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价值和现代意义
浅议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毛泽东军事思想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是《孙子兵法》之后,又一次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军事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人类军事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为真正科学地考察解决战争和军事问题,首次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南。
毛泽东军事思想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在其指导下,中国人民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战争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从南昌起义的失败再到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成为毛泽东军事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毛泽东自幼熟读过的《孙子兵法》、《老子》、《论衡》等等,奠定了古代军事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的许多领导人和毛泽东一起起草过军事文献;有的参加过重大决策的讨论,其卓越见解被概括于毛泽东起草的军事文献之中;有的发表过自己的军事论著,对毛泽东军事思想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和必要的补充。毛泽东军事思想主要包括战争观和方法论,人民战争的理论,军队建设理论,战略战术,国防建设理论。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大背景下,科技迅猛发展,当代中国社会及其所处的国际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中国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在发达国家处于主导地位的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一方面要利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有效地维护国家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因此毛泽东军事思想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进入信息化时代后,有些人唯武器论,盲目发展高尖端武器,但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始终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军事思想,完全背弃毛泽东军事思想,将会带来难以预料的损失.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当今非但不过时,对中华民族来说,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暗夜里的火把,照耀着前进的道路.当今中国的钓鱼岛事件、南海问题比较严峻,我们应该用冷静、理性的态度来看待。事实上,美国对于东海及南海的局势演进有决定性影响。日本在钓鱼岛问题、菲律宾和越南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变得越来越强硬,和美国在背后支持不无关系。我们不能像舆论那样轻易的喊打或者不打,现在的中国可借鉴毛泽东“不打没把握的仗”的军事战略,掌握主动权,选择适当的时机出手,采取自强不息的发展政策,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第二篇:浅议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现代意义
浅议毛泽东军事思想与战争网络游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2级3S班冯晶
【摘要】毛泽东思想的产生背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内容,当今社会的一些现状,毛泽东军事思想对于普通青年人的意义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军事思想指的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战争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伴随着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毛泽东军事思想也声名鹊起,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人们视之若神明。对于出生在和平年代的中国的青年来说,最早接触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概念是在中学时的毛泽东思想课程,那个时候无论是历史观、战争观都是处于形成阶段,而且生活阅历也少,毛泽东军事思想对于我们来说只是课本上的理论,无法将其真正理解,甚至不能理解为何要学习。现在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特别是当前国际形势特殊下在军校里学习,我对毛泽东军事思想主要从三个方面思考:毛泽东思想的产生背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内容,毛泽东军事思想对于当代普通青年人的意义。毛泽东思想的产生背景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军事谋略思想的精华,在解决中国革命战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毛泽东同志的贡献是最大的,为什么毛泽东同志能够形成这样的军事思想?
一是战争实践基础。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有其必然性,军事理论在实践中创生。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在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下,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解体,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为了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内反动统治阶级的压迫,从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到辛亥革命,接连不断地进行革命武装斗争。进入20世纪后到建国前,中国一直处于战争中。继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中国共产党拉开了进行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序幕,从南昌起义的失败再到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成为毛泽东军事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二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渊源。毛泽东自幼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善于批判地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毛泽东在离开韶山冲之前,念过六年私塾,熟读过《论语》、《中庸》等书,还偷偷看过《水浒传》、《隋唐》等小说,对当中的农民起义的故事特别感兴趣。后来在湖南省立师范大学期间又读过曾国藩、王夫之等的哲学著作。特别是王夫之的“先行后知”思想,强调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对毛泽东的影响很深。毛泽东的家乡湖南出了一大批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志士仁人,清末时形成的“实事求是”的湘学士风对毛泽东产生了深刻影响。毛泽东同志还熟读过《孙子兵法》、《老子》、《论衡》等等,这些都给后来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古代军事理论基础。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思想身怀救国救民思想,阅读了大量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还多次接触当时在中国传播的先驱陈独秀和李大钊,深深受到影响。另外毛泽东同志善于进行理论思维,他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谋略思想的精华实现了融合。毛泽东军事思想有几个来源,既有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有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批判继承和丰富,还对中外近代资产阶级军事思想进行改造和利用。
