加分政策则与此不同。“这些人已经牺牲,或者失去了自食其力的能力,难以保证其子女受教育。”马岭认为,当社会给他们本人的回馈已无可能时,给其子女适当的照顾是站得住脚的。
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范进学则表示,此事涉及公民基本权利,应由法律制定,地方法规、部门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不能进行创设性规定。因此,漳州市及其教育部门无权出台此类政策。
7手机短信侮辱县委书记案
2006年9月,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教委借调干部秦中飞因填写的一阙《沁园春·彭水》而涉嫌诽谤罪被批捕。词中暗喻传言已被逮捕的彭水县原县委书记马某,和现任县委书记、县长,以及两件轰动一时的官民纠纷,3个政府公共工程。
随后,秦中飞通过手机短信把他的得意之作“发给了10~15个朋友”;又通过QQ“传给了4~6名网友”。
8月31日,秦中飞被警察带走。公安机关认为,秦捏造了一首引起群众公愤、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和县领导名誉的词,认为“肯定会影响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
经过一天的审讯后,县公安机关以涉嫌诽谤罪将秦中飞刑事拘留,关进看守所。9月11日,县检察院批准逮捕秦中飞,如果罪名成立,秦中飞将获3年以下有期徒刑。
这起案件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10月24日,县公安局承认诽谤案属于错案,向秦中飞道歉,并让其领取2125.7元的国家赔偿金。
[入选理由]
该事例比较典型地反映了中国言论自由权的保障问题。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言论自由权是公民的一项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言论自由的范围包括以言论方式表现思想和见解的权利。
[评析]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湛中乐认为,言论自由作为基本人权应当得到国家的尊重和保护。在行政执法、司法实践过程中,应当允许普通公民对公共权力机关“评头论足”。“彭水政府缺乏足够的自信,不敢面对公众的批评。如果让人们三缄其口,那真是一种悲哀。”湛中乐认为,国家、政府对公民的不当言论应该适当宽容,当公权力与私权利发生冲突时,必然要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苗连营认为,公权力最大的特性就是公共性,公权力的行使应当置于阳光下,官员接受社会大众的批评也是其中应有之意,“哪怕是激烈些的。”
8“孟母堂”事件
2004年9月,全日制私塾“孟母堂”在上海松江开设,教学内容以读经为主,如《易经》、《道德经》、《论语》等中国古代传统典籍;英文则从《仲夏夜之梦》起步;数学由外聘老师根据读经教育的观念,重组教材,编排数理课程;体育课以瑜伽、太极之类修身养性的运动为主。
2006年7月17日,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局下发告知单,指出:“孟母堂”属非法教育机构,从事的是非法教育活动,应立即停止非法行为。24日,上海市教委发言人阐述了三大理由:学堂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未获得办学许可;“读经教育”与义务教育多学科、全面发展的要求不相符,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的多项规定;未经物价部门审核,擅自收取高额学费。而家长未按规定把适龄子女送到经国家批准的教育机构接受义务教育,也属违法行为。
然而,“孟母堂”负责人则声称,孟母堂并没有违反《义务教育法》。教育部门的告知书和公开发言,无法律依据,并准备以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分别起诉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局和上海市教委,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其合法权利。
[入选理由]
宪法第46条规定了公民的受教育权,“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义务教育法》在对其进行细化时,明确规定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必须“入学”,而且,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包括教科书的审定都是由国务院主管部门确定的,各地没有原则性差异。这样,家长的选择自由与之产生冲突就成了一个复杂的宪法问题。
[评析]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刘飞宇认为,“孟母堂”确实违反了《义务教育法》,但国家是否允许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内容多样化,如果从宪法角度考虑,《义务教育法》是否违宪就有了讨论空间。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刘莘则认为,“孟母堂”无非是为那些实际上失去学习机会和兴趣的孩子提供了另一种学习途径。“有教无类”强调的是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因人施教”强调的是针对不同的受教育对象施以不同的教育
9郑州市专项工作报告未被通过
2006年10月24日,在郑州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郑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作了《〈关于解决城乡弱势群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代表议案办理情况的汇报》(以下简称《代表议案办理情况的汇报》)。
出人意料的是,该报告经表决未获通过。原因在于人大代表认为办理情况汇报太虚,与广大市民的“只要政府重视,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的心理预期相差太大。这并不是偶然事件,全国各地都曾有过这样的事例。
2006年12月,甘肃省金昌市人大常委会否决了金昌市公安局交警的工作报告。
2006年6月,湖北省荆州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等工作情况报告。在29日的表决中,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报告未获通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否决了昌吉市政府关于2004年财政决算和2005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理由是昌吉市政府财政支出超过了人代会批准的财政预算,预算执行中有违反《预算法》的行为。
2001年12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否决了市政府所作的整治网吧的工作报告。
[入选理由]
按照现行宪法规定,地方人大和常委会监督“一府两院”是“天然”的权力行为。但各级人大常委会否决某议案的行为却并不平常,这是人大力图摆脱“橡皮图章”的尴尬形象,力图加大自身监督力度的努力。
