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重庆市委党校2014年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复习要点

时间:2019-05-12 06:32: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共重庆市委党校2014年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复习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共重庆市委党校2014年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复习要点》。

第一篇:中共重庆市委党校2014年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复习要点

一、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应。

3.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构成实践活动的诸要素,即实践的主题(人)。实践的对象(物质)和实践的手段(工具等),都是课感知的客观存在;实践的结果是客观的;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所以,实践是同主观认识活动想区别的感性物质活动。

4.辩证的思维的方法: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么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主要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

5.社会意识的内涵: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应。她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也包括社会心理与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6.人民群众的含义:人民群众从质上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7.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行:商品的二因素是游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所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就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生产不同产品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马克思也称之为有用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了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

8.世界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上作为一般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社会财富的代表发挥作用,这是货币的各种职能在世界范围内的延伸和扩展。

9.资本积累的含义:为了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实现扩大再生产,资本家就需要不断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即单个资本增大。实现单个资本增大的直接途径是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10.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其一:在发展战略方面,以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在重工业为发展重点,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其二,在经济体制方面,形成了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的所有制结构和排斥市场机制、完全采用行政手段的国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其三,在政治方面,苏联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权利过度集中的权利结构和缺乏法制规范的权利运行方式。

11.实事求是的科学界定:“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1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理论的内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第一,我国的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果断呃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14.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的原因:作用:第一,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第三,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原因: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其次,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最后,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15.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及其代表性组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形式:(1)优惠贸易安排(2)自由贸易区(3)关税同盟(4)共同市场(5)经济联盟(6)完

全经济一体化。代表组织(1)欧洲联盟(2)北美自由贸易区(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这种否定观与辩证否定观相对立的。这种否定观认为:其一,否定式外在的否定;其二,否定式主观任意的否定,绝对的否定即不包含肯定的否定。

2.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关系: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存在区别:其一,真理原则侧重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主体性。其二,真理原则表明人的活动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表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其三,真理原则体现了社火活动的统一性;价值原则则反映了多样性。

3.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解放思想是指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1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2解放思想是常提常新的事情2解放思想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4.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非公有制成分等。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又一条基本原则。鼓励的原因:

(1)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2)非公有制经济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基础群众自制制度: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制组织中依法行驶的民主权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民主权利,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具有全体公民广泛和直接参与的特点。中国的基层群众自制制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民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党的十七大首次基层群众的自制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基本范畴。

6.坚持百花齐放、百花争鸣的方针:双百”方针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要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发扬学术有艺术民主。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尊重文化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意区分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和政治问题。提倡和保护学术民主,思想认识针对性引导,文化艺术争鸣切磋。

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对社会发展理想状态的一种描述,是古今中外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六个方面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8.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第二,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第三,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第四,推动和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9.中国同盟会成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在日本东京举行。大会通过了《同盟会章程》,明确规定以“驱除鞑虏,恢复

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中国同盟会成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此后,以同盟会为中心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10.延安整风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从1942年春天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整风运动。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做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演讲。此后,作风学习在全体干部和党员中普遍进行。

11.《论十大关系》的发表:这个报告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国家、生命单位和个人,中共和地方,汉族和少数民族,党和非党,革命和反革命是和非,中国和外国等十大关系也即十大矛盾,提出了解决这些矛盾的基本原则。《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为中共的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12.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路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第一,正确使用网络工具。第二,健康进行网络交往。第三,自觉避免沉迷网络。第四,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三、1.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真理是行动的指南,是事业成功的保证。客观世界发生变化,真理也随之发展。需要发展真理,必须进行理论创新。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正确的理论来源于实践之中,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说要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论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是我们的治党治国之道,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之道。理论的创新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重视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的一个根本特点,也是我们的党的一个重要政治经验。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理论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遵义会议后,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保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回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三个代表”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三个带白哦重要思想,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创立了科学发展观,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过程。

3.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它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两个方面。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不是对原有政治、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改,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它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也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革命,而是社会主

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事实证明,只有社会至于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第一,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的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是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第二,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是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民族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第三,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第四,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争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5.科学的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决议》实事求是的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尽管毛泽东一生中犯过错误,但他一生中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想结合的产物,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反战,是被实践证明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6.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1)指引作用,维护社会秩序、预防犯罪是法律的根本目的。(2)预测作用,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火否定的性质以及它的所导致的法律后果,是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行为的趋向和后果。(3)评价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3)强制作用,是指法律能又能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自己的一实施的作用。(5)教育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而影响人们的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

7.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改革开放重要经验的论述: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8.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论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1)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2)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3)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4)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9.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论述: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

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1)健全宏观调控体系。(2)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3)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转变政府职能必须深化机构改革。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严格绩效管理,突出责任落实,确保权责一致。

第二篇: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04—2009级入学考试试题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09级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政治理论 试题:(100分)

一、简答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

1、马克思是怎样论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的?

