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即实事求是及其意义[本站推荐]
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即实事求是及其意义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证明,我们什么时候坚持了实事求是,我们的事业就会取得巨大进步,什么时候偏离了实事求是我们的事业就会受到挫折和失败。深刻理解毛泽东军事思想精髓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在军队和国防建设中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毛泽东牢牢的把握住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提出并阐释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去探索。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的行为指导。” 1977年5月到9月期间,邓小平明确的提出了“精髓”的概念,他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二、实事求是即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
(一)实事求是的思想体现于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
第一,实事求是的思想首先体现为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的一种科学态度。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与党内盛行的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左倾和右倾错误思想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明确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要“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 在这种科学态度的指引下,毛泽东将马列主义理论活学活用,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等著名论断,他注意利用一切间隙开展社会调查、察看战场地形、客观分析敌我矛盾,不教条,不盲从,养成了实事求是求真唯实的作风,写出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一系列调查文章,准确地把握分析中国的国情和革命战争的形势,及时的调整军事战略策略,对于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抗日战争的持久战略、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等重要军事理论思想的形成,确保不同革命时期各个战争、战役和战斗的胜利,发挥了关键作用。
第二,实事求是的思想体现为科学的战争认识论与方法论以及灵活的战略战术原则。在毛泽东的军事理论著作里随处都可以发现实事求是思想闪耀的光芒。一是,重“实事”二字,准确地把握当时的国情和敌我双方态势。早在1939年12月毛泽东就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所以毛泽东一直把宏观上认识和把握国情了解敌我双方态势作为革命战争中制定军事战略和方针路线政策的首要问题来抓。正如他在《毛泽东选集》的第1卷第1篇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的第1句就劈头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思想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持久战略的就是在其对国情敌情客观分析和准确判断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同时毛泽东在微观上也极度关注对战争、战役和战斗矛盾的分析和把握,他主张“总以打胜仗为原则”、“不打无把握之仗”、“慎重初战”的原则,提出了“将创造战场的任务当作战略任务”的著名论断,主张战争战斗开始之初要综合分析敌对双方军队的军事思想、作战意图、作战编成、作战形式和作战手
段,“主张选择地形,布置战场,利用我方手中掌握的地利条件,配合其他有利条件,以达到以我们的劣势去歼灭优势的敌人”,逐步形成了成熟的“诱敌深入”、“积极防御”的战略战术原则。二是,重“求”字,积极探索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毛泽东不但强调了战争规律的客观性和可知性,而且积极地从实事求是的角度说明了认识战争规律的全过程和方法,他认为对战争规律的认识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指挥员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侦察手段,将侦察得来的敌方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然后将自己的情况加上去,研究双方的对比和相互的关系,因而构成判断,定下决心,做出计划”,第二阶段即变主观形态的军事计划为战争行动的过程,即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到理论的往复过程。在认识战争规律的方法上,毛泽东提出了“用客观的观点认识战争”、“用全面的观点去认识战争”、“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 的方法,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主张注意抓“有关全局的重要关节”。三是,重“是”字,坚持从实践中检验和发展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毛泽东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通过战争来学习战争”,他善于从战争实践中认真总结战争中的规律性的东西,制定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原则。在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在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理论体系的发展中,几乎处处都可以找到唯物辩证法的踪迹,从其对战略形势判断、战略时机把握、战争形式转换等纷繁复杂的战争矛盾的正确把握处理中我们足可以看出毛泽东对战争规律认识的程度,他将战争理论与战争实践达到完美统一。
(二)实事求是的思想贯穿于整个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过程之中。
毛泽东认为“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而“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核心问题”,所以实践是检验实事求是的正确性最有力的证据。在中国革命建设的各个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同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达到了理论与实践完美的结合。
首先,实事求是思想贯穿于中国革命各个时期。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根据国内革命形势、阶级状况和敌我力量对比,坚决抵制住“城市中心论”错误路线,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建立和发展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使革命队伍在敌人疯狂的镇压围剿之下不断发展壮大;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客观分析了中国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特点,根据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的特点,提出并实行持久战略,同时将游击战争也提到战略的高度。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通过战争形势的发展和敌我力量对比的分析,采取了直接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独特方式,缩短了解放战争的进程。新中国成立后,在国防建设问题上,基于对战争与和平的准确把握,毛泽东根据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分别提出了“新的世界大战是能够制止的”、“存在着战争可以避免和不可以避免这样两种可能性” 和“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指导思想。另外,在不同的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土地革命政策都采取了灵活机动的策略,最大限度的团结和发动各个阶级的力量反对敌人,有力的保证了革命的胜利。
其次,实事求是思想贯穿于战争、战役和战斗之中。在土地革命时期,在敌我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的情况下,面对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毛泽东等领导的中央红军灵活的采用避敌主力、诱敌深入和集中优势兵力、先打弱敌、各个歼灭的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多次“进剿”和四次“围剿”的胜利,使革命队伍不断壮大,作战形式也由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客观分析研究战争每一要素的基础上,提出并形成了持久战略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联合国民党发动一切力量进行抗日,同时将作战形式由运动战又转成游击战,并将游击战提到战略的高度。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撕毁协议,国共矛盾激化,内战又全面爆发,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猖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将作战形式由游击战又转回到以运动战为主,多种形式向配合,实行“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而不是保守地方为主” 的诱敌深入战略方针,集中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同时提出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
