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大全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一、什么是教育科研?
所谓教育科研,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态度与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教育活动的内外部规律的创造性的认知活动。这个概念的界定需要明确四个问题:
1、明确教育科研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2、明确教育科研是大教育科研。
3、明确教育科研方法是一个科学方法体系。
4、明确教育科研是创造性的认识活动。
二、教育科研的作用和意义
1、有利于教育改革与发展。
2、有利于教育决策与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
3、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有利于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
5、有利于教育科学理论建设与发展。
三、教研科研和教研的关系
总的来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表现在:
1、在研究目的上;
2、在研究内容上;
3、在研究方法上;
4、在研究类型上;
5、在研究关系上;
6、在研究过程上;
7、在研究成果上;
8、在研究评价上。
四、教育实验
(一)教育实验的特点及类型
特点:
1、控制性;
2、因果性;
3、变革性;
4、教育性;
5、可重复性。
类型:
1、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2、探索性实验;
3、单项实验、综合实验和整体实验。
(二)教育实验的功能
1、教育实验能准确地揭示教育的必然规律,通过教育实验推进教育科学化进程。
2、教育实验是教育改革的先行官。
3、教育实验是教育理论的源泉。
4、教育实验是培养学者型教育工作者的有效途径。
(三)教育实验方法
1、抽样方法(随机取样、机械抽样法、类型取样、整体取样法)。
2、分组方法(单组实验、等组实验、轮组实验)
3、控制变量的方法(控制实验因素或因子、控制非实验因素)
4、验证实验结果的方法。
四、教育实验的基本程序
1、提出课题(或选择课题)
(1)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既要考虑必要性又要考虑可行性;
(2)课题反映国内外教改发展进程与趋势,实验课题应是最有价值的问题;
(3)课题要具有科学性、方向性和超前性;
(4)选题角度要恰当,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2、建立假说
3、设计方案
(1)课题(问题)的提出(或研究的背景);
(2)指导思想和原则;
(3)理论依据;
(4)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5)实验内容;
(6)实验目标;
(7)实验因子的选择与确定;
(8)实验的周期与步骤;
(9)成果形式。
4、操作实施
(1)实验的前测;
(2)实验的组织与管理;
(3)调控实验过程;
(4)培训实验人员;
(5)记录实验资料与管理实验档案。
5、实验结果的处理
6、理论升华
教育科研成果的形成一、教育科研成果的概述
(一)什么是教育科研成果?
所谓教育科研成果,是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利用已有的知识,经过脑力劳动――智力加工,而产生出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社会价值或经济效益的,并经过同行专家认定的增值知识。
教育科研成果是潜在的生产力。
就其内容来说,分为:
理论成果:其表现形式以文字表述为主,如出版专著、发表论文、撰写报告、资料汇编等。
实验成果:多是对教育实验的过程、条件、因素、成败作出表述。其表现形式除文字外,还包括原始资料存档、声像记录、被试者(或群体)的表现水平、社会舆论评价等等。
(二)教育科研成果的类型
中小学常见的有:调查研究报告、实验研究报告、教育经验总结报告、教育科研论文、综述与评述、专著、编著等。
中学教师最常用的有:
1、调查研究报告:是针对教育当前或今后一个时期存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后整理成的文字材料。
一般包括:总体、主体、结论三段基本格式,由题目、导言、主体、讨论或建议、结论、列举参考资料等部分组成。
2、实验研究报告:是指对某种教育现象经过实验后,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的全面总结,提出一个客观的、概括的、能反应全过程及其结果的书面材料。
它由三部分组成:前言、实验过程和结果、讨论及结论。
实验报告一般由题目、单位、作者、课题部分、实验方法、案例、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结论、附录和参考文献等十个部分构成。
3、教育经验总结报告:是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使
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思维加工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它是在感性认识和初步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归纳,抽象概括出可供他人借鉴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活动。
其基本框架:题目、引言、正文、结尾四个部分。
4、教育科研论文:学术论文的一种,是以教育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文章。一般包括:题目、内容提要、论绪(引论、引言、前言、序言)、本论(正文)、结论、参考资料等。
二、教育科研成果的写作程序
(-)拟定题目
1、什么是拟定题目及其重要意义
所谓拟题,通俗地讲,就是给要写的成果(文章)先起个名字。
拟题是文章的主题和眼睛。
2、拟题的要求和方法
要求:新、奇、特,有角度、有深度、有力度。
(二)搜集信息
1、搜集信息的重要性
2、搜集信息的方法
有采购、交换、现场搜集、索取、复制、自订报刊、运用现代化的通讯工具等。
(三)拟写作提纲
1、写提纲的作用(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2、拟写提纲的方法(粗纲、细纲)
(四)写初稿
注意的问题:
1、必须严格按照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写作格式行文;
2、要一气呵成;
3、写好主体部分;
4、要注意借鉴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
5、要写好初稿的结论。
修改:
1、检查观点;
2、增删材料;
3、调整结构;
4、修订文字;
5、修改的标准(以最后一稿自己满意为准)
三、教育科研成果的写作格式
1、题目;
2、作者和单位;
3、摘要和关键词;
4、前言;
5、正文;
6、结论;
7、附录和参考文献。
作业:结合本职工作,选择一个课题,并写出实验方案。
第二篇: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
一:名词解释、填空
1、科学研究: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探索社会和自然界客观规律性的一种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2、中小学教育科研:(1)含义:是以中小学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为对象,以科学的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对教育问题进行研究的具体方法。(2)特点:综合性与层次性、实践性与应用性、群众性与日常性。
3、中小学教育科研主体:指能积极主动地、有目的地、合乎规律地从事基础教育领域内的研究活动的人。
4、教育研究活动:是一种科学的、系统的探索活动,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进行。
5、课题:具有较为单一而又独立的特征,课题就是问题,但二者之间不能划等号,课题来源于问题但非所有的问题都可作为课题来进行研究。
6、教育文献:指一切用各种符号形式保存下来的,对教育研究具一定历史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文献。
7、一次文献:(1)含义:又称原始文献,是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是事件实际目击者和参与者以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或撰写的文献。(2)包括:专著、论文、研究报告、档案材料、政府出版物„(3)优点:有很高的直接参考和借鉴价值。(4)缺点:储存分散,不够系统。
8、二次文献:(1)含义:又称第二手资料,是对事件或经历至少处理过一次的资料,是对一次文献加工整理、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2)包括:目录、题录、文摘提要、索引、手册„(3)优点:将分散的一次文献系统化、条理化,具有报告性、汇编性、简明性的特点。(4)缺点:经过人为的加工,可能出现错误。
9、三次文献:(1)含义:又称参考性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对一次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并进行概括论述的文献。(2)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评述、进度报告、数据手册、百科大全„(3)优点:具有综合性、浓缩性、参考性的特点,反映了文献加工者对一次文献的见解,是对众多一次文献进行综合研究的结果,可使研究者直接了解某课题领域的概况。(4)缺点:文献的可信度不如一次、二次文献高。
10、印刷性文献:(1)优点:便于阅读与传播(2)缺点:存储密度低,体积笨重,占据存储空间多,难于实现自动输入和自动检索。
