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文内部审计工作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2 07:1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水文内部审计工作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水文内部审计工作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浅析水文内部审计工作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做好水文内部审计工作的体会

甘肃水文水资源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工作面临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战略目标。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水文又是水利最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战略目标明确提出要加强水文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覆盖范围,优化站网布局,着力增强重点地区、重要城市、地下水超采区水文测报能力,加快应急机动监测能力建设,实现资料共享,全面提高服务,这为水文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适应水文事业发展的形势,为水文的改革、建设和发展服务,已成为水文内部审计工作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我省水文内部审计工作取得成效

1、建立了内部审计工作机制。我局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对经济责任督察审计工作十分关心,从人、财、物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一是内审机构落实到位。2006年在财务处设立审计组,把督察审计工作纳入日常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定期听取督察审计工作汇报,安排内审工作任务,并提出要求,纪检部门定期督促检查,为内审 1

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是内审人员落实到位。内审工作是一项具有很强政策性和技术性的工作,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既要掌握财经法规和政策,又要掌握审计工作的技能。为此,我局确定了2名业务精、素质高的同志负责内审工作,切实保证审计工作连续不中断。三是内审责任落实到位。将内审和财务监督检查工作由纪委负责,具体安排部署内审、财务监督检查的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

2、积极开展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根据《审计法》、审计署《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和《甘肃省内部审计办法(试行)》,2006年我局结合实际制定下发了《关于实行基层勘测局局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通知》,要求对负有经济管理责任的局长(或主持工作的领导)实行离任审计,有离必审。几年来,审计组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先后对9个基层勘测局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离任或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提出了34条审计整改意见及建议。

在对勘测局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组采取了审前通知、查阅会计资料、抽盘实物、开座谈会征询意见、个别访谈、核查各类票据使用以及固定资产帐实核对等方式方法,并听取勘测局领导班子成员意见。审计结束后,一方面客观、公正地评价领导干部的财务管理水平、民主决策能力和勤政廉政、遵守财经纪律、债权债务、离任时财物移交

等情况,将经济责任结果报告在省局办公会上通报,通过审计促进领导干部加强廉洁自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同时还摸清了被审计单位的家底,分清了责任,使离任者离得放心,接任者接得明白。另一方面,审计组对被审计单位出具了审计意见书,要求限期落实整改,规范经济财务工作,通过内审工作帮助基层勘测局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做到“边审、边帮、边促进”,使审计工作得到了基层同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也提高了审计工作的威信,从而促进了基层勘测局财物管理进一步规范化。

3、加大财务监督检查的力度

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我局财务工作的实际,近几年对基层勘测局财务管理和收支情况进行了全面监督检查,连续6年对9个勘测局在财政预算、经费支出、固定资产管理、专项经费使用、政府采购、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个人收入发放情况和“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等进行了财务监督检查,共纠正各种差错25笔。针对查出的问题,我们及时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建议,对个别单位进行了通报。通过审计和财务监督检查,促进了我局财务工作的规范化,杜绝了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

4、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内部审计是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第一道关口,水文工作有点多、面广、高度分散的特点,经济财务工作的好坏直接

影响水文事业的健康发展。我们体会到,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服务作用,必须把提高工作质量作为内审工作的中心环节来抓。一是初步完善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为确保审计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建立健全了内部审计岗位责任制、审计工作制度和审计管理制度,对内部审计的方式、方法、和标准进行了详细规定,从审计计划、审计方案、审计取证、审计复核、审计责任追究等方面加强质量控制,规范内部审计程序和审计行为,避免内部审计工作的随意性,使审计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二是重视了审计报告的质量。审计报告是体现审计工作成果,服务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审计报告的形成过程中,力求做到实事求是地查找、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在每次审计报告的编写过程中,对审计数据来源及其真实性进行严格核实和把关,确保审计报告的真实性、权威性、可靠性。三是加强了审计结果整改的跟踪落实。对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如果不检查、不改进、不落实,审计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在开展的各项内部审计工作中,不管是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对发现的各种问题,都坚持从严处理,决不姑息。通过内审及时发现各类问题30多处,所有问题得到及时整改,使财务管理更加规范,确保资金收付准确、及时、安全,杜绝财务管理漏洞,有效防范财务管理风险。虽然我局水文内部审计工作,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维护财经纪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水文事业的正常运转等方面,履行监督职能,发挥“免疫系统”作用,做了大量地工作。但目前我省水文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以不足:

1、内部审计工作的思想认识需进一步提高。认为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就是内部财务监督检查,把财务监督检查、查错纠弊作为工作的重点,工作思路狭窄、方法简单,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作用需进一步加强。认为水文是公益性事业单位,资金量小,内审作用不大;还认为内审就是查问题、找毛病,干扰了正常的水文经济活动,使内部审计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的职能没有得到发挥。

3、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建设需进一步完善。认为内审只是本单位正常的一项监督工作,忽视了自身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内审中发现的问题,整改和落实得不到制度保障。

4、内部审计工作的方式方法需进一步创新。认为水文内部审计业务主要是财务收支、监督检查和经济责任审计,而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单位内部效率方面, 都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树立防范风险、加强内部控制、强化“免疫系统”的观念。

二、加强内部审计的体会

一是加强审计政策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内审工作的水平。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内审管理制度,切实保证内审计工作连续不中断。三是做好专项审计检查,注意点面结合,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通过审计、检查,及时提供经济信息,为全局工作服务。四是推进内部审计工作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通过审计监督,促进内部管理工作,监督下属单位履行相关责任,达到既实现监督,又促进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的目的。五是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完成各项审计任务,充分利用上级审计的工作成果,扩大内部审计的覆盖范围。六是主动做好水文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招标文件编制、工程竣工验收、施工合同等审查工作,确保工程建设保证质量完成,以最少的投入赢取最大的效益。七是继续深化局属单位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加强事前和事中监督,注重预防,对重要审计项目邀请纪检部门人员参加。八是把握好审计对象、内容、时机和方法,提高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切实加强对重要项目、重点单位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力度,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为水文工作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审计服务和纪律保障。

第二篇: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沈阳广播电视大学 刘璟

摘要:高校内部审计是高校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作实践中,高校内审工作的职能因为多种原因未能充分发挥出来,极大地削弱了高校内部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因此,如何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力度,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是当前高校内部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 内部审计 问题 对策

