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5篇

时间:2019-05-12 07:10: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第一篇: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99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的通知(中办发〔1999〕20号)以来,各乡镇及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积极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维护财经秩序、促进依法行政、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揭露和查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中的违纪违规问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基本摸清了被审计单位的家底,增强了被审计对象加强管理,认真履行经济职责的意识。同时,也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管理部门选拔任用干部,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经过多年的努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各级领导的认同,并形成了“有离必审”的制度。但也应看到,目前内部审计机构开展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以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缺乏计划性

依照有关规定,经济责任审计必须根据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的需要和党委、政府的意见,由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向内部审计机构提出对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委托建议后,内部审计机构才能依法实施审计,因而是一项非经常性的受托审计,不能由内部审计机构自行安排计划或设定审计范围,这必将形成审计业务的不确定性和被动性。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相关的沟通协调机制,有关部门在向内部审计机构交办审计任务时,没有征求内部审计机构的意见,没有考虑内部审计部门自身的承受能力,尤其是在村级“两委”换届,部门中层及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轮岗交流时,大量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撞车”,导致审计工作不适宜地进入抢时抢量的“双抢”季节,审计任务过于集中,审计资源过度透支,加大了审计实施的难度,使审计质量无法保证。

(二)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开展存在滞后性

经济责任审计的根本目的在于正确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情况,为组织人事部门考核和选拔使用干部提供依据,也是实施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一项重要措施。按规定,应先审计,后离任,未经审计不得离任,这样才能发挥真正意义上的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对大多数领导干部执行的是“先离任、后审计”。这种做法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离任审计事实上成为一种事后行为,这种“马后炮”,丧失了经济责任审计应有的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作用,审计的时效性差,难以防患于未然。如果被审计的领导任期较长,而离任审计通常只着重对其近三年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这样容易使任期内的所有经济往来或漏审或审的不透,同时也使一些本可以及时制止的责任问题,因时间过长难于追究当事者责任,削弱了审计效果。如招待费超标问题,挪用专款问题等。二是有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还未开展,组织人事部门的任命文件已经下达,即使审计发现问题,但由于人已调离,并已上任新职,形成离任与离任审计不相联系的局面,无法真正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贯穿于监督管理中,审归审,用归用,未审先用,审计成果的转化作用无从体现。同时也影响了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三是审计建议难以落实,前任遗留问题让后任去处理,继任者积极性无法调动,措施也不会得力,往往新官不理旧账。审计成果的利用、转化率较低,经济责任审计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三)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与要求存在差异性

当前,由于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没有成熟的经验可资借鉴,同时大多数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

一、老化,政策水平、业务能力偏低,缺乏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工作中仍沿袭传统的审计方法,“就账论账”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缺少对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过程和实施结果、内部管理与风险控制等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缺少对领导干部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以及管理控制的能力及职责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二是由于缺乏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缺少召开座谈会、设意见箱等相应的制度,信息渠道闭塞,对深入揭露领导干部违反廉政规定的问题很难有所突破。三是审计人员缺乏综合分析能力,不能够针对经济责任审计查出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没有能够抓住重点,起到惩一儆百的效果,更没能跳出审计看审计,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服务作用。

二、建议

(一)建立协调沟通机制,加强管理指导

市(县)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各乡镇、各部门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指导和协调,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建立由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和财政财务、内部审计等部门组成的经济责任审计协调小组,健全相应的沟通协调机制。协调小组领导和统筹本乡镇、本部门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制订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制度和措施,定期交流、通报经济责任审计情况,研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大事项,协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突出问题。协调小组要在听取有关部门提出的年度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初步意见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内部审计机构的实际承受能力,根据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干部监督管理、党风廉政建设等需要,合理确定年度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对象和数量,科学制定年度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并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案进行审核把关。干部管理、纪检监察等部门应当

将了解掌握的被审计领导干部的有关情况、有关举报材料和其他相关情况,及时通报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将其作为重点,查深查透。在审计中发现的职权以外的情况或问题,内部审计机构要及时地移交给有关部门处理。协调小组要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公示制度、设立意见(举报)箱制度,广开信息渠道,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作用,切实提高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