11、缩微型文献:(1)优点:体积小、存储密度高,节省存储空间,传递方便、成本较低。
(2)缺点:不能直接阅读、必须借助缩微阅读器。
12、电子型文献:(1)优点:存储密度高、速度快,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最快捷、高效的知识生产和传播。(2)缺点:需较先进的技术设备才能阅读,使用费用较高。
13、声像型文献:(1)优点:存储密度高、直观、真切,传播效果好,应用范围广。(2)缺点:需较先进的技术设备才能阅读,使用费用较高。
14、常用的检索工具:书目、文摘、索引。
15、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综合查找法。
16、文献研究的特点和局限性:(1)特点:间接性;样本容量大、费用低;便于对研究对象做纵向分析。(2)局限性:偏见(许多文献资料往往带有文献记录者的主观倾向或偏见);信息缺损。
17、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案:指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是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工作框架。
18、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按方法中使用的手段分为思辨方法、实证方法、数学方法、符号表。
19、教育观察法:(1)含义:是科学观察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是研究者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空间内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研究教育现象,及时做出准确、具体、详尽的记录,并进行深入理性的分析研究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2)特点:有明确的目的性;是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有系统的计划;是对观察对象进行直接观察;适用于范围大而课题较小的研究。(3)局限性:易受观察者的主观因素影响;观察结果代表性不高;有些观察活动可能使观察结果失真;主要适合于对研究对象的外部表现、外部联系的认识,而不适合于对内在本质、内在联系的研究;受时间和情境的限制,在研究对象人数多且分散的情况下应用观察法较困难;由于样本小、耗时长,对于大规模的研究或急需获得结论的研究不适宜。(4)途径:参观;听课;参加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会议;参加学生的各种活动。
20、教育调查法:(1)含义:是研究者通过访谈、问卷等特定的调查手段,有目的、有计划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可靠资料,以掌握教育实情,分析教育问题的方法。(2)优点:具有时空因素的非限制性;调查对象的自然性;调查手段的多样性(3)常用的方法:调查表法、谈话法、问卷法。
21、教育行动研究法:(1)含义:指由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从教育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教育工作中进行研究,使研究成果为教育工作者理解、掌握、实施,从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研究方法。(2)特征:教育行动研究是以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行动质量为首要目标的研究方法;„强调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相结合;„要求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并在研究和日常工作中相互协作。(3)优点:适应性和灵活性、评价的全程性和反馈的及时性、较强的实践性与参与性、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使用。
22、教育行动研究可概括为: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的研究、在行动中研究。
23、教育实验的三种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自变量就是假定的原因变量,即我们要研究造成结果变化的量;因变量是假定的结果变量,也主要是由于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某一事件结果的变化;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
24、实验取样的基本要求:明确规定总体;取样的随机性;取样的代表性;合理的样本容量。
25、教育经验总结法:(1)含义: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使人们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2)性质: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是一种回溯研究、是一种追因研究。(3)特点:作为教育科学的一种成果,具有新颖性、普遍性、实践性、发展性的特点;作为教育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具有实用性、适用性的特点。
26、先进教育经验的标准:典型性、创造性、现实性、效益性、稳定性、可操作性。
27、追因法:先见结果,后根据发现的结果去追究其发生的原因。
28、个案追因研究的实施的步骤:确定结果和研究的问题;假设导致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设置比较对象;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对比;检验。
29、产品分析法:又称活动产品分析,是通过分析学生的活动产品(如日记、作文等),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技能熟练程度、情感状态和知识范围。
二、问答、论述
1、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构成及培养途径:(1)含义,指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时在思想道德、教育观念、理论知识、科研能力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2)构成:教育科研的理论素养、能力素养、道德素养。(3)培养途径:在教育理论的学习中提高;在科研实践中锻炼;在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中发展。
2、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意义、任务:(1)意义:开展它为教育改革提供科学的依据和理论指
导;能丰富和发展教育科学;有助于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能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2)任务:总结教育的历史经验,开展教育现状调查研究;研究当前中小学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课程改革和各科教学研究,开展教育改革实验;进行教育发展研究。
3、教育科研方法的发展趋势:(1)重视运用数学方法,使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2)重视开展教育实验(3)重视教育预测,使教育预测和教育回测并行相辅(4)重视利用“三论”和“新三论”来研究教育科学(5)重视各种研究方法的综合使用。
4、什么是中小学教育科研选题,选题的意义:(1)含义:指研究者在分析研究主客观条件的基础上所确定的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对象。(2)意义:选择一个好的教育科研课题,既是教育科研的首要环节,也是教育科研的关键,它将决定教育科研的全局成效。那么正确选题的意义又在于:选题是教育科研的首要环节;课题引导着研究的方向;课题可以反映和制约整个研究的价值。
5、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主要来源,及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需研究的突出问题:(1)来源:教学实际和理论文献。具体说来有6方面的来源,即从如何提高本职工作的质量去挖掘课题;从工作中的困难与缺点中去挖掘课题;从教育实践活动的观察中挖掘课题;从各种信息的交流中挖掘课题;从对某些教育现象的调查中形成;从各种文献资料中去挖掘课题。(2)需研究的突出问题:如,素质教育的教育模式的研究、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的研究、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研究、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问题的研究等。
6、课题选择须遵循的基本原则:(1)针对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新颖性原则。包括:时代感、内容新、角度新、挖掘新意;(4)可行性原则。判断是否具有可行性:研究者个人具体的情况;各课题组成员的结构;情报资料的充实;考虑花费在科研上的时间。
7、怎样的问题才符合课题研究(选题的要求)?问题的前提必须正确;问题的答案必须存在且是可以预测的;问题应当是具体的、有明确的界定,而不应当模糊不清、笼笼统统;问题具有普遍意义。
8、选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1)了解问题的研究状况(2)分析问题的研究价值、价值最大化(3)贴近学科、教学的实际问题(要贴近教学实际选题;依托学科教学选题;从小的课题起步)
9、在课题的选择中需注意的问题:(1)表述不清,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明确;(2)课题名称的外延太大;(3)经验之谈、层次太低、像平常的论文题目;(4)课题表述,概念要规范。
