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酶的实验练习
实验知识
一 实验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
二 实验类型: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
三(1)对照组:不做处理或做无关处理
实验组:经过研究对象处理
(2)自变量:实验的单一变量
因变量:自变量所导致的结果
四 实验步骤
1.分组编号
2.单一变量的处理
3.在相同的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4.选某一指标来反映实验的结果(现象,数据)
五 实验结果针对实验最终得到的数据或现象来说
实验结论针对实验目的来说
六 探究性实验的结果结论有多种,需分情况讨论
①若。(描述出现的一种结果)。。,则。。。(下对应的结论)
②若。。。。。。。。。。。。。,则。。。。。。。。。
验证性实验的结果和结论是唯一的,确定的。
(列出)出现的结果,说明了实验的结论
1.请设计一个实验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
(1)实验原理: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Fe3+是一种无机催化剂,它们都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水的氧。
(2)实验器材: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如猪肝、鸡肝)研
磨液,量筒,试管,滴管,试管架,卫生香,火柴,体积分数为3%的H202溶液,质量分数3.5%的FeCl3溶液.(3)实验步骤:
①
②
③
④
(4)实验结果
(5)实验结论
(6)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因变量是
2.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
(1)实验原理: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它们在酶的催化作
用下都能生成还原糖。还原糖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产砖红色沉淀。
(2)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2%的市售新鲜a—淀粉酶,质量分
数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裴林试剂,热水,酒精灯,试管,大烧杯,蒸馏水等。
(3)实验步骤:
①
②
③
④
(4)实验结果
(5)实验结论
(6)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3.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实验原理:淀粉遇碘后,呈现蓝色。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
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显蓝色。
(2)实验材料: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酒精灯,试管,大烧杯,蒸馏水,热
水,冰块等。
(3)实验步骤
①
②
③
④
⑤
(4)实验结果
(5)实验结论
(6)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1.请设计一个实验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
(1)实验原理: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Fe3+是一种无机催
化剂,它们都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氧。
(2)实验器材: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如猪肝、鸡肝)研
磨液,量筒,试管,滴管,试管架,卫生香,火柴,体积分数为3%的H202溶液,质量分数3.5%的FeCl3溶液.(3)实验步骤:
① 取两支试管,编号甲乙,并各注入2ml过氧化氢溶液。②分别向甲乙两支试管滴加2滴肝脏研磨液和2滴过氧化氢溶液③ 堵住试管口,轻轻振荡这两支试管。观察气泡产生的多少④ 将点燃的卫生香分别放在甲乙试管内的液面上方,观察卫生香燃
烧的剧烈程度
(4)实验结果甲试管产生气泡多,卫生香燃烧剧烈。
乙试管产生气泡少,卫生香燃烧不太剧烈
(5)实验结论酶的催化效率高于无机催化剂
(6)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催化剂的不同
因变量是产生气泡的多少和卫生香燃烧的剧烈程度
2.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
(1)实验原理: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它们在酶的催化作
用下都能生成还原糖。还原糖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产砖红色沉淀。
(2)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2%的市售新鲜a—淀粉酶,质量分
