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大学生就业分析

时间:2019-05-12 06:33: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大学生就业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大学生就业分析》。

第一篇: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大学生就业分析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大学生就业分析 摘要: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积极的影响。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学习,能够优化和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引导其树立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队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我们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的基础上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关键词:实践,大学生就业,认识

正文:

一、背景

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改革开放的中国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新一代优秀的大学生成长起来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这是他们的忠诚;志存高远、渴望成才、在新时代广阔的舞台上展现自我——这是他们的志向;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兴趣广泛,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新科学、新技术的能力强,勇于接受挑战——这是他们的本领;他思想活跃,求新意识较强,善于通过多种方式获取新信息——这是他们的内心。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我国古代有“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形象而深刻的描述。中国经过深入的改革,逐渐扩大开放,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往联系越来

越密切;西方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不断涌入,给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于此同时,国内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也带来了困惑和思想压力。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和不正之风也造成了较坏的影响。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学习,能够优化和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引导其树立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当前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2013年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近700万人,被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让2013年大学生就业陷入结构性矛盾。社会有效需求赶不上毕业生规模增长速度的现实问题突显,高校毕业生供需矛盾空前严重。

三、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

首先,从主观方面来说,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十分常见;其次,从客观方面来说,高校自1999年扩招以来,近些年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年年增多,同时,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使得城市就业岗位需求增多,这与经济的发展并不符合,由此,就业矛盾产生了。

四、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指导大学生就业

(1)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队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我们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的基础上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大学生在学校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但这些理论知识能否运用到实践中去,取决与大学生自身的素

质与能力,可惜的是,当前许多大学生并不重视自己在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

(2)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首先,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当前全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就业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的矛盾十分明显,城镇和农村就业问题同时出现,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使得大学生的就业更加困难。大学生一定要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就业观,以科学的理论去指导实践。调整自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努力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寻找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适合于自己的用人单位。毕业生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

(3)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校期间也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社团的下乡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也可以在不影响自己学业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职,提前适应社会生活,了解现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积累一些社会经验,丰富自己的阅历。这些都是将来找工作的资本。

(4)大学生要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在当代中国,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理论创新和实际创新结合起来,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五、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它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是现代最先进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时代的思想智慧。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 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二篇:论延安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文

论延安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论文摘要:延安精神是延安时期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根据地军民在革命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优 良作风。延安精神具有丰富的 内涵。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延安精神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一大法宝;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是从容应对国内外复杂环境、应对激烈国际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严峻挑战的思想武器;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一、延安精神的定义

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以中国共产党人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优秀分子,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实践中,他们的理想追求、精神风貌、思想品德、行为准则、工作作风的精华与结晶。所有这些,融合而成为一种社会精神,就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成为我们党的优 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是延安精神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追求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解放、实现共产主义作为 自己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并为之奋斗不息。抗 日战争期间,延安成为革命者向往和敬仰的地方,数以万计的进步青年,为了追求理想和信念,追求正确的政治方向,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他们在这座革命的大熔炉中,经过血与火的洗礼,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思想境界得到逐步升华,从而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作为一生的奋斗 目标。有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了坚定信仰,人们就会有一种“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英雄气概,有一种以苦为乐的无产阶级的乐观情怀。可以说,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强的革命信念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它是延安时期的共产党人和革命者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本质

延安整风是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经过整风,使党内开始盛行的宗派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流毒在思想上得到清算,全党确立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经过整风,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增强。也正是在延安整风时期,形成了我党特有的三大优良作风 :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 自我批评。实事求是首先是一种科学精神,它主张靠真理吃饭,靠科学吃饭,而不是靠吓人吃饭,靠迷信吃饭。其次实事求是也是一种实际精神,它反对夸夸其谈,言行不一,主张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产生,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产生实效。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和实际精神的统一,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是实事求是精神的人格要求。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核心

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延安时期,是我党历史上党群关系最密切,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最好的时期之一。无论是党政工作人员,还是干部、战士,都 自觉地为人民谋利益、办好事,培养了党和人民的鱼水之情。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党领导了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 ;采纳党外人士李鼎铭的意见,实行“精兵简政”;推广刘建章合作社的经验,为人民办实事等等,充分体现了我党时刻关心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和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思想。正是由于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才使党的凝聚力、感召力不断增强,从而实现了延安时期党的空前团结与统一的局面,形成了人民战争的深厚基础,直到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因此,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成为党领导革命事业蒸蒸日上的根本原因。它既是延安精神的核心,也是党的一切工作的核心。

