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七大报告看两个解放

时间:2019-05-12 07:07: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十七大报告看两个解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十七大报告看两个解放》。

第一篇:从十七大报告看两个解放

从党的十七大报告看“两个解放”

按照集团公司党委下发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通知》要求,审计风险部党支部一班人,首先,通读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所作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报告原文,充分认识党的十七大的重大意义;其次,结合报纸、网站刊登的中央宣讲团成员等名家有关

文章内容,深入领会报告的精神实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第三,联系实际,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特别是通过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大家进一步领会到刘明忠董事长提出的“两个解放”的重要意义、深刻内涵实质及其给集团各项工作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以党的十七大报告回望“两个解放”

十七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这一论断在集团公司已初步得到应验。

年初,刘明忠董事长站在集团整个长远、跨越式发展、打造国际一流企业集团的高度提出“两个解放”,集团上下反响强烈,迅速展开学习、讨论、贯彻落实,在解放思想中加快企业发展步伐,生产经营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经济指标达到了历史同期最好水平。“思想是先行”,“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可以说,没有“两个解放”就没有集团公司的新“十一五”规划当中提出的目标,就没有各二级板块重组上市、资金统管、集中采购等重大举措,就没有各三级企业的管理创新、新品开发、产品转型等等……

审计风险部也同各兄弟单位一样,在“两个解放”中,精神面貌、工作作风有了新的变化:部门同志克服自身困难,平均出差天数占到工作日的一半以上;“围绕集团中心目标开展部门工作”、“为基层服务,为集团发展服务”等理念正在落实到同志们的自觉行动中。各项工作也都有了新的进展:在整章建制方面,不仅部门内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业务流程,工作规范,操作标准,文本格式等,还制定了《新兴铸管集团有限公司内部审计管理暂行规定》及其两个配套文件《新兴铸管集团有限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和《新兴铸管集团有限公司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在集团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审议通过,已颁布实施;在审计工作方面,已完成去年以来下属企业主要领导人员调整,需进行离任(包括任期)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14个,无论从审计范围、质量、效果等方面都值得称道;在风险管理方面,围绕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作了大量工作,初稿已形成,正在征求各方意见,项目风险管理也上报了集团《关于“国家风险”的管理建议书》和《高风险投资业务摸底调查情况汇报》等报告。

以党的十七大报告引领“两个解放”

通过学习大家认识到,党的十七大报告既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又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创新,是一篇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纲领性文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报告立意高远,思想丰富,求真务实,特别是当中的一些新提法、新表述,有些虽与过去只是几字之差,但当中却饱含着新的理论成果与深刻内涵,有些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大家还认识到,“两个解放”永无止境,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前行的过程;同时,“两个解放”也需引导,而十七大报告正是引领我们思想解放的动力源泉,并以此来不断指导我们的实践,落实到发展生产力上来,落实到进一步做好部门工作的实际行动上来。

大家表示,审计风险部作为集团机关的一个职能部门,要努力走在“两个解放”的前列,贯彻科学发展观,发挥职能作用,为集团实现新“十一五”规划保驾护航。在今后尤其是2008年的审计与风险管理中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为基层服务,为实现集团新“十一五”规划目标服务。

要想做好集团的审计与风险管理工作,单单靠一个部门是无法达到的,必须从行为主体上要依赖各企业、各职能部门,审计风险部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服务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带动发挥企业专兼职审计人员的作用。这其中包括从集团层面继续出台、逐步完善审计与风险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搭建好审计工作平台;帮助指导审计业务工作,提升工作水平;适时组织进行培训,全力提高审计人员的各项素质等等。

(二)对企业风险管理等有关业务的咨询、督导工作。

(三)注重与其它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相互配合、协同工作,目的是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

二、以风险为导向,安排审计工作,调动部门资源。

(一)做好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准备与试点工作。

(二)在风险调研的基础上,根据风险大小、重要性程度来具体安排审计项目。

(三)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风险管理。

三、做好审计结果的利用工作。

(一)对已完成的审计项目工作底稿等要建立档案,经过

第二篇:从两个17%看黑龙江煤矿安全

从两个17%看黑龙江煤矿安全

时间:2005-1-21 15:52:00 阅读130次

记者日前从黑龙江煤矿安全监察局了解到,2004年黑龙江煤炭产量达到9546万吨,比上年增加1441万吨,增长17.7%;全年煤矿事故死亡178人,事故死亡人数比上年减少37人,下降17.2%。产量上升,事故下降,一升一降、两个17%是黑龙江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向好的印证。黑龙江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曾一度令人担忧。但从2003年开始,形势有了较大转机,在黑龙江煤矿产量大幅度上升的情况下,死亡人数却比2002年下降210人,人们说黑龙江煤矿安全生产达到了顶峰。对于煤矿这个高危行业而言,上升空间实在太小了。在煤矿安全生产“百尺竿头”的黑龙江省在2004年里又令人惊喜地向前迈进了一步。这一步迈的并不容易。