一、高校内部审计的意义

内部审计是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单位内部科学、高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内部审计具有经济监督、分析评价、服务管理等职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内部审计在规范管理,防范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校内部审计是高校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一种管理权的延伸,是一种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是代表管理权的审计。高校内部审计既是高校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种特殊形式。审计部门既是学校的一个职能部门,肩负着对学校内部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的职责,又是一个服务部门,为学校防范经济风险服务,为提高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服务,为学校干部队伍建设和廉政建设服务。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学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并且随着高校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格局的逐步形成,高校资金总量急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障教育经费使用的效益性,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给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2004年国家教育部颁布17号令《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明确指出:教育系统按照依法治校,从严管理的原则,建立内部审计制度。但是,在工作实践中,高校内审工作的职能因为多种原因未能充分发挥出来,极大地削弱了高校内部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因此,如何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力度,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是当前高校内部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内审的独立性有限,内审工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内审的独立性有限,制约了审计工作往深层次发展。内部审计工作与其他部门一样,一般在管理层领导下,在开展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会受领导的意志所左右;同时内部政策的压力,单位利益与内审人员利益的一致性,必然会使内审工作的开展受到许多限制,特别是单位利益与个人利益一致时,审计人员为维护自身利益,不愿揭示舞弊行为,没有起到监督的作用,正是因为独立性受限,高校内审工作无法往深层次发展。此外,一些高校领导对内审工作思想认识滞后,认为高校不是生产经营单位,内审作用不大,内审工作的开展会阻碍高校改革并导致审计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矛盾,甚至认为内部审计的经常性监督会束缚财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工作的正常运行,内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二)审计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程度不够

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实务工作起步较晚,有关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律、法规与准则的建设都不尽完善,不像外部审计那样有较为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以遵循。内部审计机构或部门自我评价机构较弱,开展工作的随意性较大。此外,审计评价标准的灵活性也增加了审计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的难度。审计主要是对审计对象的经济管理活动进行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综合评价,一般缺乏现成的公认标准可以借鉴,不同的项目,往往具有不同的标准,即使是同一项目,也会有不同的衡量标准,而采用不同的标准,往往得出不同的审计结论。审计衡量标准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灵活性,给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可靠性带来较高的要求,进而直接影响审计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

(三)机构设置不科学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建立以来,其发展情况十分不平衡,有些高校设置了独立的审计机构,但也有些高校尚未建立独立的内审机构,有的是与纪检监察机构合并,有的甚至附属于财务部门,只对高校下属的经济组织进行审计监督,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纪检是党纪监督,监察是行政监督,而审计是经济监督,各自的工作对象、任务、目的及其手段与方法不尽相同,将其捆在一起,势必影响各自职能的发挥,这样设置的内审机构必然造成审计机构专职不专。

(四)审计观念落后,多强调监督职能,而忽视服务职能

目前,高校内审工作大多局限于本单位财务收支活动、物质采购跟踪、基建预决算等方面,这些工作大多是内审的经常性工作,且都有一个特征即凸现了审计的“监督”职能。但就高校内审工作而言,还应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管理审计、效益审计上来,监督与服务并重,只强调“监督”,而很少考虑如何为单位增效,如何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就会人为地缩小内审工作范围,就很可能造成领导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反感,使内审陷于被动地位。

(五)内审工作计划性不强,审计技术手段落后

大多数高校的内审工作,在一定时期内的审计任务与项目,内审机构与人员心中无数,内审工作的开展,大多是按领导的指派和交待办理。因为无法制定操作性强的审计工作计划,就使得内审部门被动的开展工作,从而束缚了审计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此外,虽然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大大增强了审计的及时性,事后审计逐步被实时审计所代替,但高校审计技术手段却远远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审计技术手段的落后,不但增加了审计难度,而且效率低、准确率差,严重影响了审计作用的发挥,无法满足审计工作的需求。

(六)审计队伍力量严重不足,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影响了审计质量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经费的筹措渠道愈来愈多,经费支出也愈来愈繁杂,内审任务必然随之加重,审计队伍力量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另外,由于高校内审工作的涉及面十分广泛,内审人员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除审计、财务知识外,还必须具备高校管理、法律、经济学以及建筑学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胜任这种专业性极强的技术工作。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内审人员是从财务部门、管理部门调配而来的,专业的审计人员较少,这样从总体上看,高校内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不能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一是理论知识不全面、不扎实;二是实践经验不丰富、不完善。又由于内审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和再教育,这就使得审计工作缺乏深度与广度,在工作中很少有突破性的发展。

三、完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

(一)提高内部审计地位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要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同样要求内部审计具有相对独立性。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基本原则,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通过审计机构设置和审计的客观性来体现的。目前各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基本都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有些单位甚至还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只是由会计兼任,这样就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因此,要促进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及权威是当务之急。内部审计部门应与单位的财务部门分离、与单位的管理脱离,设置上独立于其他各个职能部门,在整个组织或单位中处于较高的权威位置,直接受最高管理层的领导或授权、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只有这样,审计业务才会不受其他部门的干扰和限制,从而有效地行使审计职权,才能做到审计结论的客观、真实、公正。

此外,要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必须使高校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的改变,内部审计应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进行。内审部门在认真做好工作的同时,要注重同上级领导的交流,不定期汇报工作情况,争取领导的信任,取得领导对内审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提高领导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是加强对内部审计的重要保证,要广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地位。

(二)坚持以人为本,更新审计理念

高校审计工作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到审计实践中去,最重要的就是要更新审计理念。

首先,要更新审计思维定式和方法。要认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会带来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也势必带来各级政府各企事业单位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的根本性转变。高校审计工作要适应这一根本转变的需要,就必须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及时更新、调整审计理念,转变原有的思维定式和思维方法,打破原有的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的习惯做法使高校审计真正做到“服务学校、服务大局”。其次,要增强宏观意识和全局意识。高校内审是对高校内部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实施监督,作为综合性经济监督部门,要实现服务高校目标,必须注意从宏观层次上发挥审计监督作用。要从宏观层面去把握审计工作对象、重点、方法,不要仅仅埋头于具体项目,要关心宏观经济形势,熟悉宏观政策措施,善于从宏观的角度去研究分析问题,努力提高审计的层次和水平。在具体审计工作确定审计项目时,要善于从宏观层面把握高校发展的内在规律,从各组成部分的关联性分析入手,科学确定审计重点,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必须从宏观层面进行分析和评价,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发展的趋势、解决的办法等,通过深入剖析问题来反照制度上、体制上存在的不足,为加强高校宏观调控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提出更加符合实际的审计建议,给学校决策层当好经济谋士。

