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言文实词早读检查练习一
桃州中学2012届高三美术班语文讲义编号:2012-C00
1文言文实词早读检查练习一
1、找出下列加点实词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百姓皆以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A、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B、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爱其子,择师而教之。D、爱燕之狗屠与善击筑者高渐离。
2、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君谓计将安出:“什么”“哪里”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身”“养生”
C、君安与项伯有故:“怎么”“怎样”D、既来之,则安之:“安定” “安稳”
3、找出下列加点实词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忠而见疑,信而被谤。
A、妆成每被秋娘妒。B、被发行吟泽畔。
C、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D、芙蓉覆水,秋兰被涯。
4、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人穷则反本:根源。B.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本来。
C、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册。D、能事本而禁末者,富:根本、基础的东西。
5、找出下列加点实词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A.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B、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
C、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D、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6、找出下列加点实词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徐而察之
A、向察众人之议B、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C、郡察孝廉,州举茂才。D、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
7、找出下列加点实词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曾不若霜妻弱子。
A、荡胸生曾云,决眥入归鸟。B、人道寄奴曾住。
C、而计其长,曾不盈寸。D、曾益其所不能
8、找出下列加点实词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A、沛公诚欲倍项羽邪。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必矣。D、帝感其诚。
9、找出下列加点实词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动以朝廷为辞。
A、近者奉辞伐罪。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C、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翻译: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蜀之鄙有二僧。
3、然而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5、除臣洗(xián)马。
6、仆诚以著此书。
7、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注意保管及时复习温故知新 壹
第二篇:文言文实词早读检查练习四
桃州中学2012届高三美术班语文讲义编号:2012-C004
文言文实词早读检查练习四
1.【患】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是
A.患得患失(担心,忧虑)C.此数者用兵之患也(忌讳)
B.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忧患,祸害)D.祸从口出,患从口入(生病)
2.【疾】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是
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屈原列传》(病,生病)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劝学》(“快”,引申为“强,猛烈”)C.庞涓恐其贤于已,疾之《孙膑》(通“嫉”,忌妒)D.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下》(弊病,缺点)
3.【及】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是
A.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过秦论》(涉及,延及)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得上)C.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屈原列传》(赶上,追上)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达到,到)
4.【即】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是
A.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促织》(即使,纵使)
B.若即若离(走近,靠近)
C.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桃花源记》(即使)
D.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陈涉世家》(就)
5.【既】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是
A..既克,公问其故 《曹刿论战》(已经,„„以后)B.肴核既尽,杯盘狼藉《赤壁赋》(已经)C.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赤壁赋》(农历十六)D.既而,得其尸于井 《促织》(不久)
6.【假】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
A.汉人未可假大兵权《谭嗣同》(借助)B.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促织》(凭借)
C.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报任安书》(如果、假如)D.十旬休假,胜友如云《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假期)
7.【间】选出解释正确的一项:
①且放白鹿青崖间《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间,之间)②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一会儿)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间隔)④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时、偶尔)⑤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中间)⑥石错出其间,如林立《道山亭记》(之间、中间)⑦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间隔)
A.①②③⑥B.②③⑥⑦C.①⑤⑥⑦D.①②⑥⑦
8.【见】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
A.项伯即入见沛公《鸿门宴》(拜见,参见)B.移船相近邀相见(《琵琶行》)(见面,用于一般关系间相见)C.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副词。用在动词前,表偏指一方,可译为“我”,“见背”意即“离我而去”。)D.则必铭而见之《寄欧阳舍人书》(看见)
9.【就】选出解释错误的一组:
A.臣具表以闻,辞不就职《陈情表》(赴任、到任视事)B.见有就死,知其当然《与尹师鲁第二书》(于是)C.予亦就睡《后赤壁赋》(接近)D.而世务卒卒,此志莫就《荔枝赋并序》(实现)
翻译
10、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11、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
12、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子鱼论战》)
13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14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
注意保管及时复习温故知新
第三篇:文言文实词早读检查练习五
