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
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实验室安全工作是确保实验室教学、科研和生产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保证。为了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保护师生员工健康和学校财产安全,根据《实验室工作规程(试行)》和《关于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规定》的相关要求,特制定本办法(试行)。
第二条 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校各级各类实验室。研究生工作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第四条 各院级单位(包括直属单位)分管实验室的领导应对实验室安全工作实施监督管理,负领导责任。
第五条 实验室主任是本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教育管理全面负责。
第六条 实验室应设置专(兼)职安全员,负责本实验室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负责督促本实验室从业人员遵守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第七条 实验室各类人员应履行工作场所和工作岗位规定的安全生产职责,对自己所在岗位的作业行为负直接责任。
第八条 仪器设备的管理人员是该仪器设备的安全责任人,负责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
第九条 实验室在承揽本实验室教学、科研任务外的校内(外)教学、科研、实验任务时,应明确各自的安全责任。
第三章实验室安全管理基本要求
第十条 实验室应结合本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安全管理规定和仪器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安全责任人,并悬挂公示。
第十一条 实验室在购入新仪器设备前,须出具学校技术安全相关主管部门的安全论证报告。新仪器设备购入后,应根据实际需要,由仪器设备责任人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并经实验室主任批准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二条 实验室实行安全准入制度。实验室应对各类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意识教育、急救知识和安全技术培训。各类人员应在了解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和掌握相应操作规程,并经实验室考核认定和签订安全责任书后,方可开始实验操作。
第十三条 实验教师应将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教育列为授课内容并在实验开始前向学生讲解。
第十四条 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材料、工具等物品应科学摆放,布局合理,不得堆放与工作无关的物品。实验室严格做到四防、四关、一查(防火、防盗、防破坏、防灾害事故;关门、关窗、关水、关气;查仪器设备)。
第十五条 实验室应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并做好记录。对存在的安全隐患立即整改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短期不能解决的,要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期限和整改责任人。
第十六条 实验室在用电方面的安全管理工作应严格遵守国家和学校安全用电的相关规定。
第十七条 因责任事故造成仪器设备损坏或丢失的单位或个人应按照《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管理规定》进行赔偿。
第四章特种设备与危险品管理
第十八条 实验室在使用易燃、易爆、剧毒及细菌疫苗等危险品时,应严格按相关管理规定使用和保管,并做好详细记录,同时要有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实验室剧毒物品管理工作的具体细则详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
第十九条 实验室在使用放射性物质时应按规定处理。实验室放射防护工作的细则详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放射防护管理规定》。
第二十条 实验室在生物安全方面的管理工作应严格遵守国家《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的相关规定。第二十一条 实验室购置与使用特种设备应先报学校主管部门审批,由学校主管部门报地方行政主管部门注册登记、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第二十二条 起重机械、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应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做好年检工作。
第五章安全防范与保护
第二十三条 实验室应根据仪器设备的性质配备相应的消防设备与器材,并落实相关培训工作。从业人员要了解各类有关易燃易爆知识及消防知识,禁止吸烟,严格杜绝火灾隐患。消防器材应摆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第二十四条 实验室对废气、废物、废液的处理应按照有关规定执行,不得随意排放,不得污染环境。
第二十五条 新、改、扩建实验室须先报校实验室主管部门同意后按相关程序审批,同时严格执行安全、环保设施“三同时”的规定。
第二十六条 实验室在涉及压力容器、电工、焊接、振动、噪声、高温、高压、辐射、强光闪烁、细菌疫苗及放射性物质的操作和实验时,应对从业人员采取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
第二十七条 实验室应落实仪器设备的防火、防潮、防热、防冻、防尘、防震、防磁、防腐蚀、防辐射等技术措施,应定期对安全设施、仪器、仪表、工具和各种安全、保险装置进行维护、校验和标定。大型仪器设备的维修原则上由生产厂家或专门维修公司负责。