但是我们也要明白毛泽东军事思想不只是毛泽东个人智慧的产物,它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它又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的共同创造。中国革命战争是在若干彼此分割、互不相连的地方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在这种斗争环境中,各革命根据地不仅各自创造了适应地区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斗争手段,而且造就了一大批能够独当一面的革命领袖人物。中国共产党的许多领导人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之中有的同毛泽东一起起草过军事文献;有的参加过重大决策的讨论,其卓越见解被概括于毛泽东起草的军事文献之中;有的发表过自己的军事论著,对毛泽东军事思想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和必要的补充。全党、全军和全体革命人民在规模空前的人民战争中所显示出来的聪明才智,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最宝贵的源泉。中国革命战争的丰富实践经验,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最深厚的基础。毛泽东则是中国无产阶级军事理论的奠基人和集大成者。毛泽东军事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一个科学体系,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毛泽东军事思想博大精深,包括多方面的内容。近年来,学术界已达成共识:毛泽东军事思想中的战争观及方法论,人民战争思想,军队建设理论,国防建设理论和战略战术5部分构成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体系。
1、战争观和方法论。毛泽东指出,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自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质的战争。然而,战争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政治,而是流血的政治。军事辩证法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灵魂和精髓,是认识军事问题的科学工具,作为无产阶级发展了的军事观和方法论,它对于观察和指导现实的军事和战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人民战争的理论。毛泽东认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人民群众是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是革命战争的主体和胜利之本。动员群众参加战争,依靠群众进行战争,就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条件,从而能赢得革命战争的胜利。
3、军队建设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把建立一支人民的军队作为武装斗争的首要问题提出。毛泽东认为:“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在革命战争年代,党通过人民军队夺取了无数次的胜利;在和平年代,人民军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这支军队,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上演了多次无坚不摧的战争活剧。
4、战略战术。人民军队是运用毛泽东的战略战术取得伟大胜利的, 王普丰等编著的《毛泽东军事战略的实践和理论》中,将毛泽东军事战略体系归纳为5个部分: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和战略研究方法论,人民战争和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
5、国防建设理论。建设强大的国防,一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大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领导建设新中国强大国防的同时,给人们留下了国防建设的光辉思想,主要是积极防御的国防战略。发展经济是国防建设的根本,军队防卫与人民防卫相结合,物质国防建设与精神国防建设同等重要,国家建设与国防建设融为一体。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对当代青年的现实意义
在全球大背景下,伴之以科技的迅猛发展、电脑的普及和信息时代的骤临,当代中国社会及其所处的国际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中国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于主导地位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中,一方面要利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有效地维护国家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面对两种社会制度之间更加隐蔽、间接和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必须做到既要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吸收人类一切先进文化的成果,又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独立性。同时,在全国范围内的社会分层和利益调整,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人们的政治观念、政治觉悟发生深刻变化、政治需求与政治参与扩大的情况下,执政党必须做到对社会民众分化的利益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具有更强的维护社会稳定和进行社会整合的能力。
1、战争网络游戏的概念 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很多年轻人认为毛泽东军事思想没有了现实意义,不去真正理解毛泽东军事思想,更不去思考它对于普通人的意义。现实中大多年轻人了解军事是通过于网络游戏,特别是像风暴战区、征途、穿越火线这样的战争题材的网络游戏这些年特别受欢迎。在很多网游的宣传中这样写到:战争代表着杀戮,全世界男人的战争等。战争类网游正是以其极端的激烈残酷,变幻莫测的战术谋略等特点成为玩家间互动竞争的主要形式。战争类网游既有阵营(指游戏世界观和基础设定中矛盾和利益完全敌对双方或多方。敌对阵营之间的战争无地点、时间等设置的限制,见即战,直至生死两分),又有各种战争形式:个人战(中国讲究的是英雄主意,游戏中把个人战称作为:单挑或者SOLO,用各人的实力和操作来决定一场战斗的胜负)、国战(玩家可通过国战系统来争夺皇城,以国家为基本势力单位发起的PK战争,少则数百,多则上万的玩家参与,其场面足以震人心魄)、城战(游戏中设置了城池争夺系统,玩家以帮会为基本势力单位对各国王城进行攻击,夺得系统奖励。持续时间比国战略短,更讲求团队配合性)。
2、战争网络游戏受欢迎的原因
