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统计管理办法总局规章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 第37号
环境统计管理办法
《环境统计管理办法》已于2006年10月18日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第六次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
1995年6月15日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的《环境统计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局长 周生贤
二○○六年十一月四日
主题词: 环保 法规 统计 令
环境统计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环境统计管理,保障环境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以下简称《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环境统计的任务是对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工作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实行统计监督。
环境统计的内容包括环境质量、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生态保护、核与辐射安全、环境管理及其他有关环境保护事项。
环境统计的类型有:普查和专项调查;定期调查和不定期调查。定期调查包括统计年报、半年报、季报和月报等。
第三条 环境统计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务院统计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对全国环境统计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制定环境统计的规章制度、标准规范、工作计划,组织开展环境统计科学研究,部署指导全国环境统计工作,汇总、管理和发布全国环境统计资料。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统计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负责本辖区的环境统计工作。
第四条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环境统计能力建设,将环境统计信息建设列入发展计划,建立健全环境统计信息系统,有计划地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本部门及其管辖系统的统计机构,提高环境统计信息处理能力,满足辖区内环境统计信息需求。
第五条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环境统计任务和本地区、本部门的环境管理需要,在下列方面加强对环境统计工作的领导和监督:
(一)将环境统计事业发展纳入环境保护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建立、健全环境统计机构;
(三)安排并保障环境统计业务经费;
(四)按时完成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规、规章规定布置的统计任务,采取措施保障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不得随意删改统计数据;
(五)开展环境统计科学研究,改进和完善环境统计制度和方法;
(六)建立环境统计工作奖惩制度。
第六条 环境统计范围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必须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如实提供环境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第二章 环境统计机构和人员
第七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设置专门的统计机构,归口管理环境统计工作。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关司(办、局),负责本司(办、局)业务范围内的专业统计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确定承担环境统计职能的机构,设定岗位,配备人员,负责归口管理环境统计工作。
第八条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以下简称环境统计机构)的职责是:
(一)制定环境统计工作规章制度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建立健全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归口管理环境统计调查项目;
(三)开展环境统计分析和预测;
(四)实行环境统计质量控制和监督,采取措施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五)收集、汇总和核实环境统计资料,建立和管理环境统计数据库,提供对外公布的环境统计信息;
(六)按照规定向同级统计行政主管部门和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环境统计资料;
(七)指导下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调查对象的环境统计工作;组织环境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
(八)开展环境统计科研和国内外环境统计业务的交流与合作;
(九)负责环境统计的保密工作。
第九条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职能机构负责其业务范围内的统计工作,其职责是:
