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院卫生技术人员资质审核管理规定
卫生技术人员资质审核管理规定
为了规范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执业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办法》、《护士条例》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一、本规定适用范围:在本院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含新参加工作人员、调入人员、岗位聘任人员、岗位续聘人员、进修医师、在读研究生、外院专家及访问学者的资质审核)。
二、资质审核的具体内容:
1、新参加工作人员和调入人员的资质审核内容:
由人力资源部在新职工和调入人员报到时根据人事档案简表信息审核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称证书、执业证书、上岗证、身份证的原件及复印件。
2、岗位聘任和岗位续聘人员资质审核内容:
由人力资源部审核参加岗位竞聘人员的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称证书、执业证书、上岗证的原件及复印件,公开发表论文、科研及其它业绩成果,职称外语成绩通知书、计算机合格证书、下乡考核卡、继续教育学相关证明、以及岗位聘任和岗位续聘所需要的其它有关材料。
3、进修医师、在读研究生、外院专家及访问学者的资质审核内容:此类人员报到时由医务科、科教部或护理部负责审核专业技术职称证书、执业证书的原件及复印件,经审核后的复印件存医务科、科教部或护理部备案(访问学者还应提供本人在其国家的执业资格证
明)。
三、每年定期会同医务科审核医师是否注册开展执业或跨专业、超范围执业,会同护理部对执业护士进行注册查询,对违法违纪行为,及时进行整改。
四、证件有问题的查询及处理办法:
1、当出现学历或学位原件不能确认时,登陆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cn/)进行查询认证,对于出国留学学历或学位一律要有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证明;
2、护士或执业证书不能确认时:登陆中国卫生部官方网站(http:///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wsb/psjcx/200803/113.htm)进行查询认证。
五、卫生技术人员相关证件复印件经人力资源部审核盖章后存入技术档案,作为岗位聘用和岗位续聘的主要依据。
六、卫生技术人员资质审核每三年由人力资源部组织医务科、护理部等相关部门重新审核一次。
七、其它专业技术人员的资质审核参照本管理规定执行。
八、本管理规定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医药公司商品资质审核管理规定
医药公司商品资质审核管理规定
1.目的:建立商品资质审核的管理规定,明确新增商品的判定/申报/审核/编码/资料归档程序,确保公司经营品种的质量及合法性。
2.范围:适用于公司新引进品种;原经营品种的新规格、新剂型、新包装。3.定义:首营企业:指与本企业首次发生供需关系的生产或经营企业 4.说明
4.1.查询公司经营网络系统
4.1.1首营企业的品种必须通过首营企业的审批。如果该企业未通过首营企业审批,则不得从该企业采购药品。
4.1.2 从原有供应商引进的新品种必须经过审批。
4.1.3已经营品种的新规格、新剂型、新包装必须经过审批。已经营品种如由商业进货转为工业进货的,除办理首营企业审批外,还需进行品种审批。4.2.品种资料的收集:涉及资料均应加盖供应商企业原印章 4.2.1.国产药品资料的收集: a)法定的药品批准文号证明文件; b)药品的质量标准复印件;
c)药品出厂检验报告书或省、市级以上药品检验机构出具的合格化验报告书复印件;属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批签发的生物制品,应提供《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复印件; d)根据国家24号令要求,由监督部门对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核准的资料(包括《药品补充申请批件》及其附件,说明书、最小包装、标签等的样稿); e)药品内包装、标签、说明书实样(可以为复印件);
f)从生产企业采购的药品,还须提供该品种剂型的《GMP》证书复印件; g)产品物价单;
4.2.2 进口药品资料的收集:
a)《进口药品注册证》或《进口药品批件》或《医药产品注册证》(港、澳台地区)复印件; b)《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复印件;
c)进口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必须同时提供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发的《进口准许证》 d)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批签发的生物制品,必须同时提供口岸药品检验所核发的《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复印件。
e)进口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必须同时提供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发的《进口准许证》复印件;
f)根据国家24号令要求,由监督部门对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核准的资料(包括《药品补充申请批件》及其附件,说明书、最小包装、标签等的样稿)g)药品内包装、标签、说明书实样(可以为复印件); h)产品物价单。
4.2.3.中药饮片(含中药配方颗粒)资料的收集 a)中药配方颗粒须提供产品质量标准、产品小包装实样;
b)中药饮片须提供产品质量标准、产品小包装实样;属于纳入批准文号管理的品种,还须提供产品批准证明文件; c)从生产企业购进中药饮片(含中药配方颗粒),还须提供《GMP》证书复印件; d)产品物价单。
4.2.4.医疗器械商品资料的收集:
a)国产医疗器械商品提供《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及其《医疗器械产品生产制造认可表》; b)进口医疗器械商品提供《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登记表》; c)所购进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及其《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登记表》;
d)医疗器械注册产品标准或医疗器械行业标准;