(三)大力推进内审工作的创新

高校内审工作开展20年来,产生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在创新中谋发展,在发展中探索创新。实践证明,高校内审工作也必须要有创新的精神。没有创新,就会陷入停滞和僵化。当前高校内审工作的创新,应着重在以下方面下功夫:第一,要创新工作目标,不断拓展审计领域。目标就是管理加效益,内审工作目标应放在促进部门与单位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上来;第二,要创新工作方式。努力实现由目前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向以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为主的现代审计转变;实现建设工程由目前单纯的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向全过程审计转变;第三,要创新工作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经济犯罪手段也越来越隐蔽,方法也越来越巧妙,这些都给高校内部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拓展审计工作职能,在传统的直观反映审计发现的基础上,开展分析评价与内部控制,并运用最新审计技术,通过对有关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揭示未被充分开发利用的人财物的内部潜力,减少投入,降低消耗,增加产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高校审计人员要坚决贯彻“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方针,树立科学发展观,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四)改进工作方法,进—步提高高校内审工作质量

审计质量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只有不断提高高校内审工作质 量,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审计工作的作用。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把审计向管理、效益、责任方面转变,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逐步形成一个以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和后续审计组成的完整的审计工作体系。

提高内审工作质量,要从基础工作做起,从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抓起。首先,要在加强审计综合分析、使审计结果成为决策的依据上下功夫;第二,要重视未曾涉及到的重要领域,主要探索教育经济活动的规律和特点,把审计监督职能与服务职能结合起来;第三,要把事后审计与事前、事中审计结合起来,实现以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的转变,将查错防弊与效益、效率、效果审计结合起来,实现以查错防弊为主向绩效审计为主的转变,争取审计工作每年有提高;第四,要积极探索,稳步推行高校内审结果公告制度。审计结果公告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我国目前正在稳步推行,高校实行内审结果公告有助于扩大教职工的知情权,有助手民主理财,并且能够从正面扩大审计影响。第五,内部审计还要从过去单纯的查错防弊的财务审计中走出来,按照高校资金运行轨迹对学校的经营活动进行跟踪审计,要在财务审计基础上,不断强化经济效益审计、大额货物采购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并逐步开展管理审计。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把各类审计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审计效果的最大化。

(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强化制度建设

随着《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及具体准则的发布实施,内部审计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这是内部审计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是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维护审计人员权益,发挥审计作用的重要保障,对加强内部审计规范化建设、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设立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实现内审职能的重要保证,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因此高校应按照国家文件精神,设置由高校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的独立的内审部门,配备相应的专职审计人员,审计队伍必须业务素质过硬,年龄结构和技术职称职务合理,并且要保持审计人员的稳定。要宣传审计法规,增强审计意识,普及审计知识。把审计作为一项经常性、持久性的工作来做。绸缪于未雨,防患于未然。

(六)强化服务意识,把服务寓于审计监督和审计评价中

转移工作重点,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作用。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水平,帮助他们挖掘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主要做法是提出改进管理工作的建议。这就要求审计部门必须转移工作重点,处理好内部审计与服务的关系,对于单位主要经济活动进行有效控制,真正服务于管理层。审计人员要在思想上认识到服务是内部审计的活力所在,将审计视点和分析问题的着眼点从具体经济业务转移到管理过程上来,对审计的事项要进行全面了解,从不同的视角对各个部分有重点地、客观地、独立地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单位管理、内控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分析其深层次原因,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单位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建立良好的运营秩序发挥作用。要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对高校审计工作来说,监督是手段,服务是宗旨。揭露问题固然是审计的第一职责,但我们决不能为监督而监督,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一审、一帮、三促进的作用。通过揭露问题进一步分析各种问题的性质和产生的根源,从源头上提出防范的措施和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加强制度建设提升管理水平。使审计“服务师生”的作用得到更高层次的发挥。虽然审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是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但它同时所体现的又是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内部审计将把帮助有关部门实现经济管理目标作为自己的责任,以监督的方式服务,以服务的心态监督,随时发现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并提出建议。

(七)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加强审计力量,优化审计人员结构,为进一步开拓内部审计工作提供组织保证新形势发展给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和品德操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知识面的扩展,在掌握财务、统计、审计知识的同时,还需熟识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经济改革的方针政策,掌握现代管理、工程技术、法律法规等综合知识。要不断通过后续教育,培养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通过审计实践,提高审计人员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要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弘扬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高尚道德情操;引导审计人员认识审计在高校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培养审计人员坚持原则、秉公执法,要把真实、求真、求准、求稳贯彻到整个工作之中。要不断强化审计业务素质的提高,提高基本技能。审计工作技术性、政策性、专业性强,需要各个专业门类的人员,要求职称结构的合理搭配。还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审计队伍在复杂环境中的竞争能力,这样才能保持内部审计队伍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战斗力。

作者单位:沈阳广播电视大学

第三篇:我国水文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水文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水文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余延年

我们党正在领导全国人民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带领广大人民,加快步伐,奔向小康。要树立科学发展观,不论那一个行业,都与水、土资源分不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人、水、自然和谐地共存、共荣、共赢。人类社会与自然合理地共享水资源;而节水、防污型城市的建设、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等等的发展,更离不开合理、科学地用水,这正是我们水文学科的优势所在。以全面的、适时的、优质的水文、水资源信息,来支撑上述任务的完成,是新形赋予水文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是我们水文工作者发挥聪明才智的大好时机。一

我国水文、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1 水资源不足,而浪费惊人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国约有65%的人口居住在严重缺水地区。如果任由目前的用水模式继续下去的话,那么随着未来人口的增长,这个百分数还将增加。据估计,到2030年全国人口将达到16亿,到那时,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最严重的缺水国家之一。水资源的规划,经历了以供定需到以需定供的发展阶段。此后,就一直把以需定供作为水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并把经济的增长与用水的增长必然的联系起来。不考虑自然地理条件,不考虑水资源的动态平衡能力,不顾及经济条件,盲目地发展区域经济、建筑规模和人口的增长,一股脑地采用开源的办法,想方设法地满足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需求,很少考虑节流和生态环境对水资源的需求。人类的需求是无止竟的,但水资源却是受到水的动态平衡能力和自我净化功能的制约,不可能随心所欲满足人类的愿望。一些地区,人类对水资源的冲击,都已大大地超过水循环的动态平衡和自我净化能力,水循环在数量上的分布和水质的污染,都向着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现发展,治理的速度,跟不上破坏的速度,洪、涝、干旱灾害日益严重。

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的所增加的取水量为发达国家的5-10倍,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要比发达国家低15-25个百分点;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最高的地区,也只有35%-40%,比发达国家低得多;第三产业用水浪费也很惊人;公共场所水龙头漏水现象处处可见。水污染严重,处理设施不足