针对煤矿安全生产实际,2004年,黑龙江省着力夯实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基础,坚持突出防治瓦斯事故这个重点,全面加强矿井“一通三防”工作。全省进一步完善了煤矿安全信息化监测监控网络系统,全省小煤矿已安装风机监控系统875处,占应安装矿井的100%。与此同时,全省各类煤矿全面推进矿井瓦斯监测监控报警系统网络建设,目前在这个省,年产6万吨以上的矿井已安装瓦斯监控系统297套,各类煤矿安装瓦斯监控系统1186处,达到了全省应安装矿井总数的97.1%。全省煤矿安全信息化监测监控联网715处,已经建成省、市两级监控中心15个。

为了夯实煤矿安全生产基础,黑龙江省还积极在深化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上作文章,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激励和调动各类煤矿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积极性。目前,黑龙江四大矿业集团 公司所属矿井安全质量普遍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水平,有80%以上的矿井达到了一级水平。其中,七台河矿业精煤集团成为全国安全质量标准化样板,以个体小煤矿为主的牡丹江市在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上也已经抓出了样板县(区)。

为夯实煤矿安全生产基础,黑龙江省从抓人的因素入手,积极加强安全培训工作。2004年黑龙江煤矿安全监察局建立的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取得了国家二级培训机构认证,全省同时建成三级培训机构11家,四级培训机构16家。全年全省共举办矿长培训班5期,有743人取得了安全资格证书;举办矿长资格复训班13期,培训矿长等煤矿管理人员1124人;培训特种作业人员8000人,全省井下作业人员经培训上岗的已经达到8.6万多人。

为了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进一步好转,黑龙江省全面加大了安全监察执法力度。2004年,黑龙江煤矿安全监察局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四个办事处共监察矿井1261处,监察覆盖率达到了100%,监察矿井5963次,人均监察88处,查处事故隐患15812条,发出现场处理决定书4148份,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1520份,行政罚款1003万元,一般事故结案率达到了100%,隐患整改率达到了97.2%,对408名事故责任者追究了责任,其中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者7人,行政处分401人。从2002年到2004年,黑龙江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实现了两次跃升,两个17%开创了黑龙江煤矿安全生产又一个崭新的局面。据统计,2004年,黑龙江煤矿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78起,比上年减少14起,百万吨死亡率为1.86,比上年下降31%,安全生产创出近几年来的最好成绩。

第三篇:解读总书记报告:从十七大报告看我党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着力点

正是邓小平同志非常明确地给出了一个毋庸置疑的命题,叫做“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给全国人民看到了民主对于社会主义的意义。党的十六大有关于“中国共产党人一向以民主为己任”的说法。这一次,我们党对于民主的认识则更加深化,将民主视为了社会主义的生命。就是说,假如没有民主,社会主义就无以生存。

党的十七大是一个里程碑。胡锦涛同志在总结了党的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执政治国之卓越成就的基础上,对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的工作作了纲领性的阐发,从原则到目标,从政策到步骤,向全党、全国人民展示了一幅清晰的蓝图。由此我们看到,处于新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已经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已经找到了在我们这个全球化、国际化、市场化背景下如何将我们这个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引向繁荣、民主、文明和和谐的路径。

在经过了近30年的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政治发展的任务就显得越来越迫切也越来越重要。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早期特别是中期,邓小平同志就反复强调过,我国的改革是包括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全面改革,而且指出,没有政治体制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就无法进一步推进,经济发展就会遇到障碍,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在这一次胡锦涛同志的报告中,对于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又一次给予了充分的关注。报告从6个方面阐明了未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为我国的政治发展指明了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对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的阐述,既高屋建瓴,又详尽具体。笔者仅从中列出几个重要的命题,即可看到我们党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方面的着力之举。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改革开放之初,鉴于“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国家的民主政治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以及当时很多人还对“民主”这个词带有某种“敬而远之”的心态的时候,正是邓小平同志非常明确地给出了一个毋庸置疑的命题,叫做“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给全国人民看到了民主对于社会主义的意义。党的十六大有关于“中国共产党人一向以民主为己任”的说法。这一次,我们党对于民主的认识则更加深化,将民主视为了社会主义的生命。就是说,假如没有民主,社会主义就无以生存。

