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市环境统计公报(2006)
重庆市环境统计公报(2006)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我市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明显进步,环境保护工作也取得重大进展,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我市围绕主城区大气污染防治和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两大重点,以“蓝天”、“碧水”、“绿地”和“宁静”四大行动为抓手,严格环境准入和控制新污染,开展环境执法专项行动,强化工业污染防治,污染物排放得到一定的控制,三废处理率和污染治理水平逐年提高。但由于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和资源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压力增大,二氧化硫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所增加,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2006年,全市废水排放总量14.85亿吨,比上年增加2.3%;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
8.59亿吨,比上年增加1.2%,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6.26亿吨,比上年增加3.8%。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6.40万吨,比上年减少1.9%;其中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1.73万吨,比上年减少1.3%,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4.68万吨,比上年减少2.3%。废水中氨氮排放量2.72万吨,比上年减少2.2%;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1.20万吨,比上年减少1.6%,生活氨氮排放量1.52万吨,比上年减少2.6%。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3.9%,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2006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85.95万吨,比上年增加2.7%;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71.08万吨,比上年增加4.0%,生活及其它二氧化硫排放量14.87万吨,比上年减少3.4%。烟尘排放量21.01万吨,比上年减少2.7%;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12.76万吨,比上年减少2.8%,生活及其它烟尘排放量8.25万吨,比上年减少2.6%。工业粉尘排放量20.01万吨,比上年减少6.0%。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88.1%,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89.6%,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89.3%,分别比上年增加5.4个、4.1个和4.5个百分点。
2006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814.97万吨,综合利用量1367.71万吨,处置量123.99万吨,排放量133.32万吨,贮存量238.58万吨。其中,危险废物产生量16.21万吨,综合利用量21.41万吨,处置量2.05万吨,排放量0.38万吨,贮存量1.02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3.7%,比上年增加1.6个百分点。
2006年,全市环境保护投入84.65亿元,占当年GDP的2.4%,比上年增加0.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园林绿化、燃气工程等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2.34亿元,工业污染源治理投入16.63亿元,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费用14.69亿元,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投入0.99亿元。
—1—
一、废水排放及治理
2005年2006年 1.废水排放总量(亿吨)14.5214.8
5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8.498.59
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6.036.26
2.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万吨)26.9126.40
其中: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城镇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氨氮排放总量(万吨)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城镇生活氨氮排放量4.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6.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二、废气排放及治理
1.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万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2.烟尘排放总量(万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生活烟尘排放量3.工业粉尘排放量(万吨)4.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5.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6.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
三、工业固体废物排放及利用
