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题《初中理 化 生演示实验的实效性研究》
《初中理 化 生演示实验的实效性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我国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这是建国以来,国家投入人力物力最大的一次基础教育改革,在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管理等方面同步进行,力图改变以往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倾向和单一的课程结构,构建充分体现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的新的基础教育体系。课程改革充分借鉴了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改革的成果,具有相当程度的创新力度,引发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材以及教学评价的重大变革。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程用所谓的三维目标代替了传统的知识、技能目标,教学过程结果与过程并重、知能与情意并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意义、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展示和发展聪明才智、培养独特个性、继承和创新的过程。学生在这种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快乐与烦恼的经历和体验是学生个人成长的要素,将长久地融入学生的思想深处,甚至产生终生的影响。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是为了增进人的自由,是为了人生活得更加快乐。健康和谐的社会只能由全面发展的人构成。对理 化 生实验教学进行深入研究的迫切性日益显现。一方面,理 化 生课程标准及配套实验教材与原教材相比显现出明显的变化,形成与原教材相匹配的实验教具器材与实验教材教学的实际需要匹配失衡,出现品种上诸多断口及数量上的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教和学的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构建知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根本转变;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教学教法的创新,探究方式发生转变,都必须依靠教学装备来支撑。素来以实验为基础,现在又强调科学探究为教学之本的物理教学,失去了实验教具、器材的支持,便无异于在做无米之炊,严重地制约了试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开展初中理 化 生演示实验的实效性研究,对拓展和开发课程资源,对新课程实验的深入发展,三维课程目标的落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加涅,1992)。
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坚实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梅瑞尔,1996)。
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实验是对自然界的物理现象通过突出主要因素、排除次要因素的一种简化和纯化,并在实验室里重演的过程。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物理新课程标准尤其突出了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需要一定的实验技能,如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和观察的技能、基本的实验技术、查阅信息资料的技术等。
然而,由于中学物理实验装备投入上长期的亏空以及新课程带来的教学理念和
内容上的变化,造成目前物理实验装备与教学脱节。自主研发适应不同特色教学需要的实验器材和装备,不仅可以解决实验装备上的不足适应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而且制作教具和学具的能力也是对实验能力的一个重要补充。
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在特定文化背景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作产品的非常重要的能力。以促进物理课程建设为背景,解决教学装备不足或陈旧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和创新,正是开发智力提高能力,使师生共同获益的一条很好途径。实践表明,在教具学具的制作和创新过程中需要调动每位参与者的各种智能。
陶行知先生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指出,教育要教人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教育有无创造力,也只需看他能否发明人生新工具或新人生工具。师生自主研发、创造出个性化、本土化的教学装备和器材,不仅是课程资源建设的有效途径,同时研发和创造活动本身应该作为新课程的重要内容,这将给物理课程带来新的活力,使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师生自主研发、创造教学装备和器材,从物理课程的教学上来看,具有建构主义的特质,会使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走向深入。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保证对知识的主动建构。面对一个学习课题,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或制订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这种目标下师生结合现有条件通过动手做来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实际上,师生间共同研究、开发与学习主题相关的教具、学具就是一种典型的认知学徒。
因此,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可以促进理化生课程资源建设,完善实验室条件,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物的保障;其次,通过广泛开展自制、自创活动在本地区形成良好的风气,让广大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第三,师生合作研创教具、学具是对新课程理念的良好实践形式,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和形成优良品格;第四,可以促进课程的民族化、本土化、个性化,提高课程对师生的亲和力,使学习更有趣、更有意义;最后,努力促进自主研创教具、学具活动与课程教学的整合,使之成为一种有益的学习方式。
三、国内外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研究现状和水平
时代在发展,课程总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和变革过程中,课程的内容是变化的,课程的发展性决定了课程资源建设不是一种一次性工程。作为理化生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化生实验教学的改革,不能就实验谈实验,而应当将其置于整个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加以思考,构建新型实验教学模式。实验设计着重完成课程理念与实验教学的整合,自制教具学具充实教学资源,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
在国外自制教具、学具进行的实验一般属于所谓的低成本实验。在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中,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较高,但仍热衷于低成本实验的研究,因为他们认识到理科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实验技能的培养是无法单靠黑板或屏幕来达到的。在日本,有一大批热心物理低成本自创实验的教师,自创了许多高智慧的低成本理化生实验。在美国,非常重视低成本实验,电视节目上经常制作一些趣味的低成本实验指导学生,各学校实验室都使用大量的自制实验器具,甚至还占相当大的比重,一些自制教具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英国,当教师要接受制作和表演低
