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现代职业学院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概况
四川现代职业学院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概况
四川现代职业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的一所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现有普通专科专业27个,本科专业3个,全日制在校学生7200余人。学院占地面积500余亩,拥有教学仪器设备1600余台(套),其中教学用计算机近700台,教职工300余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职业资格)的教师占60%以上,“双师型”教师占40%以上。学院位于四川省会城市——成都市,地处西部地区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以先进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聚集、宜业宜商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成都城南天府新区腹地。学院校园占地500余亩,校内环境优美,设施设备齐全,建有数控技术实训中心、家具制造技术实训中心、设计技术实训中心、会计实训中心、酒店与餐饮实训中心、电子信息技术实训中心、信息应用技术实训中心、现代企业管理岗位实训中心、建筑与房地产实训中心9个专业实训中心68个专业实训室;建有设施完善的信息化多媒体教室70多间,建有1个藏书65万余册的图书馆,建有1个标准塑胶运动场和相应的健身设施,建有1个校内驾驶训练基地。
四川现代职业学院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是学院负责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的专项管理部门,现已开设各类培训项目近100个,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师、营销师、秘书、电子商务师、房地产策划师、房地产经纪人协理、茶艺师、咖啡师、物业管理员、建筑“九大员”、造价员、数控车(铣)工、电工、焊工、会计从业资格、助理会计师、证券从业资格、期货从业资格、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工程师、UG助理工程师、二级建造师、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等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及鉴定考试,同时为企业专门开设各类职业培训。
联系地址:成都市西南航空港华创路1号四川现代职业学院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官方网址:http://zypx.scmvc.cn/
第二篇: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广播站规章制度
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广播站规章制度
1、日常值班管理
(1)接听电话或接待来访时,要认真耐心。如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应及时询问站长或副站长。
(2)值班人员每晚要检查站内水、电使用情况以及设备安全。
(3)认真做好值班记录。
(4)值班室、广播室内禁止大声喧哗,严禁吸烟,严禁使用电炉、酒精炉等易燃、易爆,易腐蚀物品。
2、节目播出时的值班管理
(1)值班人员应在节目开播前15分钟到站,监督播音员准时开播,并提示播音室内所有工作人员关闭手机。
(2)直播中,如发生播音员对设备操作使用不当等情形或在室外监听,发现有播出质量问题,应及时提醒。
(3)提醒播音员控制节目播出时间,以防超时。
(4)播音结束后,清点各种资料,如发现设备任何异常,应及时反映。
(5)与当日播音人员负责播音间的卫生,播音结束后,关机断电并锁好门窗。
(6)未经值班人员允许,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播音室。
(7)广播站成员进广播室必须讲普通话。并且进门关门。
3、设备使用维护制度
(1)广播设备包括调音台、功放、收录机、影碟机、监视监听器、采访机、话筒、耳机等设备及配套附属用品。
(2)广播设备为采访、编辑、播音等工作配备,必须保证专项使用,禁止挪做他用。
(3)站务人员要爱护公物,禁止野蛮使用广播设备。
(4)广播设备一般不外借。如遇特殊情况,需由借用人持借用单位证明信到党委宣传部办理借用手续。
(5)广播站设备管理采取站长负责制与当日值班人员负责制相结合的原则。
4、假期值班管理
(1)为保证播音设备安全,各类假期均应安排留校的站内人员作为值班人员。如遇特殊情形不能安排的,应在正式放假前10天报告宣传部。
(2)值班人员负责值班期间广播站用水、用电及财产安全。
院团委二00九年五月
第三篇: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党支部
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党支部
“争先创优”活动学习制度
一、认真组织全体党员和非党积极分子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党的重大决策和党的教育方针,学习我校重大决策和文件。
二、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确定每周三为集中学习时间,学习时间不得低于2小时,党员分散学习时间自行安排,定期上缴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