1.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万吨)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万吨)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4.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万吨)5.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万吨)—2—
11.8915.022.781.221.5693.756.120.52005年83.7168.32150.3921.6013.138.4721.2882.685.584.82005年1776.781329.3972.1208.69122.41 11.7
314.68
2.7
21.201.52
93.958.444.02006年85.9
571.08
14.87
21.0
112.76
8.25
20.0188.189.689.32006年1814.971367.7173.7238.58123.99
6.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万吨)184.50133.32 7.“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亿元)8.1510.80
四、环境污染治理投资
2005年2006年 1.污染治理项目投资总额(亿元)65.1484.6
5其中:工业污染源治理项目投资额12.4316.6
3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费用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投入2.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当年GDP(%)
五、工业企业污染治理
1.当年施工污染治理项目数(个)2. 污染治理项目当年完成投资额(亿元)其中: 治理废水治理废气治理固体废物治理噪声治理其他
六、自然生态保护
1.自然保护区数(个)其中:国家级市级县级2.自然保护区面积(平方公里)3.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
七、环境管理
(一)环境法制
1.当年实施的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数(起)其中:举行听证的环境处罚案件数(起)2.案件处罚金额(万元)—3—
41.1010.421.192.12005年1743.912.200.580.980.030.132005年50319288915.0710.82005年2053186348652.3414.690.99
2.4 2006年
1783.671.831.550.080.060.1
52006年50
2026
9130.5411.12006年180
21284047
3.当年受理的环境行政复议案件数(起)334.当年结案的环境行政诉讼案件数(起)17
4(二)排污许可与排污收费
2005年2006年 1.已发放排污许可证的企业数(个)
水污染物24112611 大气污染物2.已发放排污许可证数(个)
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3.交纳排污费单位数(个)4.排污费征收总额(万元)
(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1.当年办理设立的建设项目数(个)2.向环保部门履行申报手续项目数(个)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
(四)“三同时”执行
1.当年应执行“三同时”项目数(个)2.实际执行“三同时”项目数(个)3.“三同时”合格项目数(个)4.“三同时”执行合格率(%)
(五)限期治理
1.当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数(项)2.完成限期治理项目投资额(亿元)3.关停并转企业数(个)
(六)城市环境治理
1.烟尘控制区数(个/平方公里)2.环境噪声达标区(个/平方公里)
(七)环境科技
—4—
***61294452005年***年***2005年5464.175132005年23/567.022/273.2******年***年24172417238498.62006年4362.071132006年 32/626.9 30/340.9
2005年2006年 1.当年设立的科研课题数(项)4149 2.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人)251270 3.环保产业单位数(个)489577
(八)来信来访
2005年2006年 1.本年来信总数(封)2.当年已处理来信数(封)3.本年来访批次(批)4.当年已处理来访批次(批)5.各级人大、政协环保议案、提案数6.已办理人大、政协环保议案、提案数
八、污染与破坏事故
1.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次数(次)其中:水污染大气污染2.污染与破坏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万元)3.污染事故赔、罚款总额(万元)
九、环保系统能力建设
1.各级环保系统机构数(个)市级县级乡镇2.各级环境监测站数(个)市级县级3.各级环境监察机构数(个)市级县级4.各级环保系统实有人数(人)市级—5—
***5424994992005年8537.419.82005年332912020338***935144722 4319828582***06年10
731138 2006年312
***1402173
393
县级14981525乡镇230255 5.各级环境监测人员数(人)647676市级170174县级477502 6.各级环境监察机构人员数(人)565593市级县级—6—
49516529
第二篇:全国环境统计公报(1998年)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1998年)
1999-06-04
1998年,由于我国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污染治理工作得到加强,一些污染环境和浪费资源严重的企业被关停,部分大中型企业开工不足,总体上工业污染物排放量比上年有所减少。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率的提高,生活污染物排放量占排污总量的比率持续上升。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与上年比基本不变,但工业废水排放量呈下降趋势,生活污水排放量上升;工业废气中的污染物排放量呈逐年下降趋势,特别是工业烟尘和粉尘下降趋势比较明显;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自1995年以来基本持平。
1998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统计范围内,下同)为395.3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00.5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194.8亿吨;废水中COD排放总量1499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806万吨,生活废水中COD排放量693万吨。工业废水中主要有毒污染物排放量除挥发酚比1997年增加外,其余都有所降低,表明我国水环境目前以有机物污染为主。
