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局实验室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3 16:36: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总局实验室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总局实验室管理办法》。

第一篇:总局实验室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文件

国质检科〔2011〕164号

关于印发《检验检疫实验室管理办法

(试行)》的通知

各直属检验检疫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为加强检验检疫实验室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引导和促进检验检疫实验室改革与发展,提升检验检疫实验室履职把关和服务社会发展的两个能力,国家质检总局制订了《检验检疫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现将《检验检疫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一日

检验检疫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检验检疫实验室管理,促进检验检疫实验室改革发展,提升履职把关和服务社会发展的技术能力,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质检总局)五定方案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检验检疫实验室是指质检总局设在各直属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直属局)及其分支机构的各类实验室。

第三条

质检总局对检验检疫实验室实施分级管理。检验检疫实验室分为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区域性中心实验室(以下简称区域实验室)、常规实验室三级。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四条

质检总局科技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检验检疫实验室的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实验室管理的法律法规,负责制定检验检疫实验室管理规范性文件。

(二)负责指导和促进检验检疫实验室改革与发展。

(三)会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制定检验检疫实验室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建设计划、能力建设标准,并组织实施。

(四)负责审批重点实验室、区域实验室的设立、调整和撤销,— 2 — 备案管理常规实验室,组织实施重点实验室的核查验收,组织区域实验室的核查验收。

(五)负责组织检验检疫实验室管理、检测技术及关键设备应用等培训和国内外技术交流。

(六)负责检验检疫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和管理。第五条

质检总局各有关业务司(局)负责对与其工作相关的检验检疫实验室的业务指导。

第六条 各直属局科技主管部门负责本单位实验室的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质检总局关于检验检疫实验室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单位实验室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二)根据质检总局检验检疫实验室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实验室的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

(三)配合质检总局组织实施检验检疫实验室能力建设标准。

(四)协助质检总局对本单位重点实验室进行验收,受质检总局委托组织本单位区域实验室验收,负责本单位常规实验室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并报质检总局科技主管部门备案。

(五)负责组织本单位实验室规划建设、质量控制、检测技术及关键设备应用等培训和国内外技术交流。

(六)负责组织制定本单位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年度计划,并上报质检总局科技主管部门审批。

(七)负责本单位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

第三章 规划与发展

— 3 — 第七条

检验检疫实验室的规划应符合以下原则:

(一)保障国门安全,满足检验检疫执法把关的需求。

(二)适合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三)与国际接轨,促进进出口贸易发展。

(四)优先规划涉及人类健康、动植物健康安全,进出境疫病疫情严重或敏感地区的重点、区域实验室。

(五)优先规划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属于空白领域,具有一定产业规模的重点、区域实验室。

(六)优先规划属于急需领域,该类商品进出口量近年增长较快,全国该类实验室数量相对不足的重点、区域实验室。

(七)优先规划质检总局与地方政府签订合作备忘录中明确重点支持的,且当地政府资金或政策支持力度较大的重点、区域实验室。

(八)原则上,同一辖区内不重复设置相同专业领域的重点实验室。

第八条

检验检疫实验室应按照主要从事的检验检疫业务特点,根据学科或商品的种类命名。重点实验室检测能力应覆盖其命名范围的85%以上。

第九条

检验检疫实验室须获得国家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第十条

检验检疫实验室应满足质检总局制定的检验检疫实验室能力建设基本要求,从人员、仪器设备、环境设施、信息化等方面加强能力建设,充分发挥检测、标准制修定、技术服务和科研功能。

第十一条

对完全承担涉及安全、卫生、健康、环保等法定检 — 4 — 验业务的检验检疫实验室,根据其公益性特点进行管理,对实验室投入重点予以保障。其主要任务是:

(一)面向检验检疫行政执法需求,履行执法把关技术支撑职责,为检验检疫科学、高效执法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二)跟踪国外政府法令或标准、认证检测要求,力争破除国外技术贸易壁垒,并为国家出台相应技术性贸易措施提供技术支持。

(三)代表国家水平,体现政府形象,在设备设施、技术能力、人员水平等方面力争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第十二条 对既承担部分法定检测业务,又承担委托检测业务的检验检疫实验室,在完成法定检测业务的基础上,引导建立市场发展机制,在获得相关资格许可后,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委托检验、公证鉴定、技术咨询等多方面的技术服务,通过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加快自身发展。其承担法定检测业务的投入需求予以重点支持,其开展委托检测业务的经费,由其通过市场化运作从经营服务性收入中自主解决。建设要求如下:

(一)鼓励实验室在人事、财务、劳动分配等方面探索机制创新,按照按劳分配、效率优先的分配原则,建立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努力做大做强,创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