进攻,我军也很快转入战略进攻,开始了外线的进攻,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逐渐打破了敌人的全面防御后,采取“打前所未有的歼灭战” 的战略方针,通过三大战役的战略决战而取得了解放战争决定性胜利。对每一次战役和战斗,我党的军事将领都形成了战前分析敌我力量对比、察看地形和战后无论胜败总结的制度。同时党中央也为实地作战指挥的将领提供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作风,如在辽沈战役中,1948年4月到10月,毛泽东与林彪在到底进攻长春和进攻锦州问题上发生分歧,期间双方各执电报达百余份,他们各持己见,各行己见,毛泽东有指示,有批评,有告诫,但绝无强迫命令他指示:“你们如果不同意这些指示,则望你们提出反驳”。最后经过反复权衡林彪才下了决心攻打锦州,奠定了辽沈战役的胜局。
三、实事求是作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精髓的重大意义
实事求是的作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理论意义
第一,实事求是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实事求是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是被赋予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的民族化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巨大丰富和发展,可以说没有实事求是就没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紧密结合,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理论和新境界。
第二,实事求是提供了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实事求是”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哲学实质和思想内涵是统一的,只是表述形式和侧重点的不同,它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要立足于实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纵观我们党和国家革命和建设的80年的历史可以证明,只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能够在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取得巨大的成功,而任何偏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实践活动也同时给了我们以血的沉痛教训。
第三,实事求是奠定了理论创新的哲学基础和思想基础。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新的实践需要新的理论来指导,实事求是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的概括和总结,它内在地要求不断的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探索真理、发展真理。如果不进行理论创新,我们就不能紧跟时代和形式发展的潮流,也就不可能沿着马克思主义指引的方向向前发展。实事求是在思想上首先表现为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态度。正是因为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唯实的态度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巨大勇气,我们党才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紧密结合,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理论创新,才有了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和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二)现实意义:
第一,实事求是是军队和国防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新时期军队和国防建设必须要坚持和遵循的基本原则。我们军队和国防建设在制定战略方针和规划时,必须要坚持从时代和国际形势出发,从我国国情出发,从军队建设的自身实际出发,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这个原则。
第二,实事求是为抵制“左倾”和“右倾”思想路线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我们党和军队在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上的几次“左倾”和“右倾”错误思想路线酿成了惨重的教训。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新中国的成立,中国革命经历了多次大起大落,建国前毛泽东在总结革命成败的经验时就指出“一切大的政治错误没有不是离开辩证唯物论的”,他们之所以犯了“左倾”、“右倾”或者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的错误,主要是因为没有真正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国情、军情的认识把握不清,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隔离开来,所以才给革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血的教训说明了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实事求是这一原则。党和军队建设的成功实践也同时表明,只有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我们才可以抵制军事思想中形形色色的错误观点和思潮的影响,才会避免犯左的或者右的错误,我们的革命和事业才会取得成功。
第三,实事求是为新时代军事变革和军事理论创新指明了方向。二战以后世界战争形势风云变换,特别是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以后,军事变革成为世界各国军事发展的主旋律,自2003年以来各国的军事变革均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正确的观察思考战争与和平、军事斗争与军事建设问题,才能制定一套科学的军事理论,才能不落后挨打。当前的国际军事变革的形势决定了我们新时期军队和国防建设工作努力的方向,我们必须适应高技术条件下的军队建设、军事变革、军事斗争的重大变革,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规律。
第四,实事求是为继承和发扬部队优良传统树立了典范。我军在长期的建设和发展中形成了一整套的优良传统,集中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根本性质,反映了我军政治工作的本质特点和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长远的指导意义,但在这些传统却在逐渐地被忽视和冷落。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官兵的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而有些老的传统就显得相对过时了,部队思想工作的极度弱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不同阶段的发展理论上的科学态度给我们树立了典范,在对待部队优良传统必须也要坚持实事求是态度,即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统一,强化精神支柱与运用物质利益相统一,要以纪治军与依法治军相统一。
参考书目:
1、毛泽东选集
2、毛泽东文选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4、列宁选集
5、邓小平选集
6、毛泽东传
7、毛泽东军事思想教程
8、毛泽东军事文集
9、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简编
10、毛泽东哲学批注集
11、毛泽东著作选读
12、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100例
13、毛泽东军事思想原理
14、毛泽东著作选读
第二篇:浅议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现代意义
浅议毛泽东军事思想与战争网络游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2级3S班冯晶
【摘要】毛泽东思想的产生背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内容,当今社会的一些现状,毛泽东军事思想对于普通青年人的意义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军事思想指的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战争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伴随着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毛泽东军事思想也声名鹊起,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人们视之若神明。对于出生在和平年代的中国的青年来说,最早接触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概念是在中学时的毛泽东思想课程,那个时候无论是历史观、战争观都是处于形成阶段,而且生活阅历也少,毛泽东军事思想对于我们来说只是课本上的理论,无法将其真正理解,甚至不能理解为何要学习。现在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特别是当前国际形势特殊下在军校里学习,我对毛泽东军事思想主要从三个方面思考:毛泽东思想的产生背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内容,毛泽东军事思想对于当代普通青年人的意义。毛泽东思想的产生背景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军事谋略思想的精华,在解决中国革命战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毛泽东同志的贡献是最大的,为什么毛泽东同志能够形成这样的军事思想?
