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纲读后感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当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的时候,他留给了我们两个重要的遗产,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伟人的朋友,同样被称作伟人的恩格斯说,即使有其中一个发现就已经是十分了不起的事了,就足以彪炳千古了。然而,智者的头脑一刻也没有停息,思想家的脚步一直走到生命的尽头,留下的又岂止是这两个惊天动地的学说。时至今日,生活节奏加快,社会日益浮躁,人们留给自己思考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古人云,吾日三省乎吾身,现在,一省的时间恐怕都找不出了。终于又有机会翻开手中的书卷,体会古老哲学带给人们的思考,在仰望头上的星空之余,审视自己心中的道德法则,重读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体会哲学家的哲学,感受思想家的思想,追寻革命家的脚步,登上伟人的肩膀从而让自己看得更高更远。
《提纲》的重大意义,首先在于它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实践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社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实践。从远古社会起,人类就已经学会了钻木取火,学会了集体生活以对抗野兽的袭击,在实践中,又逐步发明了语言,发明了文字,而文明的进步本身也是实践的进一步升华,进一步提高。没有实践,人类社会就无从谈起。马克思在《提纲》中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科学地说明了人的社会性本质,正确地阐述了社会实践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也正是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马克思正确地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进而阐明了实践在认识论中的基础地位和决定性意义。
实践的重要作用,在我国历史,尤其是改革开放的历史中得到了有力的印证。当国家生活混乱的时候,我们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摒弃了实践的观点,让国家受到了巨大的损失。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由此,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而这些,从源头上,都要归功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实践观是指导我们前进的有力依据。我们党的领导人又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确立了有中国特色的实践观,足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也能够感觉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个作品的现实意义。
对于马克思主义,我的理解还是很浅显,基本还停留在中学政治课本所学的阶段,对于这本书,也有很多读不懂的地方,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更深刻地进行接触,更近地瞻仰思想者的殿堂。
第二篇:提纲读后感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
一、本文写作背景简介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所写的,后来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称这个文件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作为该书的附录首次发表,恩格斯称其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19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一些主要国家有了很大发展,此时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也此起彼伏,因此也就迫切需要科学的革命理论作指导。在当时,黑格尔把德国古典哲学发展到了顶点,虽对实践有所论述,但其思想实质上是唯心主义的。后来费尔巴哈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从而转向唯物主义,他当时也用过实践这个概念,但是他是把实践理解为一种利己主义活动,而非社会的、革命的实践,这都不能指导当时的无产阶级革命。为此,马克思列出了批判费尔巴哈的十一条提纲,从而确立了他的科学实践观,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
二、本文的核心观点