(二)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水平和质量

一是分类选择审计时机。依照规定,经济责任审计要坚持先审计后离任,其精神实质就是为了使审计与任用干部统一起来,让审计更好地为任用干部提供依据、搞好服务。根据现实情况,应在把握法规精神实质的前提下,坚持客观灵活的原则,区别不同情况,分类选择审计时机。凡拟提拔或拟调往重要领导岗位的领导干部,应坚持“先审后离”,增加干部的责任感,也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审计部门的工作,审出了问题,也能及时下结论和处理,避免给社会上造成“走过场”的感觉,也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干部使用的重大失误,提高组织威信。离岗、离职、退休或免职又不再安排新的领导岗位的,因其社会影响不大,为了使干部所在的原单位能尽快地开展正常工作,视情况可以采取“先离后审”。

二是积极推行“任中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干部所任职务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它没有必须在离任时才能审计的限制,先离后审、先审后离的矛盾也不突出,任中、任终都可以审,有利于分解工作量,避免突击性,从而使得审计部门有充裕的时间来澄清问题,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内适当安排“任中审计”,内部审计机构也可以根据委托,将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内分期实施。

三是将正常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有机结合。内部审计机构在开展日常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内控制度审计、家底清理审计、专项审计等各类常规审计项目时,要注意收集和保存与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资料,做到一次审计满足多种需要。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要充分利用以往检查和审计的成果,避免重复监督,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效率。

四是突出审计重点。经济责任审计要在加强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在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同时,要重点加强对工程建设、招商引资、举债融资、物资采购、资产处置、企业改革改制、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过程和实施结果等进行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的经济总量指标,发展能力指标,职工群众生活质量指标,社会贡献指标和人财物管理控制情况等进行审计,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政策,遵守财经法纪和廉政规定等进行审计,促进提高领导干部执行政策的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三)规范成果运用,充分发挥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要充分发挥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效果,必须规范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县(市)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各乡镇、部门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监督检查。各乡镇、部门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协调小组,要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制度,关键是要把审计监督与组织监督、纪检监督有机结合起来。组织人事部门要把内部审计机构报送的审计结果报告,写进干部考察材料,归入干部实绩档案,在可行的前提下,列入干部任前公示,作为考察、管理、推选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经审计政绩突出、廉政勤政的,按照规定给予表彰、奖励或提拔重用;对有问题的,视情况由组织出面谈话提醒,或予以诫勉;对因工作失误造成严重损失或有经济问题的,予以调整职务或免职处理,构成违法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纪检监察部门要把运用审计结果与解决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将审计结果归入干部廉政档案,作为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同时,经济责任审计协调小组相关部门要分工负责,通过落实整改措施来推动审计成果转化,要分析研究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一些普遍性、苗头性问题,为领导决策,为从体制上、机制上寻求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提供依据,促进成果转化。

第二篇:浅谈税务机关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随着内部审计影响的逐步扩大,税务机关也开始对税收征缴、税源核查、政策执行等方面进行有计划的内部审计监督检查,内部审计工作从无到有,从虚到实,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内部审计工作的难点日益显现。

一、税务机关内审存在的问题

(一)税务机关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当前税务机关大多没有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也没有配备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税务的中心工作在于加强税收监管,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也只是财务的一次检查与分析,从而忽略了内部审计的长效机制,导致内部审计执行力度偏弱。

(二)内部审计方法单一,延伸审计不足。目前大量的税务内部审计工作还是针对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审查,仅仅是审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凭证的合法性、有效性等,没有深入分析资金的使用效益。内部审计大多是以传统的事后监督审计为主,较少开展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

(三)税务机关内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税务机关内部审计人员大多从财务岗位或一线执法单位转岗而来,缺少不仅懂审计、财务知识,而且懂经营管理、工程技术、计算机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知识面较窄,缺乏必要地审计专业知识和审计技巧,很难在内部审计中发现问题。

