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06:54: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第一篇: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是人们有效地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心理素质,也是人们顺利地掌握知识、完成某种活动的基本能力,是智力窗口,表现在生物学科上就是要善于观察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细微变化和本质特征。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就显得至关重要。笔者从这几年来在实验教学中所发现的问题,就如何在中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谈一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观察的含义

在实验教材中讲到,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二、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存在的问题

1.观察目的不明确和兴趣指向偏差。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如果不知道要观察什么和通过观察要得到什么,其观察活动就有较大随意性和盲目性,初中学生知觉的无意识性和情绪性仍较明显,注意往往与兴趣、好奇心联系在一起,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分不清主次,容易被无关的内容所吸引,故而出现看热闹,最后用别人或课本的结论或凭空想象替代自己的观察。如有的学生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把注意力主要放在摆弄镜头和观察游移不定的气泡上,在观察永久装片时也主要是欣赏染色标本的色彩。

2.观察的准确性和敏锐性较差。

生物学观察是一种精细的观察,如观察细胞的显微结构、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草履虫活体的生理活动,需要观察者要有较好的准确性和敏锐性。但学生在观察细胞结构时,往往出现看到了气泡就以为是细胞,或看到了细胞就得意忘形,不再进一步的观察。

3.观察仅停留在知觉水平上,缺乏抽象性、概括性和思考性。观察能力不是单一的知觉能力,而是一种多因素的智力结构,生物体和生命现象是复杂的,观察中应勤于思考,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许多学生常常把观察与思维割裂开来,不善于明辨主次是非。例如,在观察血细胞时,在显微镜下看到了红细胞就完了,对白细胞及细胞的特征不再进一步的观察、思考。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1、围绕实验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的定向性

实验中观察要有一定的目的,只有有目的的观察,才能做到深入细致、有效。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围绕实验目的,积极运用心理学中的“注意”规律,把学生的观察活动引向正确轨道。“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客观研究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培养观察的定向性就是要强化有意注意,以消除无意注意的影响,使观察有明确的目的。如在观察和血涂片时,要求学生要观察到红细胞及白细胞,强调注意细胞的大小,形态、有没细胞核,颜色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以看到血小板等。

2、严格操作规程,培养学生观察的有序性

观察的有序性是指实验操作要有一定的顺序。这个顺序的编排首先必须注意到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只有依据前后顺序,顺理成章地进行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编排才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反之,就不能达到实验的目的。例如在观察种子的结构时,先要求学生整体观察后局部观察,让学生用肉眼观察认识种子的形态,进而用放大镜观察胚的各部分的位置,分辨胚芽、胚轴、和胚根。在解剖观察时花的的结构时,要求学生由外向内各个解剖。

3、运用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的敏锐性

观察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是由于观察只能起到接受信息的作用,人脑接受到的各种信息中,既有本质的信息,也有大量非本质的信息,必须对它们进行筛选加工,抽取其本质的部分,这就要求观察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这种敏锐的观察力,学生不是一开始就具备的,需要我们运用多种方法加以培养锻炼。例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的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的种子的结构时,我首先让学生注意两种植物种子的子叶的数目,有没胚乳,果皮和种皮等。这样,通过对比观察,学生对两种植物的种子有了深刻的印象,对各自的特征就容易掌握了。

4、通过连续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态观察能力

实验室中做实验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但学生学习的课堂决不单纯是实验室。所以常常让学生把实验现象与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感性认识进行比较,引导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中探索事物的本质。例如应用水培法研究缺少矿质元素对植物体的影响这一实验时,让学生进行课外实验,实验所需药品,通过开放实验室满足学生需要。由于植物的生理症状是逐渐产生的,为此实验需要延续一个多月,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每天做好观察记录。课内让参加实践的同学介绍实验整个过程。老师强调学生对各幼苗大小、叶形、叶色、叶片数目、根系大小等进行观察比较。通过此实验锻炼了学生对科学研究工作的耐心和观察能力,同时也深深地懂得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各种元素。这样,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宽,为今后能敏锐、细致、深入地观察周围一切事物,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5、创造实验条件提高学生多方位的观察能力。

提高观察能力并非教学的目的和归宿,而是要通过观察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形成概念,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关键的本质性的思维结果。通过实验观察能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但这些感性材料往往还具有片面性,导致不能形成概念,因此必须运用变式观察,即从不同角度,不同情况加以观察,就要提高学生多方位的观察能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观察能力的培养非短时间就能奏效,它贯穿于生物实验教学的全过程,需要我们从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上不断实践、探索、创新,才能取得成效。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生物学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生物学实验是学生认识生物现象、理解生物概念和规律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课堂教学形式,但是由于在组织教学、结果控制等方面比较费神且占用时间较多,因此很多教师不大愿意进行生物实验教学,特别是分组实验教学。但是,如果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实验规则和技能的教育,精心设计好实验的内容、步骤和项目,学生明白实验目的、要求和要注意的事项,则不仅效果好,而且能够加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对生物学习更感兴趣,学习效率更高。因此,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为使每个实验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必须加大生物实验教学的力度,强化实验规则和技能。下面笔者就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备好实验课,提高生物实验课的质量