马克思在提纲中所要阐明的核心内容就是他的实践的观点,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点,确立了完备的实践观。旧唯物主义从经验直观出发,把自然、对象理解为单纯外在的、感官直观的对象,同时把人归结为单纯受动性的生物自然,并没有看到人作为社会存在物的存在,也就没有看到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实践本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中把劳动实践归结为人的自由、自觉的类本质思想,而在提纲中他则发展完善了实践的观点,反复强调指出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是能动性与受动性、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这就克服了由于过于强调劳动的能动意义而导致的对人的抽象理解;同时也改变了先前对旧唯物主义的好感态度,认识到了旧唯物主义的单纯受动性原则及其缺陷,从这种理解出发人既非唯心主义所理解的单纯能动性存在,也非旧唯物主义所理解的单纯受动性存在。自然既非唯心主义所理解的单纯受动的对象,也非旧唯物主义所理解的单纯自在的存在。人既受自然必然性支配,同时又以能动的感性活动改造环境,实现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在此观点基础上,马克思就确立了较为完备的实践观,从而为新唯物主义找到了合理的理论出发点。
第二、根据对实践的这种理解,马克思进而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认识论建立在实践观点之上,确立了能动反映论的基本思想,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指出,由于缺乏完备的实践的观点,旧唯物主义单纯从经验出发,把认识对象仅仅理解为外在于人的、感官直观的对象,而把人理解为单纯直观的、受动的存在,从而把人的认识活动理解为消极被动的照镜子式的直接映现活动,完全否认了人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否认了认识的能动性、辩证性。马克思进一步从实践观点出发指出,人绝非单纯消极被动的存在,对象、自然也绝非仅仅是外在于人的客体,直观的对象。人首先是作为能动感性活动的存在,对象首先、而且从根本上始终是人的感性活动的对象,主体的对象。因而认识活动,其一,不是主体消极被动接受客体作用的、受自然必然性盲目支配的活动,而是主体以其实践理念(目的),即价值理念和理论理念对客体进行选择的主动活动;其二,不是主体对客体直接的映现、单纯的模写,而是主体以其先在的、在实践中形成的作为实践模式内化的认知结构对客体进行建构的能动活动;其三,不是一次完成的动作,而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的无穷发展过程,由现象到本质、由一级本质到二级本质„„的逐步深化的过程。
第三、马克思进而立足于实践观点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指出了他的抽象人性论以及由此导致的抽象的宗教观。费尔巴哈一方面批判宗教,而另一方面却把宗教批判的目的确定为建立人之爱人的爱的宗教。他决心用这种爱的宗教来代替神的宗教,用道德意义上秩序来代替神学意义上的秩序。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的宗教观时指出,批判宗教不是为了建立新的宗教,而是在批判宗教时进一步批判社会,进而瓦解总结存在的社会基础,从而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指导,并最终建立无宗教信仰的共产主义社会。
第四、马克思指出我们要立足于社会实践来理解人类历史,强调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再者,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最后,实
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从以上三个方面论述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的实践性,确立了社会实践观。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社会的人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一切社会现象最后的根源。人通过实践活动把握物质世界,又通过实践活动改造物质世界,并改造人自己。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是实践的产物和过程。实践的观点,这是贯穿提纲的核心观点,也是马克思整个理论的主要基石。
三、马克思科学实践观提出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在提纲中所阐述的实践观点不仅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奠基和发展,还是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义。首先,实践观的提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马克思的实践观把人的活动看成是社会的、能动,而非消极的反映,这就与旧唯物主义的机械反映论严格区分开来,发展成为了较为完善的唯物主义理论,即开创了历史唯物主义,这也使得整个哲学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其次,马克思实践观肯定人民在历史中的作用,主张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这一观点推动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为无产阶级运动提供了有效的思想理论武器。