一是战争实践基础。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有其必然性,军事理论在实践中创生。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在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下,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解体,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为了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内反动统治阶级的压迫,从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到辛亥革命,接连不断地进行革命武装斗争。进入20世纪后到建国前,中国一直处于战争中。继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中国共产党拉开了进行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序幕,从南昌起义的失败再到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成为毛泽东军事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二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渊源。毛泽东自幼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善于批判地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毛泽东在离开韶山冲之前,念过六年私塾,熟读过《论语》、《中庸》等书,还偷偷看过《水浒传》、《隋唐》等小说,对当中的农民起义的故事特别感兴趣。后来在湖南省立师范大学期间又读过曾国藩、王夫之等的哲学著作。特别是王夫之的“先行后知”思想,强调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对毛泽东的影响很深。毛泽东的家乡湖南出了一大批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志士仁人,清末时形成的“实事求是”的湘学士风对毛泽东产生了深刻影响。毛泽东同志还熟读过《孙子兵法》、《老子》、《论衡》等等,这些都给后来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古代军事理论基础。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思想身怀救国救民思想,阅读了大量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还多次接触当时在中国传播的先驱陈独秀和李大钊,深深受到影响。另外毛泽东同志善于进行理论思维,他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谋略思想的精华实现了融合。毛泽东军事思想有几个来源,既有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有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批判继承和丰富,还对中外近代资产阶级军事思想进行改造和利用。
但是我们也要明白毛泽东军事思想不只是毛泽东个人智慧的产物,它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它又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的共同创造。中国革命战争是在若干彼此分割、互不相连的地方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在这种斗争环境中,各革命根据地不仅各自创造了适应地区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斗争手段,而且造就了一大批能够独当一面的革命领袖人物。中国共产党的许多领导人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之中有的同毛泽东一起起草过军事文献;有的参加过重大决策的讨论,其卓越见解被概括于毛泽东起草的军事文献之中;有的发表过自己的军事论著,对毛泽东军事思想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和必要的补充。全党、全军和全体革命人民在规模空前的人民战争中所显示出来的聪明才智,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最宝贵的源泉。中国革命战争的丰富实践经验,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最深厚的基础。毛泽东则是中国无产阶级军事理论的奠基人和集大成者。毛泽东军事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一个科学体系,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毛泽东军事思想博大精深,包括多方面的内容。近年来,学术界已达成共识:毛泽东军事思想中的战争观及方法论,人民战争思想,军队建设理论,国防建设理论和战略战术5部分构成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体系。
1、战争观和方法论。毛泽东指出,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自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质的战争。然而,战争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政治,而是流血的政治。军事辩证法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灵魂和精髓,是认识军事问题的科学工具,作为无产阶级发展了的军事观和方法论,它对于观察和指导现实的军事和战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人民战争的理论。毛泽东认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人民群众是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是革命战争的主体和胜利之本。动员群众参加战争,依靠群众进行战争,就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条件,从而能赢得革命战争的胜利。
3、军队建设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把建立一支人民的军队作为武装斗争的首要问题提出。毛泽东认为:“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在革命战争年代,党通过人民军队夺取了无数次的胜利;在和平年代,人民军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这支军队,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上演了多次无坚不摧的战争活剧。
4、战略战术。人民军队是运用毛泽东的战略战术取得伟大胜利的, 王普丰等编著的《毛泽东军事战略的实践和理论》中,将毛泽东军事战略体系归纳为5个部分: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和战略研究方法论,人民战争和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
5、国防建设理论。建设强大的国防,一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大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领导建设新中国强大国防的同时,给人们留下了国防建设的光辉思想,主要是积极防御的国防战略。发展经济是国防建设的根本,军队防卫与人民防卫相结合,物质国防建设与精神国防建设同等重要,国家建设与国防建设融为一体。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对当代青年的现实意义