工业、企业污染,仍然水我国目前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不少地区,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有80%左右,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天然水域,特别是一些中小型工矿、企业,老账未清,又欠新账;城市暴雨洪水及农田所产生的面污染,更谈不上治理。城镇和工矿企业附近的地下水,污染严重,沿海地区的地下水受海水入侵也在日趋严重。黑龙江、松花江、黄河、海河、淮河长期处于严重污染状态,长江、珠江的污染河段所占比重也在逐年上升,太湖、巢湖、洞庭湖、滇池……已经进入中等富营养期,水污染至今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绝对不能再让这些企业、政客“靠害天、害地、害人”来创造生产价值和所谓的“政绩”。在他们过分地陶醉于自己的能力和眼前成绩时,未能意识到,明天将为这一点点的收获,偿付惨重的代价。我国污水处理处理能力本来就不足,而奇怪的是,竟然有新建的污水处理设施,因经费不足而不能开工,能正常开工运行的也不足10%。国家用于环保的投入,“十五”期间占GDP的比重仅1.3%。“十一五”期间,国家对环保的投入难有大幅度的提高,而其中用于水污染的治理,就更微不足道了。据《中国公众对编制国家“十一五”环保规划意见和建议》问巻调查提供的数字,全国公众最关心的环境问题是饮用水源污染问题,占问巻调查的21%,位居首位。人民群众对水资源的污染没有知情权,更谈不上监督权。我国有近60%以上的人口,得不到安全的饮用水。

水生态恶化,水工程可调节水能力不足

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建国初期为116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8%。近年来,很多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侵蚀强度、危害程度呈加剧的趋势,全国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建国初期为32.8万平方公里),并且每年还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大面积的森林被砍伐,天然植被遭到破坏,大大降低其防风固沙、蓄水保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达1.35亿公顷(建国初期不足6000万公顷),约占草地总面积的1/3,并且每年还在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泥沙问题十分严重,不少河流成为地面悬河。我国公众对面临的严峻的环境形势,非常关注,在接受调查中,有94.9%的公众,认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形势已经很紧迫,到了疼下决心解决的时候了。

湖泊围垦、淤塞,湿地干涸,雪线上伸,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深层地下水不参加近期水循环,其恢复期要以世纪计算),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源头生态环境恶化,水循环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河川洪水增大,而河川稳定少变的径流(可供利用的水资源)减少,目前,河川径流中的2∕3已成为经常造成灾害的洪水。水生态环境破坏,导致河川与水工程可调节的水量逐年减少,一些规划为多年调节的大型水工程,难以达到其原规划的目的。水循环在数量上的平衡,越来越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我国的水工程的控制运用,很少考虑生态用水,错误地提倡就地“用光、喝光”,长期以来,没有制定最小安全下泄流量,水库和大型闸坝的下游河段,几乎成为排污水道,生态平衡遭受严重破坏。要知道,生态破坏的后果,比环境污染更为严重;生态保护的难度比污染控制的更为复杂;生态平衡的修复比污染治理更为艰巨。

水旱灾害不断,而治理标准低

由于水循环环境破坏,洪水的峰高、量大,呈现越演越烈的趋势,一些地区,在相近的前期影响和相同的降水强度、降水量的条件下,洪峰流量要高出30%以上,河川稳定少变可用水资源越来越少。洪、涝、干旱不断。我国90%以上的城市滨临江河湖海,而城市中低于普通洪水位的地面,约占50-60%。不少城市,由于城市设施安排不尽合理,处于上游来水无退路,市区洪水排不出的境地。暴雨、洪水、干旱、台风带来的灾难:每年受灾人口近5亿人次,直接经损失占GDP3-6%,而救灾和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的投入则达GDP的10%左右。

我国不少地区的防洪标准低下,大江、大河达百年一遇标准的不多,中等河流大都达不到五十年一遇的标准。大雨大灾,不雨旱灾的局面依然存在。当然,人类目前还不可能具有抵御特大自然灾害和逃避社会灾难的能力。但探索灾害发生的原因、规律、机遇,建立科学的防御体系,居安思危,临危不乱,使水、旱灾害造成的损失减至最小程度,我们水文工作者对此是大有可为的。

水文、水资源研究滞后,经费投入不足 21世纪的水文学科无疑有更多的问题在等待我们去解决;在全球水资源短缺日渐凸显的当今,水文学和水资源管理必然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我国的水文、水资源研究,在遥测、遥感、雷达和人造地球卫星信息等应用,产流、汇流模式的研究等领域与世界先进的国家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在保证生态与环境用水的前提下,合理规划与保障社会经济用水,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水资源研究的最高原则,还不少新的课题有待开展,这些都离不开一定的经济投入。而国家提供的水文水资源经费,不足以日常业务的需要,用于开展水文水资源的科学研究的投入,省一级机构,微不足道。经费不足,是我们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阻力。二

概念的转变

今天,水文学已扩展到“水-人-地球”这一命题。水文学已成为介乎于多学科间的一门边缘学科,渗透于国民经济、社会生活、城市及基础设施、国土整治、环境保护与人口控制等自然与社会科学领域,其软科学地位与作用,正受到各国学术界与政府部门的重视。国际水文科学之所以活跃,就在于她与国计民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的思想观念必须转变。

从水文是水利的耳目、尖兵,转变为全面服务于社会 水文是认识自然规律的一门学科,从属地学范畴。将其纳入水利部门是使其业务范围受到一定的局限。如土壤水、地下水、沼泽水文、冻土、冰川水文、环境水文、城市水文、海洋水文等等与陆地水文密切相关的水循环、水平衡的水文学科问题,不能全面地、系统地研究。我们今天所从事的水文工作,实质上仅仅是陆地水文学中的河川水文学这一个分支,还不是陆地水文学的整体。这就使得我们水文学科不能取得突破性的发展的原因所在。

今天,水文学科已不是单纯地为水利部门服务,这只是其重点而不是全部。应该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经济建设,将她融于社会和国计民生之中。

从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转变为人、水、环境与社会的和谐

我们曾经经历过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斗则进,不斗则退,不斗则修的斗争哲学的岁月。有着要高山低头,要河水让路的英雄气魄,这样的瞎折腾,使我们我们犯了严重的错误。人类只能认识,掌握自然规律,在不违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来改造自然,而不是相反。如我们在改造天然来水过程,使之适应人类社会的需要,是成功的,成绩也是人所共认的。但我们也犯了围垦湖泊、滩头以及在“以粮为纲”的口号下,干了破坏森林、草场等破坏水循环环境的蠢事。

人类完全有能力、有智慧来理智地认识和利用自然,使自然与我们和谐地共存共荣。今天,人类已经认识到“水、环境适应人为主必须转变为人、水、环境共存共荣,和谐相处”。把人类改造自然的行动,自觉地纳入到自然规律的允许范围内。而不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提倡人、水环境和谐,就不敢讲改造自然。

