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软实力的内涵

时间:2019-05-12 06:25: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有企业软实力的内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有企业软实力的内涵》。

第一篇:国有企业软实力的内涵

国有企业软实力的内涵

孙瑜纪超

(长江大学政法学院研究生,湖北)

摘要:本为对我国国有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内涵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对于硬实力的关系,从而更好的理解软实力的内容。并通过对部分国有企业的调查,总结出软实力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国有企业 软实力 硬实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八次文代会和作协第七次全代会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① 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脚步日渐加快,国与国之间经济实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大型企业集团之间的竞争。而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和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国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国家竞争中占据主动,真正履行好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神圣使命,必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一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已经不能单纯的通过过去简单的引进技术、提高产量来实现。而是要紧随党中央的步伐,理解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的真正含义,通过打造卓越的企业文化力,全面提升企业软实力,进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国有企业软实力的内涵

软实力的内涵最初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 奈提出。奈在提出和论述软实力时更多地是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另一方面来讲,美国学者提出的看法相应的更符合美国欲成为超级大国的基本国情。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讨论软实力问题必须更多的针对国内的具体状况,发散到各个领域。同时,鉴于中国人特有的内敛的民族特征,我国的软实力建设不仅仅强调自身影响外部的能力,还要将其运用于内部,形成一种由上至下的整体力量,以此来内外结合,达到提高综合实力的愿望。

而作为国民经济基础,国有骨干企业承载着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使命,可以说,其发展前景决定了国家经济走向。尤其是经过了风风雨雨的改制、破产、合并等重大转型后,国有骨干企业基本应该行驶在一个正常的轨道上。据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资料表明,截止至2010年底,120户中央企业资产总额244274.6亿元,同比增长16%,营业总收入167769.4亿元,同比增长32.9%,实现净利润8522.7亿元,同比增长42.8%,2011年公布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央企为38户。比上年增长八家。这些数据表明,国有企业在当前经营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不难发现,相比世界上先进的跨国公司,国有企业的综合实力还相对较弱,近年来的发展主要还是建立在高能源消耗低人工成本等基础之上的粗放型模式。因此,笔者认为真正做到国有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方法便是改善企业的发展模式。从单一的加强硬件设施逐渐发展成为软硬结合,相互促进的有效型发展模式。

国有企业硬实力,顾名思义,是指国有企业内部那些以物化形式存在的要素,是衡量企业的支配性实力,具体包括国有土地、设施、资源、资金、人员、经济规模等。而国有企业软实力是相对硬实力而言的非物化性要素,是整合和运用硬实力的综合能力,是国有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支撑要素,是最终实现国有企业运营效能最大化的关键所在。相比硬实力,国有企业软实力不能在短期内看到其价值,不能以实际的数字和具体的标准来衡量,但软实力的作用不是在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出现时才匆忙建立的,而它发挥的巨大作用在于避免问题的发生,在问题产生迁就将之消弭于无形中。形象一点说,国有企业软实力就是要充分的运用内部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将国有资源改良成优质的土壤,防止“危机”“隐患”等坏种子在国民生产中生根发芽。因此,我们要在国有企业中建立行之有效的软实力体系,由上至下,真正的深入到企业内部,影响到每一个国有企业员工,才能将软实力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目前为止,我国国有企业中已经涌现出一些成功的实施软实力案例,为我们其他的国有骨干企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例如胜利油田胜利工程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时国家综合甲级勘察设计单位,在近40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艰苦创业、精心设计、诚信经营、开拓创新、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全国勘察设计和工程总承包“双百强”企业。通过他们的事例报告分析显示,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强调了设计人的求实创新精神,并制定公司目标,逐步实现公司的软实力建设同国际性工程公司接轨。而大部分国有企业目前还停留在改

制后的初级阶段。很多国企职工缺乏企业责任感,认为自身的敬业程度及素质影响不了整个国有企业的前进和发展。而今,很多国有企业的基层单位倡导“企业是我家”的精神风貌,从前线生产单位开始培养员工的爱岗爱企爱大家的奉献精神。同时,通过以中国石油天燃气集团公司下的辽河石油勘探局为调查对象,发现国有企业的员工素质培训已经明显比过去有所增长。这一现象表明,传统的国有企业已经不具备原有的竞争优势,日益激烈的竞争促使着我们不断的改进发展模式,只有提升企业软实力,使国有企业更具柔性才能激发企业的创造力和张力。

二、国有企业软实力同硬实力的关系(1800)

1、国有企业软实力与硬实力的依存关系

国有企业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双方相互依存,均以对方存在为自身存在的前提。首先,国有企业具有大量的土地资源、厂房设备、人力资源、流动资金、高新技术等,而国有企业软实力正是要将这些资源合理的运用,使其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最优化。使得企业在市场经济运营中,避免资源浪费、债务危机、生产滞后、员工不满等情况发生。而硬实力的存在同时又需要软实力的支撑。可以说,硬实力是软实力的有形载体,软实力则是硬实力的无形延伸。只有软实力的实施主体才能将这些资源整合成一个企业。换句话说,软实力不是今天才有的,而是一直存在于企业之中。不同的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规划中都有软实力的体现。这些工作的开展都是为了这种软力量的积累。具体来讲,企业内部进行的非物化形式的工作都是软力量迸发的前期准备。当这种力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彰显出自身的优势,在国际经济竞争中永争上流。

