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闻活动中的审美因素 终稿
新闻活动中的审美因素
审美,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需要,历史地存在于人类的文化活动之中。新闻的文化学意义确定了它固有的审美属性。每一个完整的新闻活动从开始到结束都在“创造文化”,它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具有“现实与历史的功利性。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文化意识的积淀,新闻审美被认作是一种浅态思维活动。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新闻实践活动中忽视对新闻审美属性的宏观把握,重视强调新闻传播的宣传功能、舆论功能、指导功能、教育功能等,缺乏对新闻审美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探索,新闻活动的审美功能难以取得应有的地位。那么,在纷繁复杂的新闻活动中,影响审美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呢?它们又都是在如何影响对新闻活动的审美呢?
(一)美与审美
要弄清上述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审美,而审美的词根是美,所以,我们必须首先知道什么是美。
在美学中,美和审美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而几乎从有记载的人类史开始,美就被所有人喋喋不休地讨论着。无数的美学家争相为之折腰。历史上的亚里士多德,达芬奇,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都曾为之下过定义。根据现代美学观念,美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但也不是一个具体的事物,美是审美对象与审美意识的和谐统一。而审美,广义上来说则是人对美的看法和态度,即对一个具体的审美对象作出一定的审美意识判断。一个审美对象,美还是不美,如果美那么美在哪儿,就是对审美的通俗理解。
影响审美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即对象和人性。而简单地说,对象就是人要就美与不美这个问题发表意见和表明态度的具体事物。而人性,广泛地讲,它包含四个方面:人的感受与理解、生活经验与知识、联想与想象、人的情感活动。正是由于审美的内涵不是单方面的范围,所以它是对立与统一的最好证明。审美的对象内涵与人性内涵统一时,事物则美,对立时,则不美。也正因为审美的两方面构成因素,使得审美具有了直觉性、情感性和愉悦性。这也是千古以来人们喜欢美、不断认识和讨论美的原因。
(二)新闻活动及其与美的关系
新闻传播活动也与美一样,从人类有历史开始,就自是自重贯穿整个人类发展史。它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以至于到现代已经成为一大产业,人类已步入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阶段。那么新闻活动与美究竟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曾大胆提出“美是生活”的俄国著名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从单个人的具体生活现象中发现:“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同时,他又认为“许多个别的人联结为一个整体,联结为社会;因此美的最高境界,就是人类社会。”由此看来,车尔尼雪夫斯基从具体生活现象中发现美,他的“美是生活”的命题指的是社会生活,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参与社会生活是这种实践的第—步和基本点。新闻以浓缩了的时间和空间把受众带入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不仅体验到与这个世界紧密联系的喜怒哀乐,而且获得信息和机会组织起来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从中获得双向进展:改造客观世界,既使其为人所用,又实现人的创造价值;改造主观世界,在掌握规律中形成正确的观念和思想,并从精神上丰富自己作为人而应具有的本质。直接显示人们在实践中这种双向进展,就是新闻审美的出发点。根据这一审美出发点,我们可以给新闻活动的美下一个最为概括的然而又是比当前对这一定义的众说纷纭更为准确的定义:新闻活动的美就是参与生活。这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关于“美是生活”的定义在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延伸。这一定义决定着新闻活动的审美作用的本质、方向和手段,并和高于生活的艺术审美得以区别开来。新闻活动的产品能为受众带来“参与生活”的愉悦、享受,并不是新闻活动审美作用的全部意义,只是开了个头,是新闻审美活动中较低的层次,是一种具有美感共同性特征的审美,美感共同性的现象只是暂时的,根据审美规律,必然要向以美感差异性为特征的更高层
次审美发展,从而让每一位审美个体在新闻活动的审美过程中充分施展。这一过程的表现是,受众通过对具体事件的接受与思考,发挥自己建立在艺术修养基础上的感受能力,鉴赏到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生发出来的、实际存在的大量生动的美。新闻活动的审美凭借人的想象天性让创造性思维自由驰骋,但它要受新闻活动规律的指导,受“参与生活”的约束。
由此,新闻活动与美和审美融为一体,彼此相连成为一个整体。那么,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把影响新闻活动中的审美因素从包罗万象的新闻活动中抽离出来,单独考察它们对新闻活动审美的影响和制约。