三、端正学风,学习不走过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提高思想认识上下功夫,在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下功夫,用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导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四、党员要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每学年每人不少于5千字,写学习心得体会不少于2篇,支部学习交流会不低于4次。
五、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即每月召开一次支部委员会、一次党小组会,—次全体党员会,并自行组织一次党课。
六、年底做好检查评比工作,奖励学习积极分子。
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党支部2010.12.2
5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党支部党员管理制度
为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永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特制定如下党员管理制度:
1、定期对全体党员和非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知识培训。
2、按照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要求规范党员行为,教育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严把“入口”关,积极纳新符合条件的新党员。
4、全体党员要按时交纳党费,每年重温一次入党志愿书。
5、定期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剖析自己,纠正错误。
6、认真贯彻从严治党方针,做好后进党员的帮助工作、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工作。
7、做好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工作,建立党员档案和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党员管理水平。
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党支部
2010.12.2
5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党支部党员监督制度
为了教育督促每个党员自觉履行党员义务,遵守党的纪律,确保党员的先进性落实到行动中,党支部制定如下监督制度:
l、举报电话,广泛征求群众对党员的意见。
2、党总支设立专职纪检员,孙艳莉专门负责党员监督工作。
3、实行党员述职制。每学年每位党员在支部大会上书面述职一次,就自己的思想、学习、工作、执行纪律等方面进行述职,全体党员进行评议。
4、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各支部每学期要召开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组织党员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届时要邀请群众代表参加,并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
5、建立党员帮教制度。对评议意见较大的党员,各支部要结对帮助,认真做好教育转化工作;对个别屡教不改的不合格党员要上报上级党总支,按《党章》规定,进行组织处理。
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党支部
2010.12.2
5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党支部党风廉政建设制度
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进一步加强我支部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中心“学技能、强素质、增能力、促就业”培训工作,根据大学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我支部党风廉政建设制度。
一、建立党员学习教育制度
充分利用党员大会、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作形势报告、组织社会调查等活动,加强对党员进行党风廉政教育,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
二、认真执行廉洁自律规定
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和《制止奢侈浪费的“八项规定”》,认真执行大学制定的有关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
三、建立监督制度
开好民主生活会。每学期末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相互评议,指出问题,促进提高。建立廉政述职制。年底每名党员都要在中心全体会上作一次廉政情况说明,并接受评议。
四、优秀共产党员评选表彰制度
为了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广大党员立足岗位、尽职尽责、高标准、严要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永葆先进性。