生物实验材料往往受到地方性和季节性限制,有些生理实验需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结果,因此课前的准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生物实验的教学准备工作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制定周密的实验教学计划。

新教材中有些实验材料与季节有关,教师应提前制定好每学期实验材料的采集、购买和培养计划,以保证有计划、适时地采集好、培养好实验材料,保证生物实验能按计划保质保量的开设。

2、.适时地准备好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的准备是有许多方法的,有些本地区没有的实验材料就要采用替代的材料来解决,有些材料也可以发动学生采集和培养,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其获得一些有关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等方面的感性知识。

3、精心设计好实验教学程序。

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程序时,应认真构思好学生观察操作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对实验中提出的问题、现象、失败的原因要尽可能考虑的细致,尽可能设置“为什么”,激发学生的思维,不能单为做实验而做实验,应全面系统地分析实验目的、操作要求、实验步骤等。

4、实验中的失败关键。

教师实验操作的基本动作如何,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因此每个实验教学前,都按课本中的实验要求,认真做几遍,使自己的实验操作规范、熟练。在演练中还要研究和摸索学生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和实验成败的关键,作到心中有数,以便在实验中能及时提醒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成功。有些实验还要设法做好示范样品,供学生对照,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把教师的示范操作拍录下来,上课时放给学生看,辅助学生掌握实验的操作要领,从而提高实验操作课的质量。

二、加强实验课堂控制,提高实验课堂的教学效率

1、首先要加强组织纪律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是上好实验课的保证,为了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实验顺利进行,必须向学生强调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的重要性。并要向学生讲清道理,反复教育,使学生明白并自觉遵守,保证实验室内环境安静。要求学生不到下课时间,不准擅自离开实验室。如本人实验完毕或有事要离开,须报告教师。总之,要养成有组织,有纪律的实验习惯和良好作风。

2、预习好实验内容,明确实验过程

只有让每个学生弄清了每个实验的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目的和每个实验的全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进入实验室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操作。同时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教师要事先进行实验难点和要点的讲解,以使学生掌握要领,使实验达到预期目的。如制作临时装片,练习使用显微镜,对初中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教师可事先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培养好骨干,再由这些骨干学生去辅导带动其他同学做好实验,在练习使用显微镜时,就要特别强调其使用方法和操作要领。如顺时针调节粗调节轮时,使镜筒缓慢向下,这时头应向左侧偏下,眼光与装片在同一水平面上,眼要特别注意物镜下降的位置,当物镜靠近装片时停止。这时用左眼从目镜观察,同时右眼也要睁开,用右手逆时针方向转动调节轮,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对准焦点,看清物像为止。再转动细准焦螺旋,来回调节,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千万不能违反操作规程,下降镜筒时,一定要从旁注视物镜,防止物镜碰到盖玻上,损坏玻片标本和物镜。教师也可以用两台显微镜示范,一台是已经对好光了的,另一台则是已找到标本清晰图像的,让学生观察后做模仿。

3、要有实事求是和富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要求学生在做实验的同时,一定要做好记录,如果一个实验小组两人,则一人做实验,一人记录,下一次实验互相对调。实验绘图要求学生实事求是照看到的实际画,在实验课中完成。如在解剖鲫鱼时,有的同学发现鱼的心室和动脉球的搏动位置在心房的上方,而在生物教学挂图中,心室位于心房下侧,在心室前端有一白色的动脉球,这就要按实际看到的画。又如初中生物课本中,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实验,而在实验报告册上则要求,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要用0.01%亚基蓝溶液作为染色剂,如果此种试剂一时买不到,不进行染色,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透明度大,那么在显微镜下很难看清其细胞膜和细胞核等。为了观察清楚,这时可提示学生是否也可用稀释的碘酒或墨水作为染色剂,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学生试着做了结果很满意。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被染成黄(红)色,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看得很清楚。细胞周围空间呈白色,图像很清晰。再如有些同学,即使不用牙签轻刮口腔上皮,用一滴口水,处理后也可找到口腔上皮细胞,这又是为什么?等等。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索和实际操作、制作能力,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4、要关心爱护教学仪器,节省实验材料

在做每个实验前后,要求学生一定要养成洗手的习惯,以免实验时沾污实验仪器和试剂、样品、标本,从而引起实验误差,同时还要求学生不应做与本实验无关的动作,以免损坏实验仪器,甚至发生意外事故。要节约实验材料,如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只要取一张洋葱表皮就够了,不必取大块,另外如擦镜纸、吸水纸,大头针和各种试剂等也要节约使用。严禁将教学器具如镊子、放大镜、剪子等带出实验室。同时为保证实验用品、材料、仪器不丢失,在实验前分发给每个小组一份实验仪器、材料登记表,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后核实,并填写本节课的实验名称,日期,班级和组别等,最后要签名,以示清点核实无误并承担责任。实践证明,在实验中对学生进行爱护关心仪器和经常节约实验材料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产,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有利于调动学生上好实验课的积极性。

