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我国近十多年来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继续和深入,对于突破计划经济的束缚,增强改革发展的意识,增强服务意识和人民公仆意识,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投资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行政审批现况
1、行政审批设定权不规范。《行政许可法》规定,法律、法规、规章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其他规范性文件无权设定行政许可。有些国务院部委不以规章形式设定,往往以文件形式设定,不具有合法性。
2、行政审批种类繁多。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规章中,对行政审批的种类没有统一规定,其称谓有审核、核准、同意、审批、批准等不同种类,而不同种类的行政审批方式在具体操作中又没有明显区别。
3、行政审批主体混乱。由于规章也可以设定临时期限的行政审批,导致很多行政机关都有一定的审批权限。据初步统计,在地级市政府,有审批权的部门大约有50多个。
4、行政审批手续繁琐。由于有些行政机关职能交叉重迭,同一事务多个机关都有权管理,而管理的方法就是设置审批,导致同类事项重复交叉设置行政审批的现象。
5、重审批、轻监管或者只审批、不监管的现象比较普遍。没有设定权的省级行政机关为加强对具体事项的管理,出台的规范性文件普遍规定审批时应准备各种资料,但准入后对监管的手段和方法却规定的相对笼统,下级机关无法遵从,以致缺乏监管。
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1、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政府转变职能的客观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就是将政府的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有效融合,在实施管理职能过程中寓于最大服务功能。只有从根本上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才能保证政府职能转变。
2、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提高运转效率的现实需要。从目前情况看,一个项目有N种前置审批,往往连经办人员都不一定全部知晓;有的企业为批一个项目有时要跑几十个部门盖上百个公章,影响了工作效率。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部门把主要力量放在宏观决策、市场监测等方面,而不是仅仅钉住市场准入方面。
3、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政府加强监督管理的必然要求。设定行政审批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加强行政管理,事实上有些行政审批项目的设置并不能完全达到管理的目的,通过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对项目的后续监管、规范审批程序和环节,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完善服务手段,建立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管理制度,这也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目的所在。
4、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有效预防腐败的重要环节。一些部委规章对行政审批事项设定前置要件,往往造成审批程序繁琐,有些审批事项缺乏公开性和公正性,容易滋生腐败。通过改革,规范审批事项的实施程序,有效预防腐败现象发生。
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点工作
1、开展行政审批项目清理。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最基础性工作,通过清理项目,使不必要的过多过滥的行政审批得到有效遏制,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要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对所有法律、法规、规章设定的行政审批项目进行彻底清理,使行政审批真正实现法制化规范化。我市在**年,对市直各部门实施的审批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公布保留了202项行政审批项目。按照国务院、省政府清理行政审批项目的通知要求,今年以来,我市正在开展新一轮的清理工作,对那些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的项目,一律取消执行,根据实际需要,下放一批审批项目。通过初步清理,拟保留170项左右行政审批项目,并向社会公布法定审批时限和部门承诺时限,凡没有列入审批目录的事项,管理相对人有权拒绝。
2、切实改进行政审批方式。在科学界定行政审批范围的基础上,规范行政审批程序,改革行政审批方式,简化审批环节,提高服务质量。各实施部门要贯彻政务公开的原则,增强行政审批的透明度,做到决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并建立相应的政务公开制度,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要简化审批环节,避免重复审批、多头审批、久拖不决。各部门要对审批程序进行理顺,对某些冗繁的多余环节,要坚决砍掉,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每一个行政审批事项的运行程序绘成图表,即审批流程图,明确每个事项的承诺办结时限,并把这个时限分解到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在具体审批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般事项直接办理,特殊事项承诺办理,重大事项联合办理制,上报事项负责办理。
