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持“上下内外”并举发挥审计“免疫”作用
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提出,其目的在于推进审计工作由“治疫”向“治疫”与“防疫”并重、更加注重“防疫”的方向转变。这既是审计转型的需要,更是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审计机关和审计干部应当积极的、能动的适应这一转变,坚持“上下内外”并举,为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作用,打下坚实基
础。
所谓“上”,就是要突出宏观。以促进加强宏观管理为目标,更加关注改革问题,更加关注发展问题。要立足本地实际,围绕本级党委、政府工作重点,切实加强对改革发展中重点和热点问题以及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倾向性问题的专项审计调查,加大审计综合分析力度,在充分揭示改革过程中重大的违法违规、经济犯罪问题和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重大问题的同时,更多的把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可行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推向领导层、决策层的视野,在促进深化改革、服务宏观管理、确保宏观调控措施和重大方针、政策贯彻实施的进程中,站稳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发挥的“制高点”。
所谓“下”,就是要突出微观。以贯彻落实“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根本,紧紧围绕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和完善社会管理六大任务的要求,更加关注民生问题。在加大对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攸关的民生工程和民生资金等项目审计和审计调查的同时,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充分调动好、发挥好和保护好群众的积极性,让群众主动反映问题,群策群力,把审计项目做深查透,多出审计精品,让更多优质的审计成果成为一粒粒种子,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开花结果,夯实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发挥的“立足点”。
所谓“内”,就是要突出“固本”。以“六要”为抓手,在“打铁先要自身硬”上下功夫,强基固本。一要牢固树立起审计“免疫系统”的科学理念,运用发展的观点和方法,准确把握好审计职能定位;二要正确处理好“有为”与“有位”、“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务求审计效能的最大化;三要强化学习培训,着力提高审计人员的现代审计知识水平、审计技能水平和拒腐防变的能力;四要完善审计项目管理和审计质量控制的长效机制,有效防范和降低审计风险;五要加强审计结论的跟踪落实和审计成果的充分运用,推动审计成果转化与审计“免疫”的有效对接;六要大力推动审计人员思维方式的转变,以宏观的角度和系统论的观点,正确认识和评价审计对象、分析审计工作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准确地把握和消除各种“病害”。在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中凸显审计自身的“闪光点”。
所谓“外”,就是要突出公开。以打造“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阳光审计为目标,积极稳妥的推进审计结果公开,努力扩大审计的社会影响。一方面,要通过加强集审前、审中、审后监管于一体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和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建设,不断优化审计的控制环境和道德环境,消除制约推进审计结果公开的内部“瓶颈”。另一方面,要紧紧围绕“依法公开、重点公开、逐步公开、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五个做到”。一是做到公开行为规范,切实把审计结果公开的预审、公示、监督检查和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落在实处;二是做到公开内容规范,确保审计结果公开于法有据;三是做到服务到位,把“执法不越位、管理不错位、服务不缺位”的要求贯穿于审计结果公开的全过程;四是做到形式多样,力求公开方式既灵活多样,又实用有效,达到透明、便捷、有利监督的目的;五是做到和谐统一,增进与群众的互动,在和谐统一的氛围中提升审计的形象。在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中积聚更多的“成功点”。
第二篇:坚持内外并举注重因势利导
坚持内外并举
注重因势利导
促进企业科技人才成长
——在中国科协人才和调宣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辽宁省科协
辽宁省是“讲理想、比贡献”活动(以下简称“讲、比”活动)和“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发源地。新时期,辽宁省科协紧紧围绕中央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和省委、省政府人才战略,坚持以“讲、比”活动和 “院士专家工作站”为依托,发挥自身优势,强化服务意识,开发企业内外资源,借势助推企业科技人才成长,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广泛开展“讲、比”活动,推进企业一线科技人才成长
“讲、比”活动开展以来,在辽宁企业中产生了深远影响。近年来,辽宁省科协赋予“讲、比”活动以新的内涵,坚持以“提高企业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为主题,以“节能、降耗、减排、增效”为重点,积极引导企业科技工作者把发挥创新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同企业发展、国家振兴紧密结合起来,广泛参与企业的创新实践,培养了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2009年,全省参加“讲、比”活动的科技工作者146627人次,立项24439项,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被企业采纳49302项,创经济效益21.4亿元。
