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综合实践学习感受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己进行的综合性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和技术教育等多方面教育。能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课程不像语文课、数学课那种单一的为了获取知识的学习活动。综合实践性课程强调更多性化的实践性学习,比较强调学生必须对实际的活动的经历和体验。改变了以往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离开了教室,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发挥自己学习主动性,又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只要多参与实践活动,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综合实践课程和别的课程不同,别的课程不能自己动手,这门课程可以自己动手,而且可以自己创新,这样就会更深刻一些,让学生自己亲身去经历,让知识在学生的脑海里更深刻一些。综合实践课对小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是很重要的一门课程。
首次接触综合实践,觉得他所提出的理念很新,真正注重让学生亲历。活动中,从课题的选择到资料的收集,从实验数据的分析到报告的撰写,从准备汇报内容到汇报交流,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要有学生自己来完成,老师只起着指导的作用。记得学校刚开始进行综合实践培训时,总觉不理解,也没必要,我认为在农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必要,因为农村学生活动空间大,学校再开设该课程,这无非都是一些走过场的东西,应付一下就可以了。后来觉得并非如此简单,学校及各部门及老师们都非常重视,于是在客观条件下自己也开始转变认识和态度,把综合实践培训作为一件很重要的大事来对待。虽然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教学工作非常繁忙,但却从未放松过在这方面的学习,一方面在时间上尽力争取,另一方面态度上可以说非常认真。随着学习的推进,自身对此事的认识也由被动的迫于环境,不得不学,转变为主观上主动的去学习,认为应该学。因为在培训和学习的过程中我的确感觉到受益非浅。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用所学、所悟去审视我的教学,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自觉的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和研究,让课堂教学活动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景观。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感受
五一社会实践活动感受
四月28日,我们全校初一学生到奥林匹克公园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如:地震时该怎么办、放学回家后遇到煤气泄漏怎么办……还学到了一项技能——搭帐篷。
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自身努力学习知识并将之与社会相结合的信心和毅力。
总而言之,社会实践对我十分有帮助,原来我不会做的、不了解的、不知如何是好的,在社会实践中都能学到。
社会实践后会觉得自己突然间好像长大了,懂的也更多了,从实践当中我们可以获得快乐,但同时还是会觉得很累,不过也充实了自己的生活,所以社会实践还是很值得参与的,可以让我们在将来更适应社会的变化,现在21世纪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我们从实践出发,做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也只有从实践出发,我们才会获得更多宝贵的经验,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现在已经是中学生了,应该知道实践的重要性,在很多时候都需要去实践。希望学校以后多做一些实践活动,以便增强我们的能力。
2012年四月30日
第三篇:综合学习和实践
专题
气象物候
《看云识天气》
学习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观看每日的天气预报,积累与天气预报相关的词句与词汇,将它们整理到家庭作业本上。
一、导入新课: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现在,我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二、整体感知:
①出示学习目标。
②听读课文,思考: a.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b.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
请你设计一种表格来完成,看谁设计的好。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上述题目。
[明确]
①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②云简表
云 名 云的形态变化 高 度 厚 度 天气征兆 卷 云 像羽毛、像绫纱
丝丝缕缕地飘浮着 最高 最薄 象征晴朗
卷积云 像鳞波 是成群成行的卷云 很高 很薄 无雨雪 积 云 像棉花团
上午出现 傍晚消散 两千米左右 较薄 阳光温和 高积云 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扁球状 排列匀称 两千米左右 较薄 天晴 云 名 变化过程 形 状 位 置 天气征兆