2、独立自主内涵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简述邓小平关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

4、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5、实施“走出去”战略有何重大现实意义?

二、辨析题:(3题,每题10分,共30分;辨别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正式诞生的标志。

2、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主要就是借鉴和吸收人类政治文 明发展的成果。

三、论述题:(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在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实行新经济政策期间,列宁对苏俄如何 建设社会主义有哪些理论思考?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怎样创造性地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 样建设党”?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09级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现代管理学 试题:(100分)

一、简答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

1、在现代管理方法中,经济方法有哪些特点?

2、赶超战略具有哪些特点?

3、简述监督的基本原则。

4、简述管理的权变观念。

5、科学决策的核心是方案选优,方案选优的标准是什么?

二、辨析题:(3题,每题10分,共30分;辨别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权变理论的思想结构可用函数式表示为:Y(管理环境)=F(管理理论、管理方式)

2、在管理活动中应以定性分析为依据,定量分析为工具。

3、管理只具有自然属性而不具备社会属性。

三、论述题:(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谈一谈制订管理目标应遵循的原则。

2、如何认识战略观念在现代管理中的作用?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08级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政治理论

一、简答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是什么?

2、在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中,民主和专政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简述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及理论和实践意义。

4、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5、试述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必须解决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二、辨析题:(3题,每题10分,共30分;辨别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存在性。

2、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的问题是政策和策略问题。

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对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否定。

三、论述题:(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2、现阶段如何贯彻依法治国方略?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08级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现代管理学

一、简答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

1、法约尔提出管理五个职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管理活动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3、行为科学理论对人的看法具有哪些新观点?

4、什么是管理观念?

5、权变观念在管理中的作用是什么?

二、辨析题:(3题,每题10分,共30分;辨别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管理主体主要指的是具有一定管理权限的单个管理者。

2、西蒙所提出的决策准则是最优、最佳。

3、财产所有权所获得的支配权是比较符合现代管理原则的。

三、论述题:(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谈一谈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在处理二者关系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2、现代管理要经历怎样的一个过程?联系实际论述在这个过程中决策所具有的地位和作用。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07级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政治理论

一、简释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实践的基本特征

2、物质

3、跨国公司

4、“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5、科学发展观

二、辨析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辨别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规律是人认识的结果,所以规律是主观的

2、资本的价值构成决定资本的技术构成

3、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4、允许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就不可能达到共同富裕。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并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谈谈如何抓好精神文明建设。

2、试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07级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现代管理学

一、简释题:(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管理的权变观念

2、简述协调的作用

3、简述监督的基本原则

4、在现代管理方法中,经济方法有哪些特点?

5、科学决策的核心是方案选优,简述方案选优的标准。

6、简述评价的原则

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1、权变理论的思想结构可表示为函数式:Y(管理理论)=F(管理理论、管理方式)

2、在管理活动中应以定性分析为依据,定量分析为工具。

3、管理的整体优化是局部优化简单相加。

4、反馈是监督的一项重要职能。

5、管理只具有自然属性而不具有社会属性。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简述要点并联系实际分析)

1、谈一谈制订管理目标应遵守的原则。

2、如何认识战略观念在现代管理中的作用?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06级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政治理论

一、简释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真理的相对性

2、劳动的二重性

3、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4、“一国二制”的构想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辨析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辨别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意义是为人们提供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2、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不仅要由所有制来决定,还要由生产力发展水平要求来决定。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就是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4、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谈谈如何坚持辩证法、克服形而上学。

2、试述如何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06级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现代管理学

一、简释题:(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

1、现代管理包括哪几个过程?

2、企业决策思想科学化包括哪些内容?

3、简述管理的系统观念。

4、简述管理的人本性。

5、简述管理信息的特征。

二、辨析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辨别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在管理学中,所谓管理层次,是指一个领导者直接领导其下属的人数。

2、过分强调和信赖行政方法不利于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3、下面组织机构是职能制。

4、从管理业务的角度看,管理客体主要表现为人、财、物、信息、时间等各种不同资源。

5、从在管理客体中发挥作用的角度看,作为管理客体的人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谈谈权变观念在组织方面的应用。

2、联系实际谈谈领导用人的艺术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05级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政治理论

一、简释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意识的能动作用

2、社会生产力

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二、辨析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辨别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否定就是扬弃

2、价格对价值的偏离,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3、走群众路线就是一切由群众说了算

4、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各级党委及其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实践意义。

2、为什么说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05级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现代管理学

一、简释题:(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

1、建立经济管理组织应遵循哪些原则?

2、简述管理的系统观念。

3、简述管理的人本性。

4、简述管理客体的特征。

5、现代管理包括哪几个过程?

