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实验教学中能力培养论文

时间:2019-05-15 12:32: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生物实验教学中能力培养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生物实验教学中能力培养论文》。

第一篇:浅谈生物实验教学中能力培养论文

论文摘要】实验设计题能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鉴于当前学生对生物学实验教学普遍重视不够,学生缺乏对实验设计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因此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较差。为尽快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生物实验设计能力,应加强该方面的教学实践。

拓展教学,明确实验设计原理

着名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决定教学效果有三个主要因素:认知的前提能力(基础知识)、情感的前提特性(参加学习的动机情感)、教学的质。它们对学习速度的影响分别是50%、25%、25%,虽然有了知识不等于就有了能力,但没有知识则不可能提高能力,由此可见基础知识的重要地位,因此实验设计之前必须深谙实验设计的原理。

1.1挖掘教材中的实验设计理论知识在现行的教材中对生物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内容没有专门的系统阐述,而是把它们隐含在教材的实验内容和生物学史的内容之中,这就要教师应善于发现并挖掘出教材中的隐含信息,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学实验设计的理论知识。例如复习“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时,通过对实验原理、操作步骤的细致分析,帮助学生形成科学、严谨的实验设计思想;通过比较对照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学会运用实验设计科学性原则――设立对照组;通过实验内容的剖析,使学生掌握实验设计准确性原则――设立多因子变量。通过分析生长素的发现历程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揭示过程使学生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1.2补充经典实验,优化实验设计理论知识分析教材中的实验,发现实验内容少且缺乏系统性的方法指导,这对于学生全面了解实验设计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补充生物学的经典实验(如伞藻的嫁接实验、童弟周培育单尾鳍金鱼实验等),着重让学生了解实验者的实验意图,认识实验的形成过程,分析实验设置的实验条件的目的。这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实验设计的原则,掌握实验设计的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强化实验设计训练,是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必经之路

学生在明确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后,只有通过必要的实验设计训练,才能真正掌握实验设计的方法,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2.1课本实验的重新设计树立实验设计的信心进行实验设计的初期,学生对实验设计方案的思路模糊,存在畏惧心理。此时教师可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策略,帮助学生树立实验设计的自信心。课本实验是学生既熟悉又亲切的知识,教师在课本实验的复习中可灵活地改变实验的某个条件,让学生模仿课本实验的程序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感,增强对实验设计的兴趣;同时在“模仿”过程中训练学生实验设计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初步形成实验设计的正确思路,为实验设计实施的可行性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2.2典型习题的剖析——理顺实验设计的思路加强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不但要重视分析和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以及推导实验结论能力的培养,更应重视培养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无论哪种类型的生物实验设计,其本质都是根据实验题目所提出的问题,运用已具备的生物知识或生物技能,有时甚至是根据实验题目所给出的信息或提示,构思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综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明确实验设计师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应让学生掌握学生实验设计的正确思路。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为:①明确要求和目的→②联系理论原理→③确定实验思路→④设计实验步骤→⑤实验结果的预期、分析和讨论。由于实验设计题常常开放度较大,设计的实验步骤甚至在方法上可能不统一,但只要是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都应给予认可。

2.3专题训练——深化实验设计的理解“实践出真知”,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只有将知识应用于实践,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从而形成相应的技能。学生在明确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思路之后,一定数量的设计练习是必要的,它可培养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等,提高实验设计题的应答准确性。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设计的方法,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按照实验设计题的类型采用专题训练的做法。专题训练的内容有:①设计实验方案:如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这种题型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和给出的条件,确定跟书本相关的知识点涉及的实验原理,构思相关的生物情景,而后再设计便于操作的实验方案。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设计能力和创造能力。②设计实验步骤:此类题目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器材和药品以及实验提出的目的,设计或补全实验步骤。③设计实验改进方法:此类题目主要检查学生对实验设计的严密性和科学性的把握,并以此为媒介,引导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实验思维能力。

