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析遗传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常态下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国家战略。利用遗传学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具体采取了完善实验教学设施、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建立公平合理的学习评价体系等措施,提高遗传学实验教学水平。
[关键词]遗传学;实验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是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倡导和实施的战略举措,也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径。遗传学作为生命科学领域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是联系生物技术专业各专业课程的重要节点。众所周知,遗传学和其他生命科学领域的学科一样,科学研究过程就是创新发展过程。因此,通过遗传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特别重要。作为遗传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遗传学实验教学不仅是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术的过程,更是教师利用综合性、拓展性实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遗传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了探讨。
1完善实验教学设施
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综合性、拓展性实验对于实验设备和实验条件的要求相对较高,为保证实验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应该尽量更新实验设备、完善基本实验设施,利用学校设立的专项资金对实验室进行装修改造,配备遗传学实验教学所需的仪器设备,如普通光学显微镜、恒温培养箱、电子天平等仪器、高速冷冻离心机等。另外,通过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将学院共享中心拥有的荧光显微镜、荧光定量PCR仪等大型仪器设备在管理人员协助下对本科教学开放。
2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遗传学实验教学中面临如下问题:实验课时有限,难以安排较多创新性实验;传统实验教学资料十分陈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和拓宽。一是支持教师在进行验证性实验教学时,带领学生对实验所涉及的各种步骤进行优化调整,并利用研究数据确认可行性。由于试剂的配比、实验条件的设置等都会影响最终实验结果,因此这一优化调整过程既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又可在实验过程中添加自主创新成分,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赋予了学生动手动脑的锻炼机会;二是合理开设拓展性、开放性实验,这对学生接触前沿科技动态、进一步培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拓展性、开放性实验教学中,教师只负责准备基本的实验试剂和仪器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将学生分小组后,让小组内成员相互配合,完成包括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调配所需试剂和仪器等实验流程,并要将最终实验结果做成展板进行评比。这种模拟真实科研的实验,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和求真精神。此外,教学资料是实验教学所需的基本工具。丰富的教学资料有助于提高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由于遗传学是从细胞整体水平、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遗传规律和机制,其研究内容的复杂性和研究进展的快速性决定了让学生了解科研设计思路往往比掌握某个具体的实验技巧更为重要。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经常向学生介绍遗传学的最新研究动态,帮助学生分析高水平遗传学研究论文的设计思路,了解遗传学研究中所涉及的与本科实验教学相关的实验技术与环节,这样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意识。
3改革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参与遗传学实验教学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帮助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1]。例如,师生面对面交流实验心得就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式。由于理论课时间和形式有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难免存在障碍,而实验教学则少有羁绊。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科研经验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过程,共同探讨实验方案,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2]。鉴于有些遗传学实验的复杂性,若仅凭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就需要学生自觉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目前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利用手机教育APP整合的丰富教学资源和强大的数据库,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实验教学的课外自主学习。这一举措既保障了实验教学任务的完成,又突出了自主学习的特点,还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4建立公平合理的学习评价体系
在以往的实验教学考核中,由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的限制,导致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体系比较单一[3,4]。如何公平、有效、科学地评价学生学习实验课程的效果,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在遗传学实验课程教学的成绩判定中除了对验证性实验的结果、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考核进行计分以外,还对综合性、开放性实验中实验设计的创新性与合理性、实验过程的规范性与正确性、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等环节也进行计分。上述做法不再以实验结果等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而是更注重学生在遗传学实验课程学习中的综合表现,这样才能公平、有效地评价学生学习实验课程的效果。
5结语
为了提高遗传学实验教学质量,从强化实验教学设施、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完善学习评价体系等方面对遗传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其宗旨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今后,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进一步完善提高遗传学实验教学效果的相关措施,并在实验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充实和更新,以期更好地为国家“创新创业”战略服务。
[参考文献]
[1]王金发,何炎明,威康标,等.“开放式、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创立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6,(6):97~100.