成本实验的技能培训。当今的世界各国理化生教学中,都对理化生教师自己设计和制作的教具和低成本实验非常感兴趣,提倡利用低成本实验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思维己成为一种共识。
尽管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自制教具、学具,但总的来说不外乎是将其定位为三个方面:①解决教学经费不足造成的实验器材不足问题提高教学效果;②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训练创新思维;③增进理化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品格。还没有从实验教学的教学设计角度,从课程实施的人、物、环境、课程整体出发,将实验设计和自制教具作为一个相互支持的整体来加以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和准备情况
我们理化生教研组在实验设计和自制教具学具方面开展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主要工作有:
①对新教材的实验教学进行全程研究,对教材中每一章的教学实验及实验设计进行深入研究。
②自制了大量的教具学具。
③组织了大量科学探究和实验教学的研究课和公开课,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物理实验教学的设计策略和组织方式,在帮助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实践能力,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④开展学生课外实验和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研究,成绩显著。
我市教学仪器研发工作受到各方关注:
2008年5月、市装备中心举行全市教具自制、实验说课竞赛。我校涂传国获各项三等奖。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方法
(一)本课题的基本内容:
1、新课程背景下物理实验设计与自制教具的原则、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2、探究教学的实验设计与自制教具研究。
3、自制教具学具对新课程教学的支撑作用的研究。
4、课程标准中新增内容的实验设计与自制教具研究。
5、利用随手可得的生活物品开展实验教学的实验设计。
6、学生课外探究的实验设计。
7、学校课外科技活动的设计和组织。
其中1、2、3、4为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
(二)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就自己教学中困境与难题,以科学的方法做有组织,有系统的计划,开展行动探究,收集资料和纪录,进行反思与改进。由于是教师自我选择,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又源于自觉的自我反思,所以不但能反映教师的个别性和自主性,更能敦促教师在不断反省实践中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
2、文献研究法
收集、整理有关实验设计和自制教具的资料文献。
3、案例研究法
对典型的实验教学案例进行研究,总结实验设计和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作用。
4、经验总结和理论提炼研究
通过经验总结和理论提炼,得到较为全面准确的研究结果。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预期的课题效果与影响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1、理化生实验设计的课例与教学实录。
2、自制教具和学具(包括作品与论文、经验介绍、实验录像等)
3、课题组成员撰写的论文
4、本课题组活动的记录和图片、录像资料
5、研究过程性结题报告书、资料汇编。
预期的课题效果与影响:
1、总结新课程背景下理化生实验设计与自制教具的原则、策略和方法,总结研究制作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心得,提高实验教师的理论修养和动手能力。
2、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发展实验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
3、推动三维课程目标在物理教学中的全面贯彻和落实。
4、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研究制作一定数量的教具、学具。
5、提供适当数量的典型课例(或主题活动案例),以便进一步研究和学习。
6、在参观、交流和学习活动中,提供示范和研究的案例,推动课程改革实验深入进行。
七、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进度安排、经费来源及预算
(一)题组成员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
课题组成员基本上经历过市区级的课题研究,在实验教学和自制教具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和研究水平,动手能力强。主要成员均为各校骨干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有很高的热情。
研究工作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题组成员加强网络通信联系。周二理化生教研组活动,为课题组集中研究时间。
(二)相关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的准备情况:
相关资料、设备由学校和教仪站提供。
经费来源:由学校提供。
(三)课题组人员的分工:
①协调组: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协调工作
组长:涂传国组员:余健
②实践理论组:负责课题方案的制定、实施和总结
物理组:潘素群
化学组:余健
生物组:熊墨莲
(四)本课题研究的总体安排。
1、每学期以备课组为单位,深入学习有关新课标文件,学习有关理论,认识这一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以备课组为单位,结合学科特点,制定出相关的研究方案或计划。
3、以一个学期为一个阶段,进行阶段性小结。小结分三部分:
(1)研究的过程和实施方法;(2)研究的成果或经验;(3)理论的上升或论文。
4、研究阶段划分及预期研究成果。
第一阶段:2009年10月始—2009年12月学习、订案、实施研究
第二阶段:2010年1月—2010年10月
1)演示实验内容的选择和实验过程教学设计;
2)搜集素材,分阶段开发演示实验教学教具等资源。
3)初中理、化、生演示实验教学课件制作(等)
4)初中理、化、生演示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提交一个演示实验教具教学资源包;
5)撰写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
第三阶段:2010年11月结题验收
叶圣陶先生说:“儿童遇到事物,发生了求知的动机,于是亲自主观察,去试验,结果,他们对于这事物得到了一宗新知识,他们在生活中就有了一个新趋向。这种活动创造的能力,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用得着,这才是做人的根本方法。学校教育能注重这一点,学生就能不断创造,以谋求社会的进步”。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不仅学生的活动创造能力得到提升,同时教师自身的活动创造能力也得到极大的发展。这正是新课程所期待的变化。