战争题材的网络游戏不仅在中国是很受欢迎的,在国外也是一样,而且目前国内比较火的几款游戏都是国外开发的,比如说“坦克世界”就是俄罗斯根据二战的背景开发的游戏。在网络游戏的世界里,人的梦想容易得到满足,很多不能在现实社会中做的事情,在游戏世界里都能做到,如果作为一种解压的方式,我觉得是可以的,游戏是虚假的,在游戏里什么能说什么都能做,中国当前社会的存在一些问题,整个社会给人带来了一种强大的压力以及人们都毫无归属感。人们需要一个异世界来放松和逃避。网络游戏构建了一个类似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的世界,在里面没有太多的制度,只要你有实力,你想做什么都可以,这是人们喜欢网络游戏的一个原因。不管在现实生活中怎样,进入游戏所给的平台一开始都是平等的,你的人生有你自己把握。在游戏中人们也可以交流心情什么,也为人们增加了交流感情的空间。存在即是合理的。有那么多人玩网络游戏,那么网络游戏必然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为了完成这篇论文,我采访了我的朋友和曾经教过的学生。喜欢战争题材的网络游戏大部分是男生,比例达到96%以上。我认为有以下的一些原因:一是男性天生好斗,对军事比较感兴趣,而女性天生是不喜暴力;二是男性跟女人相比更关心政治问题,而战争是军事的继续;三是男性热衷科技产品,当各个国家出现高端的军事武器装备时,男性善于观察比较;四是很多男性向往军旅生活,认为军人是阳刚正气的代言;五是女性对于军人的迷恋,激发了其他男人成为军人的欲望。而战争题材的网络游戏给了男性这样的平台,来实现他们的各种梦想,满足他们的战争欲望。
3、战争网络游戏中的军事思想
在虚拟的世界中,很多玩家在攻打过程中是利用了“声东击西”、“诱敌深入”等策略的。我不否认战争游戏在某一层面上是普及了类似《孙子兵法》这样的谋略思想,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年轻人对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学习与关注。
4、战争网络游戏的负面影响
在肯定战争网络游戏的各种优点时,我认为游戏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互联网上80%的游戏软件来自境外,多数网络游戏都是以扮演角色互相砍杀为主,充斥着暴,并且对于青少年甚至儿童接触网游没有严格的限制从而导致一部分从幼年开始接触网游的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和错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如在作战格斗类游戏中,两方或者多方对垒,以消灭对方为目的,血腥、暴力的画面频频出现,画面和音乐也渲染得美仑美奂。这对玩家的价值观、道德观有着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性情容易变得焦虑和冲动。同时,战争题材的网络游戏曲解了战争的意义,也忽略了战争的实质。毛泽东指出,战争是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斗争形式。中国军事思想强调“慎战”,战争会给人类带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同时给交战国的人民带来巨大创伤。两次世界大战使多国民族遭受了巨大的灾难,如果现在再发生世界范围的战争,特别是现在核武器的使用,将使整个人类遭受毁灭性的打击。中国传统的军事思想,“兵者,国之大事”,“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毛泽东将之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作战指导的一个基本准则——慎战,并将其确定为人民解放军的十大军事原则之一:“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毛泽东一方面强调的是积极防御的国防战略,另一方面强调支持正义的战争,反对不义的战争。网络游戏中的战争都是虚拟的,容易误导人只体验胜利的快感,却感受不到战争的血腥与残暴。
毛泽东军事思想深刻阐释了人在战争中的主体地位。如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明确提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并且他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强调“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一方面肯定了人和武器都是战争的基本因素,因为在人类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过不用武器的人和没有人操纵武器的战争。另一方面则突出了人的因素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说明了战争是由人发动、由人组织开展、并且是为了人的生存解放发展而进行的,从而肯定了人在战争中的主体地位。第二,从革命战争的实际出发,提出“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充分肯定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毛泽东强调战争中人的因素的重要性,并不是单纯从抽象意义上的人进行分析,而是从具体的、实践中的人出发加以阐释,特别强调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中的重要作用。第三,从具体战斗的实际出发,充分肯定士兵在战争中的主体地位。军队是战争的载体,而士兵是军队的基础。正因为士兵是军队的主体和基础,士兵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军队的稳定,关系战斗力的巩固和提高,更关系战争的胜负,因此,毛泽东曾提出“军队的基础在士兵”,并提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著名论断,从而深刻地诠释了士兵在战斗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
其次,毛泽东军事思想深入分析了发挥人在战争中的自觉能动性。人的自觉能动性是人不仅能改造客观世界,而且能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基础;也是人区别于物的本质特点。毛泽东认为,“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相信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并且毛泽东坚信: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
最后,毛泽东军事思想深刻阐发了实现人的解放的思想。人的解放包括人的身体的解放和人的思想(心理)的解放。如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可见,战争网络游戏与现实中的战争完全不一样,并且非容易误导没有正确战争观个世界观的人群,选择这样的游戏娱乐的同时一定要有正确的战争观和世界观,一定要明白“安国全军”的内涵。
四、小结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和人民,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人民军队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创新。这个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实践的理论表现和科学指南,在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在实践上开辟了无产阶级武装斗争的新的时代,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提供了我们党的军事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奠定了新中国军事理论发展的坚固基石,有力地推动了新中国军事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形成了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根本理论基础的中国特色军事科学理论。当今中国的钓鱼岛事件、南海问题比较严峻,我们应该用冷静、理性的态度来看待。事实上,美国对于东海及南海的局势演进有决定性影响。日本在钓鱼岛问题、菲律宾和越南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变得越来越强硬,和美国在背后支持不无关系。我们不能像舆论那样轻易的喊打或者不打,也不能用网络游戏中的思想来看待现实中的问题,现在的中国可借鉴毛泽东“不打没把握的仗”的军事战略,掌握主动权,选择适当的时机出手,并配合邓小平“韬光养晦,不强出头”的指导思想,采取自强不息的发展政策,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参考文献: [1]尚金锁,《毛泽东军事思想与新中国军事理论发展》,《军事历史研究》2003年第4期 [2]金冲及.《毛泽东传》.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3]《中国军事学说百科全书》,军事思想卷 [4]李佩良,《关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萌芽、产生及科学概念之我见》,《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5]《毛泽东的战争方法论》,《军事历史研究》,1996年02期;[6]《论毛泽东战争威慑思想》,《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7]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第三篇:毛泽东军事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历史经验的升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