桃州中学2012届高三美术班语文讲义编号:2012-C005
文言文实词早读检查练习五
1.【绝】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
A.抢呼欲绝《促》(绝命)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横渡)
C.引绳而绝之《<张中丞传>后叙》(断、使之断)
D.心目耳力俱穷,绝无响踪(《促织》)(中断)
2.【莫】下列各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遣去慎莫留。《孔雀东南飞》(不要,不能)
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没有)
C.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孟子》(代词,没有谁)
D.稍出近之,然,莫知。《黔之驴》(副词,不)
3.【内】下列各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通“纳”,译为“接纳”“放进”)
B.西宫南内多秋草。《长恨歌》(里面)
C.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国内,内政)
D.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促织》(内室,里面,内部)
4.【迁】下列各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迁移,迁徙)
B.齐人未尝赂秦,终继六国迁灭。《六国论》(变动)
C.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贬谪,放逐)
D.贺卿得高迁!《孔雀东南飞》(升,升官)
5.【请】下列各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闻之,往请。《史记》(谒见,拜见)
B.诸将请所之。《李愬雪夜入蔡州》(请求)
C.请其宾客,约车骑百余乘。《史记》(邀请)
D.王好战,请以战喻。《孟子》(愿意,请允许自己干某事)
6.【穷】下列各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滕王阁序》(阻塞不通,走投无路)
B.而心目耳力俱穷。《促织》(走投无路)
C.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不得志)
D.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走到头,追究到底)翻译
1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2则虽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
3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4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注意保管及时复习温故知新
第四篇:文言文实词早读检查练习七
桃州中学2012届高三美术班语文讲义编号:2012-C007
文言文实词早读检查练习七
一.选择
1.“去”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欲呼张良与俱去南海C.公然抱茅.B.西蜀之去.入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D.去.与“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C.孰能无惑D.寒暑易节,而五谷以孰 ..
3.“却”同今义表转折的一项是 A.相如因持璧却立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C.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D.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
4.与“汝先行,吾善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素善留侯张良B.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C.善刀而藏之D.善万物之得失,感吾生之行休 ..5.与“跋山涉水”的“涉”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楚人有涉江者B.驱中国之众远涉江湖之间 ..C.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东D.涉猎广..泛,学贯中西
6.与“数不胜数”的“胜”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B.刑人如恐不胜..C.予观乎巴陵胜状D.喜不自胜 ..
7.与“博闻强识”的“识”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相逢何必曾相识清楚,标.B.鄙夫寡识.C.款识.价明白D.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
8.与“实事求是”的“是”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觉今是而昨非B.是又在六国下矣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D.唯予马首是瞻 .
9.与“无所适从”的“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B.适得其反C.适为...虞人逐D.予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
10.与“罄竹难书”的“书”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B.乃丹书帛曰“陈升王” ..C.王右军书,飘如浮云,矫若惊龙D.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二.填空1.如
①()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
②()即夕行步如平常。
③()诸葛亮真神人,吾不如也。④()公屡促之,必如约。
⑤()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
也者? 2.若
①()验之以事,合契若神。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③()若毒之乎? || 更若役,复若赋,何
如?
④()天若有情天亦老。⑤ 复合词“若何”、“若„„何”()使归
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 3.使
①()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②()桓侯故使人问之。③()周公之逮所由使也。④()人皆得以隶使之。⑤()臣愿奉璧往使。⑥()时周瑜受使至番阳。三,翻译
1,果行,国人皆劝。(《勾践灭吴》)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屈原列传》)
2,少间,帘内掷一纸出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滕王阁序》)太后之色少解。(《触龙说赵太后》)
注意保管及时复习温故知新
第五篇:120个文言文实词练习一答案
2017高考复习文言文专题之文言实词
120个文言文实词
练习
(一)答案
※
1、爱(1)名词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
(惠爱、仁爱)(2)动词 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给人恩惠)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喜爱)③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吝惜,舍不得)④使六国各爱其人(《六国论》)
(爱护).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爱慕,欣赏)
(3)形容词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
(吝啬)※
2、安(1)形容词 ①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稳,稳定)②谢庄遂安(《冯婉贞》)
(安全).③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安定)(2)动词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安身)②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并序)》).(安心)③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使„„安定)
(3)疑问代词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怎么,哪里)
※
3、被
读音一:bâi(1)动词
①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覆盖)②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
(遭受)
(2)介词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表示被动)(3)名词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杨修之死》).