第二篇: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有效性研究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有效性研究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形象来传播知识的.实验又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在新课程模式下强调以学生为本,要达到这个要求就更离不开实验的支持。然而在现在的教学活动中,有许多的教师忽略了演示实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抱着可做可不做的态度教学;即使在重视实验教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有许多的演示实验要么没有做成功或者出现“意外”,要么成功了但效果突显不出来,要么有效果了但学生看不清,要么学生看的清了但看不懂;致使整节课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或者出现瑕疵。因此有必要对演示实验如何完成的更好,如何使学生看的清看的明白做进一步研究。即演示实验在课堂上如何发挥最大教学效果的研
究------演示实验有效性研究。
关键词:物理 演示实验 有效性
正文: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形象来传播知识的.实验又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在新课程模式下强调以学生为本,要达到这个要求就更离不开实验的支持。然而在现在的教学活动中,有许多的教师忽略了演示实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抱着可做可不做的态度教学;即使在重视实验教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有许多的演示实验要么没有做成功或者出现“意外”,要么成功了但效果突显不出来,要么有效果了但学生看不清,要么学生看的清了但看不懂;致使整节课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或者出现瑕疵。因此有必要对演示实验如何完成的更好,如何使学生看的清看的明白做进一步研究。即演示实验在课堂上如何发挥最大教学效果的研
究------演示实验有效性研究。
课堂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建立在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高人才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研究演示实验的有效性不仅对课堂的教学,也对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和做法,与同行们研讨。
一.演示实验课前的准备:
1.演示实验目的性要明确
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必要进行演示实验,怎样设计、采用什么方法,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当然这要根据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出发,特别是对一些重要的、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就应当下功夫多设计一些实验。比如关于二力平衡条件的演示实验。课本上是让木块处于静止状态下研究二力的平衡条件,如果我们再补充一个演示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挂一物体匀速上升或下降(一定要控制好匀速),再一次研究二力的平衡条件,这样学生对二力平衡条件认识就比较全面。作为教师不应拘泥于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该补充的则要补充,不一定只针对重、难点,只要学生中有存在问题,也要针对性地做一些演示实验。比如学生通常都认为“磁铁吸引铁”,但铁是否吸引磁铁很少有学生考虑。如果教师用一个大铁块靠近小磁铁时,磁铁被大铁块吸引过来稍加演示,会有助于学生弄懂相互作用的同时性问题,同时也可以教育学生要学会勤于思考,善
于发现问题,并能用实验去验证。
2.演示实验准备要充分
演示实验准备不能马虎,要认真检查仪器,课前要认真进行试做。有的教师课前演示实验准备不充分,没有检查仪器是否完好,是否符合要求,没有进行试做。上课时有可能现象出不来,或者极不明显。于是手忙脚乱,急得满头大汗,语无伦次,学生则索然无味,实验达不到教学的目的。所谓演示实验要有思考性,就是说由于学生对实验应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并不十分清楚,所以对实验现象也不会深入分析。因此,教师在准备演示实验时,不能照本宣科,要设计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观察,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综合能力。总之,演示实验是物理实验不可缺少的、十分重要的教学手段。要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课前必须作好充分准备,注意实验的细节问题,以免出现意想不到的失误,以确保实验成功,提高
课堂效率。
二.演示实验课时的操作:
1.注意实验的可视性,是取得实验教学效果的根本。
要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在自然教学中的作用,必须做到可视性。教师在演示实验时,要保证让全班学生都能看清实验时发生的现象。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a.实验时用的仪器要大一些,演示桌的高度要适当;教师在演示时身体不要遮住仪器,或挡住一部分人的视线,仪器之间也不要互相遮挡。b.演示桌上的仪器布局要合理。主要的仪器或发生主要现象的仪器应放在突出的位置,辅助仪器放在次要位置,没有用的仪器要放在桌上,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如果仪器太小或现象不够明显,可用实物投影的方法演示。c.实验时,要处理好对象和背景的关系,使对象尽量突出。例如,在仪器的关键部位涂上鲜明的颜色;在实验装置后面配上适当颜色的衬板,把被观察的实验现象衬托出来;在水或其他无色液体中加入适量的染料,以提高其可见度;用烟雾箱来演示光的直线传播,透镜成像等实验,使光路清
晰地显现出来等。
2.通过创设实验情景,取得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创设实验情景与实验教学效果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其本质在于视觉形象与特定意义相结合,从而有效地引起学生视觉追求,思维激活,记忆强化。教学实践证明:一旦学生被教师设计的实验情景所感染,或者说学生思维进入预定的情境之中时,便会取得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例如,课本上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如果教师先让学生看课本开头一自然段关于历史上马德堡半球实验后,再拿出“马德堡半球”,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时它在学生面前就不再仅仅是一个冷冰冰的球形铁制品,它在中学生的视觉中就成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动活泼的历史见证,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同时也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使演示实验教学更具有趣味性。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问题”设计实验情景,在演示实验前后以及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制造矛盾,提出疑问,引起学生主动联想。这些问题的设置应该围绕实验主体教学的实质展开,即为什么要进行这种实验,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从而激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的思维从疑问开始,在联想和想象中活跃,在获得正确答案中发展,最后在具体实验验证过程中及结果中得到强化。例如在浮力的教学中,很多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错误地认为浮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密度有关,跟物体没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沉入水底的物体不受浮力等。为了使学生有正确的认识,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情景实验:(1)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挂起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浸入水中,要求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并提问说明什么?(2)用弹簧测力计挂铁块慢慢浸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待铁块全部浸入,再置于不同深度,提问学生观察到什么?(3)换用酒精重做上面的实验,提问液体密度不同弹簧测力计示数有什么不同?总之,创设实验情景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获得满意的实验教学效果。