2.4交流点拨——提高实验设计的能力由于实验设计题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再加上每个学生自己独特的思考方法和不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得出的结果是多种多样的,设计水平高低不同。所以,在进行了一定数量的设计训练后,教师要及时给予点拨或引导学生交流设计成果,总结出生物实验设计方案的基本思路和评价标准,从而使学生巩固实验设计方法,提高实验设计的能力。另外,通过学生对实验设计方案的讨论,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完善设计方案,丰富设计内容。同学的启示和教师点拨丰富了解题的思路,启迪了思维,通过交流点拨使每个同学对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实验设计能力从本质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第二篇: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论文

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论文

育龙网 WWW.CHINA-B.C0M 2009年08月17日 来源:互联网

育龙网核心提示: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对高中学生来说,生物实验教学主要包括常见的仪器、器具、药品的使用能力,还有对实验程序的理解能力,对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对高中学生来说,生物实验教学主要包括常见的仪器、器具、药品的使用能力,还有对实验程序的理解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的处理能力等。

一、让学生明确仪器的原理和药品的特性,是培养学生使用它们的能力的基础

“知其然,应该知其所以然”。对仪器的原理、药品的特性不了解,使用起来就会带有盲目性,就不可能形成使用能力。例如,学生对低倍镜和高倍镜的选择上,经常不能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和观察目的进行合理的选择来使用,学生常常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和对低倍镜、高倍镜特点的无知,总是一上来就用高倍镜,认为高倍镜总比低倍镜观察清楚。这种盲目性,是由于学生不了解显微镜的基本原理,不了解高倍镜放大倍数大,分辨率高,但所看到的实际面积小,即视野小。而且倍数越高,看到材料的厚度就越薄,高倍镜适宜观察局部和细节。低倍镜所看到的面积大,适宜观察材料的整体结构,以及寻找观察目标。只要学生了解了这些基本原理,才能正确选用低、高倍镜。由低倍镜换高倍镜时,如果图像不太清晰,只需调节细准焦螺旋,就可以看清图象了。至此学生只有了解了上述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才能正确使用高倍镜。另外,如果镜中有污染的花斑或异物,就会影响对微细结构的观察,清除花斑或异物,也是形成使用能力的一个方面。清除污染物,首先应确定污染物在目镜、物镜还是装片(或切片)上。因此应让学生了解目镜在镜筒上可用手做圆周转动,装片(或切片)在载物台上可用手向任意一个方向移动或用移动器上下左右移动,如污染物在装片(或切片)上,移动装片(切片),污染物则随之移动而反方向移动,否则,污染物就在物镜上。在清除直镜筒的显微镜目镜和物镜上的污染物时,还应让学生了解先后顺序,应先摘下物镜,然后再摘下目镜,试擦完毕装上时,则应先装目镜后装物镜,因为这样可以防止因摘装目镜时与镜筒摩擦下来的尘渣沿镜筒落入物镜的内部。

在明确学生实验中药品的使用能力方面: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应让学生了解龙胆紫或洋红是与染色体结合的碱性染料,碱性染料是指有色离子是阳离子的染料,而不是染液的pH呈碱性。这样就引出了一个问题,醋酸起什么作用?应让学生了解2%醋酸是染料的溶剂,在染色时增加了细胞的通透性,而不引起细胞膨胀,利于染液的离子进入细胞而使细胞核内的染色体着色。在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时,要让学生了解自来水中有许多阳离子,可以将已交换吸附在根细胞表面的亚甲基蓝阳离子交换下来,使蓝色的根变浅,而影响实验效果,从而使学生明确为什么用蒸馏水冲洗根上的浮色,并且知道整个过程中所用的蒸馏水不能被污染。在提取叶绿体色素中,要让学生了解叶绿体色素是有机物,可以溶于有机溶剂。了解在叶绿素中的Mg易被叶子的细胞液内的有些有机酸的H取代而转变成去Mg的叶绿素,影响对色素的观察,从而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用丙酮作提取剂,为什么一定不要让层析液没及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在研磨前要加入碱性盐——少量的碳酸钙。当然,也只是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才能灵活地运用它。