5、做好实验小结,启发学生自我评价

实验结束前,用3—4分钟时间让一些实验认真、观察细致、操作熟练、清楚实验步骤和实验目的、正确掌握了实验技能、并实验成功的同学简单谈谈收获、体会。也可由教师或者同学给予肯定评价和鼓励。反之,一些实验做的不好的同学或看不到实验结果的同学可谈谈失败原因和要吸取的教训。如有的同学也可能是因为怕麻烦、怕脏、怕腥味等原因而不愿意做实验,以至实验效果不好或无结果,为此教师也要帮助其克服怕麻烦、怕脏、怕腥味的娇惯心理,自觉做好实验。最终要使学生懂得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观察、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在生物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6、要始终保持实验室整洁卫生

要养成整齐清洁的实验习惯。实验过程中不得乱丢纸屑、杂物。实验结束后要清理实验仪器,把仪器放回原位,清洁实验桌(台)凳。对于贵重仪器如显微镜要求学生做到,实验完毕用软布认真擦净其各个部分,镜头(目镜和物镜)必须用擦镜纸轻轻地擦,擦完后转动转换器将两个物镜置于两侧,再将镜筒下降,目镜、物镜放入镜头里的规定位置,反光镜镜面要直立,以免落灰尘,罩上镜罩,把显微镜放回箱内,固定螺丝要拧紧,镜箱要锁牢,最后由值日生做好整个实验室的安全检查。

总之,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在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把细节部分做好了,准备充分了,那么最后的结果一定不会很差,一定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能力应与传授知识并举,也就是把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由应试教育转轨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培养途径主要是通过生物实验来实现的。初中生物实验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而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上述诸项能力中的最基本的能力培养,也是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重要阶段。因此,必须科学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初中《生物》中安排的38个学生实验中,其中单纯的观察实验28个,占全部学生实验的73.7%,而且观察贯穿于全部实验中。因此,教师要教育和培养学生具有全面地、正确地、深入了解事物本质特征的观察能力。

一、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

观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并在思维的参与下进行的。在观察时,必须对观察者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务,拟定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提出问题,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控制适当。使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目的要求去观察。观察的结果好坏,可由教师检查,检查方法可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也可让学生绘制观察的标本图示,这样一定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求实态度

观察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正确的观察程序和方法,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对培养学生观察力是很必要的。

三、先整体观察后局部观察

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

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先用肉眼观察认识根的形态,掌握直根系、须根系、主根和侧根的形态特征,进而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根毛的位置,根尖的结构,认识和掌握根冠、生长点、伸长区及根毛区的细胞结构特点。

局部观察即细微观察,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抓住事物最本质的属性,捕捉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从而发现事物各个侧面的特点。例如:在组织学生观察花的形态和解剖花的结构实验中,首先观察水稻花与桃花的形态,我们向学生提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桃花盛开的时候会招引许多蜜蜂前来传粉?为什么水稻花盛开的时候却很少见到蜜蜂及其它昆虫前来传粉?从而使学生认识和掌握风媒花与虫媒花的形态特征上的区别。紧接着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两种类型花的解剖,仔细观察桃花子房基部的突起结构桃花的蜜腺,弄清花蜜产生的原因。而观察水稻花结构时却没有这种蜜腺结构,使学生弄清虫媒花与风媒花的结构差异。通过解剖观察使学生认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花在本质属性方面的区别。

四、对比观察

是运用纵横比较进行观察,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对比观察能使学生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以及从差异中找出共同点或因果关系。例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形态、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强调两种植物显著区别,一是叶脉的结构:平行脉与网状脉;二是茎的结构:有无形成层;三是种子胚的结构:一片子叶与两片子叶。另一方面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在叶序上讲也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是因为它们都属于绿色植物,叶序相似之处是因为光合作用的缘故。例如:鳞翅目昆虫的分种要从头、胸、腹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种主要观察胸部。常见的灰蝶科与凤蝶科容易混淆,通过对比观察从同中找出异点,灰蝶科翅正面花纹少,颜色单一,腹面花纹较多,颜色较多;而凤蝶科翅正面和腹面花纹和颜色都多。这样通过对比观察,学生对各科、种的生物特征就易掌握。

五、重复观察

为了保证观察的结果可靠性,观察的次数要多,否则就难以区分偶然发生和一贯现象,也就是巴甫洛夫所说的“观察、观察、再观察”,他深刻地揭示了观察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例如:观察脊髓的反射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脊髓具有反射的功能,属于低级反射中枢。该实验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脑的切除是否干净,因此,必须通过反复多次的观察。在实验中首先让学生把去脑的蛙进行翻身反射试验,这样来确定脑是否除荆当然这种实验要反复进行观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验证脊髓具有反射功能时,也应该重复的使用不同浓度硫酸来进行刺激,反复进行观察,最后使学生认识在适宜的条件刺激下,脊髓能完成低级的反射功能。在长期的实验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只有指导学生反复的观察,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

遵循教育规律坚持趣味教学—

浅谈中师与初中生物教学的衔接

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它是力求认识客观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有兴趣的学习可使学生积极主动、全神贯注、甚至废寝忘食,对知识的掌握会更加迅速牢固。反之,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搞好中师与初中生物教学的衔接,笔者对1991、1992、1993三年进入我校普师班的619名新生在初中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生理卫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不署名、不讨论、实事求是的调查,结果如下表(学生来自五县一市、两个矿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调查项目 结果(人数)百分比(%)