(二)在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鼓励实验室间以资产为纽带,通过联合重组、资源整合等方式组建跨区域、跨行业的检测集团,提高与国外检测机构的竞争能力,努力创造知名品牌,向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三)鼓励以多种形式纳入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规划,争取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支持,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共建资源共享、面向社会开放的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检验检疫实验室在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引领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帮助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引领地方产业发展。

第四章 管理程序

第十三条

各直属局根据质检总局规划原则向质检总局科技主管部门提出重点实验室、区域实验室筹建申请,质检总局科技主管部门在组织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会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提出批准筹建意见。

第十四条

重点实验室、区域实验室筹建完成,取得资质后,应通过质检总局科技主管部门组织的核查验收。

验收合格的重点实验室、区域实验室,由质检总局印发批准成立文件、颁发印章并授牌,向社会公布。验收不合格的重点实验室、区域实验室,限期整改。

第十五条

常规实验室的批准、筹建、核查验收由各直属局参照重点实验室的程序要求组织实施。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

质检总局科技主管部门会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以定期监督抽查等方式对检验检疫实验室进行监督管理,各直属局负责本单位检验检疫实验室的日常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

质检总局科技主管部门或质检总局委托直属局科 — 6 — 技主管部门对通过核查验收的实验室定期评估。

第十八条

重点、区域实验室因所在地区产品结构、进出口贸易情况等因素发生重大改变,确需对实验室名称等进行更改的,应向质检总局科技主管部门提出实验室调整申请,并提交论证报告。质检总局科技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确定是否进行调整。

第十九条

各直属局科技主管部门应于每年十二月底前将本单位实验室管理工作总结上报质检总局科技主管部门。

第二十条

检验检疫实验室发生以下情况,经核实,质检总局将以通报批评、降级、取消资格等方式予以处理:

(一)发生重大质量安全责任事故的;

(二)存在严重不公正检验检测行为的;

(三)超期未提交核查验收申请的;

(四)在核查验收中弄虚作假的;

(五)核查验收不合格,限期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

(六)已经通过总局核查验收,但定期评估达不到要求的。第二十一条

检验检疫实验室实行动态管理,对被降级的重点、区域实验室,2年内保留其重新申请验收的资格。经申请通过核查验收的,可恢复其原有级别。

第二十二条

接受委托检测业务的检验检疫实验室,应具有开展检测工作所需的资质和授权,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和质检总局《委托检验行为规范(试行)》等要求开展工作,依法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管,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 7 — 第二十三条

食品、生物安全等有特殊要求的实验室的管理除符合本办法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其它行业主管部门法律法规的要求。

第二十四条

在同类专业的重点实验室中,质检总局将根据技术能力,按照检测项目/参数遴选基准实验室,并在政策、资金、科研立项等方面给予重点保证。

第二十五条 检验检疫实验室命名、规划、申请、批筹、建设、核查验收、定期评估、基准实验室管理工作等具体规定由质检总局另行制定。

第二十六条 检验检疫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按照《检验检疫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同时适用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批准设立的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的管理。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质检总局科技主管部门负责解释。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主题词:实验室

管理

办法

通知

抄送:认监委,通关司、卫生司、动植司、检验司、食品局、科技司、计财司,存档(2)

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

2011年4月12日印 — 8 — 发

录入:李言凤

校对:龚润军

第二篇:实验室管理办法

目录

文件修订一览表 1.实验室工作要求 2.实验室文明生产 3.实验室仪器管理 4.实验室安全防护 5.实验室培训 6.实验室校检结果管理 7.实验室技术资料管理 8.实验室技术记录管理

1.实验室工作要求

1.1每一个分析工作者应该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精密细致的观察操作和整齐、整洁的试验习惯。

1.2 工作前后应打扫实验室卫生。养成工作前和工作后洗手的习惯。工作前洗手,防止玷污实验仪器和试剂、样品、以免引进实验误差。工作后必须用肥皂仔细洗手,以防有毒物质在吃饭或喝水时带入口中。

1.3 工作应有计划,做好必须的准备,有条不紊的进行。实验仪器应放置整齐,实验台面及地面应经常保持干燥,清洁,不得向地上甩水,实验告一段落应及时进行整理。1.4 工作服应经常洗换。实验室内严禁吸烟,吃饭。1.5 养成一切用品和工具用毕放回原处的习惯。

1.6 实验记录应记在专门的本子上,记录要求是:真实、及时、齐全、清楚、整洁、规格化。应该用专用黑色中性笔或钢笔记录,如有记错应将原字划掉,在旁边重写清楚,不得涂改、刀刮、补贴。

1.7 实验记录及结果报告应根据规定保留一定时间,以备查考。1.8 分析工作者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严谨细致、精心操作,务必保证结果的准确,树立实验室的权威性,使实验室能独立行使职权!