第二,对于我们现实生活的意义。马克思实践的观点对于我们个人来说,能更好的指导我们个人的生活和学习。实践的观点把人的活动归结为社会的、能动的活动,这也就告诉我们,生活是实践的,我们只有不断参与实践才能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其次,实践观点对于我们理解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由此可见,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
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实践观点,不管是对于理论还是实际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篇:读后感提纲
读后感提纲
读:原文内容
引:文中的重点句段
联: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
总:总结全文
读 《会 唱 歌 的 猫》后 感
应城市科技馆绿色作文 三升四暑期培训班
武汉市外国语学校三(5)班王程灿
暑假里,我读了杨红缨阿姨写的《会唱歌的猫》。这是一本很好看的书。这本书主要写了二丫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的小猫。它帮聋哑人卖报纸,一天可以卖完一三轮车,还帮助躺在病床上成了植物人的依依的妈妈苏醒过来。二丫总是为别人着想,帮助别人,坚持不懈,做好事不留名的美好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
让我感动的是二丫为了帮聋哑人卖报纸的事情。二丫看见聋哑人卖报时既不能说话,又听不见,每天只能卖二、三份报纸,很同情他。于是二丫决定帮助聋哑人。它先向会说人话的鹩哥鸟拜师学艺。鹩哥讲了上百遍,二丫才记住,二丫不停地练习,练得喉咙哑了,最后都不能发声了,可是它依然不放弃。还好最后是马小跳救了它。马小跳把二丫送到宠物医院里,马小跳的哥哥医治好了二丫。当二丫会说话后,它就去帮聋哑人卖报纸。它偷偷躲在那棵大树后面不停地喊着:“卖报卖报,这里有晨报、晚报„„”听见了卖报声,人们都来买报纸。聋哑人还不知情,但他很高兴,因为他的生意陡然好了起来。后来人们发现了是会说话的二丫在帮助聋哑人,都觉得很神奇,更多的人来买聋哑人的报纸。从那以后,二丫每天坚持叫卖,聋哑人一天能卖一三轮车报纸。当我读到这里时,我被深深地震憾了。二丫是多么好的一只猫呀!它像人一样,甚至比世上的人还要好。它是那么善良、有毅力,坚持不放弃,做好事时还不张扬,默默无闻。它帮助别人尽力尽力,从不间断
当它这个心愿实现后,又帮助另一个人完成心愿。圣诞节前夜,依依的爸爸在车祸中死了,妈妈被撞成植物人躺在医院里。医生说,只有不停地陪病人说话或唱熟悉的歌曲,才有可能唤醒她。依依于是天天唱妈妈喜欢的《鲁冰花》。得知这件事后,二丫又找鹩哥学唱《鲁冰花》。每次依依回家休息时,二丫就溜到病房里,代替依依唱歌。《鲁冰花》凄美、优雅的旋律日夜萦绕在病房里,奇迹终于出现了。依依的妈妈苏醒了„„看,二丫多么有爱心,多么有耐心,多么有毅力,它做出了人做不到的好事,它比人还神奇,它用愽大的爱心和耐心创造了医学界的奇迹„„ 这些,让我敬佩不己。
读完故事,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我自己。跟二丫相比,我也有爱心,碰到那些残疾人,我也毫不犹豫地捐出自己的零花钱,但是我做事没有耐心,不能坚持。我在学校进了交响乐团,可是上了半年又换成学美术,后来又换成学打羽毛球„„老师我家长常常批评我缺乏恒心和毅力,不能持之以恒,我想改可总也改不了。读了这本书,我深深反省自己的不足,以后要做到有恒心,有耐心,培养坚毅的品质,这样做事才不会半途而废,才有希望获得最后的成功。指导老师周燕凌付妮娅
第四篇:读后感提纲
读后感提纲
《三国演义》读后感
英勇善战的刘备、关羽、张飞,加上心点多的曹操和孙权,就是一部完美无缺的《三国演义》了,读后感提纲。前几天,我看了《三国演义》,它对我的感触很大。
《三国演义》描述了三国时期的局面。自从董卓被杀后,整个朝廷就乱了套,大家都争着当皇上,刘备、关羽、张飞为了恢复汉室,请来了诸葛亮,有了诸葛亮的帮助,他们一连攻下了荆州、南郡、襄阳等城池。孙权一心要得到荆州,就千方百计去抢,诸葛亮识破了一计又一计,使孙权赔了夫人和大将周瑜,又打了败仗。可好景不长,不久刘备、关羽、张飞三人都被曹操害死了,很快,诸葛亮也死了。这时,地盘已被晋军占领。
我想:刘备的志向是远大的,他的行动也是迅速的。他只要找到了目标,就全身心的投入了,不怕任何艰难险阻,都要达到目的。想到这里我不禁脸红了,我不禁想起了一件事:
在一次偶然毛笔字比赛失误后,我总是讨厌毛笔,恨那毛笔没有使我得奖。原来,我每天都要练毛笔字,慢慢地,我一周只练一次了。最后,我不想学写毛笔字了。
我又联想到了中国的“体操王子”李宁,说起李宁人们总说他是个不平凡的人,但李宁自己很清楚,自己只是一个认定方向后决不动摇的普通人。他相信,凭着顽强和汗水,心态和适应能力,无论做什么都能取得成功!退役后,李宁转向了新得事业:组建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有人问李宁:“经商和体育,哪个更轻松,更愉快?”李宁说:“要做好,哪个都不轻松,不过我总是很愉快,读后感《读后感提纲》。”不错,无论在那里,李宁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英勇善战,我应该学习;诸葛亮的机智,我应该学习;刘备的定了目标不放弃,我更应该学习!