一是在“讲、比”活动中培养开发科技人才。企业科协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科技工作者在“讲、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围绕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技术工艺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等课题立项 攻关,开展建言献策,搭建人才成长的实践平台。本溪钢铁集团公司科协在“讲、比”活动中开展“七赛七比”活动,有近26万人次参加,研发新产品386项,获部级科技进步奖91项、国家专利123项,有213人荣获公司科技标兵,163人被评为市级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40人被评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二是在“讲、比”活动中评价激励科技人才。“讲、比”活动作为一项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已经成为发现人才、举荐人才的重要途径。2008年,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等6个单位、张新斌等9名个人荣获中国科协、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资委奖励。此后,省科协会同省发改委、省经委、科技厅、国资委和中小企业厅下发了《关于在企业深入开展‘讲、比’活动的意见》,出台了《表彰奖励办法》。2009年联合表彰60个集体、147名个人。这些先进典型不仅是全省“讲、比”活动的旗帜,也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科技支撑。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每年拿出80万元用于奖励在“讲、比”活动中业绩突出的个人和团队,在职称评定中,将参加“讲、比”活动为企业建功立业情况作为考核内容,使科技工作者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增强了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在“讲、比”活动中凝聚保障科技人才。“讲、比”活动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科技工作者的思想和行动,寓思想教育和企业文化建设于科技活动之中。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科协把倡导和树立鞍钢“钢铁强国”的核心价值观、弘扬“创新、求实、拼争、奉献”的企业精神和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作为活动目标。大连机车厂科协在活动中倡导“敢为人先、持续 超越”的“火车头精神”,以“讲、比”促“建家”,健全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的制度,建立继续教育、学术交流、成果奖励和利益表达等机制,许多科技工作者面对三资企业的高薪、重奖和优厚待遇,不为所动,坚守岗位,形成了有凝聚力的服务于企业发展的一流科技人才队伍。
二、借助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提升企业科技骨干的创 新能力
企业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辽宁省科协紧紧盯住重点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创建院士专家工作站,推动院士专家等高端智力向企业聚集。2003年在沈阳黎明航发(集团)公司创建全国首家院士工作站,2008年启动了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2009年召开了全省创建院士专家工作站经验交流会,不断扩大院士工作站的覆盖面。目前,全省建站56家,进站院士 220名,企业科技人才培养也借力升级。
一是由院士专家“点将”,组织企业科技骨干参与课题研发。邀请企业科技骨干与进站院士共同参与课题研发团队,广泛开展技术合作,共同完成研发任务。沈阳黎明航发(集团)公司承担的RO110重型燃气轮机研制项目,是国家“863”重大科技专项。刘大响等9位院士率领专家团队进站后,与黎明研发团队合力攻关,经过4年的艰苦奋斗,我国首台自主研制的R0110重型燃气轮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二是拜院士专家为师,定向委托培养企业科技骨干。引导建站企业充分利用院士专家的科技资源,与院士专家签订人才培养 协议,有计划、有目的地选送企业科技骨干到高校和科研院所学习深造,掌握前沿技术,塑造一流人才。沈阳鼓风机集团先后与进站院士所在的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和东北大学共建科研基地,每年选派300名科技骨干接受培训,实现了科技骨干优先开发。
三是请院士专家授课,优化企业科技人员知识结构。进站院士专家针对企业科技发展趋势、生产技术需求和科技人员知识更新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讲座、论坛和研讨活动,面对面地传帮带,提升了科技人员的培训层次。沈阳黎明航发(集团)公司建立专家院士工作站后,开办院士学术讲座12场、培养博士31名,公司科技人员在国际核心刊物发表论文69篇,其中21篇被引用89次。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的科技骨干经院士推荐参加了国内外有关TBM盾构技术的高级研讨会,公司还派出10名骨干到德国和法国相关公司学习培训,掌握了大量的行业发展动态和关键技术信息,形成了具有带动作用的创新创业人才梯队,增强了公司人才竞争的优势。
三、注重基础性建设,营造企业科技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 科协组织服务企业,最重要的是服务于企业科技人才的成长,努力为科技人才的成长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一是注重政策引导,助推企业科技人才成长。2004年,省科协召开人才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促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要站在人才强省的战略高度,重视和加强企业 4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2007年,省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科协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在国有大中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以及其他科技工作者比较集中的企事业单位建立科协组织,要把开展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培养企业科技人员作为科协主要任务之一。2009年,辽宁省科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协“建家”工作的若干意见》,实施建家创优工程,促进企业科协建设,坚持每年拿出专项资金择优扶持企业科协 “建家”项目,培养企业科技人才。
二是建设“高层次科技专家库”,盘活用好企业科技人才。省科协瞄准辽宁省重点发展的九大新兴产业对科技人才的需求,建立了 “辽宁高层次科技专家库”,直接联系和掌握一批辽宁省各领域高层次科技人才。首批入库专家1351人,涉及全省九大领域、60个学科专业,其中在辽“两院”院士51人,企业科技专家占25%。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人才潜力,推动了企业科技人才社会共享。