数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裴林试剂,热水,酒精灯,试管,大烧杯,蒸馏水等。
(3)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编号甲乙。分别注入2ml 蔗糖溶液和2ml 淀粉
溶液
②向甲乙两支试管中各注入2ml的淀粉酶溶液,振荡。然后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到60度的热水中,保温5分钟。③ 取出试管,各加入2ml的斐林试剂,振荡。
④ 将两支试管的下半部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⑤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4)实验结果甲试管未出现砖红色沉淀,乙试管出现了砖红色沉淀
(5)实验结论 淀粉酶只能使淀粉水解,不能使蔗糖水解
(6)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不同(淀粉和蔗糖)
因变量是有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3)实验步骤
①取三支试管,编号1,2,3,分别注入2ml淀粉溶液
②另取三支试管,编号1,2.3.,分别注入2ml淀粉酶溶液
③将上述试管分成三组,分别放入热水(越600),沸水和冰块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④分别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维
持各自的温度5min.⑤在三支试管中各滴入1-2滴碘液,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4)实验结果1号试管呈现蓝色,2 3号试管未呈现蓝色
(5)实验结论60度下酶的活性高于0度和100度。(6)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不同
因变量是遇碘液 是否变色
注意:本实验先将淀粉和淀粉酶在相同的温度下处理一段时间,保
证了反应是在该温度下发生的催化反应。简化的方法取三支试管,加入酶或淀粉,温度处理一段时间后,再加入另外一种物质。必需
用温度将两种物质隔开。若两种物质直接混合,由于酶催化的高效
性,可能温度未起作用,催化反应已经发生了。
第二篇:革兰染色和血浆凝固酶实验
革兰染色和血浆凝固酶实验
实验目的:
掌握革兰染色法的原理以及实验步骤;理解血浆凝固酶试验的原理;掌握血浆凝固酶试验的操作方法以及结果判断。
试验仪器及试剂:
仪器:载玻片、特种铅笔、试管夹、酒精灯、打火机、接种环、染色盘、显微镜
试剂:龙胆紫溶液、碘溶液、脱色液、沙黄溶液、生理盐水、蒸馏水、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物、EDTA抗凝兔血浆等
实验原理:
革兰染色:细菌的不同显色反应是由于细胞壁对乙醇的通透性和抗脱色能力的差异,主要是肽聚糖层厚度和结构决定的。经结晶紫染色的细胞用碘液处理后形成不溶性复合物,乙醇能使它溶解,所以染色的前二步结果是一样的,但在G+细胞中,乙醇还能使厚的肽聚糖层脱水,导致孔隙变小,由于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分子太大,不能通过细胞壁,保持着紫色。在G-细胞中,乙醇处理不但破坏了胞壁外膜,还可能损伤肽聚糖层和细胞质膜,于是被乙醇溶解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从细胞中渗漏出来,当再用衬托的染色液复染时,显现红色。红色染料虽然也能进入已染成紫色的G+细胞,但被紫色盖没,红色显示不出来。
血浆凝固酶试验:致病的葡萄球菌可分泌游离型凝固酶到菌体外,游离型凝固酶能被血浆中的协同因子激活为凝酶样物质,将液态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固态的纤维蛋白而使血浆凝固。
实验步骤:
革兰染色:1.标记:用特种铅笔在载玻片上画一个小圈,用来大致确定菌液滴的位置。
2.涂片:滴加一小滴无菌生理盐水与洁净载玻片上,用打火机点燃酒精灯灼烧接种环,待接种环冷却后在培养基中取细菌,然后将菌落或菌苔轻轻涂布散开(菌液标本可直接涂在载玻片上),涂片完成消毒接种环,熄灭酒精灯。
3.干燥:涂片后在室温下自然干燥,也可在酒精灯上略加温,使之迅速干燥,但勿靠近火焰(火焰上方15cm左右,可用手背试温,要求以玻片背面触及手背皮肤热而不烫为宜)
4.固定:用高温进行固定,即用夹子夹取载玻片一端,标本面朝上,在酒精的外焰快速来回移动3~4次,共约3~4秒,放置待冷却后染色
5.染色:(1)初染:龙胆紫溶液染色10
s
后用蒸馏水冲洗,沥去水分
(2)煤染:碘液染色10
s
后用蒸馏水冲洗,沥去水分
(3)脱色:脱色剂脱色10-20
s
后用蒸馏水冲洗,沥去水分
(4)复染与水洗:沙黄溶液染色10
s
后用蒸馏水冲洗,自然干燥后镜检
6.显微镜观察
血浆凝固酶试验:1.取一张载玻片做好标记,一侧滴加生理盐水作为对照,一侧滴加兔血浆
2.接种环灼烧消毒,待冷却后用接种环挑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生理盐水侧涂匀;接种环灼烧消毒,待接种环冷却后再跳去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兔血浆侧涂匀,5-10秒内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
实验分析:
革兰染色:1、涂片时动作要轻柔,使其薄而均匀,动作过大会改变细菌的排列形式
2、固定这一步骤能杀死细菌,固定细菌结构,保证菌体能牢固地黏附在载玻片上,以免水洗时被水冲掉,并且能改变菌体对染料的通透性。