(三)从传播学角度分析新闻活动中的审美因素
从本质上来说,新闻活动是传播活动中的一种形式,我们从传播学角度来分析新闻活动中的审美因素,能够从本质上挖掘新闻活动的审美因素,更具有指导性意义。
首先,我们把新闻活动过程中的各要素从传播学角度加以图示:
传播渠道
-----------------→
新闻传播者↑(新闻信息)↓ 新闻受众
←-------------------------
反馈
从图中所反映的关于新闻活动中的各组成要素看,影响审美的因素仍然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对象和人性。新闻传播者和新闻受众影响审美因素中的人性,传播和反馈渠道及新闻信息则主要影响审美对象这一部分。
① 审美对象因素
审美的对象因素在图示中包括传播和反馈渠道与新闻信息。渠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可以狭义地理解为新闻传播媒介。新闻信息则是整个新闻传播活动最后生成的产品。前面我们说,美来源于生活,审美的对象自然也来源于生活之中。新闻信息的传播渠道无疑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生活性与群众性就是影响其审美的重要因素。所以,相应的新闻信息应该在方便适合新闻受众接触与接受的麽接上传播,它不但影响受众的审美,也影响新闻信息的审美角度与氛围。
新闻信息(作品)可以说是审美对象中最重要的部分。它直接作用于受众,令受众对其进行审美并获得审美判断,是整个新闻活动审美过程最核心的部分。考察新闻信息的审美因素仍然主要从其内容来源和表达形式两个方面考虑。首先,新闻信息的来源应该是生活的、真实的,同时又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必须要是新鲜的。其次,新闻传播者在对新闻信息尽心组合与编辑时,应该充分考虑其表达形式上的生动、活泼、自然与多样化,使其在经过人为加工之后尽量保持其生活的一面。这样表达出的新闻信息才是符合受众审美要求的。反之,则会受众的审美。
② 审美人性因素
新闻传播者和新闻受众是新闻活动中审美的人性构成因素。人的能动性在审美中体现殆尽。首先,新闻传播者在新闻活动始终处于全程作用状态。从新闻的构思、策划到具体的新闻活动与实施,从选择传播渠道(即媒介)到经手反馈信息并对之作出反应,新闻传播者始终全程紧跟,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传播者个人与传播团队或组织的社会生活经验、审美素质与艺术修养就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仅影响新闻活动最后的产品——新闻信息的美,而且简直影响新闻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审美。
而从这一方面来说,新闻受众无疑在地位上处于被领导状态,但其对新闻信息(或新闻作品)的审美却是能动的。他们对待新闻信息的审美无疑又要受到其特定的生活环境、经历、个人艺术与审美修养等等的影响。具体遇到某个新闻作品时,他们首先会根据个人的生活经
验与知识等背景帮助个人感受与理解新闻作品的美,对新闻作品作出初步的审美价值判断,这是审美的共性阶段表现。然后作为能动的人,通过个体自身的联想与想象,在新闻作品的画面或者字里行间发挥个体强大的创造性进行丰富的情感活动,创造共性审美阶层之上的异化审美。整个审美的过程都被影响个人的多方面因素作用着。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新闻活动中人性审美因素受到个人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的影响十分大。个人的艺术修养与审美素质是影响新闻活动审美的关键。
2.新闻活动中的对象审美因素主要集中在审美对象的性质与形态上。审美对象如果符合审美标准,则提高其审美评价,反之则降低其审美评价。
3.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我们不但要十分注意新闻作品的制作与传播媒介的选择与经营,更要注意新闻传播活动中人的审美素质的培养。
参考资料:
① 邵建武《关于新闻的文化学思考》
② 朱光潜《美学史》
③ 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④ 狄德罗《》
第二篇:论审美因素与实用因素的关系范文
论审美因素与实用因素的关系
内容提要:美,无处不在,充溢着我们的生活。人们常说:“世界上从来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没错,给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将用它来创造更美的生活!美,不仅需要被发现,更需要被应用,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当然,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有高有低,有各种不同的层次,也有各种不同的方式„„只有用对地方,充分考虑实际因素与个人眼光的差异性与联系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对“美”的完美应用,下面,就来讨论讨论应用美学中审美因素与实用因素的关系,深刻理解怎么样运用好身边的“美”„„
关键词:美 审美 实用 哥特式建筑
一.应用美学的初步了解
“应用美学”概念在现代美学学科语用中有广狭义之分。广义上讲,应用美学是指美学的各分支部门(如音乐美学、建筑美学、设计美学等)的现实存在形态及其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狭义上讲,应用美学是指现代社会中美学实际发挥作用的领域,尤指:第一,经济思想、经济活动、经济产品中美学的存在形态和发挥作用的方式;第二,人的生活、学习和修养中美学的存在形态和发挥作用的方式。在七个周的学习中,老师主要讲解了建筑方面的一些美学知识,在欣赏了各种独具特色的建筑,领略了自然及人类的杰作之余,我们有了很多的感悟:审美因素与实用因素密不可分!