总而言之,教师要善于把实验仪器及药品性质、使用原理讲清,这对提高学生使用它们的能力大有好处。

二、培养学生善于分析实验程序

一个较为复杂的实验过程是设计人员长期辛勤劳动的结晶,它往往是经过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反复摸索。所以,学生实验中,不能单纯地用实验指导进行“按方抓药”出现结果就行了。而要指导学生去分析实验中每一步骤的作用,每一个处理意义以及各步骤之间的联系,从中学习解决问题、研究事物的方法。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过程中,大致为:培养→10%HCI解离→漂洗→染色→压片。要让学生了解根尖放在10%HCI溶液中是为了溶解细胞间的果胶质,使根尖细胞间变得松散,便于压片,否则根尖细胞很难压散,不利在镜下观察。另外,通过10%HCI的处理,使细胞迅速死亡,让细胞分别保留各自的分裂状态。漂洗是为了冲洗解离液(10%HCI),否则影响染色效果。又如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溶液染色的目的是,这两种染料易使细胞核内的染色体着色,从而增大细胞核与周围部分的反差,便于观察染色体分布和变化,压片的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变成单层,否则光线无法透过会影响观察。加清水是起润滑剂和利于细胞分散的作用,压片时,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的目的是防止手指与盖玻片直接触压,会将极薄的盖玻片压碎(在镜下观察前应将载玻片取下,并注意不要让盖玻片移位)。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制备滤纸条时,应让学生了解将滤纸剪成长10厘米是因为胡萝卜素在纸条上扩散的距离约为9厘米左右;宽1厘米是利于划出齐而均匀的滤液细线,去两角为了使层析液在纸条上扩散速度均衡,后两者都是为了扩散出四条平行的色带。在距去两角的一端1厘米处用铅笔画一横线,目的是为划滤液细线提供参照线并且防止层析时在盛有3毫升层析液的烧杯(100毫升)中,滤液细线被层析液没及。划滤细线时还应让学生知道干燥后重复划2—3次,是为了增加色素的分子数,以便在纸条上走出四条明显的色素带来。如果在不干燥的情况下连续划线,色素会随滤液中的液体(如丙酮)在纸条上的扩散而扩散,划出的滤液细线较宽,其结果是相邻的两条色带会发生部分重叠。因此,在实验中,应根据学生程度和涉及原理的难易不同,由教师讲清或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既知道实验应怎么做,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三、培养学生善于分析实验现象

在实验中,经常存在着对实验最后结果的记录,而轻视对实验过程中间出现某些现象的记录,重视结果而不重视分析结果,重视对成功实验的肯定,而不重视对实验中的失败查找原因等现象。这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观察植物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在显微镜的某个视野中,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看到的细胞多数为间期的细胞。在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要让学生了解液泡的体积大小、颜色变化如何。在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四种色素彼此分离的原理是什么,这一原理单靠高中教科书中的知识还不够,应让学生了解滤纸是一种吸附剂,层析液是一种展开剂,四种色素的化学结构和性质不同,它们在滤纸上吸附能力不同,在层析液中(展开剂)溶解度不同,因此,四种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就不同,胡萝卜素溶解度大而吸附力小,扩散速度快,叶绿素b溶解度小而吸附力大,扩散速度则慢。

在实验中,因某种原因,个别学生的实验结果不明显或失败,老师应指导学生查找原因。如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结果四条色素带部分或全部不明显,老师可提示:(1)是否丙酮用量过多,滤液太稀;(2)是否用的新鲜叶,是否用的全部是幼嫩的叶;(3)划滤液细线时是否重复的次数少了一些;(4)层析时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是否被层析液没及过。在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有的学生很快就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但有的学生虽然在步骤方法上都按要求进行了,但没有发现质壁分离现象,教师应启发学生寻找原因:取下的表皮是否是死亡的角质层细胞?是否由于未用蔗糖溶液浸泡材料?是否蔗糖溶液被原清水稀释而造成浓度不够?是否视野太亮,反差度小而未能看清?还有的学生虽然质壁分离了却不能复原,教师也询问一下,是否蔗糖溶液浓度自行加高了?是否质壁分离时间太久而造成细胞死亡?