2、国有企业软实力与硬实力的转化关系

国有企业软实力与硬实力在一定条件下可各自向另外一方转化。也就是说硬实力在某种时期或环境下可以转化为软实力,而软实力也可转化为硬实力。比如说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主要是针对改造自然的力量而言。在当今的国有企业中,科学技术占有了绝对的优势地位。而作为企业的一种硬实力,它承担着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对内而言,当企业激励员工不断创新,激发员工灵感,促使国有企业具备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创新成为一种精神,使科学技术成为一种动力,这时的科学技术便成为了软力量的一分子。同时,对外而言,将具有自身特点的科学技术作为企业的宣传项目,并使之成为企业品牌,这样不但可以增加企业的知

名度,更可以为企业创造效益。反之,当员工的创新精神和爱企精神被激发出来后,科学技术和生产效率必然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这也就增强了国有企业的硬实力。相比较民营企业而言,我国国有企业的软实力导向结构呈现出“规则导向型”强,“创新导向型”弱,即企业文化的形式强调内部控制,人才选拔上也主要看学历看学校,薪金制度也相对单一。而民营企业具有相对的灵活性,能够很好的将软硬实力相互转化,充分发掘员工的创新意识。根据一项关于“我国非公有制成长性中小企业发展报告”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非公有制成长型企业设有专门研发部门的高达74%,自主开发的产品与生产技术也在60%以上。显然对于创新能力而言,国有企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国有企业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动态和谐关系

双方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通过不断的转变发展,最终实现动态的和谐关系。国有企业软实力建设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同硬实力相协调的时期。只有二者充分和谐,才能使国有企业和谐稳定的发展,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这就需要国有企业在软实力方面要加强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使这支队伍具备切实解决职工问题和生产问题的精英素质,同时还要营造和谐的企业人文环境。②保证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体系,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同时在硬实力方面要保证生产的安全工作,通过健全的管理机制和责任制来保障职工的生产安全。这些工作都需要软、硬实力相互兼施,协调开展,才能真正对国有企业的发展起到正极作用。

4、国有企业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制约关系

国有企业软实力在实施的同时,必然会对硬实力的发展起到约束作用,相反,硬实力也必然会对软实力起到制约作用。这是由于在软实力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到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或职工的监督约束工作,同时也会针对企业现状制定一些长期或短期的发展计划,这些都会影响到硬实力的运行。但正是由于软实力的制约作用,可以使国有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流失,同时也可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同时硬实力的规模大小也决定了软实力实施的具体形式。是横向扩散型还是纵向深入型,都会受制于硬实力的发展。同时,国有企业硬实力中具体的经营项目也决定了企业形象、企业品牌、企业理念等基本内容。例如,中国石油天燃气集团公司的企业软实力就分为:企业形象、企业理念、企业精神(铁人精神)、石油

文艺、石油期刊等具有企业特色的内容。

总而言之,国有企业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一种力量,它不是存在于企业内部的一种无形力量,国有企业软实力建设尚存在很多缺陷,如内容大同小异、缺少特色、停留表面、缺乏实效、将软实力等同于企业文化或思想政治工作等具体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国有企业软实力要素的研究,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尽早的将国有企业综合实力提升到世界一流水平。

参考文献:

[1]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讲话时指出的。

[2]蒋永昌.构筑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要突出“四个理念”[J].视点.2010.03

第二篇:软实力

【中国铝业网】“前几天楼主去一家企业面试,HR说:年薪23W(万),代价就是天天要陪客户喝酒应酬!如果现在有份这样的工作摆在你们的面前,你们是选择接受还是拒绝呢?”连日来,在武汉某知名论坛上,一则“求助”帖吸引了不少网友“七嘴八舌”:喝酒伤身,但待遇如此优渥,要不要一试?在喝酒、打牌、拉关系等“灰色技能”在职场“横行”时,掌握一两项“灰色技能”的“多才多艺”者往往会被老板另眼相看,而这也成了不少职场白领的“隐痛”。

女白领很纠结:年薪20万需要喝酒换

记者通过论坛短站联系上了发帖者于小姐,进而了解到:她今年26岁,曾在外企公关部门任职四年,社交能力强。春节前,于小姐就接到猎头的电话,一家民营企业在招聘市场部经理,几天前,她正式与该公司招聘负责人面谈,当得知年薪和职位需求时,心里有点打鼓。“当时听说天天陪客户喝酒应酬,我就犹豫了。虽说我酒量还行,但对方提出的这一要求,感觉企业文化和我一直呆的外企相差太大,担心没法适应。”

当就业、高薪和喝酒应酬挂钩,部分白领感到纠结。“会不会喝酒?”“酒量有多大?”记者在招聘会上与部分求职者交流时也发现,一些用人单位在面试时会提出类似问题,令一些应届大学毕业生颇感无所适从。

“这种情况只存在于少数行业的少数企业当中,不能一竿子打死一船人。”街道口一家科技公司人力资源主管邢先生表示,“一般这样的企业属于刚刚起步,还在发展中,硬实力比不过同行,可能就要靠应酬、拉关系来发展业务。”

员工们吐苦水:不能喝酒会被边缘化

在采访中,不少职场人尤其女白领都反映,酒桌上的应酬对她们来说,是一项非常头疼而又不能回避的社交活动。

在一家大型旅行社行政秘书岗位工作近3年的杨小姐表示,自己曾经不大会喝酒,但工作岗位注定了要应酬,“以前怕喝,好几次谈重要业务,领导都不带我出去,我觉得有点被边缘化了,后来就慢慢练酒,现在还是能喝两三瓶啤酒,领导也开始愿意带我出去应酬了。”杨小姐形容这就叫“人在职场混,哪能不喝酒”。

乔乔在丁字桥一家公司上班,做的是销售内勤。半个月前的一个晚上,她和老总、2个部门经理一块陪客户吃饭。“我看他们喝得很高,也没注意到我,碰完杯对方正在喝时,我也假装脑袋一仰,然后把酒杯往肩后一甩,偷偷把酒倒掉了。”乔乔说,以为自己做得神不知鬼不觉,结果却被坐在旁边的顶头上司逮住了。