卷层云 卷云聚集 向前推进 像白绸幕蒙住天空 高 晴转阴 高层云 卷云越变越厚 像毛玻璃遮着太阳 低 将下雨雪 雨层云 高层云变得更厚 暗灰色云块密布天空 更低 雨雪连绵 积雨云 积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 乌云密布天空 更低 雷雨冰雹 云的光彩简表
光 名 产生和分布情况 色 彩 天气征兆
晕 产生在高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 里红外紫 日晕三更雨 月晕午时风
华 产生在高层云边缘部分 里紫外红 华环由小变大,转晴;由大变小,转阴雨
虹 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 彩色圆弧 东虹轰隆西虹雨 霞 早、晚,太阳照着对面的云彩 云层变红 朝霞不出门 晚霞行千里 品读感悟
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何好处?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你能否仿照课文中的例子造几个句子? a.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子。(侧重于比喻的修辞方法)
(学生朗读找到的运用修辞方法的语句,重点谈谈体会)。
(1)运用贴切的比喻:
“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说明卷云的轻盈和洁白;
“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积云的形态特征;
“像棉花团似的白云”比喻积云的形态特征;
写卷云聚集成卷层云时用“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作比喻。(2)运用拟人的手法:
写卷层云变成高层云时,用“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
写高层云变成雨层云时,用“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
b.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小结: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拓展延伸
1.交流收集的有关气象谚语、词语等。
2.试着根据天空中的云彩形状,判断一下当天或第二天的天气情况,把结果写下来。
三、课后练习预习专题中的诗歌
第二课时
1.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现象。
【答】时逢盛夏,可是“天山”之上却依然白雪皑皑,只有寒冷,没有烂漫的鲜花,这是由于高下的差异。“天山”海拔甚高,气温自然偏低。
2.古代诗词中常常写到梅雨。柳宗元写在广西柳州的《梅雨》诗说:“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农历三月)。”杜甫写在四川成都的《梅雨》诗说:“南京(指成都)犀浦道,四月熟黄梅。”苏轼写在浙江湖州的《舶趠风》诗说:“三时(农历五月)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答】梅雨多发生在春夏之交,但各地 “入梅”的时间不一样。柳州、成都、湖州地点不同,入梅时间自然不同,梅雨期的长短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梅雨“入梅期”是由南向而北逐步推进的。3.揣摩诗作中描述出的有关物候现象。(《塞下曲六首(其一)》《凉州词》《塞下曲》《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明确:
(1)《塞下曲六首(其一)》: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说明:农历五月,多数植物早已过了花期,而天山仍是冰雪一片,原因在于高度差异。
(2)《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有人认为“黄河”应为黄沙)说明:两种说法的角度不同。从物候学的角度看,“黄沙直上白云间”是事实,从地理学角度分析,“黄河远上白云间”则不可能,凉州城与黄河相去甚远。有可能是“河”与“沙”传写错误。但是从文学角度看,“黄沙直上白云间”没有“黄河远上白云间”那样显得有美感,文学是可以发挥想像的。(3)《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说明:月黑雪猛,非雁飞之时,此时大雁高飞,暗示已有敌情。华罗庚认为“月黑天高时,怎见得雁飞”,理由是北方大雪时,不可能有大雁,因为大雁早已南迁。
(4)《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春江水暖鸭先知”、“正是河豚欲上时”
说明:因为画面本身有水有鸭,更从其它景物上想到江水的温度和鸭子的感知;再即景生情,由蒌蒿、芦芽想到了河豚(河豚产卵季节要溯江而上)。
四、关于气象物候的诗词、成语、俗语积累:
诗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词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3.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谚语
1.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3.东虹轰隆西虹雨。
4.雁鹅过,赶快播。雁下地,就嫌迟。
成语
春暖花开
秋高气爽
秋风扫落叶
一叶知秋春华秋实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培训感受
综合实践活动培训感受