4.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特征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无产阶级的政治本色,也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特征;是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党战胜困难、求得胜利的一件重要法宝。延安时期,由于日本侵略者的疯狂“扫荡”和蒋介石的经济封锁,解放区军民的生活和财政经济遇到了严重困难。在严峻的形势下,党领导广大抗El军民开展了生产自救的大生产运动。他们吃小米,住窑洞,穿补丁衣服,开荒种地,纺纱织布,以无比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精神克服和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在实践 中培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种精神仍然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重要法宝。

二、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现实意义

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并不是某些人的心血来潮,也不是简单的基于对既往激情岁月深切怀念而产生的“延安情结”,而是由我们所处的主客观环境和条件所决定的。

1.延安精神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保持党的先进性 和纯洁性的一大法宝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具有十分重大的政治意义。我们的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只有真正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使我们党始终保持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也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作用。邓小平同志说过,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 的发展中大国,要集中和凝聚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加强党的建设,改进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如果背离了延安精神,丢掉了革命传统,没有了理想信念,脱离人民群众,一味追求个人享乐,还怎么谈得上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呢?

2.延安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 目标,在此基础上,到本世纪中叶,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既是百余年来我们的先辈梦寐以求的宏伟目标,又是前人从来没有尝试过的空前伟业。伟大的事业需要依靠伟大的团结,伟大的实践需要有伟大的精神作支撑。在战争时代,夺取政权需要延安精神;在和平时期,巩固政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离不开延安精神。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jE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要达到政治上、经济上、思想文化上、党群关系上、军民关系上都和谐,必然要求共产党人发扬革命传统,发扬延安精神,使延安精神真正转化为凝聚人心、团结奋斗、和谐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3.延安精神是从容应对国内外复杂环境,应对激烈国际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严峻挑战的思想武器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一个极为复杂的内外环境下进行的。从国内来看,由于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 日益多样化,各种新的社会矛盾更趋复杂。如果不能清醒地对待这些问题,不能妥善处理这些矛盾,就可能引发社会危机,危及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从国际来说,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科技进步 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 El趋激烈。这种形势既为我国提供了发展机遇,也大大增加了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争取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严峻挑战。事实上,西方敌对势力从来没有放松过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思想渗透,国内的有些人也从未放弃宣扬“全盘西化”的思想观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没有了民族精神,没有全国人民的团结一致,同舟共济,我们怎么能保证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利益?延安精神就是应对这种复杂环境和尖锐斗争有力的思想武器。

4.延安精神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如果没有伟大的民族精神把13亿人的力量凝聚起来,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四分五裂,不仅现代化实现不了,而且必然会陷入混乱的深渊。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体现和深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延安精神,必定会使我们的民族精神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

培养教育下一代,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首先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合格。当今的青年人,没有经过艰苦岁月的磨炼,对中国的国情也了解不深,一些人怕艰苦,图享受。尤其在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下,不少青年崇尚金钱至上,强调自我价值,奉行所谓“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导致人生价值观的扭曲。延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也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无产阶级的人生观。为人民服务代表了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要求我们要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看作人生崇高目标和最大幸福,不计得失,甘于奉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青年真正的人生价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延安精神是培养教育青少年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教材。用延安精神培育合格人才,努力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障。

三、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主要途径

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发扬革命精神问题讲过这样一段话:“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我们在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导下,从分析实际情况出发,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已精神,压倒一切敌人、(下转第110页)(上接第 55页压倒一切困难 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搞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大大发扬这些精神。如果一个共产党员没有这些精神,就决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但如此,我们还要大声疾呼和以身作则地把这些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间去,使之成为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为世界上一切要求革命、要求进步的人们所向往,也为世界上许多精神空虚、思想苦闷的人们所羡慕。”弘扬延安精神,最重要的是靠持之以恒的提倡和教育。邓小平同志提到的“大声疾呼”和“以身作则”为提倡和教育指明了最主要的工作方法。“大声疾呼”,就是要造成舆论,广泛宣传。“以身作则,”就是要知行统一,付诸实践,不能说的一套,做的又是一套,尤其是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更应该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具体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在全党、全社会弘扬延安精神,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是关键。