三是实行有效激励,促进企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省科协联合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科技厅开展了7届“辽宁省青年科技奖”评选活动,联合省人社厅开展了6届“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活动。表彰对象注重向企业一线倾斜,获奖的1292名科技工作者中,企业科技工作者占到35%,两个奖项已成为辽宁省发现和举荐科技企业人才的重要渠道。2009年,省委、省政府首次评选的50名领军人才中,有22人获得过“辽宁省青年科技奖”或 “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注重鼓励企业科技人员多出学术成果,2009年,启动了资助出版自然科学优秀学术专著工作,计划5年时间 资助出版专著100部。首批资助出版的11部优秀著作中,有4部为指导企业创新生产的理工类著作。连续7年开展全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评选,共评出企业获奖论文和专著2200余篇(部),占获奖总数的23%,调动了企业科技工作者开展学术交流和技术研发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成长。
第三篇:浅谈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浅谈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时值今日,仍然有人认为内部审计不能为其所在单位带来多大的效益,对单位的建设与发展起不到多少作用,或者虽然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但作用甚微,因而建议削弱内部审计的力量、甚至撤消内部审计。要分析这一问题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重新审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一、内部审计的特殊地位是由其自身的性质所决定,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受客观存在的制约因素影响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政府的直接推动下,我国内部审计逐步发展起来。起初内部审计作为国家的代言人,以监督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维护财经法纪为目的。而当前受这种观点影响,内部审计地位与政府审计地位之间、内部审计职能与国家派驻企业监事职能之间的界限就有所模糊,致使许多人认为内部审计与内部管理机制无关,把机构的正常运作与内部审计对立起来。这种认识,一方面使企业领导对内审工作不重视,削弱或淡化内审机构;一方面使内部审计人员有“双向服务”思想,工作目标上可操作性不强,影响内审职能的有效发挥。
从内部审计的本身来看,内部审计是建立于各组织内部的审计机构,它从属于本单位的领导,是为本单位服务的。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协助该组织的领导成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这就决定了内部审计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内部审计独立于单位内部其它各职能管理部门,接受本单位最高领导决策层的直接领导,并独立开展工作,充当参谋和助手,成为一个单位整个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特殊一环,服务于本单位的总体目标。由此可见,内部审计本身的地位是特殊的。
从内部审计所开展的工作来看,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各有侧重、各有其特色和针对性,即便是同一行业、同一单位在不同时期的内审工作其目的、内容、方法、手段也不尽相同。内审活动的广泛性、多样性决定了内审所起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目前,内部审计具有监督和服务两大职能。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不仅仅指对国家政策、法规、制度的遵循情况进行审计,还包括对本单位内部制订的政策、规章、制度、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的监督、检查、反馈、跟踪等等。而内部审计的服务功能又可具体表现为以下多个方面。其
一、参谋与助手的功能:内部审计通过调查、了解、评价、分析、判断,为领导决策层出谋划策,促进管理,提高效益。其
二、建设的功能: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参与某些项目、工程等有关规章制度、计划方案的制订,提供相关的审计建议;其
三、保护的功能:内部审计通过查错纠弊,为本单位事业的平稳发展保驾护航。其
四、调解协调的功能:由于内部审计工作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多个职能部门之间开展工作时,能够起到沟通协调的作用;其
五、其它服务功能:如内部审计部门对外开展的咨询服务等等。由此可见,内部审计在多个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内审可有可无论”的提出实际上是否认了内部审计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同时也恰恰反映出内部审计工作受到了诸多制限,内审的作用没有真正地发挥出来。影响内部审计工作发挥其应有作用的一些制约因素有:决策层对内部审计是否重视;内部审计能否取得周围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内部审计能否取得相关部处的合作;内部审计是否拥有高水平、高素质的人员;内部审计工作是否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内部审计的技术、方法、条件、手段是否跟上了社会发展的需求等。
以上这些因素中的任何一项都将影响到内部审计能否顺利地开展工作,能否成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及内部审计能否在该单位继续生存。例如,以 “内部审计的技术、方法、条件、手段是否跟上了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一点来说,随着形势的发展,如果内部审计的方法不从现在的财务审计与制度基础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式转变为制度基础审计与风险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式,如果内部审计的技术手段不从手工审计逐步转向计算机审计,仍然采用旧的审计模式,那么,内部审计将无法进行,将无法在这个网络化、信息化的社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就是说,我们需要讨论的不该是内部审计的去留问题,而应是如何使内部审计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改变思路、作好参谋,促进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1999年6月26日,在加拿大的魁北克市,内部审计师协会董事会一致同意通过一项内部审计的新定义。2000年12月,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内部审计标准委员会通过在新的专业实务框架下修订的新定义: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经营。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对于内部审计活动或内部审计人员来说,新定义更倾向于反映当前世界各地正在实施的内部审计工作方法。“保证”和“咨询”的基本涵义反映了现代内部审计活动已经扩大了它的范畴。内审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是整合内审工作与相关需求、程序、策略和目标等;二是为组织贡献附加价值。这就出现了所谓“风险导向审计”(RBA)。风险导向审计要改变内审人员对于控制与风险的思考,使内审人员关心组织的目标和风险,使审计报告的重点前移到目前和未来的规划,把目前的经营管理控制同计划、策略和风险的评估结合起来。这种审计处理风险的方式有:用风险管理策略控制组织活动;在新的流程规范之后尽可能避免固有的风险和新产生的风险;将总风险分散。