化工、造纸、黑色金属冶炼三个行业排放的废水约占全国工业废水的1/2,造纸业排放的COD约占全国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的1/2。工业废水、COD排放量较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国家重点治理的各流域。国家加大对重点流域的治理已初见成效,已治理流域的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普遍高于其他流域。我国沿海企业的平均排污状况好于内陆地区。
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2090万吨,其中工业来源的排放量1593万吨,生活来源的排放量497万吨;烟尘排放总量1452万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1175万吨,生活烟尘排放量277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1322万吨。按行业统计,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排放的二氧化硫占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41%,水泥行业排放的粉尘量占全国粉尘排放量的78%。
1998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8.0亿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0.7 亿吨。
1998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721.8亿元,比上年增长43.7%。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56亿元,比上年增加了77.7%;老污染源治理投资123.8亿元,比上年增加了6.3%;在老污染源治理投资中,安排了废水治理投资73.3亿元,废气治理投资32.5亿元;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142亿元,比上年增加10.2%。
一、工业“三废”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一)工业废水
1.工业废水排放量 2004660万吨 其中:县以上工业 1712355万吨 乡镇工业 292305万吨
2.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806亿吨
其中:县以上工业 510万吨 乡镇工业 296万吨
3.县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67.0% 4..县以上工业废水处理率 88.2%
(二)工业废气
1.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1593万吨 其中:县以上工业 1210万吨 乡镇工业 383万吨
2.工业烟尘排放量 1175万吨 其中:县以上工业 680万吨 乡镇工业 495万吨
3.工业粉尘排放量 1322万吨 其中:县以上工业 506万吨 乡镇工业 816万吨
4.县以上工业燃烧废气消烟除尘率 91.5% 5.县以上工业工艺废气净化处理率 79.9%
(三)工业固体废物
1.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80068万吨
其中:县以上工业 63648万吨 乡镇工业 19420万吨
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 33387万吨
县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48.3% 3.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 27546万吨
4.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 10527万吨
5.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 7048万吨
其中:县以上工业 1821万吨
乡镇工业 5227万吨
6.工业固体废物累计贮存量 678817万吨
7.工业固体废物占地面积 65412万平方米 8.“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267.5亿元 9.“三废”综合利用产品利润 52.8亿元
二、生活及其他污染排放
1.生活污水排放量 1947776万吨 2.生活污水中COD排放量 693万吨 3.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 497万吨 4.生活烟尘排放量 277万吨
三、工业污染治理投入
1.当年安排污染治理项目数 14374个 2.污染治理项目当年完成投资合计 123.8亿元 其中:治理废水 73.3亿元 治理废气 32.5亿元 治理固体废物 8.7亿元 治理噪声 0.8亿元 治理其他 8.5亿元
四、自然生态保护
1.自然保护区数 926个
其中:国家级 136个
2.自然保护区面积 7697.9万公顷 3.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 7.64% 4.珍稀濒危动物繁殖场数 1015个 5.珍稀植物引种栽培场数 72个
五、环境管理
(一)、环境法制
当年制定地方环境法规 19件
当年制定地方环境行政规章 98件
当年实施的行政处罚案件 39754起
当年受理的行政复议案件 290起
当年受理的行政诉讼案件 621起
当年发生环境行政赔偿案件 47起
(二)、排污收费
1.交纳排污费单位数 65.3个 2.排污费收入总额 49.0亿元 3.排污费使用总额 48.6亿元
(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 90.0%
(四)、“三同时”执行
1.当年应执行“三同时”项目数 18948个
2.实际执行“三同时”项目数 18063个
3.“三同时”执行率 95.3%
4.“三同时”合格项目数 17049个
5.“三同时”合格率 89.9%
6.“三同时”项目投资总额 3485.2亿元
其中:环保工程实际投资 142亿元
(五)、限期治理
1.当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数 17013个
2.完成限期治理项目投资额 70.3亿元
(六)、城市环境治理
1.烟尘控制区数 2498个/1.4万平方公里
2.环境噪声达标区1830个/0.8万平方公里
(七)排污许可证
1.办理排污水申报登记企业数 276329个
2.发放排污水许可证的企业数 49178个
3.发放排污水许可证数 55110份