(一)编制业务范围内的环境统计调查方案,提交同级环境统计机构审核,并按规定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收集、汇总、审核其业务范围内的环境统计数据,并按照调查方案的要求,上报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口的相关职能机构,同时抄报给同级环境统计机构;
(三)开展环境统计分析,对本部门业务工作提出建议。
第十条 环境统计范围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指定专人负责环境统计工作。
环境统计范围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环境统计职责是:
(一)完善环境计量、监测制度,建立健全生产活动及其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的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核算制度;
(二)按照规定,报送和提供环境统计资料,管理本单位的环境统计调查表和基本环境统计资料。第十一条 环境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在环境统计工作中依法独立行使以下职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或者阻挠:
(一)统计调查权:调查、搜集有关资料,召开有关调查会议,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提供环境统计资料,检查与环境统计资料有关的各种原始记录,要求更正不实的环境统计数据;
(二)统计报告权:调查人员必须将环境统计调查所得资料和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及时、如实地向上级机关和统计部门提供环境统计资料;
(三)统计监督权:根据环境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对环境统计工作进行监督,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第十二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的环境统计人员应当保持相对稳定。
变动环境统计人员的,应当及时向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统计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做好环境统计资料的交接工作。
第三章 环境统计调查制度
第十三条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设定环境统计调查项目,必须事先制定环境统计调查方案。
环境统计调查方案应当包括项目名称、调查机关、调查目的、调查范围、调查对象、调查方式、调查时间、调查的主要内容,供调查对象填报用的统计调查表及说明、供整理上报用的综合表及说明和统计调查所需人员及经费来源。
环境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可以定期调整。
第十四条 环境统计调查方案应当按照规定程序经审查批准后实施。
统计调查对象属于本部门管辖系统内的,应当经本级环境统计机构审核后,由本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审批,报同级统计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统计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的,应当由本级环境统计机构审核后,经本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同意,报同级统计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其中重要的,报国务院或者本级地方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五条 编制环境统计调查方案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凡可从已有资料或利用现有资料整理加工得到所需资料的,不得重复调查;
(二)抽样调查、重点调查或者行政记录可以满足需要的,不得制发全面统计调查表;一次性统计调查可以满足需要的,不得进行经常性统计调查;年度统计调查可以满足需要的,不得按季度统计调查;季度统计调查可以满足需要的,不得按月统计调查;月以下的进度统计调查必须从严控制;
(三)编制新的环境统计调查方案,必须事先试点或者充分征求有关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其他有关部门和基层单位的意见,进行可行性论证;
(四)统计调查需要的人员和经费应当有保证;
(五)地方环境统计调查方案,其指标解释、计算方法、完成期限及其他有关内容,不得与国家环境统计调查方案相抵触。
第十六条 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环境统计调查表,必须在右上角标明统一编号、制表机关、批准或者备案机关、批准或者备案文号及有效期限。
未标明前款所列内容或者超过有效期限的环境统计调查表属无效报表,被调查单位和个人有权拒绝填报。
第十七条环境统计调查表中的指标必须有确定的涵义、数据采集来源和计算方法。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全国性环境统计调查表,并对其指标的涵义、数据采集来源、计算方法和汇总程序等作出统一规定。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地方环境管理需要,补充制定地方性环境统计调查表,并对其指标的涵义、数据采集来源和计算方法等作出规定。
第十八条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按照批准的环境统计调查方案开展环境统计调查。
环境统计调查中所采取的统计标准和计量单位、统计编码及标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未经批准机关同意,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修改、变动。