第二十八条 实验室应做好大型仪器设备的停水停电保护,防止因电压波动或突然停电、停水造成实验事故或仪器设备损坏,应在实验前与学校水、电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确认。
第二十九条 节假日和晚间开放的实验室应特别注意安全,不得从事具有危险性的实验。若需进行危险性实验或通宵实验的,须经本单位主管领导批准,且至少2人在场方可进行。
第三十条 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时,当事人或第一发现人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蔓延,同时应及时如实逐级上报,不得隐瞒事实真相。
第六章奖惩
第三十一条 学校每年对实验室安全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二条 学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依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安全生产奖惩办法》进行处理。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校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学校原有规定与本办法不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篇:暨南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
暨通„2012‟12号
关于印发《暨南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
学校各单位:
现将《暨南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一二年四月十七日
主题词:实验室 安全 办法 通知
暨南大学党政办公室 主动公开 2012年4月18日印发
— 2 — 暨南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
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是确保实验室教学、科研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保证,为了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全校师生员工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原国家教委第20号令)及《暨南大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暨通„2007‟23号)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一条 保卫处是我校实验室消防和治安安全的归口管理机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是我校实验室技术安全的归口管理机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和保卫处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全校各类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应及时通知所属单位限期整改。
第二条 各院(系、所、中心)行政正职领导是所在单位实验室安全第一责任人;实验室工作的主管领导是所在单位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各实验室主任为所在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各实验室应设专职或兼职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员,负责所在实验室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常规和重点检查相结合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员须经过培训,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第三条 院(系、所、中心)主管实验室工作的领导应代表
— 3 — 所在单位与学校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书》;实验室主任应代表实验室与院(系、所、中心)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书》,责任逐级落实到位。
第四条 院(系、所、中心)的各级实验室安全责任人应对所在单位的实验室安全负有检查、监督和管理的责任。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时,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急措施,及时处理,防止事故扩大蔓延,同时应及时上报,不得隐瞒事实真相。否则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五条 各实验室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各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并张贴于实验室墙壁醒目处予以公告。
第六条 实验室实行准入制度,所有人员必须经过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在掌握各项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和基本知识、熟悉各项操作规程后,方可开展实验。实验人员须履行工作场所和工作岗位安全职责,对自己所在岗位的安全负直接责任。
第七条 实验室在承揽校外教学、科研、实验任务时,应明确安全责任。
第二章 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第八条 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材料、工具等物品要摆放整齐,布局合理。各实验室应及时清理废旧物品,不得堆放与实验 — 4 — 室工作无关的物品,保证安全通道畅通,严格做到三查(查电路、查仪器设备、查试剂存放)、四防(防火、防爆、防盗、防事故)、五关(关门、关窗、关水、关电、关气)。