e)检验报告:一次性无菌器械及其他三类器械均须提供出厂检测报告(含进口产品); f);产品说明书或最小包装样板。g)产品合格证 h)产品物价单。
4.2.5其他兼营品种资料的收集: 4.2.5.1保健食品:
a)《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和产品检验合格证;
b)进口食品为《进口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口岸进口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的检验合格证; c)包装应标明标准代号和编号;批准文号与批准证书应一致;包装标示应有保质期和生产日期;
d)产品说明书或最小包装样板; e)产品物价单; 4.2.5.2消毒卫生用品:
a)消毒剂、消毒器械品种应取得卫生部颁发的卫生许可批件
b)进口消毒剂、消毒器械产品由卫生部发给进口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许可证件 c)产品说明书或最小包装样板; d)产品物价单
4.3.采购员收集资料后填写《新增商品评审表》,报本部门经理及价格管理员、销售部门办理新引进品种审批,按照《新品引进选择评价管理规程》实施。4.4.商品资料的质量审核
4.4.1药品(含中药饮片)资料的审核:
a)登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对商品批准文号、注册证号的真实性、有效性进行核实。
b)产品资料应齐全;
c)产品批准证明文件或相关批件应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
d)药品检验报告书中产品基本信息应与产品批准证明文件一致;药品检验报告书内容应完整、结论应为“符合规定”;
e)药品的包装、标签、说明书应符合《药品标签和说明书管理规定》,并与国家监督部门批准的样稿进行核实;
f)产品剂型应与GMP证书登载的剂型相符; g)质量标准的有效性; h)须加盖供应商企业原章; i)审批手续是否齐全; j)上网核实是否为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蛋白同化剂、肽类激素、含兴奋剂目录所列物质的药品、电子监管品种、医保品种;
k)对国家规定有专用标识的药品,其说明书和标签必须印有规定的标识;
L)疫苗、血液制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以及含有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制剂不得委托生产(包括含麻黄碱单方制剂、复方制剂、小包装麻黄素)。4.4.2、医疗器械商品资料的质量审核:
a)登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对产品注册证号的真实性、有效性进行核实。b)产品资料应齐全;
c)产品批准证明文件或相关批件应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
d)《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与《医疗器械产品生产制造认可表》或《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登记表》基本信息应一致;
e)检验报告书中产品基本信息应与产品批准证明文件一致;检验报告书内容应完整、结论应为“符合规定”;
f)产品的包装、标签、说明书应符合《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 g)质量标准的有效性;医疗器械商品应当符合医疗器械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应当符合医疗器械行业标准。h)须加盖供应商企业原章; i)审批手续是否齐全; 4.4.3兼营商品资料的质量审核
a)登陆国家相关网站对产品注册证号的真实性、有效性进行核实。b)产品资料应齐全;
c)产品批准证明文件或相关批件应是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
d)产品说明书、最小包装登载内容基本信息应与产品批准证明文件基本信息一致; e)检验报告书中产品基本信息应与产品批准证明文件一致;检验报告书内容应完整、结论应为“符合规定”;
f)产品的包装、标签、说明书应符合相关规定; g)质量标准的有效性; h)须加盖供应商企业原章; i)审批手续是否齐全; 4.5.审核结论
1)审核过程中资料不全或有疑问的,质量管理部在《新增商品评审表》中注明,要求采购中心补齐资料或索取相关证明文件解释疑问。
2)审核中发现不符合规定要求,质量管理部有权进行质量否决。3)审核通过,由质量管理部部长或其授权人审批。
第三篇:医院卫生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规定
**市肿瘤医院卫生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卫生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江西省卫生事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赣财社〔2004〕60号)和《江西省卫生厅卫生专项资金管理补充规定(暂行)》(赣卫规财字〔2010〕83号),现结合实际,制定医院卫生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规定。
第二条 卫生专项资金指中央、省、市级财政为保障群众健康,促进卫生事业发展,安排的有专门用途的经费。卫生专项资金按项目进行管理(以下简称项目资金)。
第三条 卫生专项资金根据项目用途,按照统一分配,分级管理,专款专用,追踪问效的原则进行分配、管理、使用和考核。按照“谁分配,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钱随事走,权责一致”的管理原则,实行资金分配责任制和资金使用责任制。
第四条 卫生专项资金应纳入医院财务统一管理,实行专户或专账核算。
第五条 医院统一负责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主要领导负主要责任,分管领导负直接责任。明确项目执行人员(包括负责人、经办人),项目执行人员应全面执行项目实施方案,完成项目任务,实现工作目标;定期报送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进度统计报表,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规范使用资金,提供的经费报账资料应真实、有效;负责项目绩效考评。
第六条 使用卫生专项资金应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和资金分配使用方案。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应明确项目目标、范围、内容、任务、执行时间、资金管理、组织管理措施和监督评估要求。编制资金分配使用方案应提出资金分配原则,明确资金使用方向。不得在实施中改变资金用途。项目实施方案和资金分配方案应报送市财政局和卫生局审定、备案。