第十九条 在环境统计调查中,污染物排放量数据应当按照自动监控、监督性监测、物料衡算、排污系数以及其他方法综合比对获取。
第二十条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环境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制度,加强对重要环境统计数据的逐级审核和评估。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现场核查、资料核查以及其他有效方式,对企业环境统计数据进行审查和核实。
第二十一条 国家建立环境统计的周期普查和定期抽样调查制度。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定期组织开展全国污染源普查,并在普查基础上适时校正污染物排放统计数据;周期普查外的其他年份,组织开展环境统计定期抽样调查,并根据环境管理需要,适时开展专项调查。
第四章 环境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
第二十二条 各部门、各单位提供环境统计资料,必须经本部门、本单位负责人审核、签署或者盖章。第二十三条 环境统计资料是制定环境保护政策、规划、计划,考核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依据。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开展各类环境保护考核,需要使用环境统计资料的,应当以环境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签署或者盖章的统计资料为准。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职能机构使用环境统计资料进行各项环境管理考核评比,其结果需经同级环境统计机构会签。
第二十四条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职能机构应当在规定的日期内,将其组织实施的其业务范围内的统计调查所获得的调查结果(含调查汇总资料及数据),报送环境统计机构。
前款所述的环境统计调查结果应当纳入环境统计年报或者其他形式的环境统计资料,统一发布。第二十五条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环境统计资料定期公布制度,依法定期公布本辖区的环境统计资料,并向同级人民政府统计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环境统计资料。
第二十六条 环境统计机构应当做好统计信息咨询服务工作。
提供《统计法》和环境统计报表制度规定外的环境统计信息咨询、查询,可以实行有偿服务。第二十七条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执行国家有关统计资料保密管理的规定,加强对环境统计
资料的保密管理。
第二十八条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建立环境统计资料档案。环境统计资料档案的保管、调用和移交,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
第五章 奖励与惩罚
第二十九条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有下列表现之一的环境统计机构或者个人,应当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一)在改革和完善环境统计制度、统计调查方法等方面,有重要贡献的;
(二)在完成规定的环境统计调查任务,保障环境统计资料准确性、及时性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
(三)在进行环境统计分析、预测和监督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
(四)在环境统计方面,运用和推广现代信息技术有显著效果的;
(五)在环境统计科学研究方面有所创新、做出重要贡献的;
(六)忠于职守,执行统计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表现突出的。
第三十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对全国环境统计工作进行评比和表扬,每5年对全国环境统计工作进行专项表彰。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处分或者行政处罚:
(一)未经批准,擅自制发环境统计调查表的;
(二)虚报、瞒报、拒报、屡次迟报或者伪造、篡改环境统计资料的;
(三)妨碍环境统计人员执行环境统计公务的;
(四)环境统计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
(五)未按规定保守国家或者被调查者的秘密的;
(六)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关于统计规定的行为的。
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1995年6月15日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的《环境统计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二篇:总局实验室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文件
国质检科〔2011〕164号
关于印发《检验检疫实验室管理办法
(试行)》的通知
各直属检验检疫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为加强检验检疫实验室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引导和促进检验检疫实验室改革与发展,提升检验检疫实验室履职把关和服务社会发展的两个能力,国家质检总局制订了《检验检疫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现将《检验检疫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一日