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党支部
2010.12.25
第四篇:四川概况导游词
四川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内陆大省,地处长江上游。全省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名列第5位(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青海),人口8500万,仅次于河南、山东,是中国第三人口大省。主要民族有汉、藏、彝、羌、回、苗等53种,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13种,是中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四川虽不靠海,又不沿边,对外交通相对闭塞,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在国内,只要是受过中等教育的人,一提到四川就会立即想到:啊,那是“天府之国”’一个古老又富饶的地方!外国人了解四川,恐怕以下三个因素起了重要作用:一是当代世界伟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出生在四川;二是四川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不仅把中国的卫星送上了天,而且还把美国生产的卫星送上了太空,这不得不使许多外国人对四川另眼相看。三是四川是大熊猫的故乡。为使外省人或外国人更透彻地认识四川,我在这里给导游先生(女士)们说说四川的古今梗概。
天府之国历史悠久
在远古时代,四川为巴、蜀两个国家统治着,过去一般认为是在商周时期(即公元前11世纪至前5世纪)建立的国家。现根据广汉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推断,早在4000年前,蜀人就已经在川西平原建立起了奴隶制国家。《华阳国志》说:“蜀之为国,肇于人皇,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帝喾,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武王伐封,蜀与焉”。
以前认为,这一记载多根据传说,不一定可信。三星堆文物的出土,人们才相信,蜀国的历史至少应向前推1000年。
“蜀”的名称最早见于商代的甲骨文。蜀的祖先据说是生活在黄河中上游的古代羌族的一支,他们沿岷江流域南迁进人四川盆地,被称为“氐族”,并在成都平原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传说中最早称王的是蚕丛和鱼凫,以后是柏灌。到了杜宇王朝,正是中国的西周时期;开明王朝则是中原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316年,泰国趁蜀国和巴国发生战争之机,派大将司马错率军南下,一举灭掉了蜀国和巴国,使四川地区统一于中华帝国的版图之内,古代蜀国的历史就此结束。此后,又因历代帝王都将统治巴蜀的最高治所设在成都,而成都为古蜀都,“蜀”也就成了四川地区的地简称。因此,三国时,刘备占据四川称帝,史称“蜀汉”;五代时,王建和孟知祥先后占据四川称帝,史称“前蜀”和“后蜀”。
关于“蜀”名称的来历,史书记载中有两种说法:一说蜀就是蚕,是因古蜀王蚕丛教民栽桑养蚕,使四川成为中国最早养蚕的地方,因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蜀是一种形态象蚕、但能螫人的毒虫,因此“蜀”很可能是商朝统治者对蜀人的一种贱称。
巴族的记载最早见于殷墟甲骨文,叫“巴方”,大约生活在今陕西省汉水流域,以后逐渐向东南方向迁移,进入今湖北清江流域和四川东部(大部分在今重庆市境)。关于“巴”名称的来历说法不一:有说是因川东两条河流的形状而得名;有说是川东盛产的一种植物“巴茅”而得名;还有以虫、蛇之属来解释的。另有一种说法是:古代巴人居石穴,川东人称石为巴,因此得名。巴国建国的时间不详,春秋战国时期经常与楚国发生战争,因此都城不断迁徒,合川、丰都、阆中、重庆都作过都城,以重庆的时间最长。
秦灭巴、蜀后,在四川推行郡县制,在原巴蜀地区设置了巴郡和蜀郡。汉初增设了广汉郡,·汉武帝元封5年(前106年),在全国设13刺史部,四川地区为益州部。三国末年,魏灭蜀后,分割益州,另置梁州。两晋和南北朝时期一直沿用梁、益二州建制。
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除州、郡制,改益州为剑南道,梁州为山南道。唐玄宗开元23年(公元735年),剑南道又分为剑南西川节度和剑南东川节度,“川”字开始在四川地区区划名称中出现。
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州县大加减并,宋军灭掉后蜀政权后设置西川路,开宝6年(公元973年),又分设峡西路;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又将西川路和峡西路合并为川峡路;宋真宗咸平4年(公元l001年),将川峡路一分为四,目p益州路(后改成都府路),梓州路(后改潼川路)、利州路(州治广元)、夔州路(州治奉节),合称为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这就是“四川”一名的由来。
元朝在各地设置行中书省,川峡四路全并成四川行中书省,“四川省”名自此问世。
明、清时期,四川省建制未变,疆域已达川西高原和凉山地区。
民国时期,四川形成军阀割据局面,行政建制极不统一。1935年,蒋介石势力进人四川后,把四川划分为18个行政督察专员区及西康行政督察区;1939年,又将西康督察区和四川的17、18督察区合并为西康省,实行川、康分治,直到1955年撤销西康省,将金沙江以东地区划归四川,四川省的西部省界最后确定下来。1997年3月,重庆市升格为中央直辖市,并将涪陵、万县二市和黔江地区划归重庆。划归重庆市的土地面积共8.2万平方公里,人口3002万。
现在的四川省共有21个地区(市、州)辖县(县级市、区)128个。
四川为何被称为“天府之国”?
