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实习总结:找到迷茫的出口
大学生实习总结:找到迷茫的出口回想起从刚进入大学到现在,这一路走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成熟多了。年幼时渴望长大,但那仅仅是单纯的年龄上的成长,而现在更深层次的是指导思想上、行为上的成长。每个人成长的方式不可能完全一样,但相同的是我们都体会到了成长的快乐。在生活中体验着成长的艰辛,在收获中体验着成长的喜悦,也许人的一生大多是由酸甜苦辣交织,喜怒哀乐相汇,苦中有甜,甜中有苦,笑中有泪,泪中有笑。就是这些造就了丰富多彩的人生,人生体验多,财富亦多,各种滋味都品尝过了,各种感觉都体验过了,才能真正认识到人生的丰富。我渴望着丰富的人生阅历,我渴望品尝到成长的快乐。出来社会大半年,已经是半个社会人了。不能再向学生那样,某些时候可以随心随意。校外企业顶岗实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领悟理论,更可以学习到很多书本上学习不到的、甚至比理论知识更实用的业务知识。而且,这些实习经验,无疑是我们毕业后就业的一大筹码,我们与其他大专生相比,就赢在了起点上!作为一个成年人,作为一个社会职业人,任何时候都要守规矩,做好自己的本分,承担起自己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如失败的沮丧、自我成长的喜悦、温馨的工作伙伴、值得感谢的客户等等,这些都是工作成功者必须体验的感受和必备的财富。如果每天怀着感恩的心情去工作,在工作中始终牢记“拥有一份工作,就要懂得感恩”的道理,你一定会收获很多很多。在你收获很多很多的同时,你会发现自己已经在锻炼中变得勇敢,坚强,乐观,阔达。这样的你,是不断前进的走在成功的路上的。
在这次实习中,我学到的最多的就是如何在社会中,工作中与人相处。想要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首先就是懂得合作和分享,即多跟别人分享看法,多听取和接受别人的意见。这一点做到了,无疑推动了我的工作顺利进行,而且还能获得同事的接纳和支持。其次就是微笑,我认为微笑可以使同事间由陌生而熟识,这样工作也不再那么枯燥。再者,要多听,听办公室里同事们谈谈生活的趣事,办公室的趣闻,偶尔还略谈公事,由于我只是个实习者,我没有资格给他们更多的意见,于是我就选择聆听,他们都是专业人士,经验比我丰富,从中我可以学到一些技巧,听听她们处事的方法和对待事物的态度,有时我会恰当地加点个人意见,使得我和她们的距离拉近了。人要在社会上立足就要靠这种或那种的关系联系着的,其次是如何了解人,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使人喜欢你,如何使别人想法同你一样。如果和同事不能好好相处,就等于把自己排斥到这个公司之外,无法投入工作,没有一个轻松友好愉快的心情,就会严重降低办事效率。
因此传统的纸上谈兵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和行业对于应届毕业生的严厉要求,在实习期间,由于所学知识与实践的差距,我只能从事一些琐碎的日常事务,但是领导和同组同事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支持,使我在这次实习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公司老师们认真、严谨的从业风格,冷静、执着的思维方式,亲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谐友爱的工作氛围等,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生受益。
同时我也意识到很多在书本上或老师讲课中自己忽略了的或有些疑惑的地方,从实际观察和同事之间指导中得到了更多的宝贵的经验。一个设计团队是否优秀,首先要看它对设计的管理与分配,将最合适的人安排在最合适的位置,这样才能发挥出每个人的优点;团队精神非常重要,一个优秀的设计团队并不是要每个人都非常的优秀,这样很容易造成成员之间的意见分歧。所以在共同进行一个大的策划项目的时候,设计师之间一定要经常沟通、交流,在共同的探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共同商讨的过程中很容易就能碰出新的闪光点,使策划项目更加的完备。
通过这次实习,在设计方面我感觉自己有了一定的收获。这次实习主要是为了我们今后在工作及业务上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增强了我们今后的竞争力,为我们能在以后立足增添了一块基石。实习单位的同事们也给了我很多机会参与他们的设计任务。使我懂得了很多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将来从事设计工作所要面对的问题,如:前期的策划和后期的制作、如何与客户进行沟通等等。这次实习丰富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使我向更深的层次迈进,对我在今后的社会当中立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我也认识到,要想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单靠这这几天的实习是不行的,还需要我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一点一点的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才行。我面前的路还是很漫长的,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才能真正地走好。
从学习中也让我更深刻的了解设计行业的个性和潜力。而作为将来的设计者其中一员,不仅要将设计的理论掌握好,更要充分的去认识市场、了解市场。作为一个设计师,要不断地开拓思路去填补设计者与管理者之间的鸿沟,让设计与市场更加融合,使设计更加市场化、市场更加设计化。当然如果能在作图的过程中如果使用些小技巧,也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哦。如怎样将文字与图片融合在版面中,如文字之间的对比让整个排版更好看,如颜色上怎样使用才会更好看。所以在这里说的只是最近的一些感悟和总结。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习设计师的良好习惯,怎样解决图片与文字的排版,以及文字设计、颜色搭配。这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寻找设计的快乐吧!
