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要从基层做起从体制入手
免疫系统是指机体保护自身的防御性结构,免疫系统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与各种致病因子的不断斗争中逐渐形成的功能整体。审计免疫系统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受人民的委托,依法、独立、专门、主动去预防、揭示和查处问题,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安全运行。
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将审计从国家财产的“看门狗
”深化到国家的“免疫系统”是一次认识上的飞跃,是审计工作发展的里程碑。而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则必须要从基层做起,从体制入手。
我国现有2862个县及县级市、市辖区,有333个市。基层审计辐射面广,与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最为广大民众所关注,基层审计机关免疫系统的建立,直接决定着审计免疫系统能否顺利建立及有效发挥应有作用。只有这3205个市、县成功建立了审计免疫系统,才谈得上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建立,才能有效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而要在基层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首先必须正视基层审计机关存在的问题并切实加以解决。
一、基层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存在的问题
部分审计人员自身素质较差,不能适应现代审计工作要求。随着《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实行,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基层审计机关大都存在人手少、工作量大,审计人员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均不合理的现象,特别是审计现场实施系统(ao)和审计办公系统(oa)的实施运用,更让大部分审计人员无所适从。尽管审计署、审计厅不断地组织培训和学习,但这些系统和各项法律、法规的熟练运用和熟悉不是几次培训或短期学习就能达到目的,需要的是大量的实践和学习时间作保证,由于工学矛盾突出,不少审计人员仍采用老的审计方法。同时,现有审计人员的年龄和知识结构也不能适应当前审计工作的需要。由于种种原因基层审计人员年龄偏大,有的县10几年都没有进过人,业务上除了几个50多岁快要退休的老同志外,就是30来岁的年轻人,审计工作是具体的业务部门,要求高、适应时间长,作为新手,没有三、五年是不可能成熟起来的。而现在的审计工作要求既要有过硬的业务,还要能熟练操作电脑,老同志业务精却不懂电脑,年轻人电脑知识过关却业务不熟,如果短期内这种状况没有得到改善,将严重影响基层审计工作的开展。
二、现有管理体制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审计系统除各特派办和派出机构由审计署直管外,其余厅局均由地方政府管理。作为地方政府的监督部门这是符合宪法规定的,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管理体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认真履行职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现有的人事管理方式束缚了审计工作开展
《审计法》第十五条规定“审计机关负责人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审计机关负责人没有违法失职或者其他不符合任职条件的情况的,不得随意撤换,地方各级审计机关正职负责人和副职负责人的任免,应当事先征求上一级审计机关的意见”尽管这是法律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地方政府都将之束之高阁,这一条规定形同虚设,有的区县审计局长换了上级审计机关都不知道,更谈不上征求意见。同时,基层审计机关负责人的任命和审计人员的调动权都在地方。而基层审计人员绝大部分都是本地人,审计人员不仅工作压力大,涉及到具体人和事的时候精神压力更大,如坚持原则则很可能位子不保,如一味让地方满意则审计风险同样无法规避。审计人员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神经衰弱,失眠、早衰等症状,严重的不到50岁就申请退休。更恶劣的是有的审计人员还受到各种各样的威胁和报复,如某县审计局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时候,查出重大违法、违纪线索移交司法机关后,犯罪嫌疑人让他儿子给他报仇的第一个对象就是我们的审计组组长,这样的现象对开展审计工作来说极不利的。
(二)、基层审计人员政治前途渺茫
由于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和审计对象的特定性。使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经常处在领导不满意,审计对象不理解,社会不明白的尴尬境地。而现有的干部管理体制根本不利于审计干部的成长,审计干部获得提拔或提名的机会极少。所以基层审计人员政治上没有奔头,能平安过渡,不被问责,不被报复就相当满意了。
(三)、审计工作领导不了解审计业务,存在外行管内行现象
由于基层审计机关的人权是地方说了算,因此审计机关领导班子的调整具有很强的随意性,而审计部门又是业务部门,外行管内行的现象大量存在。如果是好学谦虚的领导问题还不大,他会征求和尊重业务人员的意见,并主动学习。相反哪些作风霸道,听不得不同声音的领导,则只会绕乱审计工作,乱执法、滥用权,造就大量的审计风险。
(四)、基层审计机关工作经费不足
《审计法》规定审计经费由地方财政保证,但基层