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由来已久。这是由于它自身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主要是:
1.历史上所说的“天府之国”主要是指四川盆地,并不包括现今的川西高原和川西南山地。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是秦朝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平原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土”,因而,成都平原成了中国历史上农业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的地区,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故称“天府”。
2.四川盆地周围都是崇山峻岭,交通闭塞,古称“四塞之国”,在冷兵器时代,它具有易守难攻的特殊战略地位,因而避免了历史上很多次战争的破坏,得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这就更有利于它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上许多有眼光的战略家,如张良、诸葛亮等都把四川当作可以立国的根基之地。唐朝中期和晚期,关中发生战乱时,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逃到四川成都避乱,当时的成都,在他们眼里正是一片笙歌宴舞之地,当然就要被称为“天府之国”了。
那么,“天府之国”的名称到底是怎么得来的?据考证,“天府”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本是一种官名,其职责是“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凡国之玉镇、大宝藏器焉,若有大祭大丧,则出而陈之,既事而藏之”。可见,“天府”是专门保管国家珍宝、库藏的一种官史,后人用以来比喻自然条件优越,形势险固,物产富饶的地方。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战国策·秦策》中记述纵横家苏秦对秦惠王说的一段话:“大王之国,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变,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秦末汉初,张良在论证定都关中时说:“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史记·《留侯世家》)。
以上说的“天府之国”主要是指关中平原是富庶之地。历史上最早称四川为“天府”出自诸葛亮的《隆中对》:“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汉代的益州包括今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晋代著名史学家常璩在所著《华阳国志》中称:“蜀沃野千里,号称“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天府之国”在历代文人学者笔下逐渐成了四川盆地的代名词,后来还进入了中学教科书,因而成为家喻户晓的一条地理常识。巴山蜀水风光无限四川的地势与中国的地势相拟:西高东低。长江自西向东横贯而过,黄河亦在川西北挂角而去。四川西部被称为川西高原,是青藏高原的边缘部分,高寒少雨,地广人稀;东部为四川盆地,面积达16.2万平方公里,是著名的中国四大盆地(其他三个盆地分别是: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中最富饶多姿的一个。
四川盆地的边缘由东边的巫山,南边的大娄山、大凉山、西边的邛崃山、岷山、北边的大巴山、米仓山等连结而成。境内的河流大都从这些山地中流出汇入长江。因大巴山、巫山、大娄山界内属古代巴国地域,以山地、丘陵为主;以成都平原为中心为古蜀地域,四川的主要河流大都从这里经过流人长江,故历史上习惯于把四川的山水简称“巴山蜀水”。
古人说:“天下山水之观在蜀”,巴山蜀水,绚丽多姿,自古为文人学士所景仰。且盆地四周山脉构造各异,景观独特。盆地东缘山脉——巫山山脉,现属重庆市地域,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自西向东横切巫山,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壮丽多姿,被称为中国的山水画廊。盆地南缘山脉,指宜宾到奉节的长江以南山地,主要山脉有大娄山、七曜山、武陵山等,是境内峰林、溶洞、槽谷、落水洞,暗河等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山地。区域内有金佛山、四面山,蜀南竹海风景区、兴文石海洞乡,筠连溶洞,重庆的万盛石林、武隆溶洞等岩溶地貌景观。盆地西缘山脉——龙门山、邛崃山。龙门山是广元到都江堰市之间、岷江以东许多山脉的总称,主要山脉有九顶山、茶坪山和龙门山,属岷山的东南延伸部分,是一条褶皱断块山脉,也是四川各时代地层发育最全的山脉。境区内有九峰山、莹华山风景区,龙池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和唐家河自然保护区。龙门山还是岷江和沱江的天然分水岭。