“我们部门经理凑过来悄悄对我说,这样做很不给客户面子。”乔乔告诉记者,入职这一年,为了躲喝酒她想了不少招数。“这次被抓了现行,还不知道后果如何,忐忑啊!”职场人拥有软实力才能“够硬”

目前,花近千元参加几天课程,提升发音技巧,在K歌时一鸣惊人;学几个有趣的小魔术,在公司年会时露一手„„已然成为现代职场人士为应对职场各种“突发事件”必要学好的技能之一。记者在招聘会上也发现,求职者有特长已成为不少用人单位的要求。比如唱歌、跳舞、打球、喝酒„„这些与所招岗位完全不相关的特长,正在成为用人单位筛选人才必不可少的条件。

1、软实力培训受追捧

在闲暇时学习一些与生活情趣相关,又能提高个人品位的“手艺”,是很多白领梦寐以求的。因此,与强调考证的主流培训相比,像舞蹈、魔术、唱歌、瑜珈、厨艺、化妆等方式灵活、气氛轻松的“软实力”培训,受到许多白领的追捧。

每个周六的下午,在某公司工作的小倩都会准时赶到厨艺培训中心,认真学习厨艺。她告诉记者,因为工作较忙,她过去从不下厨。但经过学习,现在,她不仅能像模像样地做出

几十道菜,还经常请同事或朋友到家里聚会,既品尝到自己的“手艺”,又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与小倩不同,刚进入公司不久的陈世成报名参加的,是魔术班培训。如今,他不仅快速融入了团队,成为团队中最受欢迎的一员,而且成为同事眼中的开心果,而这一切,全都源于魔术。陈世成说:“这些小魔术虽然简单,但很能调节气氛。刚进公司时,看到办公室气氛很沉闷,我就利用午休时间,给大家变变魔术,没想到一下子就把大家的兴致都调动起来了。现在,大家的话题越来越多,距离也越来越近。”

在小倩和陈世成看来,比起常见的IT、英语以及资格证书等培训,这些“软实力”培训更像是一种“生活”培训。他们说,学厨艺的过程是一种放松身心的享受,也是热门的人际交往方式,绝对是以“食”会友;而魔术更像是生活中的调味剂,为忙碌的工作增添多样的乐趣,同时也提升了自身魅力。

事实上,唱歌、跳舞、厨艺等特长确实有助于增强白领的个人魅力。最近,在一个人气较旺的论坛上,有网友总结出《最热的10大职场软实力》,其中“会唱歌、酒量好、写字漂亮、会打扮”等名列其中。不少网友表示,虽然应聘时是“硬指标”说了算,但在实际工作中,“软实力”往往能起到出其不意的作用。

2、软实力为职场加分

聊起这一话题,在某建筑公司当绘图员的小蒋颇有心得。3年前,小蒋还是一个职场新丁,一心只想着做好本职工作,对公司里另一个一起入行的同事小张很不以为然,认为对方“只会喝酒吹牛拍马屁”。但不久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极大地震撼了他。当时,公司好不容易接到了一个市政工程,报价300万元,对方回价260万元,双方谈了好几轮都谈不下来。最后,公司高管设了一个饭局宴请对方领导,席间,小张说学逗唱样样拿手,酒量也完全拼倒了对方,对方领导十分赏识小张,尽兴后大笔一挥,合同竟然异常顺利地以280万元成交了,一顿饭工夫就为公司多赚了几十万元!从那之后,小蒋再也不敢小瞧小张了,私底下也开始猛练酒量。现在,他已经想通了一个道理,在如今的职场里,干好正职远远不够,“特长”才是加分项目。

经常陪客户应酬的资深广告从业者方小姐透露,陪吃陪唱是“联络感情”的最好方式和手段,“多学些发音技巧,好好练练酒量,能更好地与客户交流。”

现在,很多职场人士已经认识到,职场竞争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历和文凭等硬实力比拼,为此,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开始将目光投向更人性化和个性化的“软实力”比拼中去。与此同时,不少业界专家和企业高管也表示,职场“软实力”已成为评价个人非常重要的标准,同时他们也承认,在平时的工作聚会或者公司年会上,拥有一技之长的员工,比如有的员工歌唱得特别好,往往能吸引众人的眼球,甚至引起高层的关注,从而获得更多同事的认可和领导的青睐。

据了解,由于软实力的培训一般都由专业人士任教,因此培训费用相对也较高。如舞蹈培训班,15天的课程,标价通常都在千元以上;厨艺、歌艺等才艺班的培训费用也多在几百上千元。对此“行情”,白领们基本还是可以接受的。不少白领还表示:“如果能让自己在短时间内多掌握一门技能,并在同事聚会或公司年会上获得良好的印象分,那么这笔钱花得还是很值得的。”

3、职场迎来软实力较量时代?