总之,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定会事半功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能力培养论文

第三篇: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论文

自然科学是实验的科学,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更是以实验为基础的。重注观察和实验,是学好物理学的前提。在物理实验过程中能产生各种物理现象,学生由于好奇心理,对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产生强烈的疑问和兴趣,学生由于心理有疑问,就想去探求,有了探求的主动性。兴趣是学生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一种积极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倾向,兴趣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观察实验或亲手做实验时的心理都处于积极主动的兴奋状态,便于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尤其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能力得到培养,故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和安排,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学生实验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的,根据实验要求及实验器材的限制,小组人数在2~6人,通常是3~4人一个小组为宜。由于实验是由几个学生共同完成的,学生就应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不同的分工。如若处理不当,实验小组就会在实验中出现学生不能友好相处、实验课堂喧嚷、不能充分利用时间做实验甚至出现“搭车”现象。实验小组成员不能友好相处,课堂秩序乱,就不能按要求完成实验,极大地影响着实验教学效果,为此要求学生要有合作精神,并把实验作为考核的依据之一,这样就能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寻求共同的合作。如果小组分配不合理,即优、良、差比例不协调,不担任一定角色或者说分工不明确,就会出现个别成员承担大部分甚至全部实验工作的“搭车”现象,就会使“差生”更差,失去兴趣,当然就失去学习的动力。这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所提的建议甚至其本人将会被忽视。同时,也会出现比较积极学生也很少有主动性去向那些不太积极的小组成员要求共同实验。消除以上不良现象的有效办法就是让合作实验组的每个成员均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工作,使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锻炼。现根据我多年来的实验教学实践,把在学生实验中的角色及其互换与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的关系简述如下。

在实验小组完成实验的过程中,主要有主持讨论者、清理准备者、观察记录者、操作者、写实验报告者等角色。主持人负责整个实验全部指挥工作,从始自终扮演主角,要有较强的指挥能力和凝聚力。

首先通过主持人的主持评论,实验过程中,主持人统一调度整个实验的合作完成;清理准备人员负责清理实验器材,同时介绍实验器材的名称,读数方法,在实验中的用途,组装实验装置,为整个实验的顺利完成作好准备;实验操作者要按实验要求进行操作,并阐述操作的简要过程,说明实验原理;观察记录者,就是认真观察,如实记录,特别是要说明测量工具的分度值,读数时注意的事项;写实验报告者,根据记录员的记录,在主持人的安排下,组织本组成员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写出实验报告,交主持人,由主持人把实验报告交给实验教师。

当然,以上实验角色教师必须根据小组人数实际而定,可粗可细,切不能一层不变。但是必竟这样角色的分定,明确了实验小组成员的分工,既分工又合作,众全局上来说,对学生实验的完成作出了组织保障。从各角色来看,培养了主持人的组织指挥能力,既要求对整个实验的完成有较清晰的掌握,又要协调各角色积极参与,调控整个实验过程的进程与完成;而清理准备角色不仅了解了实验器材,在介绍实验器材的名称、用途的过程中,口语表达能力也将得到提高;操作者主要锻炼了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观察记录角色,培养了认真观察的实验作风,这是获得真实数据的必要观察,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首要任务;写实验报告这一角色,在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上得以培养。总的说来,通过这样角色的扮演,各有所得,提高了学生素质,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当然要使每个成员在上述方面都得以培养,就要进行角色互换了。

在实验教学中上述角色的互换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表现在担任同一角色时间长会使学生索然无兴,而且会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带来不得影响,这就要求能及时地进行角色互换,角色互换可由实验成员自己协调承担相应角色,也可由教师调控。一般情况下,完成一个实验后,就要进行角色互换,如若时间允许在一个实验课堂上也可以互换。角色互变不仅能使学生常担任不同的新角色,承担不同的分工,使学生感到新奇,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全方位了解实验过程,从中掌握物理概念或规律,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都得以提高,形成了严谨的科学研究的作风。

总之,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观察和实验在学习物理知识重要性的同时,怎样组织学生实验,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途径。在此,我的实验教学实践就是让学生承担不同的角色,适时进行互换,共同完成实验,培养了学生合作交往、合作学习的合作意识和精神,避免了只有个别学生包办的现象,调动了学生实验兴趣,在学习上学生获得了主动,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均得以培养和提高。

第四篇:如何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实验教学具有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注意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探索手段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才能让学生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和提高呢?