[2]黄红英,邓斌,周芸.多媒体在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09,8(6):18~20.
[3]程罗根,朱媛媛,周洲,等.遗传学实验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8):101~102.
[4]林娟,郭滨,蔡新中,等.综合性大学遗传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08,(4):88~91.
第二篇: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育论文
摘 要: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现代的知识、理论、规律都是人们从大量的生产实践和实验研究中得出来的。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空间和自由度进行探究。而新课程则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最主要的是如何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和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中学习,展示自己的学习才华,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喜悦。
关键词:实验 创新能力 探索精神
一、注重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中学阶段,学生要学习大量的基础性知识,这些不可能完全让他们体验,而书中的每一个实验都是精选来的典型。所以,做好每一个实验,可以从中获得经验和抽象知识,并根据得到的规律解决问题,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学习《力的作用效果》时,书中通过引入风力使树枝变形,用力使弹簧变形,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力能使物体形变。学生提出疑问:我平时用力拿玻璃瓶,我怎么都没有觉得瓶子发生变形呢?于是我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假如瓶子发生形变,我们有方法可以看出来呢?有同学说用放大镜看,一试,结果看不出什么变化。又有同学说:玻璃瓶里装满水,手对瓶用力按,如果水流出来了就证明瓶子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发生了形变。于是让这位同学去演示,发现手用力后瓶子发生摇晃,水也会倒出来,很难观察。于是又有学生提出来改正方案:把瓶子灌满水,盖上盖子,用力挤压,如果瓶盖冲开或者变形,则说明瓶子受到了力而变形,又做,发现还是看不出来。于是大家又进行了讨论,有同学说,可能还是由于瓶口太大了而看不出来,我就趁势引导:那变小一些可行吗?有学生说不行,也有学生说可以,因为把微小的变化进行放大,能够看出来。我又问:“如何变得小一些呢?”大家经过讨论,觉得在瓶里装满水,然后盖上盖子,再在盖子上插一根玻璃细管,进行实验,如果管子里的水位上升了,说明瓶子受到了力而形变,于是我让其中的一位同学演示一下,结果旁边的同学看见了,而远一些的则看不见。我又让大家改进:如何把现象变得更加明显一些呢?马上就有同学想到用红墨水,于是我又让他用红墨水做了一遍,结果现象很明显。然后我又进行了一些改进:取温度计的中间一截插上重新做,结果细管上出现了一大截的红墨水。实验规律也就掌握了。
这时有学生提出来,他说“假如玻璃瓶里不装水,空瓶子直接盖上盖子,再把细管子塞上,并在细管里滴几滴红墨水,再用手挤压瓶子,如果细管里的红墨水上升,也能说明啊”。
这时有学生站出来反驳:“也许是手对瓶子加热,瓶里空气受热膨胀而体积增加的结果”。我又趁势提出该如何改进这个方案,学生想到了设计对照组进行对比再得出结论。上述实验方案设计的实施,不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增设实验,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比如,学习了八年级下册的第三章第三节《植物与土壤》后,大家都知道土壤能给植物提供水和无机盐,因此我就提出问题:如果不用土壤,我们能否种出植物?让学生自己实验。学生们通过设计方案,选择身边的塑料瓶,并买来各种化肥,配置成营养液放到瓶子里,在瓶口铺上塑料网,撒上青菜种子,结果真的长出了小苗,又慢慢长成了一棵棵小青菜,其内心兴奋程度是无法描述的。又有个学生想要种富硒的青菜,特地拿了一点点的硒酸钠配置成富硒的营养液,就种出了富硒的青菜。周围有几个同学受他的启发,相继种出了富铁富铜的青菜。这样,在教学中使学生以一个探索家的身份进行实验,在情绪被激活的同时,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也就被激发出来了,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其创新精神得到了发展,同时还从侧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意志力,使其能在失败中总结教训,得出正确的结论。另一方面,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得到了一定的训练及培养,为今后学习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三、利用课外实验,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教授说:“实验室是培养全面化学人才的最好的场所。”实验时,人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浓厚的兴趣会促使他们想方设法战胜困难,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这无疑是锻炼意志、开拓思维、增强自信心、提升创新能力的最佳方法之一。例如,在学习《力的作用》时,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各种事例、现象了解到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书后面有专门介绍火箭飞行原理的阅读材料,然后我在课后就布置一个制作水火箭的比赛活动,让每组都制作一个水火箭,在家做好,周一在课上进行比赛,大家讨论:如何比较谁制作得最好?学生当然会说跑得越远越好。怎样使火箭运动得远?有些同学把可乐瓶绑到木板上,有些把可乐瓶开口变小并绑在玩具汽车上,有些则找来小时侯玩的赛车,在轮子上绑上可乐瓶,等等。最后,通过亲自体验,又让水火箭跑最远的同学谈谈自己的依据。经过大家讨论,最后得出:要使水火箭跑得远,与地的摩擦必须要小,后面喷出来的水要小、急。这样的动手实验,既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又能培养探索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
参考文献
1、毛冬珍《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中学教育实践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