看到越来越多有“特长”者受到领导特别关照及褒奖,有人提出,不久的将来,职场将迎来软实力较量时代。和以往不同,这里所说的软实力不是指家庭背景、裙带关系,而是指除了本职工作以外,能够切实给公司和单位带来利益和好处的个人素质和能力。软实力的内容没有定式,一切依实际需要而定。显而易见,一名具有当代意识的职场人士,不会再把工作以外的“特长”当作旁门左道,也不会把花在学习“特长”上的时间看作是浪费光阴。当

然,这里并不是说只要有软实力就够了,而是说在你的本职工作做得和别人一样好的情况下,软实力就成了一道“选做题”,做好了,同样能多挣不少分。

4、专家:

心理素质层面的“软实力”提升也很重要

对于白领热衷参与“软实力”培训班的现象,广西人才市场相关专家表示,唱歌、跳舞、茶艺等技能特长培训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陶冶身心,并且帮助处于高度紧张的白领减压,扩大交友圈,增强信心等。但对于白领而言,心理素质层面上的“软实力”提升也非常重要,需不断充实和提高。一些企业高管也表示,在招聘过程中,主要还是看学历、职业素质、从业经历等硬件指标,但对部分岗位来说,如果应聘者具备相应的“软实力”,确实可以加分不少。

第三篇:软实力

如何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要加强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提高“硬实力”,为增强文化“软实力”夯实基础;

②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③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进行文化创新;

④吸收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会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⑤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⑥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⑦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 ⑧借助大众传媒及其他各种途径,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文化代表着国家身份和民族形象。对比政治与经济,其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更为持久,是软实力的主要载体和具体体现。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不断深化的国际环境中,文化日益成为国家软实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和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传统。但是在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形势下,中华文化在对外文化交流与竞争中却处于弱势,文化软实力展示和运用不足,民族文化面临着被侵蚀和渗透的危险。

挑战与问题

中国对外文化传播逆差严重

在中国外文局主办的“2006跨文化传播论坛”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在演讲中指出,越过跨文化障碍,加强中国对外交流,是时代的一个重大命题。但由于跨文化差异等原因,中国对外的文化逆差严重。和中国对外贸易“出超”相比,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则是严重“入超”,存在“文化赤字”。

以图书为例,多年来我国图书进出口贸易大约是10:1的逆差,出口的图书主要是到一些亚洲国家和我国的港澳台地区,面对欧美的逆差则达100:1以上。2004年,从美国引进图书版权4068种,输出14种;从英国引进2030种,输出16种;从德国引进504种,输出20种;从日本引进694种,输出22种。2005年,对美版权贸易是4000:14。同一年,我国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出口总额220万美元,进口总额2136万美元,逆差近10倍;全国图书、报纸、期刊累计出口总额2546万美元,进口总额1.6亿美元,逆差为6倍。

文艺演出也有类似状况。从1999年到2002年,仅俄罗斯就有285个文艺团体到中国演出,同期中国到俄罗斯演出的文艺团体只有30个,相差10倍。从2000年到2004年,中国进口影片4332部,其中,美国几乎占到了一半。而我国影片出口则屈指可数。从全球文化的大范围看,在许多国家,有人如果听不懂贝多芬、莫扎特、巴赫的作品,就被认为不懂音乐,但听不懂《二泉映月》则似乎很自然。

韩国服装、韩国电视连续剧、韩国歌舞被称为“韩流”广泛向世界传播;日本动漫和音乐,受到我国青少年追逐。据2004年的一项调查,中国青少年喜欢日本动漫的占60%,喜欢欧美动漫的占29%,喜欢中国动漫的占11%。

在语言文化方面,中国和西方的交流也处于严重逆差状态。美国高中学生只有2.4万人学中文,而学习法语的美国高中学生则达100多万。须知,中国人口有13亿,法国人口只有8000

1多万。在美国3000多所大学里,有近800所开设了汉语课程,但在中国,连小学甚至是学前班,都开设英语课程。大学生不考GRE或托福会被认为不思进取。

赵启正认为,中国文化向世界的传播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力,和中国文化本身的内涵和魅力相比,相差甚远。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除了长城,可能还有大熊猫,但这远远不是中国文化的全部。中国的风景、文化遗产、音乐和风俗的文化短片都不乏上品,但出口到国外的则不多。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的严重赤字和入超,与跨文化差异和障碍相关,但归根结底,还是我们文化这个软实力本身不够强大。因此,提高文化实力,是全民族的事业

丰富的文化资源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竞争力

在跨文化传播论坛上,许多专家认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以至于国人都难以名状。中国文化到底是什么?很明显我们无法用一句很简单的话去概括或者定义它。而一个国家的文化核心某种意义上就像一个国家的品牌,目前象征中国文化的符号还不是很清晰。如果把中国文化看成一种产品,我们需要给它一个鲜明和富有吸引力的品牌和商标。以目前介绍中国文化的书为例,要么太长,要么太专。当前缺少一些篇幅不太长,但能够把中华文化的精华用浅显易懂的事例来说明的书,使外国人看了之后,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能够前进一步。今天的时代正呼唤着这样的作品问世。

文化价值观缺乏广泛认同

认同是信息化时代的核心问题,接受一种文化或拒绝一种文化,都与是否认同其价值有内在联系。麦当劳文化是一种典型的美国文化,迪士尼文化体现的是美国精神,在形式的接受背后,是价值认同上的接受。软实力就表现在让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异国文化的价值观。由于近代中国的贫穷落后和西方对东方文化的敌视,使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缺乏认同,甚至被视为西方文化的对手和敌人。国际上主导的价值观念,包括自由、民主、平等、人权、法治,等等,话语权仍然掌握西方。这也是制约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重要原因。面临西方文化霸权的渗透

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并没有因为苏联的解体而放松其对外文化宣传,相反是加大资金投入,更进一步地提升了对外宣传的地位。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一直把文化、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等发展因素,放在与军事和经济等同样重要的地位。积极利用其大众传媒,向全世界宣传其文化价值观,试图使全球“美国化”。对这问题,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在《大失控与大混乱》的文章中,更是说得没遮没拦:“增强美国文化作为世界各国‘榜样’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力量,是美国维持其霸权地位所必须实施的战略”。向世界推销西方文化价值观,是西方文化霸权的主要表现和重要内容。它一般是以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为手段和工具,强调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全面胜利就是西方霸权主义的目标之一。西方对华文化霸权的战略构想,是以经济全球化框架中的经济上的优势为主要依托,附加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促销”,从经济领域入手再向教育、文体等领域辐射。利用文化作为全球称霸的扩张工具,既有一定程度的合法性和隐蔽性,且渗透力强。正如约瑟夫·奈所说:“在全球信息化时代,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等软实力的来源是成就大国的部分因素。国家的强盛不仅取决于谁的军队能打胜仗,还要看谁能服人。”