二.简论审美因素与实用因素的联系
首先,我们来看看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Gothic architecture),又译作歌德式建筑,是位于罗曼式建筑和文艺复兴建筑之间的,1140年左右产生于法国的欧洲建筑风格。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哥德式建筑主要用于教堂,在中世纪高峰和晚期盛行于欧洲,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哥德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Opus Francigenum),“哥德式”一词则于文艺复兴后期出现,带有贬意。哥德式建筑的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对后世其他艺术均有重大影响。哥德式大教堂等无价建筑艺术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其也成了一门关于主教座堂和教堂的研究学问。十八世纪,英格兰开始了一连串的哥德复兴,蔓延至十九世纪的欧洲,并持续至二十世纪,主要影响教会与大学建筑。对哥特式建筑有了一定的了解,它是颇具特色的建筑风格代表之一,对人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们中国人大都习惯了方方正正的建筑风格,什么北京的四合院啊,故宫啊之类的,都是像中国汉字一样棱角分明的。就我个人来看,见多了的事物不会再显得那么神秘,不再那么具有吸引力,偶尔接触新鲜事物不仅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自己的审美情趣,对“美”有更深入地理解。比如,哥特式建筑的圆形优美曲线,婉约、神秘、哀婉,令人神往……可以说,哥特式建筑集结了人类的审美因素,并加载到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了审美因素与实用因素的完美统一、有机结合。所以说,审美与实用是互相联系的,通过审美因素与实用因素的积极配合、协调互补,创造出了伟大的工程,造福于广大人民,在地球上留下它璀璨炫目的一笔。三.简论审美因素与实用因素的不协调性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也不可能总存在那么完美的事物。在古代,建筑技术和社会分工比较单纯,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并没有很明确的界限,施工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往往也就是设计者。在欧洲,由于以石料作为建筑物的主要材料,这两种工作通常由石匠的首脑承担;在中国,由于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这两种工作通常由木匠的首脑承担。他们根据建筑物的主人的要求,按照师徒相传的成规,加上自己一定的创造性,营造建筑并积累了建筑文化。
在近代,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分离开来,各自成为专门学科。这在西方是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萌芽,到产业革命时期才逐渐成熟;在中国则是清代后期在外来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所包含的内容、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涉及的相关学科越来越多,材料上、技术上的变化越来越迅速,单纯依靠师徒相传、经验积累的方式,已不能适应这种客观现实;加上建筑物往往要在很短时期内竣工使用,难以由匠师一身二任,客观上需要更为细致的社会分工,这就促使建筑设计逐渐形成专业,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随着人类需求的增长,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建筑的设计已从以前的多体合一渐渐分化成了有明确分工的细致工程,建筑的样式也越来越趋近于完美,充分达到人类的需求。这就要求工作人员有很强的专业技能。记得曾经在身边发生过一件可笑但发人深省的故事:一个建筑设计者,由于过分追求视觉上的美感,而忽视了设计的实用性,经过长时间的精心设计,一座典雅的古风味儿十足的景观桥终于诞生在图纸上。大家都在惊叹这座桥的外形之独特唯美……然而,艰辛地建造过程之后,人们期待喜悦的心情忽而被一扫而光——这座桥的设计不符合力学原理!这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大家公认的“美”瞬间崩塌在现实面前!一味的追求着“美”,最终却毁于“美”,我们不去计算工程的损失,不去计算设计者付出的心血,不去计算人们期待的心跌落谷底的惨痛。我们只认定一个准则,脱离了现实,再美的东西也是虚设……因此,有时候审美因素与现实因素是没办法都实现的,二者不可得兼!