4.办理排废气申报登记企业数 163951个
5.发放排废气许可证的企业数 26304个
6.发放排废气许可证数 26468份
(八)、环境科技
1.当年设立的科研课题数 719个
2.当年鉴定的科技成果数 361个
3.当年获奖的科技成果数
其中:国家级 4项 省(部)级 72项
4.累计颁布环境标准数 395项
其中:国家标准 361项 行业标准 34项
5.当年颁布地方环境标准数 13项 环保产业 环保产业
6.环保产业
企、事业单位数 7851个
环保产业职工总数 146万人
环保产业年产值 395.6亿元 环保产品年产值 176.9亿元
(九)信访
1.来信总数 147630封
2.当年已处理来信数 142367封
3.来访数 93791人次/40151批次
4.当年已处理来访批次 36141批
5.各级人大政协环保议案提案数 9637件
6.已办理人大政协议案提案数 9558件
六、环保系统能力建设
1.各级环保系统机构数 9937个
其中:省级 276个 地市级 1584个 县级 6552个 乡镇 1525个
2.各级环境监测站数 2112个
其中:省级 38个 地市级 361个 县级 1713个
3.各级环境监理所数 2145个
其中:省级 26个 地市级 338个 县级 1781个
4.各级环境科研所数 216个
其中:省级 31个 地市级 185个
5.各级环保系统实有人数 112626人
其中:省级 9561人 地市级 32496人
6.各级环境监测人员数 37467人
7.各级环境监理人员数 23659人
县级 67808人 乡镇 2761人
第三篇:全国环境统计公报(1996年)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1996年)
1997-06-05
一、工业“三废”排放及处理
1.工业废水
工业废水排放总量 205.9亿吨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 121.7亿吨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59.1%
工业废水处理量 238.7亿吨
工业废水处理率 81.6%
工业废水处理回用量 156.5亿吨
工业废水处理排放达标量 51.6亿吨
2.工业废气
工业废气排放总量 111196亿标立方米
(1)燃料燃烧废气排放量 70019亿标立方米
其中:经过消烟除尘的 63012亿标立方米
消烟除尘率 90.0%
(2)生产工艺废气排放量 41177亿标立方米
其中:经过净化处理的 30866亿立方米
净化处理率 75.0%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1397万吨
工业烟尘排放量 758万吨
工业粉尘排放量 562万吨
3.工业固体废物
工业固体产生量 65898万吨
其中:危险废物产生量 993万吨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 28365万吨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43.0%
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 26364万吨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 11491万吨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 1690万吨
其中: 危险废物排放量 22万吨
工业固体废物历年贮存量 64.9亿吨
工业固体废物历年贮存占地面积 51680万平方米
“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 224.8亿元
“三废”综合利用产品利润 44.8亿元
二、工业污染治理项目
当年安排污染治理项目数 6990个
污染治理项目当年完成投资合计 95.6亿元
其中: 治理废水 47.4亿元
治理废气 28.1亿元
治理固体废物 9.1亿元
治理噪声 1.0亿元
治理其他 10.0亿元
三、环境管理工作
1.环境法制工作
(1)当年制定的环境保护法律 2件
(2)当年制定的环境保护法规性文件 1件
(3)当年制定的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 24件
(4)当年制定的地方性环境保护行政规章 118件
2.排污收费
(1)交纳排污费单位数 49.6万个
(2)排污费收入总额 40.96亿元
(3)排污费使用总额 39.61亿元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1)当年办理设立的建设项目数 80220项
(2)向环保部门履行申报手续的建设项目数 65438项
(3)环评执行率 81.6%
4.“三同时”执行
(1)当年应执行 “三同时”项目数 19937项
(2)实际执行 “三同时”项目数 17938项
(3)“三同时”执行率 89.97%
(4)“三同时”项目环保设施验收合格的 15904项
(5)“三同时”合格率 88.66%
5.限期治理
(1)当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数 5717个
(2)完成的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投资额 42.4亿元
6.城市环境治理
(1)建成烟尘控制区总数 2319个
面积 12961平方公里
(2)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总数及 1734个
面积 6222平方公里
7.环境科技工作
(1)当年设立的科研课题及 887项
经费数 4143.9万元
(2)当年已鉴定的科技成果及 383项
经费数 5315.5万元
(3)获奖科技成果数
其中:国家级 3项
省(部)级 103项
(4)当年颁布环境标准数
其中: 国家标准 32项
行业标准 10项
地方标准 4项
8.环境宣传教育
(1)开展环境宣传活动项目数 12024项
(2)举办各种环保专业培训班数 3735次
(3)培训班培训人数 26.4万人次
9.来访工作
(1)来信总数 67268封
(2)当年已处理来信数 64457封
(3)来访批次 47714批
(4)当年已处理来访批次 42671批
(5)各级人大、政协关于环保的议案、提案数 6177件
(6)当年已办理的人大、政协议案、提案数 5990件
四、环保系统能力建设
1.各级环保系统机构数 8400个
其中:省级 285个
地市级 1586个
县级 6067个
2.各级环境监测站数 2155个
其中: 省级 48个
地市级 393个
县级 1714个
3.各级环保系统实有人数 95562人
(1)各级环境监测人员数 36586人
(2)各级环境监理人员数 17312人
说明:
工业 “三废”排放统计范围,为约6.3万个县及县以上有污染的工业企业
工业污染治理统计范围,为约0.8万个县及县以上有污染治理项目的工业企业
环境管理部分,由地方各级环保部门提供资料整理而成
环保系统能力建设部分,系反映地方各级环保部门的建设情况,不包括国家环保局及其直属单位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及其所属单位的情况
第四篇:2011湖北省环境统计公报
2011湖北省环境统计公报
2011年,湖北省环境统计数据是在2010年污染源普查更新数据的基础进行的统计。