二是造就浓厚健康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弘扬延安精神,一个重要举措就是让延安精神进机关、进学校、进军营、进社区、进工厂、进农村,深入到社会方方面面。闭要让广大干部群众系统地了解延安精神的基本内涵,延安精神产生和形成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以及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

三是深入学习,加强党性修养,坚持不懈地同腐败现象作斗争。延安精神与以权谋私、挥霍浪费、贪污腐败,是两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对立。弘扬延安精神必须同腐败现象作斗争,这就要求共产党员要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刻苦学习马列 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自觉保持和弘扬延安精神,才有同腐败现象作斗争的思想武器。

历史造就了延安精神,时代需要延安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弘扬延安精神,使延安精神代代相传,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与时俱进,发扬光大。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哲学下大学生就业与机遇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下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反思

姓 名:陈辛怡

班 级:15级财务管理(5)班

学 号:1541453506

院 系:财会与金融学院

专 业:15级财务管理

二零一六年三月 马克思主义哲学下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反思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说过:“后悔过去,不如奋斗将来。”[1]随着高校扩招的实施,大学生数量饱和。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很多大学生却依旧享受现在,不为将来奋斗,并且好高骛远,眼光总是放在不切实际的高度,导致最后毕业生们在一个一个招聘会上空手而归。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下,我们应对其进行分析和反思。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学生就业;享乐主义;就业价值取向;扩招

每年的年底,各大企业就开始着手准备自己的招聘,社会上的招聘会如雨后春笋般地一波接着一波出现在市面上,各大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因此面领着多种多样的职业选择。但是,是不是就如我们所想,所有的大学生就都有自己的去处呢?事实上,当今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很多名牌大学生毕业后十分迷茫,拥有着许许多多错误的认识,导致最后对实践造成消极的影响,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只能在家里蹲着。曾有一则报道称,一名清华大学的应届毕业生,被迫选择去酒店扫厕所,这不禁令人唏嘘不已。试想国家培养出一名名牌大学生,到头来却做着最脏最累的活,而不是人尽其用,去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啊!还有一些大学生毕业没有找到工作,选择在家啃老„ „面对一系列的这种现象,我们是否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呢?

一、大学生的享乐主义

摆脱了高三时的压抑与紧张,考入大学的大一新生们,犹如一匹匹脱缰的野马驰骋在大学的校园中。“什么学习,什么考试,统统一边去!”很多大一新生就抱着如此错误的认识过着大学一年级的生活,每天上完课就回寝室,抱着手机、电脑追电视,或者早早地找到恋情,开始花前月下„ „一天又一天,就这么过完了一年。没有去图书馆看过一本书,有也只是在期末的时候拼搏过几天,更没有出去陶冶陶冶情操,熟悉熟悉陌生的城市,或者多去社团活动,结交新朋友,拓宽自己的交友圈。所有一切提高自身素养的机会都被大学生自身的享乐主义错过了。弗朗西斯·培根曾说过:“荒废时间等于荒废生命。”[2]有些人荒废了一年的时间之后幡然醒悟,开始找机会去弥补自己第一年落下的东西;而更多的人却依旧我行我素,浪费自己的时间,浪费自己的生命,最后享乐主义打败没工作的危机感,火烧眉毛时才想起找工作的重要性,却发现自己大学四年并没有获得什么,去应聘时,看着报纸上那一条条要求,自己没有一条符合得上,只能灰头土脸地打道回府了。由此看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得到了深层次的验证,即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大学生种了享乐的因就必须自己承受找不到工作的果,没有好的基础就不可能会获得好的工作机会!

曾今看过这么一篇报道:称现在农民工找工作容易,大学生找工作难。我个人认为,其中的原因显而易见。试想,农民工虽然没有多高的知识水平,但是他们能吃苦,不怕累,而当下的中国,正处于经济类型的转型时期,需要的正是这些肯干的技术工人而非空有理论没有实践经验的新毕业大学生。面对如此严峻就业形势的大学生们,在大学期间却依旧秉持着享乐主义,得过且过,没有一丝的危机观念,这也难怪他们找不到工作。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3]在校生们更加应该多去去图书馆,看看那些埋头苦读的人们,再关注一下自己身边的学长学姐们的就业情况,不停地鞭策自己,以寻求更加高质量的大学生活!自身树立正确的认识,这样才会对以后的实践造成积极的影响。