对生物是否感兴趣 是 208 33.60

否 411 66.40

生物是否难学 是 388 62.68

否 231 37.32

初中老师做实验次数 10次以上 89 14.38

1-10次 261 42.16

0 269 43.46

自己做过实验吗 是 58 9.73

否 561 90.63

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吗 是 511 82.55

否 2 0.32

无所谓 106 17.12

是否适应新教法 是 217 35.06

否 352 56.87

无所谓 50 8.07

毕业后是否愿意去农村 是 305 49.27

否 273 44.10

无所谓 41 6.63

从上表可以看出,进入中师的学生,学校换了,教师换了,再加上基础不一,教学的脱节和学习的不适应现象是很普遍的。他们中有的对生物学习感到困难,有的对教师的教法不适应,有的在初中放弃了生物学习,甚至有的学校干脆取消了生物课,生物学知识基本上是空白,这给中师的生物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只有坚持启发性、趣味性,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中师生是未来的小学教师,应尽可能使他们在课堂上体味到知识、趣味与启发性的有机结合的教法,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为此,笔者多年来始终坚持做到以下几点,效果较好。

一、精心设计引人入胜的导言

好的导言,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环节。我查阅大量资料,尽可能采用激发兴趣的方式引入。每章、每节乃至每节课,也尽量通过实验、模型、讲故事、讨论、设疑等方式引入。

如在学《生物与环境》前,补充了人口增长与粮食资源危机、人口普查、水法、土地法、矿产资源法等内容,介绍人类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并列出惊人的数字:全世界每年增加6000万人,须增加粮食12×10[6]t,目前尚有8亿人处于饥饿之中,我国也有少部分地区仍未解决温饱问题。我国1992年与1952年相比,人口增加一倍多,土地减少1/5,尽管奋斗了40年,人均占有粮食仅增加38kg。全球每分钟有10公顷土地变为沙漠、20公顷森林消失;每小时有2个物种灭绝,有3×10[6]t土壤流失,每天生产垃圾27×10[6]t,向大气排放co[,2] 15×10[6]t;有10万人死于污染造成的传染病和癌症;中国每年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860亿元,相当于8个唐山大地震造成的损失。通过这些数字提高了趣味性。

二、加强生动多样的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可使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更好地感知、记忆、理解知识。对于动植物的形态、结构来说,语言叙述不如实物、标本直接作用于感官所产生的感知那样鲜明、具体、完整。

多年来,本人坚持贯彻直观性的教学原则,充分利用实物、标本、模型、实验、录像、图表等形式辅助教学。如在讲鲫鱼时,就将鱼放在玻璃缸中,先让学生观察其颜色、形状,再剪掉一条鱼的尾鳍和腹鳍,放回水中,观察其运动情况,并与其它鱼对比,了解鳍的功能。再破坏另一条鱼的侧线,用木棍搅水,让学生观察思考:鱼游的方向与水流方向如何,以掌握侧线的功能。讲昆虫的呼吸系统时,把两只蝗虫同时浸入水中,其中一只身体浸入水中,头部露出水面;另一只头部浸入水中,身体露出水面,观察哪只先死,了解气门的功能。在讲《松杉柏》时,把学生带到校园,分别观察松杉柏的树干、树枝、树叶,找出异同点。在讲较难掌握的《细胞的分裂》时,设计制作了有丝分裂演示仪,配合挂图,演示出各期变化的特点,归纳总结并填写“有丝分裂简明表”,编写顺口溜,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加深了印象,增强了记忆。

三、建立兴趣小组,做好实验

中师新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各校条件差异较大,有的农村学生基本上没动手做过实验,因此教师要对中师新生的实验水平摸底,检查每个学生的基本操作,了解存在问题,有计划地纠正与补足。要努力创造条件,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各种实验现象广泛观察,使之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概括、推理,发展思维能力;也应通过自制简易教具、标本,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动手能力;通过提问、讨论、讲故事等培养训练表达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和有关书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学能力。

同学们在初三时面对升学的压力,被大量的练习题、复习题、模拟题搞得自顾不暇,根本谈不上课外活动。而中师生的未来职业要求他们必须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包括独立设计一些小实验。所以应较多地开展能发挥学生特长爱好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建立兴趣小组,将会使他们耳目一新,兴趣陡增,从而训练和培养从事小学教育工作所需的各种技能和能力。为避免课外活动流于形式,应定教师、定学生、定计划、定时间、定地点,指导学生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制作一些简易教具和代用品,设计与小学自然课教学内容有关的生物小实验以及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发展商品经济有关的小实验。如显微镜的结构、性能、使用方法;栽培蘑菇、草莓;饲养金鱼、蝌蚪、牛蛙;制作动物标本、给校园的花草树木挂牌标明科属种及生活习性等。但活动一定要有科学性和趣味性,否则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就会减少,课外活动的优越性就难以发挥。

四、教给科学的记忆方法,“授之以渔”

