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结论作为工程结算依据的风险分析

时间:2019-05-12 07:11: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审计结论作为工程结算依据的风险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审计结论作为工程结算依据的风险分析》。

第一篇:审计结论作为工程结算依据的风险分析

审计结论作为工程结算依据的风险分析

(发稿时间:2009-11-2 14:54:40阅读次数:281)

[摘要]审计机关有权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进行审计监督,但是审计结论对承包人并不当然具有法律约束力,工程结算仍然应当以合同约定为依据。此种风险是由于对审计监督权存在不同认识、混淆不同性质法律关系以及工程价款结算技术复杂造成的。应当通过审计机关对工程变更给予充分

理解,当事人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和做好结算审核工作来加强风险控制。

[关键词]工程结算;竣工决算;审计结论;合同约定;损失预防

1问题的提出

2005年1月24日,被申请人A市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甲公司”)与申请人B省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下称“乙公司”)签订了一份公路路面工程施工合同。合同约定:由乙公司承建甲公司发包的国道212线某段高速公路路面工程项目;合同约定总价为87,445,809元,同时在合同附件中约定据实结算;工程保留金在缺陷责任期满并发给缺陷责任终止证书后以及通过国家竣工审计14天内,由监理工程师签发保留金支付证书,将剩余保留金支付给乙公司。2005年12月29日,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后交付给甲公司,双方办理了工程结算并确认工程实际价款为87,319,251元。2007年11月15日,A市审计局向甲公司出具了一份《审计决定书》,该审计决定调减工程款4,972,583.60元,并要求甲公司按照审计结论与乙公司办理结算。但是,乙公司拒绝按照《审计决定书》履行。双方协商未果后,2008年5月乙公司依照约定就支付尚欠工程保留金2,182,981元向A市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2008年11月,A市仲裁委员会经过审理后认为,通过国家机关的竣工决算审计并不是支付保留金的必备条件,因为此项约定仅仅是针对“保留金的退还”,而不是工程款的计算办法。在关于工程款计算办法的约定中,双方并没有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以审计结论作为结算依据,因此,甲公司将审计结论作为工程结算依据的理由不充分,甲公司负有义务将工程保留金支付给乙公司。本案(下称“甲公司与乙公司结算纠纷案”)主要涉及国家审计机关出具的审计结论能否作为工程的结算依据?当事人双方确认的结算款与审计结论确认的决算款不一致时,审计结论是否当然具有更强的法律效力?其中存在哪些风险?引起这些风险的原因有哪些?应当如何控制这些风险?

2审计结论作为工程结算依据存在现实风险

我国《审计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在甲公司与乙公司结算纠纷案中,甲公司投资建设的国道212线属于政府投资,自然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但是,以审计结论作为工程结算依据,对承包人和发包人却存在很大

风险。

(1)对承包人而言,发包人往往扩大适用审计结论的效力范围。工程结算是承包人与发包人办理的工程价款结算活动,而竣工决算则是发包人编制的工程项目从筹建到竣工投产或使用的全部实际支出费用的汇总与统计活动。工程结算与竣工决算的区别是明显的。其一,编制主体不同。前者由承包人编制并由发包

人审查与批准,而后者则是由发包人负责编制。其二,结(决)算范围不同。前者的范围是合同约定的工程项目,而后者的范围则包括整个建设项目。其三,成本内容不同。前者是合同范围内的直接成本部分,而后者不但包括直接成本并且包括计入建设成本的其他费用。在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中,竣工决算不仅由发包人负责编制,而且还要经过国家审计机关审计和验收委员会确认。实践中,审计机关常常强行要求发包人按照审计结论确定的决算款与承包人进行结算。但是,我国《审计法》第十六~二十四条明确规定了被审计的对象及事项,这些对象及事项中并不包括承包人。因此,承包人与审计机关没有行政法意义上的监督与被监督关系,审计机关的审计结论并不能对承包人产生直接影响。然而,承包人不是被审计对象,并不意味着承包人不承担任何义务。事实上,审计机关在安排国家建设项目审计时,必要时可以依照法定审计程序对勘查、设计、施工、监理、采购、供货等单位与国家建设项目有关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尽管此等情形下,仍然只有发包人才是被审计的对象,但是,审计机关和发包人却往往扩大适用审计结论的效力范围,利用发包人的优势地位,将审计结论

确定的竣工决算款直接作为工程结算的依据。

(2)对发包人而言,审计结论可能对承包人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审计机关的审计结论对于承包人并非没有任何影响,如果审计过程中审计机关发现工程造价审减等问题确系违反合同约定,或者发包人与承包人结算的工程价款并不真实,那么发包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与承包人协商解决,审计机关也可以向相关部门反映。其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案件中双方当事人已确认的工程决算价款与审计部门审计的工程决算价款不一致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电话答复意见》就明确指示:“审计是国家对发包人的一种行政监督,不影响发包人与承建单位的合同效力。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案件应以当事人的约定作为法院判决的依据。只有在合同明确约定以审计结论作为结算依据或者合同约定不明确、合同约定无效的情况下,才能将审计结论作为判决的依据”。可见,审计结论只能作为判决或者裁决工程结算价款纠纷的证据之一,在效力上并不高于当事人之间明确约定的价款事项的效力。除非合同明确约定以审计结论作为结算依据或者在合同约定不明确、合同约定无效的情况下,审计结论才能作为扣减承包商工程结算款的直接理由。在甲公司与乙公司结算纠纷案中,正是由于当事人没有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以审计结论作为工程结算依据,也不存在合同约定不明和合同约定无效的情形。相反,合同明确约定“据实结算”而且工程竣工后双方已经办理了工程结算,A市仲裁委员会才据此裁决甲公司仍然负有按照合同约定结算工

程款的义务。

3审计结论作为工程结算依据存在风险的成因分析

正因为国家审计活动对于发包人严格控制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廉政建设确实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审计机关侧重强调审计结论的监督效力,往往扩大适用审计结论的效力范围。而承包人则常常以自己不是被审计对象,审计结论对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为由进行抗辩。那么,此种矛盾与冲突所引致风险的原因

有哪些呢?