“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于国家政权的领导,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特征,也是我国政治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必然要求。但是,党毕竟是党,国家应该还是国家,党执政治国的实质是:党通过其纲领和组织,向国家机构和政府组织推举党的领导干部,党的领导干部在国家和政府机关的领导岗位上,遵循党的纲领和党的主张,将党的意志贯彻到政治过程之中。也就是说,党执政治国并不意味着党直接通过党的结构和党的组织来进行实际的国家治理和政府管理。这是政治科学和政治实践的一般准则。在胡锦涛同志的报告中,这样的意识非常清晰,他指出,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可以认为,这是民主政治的需要,也是法治政治的要义之所在。

“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也是一个非常具有战略意义的命题。权利平等是近代以来的一个得到普遍公认的宪法原则,从而也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多年来,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二元治理结构,更由于我国特定条件和特定环境所形成的鲜明的城乡差别,我国城乡居民的权利差别不仅实际上存在,而且还得到了法律的确认。最为基本的是,我国还实行着城乡按不同比例产生人民代表的做法。胡锦涛同志在这一次的报告中,以党中央的名义,郑重地提出了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建议,其战略性意义非同一般。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而在现行的选举制度中,大多数的农业人口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的比例却成“倒挂状”,这种以少数代表来代表大多数农业人口的现状,在今后的政治发展中将有望得到改变。

“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现代西方一些学者提出的协商民主、协商政治、协同治理等等概念,正是在其以选举制度为核心的代议民主早已成为一种成熟的政治形式的基础上,提倡在政治过程中引入协商机制的思想主张。由此我们也可以认为,在决策程序中引入广泛的协商过程,不仅是现代民主政治的要求,也是科学决策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政治协商结构的政治意义,将开创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协商民主的模式。

“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推进政治发展的主体是全体国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全体国民。因此,切实推进我国的公民教育,以奠定必要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人文基础,是实现我国政治发展目标的基本前提。十七大报告充分阐述了这一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的主张,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教育国民牢固地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我们清晰地记得,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甚至还非常忌讳有关民主、自由、人权这样的政治概念,那时候很多人似乎总是习惯于将这些概念与资本主义的政治相联系。应该说,思想解放是我们改革开放的前提,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的前提。从忌讳民主、自由等等概念到今天我们党明确提出要通过公民教育,使国民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这样的转变不仅体现了我国政治发展的成果,而且也明确地展示了我国政治发展的基本价值和取向。

“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级国家机关和政府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权力均来源于人民的委托,这是我国的宪法基础,更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所在。既然是这样的一种关系,那么任何权力的行使都必须受到人民的监督,都必须对人民有所交代,这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要义。权力的公开化和透明化,既是民主政治的要求,也是有效防止权力被滥用、防止权力腐败的制度性屏障。遵循了“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基本原则,当能有效地使权力的运行更为规范、更能体现人民的意志。

作为执政治国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具体方略。引人瞩目的是,上述这些关于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的重要命题,将无疑使我们看到我国政治发展的前景和方向。社会的发展从来就是经济、政治、文化多个层面的共同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政治发展的任务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我们党已经为此制定了战略部署。现在需要的是:有必要通过切实的制度设计和方案设计,将上述重要命题付诸实施。

(作者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上海市政治学会会长)

第四篇:从两个文化案例看企业文化的实质

从两个文化案例看企业文化的实质

世捷咨询颜新超

企业文化的实质到底是什么?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什么?或者说,企业文化如何真正为企业的发展服务?这是很多人士,包括企业里高层管理者时常会问到一些问题。

在此,笔者想从正反两个著名的企业文化案例——科龙集团“万龙耕心”文化塑造工程和IBM之道谈起,通过这两个案例的对比来解答企业文化的实质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

一、案例简介

1.科龙:文化塑造活动案例获金奖后的巨亏

科龙集团是位于广东顺德的大型企业集团,中国最大的家电企业之一。自1984年创业后的十多年里,科龙集团以务实、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取得极大成功,从一家乡镇企业发展成为大型家电企业集团。科龙集团是国内第一家同时在香港、深圳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邓小平、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曾亲临视察,由此可见其当年的辉煌。

随着市场形势的不断发展,科龙集团所在的家电行业逐渐呈现严重供过于求的竞争态势,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遭遇极大的经营压力。