生物学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名词和概念繁多、知识零碎、要记忆的东西多,“记不住”是普遍问题,但只要指导得法,仍可使课本上的文字变活,使学生学得活、记得牢。教师首先要根据大纲,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记忆要求,提高记忆的自觉性、积极性;其次教给科学的记忆方法,学会“点金术”,使之事半功倍。在教学中笔者常采用理解、对比、口诀、分类、联想等记忆方法。尤其是理解记忆,易记且保持时间长。如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遗传的三大规律等具有相反、相近以及有联系的内容,列成表格,比较分析,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使理解越透彻而记忆越牢固。如将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制作过程总结为八个字:解离、漂洗、染色、压片;减数第一次分裂突出六个字;联会、分离、减数;而基因分离规律强调三个分离;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杂合体后代性状分离。又如将生物的基本特征编成迷语,使其生动形象、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比如,“身体圆筒状,把口当作肛,口旁多只手,反应不定向(水螅)”;“没有腿、眼、牙,耕地胜犁耙,脱衣产幼仔,钓翁喜欢它(蚯蚓)”;“有尾无腿水中生,有腿无尾陆上登,又能游泳又善跳,见到害虫吞口中(青蛙)”;“两个大瓦片,盖个小房间,有个胖娃娃,静静睡里边(河蚌)”等,大大提高了记忆效果。

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初探

摘 要:笔者通过预习指导,现场操作示范及实验操作考查等方法,强化了生物实验课教学,使毕业会考优生率达90%以上。

初中生物新教材学生课堂实验共37个,这充分体现了生物教学大纲指出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努力创造条件,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克服困难,完成大纲、教材规定的课堂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我们生物教师的责任。自己经过三年的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初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如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除看、问、查以外,还要通过化验,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科学手段会使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规范操作。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

一、安放距桌边一掌(5-7cm);

二、对光要目(目镜)物(物镜)通光(通光孔、光源)一直线,光强用平面镜,光弱用凹面镜;

三、观察时标本对孔正中距离物镜一厘米,视野中出现标本颜色或杂质时观察目标即将到位,微调粗旋镜升降,细旋校象清晰,找不到目标时缓缓移动玻片标本即可找到。教师规范操作一步,边讲该步的注意事项,边让学生模仿操作一步,教师巡视,及时表扬规范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纠正错误操作,如用左眼观察时,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纠正扳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象。用完显微镜擦干净外表。转动转换器,把物镜偏两旁,放回镜箱原处。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先将擦→滴→取→展→盖→染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书了解每一步的涵义,圈上关键的词语,教师再讲每一步的涵义及注意的问题,边操作边叫学生模仿操作。然后强调注意事项。滴一滴清水,太多易外溢,太少易出现气泡。取材薄而透明透光易观察,展平防重叠,轻盖防气泡。气泡与细胞的区别,气泡圆边厚黑,中间亮白,轻压变形。这样学生很快掌握步骤、要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临时装片中的细胞,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在光镜下看不见),然后绘出细胞结构图。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要求,兴奋不已,终生难忘。

初一九八级一班59名学生中有32名学生在北碚区初一下期末统考作文《我最难忘的一节课》题目中写了《我最难忘的一节生物实验课》。生动地说明了生物实验课对学生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的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如在解剖鲫鱼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认为解剖完了,实验就做完了。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实验前编好实验指导,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时准备好硬纸板,在一定的位置写上鲫鱼各器官、系统的名称。做解剖鲫鱼实验时,先让学生观察鱼的各种鳍在游泳中所起的作用。然后,按步骤规范操作解剖,将观察后的器官,系统解剖放在硬纸板写好的相应位置上,并在实验指导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结构及功能,教师检查评分。我在下一节课前5分钟小测验,结果181名学生有160名均在90分以上,其余在80分以上。这样通过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分析思维,培养了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对教材要求掌握、难度大的实验进行考查。

我们在初九七级4-6班,初九八级1-3班进行了实验考查,如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探究种子成分,鲫鱼的解剖等。在上完植物的基本结构后,对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进行考查,这个实验既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又考查了临时装片的制作,也考查了对细胞结构的认识,为后面的生物实验打下基础。我参照了高中毕业生物实验考查《显微镜使用和临时装片制作》的方式及评分标准,三分之一的学生在5分钟内完成,评90分以上;多数在8分钟内完成,评80分以上;极个别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评60分。这样通过实验考查,促使学生认真预习、复习、动手操作。对实验操作差的学生及时发现,加强个别辅导,做到人人过关。这样克服实验仪器少、学生多、难于动手的矛盾,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生物课的兴趣。综上所述,通过实验教学,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认真的科学态度,发展智力,提高了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提高了生物教学的质量。如初九六级3-6班171人参加市毕业会考,平均成绩88 8分,优生率90 2%。其中四班人平94 2分,优生率95%;满分有八人,占全区的三分之一。初九七级5-6班116人,参加市毕业会考及格率100%,平均92 1分,优生率91 5,其中五班人平96分,优生率95%,满分6人。

通过几年的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我体会到生物实验课对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自己决心将实验课的改革,继续深入进行下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本文转自【我的范文网】,原链接地址:http://www.xiexiebang.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3659