3.注意演示的方法,技巧,取得最佳的实验教学效果。
比如课本的有些演示实验,如果按照课本简单重复,学生会索然无味。如果教师稍加改变,推陈出新,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课本上的带电体吸引纸屑实验,学生在小学就已经玩过。如果教师把该实验换成一块已带上电的包装用泡沫塑料往某学生头上放,塑料块未放下时,学生的头发突然向上飞蓬。此时,教室里的学生必定全堂哗然、目瞪口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再比如,我们在演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实验前,先演示这样一个实验,将下端散开的塑料捆扎绳,用清洁干燥的手自上而下的捋几次,结果非但不合拢,反而更散开。通过演示学生会感到很奇怪,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再演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实验。这样,教学效果肯定要好得多。课本中有的演示实验,在学生的想象中,其实验结果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如损坏东西等。在老师演示时,学生会特别注意实验的进行。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来设计实验。例如,演示盛满水的杯子上盖一块玻璃片后倒置,在大气压下的作用下,玻璃片不会掉下来,水不会流出来的实验。教师在演示时,将该实验放在讲台教师用书正上方进行,学生观察时会马上想到老师的书会很危险,从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总之,在课堂演示实验教学中,如果教师用心设计一些好的演示方法与
技巧,演示效果就会得到大大的加强。
三.演示实验课后的反思:
除实验前的准备和实验中的操作外,必须做到实验后的反思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进一步理解实验、深化实验、完善实验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通过反思可总结实验规律,优化实验方案,创新实验设计,揭示实验本质,增强实验效果。因此在学生实验时,应该积
极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反思。同时教师也应对演示实验的最终成败做反思不断
完善演示实验,提高演示实验的有效性。
第三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
开 题 报 告
富平县漫町初中
田 江 寿 2012年12月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
开 题 报 告
漫町初中 田江寿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课改以来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轮课程改革的热潮。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师的观念、施教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课堂中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课堂教学仍然基本上是一种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传统授课方式,学生缺少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课堂教学中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得不到落实。
国内近期对于学生有效学习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如张承凯在《赤子》期刊上发表了《学生有效参与历史课堂学习活动的教学策略研究》、何基生在《现代中小学教育》期刊上发表了《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策略》等等,各位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在不断探索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都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方式、态度、兴趣等问题的认识还不是十分明确,对导致低效、无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认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尤其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以及外部因素对学生学习的作用涉及较少,期待研究解决。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心理方面:对我校来说,有些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比较差。由于学生自身的基础差对学习物理没有多大兴趣,长此以往,产生一种心理,反正我是差生,容易受到成绩好的同学岐 视,自卑感比较强,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不能正确面对学习,这种心理严重阻碍学习,因此对物理的学习丧失了信心。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拖沓,不能按时上交,甚至出现为了交作业就去抄别人的现象。
2、学习中的茫然心态:在物理的学习中,有部分同学表现出茫然的心态,觉得无所适从,无从下手,方向不明,物理学科的逻辑性较数学而言,没那么强,思维方式有所不同,因此在开始接触时,都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但经过一段时间后,总觉得昏头昏脑的,就连学了些什么都不知道似的,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因此在运用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就无从下手,总觉得书都翻看了无数遍,就是不能切中要害,正确应对,当然这也是一种学习方法问题,久而久之,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发现这部分同学并给予指导的话,他们就会丧失信心和兴趣,这时就很难再次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3、教育方面:物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很低,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课堂教学严重浪费,浪费的根源在教师。许多教师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进行教学,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的参与意识,课堂气氛不活跃,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又加之部分教师不善于改变教育观念,不注重关心本学科前沿知识,不关心相关学科进步,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物理学习。追其根本原因是我们没有摆脱应试教育而片面追求平均分,部分教师对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尚未透彻理解,于是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满堂灌、题海战术等“片追”现象时有发生,低效、无效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生理和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系统地研究教学的实效性,努力 2 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4、学校环境条件方面:对于我们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不齐备,或陈旧,或没有,实验不能完全开展,虽然实行“普九”后,新添了设备,但有些设备实用性不高,而且教师们是否真正用好了这些设备呢?