3、积极推行并联审批制度。《行政许可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行政许可需要行政机关内设的多个机构办理的,该行政机关应当确定一个机构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行政许可依法由地方人民政府两个以上部门分别实施的,本级人民政府可以确定一个部门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并转告有关部门分别提出意见后统一办理,或者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办理、集中办理。” 这是法律对并联审批的明确规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审批项目涉及一个部门内部多个科室的,部门要授权一个科室具体负责,统一受理,统一答复,统一办理。一个申请涉及到两个以上部门的,由政务大厅一个窗口统一受理,将流程中各审批环节的法定条件、申请材料等详细信息统一、完整、一次性告知;审批部门主动为申请人提供现场勘察、定点指导等服务,帮助申请人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审批材料的流转由综合窗口及各审批部门内部办理;各审批工作同步开展;各审批部门在承诺时限内完成审批。
4、加大监管工作力度。实施审批部门要加强项目后续监管,主动开展监督检查,对审批条件已发生变化,或出现其他应当收回情形的,收回审批事项。同时,要开展规范行业行为的监督检查,推动管理行为法制化规范化。对审批行为,实施部门要加强经常性的自查,制定相应的内部监督措施,自觉地将审批行为置于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之下。要建立相关机关、新闻媒体、社会舆论、群众评议的监督网络,全程、立体地约束和规范项目审批工作。要制定责任追究办法,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审批部门和审批人应负的责任。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
关于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我国近十多年来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继续和深入,对于突破计划经济的束缚,增强改革发展的意识,增强服务意识和人民公仆意识,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投资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行政审批现况
1、行政审批设定权不规范。《行政许可法》规定,法律、法规、规章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其他规范性文件无权设定行政许可。有些国务院部委不以规章形式设定,往往以文件形式设定,不具有合法性。
2、行政审批种类繁多。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规章中,对行政审批的种类没有统一规定,其称谓有审核、核准、同意、审批、批准等不同种类,而不同种类的行政审批方式在具体操作中又没有明显区别。
3、行政审批主体混乱。由于规章也可以设定临时期限的行政审批,导致很多行政机关都有一定的审批权限。据初步统计,在地级市政府,有审批权的部门大约有50多个。
4、行政审批手续繁琐。由于有些行政机关职能交叉重迭,同一事务多个机关都有权管理,而管理的方法就是设置审批,导致同类事项重复交叉设置行政审批的现象。
5、重审批、轻监管或者只审批、不监管的现象比较普遍。没有设定权的省级行政机关为加强对具体事项的管理,出台的规范性文件普遍规定审批时应准备各种资料,但准入后对监管的手段和方法却规定的相对笼统,下级机关无法遵从,以致缺乏监管。
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1、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政府转变职能的客观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就是将政府的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有效融合,在实施管理职能过程中寓于最大服务功能。只有从根本上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才能保证政府职能转变。
2、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提高运转效率的现实需要。从目前情况看,一个项目有N种前置审批,往往连经办人员都不一定全部知晓;有的企业为批一个项目有时要跑几十个部门盖上百个公章,影响了工作效率。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部门把主要力量放在宏观决策、市场监测等方面,而不是仅仅钉住市场准入方面。
3、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政府加强监督管理的必然要求。设定行政审批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加强行政管理,事实上有些行政审批项目的设置并不能完全达到管理的目的,通过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对项目的后续监管、规范审批程序和环节,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完善服务手段,建立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管理制度,这也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目的所在。