6、科学决策的核心是方案选优,简述方案选优的标准。

二、辨析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辨别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权变理论的思想结构可用函数式表示为:Y(管理环境)=F(管理理论、管理方式)

2、在实际中,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是统一的。

3、管理主体仅指的是领导者,不包括管理机制。

4、过分强调和信赖行政方法容易使管理系统的动力和活力不足。

5、在管理学中,所谓管理幅度是指机构按垂直隶属关系划分的等级。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为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管理者应具有什么样的素质?

2、案例分析:某县委书记到任以后,根据他在另一个县当县长的经验,认为该县情况跟他以前所在县情况大致相同,所以他决定在该县实施“万亩果林计划”,县委一班人根据县委书记的指示狠抓落实,使“万亩果林计划”很快得以实施。问:这是不是科学决策,为什么?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04级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政治理论

一、简释题:(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2、剩余价值

3、党的思想路线

4、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

6、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辨析题(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辨别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真理就是指事物的客观规律

2、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3、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这表明流通过程可以产生剩余价值。

4、衡量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改革的成绩,就看非公有制经济成份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大小。

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不是一党制,而是多党制。

6、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党的十六大报告是如何论述“创新”的?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04级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现代管理学

一、简释题:(共5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管理规律

2、共有经济规律

3、管理的系统观念

4、人的假设理论

二、简答题(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管理机构的设置应遵循哪些原则?

2、管理目标具有什么特点?

3、管理的动态观念表现在哪些方面?

4、进行跟踪决策应注意哪些问题?

5、正确确定战略步骤的依据是什么?

6、确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必须处理好哪些关系?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5分,共50分,简述要点并联系实际分析)

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管理中树立人本观念心要性的认识。

2、现代管理要经历怎样的一个过程?联系实际论述在这个过程中监督所具有的功能。

第三篇: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08级入学考试试题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08级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政治理论

一、简答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是什么?

2、在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中,民主和专政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简述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及理论和实践意义。

4、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5、试述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必须解决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二、辨析题:(3题,每题10分,共30分;辨别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存在性。

2、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的问题是政策和策略问题。

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对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否定。

三、论述题:(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2、现阶段如何贯彻依法治国方略?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07级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政治理论

一、简释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实践的基本特征

2、物质

3、跨国公司

4、“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5、科学发展观

二、辨析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辨别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规律是人认识的结果,所以规律是主观的

2、资本的价值构成决定资本的技术构成

3、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4、允许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就不可能达到共同富裕。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并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谈谈如何抓好精神文明建设。

2、试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06级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政治理论

一、简释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真理的相对性

2、劳动的二重性

3、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4、“一国二制”的构想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辨析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辨别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意义是为人们提供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2、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不仅要由所有制来决定,还要由生产力发展水平要求来决定。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就是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4、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谈谈如何坚持辩证法、克服形而上学。

2、试述如何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05级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政治理论

一、简释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意识的能动作用

2、社会生产力

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二、辨析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辨别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否定就是扬弃

2、价格对价值的偏离,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3、走群众路线就是一切由群众说了算

4、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各级党委及其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实践意义。

2、为什么说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考试科目:政治理论

一、简释题:(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2、剩余价值

3、党的思想路线

4、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

6、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辨析题(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辨别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真理就是指事物的客观规律

2、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3、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这表明流通过程可以产生剩余价值。

4、衡量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改革的成绩,就看非公有制经济成份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大小。

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不是一党制,而是多党制。

6、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党的十六大报告是如何论述“创新”的?

第四篇: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材料:现代管理学

评价的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在管理目标制定正确的前提下,对管理成绩和效果的评价,一般应围绕管理目标的要求来进行。

二、客观性原则,再评价管理成绩和效果的过程中,评价人员应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评价管理成果;三,激励性原则,在评价活动中,必须注重启迪人的思想觉悟,激发人的积极进取精神,已达到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增强组织凝聚力的目的。

评价的作用?一评价是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管理良性循环的必要途径;二评价是影响人的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1.通过评价,对人民再一定时期内所付出的努力及其所获得的工作成绩和效益进行肯定和认可,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及其对组织的贡献,享受到事业的成就感和成功的喜悦,则能进一步强化激励人们干好工作及其对事业的追求心里,使其保持旺盛的积极性状态。2.科学的评价是公平分配的前提条件。3.评价不当,会严重挫伤人的积极性。4评价活动再引导人的行为和组织用人方面也产生着积极的作用。综上所述,评价活动再管理过程中起着特定、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影响管理效益提高和管理良性循环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必须重视管理重的评价活动。

2、法约尔提出管理五个职能的主要内容?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管理的涵义

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定 的职能和方法,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

管理的特征有以下: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目的性;管理的人本性;管理的综合性;管理的创新性;管理的艺术性;另外还有闭环性、择优性等。

管理观念

六大观念:管理的人本观念、管理的系统观念、管理的择优观念、管理的战略观念、管理的权变观念、管理的创新观念。

3、管理活动的基本要素?