2.实验室文明生产 2.1 实验室生产规定

2.1.1 工作人员应按照厂部规定时间作息。

2.1.2 实验室人员少,工作量大。实验室工作不分岗位,人人都必须熟练精通电器校检的各项工作。

2.1.3 工作人员对自己负责的仪器设备应定期校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1.4 全室人员应文明生产,团结协作,积极完成各项工作。2.1.5 全室人员应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技术上共同提高。2.1.6 精心操作,不损坏仪器设备。

2.1.7 报告、台账、记录要求准确及时全面,有原因分析和处理意见。并归档保存。2.2 实验室5S管理规定

2.2.1 实验室环境卫生采用分片到任的原则进行管理。2.2.2 每周一次由主管或指定人员进行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改善,并做相应的处理。

2.2.3 清洁卫生要定时,定期认真完成,试验分析完后实验台面、地面应及时清扫干净,分析所用的设备、仪器及时放回原位。2.2.4 设备仪器摆放整齐有序。

2.2.5 桌椅摆放整齐,桌面无与生产无关的物品,桌面整洁无杂物。地面清洁,清扫工具集中定位放置。

2.2.6 工作场所下班后,门、窗要关好并上锁。不开长明灯。2.2.7 禁止在实验室内做与生产无关的事情。2.2.8 与分析无关的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

2.2.9 不大声喧哗。养成耐心、细致、文明、有条理的习惯,克服急躁、图快、鲁莽、忙乱的操作行为。

2.2.10 严格按照仪器操作步骤仔细认真的操作仪器,不了解仪器使用方法时,不得操作仪器,不允许擅自拆卸仪器。

2.2.11 操作仪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实验后要保持现场清洁工整,不允许仪器开启后闲置太长时间。

2.2.12 确保电气部分(包括开关、插座等)的完好规范,若有异常,应立即联系有关方面处理。

2.2.13 实验室内温度应保持恒定,最好能在20-24 0C以内,室内湿度(相对值)应保持在65-75 OC之间。

3.实验室仪器管理

实验室所有仪器都必须登记入账,采用仪器分工到人,责任分工到人的原则进行管理。

分析人员应熟悉所有仪器的结构、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和维护。

需委托技术监督部分定期检定的仪器,每次的鉴定证书和有关的技术资料应妥善保管。

对于新购置的实验仪器,应配合厂商进行开箱检查,并掌握仪器的结构、原理、使用及维护方法,确认仪器性能完好,方能验收。

仪器负责人应按《实验室仪器负责人规定》对所辖仪器进行管理,保证实验室仪器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4.实验室安全防护

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员工安全防护能力。

坚持不懈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认真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进行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提高员工安全防护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保证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

防止人身触电事故措施。

所有电源及电动设备应有良好的接地措施。

湿手不能触摸电源开关,不能用湿布去抹电气设备,开关。

5.实验室培训

培训工作由班长,主管领导直接培训。

全体人员应积极参加有关单位组织、举办的理论学习、技术讲课、反事故演习等活动。不定期邀请相关人士给实验室人员讲课。

实验室内部不定期组织讲课,互讲互学,共同提高。

实验人员不分岗位,熟练精通校检的各项工作是每位实验人员的努力目标。

积极学习兄弟单位电器校检的先进经验。

6.实验室校检结果管理

校检人员必须保证校检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

校检人员务必有高度责任心,对校检的每一个步骤(取样、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分析整理)精心操作,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操作实验方法。

校检人员在分析实验时,必须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务必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

检验结果的检核对策

班长,主管对校检人员的检验结果仔细审查,不放过丝毫可疑之处,发现疑问立即整改和处理。

不定期的经常检查校检人员分析操作的原始记录,从中发现存在问题,如有问题,立即整改。

不定期的经常检查校检人员操作方法的正确性,操作过程的严谨性,是否确实执行国家标准,是否抛除了一切外界因素的影响。

利用标准样品定期校核仪器仪表。以检验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定期用不同校检人员做同一个试验,一个校检人员多次做同一个实验的方式,校检实验方法的正确及发现存在的问题。