1、加强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加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了解学习过程,学会思考,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样能很快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学生萌生创新意识和展开创新思维最原始、最直接、最强劲的动力。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与实践的热情才会被充分的激发。

实验是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实验以其丰富多彩、直观形象博得了学生的喜爱。探索性实验是激发学生求知心理状态,让学生参与重演科学事实的产生过程。教师要适时抓住学生的心理,创造实验教学的最佳情境,必将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

2、加强引导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是观察力、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在活跃的思维下、认真地观察和积极的动手操作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实质上也是一种智力,也就是说,探索创新活动总是同智力活动相联系的,并且要把各个因素协调起来,才能提高探索科学的能力。如:《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一节中,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时,可能得出:“种子萌发需要水分、空气、温度”的结论,而忽略了“温度要适宜”。这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把结论补充全面,最后总结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的正确结论。

3、创设情境,引导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在具有创新意识的前提下,将头脑中的信息整合,产生出新发现或新思想的一种思维形式,敢于、善于质疑是探求知识的开始,也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起点。

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不断地设疑、释疑,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状态,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发生发展。如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实验临时装出的制作分为五步: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压片。这五步每一步都很重要,哪一步出现差错都会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因此,在教学时老师可以下列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

1、实验时不用根尖而用伸长区细胞能不能找到分裂期的图象?

2、为什么要用10%的盐酸作解离液而且解离时间只能是10—15分钟?

3、如果用清水漂洗这一步简化掉,实验会出现什么结果?

4、龙胆紫液使细胞的哪部分染上紫色?

5、为什么要压片?

这一系列的问题虽然是知识的拓展,但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实验观察上来,培养了他们勤于思考的习惯,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另外,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勇于提出问题,会提出问题的习惯。如在实验复习课中,通过学习课本中的几个实验,学生们可能注意到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根对矿质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这三个实验中都以洋葱为实验材料,这时学生可能提出为什么生物学实验上许多时候都用洋葱做实验材料?这三个实验所用洋葱细胞是否都一定要用洋葱的活细胞才能看到实验现象呢?通过学生的质疑可以诱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为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创设条件。

4、利用媒体,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多媒体技术所展示的画面,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为学生营造自由创造的空间,引导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发现,多探索,使实验教学时时处处充满创造的氛围,如“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中的向光性运动的实验。由于受课堂教学限制,不能进行操作演示来展示,可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以图文信息形式展示实验过程,便学生体验人们是怎样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逐步探索发现生长素产生的部位及作用的。通过对实验材料分析,总结出植物向光性产生的机理。利用电脑幻灯片这一机理转换成直观而易于理解的原理图例,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对电脑提供的实验情景的探索中得到升华,从而理解掌握教材中有关生长素的理论知识,形成一定的相关知识结构。至此,我们可让学生展开创造的翅膀,用电脑图象创设新的实验问题情景:

(1)将盆栽幼苗放在匀速转动的转盘上,给予单侧光照射,在光源与转盘同步转动和光源固定情况下,幼苗分别将如何生长?

(2)将幼苗横放其根和茎的生长情况如何?

(3)若将幼苗水平放置于太空飞行的飞船中,其根和茎又如何生长?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探索,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推测有多种多样,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电脑动画展示实验结果,使学生的分岐导向一致,由此产生相应的结论,总结出规律。

5、加强生物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探究学习注重的是学生各种潜能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体现一种参与性和体验性并存且具有严密学术性的创造活动。学生通过自主参与来获得知识,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养成探索奥妙世界的积极态度。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教学中占主要的地位。而新课程将以往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这无论从传统知识的继承到新知识的探索,还是从以往知识的被动接受到现在的主动探究知识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自主参与的意识,养成“不惟师、不惟书”的积极活跃的思维习惯。将探究学习应用于生物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科学观念,掌握科学本领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推动新课程的教学顺利进行。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进行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旋律。通过生物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生物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要在实践中努力探索。

