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审计机关年度法治建设工作计划
为认真贯彻《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和我市法治建设规划,全面推进审计机关依法审计工作,根据《泸州市依法治市2014年工作意见》,结合审计工作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14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全省审计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密围绕我市“着力六个突破,力争四年翻番”经济工作重心,深入开展审计法制宣传教育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广大审计干部的法律素质,增强审计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律观念和依法行政水平,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把审计法制宣传教育与依法治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我市审计工作更加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二、工作重点
(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营造普法工作环境。
1.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审计法》、《国家审计准则》(审计署令第8号)以及《审计法实施条例》等相关审计法律法规,全面提高审计机关领导干部和广大审计人员的审计法制意识以及依法决策、依法审计的水平和能力,正确行使审计监督职权,切实加强自我约束机制,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执法水平。
2.深入学习宣传与审计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学习《会计法》、《预算法》、《税法》、《公司法》、《银行法》、《保险法》、《合同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财经法律法规,提高审计人员判断问题的能力;深入学习《公务员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等行政法律法规,提高审计人员法制观念和自我约束能力。
3.组织法律法规培训。充分发挥“金审二期工程”视频会商系统的作用,组织人员积极参加上级审计机关举办的审计法律法规视频培训班或自主组织相关培训,对全体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及时开展新颁布重要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工作,提高审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工作能力。
4.做好法制宣传日宣传工作和普法考试工作。充分利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开展以《审计法》、《国家审计准则》和《审计法实施条例》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向全社会宣传审计法律法规,使全社会了解审计,营造良好的审计执法环境。按照法制部门的工作安排,组织好“六五”普法的学习和考试工作。
5.结合实际,积极运用报章、网站、电视等宣传媒体,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审计机关普法依法治理和审计工作及其成效进行宣传,以增进全社会对审计工作的了解和支持,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更为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加强审计法制建设,完善审计制度体系。
1.在现行法律法规框架范围内,不断总结审计工作的实践经验,研究制定和修订各项审计业务制度,抓好各项业务规章制度的督办落实。不断建立和完善审计机关依法行政体制和机制,严格依法审计程序,规范审计行为,增加审计执法透明度,促进法治政府建设。
2.积极推进审计执法责任制。合理确定执法责任,明确执法目标,执法标准,执法程序,提高审计工作人员依法执审、规范执审的责任意识。
(三)加强审计管理,建立健全审计管理机制。
1.建立科学的审计管理机制,切实做到依法审计、依法管理,为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充分发挥提供制度保障;完善工作机制,健全目标责任制管理考核等方面的规章制度;积极参加上级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评选活动,发挥优秀审计项目的示范引导作用;改进和完善审计业务会议制度,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2.加强审计项目质量检查。严格按照上级审计机关有关审计项目质量检查的工作要求,加强对各业务部门本年度实施审计项目的审计质量进行检查,严格审计执法行为,着力对审计执法行为中程序是否合法、定性是否准确、处理是否恰当、依据是否充分等方面进行自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整改,不断提高我市的审计执法水平。
(四)合理安排审计项目,促进提升依法执政水平。
要围绕全市经济工作中心,重点安排民生资金审计、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财政资金审计等,要将完善领导干部依法办事制度机制内容贯穿于各项审计中,强化法律的刚性约束和制度约束,增强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能力;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对各级党政机关贯彻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有关规定的监督,促进提升各级党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以此为切入点,提高全市审计工作质量水平。
(五)积极开展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认真贯彻执行《四川省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