二、提升内审工作水平的建议

一是强化内审组织领导,提升内审服务意识。税务机关应该成立内审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组织,整合资源,积极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宣传,努力营造理解内审、尊重内审、支持内审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确保内部审计机构具有履行职责所必须的权限,积极支持内部审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使其独立行使客观工作的审计职能,为内审人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是突出内审工作重点,提升内审工作质量。税务机关要有针对性地扩大内审工作的范围和外延,将内审的工作职能由原来的财务收支审计、基建审计、离任(换岗)审计拓展到税收执法责任审计,将内部审计延伸到收入质量,收入进度,收入级次,收入合法性,征管质量,票证安全等层面,把内审监督作为规范税收执法,确保依法行政,保障队伍要安全的核心环节来抓,着力发挥内审“防火墙”的作用。

三是加强内审人员培训,提升内审队伍素质。税务机关应树立内部审计新理念,形成内部审计新思路,提高在新形势下从事内审工作的能力。首先,进门要严格,实行内部审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其次,要加强后续教育,对审计人员定期培训,使其不断更新知识,熟练地掌握现代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有较强的沟通协调控制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适应现代审计的需要;再次,要加强理论研究,把实践中产生的经验做法加以总结提炼,上升为理论知识,以理论指导实践,再从实践中升华理论,不断总结出新的理论、经验、方法,在创新中求发展,求进步。

第三篇: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十八大指出,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是党中央在国家治理中对权力进行监督作出的重要部署。在高校中开展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领导干部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做出客观公正的审计评价,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既能科学合理地配置高校财力、物力等现有资源,支持教学和科研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有利于高校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能及时发现问题,预防问题发生,防微杜渐。为加强管理,保护高校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发挥有效作用。提高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改进高校内部审计管理,加强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十分必要。但目前在高校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有待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改进。

一、目前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设置不合理,独立性较差。目前,很多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是附属于财会部门、办公室或纪委监察部门,受所属部门领导。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够充分,影响了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内部审计人员结构不合理、知识单一。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是从各部门分离出来的,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知识结构单一,造成审计部门疲于应付,审计内容和深度不够,这严重制约了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办学自主权扩大,经济来源渠道多元化,经济活动日趋复杂,经济责任审计所涉及的内容和领域越来越广。对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素质及审计知识、审计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合理设置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成为当务之急。

2、高校领导干部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认识不够。一些领导认为内部审计工作是可有可无的,审计工作由审计监察室负责。审计监察室隶属于人事部门,首先要保证人事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内部审计时,再临时从其他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审计小组。审计结束,抽调的人员又回到原来的岗位。造成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不稳定,使审计工作质量大打折扣,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高层领导从思想上对经济责任审计重视不够,没有将审计工作象财务、教学、科研那样重视。因此没将审计工作列入议事程序,没有将经济责任审计作为考察干部经营业绩及保护、运用干部的大事来抓。领导不重视,被审部门和被审干部认为审计只不过是走走过场,他们的职务升迁或调动领导早有安排。有的被审计部门及被审计干部对审计工作不理解,认为审计监察部门有意针对他们,对审计工作不积极配合。领导干部对实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认识不够端正,不能将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理解成一种常规的经济监督形式。认为只有有问题的干部才会被审计,或认为只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就一定要查出问题。审计人员不想得罪单位各级领导干部,审计工作开展不够严肃认真,审计工作计划性不足。

3、审计方法缺乏,审计信息手段有限。审计中抽样技术的广泛运用,无论是判断抽样还是统计抽样,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尤其是判断抽样,它是审计人员主要根据经验判断做出的,很容易遗漏重要事项。另外仅靠审计部门从账面审计掌握的情况对领导干部任期的经济责任审计进行评价,依据明显不足。审计部门所认定的经济责任仅限于根据所提供的会计资料、述职报告和其他资料,但领导干部遵守财经法纪的情况及党风廉政的情况,审计部门很难全面掌握,一些领导干部的经济犯罪问题常常不是直接通过财务收支反映出来的。