(1)管理主体,即回答由谁来管理?(2)管理客体,即回答管什么?(3)管理目的,即回答为什么而管?(4)管理职能和方法,即回答怎样来管?(5)管理环境,即回答影响管理的主要外部、内部因素和条件是什么?这些基本要素有机结合、相互作用,从静态上说构成了管理系统或管理组织,从动态上说就构成了管理活动。

4、管理客体的特征?

客观性,管理客体因属客观存在的事物,因此必然有客观性;系统性,在实际中,管理客体表现为各种存在的形式和运动状态;规律性,作为管理客体,不管它表现为何种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都有自身一定的发展变化规律;可控性,可控性或称可管理性是管理客体的重要特征,也是它之所以成为管理客体的重要标志;44简述管理的人本性。答:管理要处理人与物的关系、物与物的关系,但最根本的是要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因 此,任何管理都要从人的本性和人的需要出发,提高人的素质、处理人际关调动人的积

极性 和创造性放在中心地位,关心人、尊重人、培养人、发展人作为管理的最终目的。这就是管 理的人本性。赶超战略特点

赶超战略是指采取扭曲产品和要素价格的办法和以计划制度替代市场机制的制度安排,提高国家动员资源的能力,突破资金稀缺的比较劣势对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制约,使资金密集型产业能够在极低的起点上得到发展并在短期内实现飞跃,进而使产业结构达到先行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战略。

赶超战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经济政策是实现政治目的的工具,表现为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率和GNP 的总量而没有把经济发展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

(2)以牺牲经济整体进步为代价实现少数产业在前沿上赶超与发达经济之间的技术差距,但是先进产业由于脱离经济实际而无法对其他产业产生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经济体系表现出明显的二元结构性质;

(3)政府的保护是赶超产业赖以存在的基础,经济政策上表现为高关税下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进口替代战略,经济体系较为封闭。

5、不确定型决策?

任何决策问题都面临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如果自然状态是不确定的,而且也无法计算其发生的概率,其结果也无法预料,这种决策就叫做不确定型决策。

6、管理的特征?

1.管理的二重性 2.管理的目的性3.管理的人本性 4.管理的综合性5.管理的创新性6.管理的艺术性

7、异体监督?是指对行为主体的监督,是由行为主体意外的他体所实施的监督,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不同体。

8、评价的作用?

一评价是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管理良性循环的必要途径;二评价是影响人的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1.通过评价,对人民再一定时期内所付出的努力及其所获得的工作成绩和效益进行肯定和认可,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及其对组织的贡献,享受到事业的成就感和成功的喜悦,则能进一步强化激励人们干好工作及其对事业的追求心里,使其保持旺盛的积极性状态。2.科学的评价是公平分配的前提条件。3.评价不当,会严重挫伤人的积极性。4评价活动再引导人的行为和组织用人方面也产生着积极的作用。综上所述,评价活动再管理过程中起着特定、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影响管理效益提高和管理良性循环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必须重视管理重的评价活动。

9、权变观念在管理中的作用?

一、权变观念在计划方面的运用。计划是管理过程的一种基本职能,管理重的其他许多职能是在计划职能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权变观念在计划重的应用主要表现再以下三个方面。1.计划的制定必须首先分析环境和组织的重要变量;2.在不同情况下制定不同类型的计划;3.计划要有一定的模糊性与灵活性。

二、权变观念再组织方面的应用。权变观念认为,在组织与其环境之间以及再各分系统之间都应有一致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寻求其最大的一致性。权变观念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出适宜于具体环境情况的组织涉及和管理行为。1.组织的发展离不开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2.组织适应环境应树立的观念。权变观念认为,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寻求组织与环境的最大一致性,而这个最大的一致性是以组织对于环境的适应性作为基础的。

三、权变观念再领导方式方面的应用。管理的权变观念认为,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最好的”或“不好的”领导方式。没有一种“最好的”领导方式,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1、三种领导方式的权变应用,专制、民主、分散的领导方式,权变观念认为,三种领导方式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应该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其适用的领导方式;2.领导方式与环境相适应。权变观念认为,没有一种适合任何情况的最好的领导方式,只有当领导者适应他所面临环境的情况之后,才可能选择最好的领导方式。3.目标—途经领导方式。指示式、支持式、成就指向式、参与式四种领导方式的优略,取决于全变因素,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要根据领导方式同权变因素的恰当配合来考虑。

10、职能制组织机构的优缺点?