今天,有幸请到焦阳老师来我们沙流河镇张庄子小学莅临指导。焦阳老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现状以及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做了细致的讲解。使我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开始的一头雾水,变得如阳光照射,豁然开朗。下面是我对这次培训的感受:
一、焦阳老师首先阐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必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的需要,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综合实践活动有其产生的必要性。是啊!我们新课标中也指出,要转变观念,将以知识为本转变为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本,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发展学生的能力,只是简单地从课本中获取,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这就要使学生“动”起来。脑动、手动、心动、口动,这不就是综合实践吗?这样不既能使学生获取知识又能发展能力,培养创新了吗?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势在必行,对学生对老师都有大大的帮助。
二、焦阳老师分析了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现状。自2010年开始,综合实践活动一路走来,开展很坎坷,但前途很光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越来越受到领导与老师们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我们老师首先自己就得创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道路上,开辟一片自己独特的天地。
三、焦阳老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做了解读。到底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老师的引导下,关注并发现来自学生身边的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加以解决的活动过程”。是的,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老师是引导者,合作者,而真正动手、动脑的是学生,教师是抛砖引玉,学生则应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捕捉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一节成功的综合实践课,是孩子乐于表现,有参与的内驱力,真正实现“自然、自我、社会”。
四、使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综合实践活动与日常教学活动的区别。因为在我的理念里,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很难区分。焦阳老师在讲解这部分时,深入浅出,生活中的小例子信手拈来,使我明白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同于学科课程、校本课程、课外活动小组、学科综合性学习,但同时又需要多种课程的知识,来进行整合,重在“活动”。学生的活动。那么如何吸引学生来进行活动呢?老师就要下一番功夫,作为引子如:
1、活动是孩子触手可及能够到的;
2、活动是孩子感兴趣的;
3、活动是赋予教育价值和目的的,由这三点入手,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就会很清晰。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并不是教师交给学生任务就不闻不问了,而是要时常关注进展的程度,以及进展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总之,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
最后,焦阳老师,用三个词来总结综合实践活动“适时、适度、适当”,深刻理解这三个“适”的含义,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运用其中,必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虽然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上,一路上会有荆棘,但我会努力前行,做到最好!
学习、实践、提升
在2015年的最后一天整个校园沉浸在浓雾之中,焦阳老师对我镇的调研如期举行,每次与焦阳老师的接触都能被她对工作、对生活的热情与执着所感染。活动结束,我想到了这三个词:学习、实践、提升。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各种机会去学习,将学习所得在工作中实践,真正使理论、他人经验为实践服务,在学习和实践中提升自己。
首先,在克三主任的汇报中看到了她对课程管理及教师培养方面独到的见解及方法。比如以点带面小步推进,通过树典型,鼓励先进,带动其他老师促进教师点滴成长。再如通过细致打磨某一阶段的课例,开展阶段性活动交流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都是值得我学习的。经过焦阳老师在与大家的交流,我觉得自己和综合实践又亲近了一步。言为心声,同样的话加以不同的语气、表情会有不同的含义,仿课仿的是神而非行,教学的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是有目的的,是为实现哪个目标,为培养哪种能力设计的,都要非常清楚和明确。