4、审计结果不公开、不透明。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往往是审计开始时轰轰烈烈,发表公告,成立审计项目小组等。之后便消无声息,等到审计结束后,审计机关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基本上没有公开披露。审计结果在高校内部封闭运行,有的审计结果甚至只有个别领导掌握。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无法利用审计结果,群众无法获知,削弱了审计的作用。审计结果不公开、不透明,没有将群众监督与审计监督结合起来,缺乏审计整改。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取得预期效果,确保不流于形式,应当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制度、审计整改以及责任追究等结果运用制度,逐步探索和推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5、审计成果不能有效利用。目前随着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逐步成为强化干部监督约束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但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方面,特别是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上没有发挥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滞后于领导干部任用工作,形成了先离任后审计的现象。审计结果与干部任用脱节,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审计成果的运用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使审计结果的运用大打折扣。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不加以运用,没有起到对领导干部进行奖优罚劣和监督管理的作用;起不到规范财政财务收支管理的作用。审计工作对于促进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党风廉政建设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加强和改进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思考

1、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加强审计队伍培训。首先,在高校人事部门纪检督察审计室设具有会计、审计专业知识的专职审计人员。其次,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学校本身的人才库,利用高校各专业人才济济的优点,吸收各专业教师组成审计小组。吸收会计、审计、法律、经济管理及工程技术等各专业教师充实到高校内部审计队伍中来。这样内审小组成员中既有掌握审计专业技术知识的专业人才,也有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经济改革的方针政策,掌握现代管理、工程技术等各方面的人才,成为具备复合型人才的审计小组。实现审计组人员和知识结构的优势互补,提高工作效能。既节约了审计成本,又满足了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最后,高校要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支持、鼓励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各级后续教育,提供与别的高校审计部门交流的机会,学习其他高校内审工作的经验。高校要为审计专业人员提供科研能力的机会,支持内部审计人员积极从事审计方面的理论研究,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审计实践,提升审计工作。高校通过强化审计人员培训,坚持以审促学,提高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队伍的实战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内审队伍的素质,建设一只专业技术水平高,政治素质过硬的内审队伍。

第四篇: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1-08-30 11:22:00 ]作者:徐立新编辑:studa110711-

[摘要] 自1999年开始,针对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全国县级审计机关正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这对于合理、科学选拔使用干部,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工作,由于受各地诸多因素的影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果不认真加以改进,则很难达到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

[关键词] 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对策

一、县级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审计工作的时间上存在问题。经济责任审计一般应当遵循“先审后离”的原则。但在近年来的实际操作中,大部分项目是先离任后审计,存在为了得到评价和为了任用干部而委托审计部门走形式的现象。离任者已离岗,接任者也已经到位任职,有的离任者人走了好久才进行离任审计,时过境迁。这种先离任后审计,审计监督滞后的现象,从一定程度上讲,经济责任审计已经失去了考核、监督的意义,监督上的滞后,导致干部考察与使用“两张皮”。二是审计项目计划上存在问题。当前很多提拔调任的领导干部,多数都是经过组织严格考核,公示通过后任命的。这样,也往往使审计人员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虽然很重要,但也只是走过场而已,在这种心理前提下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只能是流于形式,难以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三是审计对象上存在问题。不能完全做到在任期内相关领导干部都已应审尽审,不能完全体现公平;多数审计项目是临时上阵,总体审计的质量不能保证;大部分员工对领导干部公开赞扬的多,而客观批评的却很少,促使很多领导产生“审计走过场”的心理定势,因此很难体现经济责任的权威性。

四是审计内容上存在问题。看重财务数据,忽视理性分析;重问题,轻责任。看重问题罗列,忽视责任划分。审计内容重点不突出,审计质量难以提高,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雷同于常规审计,影响了审计效果。