经过以上的论述,结论还是那一个——美,无处不在,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并将其应用到生活中。然而,在应用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审美因素与实用因素的联系与矛盾性,尽量创造它们之间的协调统一,造福于人类。
第三篇:各种新闻(终稿)-校青协宣传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青年志愿者协会
新闻稿书写模板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青年志愿者协会
宣传部
1、培训类
培训部主办的各类针对某志愿项目,志愿知识、技能的培训课程。
模板:
主题
——xx培训会成功举行
xx月xx日,xxx机构圆满完成以“xxx”为主题的xxx培训。(如针对某一志愿项目,可加入对志愿项目的简要介绍)
首先,由xxx作为xxx代表进行开场演讲/讲话。并对„„做了生动地/细致地/专业地讲解„„
随后,进行了„„环节,活动中„„现场同学气积极参与,现场气氛热烈。(依实际情况对某个精彩环节进行描写,并进行全场概括描写。)
最后,xxx进行讲话,讲话中„„(提炼出两到三点中心内容),同时宣布培训会圆满完成。
本次培训增强了志愿者们„„方面的技能/能力,为以后志愿活动的顺利展开/志愿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例文:
灿烂人生航线 安全第一灯塔
——“救“在身边安全知识讲座登陆地大
2011年2月25日,由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共青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委员会主办;壹基金救援联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青年志愿者协会,星光志愿者协会承办的“‘救’在身边《学会安全才能让一切精彩》”安全知识讲座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举行,为学校同学及校外各界人士带来了紧系人身安全的重要一课。
培训课堂上,来自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综合应急服务总队的李莹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紧急救援与火灾救援专业知识,并现场演示了紧急求助、应急避险等方法。宫教官亲自为大家演示各种逃生自救动作。现场气氛热烈,到场聆听本次讲座的不仅有地大学子,还有许多来自社会各界的校外人士,会场上座无虚席。
此次培训旨在积极引导志愿者和同学树立自救、互救意识,并将所学的应急救援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有效保障自身生命与财产安全,高效预险、避险、抢险。大学生活是美丽人生的起点,让我们从身边做起,把安全意识、安全知识传播给身边每一个人,安全地度过每一天。
二、会议类
校青协内部针对某一议题召开的大型会议,如项目交流会、志愿者管理交流会理事会、宣传中心成立会议;校青协与外校组织召开的交流会;有重要意义的理事会、院系会长会等
要点:
这一类新闻稿的结构一般是:
第一段,写好导语,点明与会人员、主持人; 第二段,提炼领导讲话、嘉宾发言的主要内容; 第三段,理清会议的程序;
第四段,介绍会议举办的背景或者举办该会议的意义。写这类新闻稿时,必须注意一下几点:
1、标题要恰当,符合会议的规格
2、导语中要体现会议的名称、举办的地点等要素的全称
3、写清出席的领导姓名、职称,注意领导的排序问题
4、领导讲话内容的提炼
5、介绍会议的程序要有主次
6、描绘会场气氛
7、简要概括举办会议的意义 模板:
xxx会议圆满召开
xxx年xx月xx日,xxx工作会议在xxx举行,xxxx等领导,xxxx相关管理人员、各xxxxx负责人员和„„出席了会议。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xxx。会议由xxx主持。
Xxxx时间,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xxx会议正式开始。xx首先作了xxxx报告,报告回顾xxxxx,布置安排了xxxxx。xxx指出:xxxxxxxxxxx,具体工作思路是:“xxx”(提炼出两到三点)。
随后xxx作了xxx决议,xxx宣读了xxx通报。接着xxxxxxxx宣布了xxxxxxxxxxxxxxx,并由xxxxxxxxxx向xxxxxxx颁发了xxxx。xxxxxxxxxx代表也对xxxxxx的报告中的各项要求做出了明确表态。与会的特邀嘉宾也对xxxxxxxx的发展表示了肯定,对xxxxxxxxx做出了高度评价,同时,也对xxxxxx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流程叙述主要“首先„„随后„„最后”等逻辑关联词的衔接。领导按级别排序)