第三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是人们有效地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心理素质,也是人们顺利地掌握知识、完成某种活动的基本能力,是智力窗口,表现在生物学科上就是要善于观察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细微变化和本质特征。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就显得至关重要。笔者从这几年来在实验教学中所发现的问题,就如何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谈一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在生物教材中讲到,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如在观察和血涂片时,要求学生要观察到红细胞及白细胞,强调注意细胞的大小,形态、有没细胞核,颜色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以看到血小板等。再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番茄果肉细胞、菠菜叶面细胞的试验中,要求学生观察细胞的结构,也就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以及它们的形态、特征。之后,再把观察到的细胞画出来。这样就完成观察的目的,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围绕实验目的,积极运用心理学中的“注意”规律,把学生的观察活动引向正确轨道。

二、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求实态度。

观察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正确的观察程序和方法,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行和观察,对培养学生观察力是很必要的。

1、先整体观察后局部观察:

教师引导学生全面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如在学习《蔬菜作物》时是以菜豆为例学习的,首先观察整株的菜豆由哪些器官组成,再观察各个器官有什么特征,根、茎、叶脉,特别是菜豆的花、种子的结构,要求由外到内的顺序观察,从而总结双子叶植物的特征。

2、对比观察:

是运用纵横比较进行观察,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对比观察能使学生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以及从差异中找共同点或因果关系。例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形态、结构时,首先引导学生找出显著的区别:根、茎、叶脉、种子的胚,再引导学生观察花的基数。列出表格,边观察边完成表格。再如: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与组织内的气体交换,引导学生找出交换的部位、条件、原理、结果。对比观察,理解记忆。这样对生物特征容易掌握。

3、重复观察:

为了观察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观察的次数要多,否则就难以区分偶然发生事件和一贯现象,也就是巴浦洛夫所说的:“观察、观察、再观察”,他深刻地揭示了观察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例如:观察脊髓的反射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脊髓具有反射功能,属于低级反射中枢。该实验效果的好坏取决脑的切除是否干净,因此,必须通过反复多次实验观察。在实验中首先组织学生把去脑的青蛙进行翻身反射试验,来确定脑是否除净。这样经过反复观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验证脊髓具有反射功能时,也应该重复的使用不同的浓硫酸来进行刺激,反复进行观察,最后使学生认识在适宜的条件刺激下,脊髓能完成低级的反射功能。这样指导学生反复观察,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观察能力的培养非短时间就能奏效,它贯穿于生物实验教学的全过程,需要我们从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上不断实践、探索、创新,才能取得成效。

《鸟的多样性》教学反思

生物课堂教学应该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教育的要求?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与主动性?如何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使其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带着这些问题,我与学生们一起开展了“在创新教育理念下的新型课堂教学探索”的合作研究。这种探索主要体现在:

(1)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关注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培养

(3)加强“书本”与生活”的联系

(4)注意运用现在教育技术交流,通过研究,我再次深刻地领悟到:课堂教学里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得从课堂上做起。

《鸟的多样性》一课,其教学重点是:知道鸟类的多样性,从而理解不同生态环境下的鸟类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且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生活习性是相适应的。按照传统做法,依次介绍啄木鸟、猫头鹰、大山雀、野鸭、鸵鸟、丹顶鹤。它们分属攀禽、猛禽、鸣禽、游禽、走禽、涉禽。从生活环境、生活习性到形态结构,最后归纳出适应性。这种教师单向传递式的讲解显然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也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为此,设计该课时,从新课程倡导的3个理念出发,做了如下尝试和努力:1.突出主动探究。关于鸟类的多样性问题,本案例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各组根据自己的意愿确定一种鸟作为探究对象,尝试研究性学习,自己去发现,并用PowerPoint的形式总结学习成果,全班交流2.引进了多媒体技术,以网页的形式展示教师的研究成果,和学生一起分享,增加了课的容量。3.变革了师生关系。本课例改变了过去的权威式的教学关系,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舞台,学生积极而又创造性的主动介入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师不仅仅站在了讲台上。更是站到了学生的背后;教师不仅仅是向导,更是学生的助手。

教学案例 教学目的:

1、了解脊髓的位置、结构和主要功能,以及脊神经的分布和功能。

2、学会脊蛙反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重点:脊髓的结构和主要功能

难点:脊蛙反射实验:脊髓的传导功能。教学步骤:

引言: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内。那么,脊髓的结构和主要功能是怎样的? 教学过程:

脊髓 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的结构

从脊髓的横切面可以看出,脊髓包括灰质和白质两部分。灰质在中央,呈蝶形。白质在灰质的周围。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在脊髓的各部分之间,以及脊和脑之间,起着联系作用。脊髓的主要功能 脊髓的反射功能

脊蛙反射实验 [先观察录象] 1.制备脊蛙 2.悬挂脊蛙3.观察搔扒反射4.破坏脊髓 讨论

1.本实验为什么要把蛙的头部去掉? 2.搔扒反射的反射弧由哪几部分组成?

3.为什么破坏蛙的脊髓后,不能出现搔扒反射?