优点:将单位管理工作按职能分工,从而能大大提高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减轻各级领导人员的工作负担。缺点:下级负责人除了接受上一级负责人的领导以外,还要接受上一级各职能部门的领导,因而容易形成多头领导,使下级无所适从,不符合统一指挥的原则。

11、指挥与协调的区别与联系?

指挥和协调都是管理的重要职能。指挥是管理者为实现目标而采取各种命令性措施的行为;协调是管理者为实现管理系统各要素间良好的配合而采取的各种协商调节性的行为。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区别主要体现在:(1)指挥的直接作用对象是人,即被管理者;而协调不仅仅是对人,还包括财和物。人是协调对象中最重要的因素。(2)协调是对不统一有偏差之头现象和情况的处理,其直接目的是改善各要素间的联系状况,实现各要素协调一致,密切配合的关系;但指挥并不单纯着眼于改善联系状况,实现良好配合,还包括力量的部署前进的方向和方法的选择等内容。(3)指挥可以用于协调,可以具有协调的意义;协调往往可通过指挥得到实现,协调又利于提高指挥的有效性。由于协调和指挥的对立统一关系,所以管理者要注意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以利于有效的指挥和成功的协调。

12、管理幅度?

又称管理宽度,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中,管理人员所能直接管理或控制的部属数目。这个数目是有限的,当超这个限度时,管理的效率就会随之下降。因此,主管人员要想有效地领导属,就必须认真考虑究竟能直接管辖多少下属的问题,即管理幅度问题。

13、共有经济规律?

在一切社会形态或在几个社会形态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它是共同存在的经济现象或经济过程的本质的反映。共有经济规律可以分为三种:①一切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②在各个剥削阶级社会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③在几个不同的社会形态中起作用的共有经济规律。

14、行为科学理论对人的看法?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提出了以人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肯定了人的社会性和复杂性。行为科学理论反映了人类社会发 展的进步要求。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力资源为首要资源,高度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倡以人道主义的态度对待工人,通过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者工作生活的质量,培训劳动者的生产技能,调动人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劳动效率。这些思想有利于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

15、管理的观念?

管理观念是管理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是管理原理、管理原则、管理方法等的思想升华,是指导管理活动的灵魂。包括:1.人本观念;2.系统观念;3.择优观念;4.战略观念;5.权变观念;6.创新观念

二、辨析题

1、管理主体主要指的是具有一定管理权限的单个管理者。错。在现代条件下,所谓管理主体,固然包括具有一定管理权限 的单个管理者,但更多的是指由国家统治者和生产资料所有者通过一定法律程序或其他形式推举或委托的代理人所组成的管理机构。

2、管理人本观念中的“人”,指的是管理客体中的人。

错。管理人本观念中的“人”,既包括作为管理客体的人“人”,也包括作为管理主体的“人”,既包括个体的“人”,也包括作为群体的“人”、组织的“人”乃至社会的“人”。

3、在管理活动中应以定性分析为依据,定量分析为工具。错。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而且一定的质决定一定的量。因此人们认识十五一般总是按照质、量、度的顺序进行,即从质的研究出发,通过量的分析,达到对度的把握。在管理活动中,必须坚持以定性分析为前提,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机集合起来的原则。

4、从在管理客体中发挥作用的角度看,作为管理客体的人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错。从在管理客体中发挥作用的角度看,作为管理客体的人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其主动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当他们参与管理、行使管理的功能时,处于主动管理的地位,即管理者地位;(2)、当他们作为被管理者处于服从地位的时候,这种服从也不是完全被动地服从、盲目的服从、而是主动的服从,有条件的服从;(3)在同一管理客体中,人与其他组成要素,始终处于有意识的主动支配的地位,因而是管理成 败的决定要素。

5、在管理学中,所谓管理幅度,是指组织机构按垂直隶属关系

划分的等级。错。在管理学中,所谓管理层次,是指组织机构中按垂直隶属关系划分的等级。管理幅度,是指一个领导者直接领导其下属的人数。

55、下面组织机构是职能制。高层领导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中层领 导 中层领导 中层领导答:错。应是直线职能制。

6、财产所有权所获得的支配权是比较符合现代管理原则的。错。财产所有权所获得的支配权是古典企业的类型,按法定程序获得支配权才是符合现代管理原则。

7、过分强调和依赖行政方法不利于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对。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之间既有明确分工,又有密切合作;地区之间要打破行政管辖界限,建立统一的市场,进行平等竞争。行政方法强调垂直性的领导和行政区域内的集中,因此过分强调和依赖行政方法容易形成所谓的条条专政和地区封锁。这样既不利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之间的分工协作和横向联合,也不利于地区间的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换,从而也就不利于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8、管理客体的可控性不是一成不变的。

对。管理客体的可控性,是指管理客体能对管理主体发出的信息作出反应,管理主体能够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手段影响和控制管理客体按照既定的目标运行,并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管理客体之所以具有可控性,首先,在于它本身具有可控机制和一定的发展变化规律,这