最后,xxxxxxx进行了总结。xxx指出:„„
会议进行了近xx小时,整场会议在喜庆热烈,欢快活跃的气氛中进行,掌声不断。会后全体到会人员进行了合影留念。此次会议,是xxxxxx发展历程中承上启下一次重要会议,它总结了过去的成绩和不足,为xxx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xxxxxxxxxxxxxx 例文:
回顾历史 展望未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青年志愿者协会换届大会圆满召开
2010年11月21日19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青年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校青协”)在综合教学楼402室举行了第六届换届大会,校青协全体成员参加会议,宁广东、崔保林、梁亚运等代表讲话。校青协是受校团委领导的从事社会及校园公益事业和保障事业的学生组织,倡导“微笑、奉献、携手、创新”的志愿服务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志愿者服务社会、传播文明、奉献爱心。
会议期间,第四届校青协会长、现任校团委宣传部部长宁广东向与会人员简述了校青协的创建历史,回忆了他与校青协的故事,同时也对大一的新成员寄予厚望。上届校青协副会长崔保林及各部部长代表发言,他们热情洋溢地讲述了自己与校青协的共同成长历程,并展望未来。
以梁亚运为代表的新任校青协领导班子成员总结了校青协的工作并对今后校青协的发展做了进一步的规划:立足校青协,加大对志愿精神的宣传力度; 促进校青协内部以及校青协与其他公益性组织间的沟通交流; 将项目优化,创建品牌项目; 使校青协的工作职能化、扩大化,更好地为校园、社会服务。
有了老成员的关注和新成员的注入,相信校青协的明天会更好!
三、志愿活动类
对志愿者参与进行的志愿活动进行描写,用于宣传该项目,汇报项目的运行情况。
模板:
„„
爱心无限(有文艺感的标题)
——xxxx志愿者到xxxxx开展xxx活动
为了„„,让他们感受到关爱与温暖。xx月xx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青年志愿者协会/某某学院分会,组织xx名同学,到xxxx进行„„志愿活动。
志愿者们与xxx度过了„„美好时光。本次志愿活动的内容主要是„„志愿服务过程中,志愿者„„(叙述至于经历)最后,„„本次志愿活动圆满结束。xxxxx的爱心之旅,是xxxx长期开展爱心志愿行动的一次缩影。活动的开展,让志愿者们体会到„„,展现了良好的志愿精神。例文:
传承雷锋精神
志愿你我他
——记“3.5学雷锋日”清洁家属区志愿活动
每年的3月5日是学雷锋日,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学雷锋日设立于1963年。2000年,团中央将“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 也定于这天。这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对青年志愿者事业的高度重视。传承雷锋精神,投身志愿事业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2011年3月5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青年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校青协”)的同学们来到地大家属区进行志愿服务。下午2点,志愿者们在夏日 广场集合,分成6个小组,分别对家属区4个不同区域进行清洁。他们铲除了街道墙面上的小广告并对路旁的公共座椅等进行了擦洗。志愿过程中,大家志愿热情高涨,工作紧张而有序,来往路人不时驻足称赞。活动于下午五点正式结束,参与其中的志愿者们合影留念,为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次活动旨在将志愿精神带到大家的身边,让每个人切实感到志愿者们的爱;传承雷锋精神,让21世纪的雷锋永驻人间。
四、联谊类
校青协内部的联谊活动,包括迎新联谊会,中期联欢会等。
模板:
标题
-----记xxxxxxx活动
xx月xx日,一场散发着青春活力的主题为“xxxxxxxxxxxxxx”的xxxx于xxxx举行。在活动中,志愿工作者们/志愿者们互相交流/欢聚一堂/一同联欢,充分展现了xxxxxxxxxxxxx,增进了彼此的友谊,为今后志愿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首先,xxxxxxxxxxxx点亮了xxxxx的开场。、、、、、、、、、、、、、、、、、另外,活动中还穿插了有趣的游戏环节,大家纷纷参与其中。而贯穿于xxxx的xxx环节着实牵动着每一位同学的心。最后,xxxxxxxxxx(依现场实际情况,对精彩环节进行特写,并概括整体氛围,观众反映。)