今天我校刘岩老师讲的《我来学采访》重点是学会采访,难点是如何设计采访的问题,在难点的突破上不是很成功,焦阳老师将问题的设计分了三个等级,即:能设计问题;能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能设计出由浅入深的问题。我想提问的能力对我校学生来说是个弱项,孩子们习惯了老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模式,而综合实践活动恰恰为孩子们提供了这样的空间去探寻问题,解决困惑。学生要想能提出问题首先是对主题感兴趣,喜欢,较熟悉或有所了解,只有先会提出问题,才能谈有价值、有层次,才能在诸多问题中进行由浅入深的排列。此外,作为采访的小记者还应注意倾听被采访者的回答,可以适时追问,在实地采访中生成新的问题,已达到自己需要的满意答案。
课堂上的小组讨论中我们发现了普遍存在的问题,只有少数人参与了小组交流,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未能融入讨论,参与度不高。可以说这是老问题了,今天焦阳老师给了我们新的启示,首先教师深入小组的指导要有针对性,教方法、及时鼓励;其次充分利用小组长的力量,组织小组成员踊跃参与;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敢于表现,勇于展示自己的意识。
最后,焦阳老师提到要有良好的心态放松身心,轻松快乐的工作,让自己变得有价值,学会用综实思想智慧的工作,智慧的生活。
综合实践的教研心得
任各庄镇麻小
张磊 通过参加这次教研室焦阳老师来我校指导综合实践的教研活动,使我对“综合实践”这个新的学科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和了解,以下是我参加此次教研的一些心得体会:
1.是使我明白了综合实践课程包含的内容相当的广泛,它并不像我们所教的语文数学等这样的学科一样,它融合了多个学科的的知识。综合实践那就要求我们在上课之前,要做大量的功课,以备教学当中出现的任何问题有充足的准备。2.综合实践课程,最重要的是教师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学习,走进生活实践中去,关心身边的人和事,通过自身的活动体验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但是也要求我们教师要非常明确目标,把握好三维目标,尽量在这一节课中让学生掌握我们三维目标的内容。
3.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调动学生的活动学习兴趣。在这里,焦阳老师讲了一所学校校长的一个小小案例:在操场划一个(事先丈量好的)圆里边,看影子的位置,之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时的时刻(与实际时刻差不多),由此而引发出的一系列问题,自然而然的让学生既在玩当中得到乐趣,又充分让他们投入到了综合实践活动当中。
4.综合实践课程更加注重实践性。关键是让学生去做,去亲身体验,去探索,去经历,去感受。综合实践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门课程,要老师们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让他们玩好的同时,又能得到能力的锻炼。
5.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持续性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活动的开展,将根据活动的具体需要及时的发展为心的教育目标,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活动,而是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明确这一个学期需要完成的任务,就简单的通过一个主题,就可以让学生联想出一系列的综合实践问题,他们自己就充满好奇心的去想方设法的解决这些问题。
6.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是整个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只是作为活动的引导者。我感觉综合实践就是让老师启发学生兴趣,学生自己去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课程。
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感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一定会积极学习,努力展示自己,不怕困难,积极配合教研室及我校开展的活动,把我们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真正开展起来,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综合实践课》反思 王官营小学
甄春梅
综合实践课我们大家都在积极的探索之中,有些问题不太明确,思路不是太清晰,今天通过董浩老师的这一节课和焦阳老师的精彩点评,我受益匪浅。董浩老师这一节课贴近学生生活的富有情趣,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其轻松地进入状态,帮助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桥梁,激发了学生要自己动手的感情。帮助妈妈干活本来就是孩子们应该学习的一种生活的能力,教学中,老师也是在学生生活中细心捕捉了有价值的活动,通过再现生活,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中,生活得到充实完善,帮助学生提升生活,熏陶情感,发展品德。在本课教学中,特别强调对学生学的评价,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学生活动中付出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孩子们的优点,用不同的语言去鼓励孩子们的进步,通过教师评价,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信心,同时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活 动中来,努力实践“教育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教学理念。通过焦阳老师的点评使我明白,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 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综上所述,只是本人的一点点体会,因此,我们教学者必须重视这一门课程。