机遇与出路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拥有5000年文明的厚实积淀,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强大的文化优势,但是必须承认,中华文化在对外交流与竞争中仍处于劣势,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上面临着如何发展、如何繁荣的重大课题。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交往和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有了较大的进展。一些文化机构、文化企业与海外文化机构加强合作,推进中国文学、美术、摄影、戏剧、音乐、舞蹈、曲艺、杂技、马戏及民族民间工艺等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入国际市场。

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等当代科技手段也使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速度加快。同时,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等西方大国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产生的兴趣,客观上也对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起到了一定作用。

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应内外兼修,重点应把握以下几点。

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寻找普世价值理念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各国的相互依存空前加强,一国利益往往与其他国家密切相关,并且一些与各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全球性问题也需要世界各国共同来解决,这就决定了国与国之间的协调与合作至关重要,而合作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能否平等相待,恪守诚信,互惠互利。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和谐”,讲究“和而不同”,主张平等相待、诚信合作、互利互惠的理念,在化解人与自然、人与人、国与国、家与家之间的冲突方面可以发挥作用,实现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谐发展。以“和谐”为主要价值目标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新的国际竞争形势下,能够发挥独特的协调、平衡、包容作用,为解决新形势下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因此,我们应该以更加自信和开放的心态,发挥以“和谐”为主要价值取向的传统文化的比较优势,发掘其中的普世价值观,不断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学者的研究表明,近几年来,“韩流”汹涌,把中国文化的内蕴精神表现到了极致。尽管韩剧中的故事情节和社会场景皆为韩国的和现代的,但融注于其中的思想观念、人情世理、生活习俗、道德准则、伦理矩制、思维范式等,则一应都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制、延伸与创新,特别是通过对剧情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更是把儒家文化的精髓表现得出神入化、淋漓尽致。这就启示我们,中国的民族文化不但具有丰富的内蕴、恒久的价值、广泛的适用性和极强的再生能力,而且具有与西方现代工业文明和当代信息社会的高度契合性与强大亲和力。这一事实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面对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冲突,传统伦理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东西方价值观与审美观的冲突,我们中国为什么不能创造出有强大魅力和普世意义的文化精品?

建立中国特色的文化安全战略

世界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文化,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各种文化是在交流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面对西方文化霸权的不断渗透,我们既要反对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又要正确对待西方文化。要通过更深入地研究西方文化霸权的理论与实践,充分揭露西方强权国家采用其文化扩张和渗透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种种伎俩。站在维护和扩大国家利益的战略高度上,切实快速地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安全战略和思维模式。

加强文化软实力展示和运用

软实力竞争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对外文化传播与交流。作为强势的西方文化,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现代化的手段,可以畅通无阻地向世界各个角落扩散,而弱势文化若想对外传播,却是步履维艰。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西方的文化强权,还有就是文化的现代化问题。西方文化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传播到世界各地,主要是因为它率先完成现代化的过程,实现了与现代科技、现代市场的结合,然后有意识地在全球推广。长期以来,我们国家没有制定出一个明确而完善的对外文化发展战略。文化企业缺乏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品,文化品牌建设薄弱,特别是缺少国际性的、符号化、可参与性的文化品牌。像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传承、开发、推广明显不足。对外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意识和手段落后于国际潮流,很难以商业化的手段,进入西方主流销售渠道。因此,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应加大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开发、传承、推销,文化产业部门应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不断扩大文化产品的输出,才能改变我们在软实力竞争中的弱势地位。

展现当代中国文化风采

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在软实力竞争中具有比较优势,但只有经过现代化的提炼,与现代科技相融合,优秀文化才能与人民和国家的行为联系起来,才能成为真正的先进文化,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产生广泛的国际影响。应该看到,国际社会主要想了解的是当代中国文化。因此,中国当代文化是我们对外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主体和重点。当前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我们急需培养一批像姚明、刘翔、章子怡、巩俐、黄豆豆、谭盾、郎郎等代表当代中国文化形象的民间大使。

文化“走出去”关山重重

值得重视的是,一段时期以来,当中国文化软实力尚处于“初级阶段”时,西方舆论已开始不断称赞中国的软实力崛起,炒作中国软实力威胁,以达到遏制、围堵和捧杀的险恶用心。美国的战略家们更是将中美软实力竞争视为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美国《亚洲华尔街日报》2005年12月29日刊登约瑟夫·奈题为《中国软实力的崛起》的文章称

第四篇:软实力

论媒体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作用

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媒体是一面镜子,时时刻刻地在记录着社会的百态,社会发展了、进步了,全部展现在这里。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同时,对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媒体对软实力提升的作用,我从报纸、杂志、网络、书籍等各个方面收集的一些资料,希望能够对调查报告有所帮助。通过收集的各种资料,我认为媒体对文化软实力的影响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一、文化软实力的含义

软实力,与硬实力相对,指文化、制度和传媒。软实力大体分为国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