五是审计方法上存在问题。目前主要采取了查阅、设举报箱、公告审计、座谈等方法。账外审计方法上下功夫不够,使审计的问题难以查深查透,审计质量无法提高。

六是审计成果利用上存在问题。通过几年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逐步成为强化干部监督约束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在进一步加大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力度方面,尤其是在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上发挥重要作用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审计结果的利用率不高,审计结果报告滞后于组织部门选拔、任用干部,目前最为普遍的现象就是用人和审计严重脱节。其次,缺乏制度保障。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涉及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各个部门,由于没有严格规范的保障制度,使审计结果在运用时大打折扣。最后,审计结果运用的衡量标准不一致。由于审计结果运用中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导致有些审计结果很难适应当前改革用人机制和加强干部管理的需要。

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应采取的对策

一是把离任审计监督的时间“关口”前移,逐步把离任审计变为任中审计,由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监督。这样不仅可以达到“防患于未然”,而且还能防止和避免经济行为的“一错再错”;不仅能有效地保护干部,还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的功过;不仅能减少和避

免账目“技术处理”的假账,还能使审计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资料”;不仅能正确地考察干部队伍,还能为组织任用调整干部提供依据。审计实践证明,任中审计好于离任审计。二是审计项目的确定应具有能动性。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得以确定,应由相关组织部门“一家言”改为“多家言”,主要由组织、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等共同确定,审计机关应主动积极地参与项目计划的制订。对于变化比较频繁的部门组织,如政府、党委以及重点部门的领导任期审计由组织部门来确定,对于不经常变化的一般部门领导人任期审计则由审计机关确定,遇到特殊情况时,对某些被举报反映的单位领导人任期审计则由监察和纪检部门来确定。

三是审计内容的选择应具有针对性。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不但包括财政财务收支的审计,还包括各项经济指标具体完成情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情况的审计。在内容上经济责任审计应当突出重点,主要包括:第一,财政财务收支情况,重点审计合法性和真实性;第二,审计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政策执行情况、投资决策情况、廉政建设情况等,重点审计效益性。

四是审计方法的使用应具有多样性和针对性。经济责任审计除使用审计的一般方法外,还可以运用一些特殊的方法:一是“看”,对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基础设施等进行察看,通过观察、分析产生审计疑问,从而确定审计重点;二是“问”,围绕领导干部实施的经济行为对有关人员进行询问,全方位、多角度了解领导者施政情况;三是“访”,围绕领导干部的经济决策和施政行为,走访相关人员;四是“谈”,组织领导干部所在单位不同层次的人员召开座谈会,全面收集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职责等方面的情况。

五是合理转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能否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并不断取得预期效果,确保不流于形式,关键在于对审计结果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是对被审计者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综合评价,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情况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对于那些严格遵守国家财经纪律,认真履行经济责任,工作成绩突出的领导干部是一种表彰和宣传,而对于那些在任职期间严重违反财政财务收支规定,损公肥私或者玩忽职守,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的领导干部,是一种警示、教育和制约。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合理的转化和运用,能有力地促进县级以下各级领导干部提高执政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总之,全国各地县级审计机关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工作和积极探索,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因各地实际情况不同,各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也不尽相同,存在一定的问题,希望各上级相关单位及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规范、指导和帮助。

第五篇:军工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析军工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履行经济职责和廉洁勤政情况的审计。作为中国独有的审计制度,肩负着健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促进反腐倡廉建设,进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任,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经过了十几年的探索和发展,到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出台,标志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军工企业代表一个国家的国防能力,不但需要实现企业化管理的经济效益,同时还需承担国防科研的政治使命,这对军工企业的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审计结果是否客观公正,不仅关系到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和工作业绩是否真实、准确,而且也关系到军工企业的发展。如何深入学习贯彻《规定》,本文结合军工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谈一点体会和认识。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历程

经济责任审计是伴随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到1999年,审计机关以承包经营兑现公证审计、厂长经理离任审计为核心,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尝试和初步探索。第二阶段是1999年至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