样就有可能使管理主体运用一定手段,遵循其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度和把握能力。相对于管理主体的控制或管理能力来说,管理客体的可控性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从一定意义上说,管理主体控制和管理能力的增强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管理客体范围的扩大与可控性的增加,也是人类历史不断前进的重要标志。

9、西蒙所提出的决策准则是最优、最佳。

错。西蒙从“决策人”和“有限性”的观点出发,提出“令人满意”的准则。西蒙认为,人要做到完全理性或绝对理性,需要决策者可提供的方案及未来的后果要无所不知;决策者要具有无限的估算能力;决策者对各种可能的后果要能排出一个完全而一贯的优先顺序。但由于决策者在认知能力和时间、经费、信息、来源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具备这些前提。所以,事实上人们不可能作出完全合理的决策。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的概念,指出,人在决策时,不能坚持要求最理想的捷达,常常只能满足于“足够好的”或“令人满意的”决策,他的决策准则是符合实际的,也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西蒙提出通过用“令人满意”的准则代替“最优化”准则,以一种务实的、可操作性的概念去决策,通过花费大量“边际成本”,提高标准,得到替代措施,从而产生的“边际改进”会使决策无限接近“最佳”、“最优”。从西蒙本身的观点推证该题目,他自己所提出的决策准则本身也不应是最佳”、“最优”,而是“足够好的”、“令人满意的”。

10、在管理学中,所谓管理层次,是指是指一个领导者直接领导其下属的人数。

答:错。所谓管理层次,是指组织机构中按垂直隶属关系划分的等级。

11、下面组织机构是职能制。高层领导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中层领导

中层领导

中层领导 答:错。应是直线职能制。

12、从管理业务的角度看,管理客体主要表现为人、财、物、信息、时间等各种不同资源。

答:错。从管理业务角度看,管理客体主要表现为生产、分配、流通、消费、行政等等各种不同社会活动范畴。

三、论述题

1、科学决策应遵循的原则。

七条原则:

(一)客观原则;

(二)信息原则;

(三)预测原则;(四)程序原则;(五)可行原则;

(六)选优原则;

(七)“外脑”原则。

2、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及再处理二者关系时要考虑的因素。

在管理学中,所谓管理幅度,是指一个领导者能够直接而有效地领导其下属人数的限度。所谓管理层次,是指组织机构中按垂直隶属关系划分的等级。所谓管理层次,是指组织机构中按垂直隶属关系划分的等级。在一定的组织机构中,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关系。即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层次越少;管理幅度小,管理层次就多;在管理机构的设计和建立中如何处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一般要考虑以下因素:(1)管理单位规模大小与处理问题的复杂程度。管理单位规模比较大,管理问题比较复杂,则组织机构的管理幅度应小一

些,管理层次就多一些。(2)领导与下属领导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强弱。领导和下属的领导能力和工作能力较强,知识和技能水平较高,则管理幅度可大一些,管理层次可少一些。(3)授权程度。领导者善于将权力授予下属,而自己亲自处理的问题就相对而言减少。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幅度就可大一些,管理层次就可少一些。(4)信息传递的畅通程度。如住处传递方式适当,手段先进,传递渠道畅通,上下级意见能及时交流,左右关系能直辖市配合,则管理幅度就可大一些,管理层次就可少一些。

3、现代管理要经历的过程及在这个过程重决策所具有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管理过程包括:决策、计划、实施、监督、评价等基本环节。这些环节的循环。构成了现代管理的过程。但是最主要的环节还是决策环节。主要理由是:

(一)决策是管理工作的核心。管理工作是多方面的,但是,在一定意义上讲,都是围绕决策开展的。不管是管理中的制订计划、组织实施、进行协调,还是管理中的监督、用人、思想政治工作等等,都不能离开总的决策目标。同时,这些活动本身也有具体的决策问题。可以说,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存在于一切管理领域,存在于其中的每个方面,每个层次,每个环节。当然,这并不是说“管理就是决策”;管理活动是由决策与行为两部分组成的,只有行为的选择,没有具体的行为,构不成管理;况且不准备实施的决策也是毫无意义的。

(二)决策决定着管理行为的方向、轨迹以及效率。管理决策实际上是管理行为的选择,管理行为则是管理决策的

执行。管理者在实施具体的管理活动之前,都有明确的目的以及体现这种目的的多种具体行动设想和方案。决策则正是对多种具体设想和方案的选择。管理行为就是实践某一设想和方案,以达到一定的目的。决策所选择的设想和方案直接影响着行为的方向是否对头和沿着什么样的道路前进。同时,方案、设想选择得当是管理效率高的保证;选择不当,则管理行为有可能是低效率甚至是负效率。

(三)决策是各级管理者的主要职责。管理者的职责很多,但居首位的是进行决策。一切管理者不论其职位高低都是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决策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决策与执行决策。决策及其实施是管理活动的基本内容,从决策目标的提出,到方案的制定、选优,以及组织实施的全过程,管理者必须亲自过问、参加、负责到底。

4、权变观念在组织方面的应用?