(1)对国家审计监督权认识不一致。行政管理所具有的复杂性,决定了国家很难制定一部详尽的行政法律对不同领域、不同地区的具体问题进行统一规范。因此,行政法律大都是总则性质的原则性规定,实施细则则由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国务院部门的行政规章和地方政府的行政规章来具体规定。审计法

律关系作为行政法的调整对象也不例外。这样,对于《审计法》的实施细则,不同的立法者可能存在不同认识。例如,2001年8月1日施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办法》第十五条就规定,工程合同各方结算工程价款必须以审计机关作出的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结论为依据。显然,这项规定是对《审计法》、《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的误读。一方面,工程结算价款与决算审计价款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这种规定额外增加了承包商的义务。另一方面,在建设工程合同法律关系中,发包人和承包人的地位是平等的,都要平等地按照合同约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双方结算工程款的依据只能是合同约定。

(2)不同性质的两种法律关系混淆。发包人与审计机关形成的审计法律关系属于行政法律关系,而发包人与承包人形成的建设工程合同法律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二者在法律性质上存在本质不同。不仅如此,它们也由不同性质的法律来调整,前者由公法调整,后者由私法调整。作为公法,行政法调整以命令和服从为特征的国家行政管理关系,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具有不平等性,强调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将行政机关的合法行政行为作为行政法律关系发生的唯一依据。作为私法,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确认民事主体之间的平等地位是民法区别于行政法的基本特征,强调民事主体之间的自由意志,将当事人根据意思自治、平等协商形成的共同意志行为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发生的重要依据。经当事人共同确认的工程结算办法或者确认的结算款额,是双方平等协商形成的共同意志,而审计机关通过审计确认决算价款则属于行政行为,是审计机关对发包人行使监督权的结果。在甲公司与乙公司结算纠纷案中,A市审计局和甲公司要求乙公司按照审计结论办理结算,就是错误地将行政权力运用

到民事领域,造成行政行为对民事行为的不当干涉。

(3)工程价款结算技术复杂。一般而言,在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中,工程竣工资料繁多,结算工作量巨大,工程造价计算极具专业性。对于其中的某些问题,当事人双方可能持不同的意见,因此从开工到竣工都需要通过大量工作进行沟通与协调,才能对工程造价取得基本一致的意见。尽管如此,由于建设工程的复杂性、系统性以及体系的庞大性,双方最后确认的工程结算价可能仍然不是绝对客观准确的数据,所谓的最终一致意见往往是相互妥协的结果。换言之,合同当事人确认的结算价与任何第三方独立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这种差异不被理解或者不被恰当理解就极易导致冲突与纠纷。

4审计结论作为工程结算依据的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主要有风险避免和损失控制两种方法。根据建筑业的行业特点,采用风险避免这种拒绝风险或者放弃承担风险的风险控制措施,显然是不适当的也是不现实的,因为风险避免的结果只能是拒绝签订合同,因此应当在损失控制方法中选择优化的方案。为了有效控制审计结论给工程结算带来的风险,损失控制

方法中的损失预防是首选措施。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合理确定工程造价,防止工程结算款与审计结论差异过大。为了尽可能准确地结算工程价款,可以采用建设部发布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2003年2月17日)中规定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计价模式,即“确定量、市场价、竞争费”“。确定量”是指在全国范围统一的“项目编码”和“项目名称”下,采用“统一的计量单位和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而“市场价”和“竞争费”则是指彻底地放开价格,将工程量消耗定额中的工、料、机等价格和利润、管理费全面放开,由市场决定价格。投标人则根据自身专业技术特长、材料采购

渠道以及管理水平等因素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利益的报价。如果市场上形成有序竞争、确定规范的竞争价格,并由报价不低于成本价的合理低价者中标,将会促进有序、有据地确定工程价款,防止工程结算款与审计结论差异过大所引致的风

险。

(2)审计机关对设计变更或者工程量增加应当给予充分理解。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和不同情况,常常会出现设计变更和工程量增减,工程结算价款以及审计决算价款都应当根据实际工程量和最后采用的设计来计算。《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确认在“从约原则”和“意思自治”原则下,双方互相妥协和讨价还价是确定工程造价的基本方法。审计机关不仅应当合法地行使国家赋予的行政监督权,而且应当合理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能越权或者不当干涉民事行为。一般而言,对超出合同订立时的内容,只要是在不违背大原则的前提下,合同双方和监理人员通常都会相互理解、互相妥协并达成一致的意见。因此,在审计工程决算款时,审计机关应当充分考虑到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变数,根据实际工程量进行审计监督,如果仅以“套用定额子目”偏高为由来否定发包人与承包人确认的工程结算价款则是不恰当的,往往也是不能以理服人的。

(3)发包人和承包人应当认真做好工程价款结算审核工作。与审计不同,工程价款结算审核是发包人与承包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共同审查、核对工程财务收支,或者发包人与承包人共同指定审价机构进行工程财务收支审查、核对并结算最终的工程结算价款,以确保工程价款计算正确的活动。作为一种民事行为,工程价款结算审核主要以工程量是否正确、单价套用是否合理、费用计取是否准确为重点。对工程量的审核,重点是熟悉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分清计算范围、限制范围以及仔细核对计算尺寸与图示尺寸是否相符,防止出现计算错误。对套用单价的审核,应当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不能随意提高和降低。对费用计取的审核,应注意取费文件的时效性、执行的取费表与工程性质是否相符、费率计算是否正