审计机关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是地方财力弱,有的县机关办公经费每人一年只有2000元,就这点钱如何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对审计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审计无足轻重,可有可无,财政支出重点为保障重要部门和重点工程,审计工作经费被勿略常事。在审计“八不准”和行政执法“十禁止”规定出台之后,审计机关经费来源更加单一,审计
经费的严重不足和审计工作需要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对审计工作来说人员和经费是审计工作的两只手,人员和经费的问题决定着这两只手是否伸得直、打得开、打得准;决定着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是否敢查问题、查得出问题并大胆依法处理。
如果把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比喻成医院和医生的话,那么所有被审计的对象就是我们病人。我们的审计过程就是由体检(查出问题)——找出病因(存在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病人治疗恢复健康(督促审计对象整改,解决问题)组成。而现在我们基层审计的作用更多地停留在体检上,对找出病因,采取有效手段让病人接受治疗这方面则相对不足。这既与审计系统的管理体制有关,也离不开审计人员水平的高低。不解决这些问题,审计免疫系统的作用必将大打折扣,为此建议:
一、加大对基层审计工作的重视和落实力度
上级审计机关应重视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生存现状,并进行必要的调研,制定相应措施,以解决基层审计机关存在的问题。由于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审计机关要纯粹靠自己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借助于外部力量难度极大。李金华审计长曾说过“对不起广大基层审计人员”,作为基层审计人员,不仅需要上级了解审计人员的现状,更需要上级审计机关能为基层审计工作创造较为宽松的工作环境,让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放开手脚,大胆工作。
二、积极推动审计系统垂直管理
垂直是包括审计系统在内的社会各界呼吁较强的事项之一,在历次两会上都有代表和委员提出相应议案,但由于涉及修宪及其它相关事项,一直未能实现。而实行垂直管理又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所在,这也是为什么审计署的派出审计局和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敢办案、能办案、办得成大案的主要原因,只要有了经费保证和解决了人事上的后顾之忧,放开经费和人员这两只手,基层审计工作必将产生质的飞跃,审计免疫系统的作用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三、加强审计系统自身建设和管理。
近几年审计系统内部不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暴露出了审计系统内部管理的缺失和自身建设的不足,而要建立审计免疫系统,首先要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作为监督机构审计机关必须加强自身业务建设、政治思想建设和人员建设,完善系统内的监督管理机制。
(一)、加强业务建设。作为业务部门,审计人员的素质决定着审计报告的质量。随着审计理念的更新、审计方法的改进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出台,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实践、总结、交流贯穿在整个审计工作中。审计机关要不断完善工作机构、补充工作人员、提供学习机会、保障学习时间和经费,审计人员要解决好工学矛盾,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新审计理念,创新审计方法。
(二)、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基层审计工作现状,要求审计人员必须讲政治、讲奉献。面对审计工作繁重、工作压力大和工作待遇及工作环境差、各种诱惑多的现状。审计人员必须服从工作需要,经得起诱惑、受得住考验,不和别的部门攀比、不泄露工作秘密、切实履行好国家经济卫士的神圣职责。
(三)、加强制度建设。这几年审计系统的内部管理不断加强,各种各样的审计工作制度、审计问责制、审计内部监督机制等制度的建立进一步约束和规范了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行为,减少和避免了审计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和影响。在此基础上审计系统还应加大审计学习制度、审计评价制度、审计人员保障制度等制度的建设,形成审计系统内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多开展一些交流、学习和系统运动会等有益的活动,形成审计系统特有的审计文化。
四、转变审计理念,更新审计观念
审计是手段,目的是规范财经纪律、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违规、违纪和犯罪行为的发生。对违规、违纪的人员和单位进行处罚只是一个过程,而不是最终目的,经审计处罚的金额和处理的人员并不是审计工作成绩的最终体现。所以,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一定要正确认识审计目的和手段之间的关系,树立科学的审计观,才能得到被审对象的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使审计工作得到更好发展。
五、加强上级审计机关同地方政府的联系和沟通,取得地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