在此背景下,1998年,科龙聘请以CI策划而闻名的台湾某策划专家及某大学教授为顾问,实施一项命名为“万龙耕心”的企业文化塑造工程,希望借助这一“耕心”工程能够进一步凝聚人心,提高士气,以适应家电市场日益惨烈的竞争。

其目标一:是要塑造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发挥企业文化的辐射力和亲切力,以此来统一员工的思想行为,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目标二:通过策划并实施系列活动,使科龙1.2万名员工,要全员参与到企业文化塑造工程中去,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及发展方面,为科龙的二次创业创造辉煌的业绩做好准备。

下面是“万龙耕心”工程及相关的重要事件回放:

1998年8月18日,项目启动;

实施了样本数为5000人的内部文化问卷调查;

召开了3000人的新闻发布会;

12000名员工在10面“万龙耕心”旗帜上亲笔签名;

举办一场集团高层参加的,为时三天两夜的文化研讨营;

形成了文辞精美的“科龙文化纲领”;

“万龙耕心”文化塑造工程获得第四届中国最佳公关案例大赛金奖; 2000年,科龙公告亏损7亿元;

2001年,科龙再次公告亏损15.7亿元;

2001年底,科龙被民营企业格林柯尔收购,成为民营企业;

2002年,科龙集团在顾雏军的领导下,通过严格的成本控制实现扭

亏为盈;

2003年,顾雏军通过成本+资本的运作,占据了冰箱市场的半壁江山,重塑冰箱格局。

2.IBM巨亏后重振企业文化赢得新生

整个七八十年代,IBM都得意洋洋地沉浸于行业霸主的优越感中。但进入90年代,IBM却突然发现,自己被PC的新潮流抛弃了。业界普遍认为,IBM从硬件到软件大小通吃的年代已经结束,取而代之的将是微软、英特尔这样专注于某一部分的“新公司”。但1993年4月1日,郭士纳走马上任。4月19日的《财富》这样评价郭士纳:“他是个精明的人,甚至是个天才。他精力充沛,善于宏观调控公司文化。”而在郭士纳看来,IBM的衰落表面上是战略上的失误,即IBM从战略方向上固守大型机而错过了PC大发展机会,放弃了芯片与操作软件的主动权,给了微软和英特尔以大发展的机会,但事实上,在这种失误的背后是IBM文化出了问题,“真理往前跨了一步”,便成了谬误。

郭士纳“精明与宏观”体现在他真正理解了IBM文化的“精髓”。IBM80年(1914年~1993年)的“精髓”在于两:第一,IBM有着基于人性底蕴之上的科技创造力;第二,IBM的失败只不过是由于过于自满而丧失了方向,由于丧失方向而从科技领先的榜样衰落为严重官僚主义的“各自为战”,从而抵消了战斗力,而不是丧失了战斗力。基于这一观点,郭士纳的转型策略很简单,就是不说空话:先从“运营(利润)入手(记住,不是从远景与战略入手)”,一个口令、一个动作地踏实训练;再从远景与战略入手(记住,这时候强调远景与战略的一致性比利润重要),笨重的大象就一样可以轻盈跳舞。

据此,IBM总结出IBM的基本信仰——“IBM之道”,它从员工、客户与产品三个方面表明了IBM的原则底线,这就是商业逻辑底线,也是企业之所以基业长青的根本源泉。正因为IBM的“员工、产品与客户”金三角模式,使IBM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并成功实现了转型,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3.问题思考

通过对科龙“万龙耕心”文化塑造工程重大事件的回顾,我们可以大致了解科龙这一文化活动的过程。当年科龙的“万龙耕心”文化工程声势浩大,外部反响热烈。从文字结果来看,其企业理念、奋斗目标非常具有振奋性,没有理由说不好,要不怎么会得到一个“金奖”呢?

而IBM由一个业绩不好的亏损企业,通过企业文化和战略的调整,重新起死回生,打造了“蓝色巨人”之中,企业文化到底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下面两个最基本的问题:

第一,科龙的“万龙耕心”文化工程是否真正成功?如果说“万龙耕心”工程是成功的,那科龙为什么会巨亏?

第二,IBM的成功是归功于企业文化的变革还是其顺应环境而为之?