开展了多少实验,是演示还是探究,效果自然不同,这也是阻碍学生学习发展的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宗旨下,我们提出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方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们将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分析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技术策略,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题研究目标、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要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教师有效教学理论,改变教师偏重于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努力实践“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基本理念,探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操作策略。
2、在实施过程中改变学生偏重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促进学生主体意 识和能力的发展,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逐步缩小学生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和谐健康发展,构建富有特色的物理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和操作策略。
4、通过本课题研究,构建学习型、科研型、专家型教师队伍,有力提高学校教师专业技能和教育科研水平,推动全校物理教师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基本思路:
1、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共同研讨初中教学中学生有效参与的策略,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充分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为学生实现思维的深层参与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提高与发展,使学习具有价值,富有意义。
2、本课题围绕“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主题展开研究。首先对“有效参与”的概念给予意义建构和深刻理解;其次深入课堂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的实效性策略”进行行动研究,遵循课堂教学的设计、实施、反思这条主线开展。及时记录研究过程,对参与实效性进行评定,并对成果进行分析,写好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及论文,并请有关专家适时进行指导。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初中生讨厌学习物理的原因研究
2、激发初中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对策研究
3、构建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在具体教学行为中关注、研究备课、上课、作业、实验设计等环 节的实效性,从细节入手,关注具体落实,使教学行为达成以下目标: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的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帮助学生达到更复杂水平的理解;适时与挑战性的目标进行对照,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直接的反馈;能够使学生对每个学习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形成对于事物的概念框架;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三、课题研究基础
近几年来,本课题小组成员曾完成以下多个课题:《物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初探》、《新课标初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初探》、《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研究》、《健康心理的养成教育研究》并取得较好的研究效果。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实施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1、对比实验法:在同年级同层次班级中进行对比实验,包括分层教学、综合活动、有效测试等进行实验,随时总结改进提高。
2、调查法:调查、了解、分析实验前后课堂教学的现状,为课题探究提供事实依据,特别重视调查学生的种种反映和表现。
3、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实施有效教学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4、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验经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本课题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研究的主要方向,着力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并随时把握物理教改的最新动态,吸取教改的先进成果,确保课题研究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前瞻性。为保证有效地搞好课题研究,特成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研究小组:
组 长:任永胜
副组长:田江寿(课题负责人)组 员:王 飞、陈 博、缑学宽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及各阶段的任务
1.准备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1月):通过学习和研讨,理清课题过程,进行课题研究设计与课题方案的可行性论证,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
2、前期实施阶段(2013年3月—2013年4月):制订全面详细的课题研究方案,明确分工,准备好开题报告,进行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和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初期应用。
3、后期实施阶段(2013年5月—2013年7月)进行个案和核心组集体讨论相结合的研究形式,推进课题研究进程。定期召开专题报告会,提交书面报告及相关证明材料,整理归纳,对教学中各种因素进行归类并进行分析。
4、总结鉴定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2月)全面回顾总结整理一年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并申请完成课题结题报告。
五、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一)每一个课题组成员,明确工作职责,密切合作,保证研究质量。
(二)认真组织实施课题研究计划,定期召开课题研究进展报告会,发现问题及不足之处,及时讨论解决。
(三)充分利用校园网管理平台使科研课题管理信息数字化、网络化。