不论审计垂直与否,当好经济卫士,服务地方经济都是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而要做好这些工作,离开地方政府的支持是不可能的。上级审计机关在履行对下级审计机关进行监督和业务领导职责的同时,也要加强和地方政府的沟通,及时掌握下级审计机关的情况,就下级审计机关的发展和人员任命等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变被动为主动。要积极主张《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等法规赋予审计机关的权力,如果说现有的权力都不去主张,那维护基层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权益又从何谈起?下级审计机关也要处理好上极审计机关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处理好业务要求和地方要求之间的矛盾,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也要考虑地方实际,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统一。
六、加强审计执行力
审计执行力是建立审计免疫系统的关键,审计建议和意见就是审计机关对审计对象开出的药方,但根除问题的关键是病人必须按药方进行治疗。如果审计对象对审计建议不予理采,应付了事,那么审计机关查出的问题仍然存在,并会多次出现,审计目的并没有实现。这也是审计工作目前最缺失的地方,是建立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关键和难点所在。所以,必须要加强审计执行力,并制定相关规定,以制裁和约束审计对象执行审计建议和意见,增强审计机关作为国家经济卫士的权力。
七、加强部门联动和协作,建立基层单位免疫系统。
建立国家审计免疫系统不仅是审计部门的事,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所有的免疫系统中,只有机体自身的免疫才是最强大的,所以要建立审计免疫系统一定要重视同部门的联系和协作。审计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和地方政府的支持、理解,帮助审计对象树立免疫观,建立自身免疫系统。只有在全社会都形成自觉遵守国家财经、法规的氛围,才是完全意义上的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成功建立。
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的提出,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压力。基层免疫系统的建立决定着整个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建立的成败和效果。我们相信,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只要找准切入点和落足点,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建立必将成为我国审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第二篇:发挥免疫系统五个功能 做好基层审计跟进文章剖析
发挥免疫系统五个功能 做好基层审计跟进文章(1)
如何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提出的“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的指示精神,最近我局对南城县150个村委会审计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表明:要搞好基层审计工作,必须发挥“免疫系统”五个功能,用科学发展观做好审计跟进文章。
一、发挥“免疫系统”防御性功能,从“两多”入手, 强化审计跟进意识
随着党和政府农村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落实,农村资金来源发生了根本变化,村委会资金由“三提五统”向政府财政资金有效转移转变,出现了“两多”喜人局面,必须进行跟进审计。
一是项目资金多。具体表现为公路项目资金多。近几年来,该县共新建乡村公路64条,建设资金8 000多万元,鹰瑞高速、济广高速、京福高速、向普铁路纵贯该县,涉及征地拆迁9个乡镇和126个村委会,征地拆迁资金1.6亿元;移民资金多。国家重点项目廖坊水库建设,共拨全市移民资金2.3亿元,该县村级移民补助资金就为1.8亿元,占全市移民补助资金总额的80%;新农村建设资金多。近3年来国家每年安排该县新农村建设点40至50个,每年每个点补助资金10至12万元,3年来共补助资金1 500多万元。
二是转移支付多。全县150个村委会,每年国家下拨每个村干部工资转移支付4.5万元;农村普九债务审计锁定后,国家通过转移支付消化债务2 030万元;为支持该县搞好抗冰救灾工作,国家通过转移支付拨付村级抗冰救灾资金3 200万元;为支持发展生猪生产、退耕还林,国家通过转移支付拨付惠农资金6 200多万元;还通过转移支付拨付粮食直补资金1.86亿元。
加强对这些国家资金的审计监督,对于提高村级资金使用效益,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生活、振兴农村经济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发挥“免疫系统”揭露性功能,从“三少”入手,强化审计跟进服务
目前,该县村级账务和资金普遍实行了委托乡镇财经所代管的“双代管”制度,但也存在“三少”情况,必须强化审计跟进力度,推动村级财务健康发展。
1.财务人员合格的少。一是村会计素质低。人员缺挑选,在村里任职的大多数会计都是照顾的关系户;在岗缺培训,村会计既是报账员又是出纳员还是勤杂人员,参加培训的机会少;二是经管站人员忙。随着乡镇机构改革的推进,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人员既要承担农村统计、农民负担管理、农村财务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业产业化等诸多工作内容,又要承担包村组等中心工作,因此不能静下心来办理村级财务管理,更不会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业务学习;三是工作人员不稳。2005年该县成立乡(镇)村级会计服务中心以来,全县12个乡镇就有10个乡(镇)调换了中心主任, 记账会计由原来的53人减少到了39人,减少26%。