发现校检人员操作不认真,实验仪表有缺陷不及时联系修复,实验结果不准确,没有客观性,将给以绩效考核或严肃查处。

7.实验室技术资料管理

技术资料保管规定

校检仪器,校检技术资料及专业技术书籍,设定专人保管,其他人员借用时向保管人员借阅。

对新购置的仪器,仪表应及时收集资料、图纸,统一保管。

资料保管员应将所有图纸、说明书统一保管,负责借阅和收回,并确保完整无缺。

技术资料还应包括仪器、仪表的校验报告,定期维护检查报告。

专程到外地观察学习、培训或专业会议带回技术资料,产品目录等,至少要有一份交付实验室保管。

对常用分析仪器,仪表资料应复制多份,以保障校检分析人员的日常工作。

技术资料节约规定

设定资料保管员,需要借阅资料,应进行借阅登记手续。

为妥善保管和充分利用,原则上在本班查阅,确因工作需要必须借用,应按期归还。无特殊情况,借阅时间不超过15天,中途离厂,外出学习等,必须归还资料,对丢失图纸或技术资料者,要进行考核。

借阅及归还资料时,应逐页清点,发现页数不符或有损坏应及时向对方提出,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8.实验室技术记录管理

为了有效监督机组运行,了解机组运行情况的变化,做好各项监督工作,实验室必须做好实验分析记录,建立各种分析记录的文件夹。

建立建好分析记录的文件夹 实验室所作的各种校检分析记录,所作出的实验报告表,各种仪器仪表的标定校正记录,校检监督总结,技术管理备忘等,均必须分门别类建立文件夹。作为档案,以备查询。

实验记录及结果报告保存期

8.2.1实验室所作的各种校检分析记录,所作出的实验报告表,各种仪器仪表的标定校正记录,校检监督总结,技术管理备忘等保存期一年。

8.3 实验室的表单将逐步完善。

第三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重点实验室认定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重点实验室认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质检总局)重点实验室的认定和运行管理,依据国家科技部有关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质检总局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目标是经过2年的建设运行,达到申请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本条件,并向科技部正式提出建设申请。

第三条

重点实验室是质检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质检总局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是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公共科学技术研究平台。

第四条 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围绕质检科技发展战略目标,针对质检科技领域的重大基础性、共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开展创新性研究。其目的是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提升质检科技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提供知识储备和科技支撑。

第五条 重点实验室是依托质检技术机构和其他具有原始创新能力企业的科研实体,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机制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运行机制。质检总局按照重点支持、分类指导、提升能力、开放竞争的原则,有计划、有重点地建设重点实验室。

第二章 职 责

第六条 质检总局科技司负责重点实验室的管理,其主要职责包括:

1.制定重点实验室发展方针和政策,宏观指导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

2.批准重点实验室的设立、重组、合并和撤销,组织重点实验室评估与考核。

第七条 依托单位具体负责重点实验室的申报、建设和运行管理,主要职责是:

1.优先支持重点实验室,并提供相应的条件保障,解决实验室建设与运行中的有关问题。

2.组织公开招聘和推荐重点实验室主任,推荐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任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和学术委员会委员。

3.对重点实验室进行考核,配合质检总局科技司做好评估和检查。

4.根据学术委员会建议,提出重点实验室名称、研究方向、发展目标、组织结构等重大调整意见报质检总局科技司。

第三章 设立与建设

第八条 申请重点实验室的基本条件:

1.研究方向明确,符合质检科技发展的总体要求,能承担和完成国家及质检重大科研任务;

2.具备开展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所需的实验设施和工作条件;

3.具有适当数量的高水平学术带头人,有一支规模适度、团结协作、学术水平高、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以及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

第九条 申报重点实验室由依托单位向质检总局科技司提出,并报送《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重点实验室申请书》(附件),质检总局科技司组织专家评审认定。通过后,质检总局科技司授予标志牌。

第四章 运行与管理

第十条 重点实验室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重点实验室主任应为本领域高水平的学术、学科带头人,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年龄应不超过六十岁,由依托单位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择优推荐,质检总局科技司聘任,每届任期为五年。实验室主任每年在实验室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八个月,特殊情况报质检总局科技司批准。

第十一条 学术委员会是重点实验室的学术指导机构,主要任务是审议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目标、任务,审议实验室的重大学术活动、工作,审批开放研究课题。学术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每次实到人数不少于三分之二。

第十二条 学术委员会由国内外优秀专家组成,人数不超过十三人,其中依托单位人员不超过三分之一,一位专家不得同时担任三个以上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每届任期五年,年龄不超过七十岁,每次换届应更换三分之一以上,两次不出席学术委员会会议的应予以更换。

第十三条 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依托单位推荐,质检总局科技司聘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一般应由非依托单位人员担任。