(四)为保障本次实验立项的顺利进行,排除由于学校资金紧张对 实验的影响,通过学校班子成员及教研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实验所用资金从每学期学校正常办公经费中报取。
第四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裴家堡初级中学 刘明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课改以来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轮课程改革的热潮。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师的观念、施教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课堂中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课堂教学仍然基本上是一种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传统授课方式,学生缺少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课堂教学中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得不到落实。
国内近期对于学生有效学习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如张承凯在《赤子》期刊上发表了《学生有效参与历史课堂学习活动的教学策略研究》、何基生在《现代中小学教育》期刊上发表了《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策略》等等,各位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在不断探索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都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方式、态度、兴趣等问题的认识还不是十分明确,对导致低效、无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认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尤其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以及外部因素对学生学习的作用涉及较少,期待研究解决。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心理方面:对我校来说,有些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比较差。由于学生自身的基础差对学习物理没有多大兴趣,长此以往,产生一种心理,反正我是差生,容易受到成绩好的同学岐视,自卑感比较强,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不能正确面对学习,这种心理严重阻碍学习,因此对物理的学习丧失了信心。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拖沓,不能按时上交,甚至出现为了交作业就去抄别人的现象。
2、学习中的茫然心态:在物理的学习中,有部分同学表现出茫然的心态,觉得无所适从,无从下手,方向不明,物理学科的逻辑性较数学而言,没那么强,思维方式有所不同,因此在开始接触时,都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但经过一段时间后,总觉得昏头昏脑的,就连学了些什么都不知道似的,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因此在运用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就无从下手,总觉得书都翻看了无数遍,就是不能切中要害,正确应对,当然这也是一种学习方法问题,久而久之,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发现这部分同学并给予指导的话,他们就会丧失信心和兴趣,这时
3、教育方面:物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很低,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课堂教学严重浪费,浪费的根源在教师。许多教师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进行教学,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的参与意识,课堂气氛不活跃,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又加之部分教师不善于改变教育观念,不注重关心本学科前沿知识,不关心相关学科进步,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物理学习。追其根本原因是我们没有摆脱应试教育而片面追求平均分,部分教师对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尚未透彻理解,于是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满堂灌、题海战术等“片追”现象时有发生,低效、无效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生理和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系统地研究教学的实效性,努力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4、学校环境条件方面:对于我们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不齐备,或陈旧,或没有,实验不能完全开展,虽然实行“普九”后,新添了设备,但有些设备实用性不高,而且教师们是否真正用好了这些设备呢?开展了多少实验,是演示还
综上所述,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宗旨下,我们提出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方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们将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分析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技术策略,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题研究目标、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要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教师有效教学理论,改变教师偏重于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努力实践“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基本理念,探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操作策略。
2、在实施过程中改变学生偏重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逐步缩小学生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和谐健康发展,构建富有特色的物理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和操作策略。
4、通过本课题研究,构建学习型、科研型、专家型教师队伍,有力提高学校教师专业技能和教育科研水平,推动全校物理教师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基本思路:
1、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共同研讨初中教学中学生有效参与的策略,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充分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为学生实现思维的深层参与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提高与发展,使学习具有价值,富有意义。