检验检疫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检验检疫实验室管理,促进检验检疫实验室改革发展,提升履职把关和服务社会发展的技术能力,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质检总局)五定方案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检验检疫实验室是指质检总局设在各直属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直属局)及其分支机构的各类实验室。
第三条
质检总局对检验检疫实验室实施分级管理。检验检疫实验室分为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区域性中心实验室(以下简称区域实验室)、常规实验室三级。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四条
质检总局科技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检验检疫实验室的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实验室管理的法律法规,负责制定检验检疫实验室管理规范性文件。
(二)负责指导和促进检验检疫实验室改革与发展。
(三)会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制定检验检疫实验室中长期发展规划、建设计划、能力建设标准,并组织实施。
(四)负责审批重点实验室、区域实验室的设立、调整和撤销,— 2 — 备案管理常规实验室,组织实施重点实验室的核查验收,组织区域实验室的核查验收。
(五)负责组织检验检疫实验室管理、检测技术及关键设备应用等培训和国内外技术交流。
(六)负责检验检疫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和管理。第五条
质检总局各有关业务司(局)负责对与其工作相关的检验检疫实验室的业务指导。
第六条 各直属局科技主管部门负责本单位实验室的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质检总局关于检验检疫实验室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单位实验室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二)根据质检总局检验检疫实验室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实验室的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
(三)配合质检总局组织实施检验检疫实验室能力建设标准。
(四)协助质检总局对本单位重点实验室进行验收,受质检总局委托组织本单位区域实验室验收,负责本单位常规实验室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并报质检总局科技主管部门备案。
(五)负责组织本单位实验室规划建设、质量控制、检测技术及关键设备应用等培训和国内外技术交流。
(六)负责组织制定本单位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计划,并上报质检总局科技主管部门审批。
(七)负责本单位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
第三章 规划与发展
— 3 — 第七条
检验检疫实验室的规划应符合以下原则:
(一)保障国门安全,满足检验检疫执法把关的需求。
(二)适合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三)与国际接轨,促进进出口贸易发展。
(四)优先规划涉及人类健康、动植物健康安全,进出境疫病疫情严重或敏感地区的重点、区域实验室。
(五)优先规划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属于空白领域,具有一定产业规模的重点、区域实验室。
(六)优先规划属于急需领域,该类商品进出口量近年增长较快,全国该类实验室数量相对不足的重点、区域实验室。
(七)优先规划质检总局与地方政府签订合作备忘录中明确重点支持的,且当地政府资金或政策支持力度较大的重点、区域实验室。
(八)原则上,同一辖区内不重复设置相同专业领域的重点实验室。
第八条
检验检疫实验室应按照主要从事的检验检疫业务特点,根据学科或商品的种类命名。重点实验室检测能力应覆盖其命名范围的85%以上。
第九条
检验检疫实验室须获得国家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第十条
检验检疫实验室应满足质检总局制定的检验检疫实验室能力建设基本要求,从人员、仪器设备、环境设施、信息化等方面加强能力建设,充分发挥检测、标准制修定、技术服务和科研功能。
第十一条
对完全承担涉及安全、卫生、健康、环保等法定检 — 4 — 验业务的检验检疫实验室,根据其公益性特点进行管理,对实验室投入重点予以保障。其主要任务是:
(一)面向检验检疫行政执法需求,履行执法把关技术支撑职责,为检验检疫科学、高效执法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二)跟踪国外政府法令或标准、认证检测要求,力争破除国外技术贸易壁垒,并为国家出台相应技术性贸易措施提供技术支持。
(三)代表国家水平,体现政府形象,在设备设施、技术能力、人员水平等方面力争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第十二条 对既承担部分法定检测业务,又承担委托检测业务的检验检疫实验室,在完成法定检测业务的基础上,引导建立市场发展机制,在获得相关资格许可后,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委托检验、公证鉴定、技术咨询等多方面的技术服务,通过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加快自身发展。其承担法定检测业务的投入需求予以重点支持,其开展委托检测业务的经费,由其通过市场化运作从经营服务性收入中自主解决。建设要求如下:
(一)鼓励实验室在人事、财务、劳动分配等方面探索机制创新,按照按劳分配、效率优先的分配原则,建立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努力做大做强,创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