第七条 加强对项目资金的审核,规范使用项目资金,保障项目资金安全和合理有效使用;遵循“专款专用、单独核算”的原则,对项目资金单独设立账户或专账,按、项目、资金类别等进行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应明确项目财务管理人员(包括负责人、审核人、经办人),财务人员变动时,应及时办理交接手续,保证项目经费支出有效和财务管理的连续性。
第八条 项目财务人员应遵照《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和《江西省卫生事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根据卫生专项资金财务管理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真实记录、核算和反映项目资金收支活动,按时编报财务报表;应根据项目实施方案,严格审核经费报销凭据,进行会计核算,做到方法正确、记账准确、内容完整、符合时限,对违反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违规行为有权制止或纠正;协同项目执行人开展项目资金绩效考评。
第九条 项目资金应用于项目实施方案规定的用途,主要是与项目活动直接相关的设备和药品费、耗材试剂费、培训费、宣教费、管理费、人工费、工作补助、救治补助和其他等支出。项目经费支出应控制在项目资金预算额度内,严格开支标准和审批程序。
第十条 项目经费使用支付应明确项目方案名称、、下达资金文号、资金用途和支付额度等;提供的原始凭证必须是国家统一正式收据或发票,且内容完整、清楚;劳务费、讲课费、人员费用、工作补助等发放给个人的自制原始凭证,必须有领款人签字和相关信息;培训经费开支必须有培训记录清单及相关证明文件等;报账凭据,应有经办人、审核人、负责人的签名和签署日期,负责人签名应当明确表示是否同意报账。
第十一条 卫生专项资金形成的国有资产应纳入单位资产管理,严格按照《江西省卫生厅、江西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卫生专项资金设备与物资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赣卫规财发〔2007〕2号)规定执行,严禁变为私有财产。
第十二条 项目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截留、挤占和挪用,严禁用项目资金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投资和基建等,严禁用于发放各种福利支出。
第十三条 项目完成后结余资金使用,应按《江西省卫生事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赣财社〔2004〕60号)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十四条 项目完成后,应对项目执行过程及完成结果进行综合性考核与评价。考评应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项目管理方案和项目资金管理制度等为依据进行,主要内容包括:
(一)项目任务完成情况,包括项目管理方案中规定的工作任务数量和质量等完成情况;
(二)项目组织管理情况,包括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项目的重视程度、组织协调力度、项目管理实施方案的制定与落实等;
(三)项目资金使用和财务管理情况,包括项目资金到位、使用情况,项目资金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与落实、资金使用的合规性等;
(四)项目实施的效果,包括项目实施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项目持续影响等;
(五)其他。
第十五条 项目执行单位应按要求开展自评和考评工作,定期对本单位项目执行进度、完成质量、项目组织管理、财务状况及项目成效进行考核、分析;项目完成后,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绩效考评,并提交考评报告。
第十六条 医院应自觉接受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 对项目资金使用不合规、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项目资金的,一经发现,应追究有关人员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十九条 本规定由财务科负责解释。
2010年12月20日
第四篇: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实施方案
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卫生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加速医学人才的培养,建立连贯性医学教育的完整体系,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规范管理,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现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是继医学院基本教育之后,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由之路。继续医学教育是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身性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的最高层次。主要目的是使在职的卫生技术人员专业知识不断得到补充、更新、拓宽、加深,从而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并使继续教育和晋升、聘用、职业注册紧密结合起来,作为职称评审、执业资格再注册等申报必备材料。形成培训、考核、晋升一条龙的管理模式,逐步使卫生技术人员树立只有终生教育,才能终生执业的观念,真正把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转变成自觉行动。把开展继续教育作为提高单位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范围和对象
凡从事卫生专业技术工作,具有初、中、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均为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对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所获得的学分实行学分审验制度。