10、文献的种类:(1)按内容的加工方式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2)按载体形式分为印刷型、缩微型、电子型、声源文献;(3)按来源及公开性分为正式文献、非正式文献。
11、文献研究的作用:有助于研究者选择和确定课题;有助于避免重复性的无效劳动,提高教育科研的效益;为教育科研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
12、文献检索的过程:(1)明确检索主题(2)搜索阶段。包括搜索检索工具、确定检索途径和方法;(3)阅读与分析整理阶段(4)评价阶段。需对文献做一番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加工。
13、设计教育科研方案的基本要求:课题研究方案必须遵循相应的科学方法的要求;„要合乎客观实际情况,具有可行性;„操作性要强;„要具有系统性。
14、设计教育科研方案有何必要性:(1)设计教育科研方案是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2)„实施研究课题具体化的中心环节;(3)„是课题研究成果质量的重要保证;
(4)„有利于检查和跟踪;(5)„要具有系统性。
15、一个好的科研方案的标准:(1)设计的研究变量能真实的代表科研内容,改变研究变量能产生精确地回答研究问题的现象(或内容)。(2)拟采用的研究方式合理、可靠、经济;
(3)拟采用的控制方案、操作程序客观有效、明确、无遗漏和错误;(4)研究目标合适,具备可行性、可操作性,因地制宜;(5)设计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创造性、发展性。
16、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案设计的步骤:(1)课题名称的表述。课题的名称是对课题研究实质的高度概括,犹如文章题目,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常用的写作方法是:在题目里对研究的领域、方法、内容有所说明,或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其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及目标等;主要存在的问题:大而空、小而繁、不贴切;(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背景;(3)课题研究范围和内容的界定;(4)有关文献的查阅;(5)课题研究方法的选择;(6)课题研究对象的确定;(7)课题研究程序的设计;(8)预期阶段性成果、最终成果及成果形成的表述;(9)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分析论证的表述。
17、中小学教育观察的7个实施要求:考虑研究对象的可观察性;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坚持观察的全面性;„目的性;„主动性;坚持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协作性;坚持观察记录的详备性。
18、如何实施教育观察:进入观察现场并何观察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实施观察;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观察资料;提出观点,撰写观察报告。
19、教育实验法的特征:(1)实验者与教育者合二为一;(2)教育实验的被试就是教育对象,是一定群体的学生;(3)教育实验更多的是在真实的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里进行,不可避免要受到政治、文化等非科学因素的干扰,其实验控制不如实验室那样精确、严密;(4)教育实验要确认教育现象间的因果关系。教育实验既要旨在求真,又要旨在求善。
20、教育经验事实的提炼:(1)含义:指根据经验总结的目的要求及其主题,从教育经验事实出发,依据教育基本理论,对事物或现象做出科学的概括和界定,揭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2)提炼过程:掌握理论——提炼经验事实的前提;概括主题——提炼经验事实的根本;揭示机制——提炼经验事实的关键。
21、经验事实的筛选过程及要求:(1)过程:把握主题,明确意图;分类整理,建立联系;考察评价,初步选定。(2)要求:经过筛选的事实材料,应是能最有效的证实“经验”可行性的材料。具体要求是:材料要新颖、恰当、必须要充分和必要。
22、怎样在经验总结中揭示其内在机制?(1)应符合事物由萌发到成长完善、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层向深层发展的规律;(2)应反映事物内在各主要因素间相互联系和作用所产生的功能,以及这些功能所引发的事物的某种变化。
23、中小学行动研究法的一般程序、操作要领:(1)一般过程:计划、实施、观察、反思。
(2)操作要领:发现教育行动研究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文献检索与讨论;确定教育行动研究的问题焦点;进行深入的文献探讨;拟定教育行动研究方案计划;执行教育行动研究方案计划;拟定行动方案;实施教育行动研究方案;根据行动效果评价教育行动研究方案;修正教育行动研究方案与再实施;撰写并公开研究报告。
24、编制教育调查表的基本要素、要求:(1)要素:总标题、横竖行及标目、数字资料、表尾、附录;(2)要求:标题清楚准确、简明醒目;表的大小依据调查项目的多少满足、容纳所有项目为准;表中各项目排列应是有系统的,一目了然;为防止答案有误,最好有相互参考的项目,便于分析和对比;表尾应注明调查单位、调查员或填表人姓名、填表日期;表内项目内容务必填写全称,对数据的来源要有特殊标记注明。
第三篇: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读后感
教育科研是对教育规律的探索和把握,是对教育实践的科学研究和开发。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提高育人质量必须依靠教育科研,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有了教育科学,才会有科学的教育,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靠教育科研上水平。
中小学教师撰写的教育科研论文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题目不合适。主要表现为:(1)题目涵盖的范围过于宽泛,论题不集中,(2)题目过小,致使文章只能讨论教育活动中的某个细节问题,就事论事,价值不大。(3)题目的理论性过强。理论性很强的课题是中小学教师难以胜任的,这类文章常常泛泛而谈,没有多少意义。(4)题目缺乏新意,不仅增加研究与写作的难度,而且影响论文的价值。(5)题目的表述不清楚或不明确。(6)题目着重于对教学内容本身进行学术性的深入探讨,而不是从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出发来研究教学内容,脱离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偏离了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方向。
(二)语言不符合学术论文的要求。学术论文的语言应该准确、清楚、精练,但一些中小学教师混淆了学术论文与常见的文学作品在语言要求上的区别,违背学术论文的用语要求,语言不准确,词不达意。
(三)文章结构散乱,逻辑性不强。
(四)纯粹的经验总结。
(五)理论的运用不恰当。其一是对教育原理的认识不够深刻、准确,导致不能科学地运用原理。其二,许多中小学教师在运用教育原理时,不能把原理与教育现象有机结合起来,二者处于分裂状态,教育原理的运用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六)不符合学术论文的基本规范。
中小学需要的教育科研,要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来规划课题,要将工作难题转化为教科研课题,而不是单纯地按照上级的课题指南选题,要以建构性试验为中心来展开课题研究的过程。具体地说,要按照问题、设想、尝试、总结与反思的顺序来展开,要提高问题意识反对无问题或假问题提出真问题,确定问题的边界,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当前教育科研的重点转移,从探索普适性规律到研究自然情境中的教育问题,从宏大主题的研究到个人经验的研究,从注重理论思辨到关注生活世界的现象解释,从自上而下的逻辑推演到自下而上的案例研究,从强调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到关系研究、反思研究,从强调实效结果研究到过程参与发展研究
中小学教师如何确定科研课题
1科研课题不宜用肯定的语句表述,课题表述不是论文题目的表述。
2科研课题应是个有确定涵义的具体问题。科研课题不能太大,太笼统,否则研究就无法下手。3科研课题的表述要完整。科研课题的表述一般应包括三个部分,即研究的问题,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方法。
4科研课题表述时要用语严谨,科研课题在表述时要用语严谨,要用学术性的语句,不应用“大白话”,不应用比喻句。
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重实践,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教育科研要有清晰的问题意识,明确地认识到借助于研究想去解决教育教学的哪些问题。我们有必要把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作为教育科研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我们要从教育教学的疑难中寻找问题,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捕捉问题。
二、常积累,积极撰写教育日志、教学案例等。