从开源型转变为开源与节流并重,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最高原则

在保证生态与环境用水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和保障社会经济用水。人类与自然共享水资源。为保护生态系统,在水资源规划方面,需对人类改造河流设置一些限制。把人类对水资源的冲击,自觉地限制在水的动态平衡能力和代谢功能所允许的范围内。从规划思想上,应该扭转经济增长必然伴随着用水的增长的片面认识。国内、外的先进经验证明,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后,经济的增长可以伴随着用水的零增长或负增长。节约用水,不单纯是水资源不足地区的事,诚然,节约用水也是成本最低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办法。但节约用水,更是保护水循环环境的大事,是人、水、环境相互和谐的必然之举。应该采取各种有效的节水措施,使之成为人民的自觉行动。

从水循环学说而言,水的可持续利用,首先是保护好水循环环境,这就要使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与人类智慧圈来共同支撑,水圈的循环与平衡,才能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从死守断面观测向流域调查转变

死守断面观测仍然是必要的,但这远远不够,必须走出去,到流域面上去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是产、汇流条件的变化);调查水工程的控制运用运用;调查各行各业的经济活动对水的冲击;对未曾开展过历史洪水调查的地区,应该补充调查。

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信息,作有关流域面上有关水文、水资源动态信息的搜集,这是多、快、好、省地信息收集的最佳手段。适当地建设一些地面光谱识别设施,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和计算机等技术,就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调查资料是水资源和水文过程还原分析计算必不可少的依据,要与观测资料一同存档。

从只重视自身业务转变为开展业务与加强舆论宣传结合

今天,网络覆盖全球,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无所不及。水行政管理和水文业务部门的网站,可用对社会公众开放,开辟论坛,诸如:“节水大家谈”;“生态失衡与水旱灾害”;“人、水、环境的和谐”;“天灾能免可人力可为”……的自由讨论。可三言两语,可长篇大论;可谈现象,可探讨本质;与此同时,加强节约用水的宣传和教育,使节水意识,节水政策法规,节水技术和方法为群众和企业接受,只要这样节水知识才会对群众和企业具体的用水行为进行指导,从而实现节水、人、水、环境和谐地共存共荣的目的。舆论控制是软控制。但节水意识一旦深入人心,被社会个体和企业所内化,人们节水活动就会成为自觉活动和习惯,这种影响比其它“硬控制”要深远持久。

美国水资源丰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我国人均占有量的5倍。可美国重视对水资源的宣传教育,把保护水资源,作为公民素质高低的一个标志。他们对儿童就进行防洪的启蒙教育,在幼儿园和小学,“都有遇到洪水不要跑,赶快去登高”的知识普及教育。我国不少地区的中、小学位于洪水位以下,就更应该普及这种启蒙教育,并且建议他们在周围建设可供登高建筑物。水文站,对所在的区域、城市低于一般、五十年、百年和最高洪水位可能的淹没范围,应该心中有数,并且将这些情况,向有关部门通报。一旦出现相应的暴雨洪水,就争取用最短的时间,把洪水警报发出去,让人民群众能及时安全地撤出去。三

水文、水资源的新挑战

水文属于地学范畴。人们对水文规律的认识,是通过对长期观测资料的分析而得到的。然而,由于强烈的、日新月异的人类活动作用,改变了水循环环境,使水循环过程中各水分分量在数量上的关系发生巨大变化,使观测到的水文、气象资料受到“质变”,用这个在时序上是连续而在质上是不连续的观测数据,分析出来的水文规律必然失真。人类活动破坏了资料的一致性和代表性,从而使分析出的水文现象发生异化,而无法显示真正的水文规律。如何从深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水文资料中分析出水文的自然规律,是水文工作者需要研究解决的难题。也是必须迎接的挑战。我国具有世界上最强烈的人类活动强度,水循环环境水文受到最强烈的人类活动影响。据《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估计,近年来,我国年均搬动、运移岩石和土壤的数量约387.1亿吨,占全世界的28.1%,远高出国土占全球7%,人口占全世界21%的比例。中国人均搬动土石方量为世界平均数的1.8倍。在上述387.1亿吨中,基础设施建设与城镇建设为74.7亿吨,占20%。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境水文影响是多方面的,但对水文过程影响最为强烈的有:

1.蓄水工程

包括水库群(含塘坝)拦蓄径流的影 我国蓄水工程的蓄水总量达年径流总量的40%以上,这是河川径流利用的上限。个别地区已经达到吃光用尽的地步。安徽省的池河、滁河上、中游,在枯水期由于节节拦河打坝而干涸。这对我们观测得到的数据,产生了严重的歪曲。如何还原,是我们必须回答的课题。

2.工业、农业、城市生活等引水、用水对河川径流的影响

黄河、淮河、海河的河川径流利用已经达到极限,时而出现断流,流的周期,越来越短;长江、珠江这样水资源丰富的河流,自20世纪70年代起,不可恢复的水量和入海水量,在同等的产流情况下,逐年减少。由于入海水量的减少,枯水期的延长,河口段海水入侵的时间增长、入侵的距离逐渐向上扩展,当大通流量小于7000秒立米时,海水可倒灌至南京。

3.地下水开采,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20世纪50-60年代,还没有大量抽取地下水,地下水位一般较高;而到80-90年代,因大规模开采地下水,才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如何将不同年代、不同下垫面上发生的暴雨径流关系综合在一起,确係一大难题。地下水有两部分组成――即参加近期地表水循环的部分(降水部给)和不参加近期水循环的深层地下水(地质时期形成的)。前着是对地表径流影响的主要部分。是我们要研究的对象。4

城市化对径流的影响

产流改变――下垫面发生变化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结构性的改变,如清除树木、平整土地、建造房屋、道路、复盖排水河道,从而大大增加不透水面积,减少雨水下渗,加快雨水沿地表的汇集,使洪峰增大,峰形变陡,地面径流增加,地表、土壤、地下水量减少,枯季径流减少。

汇流改变--地表发生变化

道路的修建、地面的绿化,都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地表的糙率;兴建大量地下排水管道与抽水泵站,加快了城市雨水的排泄,增大了河道洪水强度;河道整治、疏竣、裁弯取直、兴建排洪道,提高了河道行洪能力;城市建设需要占用土地,而水面、洼地、河滩、空地往往成为最佳的选择。这就大大地侵占了洪水的空间,削弱了调蓄当地雨洪与外洪的能力。

行洪改变――槽蓄量变化

城市河段一般都沿江(河)修建防洪堤,以防御洪水,堤防束水集聚效应抬高城市外河水位。城市堤防修筑得越来越高,除了会对城市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外,还会使沿河归槽洪水增加,河道水位不断抬高;城市河段还建有桥梁、码头、货场等实施,这些对河川水文、水力条件产生不利影响,洪水排泄变异,洪水过程产生变化。水质的变化