这样,内部审计关注的焦点不再是控制系统本身,也不臵身于单位决策之外,而是更积极地了解和确认单位的风险,并加以评估和管理。风险导向审计将使内部审计接近单位经营活动的价值链,不断提供附加值服务,从而得到单位领导的肯定。
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和管理当局的新要求,内部审计应考虑逐步将工作内容从以前的财务审计转向富有建设性的风险导向审计、经营审计,分析管理问题的实际及潜在影响,并探讨改进的可行性和应采取的措施。从增强整个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效能着眼,为各级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提供实现经营目标所需的顾问服务,从而充当经营管理人员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完成所负经济责任的参谋和助手。
三、转变工作做法,使内部审计作用得以有效发挥
审计调查过程中,一般采取问题导向型审计方式。即鼓励被审部门的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表述所关心的问题;在编写审计报告时使用正面而非责难性的措辞,对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指明可改进的方法,不简单地予以暴露;将详细性的审计建议报告直接送给第一线管理人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就地改进问题。
审计报告中所提问题是否受到重视,所提建议能否付诸实施,直接取决于管理当局的兴趣和决心,而管理当局的兴趣和决心又与审计报告的吸引力即审计报告的质量和编送艺术有很大关系。因此,在编送审计报告时,要注重事实的准确性、清晰性、建议的可行性、内容的重要性及报送的及时性。
同时,为使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易于理解和令人印象深刻,审计人员还可以考虑大量通过图表、照片、先进案例等直观形象的手段来阐述情况,争取管理当局的重视和支持。
另外,我国内审工作已经历了近20年的时间,基础工作逐步向制度化、规范化迈进,但是,在实施审计程序中存在实施不到位或没有实施的现象。审计人员最注重的是审计报告的撰写,当然一份有价值的审计报告,就象一项科研成果一样,它凝聚着审计人员的劳动和汗水,其中的审计建议更体现了审计工作所赋予审计人员的一份责任,但是在现实中却总有遗憾:许多组织并没有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实施完善的后续审计工作;而被审单位任审计报告中的问题找得多准、建议提得多好,在整改实施中却常常是变了形走了样,甚至有些被审单位往往把审计报告弃臵一旁,不予重视。这就使得内审的目的或价值得不到体现,违规违纪问题得不到纠正,且有损内部审计的可信度和威信,损害内审人员的忠诚度和职业形象,最终导致内审工作成为只图数量和业绩,而流于形式的工作,失去了它真正的内涵价值。
总之,内部审计的建立是为组织的管理提供服务的,如果内部审计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那么,其在组织中的地位就会受到威胁,就存在价值危机(value crisis),就将面临较大的职业生存和发展的风险。合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才能由“内线”、“坐探”、“警察”,变成决策者的参谋和助手,内部审计工作才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摘自: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王冬梅/张莉)
第四篇:企业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企业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2010-09-26 11:34 来源:齐蓉
我要纠错 |打印 | 大 | 中 | 小
【摘要】内部审计作为我国当前审计监督体系中三大审计之一,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领导决策和民众监督的“眼睛”。因此,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对于规范企业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和实现经营目标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很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以至于企业内部审计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致使在当前的企业经济活动中,违法违规的现象屡禁不止,经济犯罪问题时有发生。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一些企业轻视内部管理,其内控制度、内部审计形同虚设,苍白无力。本文将通过分析影响企业内部审计发挥的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当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企业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是使内部审计具有客观性、权威性及公正性的必要条件。但从我国现状来看,企业内部审计大多设置于管理层之下,在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为管理经营者服务,导致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强。主要表现在:
(1)机构不独立。有些企业把审计机构设在财会部门中;有些企业把审计机构和监察部门合并在一起;有些企业由分管钱财物资及账目的人员兼任审计岗位;有些领导既领导财会工作,又领导审计工作。因此,企业的内部审计很难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特别是在面对领导参与或法人违规时,内部审计往往显得格外无能为力。