[评析]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熊文钊认为,长期以来,政府权力过大,各级人大与之相比,往往处于弱势,人大的监督常常难以落实到位。“这个事件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各级人大应该重视宪法赋予的权力。”
10馒头》恶搞《无极》
胡戈可谓一夜成名,成名原因就是他恶搞了著名导演陈凯歌耗资巨大的《无极》。
2006年,“恶搞”这个不太规范的词语风风火火地跃入了大众视野。打开“百度”,有对恶搞的解释,全称即“恶劣的搞笑”,特征是主角的性格会变得有些扭曲,或是故事情节逗笑,也可以用无厘头这样的词语来解释。
当《无极》的成功与否还不太好准确判断时,胡戈恶搞此片制作完成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迅速在网络走红。这部长约20分钟的短片,截取了《无极》的画面,通过重新编排、配音,以戏谑的方式将其编辑成了一个与电影风马牛不相及的新闻纪录片。该片还根据剧情穿插了滑稽的广告,令人忍俊不禁。《无极》导演陈凯歌得知此事后,颇为气愤,“我们一定要起诉而且就这个问题解决到底”,“我觉得人不能无耻到这样的地步。”陈凯歌愤而诉诸法律的“威胁”并没有终止这场网络的恶搞风,反而愈演愈烈,出现了各种版本的恶搞作品。
这场纠纷以陈凯歌的放弃而结束,但由此却带来了相关法律问题的争论。[入选理由]
如果此案进入司法程序,首先是著作权案件;但从宪法角度看,胡戈对影片《无极》的嘲讽实则是他的艺术自由,而这却与陈凯歌的人格尊严、艺术自由之间产生了冲突。以宪法的眼光看,“馒头案”是个典型的“基本权利冲突”的案件。
[评析]
全国人大法工委行政法室处长童卫东认为“馒头案”关系到胡戈的言论自由。在传统媒体时代,受物质条件限制,即便电影盛名难符,观众也仅能抱怨“上当”,除此之外,再无其他途径表达自己的观点。在童卫东看来,胡戈这种“恶搞”其实是一种艺术批评的方式。进入互联网时代,普通大众不仅仅是听众、观众,他们可以借互联网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是这个时代的幸运,”童卫东说,根据宪法第47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当然,公民的表达自由权“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至于胡戈的这种行为是否侵犯了陈凯歌的创作自由,需要据法律而定,因为对表达自由的限制是法律的权力。如果侵权,要根据《著作权法》、《民法》、《刑法》的规定承担法定责任。
“普通法律权利都是宪法上基本权利的具体化,”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讲师张翔说,按照这一逻辑,“保护作品完整权”应当是宪法上“人格尊严”和“艺术自由”在著作权领域的映射
第五篇:2007十大宪法事件
1.重庆“最牛钉子户”
事件回放:2007年3月,重庆市九龙坡区鹤兴路17号的房屋产权人——杨武和吴萍,因拆迁时未能与开发商达成一致,而拒绝拆迁,开发商将周围房屋拆除,同时挖断了房子边上的路,将那栋两层小楼变成了无法靠近的孤岛。面对相关部门的强制拆迁令,杨武住进了无水无电的小楼。一时间,这栋悬挂着国旗和标语的小楼,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杨武、吴萍一家被称为“史上最牛钉子户”。经过艰难谈判,2007年4月2日,杨武、吴萍终于与相关部门、开发商达成协议,当日晚10点37分,小楼被拆除。
点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莫纪宏、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杨伟东:杨武、吴萍夫妇以宪法维护自己的私产,引发了人们对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争论。宪法保护的是什么性质的财产权?保护到什么程度?住宅不受侵犯的意义何在?一时间,这些论争成为学界和舆论关注的焦点。
2.山西“黑砖窑”
事件回放:自2007年3月起,媒体接连曝光发生在山西的多起黑砖窑主非法限制民工人身自由、非法雇用童工、强迫民工超强度劳动、殴打民工致死致残等事件,引起强烈反响。5月,山西洪洞警方破获一起黑砖场虐工案,解救出31名民工,其中有部分童工。7月31日,山西省临汾市和运城市五家法院,依法对一批“黑砖窑”案件公开宣判,31名被告人被判有罪,打手赵延兵被判处死刑。另有95名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因该案受处分。
点评: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磊、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熊文钊:该事件不仅是一个违反劳动法、违反刑法的事件,更是一个涉及人权保障、政府责任的宪法性事件。它反映的是当地政府在人权保障上的缺席和失职。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一原则不仅是国家在人权保障方面的态度宣示,同时意味着国家要切实承担起人权保障的现实责任。
3.同居者不签字致孕妇胎儿死亡
事件回放:2007年11月21日,怀孕41周的李丽云因难产生命垂危,被其“丈夫”肖志军送到北京市朝阳医院京西院区治疗。医生经检查发现,李患有较严重肺炎,需立即进行剖腹手术取出胎儿,否则李与胎儿均面临生命危险,然而肖拒绝在手术单上签字。在得到上级“如果家属不签字,不得进行手术”的指示后,几名主治医生只好采取药物急救等措施,当日晚7点20分,孕妇胎儿双双死亡。
点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建顺、中央党校教授傅思明:宪法关注的不仅是宏观问题,还包括很多具体问题。宪法所确立的公民基本权利体系包括生命权的内容,而生命权是承载其他基本权利的基础,该事例将生命权与制度规范的关系,紧急救助与责任机制的关系问题摆在了政府与公众面前。
4.69名专家学者联名建议废除劳教制度
事件回放:2007年11月29日,经济学家茅于轼、法学教授贺卫方等69名专家学者向国务院、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去关于启动违宪审查程序、废除劳动教养制度的公民建议书。理由是:在“依法治国”、“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业已入宪的今天,延续半个世纪之久的劳动教养制度与立法法、行政处罚法等上位法相冲突,应当尽早废除。
点评: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湛中乐、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范进学:目前劳动教养制度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全国人大的直接立法,特别是与立法法缺乏衔接。在此背景下,劳教制度的合宪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5.劳动合同法的颁布与深圳华为公司七千员工辞职
事件回放:来自华为员工的消息显示,华为鼓励员工辞职的方案2007年9月已获通过,从10月开始至11月底,华为公司分批次与老员工私下沟通取得共识,对7000多名工作超过8年的老员工,逐步完成“先辞职再竞岗”工作。此次华为“先辞职再竞岗”,被外界解读为直接以规避《劳动合同法》相关条文为目的。点评: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周伟、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飞:《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制度的完善,更有利于保障宪法所规定的劳动权这一基本权利。但如何解决企业规避责任问题,政府如何承担管理职责需要人们深入思考。