确、价差调整的材料是否符合文件规定。

5结语

由于国家审计机关所作出的审计结论只能作为一种证据而存在,在证明力上并不当然高于其他证据,因此,工程价款结算仍然应当以双方当事人的合同约定为准。在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审计过程中,审计机关应当正确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做到客观公正。只有正确维护发包人和承包人的正当合法权

益,才能真正维护国家利益不受侵害。

第二篇:工程审计依据

工程审计依据:

1、审计管理中心2013年审计计划

2、审计管理流程

3、《权责手册—工程管理》

4、《工程管理关键行为制度指引》

5、流程管理手册(项目公司上册)

第七部分:工程管理

1、《项目工程管理流程》

2、《项目工程检查评估管理流程》

3、《现场临建及三通一平作业指引》

4、《土方施工管理作业指引》

5、《工程质量控制作业指引》

6、《工程进度控制作业指引》

7、《安全文明施工作业指引》

8、《现场签证管理作业指引》

9、《工程验收管理作业指引》

10、《成品保护作业指引》

11、《对施工单位的检查考核作业指引》

12、《对监理单位的检查考核作业指引》

13、《项目物业移交管理作业指引》

14、《工程档案管理作业指引》

15、《工程图纸管理作业指引》

16、《精装修施工管理作业指引》

6、公司关于工程管理方面的制度、规定、标准等 如:

1、工程精细化管理计划

2、工程管理奖惩制度作业指引

3、安全文明标准作业

4、标准工期

5、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要点

6、工法图则

第三篇:工程结算审计案例分析

工程结算审计案例分析

一、项目背景

某研究所科研试验配套综合楼工程,建筑面积8968.95m2,其中车间3896.57m2,框架2层,其它综合楼5077.75m2,五层,建筑高度19.8米,桩基础,包含科研、试验、联调、库房、办公等主体结构、屋面工程、室内外装饰(不含室内橡胶地板、外墙铝合金玻璃幕墙及塑钢窗)、给排水系统,不含电气及塑钢窗工程。合同包干价11,262,000.00元,建设时间为:2008年05月—2009年03月,本项目结算审核结果为:总造价14,440,443.14元(含合同包干价),变更增加3,178,443.14元。

二、案例分析

(一)审计过程

1、整理送审资料

对建设单位的送审资料进行整理,备齐审计依据。本项目收集整理了以下资料:招标文件、招标答疑文件、图纸会审记录、施工单位投标文件、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施工组织设计、预应力工程施工方案、设计变更通知单、现场签证单、工作联系函、施工图及竣工图、开、竣工报告、桩基检测报告及验收记录、施工日志、地基验槽记录及其他与造价有关的文件;

2、熟悉并甄别送审资料

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对上述送审资料进行熟悉,然后进行甄别,初步判断哪些资料会引起工程造价的变化,对此类资料重点分析与审核,对与造价无关的资料如:预应力工程施工方案、开、竣工报告(建设单位明确表示不追究工期延误的责任),作为备查资料留用; 3、现场踏勘

根据上述送审资料及对项目的了解,同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一起对施工现场进行踏勘,核对实际施工情况与合同包干内容是否相符,并有针对性的拍照取样,填写施工现场勘察记录单,作为审计依据;

4、计算工程量、确定初审造价

按照有关行规、法规文件及对本项目掌握的情况和资料进行工程量计算,核实工程内容,重点审核现场签证单及设计变更单的真实性与关联性,从而确定初审结果; 5、核对工程量

与施工单位核对工程量,对无争议的项目双方填写工程量核实记录单,对有争议及依据不充分的项目,尤其是现场签证单,组织参与本项目的各个单位如建设单位现场代表、监理单位现场负责人等以协调会的形式进行沟通与核实,又以书面形式通知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补充资料。本项目在审核过程中补充了桩基检测报告、地基验槽记录、施工日志等,同时召开协调会四次,有争议项目的工程量解决后再次填写工程量核实记录单;

6、确定工程审定价

根据已核对的工程量,按照合同约定的结算办法进行工程结算造价的确定,对合同中已有适用于变更工程的价格,按合同已有的价格调整工程价款,合同中只有类似于变更工程的价格,参照类似价格调整工程合同价款,对合同中没有适用或类似于变更工程的价格,采取与合同包干价中相同取费费率标准进行重新组价,并在双方认可的结算书上签字形成初审结果;

7、形成审核结果

将初审结果报建设单位复核,同时填写“建设工程造价内审确认表”。对建设单位及内部复核的意见进行调整与修改,最终形成审核成果,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咨询单位三方在“建筑工程造价编审确认表”上签字盖章,并出具咨询报告。

(二)审计发现

1、通过现场踏勘发现合同包干价内有部分工程内容未按图纸施工,即未按包干内容执行,如:室外坡道外栏杆、卫生间纸盒及烘手器等;

2、合同第六、23.2(1)条约定合同价款的风险范围包括“„„工程量清单中的分部分项工程数量与施工图误差在10%以内„„”,针对此条施工单位不主张标底多算的扣减,只主张少算的增加,而且合同没有约定漏项和错算的计算方式;

3、投标报价与结算报价计价方式不统一,投标报价按清单计价,而合同约定合同外变更及签证按定额计价;

4、施工过程中随意变化太多,如砌体砌了拆,拆了砌又没有相应的记录或是签证,竣工图与施工图室内部分未施工的墙体是先砌后拆除还是原本就没有施工,无法确认。

三、审计评析

通过对本项目的结算审核分析,发现建设单位对整个项目的造价控制相当到位,比如:

1、在合同中约定了变更工程的人工及主材价差计取综合费(见合同第六、23.2(1)条),为审核工作减少了争议与分歧;

2、在合同中约定了材料价差变化的处理原则(见合同第六、23.3条),使审核工作有据可查,有章可循;

3、现场签证及联系函建设单位代表签字比较灵活但不失原则;