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教师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挖掘,科学地设计实验教学的方法和程序,力求使实验教学为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一、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教学直观、形象化的重要手段,是启发学生思维、建立物理概念的重要措施。课本上有些演示实验因为自身设计或实际教学条件的局限,效果不够理想。教学中成功地改进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大小试管实验中,为便于观察小试管的上升,可以在小试管里放彩纸、彩色粉笔等轻巧物体,并用一端封闭的长玻璃管代替大试管,这样能使现象直观明显,便于观察,使学生对大气压的存在有较深刻的印象。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还有哪些实验?在做利用激光穿过水演示光的直线传播时,可在水中放入牛奶、墨水、粉笔末等搅匀后观察,更清楚地显示出光的传播路径。让学生将改进后的实验与教材中的实验对比,分析实验效果,可因势利导,让学生思考:是否还有其他改进方案?这样可以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异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演示实验一般情况下都是教师动手,学生观察,由于教师具有较高的实验技能,再加上课前的充分准备,实验结果都很理想。虽然它有利于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但无形中将教师的思维方法以强制的手段灌输给了学生,从而阻碍了学生探索思维的发展。而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就能使学生主动思维,积极寻求探索新知识的方法。
例如光的折射一节的教学,若是把课本的演示实验变为学生设计实验,效果会更为直观、明了。比如,一个同学设计出“叉鱼”的实验,在注满清水的透明水槽中放一块泡沫板,上面画一条“小金鱼”,将泡沫板竖直放置在水中,取一根长铁丝当“鱼叉”。结果矛盾出现了,虽然看上去已瞄准了,却总是偏上而不能叉到“鱼”。从这个实验自然引入光的折射教学,通过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不仅使学生的智力得到了挖掘,使他们对物理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而且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三、变验证性实验为自主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验证性实验是由老师或教科书划出了从问题到结论的单一路径而设计好的实验,告知学生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实验器材、什么样的实验方法,学生只需按照给定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而探究性实验是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学生根据问题研究的需要在假设的指引下获取支持或推翻假设的科学实证,是以实验为载体探究科学结论。探究性实验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活动和归纳概括的思维方式来建立概念和规律,训练一定的实验技能,同时使学生获得物理实验研究科学方法的系统训练,让学生接触探究、发明、发现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例如:初中物理教学中测小灯泡功率的实验,既是一个测定性实验,又是一个验证性实验,即在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分别大于、等于、小于其额定电压时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验证与上节所讲授的结论是否相同。该实验可让学生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阻值的大小,测出通过小灯炮灯丝的电流及其两端的电压,并观察其发光情况,然后通过对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加以比较,从而使学生自主发现规律,进而得出正确结论。这样的探究性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引导学生自主设计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学到的物理知识自行设计实验,这个要求比基本实验高一层次,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实验,要求较高。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平时在分组实验教学中,不能直接给出实验方法,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通过问题的提出,思考如何利用实验研究问题,自己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然后与书上的实验步骤加以比较,看自己设计的实验是否与书上的一样、是否合理、是否科学,逐渐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这类实验有的是实验目的只有一个,而实验器材自己选,实验过程、实验步骤自己设计;有的是限定实验器材,让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来达到相同的实验目的。通过这种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同时在实验活动中既体会到了创新的艰辛和愉悦,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时,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自行设计实验。在实验步骤上,有些学生把倒入部分盐水改为全部倒入;还有些学生先称空烧杯的质量,再称倒入盐水后的总质量。这些做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把杯中盐水倒入量筒测体积时,由于杯底和杯壁上还沾有盐水,所以测得的体积小于杯中原盐水体积,造成较大误差。通过分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
所谓“百看不如一做”,只有真正地动手去实践,才有可能促使学生为找到正确的解释而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综上所述,作为基础教育的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遵循认知规律,尽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尽力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创新。
第四篇:重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育论文
摘要: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实验以它的趣味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为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加强和重视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跟上课改的步伐。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发现新的问题,在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实验;实验教学;创新;创新能力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教学的基本特征,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灵魂,是化学的教学的重要手段,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其规律提供生动、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通过实验教学,能促进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提高实验技能,实验中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成功的实验教学,不仅是学生探索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我国化学家戴安邦教授曾说过:“化学实验室是学生学习化学最有效和收获丰富的场所。”