(被子)
读音二:pī,通“披”,动词 ①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②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
(披散)※
4、倍(1)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违背,背叛)
(2)副词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更加,倍加)
※
5、本(1)名词
①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易。(《狱中杂.记》)
(本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②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
(草木的根)③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传》)
.
(根本)
(2)动词 亦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推究本源,考察)(3)副词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
(本来)
(4)复合词,本心 2017高考复习文言文专题之文言实词
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指心的自然状态,天性)
※
6、鄙(1)名词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边界,边远的地方)
(2)动词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以„„为边界)②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
(轻视).(3)形容词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鄙陋,见识浅,庸俗)
※
7、兵(1)名词 ①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兵器)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
(军队)③故上兵伐谋(《孙子兵法》)
(战略战术).④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
(战争)
(2)动词 左右欲兵之。(《史记》)
(以兵器杀人).※
8、病(1)名词 ①君之病在肠胃。(《扁鹊见蔡桓公》)
.(重病)②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训俭示.康》)
(弊病,缺点)(2)动词
①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祭妹文》)
(生病)②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
(担心,忧虑)③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梅馆记》).(使成病态)④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训俭示康》)
(责备,羞辱)(3)形容词
①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
说》)
(困苦)
②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
(疲劳)
※
9、曾
读音一:cãng,副词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忆江南》).
(表时间,过去,曾经)
读音二:zēng(1)动词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通“增”,增加)(2)副词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表意外,竟然,居然)(3)名词 是高、曾时为一户者,至曾、元时不分至十.户不止。(《治平篇》)
(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
※
10、察(1)动词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明察,了解)②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情表》).(考察和推举)③徐而察之(《石钟山记》)
(细看).④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齐桓.晋文之事》)
(看清楚)⑤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赤壁之.战》)
(详审,细究)(2)形容词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答客难》).
(精明)
(3)复合词:察察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皎洁的样子)
※
11、朝 读音一:cháo(1)动词 ①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
(朝见,朝拜)2017高考复习文言文专题之文言实词
②临邛令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史记》).
(拜访)
(2)名词 ①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朝廷)②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③期年不听朝。(《吕氏春秋》)
(政事).(3)介词 坐北朝南(《史记》)
(对,向).(4)复合词:朝宗 江汉朝宗于海。(《尚书》)
(水流归向)..读音二:zhāo,名词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
(早晨)
※
12、乘
读音一:chãng,动词
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冒着)②乘犊车,从吏卒。(《赤壁之战》).(驾,坐)③乘鄂渚而反顾兮(《涉江》)
(升,登).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过秦.论》)
(趋,顺应)⑤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宋书》).
(凭恃,依仗)
读音二:shâng(1)名词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一车四马的总称)
(2)量词
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信陵君窃符救.赵》)(辆)※
13、诚(1)名词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诚心,诚意)(2)副词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表肯定,确实,的确)
(3)连词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
对》)
(表假设推论,果真,如果)※
14、除(1)名词
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苏武传》).
(台阶)
(2)动词
①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去掉,除去)②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
(授予官职)
※
15、辞(1)名词 ①狱辞无谋、故者,经秋审入矜疑,即免死。.(《狱中杂记》)
(诉讼的供词)②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之战》)
(命令)③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口实)④君子疾乎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托辞,借口)⑤《归去来兮辞》
(一种文体).⑥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言辞,文辞)(2)动词 ①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告别,辞别)②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信陵君窃.符救赵》)
(推辞,不接受)③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计较)(3)复合词:辞令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屈..原列传》)
(应酬的语言,文辞)※
16、从 读音一:cóng(1)动词
①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跟随).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依顺,听从)2017高考复习文言文专题之文言实词
③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并序)》)
(参与,参加)④樊哙从良坐(《鸿门宴》).