2.财务监督环节少。一是制度执行不到位。虽然市、县相应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办法,但村级财务由于检查督促少,乱收乱支随意性很大;二是财务公开不到位。有关资金支出存在问题,避重就轻、避实就虚、把隐性开支和不正当开支列到其他支出栏目中打埋伏,重公布、经反馈,对村级财务公开后的意见建议不重视、不及时反馈和处理,村级财务公开形同虚设;三是监督职责不到位。农村经营管理部门是村级财务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但具体监督过程中,有责无权,查出违纪行为无权处罚。
3.财务票据合规的少。一是白条报账多,该县150个村委会都不同程度存在以领条、收据代替发票或以证明和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统一印制的“领款单”报账现象;二是重复报账多。有些村干部工资已在乡(镇)统一领取,又在村委会造表重发,有些村主要干部在县委党校学习报销了住房费用同时又报销宾馆住宿费;三是违规签字多。有些发票仅村书记或村主任一人签字财务就报了账;有些工程税收合同签订为施工人员负责,村书记或主任大笔一挥也在村委会报了账,且票据管理混乱,潜在风险极大。
三、发挥“免疫系统”监视性功能,从“四缺”入手, 强化审计跟进机制
村级账务代理制度,使该县村级财务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但也存在“四缺”现象,必须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发挥审计在经济社会中监视性功能。
一是村级资产缺乏规范管理。多数村在集体资产出租、出售、转让等过程中没有在财务上形成总账和说明,没有按合同或协议建立收入总账,容易造成集体资产流失。
二是村级开支缺乏有效监督。部分村非生产性开支较大,跑项目、争资金、招商引资、请客送礼等一些不明了的开支列入招待费中,致使招待费虚高。
三是村级工程缺乏法制监督。有的工程未按规定进行招投标,而是通过肢解工程规避招投标,有的工程未经过结算,工程款却全部付清。如株良镇将八个移民安置点的移民住房基础工程全部包给尧中华施工,而尧又将部分工程转包给他人,且审计时工程没有经过预决算,工程款234.89万元全部付清。
四是村级经济缺乏发展后劲。村委会山、田、树、果、房等固定资产全部卖光,大多数村委会都是空壳村,村干部工资仅靠国家转移支付支撑;加上上世纪80年代兴办的村级企业大部分亏损倒闭,企业开办期间的一些债权债务没有及时清理,合作基金会和互助储金会呆账、死账多等原因,制约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本篇论文由网友投稿,3COME文档只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请大家参考,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尽快处理。
四、发挥“免疫系统”建设性功能,从“五严”入手,强化审计跟进力度
我认为南城村级财务情况,在我市有一定代表性。针对以上问题,必须从“五严”入手,强化村级审计跟进力度,促进我市村级集体经济上台阶、创水平。
一要严格村级财务制度。高度重视农村基层财务管理工作,建立县(区)、乡、村三级财务管理机制,明确职能职责,规范村级财务预决算,建立健全村级会计代理制度、村干部工资报酬兑付制度、村级现金管理等制度,实现村级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二要严格村级财务要求。按照财政部颁发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统一要求,实行账薄、凭证、科目”三统一“,落实民主理财、资金审批、现金和档案管理四项措施,从根本上杜绝损公肥私、徇私舞弊行为的发生。
三要严格村级财务督查。要强化群众督查,落实民主理财制度,加强票据、有价证券、集体资产的监督,把集体财务活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要强化业务督查,加强对村级财务的检查和指导,依法开展村级财务审计,使审计监督纳入经常性的工作之中。
四要严格村级财务公开。凡涉及村民切身利益事项和群众普遍关注的集体资产去向、大额资金管理使用,土地征用补偿费到户明细等,根据需要随时公开;发挥民主理财小组、财政所和经管站的三级会审作用,健全“财务管理章程”和村规民约,使企业承包、工程招投标、宅基地分配、救灾救济物资发放和扶贫资金使用等方面的工作在阳光下运行。
五要严格财务知识培训。要把村主要干部的财务培训计划纳入干部教育的总体安排,结合村干部在财务管理方面违法违规案例和特点,通过以案说纪、以案说法、组织参观等形式开展警示教育;要抓好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政策水平和业务技能。
五、发挥“免疫系统”抵御性功能,从“六创”入手, 强化审计跟进本领
“打铁需要自身硬”。做好村级跟进审计工作,要从“六个创新”入手,健体强身、发挥免疫系统抵御性功能,增强审计部门的执行力和战斗力。
一要创新上下联通协调机制。省、市、县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村级审计的业务领导、工作指导和队伍建设,营造上下畅通的审计氛围。
二要创新科学的管理机制。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将村级审计列入审计项目计划,逐步建设动态的审计项目储备库,在强化计划与规划相衔接的同时,避免和减少审计交叉重复。
三要创新审计成果共享机制。要结合专项资金审计和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村级财务审计,把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结合起来;把审计延伸与审计调查结合起来,把查摆问题与强化整改结合起来。
四要创新审计信息化机制。探索以在线审计、实物审计为特征的村级联网审计系统,推进国家、省、市、县四级审计数据中心建设,建立完备的数据库,为提高村级审计行政效能创造条件。
五要创新绩效审计机制。要从社会反响、资金使用、资源利用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村级审计的效率和成果,做到审计目标抓高度、审计立项抓深度、审计内容抓广度、审计方法抓力度、审计质量抓强度、审计成果抓应用度。