邛崃山是都江堰市到天全县一线岷江以西山地的总称,主要山脉有巴朗山、夹金山和二郎山等,是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天然地理分界线和农业界线:东部为农业区,西部为半农半牧区。这里有冰川分布,生息着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有著名的卧龙、蜂桶寨、喇叭河等自然保护区;有青城山、西岭雪山、峨眉山、蒙山、夹金山等风景名胜区和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盆地北缘山脉——米仓山和大巴山,总称大巴山脉,是秦岭的东南分支,是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的界山,也是嘉陵江和汉水的分水岭。大巴山东西绵延500多公里,故有“千里巴山”之称,是四川盆地北部的天然屏障,它阻止了北方的冷空气南侵,对四川盆地冬暖春早气候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区域内有以溶洞景观为主的诺水河风景区和以奇峰峡谷为主要景观的光雾山风景名胜区。大巴山还是古代四川通向中原的陆路交通要道,保留至今的还有金牛道、五丁峡、明月峡栈道,以及米仓道、陈仓道等古战场遗迹。
川西高原山地有:大凉山,介于四川盆地与川西南山地之间,是大、小凉山的总称,是我国东部湿润亚热带气候和西部干湿交替亚热带气候的分界线,因而东西的动植物区系截然不同,东北坡产大熊猫,有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和螺髻山、泸山等风景名胜区,又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沙鲁里山,位于甘孜、凉山州西部,是金沙江和雅砻江的天然分水岭。主要山脉有雀儿山、索龙山、海子山、木拉山等,南北绵亘500—600公里,向南伸入云南境内,东西宽200多公里,是四川最长、最宽的山系。这里是四川冰川、湖群最集中的地区,仅理塘至稻城间就有400多个。被誉为“最后的香格里拉”的亚丁自然保护区就在稻城县境内。
大雪山,位于甘孜州东部,是大渡河和雅砻江的分水岭,由北向南有党岭山、折多山、贡嘎山、紫眉山等,南北延伸400多公里,是横断山系主要山峰之一。贡嘎山主峰海拔7556米,是四川最高的山峰,被称为“蜀山之王”,也是古冰川发育最完全的山地。著名的贡嘎山风景名胜区,海螺沟冰川公园是中外游客向往之地。大雪山是四川境内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东部西部的地貌、气候、农业和民族都有很大差别,四川西部的所谓“关内”和“关外”以此山为界。
岷山,位于四川西北部川甘两省边境,南北长500多公里。四川境内是岷山的中南段,主要山脉有红岗山、羊拱山、鹧鸪山、雪宝顶等。岷山中高山湖泊甚多,著名的有九寨沟、黄龙牟尼沟等。另有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还有唐家河、王朗、白河、白水河等6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岷山还是岷江、涪江、白龙江(嘉陵江上源)和黄河支流白河、黑河的分水源地。
四川西部高原山地是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现大渡河边、夹金山脊、大雪山、红原草地、千里岷山都留下了不少红军长征遗迹。因此,中央在松潘川主寺修建了红军长征纪念碑园。这里是“重走长征路”旅游线路最惊险、绝妙的地段。
四川境内河流众多,有大小河流近千条,主要河流水系有:金沙江水系。金沙江是四川同西藏的界河,四川境内的流域面积有20万平方公里,是一条峡谷型河流,水能资源约占整个长江的43%,流域内的森林蓄积量占四川的48%。也是省内自然生态保存完好和藏民族风情独特的地区。其中最大的支流雅砻江,全长1500公里(四川境内1375公里),由于河床狭窄、岸陡谷深,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在攀枝花市境内建成的二滩电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水力发电站,所形成的二滩水库是目前四川最大的内陆湖,已成为水上旅游场地。
岷江水系。岷江发源于岷山弓杠岭和郎架岭,全长735公里,也是长江上游最大的一条支流,都江堰以上为上游,水力资源丰富,茂县、汶川一带为羌族聚居区;都江堰至乐山为中游,是成都平原主要灌溉水系;乐山至宜宾为下游,以航运为主。岷江有大小支流90余条,最大的支流大渡河,全长1150公里,比岷江正流还长415公里,水力资源十分丰富,是四川漂流旅游的主要河流。还有青衣江,古称平羌江,沿途多风光名胜,著名的有碧峰峡、中岩风景区及平羌江小三峡等景观。沱江水系。沱江又名外江、中江,因《史记》“岷山导江,东别为沱”的记述而得名,沱江上游有绵远河、石亭江、湔江三个源头,均发源于九顶山。沱江进入成都平原后,由岷江水系分出的柏条河、青白江于金堂汇入沱江,所以沱江与岷江被称为“双生”河流,金堂以上为上游,资中以下为下游,最后在泸州注入长江,全长702公里。沱江的主要支流有10条,流域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沱江主要流经盆地丘陵地区,是古蜀文化最集中地域之一,主要有广汉三星堆遗迹,成都附近的三国蜀汉遗迹、资中古城、自贡恐龙、盐都遗迹等。
嘉陵江水系。嘉陵江古称阆水、渝水,嘉陵一名出自陕西省西凤县的嘉陵谷。上源有白龙江、西汉水。白龙江发源于四川若尔盖县的郎木寺,西汉水发源于秦岭,略阳两河口以下称嘉陵江,两江在昭化汇合,全长l120公里,流域面积16万平方公里,流经广元、南充、广安,到重庆市注入长江。昭化以上为上游,昭化至合川段为中游。嘉陵江支流众多,最大的两条是涪江和渠江。涪江发源于岷山雪宝顶,流经绵阳、德阳、遂宁、广安等川中丘陵地区,全长700公里;渠江发源于大巴山,又称潜水,流经巴中、达州,至渠县三汇镇始称渠江,全长720公里;两江均于合川与嘉陵江汇合。嘉陵江是四川水路运输的主要河流,仅干流流经的13个县市的运输量即占四川内河航运量的1/4。嘉陵江流域是四川古蜀道遗迹和三国蜀汉遗迹分布最集中的区域,是四川北部和东部的一条重要旅游线路。