开运行平台建设和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四川省行政职权目录动态调整管理办法(试行)》以及《四川省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电子监察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在审计过程中,对涉及到行使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以及其他行政权力事项时,要按规定上网公开运行,接受公众监督,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执法水平。全市各级审计机关上下要充分认识依法行政工作的重大意义,通过认真学习有关依法行政的政策规定,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增强责任意识,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二)高度重视,依法办事,扎实推进全市审计机关普法和依法行政工作进程。各部门要按照岗位工作职责、任务,始终把普法和依法行政作为部门工作的基本准则,根据各自肩负的工作任务,将普法和依法行政贯穿于日常各项工作之中,努力促进审计机关的政治文明建设。
(三)市局各审计组在完成审计工作的同时,要将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的“法律六进”活动纳入到日程审计工作中。各业务部门在年内应报送普法宣传图片两张,普法信息一条。区县审计局以局为单位报送同等资料。
(四)区县审计局应做好2014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计划,做好当地法建办、法制办布置的各阶段、各时期的普法宣传方案和总结,并及时报送市局法规科备案。
第二篇:浅议基层审计机关建设
一、关于基层审计机关的职能定位。《审计法》规定,国家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并规定,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在本级行政首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审计工作;审计机关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
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审计机关的这种领导体制,通常被称为“双重领导”。要完整把握《审计法》关于“双重领导”规定的内涵,应当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范围是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监督的内容是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这是审计职能的“基点”;二是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这是审计成效的“考问”。
基层(市、县两级)审计机关应该正确定位两者的关系。首先要把“基点”摆正,服务中心、服务大局,就是要为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大局服务。基层审计机关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政府内审,在政府管辖范围内对涉及政府财政、财务收支的事项实施审计监督,代表政府进行“问责”。审计人员在政府要求预防就是“防疫员”,政府要求灭火就是“消防员”,政府要求开刀就是“外科医生”。正因为如此,对审计成效的“考问”,应当以本级政府为主,为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到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到位,就是较好地完成了审计职责。上级审计机关对审计业务的领导,应侧重在业务规范、技术方法等方面,进行规范和质量监控;上级审计机关安排基层审计机关的对本辖区内非属单位的“授权审计”和对辖区外的“交叉审计”,均应视为上级审计机关的行政行为,其行政结果和行政成本均应由上级审计机关承担。
目前,基层审计机关在对审计职能的认识上,存在着眼睛向上要项目的误区,片面地认为中央、省属单位资金量大,违纪违规问题处理起来不受地方领导干预,处罚款项收缴相对比较容易,单纯地把审计项目当作“创收”工具。这种脱离服务大局只考虑收缴的做法,忽视了审计监督的本质和职能作用,对基层审计机关的正常开展工作和有效发挥作用带来不利的影响,应当引起重视,及时加以纠正。
二、关于基层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运作和管理。近年来,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业务量之大,超乎想象。以**市所辖8县(市、区)审计机关为例,2007,76个审计业务干部全年完成453个审计项目,人均达6个(同期市局人均审计项目2个,省厅不足1个),即使按每个审计组最少2个人计算,每个审计干部全年平均最少要参加12个审计项目组的审计工作,少数审计机关人均要参加20个以上项目的审计。长期超负荷的运转,使得审计干部身心疲惫,忙于应付,难以打造出审计“精品”,更顾不上审计成果的开发后续,这也是基层审计机关审计质量长期难以显著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目前审计工作越来越被地方党委、政府重视,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同时基层公务员普遍超编,审计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且一时难以得到补充的情况下,基层审计机关应当采取“精减计划,科学调度,分类运作,滚动实施,永续责任”的方法,改进审计项目运作和管理。
精减计划,就是要在对被审计对象全面摸底的前提下,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审计项目,从数量上尽量减少一般性审计项目,集中力量,保证重点。考虑到审计覆盖面的问题,可以安排对一般单位每进行一次“审计走访”,发现问题苗头,再安排审计。
科学调度,就是要根据当前审计对象的变化趋势,改变审计机关内部专业分工过细状况,不再区分专业审计科室,全部改为综合性业务科室,只是个人在审计业务上有所侧重。同时,将审计项目在所有科室之间统一调配,审计组长竞争上岗后再调配审计组成员。这样,既集中了审计力量,又有利于锻炼队伍,同时也可以防止审计干部长期单一从事某些领域审计,产生“感情懈怠”。
分类运作,就是对已经确定的审计项目,进行分类,采取不同的方式实施审计。对上级统一安排的审计项目(应尽量减少)和财政同级审等重大审计项目,应严格按照审计署6号令所规定的规范和程序要求实施,对一些经常性审计项目和政府交办的突击性审计项目,可以普遍采取简易审计程序。在简易审计程序实施中,除了审计通知、重要事项和问题的取证、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等法定程序外,其他审计规范可以从简,时限可以缩短,甚至审计机关出具的审计报告也可以用类似“审计意见书”的文书代替,只下达给被审计单位,不再对外公布。
滚动实施,是基层审计机关在长期审计实践中创造的科学有效的审计项目运作模式。在人手少、任务重的情况下,一个审计项目实施阶段结束后,审计组长一人留下负责底稿整理和审计报告撰写,审计组成员立即与其他人员组成新的审计组,投入新的项目审计。审计项目实施时采取人员滚动方式,有效地缓解了困扰基层审计机关业务人员不足的“瓶颈”。