xxxxxx,加强了xxxx的凝聚力,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不仅提供了一个让各学院同学交流的机会,而且有利于志愿工作者们释放心情,拥有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有更好的表现。
五、志愿者招募类
针对各大志愿项目的招募,用于进行项目宣传及汇报项目的招募情况。
1、Xx月xx日,xxxxx举行xxxxxx志愿招募
2、对招募项目的简介
3、对招募现场的描述
4、预祝志愿活动顺利 模板:
主题
——xxx志愿者招新活动报道
xx年xx月xx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场地)正式开展xxx志愿者招新活动。此次招新主要是扩大xxxxxxx志愿者队伍,以使得xxxxx志愿服务项目更好地开展。
招新活动分别在xx月xx日、xx月xx日和xx月xx日x天展开,面向全校学生,主要采用有意向者现场报名方式。截至xx月xx日共有xxx余人填写了报名表。随后,于xx月xx日及xx月xx日,xxxx对填写报名表的同学进行面试,最终选出符合条件的志愿者。
通过xxxx及xxxx的共同努力,此次招新活动从宣传、填写报名表到面试选择合格志愿者的整个过程中,一切事项都进行的十分顺利。
此次招新活动不仅很好的完成了xxxx扩充xxxx志愿者的任务,而且也将xxxx的特色志愿者服务项目——xxxx,面向全校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宣传,使得全校学生对xxx的志愿服务活动有了更好的了解,同时也让一些有意做志愿者的学生得到了一次很好的机会。此次招新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六、志愿项目介绍类
用于资料存档、志愿招募、对外交流等
要点:
1、项目背景
2、项目主办方、承办方。
3、我校开展该项目的起始时间,及发展过程。(视具体情况而定)
4、项目服务内容介绍。
5、项目成果,包括累计服务人次、累计服务时间、领导表彰情况、获奖情况(视具体情况而定)。模板:
为„„,„„主办/推出了„„志愿服务项目。我校青协于„„开始启动本项目。我校志愿者主要负责„„工作。从„„到„„,累计服务人次„„,累计服务时间„„。在此期间,荣获„„颁发的„„奖项/„„授予的„„称号。例文: 世界首届武搏会
2010年 8月28日世界首届武搏会在北京召开,我校青协在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的指导下,输送50名志愿者,前往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开展志愿服务,我校志愿者岗位涉及票务、观众引导、赞助商服务、贵宾接待、医疗服务等9个业务口。从 8月 26日到9月4日,累积服务150余人次,1200余小时。在此期间我校团委副书记佟拓老师前往场馆探望志愿者、并发放慰问品,激励志愿者,我校获得优秀组织奖。
注意事项:
1、新闻题目尽量新颖、有吸引力,具体活动内容、性质说明可以副标题的形式出现。
2、第一次出现协会名称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青年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校青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青年志愿者协会某某(学院全称)学院分会(以下简称“校青协某某学院(学院简称)分会”)
3、领导称谓:(按级别排序)校党委副书记刘志方
校团市委专职副书记佟拓 校团委志愿者工作部部长何巧玲
校青协第四届会长、现任校团委宣传部部长宁广东 上届校青协会长、现任校团委志愿者工作部副部长张宝森 上届校青协副会长、现任校团委志愿者工作部副部长崔保林
第四篇:第二临床医学院新闻工作总结(终稿)
2011新闻工作成绩总结
在座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很荣幸能代表学院,作此次2011第二临床医学院新闻工作会议的总结报告。首先报告一个好消息。在早上召开的学校新闻工作表彰大会上,我院获得了新闻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这已是我院第5次获得此项殊荣,值得一提的是,我院195分的新闻积分是其他学院的2倍多,其中校内要闻*篇,校园纵横*篇,菁菁校园*篇,按集体划分,2008年级*篇,2009年级*篇,2010年级*篇,杏林社*篇。另外,院网更新*篇,我们学院的新闻写作流程是:学生写作、学生干部或者资深写手修改、指导老师审核、返工修改、上传。
所以说,这一切的一切离不开在座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同学们的积极响应,学生干部的负责配合、通讯员们的辛勤付出,在此,我建议我们大家一起为自己鼓掌!