教育日志展现的是教师对教育生活事件的定期记录,记录的是教师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所观察到的、所感受到的、所解释的和所反思的内容。案例是事件,是对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案例的写作也使我意识到脱离课堂教学第一线的教学研究是苍白的研究。所以,为了能够写出好的案例,我们要常写作、常积累,更多的记录教育教学事件。
三、勤反思,把教育反思作为自己的基本研究行为。
教育反思是一种批判性思维活动,指的是教师以体会、感想、启示等形式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的批判性思考。教师应该是感性的实践者,还应该是理性的研究者,教师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持续不断的反思,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将反思的结果用于实践之中,不断改进实践状态,提升教育智慧。
四、积智慧,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要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及时记录教育教学生活中的事件,持续不断地对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从而汇总着自己的教育智慧,提升着自己的教育水平。这样教师将会在教育研究中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和自主权。
教育科研不仅是提升教师教育智慧的重要途径,而且会成为其强大的动力,推动教师深入思考,不断发展自己的智慧。科研是教师智慧生成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发展、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一大批优秀教师成长、成功的必经之路。
总之,教育研究的问题是产生于实际的工作情境之中的,并且研究的进程是从实际情境出发,根据实际情境的需要,随时检讨,不断修正的。同时教育研究是教师对自身实践所进行的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它在突出教师实践的“研究”特征的同时,也突出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角色。因此,教育研究源于教育教学实践,我们要在实践中积累,在实践中探索,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第四篇: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专题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方法和论文写作
靖州县太阳坪中学
校长 黄俊文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内涵及意义
1、教育科研的内涵
教育科研方法是应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具体地说,教育科研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的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进行系统的探索,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如: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教育改革的走向问题;教育评价机制的健全问题;小组模式的运行问题;城乡教育布局调整的问题;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等。它有几个特点:
第一:教育科研是一种在不断探索中获取新认识的过程,是人们进一步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的认识活动。这也是教育科研的本质和目的。如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且解决的机制日益健全。关协、政府投入。电话、档案袋、农民工学校等。班级管理的逐渐完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风格的逐渐形成等。
第二:教育科研要运用科学方法。为何会有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之分?方法是关键。如有些老师,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逐渐退出教学一线。如课改,成功的较少,失败的较多。其原因就在于方法不对,条件不成熟,路子走错了,有的是死板硬套,我县许多学校的课改都是照搬许市模式。
第三:教育科研的成果是获得新认识,形成科学的结论,即形成科学的理论和观点。如杨初春《快速作文法》、许市五环教学法、卢仲衡的《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老师们成功的教学经验等。
第四:教育科研有很强的实践性。教育科研是为教育实践服务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然后在实践中家用加以研究,形成经验,最后又用于指导教育科教学实践。教育科研只有和实际教育教学结合起来,才会有很强大的生命力。
2:教育科研的意义
第一、教育研究是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教育变革自身的需要。教育发展水平的高低可以折射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和文明是同步的。我国涌现出孔子、朱熹、蔡元培、陶行知等一大批教育家,多次教育变革,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以及后来的复古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从私塾到大学,从科举到高考,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从传统教学模式到自主合作研究的新课改模式,每一次变革无不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事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第二、教育科研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历来都认为“学高为师”,从而降低了教师的专业文化要求,不像律师,医生那样具有极强的专业要求,这与现在“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不符合。教育研究是让教师迅速成长起来的有效途径,通过教育研究形成具有特色的教育教学风格。
第三、教育研究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的需要。社会在变化,人们的质量观在变化,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也在改变。教育工作既复杂又丰富,教育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要对得起良心,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古人提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零落成泥碾做尘,只有香如故”,但我们至少应该尽职尽责。
二、教育科研的原则
第一、方向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教育科研坚持“育人”的思想,研究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其过程和结果都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如:为了研究毒品和早恋的危害,就不能创造学生吸毒和早恋的情景。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从教育实际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要注重理论的指导和提升。有些还要把诸多学科联系起来。
第三、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适当借鉴,自主创新,具有自我特色。
三、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方法
第一、中小学教师科研的特殊性。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活动和专业科研工作者不同。它和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紧密相联,研究的对象是自己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研究过程就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我们应该边实践边研究。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可以是在教师与同伴、教师与管理者,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中进行的研究。这种研究通过与他人的对话,达到超越自我,弥补不足的作用,所谓旁观者清。第二、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过程。在目前的中小学教育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研究课题不是自己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而选择的课题。中小学教师必须通过细心的观察、认真的反思、积极的探索,才能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具体讲,三步曲:发现问题(关键)——思考加工(难点)——实践验证(结果)。
比如,教师要学生写日记的做法的现状调查,有哪些弊端?怎么改?有什么理论依据?你的操作过程怎样?有什么收获?