二、大学生的错误就业价值取向

虽然大学生工作不好找,但是社会上却依旧有很多低端岗位的需求严重不足,每年的招聘会上,一些招仓库管理员或者快递员的摊位明显无人问津;而那些招会计,计算机操作人员等等热门行业的摊位却人山人海。很多大学生都对于工作的定义有着错误的认识,觉得自己是个本科生,不应该去那些很差的环境应聘,而是应该穿着职业装,坐在办公室里敲着电脑进行着一天的工作。但往往事与愿违,好高骛远的大学生们自身没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和知识积淀,投出去的一份份简历犹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凡事都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工作的机遇是不会偶然地如天上掉馅饼一般落到自己的手中。,但是这时候的大学生们却依旧被自身错误的就业价值取向即工作认识支配,不肯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看一看那些应聘要求不高的职业,仍然“孜孜不倦”地往一些知名公司或者北上广企业投简历。伟大先人马克思告诉我们,事物是永恒发展,永不停止的。大学生如果找不到工作,就没有开头,没有开头就进行不了过程,事物就不能处于发展的状态中,更谈不上收获成熟的果实。很多大学生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到头来还不是撞得头破血流,一无所获?

有些专业人士对应届毕业大学生选择工作地区做了一个研究:报告中近半数(49.6%)的被调查者(4062人)表示希望去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工作,其次是地级市(1937人,23.6%),然后才是直辖市(1456,17.8%);另有490人(6.0%)表示愿意去县级城市工作,59人(0.7%)表示愿意去乡镇工作,189人(2.3%)选择了海外地区。通过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更加愿意去北上广以及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方寻找工作,在毕业生的潜意识里,一些一线城市具有更多的工作机会以及更好的工作单位,接触更加高端的社会层次。殊不知,条件好的公司对于员工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在那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中,大学生比比皆是,如果没有过硬的学历以及人脉家庭背景做辅助,是很难找到自身的一席之地的,反而到最后只能灰溜溜地回到出生地或者在此城市中寻求一些低端的工作,住着最差的地下室„ „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所以说,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要脚踏实地,down to earth!而非好高骛远,整天像活在童话故事中,幻想着自己美好的前途。就像徐特立所说:“台阶是一层一层筑起的,目前的现实是未来理想的基础。只想将来,不从

[4]近处现实着手,就没有基础,就会流于幻想。”大学生找工作就应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看低基础工作,眼光高于头顶!

三、各大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

当然,大学生就业难也不全是自身主观的原因,还有一些客观的因素夹杂其中,其中,就属高校扩招的影响最为显著。自从1999年教育部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这一项政策以来,国内许多大学都相继实施。这种措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体的国民素质,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当然,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联系观的角度来看,每一项事物都有其对立面。随着政策的实施,国内大学生教育质量却逐年下降,导致毕业出来的大学生不足以应付社会上的一些事项,只是空有理论,没有实践。再者,市场上大学生数量明显供过于求,现在中国老龄化严重,国家负担不起养老费用,就延迟退休年龄。现在工作岗位本来数量就少,再加上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也就显而易见了。可悲的是,许许多多的大学生,在校学习一种专业,出来工作不好找,就选择与自己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本着能够养活自己的原则,无奈地接受了另外一项全新的领域,虽然说自身又增加了一项新技能,但是,自己花费了四年时间去学习的东西,到头来却毫无用途,那上这种大学又有什么用处呢?一直听别人说,现在走在大街上的几乎都是大学生,大学生在现在这个社会上已经不足为奇。就连被称为“红尘之外世界”的寺庙,招收和尚的条件也是本科学历,研习佛法优先。