4、建设单位相关部门在整个审核过程中的立场分明,从而保证了审核工作的公平、公正与合理。

四、审计建议

本项目从造价的角度看,合同外增加比例为合同价的28.22%,远远大于常规的5%-10%,分析原因并总结体会与建议如下供建设单位及同行参考:

(一)、招投标阶段

1、对工程量清单进行审核,给施工单位减少索赔机会 工程量清单是所有投标人投标报价最重要的依据,其项目特征的描述与数量的准确直接影响本项目的投标报价,也是影响合同价的最基本因素。本项目合同第六、23.2(1)条约定合同价款风险范围包括“„„工程量清单中的分部分项工程数量与施工图误差在10%以内„„”,而本工程工程量清单存在严重的漏项和工程量错误,主要表现在桩基础的钢筋笼(漏项)及预应力钢筋工程量(错误),仅预应力钢筋工程在结算时就增加了23.18万元。针对此种问题,建议建设单位先对工程量清单进行审核,可以是两家咨询公司背对背的计算后再进行核对,以最大程度保证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包括工程量及项目特征的描述),然后再对招标控制价(拦标价或标底价)进行审核,可以把造价控制在招投标阶段,同时杜绝施工单位不平衡报价,也减少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索赔的机会,从而保证合同价或综合单价真正意义上的包干;

2、对大宗材料(尤其是装饰及安装材料)指定品牌、档次或价格,不给施工单位创造增加造价的条件

本项目在招标阶段没有对装饰及安装材料指定品牌、档次或暂定价,但在施工过程中才确定了很多装饰材料及安装材料的价格,这些价格比施工单位投标时的价格高出许多,仅此项费用约增加50.60万元,占合同外增加费用的15.92%,是本次结算增加费用比例较大的。

为此建议建设单位在招投标阶段指定装饰材料的品牌、规格或是档次,可以提供三个以上的品牌供投标单位自行选择,在施工过程中只要能满足投标时的档次要求,品牌、规格与投标时一致,就可以合理控制合同外的增加费用;

3、对施工单位的投标报价进行清标,不给施工单位留下增加合同外费用的伏笔 本项目的屋面工程(Ⅱ级防水)在建设单位提供的工程量清单的项目特征描述上很清楚,有砂浆找平层、聚氨脂隔气层、2厚双面及1.5厚单面自粘橡胶沥青卷材防水层(Ⅱ级防水)、陶粒找坡层、40厚聚苯乙烯保温层、屋面缸砖面层,可施工单位报价仅105元/m2(综合单价),远远低于武汉市当时的市场价,可以判为低于成本价。实际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以防水和保温隔热效果更好为由建议建设单位将陶粒找坡层变更成现浇泡沫砼找坡,将双面及单面自粘橡胶沥青卷材防水层变更成三元乙丙橡胶及SBS改性沥青卷材,屋面缸砖改为釉面砖等,最终建设单位同意此变更,由此增加费用35.55万元,占合同外变更增加费用的11.18%;另有因预应力钢筋的工程量严重少算,施工单位采取了不平衡报价将此项目的综合单价报得很高,致使结算时此项目增加费用的比例也很大。

针对此种现象,建议建设单位在施工单位中标后由咨询公司对其投标报价进行“清标”,对不平衡报价或低于成本价的现象要求施工单位作出书面整改或书面澄清,杜绝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以联系函的方式、以建设单位利益为名誉进行建议或变更等来达到低价进高价出的目的。

(二)、签订合同阶段

施工合同条款的字斟句酌对项目结算造价的增加与否起着关键作用。本项目合同第六、23.2(1)条约定“„„设计变更等按实际发生工程量乘以定额直接费(含主材及人工费调整差值)后另取10%综合费率„„”,仅此一条就有三个问题给结算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1、此条款针对的内容仅仅是设计变更的计价方式,但没有对合同外的内容进行约定,尤其是室外工程如外网、道路项目没有约定。在结算时施工单位认为室外工程不属于设计变更则要求按市政工程计算,且应脱离合同另外计取各项费用。但从专业的角度分析,此类室外工程如外网、道路等是附属于主体工程的,主体工程的合同条款对此类室外工程照样适用,虽然最终这样结算了,但给结算带来了多次协调、沟通,还使合同外费用增加比例加大。本项目增加费用53.94万元,占合同外增加费用的16.97%。建议建设单位在签订合同时把“设计变更”改为“合同外增加项目”,这样就避免了争议,并对室外工程设置预留金,使合同外增加费用占的比例控制在常规中;

2、此条款约定了主材及人工费允许调整差值即价差,但调整差值的标准没有约定,是参照原投标时的价格还是参照变更当期的市场价还是信息价,施工单位抓住这个漏洞,要求按当年信息价的最高一期执行,最终审定价参照了施工合同的通用条款第八条第31.1条,即合同中已有或适用或类似的价格,则按已有或参照类似价格执行,没有的则按当期信息价执行;

3、计价方式有误,使变更增减的标准不统一。本项目招投标时采用清单计价,而本条款为定额计价。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311号第九条规定“建设工程计价方式可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或定额计价办法,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在招标文件中明确,但两种计价办法不能在同一工程项目中混合使用”。针对此类合同文字问题建议建设单位在签订合同时字斟句酌并咨询专业公司,让咨询公司对此合同从造价专业的角度对合同条款尤其是专用条款进行仔细推敲与斟酌,不为结算留隐患,从而规避争议、歧义与风险。