永续责任,是基于在滚动实施的审计模式下,业务科室分工交叉,审计组成员随时打乱,而审计组长自始至终要参与审计项目的全过程,所有必须要明确审计组长对审计项目的永续责任。基层审计机关领导人员经常参加审计,科室负责人可能参加其他审计组的审计,复核人员也很难专职,只有审计组长能够对整个审计项目负主要责任,而且这个责任是永续的,不管这个审计组长工作如何变动,都要负责到底。
三、关于基层审计机关审计队伍建设。近几年来,审计队伍建设问题,一直是基层审计机关所关注的敏感而沉重的问题。一方面,基层审计机关人手少,专业干部匮乏,队伍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审计需求,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我局为例,现有在职人员50人,其中真正从事审计业务的仅24人,不足50%)。正常公务员补充渠道不可能大量补充,又缺乏向人才市场选拔人才的途径,使得这种状况短期内难以改观;另一方面,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业务干部具有财政(务)、金融、工程、法律、计算机等多方面专业知识,专业性较强,要想精通审计业务,必须花功夫学习钻研。但是按照现行干部管理制度和机关领导职数规定,要想达到职务晋升,就要参加“扶贫”、“招商”、“挂职”等行政性工作,单纯从事审计业务,很难有晋升的机会,不利于调动审计业务干部的积极性。近年来,基层审计干部队伍中出现的惰性和懈怠问题,应引起重视。
针对基层审计队伍建设存在的情况和问题,不少有识之士提出了大胆的设想,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应加以研究和推广。
首先,要给审计队伍补充活力。可以在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给基层审计机关增加聘任制人员编制,用以从高等院校毕业生和社会专业审计人才中选拔聘用审计人员,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给基层审计机关补充活力。等到审计机关公务员出现空缺时,再从聘任制人员中补充,进入公务员队伍。
其次,建议尽快实行双重审计职务分类制度。考虑审计部门的专业性和特殊性,有关部门应研究让审计干部率先在公务员队伍中实行专业职务聘任制,对取得专业技术职称的审计人员加以聘任,并和薪金挂钩,实行职务和级别双轨制,给予业务技术水平较高、资历较老、表现较好但因领导职数限制而无法晋升的审计干部相应的待遇,保持审计业务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调动基层审计干部的积极性。
再次,要改进在职审计干部的业务教育方式。除了目前采取的经常性业务学习外,还应安排审计业务干部在三年左右的周期内,轮流到审计院校或审计署培训中心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进修,更新审计理念,吸纳新的审计知识,掌握新的审计业务技能,更好地为审计事业服务。
第三篇:法治建设2017工作计划
法治建设XX
工作计划
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完善法治交通监督,促进依法行政,推进依法治交,营造良好的法治交通环境,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现将我局2017年法治建设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强化宣传 营造良好氛围
1.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县法治建设领导小组下发的相关文件精神,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加强法治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执法守法。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建立健全党组中心组学习。加强对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执法守法情况的监督考核,建立健全法治档案,全面落实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法。
2.加强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学习培训。在执法队伍和交通质督站中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促使广大行政执法人员树立正确的执法动机和执法目的,弘扬执法就是服务、执法就是维护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的理念,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切实做到全员参与、严格考核。
3.继续抓好“普法”宣传教育。按照“法治建设”相关要求,使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各类人群,提高交通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
二、推进行政决策规范化
1.建立完善依法决策制度。健全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民主协商、成本效益分析、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等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将决策过程置于法治框架内。
2.加强行政决策监督和责任追究,坚决制止和纠正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的决策行为。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规定,强化备案管理。
三、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
1.严格规范行政执法主体和程序。严格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和持证上岗制度,坚决杜绝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行使执法权。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制度,优化执法流程、规范取证行为、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用程序的公正保证结果的公正。
2.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对建筑工地违法施工,加大XX等领域执法力度。深入开展执法专项整改活动,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局相关行政执法部门要梳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制定并落实整改方案,向社会公布整改结果,接受群众监督。