六要创新廉洁从审机制。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监督管理和纪律约束,进一步抓好“八严禁”、“八不准”规定的落实,完善村级审计廉政反馈函、审计通告、审计廉政回访等制度,促进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依法公正行使权力,树立村级审计新形象。
第三篇:发挥“免疫系统”功能 做好审计监督工作
发挥“免疫系统”功能 做好审计监督工作
“大家要充分认识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极端重要性,通过教育活动,进一步树牢群众观念,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激发队伍活力,进一步提高审计能力,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切实做好审计监督工作。”日前,江西省吉安县审计局局长罗凯在全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对扎实开展好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
3月13日,在县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督导组的指导下,吉安县审计局根据县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召开了全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会上,首先对局领导班子及成员、副主任以上科员进行了民主测评。接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观看了《龚全珍先进事迹报告会》专题电视片,进行龚全珍先进事迹教育。大家深受感动:龚全珍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鲜活教材,要像她那样,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政治本色,践行党的宗旨,努力为民办实事做好事。然后,罗凯局长对开展好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作了动员讲话,对为期三个月的教育实践活动作了具体安排;县委督导组组长刘淑珍传达了中央和省、市、县委有关精神,提出了有关要求。
动员会要求,要紧密联系审计工作和审计机关党员干部队伍思想实际,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加强党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等有关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积极顺应群众意愿,反映群众呼声,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切实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上来,为吉安县审计创新发展,进一步发挥审计在推动国家治理中的“免疫系统”功能,提供强有力的服务保障。
教育实践活动在局机关全体党员中开展,重点是局领导班子和股级以上领导干部。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党员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保持清廉本色,使党员思想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确立。为此,强调达到四项目标任务:
一是进一步树牢群众观点。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审干民,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大力弘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作风,深入基层和一线调查研究,走进群众了解民生,在走进基层、服务群众中提高审计能力和水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为民审计、审计为民,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工作作风和审计监督能力等方面问题。
二是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坚持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委关于作风建设的若干规定要求,发扬奋发有为、敢为人先的作风,发扬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作风,发扬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作风,发扬联系群众、亲民为民的作风,在全局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加大审计职业道德和审计核心价值观教育力度,健全完善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制度规范,树立良好的审计形象。