城市的工、矿企业,仍然是河流的主要污染源;城市生活垃圾、污水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开展甚少。暴雨径流产生的面污染,目前还未曾开展的项目,是我们研究的薄弱环节。

对水资源的冲击

21世纪的水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无疑有更多的问题在等待我们去解决。从目前的趋势看,未来城市需水的压力将主要体现在可用水上。在保证淡水生态系统用水的前提下保证城市用水,必然对城市可用水资源造成巨大压力。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城市发展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及保证城市水资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洪水、污水资源化的研究,必将提到议事日程。四

应对人类活动对水文、水资源挑战的设想

人类活动对水文、水资源过程的影响,主要集中在5六个方面,一是培养一批优秀的水文骨干人才;二是新形势下水文基本信息的收集手段的革新;三是不同产、汇流条件地区试验基地的建设,四是水文、水资源模型的研究;五是洪水资源化的研究;六是水文信息的分析处理系统(基本信息库、专家智能库、程序库等的组合)的研制。采用全面的水文信息的收集方法,探讨新的产、汇流条件下水文过程模型的结及其参数确定,来解决新形势下的水文、水资源问题。应对的途径主要有:

首先

培养一批优秀的水文骨干人才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我们已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就必须早就一批人才。他们应该是能了解并掌握本学科的发展的新动向,具有科学地判断本学科的形势发展的能力;能够了解本专业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具有熟练地驾驭本专业的新技术的能力;能够对应复杂的、突发的水情局面,具有指挥自若的专业能力和向地方政府提供准确的水文情报和预报;能够熟悉国家法律、法规,特别是有关水的法律、水法规,具有依法行使权利和义务的能力和社交、公关能力,使我们水文工作活跃于社会、活跃于国计民生。第二

新形势下水文信息收集手段的革新

建国初期建立的流域代表站,迄今已有半个多世纪,应该对其代表性进行分析,一方面可以检验当初的设站目的是否正确,代表站的代表性究竟如何?能否代表不同自然地理区域、不同产、汇流条件下的水文过程的真实性。如果通过分析论证,得到的结果是肯定的,这就是说,它的代表使命已经完成,可以另外选择一些新的代表站。在不增加人力、财力的情况下,可以收集更多、更新的水文信息。如果通过分析,我们辛辛苦苦地定位观测了半个世纪的代表站,根本就起不了代表作用(这种可能性不大),那就得另起炉灶,寻找新的设站理论了。但笔者相信,用地理信息系统与GIS与计算机技术来耦合水文过程,来解决无实测地区的水文计算问题,而不单纯地依靠水文测验数据了,但不是现在。在人类活动频繁的今天,有必要将降水观测、土壤水、地下水、蒸发等的观测与流量观测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人类活动对降水的的影响,表现在城市的“热岛效应”和大型水库、灌溉区的“湿不稳定效应”这两个方面,但其影响范围相对比较小,国内、外研究证明,这种影响作用所增加的降水量,大都在10%上下。所以我们有必要在降水观测方面,加大站点的密度,提高降水观测的精度,有条件的地方都可以用自记设备。

第三

加快遥测、雷达、遥感等新技术的应用

遥感、遥测和雷达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水文学领域。这对于我们更多、更快、更精确地了解流域面上人类活动对水文、水资源过程的影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流域面上的城市、道路、生活设施等的建设,森林、植被、水土流失、土地利用、水库塘堰变化等下垫面信息;工矿、企业取水设施的使用,工矿、企业污水排放等这些信息;河床、湖泊演变,泥沙的输送、沉降、淤积,流域面上的土壤水,地下水等的时、空变化,水库、湖泊富营养化等信息,都可以通过人造地球卫星TMS数据,轻而易举地取得。激光雷达和微波遥感研究湖泊、水库水生物、巨型生物、微生物的动态和富营养化,已经取得成功。当然我们得建设一些地面光谱判读接受的技术设施,运用计算机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来实现。雷达观测降水量,是一种投资少、收效大、精度高的观测手段,与气象部门配合开展,是多快好省的方法。土壤水和地下水的遥感遥测,也有很多的成功经验,这是新形势下探索水文过程切实的可行方法。

第四

水文、水资源模型的研究

人类活动改变了产、汇流条件,对水文过程发生了巨变,使水文系列的一致性和连续性过程发生扭曲。在保证生态与环境用水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和保障社会经济用水的原则下,水资源的分析应用模式,也有了巨大的改变。用过去的观测资率定水文模型参数,显然难以正确模拟当前形势下的水文、水资源过程了。我们必须研究在人类活动对产、汇流条件条件的改变,新水文、水资源模式。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在这方面是大有可为的。第五

洪水源化研究

洪水资源化是很有前途的一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但风险很大,成功率也高。方法上可通过从简单到繁杂的“模型逐渐修正”法来展开研究;可从汛期与非汛期分别考虑。对安全性能的大、中型水库着手分析,制定不同时期和不同水文、气象条件下的可能最高水库蓄水位。在取得成功经验后,再研究湖泊、河流的洪水资源化。第六

水文信息的分析处理系统的研制

我们今天完全有可能建立完整的水文分析计算、水文情报、预报、工程水文、农业水文、区域水文、城市水文、环境水文、地下水、土壤水、……等全面的分析处理系统。它由资料数据库、专家智能库、程序应用库等组成。它能根据需要,快速地提供既定目的的水文、水资源分析任务。水循环是在水圈内完成的,不受疆界的限制,加强国际间科学技术、信息交流,成果共享,共同提高。国际范围的水文信息互联的时代,为期不远。

我国古代不少堪称当时的世界一流的先进技术。大都没有文字记载而流失。如都江堰工程,就是李冰父子,通过长期对当地水文过程的观测研究所得出规律来规划设计的。可惜没有文字可考。我国的古建筑学、医学都非常高明,技术在当时也是非常先进的,这些能工巧匠的宝贵技术和经验,可惜没有流传下来,这是历史的悲哀,是人类文明的损失。我们今天有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完全有可能把常年战斗在水文测报第一线的老同志(他们有的虽然没有显赫的桂冠,但却有丰富的实际经验和卓越的见解)的宝贵经验,用专家智能库把他们的经验保存下来。这些同志虽然夕阳无限好,可惜近黄昏。应该用抢救的办法,把这些原本不该流失的财富,留下来。挑战与机遇共存,迎接挑战,抓住机遇,把我国水文、水资源科学,推向新的高峰。以上管见,谬误之处能免,望不吝指正。

(文中数字来源于水利部、环补保总局、国土资源部网站、报刊和有关会议的文件上公开发表的文章中)