在全球大背景下,伴之以科技的迅猛发展、电脑的普及和信息时代的骤临,当代中国社会及其所处的国际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中国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于主导地位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中,一方面要利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有效地维护国家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面对两种社会制度之间更加隐蔽、间接和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必须做到既要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吸收人类一切先进文化的成果,又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独立性。同时,在全国范围内的社会分层和利益调整,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人们的政治观念、政治觉悟发生深刻变化、政治需求与政治参与扩大的情况下,执政党必须做到对社会民众分化的利益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具有更强的维护社会稳定和进行社会整合的能力。
1、战争网络游戏的概念 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很多年轻人认为毛泽东军事思想没有了现实意义,不去真正理解毛泽东军事思想,更不去思考它对于普通人的意义。现实中大多年轻人了解军事是通过于网络游戏,特别是像风暴战区、征途、穿越火线这样的战争题材的网络游戏这些年特别受欢迎。在很多网游的宣传中这样写到:战争代表着杀戮,全世界男人的战争等。战争类网游正是以其极端的激烈残酷,变幻莫测的战术谋略等特点成为玩家间互动竞争的主要形式。战争类网游既有阵营(指游戏世界观和基础设定中矛盾和利益完全敌对双方或多方。敌对阵营之间的战争无地点、时间等设置的限制,见即战,直至生死两分),又有各种战争形式:个人战(中国讲究的是英雄主意,游戏中把个人战称作为:单挑或者SOLO,用各人的实力和操作来决定一场战斗的胜负)、国战(玩家可通过国战系统来争夺皇城,以国家为基本势力单位发起的PK战争,少则数百,多则上万的玩家参与,其场面足以震人心魄)、城战(游戏中设置了城池争夺系统,玩家以帮会为基本势力单位对各国王城进行攻击,夺得系统奖励。持续时间比国战略短,更讲求团队配合性)。
2、战争网络游戏受欢迎的原因
战争题材的网络游戏不仅在中国是很受欢迎的,在国外也是一样,而且目前国内比较火的几款游戏都是国外开发的,比如说“坦克世界”就是俄罗斯根据二战的背景开发的游戏。在网络游戏的世界里,人的梦想容易得到满足,很多不能在现实社会中做的事情,在游戏世界里都能做到,如果作为一种解压的方式,我觉得是可以的,游戏是虚假的,在游戏里什么能说什么都能做,中国当前社会的存在一些问题,整个社会给人带来了一种强大的压力以及人们都毫无归属感。人们需要一个异世界来放松和逃避。网络游戏构建了一个类似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的世界,在里面没有太多的制度,只要你有实力,你想做什么都可以,这是人们喜欢网络游戏的一个原因。不管在现实生活中怎样,进入游戏所给的平台一开始都是平等的,你的人生有你自己把握。在游戏中人们也可以交流心情什么,也为人们增加了交流感情的空间。存在即是合理的。有那么多人玩网络游戏,那么网络游戏必然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为了完成这篇论文,我采访了我的朋友和曾经教过的学生。喜欢战争题材的网络游戏大部分是男生,比例达到96%以上。我认为有以下的一些原因:一是男性天生好斗,对军事比较感兴趣,而女性天生是不喜暴力;二是男性跟女人相比更关心政治问题,而战争是军事的继续;三是男性热衷科技产品,当各个国家出现高端的军事武器装备时,男性善于观察比较;四是很多男性向往军旅生活,认为军人是阳刚正气的代言;五是女性对于军人的迷恋,激发了其他男人成为军人的欲望。而战争题材的网络游戏给了男性这样的平台,来实现他们的各种梦想,满足他们的战争欲望。
3、战争网络游戏中的军事思想
在虚拟的世界中,很多玩家在攻打过程中是利用了“声东击西”、“诱敌深入”等策略的。我不否认战争游戏在某一层面上是普及了类似《孙子兵法》这样的谋略思想,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年轻人对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学习与关注。
4、战争网络游戏的负面影响
在肯定战争网络游戏的各种优点时,我认为游戏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互联网上80%的游戏软件来自境外,多数网络游戏都是以扮演角色互相砍杀为主,充斥着暴,并且对于青少年甚至儿童接触网游没有严格的限制从而导致一部分从幼年开始接触网游的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和错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如在作战格斗类游戏中,两方或者多方对垒,以消灭对方为目的,血腥、暴力的画面频频出现,画面和音乐也渲染得美仑美奂。这对玩家的价值观、道德观有着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性情容易变得焦虑和冲动。同时,战争题材的网络游戏曲解了战争的意义,也忽略了战争的实质。毛泽东指出,战争是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斗争形式。中国军事思想强调“慎战”,战争会给人类带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同时给交战国的人民带来巨大创伤。两次世界大战使多国民族遭受了巨大的灾难,如果现在再发生世界范围的战争,特别是现在核武器的使用,将使整个人类遭受毁灭性的打击。中国传统的军事思想,“兵者,国之大事”,“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毛泽东将之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作战指导的一个基本准则——慎战,并将其确定为人民解放军的十大军事原则之一:“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毛泽东一方面强调的是积极防御的国防战略,另一方面强调支持正义的战争,反对不义的战争。网络游戏中的战争都是虚拟的,容易误导人只体验胜利的快感,却感受不到战争的血腥与残暴。
毛泽东军事思想深刻阐释了人在战争中的主体地位。如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明确提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并且他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强调“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一方面肯定了人和武器都是战争的基本因素,因为在人类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过不用武器的人和没有人操纵武器的战争。另一方面则突出了人的因素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说明了战争是由人发动、由人组织开展、并且是为了人的生存解放发展而进行的,从而肯定了人在战争中的主体地位。第二,从革命战争的实际出发,提出“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充分肯定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毛泽东强调战争中人的因素的重要性,并不是单纯从抽象意义上的人进行分析,而是从具体的、实践中的人出发加以阐释,特别强调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中的重要作用。第三,从具体战斗的实际出发,充分肯定士兵在战争中的主体地位。军队是战争的载体,而士兵是军队的基础。正因为士兵是军队的主体和基础,士兵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军队的稳定,关系战斗力的巩固和提高,更关系战争的胜负,因此,毛泽东曾提出“军队的基础在士兵”,并提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著名论断,从而深刻地诠释了士兵在战斗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