第五篇: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篾厂中心校

左光巧

初中生物新教材学生课堂实验共37个,这充分体现了生物教学大纲指出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努力创造条件,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克服困难,完成新课标、教材规定的课堂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我们生物教师的责任,其培养途径主要是通过生物实验来实现的。初中生物实验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而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上述诸项能力中的最基本的能力培养,也是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重要阶段。因此,必须科学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初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如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除看、问、查以外,还要通过化验,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科学手段会使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求实态度。观察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正确的观察程序和方法,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对培养学生观察力是很必要的。

先整体观察后局部观察: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先用肉眼观察认识根的形态,掌握直根系、须根系、主根和侧根的形态特征,进而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根毛的位置,根尖的结构,认识和掌握根冠、生长点、伸长区及根毛区的细胞结构特点。局部观察即细微观察,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抓住事物最本质的属性,捕捉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从而发现事物各个侧面的特点。例如:在组织学生观察花的形态和解剖花的结构实验中,首先观察水稻花与桃花的形态,我们向学生提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桃花盛开的时候

会招引许多蜜蜂前来传粉?为什么水稻花盛开的时候却很少见到蜜蜂及其它昆虫前来传粉?从而使学生认识和掌握风媒花与虫媒花的形态特征上的区别。紧接着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两种类型花的解剖,仔细观察桃花子房基部的突起结构桃花的蜜腺,弄清花蜜产生的原因。而观察水稻花结构时却没有这种蜜腺结构,使学生弄清虫媒花与风媒花的结构差异。通过解剖观察使学生认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花在本质属性方面的区别。

对比观察:是运用纵横比较进行观察,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对比观察能使学生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以及从差异中找出共同点或因果关系。例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形态、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强调两种植物显著区别,一是叶脉的结构:平行脉与网状脉;二是茎的结构:有无形成层;三是种子胚的结构:一片子叶与两片子叶。另一方面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在叶序上讲也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是因为它们都属于绿色植物,叶序相似之处是因为光合作用的缘故。例如:鳞翅目昆虫的分种要从头、胸、腹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种主要观察胸部。常见的灰蝶科与凤蝶科容易混淆,通过对比观察从同中找出异点,灰蝶科翅正面花纹少,颜色单一,腹面花纹较多,颜色较多;而凤蝶科翅正面和腹面花纹和颜色都多。这样通过对比观察,学生对各科、种的生物特征就易掌握。

重复观察:为了保证观察的结果可靠性,观察的次数要多,否则就难以区分偶然发生和一贯现象,也就是巴甫洛夫所说的“观察、观察、再观察”,他深刻地揭示了观察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例如:观察脊髓的反射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脊髓具有反射的功能,属于低级反射中枢。该实验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脑的切除是否干净,因此,必须通过反复多次的观察。在实验中首先让学生把去脑的蛙进行翻身反射试验,这样来确定脑是否除荆当然这种实验要反复进行观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验证脊髓具有反射功能时,也应该重复的使用不同浓度硫酸来进行刺激,反复进行观察,最后使学生认识在适宜的条件刺激下,脊髓能完成低级的反射功能。在长期的实验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只有指导学生反复的观察,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

通过一年的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我体会到生物实验课对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自己决心将实验课的改革,继续深入进行下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下载浅谈生物实验教学中能力培养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生物实验教学中能力培养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能力应与传授知识并举,也就是把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由应试教育转轨于......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能力应与传授知识并举,也就是把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由应试教育转轨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培......

    生物教学中质疑能力培养策略论文(推荐阅读)

    一、转变理念,培养学生质疑曾几何时,实施师传生受的“满堂灌”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只会使学生消极对待,被动地接受知识。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讲起来事无巨细、口若悬河,没有给学生留下......

    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育论文

    摘 要: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现代的知识、理论、规律都是人们从大量的生产实践和实验研究中得出来的。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

    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重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育论文

    摘要: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实验以它的趣味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为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加强和重视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能更好地适应新......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5篇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是人们有效地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心理素质,也是人们顺利地掌握知识、完成某种活动的基本能力,是智力窗口,表现在生......

    浅谈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沈石炎)

    浅谈初中生生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 石首市团山中学:沈石炎 【摘要】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活动规律,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课的实验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