二、主要内容
1、人民战争思想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能动作用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民战争思想。其主要内容有:
1.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进行革命战争。
2.在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中国社会条件下,要首先在反动统治力量最薄弱的广大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并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逐步加以扩大,作为进行人民战争的依托。
3.革命战争是为人民利益而战的战争,要实行代表绝大多数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和基本政策。
4.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矛盾,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使革命获得最广泛的国内社会基础和国际同情援助,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
5.要把武装斗争这种主要斗争形式同其他各种非武装斗争形式,包括工人的、农民的、青年和妇女的斗争,经济战线、外交战线和思想文化战线上的斗争,合法的和非法的斗争,公开的和秘密的斗争等,在总体上配合起来,从一切方面的努力中不断增加革命的战争力量,减杀反革命的战争力量,使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方面逐步变化,最后达到获得力量优势,战胜敌人的目的。
6.以人民军队作为进行人民战争的骨干力量,实行主力兵团(野战军)和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和游击队、民兵相结合、武装群众和非武装群众相结合的体制。
7.实行与人民战争相适应的战略战术,灵活机动地使用兵力和作战形式
2、人民军队思想
毛泽东高度重视人民军了在夺取政权和保卫政权中的作用,强调“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他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出发,系统地创立了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成功地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群众保持紧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其建军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这支军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着广大人民利益而建立、而战斗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军队,是真正的人民军队。
2.这支军队是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它永远是一支战斗队,同时也执行工作队、生产队等革命政治所要求的其他任务。
3.这支军队作为忠实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的工具,必须完全地无条件地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坚持党指挥枪,决不允许枪指挥党,兵权只属于党,决不属于任何个人。
4.这支军队实行坚强有力的政治工作。
5.这支军队实行集中领导下的民主,建立自觉的严格的纪律,保持和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6.这支军队要加强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实行统一的指挥、统一的制度、统一的编制、统一的纪律、统一的训练,加强组织性、计划性、准确性和纪律性。
7.这支军队要加强教育训练,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大力开展群众性练兵活动,提高官兵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掌握新的技术和随之而来的最新战术,全面提高指战员的军政素质。
8.这支军队要加强军事科学研究,注重把自己的战争经验上升为理论,同时批判地借鉴中国古代和外国军事思想的有益成分,发展中国现代的军事科学。
3、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
其基本精神是:一切从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出发,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有什么枪打什么仗,对什么敌人打什么仗,在什么时间地点打什么时间地点的仗;灵活机动,不拘一格,扬长避短,力争主动,利用矛盾,各个击破;进攻时反对冒险主义、防御时反对保守主义,退却时反对逃跑主义,有效地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2.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作为作战的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城市和地方的夺取或保守是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
3.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必须贯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原则。
4.实现歼灭战,必须审慎地选择打击方向和攻歼目标,先打分散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强大之敌。
5.采取恰当的作战形式,实行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
6.力求主动,力避被动,执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应慎重初战。
7.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勇于近战夜战的优良战斗作风;善于利用作战间隙休整部队,以利再战。
8.立足现有装备战胜敌人,同时注重从作战缴获中不断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装备。
9.把对敌军的军事打击与政治瓦解结合起来,重视利用敌人营垒内部的各种矛盾,在军事打击的强大压力下开展有力的政治攻势,利用多种方式解决敌人。
10.大力组织支援前线,搞好后勤保障,切实做好人员和各种物资的动员补充工作及医疗救护工作。
除了以上三点,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还有很多内容,比如:国防现代化建设理论;战争 观及方法论,即毛泽东军事哲学等等。毛泽东在集中全党智慧创立毛泽东军事思想时,除了 马列主义原理的指导外,确实批判地吸收了古今中外优秀军事家的思想,其中包括中国传 统兵学《孙子兵法》,列宁的军事著作《国家与革命》,《战争论》等等。毛泽东军事思想可谓博大精深、海纳百川啊。
三、现实意义
党的十七大指出: 军队建设的战略目标就是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信息化不仅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给整个世界的军事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的变化,使人们产生了种种疑问:今天,信息化已经是新军事变革的核心,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否还有现实的理论指导意义?