其次,毛泽东军事思想深入分析了发挥人在战争中的自觉能动性。人的自觉能动性是人不仅能改造客观世界,而且能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基础;也是人区别于物的本质特点。毛泽东认为,“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相信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并且毛泽东坚信: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
最后,毛泽东军事思想深刻阐发了实现人的解放的思想。人的解放包括人的身体的解放和人的思想(心理)的解放。如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可见,战争网络游戏与现实中的战争完全不一样,并且非容易误导没有正确战争观个世界观的人群,选择这样的游戏娱乐的同时一定要有正确的战争观和世界观,一定要明白“安国全军”的内涵。
四、小结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和人民,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人民军队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创新。这个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实践的理论表现和科学指南,在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在实践上开辟了无产阶级武装斗争的新的时代,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提供了我们党的军事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奠定了新中国军事理论发展的坚固基石,有力地推动了新中国军事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形成了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根本理论基础的中国特色军事科学理论。当今中国的钓鱼岛事件、南海问题比较严峻,我们应该用冷静、理性的态度来看待。事实上,美国对于东海及南海的局势演进有决定性影响。日本在钓鱼岛问题、菲律宾和越南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变得越来越强硬,和美国在背后支持不无关系。我们不能像舆论那样轻易的喊打或者不打,也不能用网络游戏中的思想来看待现实中的问题,现在的中国可借鉴毛泽东“不打没把握的仗”的军事战略,掌握主动权,选择适当的时机出手,并配合邓小平“韬光养晦,不强出头”的指导思想,采取自强不息的发展政策,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参考文献: [1]尚金锁,《毛泽东军事思想与新中国军事理论发展》,《军事历史研究》2003年第4期 [2]金冲及.《毛泽东传》.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3]《中国军事学说百科全书》,军事思想卷 [4]李佩良,《关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萌芽、产生及科学概念之我见》,《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5]《毛泽东的战争方法论》,《军事历史研究》,1996年02期;[6]《论毛泽东战争威慑思想》,《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7]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第三篇:论毛泽东的军事思想 论文
论毛泽东的军事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历史经验的升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选自百度百科)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人类军事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为军事思想全面通向真理开辟了发展道路,是中国继两千多年前的《孙子兵法》之后,又一次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军事理论,闪耀着普遍的真理光芒。古代中国孙子兵学的产生,标志人们对战争和军事问题的认识,由悟性阶段进入了理性阶段,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以拿破仑、克劳塞维茨、约米尼等人军事思想为代表的第二次飞跃,发生在近代欧洲。它冲破中世纪的思想枷锁,开始用科学手段探讨战争和战争指导规律。不过,欧洲近代军事科学相当程度上是借助当时自然科学中的机械论和社会科学中的历史唯心论精神建立起来的,难免鱼龙混杂,真理与偏见并蓄。以马克思恩格斯军事理论为启始的第三次飞跃,为真正科学地考察解决战争和军事问题,首次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南。毛泽东军事思想则代表了这次飞跃的最高成就。
(一)、创造了高超的以弱胜强的战争指导艺术。古今中外的战争各不相同,但战争指导艺术的高低具有可比性。一般说来,在力量上拥有一定优势,或势均力敌的条件下赢得的胜利,虽然也来之不易;但战争艺术的最高荣誉,从来属于那些以弱胜强的统帅。西方历史上的亚历山大、汉尼拔、恺撒和拿破仑等人,都因此而摘取并获得了“战略之父”、“战争巨人”等桂冠和殊荣。相比之下,毛泽东的战争艺术更为高明。第一,世界历史上的一些著名将帅,大都是能赢得若干战役战斗,能赢得整个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却为数不多。而毛泽东一生不仅创造了大量以弱胜强的战役战斗范例,而且指挥赢得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其次,以往世界战史上的以弱胜强,基本上是总兵力对比上的以少胜多,武器装备上则相差无几。毛泽东的战争艺术,不仅做到了数量上的以少胜多,而且还做到了以劣势装备打败优势装备之敌,其中包括先后打败两支拥有当时世界一流武器装备的外国侵略军。第三,毛泽东不但擅长运用战争指导艺术,而且善于从战争指导艺术的运用中提炼和升华出理论。毛泽东军事论著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影响之广,在中外军事史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与之相比拟。近几十年来,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国际上广为传播,毛泽东军事著作成为不少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军政要人的案头读物,被许多国家列为军事院校的研修课程,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世界地位。
(二)、所揭示的军事规律达到了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在毛泽东以前,中外众多军事统帅和军事理论家在探索军事规律上作出过各自的贡献。但是,在世界军事史上,还难以找到第二个像毛泽东那样对军事领域的种种问题既进行过长期而广泛的实践探索,又亲自从事勤奋而深入理论研究的人物。从国内革命战争的指导原则到国际反侵略战争的指导原则,从建军路线到作战方略,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战略决战和战略追击,从游击战到运动战和阵地战,从小规模的战斗到指挥百万大军的战略战役运筹,从持久胜敌的全面战争到速战速决的边界自卫还击作战,从“小米加步枪”条件下的建军、作战到建设国防现代化,从如何赢得战争到如何制止战争维护和平,这里面既包括了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发展的特殊规律问题,又包含军事领域的大量一般规律问题;既广泛涉及到军事科学的应用理论,又深刻地触及到军事科学的基础理论,可以说覆盖了军事理论的各个重要层次和各个基本方面。所有这些,毛泽东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对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武装斗争的直接经验和前人进行战争的间接经验,作了长期的实践检验和精辟的理论概括。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毛泽东军事思想,不能不是一座内容博大精深、结构系统完整的军事理论大厦。毛泽东对军事规律的理论揭示,就其丰富性、系统性和真理性而言,都达到了前人未能达到的程度。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地位,不只是比较于其它各家军事理论而言的,其中也包括它在无产阶级军事理论发展史上的划时代意义。在无产阶级军事理论历史发展的前两个阶段,即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和列宁主义军事学说的基础上,毛泽东军事思想又大大前进了一步。主要是:
1、对以前尚未遇到的新课题,第一次提供了科学答案。如开辟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新道路。
2、在前人未曾开垦的理论领域,首创了全新的学说。如军事辩证法。
3、把过去已提出的一些基本观点,发展成为系统的理论。如人民战争。
4、把以往的一些理论预见,变成了完整而成功的现实。如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的解放在军事上也应有自己的表现的预言,在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理论与实践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5、在先哲们没能完全解决或解决得不理想的问题上,作出了迄今最成功的回答。如怎样建设一支永远保持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因此,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无产阶级军事理论历史发展的当代丰碑,是名副其实、当之无愧的。
(三)、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问题认识论和方法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价值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具根本意义的,是它的军事问题认识论和方法论。这是因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包括研究、解决战争和军事问题,无不受一定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和制约;一切理论也只有被用作认识论方法论意义的工具时,才能进入实践过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长期发挥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即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尚未在军事领域充分展开。毛泽东把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系统地应用于军事领域,从历史观、认识论、辩证法与军事斗争实际的紧密结合上,创建了一整套科学的军事思想及军事思维方法。它不仅集中地表现为毛泽东的军事辩证法原理,同时也体现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全部内容之中。如果说孙子兵法的认识论方法论价值可以超时代、跨领域地辐射,那么,兼有高度哲学成就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所揭示的军事斗争的内在规律,就尤其具有稳定而广泛的应用价值。例如,在军事方面,毛泽东军事思想既可以为我们抵制当代军事思想中形形色色的错误观点和思潮,正确地观察思考战争与和平、军事斗争与军事建设问题,提供一套科学的思路,又可以为我们新时期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建军与作战,提供研究新情况、探索新规律、解决新问题的锐利思想武器。在非军事方面,毛泽东军事思想所揭示的能使人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军事哲理,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和融通性。无论是政治、经济、科技、外交等各条战线,还是思想、文化、体育等各个行业,总之凡一切存在矛盾斗争和开创性活动的领域,毛泽东军事思想都能从立场、观点和方法等多方面,拨动、启迪人们的创造智慧,从中总结、抽象出科学的指导原则和实践策略。具体为:
1、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
2、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
3、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往往需要反复多次才能最后地保守或夺取之。
4、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
5、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
6、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在短期内不休息地接连打几仗)的作风。
7、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同时,注重阵地攻击战术,夺取敌人的据点和城市。
8、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坚决夺取之。一切敌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备、而环境又许可加以夺取的据点和城市,相机夺取之。一切敌人守备强固的据点和城市,则等候条件成熟时然后夺取之。
9、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员,补充自己。我军人力物力的来源,主要在前线。
10、善于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休整的时间,一般地不要过长,尽可能不使敌人获得喘息的时间。
下面说几个能充分体现毛泽东灵活机动的军事思想的例子。1930年10月蒋介石在同冯玉祥、阎锡山的中原大战结束后,即迅速抽调兵力,组织对苏区的大规模“围剿”。在查明敌情后,中共第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毛泽东提出,“在红军和苏区尚未巩固、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应采取‘诱敌深入’方针,并主张红军主力东渡赣江,在地形、群众条件较好,便于尔后发展的赣江以东地区作战。” 在苏区人民支援下,红军以少胜多,扑灭了国民党企图歼灭红军的嚣张气焰,也为后来几次反围剿取得了重要经验,不仅保卫了中央苏区,而且使中央苏区得到巩固与扩大。这就是第一次“反围剿”。后来第二次“反围剿”,同样在查明敌情后,红军决定采取由西向东横扫,先打弱敌,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最终胜利了;第三次“反围剿”,查明敌情后,红军决定同第一次一样采取“诱敌深入”方针,同样大胜;第四次“反围剿”,在分析敌情后,红军采取“佯攻诱敌,主力转移进行伏击”的策略,再次取得“反围剿”的胜利。
红军对国民党的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充分证明了毛泽东灵活机动的军事思想的先进性、正确性和实用性。
后来到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得更为成熟,更为完善。就拿淮海战役来说,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思想的指导下,才一步步地走向胜利的。当然,淮海战役的胜利,还必须提及人民群众对于解放军的全力支持,当时人民提出的口号是“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 人民战争和民工极端的支前的,也是淮海战役能最终获胜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积极发动群众,联农联工,也正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必不可忽略的一个小细节。总而言之,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抗日战争和对国民党的解放战争中不断地发挥了巨大的现实意义。当然在和平时期,我们一样可以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运用这些宝贵的精神财产,使我们变得更加强大,使我们有更多力量去建设我们的祖国!