4、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有效预防腐败的重要环节。一些部委规章对行政审批事项设定前置要件,往往造成审批程序繁琐,有些审批事项缺乏公开性和公正性,容易滋生腐败。通过改革,规范审批事项的实施程序,有效预防腐败现象发生。
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点工作
1、开展行政审批项目清理。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最基础性工作,通过清理项目,使不必要的过多过滥的行政审批得到有效遏制,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要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对所有法律、法规、规章设定的行政审批项目进行彻底清理,使行政审批真正实现法制化规范化。我市在**年,对市直各部门实施的审批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公布保留了202项行政审批项目。按照国务院、省政府清理行政审批项目的通知要求,今年以来,我市正在开展新一轮的清理工作,对那些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的项目,一律取消执行,根据实际需要,下放一批审批项目。通过初步清理,拟保留170项左右行政审批项目,并向社会公布法定审批时限和部门承诺时限,凡没有列入审批目录的事项,管理相对人有权拒绝。
2、切实改进行政审批方式。在科学界定行政审批范围的基础上,规范行政审批程序,改革行政审批方式,简化审批环节,提高服务质量。各实施部门要贯彻政务公开的原则,增强行政审批的透明度,做到决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并建立相应的政务公开制度,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要简化审批环节,避免重复审批、多头审批、久拖不决。各部门要对审批程序进行理顺,对某些冗繁的多余环节,要坚决砍掉,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每一个行政审批事项的运行程序绘成图表,即审批流程图,明确每个事项的承诺办结时限,并把这个时限分解到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在具体审批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般事项直接办理,特殊事项承诺办理,重大事项联合办理制,上报事项负责办理。
3、积极推行并联审批制度。《行政许可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行政许可需要行政机关内设的多个机构办理的,该行政机关应当确定一个机构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行政许可依法由地方人民政府两个以上部门分别实施的,本级人民政府可以确定一个部门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并转告有关部门分别提出意见后统一办理,或者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办理、集中办理。” 这是法律对并联审批的明确规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审批项目涉及一个部门内部多个科室的,部门要授权一个科室具体负责,统一受理,统一答复,统一办理。一个申请涉及到两个以上部门的,由政务大厅一个窗口统一受理,将流程中各审批环节的法定条件、申请材料等详细信息统一、完整、一次性告知;审批部门主动为申请人提供现场勘察、定点指导等服务,帮助申请人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审批材料的流转由综合窗口及各审批部门内部办理;各审批工作同步开展;各审批部门在承诺时限内完成审批。
4、加大监管工作力度。实施审批部门要加强项目后续监管,主动开展监督检查,对审批条件已发生变化,或出现其他应当收回情形的,收回审批事项。同时,要开展规范行业行为的监督检查,推动管理行为法制化规范化。对审批行为,实施部门要加强经常性的自查,制定相应的内部监督措施,自觉地将审批行为置于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之下。要建立相关机关、新闻媒体、社会舆论、群众评议的监督网络,全程、立体地约束和规范项目审批工作。要制定责任追究办法,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审批部门和审批人应负的责任。
第三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创新大河西先导区行政审批管理及运行机制,提高政府工作的服务质量,根据市委、市政府对大河西先导区行政审批试点改革的总体要求,现就行政审批流程改革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改革目标
通过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力争审批环节明显减少、审批行为得到规范、审批效率显著提高、审批监督机制进一步强化,构建科学、规范、透明、高效的行政审批快速通道。
二、审批原则
(一)集中原则。一是集中受理行政许可申报,先导区管委会设置一个专门的政务窗口,统一受理44项行政许可事项的报批卷宗,统一对外发卷。二是集中统征土地,先导区范围内征用土地,由先导区土地储备(交易)中心统一进行。三是涉及项目建设的行政事业性税费集中在三个环节收取,即所有土地税费统一在土地呈报批准后、用地审批发证之前收取,商品房项目报建费统一在商品房预售许可前收取(非商品房则仍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前收取),房产契税统一在产权证发放前收取。
(二)公开原则。先导区所有行政许可事项的工作流程、项目申报条件、行政许可时限、办理责任人等内容将全部向社会公布,为办事人创造一个公开透明的办事环境。
(三)精减原则。先导区管委会将履行11个市级行政审批部门44项行政许可或审批工作职能。先导区建设项目审批以规划审批为主线,国土、建设、环保、房产等审批为辅线,其报建总时限利用大部委办公的平台,通过各审批环节的整合、并联,原体外环节的纳入、简化,统筹利用各部门资源来予以压缩,而并非简单的压缩某个办事环节时限,并力争单个审批项目报建总时限在原各部门承诺的总审批时限基础上再缩短50%。