1、关于毛泽东军事思想中人民战争思想及其战略战术思想。面对信息化战争,有些人认为人民战争思想已经没有指导意义,这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围绕着人民战争思想展开的,其战争观和方法论是人民战争的理论基础。坚持战争的正义性和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决定作用,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中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在信息化战争已经来临的今天,战争的正义性仍然是夺取战争胜利的带有决定意义的条件。美军入侵越南,除了原子弹外,所有的先进武器都用了,但失败了;苏军入侵阿富汗也用了最先进的武器,同样失败了,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们进行的战争是非正义性的。伊拉克战争美军胜利重要原因之一是伊拉克人民完全不支持萨达姆政权。当然, 我们也绝不能低估信息化武器的作用,但现代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若没有人们群众的支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是不可能的。我们不能片面地从战争的表面来看是不是人民战争,而应该看战争是不是代表人民的利益。在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中,广大人民参加战争的内容、形式也可能随着战争形态的改变而改变,但这并没有减弱人民战争的作用。既然,在当今信息化战争中,人民战争思想仍具有巨大的作用,那么,我相信,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也是不可或缺的。
2、关于毛泽东军事思想中人民军队建设的理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自三湾改编开始就从政治上组织上确定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并逐步形成了人民军队的宗旨即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还阐述了政治工作是生命线的建军原则,这是确保我军无产阶级性质的三大根本法则。虽然学术界依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对毛泽东人民军队建设理论的某些具体内容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如在人民军队已夺取了政权的条件下,不宜再用战斗队、工作队和生产队来概括新的历史时期军队的职能,主张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表述来替代; 人民军队的宗旨也应重新定位,应是“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但毛泽东关于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理论,如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不能动摇的,这一原则在新的历史时期是不受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的。
3、关于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国防现代化建设理论。毛泽东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很多,但核心的思想有两条:一是发展核武器,打破核讹诈;二是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国防军。毛泽东对发展我国的核事业一直很重视,毛泽东指出:“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毛泽东关于发展核武器的思想是:(1)我国一定要发展原子能事业;(2)自力更生,大力协同;(3)尊重外国专家,但也不能当贾桂(即奴才);(4)坚持防御方针,保卫世界和平。除了关注原子能事业外,毛泽东还十分重视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早在1950 年9 月,毛泽东就提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毛泽东认为军队的建设要以“世界型”为客观标准,要求军队的现代化必须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毛泽东还提出了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容,这就是:武器装备现代化,编制体制现代化,军政素质现代化,指挥机构现代化,军事理论现代化。毛泽东国防现代化建设理论,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第四篇:毛泽东军事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我们主要学习四个问题:第一是它的科学含义;第二是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第三是它的主要内容;第四是它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
1、科学含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如何理解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含义
(1)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3)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
(4)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军事思想博大精深,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人民军队、人民战争、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和国防建设思想五个部分。(重点掌握第二、三、四部分的内容)
(二)人民军队的建设理论
人民军队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1、“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革命和建设都需要人民的军队。“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毛泽东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提出来的。他说:“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是在蒋介石背信弃义,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之后,痛定思痛 1的共产党在血的教训前得出的经验。在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严酷现实中,毛泽东第一个“悟”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奥妙所在。
2、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建设的一个根本原则。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简单地说就是“党指挥枪”原则。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