3.完善行政权力运行平台建设。将行政审批系统纳入行政权利运行平台。进一步清理行政职权目录,落实转变职能和简政放权要求。行政机关法定职责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不得委托;无规章以上依据的权力事项要中心核定;切实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切断行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的利益链条。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行政权力应当纳入而未纳入平台运行的实施问责。
四、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1.依法治理市场等重点领域的矛盾纠纷和信访突出问题,对重大问题采取挂牌督办等方式集中攻坚化解。
2.落实群众举报投诉处理制度,拓宽群众监督渠道。认真调查核实人民群众投诉举报、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及时依法做出处理。
3.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和行为,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完善网上信访制度,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
4.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加强法律顾问建设,聘请专业律师,建立以法治机构工作人员为主体、吸收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行业管理和执法中的咨询顾问作用,研究有关重大、疑难、复杂问题和难题,妥善化解行业纠纷矛盾。
五、加强监督检查
1.加大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力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2.完善执法考评机制,认真组织开展执法评议考核。
3.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按照“有错必纠”的原则撤销违法或不当具体行政行为。
4.坚持权责统一、有错必纠,加强行政监察,落实问责制度。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XX执法是我县行政执法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执法门类多,执法管理线长、面广。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执法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管理难度不断加大。局党组对法治建设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将法治工作纳入党组重要议事日程,统一部署,强力推进。各下属单位也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法治工作机构。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法治工作领导小组,完善组织领导和监督制约体系,做到法治工作同其它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检查、同考评;明确法治工作分管领导和专干,具体负责法治工作。
(二)强化法治宣传,抓好教育培训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是改善XX执法环境、提高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法治意识、提升依法行政水平的重要途径。各下属单位对普法工作要高度重视,将其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纳入工作计划,着重宣传依法治交的法律法规。开展常态化教育培训。强化执法人员培训,制定执法业务培训计划,采取综合执法业务轮训、执法理论考核及组织开展案卷制作、执法研讨会、队列会操、执法大比武等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执法人员理论学习、技能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强化执行执法证管理,严格执行XX人员执法证的申领审查、换发证管理各项规定。建立执法人员考试考核工作机制,组织开展执法风纪、执法治度规范的教育培训,强化执法责任制
(三)规范执法管理,提高办案质量
一是严格执法证件管理。严格按照上级行政执法证件管理规定发放和管理证件,严禁单人单证执法、使用无效执法证件执法和使用无证人员参与执法现象。坚持做好执法人员平时执法、违纪、奖惩处理;二是严格执法文书管理。对处罚文书的发放与使用要进行严格管理,把好文书申领、发放登记、使用情况报告等关口。下属各执法单位对执法文书的使用要实行严格的登记、签名,做到每一份文书使用清楚,做到按需发放,及时报备,一案一卷,一卷一档,整齐规范。三是严格执法程序管理。加强对执法人员《行政处罚法》、《XX处罚程序》等程序法的学习培训,强化其程序意识、依法办案意识、严禁以言代法、粗暴执法、滥用执法权等现象,切实保障当事人陈述权、申辩权、复议权等合法权益。四是严格执行主体资格管理。通过执法单位签订行政执法委托书,通过执法委托,明确执法主体、行政执法依据、事项、期限及责任,使XX执法工作权责明晰,责任到位。
XX局 年月日
第四篇:法治建设工作计划
县信访局
2018年法治建设工作计划
2018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法治××建设总目标,全面落实《中共××县委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工作的实施意见(2016—2020年)》,着力弘扬法治精神,积极推动法治实践,加快推进依法治县进程,为全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现制定本单位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公正执法和依法行政为重点,全面推进法治建设,为加快×ד四城同创”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二、创建目标
经过一年的努力,力争成为“法治单位”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三、具体措施
1.广泛开展法制宣传,使行业法律法规深入人心
积极拓宽宣传渠道,改进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宣传法治创建氛围。使法治宣传工作贯穿于法治创建全过程,以提高群众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为目标,广泛开展法制宣传。
—1—
2.加强法治理念教育,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在局机关干部职工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使其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领会并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学习专业法律法规等,不断提高大家依法行政能力,杜绝违法行为的发生。