(2)经济不独立。由于内部审计人员职位、工资福利等均受企业的控制,内审人员往往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尤其当企业某些行为违背法律法规时,内审人员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容易对不正当的企业行为采取默许的态度,从而削弱了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3)工作、人员不独立。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的内设职能部门,在本企业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服务。因此,内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内部人际关系的压力,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和发现问题的处理。在审计过程中,有些内审人员秉公办事不仅受到本企业同事的误解和非议,有时还会遭到领导的阻挠,甚至打击报复,致使审计监督缺乏有效的保障。、内部审计法规不健全,人员素质不高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关于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尽管有《审计法》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及《审计机关指导监督内部审计业务的规定》等,但还不够完善,效力也比较差。内部审计法规依据不充分、不健全,或出现空白,使得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只能依据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结论的权威性,因而增大了审计风险。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行为呈现多元化现象:如企业的并购、分设、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等。为了更好的服务企业和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内部审计人员必然要参与到企业的这些经济行为中,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能懂财务和审计知识,而且还要精通企业的各项相关业务。然而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绝大多数是从会计岗位转过来的,知识面较单一,内部审计人员整体水平不高,综合素质较低,识别风险、判断正误的能力较差;有些内审人员职业道德欠佳,不能经受各方面的诱惑;更重要的是内审人员一般由领导指定,很容易出现任人唯亲的现象,从而难以选用有真才实学的人来担当此重任。因此一些素质不高的内审人员,无法运用最新的以风险导向为核心的审计方法来防范和化解风险,如:没办法采用抽样技术,基本上全凭审计人员的主观标准和经验来确定样本规模和评价样本结果,这种判断抽样极易遗漏重要事项,很容易形成审计风险。、企业内部审计质量不高内审人员在工作中仍以账项基础审计方法为主,审计目的仍是“差错防弊”,在工作中往往是事后审计多,事前、事中少;对下属单位审计多,对本级的审计少;对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多,对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少(或者基本没有)。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也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工作也只停留在完成上级部门的审计任务上,为审计而审计,很难发现客观性、针对性和苗头性的问题。此外,由于长期以来内部审计机构人手少,任务重,往往埋头于具体的事物,又由于多为财务岗位上转到审计工作中来的,年龄偏大,接受新鲜事物、新的理念不及时,养成了一种微观思维和惯性思维的定势,不能举一反三,寻根探源,不能高屋建瓴,把握全局。加之有些企业的领导思想单一,认识不足,只重视审计的数量,不重视审计的质量,只重视审计的形式,不重视审计的效果,从而出现不少企业出现年年审老问题,老问题年年出的现象。
二、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建议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控制,防范风险,提高管理水平和总体竞争实力。要做到这些,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国家审计机关要通过召开座谈会、举办讲座、进行审计工作培训等形式对企业领导进行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企业领导自身也要努力学习审计新知识和新方法。积极主动地抓好内部审计工作,切实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确保内部审计机构具有履行职责所必须的权限;积极支持内部审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解决本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
题,并在管理权限范围内,授予内部审计机构必要的处理、处罚权,使内部审计机构与财务基建部门真正成为做好企业内部财务经济管理工作的“左手和右手”,而不是“对手”,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树立风险意识,为建立企业内部审计文化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加强全员风险意识教育,通过分析违规行为的后果和危害,使员工树立内部控制的责任意识,认识到执行内控制度是每位员工的责任,在本企业树立良好的内控文化;要解决个别人认为内控工作时领导的事,是个别部门的事,是几个人的事。实践中,内控工作涉及到各企业的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风险无处不在,风险无时不有,强化内控、防范风险人人有责。要通过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教育员工树立“大内控”的思想,本企业上下,无论哪个岗位、哪个环节都要想到内控工作,想到风险防范。、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才能保证审计的公正性内部审计是履行独立经济能力的经济监督活动,企业内部审计虽然不具有国家审计那样的强制力,但它在开展审计工作中也应具有独立性。它要求在本企业主要负责人的领带下独立地开展工作,不受其他部门的干扰。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权威性。企业在设置内审机构时应坚持两条原则:
一是独立性原则,这是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最重要的原则。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内部审计实务准则》的一开始就强调:内部审计师“必须独立于他们所审核的活动”“独立性可使内部审计师提出公的不偏不倚的见证和评价,这对于正确的审计工作实施是必不可少的”。二是权威性原则,这是企业内审工作充分发挥作用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主要体现在内审机构的地位和设置层次上,内审机构的组织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权威性越大,内审的作用就发挥的越充分。、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内部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水平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只有不断地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才能更加有效的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益。要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必须做到:一方面企业领导要改任人唯亲的为任才为亲;另一方面要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首先,要求企业内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政策水平;其次,要求内审人员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必须熟悉会计、审计、法律、税务、外贸、金融、基建、企管等方面的知识;再次,要求内审人员加强学习,不断更新观念,已提高应变能力和内审队伍的整体素质,适应高层次审计监督工作的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奖惩制度,为审计人员履行职责提供权利保障、法律保障、措施保障通过建立内部审计激励制度,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考核和评价,肯定成绩,并进行适当奖励,能够增强审计人员的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另外,对监督不力的审计人员,应予以严厉处罚,情节严重的或由于监督不力造成经济损失较大的,应依法追究责任。、加强与外部审计的合作,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加快内审法规建设企业内部审计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再监督,但企业内部审计自身独立性差,由于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有效手段,所以企业内审必须与外部审计相结合,定期聘请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估,以此来发现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另外,我国应抓紧制定、颁布内部审计法规和内部审计业务准则,完善内部审计的有关法规,是内部审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统一内部审计职业规范,切实为内部审计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降低审计风险。
第五篇:坚持根本宗旨,发挥党员作用
坚持根本宗旨,发挥党员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每一位党的同志都要明确党的宗旨的科学内涵,不断深化对党的宗旨的认识,始终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发挥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党的宗旨的由来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性质。这一宗旨的由来是这样的:
1、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在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正式纲领《共产党宣言》中,在论述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时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了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宣言》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及其以后成立的无产阶级政党确定自己的宗旨,提供了基本依据。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从诞生那天起,就在实践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并把它作为自己全部事业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2、毛泽东同志《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讲话 1934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到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革命战争的任务,拥护革命,把革命推到全国去,接受我们的政治号召,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文中提出中国共产党要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3、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的演讲
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毛泽东同志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这是他第一次从理论上阐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科学理论。
4、毛泽东同志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1945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报告中指出:“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他们不是为着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唯一的宗旨。”
5、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章
1945年党的七大第一次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党章“总纲”和“党员应尽的义务”中。党的七大之后的历次党的代表大会,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党的宗旨庄严地载入党章。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科学内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唯一宗旨,它的科学内涵是:
1、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2、中国共产党任何时候都必须永远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
这个宗旨所涵盖的思想内容包括以下四方面:
第一,它指出党服务的范围是“人民”,强调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而不是为少数人,这是党的宗旨内涵中“量”的界限,更是“质”的规定,它鲜明地体现了我们党的价值取向和执政理念。