二、内容和形式
医学继续教育内容丰富,专业层次繁杂,为做到系统性、连续性、实用性,继续教育的内容要突出“三性”、“四新”,即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且按照初、中、高三个层次进行。
1、初级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为两部分,一是医学院校大学毕业生或具有师级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参照卫生部关于规范化培训等有关规定,以晋升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标准为目标,进行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的继续教育内容;二是士级职称的初级卫生技术人员、由单位根据师级专业技术职称标准及“注册”要求,结合本岗位实际需要制定继续教育内容。
2、中级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应以副高职专业技术标准为目标,以学习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四新”知识为内容,注意针对性、先进性的实用性,积极学习旨直和应用新技术、新方法。
3、高级卫生技术人员以本专业、本学科先进水平为目标,开展以更新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内容有:本专业的综述,以“四新”为内容的学术专题讲座、报告、科学研究、出版著作等。
4、继续教育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专题讲座、专题讨论会、专题讲学班、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疑难病例讨论、临床病理讨论、技术操作示教、长期或短期专业培训班、研讨班,国内外技术调研和考察,引进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发表论文,出版著作或译著,为医学继续教育提供教学,科技成果推广,获科技成果及科技进步奖,专业进修等。积极开展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丰富继续教育资源,提高继续教育的可及性、扩大覆盖面。
三、学分授予和要求
根据卫生部、省卫生厅《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分授予办法》,把继续教育项目分为I类和II类学分。
I类学分是由国家、省医学会继续教育委员会审批认可的继续教育项目;II类学分是由卫生局、市医学会继续教育委员会审批认可的继续教育项目,有计划的自学和其他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
卫生技术人员每年都应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每人每年最低必须取得25学分,其中I类学分5-10学分,II类学人分15-20学分,I 类、II类学分不可互相替代。
四、组织管理、经费管理
平邑县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由院长、科教科、医务科、人事科以及各科主任组成。院长负责全面工作。日常工作由科教科负责。
多渠道筹集经费,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切实把继续教育工作列入卫生事业经费预算,做到专款专用,保障继续教育活动的开展,卫生技术人员承担部分费用。
五、考核
建立学分登记制度。授予学分须严格考核,每年第四季度为学分登记时间。由科教科根据项目主办单位出具证明或本单位组织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活动情况,按规定授予的学分载入学分登记册,一个周期结束,由市卫生局统一验印,验印后的证书方能生效。《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册》纳入专业技术干部业务档案,《继续教育证书》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聘任、技术职务晋升和执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
本方案从职工大会通过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测绘资质管理规定
测绘资质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测绘资质的监督管理,规范测绘资质行政许可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从事测绘活动的单位,应当依法取得测绘资质证书,并在测绘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测绘活动。
第三条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负责全国测绘资质的统一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测绘资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测绘资质分为甲、乙、丙、丁四级。
测绘资质的专业范围划分为:大地测量、测绘航空摄影、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工程测量、不动产测绘、海洋测绘、地图编制、导航电子地图制作、互联网地图服务。
测绘资质各专业范围的等级划分及其考核条件由《测绘资质分级标准》规定。
第五条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是甲级测绘资质审批机关,负责审查甲级测绘资质申请并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省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是乙、丙、丁级测绘资质审批机关,负责受理、审查乙、丙、丁级测绘资质申请并作出行政许可决定;负责受理甲级测绘资质申请并提出初步审查意见。
省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有条件的设区的市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受理本行政区域内乙、丙、丁级测绘资质申请并提出初步审查意见;可以委托有条件的县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受理本行政区域内丁级测绘资质申请并提出初步审查意见。