(依傍,紧挨着)
(2)介词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由,自)
(3)形容词 从犯
(从属的).读音二:zòng,名词 ①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指堂房亲属)②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
(通“纵”,南北方向,也特指合纵的盟约)※
17、殆(1)形容词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精神疲倦而无所得)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危险)
(2)副词
①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表约略,几乎,接近,差不多)②郦元之所见,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石.钟山记》)(表测度或不肯定,大概,恐怕)※
18、当 读音一:dāng ①募有能捕捉者,当其租入。(《捕蛇者说》).(两者相抵)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抵御,抵挡)③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占据,把守)④公等遇雨,皆以失期,失期当斩(《陈涉.世家》)
(判决,判罪)⑤有狼当道,人立而啼。(《中山狼传》).(阻,拦)⑥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承担).⑦北邀当国者相见。(《<指南录>后序》).
(主持,执掌)
⑧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赤壁之战》)
(应当)(2)介词 ①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辞》).(表处所,对着,面对)②当是时也,商君佐之(《过秦论》).
(表时间,值,在,正在)
(3)副词 ①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并序)》)
(表必然,必定,一定)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表未来,将,将要)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通“倘”,如果)读音二:dàng(1)动词 ①惴惴恐不当意(《促织》)
(符合).②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战国策》).
(当作)
(2)形容词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采.草药》)
(恰当,适宜)※
19、道(1)名词
①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道路)②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途径,方法).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风尚).
④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思想,学说)⑤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道理,规律)⑥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道义).⑦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意向).
(2)动词
①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取道)②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赤壁之战》).(走路,赶路)③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说,讲).2017高考复习文言文专题之文言实词
④故园谁道有书来?(《南海旅次》)(料想).⑤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五人墓.碑记》)
(称道)※20、得(1)名词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
(心得,体会).(2)动词
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取得,获得)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具备)③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能够)④所识有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通“德”,感恩)
(3)形容词
①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记王忠肃公翱.事》)
(融洽)②此言得之(《六国论》)
(对,正确).③意气扬扬,甚自得也。(《管晏列传》).
(得意)
(4)副词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必须,应该)
(5)复合词:得无 ①日饮食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莫不是)②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怎能不)
※
21、度 读音一:dù(1)名词 ①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计量长短的标准)③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制度,法度)③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气度,常态)④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论积贮疏》)
.
(限度)
⑤常有大度(《史记》)
(度量,胸襟).
(2)量词 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
(次,回,个)
(3)动词
①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扬.州慢》)
(谱写,创制歌曲)②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过).读音二:duó,动词 ①度,然后知长短。(《齐桓晋文之事》).(衡量)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推测,估计)
※
22、恶 读音一:â(1)名词
①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指南录>后序》 .(坏事,罪恶)②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谏太宗十思.疏》)
(坏人,恶人)
(2)形容词
①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坏,不好)②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采草药》).
(丑陋)
读音二:wù(1)动词 ①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憎恨,厌恶)②表恶其能而不能用。(《赤壁之战》)
.(嫉妒)③苏秦相燕,人恶之燕王。(《狱中上梁王.书》)
(中伤)(2)形容词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孟子》)
(耻).读音三:wū,疑问代词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齐桓晋文之事》).
(怎么)
※
23、非(1)形容词 2017高考复习文言文专题之文言实词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并序)》)
(不对的,错误的)(2)动词 ①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问说》).(讥评,责难,认为不对)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用在判断句中,相当于“不是”)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
(无,没有)(3)副词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赤壁之战》).