(三)、施工阶段

1、办理签证资料时说清事实,标明时间,为结算争取有力的依据

现场签证是证明施工过程和实事,但并不是每一份签证都会引起费用的增加,要分清是哪一方的责任引起的签证,因而签证资料发生的时间就尤其重要。本项目签证单比较多,但签字资料上没有签注时间,比如:竣工图上有些部位未标注墙体,而施工图上该部位又有墙体,那么这些部位的墙体是先砌后拆除还是原本就没有施工,施工单位说先砌后拆的还有口头叫拆除的但都没有相应的资料,这样就得既要算砌墙的费用还要算拆墙的费用,如果是本身就没有施工,则应从原合同中将此部分造价扣除,而签证资料上没有时间进行推敲,虽然最终解决办法只能以现场签证为准,涉及到拆除的就是先砌后拆,没涉及到的就定论为没有施工,但使审核过程变得非常艰难。

对此类问题建议监理单位及建设单位现场代表在签字时把实事说清楚,并签注上时间,涉及到的费用待结算时由专业人员根据签证的实际情况来判断是否应该调整费用;

2、熟悉招投标文件,减少施工过程中签证的发生 建设单位现场代表应充分了解并熟悉招投标文件。招标文件上有一些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的要求,尤其是报价方面的要求,投标文件中施工单位可能也会对建设单位进行一些承诺。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会对现场发生的一些情况进行签证申请,如果不熟悉招投标文件,则会签批不应发生费用的签证,结算时就不好再控制费用了,比如本项目中23号签证是施工单位为确保整体工期及安全文明现场达标将钢筋制作区迁移到场外加工而申请的加工转运费,在招标文件第7页第13.10.9条明确了“投标人可先到工地踏勘以充分了解工地位置、情况、道路、存储空间、装卸限制及任何其他足以影响承包价的情况,任何因忽视或误解工地情况而导致的索赔或工期延长申请将不被批准”,因此对施工单位的申请完全可以不签批,但建设单位现场代表签字认可了这一申请,还将费用明确(按贰万元包干计取)。根据国家财政部建设部文件(财建【2004】369号文件第十五条规定“„„凡由发、承包双方授权的现场代表的现场签证以及发、承包双方协商确定的索赔费用,应在工程竣工结算中如实办理„„”,因此,在结算中对此类签证只能合理计取;

3、图纸变更或签证频繁时,应收集相关的记录与完整的资料 本项目送审资料有三套图纸,其出图时间分别是2007年8月份(结施)、2007年12月(结施修)、2008年5月(建施修),但没有完整的竣工图,投标报价及施工过程中分别采用的图纸是什么时间的图纸,建设单位相关部门在长达三年多的时间里也记不清楚了,最终只得以施工单位所申报的造价来计算。针对此类问题建议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就注意收集整理相关的记录与完整的变更资料,至少要要求施工单位将变更单、签证单、工程联系单等资料连续编号,防止施工单位只提供增加费用的资料,不提供减少费用的资料。

总之,工程结算审核关系着甲乙双方的利益,审核只有有理有据,合理合法,有法可依,有理可循,才能使结算公平、公正,才能使利益双方达到共赢。

第四篇:“关于‘将审计结果作为工程竣工结算依据’对策”研讨会会议综述范文

“关于‘将审计结果作为工程竣工结算依据’对策”研讨会会议综述

信息来源:上海市律师协会 时间:2012-11-26 作者:上海市律师协会建设工程业务研究委员会

2012年11月2日,上海律协建设工程业务研究委员会与行政法业务研究委员会针对已出台的《上海审计条例》第十四条,与上海建筑施工行业协会、上海市政公路工程行业协会共同举办了“关于‘将审计结果作为工程竣工结算依据’对策”的研讨会。律师、会员企业代表共同就该条款给施工企业带来的风险、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审计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应对该条款的司法救济途径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主要研讨成果如下:

一、该条款的出台给施工企业带来的风险 通过疑问的方式予以概括如下:

1、建设单位对列入审计范围的项目应是明知的,若其明知却未在合同中约定则属于违法,违法的过错责任实际应由建设方承担,但施工方对此有无审查义务?当建设单位突破投资概算时,在施工单位有图纸的情况下,审计却不会去认定多余的工程,施工方的损失如何弥补?

2、无论是工程审价还是工程审计,其中必然有审价依据,以招投标文件为基础并非必须遵循的依据,那么审计的依据仍不确定,施工单位严格按合同编制结算是否有效?

3、从法理上分析,招标文件是要约邀请,其一般不是合同的组成文件,合同只包含投标书和中标通知书,但审计依据里有招标文件,招标文件和合同有矛盾时谁更优先?施工单位往往不愿意把招标文件作为合同的组成部分,是否可以在合同里约定几个文件的解释顺序?

4、由于建设单位的原因额外发生的工程,若原来的指示错误,而审计的时候已经看不见原来的状况,如何还原当时工程建造的状态?又如何认定这部分的签证、变更?只有重点项目才会全过程跟踪审计,但对于其他应当审计的项目如何解决因建设单位原因产生的额外工程量变更的问题?

5、政府项目以审计为由拖欠工程款的情况很多。该《审计条例》里没有涉及审计的时限问题。《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规定》第九条虽然有“审计机关对列入审计计划的竣工决算审计项目,一般应当在审计通知书确定的审计实施日起3个月内出具审计报告”的规定,但通知书的下达时间不明确。

6、施工单位不是被审计的对象,对审价报告也没有提出异议的权利,这不同于在审价结论中施工单位有权进行质证的情况。

7、审计机关将“审减率”作为考核指标,给审计人员或审计机构下达一定的审减指标,以此作为对审计人员或审计机构的考核指标。这种机制下,审计结论容易偏离实际,给施工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

8、审计机关随意扩大审计范围和审计对象。

9、剥夺了施工单位的部分诉权及与建设单位调解的权利。

二、该条款对建设单位、审计机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

1、对建设单位提出的新要求:建设单位应注意施工合同对竣工结算的约定与《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相匹配。明确约定审计为结算依据;招标文件为合同组成部分,并明确解释顺序;明确审计的介入方式,跟踪审计还是最终审计,以及时限问题。