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后,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审计普遍开展,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审计范围不断扩大,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的审计全面开展。第三阶段是2006年到现在,经济责任审计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2010年12月发布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扩展了审计对象范围,涵盖了省部级领导干部,将经济责任审计提升到政治责任层面,通过制度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的法纪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升高,国家对于国防科技的投入也在不断地加强,但某些军工企业依仗自身特有的待遇和权力,想方设法地从政府预算和投资中获得更多的资源,他们沉迷于追求自身利益,致使一些国家预算和投资不到位,被挪用滥花、国有资产被流失、被交易甚至被贪污,营造了腐败赖以滋生的土壤。经济责任审计重在责任审查,并通过责任制约和遏制权利的扩张,它与政治反腐相得益彰,其在反腐败方面的作用在不断放大。正如刘家义审计长所说“经济责任审计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作用是独特的”,更重要的是,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经常性审计,可以发现和纠正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避免问题的扩展和蔓延,从而清除腐败赖以滋生的土壤,遏制腐败行为。

三、现阶段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困难

(一)审计工作质量有待提高

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造成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军工企业的科研生产一般都是任务重、时间紧,加之保密、质量体系等其他要

求,造成军工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具有较大的临时性和不确定性,现实中干部免、审、任的时间差一般都很小,或未审先任,或审任同步,绝大部分是先离后审的,导致时间仓促,势必影响审计工作质量。其次,经济责任审计往往时间跨度长、工作量大、时限紧、要求高、责任重、风险大,难免出现没有查清或漏查等工作质量问题。

(二)审计内容不全面

经济责任审计不但包括真实性、合法性的监督,还注重对效益性的促进,然而军工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大多审计内容不够全面,仍然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主要局限于审查领导干部执行国家经济政策情况,审查财务收支情况,审查国有资产管理、使用和保值增值情况,审查领导干部遵纪守法及个人廉洁自律情况。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主要侧重于对报表资料等书面材料的核查监督。这种审计模式强化了监督功能,而忽视了效益促进功能。

(三)审计评价体系不健全

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问题和审计结果的最终体现,直接影响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效果。它也是一个敏感问题,审计评价结论直接影响到领导干部个人和所属单位、企业的利益。如何作出审计评价、具体评价哪些指标、用什么标准来评价,目前并没有一套比较健全的、便于操作的、规范性的评价体系,也没有明确的评价方法,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客观评价,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四)经济责任难界定

影响军工企业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情况的因素是多样的、复杂的,有历史的,有现实的,有主观的,有客观的。要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功过是非、应负的经济责任进行客观公正的界定,没有统一、具体的责任界定标准是难以做到的。如何界定领导干部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虽然新出台的《规定》有明确的定义,但在实际审计过程中除规定的直接责任外,只要是所管辖范围内的部门或者单位出了问题,都笼统定性为该领导干部的主管责任,过于模糊;另外,在实际审计中,往往会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与财务责任混为一体,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反映的事项除了审计评价中多了许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责情况的评价之外,其余的与财务收支没多少区别,对于财务核算上的问题也统统定性为主管责任,都是主管责任实际也就是没有责任。

(五)审计成果时效性滞后

按照要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均应坚持“先审后离”,对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其结果作为组织部门考察、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由于干部任用计划与经济责任审计计划不同步,委托交办审计不够及时,形成了“先离任后审计”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审计滞后于干部任用工作,造成审计结果与干部任用相脱节,形成了经济责任审计与领导干部任用脱节,审计归审计,任用归任用,审计工作仅仅停留在形式和程序上,审计成果没有真正运用到干部管理监督中去,难以对领导干部的任用、奖惩造成直接影响。

(六)绩效审计难深化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不断发展,领导干部如何落实科

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逐步纳入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范畴,这就使得经济责任审计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财务收支审计,而必然朝着绩效审计的模式发展。但是目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仍没有能够突破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框架,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更谈不上绩效审计的深化。