第九条 各实验室须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并不得随意移动或损坏;要定期检查更新,保持实验楼的消防应急通道畅通。实验室防火工作应以防为主,了解各类有关易燃易爆知识及消防知识,学会正确使用消防器材,提高事故防范能力,严格杜绝火灾隐患。
第十条 实验室应重视安全用电管理:不得擅自改装、拆修电器设施;严禁在实验室内用煤气、电炉烹调食物;不得乱接乱拉电线,实验室内不得有裸露的电线头;电源开关箱内不得堆放物品,以免触电或燃烧;使用高压动力电时,应穿绝缘胶鞋和戴绝缘手套,或用安全杆操作;有人触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或用绝缘物体将电线与人体分离后,再实施抢救;设备连续工作超过24小时的,应派人轮流值班。
第十一条 实验室的化学危险品必须存放在条件完备的专用储存柜内,并根据物品的种类、性质设置相应的通风、防爆、泄压、防火、防雷、报警、灭火、防晒、消除静电的防护设施,化学性质或防火方法相互抵触的化学危险品不得在同一储存柜存放。对易燃、易爆、剧毒及细菌疫苗等危险品,要严格按双人双锁的管理规定妥善保管,具备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并作好详细记录。
— 5 — 第十二条 实验室在使用放射性物质时应避免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和污染身体;尽量减少人体接受外部辐射的剂量;尽量减少放射性物质扩散造成的危害;对放射性废物须储存在专用密封容器中并定期按规定处理。
第十三条 实验室的压力气瓶必须分类分处保管,直立放置时要固定稳妥,不可靠近热源,可燃、助燃性气体气瓶与明火距离不小于10米。气瓶须防止烈日曝晒,禁止敲击和碰撞;外表漆色标志要保持完好,专瓶专用,严禁擅自改装其它气体。易燃气体气瓶和助燃气体气瓶不得放在一起;盛装易起聚合反应或分解反应气体的气瓶,应避开放射性射线源。
第十四条 实验室在涉及压力容器、电工、焊接、振动、噪声、高温、高压、辐射、强光闪烁、细菌疫苗及放射性物质的操作和实验时,要严格制定相关操作规程,落实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
第十五条 实验室在生物安全方面的管理工作应严格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编写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并遵守国家《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的相关规定。
第十六条 承担保密项目的实验室应经常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安全保密教育,检查保密工作的执行情况,杜绝泄密事故。各实验室应定期清查本室承担的科研项目,会同有关部门划定密级,按照密级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实验涉及经济保密、公文保密和国防保密的须按有关规定执行。承担保密项目的实验室场 — 6 — 地,不得对外开放,参观实验室须经领导批准,并划定参观范围。
第十七条 实验室须充分认识环境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不得随意排放废气、废物、废液,不得污染环境。
第十八条 新建和改扩建实验室时须将消防设施、排废处理方案等列入工程设计规划,报保卫处审批后方可实施。
第三章 仪器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九条 各单位要根据仪器设备的性能要求,提供安装使用仪器设备的场所,做好水、电供应,并应根据仪器设备的不同情况落实防火、防潮、防热、防冻、防尘、防震、防磁、防腐蚀、防辐射等技术措施。注意大型仪器设备的停水停电保护,防止因电压波动或突然停电、停水造成仪器设备损坏。
第二十条 各单位必须制定仪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使用仪器设备尤其是大型仪器设备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二十一条 实验室应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校验和标定。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要及时组织修复,并做好维修记录。一般仪器设备的维修、拆卸应经实验室主任同意,由具备维修专业知识的人员具体操作;大型仪器设备的重大维修或拆卸应上报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第二十二条 仪器设备安全工作责任到人,仪器设备的管理
— 7 — 人员为该仪器设备的安全负责人,在使用过程中须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应向领导与主管部门报告并及时解决。
第二十三条 个人领用或借用由其保管的仪器设备(如笔记本电脑等)的,领用人或借用人要妥善保管,避免损坏或丢失。因责任事故造成仪器设备损坏或丢失的单位或个人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赔偿。
第四章 实验室“三废”的处理
第二十四条 实验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对实验中产生的废气、废液、废渣(以下简称“三废”)分类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排放或废弃,不能处理的交由专门机构予以处理。实验中,教师应加强指导和监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做到环保作业。
第二十五条 实验中如有废气产生,少量气体可通过排风设备排出室外,被空气稀释;废气量大时应配备相应废气吸收装置,根据气体的化学属性,用吸附、吸收、氧化、还原和分解等方法来处理;同时应有效使用排风装置,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第二十六条 实验中产生的废液,应倒入指定的回收桶(瓶)中,经处理后再行排放或回收,严禁将废液直接倒入水槽。酸性、碱性废液按其化学性质,分别进行中和后处理,使PH值 达到6~9之间后排放。有机物废液集中后进行回收、转化和燃烧等处理。无法处理的化学危险品的废液不得任意排放,由实验室工作人员 — 8 — 负责将废液倒入具有醒目、明确标志和说明的容器内妥善保存,定期上报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联系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回收处理。