今天上午,有幸听到焦阳老师对石小的综实的指导,每次对综实都有新的认识,每次都收获颇多,首先就是对待综实的态度,以前认为综实课跟教学任务一样,是一个负担,其实不然,我们要改变对它的态度,它是促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把知识意识化为行为,变成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学生能力提升了,对学生的学习也是起到促进作用,教师也不就减轻了工作量,综实是为我们服务的。其次,就是对综实的主题的认识,这次学习让我的思路拓宽了,原来身边处处有资源,小小的发卡,堆雪人,节气,游戏等等,原来不是没有资源,是缺少发现的眼睛。最后是让我今后我的努力方向更加明确,教师说话的技巧一直是我的追求,怎样让学生喜欢听你说;与学生沟通的技巧;最后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我要更多是我去了解它,走进它,让学生和我都受益于它。
第五篇:感受秋天-综合实践
晴晴
《感受秋天》綜合實踐活動案例
背景分析:
現在の孩子都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手心中の寶貝,他們生活在“家――校”兩點一線の生活圈裏,很少有機會去家鄉の田野裏遊玩。金色の秋天是農村田野中最美の季節,本活動旨在通過觀察秋天の天氣、動植物等の變化,感受秋天の季節特征,欣賞秋天の美,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の情感。學生分析:
我校地處農村,校園周圍有大片田地,地裏有糧食、蔬菜、蘆葦、野草野花;校園內有石榴樹、柿子樹、冬青、松樹、柳樹等各種樹木;很多學生家中就種著各種果樹,有の學生家中還有菜園。這些地域特色,便於學生走進大自然,觀察大自然,直觀地發現秋天の季節特征,有利於本活動の開展。我班學生雖然從小生活在農村,但對秋天景物の變化缺乏細致の觀察、全面の了解,要通過本課の教學,培養學生觀察與交流能力,激發學生對秋天,對大自然の熱愛。活動目標 :、知識與能力:觀察認識秋天の季節特征,體驗發現秋天の樂趣,感受大自然の美。、過程與方法:通過找秋天,話秋天,留秋天,贊秋天の活動體驗發現秋天の樂趣,感受大自然の美。、情感與態度:激發學生觀察自然,探索自然の興趣,培養親近自然,熱愛自然の情感,體驗豐收の喜悅。活動重難點:
重點:觀察認識秋天の季節特征,體驗發現秋天の樂趣,感受大自然の美。難點:激發學生觀察自然,探索自然の興趣。活動過程:
本活動分室外(感受階段)和室內(展示階段)兩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感受階段。組織學生開展尋找秋天の活動,在校園裏尋找秋天の足跡。利用假期讓家長陪同到野外感受秋天の氣息。去學校附近の青峰山、長興寺公園體驗、感受秋天の美麗,請公園の管理員講解植物知識。
晴晴
晴晴
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從農作物、天氣、花草樹木、小動物の變化等方面來找秋天。孩子們通過觀察、體驗和感受發現了許多動植物在秋天時發生の細微變化。孩子們一邊觀察,一邊收集能代表秋天特征の花、草,收集動植物の圖片、資料,拍照片、去野外錄像。同時還根據個人興趣、喜好做和秋天有關の各種活動,如幫農民收割莊稼、種植活動、飼養活動感受秋天の變化。
[ 設計意圖:我們從學生の實際生活出發,精心設計與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相聯系の活動。第一個活動:尋找秋天。在這一活動中,我們充分體現了地方特色。本校地處農村,校園周圍有大片田地,地裏有農作物、蔬菜,其間也有野草野花,校園內有石榴樹、柿子樹、冬青、松樹、柳樹等各種樹木。另外,很多學生家中就種著各種果樹,有の學生家中有菜園。根據本校の地域特點,充分利用現有の資源,課前,讓學生分別從花草樹木、農作物、動物、天氣這四個方面去尋找秋天。這樣の活動貼近學生の生活。學生們親自去觀察、去記錄,這個尋找秋天の過程,實際上就是體驗、發現の過程,是學生自主學習の過程。正是由於在課前開展了與學生實際生活密切相聯系の活動,才使得課上各組の匯報、同學之間の互相補充這一系列交流互動活動得以順利進行。] 第二階段:展示階段。學生准備:、課前把全班學生分成四組,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別觀察秋天の農作物、天氣、花草樹木、小動物の變化,小組內要確定出每個人介紹の內容和呈現方式。2、想想用哪些方法可以留住秋天,准備留住秋天美工活動の一些材料。如:橡皮泥、野花、花瓶、蘆葦花、秋葉、剪刀、漿糊等。教學過程:
活動一 秋天在哪裏
(一)介紹身邊の秋天
教室裏の桌椅分四組擺放,桌上分別放著寫有“農作物”“花草樹木”“天氣”“小動物”の標志牌,全班學生按課前分の小組坐好。
教師明確活動要求:每組同學用自己喜歡の方式在全班介紹你們所觀察到の秋天景物の變化,當一組同學介紹時,其他組要注意傾聽,可以給以補充。農作物組:
晴晴
晴晴、本組學生結合實物介紹自己觀察の玉米、棉花、毛豆角、尖辣椒、稻子、高粱、絲瓜、南瓜、紅薯等農作物在秋天の變化。2、請其他組の同學補充。、教師補充:介紹自己家種の青蘿蔔(出示 3 個),教師分別介紹這三個青蘿蔔是什麼時候拔の。
[ 設計意圖:課前讓學生觀察秋天景物の變化,老師作為一名參與者,也應該留心觀察秋天各種景物の變化,這樣,對於學生課上の介紹才能給以正確の引導、適時の補充。通過實物の對比展示,也使學生感悟到秋天是農作物成長、成熟の季節。] 4、讓學生概括秋天の農作物有什麼變化?