4.案例分析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经营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对科龙“万龙耕心”文化工程,大家毫不怀疑是按照这一思维逻辑去预想的,也就是说,通过这一工程,大家的心理预期是:科龙应该会更上一个台阶。因为科龙是国内非常著名的大型企业,知名度非常高,其产品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拥有极高的地位,在过去十多年里科龙集团也一直是先进管理的典型。在这样的光环下,加之科龙集团在“万龙耕心”文化工程活动本身的宣传造势比较到位,使得这一案例影响巨大。

当外界还不知道科龙巨亏的时候,其影响是正面的,甚至可以说,科龙通过这一活动推进了中国企业文化的建设。但后来的事实无情地将人们的愿望打破。科龙“万龙耕心”文化塑造工程在金奖与巨亏之间,使很多人对企业文化产生了极大的疑惑。但必须认清的是,企业文化本身并没有错,而是当时的科龙做错了。

早在1981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特伦斯·迪尔和麦肯锡顾问阿伦·肯尼迪

在其著名的《企业文化》一书就提出,企业环境是塑造企业文化最重要的因素,企业文化的塑造必须以外部环境的变化为基本的考虑依据。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家电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后,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程度最高的行业。技术成熟、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供过于求成为家电产业的明显特征。在这样的产业状况下,品牌与价格已经成为竞争的最关键手段。

价格的后面是成本,成本的高低成为企业竞争胜利、能够获利的根本性问题。而科龙的致命问题是,缺乏对这一竞争形势的根本性判断,并据此进行真正的文化变革,建立以成本管理为核心要求的企业文化。这才是科龙最后失败的本质性。因此,科龙最终的结局,要么继续亏损直至被淘汰;要么被收购兼并,让新主人来完成适应新形势的文化变革。

当然,现在来说,科龙是幸运的,因为它被格林柯尔顾雏军收购了。顾雏军入主科龙,彻底改变了科龙的旧文化,把成本降低作为其最根本、最核心的工作,从根本上适应家电竞争环境的要求。而科龙也在被收购后的2002年实现了扭亏为盈,经营业绩得到完全改观。过去的2003年,顾雏军通过资本+成本的运作,成功地占领了中国冰箱市场的半壁江山。

而IBM比较幸运,因为它的创始人沃森认识到:并不是所有崇尚人性价值的企业都能持续成功,但持续成功的必定是那些弘扬人性创造力与个人价值的企业;所以提出的IBM之道——“员工、产品与客户”金三角模式,以此构造了“第一推动力”,推动了IBM的成功。

二、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什么

科龙的“万龙耕心”文化塑造工程和IBM之道的案例被不断地被一些文化专家们拿来作典型案例。而在中国,企业文化已经被一些所谓的专家们给空洞化、片面化、表面化了。对事实已经证明失败了的科龙“万龙耕心”文化塑造工程大肆引用为成功经典就是一例,而IBM之道又从正面映衬了企业文化是实而非虚度。因此当谈到此话题时,我们不得不要先从企业的本质说起,以便为企业文化正本清源。

1、认清企业文化建设的本源

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它生来就是为实现利润这一目标而存在的,实现经济利益是企业的根本目标,它只有一个恒等的公式,即:

企业利润=企业销售收入—成本费用

更进一步地,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让公式左边的利润最大化,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又需要努力促进销售收入的最大化和成本费用最小化。因此扩大销售收入和降低成本费用就成为企业经营的根本性目标任务。企业的一切活动为此而来,为此而去。企业文化及其活动莫不如此。当然,我们谈企业经营目的的时候,是建立在一个基本的符合社会道德、法规的前提之下的。

思考企业文化问题,只有基于上述思维,才不至于被一些所谓的“专家”们拖入“庸俗”的、只做表面化文章的危险之地。就如当年科龙“万龙耕心”文化塑造工程已经被后来的巨亏无情地宣告彻底失败后,还有所谓的文化专家将该案例列入优秀企业文化建设案例一样,这对企业文化来说是多么的悲哀。如何增加企业的利润、销售,降低企业的成本费用是企业文化的本源问题,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围绕这一本源才具有现实的意义。

而IBM能够成为一家优秀公司并历经兴衰仍然持续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把握了一种令企业长青的基因:逻辑底线。所有好的企业在本质上也都是一样的,无非也是远景、核心价值观、公平交换、自由竞争、利润、价值等商业逻辑的组合。这种本质的东西,我们称之为逻辑底线。这种逻辑底线往往是由第一代企业家提出或坚持塑造的,这个第一推动构成了企业之所以能够基业长青的“本质”。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遵从的商业逻辑比企业本身更持久,正如人在成长过程中遵从的人性逻辑比人更持久一样。