第二十七条 实验中产生的有害废渣不得随意堆放或填埋,应分类存放,集中处理,储存容器上应标明识别标志,灭火方法相抵触或能相互反应的污染废物不得混装。对分类收集的污染废物,实验室能够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处理后予以排放或废弃;不能处理的妥善保存,定期上报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联系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回收处理。
第二十八条 放射性废物只有通过放射性核素的自身衰变才能减少危害,不得随意排放和抛弃,须用专用容器封存,并做好各方面记录(即核素名称、完成实验时间、半衰期等),按要求定期送危废品管理部门处理。
第二十九条 对接触化学危险废液、废渣的实验室器皿、包装物等,必须完全消除危害后,才能改为他用或废弃。被有毒微生物污染的一次性物品,要经过高压灭菌后再处理,能够自然降解的有毒废物,集中深埋处理;不能自然降解的有毒废物,集中到焚化炉焚烧处理。
第三十条 各相关单位、实验室应明确落实责任,指定专人监督三废的处理、排放以及无能力处理污染废物的存储工作,并负责存储污染物的定期上报、处理联系工作。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各实验室要根据本办法,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应急机制及实施细则,并挂在实验室明显处,严格监督执行。
第三十二条 释。
本办法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保卫处负责解
第三篇: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保障师生员工人身安全,维护教学、科研等工作的正常秩序,创建“平安校园”,根据《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原国家教委令第20号)、《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28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等有关法规和规章,以及《安徽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皖教秘科„2014‟32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中的“实验室”是指全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所有实验场所。实验室安全工作是学校安全稳定与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实验室准入制度与项目安全审核制度建设、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生物安全管理、辐射安全管理、实验废弃物安全管理、仪器设备安全管理、水电安全管理、安全设施管理、实验室内务管理以及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工作。创建安全、卫生的实验室工作环境是各学院、科研平台、各级领导以及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第三条 校长是学校实验室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学校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分管校长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根据“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分级负责制(以学校与各单位签订的《安全稳定工作目标责任书》为准)。
第四条 各单位要定期组织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丰富师生的安全知识,营造浓厚的实验室安全校园文化氛围,提高教职工、学生安全意识。
第五条 实验室安全工作是各单位和教职工绩效考核、评奖评优的重要指标之一,并且实行“一票否决制”。
第二章 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及职责
第六条 学校成立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由分管校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教务处、科研处、保卫处、后勤服务集团、基建处等部门人员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学校实验室安全日常管理工作。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制定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责任体系;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督查,筹措相关建设经费。
第七条 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相关要求,在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组织开展全校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其主要职责为:负责制订、完善全校性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及时发布或传达上级部门的有关文件;指导、督查相关单位做好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管理工作,做好危险化学品、辐射源、病源微生物等实验室的重点监管工作。每季度组织实验室安全检查,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或通报有关职能部门,督促安全隐患的整改,必要时报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策。
第八条 各相关部门要做好与实验室安全相关的工作:基本建设处牵头负责做好实验用房的安全性评估,建筑物消防、水电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论证;教务处牵头负责做好教学实验项目安全性评估及管理要求;科研处牵头负责做好科研平台实验室安全性评估及管理要求;保卫处牵头负责做好实验室防火防盗、消防设施更新及消防通道管理要求,主要危险品管理要求;后勤服务集团牵头负责做好实验废弃物的规范化处置管理要求,学院负责落实实验室安全日常管理、主要危险品监管、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