2、对审计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新要求 第一,需要进一步明确界定《审计条例》第十四条第三款适用的范围。即:哪些项目属于“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应当经审计机关审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二十条规定了“审计法第二十二条所称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具体内容。审计署《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规定》第八条规定“对政府投入大、社会关注度高的重点投资项目竣工决算前,审计机关应当先进行审计。”《上海市市级建设财力项目审计监督暂行办法》第五条规定“建设单位与有关单位签订市级建设财力项目建设工程合同时,应当在合同中列明经审计机关组织审计后方可办理竣工决算。”目前《审计条例》第十四条第三款显然已经对上述应当审计的工程项目作了扩大。特别注意《08计价规范》1.0.3条款规定:“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工程建设项目必须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在适用时,要防止建设单位将政府投资项目与国有资金投资项目进行混淆,造成适用对象的进一步扩大,因为后者也包括国有企业投资的项目。

第二,需要进一步明确审计机关审计的依据是什么?《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财建[2004]369号)第十一条明确了工程价款结算的依据,而《审计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审计机关的审计涉及工程价款的,以招标投标文件和合同关于工程价款及调整的约定作为审计的基础。”该表述中所讲的“招标投标文件和合同”是否包含了“369号文”列举的这些依据?此外,条例所指的“基础”涵义不明。这些都需要审计部门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第三,需要进一步明确行政审计的时限和审计对象。由于《审计条例》并未明确行政审计的时限,那就需要在实践中明确到底适用哪一个规定,或者适用合同约定,如果超过时限未完成审计的有何后果(如视为认可)?如果审计超过时限,这种违约责任由谁来承担?是审计机关还是建设单位?如果由于审计期限超过竣工后6个月(事实上基本都超过),造成施工单位丧失工程款优先受偿权,由此引起的损失应当由谁来承担?施工单位以此为由提起诉讼,法院是否受理?另外,由于一些政府投资项目是分标段或分期实施的,一些项目的建设周期可能长达十年以上,如要求先期完成合同施工任务的施工单位等到项目全部竣工并通过审计后再收取工程款,这显然是没有道理的。这就需要审计机关明确审计的对象是已经竣工的某一个标段,还是整个建设项目,这对审计时限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建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审核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文件时,明确要求在招标文件中写明行政审计的时限。同时,审计机关也要合理编制审计项目计划,合理设置审计期限,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四,需要进一步明确审计费用的承担原则。面对量大、面广的审计需求,审计机关势必要聘请社会专业人士,通过购买社会中介机构的服务来实现。如果审计机关委托造价咨询机构承担审计任务,由此产生的审价费用由谁来承担?由于该审计行为是受审计机关委托的行政审计,产生费用就应当由审计部门承担,这就必然增加财政开支。一旦审计费用由被审计单位承担,就很可能被转移给施工企业。

第五,需要进一步明确不服行政审计结果的救济途径。从法理上讲,行政审计是一种行政监督行为。而通过立法,强制要求将审计结果运用于民事合同的价款结算,是否属于行政行为干预民事活动?审计行为的性质,到底是具体行政行为还是民事行为?当施工单位对审计结果有异议,或者审计结果确实存在不合理时,应当通过何种途径实施救济,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假如施工企业不服审计结果,因此提起诉讼,应当以建设单位为被告提起民事诉讼?还是以审计部门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应如何判断审计结果的合理性、合法性? 第六,关于审计范围和审计深度的约定。审计机关只能以建设单位、代建单位为被审计单位,而不能将施工单位作为被审计单位,这是行政管理与民事合同的边界,越过这个界限,就容易变成行政行为干涉民事行为。成本和经营状况是任何企业的最核心商业秘密,政府机关无权侵犯,从这一点上讲,非经特定司法机关批准,审计机关无权向施工单位做“延伸审计”。

三、针对该条款的救济途径

1、施工企业的救济途径

该条款的出台从投标对象的选择、招标文件的审核、投标文件的编制、投标价格的确定、合同条款的拟定、履约过程中的签证索赔、结算资料的编制、工程款的催讨等方面都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无论采取何种措施,很难从根本上完全化解将审计结论作为竣工结算依据的风险和影响。施工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应对:

三个谨慎:一是要谨慎投标。施工企业要认真审核政府投资项目的招标文件,确定该项目是否属于行政审计的范围,切忌未看清招标文件就盲目投标,埋下风险隐患。对招标文件中存在严重侵害承包人权益、任意扩大行政审计范围、恶意适用审计条例的项目,施工企业要及时与行业协会沟通,行业协会应当倡议施工企业联合抵制。二是要谨慎报价。因为已标价工程量清单属于合同组成文件,施工企业在进行清单报价的过程中应当更加谨慎,除了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价以外,还要认真分析市场价格变化趋势,报出符合市场价格和本企业自身成本消化能力的单价;对于工程量清单中已经列出的项目,切忌漏项。三要谨慎招标。特别是对总承包合同范围内的暂估价项目,应当在招标文件中明确以审计结论作为该专业分包工程或设备材料采购项目的结算依据,同时在有关合同中明确约定,以使总承包合同条件相对应,分解总包合同风险。暂估价项目无论是否招标,其合同价格都应要求发包人进行认可,并作为总包合同的组成部分。

三个强化:一是强化合同签约管理。要更重视合同谈判和合同文本的选用、起草,合同条款的设置要更加合理、详尽、明确,特别对结算时限、审计时限、结算依据、审计依据等在合同中作明确约定,讲清楚逾期不结算的后果。还要合理设置风险分担条款,明确当市场价格波动超出约定的风险范围时,调整合同价格的方式。二是强化合同履约管理。即要抓好合同履行过程中各种变更签证、索赔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程序、时限提交索赔意向书和索赔报告;涉及重大变更、大额索赔以及暂估价项目的价格确定等问题,最好请审计机关确认后再实施。三是强化合同结算管理。即要注意收集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各种资料,按照合同要求,及时完整编制竣工结算文件,及时向发包人和监理人提交竣工结算报告和完整的结算资料,防止因自身违约,造成无法及时完成结算和审计。