想当初我们考高中的时候,听到父母对自己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好考,考上了高中,就有95%的机会上大学。因为在高中如果自身智力条件有限,比不过别人,考不上本科,那还有许多的大专等待着被挑选。再不济,家庭条件优渥的,也可以直接不需要接受中国高等教育,考个雅思托福,就可以出国留学,多年后,又是一个“海龟”的产生,说不定,比我们这些在国内上大学的人阶梯更高呢。由于现在本科生多如牛毛,在高校源源不断地吸收生源的同时,许多应届本科生选择读研,读博,提高自身的学历等级。所以,在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下,当代大学生更加应该在在校期间多多提升自己的阅历,获得正确的认识,抓住机遇,对以后的实践造成积极的影响。争取在对的,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在当代社会中,造成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多种多样,主客观因素相交,正所谓“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5]大学生们在面对这么多矛盾的同时,就更加应该树立危机意识,想放松自己也要有个适度,不能一味地追求享乐主义,或者一味地追求不切实际的东西。大学不像高中,本身有更多的空余时间,我们不应该将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追求物质生活上的满足,而是应该出去打打工,见识见识社会风貌,只有这样的大学生,在四年之后,才不会饱受就业难之折磨,才会有就业机会光临他们!参考文献:[1] 《反杜林论》 恩格斯著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

编译局译 1876年9月~1878年6月出版 [2] 《论求知》 培根著 收录于川端康成作品集中 [3] 《太子少傅箴》晋·傅玄 明张釜收录

[4] 《徐特立文集》 徐特立著 湖南省长沙师范学院著 1980版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5] 《保卫马克思主义》 托洛茨基著 顾良译 2010年10月1日版 商务印书馆出版

第四篇:费尔巴哈论 (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书笔记

“热爱科学就是热爱真理!”费尔巴哈名言生动地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在《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恩格斯深入评析了费尔巴哈的哲学理论。恩格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系统清算了费尔巴哈的哲学信仰并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费尔巴哈是德国哲学家,他的理论归属于德国古典的形而上学主义。代表作《论哲学和基督教》、《神统》、《上帝、自由和不朽》等,对基督教的批判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他的哲学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费尔巴哈的哲学观点。

费尔巴哈人本学哲学,在唯物主义发展史上做出了贡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费尔巴哈早年在黑森州的海德堡学习神学,随后他成为“青年黑格尔学派”的成员。他的老师黑格尔说过:“思维与存在的对立是哲学的起点,这个起点构成了哲学的全部意义。”费尔巴哈也说过:“神对世界的关系如何,其实就是关于精神对感性、抽象对实在的关系如何的问题,整个哲学史其实只是在这个问题周围绕圈子。”因此,在此书的第一章分析黑格尔哲学。恩格斯吸收并发展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扬弃了他的唯心主义体系,将黑格尔头朝下的哲学体系颠倒过来,让他重新地用脚立地。第二章中分析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总结出费尔巴哈思想的主要特点其一为:提出用自然界代替存在,就派出了社会存在。自然界是先于人类而存在的,是人类社会产生、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他承认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奠定了费尔巴哈唯物哲学理论的基础。此外的另一特点,他提出用生物学上的人代替社会人的思维,排出了人的思维的社会性。最终他得出人的本质就是生物学上的本质。他的分析以近代科学为基础,把自然科学的原子概念转移到哲学中来,不理解社会生活的物质性。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构成了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人的思维和本质中都应包含社会属性。因此他理论中有机械论成分,后来马克思写的《费尔巴哈提纲》也批判了这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828年,费尔巴哈到纽伦堡附近的埃尔兰根学习了两年自然科学,并任大学讲师。学习当时先进的自然科学思想,对他理论中关于自然的学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指出他对自然的定义是:一切物质的感性的有形事物的总和,是唯一的客观实在,是“非产生、非创造”的实体,是永恒的实体。这一理论是为整个费尔巴哈哲学思想奠定了唯物主义的基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他认为自然界变化的原因是:它的存在和变化。时空与物质关系是:时间和空间是自然界事物的存在形式。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他说:“思维和存在的真实关系只是这样;存在是主体,思维是宾词。思维是从存在而来的,然而存在并不来自思维。”这一认识与恩格斯产生强烈共鸣。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与物质。恩格斯指出:“观念的东西不

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费尔巴哈关于自然的学说也对后世的唯物论和辩证法起到了借鉴作用。

1830年,费尔巴哈匿名发表了第一部著作《论死与不朽》,抨击个人不朽的概念。他理论中关于人的学说也出现端倪。恩格斯经过层层剖析费尔巴哈的观点得出,首先,认为人是以自然界为基础的人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物质统一体。采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没有一个事物是完全独立存在的。因此,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又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思维有是以自然界为内容、凭借身体和思维同自然界发生联系,凭着人的本质来认识自然界,实际上不过是自然界自己认识自己,因而是完全可能的。其次,提出人是以身体为基础的灵魂与肉体,思维与存在的统一体。这也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具体来说,大脑是肉体,灵魂与大脑分不开,没有大脑活动便不能思维,二者有差别,有统一于人本身。所以,以人为基础的灵魂与肉体的统一实体,是正确理解思维与存在同一的前提。