第九条 各学院和科研平台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实验室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实验室安全工作。其职责为:组织成立本单位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各具体实验室安全责任人,建立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制定本单位的实验室安全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加强实验室安全设施建设,排查安全隐患。
第十条 各学院和科研平台的实验室安全领导小组的职责为:制定并落实本单位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各种制度规定、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确立每个具体实验室的危险等级(高危/危险/普通),明确安全责任人;在室内张贴安全制度和危险标识牌,配备必要的应急设施和防护用品,实行实验室准入制度,组织本单位实验室安全环保教育培训;组织、落实对本单位科研和实验项目安全状况评价、审核工作;及时发布、报送实验室安全环保工作相关通知、信息、工作进展等。组织、督促各安全责任人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每月组织实验室安全检查,做好安全隐患整改工作,对工作不力的安全责任人报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研究,予以责任追究。
第十一条 每个实验室的安全责任人是该实验室日常管理的直接安全责任人,其职责为:负责本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结合实验项目的安全要求,制定实验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建立本实验室危险品管理台帐(试剂药品、剧毒品、辐射源、气体钢瓶、病原微生物等);根据实验危险等级情况,负责对使用本实验室人员进行安全、环保教育和培训,对临时来访人员进行安全告知;负责实验室内务整理和安全隐患排查。
第十二条 在实验室学习、工作的所有人员均对实验室安全工作和自身安全负有责任。实验室在使用过程中,教学、科研实验项目指导老师为直接安全责任人。指导老师须遵循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要求使用者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开展实验,配合安全责任人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排除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所有进入实验室工作的师生员工需接受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了解实验室安全应急程序,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演练活动;知晓应急电话号码、应急设施和防护用品的位置,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指导老师要提高实验室安全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落实安全措施;学生须严格遵守落实实验室规章制度,配合实验室管理工作。临时来访人员须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
第三章 实验室安全管理主要内容
第十三条 实验室准入制度与项目安全审核制度(一)建立、落实实验室准入制度。各单位需根据本学科实验室的特点,加强师生员工和外来人员的安全教育,建立、落实实验室准入制度,通过相关部门或所在院系组织的实验室安全培训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学习、工作。
(二)建立实验项目安全审核制度。各单位要对存在安全危险因素的教学、科研项目进行审核,尤其是化学、生物、辐射等危险级别高的实验项目从严进行审核和监管,其实验室应具备相应的安全设施、特殊实验室资质等条件。各单位的安全审核结果须报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必要时报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研究。
(三)建立实验室建设与改造项目安全审核制度。各单位在申报或批准同意新建、扩建、改造实验场所或设施时,应建立好审核把关的工作流程,必须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加强实验室使用者和设计者、建设者之间的信息沟通,广泛听取意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安全和环保的规范要求设计、施工;施工过程中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须报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后方可施工。项目建成后,须通过安全验收、并完成相关的交接工作、明确管理维护单位后方可投入使用。第十四条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危险化学品是指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各单位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学校的相关规定,加强所有涉及危险化学品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场所及其活动环节的安全监督与管理,包括购买、运输、存贮、使用、生产、销毁等过程。特别要加强气体钢瓶、剧毒品、易燃易爆、易制毒品的管理。对危险化学品库房必须按照视频监控和防盗装置。
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在出入库登记、领取、检查、清理过程中切实做到规范化管理,认真执行双人保管、双人收发、双人使用、双人运输、双把锁、双本账的“六双”管理制度,必须做到“四无一保”,即无被盗、无事故、无丢失、无违章,保安全。
第十五条 生物安全管理