第四篇:浅谈基层审计工作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基层审计工作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基层审计工作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近年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审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提高,社会对审计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但面对新形势,基层审计机关队伍建设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严重制约了审计事业科学发展,这些问题需要尽快克服和解决。

一、审计工作及干部队伍建设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审计执法的环境不优。主要表现为审计“四大难题”仍然一定程度存在。一是少数被审计单位抵制审计。认为“审计就是查帐”,就是“找问题”、“挑刺”,对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认识不足,对审计工作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二是基层审计的独立性受到一定影响。按照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基层审计机关同属地方政府领导,也需要其他部门的理解、配合和支持,因此,在对一些涉及违纪违规问题审计执法时往往会受到一些干预和掣肘,一些审计执法工作也只得随着变通;三是由于地方财政负担较重,县市审计机关部分正常的审计工作经费未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往往需要以执收执罚创收的方式来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审计工作造成了被动。四是审计的威慑力不足。长期以来由于审计结果公开力度不够,审计回访组织体系和制度不健全,审计整改和审计问责阻力较大,造成被审对象对审计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高,审计决定落实不积极,使审计的威慑力大打折扣。

(二)审计队伍活力不够。一是复合型人才少。长期以来,在人们的思维定势中审计工作以财务、会计等专业知识为基础,审计机关工作人员有90%是财会类专业出身。随着审计监督和服务领域的不断拓展,审计工作还涉及到宏观经济研究、工程管理、社会服务、绩效评估、计算机技术推广应用等各相关专业,符合新型审计工作急需的既具备审计查核能力,又具备分析研究能力、绩效评估技术、文字综合表达能力、开拓创新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现代管理能力、统筹协调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太少,影响了审计建设性作用的广泛发挥。二是缺乏有效激励手段。由于工作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在现行干部人事制度下,审计干部交流进出困难,大部分审计干部在审计系统是出生入死,但由于职级待遇职数限制,部分干部解决级别待遇十分困难。同时,由于审计工作的监督和表率性质,各类奖励补助都非常严格和规范,审计干部的收入和付出的劳动不成比例,都较为清贫,导致少数年龄较大的审计干部归属感、成就感缺失,工作动力不足,心生怨气和不平。三是补充高素质人才困难。由于处在基层机关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升职空间和薪资待遇有限,基层审计机关招考的公务员,大部分都是二、三类大学毕业生,很难招录到重点大学毕业的高素质的财经审计类、投资建设类、计算机信息类专业人才。虽然新招录的公务员也很优秀,但思维、视野、悟性和理念,跟名牌大学生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三)审计力量不足,影响了审计质量的持续提升。各级基层审计机关均存在人员少任务重的突出矛盾,大多数审计业务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审计干部身心压力较大,少数干部甚至长期处于颈椎、腰椎等病痛折磨和失眠、眩晕、神经衰弱等亚健康状态。如:随州市曾都区审计局现仅有编制13人,而一线审计人员仅6人,而其今年安排的审计项目多达60余项,很显然,力量的不足,将直接导致对审计质量控制的薄弱。同时,审计人才储备不够。除随县审计局外,全市其他各级审计机关,审计队伍里中老年干部比率依然较高,审计人员的初始文凭相对较低,知识专业结构单一,审计技术手段落后,在开展信息化要求较高的审计项目时,往往力不从心。

(四)审计干部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一是在基层审计机关领导班子任免工作上,虽然设置了一些专业条件约束和上级审计机关考察审批的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上,并没有严格把握,往往流于形式,导致少数领导干部缺乏必要的专业素养,不能较好的引领和驾驭审计工作。二是在基层审计机关领导干部培训工作上,一方面是培训次数较少。审计署每年主要组织了新任局长培训班,但后续的对审计机关领导干部开展审计工作发展规律和形势分析的研讨培训教育不多。另一方面是培训覆盖面较窄。很多培训工作主要针对一把手,而针对副职领导的培训明显不足。三是在审计干部的培训上,存在重业务技能培训,轻审计管理技能、综合调研和成果开发技能培训的现象。同时,由于审计任务重、时间紧,大部分审计人员学习时间不足,学习状态不佳,复合能力提升不快。尤其是随州大部分审计干部人过中年,精神状态、记忆力和接受能力都在自然减退,计算机基础、综合知识结构较为薄弱,进步提升较为困难。

二、强化审计干部队伍建设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打造战斗堡垒。一方面,各级审计机关领导班子要以身作侧。带头廉洁自律,严格遵守党纪政纪和“二十不准”审计纪律,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和一线调研和带班审计,为基层审计机关和一线审计干部排忧解难;带头坚持民主集中制,切实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另一方面,上级审计机关要着力抓好对基层审计机关领导班子选配的工作的指导和把关,确保把能力水平强、专业素养高的干部选配到审计领导岗位。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审计机关领导的培训教育力度,丰富培训教育内容,扩大培训覆盖范围,确保审计领导干部能够紧跟形势需要,引领事业发展。

(二)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打造审计铁军。一是大力加强审计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把事业、原则、感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凝聚审计干部共识,培养对审计事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二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审计活动,强化文明审计意识,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全体审计人员的文明素质,推动文明审计向审计文明纵深发展。三是大力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大力弘扬“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审计队伍的思想道德素养。加大系统先进模范人物选树和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营造比学赶超、奋勇争先、争创一流的工作氛围。四是不断加强干部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和党组织建设,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努力建设审计专业领军人才、业务骨干人才和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五是大力推动审计干部成长成才。积极开展审计干部轮岗、上派下挂锻炼,提高审计干部的综合素质。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重视支持,通过公务员招考、选调,改善审计干部队伍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坚持选贤任能原则,推行竞争上岗,不断健全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

(三)优化责任目标考核,激发干部活力。坚持以人为本,以审计干部能力席位标准建设为依托,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基层审计机关的文化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培训体系建设和文明作风建设的创建载体和内涵,不断强化提升审计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不断坚持弘扬新风正气,不断将审计文化建设与审计各项工作有机结合,最大限度的提高审计机关现有资源的运行效能,调动现有审计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进一步修订完善《综合量化考核办法》、《审计干部工作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等制度,构建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切实做到以绩论效,激发审计干部干成事的热情。

(四)推进审计统筹和公开,营造良好审计工作环境。从全省层面,统筹抓好基层基础审计工作,着力做到工作一盘棋、保障一体化、服务一条龙。全面统筹各地各级审计项目计划和跟踪管理。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审计工作实际,按照分工明确、合作具体、应审尽审、确保质量、互为借鉴、各有侧重的原则的统一安排各地独立审计项目和系统性、综合性的审计项目计划,并进行统一的跟踪问效和进度控制,保证质量效益。加大审计宣传力度,引入社会舆论监督,扩大审计影响力。通过报刊、网络、纪录片及机关门户网站等途径,将审计法律法规、审计机关职能权限、审计流程、审计结果等阳光公开,尤其要加大社会热点、焦点、难点和民生等问题审计情况的公开力度,扩大群众知情权,让人们充分认识审计,参与评议审计结果,参与监督审计整改,参与改善审计执法环境,也让广大审计干部交流审计工作经验。从而,促使被审计对象认真配合审计、反省问题、落实审计意见建议,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责,不断扩大审计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公信度。