(四)便民原则。为减少当事人往返行政审批机关的次数,降低项目报批成本,对当事人申报的行政许可事项所必需的资料,窗口工作人员须一次性告知。根据当事人的自主选择,对所有行政报批事项均可由先导区土地储备(交易)中心实行全程代理,跟踪服务。
(五)廉洁原则。在行政许可过程中,明确界定各级行政审批人员的职能职责,保持政策的刚性与连续性,实行电子化办公,建立部门之间、处室之间相互监督办事机制,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和效能考核机制,真正做到精减廉洁,公开便民。
三、土地征用、转用、供应基本流程
(一)土地征用、转用、供地分三个阶段进行,即用地预审,土地征用、转用报批,土地供应。先导区所有用地均由先导区管委会土地储备(交易)中心【下称储备(交易)中心】统一征、转,统一储备,统一安置补偿,统一供地。
1、用地预审。由储备(交易)中心准备下列资料:
(1)用地、规划申请表
(2)选址意见书(由国土规划部规划处提供)、立项文件(由项目建设部提供)或土地开发利用方案【省级审批部门有要求的即需要该项资料】
(3)1:500至1:2000地形图
(4)土地规划调整批文(若需调整规划的)
(5)其他相关资料
报国土规划部国土处审查,由国土处组织本部规划处、环境资源处进行用地预审,主要审查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是否有农用地转用计划、是否符合环保的要求、是否属禁止、限制供地范围(项目用地)等,审查通过出具预审报告,规划条件,划定规划定点蓝线。
2、土地征用、转用报批。由储备(交易)中心准备下列资料:
(1)用地预审阶段的所有资料及预审报告
(2)地籍调查表、土地权属汇总表及拟占土地权属证明(国土分局承担)
(3)勘测定界技术报告和勘测定界图、土地利用现状图
(4)预征土地公告(国土分局承担)
(5)听证笔录(有听证要求的、国土分局承担)
(6)补充耕地验收文件(占用耕地的)
(7)相关部门意见
(8)其他相关资料
报国土规划部审查,规划处审查合格发《规划用地许可证》,国土处审查合格划调查红线,编制一书四方案,环境资源处审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情况及压覆矿产、地质灾害等情况,各处审查合格签署意见后上报先导区管委会、省、国务院审批。
3、土地供应。上述地块经省、国务院审查批准后,交土地储备(交易)中心统一储备。根据土地开发进度,由储备(交易)中心协调区级政府搞好土地安置补偿工作。
4、土地划拨。地块符合划拨条件的,由项目申请人准备下列资料:
(1)用地申请表
(2)选址意见书(由国土规划部规划处提供)、立项文件(由项目建设部提供)
(3)1:500至1:2000地形图、红线图
(4)测量测绘成果表
(5)单位资质证书、工商营业执照
(6)法人委托书原件
(7)法定代表人及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
(8)先导区管委会同意土地划拨批文
(9)其他相关资料
报国土规划部国土处审查并上报先导区管委会审批后发划拨决定书及划拨土地红线图。
5、土地出让。地块进行招、拍、挂出让,由项目建设部就项目准入、投资强度等问题提出审核意见,由国土规划部规划处尽可能做好该地块的规划要点及控制性详规。规划一旦确定即不再变更,土地招、拍、挂出让后,不得改变土地性质,不得修改容积率,不得减少公共绿地,不得占用公共配套设施用地。特殊情况确需变更的,由用地人将土地交回管委会重新招、拍、挂。储备(交易)中心根据规划编制土地出让方案,测算土地出让金,测算土地供应后项目建设过程中所有税费,一并列入土地成本,报国土规划部国土处审批后,上报先导区管委会批准,由储备(交易)中心组织招、拍、挂出让,项目用地单位取得出让土地后在建设过程中不再向行政管理部门缴纳任何税费。
项目用地单位通过划拨、出让途径取得土地使用权,交清所有税费后,准备相关资料报国土处审查,核发《土地使用证》。
四、项目建设报批、预售、竣工验收
(一)项目建设报批分五个阶段,即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预售,竣工验收。
1、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由项目建设人准备下列资料:
(1)建设用地规划申请表
(2)土地权属资料(红线图、土地使用证、土地出让合同等)
(3)总平面图
(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经国土规划部规划处审查总平面图,环境资源处审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后,规划处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2、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由项目建设人准备下列资料:
(1)上一步骤中所有资料
(2)相关设计文件和图纸
由建筑房产处牵头,规划处、环境资源处参与,审查合格后签发批复文件。
3、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两证分别由规划处、建筑房产处牵头,环境资源处参与,同步进行。
4、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由项目建设人准备各类设计图件报规划处审查,规划处审查上述资料,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联合审查,各部门同意,签署意见后,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5、核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国家投资项目及国有(控股)企业先由项目建设部按照公开、公平、透明的原则,社会化运作模式组织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招投标。再由项目建设人准备下列资料:
(1)施工项目报批表
(2)中标通知书(非公有制企业不须提供)
(3)施工合同、监理合同
(4)农民工工资保障金核实表及建筑工地计划生育管理登记表
(5)建设工程施工图技术审查报告