3、龙胆紫是碱性染料可与细菌的DNA
结合使细菌呈紫色
4、媒染剂的作用使增强染料与细菌的亲和力更好地加强染料与细菌的结合5、脱色是革兰染色的关键步骤,目的是帮助染料从被染色的细菌中
脱色,利用细菌对染料脱色的难易程度不同而将细菌加以区分;革兰阳性细菌不易被脱色剂脱色,而革兰阴性菌则易被脱色
6、复染的目的是使脱色的细菌重新染上另一种颜色,以便与未脱色菌进行比较
7、革兰阳性菌经染色后呈紫色而革兰阴性菌呈红色,另外要注意,在实验中经常会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的结果,假阳性主要是由于脱色不完全,可能是由于涂片过厚,或者是结晶紫染色过度,导致脱色不完全。假阴性可能是因为细胞固定过度,造成细胞壁通透性的改变,而出现假阴性结果;另外,细胞培养时间太长,可能已经有部分细胞发生死亡或者自溶,也导致细胞壁通透性的改变而出现假阴性结果。
血浆凝固酶试验:1、血浆凝固酶是鉴定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重要指标。
2、运用玻片法血浆凝固酶试验可检测游离型凝固酶,使用EDTA抗凝兔血浆试验效果最佳。
3、血浆凝固酶试验结果的判断:出现明显的凝聚颗粒为阳性、无凝集颗粒为阴性。
第三篇:运动学和酶
运动学(直线)
1、概念:质点(理想化模型)参考系(行驶军舰上的飞机、例题引深)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瞬时)速率、图像(速度时间、位移时间对运动状态的描述)、自由落体(只重力作用、静止开始下落)
2、公式:两个基本公式(位移、速度)与三个推论(速位、平均速度、打点计时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比例式
3、主要类型:
1、追及相遇问题(临界条件与隐含条件)
2、打点计时器(水平面小车、斜面小球、频闪照相(求抛出点问题)
4、几个技巧:
1、巧用平均速度
2、图像法快解题
酶
概念、本质(合成场所)、功能、特性、分类
与酶有关的曲线分析
实验;
1、某种酶是蛋白质
2、酶具有催化作用
3、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4、ph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1、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2、引深实验,梯度设置与定性分析)
5、过氧化氢分解实验
高中生物常见酶及其作用
与酶有关的疾病
第四篇: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强化练习)
课题:【实验一】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强化练习)
1、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采集到的血液在体外凝固最快的温度条件是()
A、0 oCB、15 oCC、35 oCD、25 oC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不应将加酶洗衣粉溶于沸水中使用B、所有的消化酶只有分泌到消化道中才起作用
C、麦芽糖酶水解后可产生许多氨基酸分子D、淀粉酶可高效地促进淀粉水解为麦芽糖
3、人在发高烧时,常常不思饮食,其更本原因是()
A、消化道的食物没有消化B、发烧使肠胃蠕动减慢
C、代谢废物排出受阻D、酶的活性减弱
4、为使加酶洗衣粉的去污渍效果好,处理方法应该是()
A、先用冷水侵泡,再在温水中搓洗B、先用开水侵泡,再在温水中搓洗
C、先用温水侵泡,再在温水中搓洗D、先用温水侵泡,再在冷水中搓洗
5、随食团进入胃内的唾液淀粉酶不再消化淀粉的主要原因是()
A、酸碱度改变使酶失活B、唾液淀粉酶只能催化一次
C、温度改变使酶失活D、胃中已没有淀粉
6、下图表示某有机物中加入某种酶后在0oC~80℃环境中,有机物的分解总量与温度的关系图。依图判断,在0℃~80℃环境中,酶的活性变化曲线(pH适宜)是()
7、酶在经0℃和100℃温度处理后,都没有活性,因为()
A.经过0℃处理的酶的活性不能恢复B.经过100℃处理的酶的活性不能恢复
C.经过0℃处理的酶其空间的结构被破坏D.经过100℃处理的酶被氧化分解
8、下图是某一有机物加催化物质后置于0℃~80℃环境中,有机物分解之总量与温度的关系图。据该图判断,如果把这些物质置于80℃~0℃环境中处理(如图),其关系图应为()
9、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变性失活。这是由于高温破坏了蛋白质中的()
A.肽键B.肽链C.空间结构D.氨基酸
10、某同学在做“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时,实验设计的步骤如下:
(1)取3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1、2、3,分别注入2 mL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液
(2)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60 ℃左右的热水、沸水、冰块中各维持5 min。
(3)取出3支试管,分别滴入1 mL质量分数为2%的α—淀粉酶溶液,摇匀后,再在各自
温度中维持5 min。(4)在3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摇匀观察现象。
请回答:
(1)、该同学做该实验所依据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2)、该同学做该实验预期得到的结果是什么?他能达到目的吗?为什么?