第十四条 重点实验室研究队伍由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组成,固定人员以学科、学术带头人(首席专家)为主,按重点实验室所设学科严格控制数量,由实验室主任公开聘任。其他研究人员数量由学科、学术带头人(首席专家)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和争取到课题的实际情况自主聘任,受聘人员经重点实验室主任核准后,其相关费用由课题组负担。重点实验室应注意维持技术队伍的高水平。

第十五条 重点实验室应根据研究方向设置开放基金和开放课题,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合作与学术交流。鼓励重点实验室将科研成果、研究人员、仪器设备等资源面向企业和社会开放,针对行业、企业的疑难问题开展研发服务。

第十六条 重点实验室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重点实验室完成的专著、论文、软件、数据库等研究成果均应署重点实验室名称,专利、技术成果转让、申报奖励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七条 重点实验室应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重视和加强管理,做到管理决策的公开、透明。重点实验室应注重仪器设备和计算机网络的建设与使用效率,重视学风建设和科学道德建设,加强数据、资料、成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审核以及保存工作。

第十八条 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由重点实验室承担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和质检总局科技计划等项目,优先支持由重点实验室牵头申请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人才计划。

第十九条 重点实验室确需更名、变更研究方向或重组、撤销的,由依托单位提出书面报告,报质检总局科技司批准。

第五章 考核与评估

第二十条 依托单位应当每年对重点实验室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质检总局科技司备案。

第二十一条 在考核的基础上,质检总局科技司定期组织重点实验室周期评估,评估工作按不同领域,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和坚持“依靠专家、发扬民主、实事求是、公正合理”的原则进行。

第二十二条 对被评估为优秀的重点实验室,予以重点支持。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重点实验室资格:

l.在重点实验室申请和评估、项目申请等方面,有虚报瞒报、弄虚作假等欺骗行为的;

2.对评估不合格被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者;

3.依托单位挪用实验室科研和配套经费的。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重点实验室统一命名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英文名称为“AQSIQ Key Laboratory of ××,(依托单位)。”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质检总局科技司负责解释。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重点实验室申请书》(格式)附件: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重点实验室申请书》(格式)

一、重点实验室名称、所属行业(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检疫)、依托(申请)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主管部门(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申请日期

二、建设重点实验室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向和主要研究内容

三、国内外该学科(领域)最新进展,发展趋势、应用前景

四、实验室现有研究工作的基础、水平和已有的实验条件等

五、主要工作规划、预期目标、水平

六、科研队伍状况及培养人才的能力

七、建设规模和预算

八、开放运行设想

九、重点实验室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

十、专家(学术委员会)意见

十一、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意见(配套经费和运行费支持额度)

十二、主管部门意见

第四篇: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总局令第86号)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总局令第86号)

时间: 2006-09-09

作者: 法律部

本文现已有点击: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 第86号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已经2005年12月3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4月1日起施行。1987年7月10日原国家计量局发布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局 长 李长江

二OO六年二月二十一日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管理工作,提高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是指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应当具有的基本条件和能力。

本办法所称的认定,是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的基本条件和能力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及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实施的评价和承认活动。

第三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以及对其实施的资质认定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的资质认定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统称地方质检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所辖区域内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的资质认定和监督检查工作。

第五条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的资质认定,应当遵循客观公正、科学准确、统一规范、有利于检测资源共享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评审、评价、认定的原则。

第二章 资质认定

第六条 资质认定的形式包括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

计量认证是指国家认监委和地方质检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计量检定、测试设备的工作性能、工作环境和人员的操作技能和保证量值统一、准确的措施及检测数据公正可靠的质量体系能力进行的考核。

审查认可是指国家认监委和地方质检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承担产品是否符合标准的检验任务和承担其他标准实施监督检验任务的检验机构的检测能力以及质量体系进行的审查。

第七条 从事下列活动的机构应当通过资质认定:

(一)为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决定提供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

(二)为司法机关作出的裁决提供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

(三)为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决定提供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

(四)为社会公益活动提供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

(五)为经济或者贸易关系人提供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

(六)其他法定需要通过资质认定的。

第八条 国家鼓励实验室、检查机构取得经国家认监委确定的认可机构的认可,以保证其检测、校准和检查能力符合相关国际基本准则和通用要求,促进检测、校准和检查结果的国际互认。

第九条 申请计量认证和申请审查认可的项目相同的,其评审、评价、考核应当合并实施。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的,可以取得相应的资质认定。

取得国家认监委确定的认可机构认可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在申请资质认定时,应当简化相应的资质认定程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评审。

第十条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应当在资质认定范围内正确使用证书和标志。

第十一条 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的其他技术条件和能力有特殊要求的,可以在利用资质认定结果的基础上进行评审、评价或者考核。