(二)在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鼓励实验室间以资产为纽带,通过联合重组、资源整合等方式组建跨区域、跨行业的检测集团,提高与国外检测机构的竞争能力,努力创造知名品牌,向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三)鼓励以多种形式纳入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规划,争取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支持,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共建资源共享、面向社会开放的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检验检疫实验室在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引领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帮助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引领地方产业发展。
第四章 管理程序
第十三条
各直属局根据质检总局规划原则向质检总局科技主管部门提出重点实验室、区域实验室筹建申请,质检总局科技主管部门在组织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会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提出批准筹建意见。
第十四条
重点实验室、区域实验室筹建完成,取得资质后,应通过质检总局科技主管部门组织的核查验收。
验收合格的重点实验室、区域实验室,由质检总局印发批准成立文件、颁发印章并授牌,向社会公布。验收不合格的重点实验室、区域实验室,限期整改。
第十五条
常规实验室的批准、筹建、核查验收由各直属局参照重点实验室的程序要求组织实施。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
质检总局科技主管部门会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以定期监督抽查等方式对检验检疫实验室进行监督管理,各直属局负责本单位检验检疫实验室的日常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
质检总局科技主管部门或质检总局委托直属局科 — 6 — 技主管部门对通过核查验收的实验室定期评估。
第十八条
重点、区域实验室因所在地区产品结构、进出口贸易情况等因素发生重大改变,确需对实验室名称等进行更改的,应向质检总局科技主管部门提出实验室调整申请,并提交论证报告。质检总局科技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确定是否进行调整。
第十九条
各直属局科技主管部门应于每年十二月底前将本单位实验室管理工作总结上报质检总局科技主管部门。
第二十条
检验检疫实验室发生以下情况,经核实,质检总局将以通报批评、降级、取消资格等方式予以处理:
(一)发生重大质量安全责任事故的;
(二)存在严重不公正检验检测行为的;
(三)超期未提交核查验收申请的;
(四)在核查验收中弄虚作假的;
(五)核查验收不合格,限期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
(六)已经通过总局核查验收,但定期评估达不到要求的。第二十一条
检验检疫实验室实行动态管理,对被降级的重点、区域实验室,2年内保留其重新申请验收的资格。经申请通过核查验收的,可恢复其原有级别。
第二十二条
接受委托检测业务的检验检疫实验室,应具有开展检测工作所需的资质和授权,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和质检总局《委托检验行为规范(试行)》等要求开展工作,依法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管,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 7 — 第二十三条
食品、生物安全等有特殊要求的实验室的管理除符合本办法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其它行业主管部门法律法规的要求。
第二十四条
在同类专业的重点实验室中,质检总局将根据技术能力,按照检测项目/参数遴选基准实验室,并在政策、资金、科研立项等方面给予重点保证。
第二十五条 检验检疫实验室命名、规划、申请、批筹、建设、核查验收、定期评估、基准实验室管理工作等具体规定由质检总局另行制定。
第二十六条 检验检疫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按照《检验检疫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同时适用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批准设立的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的管理。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质检总局科技主管部门负责解释。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主题词:实验室
管理
办法
通知
抄送:认监委,通关司、卫生司、动植司、检验司、食品局、科技司、计财司,存档(2)
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
2011年4月12日印 — 8 — 发
录入:李言凤
校对:龚润军
第三篇:统计管理办法
统计管理办法
编制:
审核:
批准:
漯河电厂筹建处
漯河电厂工程
统计管理办法
统计管理办法 总则
1.1 为加强和规范统计管理,科学、有效地开展统计工作,提高统计管理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有关法律、法规及集团公司的有关规定,根据筹建处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1.2 本办法适用于漯河电厂筹建处工程建设期间的统计管理。