6. 山东淄博淄川区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事件
事件回放:2007年11月,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以十七大精神指导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在研究确定代表名额分配比例时,在全市率先取消了城乡差别,将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多于市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改为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与市区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相同,即“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山东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依法确定淄川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为253名。目前,该区已将代表名额按照这一原则分配到各选举单位,由各选举单位酝酿产生候选人。
点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任进、苏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上官丕亮:这是一次完善选举制度的重要实践,符合十七大确立的目标,有利于公民平等权的实现。不过,对这一实践的评价不宜过高。修改选举法,将14改为11,才是最终的目标。
7.《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
事件回放:2007年1月17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经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四类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包括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公开时间为: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法律、法规对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点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莫于川、副教授刘飞宇:只有实行阳光政府,才能建立法治政府。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一句“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被媒体誉为“最具诗意的一句话”。也是中央对政府信息公开在更高政治层面的一种支持。
8.厦门PX项目事件
事件回放:2006年6月11日,十几个业主组成“厦门611环保志愿者联盟”,阻止尚未兴建的PX项目上马。2007年3月,中科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联合105名全国政协委员提交“关于厦门海沧PX项目迁址建议的提案”,将业主们的抗争和PX项目的问题传至庙堂深处。在厦门各界人士的呼吁下,环评终于启动,并有了具体的时间表。2007年12月5日,厦门市政府发布环评报告简本,并启动公众参与程序。PX项目将迁建漳州。点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王广辉、中央党校副教授刘素华:此事件直接体现了现代法治中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厦门市民凭借宪法赋予的权利,携手捍卫自己的家园。因为他们的团结和努力,可能威胁环境安全的“PX”项目暂告停止,城市整体规划环评得以启动。该事例成为公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自由表达权得到保障的范例。
9.上海医保修改方案因争议搁浅
事件回放:2007年11月28日,上海市政府向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会议提交了《关于上海市贯彻〈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实施方案的修改内容》的议案,着手修改城镇医保办法。当日下午,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首先举行主任会议,有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鉴于目前大家对医保修改方案许多条文,没有形成统一意见,仓促付诸表决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建议推迟议案的表决。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最终以投票方式决定本次常委会不对城镇医保修改方案进行表决。
点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树忠: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职权。能否对相关议案及行政决策行使监督权,实际上是一把衡量地方人大及常设机构是否对人民负责的标尺。当前人大监督工作不够有力或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上海市人大走出了可喜的一步。
10.广电总局对娱乐节目、“选秀节目”进行限制
事件回放:2007年8月15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的通报中,称重庆电视台举办并播出的《第一次心动》选拔活动严重违规。通报指出,该活动严重偏离了比赛宗旨,热衷制造噱头炒作活动,比赛环节设计丑陋粗糙,内容格调低下,演唱曲目庸俗媚俗,立即停播。点评: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德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胡弘弘:这一事例直接反映了宪法学上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国家权力与个人自由的关系。选秀节目满足和体现的是个人的表现自由但是,政府部门亦有管理与监督的职责。政府的手该伸向哪里,如何在实现政府管理的同时保障公民的精神文化自由,媒体如何来维护公序良俗,这些深层次问题无法回避。一个民族要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能只靠一个经济的躯体,还要有强大的精神文化支撑。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