第十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需要核实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的,可以向国家认监委和地方质检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国家认监委和地方质检部门应当对申请核实的事项予以确认。

第三章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的基本条件与能力

第十三条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应当依法设立,保证客观、公正和独立地从事检测、校准和检查活动,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应当具有与其从事检测、校准和检查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从事特殊产品的检测、校准和检查活动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其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还应当符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要求。

第十五条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应当具备固定的工作场所,其工作环境应当保证检测、校准和检查数据和结果的真实、准确。

第十六条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应当具备正确进行检测、校准和检查活动所需要的并且能够独立调配使用的固定的和可移动的检测、校准和检查设备设施。

第十七条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应当建立能够保证其公正性、独立性和与其承担的检测、校准和检查活动范围相适应的质量体系,按照认定基本规范或者标准制定相应的质量体系文件并有效实施。

第四章 资质认定程序

第十八条 国家级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的资质认定,由国家认监委负责实施;地方级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的资质认定,由地方质检部门负责实施。

第十九条 国家认监委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制定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基本规范、评审准则、证书和标志,并公布实施。

第二十条 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程序:

(一)申请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以下简称申请人),应当根据需要向国家认监委或者地方质检部门(以下简称受理人)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符合本办法第三章规定的相关证明材料;

(二)受理人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并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书面决定;

(三)受理人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根据需要对申请人进行技术评审,并书面告知申

请人,技术评审时间不计算在作出批准的期限内;

(四)受理人应当自技术评审完结之日起20日内,根据技术评审结果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决定批准的,向申请人出具资质认定证书,并准许其使用资质认定标志;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五)国家认监委和地方质检部门应当定期公布取得资质认定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名录,以及计量认证项目、授权检验的产品等。

第二十一条 资质认定证书的有效期为3年。

申请人应当在资质认定证书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提出复查、验收申请,逾期不提出申请的,由发证单位注销资质认定证书,并停止其使用标志。

第二十二条 已经取得资质认定证书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需新增检查检验检测项目时,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申请资质认定扩项。

第二十三条 从事资质认定评审的人员应当符合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的要求,并经国家认监委或者地方质检部门考核合格。

第二十四条 国家认监委和地方质检部门应当建立资质认定评审人员专家库,根据需要组成评审专家组。评审专家组应当独立开展资质认定评审活动,并对评审结论负责。

第二十五条 地方质检部门应当自向申请人颁发资质认定证书之日起15日内,将其作出的批准决定向国家认监委备案。

第五章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行为规范

第二十六条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及其人员应当独立于检测、校准和检查数据和结果所涉及的利益相关各方,不受任何可能干扰其技术判断的因素的影响,并确保检测、校准和检查的结果不受实验室和检查机构以外的组织或者人员的影响。

第二十七条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的人员不得与其从事的检测、校准和检查项目以及出具的数据和结果存在利益关系;不得参与任何有损于检测、校准和检查判断的独立性和诚信度的活动;不得参与与检测、校准和检查项目或者类似的竞争性项目有关系的产品的设计、研制、生产、供应、安装、使用或者维护活动。

第二十八条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从事与其控股股东生产、经营的同类产品或者有竞争性的产品的检测、校准和检查活动时,应当建立保证其检测、校准和检查活动的独立性和公正性的质量体系及其文件,明确本机构的职责、责任和工作程序,并与其控股股东从事的设计、研制、生产、供应、安装、使用或者维护等活动完全分开。

第二十九条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应当建立并有效实施与检测、校准和检查有关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关键支持人员的工作职责、资格考核、培训等制度,确保不因报酬等原因影响检测、校准和检查工作质量。

第三十条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应当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的要求,对其所使用的检测、校准和检查设施设备以及环境要求等作出明确规定,并正确标识。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在使用对检测、校准的准确性产生影响的测量、检验设备之前,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进行检定、校准。

第三十一条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应当确保其相关测量和校准结果能够溯源至国家基标准,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应当建立并实施评估测量不确定度的程序,并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要求评估和报告测量、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

第三十二条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应当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实施样品的抽取、处置、传送和贮存、制备,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检验数据的分析等检测、校准和检查活动。

第三十三条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应当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要求和规定的程序,及时出具检测、校准和检查数据和结果,并保证数据和结果准确、客观、真实。

第三十四条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按照有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开展能力验证,以保证其持续符合检测、校准和检查能力。

第三十五条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及其人员应当对其在检测、校准和检查活动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并建立相应保密措施。

第三十六条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申诉和投诉机制,处理相关方对其检测、校准和检查结论提出的异议。