三是进一步激发队伍活力。切实增强局机关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带领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心思和精力汇聚到干事创业上来,用到推动审计事业转型发展上来。不断激励局机关党员干部以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扎实过硬的作风素质、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四是进一步提高审计能力。把教育实践活动与深化审计创新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等工作结合起来,用审计事业发展成果检验活动成效,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促进,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党员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创新意识和发展意识,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着力在推进审计重点工作开展、提升监督水平上下功夫、求实效、作表率。大力加强能力培养,严格质量控制,落实审计整改,体现审计成果,以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精湛的审计技能赢得被审计单位的支持和配合,赢得人民群众的称赞。
在动员会后,该局干部职工结合思想实际和本职工作,掀起了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论群众路线》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以及中央报刊、网站有关重要文章的热潮,正以学习促工作,学习、工作两不误,教育实践活动扎实起步、深入展开。
(作者单位:吉安县审计局)
第四篇:深化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切实发挥“免疫系统”功能范文
年初,刘家义审计长在中国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上提出了“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理论”,指出:“审计的本质就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主法治的产物,也是推进民主法制的工具。”这一理论创新,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是对我国审计监督制度25年成功经验的总结升华,也为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指明了
方向,在构建中国特色审计监督制度的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审计范围不断扩大、审计功能也日益增多、审计方法要日益改进、审计角度应不断调整。而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作为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和法定职责,在国家审计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在发挥审计免疫系统作用中肩负重要使命。随着财政预算管理改革,预算执行审计工作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变化。主要表现在基层审计机关预算执行审计报告时间和当审计计划不一致;预算监督的领域进一步拓宽,不再局限于预算单位;预算审计的内容要求不断深化;审计手段和方法创新力度不够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和变化,如何更好的发挥审计免疫系统作用,进一步提高依法审计能力和审计工作水平,全面提升预算执行审计的层次,笔者认为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应作适当的完善。
一、审计时间安排上突出“早”字,努力使审计成果体现在“两个报告”上。上级审计部门年初应早下达审计计划,统一项目的审计时间应尽量要求在向本级人大提交报告前结束。本级审计机关要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的整体性,根据年初拿出的总体方案,围绕当财政审计的重点和专题来确定审计对象,根据确定的审计对象来统筹安排审计项目计划,使整个项目计划整体划一,突出整体性。在财政审计这个综合平台上,审计组根据各自的分工,协同作战,形成合力。使当年的审计成果尽可能的归入财政审计报告之中,以完整客观地反映出财政资金使用的全貌。使审计成果得到有效的提升和利用。
二、审计人员调配上力求“强”字,构建全新的审计组织体系。多年来的审计实践表明,预算执行审计是一项统揽全局的系统工程,必须将财政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建设项目审计等列入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范围,形成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审计整体。尤其是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后,审计范围更广、直接审计对象更多,这就需要调整审计组织方式,应在局长或业务副局长的直接领导下,建立由综合部门牵头、以财金审计为主体、各专业审计科室共同参与,既明确分工、又相互配合的审计组织体系。
三、审计对象选择上坚持“广”字,更好的拓展审计范围。预算管理改革后,按照改革后财政资金的管理模式和主要流向,财政支付形式有了较大的改变。财政审计不仅要强化预算执行审计,把预算支出作为审计的重点;也要把游离于预算管理体系外的政府资金全面纳入审计范围,实现对全部财政资金的全方位审计。审计中除了应继续加强对负责预算编制和管理的财政部门的审计外,要根据财政资金的走向,强化对代理预算拨款和支付职能的专职机构(政府采购中心、国库支付中心等)的审计,促进规范和完善财政支出管理。同时对面广量大的具体用款单位,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审计,确保每年有一定的审计覆盖面,促进有关部门依法理财、遵纪守法。