生物安全主要涉及病原微生物安全、实验动物安全、转基因生物安全等方面。各单位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学校的相关规定,规范生化类试剂和用品的采购、实验操作、废弃物处理等工作程序,加强生物类实验室安全的管理,责任到人;加强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和备案工作,获取相应资质。实验动物尸体统一交后勤服务集团按有关规定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实验室不得私自丢弃或掩埋。
第十六条 辐射安全管理 辐射安全主要包括放射性同位素(密封放射源和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和射线装置的安全。辐射源使用单位必须加强涉辐场所安全和视频监控及警示设施的建设,加强辐射装置和放射源的采购、保管、使用、备案等管理,规范涉辐废弃物的处置。直接接触辐射源人员需定期参加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培训,持证上岗。
第十七条 实验废弃物的安全管理
后勤服务集团做好实验室废弃物收集和处理的标准和管理要求,各学院和科研平台不得将实验废弃物倒入下水道或混入生活垃圾当中;实验废弃物要实行分类存放,做好无害化处理、包装和标识,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定时送往相应的收集点,由后勤服务集团联系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放射性废弃物严格按照国家环保部门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置。
第十八条 仪器设备安全管理
(一)各单位要加强各类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定期维护、保养各种仪器设备及安全设施,对有故障的仪器设备要及时报修,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报修等要有记录。对冰箱、高温加热、高压、高辐射、高速运动等有潜在危险的特种设备尤其要加强管理;对精密仪器、大功率仪器设备、使用强电的仪器设备要保证接地安全,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对服役时间较长的设备以及具有潜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应及时报废,消除安全隐患。(二)各单位要加强仪器设备操作人员的业务和安全培训,按照操作规程开展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国家规定的某些特殊仪器设备和岗位需实行上岗证制度。
(三)对于自制自研设备,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并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和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和制造,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十九条 水电安全管理
(一)实验室内应使用空气开关并配备必要的漏电保护器;电气设备应配备足够的用电功率和电线,不得超负荷用电;电气设备和大型仪器须接地良好,对电线老化等隐患要定期检查并及时排除。
(二)实验室固定电源插座未经允许不得拆装、改线,不得乱接、乱拉电线,不得使用闸刀开关、木质配电板和花线,严禁超负荷用电。
(三)安全责任人在每次下班前要关闭房间水电,除冰箱以外的仪器设备不得在无人情况下开机过夜;确需夜间连续用电,使用人需向所在单位申请,经所在单位确认安全后方可夜间用电。隐瞒不报的,学校将追究安全责任人和使用人责任。
(四)化学类实验室一般不得使用明火电炉,如确因工作需要且无法用其它加热设备替代时,可以在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的前提下向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申请,经现场审核取得安全评估合格后方可使用。(五)实验室要杜绝自来水龙头打开而无人监管的现象,要定期检查上下水管路、化学冷却冷凝系统的橡胶管等,避免发生因管路老化、堵塞等情况所造成的安全事故。
第二十条 安全设施管理
具有潜在安全隐患的实验室,须根据潜在危险因素配置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防火门、防火闸等),烟雾报警、监控系统、应急喷淋、洗眼装置、危险气体报警、通风系统(必要时需加装吸收系统)、防护罩、警戒隔离等安全设施。学校根据需要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学院和科研平台做好实验室安全设施的管理工作,确保其完好性,并做好维护记录。
第二十一条 实验室内务管理
(一)每个实验室必须落实安全责任人,各单位必须将实验室名称、责任人、危险等级等信息统一制牌,并放置在实验室外醒目位置(危险等级牌放室内),便于督查。
(二)实验室应建立卫生检查制度,保持清洁整齐,仪器设备布局合理。要处理好实验材料、实验剩余物和废弃物,及时清除室内外垃圾,不得在实验室堆放杂物。
(三)实验室必须妥善管理安全设施、消防器材和防盗装置,并定期进行检查;消防器材不得移作它用,周围禁止堆放杂物,保持消防通道畅通。
(四)各单位必须安排专人负责实验室钥匙的配发和管理,不得私自配置钥匙或借给他人使用;使用电子门禁的大楼和实验室,必须对各类人员设置相应的权限,对门禁卡丢失、人员调动或离校等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办理报失或移交手续;各单位必须保留一套所有房间的备用钥匙,由单位办公室主任或实验室主任保管,以备紧急之需。
(五)严禁在实验室区域内吸烟、烹饪、用膳,不得让无关的进入实验室,不得在实验室内进行娱乐活动。
(六)按照学科性质的不同需要,要给实验人员配备必需的劳保、防护用品,以保证实验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七)实验结束或离开实验室时,必须按规定采取结束或暂离实验的措施,并查看仪器设备、水、电、气和门窗关闭等情况。
第二十二条 对以上条款未涵盖的实验室安全工作按国家有关实验室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强管理。
第四章 实验室安全检查与整改
第二十三条 加强实验室安全与卫生检查