2、本课题围绕“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主题展开研究。首先对“有效参与”的概念给予意义建构和深刻理解;其次深入课堂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的实效性策略”进行行动研究,遵循课堂教学的设计、实施、反思这条主线开展。及时记录研究过程,对参与实效性进行评定,并对成果进行分析,写好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及论文,并请有关专家适时进行指导。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初中生讨厌学习物理的原因研究
2、激发初中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对策研究
3、构建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在具体教学行为中关注、研究备课、上课、作业、实验设计等环节的实效性,从细节入手,关注具体落实,使教学行为达成以下目标: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的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帮助学生达到更复杂水平的理解;适时与挑战性的目标进行对照,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直接的反馈;能够使学生对每个学习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形成对于事物的概念框架;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三、课题研究基础
近几年来,本课题小组成员曾完成以下多个课题:《物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初探》、《新课标初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初探》、《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研究》、《健康心理的养成教育研究》并取得较好的研究效果。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实施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1、对比实验法:在同年级同层次班级中进行对比实验,包括分层教学、综合活动、有效测试等进行实验,随时总结改进提高。
2、调查法:调查、了解、分析实验前后课堂教学的现状,为课题探究提供事实依据,特别重视调查学生的种种反映和表现。
3、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实施有效教学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4、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验经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本课题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研究的主要方向,着力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并随时把握物理教改的最新动态,吸取教改的先进成果,确保课题研究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前瞻性。
为保证有效地搞好课题研究,特成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研究小组:
组长: 齐东海
副组长:刘明(课题负责人)组员:曹绍斌 苗君
业务配合教师:陆建华 李敏 于芳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及各阶段的任务
1.准备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1月):通过学习和研讨,理清课题过程,进行课题研究设计与课题方案的可行性论证,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
2、前期实施阶段(2013年3月—2013年4月):制订全面详细的课题研究方案,明确分工,准备好开题报告,进行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和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初期应用。
3、后期实施阶段(2013年5月—2013年7月)进行个案和核心组集体讨论相结合的研究形式,推进课题研究进程。定期召开专题报告会,提交书面报告及相关证明材料,整理归纳,对教学中各种因素进行归类并进行分析。
4、总结鉴定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2月)全面回顾总结整理一年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并申请完成课题结题报告。
五、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一)每一个课题组成员,明确工作职责,密切合作,保证研究质量。(二)认真组织实施课题研究计划,定期召开课题研究进展报告会,发现问题及不足之处,及时讨论解决。
(三)充分利用校园网管理平台使科研课题管理信息数字化、网络化。(四)为保障本次实验立项的顺利进行,排除由于学校资金紧张对实验的影响,通过学校班子成员及教研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实验所用资金从每学期学校正常办公经费中报取。
第五篇:初中理化生实验教学计划
初中理化生实验教学计划
时间一晃而过,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续写新的篇章,写一份教学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以期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理化生实验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理化生实验技能方面要求
1、实验操作技能:如认识、选择和正确使用基本仪器;在理解实验方案的基础上编制实验步骤,按规范要求进行实验操作;排除实验中的常见故障等技能。
2、处理数据、完成实验报告的技能:如设计记录表格、正确观察读数、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实验误差和设计实验报告的技能。
3、研究、改进实验和自制教具、学具的初步技能:如能以理化生的原理、思想和方法为指导,结合实际进行初步的实验设计。
二、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目前还没有反观察作为获取知识的一种手段,没有把观察跟注意力、思维力结合起来,作为发展学生可持续学习的一种途径。因而,目前中学生的观察普遍在在以下的缺陷:
1、观察目的性不明确;
2、不善于完整,全面地进行观察;
3、经常忽视隐蔽在现象后面的本质;
4、抓不住稍纵即逝的'现象;
5、往往把现象和结论混为一谈;
教育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认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理化生教学的一个突破口。因此,如何进行正确培养和引导学生观察能力的训练和提高的是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动手技能是我们实验室的主要工作。我想通过努力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三、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1、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2、求实与求真
3、独立思考与创新
4、质疑、反思与理性精神
5、关注、责任、勇于实践
6、尊重与合作精神
四、改革评价模式
提倡用记录卡片的形式记录学生学习的情况。
在学习档案中要收录理化生学习的重要资料,如遇到的疑难问题及其解答,在探究活动中最出色的表现,被否定过的观点,通过努力最后解决的难题,设计巧妙的小制作,优秀的小论文、作业情况、教学中的观察记录等。
提倡记“课堂日志”和“现场笔记”。
由教师和学生把每堂课中发生的事情如实记录下来。现场笔记应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详细地、客观地描述。还可以通过访谈等多种途径收集学生的客观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