①20 世纪 90 年代初,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创“软实力”。这一概念的提出,明确了软实力的重要价值,将它提高到了与传统的“硬实力”同等甚至比其更为重要的位置。在当今世界,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要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不仅需要强大的硬实力作基础,而且需要强大的软实力作保证。“文化”和“传媒本身”作为信息时代条件下国家软实力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其实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仅仅有了文化和理念的普适性是不行的,而是重在于怎样去使这种文化和理念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力,这就需要依赖“传媒”来引导受众。由此可见,媒体作为信息发布、文化传播的重要介质,在提高国家软实力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媒体对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原因

传媒事业,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其传播范围广、传播效果好、社会影响明显的作用。:

(一)媒体对人民了解信息传播文化有着深远的作用。传媒业迅猛发展的今天,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情,成为传播的来源。大众媒体的产出物是信息,投入物是信息,售出物更是信息,采集、加工、传播信息是媒体的主要任务。它反映客观物质世界发生、发展变化的系统信息。媒体作为信息传播工具,兼具信息传播、观念传播、情感传播三大功能,传播的内容大致分为时事类、知识类、服务类。

对时事节目即我们通常说的新闻节目,以报道社会各领域发展变化的最新信息为主的节目。其主要内容包括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路线、方针、政策和法令;党和政府领导人的国事活动、社会知名人士和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活动;国内外最新重大事件,各个领域的重要发展变化,重要的、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报道。知识节目特指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为传播内容的节目。包括以传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各类节目,如“教汉语”即时知识节目。还有一类信息也是受众急需了解的,这就是各类服务节目为受众提供的生活信息。包括购物信息、交通信息、旅游信息等等,如“天气预报”就是典型的服务节目。

(二)媒体对有传承国家文化的作用。拿纪录片来讲,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窗口,全面展示了中华历史、文化的精髓。纪录片《台北故宫》,人们可以了解到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及其馆藏珍宝的全貌,更能够感受到诸多传奇与精彩背后的人文精神与感动。所以纪录片不仅具备社会认知价值、艺术欣赏、影像资料价值,对于海峡两岸同胞了解文物,对于国外受众了解中国文化、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媒体有利于国外对我国文化的认同和接受。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我国的媒体传播长期处于弱势,不利于国外友人理解、接受我国的文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逐渐实行文化“走出去”战略,这种主流媒体传播的信息和观念将逐渐被国际社会所接受,产生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媒体的文化软实力和报道方式紧密相关,直接影响着国家话语权的强弱和影响力的大小。

三、提高文化软实力,媒体应有的对策

(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近几年来,我国的媒体对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的报道,有了很大的进步。媒体积极探索、总结新闻传播规律,坚持正确舆论引导的同时,敢于创新报道模式,吸引更多的受众。01年7月13号对于每个中国人是不平静的一天。那一刻,萨马兰奇对着全世界宣布,下次申奥的城市是北京时,这个镜头被国外多家主流电视机构切换播出时,代表的是中国不仅是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也是我国文化事业开始的一个新的起点。在03年2月14日,第一届《感动中国》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的播出,也许以为着无法被擦干的泪水,或者是心灵的净化。让我们看到对这片土地存在的感激,更加增强了名族凝聚力。在03年抗击“非典”时,央视连续11天递进报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不瞒报病情、真实的基础上,稳住受众的心理,不急、不慌、不乱。在第一时间内向公众发布各地病情扩散情况和治愈情况,坚持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同时对非典个案进行深度报道,起到了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这些报道央视各国际频道通过大型直播强化报道效果,利用新闻、专题、纪录片等多种节目形态,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宣传报道,大大增强了对重大及突发事件的直播能力。在欧美国家黄金时段滚动播出,让世人认清了真相,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有效引导了国际舆论朝着对我方有利的方向发展。这一次次直播充分的体现了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国主流电视媒体的较强新闻报道实力。

(二)办媒体,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营造媒体的舆论影响力。影响力是一种吸引眼球、影响判断、引导行动的能力,②媒体的信息传播能力决定影响力,舆论影响力是衡量一个媒体传播效果的重要指标。媒体坚持以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主线,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就拿中央电视台来讲,2009-2011年,俄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英语新闻频道相继开播,形成7种语言、10个国际频道的播出格局。中央电视台通过开播更多语种的国际频道,完善全球新闻采集网络,从内地扩展至海外,进一步提升在海外的影响力,目前覆盖了137个国家和地区,掌握在国际新闻领域更多的话语权,发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声音,为塑造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效仿央视,在我国多数省台、市台也在新增频道,实现了频道的专业化,通过不同类型的节目,来实现舆论引导。但是同美国的CNN、英国BBC一流大台相比,我们在传播渠道、传播领域和传播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下一步的工作,还应该致力于扩大传播范围、提高传播能力,进一步提高和扩大舆论影响力。

(三)重视互联网、微博等新媒体的发展

互联网是新兴的电子传播媒介,它将人类传播引入网络传播时代,开创了电子传播时代的新纪元。目前,互联网连接了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打破了跨国界信息交流的限制。互联网是新兴电子媒体的集中代表。近年来全国网络媒体成功组织了一场又一场重大主题网上新闻报道活动,发挥其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形式多样等优势,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在2010年的“两会”期间,通过互联网和微博报道,两会网络调查,让百姓对民主政治有了更真实的理解,让“草根们”更积极地参与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实现了比电视、报纸、广播等传播媒介更好的效果,因为通过互联网和微博,能够更好的互动交流,人民群众在网上可以参政议政。网络民意已成为执政者必须考虑的因素,从国家领导人到很多地方官员,都在以开放的视野和心胸对待网络问政。自从有了这些新媒体的出项,“两会”的报道由原来的单向传播变成了双向的沟通交流,更加拓宽了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每个人都有实现自己民主权利的机会。现在的人们,不仅用电脑上网,手机也能更便捷的上网,新媒体的兴起,更加有利于形成民众关心国事、积极参与的舆论氛围。“两会”通过网络媒体的报道,更开放地倾听民声,更广泛地汇集民意,更有序地聚集民智民力,推动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稳步前行。