2、企业文化的实质

根据一般的解释,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所坚持的价值观、理念及其具体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规范等,包含了精神、制度、物质三个层面的内容。但是,这样的解释似乎过于中性,很难让人懂得企业文化应该怎么去做,怎么实现优秀文化的塑造,或者进行文化上的变革。科龙集团 “万龙耕心”文化工程及后来的变化,让我们对企业文化建设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企业必须能够有效地整合资源,以达到对外部的适应性,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进而实现持续发展。打造持续、有效的内部资源整合能力,以达到持续的外部适应性,这才是企业文化的要义所在。经过长期的思考与研究之后,笔者得出这样的结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寻求最适合自己的生存、发展道

路上所逐渐形成的生存方式。例如,惠普是世界公认的优秀企业,它的“惠普之道”其实就是惠普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所形成的生存方式。而“惠普之道”其实也就是惠普的核心企业文化表现。

因此,作者对企业文化给出这样的解释: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为保证企业获得持续发展而选择或努力去营造的适应外部竞争的生存方式。这才是企业文化的实质所在。由此,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是,让企业适应竞争。当我们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企业文化的时候,也就给企业文化建设即企业开展文化管理指出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建立能够对外部竞争环境具有高度适应性,并能根据环境变化作出迅速反应的行为方式的能力,这种能力其实也就是企业所拥有的根据外部竞争环境需要而对内部资源进行整合运用的能力。企业文化建设应促进这一能力系统的形成并维持好这一能力系统。

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约翰·科特所著的《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将企业文化的建设归纳为两个基本方面,一是企业的价值观,二是企业的行为方式。根据科特的观点,企业文化的实质应是指适应外部竞争环境的企业价值观及其价值观指导下的行为方式。企业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包括愿景、理念等,将决定你可能走多远,爬多高;企业所建立的行为方式将最终决定你能走多远,能爬到什么样的高度。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力量!

第五篇:从十八大报告看房地产

从十八大报告看房地产:2020年前仍是重要机遇期

2020年前仍是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因为工业化、城镇化仍在快速发展,新增住房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将会持续增加。但住房建设将由过去十几年的快速发展转为今后一个时期较快发展。

——朱中一

当前,我国房地产调控依然处于敏感时期,党的十八大自然成为业内预期政策变化的关键节点。十八大报告中哪些内容与房地产密切相关?报告传递了怎样的楼市调控政策信号?十八大后政策走向如何?房产税扩大试点会不会近期推出?明年房地产市场走势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证券时报记者近日专访了证券时报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

住房制度是双轨制 但不能截然分开

各地一定要把组织编制和实施住房建设发展规划与计划作为引导预期、调控市场的重要手段。

证券时报记者:十八大报告中与住房有直接关系的仅两句话,一句是“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另一句是“要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内涵?

朱中一:报告中提到要“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对此,应当这样来看:尽管是双轨制,但不要截然分开。关于保障性住房,当前比较急迫的是要解决好建设资金问题和配套设施问题。如果地方资金没有落实,建后变成代建单位垫资,政府不购买,这就可能变成“三角债”。政府应该加大对保障性住房配套设施的建设资金支持力度,避免一些项目建成后不能充分利用。另外,希望政府能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鼓励各地通过政府收购、包租中小套型存量房等多种形式来拓宽解决保障房房源的办法,以缓解一些地方存量房较多而新建保障房资金、土地紧缺的矛盾。此外,现在大量保障房进入分配阶段,老百姓更注重质量和公平分配问题。要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各地一定要把组织编制和实施住房建设发展规划与计划作为引导预期、调控市场的重要手段。过去在调控上更多把调控房价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地方政府存在应付调控的情况,但如果由地方政府按照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房价基本平稳的要求制定规划并且明确责任,就能够调动市场主动调控的积极性,有利于实现目标。

2020年前仍是房地产业 发展重要机遇期

新增住房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将会持续增加。房地产市场“扩大内需”,改善性住房将是重要内容。要让老百姓全面实现小康,对改善性住房需求就一定要支持,对一年内买了新房卖出旧房的可以在税收上给予优惠。

证券时报记者:除了上面两句与住房直接相关的内容,十八大报告中,还有哪些与房地产相关的重要内容可以作为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指导思想,给未来的房地产调控提供方向和依据?