[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概括能力,了解秋天の季節特征。] 天氣組:
本組學生介紹秋天の天氣變化,有の學生結合自己記錄の前些天の氣溫來介紹。預估:
1.如果學生說到秋天天高了,天氣涼爽了,教師引導學生用語文課上學過の一個詞概括:秋高氣爽。
[ 設計意圖:體現學科間の整合,讓學生學以致用。] 2.如果有學生說到秋雨の特點,教師就引導學生說出:“一場秋雨一場涼”。[ 設計意圖:體現和俗語の結合,豐富學生の語言和知識。] 花草樹木組:
1.本組學生介紹自己觀察の身邊の花草樹木。如:蘆葦、葫蘆、喇叭花、柿子樹、橘樹、棗樹、冬青、石榴樹、葡萄、小草等。介紹時,有の結合實物介紹,有の結合自己畫の畫來介紹,教師適時引導。2.學生概括秋天樹木有什麼變化?花草有什麼變化?
[ 設計意圖:此環節讓學生了解秋天一些花草樹木發生の變化,突出了本課の重
晴晴
晴晴
點。但學生介紹の都是具體の某種花草樹木の特點,所以又設計了一個環節讓學生概括一下秋天の樹有什麼變化,花草有什麼變化,培養學生の概括能力。] 小動物組:
本組學生介紹,其他組補充,教師相機引導補充。
預估:如果有の學生說秋天聽到蛐蛐叫了,教師再補充一個民謠。聽老人說,蛐蛐叫就好像在說:“拆拆洗洗,放在櫃裏”。讓學生試著解釋這個民謠の意思。告訴學生,在秋天の夜晚,可以邊聽蛐蛐叫邊說這句民謠,那是件很有趣の事。[ 設計意圖:利用民謠,進一步了解秋天天氣の特點,激發學生對生活の熱愛。](二師:秋天,無處不在,秋天在我們身邊,在我們の眼睛裏,在我們の心裏,只要我們做有心人,就能處處看到秋天。你們有什麼話想對秋天說?(讓學生充分地說)
[ 設計意圖:綜合實踐活動課以兒童の生活為基礎,以兒童の生活為基礎並不是只講兒童身邊の生活。課上,不僅引導學生介紹自己身邊の秋景,而且還借助課件欣賞了其他地區の美麗秋景,這樣不但陶冶了學生の情操,而且拓寬了學生の視野。] 活動二 留住秋天
1.師:秋天是豐收の季節、收獲の季節,也是美麗の季節,氣候宜人,你們熱愛秋天嗎?想不想留住秋天?上星期我已經向同學們布置了一個作業:用哪些方法可以留住秋天?
2.學生介紹留住秋天の方法。
3.學生利用帶來の材料進行留住秋天の美工活動。4.展示作品。
5.布置課後延伸活動:沒完成作品の同學,回家之後可以繼續制作。
晴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