四、审计方式上务求“新”字,创新审计方法和手段。做到“三结合”即:一是将上级统一安排审计(调查)项目和预算执行审计相结合,二是将以部门单位的审计为主线和以问题为主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三是将查找同类问题与延伸审计单位结合起来。同时做到“三注重”即:一是注重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积极运用ao审计系统进行辅助审计,积极发挥运用ao审计系统审计查证、分析性复核、收集、筛选等方面的强大功能。二是注重改变单一的事后审计监督方式,促进并逐步形成事前预警、事中监管、事后审计有机结合的监督机制。三是注重绩效审计,由单纯的真实合法性审计向全面的真实合法效益性审计转变。预算执行审计既要关注财政资金收支“实不实”、“对不对”,更要关注用得“好不好”,将效益审计和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统一起来。
五、审计成果(两个报告)上注重“深”字,多做深层次的分析研究。过去我们实施预算执行审计,一般都是以审计本级财政部门为主,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都是延伸审计,即使是一些专项审计调查,也往往是就事论事,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因而审计揭示的一些问题年年都是“老面孔”,所提建议也是微观的、一般性的,这已远远不能适应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因此,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宏观管理中的作用,注重从政策措施以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发现问题,分析其深层次原因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深化改革,加强宏观管理。
现代审计是一种开放的、主动的、全方位的监督行为。审计不再是按部就班,审计更不是萧规曹随,审计是一种主动服务于政府工作中心、服务于大局的综合监督行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不仅要坚持“揭露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绩效”的审计思路,更要以规范预算管理,推动财政体制改革,促进建立公共财政体系,保障财政资金安全,提高财政绩效水平为目标。因此,只有正确认识国家审计作为免疫系统的这一本质,全面把握审计发展的内在规律,才能在预算执行审计中,充分发挥审计的保护、清除、修补、预警四大功能。只有树立科学的预算执行审计理念,大力深化和推进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切实增强审计服务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意识,才能正确地履行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职能作用。
第五篇: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需要有一种敬业精神
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需要有一种敬业精神
(审计署科技审计局 汪照全)
做好审计工作需要敬业精神
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本质上看,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发挥着预防、揭露和抵御的功能作用。审计监督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安排,需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审计工作的根本目标,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国家利益、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做好这些审计工作,需要审计人员有敬业精神,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本职工作,把自己从事的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对待,无怨无悔,精益求精,积极主动,雷历风行。
尤其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期、社会矛盾凸现期和各项改革攻坚期的关键时期,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出现,审计工作任重而道远。这些都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审计机关要履行好法定职责,更需要审计人员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做好审计工作,如果没有一种认真负责、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发挥好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就不可能查处经济犯罪和损失浪费等违法违规问题,不可能揭示经济活动中的体制障碍、制度缺陷、机制扭曲和管理漏洞等方面的问题,“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我们一定要钟爱自己所从事的审计事业,热爱自己的审计职业,不断提高自身的各项素质,适应形势,勤于思考,博采众长,在政治上坚定敏锐,在工作上进取务实,在作风上公正廉洁,在业务上精益求精,使自己成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审计人员。
敬业与敬业精神