第三十七条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因工作需要分包检测、校准或者检查工作时,应当将其工作分包给符合本办法规定并取得资质的实验室或者检查机构。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八条 国家认监委依法对地方质检部门及其组织的评审活动实施监督检查。

地方质检部门应当于每年一月向国家认监委提交上工作报告,接受国家认监委的询问和调查,并对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第三十九条 国家认监委依法组织对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的资质情况进行监督抽查;对不符合要求的,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四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有权向国家认监委或者地方质检部门举报,国家认监委和地方质检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四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认监委或者地方质检部门,可以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撤销其作出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取得资质认定的决定:

(一)资质认定审批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取得资质认定决定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取得资质认定决定的;

(三)违反认定程序作出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取得资质认定决定的;

(四)对不具备法定基本条件和能力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作出取得资质认定决定的;

(五)依法可以撤销资质认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二条 申请人申请资质认定时,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资质认定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不予受理或者不予批准,并给予警告;申请人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资质认定。

第四十三条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批准决定的,国家认监委和地方质检部门应当撤销其所取得的资质认定决定,并予以公布。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自被撤销资质认定之日起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资质认定。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出具虚假结论或者出具的结论严重失实,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其所取得的资质认定,并予以公布。

第四十四条 地方质检部门应当自作出撤销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其撤销决定书面报告国家认监委备案。

国家认监委通过其网站或者其他方式向社会公布撤销资质认定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的名录。

第四十五条 从事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 对于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的其他违法行为,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七条 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实验室,是指从事科学实验、检验检测和校准活动的技术机构;

(二)检查机构,是指从事与认证有关的产品设计、产品、服务、过程或者生产加工场所的核查,并确定其符合规定要求的技术机构;

(三)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的基本条件,是指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应满足的法律地位、独立性和公正性、安全、环境、人力资源、设施、设备、程序和方法、质量体系和财务等方面的要求。

(四)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的能力,是指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运用其基本条件以保证其出具的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稳定性的相关经验和水平。

第四十八条 资质认定收费,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解释。

第五十条 本办法自2006年4月1日起施行。1987年7月10日原国家计量局发布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五篇: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省级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为规范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重点学科开发实验室(以下统称省重点实验室)的管理,加强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促进我校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保证建设目标的实现,根据《河南省省级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和《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之规定,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建设任务与目标

1.省重点实验室是我校高水平研究团队、高标准研究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设成为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科技成果转化、高质量学术交流的基地。

2.省重点实验室要加大开放力度,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或邀请国内外中青年知名学者,来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或学术交流,努力提高实验室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建立“开放、流动、协作、竞争”的运行机制,使实验室的管理逐步达到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以保证省重点实验室的高效率运行和高水平管理。

4.省重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放置、分实验室及研究用房安排应按照“相对集中、突出重点”的原则合理布局,以利于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突出实力、展示形象。5.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期满后要顺利通过上级的检查和验收。学校继续加大建设力度,积极申报并力争早日成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二、管理体制

1.省重点实验室实行依托学校且相对独立运作的管理运行体制。学校按照二级单位进行管理,所在院(系)具体负责管理工作。

2.学校和相应院(系)分别成立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实验室建设的领导工作。发规处负责全校重点实验室建设的管理、组织和协调工作;科技处负责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的申报和业务指导工作。

3.省重点实验室设主任(或常务副主任)、副主任和秘书等。为便于协调和加强院(系)、学科和实验室的关系,实验室主任或副主任应由一名学院院长(系主任)或副院长(系副主任)担任。

4.省重点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实验室主任(或常务副主任)由具有正高级职称和较强组织能力的学科或学术带头人担任,并由校长聘任,报省主管部门备案。副主任由实验室主任提名,经主管副校长和校长审定后由实验室主任聘任。实验室正、副主任的任期一般为三年。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或常务副主任)在任职期间外出超过半年以上,不能履行岗位职责的,应报学校主管部门,由学校指派其他人员代理主任工作。

5.省重点实验室设独立的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要职能是审议和指导实验室的建设规划及目标、任务和研究方向等,审议实验室的重大学术活动、工作计划和开放研究课题等。

学术委员会一般由9-15名省内外优秀专家组成,其中本校的专家不超过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中青年专家不少于三分之一。学术委员任期五年,由学校聘任,报省主管部门备案。学术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

6.省重点实验室实行“两结合”(专、兼职人员相结合,固定、流动人员相结合)的动态人事管理制度。学校按照实验室的工作需要,根据精干高效的原则核定实验室的专职人员编制。所有人员均实行聘用制,由实验室主任(或常务副主任)与所在院(系)和人事处商定后聘用。为促进科研人员流动和学科相互渗透,实验室专职研究人员不应超过参加研究工作人数的二分之一;实验室主任和所在院(系)主任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实验室队伍,保证实验室的开放与运行。