化学教学中应该重视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精心设计演示实验,重视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具有特殊的魅力,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在演示实验中,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指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去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而从表象到本质,训练学生全面、系统的观察能力。教师利用鲜明的演示实验现象,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如在绪言课中,我精心地设计了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的实验:在试管中加入2毫升NaOH溶液,学生观察颜色,接下来我用滴管吸取酚酞,学生观察颜色,我提醒学生奇迹发生了,向试管中滴2滴酚酞,试管内的液体瞬间变红了。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感到非常惊奇,我告诉学生这就是化学的奥秘,这节课上学生兴趣高涨,课堂效果很好。
二、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仅有教师的演示实验是不够的,还必须由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在实验中调动学生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将机会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技巧,同时巩固和验证加深了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学生想到用Na2CO3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来验证,但是实验结果用托盘天平称量反应后烧杯中物质总质量时发现质量减少了,学生讨论:为什么反应后总质量减少了呢?如何改进实验方案,使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通过小组间的讨论,最后得出该实验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唤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实验的教学中,教师应时刻提醒学生要多问为什么。“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学习中有疑问,才会有进一步的思考,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有所创新。教师要在实验教学中设计一系列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教学中适时点拨,逐步培养其具体、全面、深入地认识本质及内在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时,提出问题:在实验室制取CO2结束后,废液呈酸性还是碱性?如何检验?废液如何处理?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开始设计实验方案,并大胆地进行实验。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问题中获得认知体验,在探究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鼓励学生改进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化学实验中,可以鼓励学生对某些实验的装置或操作方案加以改进,使操作更简便,现象更直观,效果更好。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其从实验中尝到创新的滋味,培养创新能力。如在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中,告诉学生磷燃烧后的生成物对身体有害,学生想到应对实验加以改进,在密闭容器中实验,或将烧杯换成大集气瓶,在底部放入凹透镜聚光对物质加热。这样就避免了环境污染。
五、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本内的实验是有限的,但科学探究领域是无限的。在实验教学中,应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提出探究的问题,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球气候变暖,学生提出了如何减少空气中的CO2含量的实验探究,并大胆实验,效果较好。通过课余时间的探究活动,增长了学生的知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代发展要创新,教育发展要创新,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实验教学,为国家培养创造型人才,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第五篇:高中物理教学论文发表 强化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强化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甘肃省通渭县第三中学苟贤
摘 要 实验是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这是物理教学中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试从构建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有效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励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主体 物理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这是由实验本身的特点及其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所决定的。离开了实验的物理教学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实验是物理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然而,实验教学因长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而成为物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采取“以讲代做”的实验教学方式大有人在。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那么,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创新能力呢?