权变观念认为,在组织与其环境之间以及在各分系统之间都有一致性。权变观念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出事宜于具体环境情况的组织设计和管理行为。它的作用体现在两方面:(1)组织的发展离不开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主要表现在:一是从组织的管理和决策上看,组织能否发展主要处决于组织的管理和决策,而良好的经营管理和科学的决策离不开对环境的适应的选择。二是从组织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上看,组织的生产规模和建设规模不能凭空决定,而是要根据所在的环境,根据社会需要和可能条件决定。三是从组织的调整、改革上看,组织不是静止的,而是发展变化的,每个组织都要根据环境变化来进行调整、改革,通过调整组织的规模,改善组织结构,不断使组织机

构精简和增加效率,以提高组织适应环境的能力,实现组织的目标。(2)组织适应环境应树立的观念。第一,组织要树立重视环境的观念。要选择一个适合于组织发展的环境,并同环境建立密切的关系,不断改善和发展环境。第二,组织要树立适应环境的观念。要根据环境条件,协调内部活动,使组织适应环境而生存和发展。(3)组织要树立改善环境的观念。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客观条件的成熟程度,去不断改善环境,为组织的发展创造一个与之相应的新环境。

5、管理目标的作用?

管理目标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它在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具体是:(1)凝聚作用,管理劳动是一种共同的社会劳动,就必然要求有共同的目标,形成共同协作的意愿和团结奋斗的集体,管理目标可以是共同的价值观的反映,会同一人们的思想;(2)导向作用;管理目标不但规定预期结果,而且规定如何达到这一预期结果的措施,因此在管理中管理目标既对人们总的努力方向起到导向作用,又对人们的具体管理活动起到指导作用。(3)激励作用,目的激励作用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目标确定后,可以起到鼓舞人心、振奋精神、激发斗志的作用;二是在目标执行过程中,由于目标的制定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先进性,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达到,因而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目标实现后,由于人们的愿望和追求得到实现,同时也看到了预期结果和工作成绩,因而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这样就会激励人们以更大的热情和信息去承担新的任务。(4)评价作用。管

理目标不仅是各项管理工作的依据,而且也是评价各项管理工作成绩大小、质量高低的尺度。这一作用不仅适用对每个单位、每个部门工作成绩的衡量,而且也适用于对个人政绩的衡量。

6、实施的作用?

实施是管理中的一个极重要的过程,它包括从决策、计划形成起到管理目标实现为止的全部活动。1.实施是落实和完善决策、计划的环节和途径。决策、计划如果不转变为实际行动,付诸实施,那只能是一种设想,在管理中如果只注重决策、计划的制定,而不管决策、计划制定后能否有效地实施,以为只要决策、计划制订下来,自然就会实现,目标当然能够达到,不重视实施中的大量工作,不去及时地发现和解决实施重的问题,那么即使是正确的决策、计划,也只是纸上谈兵。2.实施是现代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责任。管理者的主要职责一是作决策、订计划;二是抓决策、计划的落实;三是检查总结管理工作的全过程。管理者制定决策、计划,就给下级指出了努力方向,提出了工作标准,但管理工作只能算是刚开始,还必须花更大的精力抓决策、计划的落实——实施工作。决策、计划和实施是管理者不可偏废的两项紧密联系的工作,决策、计划是管理者的根本性工作,实施是经常性的工作。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必定是既善于决策、计划又善于抓好实施工作的。3.实践是检验管理机构、管理措施是否科学合理的主要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施,这一决策、计划付诸实践活动的表现形式,不仅能够检验决策、计划是否正确,同时也能够检验管理机构是否合理,人员配备是否得当,具体工作制度是否健

全,信息反馈系统、检察监督系统是否得力等等。

7、案例分析: 某县委书记到任以后,根据他在另一个县当县长的经验,认为该县情况跟他以前所在县情况大致相同,所以他决定在该县实施“万亩果园计划”,县委一班人根据县委书记的指示很抓落实,使“万亩果园计划”很快得以实施。问:这是不是科学决策,为什么?