巴蜀大地资源富集四川是中国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可称为中国西部的资源大省。就土地资源而言,四川的耕地、林地、草地、水面资源在全国都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其中,耕地面积456.04万公顷,是中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林地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30%左右,森林主要分布于江河上游。从1963年开始,四川经过30多年的努力,已建成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40处,总面积233.4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81%。全省森林蓄积量13.9亿立方米,占全国的1/6,是中国第三大林区。四川的草原、草坡面积约1600多万公顷,特别是西部的红原、若尔盖草原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
就动物资源而言,全省有维管束植物9000多种,约占全国的1/3,是一个天然基因库;动物资源中仅脊椎动物就有1100多种,约占全国的40%;鸟类和珍稀动物约占全国的一半。资源植物全省有4000种以上。
其中,中药材品种多、产量大,是中国三大中药材生产基地之一。珍贵植物达100种以上,水杉、银杉、珙桐、树蕨等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珍稀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牛羚等,其中大熊猫还是四川的特产动物,四川因此被称为“熊猫的故乡”。
四川的水能资源十分丰富,蕴藏量达1.5亿千瓦,仅次于西藏,居中国第二位;可开发的水能资源量1.1亿千瓦,占中国总量的24%,居中国首位。
四川也是中国矿产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有“世界地质博物馆”的雅称。目前已找到的矿产有132种,已探明工业储量的有94种。四川矿产蕴藏的特点是:相对集中且伴生矿多,在地区范围内矿种组合好、配套程度高。其中,钒、钛、钙、芒硝、萤石、天然气、硫铁矿储量居中国第一位。攀西地区是黑色,有色金属和稀土矿的集中产地。
四川还是中国的旅游资源大省。全省有黄龙、九寨沟两处风景区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截至目前为止,全国只有3处);峨眉山、乐山大佛被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名录(截至目前为止,全国也只有4处);另有青城山、都江堰正在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目前四川有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9处(全国有120处),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最丰富的省分之一;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7座;另有省级风景名胜区4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0个。
天府之土经济繁荣
四川是中国经济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尤其是成都平原,自古就是中国的粮仓。远古时期,四川人就学会了栽桑养蚕,到汉代,成都的织锦业已发展成专门的手工业,国家设有专门官吏管理织锦业,蜀锦成为朝庭的主要贡品,并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中亚和地中海一带;四川的制盐业、冶铁业在汉代已具有相当规模。隋唐时期,四川的粮食生产已自给有余,据史书记载,武德二年“运剑南米,以实京师”,又以“剑南义仓米百万石救饥人”。
经济作物方面,四川的葶麻种植已具有相当规模,仅贡麻织品就有绵布、葛布、筒布、弥牟布等很多品种;四川是茶叶生长的发源地之一,很早就发明了烘焙之法,境内名茶辈出,尤以蒙顶的石花号称第一,有“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之誉;制盐业、造纸业在汉唐时期已很发达,当时四川生产的黄、白麻纸供朝庭书写文书和诏书的专用纸,成都制的蜀笺纸更是闻名全国。经济的发展使四川成为历代王朝的重要经济基地。据唐代陈子昂的《蜀州安危疏》称:“国家有巴蜀,是天府之藏,自陇西及河西诸州,军国所资,邮驿所给,莫不取办于蜀,此诚国之珍府”。
宋元时期,四川的农业、手工业都得到进一步发展,织锦业出现了官营的织锦工场;随着制纸业的发展,出现了雕板印刷业;井盐开采技术方面发明了卓筒井的凿井工艺,使用了冲击式钻头。商业更加发达,成都每月都有专业市场,并出现了商业资本。明清时期,四川经济发展的特点是:生产品种和经济门类不断增多,普遍开始种棉花;矿业方面,除铁的生产外,金、银、铜的开采业也发展起来;丝织业出现了地域分工,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工场具备了相当规模;商业资本开始渗入到手工业部门。
四川现代经济发展的特点是:经济总量指标较高,在中国尤其是西部地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济总量占西部l0省、市、区总量的1/3。但四川有8000多万人口,所以人均水平仍然较低,贫困地区数量不小。
四川最突出的经济成果是解决了8000多万人的吃饭问题。粮食总产量占中国西部10省、市、区总和的1/3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保持在400公斤以上。四川还是中国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之一,农产品除满足本省需求外,还有粮食、油料及其他经济作物产品大量外销,其中尤以猪肉外调约占全国的l/3左右,一时有“川猪安天下”之说。