第二章 申请与受理
第六条 申请测绘资质的单位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企业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资格;
(二)具有符合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仪器设备和办公场所;
(三)具有健全的技术、质量保证体系,测绘成果档案管理制度及保密管理制度和条件;
(四)具有与申请从事测绘活动相匹配的测绘业绩和能力(初次申请除外)。
第七条 测绘资质审批机关应当将测绘资质行政许可的依据、条件、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等向社会公布。
第八条 测绘资质审批机关应当健全测绘资质管理信息系统维护机制,实现测绘资质行政许可在线受理和审查,方便管理相对人,提高行政效率,增强管理能力。
第九条 初次申请测绘资质的单位,应当提交下列材料的原件扫描件:
(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法定代表人的简历及任命或者聘任文件;
(二)符合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身份证,毕业证书与测绘及相关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年限证明材料或者任职资格证书,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等材料;
(三)符合要求的仪器设备所有权证明及省级以上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测绘仪器检定单位出具的检定证书;
(四)单位办公场所证明;
(五)健全的测绘质量保证体系证明;
(六)测绘成果及资料档案管理制度材料;
(七)测绘成果保密管理制度材料。
第十条 申请晋升测绘资质等级的单位,应当提交下列材料的原件扫描件:
(一)符合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身份证,毕业证书与测绘及相关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年限证明材料或者任职资格证书,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等材料;
(二)符合要求的仪器设备所有权证明及省级以上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测绘仪器检定单位出具的检定证书;
(三)健全的测绘质量保证体系证明;
(四)测绘成果及资料档案管理制度材料;
(五)测绘成果保密管理制度材料;
(六)与所申请升级专业范围相匹配的测绘业绩和能力证明材料。
申请新增专业范围的单位,应当提供第(一)至
(五)项材料。
第十一条 拟从事生产、加工、利用属于国家秘密范围测绘成果的单位,其保密管理工作应当符合下列条件,并向测绘资质审批机关提交有关书面材料:
(一)依法成立3年以上的法人,无违法犯罪情况;
(二)依照国家有关保密和测绘地理信息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保密管理制度;
(三)设立保密工作机构,配备保密管理人员;
(四)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本单位保密要害部门、部位,明确岗位职责,设置安全可靠的保密防护措施;
(五)与涉密人员签署保密责任书,测绘成果核心涉密人员应当持有省级以上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涉密人员岗位培训证书。
第十二条 测绘资质审批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不予受理、补正材料或者予以受理的决定。
第三章 审查与决定
第十三条 测绘资质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20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单位。
第十四条 申请单位符合法定条件的,测绘资质审批机关作出拟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通过本机关网站向社会公示5个工作日。
公示期间有异议的,测绘资质审批机关应当组织调查核实。经核实有问题的,应当依法作出处理。
公示期满无异议的,或者有异议但经核实无问题的,测绘资质审批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并于10个工作日内向申请单位颁发测绘资质证书。
测绘资质审批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应当予以公开,公众有权查阅。
测绘资质审批机关作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应当向申请单位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五条 测绘资质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统一印制,正、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测绘资质证书有效期不超过5年。编号形式为:等级+测资字+省级行政区编号+顺序号+校验位。
第十六条 初次申请测绘资质不得超过乙级。测绘资质单位申请晋升甲级测绘资质的,应当取得乙级测绘资质满2年。
申请的专业范围只设甲级的,不受前款规定限制。
第四章 变更与延续
第十七条 测绘资质单位的名称、注册地址、法定代表人发生变更的,应当在有关部门核准完成变更后30日内,向测绘资质审批机关提出变更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的原件扫描件:
(一)变更申请文件;
(二)有关部门核准变更证明;
(三)测绘资质证书正、副本。
第十八条 测绘资质证书有效期满需要延续的,测绘资质单位应当在有效期满60日前,向测绘资质审批机关申请办理延续手续。
对继续符合测绘资质条件的单位,经测绘资质审批机关批准,有效期可以延续。
第十九条 测绘资质单位在领取新的测绘资质证书的同时,应当将原测绘资质证书交回测绘资质审批机关。
测绘资质单位遗失测绘资质证书申请补领的,应当持在公众媒体上刊登的遗失声明原件、补领证书申请等材料到测绘资质审批机关办理补领手续。
第二十条 测绘资质单位转制或者合并的,被转制或者合并单位的测绘资质条件可以计入转制或者合并后的新单位。