朱中一: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从中可以看出,2020年前仍是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因为工业化、城镇化仍在快速发展,国民收入稳步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新增住房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将会持续增加。

“十二五”时期,全国城镇新建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约6500万~7000万套,总建筑面积约50亿~55亿平方米,而“十一五”时期全国新建住宅为37.68亿平方米。“十二五”时期总量超过“十一五”的重要原因是保障性住房规模较大,再加上商业地产、旅游地产、产业园区地产等规模,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房地产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在把握好房地产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要客观分析哪些条件发生了变化。

首先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速由前十几年的平均超过10%调整为“十二五”时期平均7%~8%,房地产的增速自然也会因宏观经济的影响,资源、能源、环境条件的制约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而由快速发展转向较快发展。

其次是居民的居住条件已有明显改善,全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到2011年已达到32.7平方米。所以今后应更注重住房条件的改善、品质的提升和保障制度的落实,而不是简单的数量增加。三是政府今后将更加强化住房的居住属性和改善保障民生的社会功能,对投机炒房等行为将继续采取抑制措施。

上述三点,是住房建设由过去十几年的快速发展转为今后一个时期较快发展的理由。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地方在前十几年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有两个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土地的城镇化快于人口的城镇化,二是城镇化过度依赖土地财政,过度依赖房地产业的发展。也就是说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工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不协调,或者说与实体经济的发展不协调。因此,十八大报告还专门提出四个现代化要协调发展,要更加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展,这对房地产业的发展肯定是有影响的。鉴于各地城镇化率的差异性和居民居住条件的差异性很大,所以各地一定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认真编制并公布住房发展规划与计划,以引导市场的理性发展和居民的合理消费。

报告中还指出,“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扩大国内市场规模。”

这段话与房地产调控总基调吻合。我国房地产处于转型发展阶段,要认真调整房地产业结构,加快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而房地产市场“扩大内需”,改善性住房将是重要内容。

房地产“扩大内需”,既要考虑“自住”,也要考虑“改善”,要让老百姓全面实现小康,对改善性住房需求就一定要支持。过去“自住”提得多,“改善”提得少,而改善性住房需求是一种真实需求,是居民消费升级的客观反映,如果政策上给予适当优惠,这个市场是很大的,对拉动经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稳定增长都有积极作用。希望政府能支持合理的改善性住房需求,调整完善相关政策,避免调控对“改善性”需求的“误伤”。比如,对一年内买了新房卖出旧房的(或在一年内卖出旧房买新房的)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对贷款已还清且房产已出售的,按照购房人实际购房套数确定贷款政策等。

另外,在转变经济发展方面,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加大科研投入,大力发展省地节能环保型项目,提高住宅的产业化发展水平和全装修房比例。在结构调整方面,还应结合企业的实际,引导企业进入商业地产、旅游地产、产业园区和老年社区的开发建设与运营,以推动形成商品房体系与保障房体系相互衔接,商品房市场、二手房市场、房屋租赁市场以及住宅地产与非住宅地产相互协调发展的市场格局。

减少土地财政依赖性 注重房地产业金融创新

要引导有条件的居民将以往对住房直接投机投资转到开发建设环节,并控制合理的投资收益水平,如将投资回报率控制在高于当年CPI涨幅2~3个百分点。

证券时报记者: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的关于改革征地制度和土地制度的内容,对房地产市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朱中一:报告中提出,要“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改革土地制度,采取措施盘活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存量土地,增加土地有效供应;要探索将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允许试点省市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建设公共租赁住房;探索已进城落户的农民工,将在农村的宅基地和房产作为资产流转,提高他们在城市购买和租赁住房的能力;探索从一次性收取土地出让金向收取土地年租金制度转变,为地方财政构建稳定长效的土地收入来源;通过壮大产业、完善相关税收分配制度等措施,培育地方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扭转地方政府对土地收入过度依赖的局面。

另外,报告中强调,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这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房地产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行业的支持和金融产品的创新。我个人认为,在坚决抑制投机炒房的同时,要引导有条件的居民将以往对住房直接投机投资转到开发建设环节,并控制合理的投资收益水平,如将投资回报率控制在高于当年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涨幅2~3个百分点,这既有利于拓宽房地产的融资渠道,也可缓解大量民间资本不断积聚的投资压力。

此外,还应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政府加大对信誉好、开发项目符合政策要求的企业的信贷支持,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建议组建“国家住房发展银行”,将公积金等社会资金纳入该银行,同时通过吸收存款等手段,从根本上解决公共住房融资问题。

证券时报记者:十八大报告中,对于税收问题仅提到要“加快改革财税体制”,您认为房产税扩大试点何时会有新进展?