费尔巴哈的认识论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的认识哲学思想起到了铺垫的作用。他提出认识对象:客观事物及其本质。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诚如这样,人类由认识世界到改造世界,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这对于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但恩格斯独具慧眼,他强有力地指出费尔巴哈对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问题,没有作出科学解释。其实,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人事关系和实践关系。实践在认识中起决定的作用。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中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运动的两次飞跃就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认识的运动是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倘若他的理论中增添了这些恩格斯评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费尔巴哈哲学论也更添光芒。不过,费尔巴哈的哲学观点已经达到了形而上学学派的顶峰。

1839年,费尔巴哈发表《论哲学和基督教》费尔巴哈开始了他宗教思想中对基督教的批判,某些观点在德国教会和政府的斗争中被一些极端主义者接受。在《费尔巴哈论》的第三章恩格斯分析了费尔巴哈的的唯物主义以及他的宗教哲学和伦理学。他对这一理论给予了高度的褒扬,费尔巴哈是德国哲学史上第一个自觉的、公开的同基督教决裂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他完成了德国资产阶级对传统宗教地批判。这一划时代的举动,在当时盛行基督教的西方国家简直是不敢想象的,他敢于挑战权威的胆识值得后世学者学习。经恩格斯分析,他从三个角度批判了基督教。首先,揭露了基督教的本质,指出,不是神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神,上帝是人们按照自己的本质幻想出来的;人对上帝的崇拜,实际上是对人的本质的崇拜。这一点符合唯物史观,上帝是意识的产物,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且能动创造出来的,是人脑中的主观映像。其次,揭露了宗教产生的认识根源,指出宗教产生的基础是人的依赖感和利己主义。最后得出,宗教的反动社会作

用,指出宗教是科学的死敌。这一观点也没能摆脱狭隘的形而上学机械论思维模式。恩格斯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出,他没有辩证、能动、联系、发展地看待宗教,因而忽视了其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宗教是能解除人类精神痛苦的,起初的宗教是人类对自然界的奥秘有了神秘的向往,逐渐产生了对自然的祈愿和崇拜,这种祈愿凝聚起来的精神力量用来战胜自然灾害和精神上的困惑。后来出现了圣者用这种人类习惯的信仰和依赖引导人们向善,于是就有了神教的思想和教义。我认为宗教可以源远流长,传承发扬,事实已经证明它并不是科学的死敌,相反是战友。在某个特定的历史阶段,科学发展是受一定限制的,对于科学尚且不能圆满解决的问题,人们通过宗教信仰及时派遣,找到了可以令自己暂时信服的答案。这对于历史文明的滚滚向前,社会生活的和谐有序有着磨灭的功绩。由此得出了费尔巴哈理论的缺陷,在第四章中,恩格斯顺理成章地系统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其实现的革命变革,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七十多页的书读完,却有读完鸿篇巨制般醍醐灌顶的感觉。恩格斯条理清晰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我最为欣赏的是马恩的这种辩证思想。它是进取的,不是唯唯诺诺称是的。它是让年轻人热血沸腾的,而不是钳制我们思想的。真正的马恩思想,精神内核是批判的,而不是歌功颂德的。马恩在19世纪的大背景下,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了自己对人类的伟大构想,他们提出了改造世界的蓝图,并为之奋斗终生。我们踩在了他们的肩膀上,我们也来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如果当中有人选择转向,而不是裹挟在人流中前行,那么这会是马恩希望看到的,这也是他们哲学的真谛。

国际贸易学院

刘维佳

200901337

第五篇: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

摘要: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自然也是阐释马克思哲学的主要参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适应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解放全人类的活动而产生的,是革命性、批判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颠覆了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辨形而上学,超越了德国古典哲学的主客二元分离,实现了哲学史上伟大的变革。弄清马克思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对于澄清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读、准确的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质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关系;理论来源;继承;发展