3.推进依法行政进程,争当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我单位是直接面对群众开展工作的一个单位,要进一步健全依法行政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积极构建教育、预防、监督机制。以推进依法行政为重点,切实规范行政行为,建设一支优良的依法行政队伍,接受社会监督,努力让党委、政府放心,让群众满意。
4.加强组织领导,为创建提供强大保证
坚持“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原则,切实加强对法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并把法治建设工作作为重要工作纳入总体部署,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协调、同考核,做到责任明、措施硬、考核严。
××县委政府信访局
2018年2月5日
—2—
第五篇:2015法治建设工作计划
少直小学法治建设工作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法治江苏建设纲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严格落实依法治理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继续深化“法治江苏合格县”创建工作,扎实有效推动教育系统“六五”普法、依法治校工作,加快依法治校进程,依据镇法治建设计划,现将我校2015学校法治建设工作计划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民主法制建设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教育走内涵发展的中心工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为我镇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营造良好环境。
二、主要任务
以法治建设工作为抓手,以增强教职员工遵纪守法意识为主题,丰富法制宣传教育内容,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切实提高广大干部师生的法制素质,为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奠定坚实基础。
三、具体工作
1.充实、调整学校法治工作领导小组,学校一把手对法治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并与各部门、各班主任签订学校法治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落实好部门联动制和班主任负责制。
2.对学校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进行全面规划,并作为重点
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按照工作规划制定好实施计划,确保完成依法治校工作任务。要按照市政法部门规定,认真、及时、真实填写法制建设工作台账;规范整理好相关资料,确保考核优秀。
3.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全面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完善在校生普法教育制度,全面提升师生法律素养。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做到计划、课时、师资、教材、考核“五落实”,每月开展2次以上法制专题教育活动。
4.重点抓好学校中层干部集体学法。引导全体中层干部自觉学法,并在工作中做到用法、执法、依法行政。加强对教职工的法律知识培训,不断提升教职工对教育专业法规和相关法律的知晓率。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法制宣传,开展普法教育,一是利用校内墙报栏、黑板报、大楼走廊两侧等处张贴普法宣传画和宣传标语进行法制宣传;二是利用学校广播宣传普法知识,进行普法教育;三是利用教室的三尺讲台,结合思品课、语文课、英语课等学科教学内容进行法制教育。在学校营造普法、学法、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将法治宣传教育融入政治学习和各项活动中。利用每周政治业务学习集中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将普法教育同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相结合;将普法教育同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将普法教育同学校安全工作以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带着问题普法,联系本职工作普法。
5.完善学校法制副校长工作制度,聘请政法、公安及相关机构人员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充分发挥其在依法治校、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等方面的作用,做到有制度、有活动、有记录,每月到
校做法制讲座2次以上,并了解学校法治工作情况,做好完备的文字、影像资料记载。
6.加强依法治校工作,健全完善学校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科学管理、依法管理制度体系,保障学校师生依法履行职责、享有权益,努力创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继续做好学校章程的完善工作,通过建章立制不断加强对学校依法管理。
7.按照《南通市学校法治建设工作标准》加强学校法治建设工作,争创“依法治校示范校”,创造性地开展依法治校工作,加强信息反馈,及时上报相关资料,确保学校法治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8.认真抓好“12•4”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抓出成效,聘请法律专家作法律知识讲座。根据上级要求,组织相关法律主题教育,把普法教育工作引向深入。
9.积极开展学校法制教育理论研究,鼓励教师撰写法制建设和学校法治专业论文和通讯报道,并在相关刊物发表。在法治建设方面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工作经验。
10.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法治建设工作体系,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留守家庭子女和其他特殊学生。全力压降在校生违法犯罪,确保在校生违法犯罪率为零,确保本单位教职工违法犯罪率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