7.省重点实验室的专职和校内兼职人员的人事、组织关系归属于业务依托院(系),并承担相应的科研和教学任务。实验室可根据工作需要和有关规定自行聘任校内外人员开展科研和技术开发工作。

三、人员组成及职责

省重点实验室人员按其工作性质和主要任务的不同可分为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三类。这些人员可以是专职的,也可以是兼职的,学校只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实验室建设规模、建设任务和建设目标等,核定必要的专职人员编制。

1.实验室管理人员

实验室管理人员由实验室主任(或常务副主任)、副主任和秘书组成。

实验室主任(或常务副主任)对实验室的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研究生培养、学术交流、人员聘任、实验条件建设、财务管理等负主要责任,并对学校和省主管部门负责。实验室秘书协助主任(或常务副主任)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

2.实验室研究人员

实验室研究人员以从事研究工作为主,在保证实验室研究方向和目标的实现以及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并积极与兼职研究人员配合,合作开展研究工作。

实验室研究人员的编制数根据实验室承担项目的类型、级别、科研经费的总量及兼职研究人员数量等综合核定。

3.实验技术人员 实验技术人员主要负责仪器设备的管理、操作和维修工作,同时参加部分研究工作。学校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开展实验室技术管理、仪器设备使用功能开发和升级等方面的创新研究工作,并在其经济待遇、职务晋升、进修培养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保证和倾斜。

实验技术人员的编制数根据实验室拥有的大型仪器设备台数、仪器设备总值和实际承担的实验工作量等综合核定。

4.实验室兼职研究人员

实验室兼职研究人员是实验室为了完成特定的研究任务而临时聘任的人员或通过申请实验室开放基金得到资助的校内外访问学者。兼职研究人员是实验室的重要研究力量,应完成实验室规定的研究任务。实验室应加强与兼职研究人员的联系,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实验条件。

四、经费的使用和管理

1.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资金专款专用。省主管部门安排的建设资金用于购置先进、适用的仪器设备和引进急需的技术软件,学校配套的资金除根据一定的比例作为实验室运行费和科研开放基金外,其余部分应主要用于购置仪器设备和学术活动。

2.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经费由实验室和所在院(系)结合,根据建设目标按提出申请,由发展规划处组织论证后,报学校审批。建设经费由财务处按划拨,专项管理。

3.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费的使用和管理由实验室主任(或常务副主任)负责。实验室的日常支出由实验室主任批准、所在院(系)的院长(系主任)签字。对于大额经费开支按照《河南理工大学财务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4.经费使用的监督

(1)实验室建设经费必须严格按计划规定的项目使用,不得挪作他用;

(2)学校和上级部门拨发的运行费和开放研究课题费,按照规定范围使用,不得任意转用;

(3)实验室经费的使用除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及学术委员会监督检查外,还应接受财务部门监督和审计部门审计;

(4)省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技术开发和服务收入,按照学校有关政策执行。

五、检查验收与奖励

1.省重点实验室按照上报主管部门批准的计划任务书进行建设,由省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建设过程进行评议和建成后的验收。

2.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领导小组责成有关职能部门对实验室的管理、仪器设备运行、课题研究进展、经费使用、人才培养情况等进行阶段检查和考核。3.省重点实验室按照要求及时向学校和省主管部门报送工作报告,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评估和检查。

4.省重点实验室接受上级评估和检查后的奖罚,依据校内分配制度的有关条款执行。

六、本办法由发展规划处负责解释。

下载总局实验室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总局实验室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暨南大学实验室管理办法(范文)

    暨南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2016-11-30 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是确保实验室教学、科研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保证,为了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全校师生员工的人身......

    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

    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草案)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申子瑜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临床实验室的管理,提高临床检验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

    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重点实验室是研究所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高水平研究的科技创新基地,是培养科技人才的摇篮,是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 为规范和加强重点实验......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浙江省木材科学 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文 件 浙江省木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设备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及投资......

    环境统计管理办法总局规章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 第37号 环境统计管理办法 《环境统计管理办法》已于2006年10月18日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第六次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 1995......

    实验室化学危险品管理办法

    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 为了加强学校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保护环境,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文件精......

    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附件2 现代工程测量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 开放研究基金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推动现代工程测量技术进步,促进测绘事业发展,发挥同济大学与陕西测绘局在工程测量......

    暨南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

    暨通„2012‟12号 关于印发《暨南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 学校各单位: 现将《暨南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二O一二年四月十七日 — 1 — 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