谢谢大家。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我院一年多来的新闻工作。我院向来有重视信息与新闻工作的良好传统,致力于搭建宣传平台,注重队伍建设和奖励机制的建立,如《综合素质加分政策》、《》,由记者团负责新闻月报表,发放院网、院报、校园网各类稿费,还充分运用学生团队优势,积极组织集体培训及一对一指导,将学生团队打造成撰写新闻信息稿件的生力军,涌现出了如孔令妍、刘凡菲、樊歆悦、唐思敏、柳智华、吴文如、张凡、王碧等校、院知名写手。同时记者团同学负责院报编辑和制作、院网更新与上传、新闻报道汇编、征文摄影比赛,有效地将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起到了反馈学生活动情况、服务校级院级决策、推动学院发展的重要作用,塑造了第二临床的良好社会形象,扩大了学院的影响力。
通过通讯,我们也了解到,学院有*的会议,新生杯的系列活动、09年级的*,08年级的*,杏林社的*,10年级的告别班助活动,不仅写的声情并茂,的确开展的轰轰烈烈,红红火火,应该说是临二学子正茂风华的最佳写照。
另外,允许我点名表扬一下。院学生会的素拓部门,我觉得应该算是学院中比较了解新闻宣传价值的一个部门。部长重视,干事积极好学,特别是李萍同学,写的非常有文采。还有杏林社,他们有良好的写作习惯并且传承了下来,从拟题、立意、时间点把握到内容框架,都非常成熟。艺术团和红旗社也是社团中进步比较大的集体。
缺点:照片拍的不好。
个别班级比较封闭,没有很好的与其他人交流,包括分享与学习,所以要么有了活动,没有通过写的方式将他加以美化。要么就是缺乏新意。
打造新媒介传播机制。关键岗位上有我们的人。希望分布在学校各条战线的临二学子,比如记者团、广播站、社团联等等,甚至担任学生助理的同学们,通过你们特有的方式,口头的,文字的,宣传我们临二。
将月报表上传至年级、社团等QQ群,让更多的人关注。
他所在的学院信息与新闻工作小组分工合作、定期开展工作讨论和交流,通过开展定期培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编辑、写作、摄影等技能,制定相关宣传报道工作细则等方式有效提高信息与新闻质量。,尚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强,缺乏灵魂支撑。二是外宣成果不足,影响力不够。
最后,希望大家能理解新闻工作的要义。美化。美化心灵,美化世界。利用自己的一
支笔,打造美丽心灵,传播美的世界。,这份记忆值得珍藏。
第五篇:浅谈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美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所谓美育, 就是通过形象熏陶启迪感染学生, 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灵魂。教师的教学过程, 特别是语文教学, 都与审美教育有着不解之缘。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 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获得美的感悟, 受到美的熏陶, 完善自我, 在心理、思想等方面得到升华, 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那么, 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呢?