第四篇:毛泽东军事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历史经验的升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
二、主要内容
1、人民战争思想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能动作用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民战争思想。其主要内容有:
1.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进行革命战争。
2.在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中国社会条件下,要首先在反动统治力量最薄弱的广大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并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逐步加以扩大,作为进行人民战争的依托。
3.革命战争是为人民利益而战的战争,要实行代表绝大多数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和基本政策。
4.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矛盾,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使革命获得最广泛的国内社会基础和国际同情援助,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
5.要把武装斗争这种主要斗争形式同其他各种非武装斗争形式,包括工人的、农民的、青年和妇女的斗争,经济战线、外交战线和思想文化战线上的斗争,合法的和非法的斗争,公开的和秘密的斗争等,在总体上配合起来,从一切方面的努力中不断增加革命的战争力量,减杀反革命的战争力量,使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方面逐步变化,最后达到获得力量优势,战胜敌人的目的。
6.以人民军队作为进行人民战争的骨干力量,实行主力兵团(野战军)和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和游击队、民兵相结合、武装群众和非武装群众相结合的体制。
7.实行与人民战争相适应的战略战术,灵活机动地使用兵力和作战形式
2、人民军队思想
毛泽东高度重视人民军了在夺取政权和保卫政权中的作用,强调“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他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出发,系统地创立了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成功地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群众保持紧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其建军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这支军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着广大人民利益而建立、而战斗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军队,是真正的人民军队。
2.这支军队是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它永远是一支战斗队,同时也执行工作队、生产队等革命政治所要求的其他任务。
3.这支军队作为忠实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的工具,必须完全地无条件地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坚持党指挥枪,决不允许枪指挥党,兵权只属于党,决不属于任何个人。
4.这支军队实行坚强有力的政治工作。
5.这支军队实行集中领导下的民主,建立自觉的严格的纪律,保持和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6.这支军队要加强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实行统一的指挥、统一的制度、统一的编制、统一的纪律、统一的训练,加强组织性、计划性、准确性和纪律性。
7.这支军队要加强教育训练,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大力开展群众性练兵活动,提高官兵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掌握新的技术和随之而来的最新战术,全面提高指战员的军政素质。
8.这支军队要加强军事科学研究,注重把自己的战争经验上升为理论,同时批判地借鉴中国古代和外国军事思想的有益成分,发展中国现代的军事科学。
3、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
其基本精神是:一切从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出发,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有什么枪打什么仗,对什么敌人打什么仗,在什么时间地点打什么时间地点的仗;灵活机动,不拘一格,扬长避短,力争主动,利用矛盾,各个击破;进攻时反对冒险主义、防御时反对保守主义,退却时反对逃跑主义,有效地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2.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作为作战的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城市和地方的夺取或保守是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
3.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必须贯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原则。
4.实现歼灭战,必须审慎地选择打击方向和攻歼目标,先打分散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强大之敌。
5.采取恰当的作战形式,实行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
6.力求主动,力避被动,执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应慎重初战。
7.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勇于近战夜战的优良战斗作风;善于利用作战间隙休整部队,以利再战。
8.立足现有装备战胜敌人,同时注重从作战缴获中不断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装备。
9.把对敌军的军事打击与政治瓦解结合起来,重视利用敌人营垒内部的各种矛盾,在军事打击的强大压力下开展有力的政治攻势,利用多种方式解决敌人。
10.大力组织支援前线,搞好后勤保障,切实做好人员和各种物资的动员补充工作及医疗救护工作。
除了以上三点,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还有很多内容,比如:国防现代化建设理论;战争 观及方法论,即毛泽东军事哲学等等。毛泽东在集中全党智慧创立毛泽东军事思想时,除了 马列主义原理的指导外,确实批判地吸收了古今中外优秀军事家的思想,其中包括中国传 统兵学《孙子兵法》,列宁的军事著作《国家与革命》,《战争论》等等。毛泽东军事思想可谓博大精深、海纳百川啊。
三、现实意义
党的十七大指出: 军队建设的战略目标就是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信息化不仅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给整个世界的军事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的变化,使人们产生了种种疑问:今天,信息化已经是新军事变革的核心,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否还有现实的理论指导意义?