资料二:
《三国演义》读后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的确,关羽自始至终都不失一个英雄的本色。
关云长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刮骨疗伤,……都将关羽的忠义之举,智勇之能,一展无遗,其虎牢关的英勇,白门楼上的恩义,令赤兔马都为之殉命,何况人乎?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麦城之战失利,关羽面临着心与血的生死抉择,以他的才能,一旦受降,富贵权力会一涌而至,“玉可碎不可损其白,竹可破不可毁其节”他背负着忠君的沧桑与巍峨,透着不尽的壮烈与苍凉,留给世人一个从容赴死的背影,赤诚,隽永……
其实在当时,见风使舵已成气候,哪国强大就降哪国的亦不少见,像马超,姜维,张松……或许在当时会威名远扬,但当历史沉淀到今日,他们也就暗淡无光了。一臣侍二主可以长安乐,但关羽宁死不降,蜀国的耻辱就是关羽的耻辱,这时,体面的义无反顾是唯一的。因为,中国人不仅活在生命的百年里,还注重活在千年的历史中。
余秋雨说过:“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关羽的悲剧,又蕴含着多少沧桑的感伤和无尽的苍凉!都说胜者为王,我却一直在心里称他为“失败了的英雄”,不管定语为何,他依然盈满炎黄脉搏的英雄本色。
关羽,演绎了千年不变的精魂,演绎了荡气回肠的凝重。
忠义永存,英雄无愧!
第五篇:詹天佑读后感提纲
詹天佑读后感提纲
那—天下午,我认认真真的把《詹天佑》这篇文章读完,詹天佑读后感提纲。这篇文章讲了詹天佑爷爷主持的京张铁路是怎样修筑的,说明了詹天佑是个杰出才干的爱国工程师。这篇课文给我的印象是多深刻啊!
读完《詹天佑》我感觉到:“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条铁路,—定要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嘲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去信心。”读着读着,我不由地赞叹,多爱国的詹天佑爷爷啊!他那强烈的爱国心是无法用文字完全表达出来的。在有困难时,他居然还想着国家,想着要为祖国争光。他对工作及其负责,要不,他怎么会提早两年京张铁路就全线竣工呢?
在课文中,我最喜欢的词语是:“不怕困难、不怕嘲笑”这些,虽然才几个字,可是里面蕴含着什么,你可能不知道?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要以詹天佑为榜样!例如:有些人总以为自己很聪明,很了不起,整天顾着玩,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或工作上。那些勤奋的人即使没有聪明的人那样聪明,但只要有坚强的意志,不断地努力,—定会赶上聪明的人。不是有—句话是“聪明在于勤奋”吗?我们要像詹天佑—样,有创新的精神!
篇二
那—天下午,我认认真真的把《詹天佑》这篇文章读完。这篇文章讲了詹天佑主持的京张铁路是怎样修筑的,说明了詹天佑是个杰出才干的爱国工程师。这篇课文给我的印象很深刻。
读完《詹天佑》我感觉到:“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条铁路,—定要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嘲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去信心。”他那强烈的爱国心是无法用文字完全表达出来的。在有困难时,他居然还想着国家,想着要为祖国争光。他对工作及其负责,要不,他怎么会提早两年京张铁路就全线竣工呢?詹天佑不但有对工作—丝不苟的态度,而且还有创新精神。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在课文中,我最喜欢的词语是:“不怕困难、不怕嘲笑”这些,虽然才几个字,可是里面蕴含着什么,你可能不知道?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要以詹天佑为榜样!例如:有些人总以为自己很聪明,很了不起,整天顾着玩,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或工作上。那些勤奋的人即使没有聪明的人那样聪明,但只要有坚强的意志,不断地努力,—定会赶上聪明的人。不是有—句话是“聪明在于勤奋”吗?我们还要多实践,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到时候,我们就会像詹天佑—样,有创新的精神!
詹天佑,我要以你为榜样。我要像你—样爱国,为祖国做出贡献,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精神,做事要—丝不苟。我为中国有詹天佑这样的工程师而感到骄傲。
【扩展阅读篇】
所谓“感”
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能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
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编辑本段如何写读后感
格式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还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题目,下一行是——《读有感》,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读后感《詹天佑读后感提纲》。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要符合情理、写出真情实感。
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④禁止写成流水账!
编辑本段要写关于学习的读后感应该读什么有感
(1)引——围绕感点 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3)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4)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5)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五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一、先要重视感
感要多 读要少,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二、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四、叙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复述原文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电视片或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五、写景、物的读后感应该怎样写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
(5)简要地说明原文有关内容,重写有感,不要重点介绍,偏离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