(除了,除非)
(4)复合词 ①非常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不平常,意外事故)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游褒禅..山记》)
(异乎寻常的,特殊的)②非独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陈情表》)
(不仅)
※
24、复(1)动词
①昭王南征而不复(《左传》)
(回来).②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恢复).③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回答)④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左传》).(报复)⑤复之以掌,虚若无物。(《促织》).(通“覆”,覆盖,盖住)
(2)形容词 ①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孔雀东南飞》).(夹层的,双层的)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繁复,重复)(3)副词 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赤.壁之战》)
(再,又,还)(4)复合词:复算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算账,追究)
※
25、负(1)动词
①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以背载物)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担负,承担)③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仗恃)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辜负,对不起)⑤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背弃,违背)⑥久负盛名(《后汉书》)
(享有).⑦废上之法制者,必负以耻。(《管子》).
(蒙受,遭受)
⑧通家尚负责数巨万(《汉书》)
.(亏欠,拖欠)⑨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
(覆盖)
(2)名词
①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谋攻》).(失败)②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谷梁传》).
(担子)
(3)复合词 ①负笈 北海炳春,少立志操,寒苦自居,负笈游学。..(《晋书》)
(背着书箱求学)②负荆 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身背荆杖,表示认错,并甘愿受罚)※
26、盖 读音一:gài(1)名词
①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车盖,伞盖)②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张衡传》).
(器物的盖子)
(2)动词 2017高考复习文言文专题之文言实词
①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歌》)
.
(遮盖)
②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赤壁之.战》)
(胜过,压倒)(3)副词
①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表肯定判断,原来是)②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
(表推测性判断,大概)(4)语气词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赤壁赋》)
(用在句首,表假设)读音二:hã,疑问代词 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通“盍”,何,怎么)
※
27、故(1)名词
①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缘故,原因)②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旧交).③中原遂多故(《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事故)
(2)形容词 ①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女.娇·赤壁怀古》)
(旧有的,原来的)②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并序)》)
(衰老)(3)副词
①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信陵.君窃符救赵》)
(故意,特意)②轩东故尝为厨(《项脊轩志》).(过去,从前)③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赤壁之战》).
(仍然,仍旧)
(4)连词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所以)
(5)复合词:故事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六..国论》)
(旧例)※
28、固
(1)名词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过秦.论》)
(险要的地势)(2)动词 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巩固,安定)②秦数败赵军,赵国固壁不战。(《廉颇蔺相.如列传》)
(坚守,安守)(3)形容词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固执,顽固)②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赤壁之战》).(坚固)③蔺相如固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坚持,坚决)
(4)副词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本来,原本)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
(表让步,固然)③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记》).
(表确然,实在)
※
29、顾(1)动词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廉颇蔺相如列.传》)
(回头,回头看)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看望,拜访)③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关心)④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硕鼠》).(顾念,顾惜)⑤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促织》).(看,视)⑥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指南录>后.序》)
(顾虑,考虑)(2)连词
①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刺秦王》)
(表转折,只,只是)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表反问,反而,难道)2017高考复习文言文专题之文言实词
(3)复合词:顾命 或受顾命于宣室(《讨武氏檄》)
..
(指天子遗诏)
※30、归(1)动词
①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女子出嫁)②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廉颇蔺相.如列传》)
(返回)③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归还)④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赤壁之战》).(归属,归依)⑤众士幕仰,若水之归海。(《赤壁之战》).(归到一处,汇聚)
(2)名词
法无异辙,殊途同归。(《五灯会元》).
(归宿,结局)
(3)复合词 ①归化 吴必归化,可不征而定也。(《三国志》)..(归顺化从,归服)
②归命
郡国莫不倾耳,望风归命。(《后汉书》)..
(归顺,从命)
③归宁 吾妻归宁(《项脊轩志》)..(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
④归田
官中无人,不如归田。(《晋书》)
..
(辞官还乡)
⑤归省 今朝归省见双亲(《东林语录》)..
(回家探望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