答:不是。因为决策是一个过程,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为了保证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在决策过程中通常采用以下步骤:(1)摆明问题(2)确定目标。目标的确定,直接决定着方案的拟定,影响到方案的选择和决策后的方案实施。目标一错,一错百错。(3)拟定不同方案。(4)方案评估。(5)方案选优。(6)跟踪决策。指对决策目标或决策方案所进行的一种根本性的修正。该案例中新上任的县委书记对实施“万亩果园计划“的决策没有遵循以上步骤,而是凭过去经验拍板,所以不是科学决策。

8、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包括以下要点:

一切管理活动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人。管理作为协调人类活动的一种活动,必须把人的发展作为宗旨。(1)管理的最根本问题是调动企业中人的积极性,创造一个足以使人发挥潜力的环境。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中人的积极性,才能实现企业中各要素的协调,完成企业目标。

(2)人既是管理的客体,又是管理的主体。企业中最活跃的要素正是通过人的活动,协调着企业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物、财、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使企业的计划目标落到实处。(3)企业要适应人 的发展需要。人与企业的关系不仅要使人适应企业的需要,而且也要使企业的设计与分工满足人的发展的需要。(4)人是复杂人。要改变人的行为,除了在物质上满足人的需求之外,必须抓思想建设。要通过思想建设引导、改变人的行为,使其有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

9、为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管理者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1)政治素质。(2)品德素质。(3)知识素质。(4)业务素质:一是科学决策能力;二是知人善任能力;三是组织协调能力;四是开拓创新能力。以上四点只是管理者所应具备的一般素质。此外,不同的管理,例如宏观经济管理、微观经济管理、行政管理和科研管理等,对于管理者素质还有许多不同的特殊要求,对此我们必须要做更加深入细致地研究。在现代管理中,管理者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班人”,因此研究管理者的素质还必须研究管理者群体的素质。

10、联系实际谈一谈领导用人的艺术:

(1)用人先要选好人。选人的路线:应坚持“任人唯贤”的路线,只要是才,不管亲与不亲都应选用。选人的标准:德才兼备。选人的途径和方法:坚持群众路线。(2)用人所长、扬长避短。(3)充分信任、尊重关心。(4)善于激励、赏罚分明。(5)合理搭配、整体效能。联系实际。。.建立经济管理组织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1)有效性原则;(2)统一指挥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3)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相结合的原则;(4)沟通协调的原则 谈一谈制订管理目标应遵循的原则。答案要点:(1)科学预测的原

则。(2)民主参与的原则。(3)方案选优原则。(4)信息反馈原则。在坚持上述原则的基础上所确定的管理目标,并不一定能保证管理目标有足够的科学 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其原因有三:一是在一定的时期人们的认识问题有一定的局限性。有 些认识在当时看来是科学的、合理的,事后有可能会发现仍有不科学、不合理之处。二是实 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管理目标制定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如何,最终还是要在执行的实 践中来检验。三是情况在不断变化,条件在不断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原定管理目标出现一些 偏差,实属必然现象。

简述管理的人本性。

答:管理要处理人与物的关系、物与物的关系,但最根本的是要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因此,任何管理都要从人的本性和人的需要出发,提高人的素质、处理人际关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放在中心地位,关心人、尊重人、培养人、发展人作为管理的最终目的。这就是管理的人本性。

联系实际谈一谈在管理中如何运用多种激励方式对员工进行激励(1)尊重激励。(2)磋商激励。(3)沟通激励。(4)赞扬激励。(5)奖罚激励。(6)榜样激励。(7)表率激励。(8)目标激励。联系实际。。

谈一谈制订管理目标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预测的原则。(2)民主参与的原则。(3)方案选优原则。(4)信息反馈原则。在坚持上述原则的基础上所确定的管理目标,并不一定能保证管理目标有足够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其原因有三:一是在一定的时期人们的认识问题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认识在当时看来是科学的、合理的,事后有可能会发现仍有不科学、不合理之处。二是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管理目标制定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如何,最终还是要在执行的实践中来检验。三是情况在不断变化,条件在不断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原定管理目标出现一些偏差,实属必然现象。

如何认识战略观念在现代管理中的作用

(1)确立战略观念,可以增强管理的目的性。――能够使整个管理系统具有确定的目标、方针和任务;――能够围绕战略目标和战略方针,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确保有限资源得到有效率的使用; ――能够使管理主体根据未来而控制现在,激励现在,使每一个“现在”着眼于未来。尽力去实现未来目标。(2)确立战略观念,可以增强管理系统的活力。(3)确立战略观念,有利于提高各级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第五篇:北京市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科目真题解析

北京市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考试真题解析

英语是北京市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必考科目之一,也成为广大考生最头疼的科目。根据党校在职研究生辅导网收集整理北京市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真题,现将英语考试的题型、样题以及分值进行分析:

一、单选题

每题1分,共40分。样题如下

二、完型填空

每题1分,共10分。样题如下

三、阅读理解

每题1.5分,共30分 样题略

四、翻译(汉译英)每题2分 共20分

有关北京市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辅导课程、复习资料

请搜索关注党校在职研究生辅导网

下载中共重庆市委党校2014年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复习要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共重庆市委党校2014年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复习要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