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的唯一宗旨。毛泽东讲:“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
三是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
毛泽东十分重视军队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他说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
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即官兵一致(体现了我军内部在经济、人格和政治上的平等关系)、军民一致(体现了我军的宗旨)、瓦解敌军及宽待俘虏(这是人民军队所进行战争正义性的体现)。
三大民主;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艰苦奋斗。
(三)人民战争思想
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
1、人民战争的含义:人民战争是指广大人民群众为反抗阶级压迫或抵御外敌入侵而组织和武装起来所进行的战争。
人民战争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战争的正义性;人民战争是正义的战争,它是为了广大民众服务的,以广大民众的利益为出发点的。二是战争的群众性;也就是说人民战争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2、人民战争的理论根据。
(1)人民群众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
(2)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
(3)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
——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武器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毛泽东关于人与武器的关系问题告诉我们:我们要以全面的观点来加强战备,要“两条腿走路”,一条是改善武器装备,一条是提高人才素质。
(4)党的正确领导是人民战争的必要条件。
(四)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简单地说就是毛泽东指导战争和指挥作战的原则和方法,它是毛泽东高超的战争指导艺术的总结,揭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规律,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十分精彩的部分。
毛泽东的战略战术,高超绝伦,内容十分丰富,今天我主要把它概括为三点。第一是立足全局,审时度势。讲战略问题。第二是灵活用兵,因敌制胜。讲用兵思想。第三是集中兵力,运动歼敌。讲歼灭战思想。
一、立足全局,审时度势。
毛泽东军事思想最重要的是他的军事战略思想。所以我们称毛泽东为战略家。他在战略上可以说是高屋建瓴,深谋远虑,气势磅礴,运用自如。中国有句古话,说:“自古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下面我们来举一些例子,简单地了解毛泽东的战略思想。第一个例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二个例子——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第三个例子——论持久战。
第四个例子——三大战役的决策。
战例分析: “大举出击,经略中原”的战略决策。
2、灵活用兵,因敌制胜
孙子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岳飞说:“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毛泽东说:“古人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妙,我们叫做灵活性。”
毛泽东所说的灵活用兵可概括为五个基本要素:因时用兵、因地用兵、因敌用兵、因己用兵、因势用兵。
战例分析:四渡赤水战役。
3、集中兵力,运动歼敌
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
毛泽东集中兵力,运动歼敌的战法变幻无穷,奥妙无比。举例:《西北三战三捷》、《孟良崮战役》
四、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在马列主义军事理论中的地位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军事史上的地位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中国战争史上的地位
(四)毛泽东军事思想永远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现实意义)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部分?
2.掌握人民战争的含义及两个基本特征。分析人民战争的理论根据。
3.掌握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
4.理解、掌握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5.怎样认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
6.概括毛泽东灵活用兵思想的五个基本要素。
7.简述毛泽东军事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几个阶段。
第五篇:毛泽东军事思想
迄今为止,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大多着力于阐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内容、建构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分析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来源则很少涉及。张静如主编的《毛泽东研究全书》(长春出版社,1997年版)辑录了700多篇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论文,其中论述毛泽东军事思想来源的文章不到十篇,这些文章都是从某一个方面而未能从整体上去把握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来源。本文试图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来源作一较为完整的阐述。
一