通过实习我明白很多,实习对我的整个生活态度产生了影响,我变成一个更稳重,更塌实,更脚踏实地做事情的人,而不是只拥有不现实的梦想。
这次在公司里工作我学到很多不同专业的知识,当然,这只是巨大领域中九牛一毛的知识。我对当代社会用人单位的看法进行了简略的分析,现在大多数企业都喜欢上手快的员工,“即招即用,能马上为单位创造效益”是目前用人单位的普遍心态。这就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去学习和打工,通过实践增长本领,是毕业生们不容忽视的。
最后,感谢这一段曲折的时光,感谢我所在的企业,感谢企业领导对我的栽培,感谢我所遇到的同事们,你们一路给我帮助和支持,让我在前进的路上充满着激情和勇气!感谢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让我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认识到很多的良师益友,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吸取知识不断的完善自己,感谢院领导们的英明政策,让我有机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充分的运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真理,感谢各位辅导老师的辛勤付出与教导,给我无微不至的呵护,让我在工作中振作起来并且找到迷茫的出口!
第二篇:大学生迷茫网
本分像泥土一样实在“一个人要成功,要靠天分、勤奋、缘分、本分。其中,勤奋和本分最重要。我是空军最年长的现役老兵,只有守着本分更加勤奋,才能践行我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之间的永远的约定,同时也让我的人生多一些精彩。少一些遗憾。”本分,像泥土一样实在,常被人忽视。然而。它却是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本分,也如泥土一样。有着丰富而深厚的“内涵”。
恪守本分,就是始终不忘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踏踏实实做事。杨善洲就是一个坚守本分的做。他原是云南保山地委书记,2010年10月病逝。他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两袖清风,忘我工作,为当地經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退休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度晚年的机会,许下了“退休后给家乡办一两件事”的诺言,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他白手起家,捡果核做树种。一干就是22年,硬是在荒山野岭建起了面积几万亩、价值达数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杨善洲的“本分”就是永远鲜明的公仆本色和强烈的百姓情怀。
“本分”是与浮躁偷懒、投机取巧水火不容的。2009年9月8日,87岁高龄的诺贝尔奖物理学得主杨振宁应邀为重庆八中题词“宁拙毋巧”。他说:“这句话还有四个字叫做‘宁朴毋华’。把这八个字送给你们,因为做学问不能取巧。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脚踏实地做出一番成就来。”诚哉斯言,不是本分之人能取得成功吗?
安于本分,就是安于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对自己有正确的估价。不久前去世的鲁迅的儿子周海婴作为名人之后一生淡泊名利。他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到不愿在鲁迅的光环下生活。他从不向外人炫耀自己是谁的后代,他反对靠父母的余荫生活。虚度人生。鲁迅在遗嘱中“希望后代万不可做空头文学家”的教诲始终贯穿于周海婴的一生。他作为一个无线电专家长期默默无闻地从事广播规划工作,同时一生致力于鲁迅精神的传播和作品的整理。他和蔼可亲、为人敦厚,虽贵为名人后代又是政协常委,但待人处事平易近人。这是一个很“本分”的可敬的老人。
本分是一种可贵的品格。它正像泥土一样,以丰厚的养分和坚实的基础支撑起人格的参天大树。温家宝总理有一次在一所大学的座谈会上对同学们说了一段话:“我希望同学们记住六个字——此时、此地、此身。此时,就是现在应该做的事情就立刻做起来,不要拖延到以后;此地,就是从你们所处的岗位做起,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贡献。不要等到别的地方;此身,就是自己应该而且能够做到的事情,就要勇于承担,不要推给别人。”记住并践行总理提出的这六个字,不就是要做一个本分的人吗?