(四)加强媒体自身文化建设

贵州电视台台长白芳芹说,一个媒体最重要的东西是文化。和企业文化一样,媒体文化体现的就是媒体的追求、媒体的价值观。媒体自身文化建设主要从两个方面讲,第一,从媒体从业人员来说,媒体文化表现为他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操守,比如著名的航拍高手赵群力,生前他曾说过,每次的拍摄都可能是最后一次拍摄,驾驶超轻型飞机进行航空拍摄,是一件非常复杂艰苦、专业性极强、风险性很大的工作。赵群力是把摄影机绑在机翼上,自己先现场勘察,然后制定路线,独立飞行。这实际上担负了国外航空拍摄中驾驶员、领航员和摄影师的三重责任。但是他怀着对电视事业的无比重要之情,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赵群力是在拍摄《寻找远去的家园》时将生命献给了他所钟爱的事业。作为一个媒体人,这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敬业精神和职业操守,同时是媒体文化的一种形象表现力。第二,是媒体节目的传播理念。比如新闻节目的传播理念,可以通过“新闻的故事化”来更接近百姓生活。中央电视台许多电视栏目提出“新闻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细节化,细节人物化”,在近几年,更多的新闻栏目注重民生新闻,提倡把政治新闻民生化,挖掘深度报道,这就需要了解更多的新闻背景以及在表达上更富有趣味性与人情味,以真情流露让新闻立体而生动,从而感染观众。日益繁荣的中国电视节目在此引导下弥散出一派浓厚的“故事”氛围。这也是媒体节目传播理念的创新。电视媒体通过调节舆论引导方向、扩大舆论传播影响力、重视新媒体的发展、加强媒体自身文化建设,向世界展示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理念,使国家在世界舆论中的影响力则随之提高,从而促进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的增强。

四、结语

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不仅和经济发展、硬件设施的建设有关,其他软实力建设也很重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2020年文化改革的重要目标。可见我国近几年对文化软实力的重视,但是,提升软实力是一个战略性、长期性的过程,需要在长期的媒体实践中逐渐成长。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必须借助于特定的媒体形式才能够进行有效的传播,大众传媒是一种工具,一种意识形态传播的载体,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进程中,大众传媒必须在实践层面上以其自身独特的传播机制,来塑造主流文化价值观。

所谓“大众传媒”,即大众传播媒介,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的专业化媒介组织。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而大众传媒不但是文化传播的介质和载体,它本身还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组成部分。传媒的实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化的影响力,它掌握这舆论引导的权利,对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发挥着社会控制功能。文化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等介质,把它传出去。同时又以传媒为依托而存在。积极的媒体力量促进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它本身也属于文化软实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在北大讲传媒》

《电视研究》08年第十期——中国电视50年回顾与前瞻、走向世界的中国电视

《电视研究》08年第六期——充分发挥电视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

《电视研究》08年第十一期——省级媒体在竞合时代的生存之道

《论媒体软实力》凌月仙

《论我国软实力提升中的大众传播策略》程曼丽 《文化软实力》童世骏

《中国软实力发展战略》陈正良 注释:

①、《论媒体软实力》7行

②、《电视研究》08年第十期——走向世界的中国电视 6页

第五篇:文化软实力的内涵与发展

文化软实力的内涵与发展

本文作者:论文发表360期刊网网址:http:///

摘要:将文化软实力界定为一国的文化内容对他国形成的吸引力,使他国自愿效仿、学习、追随,从而对他国的国家政权产生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进行总体评析,最后针对其中的优势与劣势提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相关建议,以求为当前及未来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工作有所助益。关键词: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一、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及意义

(一)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就其本质而言,国际政治的性质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使其无形的力量变的更加重要”,全球权力的强制性因素在减少,软性因素在逐步增加。软实力是一种吸引力而非强制力,它通过让他人做想做的事情而达到预期的结果,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软实力包含三方面内容,即文化吸引力,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念的吸引力,以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软实力的运用,则表现为通过自己的思想的吸引力或者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让其他国家自愿效仿或者接受体系的规则,从而间接地影响他人决定自身的偏好。

在软实力三个方面中,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奈认为,文化是“一种相对廉价和有用的软实力资源”,并以美国文化为例论证,认为美国文化虽非万能,但是“蕴藏在产品和交流中的美国流行文化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奈指出了文化在软实力中的重要地位,却没有明确界定文化软实力的边界,没有很好地解释什么样的文化在怎样的条件下能够被转化为软实力。关于文化,至今没有统一的界定。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排除了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和结果,专注于人类的精神财富,包括语言、电影、价值观念、传统习俗、文学作品等方面。“文化并不都是软实力,也并不是所有文化都已经成为或可以成为软实力”。

(二)文化软实力的意义

虽然文化在软实力化时的模糊性和复杂性,以及文化本身及传播过程中的某些特性,使得“文化的很多作用或多或少脱离于政府的控制之外”,“倾向于对外部世界产生漫射性作用,并不容易控制以获得特定结果”,但是文化软实力在国际政治中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文化要素发挥着“培育”作用,它可以潜移默化地塑造一国的价值观念、发展模式、国内政治等,同时向他国传播或宣扬,使本国可以通过吸引力让他国用符合本国意愿的行为方式达到国家目标,使其行为更加具有合法性,遭到更少的抵制和反对。

文化软实力作为软实力的一种重要形态和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己经成为国际力量平衡对比的重要因素。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极为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认清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将文化软实力建设上升到国家对外战略层面,对于国家实现其对外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评析