分析1:蛙在没有脑而只有脊髓的情况下,可以出现搔扒反射;而在没有脑、脊髓又受损伤的情况下,不能出现搔扒反射。这表明,脊髓具有反射功能。人的脊髓灰质里,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排便反射、排尿反射等。脊髓的传导功能

实验:用针刺了一下手,人是先感到疼痛,还是先缩手?同位互相做。为什么?这证明脊髓具有什么功能?

分析2:成人排尿反射过程说明脊髓还具有传导功能。脊髓是脑与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脊髓通过脊神经与人体大部分器官发生联系 练习设计

1、解释婴幼儿尿床的原因。

2、胸段脊髓完全横断的病人,为什么会出现大小便失禁?

板书设计

一、脊髓的结构

灰质--神经细胞细胞体集中的部位 白质--神经纤维集中的部位

二、脊髓的功能

1、反射功能:

2、传导功能

教学反馈: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模型、课件、生活中的实例和资料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脊髓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知道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是脑与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脊髓通过脊神经与人体大部分器官发生联系。从而更加清楚的认识到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不足之处是启发不是很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是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讨论探究有点流于形式,应该充分利用资料和实例让学生自己分析,积极讨论探究,真正分析出原因,进而自己获取有关本节的生物学知识,这样得到的知识才掌握的比较牢固,同时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探索、综合思维能力。

第四篇: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能力应与传授知识并举,也就是把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由应试教育转轨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培养途径主要是通过生物实验来实现的。初中生物实验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而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上述诸项能力中的最基本的能力培养,也是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重要阶段。因此,必须科学地培养学生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

初中《生物》中安排的38个学生实验中,其中单纯的观察实验28个,占全部学生实验的737%,而且观察贯穿于全部实验中。因此,教师要教育和培养学生具有全面地、正确地、深入了解事物本质特征的观察能力。

1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

观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并在思维的参与下进行的。在观察时,必须对观察者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务,拟定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提出问题,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控制适当。使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目的要求去观察。观察的结果好坏,可由教师检查,检查方法可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也可让学生绘制观察的标本图示,这样一定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2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求实态度

观察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正确的观察程序和方法,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对培养学生观察力是很必要的。

2.1先整体观察后局部观察

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

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先用肉眼观察认识根的形态,掌握直根系、须根系、主根和侧根的形态特征,进而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根毛的位置,根尖的结构,认识和掌握根冠、生长点、伸长区及根毛区的细胞结构特点。

局部观察即细微观察,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抓住事物最本质的属性,捕捉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从而发现事物各个侧面的特点。例如:在组织学生观察花的形态和解剖花的结构实验中,首先观察水稻花与桃花的形态,我们向学生提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桃花盛开的时候会招引许多蜜蜂前来传粉?为什么水稻花盛开的时候却很少见到蜜蜂及其它昆虫前来传粉?从而使学生认识和掌握风媒花与虫媒花的形态特征上的区别。紧接着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两种类型花的解剖,仔细观察桃花子房基部的突起结构桃花的蜜腺,弄清花蜜产生的原因。而观察水稻花结构时却没有这种蜜腺结构,使学生弄清虫媒花与风媒花的结构差异。通过解剖观察使学生认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花在本质属性方面的区别。

用心

爱心

专心

2.2对比观察

是运用纵横比较进行观察,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对比观察能使学生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以及从差异中找出共同点或因果关系。例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形态、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强调两种植物显著区别,一是叶脉的结构:平行脉与网状脉;二是茎的结构:有无形成层;三是种子胚的结构:一片子叶与两片子叶。另一方面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在叶序上讲也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是因为它们都属于绿色植物,叶序相似之处是因为光合作用的缘故。例如:鳞翅目昆虫的分种要从头、胸、腹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种主要观察胸部。常见的灰蝶科与凤蝶科容易混淆,通过对比观察从同中找出异点,灰蝶科翅正面花纹少,颜色单一,腹面花纹较多,颜色较多;而凤蝶科翅正面和腹面花纹和颜色都多。这样通过对比观察,学生对各科、种的生物特征就易掌握。

2.3重复观察

为了保证观察的结果可靠性,观察的次数要多,否则就难以区分偶然发生和一贯现象,也就是巴甫洛夫所说的“观察、观察、再观察”,他深刻地揭示了观察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例如:观察脊髓的反射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脊髓具有反射的功能,属于低级反射中枢。该实验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脑的切除是否干净,因此,必须通过反复多次的观察。在实验中首先让学生把去脑的蛙进行翻身反射试验,这样来确定脑是否除荆当然这种实验要反复进行观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验证脊髓具有反射功能时,也应该重复的使用不同浓度硫酸来进行刺激,反复进行观察,最后使学生认识在适宜的条件刺激下,脊髓能完成低级的反射功能。在长期的实验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只有指导学生反复的观察,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五篇: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观查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观查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是人们有效地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心理素质,也是人们顺利地掌握知识、完成某种活动的基本能力,是智力窗口,表现在生物学科上就是要善于观察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细微变化和本质特征。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就显得至关重要。本人在实验教学中所发现的问题,就如何在初中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谈一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观察的含义