(一)学校、学院、科研平台须建立实验室安全与卫生检查制度,学校检查时间定为每学期期初和期末各检查一次,由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开展。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及培训情况; 2.实验室安全制度及责任制落实情况; 3.实验室安全工作档案建立健全情况; 4.实验室安全设施、器材配置及有效情况; 5.实验室安全隐患和隐患整改情况; 6.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二)各学院、科研平台应每月开展一次实验室安全与卫生检查,建立实验室安全与卫生管理检查台账,记录每次检查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进行梳理,分清责任并积极整改;每次检查结束后,各学院、科研平台须将检查结果形成报告,报送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汇总后以适当的形式进行通报。
(三)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开展对全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监督和检查。被检查单位必须主动配合。对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和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实验室,办公室将予以通报并发出《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对于不整改或出现严重问题的实验室,将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和安全责任人责任。
第二十四条 安全隐患整改
对安全隐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不报或拖延上报。安全责任人发现实验室存在安全隐患,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发现严重安全隐患或一时无法解决的安全隐患,须立即采取停止使用并防范措施,主动向所在学院、科研平台报告;对重大安全隐患,学院须报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研究。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实验室发生意外事故,学院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处置工作,保护好现场,并及时报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保卫处,不得隐瞒不报或拖延上报。事故所在单位应写出事故报告,报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保卫处,并配合调查和处理。
第二十六条 各有关单位应根据本办法,并结合实际情况另行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或管理规定。本办法未尽事项,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对因各种原因造成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将按照学校相关规定予以责任追究。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学校实验室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四篇: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一. 实验室安全管理,对保障实验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是必
不可少的。安全管理要做到组织落实、并按各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二. 各级行政领导要重视安全管理,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教务处要
有一名领导负责此项工作,并经常督促检查,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实验室主任为实验室安全责任人。
三. 要注意实验室的防火、防盗、防爆、防雷,以及设备防尘、防
潮、防震、防锈和辐射的危害。
四. 实验室的设备要放置整齐、符合安全要求,严禁乱堆乱放,私
人物品不能存放实验室。
五. 每个实验室放置两个灭火器,需经常检查是否过期。各实验室
严禁擅自接电线,重要用电设备都要有良好接地线。
六. 禁止在实验室吸烟,以防火灾。
七. 禁止在实验室内做饭,冬天禁止在实验室内用取暖设备,如电
暖气、电热风和电热垫等。
八. 实验楼侧门钥匙备用两把,门卫和实验室安全员各一把,以备
在发生安全事故时疏散人员使用。
九. 每学期学院安全管理机构人员需对实验室安全至少检查二次以
上。
哈尔滨理工大学远东学院
2011年7月18日
第五篇:实验室管理办法
目录
文件修订一览表 1.实验室工作要求 2.实验室文明生产 3.实验室仪器管理 4.实验室安全防护 5.实验室培训 6.实验室校检结果管理 7.实验室技术资料管理 8.实验室技术记录管理
1.实验室工作要求
1.1每一个分析工作者应该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精密细致的观察操作和整齐、整洁的试验习惯。
1.2 工作前后应打扫实验室卫生。养成工作前和工作后洗手的习惯。工作前洗手,防止玷污实验仪器和试剂、样品、以免引进实验误差。工作后必须用肥皂仔细洗手,以防有毒物质在吃饭或喝水时带入口中。
1.3 工作应有计划,做好必须的准备,有条不紊的进行。实验仪器应放置整齐,实验台面及地面应经常保持干燥,清洁,不得向地上甩水,实验告一段落应及时进行整理。1.4 工作服应经常洗换。实验室内严禁吸烟,吃饭。1.5 养成一切用品和工具用毕放回原处的习惯。
1.6 实验记录应记在专门的本子上,记录要求是:真实、及时、齐全、清楚、整洁、规格化。应该用专用黑色中性笔或钢笔记录,如有记错应将原字划掉,在旁边重写清楚,不得涂改、刀刮、补贴。
1.7 实验记录及结果报告应根据规定保留一定时间,以备查考。1.8 分析工作者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严谨细致、精心操作,务必保证结果的准确,树立实验室的权威性,使实验室能独立行使职权!
2.实验室文明生产 2.1 实验室生产规定
2.1.1 工作人员应按照厂部规定时间作息。
2.1.2 实验室人员少,工作量大。实验室工作不分岗位,人人都必须熟练精通电器校检的各项工作。