第五篇:农村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007-02-10 16:49:1

1农村审计工作是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它在农村财务、农民负担和土地承包监督管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近几年的实践看,制约和困扰农村审计工作的因素较多,一些政策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仅就农村审计工作现状、问题与对策谈点看法。

一、现状与问题

⒈农村审计工作存在“三个不适应”:一是组织机构不适应。农村审计工作由各级农村经营管理机构承担,市县两极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多为科级事业单位,个别县为股组级单位,机构规格低,任务重,工作协调难,落实难,工作缺乏权威性;审计人员编制少,市、县、乡三级都是如此,有的工作难以开展。二是工作手段不适应。主要表现在有责无权,有权无责。目前可以做到有法可依,但没有处罚权,影响审计执法。三是工作条件不适应。省市虽明文规定将农村审计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但由于个别地方财政困难,审计经费无法保证。由于缺乏经费,市县两极在开展审计执法或业务培训时常感到有心无力,加之基层农经站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办公条件极差,办公手段落后,全市的乡镇农经站都是无址办公,严重影响了农村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⒉农村审计人员素质偏低。审计工作的特性决定了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丰富的审计专业知识和会计、法律等相关知识,但由于各级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全部为事业单位)近年来进人较杂,培训工作滞后,审计人员素质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据统计,渭南市名农经干部中,中专以上学历的只有人,仅占;专业技术人员名,占,其中中级以上职称的技

术人员只有人,所占比例仅。

⒊农村审计环境差。一是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财务中“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比较普遍,离任村长、会计拒不交帐,给村级财务管理和农村审计造成麻烦。个别乡村干部对农村审计工作百般阻挠,设置障碍或诽谤中伤,给审计工作增加难度。二是农村干部群众对审计工作认识有偏差。一些农村干部谈到审计,就认为是审计人员故意找麻烦,抵触情绪大,工作不配合。而有些群众认为,审计人员能解决农村财务管理中的一切问题,一旦审计结果达不到要求就口出怨言。三是对违法乱纪行为查处难。农村审计机构查出的违法违纪问题,对责任人以党纪、政纪处理根本达不到对国家公职人员那样的处理效果,向司法机关移交的行政案件,司法机关往往以对违法违纪问题界定不清或达不到立案标准而不立案,管理机构查出来的违法乱纪问题也久拖不决,从而助长了个别村组干部违法违纪行为。

⒋农村审计立法工作严重滞后。国家审计有国家审计法及其有关规定(如取证、报告等)作保障,注册会计师审计有注册会计法及独立审计准则和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等作保障,而农村审计目前尚无全国性条例,仅有少数省市出台了地方性农村合作经济审计条例。长期以来农村审计的定性问题一直没有到位,它既不属于国家审计,又不属于社会审计,农业部从村民自治角度制定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暂行规定〉将其定性为内部审计又解决不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的外部监督问题,尤其是各级农村经营管理对农村财务的审计性问题。随着形势的发展,近切需要各级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加大农村审计工作的监管力度,但其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加大审计监督却面临经费不足;二是实行有偿服务、拓宽收入渠道又害怕财政部门减粮断奶。另外,各级政府缺乏相关的配套政策,如审计细则、办法,费用开支标准等,使农村审计工作无所适从。

二、具体对策

⒈树立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权威性。农村审计作为集体资产和农村财务管理的延伸,是政府职责和行政执法职能,应当有职有责,有职有权,以确保把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落到实处。按照中央关于事业单位改革方向,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应向行政管理方向过渡,条件成熟的地方要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争取机构升格,改变以往“小马拉大车”的局面。条件不成熟的地方,当地政府在机构、人员、经费、办公条件上应予以保障,确保各级农经机构在机构改革中不仅不被削弱,反而要切实得到机构加强,切实树立起农经工作的权威性。各级农村经营管理机构要积极主动地向纪检、监察、信访、审计及公、检、法等有关职能部门通报工作,争取有关职能部门的配合协作,齐抓共管,抓出成效。

⒉加强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审计工作质量好坏取决于审计

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审计人才是农村审计工作的关键。一是用考核、考试等办法选拔具有审计、会计专业知识审计人才,并建立持证上岗和定期考核制度,淘汰素质低、工作不力的审计人员;二是加强审计人员法律、政策及业务培训,使审计人员的政策水平及业务技能得到提高,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

⒊加快农村审计立法,规范审计行为。尽快制定全国性的农村审计条例和与之间相配套的审计取证、报告、档案管理等办法,进一步明确农村审计的定性问题。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也应从实际出发,积极听取农村经营管理机构的意见和建议,制定相应的审计实施细则和相关办法,解决长期困扰农村审计工作政策问题,使农村审计工作有法有依,有章有循,充分发挥审计作用。

⒋加大审计监管力度,净化农村经济环境。各级农村经营管理机构要抓住

税费改革过程中成立乡级农村经济核算中心的有利时机,全面推行农村财务“村账乡管”制度,加大审计工作力度,对农村财务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农民负担方面违法乱纪行为进行重点审计。各有关职能部门对农村经营管理移交的行政案件也要积极配合,大力支持,以打击农村经济犯罪活动,净化农村经济环境。在此基础上,把财务审计工作和民主理财、财务公开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农村审计深入开展。

下载浅析水文内部审计工作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水文内部审计工作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我国政府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当前我国政府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王学龙 来源:《财会通讯》2003年第09期......

    内部审计工作

    第四章 集团审计中心 内部审计工作 一、审计职责 集团审计中心,代表集团对各公司、各直属部门有关工作事项进行审计,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其职责是: (一)拟定集团有关审计事项......

    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写 作 提 纲 一、内部审计的内涵及特征 (一)内部审计的内涵 (二)内部审计的特征 二、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当局对内部审计缺乏正确......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各银行制定了一系列账户管理制度,适应了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规范了市场秩序,促进了银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是银行执行这些账户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前,内审机构在履行审计监督职能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内审覆盖面广,审减金额显著,审计建议合理,促进了增收节支,内部审计成效明显,监督作用发挥......

    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瞬息万变的市场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高科技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新的经营风险,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充分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作者:林大庞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3期 【摘 要】内部审计是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内部控制的复杂性以及理论和实践上对内部控制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