在实验教材中讲到,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二、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存在的问题 1.观察目的不明确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如果不知道要观察什么和通过观察要得到什么,其观察活动就有较大随意性和盲目性,初中学生知觉的无意识性和情绪性仍较明显,注意往往与兴趣、好奇心联系在一起,往往 注意力不集中,分不清主次,容易被无关的内容所吸引,故而出现看热闹,最后用别人或课本的结论或凭空想象替代自己的观察。2.观察的准确性和敏锐性较差。

生物学观察是一种精细的观察,如观察细胞的显微结构、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草履虫活体的生理活动,需要观察者要有较好的准确性和敏锐性。但学生在观察细胞结构时,往往出现看到了气泡就以为是细胞,或看到了细胞就得意忘形,不再进一步的观察。

3.观察仅停留在知觉水平上,缺乏抽象性、概括性和思考性。观察能力不是单一的知觉能力,而是一种多因素的智力结构,生物体和生命现象是复杂的,观察中应勤于思考,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许多学生常常把观察与思维割裂开来,不善于明辨主次是非。例如,在观察血细胞时,在显微镜下看到了红细胞就完了,对白细胞及细胞的特征不再进一步的观察、思考。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1、围绕实验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的定向性

实验中观察要有一定的目的,只有有目的的观察,才能做到深入细致、有效。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围绕实验目的,积极运用心理学中的“注意”规律,把学生的观察活动引向正确轨道。“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客观研究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培养观察的定向性就是要强化有意注意,以消除无意注意的影响,使观察有明确的目的。如在观 察和血涂片时,要求学生要观察到红细胞及白细胞,强调注意细胞的大小,形态、有没细胞核,颜色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以看到血小板等。

2、严格操作规程,培养学生观察的有序性

观察的有序性是指实验操作要有一定的顺序。这个顺序的编排首先必须注意到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只有依据前后顺序,顺理成章地进行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编排才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反之,就不能达到实验的目的。例如在观察种子的结构时,先要求学生整体观察后局部观察,让学生用肉眼观察认识种子的形态,进而用放大镜观察胚的各部分的位置,分辨胚芽、胚轴、和胚根。在解剖观察时花的的结构时,要求学生由外向内各个解剖。

3、运用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的敏锐性

观察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是由于观察只能起到接受信息的作用,人脑接受到的各种信息中,既有本质的信息,也有大量非本质的信息,必须对它们进行筛选加工,抽取其本质的部分,这就要求观察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这种敏锐的观察力,学生不是一开始就具备的,需要我们运用多种方法加以培养锻炼。例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的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的种子的结构时,我首先让学生注意两种植物种子的子叶的数目,有没胚乳,叶脉,根系等。这样,通过对比观察,学生对两种植物的种子有了深刻的印象,对各自的特征就容易掌握了。

4、通过连续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态观察能力

实验室中做实验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但学生学习的课

堂决不单纯是实验室。所以常常让学生把实验现象与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的感性认识进行比较并分析,引导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中探索事物的本质。例如探究含氮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这一实验时,让学生进行课外实验,实验所需药品,通过开放实验室满足学生需要。由于植物的生理症状是逐渐产生的,为此实验需要延续一个多月,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每天做好观察记录。课内让参加实践的同学介绍实验整个过程。老师强调学生对各幼苗大小、叶形、叶色、叶片数目、根系大小等进行观察比较。通过此实验锻炼了学生对科学研究工作的耐心和观察能力,同时也深深地懂得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各种无机盐。这样,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宽,为今后能敏锐、细致、深入地观察周围一切事物,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5、创造实验条件提高学生多方位的观察能力。

通过实验观察能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但这些感性材料往往还具有片面性,导致不能形成概念,因此必须运用变式观察,即从不同角度,不同情况加以观察,就要提高学生多方位的观察能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观察能力的培养非短时间就能奏效,它贯穿于生物实验教学的全过程,需要我们从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上不断实践、探索、创新,才能取得成效。

下载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生物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必须重视生物的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篾厂中心校左光巧 初中生物新教材学生课堂实验共37个,这充分体现了生物教学大纲指出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

    浅析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浅析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一个学习新课标、研究新课程的热潮正在兴起。 “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从而创造高效课堂。”已成为......

    浅谈生物实验教学中能力培养论文

    【论文摘要】实验设计题能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鉴于当前学生对生物学实验教学普遍重视不够,学生缺乏对实验设计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技能(精选五篇)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技能 博野镇第二中学 陈丛款 我们研究的课题是初中生物培养学生合作技能的实践研究,它不仅适用于常规教学,而且适用于实验教学。初中生物实......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五步曲” 草坝中学:朱俊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丰富的自然科学。其内容包罗万象,涉及整个“生物圈”中形形色色的生物,真可谓博大精深,趣味无穷。而许多......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搞好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 一、生物实验课的特点 与新授课、复习课等课型相比,实验课主要以观察、实验为主,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实验,来获取生物学知识,掌握生物学独特的实验方法和......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初探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初探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现代生物科学的飞速发展愈加依赖科学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学生所进行的观察实验实习探究等实验环节对于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