再比如,传统的教师备课现状?有何利弊?怎么改进?理论依据?实行情况?
还有,多媒体的运用问题,导学案的写作问题,引导学生做实验的问题,阳光体育的问题,劳动技能教育的问题,激励机制的建设问题等等。
第三、如何提炼教育科研课题。发现并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是研究的起点。教师的教育研究是以教师观察或感受到的教育问题为研究起点的,但如果提出的问题是一些不明确、含糊、不适当的问题,就不宜于研究。严把教育问题转化为科研课题,教师就应在分析、判断、评价的基础上对教育问题进行必要的体验。
1、教育科研选题不当的表现。当前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最头疼的是难以找到研究的问题,即使找到却不适于研究。
a.问题繁多。即研究的主题太大,无从下手。如“新课程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课程”和“创新能力”是很宽泛的概念,难以把握研究的内容和切入点。“靖州县素质教育研究”,“新时期德育工作研究”其研究难度超出教师的能力范畴。
b.问题狭窄。即问题太小,范围太窄,意义不大。由于受视野和经验所限,所选问题只是反映某个现象或在教育教学中想实现的某个简单期望,他虽是事实,但可以直接解决,也可以做经验之谈,大不能作为教育科研问题。如“数学教学如何让学生勇敢的站起来”,“语文教学中的表扬艺术”。
C.问题模糊。即问题的主攻目标不明确,问题研究具体要解决什么以及如何解决不清楚。表现为:一是问题中的变量单一。课题研究旨在探讨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二模糊的问题,只显示一个变量,使人不知道该怎样来解决问题,如“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或“培养和发展中学生语文素养”,都只有一个变量,到底从哪个方面来形成“良好习惯”,来养成“语文素养”,让人难以确定。二是问题中的变量过多。变量过多也会造成研究重点不突出,使教师产生模糊认识,无法开展研究。如“教学改革和学生发展”,“英语教学与学生个性培养”,他们既是问题宽泛,也是变量过多,“教学改革”、“学生发展”、“英语教学”、“学生个性”等都包含很多变量。问题中包含过多的变量,会造成研究目标离散,难以形成有有效的研究成果。
d.问题平淡。即问题老套,价值不高,若再研究,应该寻找新的研究角色。如“学校团队工作研究”,若只讲日常团队活动,肯定缺乏新意,不妨使之与小组管理模式、阳光体育活动、评价机制的创新联系起来,则不缺乏新意。
2、教育科研课题的提炼策略。缩小,即把宽泛的主题缩小到易于把握的程度。一是缩小研究对象的范围,二是举绩研究问题的核心。如“不同类型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如改为“靖州县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范围就小多了。且“校园文化”是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的因素很多,有看得见的如学校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等,也有看不见得东西,如教师的思想观念,校风、教风、学风等,教师无法深入研究这样复杂的问题。因此,我们还可以把题目缩小为“靖州县农村中学教师业余生活调查研究”或“靖州县农村中学环境文化建设调查研究”等,这就要根据教育实际需要,对问题本身的范围进行界定。
b.拓展。即把狭窄的现实问题扩充、丰富。如“数学教学如何让学生勇敢站起来”,“勇敢站起来”是个现象,研究的意义不大,“勇敢的站起来”需要丰富和扩充,可改为“数学教学如何让学生更自信”,相对而言,其研究意义增大了。这种扩展要么是扩大研究对象范围,要么是丰富研究对象内涵,“自信”比“站起来”的内涵大多了。另外,我们可以把问题普遍化,使其研究意义加大。如“语文教学中的表扬艺术”,改为“初中教学的表扬艺术”更好。再则,对教师遇到的特殊问题进行普遍性丰富,使其具有研究的代表性。如“怎样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成绩”,这是个别的具体问题,要从这个问题中提炼出值得研究的课题,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扩展和丰富,可改为“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和对策研究”。这种扩展要从教育现象中概括出本质因素,通过对个别现象由表及里、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提炼,是一种思维的拓展。
c.分析。对于模糊、复杂的问题,要通过分析,使其范围集中,研究任务明确,研究重点突出,一是分解问题。即把一个复杂的就问题按照内在的联系,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小问题从而在具体化的基础上确定研究问题。如“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研究”,“非智力因素”是个复杂要素,目标不太清楚,教师可将研究问题分解为“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动机培养”,“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意志培养”,“教学课堂教学与学生良好性格培养”,“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等子课题,然后选择一点研究,或分阶段逐一研究。二是分析因果。模糊的问题往往是因为问题包含的变量过多,因果关系复杂,教师无法把握问题关键。因此要分析问题的前因后果。如上海某校的“成功教育研究”课题,其研究的起点是要解决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后来,通过因果原因分析发现,学习困难就在于学生没有体验到学习成果的乐趣。因果分析能过帮助教师找到问题的根本,也为解决问题提供新颖独特的思路。
d.转换。即对平淡的问题推陈出新,从新颖的角度形成研究课题。一是“问题新”。即研究的问题有原创性。二是“方法新”。变换研究方法。如“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研究”,这方面的研究较多,可从方法上转换,提炼为“某某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的个案研究”。个案研究法的运用很容易产生成果。三是角度新。即从新的视角提出研究问题。如生化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以下我县环境治理、农药使用问题,历史老师可以关注以下人文资源开发问题,语文、音乐老师对我县的少数民族的习俗问题等。四十效果新。若通过研究使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转变,产生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这个问题值得研究。如“中学生迷恋网络的成因与对策”,这个问题交平淡,但是有些老师对网络运用把握得当,反而通过多媒体课的教学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效果较好。
四:教育科研论文的撰写 1.体例样式
一是以直接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为主而撰写的论文。如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教育研究报告等。这都是对某一教育现象、事件进行研究。格式要规范。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是基本的研究方法。
二是以研究间接的第二手资料为主而撰写的论文。主要有教育史论文、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论文等,以查阅文献为主。如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科学制度的演变等。
三是综合运用第一、第二手细聊撰写的论文。有教育经验总结报告、专题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等。如班主任转化后晋升的经验总结报告,既包含自己的实践经验,又有文献中的东西。
2.具体步骤
一是确定题目。新颖(“后进生wmc教育实践与研究”,“给学生一张人生通行证”);宜小(如“教师队伍的管理与建设”,可改为“某某教研组管理初探”);准确(如“中学语文教学中三种教法的比较试验”,“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影响初中生道德行为的几个因素”)。