(3)、假如该同学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应对他的实验过程作怎样的调整?
(4)、该实验的颜色反应指示剂碘液能否用菲林试剂代替?为什么?
(5)、能否用稀释的唾液代替α—淀粉酶溶液?如果可以,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11、已知唾液中含有淀粉酶,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的水解;又知鸡蛋被加热到65℃后会变
熟,但不知唾液淀粉酶被加热到65℃后是否影响其生物活性(即加热到65℃后其生物活性
是不变、失活还是活性降低?)。为探究此问题,请您依据所给材料和用品完成相应的实验
方案,并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及可获得的相应结论。
材料用品:经过稀释的唾液、经过稀释并煮熟的淀粉糊两份(一份保持在37℃环境中,另一
份保持在65℃环境中)、碘酒、酒精灯或其他的加热设备、试管若干、量筒、滴管、大烧杯、温度计。
完成相应的实验方案:
(1)
(2)将甲、丙试管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将乙试管放人65℃温水中。3支试管均保温5min
后取出。
(3)。
可能的实验结果及可获得的相应结论:
12、酶是生物催化剂,其催化效率受温度、酸碱度和激活剂的影响,已知NaCl是唾液淀粉
酶的一种激活剂。请设计一个NaCl能提高唾液淀粉酶催化效率的实验。
(1)实验材料用具:淀粉糊、蒸馏水、碘液、稀释的唾液、适当浓度的NaCl溶液、试管、量筒、滴管等。
(2)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甲、乙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糊。
第二步;
¨¨¨
(3)结果分析:。
13、在一块淀粉——琼脂块上的5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方法处理,如图所示:
一组酶作用特性和酶活性的探索性实验。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入37℃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h后,用碘液冲洗淀粉——琼脂块,其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1)你对圆点A与B的颜色变化的解释是。
(2)圆点D的颜色变化与圆点C具有一致性,你对这种实验结果的解释是。
(3)你认为圆点E应呈现色,你做出这种判断的理由是。
(4)上述实验装置要放入37℃恒温箱中进行保温处理,请你提出两个理由加以解释: ①。②。
【实验一】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强化练习)答案:
1—9:C B D C A B B B C10、实验步骤改动:(1)取3只洁净的试管,编上号,分别注入2 mL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液;同时,再取3支洁净试管,分别注入2 mL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
(2)将3支盛有淀粉液的试管分别放入60 ℃左右的热水、沸水、冰块中,同时,在3种温度中各放入1个盛有淀粉酶溶液的试管,维持各自的温度5 min。(3)将3种温度下的淀粉酶溶液分别倒入各自温度下的3支淀粉液试管中,摇匀后,维持各自的温度5 min。(4)
在3支试管中各滴入1滴碘液,摇匀,观察其颜色变化。注意:置于沸水中的试管取出后要在温度降低到70 ℃左右后再滴碘液。