一、废水
2011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为293019.6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04390.32万吨, 约占总量的35.63%;生活污水排放量188384.12万吨,约占总量的64.30%;集中式废水排放量245.16万吨,约占总量的0.07%左右。
全省COD排放总量110.47万吨,其中工业COD排放量为14.47万吨,生活COD排放量为46.13万吨,农业源COD排放量为48.12万吨,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COD排放量为1.75万吨。
全省氨氮排放总量13.13万吨,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1.71万吨,生活氨氮排放量6.47万吨,农业源氨氮排放量4.75万吨,集中式治理设施0.20万吨。
二、废气
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为66.56万吨,其中全省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59.50万吨,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为7.06万吨。
全省氮氧化物排放量为66.96万吨,其中全省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为47.76万吨,生活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21万吨,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7.99万吨。
三、工业固体废物
2011年全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7595.22万吨,综合利用量6006.55万吨,处置量1424.46万吨,贮存量268.48万吨。
第五篇:2007阿城统计公报
哈尔滨市阿城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全区人民同心协力、拼搏进取,以党的“十七大”为指针,紧紧围绕区第一次党代会确定的“抢抓新机遇,开创新局面,建设新阿城”这一工作主题,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较好地抓住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国家继续实施惠农政策等重要机遇,真抓实干,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圆满地完成了区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综 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综合实力稳步增强。2007年,全区生产总值为1222293万元,同比增长1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5260万元,比上年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463740万元,比上年增长13.3%;第三产业增加值573294万元,比上年增长12.2%。
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8:40.3:42.9调整为15.2:37.9:46.9,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上升4个百分点。
物价上升幅度大。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4.1%,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3.7%,分别比上年上升2.3个和2个百分点。
在公布的2004?2006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核中,我区位列全省10强县第二名。
二、农 业
2007年,全区的农业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充分落实各项惠农富民政策,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5016万元,比去年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5266元,比上年增长10.4%。农村劳务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人口已实现转移10.5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8.4%。劳务总收入达58000万元。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如下: 2007年
同比增减% 粮食总产量 398970吨 0.5 其中水稻 101455吨 8.1 玉米
259134吨
4.8 豆类
22570吨
-43.5 薯类
15390吨
50.0 油 料 64吨-12.3 蔬 菜瓜 果 272688吨 0.9 猪 肉 13182吨-20.6 牛 肉 16195吨-13.9 羊 肉 334吨-9.2 禽 肉 3718吨-34.4 禽 蛋 12013吨-17.0 奶 类 61805吨 1.3 主要牲畜存栏如下: 2007年
同比增减% 大牲畜年末存栏数 13.4万头-5.0 其中:牛 12.9万头-3.7 其中:奶牛 16894头-2.4 猪年末存栏数 21.1万头 6.0 羊年末存栏数 3.2万只-8.6 家禽年末存栏数 213.9万只-9.7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机械总动力22.03万千瓦,农用拖拉机7816台,其中大中型1354台。农田水利建设继续加强。农田实际灌溉面积达20050公顷。造林18190亩,实现连续29年无森林火灾,森林覆盖率达48.4%。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4.0万吨,比上年增长2.6%。全年农村用电量18542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71%。
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全年投资2.5亿元,完成农村公路硬化总里程404公里,通村路硬化率达到90%,通屯硬化率达到56%。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4处,解决了33个屯、36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完成农家店100个,建设完成8立方米沼气池860个,100立方米沼气池21个。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6个,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3个。