二是拟定提纲。首先要安排好全文的布局。如主要论点与次要;论点的排列,论证的逻辑展开等,是论文各部分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推论符合逻辑。其次要安排好材料的使用。基本材料、辅助草料、参考文献,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最后要安排好论文的篇幅(一般4000字到8000字),做到详略得当。三是论文写作。首先要注意立论、推论和表述的科学性。其次要注意论调、论据、论证的逻辑性。最后要注意数据统计和文字表述的有机结合、典型分析和一般分析的有机结合。
四是推敲修改。自己改、别人改、集体改。注意专业术语和语言规范。
3.养成习惯。一是细观察常反思;二是多读书常练笔;三是用实践写案例(标题、正文、附录、评析等)。
4.论文六要六忌。标题要精当准确,忌俗套冗长;立意要新颖别致,忌抄袭沿用;主题要凝练集中,忌空泛模糊;立论要详实得当,忌东拼西凑;实践要便于操作,忌面大失控;总结要详实规范,忌空洞无物。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方法和论文写作(提纲)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内涵及意义 1.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内涵
a.教育科研是在探索中获取新认识,解释教育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的过程,为教学服务
b.教育科研要运用科学方法 c.教育科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2.教育科研的意义
a.教育研究是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教育变革自身的需求。
b.教育研究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
c.教育研究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的需要
二、教育科研的原则
a.方向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c.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三、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方法 1.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特殊性 2.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过程 发现问题——思考加工——实践验证 3.如何提炼监狱科研课题 a.教育科研选题不当的表现
问题宽泛;问题狭窄;问题模糊;问题平淡。b.教育科研课题的提炼策略 缩小;拓展;分析;转换。
四、教育科研论文的撰写 1.体例样式:常见三种
2.具体步骤:一是确定题目(新颖准确);二是拟定提纲;三是论文写作;四是推敲修改。
3.养成习惯:一是细观察常反思;二是多读书勤练笔;三是勇实践写个案。
4.论文六要六忌:标题要精当准确,忌俗套冗长;立意要新颖别致,忌抄袭沿用;主题要凝练集中,忌空泛模糊;立论要详实得当,忌东拼西凑;实践要便于操作,忌面大失控;总结要详实规范,忌空洞无物。
2012年暑假
第五篇:《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学习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学习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学习心得体会
2013年暑期我有幸参加了昌图县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暑期中小学县级骨干教师培训。经过这次培训,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是一笔永久的财富。本次培训,主讲老师以鲜活的教学课堂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们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受益非浅。下面是我学习《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获得的点滴体会:
作为一个走上工作岗位才十几年的中青年教师,一听到别人提及搞科研这三个字,总感觉它离自己的职业生涯还很远。总觉得自己业务都尚未娴熟,又哪有搞科研的能力呢?但当我听完《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这次讲座后才发现,自己对教育科研存在深深的误解,并明白了一个道理:科研,离不开实践,离不开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只有在点点滴滴的教学生活中注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反思,注重记录,注重阅读,做个有心人,就会慢慢积累起属于自己的第一手资料,也就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无尽的素材。因此,搞教育科研,要从现在做起!把我对体现教育的爱,执着,困惑,幸福,方法,技巧的故事进行些思考,并把他们一点一滴地记载下来,一定会积累成宝贵的教育财富。
听完讲座,使我明白了几个关键的问题。第一,我们为什么要搞教育科研?从目前教育科研的现状来看,科研对很多老师来说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原区,因为这时候的教师走上了一种职业的倦怠,特别是40岁左右的教师。书里谈到四个成形信念已经成形,很难再改变;思维已经成形,不再想突破;技能已经成形,不愿再发展;状态已经成形,不肯再激进。自己的压力很大,来自家庭、来自单位、来自社会,这让很多老师体力、健康极度透支。造成教师的事业陷入了一种高原期,导致事业的停滞。有些老师很疑惑,为何我们总是被鼓励做研究,可研究怎么总是做不好呢? 其实很多老师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很多教师经常把自己当成是一个雇员,自己的工作是一种等价交换;大部分的老师在做着一种知识贩子的工作,美其名曰教书匠;而其实教师职业最高的一种境界是做一个研究型教师。我认识到教师只有参与教育科研,才能够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才能够使我们由一名普通的教师向名师靠拢。我们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反思自己,不断改革创新,才能提升自己,才能使自己成为教育的行家里手。同时,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也是我们自身专业化的需要。历来人们认为只要有点文化知识就能够做教师,根本不必要向医生、工程师那样需要专业型的人才,不认可教师的专业地位。实际上,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才能真正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的专业要求。
.第二,我们应怎样搞教育科研?下面我从价值取向,研究选题,研究的主体,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来阐述这一问题。
中小学教师开展研究的理想价值取向应该是解决现实教育教学情景中的具体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教师研究的实践价值取向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性决定的。很强的实践性,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高度依赖,研究的问题具有动态的情境性等是教师职业的鲜明特点,这就决定了教师研究的主要目的不是构建一套理论,不是发现教育规律,也不是坐而论道式的指点江山,而应该是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导向,强调实践性和操作性。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培养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研究的结论也不追求放之四海而皆准,只要对其他老师、其他相似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就足矣。