11、实验方案:(1)取3支试管编号为甲、乙、丙,向甲试管注入37℃的淀粉糊3 mL,向乙试管注入65℃的淀粉糊3 mL,再向两支试管中各注入等量的37℃和65℃的唾液2 mL。向丙试管注入37℃的淀粉糊3 mL并注入37℃的蒸馏水2 mL,振荡。(3)保持各自温度5 min后冷却,分别向3支试管中滴入等量的碘酒.观察并比较3支试管中液体的颜色。
实验结果及结论:本实验可能的结果及结论有3种:(1)若甲、乙两支试管液体的颜色相同(均为无色),则证明唾液淀粉酶在被加热到65℃后不影响其生物活性。(2)若经过65℃温度处理的乙试管中液体呈现蓝色,与丙试管液体颜色相同.则证明唾液淀粉酶被加热到65℃后失去了生物活性。(3)若经65℃温度处理的乙试管中液体呈现蓝色,但是比丙试管液体颜色浅,则证明唾液淀粉酶在被加热到65℃后生物活性降低了。
12、(2)第二步:向甲试管加入适量的NaCl溶液,向乙试管加入等量的蒸馏水;第三步:同时向两支试管加入等量且适量的稀释唾液;第四步:向两支试管各加入1滴碘液;第五步:观察哪支试管里蓝色较快褪去。(3)甲试管中蓝色褪掉较快,证明NaCl能提高唾液淀粉酶催化效率。
13、(1)强酸和高温使唾液淀粉酶失活(2)面包霉菌分泌的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
(3)蓝色;不能催化淀粉水解(4)①利于面包霉的生长;②提高酶的催化效率。
第五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服务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服务
信号转导检测
细胞信号转导的调节(抑制或增强)目的蛋白对已知蛋白的调控 启动子/增强子检测 病毒/细胞相互作用
转录因子(IFN -NF-KB,IRF3)药物诱导作用或效果各种射线处理对细胞因子的调控研究【晶莱生物】
传统检测方法——WB SCI文章必备数据(IF>3,调节功能研究)。Western blotting 得到结果所需时间太久.操作过程繁琐,并且需要使用比较昂贵的抗体.WB结果缺乏统计学依据。人为影响因素太大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优点
优越的灵敏度,比Westernbloting灵敏度高1000倍以上。具有可靠的统计学原理,每组实验重复三次。高信号值,无内源活性。目前主流检测方法。检测快,灵敏度高。
我们并不放弃WB检测,在荧光素酶检测后,样品在进行WB检测,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
使用范围广,可检测细胞内任何分子。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检测原理
原理:制备含有Luc/Rluc的DNA载体,进行过表达细胞株。
细胞选择:根据实验需要选择细胞株,通常选择转染效率较高的293T,Hela细胞及原代细胞等。
转染:将带有荧光素酶标记的报告基因和目的基因进行过表达(不同时间点).提供刺激:一般为药物处理,病毒感染,紫外照射等各种条件刺激。
蛋白收集:采用进口/国产试剂盒进行收集,实验重复三次。
测量荧光:Modulus™ 单管型多功能荧光计 进行检测。
服务内容:
1.我们提供IFN-Luc,IFN-Luc,ISRE-Luc,PRDII-Luc,ERSE-Luc,UPRE-Luc,NF-KB-Luc双荧光素标记的报告基因,可对IFN-α, IFN-β, IRF3, NF-KB等通路检测。
2.我们提供常见表达细胞:293T,Hela及常见的原代细胞等。3.客户只需根据实验需要提供目的基因、荧光素标记的报告基因、表达细胞即可。4.我们提供真实的原始数据,结果分析报告。
做实验,找晶莱!您的科研生涯,我们一路相伴!
【平台项目开展范围】慢病毒,腺病毒,RNAi类,分子生物实验,病理实验,免疫学实验,细胞实验,动物实验,蛋白组学实验,芯片类实验,并为广大客户朋友们提供课题设计指导、基金申请指导、SCI、核心期刊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