中国传统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来源之一。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起就涉猎了传统军事思想知识,后来根据革命事业的需要,有选择地吸取了有关内容,从而形成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军事观点。毛泽东在少年时代阅读了《三国演义》、《水浒》、《左传》等书,特别喜爱阅读《三国演义》。他对这些书籍的兴趣终生未曾衰减,非常熟悉书中的政治、军事斗争故事。毛泽东到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后,又特别仔细地阅读了《资治通鉴》和《读史方舆纪要》。在第一师范读书笔记本《讲堂录》中,毛泽东还用心记下了一些《孙子兵法》的条文。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后,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说:“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中取得的”。(p8)这与《孙子兵法》的军事观点基本相同:“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后来,毛泽东又作了与《孙子兵法》中的观点更为一致的论述:“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p604)虽然毛泽东也吸收了克劳塞维茨的观点:“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但对这一观点的解释仍然运用中国传统军事思想,提出了“战争是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的命题。(p171)毛泽东晚年曾对身边工作人员孟庆云说过,中国的军事家可以不懂政治,但政治家不能不懂军事。这里,毛泽东几乎是重复了孙子的话:“不可不察也”。
在革命战争中,毛泽东掌握并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军事思想中关于军事指挥的一个著名观点:“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1927年秋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身份到湖南发动秋收起义。按中央指示,湖南省委制定的秋收起义计划是先在湘赣边界发动起义,攻占醴陵、浏阳等城市,然后夺取长沙。起义爆发后,起义军很快便遭受了重大损失,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决定改变原定计划,放弃攻打长沙的原定方针,沿罗霄山脉南下,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这一行动,虽然与“左”倾冒险主义的中央关于全国总暴动的方针不一致,但避免了革命力量的无谓损失。到达井冈山后,毛泽东又没有执行“左”倾冒险主义制定的“使小资产变成无产,然后强迫他们革命”的政策,从而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统治中央时,以争取革命在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为目标,提出了一整套“左”的错误主张,指令毛泽东等人率红军攻打南昌、武汉等城市。一如既往,毛泽东虽然接受了中央的指示和决议,但在执行过程中,没有机械地执行命令,而是根据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去争取达到中央规定的斗争目标。既执行了中央的决议,又使红军不致因中央的错误指导而不顾自身条件的许可,盲目地死拼硬打。毛泽东、朱德等人指挥红军一方面以向南昌推进的姿态,佯攻大城市;另一方面则突入湘赣间敌人力量薄弱之处,抓住战机,先后取得了文家市战斗和攻占吉安的重大胜利,扩大了革命影响,发展、壮大了红军,大大扩展了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担任中央领导后,在指挥战争时,总是要求各地战场的领导人,一方面要坚决执行中央的指示和命令;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发挥自主性,独立地处置实际情况。毛泽东往往十分尊重战场领导人的意见。1948年初,为了彻底粉碎国民党的进攻,推动解放战争的进程,毛泽东指示粟裕率10万部队打过长江,到江南宽广纵深地域进行机动作战。粟裕接受命令后,一边率领部队进行渡江的准备;一边审时度势,分析了敌我形势,向毛泽东建议,部队不过江,留在江北打几个歼灭战后再过江,毛泽东接受了粟裕的建议。于是,粟裕等人先后发起、指挥了豫东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在豫东战役中,毛泽东曾指示粟裕独立处置一切,不必请示报告。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毛泽东的战争观和军事指挥观来自中国传统军事思想。
二
虽然毛泽东注意吸收中国传统军事思想,但是毛泽东更注重从战争的实践中去掌握军事规律。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经验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来源。如著名的游击战争十六字诀是从毛泽东和朱德领导工农革命军创建根据地的斗争经验中得出的。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后,接受了袁文才、王佐部队的斗争经验,又取得了二次攻打茶陵等战斗的经验,毛泽东将这些经验概括起来,于1928年1月提出了“敌来我走,敌驻我扰,敌退我迫”十二字游击战原则。(19)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在粤北湘南坚持斗争,也总结了与毛泽东相类似的经验。1928年4月,朱毛会师。毛泽东综合两军的经验,于1928年5月提出了游击战争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进。”这一原则成为了红军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又如慎重初战的思想是毛泽东1929年1月提出,后来才加以系统化的。1929年1月,湘赣两省敌军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五路围攻,毛泽东、朱德决定采用“围魏救赵”之计,由红五军留守井冈山,红四军出击到敌人后方,调动敌人回防,以打破敌人的围攻。然而,红四军下山后,第一仗就打了个败仗,结果未把敌人调动,自己也回不了井冈山,最后井冈山也失守了。这一仗后,毛泽东就常常讲要慎重初战,不打则已,打则必胜。到1936年,毛泽东总结了五次反围剿的经验,结合外国军事理论,提出了初战三原则,即:“必须打胜;必须照顾全战役计划;必须照顾下一战略阶段。”(p220-223)这样,使慎重初战的思想,形成系统化理论。
从1930年起,红军开始实行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并取得了关于运动战的初步经验,毛泽东又用了一个十六字诀来概括运动战的指导思想,即“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p47)以此为指导,红军先后取得了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在第三次反“围剿”胜利时,红军全部战略战术原则基本形成。1936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将这些原则归纳为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战争形式是“围剿”和反“围剿”;第二,红军反“围剿”的基本战略方针是诱敌深入;第三,反“围剿”的基本作战形式是运动战;第四,红军基本作战指导思想是歼灭战。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帝国主义比红军以往遇到过的任何敌人都要强大,这就决定了红军不能墨守成规,抱着以往的经验不放,必须针对作战对象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战略战术。于是,毛泽东根据国际国内的形势,立足于敌我双方优劣对比,着眼于发挥红军的长处,提出了新的战略战术指导思想:战略统一下的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发动群众创建根据地为主,集中打仗为辅。