四川的主要粮食生产基地是川西平原的温江等23个县,粮食总产量约占全省的14%;棉花生产基地则是川中和川北的金堂、中江等19个县(市、区),其总产量占全省的90%以上;甘蔗生产基地集中在内江、南克、攀枝花的20余县(市、区),其产量占全省70%以上;油菜生产集中在川西平原;芝麻生产集中在达州和宜宾等地;烤烟生产在凉山、宜宾;畜牧业则主要在川西高原牧区。
四川现代工业发展的第一次高潮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四川易守难攻的地理位置而成为中国的大后方,不少兵工厂由沿海迁入,部分私营企业也迁入四川,壮大了四川的经济基础;这一时期,四川的工业主要集中在重庆市。四川工业发展的第二次高潮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五”和“二五”时期,当时国家把建设重点放在成、渝两市;“二五”时期,工业建设项目逐步向铁路沿线和长江两岸分布,但成渝两市的工业总产值仍占全省的60%以上。
四川工业发展的第三次高潮是60年代的“三线”建设时期。当时,国家从战备需要考虑,把从沿海到内地的中国大陆划分为一、二、三线地区,决定重点建设三线,四川作为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大量的工业企业、军工企业(后均转为民用产品生产)和科研机构迁入,从而奠定了四川雄厚的工业基础。工业布局也在盆地内部全面展开,彻底改变了工业布局畸形发展的状况,成渝两地的工业总产值在全省所占比例进一步下降,并涌现了一批新兴工业城市,如宝成铁路沿线的广元、绵阳、江油、德阳、广汉;成渝铁路线上的资阳、内江、简阳;成昆铁路线上的乐山、西昌、攀枝花;襄渝铁路线上的达川、万源;以及长江沿岸的宜宾、白贡、泸州等。
唐代是四川石窟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保留到现在的还有广元千佛崖、皇泽寺摩崖石刻、巴中南龛石窟、安岳石刻、夹江千佛崖、乐山大佛等。
宋元时期也是四川文化名人辈出的时代,《宋史》所载蜀人入列传的就有185人之多,其中最耀眼的明星当是苏氏父子,特别是苏轼,被称为一代文豪。史学界也出现了范祖禹、范镇、李焘、费著等几位大史学家,著名史书《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新唐书》、《民族谱》、《成都志》等都凝聚着他们毕生的心血。宋代四川还有画家文同、医学家唐慎微、数学家秦九韶等出类拔萃的人物。
明清时期,四川虽没有出现唐宋时期那样有名望的人物,但也出了不少人才,如文学、戏剧界的杨慎、费密、彭端叔、李调元、张问陶;思想家唐甄、刘光弟;书画家竹禅、赵熙;科学家张鹏翻、张宗法等。
当今的四川是中国的科研和教育基地。这里有举世闻名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有中国最大的受控热核聚变装置——中国环流器一号,有中国西部的“硅谷”——绵阳科学电子城。
四川拥有科技人员113万,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6名,科技队伍阵容名列中国前茅。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成都分院是中国西部规模最大的先进计量测试机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燃气涡输研究所、西南磁学研究所等,是中国重要的高科技研究机构。此外,四川还有200多所独立的科研机构和6800多所民营科研机构。在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上,四川实施了新兴产业工程和改造传统产业工程并举的方针,目前正全面实施的“千亿工程”,即是到本世纪末通过发展科技产业和推进科技成果在全社会的应用,实现产值一千亿元人民币。
目前四川的教育是以近5万所小学,4500多所中学作保证的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占四川人口10%的青少年都能进校接受义务教育。求职以后的成人亦可进入50多所成人高校接受成人高等教育。400多所职业学校所进行的职业技术教育则将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最紧密地结合起来。全省的42所普通高等学校中,有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四川大学,有中国著名的华西医科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等。
西部大开发四川怎么办
中国政府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给四川今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四川在全国特别是西部地区所处地位十分重要,它既是中国东部向西部延伸的前沿,又是联系中国西南和西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四川的经济总量在西部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与东部地区相比差距很大;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而目前的生态环境形势问题不少;四川还是中国优势资源的富集区之一,许多资源还有待开发;四川又是拥有高科技和国防尖端工业优势的中国可靠战略基地,如何发挥这一优势,促进四川经济大发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根据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今后10年发展目标是:建成中国西部经济强省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实现新的跨越。其中几项战略性的指标是:到2010年,全省1、2、3产业的比重将由现在的25:42:33达到15:45:40;全省城市化的水平达到30%以上;全省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7%以内;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000公里;1、2、3级公路达到1.3万公里。2005年,全省通讯光缆铺设达到10万公里;交换机容量2700万门;固定电话用户达1900万户;电话普及率达21.9%。