1.3 统计管理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集团公司要求的统计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筹建处的实际需要建立相应的统计指标,完善统计基础工作,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和预测,为筹建处的管理及领导的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
1.4 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对工程建设、管理等活动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提供统计资料及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统计工作的开展以服务企业发展为宗旨,建立健全统计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制度,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加强统计信息处理和数据库体系的现代化建设。职责 2.1 计划经营部
计划经营部是统计管理的归口部门,配备专职统计人员,负责统一组织协调管理工作。各部门负责管辖范围内统计工作的管理,根据统计任务配备专业(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提供有关专业统计信息。
2.1.1 负责执行集团公司和地方统计部门的各项统计任务,负责国家及地方政府开展的工业普查、基本情况普查等工作的组织协调、资料整理汇总及上报。
2.1.2 负责公司综合统计工作,制定和完善统计制度、标准等,进行内部统计工作的管理,协调各专业的统计工作,归口管理各专业统计调查活动,对生产经营和投资状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实施内部统计监督和统计咨询服务,组织统计人员完成集团公司及地方统计部门下达的统计调查和统计上报任务,对外提供综合统计资料,检查各部门专业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并要求改正不确实的统计数据。
2.1.3 加强对统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培训,组织统计法规和专业学习,加强对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统计法制观念,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保证统计人员完成统计任务必备的条件。
2.1.4 办理统计登记证、统计人员上岗证,并及时进行统计登记证和统计上岗证的年检工作。
2.2 财务部负责财务成本、资金、固定资产、利税等统计。2.3 工程部负责工程建设安全情况等统计。
漯河电厂工程
统计管理办法
需要,由各部门自行拟定保存年限及保管方式,但应报请筹建处批准。统计人员工作调动时,应采用书面形式交接统计资料,详细登记所移交的统计资料名称及数量,并向接收人员详尽交待统计报表及编制办法。检查与考核
4.1 由筹建处领导对各部门的统计工作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提出整改措施并进行考核。
4.2 对于在统计过程中出现的违反《统计法》和本办法有关规定的,视情节轻重按规定处理;造成重大影响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送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附则
5.1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5.2 本办法由计划经营部负责解释。
第四篇:生产统计管理办法
***矿生产统计管理办法
第一条生产统计的原则
统计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河南省统计管理条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反映情况,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数据。
第二条生产统计的基本任务
搜集、整理矿井生产经营活动资料,准确、及时、全面的编报有关统计报表,以及相应的统计分析报告资料。
第三条 生产统计机构设置与职责
1、企管科设立综合统计岗位,配备专职统计工作人员,业务上接受公司综合统计部门的指导。具体负责矿综合、生产、投入等方面的统计及分析工作,组织、协调有关科室的专业统计和分析工作。
2、各科室统计人员要按照矿统计工作人员的要求,按时报送各种统计及分析资料,统计分析资料须经填报人员、部门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印章后报送企管科。提供资料确保数据真实、准确,格式规范,内容完整、清晰,分析资料要有深度,在分析中必须指出影响生产的各种因素及影响程度,并说明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效果。
3、统计工作人员有权搜集整理矿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有关资料,对所需资料内容具有调查权;有权检查统计资料是否系统、完整、及时、准确、真实与全面;有权检查原始记录资料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第四条 生产统计资料的编制和报送
1、生产技术科负责编制分类进尺报表、开拓掘进工程验收报表、开拓工程分项验收报表、回采煤量统计报表。
2、机电科负责编制掘进装载机械工作指标表、电量及综掘机械使用消耗分析表、综掘机械分布地点表。
3、煤质科负责编写煤质分析资料。
4、劳资科负责人工工效及分析资料。
5、供应科负责编制主要材料消耗报表。
6、各科室将以上生产报表统计基础资料及分析于次月2日前报送到企管科,具体时间节点以城郊煤矿生产统计报表报送流程图为准。
7、报送的各种统计报表及分析资料在确保无误后,须经填报人员、单位主管领导签字,并加盖部门印章后,报企管科综合统计。