(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文化因素也发挥出了其应有的作用,“和‘咬化建设受到了高度重视。中国一贯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和’,为基础,强调同周边国家和谐相处,不仅为中国的硬实力发展提供了和平的周边环境,而且为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提供了文化基础。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逐

渐强盛,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被中国文化所吸引。截至2005年,中国接受的海外留学人员己达到884315人。同时,中国不遗余力的加强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共同促进文化的繁荣。到2006年底,中国己与145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议,其中在46个国家设立了108所孔子学院和12所孔子学堂,增进了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为中国正面国家形象的树立做出了贡献。

(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不足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不足,优良传统有待于进一步的发掘,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巫需完成。在吸收国外优秀飞文化的同时,要保持自身文化的特质,不能被吸收的文化所同化,只有在立足于本国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其他民族文化的精髓,发掘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之处,才能形成国家强大的软实力。其次发扬中国文化离不开现代化的传播途径,建设现代化的文化传播途径意义重大。近代以来,中国由于特殊的国情发展史,文化软实力建设起步晚,文化现代化程度相对较低,影响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相对于美国美联社、英国路透社、法国法新社和俄罗斯俄塔社,中国新华社的世界话语权相对不足:中国的电影等传媒产业发展也不健全,中国文化的现代传媒手段需要进一步发展。

三、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构想

(一)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当前,中国社会正在加速向着以现代经济和现代科技为先导的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模式跨进,面向全球社会,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研究应当立足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之路,确立全球视野。我们应坚持文化独立和文化主权,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可在全球化进程中迷失自我,与传统隔离、脱节,“不能进入文化自恋和自我自足化的误区,要重新发现、探索、阐释东方思想”,“中国文化不仅应该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代表,而且应成为新世纪世界文化中的强音”;确立全球视野,谋求文化对话的对等地位,重新寻找自己的世界文化秩序中的位置,同时吸取其他文化的优点,用以治理和调整我们的社会生活,使之不断趋向公正、合理、繁荣与昌盛;立足东亚,推动东亚传统的当代重构;秉持“和谐”观念,参与全球伦理的构建,寻求不同国家间的互助合作与和谐发展,以及不同文化的核心价值与人类共存之间的平衡,为全人类的福社而努力。

(二)扩大汉语国际影响,增强文化传播能力

我们应该抓住“汉语热”不断升温的契机,提高汉语的国际声望。在这一过程中,政府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很多国家都在有计划的实施自己的语言战略。法国努力协调有34个国家和3个地区构成的法语区的语言问题;西班牙利用“西班牙语世界”这一概念向世界进行语言传播;日本、韩国建立基金会不遗余力地推进日本语、韩国语的国际传播。中国政府应进行长远规划,制定符合国情的汉语推广政策,大力推动汉语的标准化、规范化使用,并将其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并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以此来加强汉语的国际影响力,维护中国的语言文化利益;形成科学有效的传播机制,扩大在国际传播中的份额,实现中文信息的全球性传播与分享,把我们的优秀文化介绍和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提高中国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三)加快文化产业化发展,打破‘文化逆差“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先后出台了(冷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等,这对于中国文化产业化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化的当务之急是发展跨国文化企业。其次要完

善产业运作机制,改革文化产业投资体制,完善文化产业投资政策。再次要打造响亮的中国品牌。国家应制定扶持政策,扶持文化支柱产业的启动,支持重点项目的开发。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加速文化产业实现两个转变的步伐,打造中国文化产业的品牌。此外,还应注重发展非物质文化的产业化。要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要进一步创新传承方式,对面向市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作为文化产业予以支持;要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发掘传统技艺,再现传统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要广泛深入地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人物,支持他们以各种方式培养传承人,完善对他们的激励机制。最后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文化产业理念,逐步缩短中国与发达国家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差距,迅速建立起自身的文化产业体系并据此实现文化产品的升级换代。国家应对那些投资文化产业的个人或实体采取免税、减税、贴息贷款、税利返还、差别税率等经济手段,鼓励向文化产业领域的投资,使得有逐利性的资本转向文化产业,从而从总体上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联系方式:4006587789。

下载国有企业软实力的内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有企业软实力的内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文化软实力

    中国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任何......

    软实力读后感

    软实力读后感 关于软实力:当你开始作大学规划时,不要忘了除了考各种证书外,你还要修炼自己的软实力。区别于证书等硬实力,它抽象的指你的综合素质能力,如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思维能......

    软实力观后感

    《提升个人软实力》--------------观后感 现在的职场犹如原来的战场,怎样才可以提升自已的战斗力余世维教授的这堂课给了我找到问题答案的方法。余世维教授从产品软实力、企......

    软实力学习心得

    软实力学习心得:重在提高自我素质通州文峰大世界销售员2008年的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所引发的经济寒冬,美国次贷危机已持续14个月,到底还能持续多久?次贷危机下一波还有多大?在不确定......

    中国文化软实力

    论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发展 软实力在提升国家的国际声望和影响力上是硬实力的强制性所无法比拟的,软实力就是一种春风化雨般吸引他国认同甚至依循自己政治主张和价值原则的“......

    浅谈文化软实力

    《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浅谈文化软实力 摘要 20世纪80年代,西方学者提出了“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软实力指的是一种能力, 其对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是一个重要......

    企业软实力

    企业软实力 软实力是整合和使用硬实力的能力,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要素,是最终实现企业运营效能最大化的关键能力。 企业软实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针对众多企业全......

    浅析中国文化软实力

    形势与政策论文浅析中国文化软实力摘要:文化软实力正日益成为衡量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指标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和平发展的中国,应该把打造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