所谓敬业,用宋朝朱熹的话说,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即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一意,任劳任怨,精益求精。古今中外,敬业被多少有志之士视为人生的座右铭,敬业成就了多少伟业和功名。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一个人在一生中始终要勤奋刻苦,为事业尽心尽力。他说过“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等话。用现在的话说,敬业就是要具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就是要具有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境界。敬业是一种觉悟、一种精神、一种高尚的品德;敬业还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工作行为,它体现在每一项具体工作之中,其内涵是丰富的,它表达的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怀着一份热爱、珍惜和敬重,不惜为之付出和奉献,从而获得一种荣誉感和成就感。因此,从低层次来讲,敬业是对本职工作的一个交待;如果上升到一定高度来说,那就是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对待工作要有使命感和道德感。不管从哪个层次来讲,敬业所表现出来的就是要认真负责,认真做事,一丝不苟,有始有终。
敬业精神是做好事业的精神动力。有了敬业精神,干起事业来就会有一股使不完的劲。一个人具有敬业精神,既要认真看待和把握所从事的工作,即起点敬业;又要在实际工作中尽职尽责,即过程敬业;更重要的还要按职业责任有效完成工作,即结果敬业。如果一个人没有敬业精神,整天浑浑噩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么什么事情也干不好。
大力提倡敬业精神,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但是,在经济全球化某些负面影响的冲击下,一些人“神不守舍”,敬业精神淡化;一些人在金钱和小利的诱惑下,身子站不直,失去原则性,跌进了拜金主义的怪圈;一些人常常“工作不在状态”,心不在焉,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华而不实,责任意识严重缺失,敬业精神抛到脑后。要真正当好一名审计人员,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就要不为自己打算,不计个人得失,舍弃个人私欲;就要坚持真理,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敬业首先要精业,这是敬业的基础。审计工作是政策性和业务性都非常强的工作,审计人员如果不能精通和掌握专业知识,那就不可能履行好工作职责。常言道,“艺痴者技必良,书痴者文必工”。只有精业才能敬业,只有懂政策、熟悉掌握审计专业知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不断地加强业务专业知识学习,才能有“干必成、成必优”的工作效果。
敬业还要热爱本职工作,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充满热情,这是敬业的前提。“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不热爱、不喜欢自己的本职工作,他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如果没有热情,军队不可能打胜仗,商人也不会到全世界做生意。审计人员如果没有工作热情,对自己的工作“处之泰然”,就不可能细心地从蛛丝马迹中发现线索,也不可能锲而不舍地查处违法乱纪问题。有位先人说得好,“成功与其说是取决于人的才能,不如说取决于人的热情”。所以,对审计工作有热情,就能激发审计人员的潜能,驱使审计人员兢兢业业地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敬业还要尽心尽力、积极主动做好本职工作,这是敬业的保证。工作是人生最重要的部分,作为审计人员,只有做好审计工作,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怎样在平凡的工作中实现人生的价值?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不论何时何地,都要尽心尽力、全力以赴的做好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让我们感动,如党的好干部牛玉儒,以勤政为民、忘我工作诠释“生命一分钟,敬业六十秒”;桥吊工人许振超,在普通岗位上创出世界一流的“振超效率”;乡邮员王顺友,二十年如一日,大凉山中用脚步丈量工作的苦乐;公安卫士任长霞,以炽热情怀书写执法为民的人生壮歌,......他们用行动诠释着敬业精神的最高境界。我们从中无不感受到一种品格和一种境界,这就是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的敬业精神。
敬业还要追求完美,这是敬业的关键。追求完美,就是要做好每一件点滴之事。审计工作不仅要揭露问题,更要对这些问题从微观到宏观、从个别到一般、从局部到全局、从苗头到趋势、从表象到里层,进行分析和揭示,不断地调动积极因素,防止消极因素入侵整个经济社会系统,促进改革体制、健全法治、完善制度、规范机制、强化管理、防范风险,提高经济社会运行质量和绩效,增强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么多的审计工作要做好,更需要审计人员严谨细致,执着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如果丢三拉四,急功近利,得过且过,审计工作也就无“质量”可言,审计“产品”就有可能成为“废品”。
敬业还要讲求奉献,这是敬业的根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千古绝唱,是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做出具大贡献的人层出不穷、史不绝书。鲁迅说得好,“我们自古以来,都有为民请命的人,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所谓的‘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审计工作很清贫很辛苦,既要会查账,还要懂政策;既要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又要深入揭示体制机制上的问题,还要提出完善制度和规范管理的建议,如果没有奉献精神,一味地索取,敬业就成了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