正是在毛泽东的正确指导下,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人民力量迅速壮大,为以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争取人民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已成长为一支上百万士兵所组成的正规军,并且在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自卫战争中取得了阵地战、攻坚战和大规模歼灭战等大量的新鲜经验。毛泽东及时根据形势的变化和新的任务,总结了经验,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指导人民解放军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800万军队,夺取了全国胜利。由此可见,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是根据中国革命战争的现实经验,提出战略战术原则,用来指导作战。并且随着革命战争的发展,而不断地加以修正、完善、发展。正如毛泽东所说:“十大军事原则,是根据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初期的经验,在反攻时期提出来的。„„十大原则也要根据今后战争的实际情况,加以补充和发展,有的可能要修正的。”(p363)这就是说,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在以步兵战斗为主的一维战场上进行的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产生、形成的。随着未来战争向多兵种、多维空间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也必须随着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在针对现实问题,总结现实经验找出规律,用以指导解决战争实际
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毛泽东军事思想之所以具有活力,之所以是指导战争的正确理论,关键在于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从实际出发,在实事求是中产生、发展起来的。三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方法论来源于唯物辩证法。毛泽东不是单纯从军事学角度去研究战争规律,指导战争,而是把研究战争、指导战争提到了哲学的高度,运用唯物辩证法去研究战争规律,去总结指导战争的战略战术。这使毛泽东军事思想脱离了单纯的军事学的范畴,而具有了丰富的哲学内容。这些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
第一,毛泽东明确了战争的基本问题。正如一切哲学家首先要明确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一样,毛泽东指出:“战争的基本原则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p406)对于这个基本问题,毛泽东以前的军事家大多笼统地表述为夺取胜利,至于胜利的完整含义是什么则没有明确表述,囿于军事学范畴,往往将胜利具体归结到某个目的上,如攻克了一座城池,消灭一支敌军,夺取了一处战略要地,击溃了敌军等。由于不能将胜利抽象为战争基本问题加以明确,所以人们往往为了胜利而不顾客观条件的许可进行军事行动,结果事与愿违。在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此类情况不少。如1927年,翟秋白不顾敌我力量对比极为悬殊的客观事实,推行“左”倾盲动主义,实行总暴动;如1930年,李立三不顾革命尚处于低潮的形势,提出夺取一省或数省革命胜利的纲领,制定实施了“饮马长江,会师武汉”的军事冒险计划,结果使党和红军遭受了极大损失;又如王明推行“左”倾冒险主义,反对“诱敌深人”的正确方针,斥之为“专门等待敌人进攻”的“右倾保守主义”;主张“进攻路线”,先是军事冒险主义,后是保守主义,继而成了逃跑主义,给党和红军造成更大的损失。他们犯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军事上,其根本原因在于不明确战争的基本问题,不懂得战争的基本原则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而只知去夺取所谓的胜利。
第二,毛泽东提出“战争指导规律”的概念,明确了人与战争的主客体关系。所谓“战争指导规律”指的是客观的战争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以及人们运用战争规律去指导战争这样一个过程。如毛泽东所说:“军事的规律,和其它事物的规律一样,是客观实际对于我们头脑的反映,除了我们头脑以外,一切都是客观实际的东西。”(p182)毛泽东又说:“中国古代大军事学家孙武子书上:‘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名话,是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而说的,包括从认识客观实际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行动克服当前敌人而说的”。(182)在这里毛泽东明确指出了战争不是主观的东西,而是不依赖于人们头脑的客观实在。毛泽东认为人们若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认识战争的客观规律,将其抽象为战略战术,在客观条件许可范围内,运用从客观中抽象出来的战略战术指导战争。这是指导战争的唯一正确途径(即战争指导规律),若不这样,就会变成瞎碰乱撞的鲁莽家,非吃败仗不可。毛泽东说:“指导战争的人们不能超越客观条件许可的限度,期求战争的胜利,然而可以而且必须在客观条件的限度之内,能动地争取战争的胜利。„„指挥员在战争中的大海中游泳,他们要不使自己沉没。而要使自己决定地有步骤地到达彼岸。作为战争指导规律的战略战术,就是大海中的游泳术。”(p478)
第三,毛泽东运用唯物辩证法,阐述了战争规律、敌我态势等军事问题。首先,毛泽东从发展变化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观点出发,指出了战争与战争规律是随着地点、时间、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没有绝对固定的东西,只有相对固定的东西。毛泽东说;“一切战争指导规律,依照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依照战争的发展而发展;一成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p174)毛泽东又说:“在绝对流动的整个战争长河中有其各个特定阶段上的相对的固定性。”(p496)其次,毛泽东从对立统一法则中引出战争双方态势相互转化的原理。毛泽东指出,在战争中,优势与劣势,进攻与防御,主动与被动,胜败、多寡等等,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毛泽东还指出这种转化既决定于双方的客观条件,又决定于双方的主观指导能力。毛泽东说:“战争
力量的优劣本身,固然是决定主动或被动的客观基础,但还不仅是主动或被动的现实事物,必须经过斗争,经过主观能力的竞赛,方才出现事实上的主动或被动。”(p491)在这里,毛泽东强调了主观指导的作用,也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观能动性的观点。另外,毛泽东创造性地划分了战争研究、战争指导的范畴,即全局与局部,优势与劣势,主动与被动,进攻与防御,内线与外线,灵活性与计划性。
综上所述,毛泽东军事思想主要来源于中国传统军事思想,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经验和唯物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