花木扶疏。离不开泥土:事业有成。离不开本分。摒弃偏见与误解,还本分以本色。做一个真正的本分人,于己光明磊落。问心无愧;于人海纳百川。和谐共赢。
本文由大学生迷茫网编辑
第三篇:大学生到底迷茫什么
进入大学以后,很多大学生都会感到迷茫,那他们为什么迷茫?又到底迷茫什么呢?高考作为我国选拔人才的制度,就如同龙门一样,只让那些成绩优异的“鲤鱼”通过。而要想考上好的大学,非得埋头苦干,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可,这样一来两脚书橱自然就比比皆是了。因此许多考进大学的学生依旧停留在一种高强度,纯书本,纯习题的状态下,然而现在的大学与以前的中学截然不同。大学追求的是自由化学习,课程少,给学生自由安排的时间却很多,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不是单纯的获取知识,并且要求学生养成独立支配时间的习惯,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准备。
可是,我们初来乍到的大学生们怎能一下子适应过来呢?这就好比一位戎马半生的将军突然退了休,进入了养休所整天没事可干,他能受得了吗?!每天都好像无数只蚂蚁叮咬一样,难受啊!总觉得心里老是空荡荡的。同样的,突然给了大学生许多时间由其自己支配,他准会一下子就傻啦!不停地问自己“我该怎么办?我该干什么?”更痛苦的是中学的啃书本本领在大学都没什么用,两脚书橱们面对大学的许多社团活动都无所适从,高分低能让他们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交际能力严重不足,更别说有什么特长了!
跨入了大学的校园应该做什么?虽然大学中活动相当多,但他们没勇气,甚至没有能力去参加,自己唯一擅长的学习课本在大学都没啥用,因为大多数人以后就业的方向都与其所学专业不符,许多企业压根就不看重奖学金证书,他们看的是你的技能,你的能力。而这些我们许多大学生又不会,因此许多人就选择了上网来打发时间,网络又逐渐使其泥足深陷,无法自拔。当然还有一部分人选择了谈恋爱来消磨光阴,可是到了大
三、大四快就业时,不少人就会无比懊恼地说:“我后悔呀!”综上所述,大学生是因为空闲时间太多,而自己驾驭空闲的能力又不够,才对前途迷茫,对于该做什么更加疑惑,迷茫的是脚下的路该走向何方。
第四篇:大学生的迷茫
中国社会调查所进行的一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就业。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41.7%的大学生表示目前没考虑太多;只有8.3%的人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充满信心。很明显,就业已经是每个大学生一进校门就要考虑的事情了。根据对中国未来新增劳动力人口的测算,未来数年中国青年新增劳动力人口每年仍保持在1500~2200万之间的高位,供大于求,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逐年下降,直接导致就业压力大。
素质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道德素质,二是综合业务素质,三是文化素质,四是综合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人生有两件事要做。第一是学做人,第二是学做事。一是“文明行为习惯”教育,二是“责任感”教育,三是“道德品质”教育。
第二,业务素质是核心。二张通行证:一是英语,二是计算机,第三,要有良好的文化素质,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第四,要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是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处事能力的培养
第五篇:大学生为何迷茫
大学生为何迷茫
1新的伙伴来自天南海北,无论是衣着、仪表、风度还是生活习惯、内心世界,彼此之间都呈现出极大的反差,仰慕与鄙视、骄傲与自卑、亲和与游离……起床、吃饭、上课、自习、就寝、熄灯,日复一日地单调循环。置身于这样的群体中,顿然失去告别高中时的高大与荣耀,逐渐跌入“一介布衣” 的平庸中,少经风雨的精神世界受到了强烈撞击,使我们从美好的梦境中又坠入新的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