三、工 业
紧紧围绕建设工业强区的战略目标,努力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紧紧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机遇期和省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契机,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经济质量效益协调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全口径工业总产值2322713万元,同比增长15.9%;全部工业增加值434626万元,比上年增长13.7%。工业销售收入实现2199020万元,同比增长14.2%;利税总额为106859万元,同比增长35.2%,其中,规模以上利润总额为36626万元。
冶金、建材、食品等支柱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黑龙江岁宝热电有限公司为国有资本增值做出了巨大贡献,利用热电厂股权收益启动了污水处理厂建设。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中国玉泉酒被国家技术监督总局认定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2007年
同比增减% 白 酒 3865千升 6.2 啤 酒 40747千升 74.3 纸 制 品 7172吨-7.3 涤 纶 纤 维 56389吨 36.8 生 铁 568319吨 16.1 钢 材 496727吨 20.3 水 泥 224.5万吨 9.2 发 电 量 42440万千瓦时-2.2 供 热 量 341.3万百万千焦-12.5 2007年工业用电总量78800万千瓦时。
四、固定资产投资
大力实施多元开放战略,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继续加大,产业招商、园区招商、资源招商、存量资产招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了利用外资和引进国内资金、项目的重大突破。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2762万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6156万元,城镇投资完成435910万元,农村非农户完成投资696万元。全年引进5千万元以上项目10个,超亿元项目5个。实际利用外资3100万美元,同比增长87.9%;埠外资金到位21.4亿元,同比增长15.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1800万美元,出口额1975.2万美元,进口额86.8万美元。投资11亿元的亚泰集团年产350万吨水泥熟料、投资2.6亿元的亚沟水泥年产75万吨水泥熟料项目正在紧张建设;投资2亿美元的英国ABF公司酵母项目、投资3.3 亿元的松江钼业钼金属深加工、投资1.3亿元的哈电集团绝缘材料厂整体搬迁等项目准备开工。哈尔滨仁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国成功上市。经济开发区和新华工业园建设顺利,吸引资金和项目能力进一步增强。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邮电业稳定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138052万元,比上年增长26.9%。全年完成货运量1189.9万吨,比上年增长1.5%。其中,铁路货运量641.3万吨,增长0.7%;公路货运量548.6万吨,增长2.4%。全年发运旅客128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3%。其中:铁路客运量42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公路客运量86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3%。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0228万元,比上年下降5.5%。全区城乡拥有固定电话10.5万户,下降30.5%。移动电话用户为28.7万户,同比增长53.5%。电话普及率为67.2部/百人。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全年实现批发零售贸易业增加值为169946万元,同比增长11.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9217万元,比上年增长11.6%。在总计中,国有及控股实现7818万元,同比下降6.5%;非国有经济实现351399万元,比上年增长12.1%。非国有占全部零售额的97.8%,同比上升了0.4个百分点。非国有经济中,个体私营经济305199万元,比上年增长12.7%。各类消费品消费水平如下: 2007年 占消费比重% 食品类消费 154463万元 43 衣着类消费 82620万元 23 用品类消费 111357万元 31 燃料类消费 10777万元 3
七、旅游业
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旅游名区”的建设目标,不断壮大旅游发展规模,全面提升旅游发展质量。高标准编制完成了《阿城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被国家旅游局列入东北三省旅游发展规划的重点。旅游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凡奇上京国际投资6000万元建设了度假宾馆和歌舞剧院;吉华国际温泉滑雪场到位资金4000多万元,正在建设中;投资1000多万元的平山神鹿儿童滑雪场、投资840万元的横头山森林公园和投资近180万元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均已对外营业;台湾东方高尔夫国际集团投资1亿元与旭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高尔夫球场项目,建成后将达到承办国际赛事标准。
加大旅游宣传和客源市场开发的力度,在《黑龙江日报》、《哈尔滨日报》、《生活报》、《今日黑龙江》等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各类宣传文章100余篇,与哈报共同开展了“阿什河文化采风活动”,邀请多家电视台对我区旅游资源进行专题报道。省旅游局8月在平山旅游区成功举办了“中国?黑龙江国际养生节”,6月在松峰山举行了“黑龙江全民旅游健身与奥运同行万人登山活动”,提升了我区的旅游知名度。发放宣传手册5万份,制作旅游广告宣传牌,我区旅游整体形象进一步确立,收到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全年共接待中外游客109.5万人次,比去年增长10.1%。旅游业营业收入30120万元,比上年增长9.2%。