2、司法救济途径

关于对该条款的司法救济途径,会上有两种意见:可诉和不可诉。具体为:

(1)施工单位可通过行政诉讼或者行政复议解决《上海市审计条例》第十四条产生的以上问题。

第一,审计报告是由行政机关做出的,审计结果作为施工结算的依据,具有强制适用性,而非仅仅是参照的依据;审计对于相对人,也就是施工企业的权益造成了实际、直接、明确的影响。

第二,审计行为对于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产生的影响是实质性(具体)的。因审计结果包含有具体的金额,故对于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会造成实质性影响。

第三、审计行为影响当事人权利义务是终局性的。因为在《审计条例》中,并没有规定当事人对于审计结果不服可以申请重新审计等规定。因此审计结果实质上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产生了终局性的影响。退一步说,施工单位即使因非被审计人而不能作为行政相对人,但作为利害关系人也是可以提起诉讼的。合理性问题不可诉,但合法性问题可诉。审计行政行为合法包括职权合法、程序合法(执法人员、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送达和告知等)、事实认定合法和适用法律法规合法等方面,如审计机关的审计涉及工程价款的,以招标投标文件和合同关于工程价款及调整的约定作为审计的基础,这是对于事实认定的合法性条件之一。因此,施工单位要充分利用《条例》第十四条第三款“以招标投标文件和合同关于工程价款及调整的约定作为审计基础”的规定,这涉及合法性问题,也是很好的救济途径。加之,真正的争议是关于合同约定的理解和企业的解释,这是工程造价的最大问题。如果审计报告没有按照合同约定的法律法规进行审计,就是审计违法,法院是可以作出处理的。审计机关如果背离合同约定进行审计,就可以对此提起行政诉讼。

(2)施工单位无行政诉讼法上的救济途径 2001年4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针对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请示作出《关于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案件中双方当事人已确认的工程决算价款与审计部门审计的工程决算价款不一致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电话答复意见》(2001民一他字第2号),目前是解决审计与合同关系的唯一司法依据,但目前地方立法对此有针对性地予以规避,封死了民事救济的司法途径。

现在民事救济途径封闭,而行政诉讼“不可诉”:(1)审计行为是否为具体可诉的行政行为具有不确定性。“审计结果”这四个字在审计法和审计条例中是没有的,这条只提审计结果,是不可以归类的,这是将抽象的行政行为变作民事自愿行为。(2)出具审计决定书才具有可诉性,而施工单位并非被审计的对象,因此决定书不可能出给施工单位,所以对审价结果是不可诉的,对处理决定才能诉讼。(3)即使能诉,也无法解决问题,因为行政诉讼的判决采取不代替行政机关做决定的原则,法院不可能改变审计结果。

3、柔性救济途径 第一,要求审计机关制订实施细则。其中应包含以下内容:(1)明确审计的范围与程度,(2)明确审计依据,把有利于施工单位的依据写进去,(3)严格审价单位人员的资质,选择相对公平的第三方,(4)规范审计的程序,(5)明确不能按时完成审计对施工企业的补偿,(6)不服审计结论的救济程序。

第二,充分利用《上海市审计条例》第十八条(明确了应当经过审计的项目、进到计划的项目才需要审计)、第二十四条(建设单位可向审计单位提异议)、第二十七条,《审计法》第四十二、四十三条(上级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作出有错误的决定可纠正)等规定保护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

第三,若有签证、变更,尽量在事前获跟踪审计的审计机关认可。

第四,有争议的签证、追加项目不做,除非提前达成书面的有明确价款的补充协议。

第五,选择性承接以审计为结算依据的政府项目,争取多做包干项目。若做政府的项目则一定要保证合法,因为政府审计采取的方式是一审到底,会一直审到材料商的银行进账单,所以在政府投资项目中一开始合同文本没做好,政府首先就会处罚,因此要保证合法。

第六,争取避免二次审。发包方审一次,再转审计机构审一次,价格会被不断压低,而且时间更长。因此,最好争取审计机构审一次。

第七、既然由政府审计机构审价,审计经费则应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不应再向施工方转嫁。第八、如果能合法分包,可将同样的条款列入分包合同中,即分包决算也以审计结果为准。第九、不能放弃对立法的建议,应坚持修改,选择适当时机推动修法。经过试行一段时间,可在实践中收集该条款实施情况的案例,同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待时机条件成熟时推动修法。另,可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立法审查。

第十、在示范合同中将审计视作对建设单位的行政监督,其效力不及于施工单位,审计结论不得影响建设单位与承建单位的合同效力。审计的结论应当经过施工单位的确认,而不能是审计机关(建设单位)单方下结论强行执行,未经施工单位确认的审计结论不能作为结算依据(参见: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4月2日给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答复)。审计机关无权单独做出审计结论,而必须是与施工单位协商一致方可做出审计结论,否则审计结论就不具备最终的结算效力。

第十一、建议成立由律师协会、建筑施工行业协会、市政公路工程行业协会三家组成的具有长效机制的法律事务协调组织,以防范、化解此条款的出台给施工企业带来的风险。(上海律协建设工程业务研究委员会供稿)

(注:以上嘉宾观点,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第五篇:工程结算审计

建筑安装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内容和方法

网站首页 》》业界动态 》》 建筑机械资料>>建筑安装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内容和方法

时间:2009-2-17 11:15:10 文章来自于:(中国建筑机械网)

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经历时间长,影响因素多,是竣工结算审计中的重点和难点。下面,就如何进行建筑安装工程竣工结算审计,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审前准备工作竣工结算审计,是在承包商上报竣工结算基础上进行的。在进行审计前,应考虑各项影响因素,做好充分准备工作。