为实现上述目标,四川加速开发的重点是:1.适度超前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即大力开展以公路为中心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电网、气网、通讯网、广播电话网的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主要工作是:搞好天然林保护工程;认真贯彻执行中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综合治理;加快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治理的进度。3.着力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努力建设旅游大省。
主要工作是:进一步完善旅游发展规划;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发挥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切实提高旅游业全行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4.大力推进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开发,争取国家实施“西电东送”、“南电北送”的战略;生物资源的开发,搞好深度加工,形成产业优势;搞好天然气资源开发,争取把四川建成全国的天然气化工基地;优势矿产资源的开发,重点是钒、钛资源和稀土资源的综合利用。5.进一步实施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主要工作目标是:进一步调整国有经济结构;积极培育和壮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加速发展高科技术产业;调整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及加快国防尖端工业发展等。
第五篇: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工作总结(精)
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工作总结
我校能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教育、劳动方面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办学;具有与培训规模相适应的设施设备;具有一支与培训规模和培训要求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具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办学程序,严格执行财务、收费制度,由于狠抓教学管理,培训质量逐步提高,学员反馈良好,具有较好的社会声誉。
一、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能根据党和政府的精神、政策进行办学。本校的宗旨就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的不断增大,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迎接加入世贸组织后挑战的可用之材。
二、学校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探索培训的模式和方法,拓宽培训的路子,为社会培养多种合格人才。学校充分利用了举办单位(甬江职高)现有的场地、设施、师资及管理力量。由于服务热诚、教学认真,技术等级考试合格率不断提高,赢得了学员的好评和良好的社会信誉。作为培训机构,学校热情接待每一位来培训的学员。平时做好思想工作,鼓励学员认真培训,学好实用的职业技术和文化知识。..度开设了暑假英语 1 村、中式烹调师、计算机、成人高复、高职复习、学科辅导、中小学信息技术、美术等培训班..个班级,共计学员..人。
三、我校建立了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并能认真执行财务制度和收费许可制度,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依法缴纳各项应缴税费,本校经费均用于本校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发展。盈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四、我校能严格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以及浙江省、xx市等地方性法规,服从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业务主管单位的领导。
五、对结业学员了解反馈不够,今后将进一步通过定员定时做好结业学员的调查、反馈,为进一步搞好培训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