八、城乡建设
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城区面貌更加靓丽。重大市政工程进展顺利。完成了西出口拓宽和收费站改造工程,完成了北环路、一中至博物馆、长安路、工业路、解放东大街、延川北大街道路等的改造和建设工程,城区环路日益完善。城市环境不断改善,街路形象明显改观。完成了五一路景观街路绿化配套建设和上京大道特色街路绿化的提档升级,新增绿地126.99公顷,植树35.27万棵,绿地率达到28.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91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0.62%。完成了17条巷路改造工程及30条巷路亮化工程,新建改建主街路灯831杆、巷路路灯127杆,百姓出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切实加强城市管理,城市环境整洁有序。新建两处垃圾转运间、一处旱厕,成功撤掉主干路垃圾箱41个。省、市政府已批准玉泉、新华、双丰、舍利四个乡镇改设街道办事处,城区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载体功能将进一步增强。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全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85875万元,比上年增长27.4%。地方财政收入46044万元,比上年增长31.3%。其中,全口径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8339万元,比上年增长9.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8508万元,比上年增长23.1%;基金预算收入完成7536万元,比上年增长98.8%。全口径财政支出125442万元,比上年增长49.6%。地方财政支出72808万元,比上年增长41.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0985万元,公共安全支出5499万元,教育支出18462万元,科学技技术支出970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871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489万元,医疗卫生支出4078万元,环境保护支出393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7071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4729万元,交通运输支出922万元,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5371万元,其他支出468万元。
金融保险业发展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86350万元,比上年增长9.64%。其中:企业存款137881万元,同比增长24.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00287万元,比上年增长6.1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43288万元,比上年增长9.06%。其中:短期贷款341672万元,同比增长18.4%;中长期贷款137632万元,同比增长30.1%。全年保费收入11025万元,同比下降2.86%。
十、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和卫生
科教兴区成效明显。全年共实施科技项目46项,其中实施科技成果推广项目21项,完成率达100%。全区民营科技企业总数达到57户。全年共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专利99项,全部受理,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32项,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科技先进县区。信息化工作进一步加强,完成了“中国?阿城”网站17个版块的二级页面的信息更新,信息更新量达100多兆。发布新闻稿件近500篇,其中图片新闻20余篇,图片信息达1700多幅。有2篇社会新闻稿件被《新晚报》采用。
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投资1529.6万元改善办学条件,投资3350万元为8所学校建设了教学楼、宿舍楼共计31480平方米,投资407万元建设2所寄宿制学校,改造了40所学校B、C级危房校舍,彻底消灭了危房校舍。投入74.8万元用于信息技术设备设施增添和改造,全年下拨各类助学金209万元,救助贫困生2万多人次。完成了5所省属企办学校分离工作,接收教职工235人。我区被评为黑龙江省教育规范收费示范区县。教育质量提升。学前在园儿童达5273人,初中毕业升学率达64.3%,高中教育成绩显著,有176人高考超过600分。阿城一中有4名学生分别考入清华、北大和香港理工大学等名校,哈尔滨地区高考前100名人数比例阿城一中占第三位,全区高考本科进段率理科81.6%、文科69.8%。通过职业教育,有534名学生就业。阿城电大在校生达1100余人,民办学校在校生达8500人。德育教育明显增强。第二中学、胜利小学被评为“知荣辱、树新风”省级先进集体。艺体教育蓬勃发展。实验小学、永红小学被确定为全国百家素质教育研究实验基地。
文化体育长足发展。图书发行总额789.2万元,全年放映电影百余场次,放映收入12万元。文艺工作有新突破。在哈市第十届少儿五项文艺比赛中,共获金奖30名,银奖43名。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墨新杯第四届全国少儿书画作品电视大赛中,我区选手徐硕的作品入围参加了现场决赛最终获金奖,另外获一等奖的学生共有8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2名。8月,中国?哈尔滨(阿城)首届金上京历史文化暨企业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我区成功召开。编辑出版了100万字的《金上京文史论丛》