一、改实验“观看”为实验“观察”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思维知觉,是实验研究的基础,演示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最重要途径。学生对演示实验现象的观察往往带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注意力不集中,目的不明确,主次分不清,常常忽略了本质现象,甚至出现把教师的演示实验变成看热闹式的“观看”。
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除交代实验仪器,装置特点,实验目的和原理之外,更应向学生提出观察的重点和方法,应教给学生“看什么,怎么看”,并且对每一项演示实验都应制定相应的观察程序和内容,特别是依据学生的实验水平、经验和操作技能上的缺陷,精心策划富有启发性的引导措施,变简单的“观看”过程为实验“观察”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在做测定小灯炮额定功率的实验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按如下实验顺序进行观察,先让学生观察实验电路图的特点,并及时提出问题,如滑动变阻器有什么作用?实验中电压表与谁并联?调节滑动变阻器后先看什么后看什么?当灯炮两端电压恰等与其额定电压时它的亮度怎么样?如果实际电压不等于额定电压,它的功率是大是小,灯的亮度相不相同?
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个关键时刻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只有边实验、边观察、边思维才能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这样就会把积极思维贯穿于观察的全过程中,变“看热闹”为“看门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二、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
不少演示实验,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学生(特别是后面的学生)是很难看得清的,即使看得到,但由于缺少参与意识,往往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及创造能力也就难以得到充分的培养。
改演示实验为随堂分组实验,就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将演示实验过程转化为学生自己独立地运用实验去探求知识或获取必要的感性认识,从而自己去总结得出结论的过程。这样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增加学生动手和
动脑的机会,而且有利于提高实验观察的效果,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学生对实验的全程参与,也增强其主体创造的意识,这种效果是单纯的演示实验所难以达到的。例如,在演示光的折射实验时,学生很难观察清楚光在水面发生折射的现象,如果把该实验改为分组实验,那么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将会由“模模糊糊”转变为“真真切切”。因此,对于那些操作简单、耗时少、易成功、观察能见度较差的演示实验而言,很有必要将其改为分组实验,通过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完成探索任务、增强了创造的体验,其效果一定比只看教师的演示要好得多。
三、重视实验操作,让学生到实验室去做一做
目前高考物理试题重视实验考查,并且分值较高,命题者在实验题命题时总希望把“做过实验的考生”和“没有做过实验的考生”区分开来;另外课本中的实验学生不亲自做一做,他们也很难达到对实验的真正理解;所以对高中阶段要求的12种基本仪器要求学生会规范操作与读数,对16个学生实验(含5个选考模块实验)要求学生能亲自动手独立操作,只有能独立完成所规定的实验,才有可能达到《考试大纲》中“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这一要求。
四、重视实验的归纳与总结
学生进入高中掌握的知识更丰富、思维能力更强;因此在高三备考复习时,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对所学过的实验要加以归纳、总结。例如“利用纸带串联力学实验”,利用纸带可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探究动能定理、测定动摩擦因数、测量重力加速度、测小车的功率、测电动机的转速
等。如“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可以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利用电流表和电阻箱测量、利用电压表和定值电阻测量、利用电流表和定值电阻测量、利用两只电压表测量、利用两只电流表测量等方法。又如“电阻的测量方法”,有伏安法、半偏法、等效法、直接用欧姆表测量法等方法。
五、开展实验设计方案评比活动,让学生施展创造才智
教材中有不少关于实验问题的“讨论”和实验习题。教师可提出一些研究的方向,启发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定期收集,认真审阅,对合理性好,可操作性强,实验现象明显,有一定水准的“作品”,教师应提供平台让学生实践,充分展示主体创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使其创造欲望得以持久的保持。
总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只要有意识地改实验“观看”为实验“观察”, 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 重视实验操作,注重实验的归纳与总结,就能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优化了实验教学,可以使实验教学富有生命力,才能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