朱中一:房地产要健康发展,财税很重要,但税收问题难度较大。房地产税费种类多,有的重复,建议在不增加企业和消费者总税负的情况下,精减合并房地产税费,加强征收环节的监管。对目前社会上高度关注的房产持有税问题,建议在总结上海、重庆试点的基础上,对该税种征收目的、税种(是财产税还是消费税)以及与70年土地出让金的关系进一步论证。在此基础上,再积极稳妥地推进。坚持调控政策不动摇 仍是主基调

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体系,是房地产业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改革的深化,今后在调控方式和政策体系上会有所调整,调控手段也将会更加注重市场手段和法制手段。

证券时报记者:如何把握后十八大时代楼市调控思路?

朱中一:十八大报告是纲领性文件,是原则性的内容,房地产的调控方向还应结合温家宝总理10月12日和10月17日的两次讲话内容,即“房地产调控初见成效,但依然不稳定,必须坚持调控政策不动摇”。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报告还指出,“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体系,是房地产业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完善调控政策体现的重要方面。

但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一是2010年以来的调控,在抑制投机炒房、加强住房保障及遏制房价过快上涨、防止房价反弹等方面,方向是正确的,也是顺应民意的。当前仍要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严格实施差别化的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和住房限购措施。二是随着改革的深化,今后在调控的方式和调控的政策体系上会有所调整。调控手段也将会更加注重市场手段和法制手段。三是研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系统配套、科学有效、稳定可预期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体系要有一个过程,要求马上就见到成效是不现实的。

另外,报告中的一大亮点是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报告中强调的“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及着手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以及“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利用、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要求,这也是我们今后房地产开发中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

房地产业处于转型期 住宅市场正向买方市场转变 证券时报记者:如何评价当前的房地产市场?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您对未来的房地产市场走势怎么看?对企业有何建议?

朱中一:今年房地产市场的运行总体是平稳的,是朝着国家调控的方向发展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不合理需求得到遏制,市场趋于理性,房价趋于稳定;二是今年1~10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7629亿元,同比增长15.4%,增幅虽明显低于前些年,但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放缓基本是一致的;三是前三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逐季上升,第三季度的销售面积逐月上升,前10月累计销售商品房面积为7874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1%,估计全年的销售量与去年基本持平;四是保障性住房推进顺利,全年计划新开工700多万套,基本建成500万套,已经完成。

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一些地方房价上涨的压力较大;二是一些地方土地购置面积和住宅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幅度较大;三是大规模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现在进入了竣工和交付使用的阶段,百姓对质量问题与能否公平分配格外关心。因此,10月1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确保保障房公平分配到低收入群众的手中,加快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应。

证券时报记者:目前有不少房企不愿降价,盼着市场回暖,对此您怎么看?

朱中一:房地产企业应客观判断市场,房地产业处于转型期,不可能像以前那样高速增长,而是进入平稳健康发展时期。房地产尤其是住宅市场已经由过去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老百姓更关注性价比,要提高房屋品质,把房子做好,以合理价格销售。在转型过程中,住宅地产仍是房地产的最大板块,历年来投资占70%左右,其他商业、旅游、产业园区地产也应该关注,但不要盲目进入,应根据企业自身资金和人员配备情况考虑,因为不同业态的运营管理是完全不同的,商业、旅游地产以自己持有为主,资金需求量大,回报周期长,盲目被动地进入另一个产业,不一定能干得好。

下载从十七大报告看两个解放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十七大报告看两个解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七大报告[精选]

    交谈中请勿轻信汇款、中奖信息、陌生电话,勿使用外挂软件。 张佳琪 12:15:01 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十七大报告(本站推荐)

    中共十七大报告的五大标志 第一个标志,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先进文化、民主政治、和谐社会四位一体。现在中国特......

    十七大报告[精选]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五、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六、坚定不移发展......

    从两个版本的《灰姑娘》————看中美教育差异

    从两个版本的《灰姑娘》————看中美教育差异 美国版: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 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讲一讲这个故事,孩子很快讲完......

    从电影《青春之歌》看十七年时期的文艺创作

    从电影《青春之歌》看十七年时期的文艺创作 摘要:小说《青春之歌》是十七年文学中的重要作品,而影片《青春之歌》也是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献礼影片之一。其小说版本在问世之......

    从教学改革看

    从教学改革看科学发展成就 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万代,决定国运兴衰,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石,是关乎社会繁荣昌盛的千秋伟业。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我党科学判断......

    从公诉视角看两个证据规定和量刑建议疑难问题

    从公诉视角看两个证据规定和量刑建议疑 难问题 2011年05月31日 来源:检察日报 近期公诉工作有哪些热点、难点?量刑建议工作推进和两个证据规定实施后的证据审查当属其中。近......

    两个报告

    第一环节总结报告 按照党支部的统一部署,在县委和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公司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党支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召开了一系列会议, 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