一、二集,筹拍大型金史知识讲座“金源史话”。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举办了全民健身百日系列活动、老年门球比赛、区小学生运动会、首届“冰雪长廊杯”农民篮球比赛、中小学生速度滑冰比赛、全区迎接大冬会、巾帼展风采女子徒步大赛、阿城区首届足球比赛等赛事。中国体育彩票综合健身馆阿城馆顺利开馆,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唯一的一座健身苑工程落户阿城区会宁公园。以节庆活动为重点,举办了新春团拜会专场文艺演出、元宵节焰火晚会、庆祝建党八十六周年全区合唱艺术歌会活动等大型节庆活动。社区图书馆我区,阅览人次近四万人。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文化娱乐空间。全年共出动稽查人员247人次,车辆92台次,罚款9.6万余元。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先进区。加强农村卫生基础建设,提高服务能力。争取资金80万元,扩建了料甸卫生院、改造了平山卫生院。投资110万元,为乡镇卫生院购置设备530台件。验收卫生所87所,合格卫生所27所。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区有25.8万名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3.9%。有5万多人次得到了新农合的补偿,补偿总额达1000多万元,农民受益率由2006年的15%提高到25.69%。为560名眼病患者提供了义诊服务,为150名残疾人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手术。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取缔黑诊所11家,清理整顿卫生所128家;同时,加强餐饮业的检查,取缔无证餐饮业户17家,改造达标餐饮户136家,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得到有力保障。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先进区。为全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五苗”7.2万针次,接种服务费达20万元,接种率达到98%以上。减免贫困患者医疗费5万余元。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7年,全区年末总人口为58.3万人,其中:非农人口为24.1万人。总户数20.3万户。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9.3万人,性别比为101.3。全年出生人口56065053人,出生率为9.61‰;死亡人口4259人,死亡率为7.30‰;人口自然增长率2.31‰。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8岁。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离退休干部的养老金、居民最低生活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加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投资600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1239个,全年新增就业岗位2217个,安置城镇新就业6280人,介绍成功就业2730人次,组织城镇劳务输出6050人,747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057人领取了社会保险补贴303万元,642户“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再就业,安置“40、50”人员900人。为离退人员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816万元,财政拨款672万元用于全区国有关停破产企业医疗保险救助,解决了6562人的医疗保障问题,为258名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25.6万元。目前,我区城市低保标准由原来的117元/人月提高到145元/人月,享受低保人员已达6929户/13294人,农村纳入低保4265户/7745人,共发放低保金1619万元。募集慈善救助资金350万元,为城乡贫困户和特困户发放救助金214.15万元,资助6千名贫困学生,其中为184名应届高考贫困大学生资助48万元。募集救济物资折合人民币17.4万元,下拨救灾救济款101万元,救助困难群众2.2万人。7376人纳入农村大病医疗救助,总救助金额27.6万元。筹资800万元建设了双丰中心敬老院,改善了五保老人的居住条件。不断提高“五保户”供养标准,集中供养五保户对象510人,供养标准达到2200元,分散供养1585人,标准达到1600元。筹措资金18.1万元为重点优抚对象建房修房,其中有1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救助各类流浪乞讨人员117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799元,比上年增长14.3%。城区恩格尔系数为41%。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区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为27.5平方米,同比增长0.4%,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87%。全区从业人员平均报酬为15844元,同比增长27.4%。全年用电总量100370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58%,其中,居民用电总量17361万千瓦时。全区有线电视用户为5.1万户,入户率达25.1%。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污染治理成效明显。全年投资2200万元治理环境污染,12家企业得到有效治理。发放临时排污许可证47个,收取排污费300多万元,检查涉水排污企业51家,受理群众投诉环境污染信访案件96件,查处率100%,结案率95%。8月我区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验收。
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全年全区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218起,死亡36人,伤132人,直接经济损失215.7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2.7%,下降14.3%,下降0.75%,下降12.3%,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任务。注:
1、本公报数字均为统计快报数据;
2、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为国有和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
3、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均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人口数字为公安部门户籍统计数据;
5、各行业数据均来自各主管部门的统计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