四、解决当前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建议

(一)推进经济责任审计从“财务型”向“绩效型”转变。

加强绩效审计与传统财务审计相结合,大力推行领导干部绩效审计。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的发展方向和审计转型的重要标志。必须更新审计观念,把经济责任审计从传统财务收支审计中解放出来,积极探索以绩效评价与促进作为经济责任审计转型的有效途径。军工企业的绩效审计,应结合其特点,将预算编制科学性和预算支出结构合理性、国家军工技改项目投资效益性、科学发展观等内容,都应纳入审计评价范畴。

(二)进一步建立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是审计人员对领导干部经济业绩高低优劣进行评价或判断的依据和参照系,所以,制定一套体现绩效审计理念的经济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既是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规范,也是深化和拓宽绩效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的保证。由于目前军工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缺乏统一的评价指标,部分指标无法量化,因此要.进一步建立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力求做到科学、可行。在审计评价体系的设计上要处理好几个重点:一是权责对等的问题。要按照

权责对等要求分类设臵评价指标体系,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领导干部。二是全面性与重点性的问题。在坚持全面性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可操作的定量指标作为评价内容,做到简便易行、科学合理。三是把握反映现状与揭示趋势的有机统一,对经济业绩的评价不能把眼光只停留在现实业绩,对其可能产生的效益要进行预测分析和认定,从而更加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

(三)建立交叉、联合审计和公开制度。

目前军工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多由审计部门独立开展,而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面广、关联度高、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实际工作中,由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较难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为了确保审计结果的独立、公正和客观,应当实行交叉和联合审计制度,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和审计机关在工作中相互协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指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另外,着眼于经济责任审计的长远发展,扩大经济责任审计的公开化程度是不可回避的战略选择。这种公开不仅包括结果的公开,也涵盖到审计实施以及审计评价等环节。

(四)进一步强化审计成果的综合利用。

经济责任审计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应有作用,关键在于审计结果的综合利用。新出台的《规定》不仅要求要审计、出报告,更关注报告的使用,要求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和结果的公开制度,使审计结果的运用进一步强化。要坚持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结合起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的不断深入;把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考核评价结合起来,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成为科学评领导干部经

济责任的重要依据之一;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与审计整改工作结合起来,督促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领导落实审计意见和决定,并跟踪检查整改情况,切实纠正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与综合理论研究结合起来,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深入剖析原因,特别是对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注意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研究解决和预防的措施。

(五)不断加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军工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具有广泛性、复杂性、标准难确定性的特点。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要大力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一是通过开展各种培训、实践锻炼等形式,提高审计人员的宏观全局意识和专业水准。健全审计职业教育体系,实施分层次培训。努力培养具有分析、鉴别、判断、协调等综合业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二是要加强审计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树立诚实守信、内省自爱、克己慎独的职业道德观,建立一支严守审计纪律,恪守审计职业道德,具有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严谨稳健的职业态度的审计干部队伍。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军工企业审计专家库,在保密和安全的前提下聘用外部专家,弥补审计队伍的专业知识、力量的不足。

下载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探析

    [摘要] 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已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提出,但是目前对领导干部如何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范,审计难......

    浅析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薛昌保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摘要】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与干部的管理、选拔、任用有着直接的联系,表现为其......

    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根据《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对被审计对象在任职期间对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既加强了对领导干部的管理与监督,又为各级干部管理部门正确使用干部提供了客观依据。但在实施审计过程中还存在评价目标不明确、评价体系不完善......

    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五篇材料)

    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安阳县工商局 田仲智内部审计是指部门或单位内部独立的审计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或部门、单位指定的法律、政策、制度等标准,采用......

    浅谈内部审计管理存在的问题(汇编)

    浅谈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 农村信用社稽核审计工作是农村信用社对其业务经营管理的各项自律、自控机制进行的再监督,是农村信用社自我监督、主动防范、查错除......

    透析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关键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 审计程序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应市场经济对高校日益复杂的理财环境和日益频繁的经济活动的要求,而对高校中、高级管理者实......

    经济责任审计实务问题探讨

    一、经济责任审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1.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缺乏计划管理。 (1)目前的经济责任审计立项因审计机关难以做到事先计划,以致审计工作效率低下。在实际工作中,组织部门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