一、浅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它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是在批判的继承和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学和英法两国的空想主义的基础上,创立并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康德开创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先河,他提出了星云假设,用发展的眼光来解释天体的运动的问题。费希特提出了“自我”、“非我”的思想和正、反、和的理论。谢林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原则中包含着精神生活有发展,物质和精神有矛盾的辩证法思想。

黑格尔系统的发展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唯心辩证法思想,他继承了前人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事物的发展来自否定之否顶峰的巨大力量,他把历史看作一个发展的,有内在联系的过程,反对把社会历史看成无数偶然现象的堆积,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但是黑格尔认为这种发展的过程是绝对观念的自我运动,而绝对观念的本质也就是上帝,归根结底黑格尔的理论还是唯心主义的。

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是费尔巴哈,他提出了“人本主义”的思想。1924年费尔巴哈开始听黑格尔的课,他曾一度认为思维是独立存在的。两年后他开始转向了自然科学。费尔巴哈在《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和《未来哲学原理》中阐述了人本学唯物主义的思想,这些理论解决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意 识是第一性的;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才是第一性的。费尔巴哈认为精神源于自然、物质,自然是能够被人感知的。同时将人本主义引入到唯物主义,他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人创造了神,这种强调人降低神的唯物主义极大地批判了黑格尔的 唯心主义哲学。但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他所注意的中心点事证明自然界的客观性,而不是可变性,是规律性和必然性,而不是他的历史性,同时在否定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同时也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

大学时代的马克思是一个唯心主义者,它曾倾向于康德和费希特哲学。当他发现康德和费希特哲学只注重应有而不注意研究问题时的缺陷是,马克思转向了对应有和现有做辩证理解的黑格尔主义。把自我意识看成世界发展的力量,否定神肯定人。大学毕业以后,马克思担任《莱茵报》的主编。其论调与当时政府针锋相对,这一时期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对马克思的影响很大。这些促使马克思开始向唯物主义转变,并开始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了改造。黑格尔的辩证法认为矛盾无处不在,他主张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而马克思认为矛盾双方的斗争性才是事物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的人的类本质异化论的基础上,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初步提出了物质实践的概念,他指出实践活动室人与外部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是人通过能动的改造自然而实现自己目的的活动,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这个观点使马克思扬弃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糟粕,批判的继承了其中的合理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简单地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大致分为两个方面,即继承了黑格尔思想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但是,马克思主义绝不是黑格尔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批判地继承两位哲学家哲学体系中具有科学性内容的理论后,进行的理论改造和自我发展。

一方面,马克思哲学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黑格尔哲学的真正意义和革命性质,在于它彻底否定了关于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这是黑格尔 哲学的精髓,但在黑格尔那里这一精髓被“窒息”了,因为黑格尔最终所追求的“绝对观念”的终结决定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在他那里只能是“概念的自我发展”。马克思主义虽坚守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严加批判,但黑格尔没有被简单地抛在一边,而是“他的革命方面即辩证法被接了过来”。这不是简单地“接过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对他进行的唯物主义的改造。这样,实践的观点被灌输到丰富的辩证法体系中,自然界不再是“绝对观念”的外化,“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样黑格尔的唯心论被剔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用黑格尔的辩证思维方法将黑格尔的精髓从他绝对化的体系中拯救出来,辩证法又重新获得了生机,成为认识自然和社会的科学思维。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基本立场。《费尔巴哈论》中提到,作为青年黑格尔的代表,马克思和恩格斯发现黑格尔哲学中体系和方法的矛盾已经不能解决当时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对现存宗教进行斗争的实践需要,把大批最坚决的青年黑格尔分子推回到英国和法国的唯物主义。”正当马克思、恩格斯对世界的本原问题徘徊不定时,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的出版,在唯心主义占绝对统治地位时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这使马克思主义仿佛找到了一条认识世界的坦途,因而恩格斯说“马克思曾经怎样热烈地欢迎这种新观点,而这种新观点又是如何热烈地影响了他。”然而,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马克思、恩格斯发现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有两大基本缺陷:一是未能克服近代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形而上学的普遍缺陷,虽然形式上完成了向以人为出发点的转向,但依然将人看作是与社会相脱节的孤立的个体,因而只能主张以创立一种新的爱的宗教将抽象的人生硬的联系起来,以此调和阶级对立和矛盾。二是继续陷入唯心史观。费尔巴哈自己也承认:“向后退时,我同唯物主义者完全一致;但是往前进时就不一致了。”此处的“往前进”就是深入到社会历史领域,他根本不相信在社会历史领域世界的唯物性,所以恩格斯对费尔巴哈哲学有形象的说法:“他下半截是唯物主义者,上半截是唯心主义者。”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保留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即坚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的基石。其次,马克思从费尔巴哈那里恢复了实践的权威。由于受片面历史观的影响,实践在费尔巴哈那里只被 看作是一种“卑污的犹太人”的唯利是图的贸易活动。而马克思主义则运用辩证法的基本精神,从哲学的高度将‘实践’发展为“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成为一种在实践批判中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因而实现了机械唯物主义向辩证唯物主义的第一次飞跃。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还通过继承和发展黑格尔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的“胚芽”,将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认识进行的唯物主义改造。这一点是大多数人忽视的,因为他们认为黑格尔根本不会产生唯物主义思想。其实不然,黑格尔的辩证法不仅探索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更重要的是“使人自觉到自己的思维本性,从而按照思维本性去理解思维和存在的现实统一”。这一点很明显是实在论的观点。马、恩在对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研究时,指出:“他是第一个想证明历史中有一种发展、有一种内在联系的人。”在辩证联系观和发展观的指引下,马克思发现了在社会历史领域,指导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基础——历史人物的实践活动,在社会历史领域恢复了实践的权威,完成了历史唯心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的第二次飞跃。最后,由于历史唯物主义肯定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主导地位,为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工阶级的革命解放斗争的思想武器奠定了实践基础,所以马克思主义又实现了哲学由维护阶级统治到科学推动革命性变革的第三次飞跃。