中小学教师研究的选题应该直接来自一线教育教学实践,直面现实中的实际问题,选择的研究问题切实来自一线教育教学情景,是亟须解决的;题目的特点应该微小、具体,具有可行性,而不能一味地求大、求全;题目的选择上,应该把选择权还给一线教师,实现课题选择权的回归,而不能任由专家、教授大包大揽。在区(县)级及校级课题的设立上,应该充分关照一线教师的声音,保证有一定比例的研究课题来自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直面现实情景,突出校本特色,重视挖掘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实现课题设定的制度变迁。改变自上而下设立课题的制度,改为自下而上设立课题,即鼓励一线教师自主选题,经过把关、筛选,确定为立项课题,获得经费资助。一线教师是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的最直接接触者,是现实情景的一部分,他们对实际情况有着最为直观的认知,清楚知道待解决问题的轻重缓急。但由研究问题上升为研究课题,仍离不开专业研究人员的指引。
中小学教师应该成为研究的主体,具有独立自主的权力,即使教师成为研究者名至实归。教师应该是研究的设计者、实施者和评价者。从题目的拟定、问题的分析、研究方案的设计、研究方法的选择、方案的实施与调整、结论的提升等各个环节,中小学教师自身都应该具有最终的话语权,具有终裁的大权。然而教师的独立并不排斥专业研究人员的作用。专业研究人员应该成为一线教师开展研究的协同者,起正确引导、适当辅导的作用,确保研究更为科学、准确、深刻。团队合作、协同作战是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基于研究的客观需要,专业研究者、同事、家长、学生、学校管理者等都应该成为教师研究的协同者,形成团队,共同致力于研究的开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任何教育研究方法都可以为一线教师开展研究所用。但具体方法的选择,必须依据研究的内容、研究者的能力来决定。考虑到教师研究的选题一般比较小而具体,所研究的问题一般是班级教育教学情境中的,或者几个班级场景中的,较为适用于大样本量的问卷、量表等则不大适合,而诸如观察、访谈、实验、测试、反思等方法则更具有信度和效度。反思应该成为教师开展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结合教育教学原理和理论、他人的研究成果、自己的经验积累等,进行深入、全面的反思,开发缄默知识,变缄默知识为显性知识,总结实践性知识,对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其作用非常明显。
教师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应该体现出丰富性和多样性。除了研究报告、论文、著作之外,视频、图片、音频、心得体会、反思日志等等都是研究的成果。
参加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我也认识到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发展教育科学的需要,也是我们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和培训,消除浮躁心情,静下心来教学,潜下心来研究,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使自己慢慢向专家型教师靠拢。
篇二:读《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之心得体会
读《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之心得体会
作为一个走上工作岗位未满三年的青年教师,一听到别人提及“搞科研”这三个字,总感觉它离自己的职业生涯还很远。总觉得自己业务都尚未娴熟,又哪有搞科研的能力呢?但当我读完《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这本书后才发现,自己对“教育科研”存在深深的误解,并明白了一个道理:科研,离不开实践,离不开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只有在点点滴滴的教学生活中注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反思,注重记录,注重阅读,做个有心人,就会慢慢积累起属于自己的第一手资料,也就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无尽的素材。因此,搞教育科研,要从现在做起!把我对体现教育的爱,执着,困惑,幸福,方法,技巧的故事进行些思考,并把他们一点一滴地记载下来,一定会积累成宝贵的教育财富。
读完本书,使我明白了几个关键的问题。第一,我们为什么要搞教育科研?从目前教育科研的现状来看,科研对很多老师来说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原区,因为这时候的教师走上了一种职业的倦怠,特别是35岁左右的教师。书里谈到四个成形——信念已经成形,很难再改变;思维已经成形,不再想突破;技能已经成形,不愿再发展;状态已经成形,不肯再激进。自己的压力很大,来自家庭、来自单位、来自社会,这让很多老师体力、健康极度透支。造成教师的事业陷入了一种高原期,导致事业的停滞。有些老师很疑惑,为何我们总是被鼓励做研究,可研究怎么总是做不好呢? 其实很多老师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很多教师经常把自己当成是一个雇员,自己的工作是一种等价交换;大部分的老师在做着一种知识贩子的工作,美其名曰“教书匠”;而其实教师职业最高的一种境界是做一个研究型教师。我认识到教师只有参与教育科研,才能够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才能够使我们由一名普通的教师向“名师”靠拢。我们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反思自己,不断改革创新,才能提升自己,才能使自己成为教育的行家里手。同时,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也是我们自身专业化的需要。历来人们认为只要有点文化知识就能够做教师,根本不必要向医生、工程师那样需要专业型的人才,不认可教师的专业地位。实际上,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才能真正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的专业要求。
.第二,我们应怎样搞教育科研?下面我从价值取向,研究选题,研究的主体,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来阐述这一问题。
中小学教师开展研究的理想价值取向应该是解决现实教育教学情景中的具体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教师研究的实践价值取向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性决定的。很强的实践性,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高度依赖,研究的问题具有动态的情境性等是教师职业的鲜明特点,这就决定了教师研究的主要目的不是构建一套理论,不是发现教育规律,也不是坐而论道式的“指点江山”,而应该是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导向,强调实践性和操作性。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培养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研究的结论也不追求“放之四海而皆准”,只要对其他老师、其他相似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就足矣。
中小学教师研究的选题应该直接来自一线教育教学实践,直面现实中的实际问题,选择的研究问题切实来自一线教育教学情景,是亟须解决的;题目的特点应该微小、具体,具有可行性,而不能一味地求大、求全;题目的选择上,应该把选择权还给一线教师,实现课题选择权的“回归”,而不能任由专家、教授大包大揽。在区(县)级及校级课题的设立上,应该充分关照一线教师的声音,保证有一定比例的研究课题来自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直面现实情景,突出“校本”特色,重视挖掘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实现课题设定的“制度变迁”。改变“自上而下”设立课题的制度,改为“自下而上”设立课题,即鼓励一线教师自主选题,经过把关、筛选,确定为立项课题,获得经费资助。一线教师是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的最直接接触者,是现实情景的一部分,他们对实