一、赏析词句, 品味语言美
我们祖国的语言生动优美, 博大精深, 它表情达意的准确与细腻在世界上是罕见的。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小学语文教材以其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和热情洋溢的抒情色彩集中体现了艺术作品的美, 所选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语言精品, 不仅具有典范性, 而且各具特色: 有的讲究韵律格式, 表现出一种形式美;有的朗朗上口, 洋溢出一种韵律美;有的浓墨重彩, 描绘出一幅景观美;有的满怀深情, 歌颂出一种人文美, 无一不蕴含着美的成分, 无处不闪烁着美的光芒。因此,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品味和欣赏, 从而感受美的熏陶, 增强美的享受。
二、创设情境感受意境美
兴趣是学习的力量和源泉。兴趣来源于寓教育于娱乐之中。让学生学习中感到精神和谐, 这就要创设好审美情境。对课文的欣赏实践, 教师要指点门径, 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揣摩语感, 以景生情, 从情联想到境。为此,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意境, 制造气氛, 表情范读, 看图描述,配乐朗诵等多种艺术手段, 以情动情, 使语文教学上升到一个更完美的境界。如教学 《荷花》 一课时, 教师可创设情境, 学生随着轻柔的音乐来到 “荷花池” 边。通过画面的展示, 再加上生动的配乐朗诵, 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之中。
三、熏陶感染, 体悟情感美
语文美育也要靠感情的 “渗透” 及审美实践的感染和陶冶来实现。体味感悟是关键, 是核心。体验是主客体的沟通, 所以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实践、体验, 通过教学艺术启发学生进入体验状态。叶圣陶先生说: “最要紧的在多比较、多归纳、多论文格式描述、多体会, 一字一句不放过, 引导学生揣摩语感, 体味感情。” 这样, 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大凡名篇佳作, 无不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有的托物言志, 有的借景抒情;因事缘情者有之,直抒胸臆者有之。因此, 在教学中要力求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把握住
作者情感跳动的脉搏, 并把作者创作时那种激奋的情感表现出来, 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表现出的丰富优美的情感, 激起学生心中美好的情感, 从而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使学生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理解课文的美, 获得启迪和教益。采用多种方式启发体味, 引导学生感情体验, 并进一步扩展情思, 是培养审美理解力的好方法。
四、言行揣摩, 领会形象美
美好的人物形象能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 从而产生蓬勃向上的热情和追求正义的感情。语文教材中描写了众多的优秀人物, 有一心为民的孔繁森、大禹;有潜心科学研究的达尔文、爱因斯坦;有勤学苦练的梅兰芳、怀素;还有深爱自己母亲的陈毅、沉香„„他们对事业、对科学、对真理、对人类之美孜孜不倦追求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无不体现在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好好揣摩他们的言行, 并透过表面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运用判断、比较等方法剖析他们的性格特征, 寻找他们的思想根源, 从而感知人物的形象与心灵。
五、引导诵读, 鉴赏整体美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 有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 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有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 也有强烈感人的抒情色
彩。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宽广的海洋、寒来暑往、鸟语虫鸣, 都能在作家的生花妙笔下多姿多彩地呈现于学生面前, 使学生体验到一种身临其境的美感, 但任何一篇关于自然美的描绘, 都不是单纯的自然美的复现, 而是作者意象的凝聚,是作者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一幅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如何引导学生鉴赏这整体美? 诵读课文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通过美读感受和欣赏课文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是审美教育的关键。叶圣陶称有感情的朗读为 “美读”。他说: “美读, 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 不但了解作者说出什么, 而且与作者的心相通了, 无论兴趣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可见有感情的朗读, 是感知美、欣赏美的重要途径。
六、拓展延伸, 学习创造美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审美教育的归宿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创造美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和宝贵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 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当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体会到美时, 就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创作冲动和灵感, 这时教师就应趁热打铁、因势利导, 引导学生论
文格式把整个审美过程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 结合课文的学习, 诱导他们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创造美的活动。比如表演, 既是一种欣赏, 又是一种再创造;进行写作练习, 也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 可采用续写式、仿写式等多种表达方式进行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训练。
综上所述, 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必须重视美育渗透,要生动而充分地展现课文的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 从而使学生心理上产生愉悦, 精神上得到满足, 情感上产生共鸣, 理智上得到启迪, 不知不觉地在美的享受中获取知识, 陶冶情操, 净化心灵, 升华人格。