1、关于毛泽东军事思想中人民战争思想及其战略战术思想。面对信息化战争,有些人认为人民战争思想已经没有指导意义,这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围绕着人民战争思想展开的,其战争观和方法论是人民战争的理论基础。坚持战争的正义性和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决定作用,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中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在信息化战争已经来临的今天,战争的正义性仍然是夺取战争胜利的带有决定意义的条件。美军入侵越南,除了原子弹外,所有的先进武器都用了,但失败了;苏军入侵阿富汗也用了最先进的武器,同样失败了,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们进行的战争是非正义性的。伊拉克战争美军胜利重要原因之一是伊拉克人民完全不支持萨达姆政权。当然, 我们也绝不能低估信息化武器的作用,但现代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若没有人们群众的支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是不可能的。我们不能片面地从战争的表面来看是不是人民战争,而应该看战争是不是代表人民的利益。在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中,广大人民参加战争的内容、形式也可能随着战争形态的改变而改变,但这并没有减弱人民战争的作用。既然,在当今信息化战争中,人民战争思想仍具有巨大的作用,那么,我相信,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也是不可或缺的。
2、关于毛泽东军事思想中人民军队建设的理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自三湾改编开始就从政治上组织上确定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并逐步形成了人民军队的宗旨即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还阐述了政治工作是生命线的建军原则,这是确保我军无产阶级性质的三大根本法则。虽然学术界依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对毛泽东人民军队建设理论的某些具体内容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如在人民军队已夺取了政权的条件下,不宜再用战斗队、工作队和生产队来概括新的历史时期军队的职能,主张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表述来替代; 人民军队的宗旨也应重新定位,应是“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但毛泽东关于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理论,如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不能动摇的,这一原则在新的历史时期是不受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的。
3、关于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国防现代化建设理论。毛泽东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很多,但核心的思想有两条:一是发展核武器,打破核讹诈;二是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国防军。毛泽东对发展我国的核事业一直很重视,毛泽东指出:“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毛泽东关于发展核武器的思想是:(1)我国一定要发展原子能事业;(2)自力更生,大力协同;(3)尊重外国专家,但也不能当贾桂(即奴才);(4)坚持防御方针,保卫世界和平。除了关注原子能事业外,毛泽东还十分重视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早在1950 年9 月,毛泽东就提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毛泽东认为军队的建设要以“世界型”为客观标准,要求军队的现代化必须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毛泽东还提出了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容,这就是:武器装备现代化,编制体制现代化,军政素质现代化,指挥机构现代化,军事理论现代化。毛泽东国防现代化建设理论,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第五篇:毛泽东军事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我们主要学习四个问题:第一是它的科学含义;第二是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第三是它的主要内容;第四是它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
1、科学含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如何理解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含义
(1)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3)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
(4)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军事思想博大精深,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人民军队、人民战争、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和国防建设思想五个部分。(重点掌握第二、三、四部分的内容)
(二)人民军队的建设理论
人民军队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1、“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革命和建设都需要人民的军队。“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毛泽东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提出来的。他说:“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是在蒋介石背信弃义,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之后,痛定思痛 1的共产党在血的教训前得出的经验。在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严酷现实中,毛泽东第一个“悟”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奥妙所在。
2、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建设的一个根本原则。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简单地说就是“党指挥枪”原则。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
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的唯一宗旨。毛泽东讲:“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
三是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
毛泽东十分重视军队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他说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
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即官兵一致(体现了我军内部在经济、人格和政治上的平等关系)、军民一致(体现了我军的宗旨)、瓦解敌军及宽待俘虏(这是人民军队所进行战争正义性的体现)。
三大民主;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艰苦奋斗。
(三)人民战争思想
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
1、人民战争的含义:人民战争是指广大人民群众为反抗阶级压迫或抵御外敌入侵而组织和武装起来所进行的战争。
人民战争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战争的正义性;人民战争是正义的战争,它是为了广大民众服务的,以广大民众的利益为出发点的。二是战争的群众性;也就是说人民战争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2、人民战争的理论根据。
(1)人民群众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
(2)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
(3)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
——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武器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毛泽东关于人与武器的关系问题告诉我们:我们要以全面的观点来加强战备,要“两条腿走路”,一条是改善武器装备,一条是提高人才素质。
(4)党的正确领导是人民战争的必要条件。
(四)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简单地说就是毛泽东指导战争和指挥作战的原则和方法,它是毛泽东高超的战争指导艺术的总结,揭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规律,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十分精彩的部分。
毛泽东的战略战术,高超绝伦,内容十分丰富,今天我主要把它概括为三点。第一是立足全局,审时度势。讲战略问题。第二是灵活用兵,因敌制胜。讲用兵思想。第三是集中兵力,运动歼敌。讲歼灭战思想。
一、立足全局,审时度势。
毛泽东军事思想最重要的是他的军事战略思想。所以我们称毛泽东为战略家。他在战略上可以说是高屋建瓴,深谋远虑,气势磅礴,运用自如。中国有句古话,说:“自古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下面我们来举一些例子,简单地了解毛泽东的战略思想。第一个例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二个例子——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第三个例子——论持久战。
第四个例子——三大战役的决策。
战例分析: “大举出击,经略中原”的战略决策。
2、灵活用兵,因敌制胜
孙子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岳飞说:“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毛泽东说:“古人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妙,我们叫做灵活性。”
毛泽东所说的灵活用兵可概括为五个基本要素:因时用兵、因地用兵、因敌用兵、因己用兵、因势用兵。
战例分析:四渡赤水战役。
3、集中兵力,运动歼敌
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
毛泽东集中兵力,运动歼敌的战法变幻无穷,奥妙无比。举例:《西北三战三捷》、《孟良崮战役》
四、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在马列主义军事理论中的地位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军事史上的地位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中国战争史上的地位
(四)毛泽东军事思想永远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现实意义)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部分?
2.掌握人民战争的含义及两个基本特征。分析人民战争的理论根据。
3.掌握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
4.理解、掌握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5.怎样认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
6.概括毛泽东灵活用兵思想的五个基本要素。
7.简述毛泽东军事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几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