在三个飞跃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完成了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发展:第一次实现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德国古典哲学继承和发展的启示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发展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拥有其他哲学无可比拟的优秀品质:一是包容性,二是客观性。这一切优秀理论品质都是由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分析方法为力量之源的。

首先,包容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和发展德国古典哲学的前提。主要体现在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从创立的那天起,就明确表明自己为无产阶级服务的阶级性。而黑格尔的哲学“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推崇为普鲁士王国的国家哲学”;“费尔巴哈的道德是完全适合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在阶级立场上是根本对立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过辩证地分析和论证,将德国古典哲学的先进思想作为自己的直接理论来源。这给我们 以深刻启发。

第一,在对待科学的态度上,不要过分拘泥于阶级属性,要向一切阶级的文明成果打开大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丰富和发展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包容性是有条件的,即在不影响马克思主义阶级立场的前提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对文明成果的吸收、借鉴和发展。

其次,客观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德国古典哲学继承与创新的基础。客观性,亦可称作实践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属性,是辩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第一,客观性在社会历史领域表现为社会历史性。所谓“社会历史性”,就是运用科学的辩证法客观公正的评价历史,并发展创新为今所用的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观和认识论。

第二,客观性在面向现实和未来的领域表现为开放性。开放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前进的生命源泉。此处的开放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实践的开放。二是对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开放。

如今,我们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首先要始终不渝的保持马克思主义对实践的开放性。其次,要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批判性继承的实质,即辩证的否定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客观性的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对当代中国青年正确认识和分析问题,实现发展创新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 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4.[2]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 上卷[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4: 5.[3] 张伟光.马克思主义哲学.哈尔滨: 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出版社,1991.[4] 余源培,虞伟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与历史.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5] 舒远招.德国古典哲学及在后世的影响和传播.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版 社,2005.[6]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德国古典哲学.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2.

下载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大学生就业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大学生就业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数量的增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特别是在我国经历了十余年平稳的社会转型期之后,又遭遇到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大学生“就业难......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1、命题是正确的。(结合课本148-149) 因为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哲学的内涵 1、哲学的科学内涵。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哲学既是世......

    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已过时?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心得体会 上了几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在老师深入浅出、绘声绘色的讲解下,马克思主义这个既神圣又有些抽象的名词渐渐在我......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过程 (一)德国古典哲学以后的哲学走向 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 科学主义思潮人本主义思潮 人本主义思潮(刺猬哲学):唯意......

    马克思主义哲学

    161、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购买阶段。 162、垄断产生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是:社会生产力。 163、垄断阶段较之自由竞争阶段竞争范围的扩大主要体现在出......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 1、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B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

    马克思主义哲学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 ] 考试科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