测绘资质单位分立的,分立后的单位不受本规定第十六条的限制,可以重新申请原资质等级和专业范围的测绘资质。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 各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严格依法行政,坚持公开透明、便民高效、规范统一,加强对测绘资质单位的日常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 实行测绘资质报告公示制度。测绘资质单位应当于每年2月底前,通过测绘资质管理信息系统,按照规定格式向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本单位上一测绘资质报告,并向社会公示,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查询。
第二十三条 测绘资质报告内容包括本单位符合测绘资质条件、遵守测绘地理信息法律法规、上一单位名称、注册地址、办公地址和法定代表人变更、专业技术人员流动、仪器设备更新、基本情况变化(含上市、兼并重组、改制分立、重大股权变化等)、测绘地理信息统计报表报送情况、测绘项目质量(用户认可或者通过质检机构检查验收)、诚信等级等情况。
测绘资质单位应当对测绘资质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各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对本行政区域内测绘资质单位的测绘资质报告公示内容进行抽查。经检查发现测绘资质报告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相应处罚。
对未按规定期限报送测绘资质报告的单位,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提醒其履行测绘资质报告公示义务。
第二十四条 实行测绘资质巡查制度。各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有计划地对测绘资质单位执行《测绘资质管理规定》和《测绘资质分级标准》的有关情况进行巡查。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负责指导全国测绘资质巡查工作,并对省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开展的巡查工作进行抽查。
省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内测绘资质巡查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每年巡查比例不少于本行政区域内各等级测绘资质单位总数的5%。
各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开展测绘资质巡查工作,应当事先向被巡查单位发出书面通知,告知巡查时间、巡查内容和具体要求。巡查结束后,应当向被巡查单位书面反馈意见。
第二十五条 实行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信用管理制度。各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信用管理,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营造依法经营、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
第二十六条 测绘资质单位违法从事测绘活动被依法查处的,查处违法行为的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违法事实、处理结果报告上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和测绘资质审批机关。
第六章 罚 则
第二十七条 测绘资质单位违法从事测绘活动的,各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八条 测绘资质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通报批评:
(一)在测绘资质申请和日常监督管理中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测绘活动情况的真实材料的;
(二)两年未履行测绘资质报告公示义务的;
(三)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信用等级评定为不合格的。
第二十九条 测绘资质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予以办理注销手续:
(一)测绘资质证书有效期满未延续的;
(二)测绘资质单位法人资格终止的;
(三)测绘资质行政许可决定依法被撤销、撤回的;
(四)测绘资质证书依法被吊销的;
(五)测绘资质证书所载各专业范围均不再符合法定条件的;
(六)测绘资质单位申请注销的。
第三十条 测绘资质单位的部分专业范围不符合相应资质标准条件的,应当依法予以核减相应专业范围。
第三十一条 测绘资质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视情节责令停业整顿或者降低资质等级:
(一)超越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从事测绘活动的;
(二)以其他测绘资质单位的名义从事测绘活动的;
(三)将承揽的测绘项目转包的;
(四)测绘成果质量经省级以上测绘地理信息质检机构判定为批不合格的;
(五)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测绘资质证书的;
(六)违反保密规定加工、处理和利用涉密测绘成果,存在失泄密隐患被查处的。
第三十二条 测绘资质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吊销测绘资质证书:
(一)有本规定第三十一条的情形之一且情节严重的;
(二)以欺骗手段取得测绘资质证书从事测绘活动的;
(三)承担国家投资的测绘项目,且经暂扣测绘资质证书6个月仍不汇交测绘成果资料的。
第三十三条 测绘资质单位在从事测绘活动中,因泄露国家秘密被国家安全机关查处的,测绘资质审批机关应当注销其测绘资质证书。
第三十四条 依照本规定作出的核减专业范围、降低资质等级、吊销测绘资质证书、办理注销手续等决定,由测绘资质审批机关实施,其他决定由各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实施。
第三十五条 各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测绘资质审查和监督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测绘资质的申请、受理和审查依据《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来华测绘管理暂行办法》及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七条 本规定自2014年8月1日起施行。2009年3月12日发布的《测绘资质管理规定》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