第二,它指出党服务人民的基本要求。党服务人民要做到“完全”、“彻底”、“全心全意”而不是半心半意,这就保持了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永远同人民心连心,真正体现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色。
第三,它指出党服务的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一切言行都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任何时候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处处为人民谋利益。一个“谋”字充分表明:服务主体在精神状态上是主动地自觉地服务,而不是消极应付;思路上是创造性地服务,而不是墨守成规;行动上是脚踏实地地服务,而不是坐而论道、患得患失;标准是以人民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最高的检验标准,而不是自我满足、自以为是。
第四,坚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相信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的群众路线。
上述四个方面是党的宗旨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从党的根本性质、从党的历史使命来认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和要求。从《共产党宣言》一直到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都是共产党的立党宗旨、最高标准和行为准则。能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直接关系到党能否保持自身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保持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性质。一旦淡化或背弃了这一宗旨,就意味着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共产党也就不成为共产党了。
三、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做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
增强党的宗旨意识。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必须以知促行,切实增强广大党员的宗旨意识。少数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意识差,利己主义严重,与民争利甚至损害群众利益,有的工作消极懈怠,不思进取、不负责任、不敢担当,有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严重,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淡化甚至忘掉了党的宗旨。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党的根本宗旨,首先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紧密结合党员干部中的思想问题和现实矛盾,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解疑释惑,使广大党员深刻认识到,“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宣言》)。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各行各业的共产党员,不论做何种工作,说到底都是为人民服务。这一基本定位,什么时候都不能含糊、不能淡化。能不能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是检验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党性是否坚强、作风是否优良的首要标准。同时还要明确,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实践自己的宗旨,总是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践行党的宗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这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党员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道德准则。勤而不废,廉而不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一、以人为本,保持与人民的血肉关系,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另一种诠释。身为党员,代表着人民最根本的利益,有职责为民干实事、谋利益。党员也是从群众中出来的,更应该走入群众,切切实实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忧。
第二、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在思想上,要有对人民负责任和保持清廉、抵御腐败思想的认知,要不断接收新的观念,特别是深入体会国家和党的政策精神内涵,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在工作中,认真谨慎,埋头苦干,以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为重,绝不谋私利;在作风上,要严于律己,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正直廉洁;在组织上,要一切服从党的领导,听从组织的安排,履行作为组织一份子的义务。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作为一名党员把模范作用展现出来。
第三、务实求真,实事求是。只说不做、空话连篇只会失去人民的信任,大大影响了党与人民的密切关系,这是很不利的。务实求真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而不是口头承诺事后推诿或者是制造虚假的“政绩”。
第四、透明化办事,接受监督,勇于承担。工作不公开,成效不公开,人民就没有知情权和监督的渠道,削弱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纵容了某些人的懒惰,甚至滋生了腐败。现在国家要求阳光政府,做到一切透明化,有利于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在群众眼皮底下干事,促使党员干部更积极勤奋、廉洁自律,接受得起监督,就敢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
坚持根本宗旨,发挥党员作用,将党章、党规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知促行,做一名守纪律、讲规矩,具有崇高理想信念,切实为民服务的新时期合格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