由国土规划部建筑房产处审查上述资料,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6、商品房预售。由项目建设人准备以下资料:
(1)房地产企业《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
(2)土地使用权证
(3)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4)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5)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6)审查批准的报建图
(7)工程进度证明材料
(8)商业房预售及物业管理方案
由建筑房产处审查合格后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7、竣工验收。项目建设部以向符合条件的各级质监、安监部门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在建项目实行全程监管。项目建设完工后,由项目建设人准备上述流程各项资料,由项目建设部组织,国土规划部各处参与,会同相关部门,统一组织对竣工项目进行综合验收,发竣工验收合格证书。由国土处发分户《国有土地使用证》,建筑房产处发《房产证》。
第四篇: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各单位要认真落实丰政发【2009】35号文件,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事项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入驻率和办结率,切实对窗口授权到位,坚决杜绝“前店后厂”、“两头受理”,实现在窗口完成行政许可服务事项的接件、审查、签批、制证、盖章、发证工作,做到在窗口一次性办结,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率。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模版]
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专项工作的通知
县直及驻通各有关单位:
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的要求,为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现就进一步推进全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专项工作有关事项明确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反腐倡廉建设,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以规范审批行为、提高行政效能为重点,以制约和监督行政权力为核心,着力推进政府管理方式创新,促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步骤
(一)成立机构。由法制办、编办、政务中心、物价局、纪委效能室各抽调一名工作人员成立审改办(办公地点设县政务中心一楼大厅),专门负责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抽调人员原则上与原单位工作脱钩,集中办公,直至阶段性工作任务完成。各单位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责任,组织业务精通、责任心强的人员负责落实工作。
(二)宣传发动。9月10日,召开全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专项工作会议,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任务,初步培训。1
(三)及时清理。9月11日至9月17日,县人民政府工作机构、部门管理机构、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和驻通有关单位,各自对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取消、调整的行政审批项目和保留的行政许可项目目录的决定》(××省政府令第235号)、《××省人民政府关于部分行政审批项目下放管理层级的决定》(××省人民政府令第240号)、《××省人民政府关于扩大县(市)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决定》(××省政府令第249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取消调整新增的行政审批项目和保留行政许可项目的决定》(××省政府令第253号)要求和内容,对本单位涉及的行政审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并编制行政审批项目目录(目录表格模式附后)。9月17日前将目录(包括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及法律、法规、文件复印件(省政府令除外)一并上报审改办。同时,经清理确定没有审批事项的单位,也需上报正式证明材料。
(四)集中审核。9月18日至9月28日,县审改办采取审核审核的方式,对各单位上报的行政审批项目目录进行审核,并由审核人员签字;审改办审核后,将目录返回原单位由一把手签字确认,再上报审改办。
(五)发文公布。9月28日至9月30日,审改办汇总各单位上报目录后报县人民政府行文公布。
三、责任追究。
以下几种情况,由县纪委监察局主要领导对其单位党政一把手和具体责任人实行约谈,并视情启动问责程序:
1、没有按规定时间(即9月17日前)上报行政审批项目目录的单位;
2、行政审批项目清理不认真负责,导致上报审批项目错报、漏报、多报,审改办返回2次以上仍不纠正到位的单位和个人;
3、实行谁审核谁负责的工作机制,凡是不认真审核,导致项目不规范、不全面、不合法的。
附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表格
二○一二年九月七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