际情况有着最为直观的认知,清楚知道待解决问题的轻重缓急。但由“研究问题”上升为“研究课题”,仍离不开专业研究人员的指引。
中小学教师应该成为研究的主体,具有“独立自主”的权力,即使“教师成为研究者”名至实归。教师应该是研究的设计者、实施者和评价者。从题目的拟定、问题的分析、研究方案的设计、研究方法的选择、方案的实施与调整、结论的提升等各个环节,中小学教师自身都应该具有最终的话语权,具有“终裁”的大权。然而教师的“独立”并不排斥专业研究人员的作用。专业研究人员应该成为一线教师开展研究的协同者,起正确引导、适当辅导的作用,确保研究更为科学、准确、深刻。
团队合作、协同作战是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基于研究的客观需要,专业研究者、同事、家长、学生、学校管理者等都应该成为教师研究的“协同者”,形成团队,共同致力于研究的开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任何教育研究方法都可以为一线教师开展研究所用。但具体方法的选择,必须依据研究的内容、研究者的能力来决定。考虑到教师研究的选题一般比较小而具体,所研究的问题一般是班级教育教学情境中的,或者几个班级场景中的,较为适用于大样本量的问卷、量表等则不大适合,而诸如观察、访谈、实验、测试、反思等方法则更具有信度和效度。反思应该成为教师开展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结合教育教学原理和理论、他人的研究成果、自己的经验积累等,进行深入、全面的反思,开发缄默知识,变缄默知识为显性知识,总结实践性知识,对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其作用非常明显。教师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应该体现出“丰富性”和“多样性”。除了研究报告、论文、著作之外,视频、图片、音频、心得体会、反思日志等等都是研究的成果。
读完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我也认识到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发展教育科学的需要,也是我们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消除浮躁心情,静下心来教学,潜下心来研究,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是自己慢慢向专家型教师靠拢。篇三:学习《教师科研》心得体会
学习《教师科研》 心得体会
绿竹完小:黄继飞
谈起教师教学科研,对于每一位教师及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是不可能终止的,它是我们教育者的前途和希望,正是这种理念日夜深入人心,作为基层教育科研的亲历者,我欣喜地注意到了我们最基层的老师们对教师科研的激情蓬勃而高涨。基于教育教学科研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我认真的学习和研讨,对我的教育意义是非常深的。为了更真实和贴近当代教育的进程和教师的个性特点,本书共分了九章来阐述走进教育科研的殿堂。读了本书我感觉轻松而顺利地踏上了苏霍姆林斯说的“幸福的研究路”,我们更愿意把书看作是一快“敲门砖”,而且更重要的是,教师获得有关教育研究方法的知识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一个“对象化”的知识问题或认识问题,而是一个非对象化的“亲近”道路或“亲征”道路。本书对科研分析面面俱到、分析透彻、观点明了、浅显易懂,所涉及到的内容全是我们正要面对的,如:
一、教育科研的基本问题
1、教育科研与教研活动有什么关系?
教育科学和教育科研作为专用术语被广泛使用只是最近及十年的事情,对他们的定义尚有不少分歧,使用中也存在混乱。教育基层经常发生的问题是泛化教育科学与科学研究的观念,误把主观认为正确可行的东西都当成科学,而把所有认真的专门研究都认为科研。为了弄清各种研究的关系,可以把研究活动分为如下三类:
(1)、科学研究。教育科学是科学的属概念,科学研究是研究的属概念。教育科研是生产教育科学的劳动,所以它必须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规范。如果研究的目的不是探究教育的内在规律、研究的过程不可重复、研究的方法缺乏公认的可靠性、研究的结果没有客观的普遍性或创新的开发性,都很难称为教育科学研究。
(2)、工作研究。一切形式的关于实践决策的直接探讨都属于工作研究。不遵守科研规则,而是更多地采取民主集中制。
(3)经验总结。这是事后对某种活动的成败得失或对错得失或正误的探究。经验是 有特殊性和个性的东西,它的科学性多少和普遍性大小更多地取决于总结者或使用者的素质与水平。
实际上,教学研究是研究从内容或领域分类的属概念,它在研究的性质或方式上既可能是科学研究,也可能是工作研究或是经验总结。应注意的是研究的水平与质量以及各种研究是否协调平衡与有机结合。
2、基层教育科研活动中存在哪些困难?
(1)、研究范畴与视野的局限。
(2)、研究时间与条件的限制。(3)、研究成果的学术认可度低。
3、基层教育科研存在问题
较普遍地存在畏难情绪或科研无用论,一些学校的教师中存在着基层科研的“不能论”或“无用论”。缺乏研究的组织规划和持续性。虽然意识到了科研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却忽略了基层开展科研活动的优势,研究的内容脱离了实际教育的整体及长远的目标和规划,很随意,孤立了教育行为。经常混淆工作研究和科学研究,误把经验总结和发表论文当科研成果。成功的经验和正确的思想都含有科学意义,但不能把总结一个教学经验或表达一种教育思想当作科学研究。只有经过科学验证过程的经验或组织为严密理论体系的思想才是教育科研的成果。
4、加强宏观和综合的研究,主动承担为教育决策服务的任务。加强教育科学的研究,协调好科学研究、工作研究、经验总结的关系。要充分利用可用的科研资源,组织好重点课题的攻关。要树立不断学习与创新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5、学校应该提高教育科研的水平
校长要认识到教育科研是提高办学水平、保证学校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要遵循教育科研的基本规则。
6、教师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
就教师的素质条件和工作条件而言,只要掌握科研方法,都能进行教育科研活动。但 是要克服一些中小学教师“教而不研”的现象,还必须从主观上解决认识,取向和策略的问题。
二、教育科研方法
要有效地开展教育科研,就必须懂得并能够熟练地运用一些基本的方法。方法的科学性、可靠性蒋直接影响研究过程与结果的有效性和公信度。
1、必须坚持观察的客观性。要防止主观因素的不良影响,克服先入为主的看法,不要掺杂个人的偏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必须坚持观察的全面性。要对研究的对象进行周密、全面的观察和分析,系
统的观察事物的全面性、事物的各个方面和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
3、观察对象要具有典型性。要从符合条件的各种类型的对象中选择能代表一般的典型进行观察,避免以偏概全。
4、要坚持观察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决不能凭个人的喜好行事。
5、要处理好与观察对象的关系,避免被观察者由于观察者的介入或影响出反常,从而保证观察的真实、自然。
6、观察者要掌握一定的观察技术。如在观察前要拟定好详细观察提纲,制定观
察的标准、记录表格、速写符号等;观察过程中记录要及时客观、简要明了,也可借助于仪器如摄影机、录音机等,更精确地记录下观察日后撰写研究报告做好充分准备。
三、教学过程,这是一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教学的重中之重,方法多种多样,但是万变不离其中,这一环节要因教师的个人情感和对学生的观察紧密联系在一起。
四、教研应用文的撰写是指反映教育科研的过程和教育科研成果的文章,它包括教育调查报告、教育试验报告、教育课题校验报告、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教育科研学术论文和教育案例等文章。这些都具有科学性、理论性、实用性和比较严谨的逻辑结构。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