8、各区队要认真配合各科室的统计工作,对要求的生产统计资料如实、按时报送,不得敷衍了事,不得拒报、迟报、瞒报。
第六条 生产统计管理考核
每月各单位统计报表及分析资料的报送情况由企管科负责考核,不符合要求的统计报表及分析资料,必须重做;不能按时报送、拒报统计报表及分析资料的单位罚单位负责人、统计责任人各100元。
第七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数据统计管理办法
生产经营数据统计管理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 为了有效地、科学地组织****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数据统计工作,保证数据统计资料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充分发挥数据统计工作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数据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
第三条 公司数据统计实行厂(场)、部门统计管理体制和按业务部门归口负责的原则。业务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全厂(场)或生产部门的生产数据统计工作。
第四条 根据各生产厂(场)和生产部门数据统计工作的需要以及统计业务的繁简程度,配备专职或兼职核算员。核算员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核算员(包括兼职)调(变)工作时,事前必须征求生产厂(场)或生产部门的意见,并要有适合的人员接替其工作。
二、统计报表的管理与分工
第五条 凡国家统计局、地方统计局等政府机关单位的统计报表,由总经理根据公司内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确定统计编制责任部门。如报表涉及两个以上部门,而又无适当部门负责时,则由总经理或主管该项工作的副总经理召集有关部门协商统计编制。
第六条 对各种定期上报公司的统计报表,核算员要及时负责向公司相关业务部门填报,并负责报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七条 对公司的各类报表,由业务职能部门统一格式,各部门必须按时填报。
第八条 公司内部各种定期统计报表,为确保统计报表数字的准确可靠,各部门、厂(场)主管领导必须对上报报表进行认真审查后方能上报。
第九条 统计报表如有个别项目需要修改时,由原制表业务职能部门直接通知填报生产厂(场)或生产部门,并将修改后的式样送公司企划部门备案。
第十条 需要手工记录的各种定期统计报表,由企划部门根据生产厂(场)和生产部门的实际需要统一印刷、保管、发放。
第十一条 各生产厂(场)或部门对外报送的各种专业统计报表,必须经生产厂(场)或生产部门负责人签字,并报主管副总经理审批。
第十二条 各级统计人员和核算员应加强指标的分析,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有关指标的波动原因,为分析和预测提供资料。
三、统计资料的提供、积累和保管
第十三条 各生产厂(场)、部门提供统计资料,公布统计数字,一律以本厂(场)、部门的统计人员所掌握的统计资料为准。
第十四条 各级领导所需要的统计数字,应由数据统计业务职能部门负责提供,以便克服使用统计数字混乱的现象。
第十五条 凡公司外单位根据上级规定,并持有上级主管部门或政府机关统计部门介绍信来公司索取统计资料的,统一由公司总经理指定有关部门接洽提供。
第十六条 公司各项主要数据统计资料,应由各业务职能部门指定人员负责保管;公司各生产厂(场)、部门的各项主要数据统计资料,由各生产厂(场)、部门指定专人负责保管。
第十七条 各生产厂(场)、部门应将本部门的统计资料,采用台账形式,按月进行整理分类,以便使用。
第十八条 对外公开发表统计数字,在总经理批准后由业务职能部门统计人员统一办理;公司各部门向上级机关汇报情况,在重要会议作报告,或公开发表文章中所引用的统计数据,均须由提供资料人员同业务职能部门统计人员进行核对,以保证统计数字的一致性。第十九条 各生产厂(场)、部门编制的统计台帐和加工整理后的统计资料,必须妥善保管,不得损坏和遗失。
第二十条 所有统计资料均为内部文件性质,某些属于机密甚至绝密性质,均应按公司关于保密工作规定办理;未经批准,不得向无关人员泄漏。
四、统计数字差错的订正
第二十一条 统计资料上报出后,如发出错误,必须立即订正。接收报表的业务职能部门发现数字错误时,应立即通知填报的生产厂(场)或生产部门订正,填报的生产厂(场)或生产部门不得推诿或拖延。
第二十二条 公司内部报表如发生数据错误时,可根据不同情况按下列办法订正:
1、日报表当日发现差错时,应及时用电话或口头查询订正,隔日发现差错时,应当在当日报表上说明。
2、重大差错必须以书面形式订正,书面订正材料必须经公司主管副总经理签字。
五、统计工作的交接
第二十三条 核算员调动工作时必须认真办妥交接手续,在未办妥以前,原任核算员不得擅离工作岗位,更不得因工作调动而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进行。第二十四条 核算员调离工作时,必须做好下列工作:
1、将经办工作情况全面地向接替人员交待清楚;
2、培训接替人员的业务,使其能独立工作;
3、所有统计资料(包括统计手册、台帐、报表、文件、历史资料等)与统计用具(如计算机、书刊等)应一一列出清单移交。
六、奖惩
第二十五条 各生产厂(场)、部门核算员,必须严格按照公司业务职能部门的要求、规定提供统计资料,不准虚报、瞒报、迟报和拒报,也不准随意修改。对不按公司规定的要求和时限上报数据的生产厂(场)、部门,公司应对其进行处罚。未按时上报的,每次罚款50元,上报的数据出现错误,每处罚款20元。上下游生产数据必须严格核对,未核对数据出现错误的每次对直接责任人罚款100元;数据上报后发现错误但未及时通知更正的,直接责任人每次罚款100元。
第二十六条 各级领导应当充分重视并支持数据统计工作,各生产厂(场)、部门数据统计工作出现差错问题,相关行政领导应负领导责任,并按其直辖下核算员所罚款的标准进行处罚。
第二十七条 属于保密性质的统计资料,必须严格保密,严防丢失,提供时应按保密制度的规定执行。因个人原因造成泄密或重要数据丢失,根据造成的后果情况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的最终解释权归****公司。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