2.1.3 工作人员对自己负责的仪器设备应定期校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1.4 全室人员应文明生产,团结协作,积极完成各项工作。2.1.5 全室人员应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技术上共同提高。2.1.6 精心操作,不损坏仪器设备。
2.1.7 报告、台账、记录要求准确及时全面,有原因分析和处理意见。并归档保存。2.2 实验室5S管理规定
2.2.1 实验室环境卫生采用分片到任的原则进行管理。2.2.2 每周一次由主管或指定人员进行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改善,并做相应的处理。
2.2.3 清洁卫生要定时,定期认真完成,试验分析完后实验台面、地面应及时清扫干净,分析所用的设备、仪器及时放回原位。2.2.4 设备仪器摆放整齐有序。
2.2.5 桌椅摆放整齐,桌面无与生产无关的物品,桌面整洁无杂物。地面清洁,清扫工具集中定位放置。
2.2.6 工作场所下班后,门、窗要关好并上锁。不开长明灯。2.2.7 禁止在实验室内做与生产无关的事情。2.2.8 与分析无关的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
2.2.9 不大声喧哗。养成耐心、细致、文明、有条理的习惯,克服急躁、图快、鲁莽、忙乱的操作行为。
2.2.10 严格按照仪器操作步骤仔细认真的操作仪器,不了解仪器使用方法时,不得操作仪器,不允许擅自拆卸仪器。
2.2.11 操作仪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实验后要保持现场清洁工整,不允许仪器开启后闲置太长时间。
2.2.12 确保电气部分(包括开关、插座等)的完好规范,若有异常,应立即联系有关方面处理。
2.2.13 实验室内温度应保持恒定,最好能在20-24 0C以内,室内湿度(相对值)应保持在65-75 OC之间。
3.实验室仪器管理
实验室所有仪器都必须登记入账,采用仪器分工到人,责任分工到人的原则进行管理。
分析人员应熟悉所有仪器的结构、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和维护。
需委托技术监督部分定期检定的仪器,每次的鉴定证书和有关的技术资料应妥善保管。
对于新购置的实验仪器,应配合厂商进行开箱检查,并掌握仪器的结构、原理、使用及维护方法,确认仪器性能完好,方能验收。
仪器负责人应按《实验室仪器负责人规定》对所辖仪器进行管理,保证实验室仪器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4.实验室安全防护
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员工安全防护能力。
坚持不懈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认真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进行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提高员工安全防护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保证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
防止人身触电事故措施。
所有电源及电动设备应有良好的接地措施。
湿手不能触摸电源开关,不能用湿布去抹电气设备,开关。
5.实验室培训
培训工作由班长,主管领导直接培训。
全体人员应积极参加有关单位组织、举办的理论学习、技术讲课、反事故演习等活动。不定期邀请相关人士给实验室人员讲课。
实验室内部不定期组织讲课,互讲互学,共同提高。
实验人员不分岗位,熟练精通校检的各项工作是每位实验人员的努力目标。
积极学习兄弟单位电器校检的先进经验。
6.实验室校检结果管理
校检人员必须保证校检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
校检人员务必有高度责任心,对校检的每一个步骤(取样、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分析整理)精心操作,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操作实验方法。
校检人员在分析实验时,必须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务必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
检验结果的检核对策
班长,主管对校检人员的检验结果仔细审查,不放过丝毫可疑之处,发现疑问立即整改和处理。
不定期的经常检查校检人员分析操作的原始记录,从中发现存在问题,如有问题,立即整改。
不定期的经常检查校检人员操作方法的正确性,操作过程的严谨性,是否确实执行国家标准,是否抛除了一切外界因素的影响。
利用标准样品定期校核仪器仪表。以检验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定期用不同校检人员做同一个试验,一个校检人员多次做同一个实验的方式,校检实验方法的正确及发现存在的问题。
发现校检人员操作不认真,实验仪表有缺陷不及时联系修复,实验结果不准确,没有客观性,将给以绩效考核或严肃查处。
7.实验室技术资料管理
技术资料保管规定
校检仪器,校检技术资料及专业技术书籍,设定专人保管,其他人员借用时向保管人员借阅。
对新购置的仪器,仪表应及时收集资料、图纸,统一保管。
资料保管员应将所有图纸、说明书统一保管,负责借阅和收回,并确保完整无缺。
技术资料还应包括仪器、仪表的校验报告,定期维护检查报告。
专程到外地观察学习、培训或专业会议带回技术资料,产品目录等,至少要有一份交付实验室保管。
对常用分析仪器,仪表资料应复制多份,以保障校检分析人员的日常工作。
技术资料节约规定
设定资料保管员,需要借阅资料,应进行借阅登记手续。
为妥善保管和充分利用,原则上在本班查阅,确因工作需要必须借用,应按期归还。无特殊情况,借阅时间不超过15天,中途离厂,外出学习等,必须归还资料,对丢失图纸或技术资料者,要进行考核。
借阅及归还资料时,应逐页清点,发现页数不符或有损坏应及时向对方提出,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8.实验室技术记录管理
为了有效监督机组运行,了解机组运行情况的变化,做好各项监督工作,实验室必须做好实验分析记录,建立各种分析记录的文件夹。
建立建好分析记录的文件夹 实验室所作的各种校检分析记录,所作出的实验报告表,各种仪器仪表的标定校正记录,校检监督总结,技术管理备忘等,均必须分门别类建立文件夹。作为档案,以备查询。
实验记录及结果报告保存期
8.2.1实验室所作的各种校检分析记录,所作出的实验报告表,各种仪器仪表的标定校正记录,校检监督总结,技术管理备忘等保存期一年。
8.3 实验室的表单将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