1.审查工程建筑各级批文,如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批复,申请立项书和批复,设计、规划、土地、计划等部门审批,工程招投标过程和工程施工中文件往来。

2.查看施工合同和协议。了解计算取费标准和调整取费标准的依据。

3.查看竣工图纸和竣工决策书和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二、审计内容竣工结算审计重点,应放在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预算单价套用、各项取费、施工索赔是否正确这几方面。

1.审计工程量审计工程量,一般按竣工图逐项审查,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项目分为:

(1)土石方工程;

(2)桩基工程;

(3)砖石工程;

(4)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及模板工程;

(5)金属结构工程;

(6)木结构工程;

(7)屋面工程;

(8)防腐保温及防水工程;

(9)脚手架及垂直运输工程;

(10)楼地面工程;

(11)装饰工程;

(12)门窗工程;

(13)构筑物工程;

(14)水暖工程;

(15)电气照明工程;

(16)设备及其安装工程。这部分工程量审查,分别按不同地区不同计算规则正确计算,逐项审查,看有没有混淆、错算或漏算现象,防止高估冒算现象发生。

2.审计预算单价的套用审计预算单价套用,是竣工结算审计主要内容之一。在审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预算中所列各分项工程预算单价与预算定额是否相符,其名称、规格、计量单位和所包括的工程内容是否与单位估价表一致,防止高套定额情况。

(2)对换算单价,审查换算的分项工程是否是定额中允许换算的,审查换算是否正确。

(3)对补充定额的编制是否符合编制原则,单位估价表计算是否正确。

3.审计其他有关费用其它费用计算,各地标准不同,审查时,应按当地标准和合同协议条款执行。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承包商是否按本企业级别和企业性质计取费用,有无高套取费标准。

(2)间接费计取是否与承包商资质和合同协议条款一致。

(3)预算外调增材料价差,是否按实际计取,价差部分是否多计间接费。

(4)有无将不需要安装的设备计取为安装工程的间接费中。

(5)有无巧立名目,乱摊费用现象。

4.施工索赔部分造价审计:

(1)所提出索赔必须以合同为依据;

(2)提出索赔必须有双方认可签字;

(3)提出索赔必须有实际损失;

(4)索赔费用计取符合国际或国内标准。

当双方对合同文件有异议时,国内合同按国内合同文件顺序解释,国际工程,按照FIDIC合同文件顺序解释,特别是按FIDIC条款订合同,索赔费用应重点审计。

三、审计方法审查结算方法有多种,在审计前,通过收集资料,经过论证,采取合理审查方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逐项审查法,也称全面审查法。优点是全面、细致,审计质量高,效果好。缺点是工作量大,时间长,国内单价合同和国际合同条件下工程可采用此法。

2.标准预算审查法。目前,因我国各地区采用标准不相同,这种方法使用范围较少,现在,在发达地区,利用这种方法,又快又准,是一项有效的方法。

3.重点审查法。这种方法,主要适应于国内总价合同,审计重点放在变更和索赔上,特别是重点突出,审计时间短,效果好。同时,审计人员还可以利用对此审查法,“筛选”审查法,手册审查法等手段做为补充,以保证审计的准确性。

四、审计步骤。

1.做好审计前准备工作。

(1)熟悉竣工图、施工图和各种合同文件;

(2)了解审计范围和采用标准;

(3)明确采用单价和调整原则。

2.选择合适审%考试大%计方法,按相应内容计算。

由于工程规模不一,合同订立时间不一,施工企业不同,应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审计方法进行审计。

3.综合整理审计资料,并与业主和承包商交换意见,立案后编制竣工预算书。

竣工结算审计,可以消除高估冒算,排除不正当提高工程预算造价现象,也有利于业主和承包商加强经费核算,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竣工结算审计,也是审计单位十分重要的工作之一。

下载审计结论作为工程结算依据的风险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审计结论作为工程结算依据的风险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工程结算审计

    浅谈工程结算审计建设工程结算审计,指审计机构以发包方提交的工程竣工资料为依据,对承包方编制的工程结算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进行全面的审查,是核实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对办好工程......

    工程结算审计探讨

    工程结算审计探讨摘要:通过对审计的内容、方法的探讨,提出了审计的步骤,进而分析了工程结算审计。 关键词:工程结算;审计 1 审前准备工作 竣工结算审计,是在承包商上报竣工结算基......

    《工程结算的依据》讲稿

    工程造价管理讲座 讲稿 编制:胡亮 日 期:2017年6月23日 目 录 1.前言.................................................1 2.目录.............................................

    工程结算审计合同范本

    附件三: 工程结算审计合同 合同编号: 签订时间: 签订地点: 委托人: (以下简称甲方) 受托人: (以下简称乙方) 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就甲方委托乙方承担 工程造价结算审计的有关事宜,达......

    浅谈建设工程结算审计(范文大全)

    毕业论文 题目 学院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指导老师 年 月 1 浅谈建设工程结算审计 摘要:工程结算审计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后一关,如何做好工程结算审计,如实反映建设成本及......

    工程结算审计案例(审计)

    工程结算审计案例(审计) 【案例简介】 该主体工程为砖混结构住宅楼,实际建成建筑面积为14300平方米,包括土建、水、暖、电等工程。配套设备用房为地下一层479平方米。送审工程结......

    工程结算审计经验总结

    工程结算审计经验总结 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必要程序和重要手段,是对竣工结算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进行全面、系统的审查和复核。......

    工程结算审计流程

    工程结算审计 工程结算审计是指总包、监理、造价咨询单位及建设单位对承包单位提交的工程结算资料所进行的审计活动。 编制依据:工程竣工报告竣工图及竣工验收单。 审核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